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

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师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师职称论文

第1篇

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所谓继续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认识到持续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后还要精心地组织管理。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等);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我国当前会计人员领域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

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三是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政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第七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1)立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

(2)“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4)其他相关法规制度。《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从总体上讲是合理而明确的,它涉及到了对会计人员工作胜任能力各项要求的要素。同时也不难发现《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目标的规定不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

训过程中往往将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实效。因此,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必须做到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立足基层,筹划未来,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检查督促,保证质量。

l.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财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人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态度决定一切”,针对成人教育,只有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否则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

2.明确主体,形式多样。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的机关是各级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培训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为依托,发挥其他部门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有自学、有培训;可自己组织,也可委托办班;有函授、电教、录像,也可课堂讲授、网络查询、实地演练户j集中上来,也可分片下去等。

3.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培训计划的制定上、培训监督和评价仁就一直存在问题。在财政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财政部门的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讨一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财政部门本身(会计管理处)也要有专人参与,除财政部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财政部门审核聘任的办法。

第2篇

我国加人wt()后,随着中国融人国际经济体系步伐的加快,作为管理科学核心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中国的“人世”将使一些产业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人世”也给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国带来巨大机遇。人力资源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传人我国。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说就是劳动力资源,并不是说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资源。从狭义上说是一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所能控制和运用的劳动力。人力资源会计是以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核算,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以便为企业内外信息需求者提供人力资源现状及变动信息的一种会计方法。本文主要对供水行业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人世的波澜加速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活融人世界市场经济通行规则。长期以来我国居于垄断地位的城镇供水市场已成为跨国水务公司涉猎的目标,地方保护、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将进一步被打破。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将在国民待遇的原则下分享城市供水领域的资源,城市供水领域在更大和更深程度上引人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人力资源是企业四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所谓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经济发展对人的因素依赖程度加强,随着我国劳动力人事制度改革的深人发展,人力资源的质量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也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对人力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在重视知识、技术、信息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赢得了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日益增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供水行业也开始引起一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员,而这些人才的引进成本大大高于一般员工。这对于还是公益事业的自来水行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因此,运用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价值的确认、收益的核算,有助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从而杜绝人才浪费、人才积压的现象,真正实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企业管理者规划、评价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策略时提供重要的相关信息。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投资,会计要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理应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减、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人力资源利用效果等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会计可及时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利用现有信息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人力投资决策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以为外界投资者预计、比较、评估企业的资源状况及由此带来的获利能力,以便作出正确决策提供资料。传统会计通常将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支出作为当期费用人帐,未能将其在受益期内合理摊销,使损益表的净收益失真。不能提供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人力资源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的需要。而人力资源会计将这部分投资作为资产入帐,使计算出来的利润更切实际。而且在发生裁员和员工流失时,使当期利润能反映这部分损失,使决策者引起注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手段,使人力资源会计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二、人力资产的计量

第3篇

经济学家与企业家看家族式管理是两个不同角度

越来越多年轻、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正在崛起

要营造培育职业经理人批量成长的制度和土壤

日前,数百名经济学家、政府要员、企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及全球500强中国公司的首席代表,汇聚亚布力国际滑雪中心,纵论新世纪、新经济、新规则。其中一场关于家族式管理利与弊的争论,引发了此间中外企业家、经济学者对职业经理人问题的关注。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伟认为,新经济时代不是官员的时代,而应当是企业家的时代。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要造就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相当大程度上,要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民营企业。然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制度与历史对它的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比如从产权制度上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家企不分,二是产权不清。

刘伟尖锐地批评说,企业家企不分,只能造就出家长,却不能造就出企业家,难以培养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没有合适的人选就找儿子,儿子不行就找孙子,这种家族式企业的管理质量递减。

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荣海先生对刘伟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荣海认为,经济学家与企业家看家族式管理是两个不同角度。他说:“我在搞海星之前是一个高校教师,应该说可以接受到很先进的管理理论。在1993年的时候,我在公司里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包括亲戚、同学、朋友,但是后来发现,家族式管理在中国有它的道理。”

荣认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状况就是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商业道德、商业规则和商业秩序,这是一个政府的社会,还不是一个企业的社会,真正的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家族式管理变成了一个自卫措施。

荣海也在思考克服家族式管理弊端的出路,他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就一定要培养一批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崛起无论对于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同样重要。这种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行、职业培训和职业素质,他们是大老板、大企业的坚实基础。他认为,一个社会的发展包括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绝不可能是只有一批小老板而没有大老板,或是只是一批小企业而没有大企业。

站在WTO门槛上的中国比任何时候更强烈地呼唤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但是,荣海也以自己的经历指出:“强调职业经理人并不意味着拒绝所有亲近你的人,当你的同学、朋友,哪怕是你过去生意上的对手,在最困难的时候投奔你时,你千万不要排斥他,关键是他进了公司后,你的制度是否能够制约他,是否能够与其他员工一样一视同仁。所以作为民营企业,我们特别强调制度下的情感管理。”

荣海来参加这个论坛会之前,刚刚任命他的哥哥为集团公司的副总裁。

两种观点的交锋引发了经济学家与企业家对职业经理人问题的关注。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家族式管理也好,职业经理人管理也好,关键是管理企业的人,包括家族成员,是否具备了企业家的精神和素质。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EMBA时,曾经专门设立了一课:《家族式管理》,如果家族式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发展,有职业经理人健康发展的土壤,家族式管理未必没有前途。

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段永基认为职业经理人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他说目前关键是要真正和国际接轨,健全和完善董事会制度。

段永基认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是董事会成员的素质,而我国企业的董事会从本质上讲,只能叫做股东代表会,董事会成员不但专业水准不够,而且很少有国外背景。在国外的大的跨国公司中,董事局中非股东的董事达到了相当的比例,这些人多数做过高层职业经理人,有很强的决策能力,看来我们要改变这样一个观念:董事不一定是股东,但他能代表股东利益。

段永基称他们这一代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是“山药蛋”,希望更多的“海归派”回国创业,推动职业经理人的发展。

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李汉生就是段所说“海归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从外企到中国国内企业担任企业管理者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他前瞻性地提出的E-Media发展战略,使方正这个发展十余年的IT厂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顺利实现转型。

越来越多年轻、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正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比如搜狐公司CEO张朝阳就撇开家族式管理的利弊问题,大谈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利用互联网积极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

第4篇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对成本内涵的影响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产品的主要生产特点是“小批量的单元生产”。生产企业这时会选择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这就会引起企业生产准备过程中的调整费用将会大幅度增加。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将产品成本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产品成本进行重新界定划分已经势在必行。

(二)生产要素的扩展对成本内涵的影响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在资本论中提出著名公式W=C+V+M,即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此公式在工业经济时代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是以人的智力资源为第一要素,在商品价值的构成中,知识资源的含量越来越大,所以产品成本构成中必须包含知识资源消耗这一要素,因此商品价值个构成公式应该写为:W=C+V+I+M,其中产品成本=C+V+I。

二、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环境的影响

(一)知识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也成为了产品生产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源已经取代资本资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与之相对应,知识资源也将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因此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知识经济的要求,改进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二)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一批新产业兴起,例如网络公司的出现。这些公司只是虚拟公司,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实体,而且对于现行的制造成本占全部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而知识资源的消耗比重会越来越大。成本内容和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随之发生变化。

