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调查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师范学校;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研究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
2008年,教育部对廊坊师范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结束后,针对其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本院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和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教育系08届、09届毕业生论文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能够反映出自评估以来本院本科毕业生论文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系2008届74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及2009届75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软件对获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且,选取了部分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征询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和论文质量的意见,以及今后指导毕业论文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
按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本文把毕业生的研究领域分为: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教育、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史研究、大学生就业,另外一些少数的研究领域,则统一归类为“其他”。通过对两届毕业生论文研究领域的比较,我们发现如下特点:
1 研究领域比较宽泛。2008届与2009届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相当宽泛,涉及了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教育、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史研究、大学生就业七个方面内容及一些其他领域,在“其他”中,这两届毕业论文涉及面也是相当丰富,比如有: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小学(初中)课外阅读现状研究等。
2 某些领域研究相对集中。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于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这两个研究领域。2008届毕业生有24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教师教育,20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内容,在本届毕业论文总量中分别占32.4%和27.0%,合计达到了59.4%;2009届毕业生有10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教师教育,有31人选取了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在本届毕业论文总量中分别占13.3%和41.3%,合计达到了54.6%。由此可见,师范类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关注点之一是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尤其是与师范类毕业生密切相关的师范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二是课程与教学,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学科教学问题研究。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三种方法。
大多数毕业生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文献法,可见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从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比较来看,访谈调查法的运用要多于问卷调查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毕业生在问卷的编制和运用上还存在畏难情绪和能力欠缺。但2009届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法的人数比2008届多出了13人,表明毕业生在逐渐掌握这种定量研究方法。在访谈调查法上,2009届毕业生比2008届毕业生多出了16人,说明毕业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运用继续保持着相对的强势,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上述观点。在研究方法选用的总的次数比例中,我们看到200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采用文献法的达到63.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合计36.7%,文献法占了明显的优势。200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采用文献法的缩减到51.4%,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合计达到48.6%,这表明毕业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呈现出注重实证研究趋势。
(三)毕业论文的成绩
本院将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通过两届毕业论文成绩的比较(见表1),可以看到两届毕业生的论文成绩基本成正态分布,2009届略呈偏态,优良率稍高一些。具体来讲,两届的“优秀”均为8人,所占比例大体相当,2009届的“良”要比2008届多出3人,高出3.5%,相应的在“及格”档上,比2008届少了3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可能“优秀”论文的评定标准和要求相对其他档次毕业论文要高,再加上每年优秀毕业论文的名额所限,所以导致两届“优秀”的人数和比例大体相当。第二,2009届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良”毕业论文的比例,减少了“及格”毕业论文。
三、分析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绩
1 培养了毕业生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完成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要有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因此,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毕业生注重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去分析并力图解决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毕业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指导教师注重对毕业生渗透学术道德教育,培养了毕业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诚信意识,杜绝了学术腐败和剽窃。
2 提升了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使教师反思问题根源和探寻解决对策。比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多开设有助于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spss统计与分析,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并且,教师为了有效指导毕业论文,需要不断加深自身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把握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性问题,注重搜集和整理教育文献资料,增强自身科研能力。此外,在论文的开题和答辩中,教师之间通过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专业素养水平。
3 加强了毕业论文的规范科学管理。本院实行的是指导教师全程负责与院系两级督导相结合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一稿、二稿、三稿、定稿答辩,指导教师全程负责,不厌其烦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论文。同时,院系领导加强对论文各阶段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尤其是答辩期间,院系领导直接参与并督导答辩小组,保证了论文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后论文入库阶段,指导教师负责整理自己指导的毕业论文档案袋,教学秘书负责查收全系论文档案,系主任、院长逐级签收。这套科学、规范的论文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和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论文;撰写;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477?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6-03
撰写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是需要学生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为深入了解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毕业论文的写作状况,提高我院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我院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现状,并分析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对象
我院2007级及2008级共415名学生,其中护理专业314名、医学影像专业58名、口腔医学专业43名,均完成了在校期间各门课程的学习。
3 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动机及方法、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及数据来源、论文的完成时间及场所、影响论文撰写的主要因素、获教师指导的情况、论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对教学的建议等。发放问卷415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所得数据。
4 结果
4.1 撰写毕业论文的动机及方法
在对毕业论文的认知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完成学校的任务,12.8%的学生认为是检验学习成果,仅有8.5%和1.1%的学生今后有做科研的打算和兴趣驱使。而在论文写作中有17%学生肯定自己是会抄袭的,30.9%的学生还持犹疑态度。
4.2 毕业论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4.3 影响论文撰写的主要因素
4.4 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及数据来源
在选题方面仅有23.4%的学生会选本专业科研论文,30.9%的学生对所选课题略有研究,27.7%的学生认为该题目好写,而只有22.3%和19.1%的学生是从图书馆、实习调研中获取研究数据。
4.5 获得指导教师指导的情况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有52.1%的学生是由指导老师指导的,有21.3%学生受到老师5次以上指导,还有38.3%的学生既有指导老师指导,又有其他老师共同指导。
4.6 学生对教学的建议
5 讨论
5.1 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从表1、2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未能全面认识毕业论文对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及影响今后的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虽然专科生是否有必要撰写毕业论文目前仍存在争议,但是毕业论文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看,它能使学生树立科研精神,形成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成就意识[1]。
5.2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从表3、4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科研与写作能力,所以第一需花较多的时间去选题,第二较难确定合适的选题,第三获取数据、分析资料的能力较差,第四写作水平仍处于总结、回顾分析为主导的阶段。从实际看,科研是专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医学专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在临床工作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撰写科研论文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2]。
5.3 改进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
表5显示,我院参与毕业论文指导的老师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较强,能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较高,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请教老师。但由于论文写作到第三学年毕业实习前才布置,学生因在医院实习而无法回校,而指导教师也大多不忍心要求学生回校见面,所以多以邮件、电话的形式相互联系,使指导工作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因此,在表6中学生就要求增加与导师沟通的时间、提前训练写作技巧、开展学术活动、订阅论文期刊等。
6 建议
毕业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6.1 调整课程结构
笔者认为将毕业论文的教学从最后一学年提前到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提早布置论文写作任务,增加《科研设计》、《文献检索》等课程,在写作类课程中融入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开展专题讲座、学习交流活动或学科竞赛等。既能让学生较早地接触毕业论文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和规范,加强思想认识,培养科研兴趣,锻炼写作能力;又能大大减轻学生和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现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究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书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6.2 完善指导方式
利用我院良好的院校合作基础如分校、实习基地及教学医院等,提前向他们毕业论文题目类型及要求等信息,不仅可以共同设计毕业论文选题,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条件,更可以请实习带教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样既能够让相关医疗单位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对所需人才进行设计定位,又能够使毕业论文选题更贴近医学临床实践并增强其科学性和吸引力[4],还能够通过毕业论文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疗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并熟悉实际工作中科研工作的开展方法,更能够让学生尽快确定合适选题,顺利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培养计划。
6.3 丰富论文形式
专科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将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模式,向应用性、实用性方面转变。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丰富论文形式,如学生可以自己的实习医院为背景撰写调研报告,结合实习期间的所见病患编写大病历、病案分析;还可以丰富论文内容,如既可涉及临床也可涉及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医德伦理、卫生法规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或实习单位的科研活动、社会调查和学科知识竞赛等,以提交学年论文或其他毕业实践的报告来抵免毕业论文的学分。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或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建宙,周歧江,李壮.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2]张景龙.成人教育护理专科生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的分析[J].护理研究,20,(05):295-296.
