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路桥工程;施工技术;重要性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scheme is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vides technical guidance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arrangement, excellent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the enterprise, the unit can save money and manpower,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unit t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Keyword: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施工方案是路桥工程中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中某施工方法的分析,是对工程实施过程所耗用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费用以及工期等在合理组织的条件下,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力求采用新技术,从中选择最有施工方法即最优方案。对于工程项目中一些施工难点和关键分部、分项工程,都应该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
1.1路基施工技术管理。做好基底处治工作。做好路基压实工作。要求严格按定额配备压路机。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碾压。对帮宽路段采用大吨位压路机压实,减少路基帮宽断面不均匀下沉的情况。做好预防桥头跳车工作。
1.2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管理。抓冬季备料。在材料质量上坚持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坚持只认材料质量,只认检测结果不认人。监理单位坚持分批试验,严格把关。抓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理办每天抽查施工过程中的碎石含量,使其满足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摊铺与摊铺机施工相结合,两处拌和站同时供料,集中人力和设备,打开作业面。形成流水作业。严格制约标高,保证基层厚度,使基层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抓养生和交通管制。对于不能封闭交通的路段,采用边施工边通车的办法,对基层施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重点抓好养生工作。
1.3桥梁施工技术管理。重视桥(涵)隐蔽工程施工,派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深人工地,以抓质量为主;同时,加大旁站监理力度,做到发现不足及时解决,及时处理模板支立前必须校正、除锈,支立后涂脱模剂。不合格的模板坚决不准使用。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保证坚固、稳定,使模板尺寸合格、不变形。模板缝隙处采用刮腻子、贴胶纸的策略毕业论文,保证浇筑混凝土不漏浆,元痕迹。构造物混凝土做到内实外光,品质优良。对成品混凝土构件表面不密实,有蜂窝麻面、漏筋的或有严重质量缺陷的,坚决弃之不用。
1.4附属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泥混凝土护坡工程。一是护脚。逐段确定顶面标高。使其埋入自然地面以下,满足冲刷要求。二是重视护坡基础施工,路基采取超宽30CM压实后刷坡。保证边坡坡面的密实度,以防护坡面产生不均匀变形。认真研究“质量标准”、放宽“标准”中立柱外边缘距路肩边缘距离及横梁中心高度,两项指标的制约,其中横梁高度按标高制约施工,做到线形美观,w板无起伏现象,同时,对路肩块部分采取安板后钻孔的施工方案,减少立柱处混凝土块现浇的工程量。
2.施工方案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1施工方案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力与物力、主体与辅助、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空间布置与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部署的方案,作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指南。每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其项目经理部组织管理成员,按既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突出重点,具体、详细地组织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有效措施,实行质量控制管理,履行岗位责任制,以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并实施项目施工的程序、步骤、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及技术措施,认真按照施工图施工,依照现行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质量检测评定标准进行检查和验评。施工方案的确定,关系着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以及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与项目的总评,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施工方案对施工质量的指导
施工方案是用来指导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技术性文件。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高水平的施工方案,通过管理和组织进行科学、严密地实施,按既定的施工方案配备进行施工劳力、施工机械,依据施工程序与顺序、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同时,为更好地发挥施工方案的指导作用,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开工前对各级组织进行生产、技术会议和技术交底,对关键部位的操作工艺、规程与保证措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把施工质量同员工物质利益有机结合,从而为施工方案在项目施工的实施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2.3正确的技术手段是施工质量的保证
做好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施工方案实施与目的的保障和手段。为保证合同、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与方法,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应遵循5个原则:
2.3.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
2.3.2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提高人的素质,以人的工作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2.3.3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预防为主”进行这些措施,确保施工项目的质量;
2.3.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验、用一切数据说话;
2.3.5贯彻执行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与道德观念。
2.4质检及其标准是施工方案的依据和质量目标
为了使施工质量有可靠的保证,施工方案的实施和效果与质量检查及标准相关,其标准是施工方案确立的依据与结果,是施工质量的最终目标。
在施工方案中,要求每分部分项工程都必须根据国家现行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检查、验评。建立检查制度,对每分部分项工程技能型开工前检查、工序交接检查、隐藏工程检查、办理验收签证手续。根据工程项目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检查。验评质量以期达到预定标准。
在施工方案中应该对具体的施工工程做出具体的质量要求。比如对冬期施工的工程,就要进行冬期施工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方案应该明确施工现场有专人按要求进行温度测量,做好测温记录,监理工程师应及时予以核查,使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在规范规定的合理施工温度下进行。要保证冬期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尤其是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安全。在方案中要明确砼冬施需解决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做好热工计算和推算砼早期强度计算书,确定好砼入模温度,达到临界强度要求,加强测温记录的管理,切实保证好冬期施工所需物资准备、覆盖等工作落实到位。
