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论文范文

医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药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同样都是老鼠,为何有老鼠与米老鼠之别?这就是品牌与非品牌的概念。一提到品牌有很多人都觉得很玄妙,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如制药工业中的品牌,比如琥乙红霉素与利君沙,化学成分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在销售上利君沙与琥乙红霉素相差甚远。利君沙就是“米老鼠”,而琥乙红霉素就是“老鼠”;利君沙就是品牌,琥乙红霉素就不是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策略与执行

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第3篇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参考文献】

[1]冯国忠:医药市场营销学(第2版)[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2]吴志利:药品市场营销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4篇

以往的培养模式,通常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着手,走一条“至上而下”的路线。而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模式的突破发展,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如果不从学生的“学”着手,而一味在教育提供方“教”的方面进行尝试,很难真正实现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从学生的“学”着手,通过对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反观我们现有的中医药专业的培养模式,探索如何改革现有的专业体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出更加有效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医药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本研究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以国外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日志研究为基础(Cassell&Symon,2004),让受调查者对自己中医药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翻译实践行为、翻译研究行为以研究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对自己在以上翻译行为中自我所观察到的各类感受和主观认知进行详细记录。研究者对受调查者的研究日志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就初步结论对受调查进行采访,并在对多源数据进行交叉比较,验证研究效度后,确认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翻译能力从实质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能力。这种转换能力是由译者的对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对翻译文本的理解、所涉及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文化认知的综合体组成的。中医药翻译的过程随着翻译者认知体系的发展而显示出对不同变量单元的关注,如:词语、句子、段落、文本、中医药概念、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等。受调查者对这些变量的关注度,以及对其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各类决策的影响度也随调查对象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体现出不同形态。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调查对象的关注变量单元和关注程度体现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历时性跟踪研究,本研究发现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中医药专业能力发展经历以下阶段: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调查对象的关注点在语言单位上,并且这种关注随着他们翻译能力的发展而呈现出一个从点到面的趋势。具体来说,学生中医药翻译初期的关注点是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和源语言对等的语义单位。例如:学生在翻译“阴阳消长”时,翻译的重点很大程度地集中在汉语中的“消长”的英文对应语的寻找上。在进行翻译时,很多学生会将其中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重点标注,并首先进行英文中对应概念的寻找。随着学生的翻译认识不断发展,他们在中医药翻译中的关注点逐渐从词语转化到以句子为单位的语义转换上,并开始关注句子间的语义与逻辑连贯,并将关注点逐渐扩展到整个段落。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关注并寻找各类翻译技巧,并将这些翻译技巧应用在医药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他们发现所学的翻译技巧可以立刻使用的情况下。学生在语言层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的翻译实践中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层面上,翻译活动集中在对文本中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认识,及对翻译技巧的学习和内化上,而这两者随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不断融合。在语言层面为重点的初级阶段,学生的翻译路径主要为理解并分解原文,将其转化为可以进行语言转换的可操作单位,并应用所学翻译技巧进行翻译活动,对翻译后的英文文本进行篇章与逻辑梳理。笔者还发现,在此阶段的调查对象往往对于语言层面外情境的关注度较低,对于确定性规律的寻找和内化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在以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调查对象对于作为源语言的中文与目标语言的英文有较好的语言转换基础,对翻译过程中常用的各类语义分割、语言形式的转换及转换后的目标语言逻辑与文本梳理均有较好的认识和把握。在此阶段,调查对象逐渐将对语言层面的关注延展到翻译所处的情境中,呈现出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很高的关注度。调查对象从入学就开始进行中医药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医药专业课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英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而是分块储存。而随着调查对象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这些被动储存的中医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被激活,并为他们的中医药翻译提供所必需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调查对象对中医药翻译活动涉及到的中医药文化有很高的关注度,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的认知活动主动性增强,对中医药原文中关键概念的理解及语言情境、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情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在翻译活动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也从语言层面更多地延展到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在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调查对象在从事大量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后,其对作为源语言的汉语和目标语言的英语在中医药情境下的转换有了很好的基础与把握,他们在此阶段的认知活动表现为大量收集、比较与评价同一中医药特定主题的文本,译本反映原文主旨、语义展现、文本类型与语言风格对应,以及中医药文化在目标语言中的构建。在此阶段调查对象的突出特点为能够将语言层面的能力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的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区别和评价不同译文对中医药原文的语义、语用、文体、文化等的构建程度,并能够在对已有各类译本进行分辨和辩证评价的基础上,做有超越性的翻译探索。这个阶段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批判能力的形成和中医药翻译中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其中的批判能力并非对其它相关各类译本的批评,而是在自己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属于个体专用的翻译策略,应用自己的现有的翻译理论框架对各类翻译文本进行分解、分析、建设性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架构实用的中医药翻译理论框架和翻译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中医药翻译创造性活动。

3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一、事件营销的兴起

1.互联网的盛行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已成为必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同时,各种新闻事件也可以被人们快速的熟知。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及时的更新信息已经是新闻媒体追逐的潮流,但是,传统媒体总是会面临诸多的其他工作环节,比如后期的编辑、印刷、发行等。电视和广播节目虽然可以实现现场直播的功能,但受到节目设置安排的限制。互联网出现以后,由于新闻的不需要经过太多环节,所以新闻更加及时快捷,受众庞大。所以,一些重大的商业事件也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及时的力量得以迅速地不受空间限制地得到传播。只要消息本身具有足够大的新闻价值,它就会被人们发现和阅读。对于事件营销的策划人来说,只要有一个足够引起人们关注的新闻点,你的新闻马上可以传遍整个世界。可以说,互联网为事件营销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互联网的盛行为事件营销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2.公众注意力的阶段性集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表明信息非但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且锁住有效的注意力,成为了企业在“注意力时代”必须解决的命题。而事件营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企业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的营销手段。