(三)“零存货”成为可能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和营销过程将普遍的融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系统将完全实现自动化,在这种情况下,原材料的供应、前后工序的相互衔接都将趋于协调,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库存就将消失,实现“零存货”。(四)新的制造环境将对成本会计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影响,传动的会计成本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会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使成本控制也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为了适应新的制造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也必然发生一系列变化。(五)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社会需求将会多彩多样,企业生产将强调产品的个性化,生产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主要生产特点是“小批量的单元生产”。

三、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核算的影响

目前国际通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制造成本法,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与现行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现行成本核算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步拓宽成本核算的内容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已经成为了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知识的投入和消耗也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知识资源的投入和消耗应作为自创的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计价和核算,并将该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因为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有形资产价值在产成品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如果无形资产不计入产品成本,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与否、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往往决定企业的效益,而这些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素质。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支出在目前核算体系下计入费用,这样会低估产品的成本,所以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成本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二)改进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引进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制造费用的内容和金额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技术的发展,固定制造费用比重增加,劳动力成本则相对下降。如果仍然按照产品生产工时或者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就会造成知识含量高、工艺复杂的产品成本偏低,而知识含量低、工艺相对简单的产品成本偏高,造成产品成本失真。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作业成本法引入了作业、作业中心、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成本动因等多个新概念,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业成本法将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或作业中心,然后将作业成本按作业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产品。因此,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使用作业成本法,这样使得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接近于真实成本。

(三)以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的消耗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由于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而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劳动力将大幅度提高。而且工业经济时代那些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制造的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将逐渐由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或者由他们所操控的机器所替代。因此,在工业经济环境下选择以工人工资或工时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合理的,但是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产品成本的高低已经不取决于活劳动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知识资源的消耗,所以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资源的消耗将取代工人的工资或工时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

(四)用分批法替代分步法、品种法的核算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生产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主要生产特点是“小批量的单元生产”。以前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工艺特点的品种法已经很难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发挥作用,所以用分批法取代分步法、品种法的核算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发挥分批法核算的特点,体现知识经济对成本核算要求。

(五)改变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成熟,公允价值的获取手段和获取途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样就可以使公允价值计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这时应当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采用适应知识经济的成本计量模式,以反映各类资产的公允价值。

四、结论

第5篇

我是从拿到新教材才开始复习的离考试的时间并不是很远备考有些紧张。因为教材是去年新修订的尤其会计大部分内容都是新的确实有难度幸亏自己基础打得牢,对新会计准则早有学习但要通过考试,也只有咬咬牙了。我冷静下来,好好计划了一下就开始了我的备考生活。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一次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以下是我的应考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理解的基础上,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点。经济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几遍。在时间分配上,会计、财管、经济法一般比例为具体的还要看个人情况。

经验一制订合理计划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一事之季在于计划。

也就是说在开始学习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全面把握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由于去年新教材出得晚,离考试只有三个多月。我大体是这样安排时间的一个月的通读两个月的精读半个多月的考前总复习口每个阶段该做什么达到哪种程度,要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定了计划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计划不一定表现在纸上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计划要定紧凑一点不要把战线拖长不要计划不如变化快。自信是通往成功的一半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要通过一定能通过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科要同时学习最好别逐科突破。如果分开学,每门花的时间都不少很容易学了一科忘一科。而三科穿插学习,这样不至于读完一本,前一本就忘得差不多了。我喜欢前一天晚上听课或是看书,第二天白天做题。像会计和财管,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点。经济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几遍。在时间分配上,会计、财管、经济法一般比例为3:3:2具体的还要看个人情况。

经验二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教材是最基础的,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精读教材对考试至关重要。通常我们都会说,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转化的过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一本新书如何将它读得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呢,如何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其中游刃有余呢这就要求我们有好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方法总体思路是以教材为主干,结合听课用习题做加深。阅读教材至少要四遍全面掌握教材的知识点。

新书拿到手先通读一遍教材,根据考试大纲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笔边读边画书,哪里要掌握哪里要熟悉哪里要了解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录。重点掌握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一遍弄清教材都讲了些什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要求记忆。教材上的东西毕竟和我们平时的工作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先不要急于求解,在书中做上记号等到看第二遍时解决。

之后,开始第二遍读书。要把握两个原则精细。教材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考生在听课后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在阅读时结合听课的笔记注意进一步深入理解并记忆。弄懂教材的每一个地方重点突破第一遍读书时暂时放弃的知识点,把不明白的地方听懂并理解,把一些自己认为是重点或者难点的东西记录下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遍不要放弃对教材的圈画这是在第一遍基础上的加深和充实。这样,听一遍课件看一章内容做一章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我认为选一位名人课件和选一本好的辅导书是指引你走上成功的另一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内容都通俗化了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辅导书里面的每道题都出得有特色,紧扣教材有思路的转换。做题目时,一定不要看书完全独立做之后对照答案,找出错误错误的地方在题号前标明,最好在书上找出答案写下页码增强记忆题中也有书中不明显的知识点,可以把它记在书中适当位置方便以后的复习辅导书中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答疑板向讲课老师直接询问。

第二遍过去,你脑子里会有一个概况。知道这本书具体讲了一些什么也知道了哪里是难点哪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还有哪里不是很明确等。此时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聚集在一起会感觉比较繁琐比较混乱。这些知识,看着书都懂但是一做题就很迷茫,看看答案也都会就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你没有把点连成线组成面这时就需要第三遍的读书,第三遍主要是记忆和综合掌握因为通过两遍的学习知识点应该都理解了只是可能看的时候明白,过后就会忘所以第三遍的时候就要把该背的东西都背下来把书中各章节的知识点都串起来主要做到融会贯通看完后做跨章节的综合题目以查漏补缺。综合题不简单那是人家的拦分槛,不要害怕。考题分好多小问题会提供解题思路,为克服综合题太长、用时太多的问题你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题做题,逐个击破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另外通过多做几套模拟题和近三年的考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不至于在真的考试时无从下手也可以使自己对考试时间有个把握考前几天回归书本最后一遍对教材加深记忆同时听听老师最后的串讲。最后一次的考前串讲是必听的老师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知识点、考点囊括其中这样看来一般起码要看四遍书,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精读,考前的最后一遍总复习。

总之,目标是教材上的例题要会做辅导书的题目要练熟。教材的边角不要因为可能不考就不去看也要认真对待以达到网不漏鱼。

的时间忽略不计如果再分配给一些无聊的事情那么就所剩无几了平时学会挤时间,白天在单位工作迅速干,有空就看书,不做无聊事,不说闲话午饭不要超过分钟中午大约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用来学习下班后从晚上点开始,学习到点期间适当的时候要锻炼一下劳逸结合何况运动还可以开拓思维公交车上随手翻一下昨天学的内容双休、节假日不逛街不出游,不看闲书。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你要明白,倘若你现在玩了浪费了时间,那么你考试通过不了没有地方哭诉‘也没有人替你负责的经验五心静自然成遇事要冷静『不要急于求成。学习激情要有但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工作和学习任务本来已经很繁重如果再急躁就会给心理加上一道法码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要学会自我控制当你将思想中的所有杂念都去除的时候一瞬间你就进入了主题你的大脑就充分调动起来你才有才智你才有发明你才有创造你才有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果不是这样你坐在那里十分钟之内脑袋瓜里还是车水马龙,还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天南海北,那么这十分钟就会被浪费掉。再有十分钟不是车水马龙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钟过去了。到最后学习开始了难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要善于迅速进入自己关注的主题。读小说你有兴趣吧我们要把教材当作小说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将自己放在一种安静的环境里,心态平稳安安静静地学习。这样放松一下心态,心静自然成。