[3]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I10.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62-03
一、引言
实践环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张少刚等(2004)指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不但要注重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要求,不断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目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现状却是:论文选题陈旧;论文论题偏宏观,与工作实践相脱节;论文内容相似性、重复性明显,缺少对个案问题的调研分析。部分论文抄袭、借鉴成分过大,达不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如何使毕业论文撰写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能力的手段,让师生真正体会论文撰写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电大以会计专业为例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本文为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思考。
二、关于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现状研究分析
(一)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看,毕业论文选题为财务管理方向的最多,有59人,占调查样本的31%。其次是管理会计方向占比18%。选择会计、审计方向分别只有13%、9%。然而从论文最终得分情况来看,选择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方向的学员均分较高,分别达到78.5分、77.8分。
可见,成人在职学员更加注重会计数据的分析及应用,而不是拘泥于纯粹的会计核算。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会计核算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分析所需的各种数据,最终为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需要;第二,在实务工作中,值得探究的是会计数据的价值。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说,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领域及深度相对于其他方向更具有优势。得分较高也说明了这两种选题的价值。
2.毕业论文选题原因的调查分析。论文选题原因“工作岗位”的学员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0%。居于第二位的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题,占样本总量的29%。处于第三位的是“个人兴趣”选题,占20%。调查统计显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论文得分最高(均分75.5)。
通过调查,约65%左右的学员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他们能够从自身工作岗位出发选择论文研究课题,这符合成人在职学员“接近实际生活,联系实务工作”的选题原则。另外,说明成人学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确定论文选题、寻找论文参考资料。同时,研究表明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调查表明,97%的学员认为选题阶段指导教师的作用很大。这既说明学员普遍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又说明大家普遍感受到选题存在的困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不论是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毕业论文选题上给予较多的投入。
3.选题与工作相关度趋势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工作实际出发选题呈现上升态势,2006年春占比57%、2006年秋占比64%、2007年春占比68%,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注重毕业论文的现实意义。据调查,大多数论文指导教师和教学点对务实型选题提出要求也是促进学员联系工作选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关于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的问卷调查分析
1.对毕业论文撰写意义的认识。88%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论文撰写是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12%的被调查者认为并非如此。
有85%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要求撰写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10%不确定,5%不认可。据分析,后15%学员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完成论文态度不够端正;二是不从事会计专业相关工作,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也存在欠缺。
约93%被调查学员认为撰写毕业论文能够初步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进而对以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有7%的学员不确定或不认可,据了解,这部分学员的论文与其从事工作无关。
2.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学员搜集参考资料的途径一般为网络搜索引擎(93%)、电子期刊(80%)、教科书或专业书籍(49%)、单位资料(22%)、社会调查(17%)。调查数据表明,网络资料成为学员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源。带来的问题是论文观点的相似性,甚至出现大段完全相同的文字表述。此外,专业期刊具有时效性、实务性特征,成为网络之后最受欢迎的参考资料来源。运用社会调查方式获取论文资料的较少,这与成人学员撰写论文时间有限有着很大关系。
3.关于毕业论文最关键的指导项目。78%的学员关注“论述方法”的指导,有37%的学员关注“选题”的指导。表明了成人在职学员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不清楚中心论点确立及阐述的方法。同时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学员感到选题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提醒并指导学员慎重选题并更加注重论述方法的指导。
而对于论文答辩,71%的学员关心回答问题的方式,有20%左右的学员关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表明指导教师在指导答辩前准备时,除了要求学员再次熟悉论文内容,最需要的就是关于针对不同答辩问题如何进行回答的指导。
(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指导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所积累的经验。受访教师认为理论研究水平弱(90%)、重视程度低(86%)、时间投入少(78%)是成人在职学员完成论文中最大的三个问题。因而,对成人在职教育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表示担忧。
通过访谈了解到,92%的受访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的选题作为最重要的指导环节,因为这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及答辩的顺利与否紧密相关。82%的受访指导教师认为成人学员初步选题时存在两种较突出的问题:首先,选题“大而空”或过于生僻。如“论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其次,选题的表达不清晰,如“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信息保障”。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不太会把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在这方面指导教师应该给与更多的指导,教学点也应给与更多的时间让学员用于选题。80%左右的受访教师认为毕业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点工作人员访谈记录分析
访谈的问题主要涉及论文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主要经验。在访谈中,所有受访工作人员认为成人在职学员“有工作、有家庭”的特征使得论文撰写成为较“艰难”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电话、短信、QQ等各种方式通知、“催促”、“跟踪”学员论文的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点工作人员参与安排毕业论文动员、聘请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归档等一系列工作,并不轻松。
访谈中了解到,受访教学点注重总结前一学期的经验,两个教学点(占比29%)将前一届学员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的经验总结为一份启示录,在论文动员时发放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对于论文指导教师,所有教学点均实施淘汰制,越来越注重选择富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体现在包括选题、查找资料、撰写、修改、论文答辩这个过程相对较长,也因为论文的完成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参与者应该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
三、调查结果带来的启示
(一)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应突出能力培养与提升,注重个性差异化辅导
1.教学计划中考虑增设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设置与成人学员工作、生活紧密的“热点”课程(如,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安排启发学员思考、提高其分析能力及研究水平的“学术”课程(如,文献导读)。可以安排为选修课程并且在考核制度上给与较大的灵活性。这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情况确立选题,有利于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
2.前置毕业论文起始时间。建议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学期,这样做有三个目的:首先,引起各方重视。开学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可以引起学员和教学点的充分重视。其次,学员入学后会注意从所修课程中获取信息及灵感,以确立毕业论文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最后,有条件的学员可以提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尤其是要进行数据分析(甚至需要几年数据对比分析)的学员,可以尽早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于时间相对宝贵的成人在职学员,尽早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利于其拥有较充裕的思考时间。
3.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适当延长确立论文选题的时间段。论文选题的恰当性关系到毕业论文撰写、答辩的顺利程度,也体现该论文的价值。据调查,教学点普遍要求学员在1-2个月内确定论文选题,而短时间内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存在较大困难,尤其对于不从事会计工作或从没接触过专业相关工作的学员。
4.拓展搜集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途径。从调查资料分析,绝大多数学员(有的仅仅)参考网络资源完成论文的选题、撰写,这导致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和雷同现象,缺乏新意和独立思考。因此,应指导学员积极拓展论文参考资料来源。选择有新意的研究课题。
5.应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将之视为提升能力的又一重要阶段。指导教师和学员应该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答辩通常是检验写作者对论文主题、观点、论述方法等方面的熟悉程度,作为成人在职学员借助论文答辩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在与答辩组教师的交流中,对所论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论文答辩时,可以根据选题类型确定提问重点。例如因工作原因选题的,应该侧重“微观式”提问,即选择实务工作中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因个人兴趣或者查阅资料选题的,则选择“宏观式”提问,即注重理解性、政策性方面的提问等。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实质上又是一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对不同选题针对性的提问,使撰写者更深入理解自己的课题,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撰写目的。
指导教师指导前应与学员充分沟通,了解学员的专业基础、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年龄层次、个人兴趣领域等,分层次或分类进行选题、撰写直至答辩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关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熟悉论文涉及的领域或行业情况,更应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另外,考虑选派具有一定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三)提高对学员的要求,使之注重从资源利用、自我激励意识、写作能力、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培养自己
教学点与指导教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应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另外,更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要使学生在毕业论文整个撰写过程中受到一次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各个方面的锻炼,力求使学生受到一次能受益终身的锻炼。
(四)教学点应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
教学点应注重协调论文指导教师、学员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总结论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以调整控制,促使论文撰写工作真正达到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远程开放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和设计性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应该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专业理论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论文才能适应成人学员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专长。在调研中,各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工作相当重视,强调各环节的规范,综合保障毕业论文的质量。结合调研结果,我们将继续探索出符合成人特点的毕业论文规范,以期真正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整体质量。