公众之所以对新闻事件产生兴趣和关注,是因为新闻已不仅仅是看看而已,其越来越接近每个人,接近每个人生活的层层面面,因此关注新闻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由于新闻事件强大的受众群体,而且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又囊括了信息、猎奇、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因此新闻事件已经成为一种优势资源。在事件营销中所发生的事件,常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样很有助于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因此,公众注意力的阶段性集中成为事件营销的商机,使事件营销效应倍增。

3.最优成本效益原则

新闻事件营销的好处还在于它通过新闻事件而并非广告,使企业以经济的方式,将企业以及品牌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送给目标消费群,使产品的品牌认知率、美誉度迅速提高,从而快速拉动产品的销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证明开展事件营销的行为,符合最优成本效益原则,可以实现销售者与消费者共赢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件营销是企业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的较好途径。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事件营销的策略,这也促成了事件营销的发展日益强大。

二、医药企业开展事件营销的策略形式

事件营销在医药企业中应用不胜枚举,在“非典事件”中,广东康人药业通过义捐价值100万元的药品而一夜成名;罗氏制药借助“禽流感”与“达菲事件”中,由一个一个落井下石的“奸商”成功的向一个诚信、大度、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挺进;长春海外制药借助范伟叫卖“感叹号”事件,从感冒药市场中脱颖而出;深圳匹特欧药店管理有限公司即PTO借助“联盟”概念一举发展了全国5000余家药店,年采购规模达到了80亿元……。

综观这些营销个案,都是医药企业将事件营销成功运用的典范。事件营销在运用上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势。事件营销根据事件的不同分为“借势”和“造势”。“势”通俗地说是潮流、趋势。审时度势,只能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势”,用感性和理性去辨别“势”的走向、强弱,去挖掘哪个“点”更具有争议性、新闻性,研究如何传播才具有共振性、爆炸性、裂变性。“借势”和“造势”可以在短期内一触即发,形成人们争议的焦点和时尚话题,达到口碑传播和高度关注。

1.借势型事件营销

所谓借势,是指企业及时地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事件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之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可分为:明星策、体育策、新闻策、节日策等。医药企业通过借势的手段成功达到营销目的的例子有很多,以三九制药为例。2000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SFDA)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药品制剂的通知》,即PPA,随即暂停使用和销售包括占据感冒类半壁江山的市场老大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泰克和康得等含有PPA的药品,这引起了消费者心里恐慌,并使感冒类OTC药品顿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三九制药在这样的震荡形式下,第一时间出击,展开了大规模的新闻战。配合广告攻势,以新闻的形式,通过媒体的权威报道,快速在全国产生影响。通过搭乘这次PPA事件顺车,顺势而为,原排名感冒药市场第10位,现已成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领导品牌。

2.造势型事件营销

所谓造势,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可分为:舆论策、概念策和活动策。通过造势,可以快速制造品牌知名、认知及美誉度;也可以四两拨千斤,以最小、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化的效益。一些成功的企业不乏一些令叫绝的经典案例,如椰鹿龟酒的1.2亿配方之争、农夫山泉纯净水事件等。

对于医药企业,也应该适时运用事件营销这样的策略手段,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医药企业要时刻注意新闻媒体的动向,看看新闻媒体现时正热衷于哪一方面新闻事件的报道,如果企业发现新闻媒体所热衷的方面与自己有关,就可以利用机会制造新闻,使企业和产品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比如2006年在沈阳举办的2A+1B级“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世界级别的园艺省会,新闻亮点自然很多。而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见到宣传世园会画页。位于和平区南五马路上的一家单体药店发现了这个契机,围绕世园会,他们也推出了“园艺与健康”系列活动,针对哮喘患者,联合厂家印制了DM手册,告诉来店消费者家居应该摆什么样的花,游园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药品等;针对过敏体质患者,依据医院的病例,告之避免去那些场馆等;针对中老年人,还推出了“购药有奖集报”活动,在购药的同时,给老年人找点事干,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此举,该药店由名不见传变得在区域内小有名气。

三、事件营销对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深远意义

事件营销一般具有突发性强、时间紧迫、市场机会大、受众面广、高频率的媒体助阵、信息复杂不容易分辨等特点。因而对医药企业而言,在其市场营销中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一,受众者的信息接收程度较高。很多医药企业曾凭借巨额广告投入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使公司得以壮大。但是,目前众多药品虚假广告使药品广告的可信度越来越低,消费者趋于理性使药品广告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事件营销的传播往往体现在新闻上,有效地避免了像广告被人本能排斥、反感、冷漠的情况发生,受众对于其中内容的信任程度远远高于广告。据调查,一个消费者对新闻的信任程度是接受一则广告的6倍。

第二,传播深度和层次高。一个事件如果成了热点,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互相沟通的话题,传播层次不仅仅限于看到这条新闻的读者或消费者,还可以形成二次传播,引发“蝴蝶效应”;而相比之下,广告的传播一般只是看见的就看见,没看见的就没看见了,传播就局限在一个层面上,与精心策划的事件营销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投资回报率高。巨额的广告费用使医药企业不堪重负,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广告费用扶摇直上。而企业运用事件营销手段,居权威人士分析,其取得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一般传统广告的3倍,能有效帮助企业建立产品品牌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推动产品的销售。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想要使产品迅速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就要运用事件营销这一全新的营销策略,利用外部和自身的有利条件,制造新闻热点,使企业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再通过新闻媒体的全方位和反复传播,产生品牌轰动效应,让自身产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企业能得以做大做强,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上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宋林:事件营销秘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09期,57~58