经验三突出新内容

职称考试侧重于对新知识点的考查突出新规定、新内容。教材具有多变性它不断依据国家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增加新的规定,修改新内容使之与国家新的规章制度相吻合这当然也会在命题中反映出来。考试中,几乎每年新调整的内容都是当年考试的重点。所以要求我们加强对教材中新规定、新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今年和去年的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把握去年新增的内容和今年变化的内容是同等重要的。

经验四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学习需要时间保证不要浪费你宝贵的每一分时间,白天上班的时间忽略不计如果再分配给一些无聊的事情那么就所剩无几了平时学会挤时间,白天在单位工作迅速干,有空就看书,不做无聊事,不说闲话午饭不要超过分钟中午大约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用来学习下班后从晚上点开始,学习到点期间适当的时候要锻炼一下劳逸结合何况运动还可以开拓思维公交车上随手翻一下昨天学的内容双休、节假日不逛街不出游,不看闲书。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你要明白,倘若你现在玩了浪费了时间,那么你考试通过不了没有地方哭诉,也没有人替你负责的。

经验五心静自然成

遇事要冷静,不要急于求成。学习激情要有但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工作和学习任务本来已经很繁重如果再急躁就会给心理加上一道法码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要学会自我控制当你将思想中的所有杂念都去除的时候一瞬间你就进入了主题你的大脑就充分调动起来你才有才智你才有发明你才有创造你才有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果不是这样你坐在那里十分钟之内脑袋瓜里还是车水马龙,还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天南海北,那么这十分钟就会被浪费掉。再有十分钟不是车水马龙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钟过去了。到最后学习开始了难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要善于迅速进入自己关注的主题。读小说你有兴趣吧我们要把教材当作小说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将自己放在一种安静的环境里,心态平稳安安静静地学习。这样放松一下心态,心静自然成。

经验六坚定信念,决不放弃

第6篇

1何为“管治”

管治是西方近来兴起的概念。通常我们认为西方国家是所谓的“市场经济”,这种认识忽略了其国家机器的强大管理功能。这种功能是在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凯恩斯主义式的上层建筑也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全球化和向“后福特主义”转型引起了国家治理的危机(Jessop,1998)。

国家由此不得不寻求新的方式(如与私营部门合作),以整合其管治能力。即出现了所谓的“由政府向管治的转变”。

管治概念中国古来有之。《资治通鉴》集成了帝国管治的精华。寻求天下大治,无非是掌握天时地利人和,明察各种关系,以达到整治的目的。整治的方式当然不尽相同。

因此,管治实为一种视野,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西方的具体管治形式。

2社会主义管治的基础

资本主义力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危害了边缘民族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由此而生,是对这种势头的扼止,由此即形成了东西对峙。唯有国家才可承担此重任。感叹封建和半殖民的旧中国是“一盘散沙”。这种无组织状态是实行快速工业化的最大障碍。对资源调动和社会整合的迫切需求必然促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消费方式的集体化。比如,住房的单位分配即为一例。社会主义管治的基础产生于对无序社会的管治的迫切性,因而造就了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其合法性不仅建筑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而且源泉于民族的危机。

3管治基础的改变

市场经济改革转变了原有的基础。在国家内部,为了建立激励机制和转移中央压力,实行财政放权。放权形成了计划外资本循环和地方主义。在地方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管治能力。这在实行分税制后有所改变,但出现了复杂的中央与地方的博奕关系。当地方政府对其可控资源的收益有稳定的预期,便有可能形成所谓的“企业式经营政府”的行为(Walder,1995)。在体制外,市场使体制外要素的出现成为可能。传统上,单位关系是划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主要标准。但当内外差别弱化时,此区分便失去了意义。

人力资源:随着城市私有企业出现,私营、外资企业的职员们脱离了他们与国家单位系统的联系。私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单位体系之外的诸多工作。在高收入的吸引下,国有企业的职工们也开始放掉“铁饭碗”,“下海经商”。通过“一家两制”,诸多私营企业职员也可保持与单位系统的联系,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成员继续在国有单位工作,以享有住房、医疗补贴及工作的稳定等种种待遇,而另一成员在合资公司或私有企业“挣大钱”。尽管如此,对体制外者的管理和控制弱化了。

而且,单位本身的变化也在弱化职工和工作地之间的联系。随着单位社会功能的减少,城市从业者开始“走出单位成为社会人”,例如房改的重大影响。除了去私有企业工作,工人在国企重构中也有可能变为剩余劳动力。同时,伴随大量下岗者,还存在与日俱增的离退休人员。因此,政府意图切断住房、就业和再分配之间的联系,将责任转嫁给城市社区。

而最大的转变则是城市中大量的农村移民。这一运动具有自发性,未经规划,但与家庭纽带或老乡关系相关。移民一般难以溶入社区生活,因此他们保有“外来者”的特征。同时,户口制度仍固执地将他们排斥于城市服务之外。由于民工高度的变动性,对他们的管理成为政府的严重挑战。

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市场经济改革通过放松对一定生产资料的控制引入市场化。在1990年代中期,计划分配的原材料份额大为下降,由此为终结多数工业原材料的计划分配铺平了道路(Lardy,1998)。政府最终采用了一种特别的“划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理论建立了土地租赁体系(YehandWu,1996)。这一新系统的采用最终促成了国家在城市土地管理职能上的放权。而在正规土地利用体系外则还存在不断膨胀的“黑市”。

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和使用中也引入了市场机制。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地方政府的负担,除了专款支持的大型项目,基础设施的发展或多或少地与单位相联系。而在改革时代,在土地租赁系统建立后,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发挥出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的巨大作用。

资本:改革开放政策将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起来。外资的流动性引发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外资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资本构成的贡献,更在于它对非国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启动资金。而民营的非国有企业也存在极大之活力,由此亦成为就业的重要资源。

空间:由房地产市场建立而起,内城变化开始加剧。户口对于市民的控制性作用开始减弱。购得商品房的居民可以重新落户,或者施行所谓“人户分离”。另一方面,自发的土地开发也在冲击单一的单位空间。事实上,土地利用不再由单位的特征所决定。由于对单位的放权,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也弱化了。由此,对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的需求增加了。国家通过增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加强由单位开发的,但游离于法规控制外的内城空间的“地域化”。而在单位系统无法触及的城市空间,非正式空间出现了,例如“浙江村”。