毕业论文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否提高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认同度、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毕业论文是否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表4显示,只有43%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有5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不是很重要,甚至有10.9%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完全没必要,一点用都没有。这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并不认可。为了了解毕业论文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效果,笔者参考专业培养目标给出了八项能力供学生进行多项选择,分别是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八项能力按出现频率排序依次是: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计算机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外语能力。毕业论文提升的能力项数主要集中在第2项、3项和4项,只有0.8%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全面提升了这八项能力。至于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的区别,只有34%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有很大区别,有63.8%的学生认为两者有一定区别,而2.3%的学生认为两者基本没有区别。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毕业论文是有别于课程论文的一种综合训练。
二、毕业论文与课程的关系
毕业论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训练和考核环节,而是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及四年本科学习效果的一个综合反映,因此,毕业论文与平时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设置了三个问题来了解毕业论文和课程的关系。首先,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否了解这一问题,只有52.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这说明,毕业论文辅导课程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只有24.2%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63.4%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有一定帮助,而12.5%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基本没有帮助。第三,完成毕业论文的困难按出现频率依次是文献以及案例资料、数据来源有限,专业知识不足,文字表述能力欠缺,时间太紧等。这进一步反映了毕业论文辅导和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此次问卷调查显现出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就业、考研等存在冲突以至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目前的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毕业论文没有很好地显现其在综合训练、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毕业论文辅导和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论文的撰写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使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其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功能,从而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
所谓实务模拟类论文,是指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实务模拟类毕业论文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理解。此外,实务模拟类论文涉及的专业知识十分广泛,且大多是平时课程学过的知识,这使得其能很好地反映课程学习情况,并区别于平时的课程论文,达到综合训练的效果。再次,实务模拟类论文模拟的是现实的案例情景,有时甚至就是学生将从事的工作,因此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调和毕业论文和就业、实习之间的矛盾。实务模拟类论文的工作量较重,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同时,团队合作形式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一些跨专业的实务模拟类论文,可以考虑让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指导组进行集体指导。当然,实务模拟类论文对于指导老师的要求也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务经验。
(二)改善师生沟通方式,增加师生见面的次数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学生最希望以见面的方式与老师沟通。相对其他沟通方式,见面的确能更好地传达老师的指导意见,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撰写。因此,可以考虑制定相关制度来规定师生之间见面指导的最低次数或最低小时数。
(三)改进毕业论文辅导课程的时间与内容设置
关键词:地方高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以自己所在的地方院校铜仁学院为例,以理工科专业相关院系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 110 份,实际收回问卷 100 份,通过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在选题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90%以上为实验室研究或纯理论研究,而涉及生产一线的选题极少;其二,大部分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在最后一学年开题,有的甚至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因面临实习、就业等相关压力,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过低,只要求能顺利毕业即可,而忽略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要求;其三,有的教师对指导的学生实行“全放养式”管理,指导教师的指导计划不能更好指导学生撰写出有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毕业论文(设计)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由于受学校的办学性质与理念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根据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关改革,应当更突出其应用性及实践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自身因素、教学条件因素、学校管理等几个因素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关键因素。(一)学生自身因素其一,相对于重点高校的准毕业生而言,地方高校的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在大四阶段,很少有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上,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多数充当着被动的角色,只是跟着指导教师的步伐进行论文写作。为了应付交差,学生会用 1~2天的时间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来拼凑论文,因而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导致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下降。其二,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本科办学历史并不悠久的新办本科院校,学生多半来自本省各地方,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功底比较薄弱,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论文的质量。(二)教学条件因素首先,相当一部分的地方院校是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在教学观念上没有完全从教学型转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综合类高校,多数地方院校还处于建设之中,学校在科研硬件条件上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条件较弱,几乎没有大型的科研设备,因条件的限制,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缺乏保障。其次,随着各地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逐年不断增加,指导教师与准毕业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精力难以得到保障。(三)学校层管理因素其一,按照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将课程、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的写作等环节均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中没有考虑到各专业的见习、实习要求和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所有专业一体化,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与准就业时间相互冲突,这必然会影响最终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而指导教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前途的考虑,往往在对待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上采取较宽松的态度,导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多为应付态度。其二,为了提高准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地方高校通常会鼓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对学生是否实验、是否进行实习没有过多的指导,教师也考虑到实验硬件条件的欠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往往采取宽松的态度。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差不多就行,久而久之,就给往后的准毕业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努力就能达到毕业的要求。
三、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除了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铜仁学院而言,应以“明德、致用”的办学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研究,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宗旨,这就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能仅停留于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甚至是纯理论研究上,更要延伸到生产一线,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一)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以便给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提供相关的帮助。其实,在进行大学生入学教育时,便可在入学教育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讲座,可从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给学生做一些培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实验操作过程中,改变常规模式下,大四才开始匆忙考虑选题方向的弊端,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其次,在平时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应融入文献查找、实验方案准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得到一些锻炼,能为学生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勿让学生养成一种只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即可毕业,不求质量的认识,要改变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惯性认识。(二)完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选题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问题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的过程,见习、实习便是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沃土,无论是选题,还是毕业论文(设计)实施都可以在生产实习中完成。院系应当完善校企合作制度,鼓励学生针对所实习、见习的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课题研究。院系也可以采用校企双方连同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相关的指导,企业方面的专家主要针对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毕业论文(设计)调研部分精心指导,院系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把关学生选题和毕业论文理论、写作规范及毕业答辩等相关工作。(三)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首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当严格把关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当要求毕业生制定好毕业论文(设计)完成的相关计划,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地点和时间,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能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可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可检查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情况,教师应当在整个环节中起到监督、辅导作用,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控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关教辅部门可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总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更应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构建符合社会、地方需求的新型毕业论文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架构学生的就业桥梁,更有助于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应用技能型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黄小兵,王海燕,周诗彪,等.地方高校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3,41(20):158-159.
