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道路绿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施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10-01
1 前言
城市的整体建设是一项基础的公共活动,其是集建筑、社会科学、生物等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工程,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是城市景观面貌的直观体现。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就犹如音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城市环境的破坏却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道路绿化设计和施工都存在一定问题的。
2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一,道路绿地率低,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调,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为一板两带式的道路达60.7%,约有85.7%的道路绿地率达不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绿地率的规定,而老城区绿地率更低,甚至为零。
2.2 运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简单。配置形式单一尤其是行道树树种应用种类更少,主要集中在国槐和悬铃木、垂柳等几种,植物群落稳定性弱,生态效益差。表现在行道树一般都是单排种植,隔离带内以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水)蜡或圆(刺)柏等修剪构成的组团形式居多,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也不突出。
2.3 季相景观不丰富植物是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它的四季变化既是其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表现,又是城市园林景观中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春花、夏荫、秋色、冬绿”是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效果要求。城市在道路绿化存在的情况是:春季观花乔、灌木较少,秋季观叶树种较少,且彩叶树种少,没有观赏特性,没法显得城市生机和活力。
2.4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表现不足许多
中小城市通过园林植物配置表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方面做得很不够。如牡丹在某种意义上是菏泽的象征,但在菏泽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中应用较少,不能形成地方文化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道路绿化施工的几个问题
3.1 道路绿化施工应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
道路绿化施工由具备资质的建设队伍施工,这些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设备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这样的队伍又能够遵守道路绿化招投标相关制度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及相应的监理制度,使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2 道路绿化施工前的场地清理
道路绿化在施工前往往绿地内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碱性灰土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或者回填土为地层深处的死板土。这就需要施工前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能,对土壤的理化性能,如酸碱性、有机质及土壤硬度等进行详细测定,以利于改良土壤,有利于绿化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增施有机肥、掺砂掺粘;清除绿带内的建筑垃圾;对涂层的死板土采用客土的方法;对土壤酸性的,可采用大水浇灌或在土壤掺人一定比例的石灰予以解决。
3.3 解决好行道树的营养面积和透气铺装问题
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道路绿化尤其是行道树留的营养面积都较小。按照园林树木营养面积学说“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是树木根系分布区,即营养面积”中年树木根系分布略大于此,老树则不及此面积。解决好这些矛盾,地面铺装应采用透气、渗水材质的铺装材料、嵌草铺装材料或增大树池的面积。为避免行人践踏,如树池略低于路面,可建设略高于路面的池墙,池墙可用铸铁栏杆,简洁美观大方。
3.4 解决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驯化问题
道路绿化施工中往往需求苗木数量、苗木规格偏大、品种较多。因此可供道路绿化的品种、规格均不足。一条路的苗木往往因为买不到苗木而设计更改。即使有同一品种,也需不同规格、不同苗圃才能凑齐,由于苗木培养方法不同,生长势、颜色、分枝点等也不同,影响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解决好上述问题,就是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调集科研人员搞好定向育苗,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作到四季植树。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做到品种多样化。
3.5确保道路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到位按城市规划的标准,道路中绿化用地通常达30% 以上,而绿化建设资金就大多数城市而言,往往占整条道路建设资金的5%~10%,投入规模显然较少因此确保道路绿化建设资金到位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4 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对策
4.1 增加植物种类
丰富季相景观增加适用于行道树的植物种类,避免道路景观雷同;增加观花乔、灌木植物种类和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重视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的应用,利用其形态、花期各异的特点,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覆盖率;对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加大应用范围,协调植物的应用比例。
4.2 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有研究
丰富园林植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地多层次、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城市道路绿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行道树种植中多用单一树种,问题相当严重,应努力开发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丰富植物多样性及道路景观。应加强城市道路绿地灌木层建设,完善乔灌草等多层次结合的植物生态群落,以增加道路绿地的叶面积系数,发挥较大的生态效益,改善道路环境。
4.3 加强垂直绿化、景观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延伸城市道路绿化空间,丰富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效果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交通繁忙,可供道路绿化的空间有限。努力挖掘道路绿化形式,提高绿量,丰富道路绿化景观,成为道路绿地景观发展的挑战。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拆墙透绿延伸了道路绿化空间,将平面绿化发展为立体绿化,将专用绿化、公园绿化等各类绿化景观通过拆墙透绿,融人道路绿地景观中,丰富了道路绿化景观的形式及整体效果。拆墙透绿,使单位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开阔行人视野,减少围墙的压迫感,使整体外部环境的改善,加大了生态群落的生长范围,使群落的物种更加丰富和健全。
4.4 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资源是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对于乡土植物资源,应该积极开发,合理利用,避免因所谓的档次不高而抛弃不用,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引入外来植物,必须经过科学地调查和分析,避免带来生物入侵的问题或是盲目追求所谓名贵树种,而超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4.5 提高全民生态绿化意识,依法治绿,减少人为破坏保护绿化成果由于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市政工程。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市民,因此应将公众参与明确地列入行业法规中。许多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上普遍重视市民参与的作用,往往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的工作,将规划意图、实施方案等宣传到市民中,广泛听取意见。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管理;问题;对策;四川西昌
近年来,随着西昌市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了城市绿化建设步伐,通过植大树以及拆墙透绿、拆危补绿、见逢插绿和广泛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绿化活动,城市绿化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绿化面积迅速增加,西昌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地改善和提高。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施工中的亲身实践,指出了目前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绿化养护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期对该市今后的城市绿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西昌市道路绿化现状
西昌市城市绿化经过近5年发展,形成了以航天路、城南大道、邛海周边为重点的绿化格局,在树种上以热带、亚热带主要树种为主,温带树种为辅,配置上做到四季有花、有叶,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景观带。2010年,西昌城市绿化率达到98%,绿地率达到31.28%,绿化覆盖率35.35%,人均公共绿地9.65 m2;城市规划区绿化率98%,绿地率33.5%,绿化覆盖率35%,道路绿化率98%。
2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各项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规划设计及施工时过分强调景观效果,而不考虑树木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在种植材料的选择上十分盲目,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过度密植;大树移植成活率较低;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绿化养护意识淡薄;水肥管理不当;人为破坏严重等。
2.1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指导思想不明确,特别是迎宾大道、机场路等几条城市主要进出口通道没有制定科学、长远的绿化规划与设计方案,在树种选择与配置上十分盲目,曾经多次栽植又多次挖除,造成重复绿化,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1]。
2.2大量引进外来树种
目前,西昌市的绿化苗圃以个体户经营为主,规模较小,还不能充分提供乡土植物种苗,优良品种选择空间狭小。城市所需绿化苗木没有地方特色,大部分从山西、广东、浙江、成都、湖北、重庆等地调运,种苗来源比较紊乱,苗木品种混杂。城市道路、庭院、住宅小区、公园绿地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如水杉、香花槐、垂榕、橡皮树、高山榕、蓝花楹、加纳利海藻、大王椰子、银杏、小琴丝竹、红叶李、象牙红、红叶石楠、元宝枫、假槟榔、矮牵牛、马蹄筋等,这些植物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绿化景观,但是由于它们在西昌市没有经过长期驯化,生长中抗(寒、旱、大风)性较差。垂榕、橡皮树、加纳利海藻、大王椰子遇到霜冻、下雪,叶子几乎全被冻死,失去了应有的观赏效果;香花槐蛀杆害虫、蚜虫发生严重;矮牵牛、马蹄筋稍遇干旱叶子就失绿,给后期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3大树移植成活率低
西昌市绿化中,乔、灌木都以大规格苗和大树移植为主。大树移植能迅速、有效地改变城市的生态景观,但大树移植的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难以生根的大树尤其如此。火把广场成片移植水杉大树,由于没有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栽植后管理跟不上,致使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降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2.4栽植密度过大
过分强调短期景观效果,而不考虑苗木生长规律及种植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大密度栽植,例如:垂榕、天竺桂、红叶李、香花槐、三角梅等栽植密度均为1 m×1 m,金叶女桢、小叶女桢、红花继木等灌木栽植密度为10 cm×10 cm。人为造成植物生长空间狭小,加之在后期的生长中修剪不及时,大部分植物表现出生长状况不良;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透光性、通风性较差,到每年7—8月高温高湿季节,病虫害频繁发生[2]。
2.5养护管理意识淡薄,水肥管理不当
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地段大部分没有埋设自来水管,植物需水时得不到及时补充,特别是每年1—5月高温、风大,全靠人工浇水,有的地段浇水次数虽多,但没有浇透,也没有及时补充植物所需养分,导致树木生长不旺;有的地段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旱涝季节植物大量死亡。
2.6人为破坏严重
在城市边缘区和集市区绿化带遭人为践踏、车辆辗压较严重,有的地段成了“人行通道”,有的行人甚至把绿化带当成休息娱乐的场所,造成地面板结,植物逐渐死亡;树池里倒垃圾、生活废水,树干上绑绳晒衣服随处可见,故意攀折毁坏树木时有发生[3]。这些都是造成树木死亡的重要因素。
3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对策
3.1培养专业的设计队伍
随着西昌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绿化步伐大大加快。因此,政府必须强化意识、转变观念,确实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较强的设计队伍,而不应该一味地崇洋迷外,每一期城市绿化工程都花高价到外地聘请设计师。外地设计者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乡土树种资源、政府投资、后期管护、不同地段的管护难度等都不是十分了解,设计时无法做到设计和施工统一协调发展,甚至盲目地追求档次,而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2建立绿化种苗基地
充分发挥现有国营苗圃的优势,除了培育国家工程造林所需苗木外,将多余的闲置土地用来大量培育乡土绿化苗木,如香樟、银桦、直干桉、侧柏、冲天柏、栾树、桂花、海桐、玉兰、紫薇、贴梗海棠、茶花、梅花、栀子花、苏铁、大叶黄杨、腊梅、木芙蓉、合欢、青桐、苹果、朴树、国槐、油橄榄、慈竹、苦木、千枝柏、侧柏、腊梅、丝兰、迎春、金丝桃、月季、三角梅、金叶女贞、麦冬、夹竹桃、柳树、枫杨、六月雪、海桐、小叶女贞等[4]。选择交通便利、离城市较近、规模较大的个体户经营苗圃,对他们实行政策扶持,鼓励其以生产经营乡土绿化树种为主,与其签定产销合同等。
3.3加强管理
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把管护人的具体责任落实到片或地段上。根据不同区域植被的配置情况及生长状况制订出详细的管护方案,按照方案进行管护。对人为践踏、车辆辗压比较严重的地段,将种植的草坪改为灌木,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醒目的地方插上警示标牌,提醒人们保护绿色植物。对土壤板结地段进行中耕锄草,经常浇水施肥,做好雨季的排水工作,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针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种植密度普遍过大的情况,对迎宾大道、机场路、东延线地段合理调整群体结构,对同种植物之间,上木、下木之间由于密度过大引起的互相抑制、竞争,应及时移植、调整、重新配置。
3.4合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关系到树木成型和美观问题,整形修剪后的树木对环境具有更为明显的装饰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行道树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旺盛,也能提高其观赏价值,装点街景。按照“服从树木景观配置要求,遵循树木生长发育习性”的原则,乔木长大郁闭后,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对其进行修剪抚育,以及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夏季修剪,根据灌木的生长情况常年进行修剪,从而达到植物造景的设计要求[5]。
3.5建立城市道路绿化档案及信息系统
实行动态管理与监测,为宏观决策、科学经营提供服务。对城市绿化建设中使用的外来树木、花卉等苗木要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或复检,严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输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强化市民对城市绿化的认识,让广大市民自觉地保护城市绿地和树木。
4参考文献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1]。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通过一定的布局形式和栽植手段,栽植园林植物材料,以达到消减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目的[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其人口、物质、生产和消费的高度聚集,使人们远离了大自然的滋润,给城市人带来了新的内心冲突、心理困惑和更多的心理压力以及“城市病”等一系列人类健康新问题[3]。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道路绿化的功能与作用、结构特征、景观特征、绿化规划、适宜树种及绿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工作的系统总结,为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一、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与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指生态系统基于自身属性的内在固有能力;生态系统的作用,或称生态系统的效应,指生态系统内在固有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或自然界它部所产生的影响,其正(有益)作用称为效益,负(有害)作用称为危害。作为一种特征鲜明、意义独特的人工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与作用,是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谢怀建将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归纳为生态保护功能、优化景观功能、辅助交通功能和城市文化隐喻功能4大类。