总体上,社会复杂性增加了,这减弱了国家的管治能力。迫使国家需要将各种要素联系以整合为可管理的社会。

4管治的地域化:地方权力得到巩固

与等级式的单位系统相比,地方政府(市政府,区、县,街道办、城镇、乡,居委会、村)属于“地方”组织。随着单位体系外要素的增加,“地方”组织开始承担更多的管理功能。例如,对于放弃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工作,到私营企业去的人员,他们的人事档案将由市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确证其身份。由此看来,国企工作是一种事实上的“身份证明”,包括“单位证明”,居住地则以户口加以确证。随着非国有企业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从属于正式的单位,因此地方和社区服务就变得重要起来。

市政府:与中央在经济发展中的转变相适应,城市在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开始被确认。市政府开始在地方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角色从辅助国家项目转向更积极的地方发展战略制订者。

城区:1960年代曾有过将属于不同系统的单位整合进同一地方公社的尝试,但流于失败。1990年代后,这一尝试重新出现。上海市政府在1995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结构,谓之“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其中开始强调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街道办:严格地说,街道办事处并不是政府层次而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与市政府以前在城市管理上的补充性作用一样,街道办扮演着边缘角色,承担管理国家单位外人员的作用。

居委会: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区别在于居委会是一个“群众自组织”。实际上,居委会已经成为基层政府的左臂右膀,并且经费亦在地方政府预算之内。地方的政府功能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巩固形成了诸多新功能。

空间流重组:地方权利的重新组织造成了资本和信息的空间流重组。政府监督部门和下级单位之间的资本流从垂直转为水平方向。从上至下传达和从下至上报告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垂直流是改革前的特征,各级政府有自己的公司和,所以单位依据其管理关系划分等级。当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就为水平联系所削弱。

5管治的企业化

管治企业化的出现是政府对内部能力调整的一种应对。例如管理部门直转变变为公司,房产局接转为房产公司。

建立地方商业合作:从1990年代开始,街道产业已成为上海第二大地方财政收入。在地方层次上,政府和企业的界限日益模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经济活动在地方尺度上紧密联系,这为企业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创造地方空间:空间的创造使大量地方性的城市治理成为可能。在明确的地域边界内,使用更具风险性的手段,政策得以试验。同时,很多发展区都通过“土地开发公司”进行开发。例如上海市政府在1990年代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并建立了一个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外滩的发展开发,在此政府拉力下,目前外滩已成为上海的中央商务区之一。而且,城市景观也开始被大力提升。

6从街道办事处到社区:走向市民社会?

重建城市社区是政府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社区通过国家权力在基层的渗透发展起来。国家权力的下放使街道办事处获得了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当街道办事处具有了诸多的此类功能,它就变得更为正式并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区别开来。将国家的权力分解到地方化的可管理的尺度无疑将促成一个更富变化和更具应变力的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多或少成了一种政府实体,因此无论如何,在其框架上建构城市,街道办事处仍然有异于社区。

因为基层组织的变化主要在从上至下的方向,是否这些努力将促成市民社会的形成仍然是不定的。有学者曾提出“居委会肩负着管理工作的施行。居委会的存在背离了社区自我治理的目标”(刘,2001)。

7结论

中国城市的管治基础在市场经济改革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本文的结论着重于正日益变化的城市治理的原因和结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改革造成的管治真空。转型社会的复杂性和转变速度超出了国家单位系统的能力范围。对市场转型和后福特主义转型而言,治理在它们中的出现存在相似性,尽管这一复杂性在不同角度展开。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全球化,而且在于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本身。

规划控制的放松导致了各种尺度上生产要素的变动性,而且造成了维持社会等级组织的巨大困难。在城市尺度上,区政府相互竞争以成为零售和商业中心。地产的租金驱使他们与开发商签订协约(Wu,1999)。通过吸引外资和直接参与,地方政府也积极地参与到本地域中的开发中来(Wu,2000)。

其次,城市管治变化的方向不在于构建新的市民社会。政府管治的真空地带为政府功能在基层组织的扩张而填弃,而非依靠自组织的地方管治。市场化造成了体制外的诸多自发变化,如人口变动性的增加,资本流,“体制外”要素的增加等等。

我们在本文中看到了国家在调整与动员要素关系上的领导角色。例如处理同私有企业主、下岗工人的关系方面。种种努力的背后是强大的行政指令,为的是在边缘群体的服务设施供给、下岗工人再就业和乡村民工潮的巨大压力下,保有一个可管治的社会。另一角度上,国家和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尽管市场化造成了有碍于管治的趋势,它也为国家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契机,而市场转型中的管治企业化亦为消除资源短缺提供了所需资本。

最后,需特别指出的是,为了理解中国城市管治的变化,我们应更多地在微观尺度上进行地域、组织和结构的调查研究。

【收稿日期】2002-05-20

【参考文献】

[1]华伟.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战略与管理,2000(1).

[2]刘君德.中国城市社区组织制度的创新与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3]JESSOPB.1998.Theriseofgovernanceandtherisksoffailure:thecaseof

economicdeveloment.InternationalSocialScienceJournal,155,29-45.

[4]LARDYN.1998.China''''sUnfinishedEconomicRevolution.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Institution.

[5]WALDERA.1995.Localgovernmentsasindustrialfirms:anorganizational

analysisofChina''''stransitionaleconomy.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01,263-301.

[6]WUF.1999.The`game''''oflandedpropertyproductionandcapitalcirculationin

China''''stransitionaleconomy,withreferencetoShanghai.EnvironmentandPlanning

A,31,1757-1771.

[7]WUF.2000.Theglobalandlocaldimensionsofplace-making:remakingShanghaiasaworldcity.UrbanStudies,37,1359-1377.

[8]YEHAG.WUF.1996.Thenewlanddevelopmentprocessandurban

第7篇

1.1植物栽植不合理,影响采光

重庆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常年雨水较多,年平均日照数少。许多小区旁栽植高大的常绿乔木,如香樟,黄葛兰等,严重影响采光。特别是一些90年代初的老式住宅区,植物生长迅速,如黄葛树等,枝繁叶茂,严重影响底层住户采光和通风,使得居民生活不方便。

1.2景观层次单一,植物种类少

一部分新建设的小区,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居住环境内种植大面积草坪,零星点缀一些小乔木及低矮灌木,景观空间层次感弱,结构单一。加上过多的硬质铺装场地,使居住环境枯燥、单一。而一些老式居民楼,经过改造,虽然物种种类得到了些提高,但是还存在结构层次不丰富等问题,乔木、灌木、地被存在形式单一,不能很合理的进行搭配。

1.3植物景观与雕塑、座椅等小品设施结合不当

部分居住区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忽略与植物景观的合理结合。标志性雕塑与周围的景观要素结合不恰当,孤立的挺立。夏季炎热的树荫下,没有乘凉的座椅;垃圾桶随意的摆列在大门的入口处,没有一些植物来进行部分遮蔽;儿童游乐设施及老年人健身设施附近植物稀少或没有等。硬质空间与植物空间的不恰当结合,使得住区的生态环境效益差。

1.4盲目引种外来植物,乡土植物运用较少

乡土植物的合理利用,例如四川大头茶、山桐子、北碚榕、油麻藤等,不仅能创造优美的环境,还能改善生态气候。有些开发商为了打造特色景点,盲目引种大量的外来物种,如假槟榔,来打造海滨情调的环境,观赏性较好,但是不能在炎热的夏季提供遮阴的场所。