第6篇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虽然在概念上感觉还是个新鲜事物,但事实上,我国早就已经和正在广泛开展向外国居民提供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外国居民来华进行中医药医疗保健或学习中医药技术文化、我国中医药人员或机构在国外开设中医诊所、我国中医师赴外国提供中医药服务此类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等4种模式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是在国内的中医药服务经济基础上,通过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涵盖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传播服务、保健服务和护理服务等及相关的旅游、咨询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内容[7]。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依存、竞争、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在这一形势下,开展中医药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如何有利、有序的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给所有从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的人员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2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2.1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中医药国际贸易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交易阶段。2013年我国中药国际贸易中,植物提取物和中药饮片中药材仍是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额占比836%,进口额占比749%[2]。曾经有人大代表多次在人大提案要求控制中药的出口,主要认为我国中药材人均资源有限,把这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大多数都不是以有注册身份的“药品”形式而以低附加值的“食品”形式送出去不太合适。尤其是对提取物的批评很多,认为是把有限的中药材资源廉价卖出去,然后往往在国外经过加工后再以进口药品身份高价返销到国内,国外企业不但从中赚取高额的差额利润,而且还把产品生产环节中最大的污染留在了原产地[8]。这样的出口模式对我国的中医药长期可持续发展显然不利。有鉴于此,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不乏是一种新的解决途径。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能将中医药从有形的产品交易形式,拓展到前景更为广阔的无形服务贸易中来,打破传统贸易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不但能大大保护现有宝贵的中医药物质资源,而且还满足中医药受益群体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造福全人类的健康;通过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还将提高我国的中医药产品附加值,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符合中医药资源、技术、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对标准化的需求

如何实现对服务业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国际标准组织(ISO)曾经提出要用技术标准的手段来支持和促进服务贸易的开展,并将其列为标准化的重要研究领域[5]。有关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8年)》等系列政策,为中医药服务贸易进一步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杨敬宇等[9]研究认为通过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可以掌握其他国家政府对中医药这种传统产品的管理标准,了解海外消费者对中医药产品的相关需求特点。通过我国政府以及中医药国际贸易企业同各国政府进行洽谈,同海外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从而为将来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奠定基础。大力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之际,标准先行显得尤为迫切。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服务,打破国际间贸易壁垒,让国际间贸易争端变得有理可说,有据可依。尤其是中医药的服务贸易,交易的是无形产品,对于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将体现在服务的总体质量评价上,国际间的共识是成功贸易的先决条件,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固化这些共识将是最高层次的保障机制。国家和上海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好ISO/TC249秘书处在中国上海的平台优势,积极引导中医药企业、行业协会在国际服务贸易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上面有所作为,将代表我国利益的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国际标准的形式推广开来,鼓励有实力的国内中医药服务企业通过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等形式“走出去”,促进我国的中医药服务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2.3标准化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意义

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补充,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能够实现我国中医药整个行业内涵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提高中医药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规范中医药服务业市场主体的资质和行为,实现科学管理。标准是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的根本是标准,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是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工作,可以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保证中医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服务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0]。以标准化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还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医药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准则,许多国家千方百计地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争取主动权、发言权,竭力在国际标准中反映本国利益。通过标准化途径,不但能扩大我国中医药服务行业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而且还增加我国中医药服务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总结

第7篇

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leukemia:currentstatus

YalingFU,TaoCHEN

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reeGorgesUniversityMedicalCollege,Yichang,HubeiProvince443002,China

Keywords:Chineseherbaldrugs;effectivecomponents;leukemia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欠佳。经过多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延长或阻止白血病复发、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和预防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优势[1]。本文就近年来在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临床常用抗白血病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

临床用于白血病治疗的中药复方及单味药多具有清热解毒、扶正补虚和活血化瘀的功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中药中提取、研制了多种抗白血病药物和制剂。应用于临床的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药包括砒霜和雄黄等;中药有效成分包括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亚砷酸、硫化砷(arsenicsulfide,As4S4)、长春新碱及长春碱类药、喜树碱类、三尖杉碱类、鬼臼素类、紫杉醇类、苦参碱、斑蝥素、槲皮素、蟾蜍灵、羊藿苷、甲异定靛和靛玉红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砷剂、高三尖杉酯碱和紫杉醇等[2]。

2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白血病之基本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热毒侵袭,伤及营阴;气血不足,气滞血瘀,脉络瘀阻。故清热解毒、扶正补虚和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常用的治疗大法。由于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故在治疗时应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

2.1扶正补虚对于白血病所致气血两虚的患者宜用扶正补虚法进行治疗。扶正中药不仅能够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而且能够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和巩固疗效,在白血病化疗中应用较为广泛。李仝等[3]认为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以益气养血和扶正祛邪为主,方用八珍汤化裁。唐由君[4]以益气养阴解毒方,或健脾补肾方配用六神丸,可避免或迟延白血病复发。用两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15例,1年生存率达80%以上,2年生存率为60%~75%,3年生存率27.3%~66.0%。复方青黛片为含砷中药,主要成分为青黛、雄黄、太子参和丹参等,其功效为祛邪扶正[5]。毕玲玲等[6]用复方青黛片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2例,完全缓解率为94%。

2.2清热解毒对于白血病所致毒热炽盛的患者宜用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清热解毒法大多用于白血病尚未进行系统化疗或化疗的诱导缓解阶段。研究表明,许多清热解毒药都具有抗癌细胞作用,可与化疗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尚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防治化疗中常易出现的感染倾向[7]。唐由君[4]以清热解毒散结方配用紫金锭,治疗急性白血病11例,7例获完全缓解。王泽民等[8]针对急性白血病阴虚内热的主要病机,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疗大法,选用大剂量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鲜中药(鲜生地、鲜白茅根和鲜麦冬等)为主组方,随证加减,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白血病76例,完全缓解37例(48.7%),部分缓解14例(18.4%),未缓解25例(32.9%),总缓解率达67.1%。对于血热毒盛证,范先基[9]等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治法,以犀角地黄汤和六神丸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龙葵、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是白血病血热毒盛证的常用药物。

2.3活血化瘀对于白血病所致瘀血痰结的患者宜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机体微循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调节免疫机能,有些活血化瘀药还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同时也能使化疗药物容易到达病灶所在,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邓有安等[10]应用活血化瘀基本方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0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90%,疗效明显好于单化疗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57.14%)。唐由君[4]用犀黄丸,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长期稳定。犀黄丸由麝香、牛黄、乳香和没药组成,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和活血化瘀之效。

