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码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革命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有没有跟上这个变化,为社会提供专业技能上无缝对接的学生?通过对市场和工艺美术作业流程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可行的,而且更高效、成本更低廉、更符合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和推广,关键是大大缩短了学生学习工艺美术技法的周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事设计工作再执行后期制作,将设计与制作科学、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科技达到先设计再制作的教育模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工艺技法的传承相当可贵、但是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美术构图与现代美学观念有所出入,在传统工艺美术走进当代、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及设计教育的介入是应该支持和鼓励的。有扎实美术功底并接受了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训练的学生从事工艺美术工作能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新风、是传统工艺美术形成创意产业的必要基础。但是,三年或四年的学制里,掌握传统工艺美术技法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更何况是既要接受设计理念又要掌握工艺美术技法呢?
二、数码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实践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对效率、成本的追求总能带动相关技术或生产方式的革新。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企业应用了CNC及3D打印技术来完成工艺品、首饰品、家具、建筑装饰构件等的打样与生产工作,并且开发或利用了现有软件对接了设备,使设计与制作的结合有了可行性,也启迪着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会很直接,解决办法相对也会粗陋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内的企业都是安排操作机器设备的技工在绘制相关工艺美术品的图纸和软件输入工作。诚然,在国际分工线上、国内企业目前更多的是从事生产的部分,对设计与美术的要求不高,但这样的情况随着国家的产业调整不会持续多久。用技工代替工艺美术师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市场早晚会呼唤既有美术功底又有设计能力、即懂传统工艺美术技法又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复合型工艺美术人才。哪怕是制作阶段,当前由技工来绘制JDP源文件(国内与CNC设备对接的绘图软件)时,他们的每一笔“刀路”(软件命令)就像画家的每一笔一样对作品的最终效果的呈现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但他们如何保证能完成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呢?我们认为,JDP源文件绘制无论是制作设计师的作品还是自己设计制作都应该具备完善的美学观念和专业设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工艺美术的现代化革新保持在美学与艺术的道路上并最终形成一门新兴的与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的专门美术类别——数码工艺美术。弥补市场对JDP绘制人才需求的缺口、改善相关设计人才结构是数码工艺美术专业的重任。该专业的建设目标是抓住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教育产业互动、教学模式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紧密对接国际先进的数字雕刻及3D打印艺术理念和技术,解决影响和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集设计、制作、实训为一体的数码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不断推动建筑装饰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应用领域及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领域的教学实训体系改革。该专业的建设紧跟社会需求、科技进步、行业潮流、国际趋势,充分对接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进而前瞻性的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水平,保证学生的能力“不落伍、跟的上、有特色、能创新”。在具体建设内容上,根据专业内涵建设需要,结合数码工艺美术特点,室内设计专业数码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将建设成由“一个中心、四个工作室”(即研发设计中心、木雕实训工作室、石雕实训工作室、金属雕刻实训工作室、3D打印实训工作室)组成的实训工作室群,前端培养学生研发设计能力,后端提升学生操作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工艺美术品的动手能力,从而构建成完整的教学实训体系。
三、数码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
关键词:WiMAX;802.16标准
一、WiMAX技术的定义
WiMAX全称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WiMAX是IEEE802.16技术在市场推广方面采用的名称,其物理层和MAC层技术基于在IEEE802.16工作组中开发的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WiMAX也是IEEE802.16d/e技术的别称。
二、WiMAX的产生背景
20世纪90年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迅速,以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MDS)和多信道多点分配为代表的无线技术的市场定位为小型办公室(SOHO)、中/小企业、城市商业中心等用户。但是这一产业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进一步繁荣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全球性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组来专门研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规范,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目前IEEE802.16主要提及两个标准:802.16-2004即802.16d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和802.16e支持移动特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IEEE802.16d标准于2004年10月1日,它规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户终端同基站系统之间的空中接口,主要定义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和MAC层。802.16e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移动性的支持。该标准规定了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工作在<6GHz适宜于移动性的许可频段,可支持用户终端以车辆速度移动,同时802.16d规定的固定无线接入用户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响。
IEEE802.16工作组主要针对WirelessMAN的物理层和MAC层制定规范和标准。为了形成一个可运营的网络,IEEE802.16技术必然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撑,所以WiMAX论坛应运而生。WiMAX论坛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该组织旨在对基于IEEE802.16标准和ETSIHiperMAN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产品进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认证,通过WiMAX认证的产品会拥有“WiMAX(r)CERTIFIED”标识。随着802.16e技术和规范的进展,该组织的目标也逐步扩展,不仅要建立一整套基于IEEE802.16标准和ETSIHiperMAN标准的认证体系,同时还致力于可运营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研究、需求的分析、应用模式的探索、市场的拓展等一系列大力促进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发展的工作。
三、WiMAX技术的应用模式
(一)PMP应用模式
PMP(PointtoMulti-Point)应用模式以基站为核心,采用点到多点的连接方式,构建星形结构的WiMAX接入网络。基站扮演业务接入点的角色,通过动态带宽分配技术,基站可以根据覆盖区域用户的情况,灵活选用定向天线、全向天线以及多扇区技术来满足大量的用户站接入核心网的需求。
PMP应用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接入网应用形式,其特点在于网络结构简洁,应用模式与xDSL等线缆接入形式相似,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线缆替代方案。
(二)Mesh应用模式
Mesh应用模式采用多个基站以网状网方式扩大无线覆盖区。其中一个基站作为业务接入点与核心网相连,其余基站通过无线链路与该业务接入点相连。因此,作为业务接入点的基站既是接入点又是接入的汇聚点,而其余的基站既是中继站,还是业务的接入点。
Mesh应用模式的特点在于网状网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部署,实现网络的弹性延伸。
(三)热点回传模式
热点回传模式利用WiMAX无线接入网络把远端热点业务回送到核心网,WiMAX基站的作用仍为业务接入点,而WiMAX用户站是热点侧的无线接入设备,提供标准接口与热点相连,并作为WLAN接入点的热点设备再通过IEEE802.11a/b/g无线链路与无线终端连接。
WiMAX热点回传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业务回传应用,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与传统有线回传模式相比,其特点显而易见,可作为传统回传模式的补充或替代方案。
(四)终端接入模式
在终端接入模式下,用户终端设备直接通过作为业务接入点的WiMAX基站接入核心网。而用户终端设备若要直接接入WiMAX网络,则必须配置符合WiMAX技术标准的用户单元,用户单元是WiMAX无线网卡或无线模块。
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允许用户终端直接调整接入网络,并支持便携式终端在城域范围内的移动和漫游。
(五)驻地网接入模式
驻地网接入模式主要针对集团用户,其目标是把诸如企业、校园和SOHO等用户驻地网通过WiMAX基站接入城域网。与其他应用模式相同,基站还是作为业务接入点,与核心网相连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在用户侧,用户无线接入设备在一侧通过无线接口上联基站,另一侧通过标准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E1等)与用户驻地网设备相连。用户侧驻地网设备可以是用户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另一种无线接入点(如Wi-Fi热点),用于组成用户专用局域网。其典型实例是目前广泛存在的校园网、企业网、政府网或SOHO等形式。驻地网接入模式特别适合于线缆接入不方便,对接入带宽要求不高的驻地间接入应用。与线缆接入方式相比,快捷是该模式的竞争优势。
(六)无线桥接模式