1.生态功能与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与作用是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的热点,已有的报告主要集中于环境温湿度、尘埃、有毒物质、噪声及病菌等5个方面。
城市道路绿化的温湿度效应,受林荫规模、结构、作用季节、植被覆盖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绿地之间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对比观测结果显示,林荫结构的绿地类型降温效果最佳,且成片林地降温效果高于条带状行道林荫;北方城市夏季各街道的降温、遮光幅度百分比、增湿幅度均高于春季;行道树的降温幅度大于绿化带的降温幅度;绿化带的增湿幅度大于行道树的增湿幅度。同一条街道上,复层配置的绿化带降温增湿效果大于单行行道树。增湿幅度基本是夏季>春季>秋季;秋季绿化带有升温效应。道路绿化的滞尘效应,受植物种类、季节影响明显。同一采样地点大部分道路绿化树种滞尘量的季节动态规律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达到一年的最大值。不同类别的树木滞尘量(包括单位面积滞尘量、单叶滞尘量、干重滞尘量)以灌木最大,常绿乔木次之,落叶乔木最小。同类树木,不同树种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
不同的绿化结构及植物种类降低噪声效果不同。枝叶茂密浓郁、层次错落有致的树冠减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音能力比针叶树强,乔、灌及地被构成结构多层的稀疏林比单层林带在吸音、隔音效果上更为显著。
道路绿化树种的次生代谢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由树种决定。有的树种能分泌杀菌或促进人体健康的物质,如南方红豆杉;有的树种则分泌不利于人体健康甚至有损于人的身体健康的物质,如乌桕等。
2.辅助交通功能与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的辅助交通功能主要体现在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交通组织等几个方面。从减轻视觉疲劳来说,道路的绿化可以振奋其精神,提高其注意力,减小交通隐患。从道路标识作用来说,绿化设计上实施的“一道一景”等规划设计手法。从交通的组织作用来说,道路绿化利用树木花草诱导视线、阻隔人流和车流,起到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的作用。
3.景观、文化隐喻功能与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功能与作用,国内的论文迄今都还只是定性的描(论)述,尚缺少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的定量研究。城市道路绿化的文化隐喻的研究也多是一些情境的描述,较为深刻的分析有谢怀建对重庆城区不同路域植物选择中的文化意义表达、植物色彩中的城市性格表达和植物造型中的文化隐喻表达的分析]等,但也还没有对于景观文化要素的定量研究成果报告。
二、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评价
1.植物种结构特征的量化分析
量化描述城市街道绿化树种结构特征,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也是科学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相对密度、出现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盖度等指标被经常来衡量道路绿化带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此外,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也开始有所应用。
2.景观科学评价
与其它风景资源评价一样,道路绿化景观的科学评价都可溯源于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和经验学派等四大理论,区别只在于是单一理论的应用与还多理论的综合运用。张锦利用从成都市街道拍摄的58张现状照片,采用心理物理模式的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法,测定受测者对行道树景观的偏好,用多元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偏好与行道树景观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行道树景观美景度的预测模型。
三、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1.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目前的控制性指标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2个。随着人们生态城市理念的广泛建立,仅依据这2个指标显然不能满足反映绿地植物构成的合理性的需要。杨英书等认为,将绿量和绿视率引入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这方面的实践,如吴立蕾通过对城市道路绿视率的实证调查,从道路绿地的视景空间和视景序列两方面入手,完成了张家港市城西新区道路绿地体系规划,提出了人行道景观模式游步道拓绿型、多排行道树增绿型、布局变化扩绿型等几种模式。此外,通过植物种类、色彩、构图或造型等三个方面来表达城市道路绿化的文化隐喻,谢怀建认为可能通过植物选择中的文化意义表达、植物色彩中的城市性格表达和植物造型中的文化隐喻表达实现。这些努力,深化了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
2.城市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是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AHP法是适用树种研究中的应用最多的综合评价方法。姚泽等通过对武威市105种园林绿化树种的适应性情况的评价分析证明,综合评价体系准则层权重值的大小,是树种选择必须着重考虑的影响因子。在北方地区,马金艳从抗逆性能、生长性能、观赏性能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行道树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保定市目前应用的 39种行道树树种进行了综合评判与分级。胡文强从抗寒性、抗旱性、抗天牛性、吸硫能力、滞尘能力、抗污染能力、增氧能力、生长势、观赏性和养护费用10个方面,利用综合指数法和最短欧式距离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包头市现有的80种行道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总结出了适合包头市道路环境的69种主要和常用行道树。张莉通过从耐修剪能力、耐瘠薄能力、耐寒能力、吸收 SO2能力、吸收Cl2能力、滞尘量及冠形、树皮、叶形叶色的观赏性9个因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南京道路绿化树种主要配置方式。
结语
道路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着城市绿地的网络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城市环境及环境建设的质量。以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为契机,改善城市形象、完善绿地结构、提升沿线用地价值以及城市品位等已成为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手段。综合国内城市道路绿化的科研情况,虽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在理论研究方面,泛述类论文多,采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的论文少。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全行业的重视,切深化进研究工作,为推动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同时,不断丰富园林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斯(JacobsJ.)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第二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2]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城市道路行道树养护管理
一、前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北京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分割汽车与汽车、自行车、行人,能防止眩光,诱导视线,和起到遮荫等多种功能,通过多年来几代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前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已经凸现出来,例如北京的二三环,以及四五环已成为几条绿色的项链,装点着北京。但是,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任重而道远,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由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
城市道路绿化苗木的种植环境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行道树,其特点是: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等特点;行道树的种植成排成行,树种较为单一,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易发生病虫害。
(二)城市道路绿化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作业的场所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路基两侧的绿化带,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三)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问题:
每年冬季的融雪剂是造成行道树大量死亡的一大杀手。通过对融雪剂对行道树影响的调查,每年至少几千株植物失去生命。例如长安街沿线、西外大街、二三环等部分路段中心隔离带和分车带绿篱,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枝、死亡现象。特别是今年四月道路两侧树池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的多年生大树出现干枯的现象,绿篱明显出现干枝、死亡。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补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土质的恶化。
(四)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其他问题。
近几年北京的绿化养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整体的绿化养护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
2.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苗、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
3.养护管理沿袭老的养护管理方法,创新不够。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养护的措施
(一)冬季养护管理
冬季,在北京地区,特别是在道路两边一般的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了树木水分的损耗,降低树木御寒防冻、防寒的能力。在冬季可以采用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
第一、缠树干的措施:例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道树对法桐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所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即保湿又防寒,再用地膜把树根部保温防寒,使次年的法桐成活率达到99%。
第二、搭风障的措施:例如雪松等树种在北京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
第四、建保温棚: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大叶黄杨、红枫等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
第五、对根颈培土,盖地膜:在绿带内的河南桧、玉兰等苗木,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20—30cm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第六、覆土封垄:对当年新栽植月季,在灌完冻水后覆盖30—40cm的土堆,一般不做修剪,过早的修剪会导致“烧条”现象,一般待来年开春后再进行修剪,。
第七、树干涂白防冻: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二)春季养护管理
第一、在春季苗木管理,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保温棚拆除根据天气,一般北京的防风障拆除时间在4月初、清明过后。为了以免使树体遭受风害,提前在保温棚东南侧打孔放风,待树木适应后在全部拆除。
第二、浇水、施肥:春季管理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实际中,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是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
(三)夏季养护管理
第一、夏季的养护管理,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
第二、夏季的养护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秋季养护管理
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
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
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
三、城市道路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
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四、城市道路绿化色带养护的措施
绿篱是萌芽力和成枝力强,耐修剪的树种,密集成带状栽植,具有分隔的功能和优美的造型。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桧柏蓠、小叶黄杨是常用的绿篱造型树种。
近两年随着彩叶植物的增加,使用彩叶树种组成的色块,如:紫叶矮樱、迎春、连翘、棣棠等,都是大环境绿化常用运用的树种。但在修剪上有着不同的修剪方法。道路中央分隔带修剪,以能挡住人的视线1—1.2m高为宜,要修剪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为使绿篱生长茂盛,由于植物的生长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
五、城市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道路绿化养护作业中,应在200米分别设置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疏导车辆,设置车辆闪光器。提示车辆在上下桥施工时,要在上桥的底部开始提前设置,防止司机进入盲区。
养护作业人员要佩戴反光背心,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带上,如跃过马路浇水,要把浇水管顺直,以免摔伤行人和自行车。
近几年喷灌的快速发展,中央隔离带,水车浇水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滴灌、微喷来取代。既节约水又保证了车辆的安全。
行道树的修剪易同行人和车辆发生矛盾。要设置警戒线,码放安全隔离桶。
(二)行道树的修剪问题
行道树主要以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降低温度、滞沉、遮荫为主要功能。
行道树修剪需扩大树冠,优美了树形,调整纸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同时也是老树复壮,增加了保温遮荫的效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通风透光主要手段之一。
行道树的主要修剪时间一般在冬季。冬季修剪的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行道树修剪是要设有专人维护现场,防止大枝砸伤行人和过往车辆。高压线附近作业要注意安全,必要时要请供电部门配合。行道树国槐既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型。分布均匀,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40—80cm。剪口芽留在侧面,经三到五年反复修剪即可形成杯壮树冠。如国槐大树对树木的内膛枝和过密的枝进行疏剪,达到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调整整个树形,并能阶梯式。保留上树枝,方便修剪作业,也使树形美观。
在日常的养护生产中,树木与高压线的距离、和路口的交通设施的配合直接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每年的春季都将配合供电、交通、通讯进行安全排查。对高压线15米范围内的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同时得对妨碍司机视线的交通标志信号灯位置的树木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信号清楚显现,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三)融雪剂问题
对于融雪剂的危害,特别是油松、侧柏等均怕盐水的侵害。不得不进行被盐水侵蚀后的土壤改良和换土。把盐水侵蚀后的土壤去掉30cm,更换土壤。切不可图省事乱浇水、补苗。不可用灌水稀释土壤盐碱性的方法取代换土。
几年来,三里河路采用挡盐板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融雪盐水对道路两侧现有植物的危害。几年来的常识我们可以认识到挡盐板的应用在冬季对行道树木有着非常理想的功效。实践表明,每年三月初、四月底三里河道路两侧的油松长势比使用挡盐板前更加旺盛,发芽期明显提前,并减少了干枝、枯叉。连翘等花灌木分蘖多、花期整齐一致。在正常防寒的基础上,没有发生冻害和死亡的现象。同时整齐的挡盐板也成为了冬季三里河路两侧的又一景观,起到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因此作为冬季防寒的一种措施,挡盐板可以在条件的道路两侧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 行道树 养护管理
一、前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北京园林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分割汽车与汽车、自行车、行人,能防止眩光,诱导视线,和起到遮荫等多种功能,通过多年来几代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前北京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整体景观效果已经凸现出来,例如北京的二三环,以及四五环已成为几条绿色的项链,装点着北京。但是,大面积的城市道路绿化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养护管理好现有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任重而道远,与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由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通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城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道路绿化环境的特殊性:
城市道路绿化苗木的种植环境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行道树,其特点是:土质坚硬、杂质多、土壤污染严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等特点;行道树的种植成排成行,树种较为单一,易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易发生病虫害。
(二) 城市道路绿化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作业的场所主要是中央分割带和路基两侧的绿化带,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三) 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问题:
每年冬季的融雪剂是造成行道树大量死亡的一大杀手。通过对融雪剂对行道树影响的调查,每年至少几千株植物失去生命。例如长安街沿线、西外大街、二三环等部分路段中心隔离带和分车带绿篱,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枝、死亡现象。特别是今年四月道路两侧树池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的多年生大树出现干枯的现象,绿篱明显出现干枝、死亡。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补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土质的恶化。
(四) 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其他问题。
近几年北京的绿化养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整体的绿化养护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
2.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苗、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
3.养护管理沿袭老的养护管理方法,创新不够。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木养护的措施
(一)冬季养护管理
冬季,在北京地区,特别是在道路两边一般的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加上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容易导致树木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了树木水分的损耗,降低树木御寒防冻、防寒的能力。在冬季可以采用以下的防冻保温措施:
第一、缠树干的措施:例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道树对法桐落叶乔木冬季防寒处理用所料布缠裹树干,把树干包严,再用草绳缠上,即保湿又防寒,再用地膜把树根部保温防寒,使次年的法桐成活率达到99%。
第二、搭风障的措施:例如雪松等树种在北京越冬困难,特别是春季风大使雪松适应能力降低,可以采用搭风障减弱风速,保证树木的安全越冬。
第四、建保温棚:对于当年栽植的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铺地龙柏等苗木,面积较大时,采用一般的防寒措施不太理想,可以根据面积大小,用木条和无纺布搭建保温棚的方法,即可使苗木安全过冬。对于疏植的大叶黄杨、红枫等苗木可用无纺布包裹的方法进行防寒。
第五、对根颈培土,盖地膜:在绿带内的河南桧、玉兰等苗木,灌完冻水后在树木整个树坑内覆盖地膜,然后根颈培土20—30cm的土堆。利用细土将四周培实。这样既能防止冻伤植株根系,同时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第六、覆土封垄:对当年新栽植月季,在灌完冻水后覆盖30—40cm的土堆,一般不做修剪,过早的修剪会导致“烧条”现象,一般待来年开春后再进行修剪,。
第七、树干涂白防冻: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二)春季养护管理
第一、在春季苗木管理,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保温棚拆除根据天气,一般北京的防风障拆除时间在4月初、清明过后。为了以免使树体遭受风害,提前在保温棚东南侧打孔放风,待树木适应后在全部拆除。
第二、浇水、施肥:春季管理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树木的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实际中,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是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
(三)夏季养护管理
第一、夏季的养护管理,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
第二、夏季的养护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秋季养护管理
秋季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
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
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
三、城市道路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
冷季型草坪,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
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四、城市道路绿化色带养护的措施
绿篱是萌芽力和成枝力强,耐修剪的树种,密集成带状栽植,具有分隔的功能和优美的造型。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桧柏蓠、小叶黄杨是常用的绿篱造型树种。
近两年随着彩叶植物的增加,使用彩叶树种组成的色块,如:紫叶矮樱、迎春、连翘、棣棠等,都是大环境绿化常用运用的树种。但在修剪上有着不同的修剪方法。道路中央分隔带修剪,以能挡住人的视线1—1.2m高为宜,要修剪的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为使绿篱生长茂盛,由于植物的生长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式。
五、城市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 安全问题
在道路绿化养护作业中,应在200米分别设置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疏导车辆,设置车辆闪光器。提示车辆在上下桥施工时,要在上桥的底部开始提前设置,防止司机进入盲区。
养护作业人员要佩戴反光背心,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带上,如跃过马路浇水,要把浇水管顺直,以免摔伤行人和自行车。
近几年喷灌的快速发展,中央隔离带,水车浇水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滴灌、微喷来取代。既节约水又保证了车辆的安全。
行道树的修剪易同行人和车辆发生矛盾。要设置警戒线,码放安全隔离桶。
(二) 行道树的修剪问题
行道树主要以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降低温度、滞沉、遮荫为主要功能。
行道树修剪需扩大树冠,优美了树形,调整纸条的伸展方向,调节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抑制徒长等为目的,同时也是老树复壮,增加了保温遮荫的效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通风透光主要手段之一。
行道树的主要修剪时间一般在冬季。冬季修剪的方法主要有:截、疏、除蘖。行道树修剪是要设有专人维护现场,防止大枝砸伤行人和过往车辆。高压线附近作业要注意安全,必要时要请供电部门配合。行道树国槐既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型。分布均匀,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40—80cm。剪口芽留在侧面,经三到五年反复修剪即可形成杯壮树冠。如国槐大树对树木的内膛枝和过密的枝进行疏剪,达到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调整整个树形,并能阶梯式。保留上树枝,方便修剪作业,也使树形美观。
在日常的养护生产中,树木与高压线的距离、和路口的交通设施的配合直接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每年的春季都将配合供电、交通、通讯进行安全排查。对高压线15米范围内的高大树木进行修剪,同时得对妨碍司机视线的交通标志信号灯位置的树木进行修剪。修剪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信号清楚显现,保护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三) 融雪剂问题
对于融雪剂的危害, 特别是油松、侧柏等均怕盐水的侵害。不得不进行被盐水侵蚀后的土壤改良和换土。把盐水侵蚀后的土壤去掉30cm,更换土壤。切不可图省事乱浇水、补苗。不可用灌水稀释土壤盐碱性的方法取代换土。
几年来,三里河路采用挡盐板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融雪盐水对道路两侧现有植物的危害。几年来的常识我们可以认识到挡盐板的应用在冬季对行道树木有着非常理想的功效。实践表明,每年三月初、四月底三里河道路两侧的油松长势比使用挡盐板前更加旺盛,发芽期明显提前,并减少了干枝、枯叉。连翘等花灌木分蘖多、花期整齐一致。在正常防寒的基础上,没有发生冻害和死亡的现象。同时整齐的挡盐板也成为了冬季三里河路两侧的又一景观,起到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因此作为冬季防寒的一种措施,挡盐板可以在条件的道路两侧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Project 2007;动态跟踪控制;城市道路绿化工程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种植工程施工项目众多、量大、工期紧,道路绿化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Project 2007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案例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园林施工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研究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进度的合理控制,提高目前园林施工企业的进度管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1、道路绿化工程项目特点
道路绿化施工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涉及学科多,具有规模小、分项多、工程量分散和不便监督管理等缺点,同时施工对象多,且受到季节人文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施工缺陷。主要是由于植物的生命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姿态,人工整形与修剪形式均不同,导致所营造出来的景观也不同,因此施工技术养护要求以及工程营造均有所不同,在施工时要求不严格会出现观赏效果的瑕疵,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进度也是我们施工管理人员要关注的地方。
2、进度控制软件介绍
Microsoft Project 2007 软件操作简单,操作界面跟 Word、Excel 相似,容易掌握,工程项目进度在其上可以形象、直观的图标表示,进 度控制显得更加及时、 科学,再加上大型园林建设工程在施工工艺方面与其它大型建设工程相比相对简单些,在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案例的实际运用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与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作者认为运用 Microsoft Project 2007 软件对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进行进度管理完全能满足要求。
3、工程概况
宁波市鄞州区自2010年开始打造城市森林生态文化——“森林鄞州”建设,两年来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1200余次、新栽树木200余万株,募集绿色碳基金7600多万元,营造碳汇林3600亩。宁波市鄞州区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是“森林鄞州”建设内容之一,全长约9100米,施工内容为苗木种植、养护、种植土回填、砌筑排水沟等。其中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总工程量约1900万元,施工工期80日历天,工程量大,工期紧。因此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特别严,2012年11月20日必须完工,所以如期完成工程对于我公司压力极大。
4、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进度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工期目标顺利实现,必须靠一流的施工策划与运作、一流的管理与协调、一流的技术与工艺、一流的设备与材料、一流的承包商与劳动力素质等来实现一流的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达到工程精品,满足业主对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本工程拟订保证措施如下:
4.1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其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大,内容庞杂,技术复杂,其工程内容涉及地形改造,叠山理水,植物种植,灯光照明,建亭筑榭,地面铺装等。为了保证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顺利完成,调集组织公司各生产要素,做好施工前的所有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着手一切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劳务分包的选择、机械设备的投入、施工安排、市场的调研、施工组织和技术方案和优选等,组织人员前往工地现场,并着手开始进行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进场、各种施工证件的办理、施工进度的安排等。
4.2 工程进度计划编制
本项目实行工程计划控制,制定阶段性工期目标,对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工期进行动态管理,确定阶段目标得以完成。公司管理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会审,确认无误后,根据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图对建立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进行工程结构分解,做出施工任务清单,根据施工顺序,做出紧前和紧后施工工序,并做出施工图预算,并计算出每道工序的工期。
根据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图任务清单、施工顺序及确定的工期,运用Project2007软件做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甘特图,并将画好的甘特图设置为比较基准,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以便与实际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并及时将计划进行调整,再按照调整后进度计划组织实施,始终能够对工期进行纠正及控制。
4.3 沟通协调方面
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采取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主要有:面对面的,电话交谈的,会议形式的,报告、报表形式的,电子邮件形式的。施工期间,加强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力争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为尽量避免装修与园林其他专业相互交叉的影响。
一切从大局出发,互谅互让,密切配合,装修要为各园林、机电专业创造条件,各专业要注意对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合理安排各专业施工,作好园林、机电专业与装修和园林、机电工程能密切配合,为竣工赢得时间。
4.4 材料采购
本标段中包括大量的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园林材料,认真作好本工程中材料预订、预制、预拼工作。精确、精美排版,提前订货。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程序,杜绝因材料物资问题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4.5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
2012 年 9月 31 日,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检查。利用 Project 2007 提供的进度跟踪功能,得到 2012 年 10月 20 日的实际施工进度如图:
图中红色的折线为当前进度线,根据进度线与检查日期的相对位置可知,9月31日监测发现: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分部中的银杏C(嫁接)和夹竹桃比计划进度分别提前了 3天、4 天,D300砼涵管及窨井工程比计划进度分别提前了 6 天、4 天。10月 20 日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分部中的银杏B(实生)比计划进度落后了 3 天,绿化种植分部中的矮生美人蕉、大滨卉种植和红枫灌木种植与原计划进度相比滞后了 3 天。
4.6 纠偏
经现场了解及开会分析,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进度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工人人数不足导致的,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项目管理部及时派管理人员与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队长沟通,要求其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否则将根据分包合同对其进行处罚,临时抽调其部分工人加入到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把落后的进度追赶过来。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立了福庆路景观绿化工程Ⅱ标段施工进度计划,利用 Project 2007 软件以及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部,对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动态跟踪,加强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优化进度管理,分析进度执行情况,力争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施工在经常变化的资源投入及不可见因素的动态影响下,始终能够对工期进行纠正及控制。
参考文献:
[1]马宗胜.关于工程进度控制的探讨.煤矿现代化,2004
【关键词】沿海城市 园林景观 设计
我国现属于快速发展中国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生态问题,却是困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话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面临灭绝,城市空气PM2.5的重度污染,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方面去看待,从最根本的问题上解决。
城市化的加快,绿地的大面积开发,不合格的工厂废弃排放,以及现在日渐普及的汽车尾气排放,都是加速地球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而在这些发展速度过快的城市中,沿海城市的问题更加严重。污水废水的排放,直接流入海洋,水是万物生长之根本,水资源遭到破坏,我相信地球最后一滴水必定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我生活在南部沿海城市,对于海边湿润的气候有一定的感受。那么,沿海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要如何才能让城市园林绿化跟上自然的需求呢?