3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是受到极其精细调控的基本生命现象。与此相反,肿瘤细胞具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细胞增殖失控;二是细胞分化障碍;三是细胞凋亡受阻。故中医药抗白血病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抗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

3.1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白血病时,均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周期等发挥抑制增殖的作用[2]。冬凌草甲素可显著降低Raji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11],具有明显的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紫杉醇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后可见细胞染色质浓聚和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12],提示其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孙震晓等[13]发现中药地椒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HL60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大蒜素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人早幼白血病HL60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HL60细胞的增长被明显抑制[14]。姜黄素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增殖,如Ksam和转录因子E2F等合成,或降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表达减少增殖[15,16],或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降低NFκB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三七皂苷R1为中药三七总皂苷的主要成分之一,可显著抑制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株增殖,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17]。Zhang等[18]发现,As2O3在不同浓度时有不同的效果,低浓度(0.1~1μmol/L)时对细胞有增殖作用,可使κ端粒酶活性增加,而高浓度时则相反。

3.2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革命”的全反式维甲酸的研究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更推动了国内外诱导分化研究的进展。花宝金[19]报道,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中药有效单体主要包括苷类、多糖类、胆酸盐类、有机酸类、甾醇类、含维甲类和其他成分。袁丁等[20]发现,竹节参总皂苷对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细胞分化和周期阻滞有关。人参皂苷可诱导K562生成血红蛋白,使U937向成熟单核巨噬细胞系分化[21]。杜振兰等[7]报道,猪胆汁酸钠既可诱导HL60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又可向中性粒细胞分化。As2O3在低剂量时能诱导细胞分化,而高剂量时促进细胞凋亡[22]。苦参碱可促使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可能与改变磷脂酶A2特别是胞质型磷脂酶A2的活性及cmyc表达下降有关,而这些又可能与苦参碱改变基因的甲基化有关[23]。靛玉红通过抑制CDK2和上调PU1表达,使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方向分化[24]。

3.3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包括直接杀伤、细胞周期阻滞、影响凋亡基因表达、诱导分化、提高细胞因子及体内激素水平等。从三尖杉植物中提取出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能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是一种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已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疗效较好[25]。张晨等[26]报道雄黄体外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的凋亡细胞和凋亡相关蛋白Apo2.7表达的升高。丹参酮能通过下调细胞cmyc、bcl2以及端粒酶活性,上调cfos和p53,诱导细胞凋亡[27]。三尖杉酯碱、人参皂苷、苦参和熊胆等均可通过分化白血病细胞而诱导其凋亡。激素可引起某些肿瘤发生细胞凋亡,如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发生[28]。实验证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靶细胞凋亡。人参、党参、黄芪、枸杞子、参三七、冬虫夏草和刺五加等补益类中药的煎剂及有效成分均有良好的促进IL2的产生,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发挥抗肿瘤(白血病)的作用[29]。

4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其他研究

4.1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白血病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攻击最重要的细胞防御机制,是白血病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药逆转白血病MDR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从单味药到中药复方以及联合用药均收到了明显疗效。高娜等[30]报道,中药及其单体如汉防己、砒霜、冬凌草、鸦胆子、全蝎、薏苡仁、川芎嗪、人参皂苷Rg3和补骨脂素,中药复方如复方三根制剂(由虎杖根、藤梨根、水杨梅根、党参、白术、茯苓、山楂肉、甘草等组成)、复方拮新康(主要成分为甲基莲心碱,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复方天佛参口服液(由天门冬、西洋参、佛手、倒卵叶五加、猕猴桃根、蟾酥等配伍制成)等均能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梁虹等[31]发现,As2O3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P糖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水平有关。浙贝母为临床常用的化痰散结类中药。李冬云等[32]报道,浙贝母生物碱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生物活性。研究证实,浙贝母生物碱对高表达的耐药蛋白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并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

4.2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红参和麦冬提取物组成的注射液)可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减轻白血病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毒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减毒增效药物[33,34]。马武开等[35]报道,中药解毒化瘀方能够减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病人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4.3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白血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包括CD3及CD4下降、CD8升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低下等。许多扶正中药如人参、黄芪、枸杞子、茯苓、灵芝、女贞子和甘草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白血病能力的作用[36]。

4.4介导生物学治疗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BRM)治疗白血病是近些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方法。这种治疗模式的特点是能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靶点,有选择性地去除白血病细胞,克服耐药,清除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如作用于CD33靶点的Mylotrag、HuM199,作用于CD45的抗CD45以及其他相关生物制品IL2、IL11和VEGF等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一些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补益中药具有介导白血病生物学治疗的作用[29,37]。中药复方如养阴方、补血方、补益方等以及某些植物多糖,可诱发机体产生BRM,发挥抗白血病效果[38,39]。

5结语

第8篇

(一)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

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是医药电子商务的基石。提升医药企业信息化水平就是提升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的水平。首先,应当提高的是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可以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站,实心内部信息沟通的无障碍。还应当构建管理信息系统(MIS)与制造资源计划,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并且使其与财务系统形成有效闭环。然后,应当提升企业外部信息化水平,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从供应链角度考察医药产品的采购、生产与销售。最后,利用医药企业的内外电子综合平台开展商务活动。

(二)加强医药电子商务的服务意识

医药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与繁荣与其强大的客户服务意识密切相关。在销售前,要提高交易平台的回复速度,及时回复客户咨询。此外,医药电子客服人员不同于其它行业客服人员,他们必须是具备扎实医药知识的药师。在销售中,客服人员应当与客户及时沟通,倾听客户需要,为客户准确推荐药品,获得详细收货地址,确保支付安全。在销售后,对客户反馈信息第一时间回复,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准确、耐心回答,提升客户网购体验。只有加强医药电子商务的服务意识,才能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提升客户,才能拓展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二、借鉴医药电子商务经验,开展医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医药电子政务作为特殊的医药电子商务,可以借鉴医药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医药电子政务系统。