无线桥接模式是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链接方式。与远程网桥的作用相似,其目的是把地理位置分离的两个子网络通过WiMAX无线链路连接在一起。由于无线桥接采用点对点方式,两端WiMAX无线网桥设备天线的方向可以彼此对准固定,因此传输性能相对稳定,部署也相对简单。
四、WiMAX的应用场景
(一)固定应用场景
固定接入业务是802.16运营网络中最基本的业务模型,包括用户因特网接入、传输承载业务及Wi-Fi热点回程等。
(二)游牧应用场景
游牧式业务是固定接入方式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终端可以从不同的接入点接入到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在每次会话连接中,用户终端只能进行站点式的接入;在两次不同网络的接入中,传输的数据将不被保留。在游牧式及其以后的应用场景中均支持漫游,并应具备终端电源管理功能。
(三)便携应用场景
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可以步行连接到网络,除了进行小区切换外,连接不会发生中断。便携式业务在游牧式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从这个阶段开始,终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间进行切换。当终端静止不动时,便携式业务的应用模型与固定式业务和游牧式业务相同。当终端进行切换时,用户将经历短时间(最长为2s)的业务中断或者感到一些延迟。切换过程结束后,TCP/IP应用对当前IP地址进行刷新,或者重建IP地址。
(四)简单移动应用场景
在这一场景下,用户在使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中能够步行、驾驶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等,但当终端移动速度达到60~120km/h时,数据传输速度将有所下降。这是能够在相邻基站之间切换的第一个场景。在切换过程中,数据包的丢失将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差的情况下,TCP/IP会话不中断,但应用层业务可能有一定的中断。切换完成后,QoS将重建到初始级别。简单移动和全移动网络需要支持休眠模式、空闲模式和寻呼模式。移动数据业务是移动场景(包括简单移动和全移动)的主要应用,包括目前被业界广泛看好的移动E-mail、流媒体、可视电话、移动游戏、移动VoIP等业务,同时它们也是占用无线资源较多的业务。
我们知道家用数码相机小巧、方便携带、易使用。这些都为我们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提供了方便,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时,我们可以从LCD液晶显示屏上立时观看所拍摄的效果,若如不满意可随时删除重新拍摄,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可利用数码相机的夜景显示屏观察配光是否均匀,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光源均匀配光。以上这些优点都是从拍摄技术上说明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好处,其实利用数码相机翻拍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在一般照相馆翻拍一张照片最低需要20元左右,而我们利用数码相机自己动手翻拍一张老照片只需要花费放大照片所需的价钱,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门摄影技术,充分发挥了家用数码相机的功能。
2从传统翻拍技术的要求出发讨论数码翻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翻拍也成摹摄,是运用摄影技术将原件复制成照片的摄影技术。在传统翻拍中对硬件的要求包括高质量照相机,固定相机的三角架,近摄装置,滤光镜及各种照明光源。我们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民用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都较好,相机镜头可以达到要求,近摄装置的作用是增加像距达到增大成像倍率的目的,数码相机上有近摄模式转换按钮,翻拍时只要打开近摄模式既可。滤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恢复原来照片的真实颜色,我们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三角架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稳定相机的,如果是摄影发烧友一般都有,价格也不贵,我们也可找其他物件加以替代,自制简易三角架。照明光源可以选日光,也可用家用台灯改装,将2个台灯对称分布在被拍物两侧,使其均匀配光,为了检测所配光源是否均匀照在被拍物上,我们拿一支笔立在被照片的中央,然后分别调整台灯位置使笔在台面两侧的投影长度、密度相同。在满足镜头、稳定装置、光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码翻拍了。
3用普通数码相机翻拍
拿到数码相机后,先现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找微距拍摄的极限值,在极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①找出需要翻拍的老照片,若照片上有灰尘,用干净毛刷轻轻将照片刷净,也可用电吹风将照片表面吹干净。
②把家用的茶几摆好位置,用深色的布扑在茶几面上,要铺放平整,将照片平放在上面,被翻拍照片要放正(照片的四条边线与茶几的四条边平行),若照片不平整,可以拿玻璃板压住(选择普通透明无变形玻璃)。
③然后开始配光在茶几两侧放置台灯并使光源与茶几面成45度夹角对称分布在两侧(如下图所示)。
④打开数码相机电源开关,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取景,牛鞭效应图按下微距拍摄模式按钮,将曝光模式转盘调到手动(M)上,分别调整光圈、快门参数,通常情况下选择大光圈(即小光圈系数),快门速度调为1/60秒或更低。
⑤在数码相机功能菜单中将数码变焦功能关闭,在拍摄模式下调节图像质量为精细,图像尺寸最大保证所拍摄的图像清晰且有较多的图像细节。调节ISO选项,若在室内灯光下翻拍将值选择为200,室外阳光下调为100。测光模式调为多分区测光或均匀测光模式。
⑥调节好相机参数后将相机固定在支架上,并使相机镜头主光轴垂直于被拍物,且正对被拍物中心位置。按如图所示位置布光,拿支笔或筷子观察调节配光是否均匀,或直接在液晶显示屏观察,微调配光直到其均匀分布。
准备工作做完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翻拍了(当然如果对照片质量要求不高,方便期间,在选择了微距模式后将曝光模式盘选为自动即可进行翻拍),但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自制的固定相机的支架不能上下垂直移动,方便期间我们可以将相机拿在手中在微距允许的范围内垂直上下微调,使图片整个画面刚好布满LCD液晶显示屏,且相机能自动清晰对焦。在这里还需强调一点被翻拍照片要放正,要求被翻拍照片的四条边线与LCD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平行方可,所有这些做完以后,我们就可以按下快门进行翻拍。
4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翻拍照片作后期处理,制作完美的图片效果
照片进行翻拍后,经常会发现翻拍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老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善或照片自身有缺损,出现掉角、污损、折痕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照片拍摄者的原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红眼、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偏色等,这些照片我们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后期数字化修复。利用家里的计算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其修整,针对造成不同照片问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照片进行修整、弥补缺陷,以达到完美的修复结果。
(1)去红眼。在修整红眼的具体做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眼睛反光点的大小和位置,需要重复放大、缩小、反复变换,操作一定要细心,在眼球范围内将红眼去掉,变回正常眼睛。
(2)去污渍、折痕、补缺损。处理此类问题时可使用“印章工具”移动他,不停变换取样点,把折痕的地方覆盖上,直至将其修改的比较自然。而对于去除照片上的污渍和补全照片缺损时,也可采用此法,另外还可用“修复”功能采样取点修复此类问题。
(3)校正色彩。借助Photoshop的色彩校正功能,矫正照片的不足。
①曝光过度②曝光不足③偏色。对于这三类现象可以分别使用“图像”菜单中的“调整”选项下的“曲线”、“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等工具来调整,最终得到满意效果。
5普通数码翻拍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利用数码翻拍的好处,而且效果非常好,尤其通过后期处理使其更加的完美。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首先就是光线的问题,在配光时关闭室内其他的光源,尽量在房屋中间位置进行翻拍,避免杂乱光线进入镜头。其次在翻拍时要保证相机稳定避免晃动,这就要求我们在翻拍时要固定好相机,在释放快门是最好采用自拍模式。最后在进行后期处理时,在选择修复源点时要选择距离最近、颜色最接近的点,画笔直径的像素值要小,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图片更真实完美。
参考文献
[1]段毅华.照片档案数字化的几种做法[J].架阁库文丛,2006,(11).
[2]张岩峰.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J].兰台世界,2004,(7).
1.1无统一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库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涵盖已经由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库,无法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各地采用条形码技术管理时,需自建产品信息库,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由于产品信息实时动态变化,使用自建产品信息库,维护难度较大,从而难以保证产品信息的准确。
1.2医疗器械条形码信息单一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为了利用条形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功能提升单位的物流管理水平,都在尝试开发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条形码使用程度低,医疗器械条形码仅包含品名信息,而与医疗器械密切相关的生产批号这样的重要信息游离于条形码之外,不便于直接通过医疗器械自身包装上的条形码来快速准确完成数据采集。使用者只能是根据自身单位管理的需要另行统一编码、打印,再对医疗器械逐个加贴,即所谓的“贴码”,才能实现条形码技术管理。额外贴码需要增加人工和成本,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差错。
2建议
2.1以高风险品种开展试点工作
医疗器械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同步实行条形码技术管理工作量及难度较大。应以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等品种为突破口,启动医疗器械国家统一编码工作,制定统一的条形码标准,开展试点,待医疗器械条形码技术、管理技术、电子监管网络趋于成熟后,再逐步实现全面推行。
2.2制定统一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准相一致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统一规范医疗器械编码方式、分类标准、条码印刷尺寸及条码在医疗器械包装上的位置,条形码所含内容包括:国家医疗器械编码、医疗器械批号等。为在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全领域实行统一条码化管理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国际间合作。
2.3建立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医疗器械准入制度