首先,对于城市道路而言,绿化美化彩化是必不可少的,在苗木的选择上,也是一大挑战。沿海城市风大,空气中水分含量高,且靠近海边的风带有一定的盐分,其次,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着海岸线形成的大面积的沿海滩涂,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沿海滩涂都被人们所忽视,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植树和苗木载种,是开发利用沿海太土的有效途径。
在沿海滩涂种植苗木的最基本条件是苗木的耐盐碱性,能够在沿海咸湿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树种有刺槐,紫穗槐,白蜡树,大王椰,木麻黄等。种植这些树,尤其是具有根瘤菌的树种以后,林地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树成林砍伐以后种植水杉,杉木和竹子,都可以成功,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沿海道路的美观性。
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要求,相对而言不那么苛刻,只需要选择耐风耐高温耐雨水的苗木种植即可。对于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人民素质,城市风貌,都与这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息息相关。特别是高速路的进出口,大多数都是8车道为主,那么如此宽阔的道路,绿化带就是这个城市的招牌。在苗木选择在,高层苗木以大乔木为主,作为远观的主体植物群,大乔木树高根厚,对于巩固土壤有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防风固沙。中层植物群以红叶石楠、夏娟等。底层植物群,以色彩鲜艳和生长力强为主,常见的有矮牵牛,白晶菊,红背桂等。而道路中间绿化带,则以宫粉夹竹桃和红花木和福建茶为主,这样既可以美化了道路绿化带,同时也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提升。
对于高层建筑群来说,绿地面积并不能被完全利用,所以,以现在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而言,可以采取一种最环保的绿化方式:屋顶绿化。现在大多数商城和楼盘的楼顶,其实都是可以利用的大面积的绿化用地。当然,这对于绿化灌溉的要求也很高。屋顶绿化,是解决目前城市绿化率最有效的途径。可以改善热岛效应,降低顶层温度,进而减低耗电量。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素,绿化用的泥土、隔滤层可以使用建筑废料,物尽其用。同时还可以隔音,调节雨水流量等优点。当然,这对于屋顶的防水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在屋顶铺一层草皮就完事的。要防止渗水;防止根部生长到建筑物;确保植物能承受风力;植物的品种能否适应长期暴晒的环境和城市的湿润气候;以及后期的打理、灌溉、排水等问题。
屋顶绿化相对于城市道路绿化,不受地形的限制,不受人流量和车流量的限制,也不受道路变化的限制,是最有效快捷的提高城市绿化的途径,但是其技术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片居民区采取了屋顶绿化,那完成植物铺种之后,需要专业的人来对植物进行维护,这就涉及到一个人工费用的问题,是由物业来负责,还是由专人负责,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屋顶绿化有利有弊,防范措施没有做好,那就会变得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城市绿化和建设,需要人们的自觉性和觉悟性,要从根本的因素去考虑,要从自然的角度去考虑,抓住最根本的,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空气质量和城市美化绿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 交通安全
景观设计是高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自身的功能及效用。总体来说,栽植的植物有三大类功能:安全驾驶功能、美化功能和保护环境功能。
道路景观是指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通行时,视野中的道路及环境四维空间形象,同时,它也包含路外人视觉中对道路及其环境配合的宏观印象。
影响道路景观构成的主要因素是道路性质与用路者的视觉特性。由于这些性质、特性不同,对景观设计、建筑尺度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论文主要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这两个角度来研究景观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设计原则。
1.高等级公路
路旁栽植设计
(一)视线引导及线形预告栽植
路旁栽植主要是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其次是协调高等级公路的环境景观。驾驶人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辆及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车速高时,驾驶员注视前方的距离越远,从而导致视野变窄(驾驶人员的视野仅有40度左右),其主要集中力是观察视点较远路幅的线形变化状况以及道路的现行情况。为避免驾驶人员因判断错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必须要使驾驶人员能明白无误地了解其道路的线形。
解决视觉与线形的关系,其出发点在于研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从驾驶人员的角度分析路线的立体线形设计是否顺适,是否容易产生判断错误或存在盲区。
因此路旁栽植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1)在曲线半径R=700m以下的小半径,凸型竖曲线顶部及平面线形的右转曲线段应在路旁栽植。
(2)在凸型竖曲线爬坡一侧有弯道时,为能预估曲线的弯曲程度,可在曲线内侧部位路旁栽植,其树高在3m以上。
(3)填方路段路肩处应进行栽植,并应根据曲线半径的大小及背景等条件考虑。树木的间距一般取1m-5m,树高应选1m-3m左右的中高树。
(二)适光栽植
由于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快,为使驾驶员能很快地看清路况,辨清路线,对路旁栽植有以下要求:
(1)为解决突然出入隧道时司机视力难以适应明暗突变的状况,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可密植。
(2)对低填方且大交通量的长辅道上,可以在主线与辅道之间植树,以达到遮光防止夜间眩目的目的;白天也可遮隔辅道和高速公路,达到保护沿途环境和保持视觉舒适性的效果。
(三)突出目标栽植
这种栽植主要是从驾驶员的心理或视线上的考虑,达到提示或引起驾驶员重视的目的。
(1)在单调地形延续不变的适当路段栽植。连续填方地段,应在坡顶、坡面种植1m-3m左右的树木;挖方地段,则宜在坡脚栽植不高于1.0m 的矮树及花木等,坡面只宜播种花草。这种栽植可以消除因景观单调使大脑易于产生的困倦和疲劳,还能起到突出目标的作用。
(2)在沿途景观、地形无甚变化及因长途驾驶难以判断所经地时,要在休息、服务、联络、进出口等设施构造物前适当里程处,栽植与沿途植被不同的树木。比如,在周围原是常绿针叶树的地方,宜栽阔叶树;在落叶处,则用常绿针叶树效果更好。
(四)防灾栽植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有时会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如雷、电、风、雨、火的影响而发生交通事故,所以要在景观设计方面进行预防。
(1)选择防雷用的树木,要求成长快,能够很快发挥作用,分枝性好且枝叶密度大的,可采用30m以上的间隔进行栽植。
(2)在风大处,如海岸沿线、平原填方地带、隧道进出口和挖方地带的断开处,应进行防风栽植,海岸沿线,还应选择耐盐树种等。
中央分隔带的景观设计
中央分隔带植树的功能要求主要是遮蔽眩光、引导视线和协调景观。
(1)中央分隔带的植树间距以不小于中央分隔带的设计宽度为原则,一般为3m或<3m。
(2)进行栽植设计时,要考虑道路的结构、地区条件和土质特性、栽植后的维修管理等来决定栽植形式和树种等方面。
(3)树高要从司机驾驶车辆座位的平均高度考虑,以高出路面1.5m为准,并在考虑纵坡等条件的基础上,按高出地面1.5m-2.5m的范围变化。
(4)在直线平坡地带,树木应种在中央分隔带的中线上,当平曲线半径过小时,应将植物中线定在靠近曲线内侧车道的路缘带上,以保证其行车视线。
(5)在中央分隔带每2km的范围内设计一个开口,在接近开口端的6m范围内应停止栽树,保证视线不受阻。
(6)在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部分,应栽植1.5m以下高度的树木,以防止眩光,并引导视线。
(7)在中央分隔带植树,还要考虑选择对废气排放有抵抗能力、而且容易修剪、下枝生长缓慢的树种。
2.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概念中,车速一般以40―60km/h作为界限,在此之上,街景要考虑车速影响,反之车速则不成为环境控制因素。换而言之,也就是将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作为线形景观设计的对象;商业街、居住区道路仍可根据一般街道美学概念处理环境及景观问题。
关于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景观问题可归纳为两个重点问题:
(1)线形设计要突破以往以交叉口作为节点的折线连接手法,要将道路自身作为几何线形设计的对象。
(2)道路两侧建筑也要有变化,宜高低有错,这样可以从天际看清楚建筑物的轮廓线,这种高低变化和必要的绿地配合形成一种虚实变化,会使环境充满时代气息。
为了美化街道,同时在盛夏可以为行人遮阳,应进行道路绿化设计。它包括人行道绿化、分车带绿化、基础绿带、防护绿带以及广场、停车场绿化和街头休息绿化等形式。城市道路绿化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对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特殊美化要求的道路可适当提高绿化比例。设计规则如下:
(1)在距交通信号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同时,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
(2)分隔带与人行道上的树的枝叶不得侵入道路限界。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最外侧机动车道路面标高1.2m的树木;弯道外侧应加密种植以诱导视线。快速路的中央分隔带上不宜种植乔木。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m。
(3)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宽度的要求,株距为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不宜小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不宜小于1.2m×1.8m。
(4)广场绿化应根据广场的性质、规模及功能进行设计。结合交通导流设施,可采用封闭式种植。对于休憩绿地可采用开敞式种植,并可相应布置建筑小品、坐椅、水池和林荫小道。对于交通广场.绿化必须服从交通组织的要求。不得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可用矮生常绿植物点缀交通岛。
(5)停车场绿化应有利于汽车集散、人车分隔、保障安全、不影响夜间照明。风景区停车场,应允分利用原有自然树木为车辆遮阳,因地制宜布置车位。
(6)改造旧路时,应注意保护现有绿化,尤其是现有树木。
参考文献:
[1] 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叶一飞,杨少伟,高速公路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陈胜营,汪亚干,张剑飞,公路设计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 金仲秋,夏连学,公路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 张殿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 肖贵平,朱晓宁,交通安全工程,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关键词:长春市 道路绿化季相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次研究以建成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南关区、绿园区)三级以上的110条街路为对象,道路总长度243.18k m,绿化总面积140.18ha。并根据景观外貌特征划分出样地215个(采用典型样方长50m的样方)进行跟踪调查。对样地进行科学记录。
观叶、观花、观干、观果类植物的构成特点
(一)观叶类植物的构成特点
植物的叶色是植物最主要的色彩表现形式,大多数植物叶片呈绿色,但色彩的明暗度又有着区别,表现出深绿、浅绿等不同。有些植物的叶色常年均呈现异色,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常色叶类,这些植物近年来多被应用于图案的构成的基础色,产生强大的视觉效果;而有些树木叶片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色彩,如火炬树、小叶丁香等,与常色叶搭配种植形成对比产生丰富的景观,这类植物在春季、秋季色彩表现最为明显,所以又被划分称为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
在此次调查中,乔木层有落叶阔叶树26种、落叶针叶树1种、常绿针叶树6种,个体数目分别占乔木总株数的84%、0.2%、15.8%。可见长春市落叶乔木树种较多,个体数目也占绝对优势。灌木也以落叶植物为主,常绿植物极为少。由此可见,作为北方城市,应再适当进一步调整常绿树种比例,来解决冬季景观萧条的现象。
在调查的样地中,以观叶效果为主的植物共27种,占所有植物种类的52%。应用频率方面,在调查的110条主要路段中应用观叶植物的有86条,所占比例为78.1%。观叶类植物应用频率最高的为秋色叶树种青杨,由于其数量特征明显,营造的秋季景观显著,但由于其他观叶树种所占比例比较小,两级分化严重,因此景观又具有单调性。
(二)观花类植物的构成特点
花是植物观赏价值中重要的一部分。花的色泽、开放的季节、持续时间、花序的形状都是其观赏价值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花色则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在道路绿地中的成功配置可以丰富植物景观、突出四季变化,体现自然的巨大魅力。
在本次调查的道路绿地中,观花较显著的植物有9种,占总种数的18%,其中以观花为主的乔木2种,灌木有7种,为紫丁香、榆叶梅、红王子锦带等。可以看出,长春市道路绿地中主要以灌木配置体现观花效果。
在观花植物应用频率方面,在调查的110条主要路段中应用观花效果显著植物的有45条,所占比例为40.9%。不难得出,长春市的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中对观花植物的运用还是较为重视的,追求花色的搭配成为灌木配置的基本原则。
(三)观干类植物的构成特点
观干植物是北方城市冬季最重要的色彩表现形式。其利用树皮的颜色与景观搭配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科学合理的搭配树干的形态及颜色可以丰富冬季的景观效果。
在本次调查中,观干效果显著的只有京桃、红瑞木、分别占乔木0.7%,灌木的6%。颜色都为红色。应用频率分别为1%, 13.2%。可见,京桃在乔木层中应用并不广泛,而红瑞木应用率较高,说明其作为观干效果显著的树种已得到普遍认同。
(四)观果类植物的构成特点
果实是植物成熟的一个标志,就大多数植物而言,果实均在秋季成熟,因此观果类植物可以丰富秋季植物景观效果。其观赏特性较为丰富,或形状奇特、或色彩艳丽美观,根据可观赏植物的座果其及挂果期的不同,合理搭配在给人以收获喜悦的同时更有利于城市物种的繁殖。
本调查中果实较显著的植物有6种,总量占调查物种量的12%,其中乔木以山梨、山丁子、李子为主分别占乔木数量的0.7%、0.9%、0.9%,灌木为接骨木、长白忍冬、荚迷,分别占灌木总量的3% 、4% 、2.5%。
与观干植物不同,长春市道路绿化中虽然观果植物种类相对丰富但所占比例非常少。可见,对于观果显著的植物品种,在实际配置中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二、不同季相长春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色彩构成模式
长春市鉴于其地理、物候特征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因此不同的季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应具备不同的色彩构成模式。
(一)春季景观色彩构成模式
对于长春市地区而言,经过漫长的冬季,春季的色彩显的尤为重要,但在本次调查中,除植物复苏吐新绿之外,连翘、榆叶梅、京桃、山杏在此时竞相开放。色彩构成以黄色、浅粉为主。
在研究范围内,上述四种春色效果显著的植物数量合计为771株,占调查乔、灌数目比例的5.6%。在应用频率上,榆叶梅的应用频率最高,为28.1%,其他都较低。可见,长春市虽然有较好的春季色彩植物但配置比例不合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二)夏季景观色彩构成模式
通过此次调查,长春市夏季景观最为丰富,植物季相色彩最为突出。杨树作为主调树种支撑起了长春市大片绿量背景,成为主色调,搭配不同灌木色彩,成为长春市夏季主要色彩构成模式。如表4-2。
表4-2 长春市道路绿化夏季景观观赏特征
如表所示,长春市夏季景观主要以观赏灌木花色为主,黄色有1种,为黄刺枚;白色2种,山梅花、珍珠梅;紫色3种,紫叶李、紫丁香、暴马丁香;粉色1种,榆叶梅;红色1种,为红王子锦带。观赏期以5月最佳,由于气候原因也相对比较集中。
(三)秋季景观色彩构成模式
秋季在园林中是季相表现最明显的季节,因此在植物的搭配与运用中秋季景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面。在长春市的城市道路绿化中,以杨柳科杨树叶色变黄形成城市主要色彩构成,由于其比重大,叶片丰富均匀,因此秋季表现最为突出。
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秋季景观搭配考量的有33条。而其中以红色系为主,以茶条槭、小叶丁香为主。 就此形成了长春市秋季黄色为主,红色点缀的色彩构成模式。
(四)冬季景观色彩构成模式
在本次调查中,长春市冬季彩表现最为落寞。由于落叶与常绿栽植欠佳,导致冬季长春市道路绿地色彩构成中基调色彩缺失。而在冬季色彩表现较好的宿存观果类植物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观干效果较好的且应用频率较高的红瑞木由于冬雪的积压,色彩效果也不够突出。
三、总结
通过对长春市道路绿地植物色彩构成的分析,探讨长春市道路绿化中观花、观果、观叶、观干植物的配置及运用,指出长春市道路绿地春、夏、秋、冬四季色彩构成基本模式。
首先,从观赏部位来讲,观叶类植物主要以秋色叶树种为主,观花类植物主要集中在灌木层,花期主要在夏季,颜色相对丰富;但观果类植物及观干类植物的应用率较低,可见在这些方面仍有待提高。
其次,在季节色彩构成上看,长春市夏季及秋季景观表现较为丰富,色彩层次丰富,视觉冲击力强,春季和冬季景观萧条,这主要是由于落叶与常绿植物搭配比例欠缺、具备优良色彩表现类植物应用频率较低造成的。
参考文献:
[1]马琳,赵兰勇,赵红霞.济南植物园植物配置评价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1).