(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我国医药电子政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由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独自设计运营,呈碎片化、零散户趋势,彼此之间亦很难互联互通。目前,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十分迫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统一规划各地医药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网络平台,构建统一的企业审批管理、药品注册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为企业、个人提供政府机构职能查询、政府业务信息、政策法规查询、信息咨询等各项服务。只有有了统一的规划,才能实现各地区医药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内耗,为医药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加强医药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任何行业不能实现高度的信息化,就不能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借鉴医药企业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利用信息化促进医药电子政务的不断前进。医药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以及政务外网,实现内网隔离、专网专用、外网互联;建设医药电子数据库,便于企业或个人查找核对;建设医药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审批系统、特殊药品监管系统、医药广告查询系统、药品实时监控系统、药品生产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抽验办案系统以及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建设要注重便捷性、实用性、艺术系以及易操作性,为医药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优良的电子政务服务。

(三)加强医药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

第9篇

历代医家强调药材产地的重要性,故有“道地药材”[9]一称,陶氏在《本草经集注》指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同时也指出“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对中药产地的记载或有或无,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地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0]。因此,产地的确定对中药质量至关重要。石钟乳,《名医别录》载:“好颜色,不老”,《本草经集注》指出“第一出始兴”;紫石英,《名医别录》载:“令人悦泽”,《本草经集注》指出产地以“太山”为胜,并进一步指出,根据剂型不同,选用产地亦不同,丸散,“惟太山最胜”,至于其他产地“可作丸酒饵”;旋花,《神农本草经》载“去面皯黑色,媚好”,《本草经集注》指出“今山东甚多”;紫草,《名医别录》载“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皱”,《本草经集注》引《博物志》言:“平氏阳山紫草特好”;半夏,《名医别录》载“悦泽面目”,《本草经集注》指出“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柏实,《神农本草经》载“久服令人润泽、美色”,《本草经集注》指出,柏树到处都有,但“当以太山为佳”,同时也指出“忌取冢墓上也”;桑上寄生,《神农本草经》载“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本草经集注》指出“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辛夷,《神农本草经》载“面”,《本草经集注》言“今出丹阳近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产地不同,中药的品质和性能则不同,产地的确定是中药药效的可靠保证。

2形态描述

《神农本草经》言“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花实,草石骨肉”,对中药植物学形态有相应的记载,但现存各版本的《神农本草经》中没有中药形态学的介绍,不便于中药的识别,《本草经集注》加入了植物形态学的记载,方便辨识和采收[11]。旋花,《神农本草经》言“去面皯黑色,媚好”,《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叶似姜,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对旋花叶、花、果实都有相应描述,便于野外查找。栝楼根,《名医别录》言“实,名黄瓜,主胸痹,悦泽人面”,《本草经集注》对其植物学形态的描述为“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对其攀援形式,叶的开裂形状都有描述;女贞实,《神农本草经》言“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经集注》记载“叶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桑上寄生,《神农本草经》言“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本草经集注》记载“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此描述详实具体,对其生长部位,叶片形状,颜色质地,生长规律,果实形态都有陈述,与现在临床所用桑寄生相差无几。对于中药材的形态同样有相应记载,玉竹,《神农本草经》言“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本草经集注》记载“根似黄精而小异”;辛夷,《神农本草经》言“面”,《本草经集注》记载“形如桃子,小时气辛香。即《离骚》所呼辛夷者也。”这些植物形态学描述看似简单,寥寥数笔,但为确定中药的品种、科属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学依据。

3修治方法

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的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修治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修治是否得当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便于制剂和调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枝子,《神农本草经》言主治“面赤酒疱齇鼻”,《本草经集注》记载采收时要“经霜乃取之”;冬灰,《神农本草经》言“主黑子,去疣、息肉”,《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制作方法为“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麦门冬,《名医别录》言“令人肥健,美颜色”,《本草经集注》记载在使用前“用之汤泽抽去心”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令人烦”;细辛,《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均未记载有美容作用,但《本草经集注》言“人患口臭者,含之多效”,同时修治时“用之去其头节”;半夏,《名医别录》言“悦泽面目”,《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用之皆汤洗十许过,令滑尽”否则“戟人咽喉”;蜂子,《神农本草经》言“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本草经集注》记载使用前“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

4质量鉴别

中药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临床疗效,因此对中药质量的把握至关重要[13],陶氏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药质量的鉴别作了相应归纳,便于学习和应用。石钟乳,《本草经集注》指出“惟通中轻薄如鹅翎管,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善”;麦门冬,《本草经集注》记载“以肥大者为好”;半夏,《本草经集注》记载“以肉白者为佳”;橘柚,《神农本草经》言“久服去臭”,《本草经集注》记载“以陈者为良”;枝子,《神农本草经》言主治“面赤酒疱齇鼻”,《本草经集注》记载“处处有,亦两三种小异,以七道者为良”;莽草,《名医别录》言“头风痒,可用沐”,《本草经集注》记载“叶青新烈者良”;鸬鹚屎,《名医别录》言“去面黑黡志”,《本草经集注》记载“溪谷间甚多见之,当自取其屎,择用白处,市卖不可信。”

5扩大应用

本草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用药经验的积累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一些新的功效被发掘,陶氏把这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体现在其著作当中。,在《神农本草经》治疗“头眩”的基础上,《本草经集注》指出“亦主风眩,能令头不白”;关于防脱发的记载,元代许国祯《御药院方》[14]收录以为主药,配伍蔓荆子、干柏叶、川芎、桑根白皮、白芷、细辛、旱莲草的“洗发散”,用此散煎煮沐发,治头发脱落。细辛,《本草经集注》增加了其治疗口臭的作用,言“人患口臭者,含之多效”;白芷,《名医别录》言“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用的是白芷的根部,《本草经集注》则指出白芷叶具有香体的功效,言“叶亦可作浴汤,道家以此香浴去尸虫,又用合香也”;艾叶,《本草经集注》记载“苦酒煎叶,疗癣甚良”;槐实,《本草经集注》增加疗效言“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如大豆。服之,今令人脑满,发不白而长生”;“豚卵”条目下“肪膏”,《本草经集注》记载“其脂能悦泽皮肤,作手膏不皲裂”;菘,《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子可作油,敷头长发”;糵米,《本草经集注》记载“末其米脂和敷面,亦使皮肤悦泽”。