为强化条形码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开始重视条形码的推广使用,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相应医疗器械品种,均须印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条形码,以便于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之间流通流通时的条形码管理实现无缝对接,避免经营、使用单位额外“贴码”负担。
2.4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
为实现远程产品信息数据对接,应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根据分工,通过平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授权实现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3结语
1.扎染的源起
根据史书记载,扎染艺术最先出现的地方在中国,有研究者证实,亚洲很早就有关扎染工艺的书,瑞士人类学家AlfredBuhler认为,扎染工艺很有可能上在技术层面上发展的过程中,分别有好几个地方同时起源的,再经过不同的种族不断的进行着一些新的尝试,再改造,加上互相之间的交流,使得每个民族特色传至其他地区,并相互影响着。
2.扎染的分布
由于早期的扎染是由自然界许多的植物、矿物能对天然纤维着色,因此扎染分布很广,其中主要分布分别为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非洲的西非,尼日利亚,还有南美洲,秘鲁和中东古代的历史遗迹中均有发现扎染织物,传统扎染遍布全世界,因地方特色文化不一样,所创作的作品也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及其本土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扎染应该说不但使用得早,技术也很娴熟,并随着中外交流频繁,使很多技术都传到了国外,其中日本的扎染就是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当时日本的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的,在我过比较有有影响力及其产量大的地区就是云南的大理白族,至今还保存着它们特有的图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圆图案,蛾蛾花图案、几何形图案。
二、数码扎染的纹样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数码扎染的纹样的特点
传统扎染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出现,源于工艺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构思好的图形,再在面料上进行缝、扎、染等一系列的操作,最后得到相应的纹样,由于纤维质地的面料的渗透作用,织物会出现层次很强的色晕,即使是同一图形的设计,因不同的扎法、不同的松紧度,不一样的浸水的饱和度,水温的不同都会让作品产生千变万化的结果,因此在设计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数码扎染刚刚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缺,数码扎染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先设计好扎染图案,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意识进行“数码思维”数码扎染艺术借用计算机的优势生成各种仿制、渲染、晕化的效果再进行重组合成,产生各种有序的、无序的、科幻微妙的、艺术等等类似传统扎染工艺的设计元素,但又有别于传统扎染,数码扎染所出现的一些浑然天成的肌理效果,比如水彩画法中的湿画法产生的晕化的效果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又能绘制出韵化,云纹等特殊的效果,甚至可以绘制出科幻的、立体的、3D的效果,这些都会给时装的装饰图案注入新的视觉效果。
2.数码扎染的纹样处理手法
由于数码扎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去控制的,你改变某一参数,效果就会出现无数种另类的,全新的,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的扎染图案,对现代服装图案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数码扎染不受制版的限制,加上配色也不受套版的限制,所以在服装创意的设计上如鱼得水,可以根据市场的流行元素及其导向进行系列的设计创意和设计,在极其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大批量的的“创意个性化”的方案,方便客户和网上买家进行挑选和下单,这样既符合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同时也适应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多元化的需求。
3.数码扎染纹样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先前的时装推行的“面料至上”“裁剪结构”的观念,他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时装,数码扎染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手段给现代的时装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即兴创意三维肌理美感的原创性的技术给传统的“平面”服装植入了浮雕立体艺术的因子,丰富了服装视觉效果和表现技法,让现代服装设计更加充满趣味性,今年来,我国从事现代扎染研究开发的设计师通过反复的实验,得了科学详实的材料记忆数据,并优选出不同组份的国产新型面料,创建的具有开放性的国产优化的成型记忆的面料数据库,完全能适应数码扎染对裁剪载体提出的要求,其中创作的原理是将面料和成衣按照服装设计要求设定工艺,辅以镂空、机绣、贴布等工艺元素后进行再次设计,数码扎染艺术以丰富变化的肌理图形及其抽象写意的审美的艺术品位,给予消费者一种愉悦感的视觉,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曾经的春夏,秋冬的时尚女装里面,就有数码扎染与立体效果的机绣绣花工艺结合,还有数码扎染与珠片工艺的结合等元素加入了系列的时装设计中,掀起了一股设计新视线的工艺,领潮高级工艺女装的时尚地位。
4.数码扎染纹样的题材
在纺织品工业尚未发展以前,传统扎染多以一些自然界中的花草植物、鸟事鱼虫、风景或一些几何图形,由于工序多,费时费工,人工费昂贵,因而在现代印染产品的冲击下,数码扎染艺术应运而生,数码扎染不但解决工序的问题,在题材上的创作也大大的丰富了,它包含了传统扎染的题材,在这个基础上数码扎染的题材的取材更广,比如浩瀚的星空,世界经典的名画,建筑物、风景、人物等。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渐成熟,数码已经不是白领层人士与青年一代的专用品,数码产品正向普及性、大众化发展,而消费群体的扩大也为数码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海外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专为老人设计的手机,大字体大屏幕,按键接触面积相比普通手机要大出30%,方便老人拨号或者编写信息,而且内置多组快速拨号键,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键拨打求救电话。同时,残疾人用数码产品、儿童用数码产品等也已成为厂家与设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市场在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突出与强调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风格的追求,也就是说当前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所在阶层或小团体的价值观,由此导致产品的设计正逐渐由寻求“原型”到追求“个性”。而当前“原型”与“个性”相互矛盾的倾向并列,造成一种矛盾双方并列存在的时期。正如TufanOrel所说:一方面,消费者们期望变得自然,具有创造性,和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各种模型、趣味或风格标准又不断强加于消费者,为的是使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个性化”。而如何才能在原型与个性、独特化与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以广博得创新应对多变的市场,也是数码产品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与尝试,寻求解决“原型”与“个性”的方法,例如,在手机产品设计中由系列产品的组合到单一产品的变异,利用模块化的设计进行单一手机的造型形态的变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审美。像索爱SO703i这款手机就提供了Style-Up面板更换功能,只要将Style-Up面板与安置在手机上的“香囊”粘贴在一起,手机就能够发出香味。同时,不同的Style-Up面板具有不同香味的Style-Up面板,比如蓝色的面板和香囊粘贴后可以散发海洋一样的香味,因此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
二、功能的多元化、集成化
数字技术在音、视频传输及信息的互动方面存在传统的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与成熟,现代个人数码产品的功能呈现一种由标准化、单一化向灵活化、集成化的转变,多数产品都集多功能于一身。以手机为例,现代的手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集摄像、游戏、音乐、电子阅读器等为一身,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的产品概念,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机概念。
欧洲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SmartBadge”的ID胸卡式手机(图1),它将ID胸卡与手机这两样必备物品合二为一,平时可当作ID卡,在配上相应的耳机后便可接电话,用于通讯。
三、系统的网络化、平台化
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的兼容化、网络化、平台化正逐渐显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媒体综合处理系统正成为未来生活的一大发展趋势,网络与日常居家生活产品的融合正才成为时尚生活的代表,智能家居生活系统已不再是传说。例如:微软和惠普力推的MEDIACENTER多媒体中心操作系统、联想大力研发的关联电脑、海信“DNet-home”数字家庭系统都是数字技术与家电融合的显著代表。
四、交互的人性化、虚拟化
传统的“人机工程学”仅集中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物理性界面,然而现代更需要研究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认识的和情感的关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交互是数码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人机之间互动的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产品功能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由于交互的频繁与产品环境的复杂,人机交互越来越多地考虑人的因素,注重交互方式与交互界面的研究。其中界面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工程,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行为,了解各类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执行和优化信息与通信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加之科技的发展与高端技术的运用,也为人机的交互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就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其通过借助于部分特殊虚拟外设,将交互基础由“以计算机为主体”转换成“以人为主体”,向用户提供一个身临其境、实时交互、自由构想的环境与平台,建立和谐、灵活、人性化,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式系统。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产品的普及与普遍化,产品的竞争也就由初期的高新技术转向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功能的开发、系统的建立、交互的人性化等等,由此就需要我们对数码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了解与把握数码产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