2.居住区植物景观的作用

2.1改善生态环境

植物景观具有遮阳降温、改善小气候、吸尘降温、降低温室效应等功效。

2.2创造舒适的外部居住环境

利用植物景观的设计,能恰当的遮挡一些视觉不佳的现象。利用低矮茂密的灌木,可遮挡水电网设施;利用小乔木,将生活垃圾堆掩盖住;枝叶茂盛的植物可遮挡建筑空间的一些败笔。恰当的植物景观的设计,为人们创造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

3.重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3.1乡土性原则

保护基地原有树种,保护名木古树。充分利用(如四川大头茶、山桐子、北碚榕等)重庆乡土植物,依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并适当的配置彩叶树种,形成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

3.2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活、休息、娱乐的舒适场所。避免栽植有毒害的植物如夹竹桃,叶尖如刺如狭叶十大功劳,避免栽植过多柳树(花絮飘落过多)等。选择的植物利于人们身心健康,供人赏心悦目。为居民创造一个游憩、社会交往及活动观赏的场所。3.3特色性原则依据重庆特有的山地地形,结合本地植物的形态、色彩、大小和质地,创造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多层次立体空间景观和独特的有意境的景观空间。

3.4整体性原则

在满足住区整体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主调及基调树种。如住区入口处景观,可利用植物引导视线,软化空间环境,常形成半开敞或开敞的植物景观。住区的道路绿化常选用桢楠、天竺桂等枝叶茂密,具有枝下高等树种作为主调树种;二级道路则可种植紫薇、黄花槐等一些开花小乔木。主从分明,营造不同的景观。

4.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手法

4.1覆盖

运用植物材料进行订平面的界定。住区常选择攀援植物借助木构和廊架来形成,或者选用树冠较大的大乔木丛植或群植形成,覆盖的特点、高度、形式及范围对他们所限定的景观空间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4.2围合

住区景观空间界定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叶丛的疏密、树干及分支的高度来进行围合。依据居民的需要,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形态、规格及质地来创造特定的空间。围合的形式有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无论怎样的围合,总是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私密感或安定感。

4.3分割

利用植物对大空间再分割,可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重庆住区常常通过林冠线或林缘线的设计来划分,形成或大或小的空间;通过树木分支点的高低,创造开敞或封闭的空间。

5.适宜重庆住区的植物配置模式

5.1住区公共绿地适宜的植物配置模式

公共绿地主要为居民提供一个活动游憩的场所,绿化面积需占总面积的60%以上。绿化模式配置需考虑以下几方面:注意整体的构图表现,装饰性强,顶花植物丰富多彩;考虑与座椅、景墙、花架、廊亭等景观小品在色彩及形态上的协调;植物配置讲究姿态优美、色彩鲜艳、花朵茂盛等,四季有景观赏;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利用丰富的植物季相变化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上层:常绿植物如天竺桂、秋枫、小叶榕、枇杷、桢楠、杜英等,落叶植物如黄葛树、紫玉兰、羊蹄甲、鸡爪槭、紫叶李、紫薇、樱花、海棠等;中层:山茶、栀子、十大功劳、红继木、海桐、蒲葵、九重葛等;下层:鸢尾、月季、春羽、肾蕨、海芋等耐阴地被。

5.2住区道路适宜的植物配置模式

与城市道路不相同,是反映小区绿化,统一小区风格的重要部分。可选用高大的乔木、灌木、花镜等相结合,或一侧草坪、一侧乔灌方式结合,体现住区道路绿化的特色。上层植物:黄葛树、香樟、桂花、广玉兰、黄金间璧竹、龙爪槐、刺槐、樱花、紫玉兰、红叶李、垂柳、天竺桂等;中层:云南黄素馨、南天竹、山茶、海桐球、蚊母、棕竹等;下层:月季、文殊兰、蜘蛛抱蛋等花期较长的植物。

5.3住区宅旁绿地适宜的配置模式

这种模式即要考虑楼间通风,又要保证景观通透,不同层次的植物构成某一特定的季相变化,从而使种植设计在楼间绿地独立构成完整的园林景观。南侧楼阳光充足,选择喜阳性植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可选用广玉兰、樱花,配置石榴、紫薇等开花小灌木或是修剪整齐的黄杨或海桐球,以观赏为主;北侧楼冬季温度低,遮阳时间长,建议北侧6倍范围内不宜种植阳性植物;西侧楼夏季需耐阴,可选择高大的乔木如国槐、桂花,中层选用耐阴的灌木。上层:祯楠、黄葛树、水衫、紫薇、鸡爪械、垂丝海棠、广玉兰、桂花、香樟、天竺桂、桂花、香樟、杜英、银杏、紫玉兰、桃树、梅花、紫薇、紫叶李、樱花、双荚决明;中层:山茶、桅子、南天竹、凤凰竹、小腊、春鹃、夏鹃、金叶女贞、四季桂、阔叶十大功劳、贴梗海棠、腊梅;下层:麦冬、吉祥草文殊兰。

6.小结

第8篇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第9篇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第10篇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控制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以下简单探讨。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第11篇

摘要: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节约项目成本的开支,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利润。

关键词:控制;路面工程;

成本管理;措施把控制成本的观念融入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去,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预案的范围之内。

1、成本管理的相关要点

路面工程项目主要有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垫层。本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成品料、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基层水泥用量、机械设备人工费用。

1.1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60%~70%,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1)降低采购成本:对项目的主要材料实行多家采购,确保质量、数量与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严把进货关:严格控制入场料的质量,如在沥青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石料矿粉质量不合格,必然导致用油量增加。

3)认真计量签收:尤其在雨天进石料时,必须测定含水量,及时扣除水分。

4)现场堆放合理:尽可能减少二次搬运,减少损耗。

5)工程所用材料要注意完善材料日常管理工作,应分部位、分项目详细列出用量计划,作为采购的依据。在与材料供应商订合同时,应对其产品质量、价格、服务、验收方法、交货时间、规格材料配合比等有明确的规定。

1.2成品料的控制

1)在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拌和机或人为因素造成过多废料,拌和机与相应配套设备的要及时保养与维护。

2)加强粉料的防护措施,避免由于粉料过湿、过粘、过脏而造成拌和无法正常进行及出现含水量不正常现象。

3)由专人对生产出的混合料每车进行记录并测量混合料温度,保证拌和出的成品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松散料、无粗细料,避免导致严重离析、结团结块现象。对于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中含水量,应根据材料的干湿程度不同,结合当天不同时间段的气候、气温、风力等因素选择最佳含水量。

4)加大试验检测频率,对于沥青混合料应检测当天成品料的油石比及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度、流值等,做到省油保质。对于水泥稳定基层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1.3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

沥青混合料用油量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做好沥青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沥青面层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达标,如集料的粘附性达不到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路面稳定性及抗车辙能力。针片状材料压碎后比表面积增大造成断面没有沥青包裹,会使路面因水损坏较严重。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了沥青用量。

2)0.3~0.6mm范围内不得出驼峰,宜适当减少公称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料和0.6mm细粉的用量,使中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曲线,以确保高温抗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