6使用方法及注意

第10篇

1.在医学理论方面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唐代丝路上往来胡僧继续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用印度医学普度众生,印度医学理论源源不断的传诵、运用,开拓了中医学视野,孙思邈是隋唐医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医学思想包括儒、释、道各家思想,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在他的医学思想中多有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医精诚》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这一方面体现孙思邈医学思想中的佛学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唐代丝绸之路上往来僧侣成为印度医学理论的交流载体,在高僧们用佛学、医学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印度医学理论得以释读,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2.医治方式方面

隋唐时期除医学理论外,中医学广泛吸收外来的先进治疗技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眼科手术和颅脑外科方面的治疗方式,引起了中医们的极大兴趣,并效仿学习。《新唐书•拂传》曰“: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经行记》中也有“大秦人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的记载。再如眼医婆罗门治刘禹锡眼病,可见时人对这些技术的震惊和推崇。隋唐经丝绸之路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僧人既传播了佛法,又传播了医学,唐代胡僧医术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讲述,健儿张国英在战争中箭镞中腹,医生断定其必死无疑。晚上,张国英梦见有胡僧给了他一丸药。第二天,便泻出箭镞,不治而愈。这则民间故事,用离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众对西域,尤其是对僧人所赐药物的敬仰与期望,特别是当病情用传统方式无法治愈时,更加剧了这种对西域药物药效的想象与肯定,甚至认为西域异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此外西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式也深深吸引着唐代民众的心理认同。武则天时,驸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国人释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西域医药学让中医药学欣喜的是西域当地的传统治疗法启迪了中医治疗方式的探索与发展。如琪针疗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贞观十六年(642),罽宾国给唐朝进献一种名叫“褥特鼠”的动物,凡被蛇伤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伤口即获痊愈。

3.在长寿保健方面

受唐代统治者青睐的延年药是丝绸之路上特殊的药品,与此同时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师和佛僧成了西域药物配制的传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高宗时,命天竺的僧人卢伽阿逸炼制长生药。还有一些西域药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层社会当作保健药物应用。

4.方剂方面

西域方剂为中医学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众的疾病治疗。如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收载了“西州续命汤”这首西域方剂。西域方剂的另一个用处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纥药司曾为唐顺宗炮制龙膏酒。龙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补饮品。唐玄宗的“起凉殿”和内服的“冰屑麻节”就是西域人民面对沙漠复杂的生存环境,总结出的应对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药物方面

普通药物方面,主要促动因素是商品买卖,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商人们热衷于此。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番药和香料。这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产生影响最为卓著的一个方面。甚至勾起诗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来的药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见西域传来的物种大都在中原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为人所熟知。进贡药材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新唐书•西域志》记载,西域各地方政权向唐朝政府进贡的药材,有洋提葱、丹砂、石黄、胡药等。

二、西域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产生影响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1.西域医药学在独特的生活环境下

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疗方式,加之西域独有的物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引起中医大家和民众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医药学在中原治疗效果突出时,更加促动了中原民众、中医学家对西域医药学的推崇和探索,这也使得丝路上西域医药学的东传更有现实意义。

2.影响范围广阔,各有不同来由

西域医药学在丝路上的东渐,对中医药学多有补益,主要表现在医学理论、医治方式、长寿保健、药物、方剂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动力量。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印度医学理论、维吾尔族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中医化运用主要依靠中医学大家吸收、理解、解读、实践应用;医治方式,主要包括当时中医药学还未深入掌握的医学领域,如眼科手术和异于中医治疗方式的独特民族治疗法,这些技术有赖于掌握当时先进医治技能的西域医生传至中原,引入中医药学;长寿保健法传入中原,往往通过对皇室宫廷的延年药进贡和民间娱乐体育保健活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方剂则是民间治病过程中成效显著而广为流传,中医大师、民众、宫廷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固定的中医方剂并促进了新方剂的配制;西域药物、香料对中医学的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数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贩卖,此外还有朝贡方式引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唐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征。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从稿二编》中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见唐代文化的博怀,为西域医药学增补中医药学的内容营造了社会背景和实现通道。

3.西域药物对中医药学补益较多

丝绸之路上西域医药学向中医药学增补的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增添了中医药材的种类,这在唐代医学著作中多有体现,可见西域药物对丰富中医药学的显著作用。丝绸之路上药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驱使,中原具有西域药物的广大市场,这项事业能为从事此业的民众获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唐代吐鲁番规模盛大的药材贸易。其中香料是大宗,买药人大多是少数民族商人。

4.中医学兼容众少数民族医学的独到之处,在交流中发展

第11篇

激发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从专业特殊性的角度进行思想教育,更要采取培养措施,首要任务是积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学习目标的缺失必将给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惰性。非医药专业的学生因所学的专业没有优势,各方面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二,要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改变大学生对于传统高中式学习方法的依恋。学校要教会学生非医药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加强认识。

(二)加强对非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学校的各项规划和发展目标都有清晰的设计,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清晰的认识。然而,对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因处于不同的学院,该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师资队伍等水平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要扎实构建非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机制,帮助学生科学分析未来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既要有自己远大理想的考虑,也有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理性、合理地设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非医药专业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明确个人发展目标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要对规划认真修订,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水平,不走形式。