【关键词】高职高专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9-03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校毕业生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对学生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因此,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大致可分为选题、研究(设计)、论文(设计)撰写与修改、论文(设计)答辩四个阶段。显然,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最后一项重要内容。为提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水平,笔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即选择某届毕业生,按照预定的答辩程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随后进行毕业答辩成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对象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2人、林业技术专业51人、园林工程专业55人、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57人,共205人,占两校当年毕业生人数3680人的5.57%。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后进行答辩。
(三)研究内容
1.答辩准备。包括校方准备和答辩者准备。
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审定答辩者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由各系部组织。其一,答辩者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答辩者学分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是否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有处分者是否已撤销;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是否达到答辩要求;确定、公布答辩者名单。其二,组织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1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专家担任;成员2~4名,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秘书提前1周将答辩者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答辩者论文(设计)内容进行审阅,并拟定答辩时提问的1~2个问题。其三,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按照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答辩时陈述、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性、科学性、准确性等评定成绩。其四,布置答辩现场。落实答辩的时间、地点,安排好答辩会场。
答辩者准备主要包括知识性准备和事务性准备两方面。其一,知识性准备。主要是指为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就论文(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准备。了解和掌握与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弄清文中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重点是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依据、基本原理、新颖之处、存在问题、可能的提问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准备。其二,事务性准备。主要是制作答辩陈述的PPT,陈述时间控制演练、回答问题演练等。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报告陈述。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上,毕业论文(设计)作者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性汇报或陈述。用PPT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一般为5~8分钟。通过报告陈述,答辩教师了解作者对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考过程,并考察作者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答辩报告陈述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创新之处、存在问题与继续研究的方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内容清楚、完整。
二是质询。报告陈述完毕,答辩教师即开始对毕业论文(设计)作者进行质询,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质询,以考查答辩者对所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其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进行质询,要求结合实际或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论)述,以考查答辩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就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提出质询,考查答辩者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热点问题的了解情况及专业发展潜在能力。
三是现场答辩。答辩者针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可以待质询者将问题全部说完后进行答辩,也可提出一个问题答辩一个问题。答辩者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注意答辩的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其次,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可分三种情况处理:能明确回答的,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地回答;自己不知道的,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切忌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对质询者误解的问题要进行阐述、辩解,坚持真理,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敢于阐发独到的新观点。再次,在答辩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以答为主,辩为辅,并可适当穿插图表等媒介,助以体态语辅助说明问题,如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力求深刻生动。把握答辩时间,以提高答辩成绩。
3.答辩调查。设计一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以了解教学成效。可设计8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
项目 选择(请在选择项上打√)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 A.是 B.不是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大增强 B.一般 C.没有增强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大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205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答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调查表205份,回收205份,有效卷20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188 91.71 17 8.29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A.是 B.不是 205 100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90 43.90 101 49.27 12 5.85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190 92.68 15 7.32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增强 B.一般增强 C.没有增强 56 27.32 70 34.12 79 38.54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23 11.22 182 88.78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205 100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45 21.95 87 42.44 71 34.63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一,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很重要和重要的分别为91.71%和8.29%,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认可、接受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方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二,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很好方式。答辩者通过答辩前的积极准备、陈述和答辩,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知识不仅熟知而且要熟记,所以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质询、答辩双方就某些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答辩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首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陈述报告的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经过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写作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92%,从表达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100%。其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可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通过答辩,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答辩成功是对自信心的正强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答辩成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答辩作为学习的动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心。答辩是答辩者展示其勇气、风度、才能、智慧和口才的过程。答辩场面学生从未经历过,因此需要勇气;答辩会上要进行答辩报告陈述并进行答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才能、风度、智慧和口才。其五,答辩是答辩者向质询者(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学习的好机会。质询者多为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专家,所提问题通常是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内重要的基本问题,而答辩者又未能阐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答辩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答辩者可以了解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时参考。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答辩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对答辩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其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答辩者学习、锻炼辩才的一次良机。64%以上的学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是竞争中重要才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就是学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过程。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在高职高专中是可行的,它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和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课程或必修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让学生一入学便了解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答辩技艺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教学实习中试行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或可有助于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下转第38页)(上接第20页)论文(设计)的质量。中职学校毕业生亦可尝试答辩这一教学形式,如进行毕业实习报告答辩。
【参考文献】
[1]何克,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莫春姣,何新风.教案编写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教育与职业,2007(5)
[3]刘代汉,何新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现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60);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项目(GLSZ201202);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LX534)
1.就业方向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政府机关的占0.48%,事业单位的占0.85%,国有企业的占1.33%,其他(含创业)占11.00%。
2.职业满意度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占38.46%,基本对口的占19.23%,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员工占40.21%,不愿意但会坚持的占21.56%,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3.创业情况受调查毕业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有86人,其中创业成功的为32人,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专业。创业成功者大都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家庭承包的耕地和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资产总额大多在50万元以下。
二、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差,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生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得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市场监管不到位调查中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主要表现如下: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充当了生产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企业只对产品负责,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同时,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管理不规范。
4.创业意识与能力不强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又雄心勃勃,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一名种植专业毕业的女生开了一家餐馆,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亏损10多万元,最后只好关门了之。
三、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此次调查表明,农村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和毕业生都认为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环节全面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其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针对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论文摘要: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表现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高学历要求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竞争过于激烈和偏远地区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非公有制医院招人不足和国有医疗单位人才过剩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进行了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及意向调查,并就如何做好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对策。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医学毕业生由于专业的特点,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面窄。为了准确、详尽地掌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想法,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对沈阳医学院2005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所用资料均来源于实地调查结果。资料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自填问卷来收集定量资料;二是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获得定性资料。其中以定量资料的收集为主。
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课题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有关就业指导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设计的。本调查因采取无记名形式,所以问卷的结果基本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03份,回收问卷40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7.27%。
(一)择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44.58%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乐观,40.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只有12.85%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还有2.21%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清楚。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务人员,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且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人才饱和,毕业生都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基层、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医疗人员素质低下,毕业生又不想去,所以对医学毕业生来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是,调查也显示,对于毕业生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毕业生也占相当一部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还能有一成以上的毕业生乐观面对,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家庭或社会关系起作用。
在问到“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两项)时,41.14%的学生选择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4.96%的学生选择为生计的需要,32.33%的学生选择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9.68%的学生选择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l0.84%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7%的学生选择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8.43%的学生选择为成名成家或提高社会地位,12.85%的学生选择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总体看,我院大学生择业心态呈多元化趋势,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笔者认为,追求个人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发展自己的爱好,取得最优的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寻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只有到这些地方就业才能取得自己人生道路上最好的成果。
(二)就业意向
根据调查,对“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50%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7.13%的学生选择大学毕业时,1.81%的学生选择上研究生期间,41.06%的学生选择在上大学之前。这说明尽管大部分同学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他们早就有了就业心理准备。对“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这一问题,49.67%的学生选择800—1000元/月。这可能是通过就业指导,学生们就业观念在逐步转变,许多毕业生不再把目光盯在高薪水的好职位上,而是有了多样性的选择,这就使得可供选择的岗位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选择相对集中,好多毕业生只盯着大中城市、大医院,这与我国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市场的平等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为社会职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很多毕业生愿意到三资企业、民营医疗机构、私人医院就业。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应以事业为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都无所谓,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死盯着大城市、大医院不放,希望到国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大降低,而选择到三资、民营、私营医疗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有所增加。过去毕业生在择业中求稳,现在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更注重通过在不同的领域里为社会做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自己争得社会地位。
对于毕业后理想或希望从事的职业(或工作岗位)是哪类工作,57.63%的学生都选择了医生(含实习医生),这说明,尽管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还很稳定,都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三)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个人的实际能力非常看重,这也是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说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医学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医疗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重视个人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其实求职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大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全面素质作为人才市场的竞争要素已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认同,这缘于用人单位求才的动力、人才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单位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对医学毕业生英语要求达到四级、计算机达到二级以上的要求,以及要求既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又在文艺、体育、文采方面有专长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要求,都给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同时,也对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毕业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寻求一份理想工作的主要因素,自身能力方面排在其后,这说明在就业政策、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许多不正之风,大多数毕业生处于无奈状态,他们认为学校和个人都难以左右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