3)控制好沥青混合的粉胶比,粉胶比一般控制在0.8~1.2之间。

4)控制好0.075mm、4.75mm、2.36mm这三个筛孔通过率在级配中值附近。

5)沥青配合比一般采用1~3组设计级配曲线,一般为中线、上线、下线分别进行组成设计。

6)选择一种保质保量又经济的组成设计以指导路面施工。

1.4基层水泥用量

做好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理的合成级配曲线。

2)制作好无侧限抗压试件。

3)做好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养护。

4)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选用最低的水泥用量。

1.5人工及机械设备费

1)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主要是用工单价及数量的确定,通过对在建工程和已建工程积累的各工序结构形式下实际用工单价及数量的原始资料积累确定最佳用工。

2)机械成本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使机械成本与操作人员利益分配相挂钩,最大限度降低损耗。完善机械设备台帐,加强用油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及人为的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工作段连成片,便于流水作业施工,避免由于单段施工而造成工序间的非正常调配,所导致的调运费的增加。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采取工程量承包制。

2、结语

第12篇

亲身经历

[日期:2010-02-04] 来源:职称 作

者:

职称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发来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温州二十一中参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答辩。我正想做准备呢。我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简缩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肯定比这次论文答辩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问的是四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中学特级教师,那次我都顺利通过了。虽然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尽管我对论文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我还是把论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N遍。为了给向我提问的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论文摘要背了下来。不过,还好,看了两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心里就是没底。

今天下午13点30分,我和萍搭载安的轿车去温州。今天的车开得不是很顺,本来预计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14点46分,离目的地还有几分钟车程时,坚给萍打来电话,已经轮到萍了。通知上说,不按时到者按自动放弃论处。这个紧急电话顿时使车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萍特别紧张。仔细一想,不对啊,通知上说,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我和萍是同组,她是13号,我是14号。按每人答辩用时10分钟来算,论文答辩从13点30分开始,轮到萍应该是15点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们的资格,我们就投诉,我们绝对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连天雨,紧急电话来的时候,汽车不幸遇上了红灯。红灯一过,向左拐100多米处就是温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车停好,就先跑着进二十一中了。刚进校门,我们迎头碰上同事进、财等几个,他们已经答辩结束要“打道回府”了。他们一句“你们怎么才来?”更加剧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和紧张。跑不了几步,我们又碰上我们的大学同学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经轮到萍了,赶紧给我们指路。我们小跑着跑进阶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连声向接待我们报到的老师陪不是,签了名,领到了一张写有序号的纸。我们连忙拿着号码纸,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轮到萍了,急忙给我们指路。我们狂奔到五楼,却发现我们A组才轮到8号。Oh,my god!吓死我们了!走廊上已经聚集着十几个人,都等待着轮到自己。虽然今天没有太阳,但也没有风,走廊上的气氛让我感到有点燥热。我在答辩的教室外观察了一下,参加A组答辩的有三位评委,一男两女,我只认出男的是温州市政治教研员林老师,两位女评委我从来没有见过。

今天的天气够闷热的,我不想在五楼呆着,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错过了,又跑到五楼看看是不是快要轮到自己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答辩一般需要15分钟,评委

在每人答辩结束后还要做一些记录,中间还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场上溜达。在操场上,我很无聊,于是决定背一背论文摘要。刚背了不久,我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看来我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手和腿还没发抖。幸好我还没上场。我就在跑道上踱来踱去,反反复复地背了N次。OK!这时,萍打来电话说,快要轮到她了。我到洗手间放松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向五楼走去。

我到五楼后不久,萍就进答辩室了。这时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也没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来的时间,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萍出来后,她跟我说:“刚才评委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对同行要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很意外!”

萍出来后,该轮到我了。我问了门外的工作人员,我是否可以进去了,他告诉我,还要等等。等了几分钟,他示意我可以进去了。我推开了答辩室的门,微笑着向评委们点了点头,并向他们打招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还没坐下,教研员林老师就叫我等等。那好吧!我就坐在我答辩的位置上等,趁这个空档,适应适应环境,调节调节心理。我平心静气地打量着答辩室里的四周,只见两位女评委还在纸上记着什么。

第13篇

首先,要客观的认识自己。不能主观的认为和员工的勾通没有问题,因为是不是善于勾通取决于接受讯息的员工来认定。总认为自己的讯息传递下去没问题,就已经出现问题了。要么是根本没有征询员工的意见;或者不重视员工的意见;可能你不允许反对意见;这些都是勾通障碍。

专业经理人了解勾通障碍的原因后,必须谋求改善,诚心的吸取员工的意见。这并不会影响员工对你的赞赏。不管用哪种方式,员工们都有不同的回应,必须谨慎评估所得的讯息后,再采取适当的措施。员工们都有自己独到的领域,专业经理人应让员工发挥所长,不要介入属下的工作,而应站在团队合作的立场,这样才能发挥优势。

专业经理人必须遵循商业道德,商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捍卫公司所定的道德规范;

二.强化公司在业界的形象和声誉;

三.维持公司的道德责任感,以诚信为原则;

四.永远以客户的需求为第一考虑;

五.确实掌握生产和服务成本,获取合理利润;

六.确保安全性和效率;

七.不要做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确立经营理念。不管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在让员工了解并确立后,职业经理人要以身作则,激发员工的自尊心与成就感,以达到目的。在日常运作中,经理人下达的指令有时会得不到回应,此时,职业经理人要有耐心深入了解,然后作出相应的措施。

另外,专业经理人要树立优秀的领导风格。有些经理人被处理事件和日常公务搞得分身乏术;但是也有些经理人在忙碌之余还能到处巡视。如果一位经理一天到晚只能在办公室内,那将是严重的错误。

为了克服与外界隔离的问题,经理人可以采用“走动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除了可以协助经理人事先解决公司隐藏的问题外,还可以让经理人发觉员工工作进度落后的原因。“走动式管理”可以让经理人了解以下内容:

工作内容超越员工的能力;

员工可能缺乏训练;

员工的工作可能超负荷;

经理人可能没放手,让员工全力以赴;

经理人也必须对自己所做的决策负完全责任。在你的职责范围内,小至员工加薪,大到经营决策,都要负全责。此外,经理人还要知人善任,寻找适当的人才来弥补自己不足的领域,才能达到互补的效果,也能得到员工的敬重。

第14篇

引言

政府技术采购是指政府对当时尚不存在,但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研发出来的某种技术、产品或服务提出需求意向,通过采购的方式将新的产品引入市场的方法。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在政府技术采购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采购了很多对增强国民经济和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并且为企业加速发展创造机会。

我国正处在政府技术采购制度的构建阶段,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政府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机构,签订政府订购合同”。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将政府技术采购列入了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国外成功的政府技术采购模式来指导我国的政府技术采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外政府技术采购的诸多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可以归结为3个模式,即招标采购模式、合作伙伴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下面将对这3种模式分别进行讨论。

1政府技术采购的模式

1.1招标采购模式

招标采购模式是指政府部门组织采购项目管理团队,采用招标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技术采购。招标采购模式是程序上最为标准的政府技术采购,如图1所示。当技术需求发生后,政府部门组织与采购相关的各方人员组成采购项目管理团队实施采购。该团队的职责是制定需求说明书;进行项目的招标;在挑选出合格供应商后对采购项目进行管理;解决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待项目结束后项目管理团队也宣告解散。