[2]江小浦.数码产品界面设计探讨.包装工程,2008,(6).
[3]丁毅.中国数码产品创新设计思考.美术大观,2008,(1).
关键词:变容量技术数码涡旋多联机节能
0前言
2004年9月16日,期待已久的空调能耗新标准终于公布,并于2005年3月1日实施。未来的空调产品能否达标,新标准为其划出一条底线——最佳能耗比2.6,即能耗比低于2.6的空调产品将不再允许在市面销售。空调系统的节能已经刻不容缓,而变容量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空调节能的热点。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变容量技术—数码涡旋技术及其应用。
自2002年数码涡旋压缩机开始供应中国市场以来,数码涡旋技术目前已经在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商用多联机系统、风管机系统、冷水机组、机房空调系统及北方地区热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优点相当明显。
1数码涡旋压缩机变容量控制原理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事业部研发生产的数码涡旋压缩机利用“轴向柔性”技术,“轴向柔性”允许涡旋盘在轴向可以移动非常小的距离,确保涡旋盘始终以最佳的力进行工作。使得两个涡旋盘在任何运行环境下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涡旋压缩机有很高的能效比。数码涡旋的控制循环周期包括一段“负载期”和一段“卸载期”。负载期间,涡旋盘如图1(a)所示,压缩机像常规涡旋压缩机一样工作,传递全部容量,压缩机输出为100%。卸载期间,由于压缩机的柔性设计,使两个涡旋盘在轴向有一个微量分离(如图1(b)所示),因此不再有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机输出为0。这样,由负载期和卸载期的时间平均便确定了压缩机的总输出平均容量。
数码涡旋压缩机一个工作“周期时间”包括“负载状态”时间和“卸载状态”时间,这两个时间的不同组合决定压缩机的容量调节。通过改变这两个时间,就可调节压缩机的输出容量(10%~100%)。
所谓“周期时间”包括“负载状态”时间和“卸载状态”时间。这两个时间阶段的组合决定压缩机的容量调节。例如:在20s周期时间内,若负载状态时间为10s,卸载状态时间为10s,压缩机调节量为(10s×100%+10s×0%)/20=50%。若在相同的周期时间内负载状态时间为15s而卸载状态时间为5s,则压缩机调实量为75%,容量为负载状态和卸载状态时间平均的总和。通过改变负载状态时间和卸载状态时间,压缩机就可以实现任意大小的容量(10%~100%)。周期时间的概念如图2所示。
图2周期时间的概念
2数码涡旋技术的优点
2.1容量范围广、温控精确、调温快
数码涡旋压缩机的运行范围可以从10%到100%,并且在这一范围内的输出是连续的和无级的,与变频技术的分级输出容量相比是一大改进。提供无级的容量输出的同时保证了房问温度的控制精度可以大大提高(±0.5℃)。由于数码涡旋系统可通过改变负载和卸载周期时间迅速将容量从100%降到10%(反之亦然0,所以它能比别的系统快得多地对系统需求地变化作出反应。
2.2优良的季节能效比
数码涡旋压缩机的性能经过JIS和ARI的标准的评价,证明具有非常出色的SEER。大范围的容量调节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季节能效比。
2.3良好的回油控制
数码涡旋是唯一不需要油分离器或回油循环的系统。有两个因素使回油容易。第一,油只在负载周期内离开压缩机。所以,在低容量情况下,离开压缩机的油极少。第二,由于压缩机在负载周期内满负荷运行,负载周期内的气体速度足以使油回至压缩机。试验显示压缩机在最差的条件下,即100m配管长度,30m垂直落差且室内机、室外机位置可互换(有正常的回油弯),负荷最低时都可以使油回到压缩机。
2.4卓越的除湿性能
除湿性的好坏也是保证用户舒适性的一个关键,尤其是在低负荷运行时。数码涡旋压缩机提供了非常好的除湿性,因为它与变频系统相比具有较低的吸气压力。在任一百分比容量调节,负载状态时压缩机全负荷运行,全负荷运行将导致较低的平均吸气压力,得到较低的显热比。
2.5电磁干扰非常小,无电磁污染问题
数码涡旋系统产生非常小的电磁干扰,因为涡旋盘的负载和卸载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操作。这一独特的性能不仅使数码涡旋系统不需要昂贵的电磁抑制电子装置,也增加其可靠性和简易性。
2.6无需制冷剂旁通
大多数现行技术选用热气旁通和液体旁通装置。因压缩机不能达到极低的容量。所以需要这些旁通管保护装置。数码涡旋系统能使容量低至10%,所以无需这些旁通管,因而节省了开支并使系统简化。
3数码涡旋技术在多联机中的应用及节能措施
据一项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调查分析,多联机、风管机、冷热水机组、单元式机组分别占到此类市场的70%、13%、12%、5%。2004年上海市场多联机市场容量在10亿元左右。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多联机已经明显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国际上单冷媒多联系统主要有变频多联系统和变容多联系统。变频多联系统起步较早,而变容多联系统是最新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容量调节等问题,成为了单冷媒多联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外形方面,数码变容多联机和变频多联机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在容量调节方面,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变频多联机通过改变压缩机的频率来调节,而数码变容多联机则通过数码变容压缩机容量的改变来调节。数码变容多联机能够满足人们对空调任意调节、精确控制的要求,具有节能、舒适、噪声低、使用灵活等一系列优点。
数码多联中央空调集一拖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重健康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在节能技术方面主要采用的数码变容涡旋压缩机技术、双压缩机技术、制冷剂直接输送技术、制冷剂的智能分配技术、风机调速技术等。
3.1数码涡旋压缩机技术
数码涡旋压缩机实现容量调节的内部结构及过程前面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说明。数码涡旋压缩机可以在10%和100%的范围内,输出任意大小的容量(无级输出)。
3.2双压缩机技术
对容量稍大的机组采用两个压缩机(一个数码变容涡旋压缩机,一个定容涡旋压缩机)。采用两台压缩机并联,有以下优点:(1)有效的容量控制,小于数码涡旋压缩机的容量时,只需启动数码涡旋压缩机,大于数码涡旋压缩机的容量时,启动定容涡旋压缩机和数码涡旋压缩机;(2)提高可靠性,较单台大压缩机停开次数减少;(3)启动负荷降低,单台压缩机的启动时间可以分别用时间延迟方法分开;(4)备用性,如果一台压缩机损坏,还有部分容量;(5)置换费用减少,如果一台压缩机损坏,可花较少的费用去更换压缩机。
直接输送制冷剂技术
系统直接以制冷剂作为传热介质。传送的热量几乎是水的10倍、空气的20倍,而且不需庞大的风管和水管系统,减少了输送耗能及冷媒输送中能量损失。表1是几种传热介质性能比较表。
种类利用热输送冷量kJ/kg输送100kW冷量时耗能
水显热20.1(t=5℃)4.05
空气显热10.1(t=10℃)6.38
制冷剂潜热2062.16
表1是几种传热介质性能比较表
由表1可知,同样输送100kW的冷量。以制冷剂作为输送介质,所需的输送系统耗能仅为室内风机所耗的2.16kW分别是以水和空气作为传热介质所需能耗的52.7%和33%由于采用制冷剂直接蒸发制冷,没有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先把冷量传递结水,
再由冷水传给室内空气这一中间过程,减少了一个能量传递环节,从热量传递的网络图上看就是减少了一项传热热阻,当然也就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3.4制冷剂的智能分配技术
数码变容量压缩机加电子膨胀阀组成的制冷系统,可实现大范围内流量的调节,以适应整体负荷的变化。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1)蒸发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差;(2)室内温度和空调设定温度的温差。室内电子膨胀阀是一个反馈元件。在使用电子膨胀阀进行流量调节时,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控制蒸发器出口的真实过热度,用一只压力传感器和一只温度传感器置于出口处,分别检测蒸发器出口处的压力p2和温度t2,p2为蒸发压力pe,换算pe对应的制冷剂饱和温度即蒸发温度te,再计算温差t=t2-te,将其作为控制参数,见图4(a);另一种情况是用两只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制冷剂在蒸发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度t1和t2,计算温差t=t1-t2,并以其为控制参数,见图4(b)。t的数值决定了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即控制过热度,通过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蒸发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图4电子膨胀阀控制过热
电子膨胀阀按理想方式分配各个房间的制冷剂流速,由模糊控制将舒适度调整至最佳,通过图5空调系统得到蒸发器进口和出口温差,再加上室温和设定温度的温差,计算出过热量和室温状态,然后启动阀门来控制制冷剂流量。通过对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制冷剂在各室内机蒸发器的智能分配。
图5电子膨胀阀对制冷剂流量的控制
3.5风机调速技术
数码多联机组可以实现能量10%~100%范围内的无级变换,随着室内负荷的降低,室外冷凝器的能力变得很大,为实现节能和系统的合理匹配,室外换热器的风机采用调速技术。
4节能效果分析
4.1能效比
数码多联机组由于采用了数码涡旋压缩机等新技术措施,系统具有很高的部分负荷能效比.三星某数码多联机组能效比的测试结果见图6,从图不同机组的能效比比较可以看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三星DVM空调系统的能效比都要高于传统的整体空调系统。
4.2运行费用
数码多联机组具有高能效比和高季节能效比,系统运行时可以大幅度节约能源和运行能源费用。从表2可以看出,与冷水机组相比,数码多联机组可以节约费用21%,与整体系统相比,数码多联机组可以节约费用48%。表2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数码多联机组具有优良的节能潜力。
项目三星DVM系统冷水机组整体系统
能耗,kW44.2×0.8数码涡旋压缩机43×1.052.5×1.0
月能耗,kWh129061569519162
年能耗(一年运行6个月),kWh7743694170114972
一年费用,US¥557567808277
三年费用,US¥107262034024833
五年费用,US¥278773390041389
费用比较100%121%148%
表2运行费用比较
*热负荷:104.67kW
*总面积:750㎡
*运行时间:夏季和冬季各运行三个月
5结论
(1)数码多联机具有节能、舒适等一系列优点,是中央空调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2)容量调节系统在市场上的需求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数码涡旋是这一领域内一个很好的选择。数码涡旋系统提供了独特的优点,低负荷时更好的除湿性能,宽容量调节范围,长连管也能保证正常回油,使用简单,系统元件少,没有电磁干扰问题,因此,谷轮数码涡旋技术能设计出可靠、节能、简单的空调系统。
(3)数码多联机采用了数码变容涡旋压缩机技术、双压缩机技术、制冷剂直接输送技术、制冷剂的智能分配技术、风机调速技术等多项节能技术,具有高能效比、节能的特点。与水系统比较,可节约运行费用20%与传统整体系统比较,可节约运行费用48%。
参考文献:
【1】吴业正,韩宝琦.制冷原理与设备[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2】廖全平,李红旗.涡旋变频压缩机.流体机械,2002,30(2):35一37.
【3】张智力,吴喜平.VRV空调系统节能因素分析.能源技术,2002年23(2):59一61.