(四)就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95.43%的学生非常赞同开设“就业指导课”,54.81%的学生认为“学校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33.13%的学生认为“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信息内容不充分”,32.73%的学生认为“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对于“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哪些内容”这一问题,49.35%的学生选择“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44.78%的学生选择“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37.35%的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不十分清楚,希望学校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设立就业指导咨询日等。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变被动为主动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读大学刚好碰上这个劳动力过剩的年代,大学里又主要接受了应试教育而缺乏动手能力,还碰上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好像什么倒霉的事都碰上,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被动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使医学毕业生顺利地完成对社会环境及工作任务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缩短适应期,较快地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要求我们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医学毕业生对适应期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搞清楚决定适应期长短的因素,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缩短适应期,指导医学毕业生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作好心理和认识上的准备。要帮助毕业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认清形势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合理的定位,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角色,并促使医学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造能力,努力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变消极为积极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满意的职业,相反有的甚至经历了几十次的选择、面试、再选择、再面试的考验,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气馁,却认为这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锻炼。正是这种乐观的就业态度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邀请成功择业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先进事迹感召在校生,从而调动毕业生择业的积极性。就业教育与指导,要坚持做到具有前瞻性,要改变过去那种就业工作只抓一毕业班的做法,把就业的工作对象拓展为全体学生,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三)变压力为动力
“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理上的“就业难”,是心理压力造成的,许多毕业生都会问自己“我能干什么”,他们往往因为专业不热门、学校非重点而固步自封,自怨自艾,失去了闯荡的勇气和干劲。而这种勇气和干劲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择业的动力。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来自家庭方面“经济”和“关系”的支持,往往较早地行动起来,在就业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找工作完全靠自己,他们必须抓住在各种招聘会中的机会较早行动,同时由于自己做主,找工作的目标也反而更加独立和明确,选择的地域也更广泛。当今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一个人一生从事多种职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毕业生不能因为就业难而消极地等待,而应面对现实,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自我调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能力优势,不断修正自己的择业意向,使就业压力转变成动力。
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根据《条例》精神,在认真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育体卫艺司于1992年,确定北京等省、市为全国试点单位;于1993年5月,印发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开展。1995年1月,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传达了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的意见后,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完善考试办法,加大管理力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考试体育取得了很大成效。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全国考试体育的现状,研究对策,促进考试体育工作的完善,使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得到全面贯彻,我们于1997年初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委体卫主管部门发出了调查表,对各地考试体育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综述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二、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有关省、市(60%)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凡是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体育用品脱销的情况。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1993年广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97%的各界人士赞成考试体育。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于改善体育器材的经费达21.5万元。
三、关于考试体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体育的顺利进行,各省、市分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整套符合各省、市实际,易于操作,可量化,且较为科学严密的考试体育办法已基本建立,考试体育已初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凡实施考试体育的省、市在当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教育系统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系统的考试体育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各地在考试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均有体卫、基教、职教、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2.为保证考试体育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成绩,提高考试的信度,各地均在考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在项目选择方面,各地遵循的原则是:(1)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项目。(2)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3)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差、心血管机能弱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考试体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范化程度。
4.对于有残疾和有病的学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当的免考、缓考及补考办法。对于免考学生分别给予40~50%的补偿分。
5.为保证考试体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严密考场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基本杜绝了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正是考场制度的完善,在发生个别作弊事件时都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不留后患。
6.针对考试体育初期个别地区存在的安全、运动损伤问题,各地采取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保健指导,严密体检制度,严格把关等措施,消除了隐患。
总的来看,考试体育的考务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可信度较高。在组织管理方面,尤其是考场监督方面各地都采用了联合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各地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四、关于考试体育的科学化
为了进一步巩固考试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各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高了考试体育科学化程度,使可行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
1.各项考试项目标准的制定以《体育教学大纲》、《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结合各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使考试标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针对性。
2.仅仅把考试作为一种杠杆,以推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如遵循“不追求考试本身的测试作用,而重视因考试带来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的‘滞后效应’”的原则,各地将考试标准定在“只要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就能得到较高分”这一基点,用统计控制方法,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好成绩。调查表明,就整体而言,得考试体育总分59%以下的仅占学生总数的6.3%,得总分60~70%的占29.9%,得总分75~89%的占37.6%,得总分90~100%的占28.2%。学生成绩优良率达65.8%。
3.各地对“考试体育会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这一专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1)考试是公平的,评分标准是恰当的,且相对较低。(2)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大脑积极休息,对文化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锻炼对于身体素质和机能提高相对容易,因此,考试体育是一项一举两得的举措。
4.由于严格控制考试体育总分比例,并用统计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调查显示,在总体上不会对文化尖子产生影响。内蒙古、湖南的调查表明,文化尖子在总体上比其他学生的平均体育成绩要高,加上考试项目难度小,分值低,其对升学的影响微乎其微;山东省的一项调查表明,略受影响的文化尖子比例在0.4%以下。
5.在考虑项目的确定方面,各地考试到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特点,经过研究,各地都设有可供选择的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同时,针对男、女学生考试项目不同的特点,各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调整评分尺度和给分比值,使男、女生得分相对平衡。
6.调查显示,体育考试总分平均为37.3分。总体来说,各地对于目前总分水平都表示满意,总分的确定结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调查表明,如果分数太低(低于30分),不足以体现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不足以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不利于考试体育工作的开展;如果总分太高(高于60分),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制度,除个别地区外,不利于社会认同,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同时,由于考试体育具有组织工作复杂、难度大、易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等特点,分数定得太高,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高,致使考试不尽公平。
一些地方提出可以在目前总分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46.1分),其主要出发点在于加大考试力度,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各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个意见值得考虑,但必须通过实验尝试。
7.针对考试体育工作中部分地区出现“应试现象——考什么练什么,干扰正常体育教学”的倾向,一些地区(24%)采取了建立题库,考前(1—3月)随机抽题的办法,此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次调查显示,这个做法得到了近一半(47%)省、市的认同。
8.为最大限度保证考试体育的可信度,避免人力测量可能带来的误差,一些地区自行开发了许多测量器具用于考试。如沈阳市的考试工作,采用光电仪器测速、电脑计次的方法进行耐力、仰卧起坐项目的测试,给考试体育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消除了一部分人对此项工作的疑虑。
五、关于考试体育目前面临的困难
1.目前对于考试体育工作在认识上不尽一致,特别是一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不予支持,挫伤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考试系统内部业务部门不能协调一致,在实施考试体育工作的一些地方(23.5%),学生体育成绩不能全部纳入各类招生学校录取总分,造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落实中不能保证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造成学生可以择校而轻视体育。
3.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制约了考试体育工作在一些地区的推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气候、地理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每年考试时间正值梅雨季节,加之考生分散,给组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国家教委对考试体育工作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在目前全国试行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统一基本要求,以免部分地区观望、等待。
六、建议
1.对一项日趋完善,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考试制度,国家教委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推进,国家教委应在近期出台更有力度的实施措施和管理办法,以便在政策上引导考试体育工作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消除一些地区工作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2.调查反映,1995年1月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应“停止考还是不考的争论,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考试制度的方法上,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的意见在一些地区、某些部门工作中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国家教委要加强宣传力度。同时,国家教委,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利用多种媒介、各种机会大力宣传考试体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以取得社会、家庭、学校各界人士的理解。
3.国家教委体卫部门要同基教、职教、招生等部门协调一致,做到政出一门、政令一致。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海南大学;科技写作;论文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本科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1,2]。作为初级学术训练的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效反映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尺度[3]。但是,近年来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不断,一方面是认为本科论文是一块鸡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论文完全存在抄袭和“黑市”购买现象,觉得应该取消;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学一直秉承“严进宽出”的传统,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把关不严,极少有学生由于论文质量问题而拿不到学位的,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是否能拿到学位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4,5]。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以论文质量下滑和考核体制不完善为理由而取消本科论文,失去一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大学教育不完整。针对各种争议,本文对海南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的某几个专业的本科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期望该次调查结果能为我校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契机,也为其他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海南大学自然科学方面某3个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师生互动、论文完成情况及满意度、论文写作、论文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
导师选择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和导师往往都是强强联手,如:导师课题较多、学术造诣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较高;学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14%。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有16%~17%的学生比较被动,他们对导师的选择很漠然。他们要么是对导师情况不熟悉,要么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科研兴趣不明确,在导师选择中比较被动,最后只好由学院来做安排。对导师选择的建议是:学院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给学生的研究课题做详细说明,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每个导师,最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精神。
(二)选题思路
超过48%的毕业生是和导师共同商量后确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这一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选项,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有大约29%的毕业生的选题是由导师安排的,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可能参与的课题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类,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约17%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的课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对选题思路的建议是:导师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是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要做的课题,而不是强加式的命题作文。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纠错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走弯路。
(三)对毕业论文课题的兴趣度
大约有5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兴趣的,而且在努力完成;另外,有超过25%的毕业生是花了心思在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大约15%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涉及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用心地做。综合起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兴趣也还不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足6%)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理由相信这部分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属于完全的“从动轮”。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论文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论文质量,建议导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课题,多设几个研究方向,同时要充分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选题有价值,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
(四)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的互动沟通情况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师生沟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沟通讨论的学生比例达到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另外,其中在遇到问题时有沟通的学生比例也占了37%以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导师沟通较少或基本没有沟通,这两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偏多,在论文(设计)指导上就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深入了解[6]。建议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足够重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讨论,对学生毕业论文仔细阅读、审核,提出意见,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体论文水平提高。