[2]杨芸.南京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0,(9).
[3]张莉.南京常见道路绿化树种的环境效益研究.硕士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7.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2-0040-09
无论按景观生态学者将城市景观空间分为“块状一廊带一基质”还是将城市意象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性建筑物”,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脉、价值追求、城市个性都会反映在这座城市的景观形态中。由于人们进入城市通常是从道路切入的,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形态对城市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我们提出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时:这个“文化”首先指的就是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这个“自觉”则是指要以这些文化来作为我们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将这抽象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可视的、具化的道路空间形态,融入城市街道景观中。因此,如果承认中华民族有优良的民族文化,每个城市所处的地域有它特有的地域文化,那么中国的每座城市的道路就理应有它的景观特点,而非“千街一面”、“万路同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道路在景观建设中追求的应是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道路景观的“异”,而非“同”。
一、古今中外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文明体,均可以从其道路的景观形态中去发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内涵。
1.古代道路景观中的精神文化
(1)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御道、官道(驿道)和神道上。
御道古人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皇帝是天子,位处万人之上。这种思想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就是“高为尊、低为卑,中为尊、侧为卑”,表现在道路建设上就是皇帝通行的御道必定位处道路的中央。如东汉的都城洛阳的御街、宋代东京开封的御街都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王尊民卑的道路空间形态。
秦代驰道也是如此。据载,秦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所谓“三丈而树”是指处于五十步驰道中央的三丈路面,“惟皇帝得行”,“诸候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所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反映在道路景观上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御道在空间形态上分为三:中央部分高于两侧,道中是皇帝的行道,道侧是百姓走的。
驿道反映在驿道上的道路景观主要有牌坊和亭。通过牌坊形成的道路景观,表达当时社会所弘扬的思想价值与伦理道德,能产生极大的文化氛围营建效果。而亭则是古人为表达情感和休憩在道路两侧建的建筑空间景观,是道路的一种附属物,而非仅是园林建筑。
牌坊。在道路中央树起标榜“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取向的牌坊,就是道路景观对古代伦理价值的自觉宣扬。安徽歙县棠樾村的自东北向西南巍然排列、气势非凡的七座牌坊群景观,分别宣传扬的是“智、孝、节、善、慈”等古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福建诏安南诏七座石牌坊群,分别弘扬的是“廉、忠、寿、善、智”等道德价值。这些牌坊都成为古代中国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扬的思想文化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亭。亭也是古代中国道路重要景观。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古代中国人分、离、送、别时的一种礼节行为表达。古代中国道路上的这种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道路空间景观。对道路两旁建立的这种特殊建筑专门投入资金和劳动力,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情。亭分长亭和短亭——其设置为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文献中对亭的解读很多,如“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亭,留也”,“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均与道路上的分别、停留有关。李白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等等。
神道神道也是君本政治在道路上的体现。最初神道是为帝王和有着卓越功勋的武将的陵墓兴建的,后专为帝王陵墓兴建。神道的华表、翁仲、翼马等均是中国君主政治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目前留有遗迹的神道有许多:唐乾陵神道,宋陵(巩义)神道,明十三陵神道,清东陵神道等,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礼制文化与艺术特点。
(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
古希腊道路 古希腊重要的道路都是连系神庙和广场通道。从政治文化来讲,古希腊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由城市广场、神庙和城市道路来表达。“广场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城市民主精神”,“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神庙和城市广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且宽敞、美丽。而这种宽阔、美丽的城市道路是由古希腊政治文化所反映的。
古罗马大道景观
古罗马的凯旋门斗兽场反映的是古罗马的尚武文化。热衷于武力征服和感官享受的罗马人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一是崇尚武力,二是追求享受。前者导致它为了征服其他民族,修了8万多公里适合于战车行驶和骑兵运行的罗马军用大道,使古罗马城区遍布适合罗马军团通行的城市带形空间——军用大道,以及数以百计的凯旋门;后者导致它修建了许多洗浴场和规模宏大的斗兽场。
为了炫耀武功,罗马帝国还修建了众多的凯旋门矗立于道路中央,如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等,这些纪功碑式建筑遍布环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版图内,成了古罗马大道上的重要景观。
2.近现代国外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进人近现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通过道路景观的打造来展示国家与城市的精神文化并无变化。
华盛顿林荫道——景观形态蕴含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价值。以空间形态来表达政治内涵是华盛顿城市空间最大特点之一。经过160多年的完善与建设,今天的华盛顿林荫道已由当初的“L”形发展成了“十”字形,其景观形态融入了更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华盛顿林荫道的核心景观是华盛顿纪念碑,它的东面是国会山,西面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弗逊纪念堂。这种景观形态,至少表达了四种景观文化内涵:一是用城市带形景观语言告诉人们,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居中心地域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主持制定的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体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而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则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这些都是美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二是美国是一个承袭西方文化的国家——华盛顿纪念碑造型为方尖碑,方尖碑源于埃及,它模拟太阳金色的光芒而创作,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化身,今天,从圣彼德大教堂到圣母百花大教堂,从协和广场到万神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莫斯科,凡西方文化覆盖之地都矗立着代表着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方尖碑,方尖碑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华盛顿纪念碑高达169米,座落在从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的东西中轴线上,是世界最高的方尖碑,也是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建筑,这隐喻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政治文化价值的“崇高”。三是道路景观的意识形态性,除上述景观内涵意识形态外,靠华盛顿林荫道周边分别有以“自由墙”形式展示的二战纪念碑,有以“Freedom is notfree”题词的韩战纪念碑和碑体呈V形、好像“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的越战纪念碑,这些都表现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四是道路的生态文化性,华盛顿林荫道从它开始规划建设那天起,其设计者A.J.Dawning就确立了它的周边绿化植物是采纳“在华盛顿地区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所有树种的集合”,因此华盛顿林荫道没有更多昂贵的非本地树种,它的绿化是仿自然的生态景观绿化。
香榭丽舍大街——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带形空间展示。香榭丽舍大街(下称“香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街位于卢浮宫前的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大凯旋门的东西中轴线上,横贯巴黎8区,宽约70米,全长约1800米。其人气、名气、财气和文化之气在全球很难找到能与其比肩的。香街集历史文脉、时尚文化、人文底蕴于一体。从历史文脉来讲,它出身“贵族”——由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Le Notre于17世纪中叶设计,三百多年来,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到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上演了无数影响法兰西、欧洲乃至世界的人间悲喜剧!香榭丽舍一侧,大宫和小宫留下了法国曾经有过的荣华富贵;从时尚文化来讲,香街引领世界最时尚的消费品牌文化,从LouisVuitton到Starbueks,从Pierre Cardin到Versace,从Mercedes-Benz到Citroen,从PATHE到MGM,从Maxim’s到Fouquet’s,从Lido到Planet Hollywood……所有世界著名的品牌一应群聚香街;从人文底蕴来说,从大仲马到小仲马,从巴尔扎克到司汤达,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大文豪的文学名著中,我们都能看到对香街雍荣、高雅、富贵、繁华的描写……
如果说法国人的“浪漫”可以在充满风情的塞纳河两岸的绚丽景观上体现,那么,香街的景观则体现了法国人的“傲慢”——香街是法兰西民族性格和法国文化的空间景观展示。
世纪大道——上海开放精神的体现。如果外滩那些万国建筑的建筑立面及沿街栏杆、灯饰、躺椅等附属设施的西化风格,代表的是旧上海殖民地文化的道路景观的话,那么,浦东世纪大道就是今天上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所展示的道路景观。这条由法国Sommer ist—De Fance设计的“东方香榭丽舍大道”的景观路,西起东方明珠,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世纪大道最突出的特点是:“对100米宽的道路采用了非对称的横断剖面设计,延伸宽达30米的步行林荫道,通过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展示及纪念性标志物营造壮观的场面……”世纪大道在景观表现上通过“东方之光”、“世纪辰光”、“五行”等雕塑来充分展示道路景观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但由于存在交通、景观与人之间处理的诸多方面问题,也遭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中西文化及设计思想上存在冲突”、“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步行林荫道设计生硬”等。还有学者专门将法国的香街与世纪大道进行了从汽车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比较,结果,“东方香街”各方面都远逊色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正说明了道路景观的美需要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支撑,而对国家、地域文化的了解,并非西方一流景观设计所就一定能完全胜任的。
但直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吸引国际一流景观公司对中国的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如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说世纪大道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是恰如其实的。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需要强化文化自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经典的、享誉世界的城市景观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历史文脉,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二是有精神文化内涵,如华盛顿林荫道;三是能反映一定历史时代政治伦理和文化,如古代中国的御道、神道,当今的世纪大道;四是具有生态意义的道路,如华盛顿林荫道。这四方面的特点都可以浓缩为今天我们统称的“文化”。今天,在全国各地正大规模开展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要想真正建设出经典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出生活与精神宜居的城市,就必须自觉地将文化内涵融入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之中。换言之,就是要把城市的经典道路景观当作文化工程来做,要自觉地将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道路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
1.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源于建设思想上缺乏文化自觉
强调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并不是要不分古、今、中、外地重拾过去几千年来世界各国道路景观的原貌,也不是一概否定西方发达国家道路景观建设的优良成果,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摒弃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君本”、“尚武”精神和“物本”的价值取向,克服一百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美本”价值取向——片面强调华而不实的“美”的弊端,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城市建设——以适宜人的居住、有益人的成长、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等,作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与整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例如:
在道路带状走势上,更多注重的是所谓点、线、面的规范、整洁,强化的是能给人以流畅韵律的道路视觉景观美,而较少考虑这种外在形式美应蕴含的人文内涵;
在道路整治上注重的是“令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景观,而对城市道路景观应给市民带来的熟悉感、亲和力和亲近感方面表现乏力;
在道路绿化方面特别注重的是“四季有花”,着眼于花团锦簇等视觉景观效果,而通过道路绿化品种的选择表达特有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较少,通过绿化品种的选择来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达到相应的生态效果也研究不够;
在“道路质量提升”上,常常表现为不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片面以提高道路造价、档次来尽显豪华,而忽略了研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品质;
所有这些“不仅未能彰显城市精神、凝聚城市人气、强化城市文化资本、提升城市影响力,反而因为崇洋导致新的‘丧魂失魄’,甚至成为笑柄”。
我们认为,上述一切道路景观品质存在的这些问题,均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欠佳相关。而强化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是克服上述现象的思想基础。遵循文化自觉的道路景观建设,应确立四大基本原则。
2.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四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她与科学技术是相反相成的,科技在质和量上,其标准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而景观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追求的是道路景观形态的“异”,避免“千城一面”、“万街同景”。
(1)重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原则
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文化自信。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国家的文化如果不建立应有的文化自信,就可能失去“文化的自我”,甚至以“西方文化的认同来界定中国文化的认同”。一个在文化上自轻自贱的民族,不仅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敬,同时也得不到“洋”和“外”的民族与国家的尊敬,更违背了《联合国》“充分尊重人民文化”的精神。因此,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的前提,首先是建立文化自信,并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上,确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确立,绕不开文化传统的把握,而对传统的真正忠诚并不在于单纯的保持传统,而是在于维护传统的连续性。就道路景观而言,首先需要尊重传统优良文化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因此,文化自觉就需要从审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中,去区分中西审美心理与习惯的异同,并把握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内在联系,逐渐建立起一套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的中国道路景观体系,并最终实现以中国城市道路空间景观形态的特征来表现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
(2)强化地域文化特点的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不能代替文化的多元化与地域化。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处地域的文化都不仅仅只属于这个民族本身,同时也应属于全人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并没有资格来否定他自身的文化和他所处之地的地域的文化。相反,他倒有责任弘扬、提升他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此来繁荣世界文化。而道路景观上确立强化地域文化原则,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所在地道路景观中,可以产生三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凸显地域景观特色,增强城市的个性品质。这就可以杜绝或减少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被人们所不齿、甚至遭人唾弃的“万街同貌”弊端。