这种模式适用于公共事业的技术采购,例如教育、医疗等事业,其最终使用者为学校、医院等具体单位,并非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对新技术的需求,但对新技术的采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公共事业组织缺乏进行采购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对技术采购进行组织。例如,20世纪80年代,瑞典国内没有专门供初、高中使用的电脑,瑞典教育部就曾对供学校使用的电脑进行了技术采购。招标采购模式不仅能够让公共事业组织的技术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促进技术供应商所处行业的发展。在上述案例中,瑞典的计算机业本来处于发展的低谷,正是通过向学校提供新型电脑技术而走出了困境。

政府技术采购不同于一般政府采购,由于所采购的技术是以前不存在的,因此风险要远高于一般政府采购,为了提高采购的成功率,在这种模式中一般会使用“采购项目管理团队”来对整个采购进程进行控制。采购项目管理团队是该模式的核心机构,对整个采购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选择要慎之又慎,应选择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某领域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参加。该机构一般由政府发起组织,需具备完成项目管理的各种能力,因此其成员包括最终使用者的代表、政府部门的人员、技术顾问、工业顾问、项目管理顾问等,各种专业人员的比例要合理。

首先,团队的任务是形成能够满足最终使用者要求的切实可行的需求说明书。最终使用者代表在初期要对新技术提出详细的需求;技术顾问和工业顾问则可以对这些需求进行评估,指出哪些部分是可以实现的,哪些部分的研发存在风险,并与最终使用者共同对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正;政府部门的代表则可以将结果与政府决策者进行沟通,行使最终的决策权。最后形成的需求说明书应是先进、清晰、详细和可行的。需求一旦确定就最好不要更改,否则供应商会无所适从。

接下来,团队需要根据需求说明书发放标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需求满足程度、企业技术实力、企业规模、运营状况、价格指标等各种因素,避免仅仅以价格为评判标准。采购技术与采购普通商品有很大的不同,技术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技术实力不强的一般小企业所很难胜任的。有些小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将价格压得很低,倘若将项目交给不能胜任的小企业来做则失败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最后,团队要对技术采购的进程进行监控,解决项目进行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将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管理团队要保持对项目的关注,经常向技术供应商了解研发的具体情况,并尽可能地帮助技术供应商解决研发中出现的资金、技术等问题。例如,当供应商的研发资金出现短缺时,项目团队应寻找财力雄厚的企业或请求政府出资帮助供应商渡过难关;当供应商在技术上没有足够能力完成项目时,项目团队需尝试为其选择合作伙伴来帮助它完成研发,这些合作伙伴可能是其它企业、大学或科研院所等。

1.2合作伙伴模式

合作伙伴模式是指采购方与技术供应商结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共同研发的技术采购,如图2所示。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行政部门并非实际的采购者,它只是对采购的方向、原则等问题进行政策上的指导。技术采购的真正实施者为由政府掌控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本身具有营运能力,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在实际运作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可以发现对技术的需求,并形成完备的需求说明书;对技术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以帮助供应商开发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规模较大,拥有雄厚的资金,使企业能够承受采购失败造成的损失。

这种采购模式适用于电信、能源、交通等国有力量较强的产业企业。当这些产业的企业需要新型技术而自身又无足够能力研发时,可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进行技术采购。由于采购方的企业一般在业界已经营多年对各技术供应商比较熟悉,有的甚至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采购往往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模式中也可能存在招标寻找供应商的现象,但采购方出于稳妥的考虑,最后选择的往往是与其曾经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技术供应商。例如,在芬兰对移动通讯技术的采购中,供应商是与采购方曾有合作关系的诺基亚;在瑞典国家铁路公司对高速列车进行采购时虽然进行了招标,但选择的也是与其有几十年合作关系的ABB公司。

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常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来推动研发的进行。双方的合作基础是采购方要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可以为供应商提供有益的帮助。合作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按合作紧密程度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高层互访,即双方负责技术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互访对新技术的研发动态进行沟通;员工交换,即两方的技术人员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组织间交流,以达到沟通和互相学习的目的,这种人员互换可以形成制度来促进双方合作;技术委员会,即由双方的管理层组织技术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形成同定的委员会对研发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推动和解决;合资公司,即双方共同组建专门的公司对新技术进行研发。高层互访旨在公司的上层对技术研况进行沟通,形成一致意见;员工交换则较为灵活,适合于采购者与供应商平时的技术交流,即使没有采购项目也可以进行;技术委员会结构自由,无需动用双方太多资源,适合用于采购前期及技术不复杂的情况下;合资公司适用于研发任务艰巨和深入合作的情况,但成立合资公司时采购方要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产品销售利润的分配等关键问题必须在合资公司成立时就达成一致的协议。

1.3政府引导模式

政府引导模式指当一家企业的力量不能够完成技术研发,而该项技术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时,政府组织多家企业进行联合研发的技术采购。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IBM了比日本计算机性能强数倍的360电脑。为研制出可以与其抗衡的电脑,日本政府的国际贸易产业部动用3000万美元组织6家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其中,日立、富士通和NEC组成团队研发主机和集成电路,三菱、东芝和Oki则研究设备。

政府引导模式如图3所示,政府凭借对企业的影响力将各企业组织起来,并引导研发的方向,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这种采购模式的好处在于政府可以将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进行协作研发,参与的企业可以取长补短,采购效果要高于对单一企业的政府技术采购。在上述日本电脑的案例中,企业的协作研发使得日本计算机行业渡过了难关,并且在硬件方面研发出了能够和IBM竞争的产品。

研发任务的分配和协作机制的形成是该模式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采购方应组织专家将需研发的技术进行模块化,并将每个模块交与在该领域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团队负责,每个企业团队专注于一到两个模块的技术研发。企业团队的数量不宜过多,数量过多会对团队间的沟通产生阻碍。由于各团队的研究成果最终要整合在一起,因此团队之间需要对技术标准、产品规格、研发进度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以便各模块可以无缝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引导模式中,政府的角色是引导而非控制,即政府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用行政命令对企业进行干预。这是因为在采购中信息分散在参与者中,政府对信息的掌握比较缺乏,过多地对企业行为进行干预容易造成盲目指挥,反而会引起企业的排斥。在日本电脑的案例中,日本政府曾希望6个主要的电脑公司进行合并以获得市场竞争力,却遭到各企业的联合抵制。日本政府意识到了自己的手段过于强硬,因此没有强迫公司合并,并且发现在宽松的协作环境下更容易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由于参与方较多,各方都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难免会发生利益冲突。政府要积极且恰当地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设计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尽量让各方都有满意的结果。例如,政府可以出资获得各项专利的所有权,并允许参加研发的公司以低价使用各项专利,这样可以避免各企业在专利权分配上的纠纷。

2对我国政府技术采购模式的启示

以上3种模式各具特色,必须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发挥作用,表1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

以上3种模式在在国外均有成功的范例,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可以为我国的政府技术采购提供宝贵的借鉴。