(五)完成毕业论文所花的时间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超过8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60%的投入时间在3~6个月,有25%的学生投入的时间较多,在6个月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投入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联系工作;再加上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也有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试、调剂等,很难专心从事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工作[2,7]。建议学院提前启动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学生尽早着手实验论文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论文设计、实地实习、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任务。以便为后续工作安排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到考研、毕业、就业多不误。
(六)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
有接近50%的学生是在师兄师姐(硕士/博士研究生)辅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20%的学生是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超过20%的学生是独立完成毕业的;另外还有不到10%的学生是和同学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是高于导师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反映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或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学院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换成“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多”。每个学生既有各自的研究任务,又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指导团队的组建既可解决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熟悉度
有接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了解的,体现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课题专业性比较强,充分结合了专业特性。另外,有大约38%的学生尽管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并不了解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但通过文献阅读慢慢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论文完成后对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要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感兴趣,要么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认真负责,还有就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迁就某些不合理要求。建议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特性设计较多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从论文涉及的领域(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创新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八)毕业论文遇到的最大挑战
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大的挑战是做实验,有大约28%的学生觉得是写论文,有17%的学生认为是文献阅读。当然,还有另外的17%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挑战,随便做做就过了。综合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无论是从做实验、写论文,还是阅读文献,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建议注意重视学生研究素质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有兴趣的学生平时多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的习惯。
(九)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写的内容
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难写的是结果与分析,有大约22%的学生觉得是结论与讨论,有17%的学生认为是前言和综述部分,只有大约5%的学生认为是材料和方法,而在另一个选项参考文献方面居然没人选择。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讲,往往结果与分析是最容易写的,而大部分毕业生却觉得这部分难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参考文献阅读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面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不知怎样处理,怎样进行分析总结。虽然在参考文献一项中,无人选择,但就论文评审评阅过程来看,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基本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格式五花八门。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力和规范性,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写的内容
有大约4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容易写的是材料和方法,认为前言(综述部分)、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部分容易写的学生大约各有16%,只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讨论容易写。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写,是因为这部分往往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拷贝。相反,在其他方面觉得难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自己的科研思维和文献消化能力。建议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科研道德、科研素养教育方面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十一)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扰
在论文写作困扰方面,有大约43%的学生认为是文档结构,有25%的学生认为是文献综述,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是论文写作格式,只有不到9%的学生论文是参考文献困扰自己。其实从论文评审评阅情况来看,大部分论文在文档结构、论文格式及参考文献中都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课程教学不注重习作性专项训练,学校也未开设科学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撰写专项训练,导致学生资料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对该部分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始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十二)毕业论文存在最大的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超过55%的在写作规范上存在问题,有25%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有大约17%的学生在参考文献格式存在问题,有大约3%的学生存在结论不合理的问题。综合来看,论文写作规范困扰着大部分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论文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对论文写作缺乏了解。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和学生进行系统的讨论,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地分析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体系。
(十三)论文答辩后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认知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68%的学生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点兴趣,另外有17%的学生了解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并认为如果有机会有兴趣继续往下做,有超过11%的学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向往。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到3%)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还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了解该领域,并产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元的特点,发挥各自特长。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
(十四)对毕业论文完成的满意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还是感到满意的,另外有4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良好等次,还有大约3%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感到非常满意,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终于完成了。综合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论文完成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建议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力争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结论
与讨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所调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在导师选择、课题选择、兴趣培养、论文设计、论文写作、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表现得还不错。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在课题拟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31(10):203-205.
[2]姜仁涛.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专书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80-82.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83.
[5]张欣,毛永江.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99-101.
[6]杨泽林,耿光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有效提高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84-185.
1.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2.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3.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
4.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5.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6.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7.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
8.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
9.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管理探析
10.中日两国大学毕业论文的政策研究——兼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11.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12.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
13.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
14.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15.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16.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
17.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
18.毕业论文的远程指导与过程监控
19.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20.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21.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22.MTI学位毕业论文调查:现状与对策
23.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的改革尝试
24.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
25.“开放式”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6.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制改革探析
27.MTI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撰写为个案
28.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29.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0.现代远程教育中毕业论文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31.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2.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
33.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现状与思考
35.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36.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37.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38.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毕业论文的整理与研究
39.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论文新模式探讨
4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价方法
41.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42.论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控
4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44.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45.近30年国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
46.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
47.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共享型毕业论文指导学习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
48.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1.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论文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现状分析、改革创新方面,其中蒋彦(2008)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目前高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就如何正确选题,确定选题的办法,如何更好地将论文设计与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在论文指导和答辩上体现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改进意见。杨建芳(2007)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指出“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产学研三者互补而又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好地磨合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白杨(2006)在毕业设计内容创新方面,提出了到被录用单位做毕业设计的观点;庄美男、林波(2007)对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对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多专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等;杨载田(2003)提出以学生为本,对其进行创新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选题指导,加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特别提出要尊重学生的选题权益,建设一支创新性指导教师队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创作实践必要而足够的时间。王占九(2009)指出高职院校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范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特色进行改革,而毕业综合实践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新范式。钟振宇、周明荣(2008)根据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孙小红、徐世举(2009)根据目前高职毕业论文的现状,并结合作者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提高高职毕业论文的几点措施:启动时间提前,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提高师生认识,加强教师过程指导;有专项经费投入毕业论文工作。赵丽杰、赵丽萍、关晓彤(2007)提出通过对高职毕业论文与实践教学、科研和为企业服务的关系分析,将毕业论文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观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研究相对缺乏,特别基于产学研模式下,分别从评价主体教师和被评价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反思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全面调查产学研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其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丰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细分研究。
2.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
2.1 样本选择
为全面了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从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两个利益相关者一教师、学生入手,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力求了解双方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的态度。2012年4月~2013年4月,课题组成员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回收率为98.7%,有效率为98.7%。同时深入学校在华南、华东、华北和四川地区的实习基地,向正在实习的学生以及已经顺利毕业留在实习基地就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0份,回收率为96.7%。最终用于统计析的有效问卷数量560份,问卷有效率为93.3%。
2.2 数据分析
2.2.1 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1.1 对学生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不是很高“不满意”度和“比较不满意”度总体达到67.9%,“中立”项占到25.6%,“一般满意”度占到28.5%,“满意”度选项为0。
2.2.1.2 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的评价总体不是很高“无价值评价”高达48.7%,这是整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学要求。
2.2.1.3 对学生论文写作态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态度评价不是很高“不认真态度”和“比较不认真态度”比率共占到42.8%,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实习工作比较繁忙,时间上和精力上不足,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不高。
2.2.1.4 学生选题的新颖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9.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选题缺乏新颖性。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历年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酒店人才的流失、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酒店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选题普遍比较宽泛,学生没有进行相应的细致研究,缺乏新颖性,即使指导老师提出了比较有意义的选题方向,但是感觉学生无法驾驭,论文写作的质量依然不是很理想。
2.2.1.5 学生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8.9%的学生写作的论文与自己的实习工作不相关,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对论文写作没有什么兴趣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看成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事情,不能在实习的过程中搜集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感觉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负担。
2.2.1.6 现行的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的教师觉得论文形式需要根据酒店专业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修改,35%的教师提倡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论文,12%的教师认为论文形式单一、意义不大,5%的教师提出改用其他形式。由此可见,现行的论文写作形式不太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特点,可以结合该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与学生实习工作相结合,寻求新的论文写作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2.1.7 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体系合理性,0.6%的教师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教师作为论文评价的主体定位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维度的取值明显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教师们也感觉到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亟待改革。
2.2.2 学生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2.1 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也不是很高,52.3%的学生选择“中立”项,“很满意”的情况只有2%,“比较满意”占9.7%,“很不满意”占到8.6%,“比较不满意”占到27.4%,“不满意”维度明显高于“满意”维度。