关键词:数码翻拍;微距;图像处理
随着图像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普通民用数码相机速度的加快,数码相机以越来越大的优势席卷整个民用相机市场。数码相机小巧、方便、易操作等特性自问世以来得到广大使用者的认可。所有这些条件的满足说明数码相机可以完成传统胶片相机所能做的任何工作,在某些用途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传统胶片相机,且不可替代。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它,开发它的功能,使其能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服务。用数码相机拍摄普通照片的好处我们就不用多说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在城市中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喜欢在闲暇之余聊聊往事,随手也就翻开了那些记载着过去生活点滴的老照片,回忆往昔、感叹今朝。由于老照片存放的时间较长,在翻看老照片时,经常会发现照片上会有斑点、发黄严重的甚至残缺,但苦于没有底片或底片损坏使我们无法及时的对其进行修补,去专业照相馆修补价格又太贵,不经济。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数码相机快速方便的对这些老照片进行翻拍,然后再利用家中的计算机对其进行简单处理,一张张完好的老照片就又可以恢复原貌,使我们那些记载人生快乐、难忘的老照片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黄变坏。
1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优越性
我们知道家用数码相机小巧、方便携带、易使用。这些都为我们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提供了方便,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时,我们可以从LCD液晶显示屏上立时观看所拍摄的效果,若如不满意可随时删除重新拍摄,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可利用数码相机的夜景显示屏观察配光是否均匀,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光源均匀配光。以上这些优点都是从拍摄技术上说明利用数码相机翻拍的好处,其实利用数码相机翻拍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经济,在一般照相馆翻拍一张照片最低需要20元左右,而我们利用数码相机自己动手翻拍一张老照片只需要花费放大照片所需的价钱,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门摄影技术,充分发挥了家用数码相机的功能。
2从传统翻拍技术的要求出发讨论数码翻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翻拍也成摹摄,是运用摄影技术将原件复制成照片的摄影技术。在传统翻拍中对硬件的要求包括高质量照相机,固定相机的三角架,近摄装置,滤光镜及各种照明光源。我们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民用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都较好,相机镜头可以达到要求,近摄装置的作用是增加像距达到增大成像倍率的目的,数码相机上有近摄模式转换按钮,翻拍时只要打开近摄模式既可。滤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恢复原来照片的真实颜色,我们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三角架是为了在拍摄过程中稳定相机的,如果是摄影发烧友一般都有,价格也不贵,我们也可找其他物件加以替代,自制简易三角架。照明光源可以选日光,也可用家用台灯改装,将2个台灯对称分布在被拍物两侧,使其均匀配光,为了检测所配光源是否均匀照在被拍物上,我们拿一支笔立在被照片的中央,然后分别调整台灯位置使笔在台面两侧的投影长度、密度相同。在满足镜头、稳定装置、光源这三个基本条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码翻拍了。
3用普通数码相机翻拍
拿到数码相机后,先现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找微距拍摄的极限值,在极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①找出需要翻拍的老照片,若照片上有灰尘,用干净毛刷轻轻将照片刷净,也可用电吹风将照片表面吹干净。
②把家用的茶几摆好位置,用深色的布扑在茶几面上,要铺放平整,将照片平放在上面,被翻拍照片要放正(照片的四条边线与茶几的四条边平行),若照片不平整,可以拿玻璃板压住(选择普通透明无变形玻璃)。
③然后开始配光在茶几两侧放置台灯并使光源与茶几面成45度夹角对称分布在两侧(如下图所示)。
④打开数码相机电源开关,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取景,牛鞭效应图按下微距拍摄模式按钮,将曝光模式转盘调到手动(M)上,分别调整光圈、快门参数,通常情况下选择大光圈(即小光圈系数),快门速度调为1/60秒或更低。
⑤在数码相机功能菜单中将数码变焦功能关闭,在拍摄模式下调节图像质量为精细,图像尺寸最大保证所拍摄的图像清晰且有较多的图像细节。调节ISO选项,若在室内灯光下翻拍将值选择为200,室外阳光下调为100。测光模式调为多分区测光或均匀测光模式。
⑥调节好相机参数后将相机固定在支架上,并使相机镜头主光轴垂直于被拍物,且正对被拍物中心位置。按如图所示位置布光,拿支笔或筷子观察调节配光是否均匀,或直接在液晶显示屏观察,微调配光直到其均匀分布。
准备工作做完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翻拍了(当然如果对照片质量要求不高,方便期间,在选择了微距模式后将曝光模式盘选为自动即可进行翻拍),但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自制的固定相机的支架不能上下垂直移动,方便期间我们可以将相机拿在手中在微距允许的范围内垂直上下微调,使图片整个画面刚好布满LCD液晶显示屏,且相机能自动清晰对焦。在这里还需强调一点被翻拍照片要放正,要求被翻拍照片的四条边线与LCD液晶显示屏的边框平行方可,所有这些做完以后,我们就可以按下快门进行翻拍。4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翻拍照片作后期处理,制作完美的图片效果
照片进行翻拍后,经常会发现翻拍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老照片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善或照片自身有缺损,出现掉角、污损、折痕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照片拍摄者的原因,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出现红眼、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偏色等,这些照片我们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后期数字化修复。利用家里的计算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其修整,针对造成不同照片问题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照片进行修整、弥补缺陷,以达到完美的修复结果。
(1)去红眼。在修整红眼的具体做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眼睛反光点的大小和位置,需要重复放大、缩小、反复变换,操作一定要细心,在眼球范围内将红眼去掉,变回正常眼睛。
(2)去污渍、折痕、补缺损。处理此类问题时可使用“印章工具”移动他,不停变换取样点,把折痕的地方覆盖上,直至将其修改的比较自然。而对于去除照片上的污渍和补全照片缺损时,也可采用此法,另外还可用“修复”功能采样取点修复此类问题。
(3)校正色彩。借助Photoshop的色彩校正功能,矫正照片的不足。
①曝光过度②曝光不足③偏色。对于这三类现象可以分别使用“图像”菜单中的“调整”选项下的“曲线”、“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等工具来调整,最终得到满意效果。
5普通数码翻拍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利用数码翻拍的好处,而且效果非常好,尤其通过后期处理使其更加的完美。用数码相机进行翻拍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首先就是光线的问题,在配光时关闭室内其他的光源,尽量在房屋中间位置进行翻拍,避免杂乱光线进入镜头。其次在翻拍时要保证相机稳定避免晃动,这就要求我们在翻拍时要固定好相机,在释放快门是最好采用自拍模式。最后在进行后期处理时,在选择修复源点时要选择距离最近、颜色最接近的点,画笔直径的像素值要小,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图片更真实完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管理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组织培养技术成为现代生物领域及现代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操作手段,其繁殖速度是一般常规方法所不能比的。通过无菌方法进行快繁的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空间内由1个个体迅速繁殖大量群体,实验室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离体繁殖正是借助这一显著优势在国内外种薯生产上得以广泛利用,是脱毒马铃薯原种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前提。青海省农科院生物中心是青海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实体,生产能力达200多万株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为青海省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最大的省级单位。经过多年的实际探索及对马铃薯实验室的改进,大幅度增加了脱毒马铃薯原种的生产数量,而脱毒马铃薯的优势,即高产和不易腐烂,被农民(特别是靠天吃饭及高海拔地区的农民)及市场接受,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培养基及其制作对瓶装苗的生长影响
1.1培养基材料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
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食用白糖、自来水、琼脂。试管苗单节切断繁殖宜采用固体培养基,如果工作人员在培养基灭菌过程中,不慎放气不均,一般灭菌后拿出来的培养基过稀(成糊状),影响接苗质量和幼苗生长;相反,如果培养基硬度太大,切断不易插入培养基中,影响苗切断与培养基的接触。
1.2培养基制作对试管苗成活率的影响
在快繁苗时,所需的培养基一般应提前2周做,以防使用被污染的培养基,影响试管苗的成活率。如笔者4月中旬快繁大西洋苗时,由于培养基的污染超过了10%,影响很大。另外,培养基的瓶或盒上的水珠影响快繁苗的污染和强壮生长。
2温度对瓶装脱毒苗生长的影响
夏天昼长夜短,日光灯照射比冬天短,而自然照射光多,可提高组培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但夏天比冬天室内温度高,污染增高,所以室内需装空调。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0~25℃范围内,温度高于26℃,则苗顶端易产生烧苗现象,高于33℃,则苗停止生长。另外,瓶中或盒中的培养基要比平时多放,以防抽干盒或瓶中的培养基,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生长间的生长架以用玻璃层为宜,因利用散射光可提高组培瓶苗移栽后的成活率。试验表明,用玻璃作为培养层的生长架比用铁作为生长架好。用铁做的生长架,散热效果比较差,当生长间放满用铁做的生长架时,一般早上关灯后,继续让空调再开2~3h才能保证整个生长间的温度较适合幼苗的生长。