二是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本地市民对街道的景观形态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使南来北往的旅游客人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新奇感,体察到祖国的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表现了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实现由道路景观建设向文化建设甚至社会建设升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可使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优化。不同的地域经过自然生态的选择,往往都会形成最适宜于这个地域生长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往往又被当地人所推崇并人格化,形成具有地域意义的“市树”、“市花”、“市鸟”之类的动植物,把这些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动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街道小品的表现物,既在景观上体现了特色,又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意义。
(3)时代精神原则
人是时代的产物,人不能超越时代正如人的身体不能超越他的皮肤。作为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当然也不能不带有他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丹纳所说:文化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所谓“好”与“差”不在于是不是有那个时代印记,而在于这个印记是否真实地、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今日中国最强劲的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就要摒弃过去的不利发展的东西;开放,就会受到来自强势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可能不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受影响的不仅是规划、设计人员,而且市民的审美与兴趣偏好也是如此。开放时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不可能像闭关锁国时的城市道路建设那样我行我素,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它至少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二是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三是国际社会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评价,四是城市的经济实力。
从世界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趋势来说,生态道路的建设是不可回避的;从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来说,城市道路景观品质的多元化是必须考虑的——市民的审美偏好和宜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城市道路的品质也应是多元化的;从国际社会对城市的评价来说,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必须与国际社会“求同”,而它的景观品质则应“求异”;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只有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才是普遍受到人们认同和接受的美的道路景观,正如穿金戴银并不等于美一样,城市道路也不是越豪华越美。
(4)生态文明原则
营建与生态城市相一致的生态道路应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原则。只有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道路绿化景观才是适合人居住的道路景观环境;只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道路噪声的材料铺装的城市道路,才是有益人的健康、适宜人居住的城市道路;只有在城市道路中,反映出与城市所在地地域生态环境相吻合的城市道路,才能使市民对道路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精神上的归属感,才会是人性化的城市的道路;只有那种能在道路景观中找到与周边地域环境相协调的道路色彩、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的道路,才是具有城市地域个性品质的城市道路。
三、文化自觉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路径
1.思想层面: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理念
人的情感、追求与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市民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也应是多元品质的,而不能统一为一个模式。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思想可以从许多方面解决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城市道路景观多元而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五个路径来展开建设。
(1)建设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城市道路。这种道路景观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街道建筑的科学排列,来实现街道的空气流通,创建一个宜居的环境;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来实现城市道路生态质量的提升。
(2)建设让市民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城市道路景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因此,城市道路就应该有让市民熟悉的景观元素品质。这就需要城市道路注重道路周边环境的历史文脉与人文风俗,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道路景观中——从建筑立面、车站、路灯、护栏到果皮箱、休憩椅、路桩,从指示牌、人行道铺装材料的质地、形状到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及雕塑与小品的形式与内涵。如果城市道路都建设改造得“焕然一新”,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完全变得陌生了,这样的路显然不会让市民感到亲切、有归属感。
(3)建设具有多元品质的城市道路景观。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理应有多元的品质和多样的道路景观。如开放带来的异域文化,使部分市民喜欢带有洋味的道路景观,作为开放的城市,是可以适当满足这种景观需求的;也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增加了对旧街怀念的市民,因此,仿古的、有民国风味的城市街道也应在城市中留有自身的地位;更有许多市民喜欢徜徉于林荫夹道的城市街道,这当然也应得到满足;至于那些希望享受熙熙攘攘的城市繁华的市民,获取文化消费的市民,大享朵颐口福的市民,当然也应一一得到满足,等等。
(4)建设城市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最具特色的的城市道路景观。最具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只有城市地形地貌、植物花卉,同时也应有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特有精神文化取向。如,上海是开放之城,南昌是英雄城,井冈山市有星火燎原革命传统,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曲阜是孔子之乡……,这些城市如果都能将她们的精神文化通过道路景观打造出来,其道路景观形态就会各具特色,产生经典性。
(5)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诚如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论所揭示的,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城市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将这种需求放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上来看,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的道路才是满足城市市民最高心理需求的道路景观,才是使市民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市民的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来研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
2.生态层面:以道路生态学理论推动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
通过路域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道路的生态可以得到优化。
“道路生态学”从提出至今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最先创建道路生态学的是被称为“道路生态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T.T.For-man博士。2001年,Forman教授联合总计十四名交通工程学家和生态学家,综合研究了两年多,于2003年出版了《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s)一书,由此开创了道路生态学先河。近些年,我国的公路绿化、环保景观设计、新理念指导下的公路设计均是我国路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然而,国外路域生态学所包含的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经验总结等等的研究深度、发展速度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开展路域生态学相关研究,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道路生态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以路域生态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来改善道路生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交通工具、改变出行方式(设立自行车绿道、多乘坐地铁、轻轨等)来减少碳排放量;从第二、三、四部分内容来研究,我们可以在道路绿化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和植物种类、湿地系统的建设,来达到降低城市污染,优化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为宜居城市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
3.学术层面: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
十多年前,郑时龄教授针对我国建筑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建筑批评学,并出版了专著《建筑批评学》,推动了我国的建筑学的发展与繁荣。虽然道路也属建筑,但道路景观的线形空间性、动视性、序列性、因动态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景观艺术、景观生态展示性特征等,是与郑院士提出的固态的建筑形态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建筑批评学不能够涵盖道路景观批评学。正如建筑批评学推动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和建筑质量的提升一样,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当然也会推动道路景观质量的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道路工程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以高速公路为例,至2011年,国内高速公路已达到8.5万公里,今年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城市道路规模也处于世界前列。交通部规划,“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1万公里,将大大超过美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大规模发展。规模庞大的路网,催促了道路景观建设,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在做道路景观,其投资规模、工程数量之大,难以统计。但如此巨大的规模,却并未产生像建筑批评学那样的一门道路景观批评学。这导致我国的道路景观建设良莠不齐。即使像上海世纪大道那样由国际一流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也问题多多,其他景观道路存在的问题可想而知。一条景观道出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电视、网络和报纸上的大量溢美之词,很难看到从学术角度对其进行优劣的评价,这种看不到问题的片面褒扬,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更多的景观工程隐患。道路景观批评学的建立,可以对道路景观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道路景观及其设计者——道路景观设计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从而为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评论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这种正常的批评,推动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化,促进道路景观建设质量的提高。
4.制度层面:建立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和管理体系,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氛围
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各方参与的景观道路的评价组织,对于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氛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经验。
(1)评价组织。国内外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美国为例,其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形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风景公路的确立步骤必须有:受风景公路影响的“权利人、当地居民委员会、环保组织和对申请立项感兴趣的其他相关利害人应尽早参与进来”。国内近来也出现了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如重庆在“海选”最美街道的过程中,就由地方政府协调组织了鉴街团,对“最美街道”挑刺,并提出完善建议。
(2)管理体系。完善的道路景观建设管理体系对推动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最先推行风景道路体系建设的美国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做法。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形成了从主管部门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到管理制度《公路美化法(1965)》(Highway Beauti.fica-tion Act of 1965)、《美国交通运输道路效用法案(1991)》(In tern 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Efficiency Act of 1991,ISTEA)、《国家风景道计划(1995)》(NSBP National Scenic BywayProgram,1995)等一系列管理硬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至2005年止,美国已建设了代表美国“路魂”的全美国家风景道(All American road)和国家风景道(NationalScenic Road)165条,形成了由国家、州和地方级风景道组成的国家风景道体系。
论文摘要:衬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合理安排三种典型断面的城市道路各地下管线的管位;将所有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做成小管沟;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管距;成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由于各市政管线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
国外及国内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城市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一般城市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的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3种道路形式的管位布置
目前城市道路较典型的有3种(24m,42m和60m宽),其中24m宽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而42m宽道路有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之分;60m宽道路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且中间分隔带较宽。《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一89)(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SOm的道路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通过工程实践及进行经济比较后建议45m以下道路不必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这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管线数量,另一方面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虽然避免了管道横穿道路,使街坊预留管投资减少,但却造成主管投资增加,其综合造价至少增加20%,同时使管道的管理维修负担增加。因此,前两种形式道路宜单侧布置管线,而后一种形式道路应采用双管线布置。
(一)24m宽道路
由于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故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将雨水管定位于离道路中心线西、北侧2.0m的位置,而污水管设置于离道路中心线东、南侧2. m的位置。给水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且便于消火栓的设置,因此将给水管布置于距人行道侧2,0m的位置。由于通讯公司较多,又有各自的电信管,若各走各的管位势必使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更为复杂。既然电讯管及有线电视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因此将所有电讯管和有线电视做成小管沟形式。
设计综合电讯管沟前,各电信及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应协调好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并预l各部门所需孔数。若4孔数不够则可将管沟加大尺寸,但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 . 5m以内(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深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深),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电讯管沟深<1 .30m。考虑到管线施工时相互影响,电讯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热力管除过交叉路口埋设于地下外,其他可转为地面敷设(道路绿化分隔带下)。热力管离地面净距以满足管道基础和保温施工要求为原则,其两侧种植低矮灌木以改善观感,这样既不妨碍美观又便于热力管的检修、维护。由此可见,24m宽道路由于没有绿化分隔带,设热力管较为勉强,一般避免在该路下设置。煤气管及电力管沟均设于人行道下,为了避免煤气管泄漏与电火花接触引起火灾,此两种管线应设在不同侧人行道下。
(二)42m宽道路