(三)完善非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机制

第12篇

1.1持续性教学改革高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应持续推行教学改革,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PBL(以问题为基础)式教学,利用典型实例,运用比喻、比拟、问题模式的教学手段增加讲课的直观性、趣味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以适应社会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加强基础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合理基础知识结构、较强适应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特色医药人才十分重要。同时,有针对性地探索订单培养模式,紧贴医药生物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让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其过程,以提高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满足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要求。

1.2加强校企合作实习是高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纽带,应抓住此重要结合点,加强高校与企业界的联系,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构建一种校企联合式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机制。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是近年来在就业市场化前提下校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互利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机制通常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完成,通过让学生下厂实操、顶岗实习,在实践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氛围,实行与现场操作和管理技术人员相同的考核标准,使学生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并学习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这既尊重教学规律,又考虑企业生产实际,为产、学、研的结合构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接点,同时为校企架起了“产学合作”桥梁,加强了校企联系,促进了学生实现就业、学校实现育人目标、企业得到适用人才的“共赢”局面。

1.3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词源于英语innovation,原意是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立足于现代又面向未来,一些重点高校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多年教学改革研究基础上,对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科阶段强化通识教育基础、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专业领域初步训练;硕士阶段强化学科基础和研究开发训练;博士阶段强化深入研究和创新发明;本-硕-博培养统筹优化,有机衔接。这样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以及学位论文水平,且大大缩短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所需的时间,更进一步满足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案例分析

在新的时代,互联网、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等使高校人才也面临新变化,对高校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水平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高要求。针对全球教育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现就国内外的人才培养改革成功案例分析如下。国内:华南理工大学实施了“创新班”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3+1+4”八年一贯制培养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贯通式培养。“创新班”主要是将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包含硕士与博士)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完善和优化研究生教育,使人才知识结构更加精深、广博。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学习,年限为3年;第二阶段为硕士研究生课程和本科毕业论文阶段,学生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年限为l~2年;第三阶段为博士研究生课程和博士研究生课题研究阶段,学生主要完成全部培养计划和博士学位论文后获得博士学位,年限为3~4年。培养期间,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个性化学习,选择提前就业或继续读研。同样在培养期间,创新班也将会对学生实行多次选拔机制,既可以从高考优秀学生中录取,也可以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并实行灵活的动态管理模式,低年级特别优秀者可在学期初转入,考试不及格学生在学期初也会转出到同专业普通班。通过多次选拔、动态管理、逐步到位的机制,尽可能将那些特别优秀,学习兴趣浓厚,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热爱科学和在学科方向具有特长的学生挑选出来。“创新班”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这样,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可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又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国外:有选择地引入和借鉴国外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模式,对我国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以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模式为例。TAFE意为技术深造教育学院,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自1980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与行业一起建立了一个在国家培训框架下以能力标准为基础的、以国家职业教育依据开发的课程培训包体系。TAFE是高级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具有精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课程设置专业性和实用性并重,教学内容结合工作实践和课堂知识。TAFE课程可提供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同就业联系更密切,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就业前景明朗,课程内容由企业合伙人共同制订,适应企业的需要,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接受的是企业目前真实生产环境及先进设施设备,能更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学习更加专业化、透彻化,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急需行业,成为其中技术过硬的人才。可以说,TAFE完美地达到了职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双重目标,社会因此而获得了可以从事高级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而学生本身也可借力于澳大利亚的资金资源和体系优势,获得在全世界都颇具含金量的技能证书,再加上优秀的英语运用能力,成为世界各国相关行业所急需的人才。以上案例虽然不局限于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范畴,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尤其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值得参考。在医药人才培养过程增加实训课程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适应医药企业的需求,在社会竞争中彰显优势。

3、结语

第13篇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获取用海

从国内几家从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的科研院所了解到,所涉及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几乎都以养殖、捕捞作为产品原料来源,而且原料多数为常见、成本低廉的海洋生物及衍生物。例如,中科院海洋所以虾、蟹壳为原料提取壳聚糖,制成海洋生物保健品,主要用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提取水母毒素用以研究水母蜇伤;从海带、红藻、绿藻、褐藻中提取藻类多糖用来治疗慢性肾衰;从卡拉胶藻中提取卡拉胶,主要功效是抗肿瘤。而单独申请某一片海域作为原料供给的案例很少,从调研情况来看,只了解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提取海马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和养殖螺旋藻而申请海域。

由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料来源几乎都取自海水养殖和捕捞,备择性相对较大,对用海要求也就相对较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进行海水养殖和捕捞的海域也就都能够满足相关海洋生物医药的原料供给。海洋环境因素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影响主要是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对生物资源的影响。海洋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影响海洋生物个体生长,从而影响到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生成。例如,卡拉胶藻的生长会受重金属影响,但可以在富含氮和磷的水环境中生长,和鱼类、贝类混养会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而且释放能够杀死致病弧菌的物质。但通过一定的化学方法可以将重金属从活性物质中分离,从而得到含量较纯的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用海应参考海水养殖、捕捞用海的管理政策,保证该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要禁止围填海等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滨海城镇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排放口位置要严格论证,保持海洋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结构稳定。

此外,也要加强养殖用海自身废水排放的监督、控制和管理。某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提取、合成和制备过程中会对附近海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排入海洋。

针对此类情况,应该要求这种生产过程严格执行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做到对海域环境影响最小。在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时,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承载能力,坚持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大多含量甚微,如果大规模提取、纯化进行商品化生产,有可能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生态平衡,以至于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恶性影响。

罕见基因种质资源获取用海

某些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研发要应用一些特定海洋生物的基因资源和特殊活性物质,而这些海洋生物只生存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的海域,这些海域往往是海洋自然保护区或特殊海洋环境类型的海域。对于这种用海,除了应考虑保证周边海域海洋环境质量,还应该考虑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结合,将该海域设定为海洋保护区或保留区,海洋保护区需严格执行保护区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执行Ⅰ类海水水质标准。

有计划地对重要经济鱼虾越冬、产卵场投放人工鱼礁,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向近海水域排放,对重要鱼虾产卵场的水质要严格检测,保护鱼虾类的正常繁殖生长,保护该海域的特殊基因种质资源。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用海应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第14篇