2.2.2.2 论文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无价值”的占到12.6%,“比较无价值“的占到27.4%,“中立”的占到48.6%,“比较有价值”占到11.4%,“很有价值”为0。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对自己论文的应用价值评价不高,这跟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对论文的态度有关系。
2.2.2.3 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4%的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不相关,47.4%的学生论文与有实习有一定相关性。学生普遍反映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两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冲突性。
2.2.2.4 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希望注重论文价值,减少形式的束缚,2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论文形式要求不符合自己的知识层次,26%的学生希望可以尝试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实习论文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希望通过与实习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实习体验完成论文写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实习工作中的感悟和有价值的知识记录下来,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2.2.5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45.6%的学生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学生对考核体系合理性的认知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两个维度的取值要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学生们也希望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有所改革。
2.2.2.6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9%的学生认为“资料无法搜集”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36%的学生认为“选题与工作不能有效结合”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这些可以通过学生与实习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得到一定的解决。如果把实习企业的管理者纳入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价主体中,引导管理者指导学生论文的写作,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会小很多。
2.2.2.7 毕业论文写作中各方面能力重要性调查
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过程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他们发现自己在实习或者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能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来“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写作成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内容需要经过论文指导老师的点拨,才可以明确思考角度和逻辑顺序。
3.改革建议
3.1 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进行考评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可采取双导师制,即由高校教师和酒店相关人员组成。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上有优势,可以增加毕业论文的理论深度;酒店相关人员在实践经验上有特长,可以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系统,把企业管理者引入论文考核主体,充分体现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际运用价值指标的侧重。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论文的内容修改和论文成果的完稿,企业的管理者始终与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步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的素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有效引导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甚至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索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修改不合理的规定和措施。学生和企业都可以在这一过程有所收获。
3.2 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鉴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般实行的“2+1”模式,第三学年全年在实习企业中度过,理论教学基本退出。因此可以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献搜集、市场调查分析、信息搜索与整理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基础准备能力。进入实习阶段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自我寻找感兴趣的选题方向,然后与行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进行双向交流,确定论文题目,并确定论文成果的写作形式。然后在“学校老师+实习企业管理者”的双导师指导机制下,收集一定的基础资料,提炼出论文的大纲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调整后,开始在行业内部通过与实习管理者、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层的沟通,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析整理,完成论文的初稿。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做中期考核,对学生整个前期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量进行一定考评,并对论文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实训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实习过程继续征求行业管理者的意见,进行论文成果的修改。期间需要学生、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束后,学生完成毕业成果的终稿,接受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的评定。
通过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控、评价,有利于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学校毕业论文工作,促使毕业论文质量呈现螺旋状稳步上升。
3.3 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改革现行的毕业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内容与实习工作的结合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励学生在实习的参考文献: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各评价主体都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
其考查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毕业论文内容与实习岗位的贴近度、专业贴近度和训练的实效性。二是毕业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如科学性与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也涉及毕业实践中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完成毕业成果的态度,如钻研勤奋与否、与导师配合是否积极认真等。三是毕业答辩的评价,毕业答辩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经过—年的实习之后,综合素养的展现过程。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答辩论述思路和表达程度以及回答评委问题情况,如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回答内容是否深入和回答是否有很强的逻辑性等。
3.4 注重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
通过与各大企业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学校方面可以将往届毕业生的论文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类,优秀论文成果可以进行电子贮存,共享信息平台系统,供学生查询借鉴,也为教学、科研以及历届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对优秀的毕业论文,不仅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还要推荐给期刊杂志争取发表,或选送参加各种评选,或提供给企业等生产机构作为科研参考,既实现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也能够激励学生重视论文写作,并不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另外,校方可以出据书面鉴定,让毕业论文成为大学生求职和升学的名片,呼吁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毕业论文质量高的学生,并把毕业论文质量作为是否推荐免试进一步深造的重要依据。企业方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把一些学生的优秀毕业成果转化成实践素材,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另外,可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提升员工的思考能力,鼓励员工在信息平台上共享知识成果和实践技能。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问卷调查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科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经管类本科专业,形成了“校校办财经”的新格局,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可以说其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是其获得学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论文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毕业论文质量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2]。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的发展始于1979年,业已形成以工商管理学为主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经济学三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5080人。近年来,我校经管类专业在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仍存在总体质量不高、抄袭现象屡禁不止、内容空洞、论文过程管理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为此,亟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予以应对。
一、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概念的界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生死攸关的关键课题。那么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认为质量就是“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本科论文质量其实质就是指毕业论文写作和论文文本所达到某些衡量标准的水平和程度[3]。同时赵英才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衡量标准应包含的评价要素有专业性、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科学性等[4]。毕业论文质量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撰写、教师的指导、培养的目标、学科的科研水平等诸多因素,同时高等院校主管部门的管理绩效对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毕业论文质量就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教师指导能力、学科科研水平和高校主管部门管理能力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的过程和结果。所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应以质量为中心,构建全员参与、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对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撰写、答辩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保障,并借助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使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基于此,笔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论文的静态质量,在此主要关涉到对论文的结果进行质量管理,具体涵盖的内容有形式质量、内在质量和答辩质量。其中形式质量是对论文的结构层次、语言文字以及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方面所作的具体要求。[5]论文的内在质量则主要是指论文的选题价值及成果价值。而所谓答辩质量则体现在大学生的答辩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同时答辩质量的高低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对于论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另一个方面,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还应包括论文的动态质量,所谓毕业论文的动态质量在此主要是指对论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对毕业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质量监控,并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从而使得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得到切实的贯彻。
二、影响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有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学类,涉及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及金融工程等若干专业,其中由于投资学是2015年新增的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所以此次未有统计。本次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跟踪调查等方法,其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访谈法则主要是针对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参加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而跟踪调查则主要对2016届和2017届经管类毕业生的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将相关信息搜集整理。从质量管理系统的角度并结合本次调研的数据,课题组发现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主体、指导教师、学生、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及其他外部因素等。
(一)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是承担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责任,决定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人员,由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所构成。这里主要由学校及学院等毕业论文管理者和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务办及教研室所组成。从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从学校层面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学校的毕业论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宏观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学校未颁布对该项工作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而学院本身又未出台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相关管理细则,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在论文选题、教师指导、成绩评定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水平欠佳,另一方面是导致学校各层级之间职责不清、管理效果欠佳,也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
(二)指导教师
众所周知,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对论文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论文的框架结构,直至论文的定稿,都需要指导教师2017年第11期下旬刊(总第67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1,2017(CumulativetyNO.679)细心的指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调查中发现,有近92%的学生将自己毕业论文通过及取得优异成绩归结于指导教师的严格监督、主动指导,还有7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论文选题上的科学指导,另外还有80%认为是教师在资料收集上的帮助及研究方法上的指导等,然而同时由于学校生师比偏高、本身科研教学压力较大,以及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等缘由,仍有约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不太负责任,对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及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倾注精力不够,其结果就是导致其论文成绩不理想甚至未通过。
(三)学生
学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科研素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其中有近80%的学生是在4周以内完成其毕业论文,而在两周以内完成的比例也高达51%,由此可见,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科研的训练,而其自身在自主获取知识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其根本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而只能依靠东拼西凑来完成任务。
(四)质量保障激励机制
近年来,为促进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学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然而却疏于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保障方法,特别是对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更是如此,毕业论文的中期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而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所制定的诸多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教师的毕业论文工作职责划分不清,使得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之,学校、学院等各级部门对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色的教师和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也缺少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而对于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和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学生也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以上诸多因素的存在都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湖南工业大学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管理的体系,它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组织内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此首先应科学构建从学校、学院到系部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工作职责,制定更为具体和详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细则,其次要强化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流程的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毕业论文的撰写历经始于选题、经过开题、教师指导、中期检查到最后的成绩评定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与完成质量息息相关,并都会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鉴于此,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作用的真正发挥有赖于其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责任意识的强化、指导能力的提高、指导方法的改进与自身修养的加强[7]。由于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全程指导,因此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还要求有好的选题和创新,而好的选题和创新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学术前沿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的质量,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大力提升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指导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性,有利于学校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学生现状,学校应该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培养方案中增设社会调研、论文撰写、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企业参观实习等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使学生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塑造其严谨的科研态度,使得学生们在思想上、行动上能投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去,继而形成良好毕业论文工作氛围,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是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优劣的尺度和标准,对毕业论文质量有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湖南工业大学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的建设,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适合我校实际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所谓全方位、多层次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不仅涉及参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而且还涵盖评价的角度与方法,也就是说质量评价既应该有结果评价,还应该有论文撰写过程、相关环节的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内容[6]。同时还要建立毕业论文奖惩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抄袭现象的处罚力度。当然事后的惩处,震慑作用是暂时的,难有长效,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能力和习惯,让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稳固的信念,逐步培养起求真务实的作风。
参考文献
[1]刘彬让.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2).