一般业主均不愿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愿设于非机动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若将雨水管分两根设于慢车道下又会带来雨、污水管的间距问题。按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一220一96)中的同沟槽施工方法,一般在4.5m的慢车道才可勉强安排下雨、污管线。另外,电讯管沟深一般为1 .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 .4m左右,按“大路埋大管”原则,42m宽道路的雨、污水管均为主干管,因此笔者认为应将雨、污水管道安排在快车道下,另外通过加大管道坡度、提高管道内水流速度来保证管道施工质量以减少管道维修频率。这样,又可将慢车道留给其他管线作通道,热力管则设置于中间分隔带下。
(三)60m宽道路
这种道路一般为景观道路,两旁建筑均后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而将该范围用作绿化带。《规范》要求这种道路的给水、排水、燃气采用双管线布置。
以上管位布置均针对沥青路面而言,若路面为水泥板块白色路面,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井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适当调整管位。
二、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 .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 .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 .5m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十管”的原。
三、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 .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 .5查c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上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 .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对干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45弯头绕开。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土方走行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须做钢套管以免水质污染。
关键词:立交区;景观模式;生态效应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化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的道路,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目的一种城市交通干道类型,是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其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生物绿色廊道[1]。城市进程化加快,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捷和益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热岛效应、生物链断接、气候变化幅度过大等。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绿色廊道,在维护城市安全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快速路中的立交区更是重中之重,既是城市网络中的汇,也是城市网络中的源,同时还担当了交通廊道的结点[2]和小尺度景观格局中的“斑块” [3]角色。因此,有效利用好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的价值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快速路立交区人流量大、车流量大、车速快、交通路线复杂等问题的出现,为立交区景观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考虑美学因素[4],又要考虑生态效应,同时解决交通问题。如何做出适合立交区的景观模式值得探讨。
1 扩建后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景观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学者对于景观模式已作相关的研究,如孙大江等针对成都市三环路与人民南路沿线立交区为例,探讨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及相关问题;亦有学者针对景观模式进行相关的生态研究[5],并已得出相应的应用性结果。对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或者相关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已达一定水平,尤其国外,在这方面做得很成熟。对于环城路之类的立体系统景观设计结合群落生态应用研究,在国外,如日本,做得很有特色,生态设计技术也很成熟;从国内来看,也有很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并在部分城市已试用相应的生态技术手段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如上海静安南京路,在2000年就有人对其进行“景观引导制度与城市景观环境形成”研究。至2009年10月,昆明道路景观设计成功运用生态技术手段的代表是江东花园北路――雨水资源化生态路。从相关报道中,可以得出:昆明二环路改造中,已经在考虑此类问题,部分立交地段也做得有效果,如小坝立交、小庄立交、福德立交和石虎关立交看到了生态最大化的体现,但是建成之后,各类景观模式是否真正达到设计目标的生态效应应用研究方面无人进行。因此,对于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景观模式与生态效应应用研究很有必要。
2 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改扩建后景观研究重要性
2.1 景观模式量化研究直接影响着环境的改善
据生态场理论研究表明,植物群落作为一个开放的生物系统,系统内部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生态流”。这个生态流动过程会受植物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也会受绿地斑块的大小、几何形状、植物类型、生长密度与高度及周边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6-9]。要真正达到降低气温、减噪、减少空气污染(主要是对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等生态效应,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起着主要作用。周一凡等认为绿地的生态效应中片林较大,灌木林次之,草坪最小[10]。因此,笔者认为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作为重要的绿地斑块,必须进行相应的量化研究,才能为立交区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同时,运用相关植物群落效应、绿地场宽效应、绿量等方面研究成果[10],结合昆明二环路立交区具体情况对景观配置模式进行探讨,可以为立交区景观模式应用找出模式与生态效应的关联性,为更好的立交区景观设计作参考。
2.2 景观模式合理应用代表着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影响城市形象
通过相关研究资料及体验感受,立交区景观设计最关键问题应该是在于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而对于植物景观配置模式来说,最关键的是景观植物种类合理应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有利于景观模式的表达和实际景观效果,也代表着城市道路建设水平,影响城市形象。
2.3 景观模式合理应用直接影响道路安全视距
安全视距,对于任何一个道路系统来说都是必须考虑的设计因子,安全视距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尤其是转弯处和分道口段。对于车行道景观设计来说,应该满足最大观赏视觉速度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绿色手法警示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是利用最佳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结合路段进行安全视距的确认。昆明二环路共有16座立交节点,每个立交节点区基本都涉及到变道、转弯与景观植物的穿插,减少交通事故,安全视距的控制是重中之重。
如何处理好安全视距?这不仅仅是道路设计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景观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立交区的组成――主体和附属地带,立交区景观模式应相应地进行分类应用,如指示配植、缓冲配植、禁止配植区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通安全。
3 结束语
近几年来,各城市发展较快,对景观环境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立交区是城市道路系统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在城市发展的速度与城区的扩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京都涝遇”等事件让我们再次反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作为立交区景观建设对于排水等设施建设有着“软环境”用途,对于立交区景观模式与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且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收稿:2012-09-10)
参考文献:
[1]孙大江,王自勇,刘光立.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探讨[J] 四川林勘设计.2004(1):25~27
[2]黄良美,黄玉源,黎桦等.城市不同绿地生境小气候的时空变异规律分析[J].华东公路.2007,20(1):29~34
[3] 谈君.立交美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公路.2009,178(4):32~34
[4] 陈飞,王政梅.道路景观要素浅析[J].山西建筑.2009,1
[5]宋义红,顾光辉.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6]张静.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硕士研究论文].2004
[7]陈燕燕,张志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概述[J] .交通标准化.2010,19
[8]富伟,刘世梁,崔保山,张兆苓.基于景观格局与过程的云南省典型地区道路网络生态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9,8
[9]林岸.试论城市道路绿化生态种植设计――福州市金山大道绿地设计[J]. 福建建筑。2003,1
[10]范炳金 谈谈城市的立体绿化效应[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关键字:居住小区;绿化;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city population expansion, peopl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city life, exhaustion of body and mind, want to have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two related garden design residential and peopl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residential gree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habitat and the people. Design sustainable when we consider people's health,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ial area to the green ecological, so that more people with nature near, relieve modern people all kinds of pressures in life. In the design, as far as possible to consider can be achieved by the clean air,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djust the body and mind for the purpose of the plant.
Keywords: residential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7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3-0001-02
城市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
2012年在“中国幸福城市排行榜”中,合肥市“幸福指数”为43.4,高居首位。全国规定小区绿化率必须达到20%,但安徽省合肥市小区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25%,处于中上水平。近年来,物价上涨,房价更是如此,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人口日益膨胀,人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在园林绿化设计时应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首先要了解小区住户的要求,即小区的绿化及设施要最大程度地考虑小区居民生活和休闲的要求。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每个人都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追求一个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也要考虑小区的主体 —— 人的需要,必须了解了这种需要,再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设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也是当下城市小区绿化的发展趋势。
2 坚持 “ 可持续发展 ” 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大家有目共睹,对环境的破坏也越发明显 。合肥的东区是老工业聚集地,大部分小区都是原先的职工宿舍。小区环境恶劣,甚至有些无绿化而言,但人们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11-2012年度,合肥市城区绿化大会战实施项目222个,投资估算19.7亿元,完成绿化面积 1200万平方米。目前,合肥成千上万的树木花草都在等待“安家”,不少县区都已经明确规划,道路、公园、老旧小区、学校等将成为绿化重点区域。政府再次重申要坚持可持续发现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2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可持续发展 ”瞬间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视,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直接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地规划呈现空间结构,使廊道、镶嵌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类聚居。
3 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人们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今天,最想拥有的是健康.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 健康,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 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单调的生活、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围绕下,大部分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必须重视身边的环境问题,重视环境问题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从单纯的对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的调剂功能。将大自然带进小区,带进你我身边,以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等学科理论综合考虑、论证、合理规划,为你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合肥新加坡花园城坐落在合肥市西边大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地处省城交通主干道——长江西路上亲水是花园城的一大特色。它呈优美的U字形,向董铺万亩水面张开怀抱,同时,小区内还建造了130亩的人工湖,布置如喷泉、瀑布等各种水景。400亩配套生态园是小区的又一特色。 由入口生态景区、人工湖亲水景区、天鹅湖景区、生态运动区、自然森林风光景区、自然山水景区6个主题景区组成的400亩生态园犹如一个皇家后花园,让住户随时随地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在楼盘进行绿化规划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35% 以上的绿化率,整体绿化率要大于 6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25%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是不能通过数字来衡量的,但是怎么样的设计能让绿化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实施,是当下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和挑战。在设计过程中将车库转入地下,这样有几大好处:一是减少噪音,二是增加安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小区内有限的的土地最大限度的用于绿化户外活动场所,这样更符合现代小区设计的要求也迎合了人们对于现在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
在对住宅区建筑规划设计之时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这样设计过的房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屋顶与墙面的绿化,做到空间的六面绿化效果,最大限度的改善人居环境,使居民更贴近自然。例如合肥市高新区的桂花园,其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及地面绿化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链,成了合肥小区欧派设计中的代表。
由于现在的小区多是小高层或高层,在小区绿化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应该考虑楼层中、高的这些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因此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考虑楼层较高的居民的俯视感受。在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的设计安排时,必须将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树木的尺度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的量化。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户外空间,在尽量加大绿化面积的同时,所有人的参与园林的因素都应该加以考虑。因为没有人的参与的、没有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缺少品位的。小区绿地需要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对应这样的需要的就是尽量的使居民能够在小区绿地中聚集,即现在所经常讨论的 “ 人居 ” 与 “ 人聚 ” 的问题。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正是 “ 人聚 ” 的需要。小区道路绿化对改善道路生态环境,保证行车安全,美化道路景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道路环境的特殊性又影响着道路绿化苗木的成活、生长、成型以及保存。
本论文根据本人多年对城市道路设计的体会,提出一些针对小区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想法,以期待通过总结经验,能够对以后的小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起到有利的作用。
参考资料
1.陈岳堂. 园林环境建设刍议[J]. 高等农业教育, 2002, (11).
黄厦. 园林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 宁德师专学报, 2003, (1).
3.毛学农. 园景观的教育功效[J]. 理工高教研究, 2002, (5).