3快繁瓶装苗的控制
在快繁脱毒苗时,瓶中如少放脱毒苗,其长得快,脱毒苗节间长、叶大且须根发达;如放多脱毒苗,其长得慢,脱毒苗弱、叶小且挨瓶的苗腐烂。这2种情况对快繁都不利,故快繁苗时,在瓶中放40~50根脱毒苗为宜;同时快繁脱毒苗应控制苗的节间。
4瓶苗污染的控制
在脱毒瓶苗的继代培养过程中,常因种种原因出现细菌类和真菌类污染,细菌污染苗极弱,且扩繁后下一代大部分表现为细菌污染,在生产中通常用抗生素来处理细菌污染。对于真菌污染的脱毒瓶苗,除严格操作规程外,可在培养基中配制不同浓度多菌灵来减轻瓶苗污染率。最主要是快繁留的基础脱毒苗没有细菌和真菌的污染。而对于继代扩繁4年以上的瓶苗,要定期进行病毒检测确认是无病毒苗。因此,要定期更新脱毒瓶苗,每年应通过剥离茎尖组织的办法培养新鲜无病毒瓶苗,以确保继代培养脱毒瓶苗质量。
5无菌操作室内消毒灭菌
5.1操作前消毒
一是无菌室刚开始工作或间隔1~2个月未进行消毒时,先把高锰酸钾倒入培养皿,再倒入甲醛,关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间隔1~2d即可在室内工作;二是将工作服、口罩、拖鞋、盛装75%的酒精瓶、剪刀、镊子、苗源瓶、快繁瓶等无菌室所需物品放在无菌室固定位置,启动超净工作台,通风杀菌,并将室内紫外灯打开消毒,工作人员快速离开无菌室,灭菌25~30min即可。
5.2操作中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间,穿戴好消毒服装,在组培室用75%的酒精将双手消毒,再用酒精泡的酒精棉擦超净工作台,同时将镊子、剪刀和支撑干用酒精擦过后,放在加热器进行5~6s的消毒,并将已挑拣好的无污染的脱毒苗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先打开灭菌过的快繁瓶放在超净工作台上,然后拧开脱毒苗瓶的口,用已灭菌过的镊子将脱毒苗瓶中的小苗夹出瓶口,只留根部在瓶内,用剪刀剪掉根部,然后再用镊子夹小苗离快繁瓶口1~2cm(注意不要让小苗挨上快繁瓶瓶口,以防感染),剪带1片小叶茎放在快繁瓶中。盖上盖子,在苗瓶外壁用打号枪注明该品种的编号及快繁日期。
6定期检查
放在生长间的快繁脱毒苗,一般每隔7d要用稀释好的清洁尔灭喷撒灭菌,每天早关灯和晚开灯时,发现有污染的瓶苗,必须马上将其拿出生长间,并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然后用清洁热水加入适量洗衣粉,用刷子涮洗苗瓶,并换水冲洗,然后倒置木架上晾干水珠待用。健康苗20多天就可快繁或移栽温室。
论文摘要介绍了福安市引进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当地的产量表现,并从备种催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福安市溪潭镇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订单农业逐步完善的事实,要求内陆半山区积极发展冬种农业,脱毒马铃薯也因此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物。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当家品种克新3号种植多年,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商品性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福安市内温差大、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于2005年从内蒙古引种试种筛选出了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本地栽种、以鲜食为主的费乌瑞它马铃薯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费乌瑞它马铃薯株型直立,分枝少,茎紫色,长势强,叶色绿,复叶大,叶缘波状,花冠大,花紫红色,能结无籽浆果,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薯皮光滑,黄皮黄肉。食味好,休眠期较短,适宜鲜食。株高60cm左右,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但对晚疫病的抗性稍差。该品种在沿海平原一般于1月下旬播种,2月上旬出苗,4月下旬收获;山区于2月上旬播种,2月下旬出苗,5月上旬收获,生育期80d左右,在福安市表现中熟。
2产量表现
2006年在福安市溪潭镇廉村连片种植3.3hm2,经测产验收,鲜薯平均产量41335kg/hm2,比克新3号鲜薯产量16650kg/hm2,增产4685kg/hm2。濑头村种植3.3hm2,经测产鲜薯平均产量33735kg/hm2,比克新3号增产20.6%。仙石村种植2.3hm2,经测产,鲜薯平均产量34320kg/hm2,比克新3号增产22.6%。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时备种,切薯催芽
3.1.1种薯贮藏。从北方调入的种薯,要选择通风阴暗地方贮藏,贮藏地先冲洗打扫干净,并用84消毒液消毒晾干后再放入种薯,贮藏前先剔除病、烂、冻薯,堆放2~3层。存放过程中,室内必须通风、透气、防寒,避免光线直射。贮藏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湿度低时可采用地面洒水或蒸汽方法补湿。
3.1.2练苗。种薯萌发出5~6个芽,芽长2~3cm,薯皮尚未皱缩时即可切种。切薯前1~2d将种薯置于自然光下练苗,以促进薯皮嫩芽转绿、表皮木栓化,提高抵御病菌能力。
3.1.3切薯催芽。切种薯时,要用已消毒的利刀沿种薯顶端自上而下纵切成小块,100g左右的薯块切成2~4块,125g以上的先从中部横切1次,再从顶端纵切为2~4块,每块重50g左右,每个切块均具有1~2个芽眼,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切块时准备2把切刀,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交替使用。薯块切后用40%福尔马林200~250倍液浸种20~30min,捞出闷6~8h,即可按芽长、短分畦播种。催芽处理:当种薯生理年龄小、未过休眠期的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高温、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再按芽大小分畦播种。
3.2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种植马铃薯宜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忌选用前茬种植甘薯、萝卜、辣椒等的田地。选地后先深耕、平整,做成畦高25~30cm,畦宽80cm,沟宽40cm左右的厢。开好边沟,利于雨后排渍。重施基肥是保证前中期养分供给的有效措施。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穴施腐熟有机肥150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有机肥不足时,施硫酸钾复合肥1500kg/hm2。
3.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春播时间一般为1月下旬~2月上旬(立春前后),高海拔山区容易发生霜冻,可适当推迟播种。如采用薄膜覆盖,则可适当提前播种;小拱棚盖膜栽培可提前20~30d播种,以提早上市。
费乌瑞它马铃薯长势强,种植不宜过密,中等肥力田块,用种量2250kg/hm2左右,种植45000~52500株/hm2为宜,播种沟深12~13cm,播种深度8~10cm;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稍深播,潮湿和土壤黏重的地块稍浅播,播后整平垄面,再头尾相连覆盖稻草2~3cm,两端用土压住以防旱、保水、防霜冻。
3.4田间管理
3.4.1水分管理。马铃薯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播种后先灌1次全沟“跑马水”湿润土壤。出苗后,如遇干旱,再灌半沟“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阶段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骤增,保持水分充足,使薯块迅速膨大是高产的关键。成熟期,水分过多易使土壤通透性差,导致田间烂薯和贮藏烂薯,因此,后期要注意开沟排水。
3.4.2中耕培土。齐苗后约10d,苗高20~25cm时,进行培土,培土厚度3~4cm。现蕾期结合清沟,用土覆盖薯块膨大露出地表的部分,以防止因阳光照射薯块产生青皮,拔除田间感病植株,提高薯块品质。
3.4.3化学除草。播种当日或次日,用50%丁草胺乳油2.25kg/hm2对水750kg/hm2喷施。出苗后3~4叶期进行除草,用盖草能375~450g/hm2对水750kg/hm2喷施,防除马唐、看麦娘、稗草、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
3.4.4及时追肥。追肥量应以田间营养诊断为基础,结合基肥用量、土质和天气确定。提苗肥用量: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对水15000kg/hm2+腐熟人粪4500kg/hm2淋施。现蕾期,用复合肥225kg/hm2+尿素75kg/hm2对水15000kg/hm2选择晴好天气淋施作结薯肥。施好叶面肥,适当使用生长调节剂。幼苗期、结薯期、膨大盛期各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收获前20d,每克“920”对水75kg喷施以延缓衰老。
3.4.5病虫害防治。病害的预防先从种薯开始,剔除带病种薯和烂薯,并注意种薯和切刀工具的消毒,防止把病原带入田间。当发生病情时,若病株随机分布较少,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后深埋,如病株连片发生,则应采取药剂防治。
为害马铃薯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其次是病毒病、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等,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若田间发生病毒病,则用病毒A和植病灵等药剂防治;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和可杀得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环腐病、黑胫病主要采取种薯消毒和播种前土壤消毒来预防,在整地时施石灰750kg/hm2+多菌灵1kg/hm2进行处理预防。若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对病株穴撒施石灰消毒,防止病菌扩散。在施肥时发现病虫害,可加入叶青双6kg/hm2+阿维菌素,预防青枯病、环腐病及地老虎等病虫害。晚疫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齐苗后,当苗长10~15cm时,结合预防早疫病,每隔7~10d,用代森锰锌、科博等保护性杀菌剂交替喷施,防治,若发现有病斑,应及时用塑料袋包装清理带出田间深埋,同时以代森锰锌、科博加烯酰吗啉、抑块净、克露、乙磷铝、杀毒矾等治疗性杀菌剂交替喷施防治。为害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蚜虫和地老虎等。防治方法:齐苗后用扑虱蚜+乐斯本防治蚜虫、螨和二十八星瓢虫。封行前防治病虫害时可加微肥及叶面肥喷施,培育健苗,尽早搭起丰产架势。
3.5适时收获当茎叶变黄即可收获,或者根据市场价确定。选择睛天用手翻开稻草露出马铃薯让太阳晒2h,去净泥土,套袋装箱,运输贮藏注意遮光。
参考文献
[1]杜培兵,杜珍,白小东,等.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21(3):176-177.[2]张国君,高世铭,张朝巍.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4-1725.
[3]李世峰,杨琼芬.云南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2007(1):34-35.
[4]郭冬花.浅山干旱地区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87,3254.