藏医药魅力何在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以信息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发展阶段,但是,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医药依然魅力不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青睐。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提供的信息表明,最近20多年间,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体系。有20多个国家设立了藏医学研究机构。藏医药学的经典专著《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

藏医药何以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日益引人注目?出席此次学术会议的中外学者提交的500余篇论文集中展示了藏医药的独特魅力。藏医药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

著名藏医药学家强巴赤列说,藏医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人们或许无法想象,藏医早在公元8世纪就揭开了人体胚胎学的奥秘。”北京藏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仁旺说,藏医强调人体的整体调理,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份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在治疗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疗效。这是藏医药吸引患者的又一显著优势。

来自印度的达师博士毕业于德里大学藏医系,在印度和意大利开了五家印度医院和藏医诊所。他认为,藏医药的独特魅力还在于藏药产自号称地球四大超纯净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几乎没有污染,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符合当前人们追求健康、崇尚天然药物的时尚。藏药主要取材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青藏高原共有2000多种植物、159种动物和80余种矿物可以入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认为,藏医药的另一诱人之处是它的文化内涵。他说,藏医药是熔古代哲学、天文历算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于一炉,并同藏传佛教紧密结合的人文医学。“这是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医学领域的反映”。

揭开人体奥秘的藏医“唐卡”

会议期间,中外专家在藏医学院图书馆里看到了一幅数百年以前绘制的描述人体胚胎发育的藏医“唐卡”。

藏医院院长占堆说,这是古代藏医为解说形成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而绘制的80幅彩色挂图之一。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体受孕、妊娠反应、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鱼期、龟期、猪期”的顺序,与脊椎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和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古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要早1000多年。”占堆说。印度藏医学专家达师博士在观看了这幅绘制精美的唐卡后,不由得感叹:“12世纪就用图画形式介绍藏医药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不但在中国医学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医药史上亦属罕见。”形成于青藏高原独特的藏医藏药,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防病治病知识和用酥油治疗外伤的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公元8世纪藏医鼻祖宇妥·云登贡布在总结藏族本土医疗经验时,广泛吸取和借鉴了当时中医、古阿拉伯医和印度医的发展成果,编著了较为完整的藏医藏药理论巨著《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分《总则本》、《论述本》、《秘诀本》、《后续本》,共156章,系统地论述了藏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人体构造、生理功能、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种类、服用方法,以及饮食起居、卫生保健、行医道德等,首次揭开了雪域高原人体的奥秘和防病治病方法。

从公元12世纪到17世纪,一代又一代藏医名家先后绘制了80幅《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成为藏医药学的形象化教科书,使藏医藏药在、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藏区广为流传。根据第36幅彩图中的描绘和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00多件精制的外科手术器械推测,当时藏医的外科手术十分发达,可以进行刀伤、烧伤、骨折等各种外科治疗。占堆说,有些传统的藏医手术,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在沿用。他说:“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有名的白内障手术藏医,他们可用一根金针挑拨白内障,使患者重见光明。”这种古老的藏医眼科手术,一直延续到在实施现代医学眼球晶体浑浊摘除手术。

古老藏医药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自古以来就凭望、触、问等方法诊断病情的藏医如今普遍用上了听诊器、血压仪、B超、CT等现代医疗器械,世代相传的藏药作坊也正被现代化的藏药生产线所取代。

现代科技的导入不仅弥补了藏医药在诊断等方面的不足,而且揭开了一系列有关藏医药疗法的难解之迷,消除了国内外许多人对民族医药科学性的怀疑,使古老藏医药的发展如虎添翼。我国目前已有20多种藏药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36种藏药载入部颁标准。全国不仅建立了57所藏医医院,而且有36种藏药被300多家中西医医院普遍采用。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放血等藏医药的一些独特疗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1994年,由国内知名藏医、针灸和解剖专家组成的攻关组经过两年临床研究,对77个放血脉位进行了层次解剖,不仅确定了原有脉位的确切位置,而且增加了24个新的放血脉位,使这一传统疗法在理论上更加完善、临床上更易操作。

有关部门还组织专家对1000多种藏药药用植物的名称、种属、药理成份、功能作用、用法用量等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使藏药生产走上了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从喇嘛到国家级医疗专家

第15篇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参考文献的写作时要注意什么呢?还有哪些要求呢?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小编就采编了关于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的范例,让大家来参考借鉴。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改革医药营销,迎接入世挑战——浅谈入世后的医药企业营销管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医药营销中的危机管理与案件剖析及实践运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创新:导入药学监护的医药营销战略中国药业2001/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医药营销道德与创新营销方式的思考中国药房2000/0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医药营销专业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探讨药学教育2000/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浅析医药营销组合策略黑龙江医药2000/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组织营销社会实践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现代技能开发1999/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试论市场营销学与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药学教育1999/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医药营销必须走出误区中国药业1998/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医药营销队伍素质是个大问题中国药业1995/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医药营销的公共关系学中国药业1995/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试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药学教育1995/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产品研发和转产品概念中三个因素摘自《药品营销策略》一书

[2]产品概念中三个因素摘自《药品营销策略》一书

[3]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中几类人群摘自《中国医药营销论坛》

[4]医药产品广告研究摘自《中国医药在线》

[5]邢国伟,由亚男.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3):153-154.

[6]夏德林.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思考[J]决策管理,2009,(20):16.

医药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涂艳红,张新慧.知识经济与中国营销模式创新[J].2005,

[2]邵蓉,马勇.对医药代表问题的重新认识.中国药房。2004。

[3]仲崇玉.傲自己的教练·医药代表的五把利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4]沈荣.医药企业对医药代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06.

[5]卢友志.医药代表培训教程.北京:京华出版杜.2006。

[6]王兴琳.医药专业销售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徐敏,黄德华,冷峻峰.医药代表的职业价值探究.医药导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