[2]安静,李风娟,兰海鹏.高校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6(26):31-32.
[3]宋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模式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09.
[4]赵英才著.学位论文创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07.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引言
英语毕业论文设计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必经环节,其撰写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纵观近年来关于我国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现状的文献,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论文写作选题、规范、对策、管理和评估等(朱艳敏,2014)。本文基于现存文献的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实践,分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提出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论文写作现状
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由于主客观因素,完成任务常会感到困难。客观因素包括:我国大多数高校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学期。虽然理论上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本科四年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在第八学期,有的学生在忙于找工作、面试求职,时常奔波在全国各地;有的学生在准备各种考试,比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复试;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由此,指导教师很难期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上投入时间与精力。
另外,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系统任务,要完成查阅文献、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业答辩,需要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和训练,绝不能在短期突击而速成。在本科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于习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接受,自主性学习能力有限,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查阅文献,也不知道怎样阅读文献,对文献的阅读既没有归纳总结,也没有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且,历届来,写文学、文化方向的论文居多,文学、文化吸引力强,但学生心中有个重要的主观印象,认为文学文化方面的文献丰富,文献易懂,投入的工作量相对数据收集统计、实证研究要少一些。黄春梅(2007)曾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88.1%的学生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却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论文拼凑及抄袭现象严重。李淑琴(2012)课题组曾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8―2010年三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近300篇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优秀率不及 6%。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缺乏新意、论证缺乏逻辑、语言表达欠流畅、英文参考文献短缺、论文存在拼凑现象、非正当引用等等。(卜友红,2009;王春,2010)
(二)论文写作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应采取应对的策略:首先,建立“大论文观”的理念(蒋亦华,2009)。“大论文观”与“小论文观”有别,前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后者只是把本科论文设计视为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打好写作基础,扫除写作语言障碍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提,“做到写作课程四年不断线” (李淑琴,2012)。比如,为了避免母语负迁移,摆脱中式思维习惯写作英文,其他课程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文段篇章,从文化思维模式的视角给学生以指导,启发学生意识到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汉英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了解汉英语言表达差异,使学生逐渐克服母语迁移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熟悉英语地道表达法。
论文设计也需要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由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课程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做好铺垫。比如,刘庆元(2011)在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译实践加翻译评论的模式以及实地调查研究加翻译评论,先后做过“湖南省博物馆翻译调查”、“岳阳楼景区、君山景区、张谷英景区翻译调查”、“武广高铁乘车指南及沿途车站翻译调查”、“岳阳市超市(沃尔玛、心连心)翻译调查”等,同时主张把论文写作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从平常点滴做起,培养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由此,要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需要整个四年的所有课程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三)结语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要端正态度, 正确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 静心写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四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辩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教改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JGY22)
参考文献:
[1]黄春梅. 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0-83.
[2]李淑琴. 基于“大论文观”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2(3): 229-232.
[3]刘庆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与对策[J]. 云梦学刊, 2011(2): 143-145.
[4]卜友红.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42 -145.
[5]王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与对策[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1): 30-31.
1 毕业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毕业论文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态度及能力,教师指导水平和责任心以及实施过程的管理监控等几个方面。从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医学院校经过多年运行,教学管理制度已逐步完善。从学校到二级学院针对毕业论文管理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术不端检测、论文评阅和正式答辩、二次答辩等环节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论文材料格式是否正确、材料是否齐全、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而忽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的质量,没有从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上寻找解决途径。对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监管上也比较乏力。对于管理的过程的中各环节缺少细化的制度规范,难以对毕业论文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监控。
1.2从管理制度合理性和执行层面来看,一般医学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对于五年制专业在大五上学期进行选题,四年制专业在大四上学期进行选题。在最后的一年的实践时间中学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外,还需完成专业实习。基于这种浮躁和功利角度,学生很难静下心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现场调查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4]。加上学校管理层面往往出于对就业、考研的支持鼓励,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严、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修改后几天就可以进行二次答辩,且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通过学生中“届届相传”,使得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不影响最终毕业获得学位,所以学生也就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过程。
2 硕士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对策分析
2.1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及科学研究能力,为毕业课题开展提前打好基础
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经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和统计知识缺乏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囿于这些问题,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专业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而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都需要贯穿整个硕士教学过程当中。在毕业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提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实训环节,增加实习见习环节的现场调查机会,为学生专门开设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健全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做好毕业论文质量的制度保障
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学院必须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实行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两级遴选制度、选题变更制度、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评选制度,以及对指导教师激励奖励制度等等。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2.3提高指导教师论文指导能力
教师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医学院校要创设科研条件,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特别是对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非重点学科、非医学专业教师予以一定的支持,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2.4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管理
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启动以及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的过程的管理。首先要让学生摆正心态,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启动会的机会,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向学生宣读学院毕业论文各项管理规定,倡导学术诚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在毕业论文工作的初始阶段,组织选题遴选会审定选题质量,保证所有待选题目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选题后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评论与指导,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纠正,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开展。
2.5毕业论文工作的中期进展管理
毕业论文的中期管理是指毕业论文开题后到论文完成前的管理,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研究内容,选题是否变更,是否完成文献综述部门的写作,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检查课题原始记录本填写的规范性,是否能反映出研究的真实性。指导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至少保证 2 周对学生做一次具体指导,要求指导教师保留指导记录。在检查中对教师的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存在的具体问题、建议的解决方案等进行检查,通过学生进行调查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解,对态度不认真的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履行指导职责。
2.6毕业论文工作的后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