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它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实用价值。不仅可以作为粮食、蔬菜,还能被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食品。它还是高蛋白、低脂低热的健康食品。因此,不少国家还热衷于把它开发成减肥食品,受到广大减肥人士的喜爱。除了营养价值高以外,马铃薯还具有和胃、健脾、益气的功效,还能预防多种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皮肤湿疹与习惯性便秘等。并且,它含有的粘体蛋白质,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2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合理轮作
由于马铃薯不耐连作,通常连作4年的土地,就算加大施肥量,实际产量依然会显著下降。因此,栽种马铃薯应采用轮作。轮作的优点包括可以预防马铃薯的病虫害,特别是对于那种上茬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土地,下茬继续种植马铃薯势必会减产。经大量实践证明,所有利用土壤或植株残体作为传播媒介的病虫害,在实施轮作后,病虫害都会明显降低。采用轮作,不仅能预防相关病虫害的出现,还可以预防由于长期连作,而使土壤中的部分微量元素失调,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与品质都较差的情况。通常马铃薯轮作,可搭配玉米、小麦、谷子等,而不宜选择茄子、番茄、辣椒、甘薯、甜菜等轮作。
2.2深耕整地
马铃薯的地下块茎为收获的主要产品。深耕地不仅能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还能增强土壤的抗旱、保肥、蓄水等能力,从而改善土壤的相关理化性状。这为马铃薯的根系生长与茎块膨大提供良好环境。深耕时间选在当前茬收获后或耕种前进行,一般深度为30cm。再进行耙平、耕细,打碎大土块。这样做不仅能确保土壤疏松,有良好的透气性,还能除掉杂草。土壤种类对马铃薯的形状、产量及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特别是进行大规模马铃薯种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土壤类型。一般可挑选地势平坦偏高,具备灌溉条件,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呈微酸性的砂壤土地进行种植。
2.3薯种的选择与处理
2.3.1精选种薯
首先,挑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商品率较高的马铃薯品种,比如,克新一号脱毒原种。要求种薯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能带有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或传播的病害,通常为真细菌土传病害,有青枯病、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等。二是要挑选脱毒种薯的原种或原种一代,而不能选用代数不明的种薯。三是重视种薯生理年龄,宜选择壮龄薯。
2.3.2种薯处理
首先,对于窖藏或调回的种薯要求在播种前20日,应作催芽晒种处理。在开始切种前作一次精选,除去病烂与退化薯。然后,在播种前2到3日开始切块,利用纵切把顶芽分成两部分,切成楔状,要求每个切块保留约2到3个芽眼,一般单块重量为30g-50g。在切种过程中,应做好对切刀与切板的消毒工作,消毒液一般可选择下列几种:75%的酒精、50%福尔马林、3%的来苏儿水、0.5%高锰酸钾等,有效避免各种病毒与细菌性病害出现交叉感染。最后,要重视药剂拌种环节。
2.3.3拌种流程
①药剂用量,1000kg种薯,可使用甲基托布津0.7kg,苗盛1.2kg,高巧0.02kg。根据生产需要把这些药剂拌匀后再混匀到滑石粉中,最后拌在种薯表面。
②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用量为1-2.5kg,克露用量为1-2.5kg,滑石粉用量为50kg,将三者混合均匀,可处理种薯5000kg。
③选择浓度为40%适乐时,将其稀释后均匀喷施到切好的种薯堆上,并拌匀晾干,最后装袋待播。
2.4播种
播种时间选在5月上、中旬,等到10cm厚的土壤温度为8℃左右就可开始播种。利用播种覆膜机完成铺管、覆膜,施种肥,播种一次完成。播种深度要求如下,砂质土约为10-12cm,粘质土约为6-8cm,壤质土约为8-10cm。选择垄作方式,通过4行或2行播种机条播或单行高垄栽培。播种过程中,下种应均匀,保持覆土厚度一致,遵循垄宽不易窄的原则,注意播种铺膜与滴灌带应一次完成。每亩保苗量为3200-3400株左右,亩播量为150kg。
2.5田间管理
2.5.1护膜护管:播种后随时进行压土护膜护管,从而预防大风揭膜或受到人为损坏。
2.5.2出苗后,利用中耕及时把田地中的膜间杂草除掉。
2.5.3及时查苗、放苗、补苗。当苗出土后,应立即采取人工破膜放苗,预防烧苗。并且,发现出现缺苗断垄的部分,应立即补苗,保证全苗壮苗。
2.5.4追肥
出苗后,应尽快利用清粪水并加入少量含氮化肥进行追施芽苗肥。等到现蕾期,利用培土再追施一次结薯肥,本次主要为钾肥,辅之氮肥,施肥量根据植株情况来确定。开花之后,通常不用施肥。但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等问题,可选择磷钾肥或某些微量元素,对叶面进行喷施。
2.5.5灌溉: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很多水,共需水大约在400-450mm左右。结合土壤、天气、灌溉水量慢慢增加,盛花期达到最大值,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便慢慢减少。在收获前半个月停水。在一般年份内,马铃薯的整个生长期内只需浇水约3到4次。
(1)灌溉方法:采用滴灌灌溉法。首先必须确定全部滴灌管道是否畅通,滴头滴水是否均匀。并调整压力调节器,确保出水口处的压力保持稳定。当滴灌灌溉后,多查看土壤的湿润程度,从而把握灌溉时间的长短。
(2)灌溉时间及灌溉量:①若播种后土壤墒情较差,在滴灌时,土壤湿润深度要保证在15cm以下,避免对出苗造成影响,或者导致种薯腐烂。②第一次灌溉时,选在出苗率为20%时进行。这时,滴灌土壤湿润深度保持在15cm左右,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65%。③第二次灌溉,选在出苗后约20-25日,这时块茎正在形成,要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5%-70%左右,土壤湿润深度达到20cm。④第三次灌溉,马铃薯根系的有效深度约60cm,需保证充足的水分,滴灌土壤湿润深度为40-50cm。⑤中期灌溉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一直到下一次灌溉开始。通过短时、频繁的灌溉,确保为植株提供足量的水分。滴灌土壤湿度深度保持40-50cm。⑥晚期滴灌,由于植株需水量减少,滴灌间隔时间可以加大,滴灌土壤湿度深度为30cm。到下次灌溉前土壤相对湿度减少到65%-70%以内。⑦最后一次灌溉,在杀秧前,要求土壤相对湿度在60%左右,从而确保块茎的质量,并促熟。对于沙性土在收获前7天应停水,对于粘性土壤在收获前10至15天停水。
脱毒种薯,可比普通种薯增产20%~50%,甚至更高。这里有两层意义,其一必须选择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其二将其优良品种进行脱毒,生产出合格的脱毒种薯。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具备年产试管苗1500万株、微型原原种薯2000万粒的组培加工厂,近年来引进的优良品种紫花白、冀张薯8号、青薯9号表现良好。将其优良品种进行脱毒化处理,生产出优良的脱毒种薯。脱毒种薯生产要经过品种选择、茎尖剥离、脱毒试管苗、原原种生产、一二级种薯生产等多个环节,国家标准是:原原种、原种两级要求百分之百无毒,一、二级种带病率分别不超过1%和3%。在严格的管理和可控条件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种薯。
2播前催芽技术
无论是整薯播种,还是切块播种,播种前催芽对保证全苗,促进早熟,增产都有很大作用,催芽的作用:一是缩短出苗时间,催芽较不催芽早出苗7~10天;二是减少病源的侵染,防止烂种,达到全苗壮苗;三是通过催芽淘汰病薯,选留的均是健康的种薯,因而可大大缩小单株间的产量差异。总之,催芽较不催芽可增产10%~20%,是高产栽培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催芽技术:催芽应在播前30天左右进行,种薯出窖后进行严格挑选,淘汰病薯、烂薯、畸形薯、杂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的健康薯作种,选择温暖向阳的地方作阳畦,撒上水保持一定的湿度,把种子均匀摆放,然后盖上草帘,如果温度较低,用棚膜覆盖增温,畦内温度保持在15~20℃进行催芽。催芽标准:芽长到0.5~1厘米即可,然后取出种薯堆放在遮阴条件下,待芽变绿成短粗状芽时即可播种。催芽过程中,部分带病种薯不断表现出来,不出芽或出芽缓慢,芽纤细,可再次淘汰不健康种薯,这样可确保种下的种薯个个出苗,达到设计密度,株株增产,大大缩小了单株之间的产量差异,生育期同步,薯块大小均匀,提高了商品率,最终达到了理想中的高效益。
3机械化种植技术
马铃薯生产的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是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途径。机械化包括施肥、播种、中耕、除草、喷药、挖掘等作业项目。可以根据计算,设计株行距、播种深度、施肥喷药量等,做到准确无误。机械化种植株行距均匀,深度一致,从而出苗整齐,生产的马铃薯大小均匀,商品率高,机械化挖掘收净率可做到98%以上,破损率几乎是零。特别是喷药,可精确计算用药量和机器速度,施药均匀一致,不重不漏,对控制晚疫病、黑痉病等暴发性病害极为有利。机械化种植一般采用宽垄双行,即用1.2~1.4米垄宽,每垄种植两行,行距30~40厘米,宽窄行,宽行为80~100厘米,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中耕培土、施肥、喷药等田间作业,是一项增产措施,机械化作业播种深浅一致,因此,对播种深度有严格要求,视墒情、土壤质地、温度等因素,如使用已催芽种薯,土壤10厘米温度稳定在8℃以上,墒情较好,应适当浅播,10~12厘米最好,播种后20天左右即可出苗,减少种薯在土壤中逗留过长久,容易受到病菌侵害,又培育出了壮苗。机械化生产比人工种植增产10%~15%,每667平方米节约成本200元左右,增效400元以上。
4田间管理
4.1配方施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以上,尿素12~14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一次深施做底肥。
4.2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深锄土一次,使土壤疏松,提高地温,以利植株迅速生长发育,可结合中耕培土每667平方米追肥,碳酸氢铵15~20千克或尿素5~8千克。
4.3现蕾开花期:
现蕾期要全面检查生产田块,彻底拔除病株和杂株,并进行第二次中耕锄草,在锄草的同时进行高培土。如果肥力不足,可结合降雨或灌水进行追肥。必须在开花期前完成培土,根据降雨情况浇第二次水。
5晚疫病防治技术
第一,数码艺术设计存在技术化的倾向。数码艺术设计当中往往将设计同艺术相提并论,并且无视艺术设计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导致人才供需间出现矛盾。这就导师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往往选择通过各种专业机构甚至国外的软件商进行短期的人才培训。社会培训的时间通常比较短,但是却在数码艺术设计领域滋长出技术至上的观念。同时出版界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很多只是涉及到计算机图像图形软件操作方面的书籍当中,都冠以电脑平面设计以及计算机美术都名号,从而迎合市场需求,导致部分设计人员将数码艺术设计等同于设计软件的应用,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化倾向。第二,数码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欠缺。目前数码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数码艺术设计引入我国,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技术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数码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几乎仍然是一片空白[5]。国内的专业刊物以及大学学报很少刊登数码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论文,同时市场上也缺乏规范权威的数码艺术设计绞成。部分高等院校使用的数码艺术设计教材,也只是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教程。第三,数码艺术设计的教育质量不高。