(1)我国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对政府技术采购进行尝试。首先,合作伙伴模式的难度是最低的,而我国又有为数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政府出政策,国有企业实施的方式对这种模式积极进行尝试。其次,招标采购模式的流程非常规范,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项目的控制来降低采购的风险,也可以逐步进行尝试。最后,政府引导模式不但需要政府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还需要企业间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难度较大,必须经过详细的论证和细致的规划才能进行,可以在总结前两种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慢慢介入。

(2)招标采购模式适用于我国文化、教育、卫生、环保、体育等公共事业部门的政府技术采购。政府的主管部门可以主动挖掘或让下属单位主动通报对新技术的需求,从中筛选出急需发展的技术,并组织采购管理团队进行政府技术采购。当技术研发成功后可以在下属单位中进行推广,如果该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可以将新技术打入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第15篇

关键词:交通稳静化;交通安全;交通规划;交通事故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私家车日益增多,交通问题逐渐被带入以服务为主的城市支路中。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逐渐困扰着人们最后一公里行程。

城市支路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混乱,路边停车情况严重。居民区内的停车设施不足时,停车问题延伸到城市道路上。而居民区内停车管理不善时,同样会出现许多居民的私家车停放在小区门前的城市道路上。道路上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只有在机动车道上贴着停放的车辆骑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规划设计不合理,存在通过通。城市道路路网中部的部分支路存在着部分通过通。这些抄近道的机动车往往延续着之前在干路上的高速,快速通过,对进出小区的交通存在干扰,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不利影响。

2.交通稳静化理念

在小汽车激增和慢行出行需求仍然旺盛的态势下,如何创造一个“人车和谐共存”的环境,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国外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交通稳静化”理念。

交通稳静化是一系列道路工程设计方法的总称,其目的是约束道路交通速度和调控交通流量,以降低机动车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1997年,ITE对交通稳静化给出了统一的定义:通过系统的硬件设施(如物理措施)及软件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善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住性和可行走性的目的。

3.交通稳静化措施的类别

交通稳静化措施见下表:

交通稳静化措施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速度控制措施 交通量控制措施 组合控制措施

路段控制措施 交叉口控制措施

(1)减速路拱 (a)凸起交叉口 ①全封闭措施 (1)+(6) 教育和宣传

(2)凸起人行横道 (b)交叉口瓶颈化 ②半封闭措施 (a)+(b) 推动相关法律条文的建立

(3)纹理路面 (c)交叉口环形道 ③对角分流岛 …… 加强执法及管理力度

(4)曲折行车道 …… ④中央隔离带 ……

(5)路面窄化 ……

(6)中心岛窄化

……

相应应用实例在相关文献已经做了较多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4.交通稳静化工程措施的讨论与反思

(1)速度控制措施简论

道路以道路平面、道路纵断面、道路横断面作为设计要素,三个要素构成了一条道路的带状几何形式。再辅以路面结构,则完成了道路实体的设计。既然顺畅的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成就了机动车行驶的高速与舒适,那么经过精巧设计的平纵横也必能将车速限制在一个我们想要控制的区间,上述许多措施可以看成是从平、纵、横、路面结构四个角度进行的思考和创造,从而对小区路进行稳静化设计。从这几个角度,必然还有更多的稳静化措施形式等待我们去创新。

(2)交通量控制措施(封闭措施等)在我国应用局限

我国人口密集,城市住宅区开发强度高,而住宅区内主通道往往仅为一条主路,再辅以各条道路通达单栋住宅楼门前,住宅区道路资源十分有限,建筑总图设计过程中也并不会优先考虑提供更多的用地资源给区内道路。所以住宅区内交通需求为刚性,全封闭或半封闭部分道路将导致部分住户不可达,现阶段居住区内采取交通量控制措施恐有难度。

而我国高校多数占地面积大,校园道路资源丰富,采用封闭部分道路的方法控制交通流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规划不合理的城市支路上可以使用交通量控制措施来拒绝过境交通的驶入,但须同交警部门协商。

(3)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我们所设计的措施是否会增加行车事故的发生(比如窄化道路后是否更易造成车辆与道路碰撞);

我们所设计的措施稳定性如何,驾驶员经过一段时间适应该项措施后是否仍会按我们的设想来行车?是否采取了类似欺骗的措施,在驾驶员识别我们的诡计后不再发挥作用(比如平坦的路面上漆划的三棱台形状的“立体物体”在不久后便失去了效果);

我们所设计的措施是否会对驾驶员的驾驶造成心理慌乱?是否有足够多的预告信息和足够长的预告时间来避免这种恐慌?

道路标线磨损后是否仍能让驾驶员清晰辨认稳静化措施而减速?如果不能,那么是否有别的办法可以选择?

各种天气情况下(尤其在地面有雪覆盖时)稳静化措施是否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否需要竖立标志杆件作为指示?

一旦采用稳静化措施的地方产生了交通事故,稳静化措施是否对救援和正常通行产生了更不利的影响?(比如车辆堵塞道路窄化后的道路)

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垃圾清运车等)在采取稳静化措施后的道路上是否依然能顺畅通行?

稳静化措施对慢行交通产生了什么影响?

……

经过这些思考,稳静化的应用效果会更加明显,交通更加和谐。

5. 交通稳静化在城市支路的应用举例

交通稳静化提出时间不长,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理念。国内的对交通稳静化的理解和认同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相关研究正在逐渐展开。目前国内小区道路上普遍采用减速带这种减速设施,虽然未必经过交通稳静化设计而实施,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与其理念相通。以笔者所在的杭州市为例,交通稳静化的理念已在市政建设中得到体现,以下以学林街为例做简单介绍。

(1)区域概况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汇聚了许多高等院校,这些高校占地面积大,一般都会有城市道路横穿校区,而将其一分为二。学林街就是这样一条城市道路。

学林街道路等级是城市支路,由东向西依次穿过了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学林街在设计之时考虑到校园内部交通被分隔,将会产生大量的人流穿过学林街而往返于南北两个校区,因此采取了“纹理路面”这种交通稳静化措施。

(2)纹理路面优缺点

纹理路面一般用压印图案或者交替使用不同铺路材料来创造不平的道路表面。这种路面往往用在整个交叉口或者人行横道,甚至有时用于社区的全部道路。适用于行人活动频繁,且对噪音不关心的主要街道区域。其优点是能在一个较长范围内降低车速;如果设计得当,视觉美观度较好;可以同时净化2 条相交道路。缺点是造价较高;如果用在人行横道中,可能造成轮椅使用者和视力有障碍的行人过街困难。

(3)理论与实际结合

学林街正常路段为沥青路面,而在分隔校区的路段,则采用斧凿面的花岗岩路面,增加道路粗糙程度以降低车速,同时产生的行车噪音也可以提醒行人注意车辆。另外,由于道路区域内几乎为高校,学生众多,青年学生在过马路时学生比较大意,因此控制学林街上的车速以保证师生安全十分必要。学林街在人行横道前采用斧凿面花岗岩铺装,通过工程措施降低行车速度。

通过纹理路面这种稳静化措施,很好地降低了机动车车速,为师生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

(4)现场影像

学林街穿过杭州师范大学的纹理路面

纹理路面(斧凿面花岗岩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