关键词:道路环境;交通环境;安全交通
安全与交通环境息息相关。要提高交通管理质量,就要塑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让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有秩序地通行,而城市规划建设者则要对道路交通环境以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对于发展中的城市而言,道路交通环境直接关乎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者要为交通的参与者和利用者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就要安全出行的角度出发对交通环境不断地改善,不仅可以对交通行为以规范,而且还能够对交通事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1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
1.1交通标志线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交通标志线对道路交通参与者起到了引导作用。无论是驾驶车辆的人,还是行人,都会按照交通标志线的指示行路。交通标志线作为一种交通信息,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道路交通标志线不完整,特别是道路上存在新的标志线的同时,还存在着旧的标志线,对车辆驾驶员起到了错误引导的作用,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此外,还存在道路交通线过于繁琐而没有使得交通信息明晰化,加之交通标志线存在着不合理设置的问题,就会对车辆驾驶员和行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交通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1.2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而言,道路线形如果存在着不合理性,就会对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比如,如果道路的直线过长,就会使得车辆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感而在驾驶车辆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车辆在道路上运行,会存在很多偶然因素而需要驾驶员做出快速反应。如果车辆驾驶员以及产生了视觉疲劳,就会反应速度放慢而到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如果道路的直线过长,还会促使驾驶员产生快速走到直线的尽头的心理而无意识地超速驾驶,如果前面有转弯处,就由于惯性使然而难以减速,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1.3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道路环境中,道路绿化是重要的内容,不仅会起到生态效应,对交通安全尤其重要。道路绿化要能够将道路的各项功能衬托出来,同时为车辆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驾车环境,使得车辆驾驶员能够以愉悦的心情驾车,从而提高驾车安全指数。但是,道路绿化也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否则,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比如,在绿化道路的同时,使得植物将交通标示牌遮挡住了,或者无法让驾驶员在一定的距离内判断前面有交叉路口,此时如果有行人横穿马路,就会导致车辆驾驶员急刹车不及时而引发事故。
1.4气候条件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气候条件对交通安全所产生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处于雨雪天气、大风天气或者雾霾天气,道路的能见度就会经阿迪,严重影响了车辆驾驶员的判断能力。汽车驾驶员要确保行车安全,就要对气候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掌握行车规律。安全管理者也要对不同的天气的交通情况有所了解。通常雨雪天气,车辆在湿滑的道路上行驶,要减速慢行,以避免追尾。夏天气温高,车辆驾驶员会产生疲劳感。车辆驾驶员要注意不可以疲劳驾驶,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科学规划交通环境以确保交通安全
2.1对交通安全设施不断完善。道路上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就是交通安全标志线以及交通信号灯。在交通环境中,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对交通环境的判断主要是依赖于视觉、听觉,并对自己的假使操作做出决策。这就需要对交通安全标志线和交通信号灯合理设置。为了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通常会对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比如,湿滑的路段,会在道路上设置有限速的标志;转弯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往往会有反光标志设置在这里,而且道路标线上还会涂抹反光漆。对于交通事故多发地,有关部门还会设置有一些道路设施,以使车辆驾驶员行车到这里的时候,会变速行驶,或者改变方向行驶。交通安全标志线要能够给驾驶员以醒目的视觉感,以使其清晰鉴别。如果道路已经出现了破损,要及时维修最好是选择夜间维修,并做好安全防护,以避免影响交通安全。
2.2对道路规划设计要根据交通情况不断优化。道路规划情况对车辆驾驶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车辆驾驶员只有集中精力开车,才能够保证行车安全,为此,在道路设计上,往往会采用曲形,并严格按照有关道路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操作。道路设计要能够适应道路环境,就要充分考虑到道路的底细你给以及是否为平面,以在设计中保持线形具有连续性。关于道路的纵面设计,要求从道路的实际地形出发进行竖曲线设计,而且线形要趋于平缓。在道路的线形设计上,要注意线形不可以突然变化。如果为长直线,到末端的时候出现了急转弯,或者在坡道上有连续转弯的线形,就会使得车辆驾驶员因视觉疲劳而无法在转弯处缓行,导致车辆保持向前的惯性而引发交通事故。避免在坡顶处设计急转弯线,这样很容易导致转弯过急而引发翻车的事故[4]。所以,在道路线形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好科学设计、合理画线,以避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2.3道路绿化要使公路环境更为优质。道路绿化可以维护生态,但是要从交通安全的角度考虑,做到科学合理。实施绿化之前,要根据路线的使用情况进行植物种植的规划。比如,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可以种植一些植株相对矮小的灌木。当车辆驾驶员开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这些灌木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眩作用。在公路服务区或者收费站,可以采取适当的绿化措施以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是以栽种低矮的树木为主。在公路上甚至绿化带,可以发挥这些绿色植物吸收热量和扩散热量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对汽车行驶的噪音减弱,还可以发挥屏蔽的效果。
2.4对气候变化情况要实时掌握。交通管理部门有必要与气象部门建立沟通渠道,以能够对气候变化情况实时了解。气候预报部门要能够将气候变化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交通管理部门,以使得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天气情况执行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案。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的同时,还要通过天气情况对道路的车辆行驶情况以及能见度都要有所预测,并调整好交通指挥计划,以降低道路的拥堵程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交通系统中,道路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要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就要创设良好的交通环境。提高车辆安全行驶效率,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对道路交通环境以高度重视,以避免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军.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20):27—28.
[2]周昊,程建川,等.城市道路分隔绿化带对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2):18—23.
[3]王立军.道路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华民居,2014(21):104.
[4]张福忠,王彦杰,侯翠荣.道路景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54—55.
关键词:植物;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绿化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23
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是区分公园内外、此处彼处的分隔及过渡地段,它既是城市街景的一部分,也是公园景观序列的开始。城市公园入口景观主要由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组成。植物景观是软质景观的主要体现,也是塑造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公园入口景观中,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分隔空间、增添色彩、生态净化等效果。为贴合城市公园入口的特殊场地性,植物在造景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与城市道路绿化的衔接,也要考虑到公园的性质及空间特点,在植物配植过程中做到主题明确。本研究将对如何有效地配置园林植物和创造更好的植物景观来满足现代人对城市公园入口景观的追求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入口设计提供借鉴。
1 植物景观功能
植物做为景观要素中的重要一环,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不可获缺。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可起到表现公园主题、分隔空间形态、强化序列节奏、体现人性关怀、丰富季相色彩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植物景观功能的研究,来探索植物运用的方法。
1.1 主题表征
城市公园依据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多个种类,如综合性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等。不同的公园有着不同的主题述求,或严肃或活泼,或明艳或素雅。植物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人善于将植物的品格拟人化,从而赋予植物深厚的文化内涵。城市公园的入口是一个公园对外展示的一个区域,公园的主题在这个空间中第一时间被游人所感知。因此,设计中可充分的运用植物所传达的意境,并与公园的主题结合起来,形成强烈的主题空间。如松树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因此在园林中被常用于烈士陵园,纪念革命先烈。上海龙华公园人口处的红岩上就配植了黑松,松针细长而密,在大风中发出犹如波涛汹涌的声响[1]。
1.2 空间分隔
公园入口空间可分为若干个功能的亚空间。从城市道路到公园需要一个良好的过渡空间;入口核心区域需要一个人流集散的开敞空间;进入公园大门需要一个通畅的行进空间;空间的边缘还需要演化出可以休息和等待的空间[2]。这些空间的形成和分隔都离不开植物元素。在分隔空间的过程中植物以其丰富的外形、尺度、质感组合出多种空间形态。如起到顶面覆盖作用的大型伞形乔木、起到墙面分隔作用的密植高灌木、起到地面限制作用的草坪等,都是常见的空间分隔要素。在城市道路到公园的过渡空间中,往往采用较低矮的灌木结合花池做分隔,这样既可以降低城市道路中人流对城市公园入口的冲击,又可以保持公园入口完整的景观视线。在休息和等待的空间,往往运用大型的伞形乔木孤植来形成有中心柱支撑和顶面覆盖犹如“亭”的空间形态;或用冠幅较大分枝点高过2.2 m的乔木成排种植形成犹如“廊”的空间形态。“亭”“廊”的空间形态,既能满足人的休息等待的需求,又可以起到绿化美化的功能。
1.3 人性关怀
城市公园的入口是一个人流集散的场所,游人在场地中的感受的好坏是评价一个设计的标准。游人在公园入动的参与中往往有快速行进、短暂停留与庇护、短暂瞭望等需求。当游人在城市公园入口做短暂停留时,人就需要一个可以提供给其有遮荫庇护作用的场所,如能在城市公园入口广场上形成一片绿荫,将有效地解决人们在广场上做短暂停留的遮荫问题。同时,种植高大的乔木会形成可依靠的边界并提供庇护的场所,而较高的分枝点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瞭望视线,满足人们休息过程中的观景和等人过程中的寻找伙伴。
1.4 季相变化
城市公园的入口景观在硬质景观元素的表达下,是一个比较衡常的景观状态,植物元素的注入,就使其有了季相的变化,使城市公园的入口更加具有活力。这种变化来自于满树翠绿与枝桠交错的更替、春花秋实的承接。场地中的落叶、开花及变叶的乔灌木的种植将使公园入口更加生动。在城市公园入口,由于场地较为有限,乔灌所能表现的季相变化也有限,这时可以借助季相变化丰富的时令花卉来进行季相的表现[3]。
2 植物搭配
按照植物的高度、外观形态,可以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3大类。本研究对这3种类型的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中的运用进行探索。
2.1 乔木的运用
乔木的体形较大,绿化效果突出,空间立面效果显著。城市公园入口往往少不了乔木的运用,而针对城市公园的特殊场地性,乔木在种植的位置、形式,树种的选择上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2.1.1 种植位置 应尽量避免种植在阻挡人流行进的地方,可选择种植在边缘地区,以形成边界的围合及公园入口的背景。
2.1.2 树种选择 首先,应注意到入口是一个人流聚集的地方,因此要避免有刺、有毒及掉浆果的树种。其次,要依据其功能,如做背景的乔木宜采用常绿的高大乔木,做主景和点景的乔木宜采用树形较好有开花或变叶的种类[4]。最后,总体而言,在乔木的选择上应尊重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地适树。此外,在游人参与的场地,乔木在尺度的选择上应尽可能的采用较大规格,一般胸径不小于12 cm,分枝点不小于2.2 m,以满足人的需求。
2.1.3 种植形式 城市公入口的种植形式多样,其中以规则式的种植方式为主,以强调出入口景观的序列节奏。孤植树,在入口视觉焦点上,起到主景作用。对植和列植,可以强调出人行空间,同时也起突出入口建筑物的作用。
2.2 灌木的运用
2.2.1 种植位置 灌木的高度大多不足以遮挡人的视线,但可以形成较完整的空间感。在需要行人流向控制的区域,可种植80 cm左右高的灌木阻隔或引导人流。种植物的位置一般在城市道路与入口广场的过渡区域。
2.2.2 种植形式 灌木在城市入口空间中常采用不同高度的绿篱和绿墙的形式,用于分隔空间。灌木枝叶密集,许多种类的灌木耐修剪,常修剪成球形和柱形,起到节奏变化的作用。结合公园入口对外形象展示的特性,还可以修剪成各种形态,如在动物园前,可修剪成动物的形状以形成绿色雕塑,充当公园入口的主景。
2.3 草本花卉的运用
草本花卉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往往起衬托的作用,以其丰富的季相变化,特别是冬季萧条季节下的表现,来展现公园入口的活力。在节假日运用时令花卉进行装点,可以起到较好的气氛烘托的作用。一般在广场与城市道路交界的地方及广场的中央进行摆设。
3 实例分析
3.1 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 hm2,是成都市重要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浣花溪公园有多个出入口,其中北大门位于城市交通干道青华路一侧,是公园最主要的出入口。北大门通过植物的搭配,将入口空间有序展开。在与青华路相接处,大门两侧对植了两棵高达12 m的大乔木,如图1,将“门”的概念从道路景观中强调了出来。乔木下还种植了一层色叶类小乔木起到季相变化的作用。底层种植耐荫性灌木,限制了人行的无序通过,起到较好的引导行人流线的目的。进入北大门,紧接菁华广场,到菁华广场的道路两边是两个花台,主要种植含香和女贞,如图2,道路两侧的花台形成垂直的虚空间,主要是起到分隔道路和引导游客进入公园的作用[5]。通道的尽头就是菁华广场,作为一个集散集会广场,尺寸约1 000 m2。广场中间设置旱喷,北侧是公园的平面布局图,广场和儿童游戏场之间用花坛隔开,边缘设置座椅。菁华广场的植物种类主要有:银杏、香樟、南天竹、铁树、芭蕉、杜鹃、紫花醉浆、草等植物。在广场的周边设置有花坛,树池,其中树池中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林荫空间供人们休息(图3)。整个北大门在植物要素的打造下,从道路景观中强化出来,并形成了良好的过渡空间、通道空间、集散空间,使入口空间序列完整,同时也兼顾了人性关怀与季相变化。
3.2 中山岐江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总体规划面积11 hm2。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位于公园北面的入口,是由中山路与岐河相交所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广场上设计了铁栅涌泉,喷泉从布满铆钉的钢板中喷出,以造船过程中普遍使用的铁栅格作为设计材料[6]。涌泉的中轴线即北入口主通道。通道的西侧规则的种植有棕榈科植物,如图4,乡土树种的运用表现出公园的地域特色。主通道的东侧还有一条铁轨向公园内延伸至中心湖区。工业革命以蒸汽和铁轨的出现为标志,因此,铁轨也是造船厂最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元素之一,植物设计上在铁轨两侧种植繁茂的乡土野草以烘托出铁轨的后工业气息,以此突出工业旧址保护这一主题。此外铁轨的一侧种植竹子,如图5,竹子枝叶密实使游人的视线集中于正前方,突出铁轨向前的景观视线;竹子特有的外形,形成框景效果,增加了铁轨通道的空间景深。北入口的两个通道中间由一棵高大的乔木分隔,如图6,高巨大的体量感给人以较强的吸引力,有效的成为空间分隔的标志。由此可见,中山岐江公园入口植物在充分展现了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强调出公园的主题,通过植物形态的搭配起到了强化空间的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植物是景观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植物景观不但能体现美学功能、生态效益,还能体现景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应注重植物要素的搭配,要善于通过植物自身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多种形式塑造美感,并以此来丰富城市公园入口的空间、强化序列节奏、展现公园主题、实施人文关怀。植物材料的选择搭配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各城市公园的不同性质等实际情况而定,并且要注重后期的管理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园入口及公园本身焕发长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李文,张月.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序列[J]. 低温建筑技术,2010(5):18-19.
[3] 王琪,于晓南.城市公园入口空间植物景观浅析[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541-546.
[4] 陈钰. 园林植物配置优化与城市环境保护[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