很多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设置电脑美术以及数码艺术设计等专业,不过并未经过系统完整的学科论证,因而处于无序的状态,未能构建起应当具备的课程体系,例如数字图形以及数字色彩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大部分的院校将计算机设计软件操作的教学当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设计市场已经逐渐过渡到数码艺术设计的时代,但是在学校教育方面还严重滞后于发展形势,导致学校教育同社会应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二、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任何艺术设计形式出现,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技术条件。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和信息时代到来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带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蓬勃发展,设计艺术同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高度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表现风格,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不过在多媒体数码艺术设计给设计工作人员带来兴奋以及视觉新奇的过程当中,同样因为科技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同传统艺术设计之间出现情感上的差异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区别。因此接见传统艺术设计,特别是民族艺术文化来进一步丰富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数码艺术设计过程当中文化内涵的缺陷,从而体现出数码艺术设计同传统艺术设计的结合。数码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实现各个学科的相互补充,从而不断推动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进步。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可以说是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数码艺术设计有着自身魅力,可以为传统的艺术设计与表达提供更加形象化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设计工作人员的想象能力。靳埭强设计的数码作品就有着的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比如汉字主题系列,典型地体现出设计人员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准确把握水墨以及书法艺术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髓,形成那种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的数码艺术设计风格,从而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数码多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艺设计术形式,需要融合多学科以及多知识层面,从而发挥取长补短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掌握数码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数码艺术设计的操作技巧,具备身后的艺术设计修养以及艺术设计能力,这是做好数码艺术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数码艺术设计高度依赖计算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将计算机当作人脑的扩展与延伸。任何艺术设计形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数码艺术设计同意存在一些缺陷,其中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可以说是做好艺术设计的前提,能够改善数码设计形式方面的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艺术修养,无法设计出有着文化底蕴以及审美价值的数码艺术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图形软件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艺术设计的规律,加强自身美学修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创作出更好的数码艺术作品。
三、结语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保肥保水能力强、通透性好,具有较高肥力的沙壤土。上冻前深翻25厘米,播前结合施有机肥将土耙细。
2选用良种、精选种薯
选择具有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商品性好早熟菜用型的早大白,选用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无开裂、无老化、无尖头畸形脱毒的青壮龄薯做种薯,剔除病薯、烂薯。
3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每亩施优质农家肥6~8立方米,铺施在地表,用施耕机翻入土中。亩施三元复合肥45千克,N、P、K比例大致为2∶1∶4,全部做底肥施入播种沟内。
4适时催芽育苗
经困种后,在翻前一个月,即1月上旬,将选好的种薯放在土炕上堆垛,用棉被、麻袋覆盖,加温催芽,半月后见芽时铺开见光,播前半月,即2月底左右,选芽切大块,每块重25~30克,在温室大棚或阳畦内催大芽。将种块摆于细沙土中,厚度2~3层,灌足底水,加盖地膜。土温温度保持在15℃左右,当芽长到3~4厘米,根据芽大小,分级播种。
5精心播种,双膜覆盖
2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大垄宽85厘米,小垄距25厘米,株距27~30厘米,每亩保苗5500株。开沟后马上下种、施肥、及时合垄,防止土壤失水、晒坏幼根幼芽。合垄后耙平,喷除草剂(亩用地乐胺200克)。覆地膜,然后选用3厘米宽,4.5米长的竹片,两头削尖,间隔1米插一根竹片,形成拱架,一拱扣三畦。棚架建好后(棚长与垄长一致)。立即用聚乙烯棚膜封严一次性完成操作。
6细致管理,巧灌水
马铃薯出苗前不放风,幼苗出土3厘米时,开始放苗。齐苗后,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打开拱棚两头,进行放风降温;四月底五月初,光照充足,气温高,适时揭去拱棚膜,让马铃薯进入自然状态生长。苗出齐后,开始灌水,先灌小水,以后逐渐加大,每隔7~10天灌次水,保持土壤温润,直到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7适时采收
1.1准备种薯
选用50g左右的整薯播种,以防切块传播病害导致烂种。
1.2适期播种
地下10cm处土温7℃~8℃、海拔1200m以上的高山地区11月上中旬播种;二高山地区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低山地区在12月下旬播种。年前播种的,气温已降低,虽不能很快出苗,但可以形成大量根系,幼芽生长粗短健壮,茎节密集而多,起到蹲苗增节,增加结薯层的作用。来年气温回升,幼苗出土,可利用已生长出来的根系吸收养分、水分,迅速生长发育,一般相比年后播种可提早出苗15d左右,使之利用凉爽气候条件,长成健壮丰产植株,有利于块茎的形成与膨大。播种顺序一般为:先阴坡,后阳坡;先播春薯种,后播秋薯种。注意防止种薯受冻,影响全苗。一是温度在零度以下不播种,尤其不能切块播种;二是天寒播种应施用牛粪,不能用稀粪;三是播种后加大盖薯土层厚度,开春后结合锄草扒掉上部土层。
1.3重施底肥
马铃薯生育期短,对肥料的吸收多集中在前中期,施肥应以底肥为主,底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70%左右,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1.5万kg,复合肥30~40kg。开沟深施,方法是在播种垄的中间开一条深20cm的沟,将肥料施于沟内,先施农家肥,后施化肥,覆土平整垄面。
1.4合理密植
因品种、气候、土壤等条件确定合理密度。植株高大繁茂、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每公顷播种5.25万~6万穴;植株矮小,生育期短的品种,每公顷播种5000穴左右;间套种植3.75万穴左右。
1.5垄作种植
垄作能增大土壤昼夜温差,结薯层土壤滤水通气较好,以高垄双行种植为主。二高山以上地区中晚熟品种种植规格:单作地垄宽100cm,高20~25cm,每垄条穴播2行,小行距35cm,株距25cm;套作地厢宽150~170cm,马铃薯垄宽80cm,种植两行,窄行距33cm,株距20~25cm。播种深度以12cm为宜,干旱地区适当增加播深到15cm。二高山以下地区早熟品种种植规格:单作可采用单行或宽窄行种植,单行行距50cm,株距30cm,起垄覆膜;宽窄行,宽行60cm,窄行40cm,株距30cm,窄行上错位移栽两行起垄覆膜,垄高20~25cm。每亩种植密度6.75万穴左右。马铃薯收获后,及时移栽夏玉米。套作,宽行110cm,窄行40cm,株距30cm,窄行上错位种植双行马铃薯起垄覆膜,宽行中套作双行玉米。
1.6育芽带薯移栽
种薯顶端朝上,种薯间距1cm,表面一定要保持平整,上盖1.5cm的细土,使芽子生长整齐。然后架低棚覆膜,四周用土盖严,开好排水沟,床土要稍微干些,湿度大了出土快而细长,难以形成壮芽。薯芽破土长到1.5cm长、顶端呈绿色时,及时连同种薯挖起。严格剔除病、烂、线芽薯,每个种薯保留顶端3个壮芽,多余芽子全部抹掉,移栽到大田,在种薯旁边,每公顷施尿素150kg,再覆盖2cm厚的细土。
2加强田间管理
2.1适时破膜
地膜覆盖栽培在幼苗露土时要及时破膜露苗,防止叶片接触地膜受太阳灼伤。在破膜引苗时,可用土盖住幼苗50%,有明显的防冻作用。遇到剧烈降温,苗上覆盖稻麦草保护,温度正常后揭掉。
2.2看苗追肥
一般是早施芽肥稳施蕾肥。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时间长,且出苗整齐度较差,因此应早施芽肥,促使幼苗生长迅速而整齐,茎叶较快形成较大的光合面积。芽苗开始出土时,每公顷追施1.5万kg水粪,或75~90kg尿素。现蕾时根据苗情长势、长相和叶色确定追肥期和施肥数量。如生长正常、雨水比较均匀,每公顷可追尿素45~60kg;如果长势较弱,苗子老残,天旱少雨,则应适当增加追肥量;如有徒长表现,则不应追肥,还可喷施多效唑(15%的多效唑30g对水40kg),抑制徒长,促进结薯。
2.3中耕除草
马铃薯的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15cm深的土层内,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匍匐茎的伸长及块茎膨大。幼苗出土后苗高7~1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耕深10cm,每穴留苗3根;隔10~15d进行第二次中耕,现蕾时第三次中耕,后两次中耕宜浅,并结合培土,培土深度第一次宜浅,第二次稍厚,总厚度不超过10cm。
2.4抗旱排渍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中,需水量较大。现蕾开花期,茎叶生长繁茂,蒸发量大,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50%以上,遇到干旱要浇水。结薯期要注意清理沟厢,排涝防渍。
2.5防治病虫
马铃薯常发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二十八星瓢虫、地老虎、块茎蛾等,重点防治晚疫病。晚疫病属真菌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片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天和露水干以前叶背有白霉。最适发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80%以上,温度超过30℃,对游动孢子和菌丝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山区多雨、雾重、湿度大,适于病害发生,一般中心病株出现的时间低山在4月中下旬,二高山在5月上中旬,高山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病菌随着气流及流水传播扩展蔓延,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施50%安克或68.75%银法利或72%克露或52.5%抑快净等治疗性药剂,配成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较佳,第一次施药后7~10d第二次施药,连续施用2~3次,4种药剂轮换使用效果最佳。
3及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