施工方案还应要求建设单位加强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作好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组织参建各方主体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和质量安全技术措施;作好冬期施工的材料、专用设备、能源、生活设施等资金保障及施工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冬期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及“缺陷”,方案中应具体规定,施工单位要组织质量责任主体认真学习和熟悉冬期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编制好冬期施工方案并进行交底,使冬期施工方案落实到人、到物,做到懂施工、会管理,切实抓好施工现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因此,只有这样确定的施工方案,才有预期的结果,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合作也不断加剧,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在加强自己的基础建设,所以施工技术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为基础性的资源,在建筑施工工程当中技术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管理的职能,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技术管理制度,有效的开展技术考核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涛,路桥过渡段施工策略毕业论文改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2001年,教育部批准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编外目录专业率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及备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到134所。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布特点是:在食品工业较发达、粮食和农牧产品产量较大以及经济发达省份,开办该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多[1]。吉林省是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如何正确把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设置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2],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是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1 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面向农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流通业、监督管理等领域,培养既具有宽广坚实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又懂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专业[3]。
由于高校所在的行业不同,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各高校的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有所不同,特别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背景[4]。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在原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发展起来的,主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分析检测、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食品科学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从事食品检测、安全评价、控制和监管能力;具有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基本能力。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工具性知识,达到能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获取科技信息及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需有四种知识体系的支持,即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熟悉并具有制定食品有关法规、标准,并能从事实际测试、分析、化验以及技术管理;具有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及隐患的能力,能够预测并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将食品、健康、免疫结合探讨相关问题[5]。任何一所高校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各高校只有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与办学特长开设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才能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6]。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检验,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要求的“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7]。正确的做法是在提供食品类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提供食品的现代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管理、法规等相关知识课程[8]。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三方面考虑[9],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2.1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10],其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主干专业课程的需要、学生的知识及素质结构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既包括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基础,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人体生理学概论等,另外,还开设了农业环境学、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食品专业导论、管理学原理、网络资源与信息简索、科技论文写作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等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知识打好基础,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10]。
2.3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设置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包括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法规与标准等到课程。
2.4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包括粮油及制品检验、食品分子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物流学、食品企业管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乳肉制品加工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加工技术、食品包装学、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外语等21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2.5 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应将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1],实践教学由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组成,教学内容应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2.5.1 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本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选择实验项目,将实验分为两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精选实验内容,强化滴定分析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食品分析课程实验中的饮料总酸度和有效酸度的测定,选择该实验项目的主要目的一是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二是pH计的使用训练。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顺利开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奠定基础,如酸牛乳检验,完成该实验学生应首先了解酸牛乳的加工工艺等到相关知识,熟悉评定酸牛乳质量的相关检验项目,并查阅相关国家标准,然后选择1~2个检验项目完成实验任务。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保持稳定,一般以4人一组,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不断更新,以4人小组在课程实训期间完成。根据年级、课程确定两种类型实验所占比例,一、二年级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三、四年级强调逐渐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2.5.2 实习实训教学
实习实训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食品工艺课程实训、仪器分析仿真课程实训、食品分析和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联合实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习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3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在业余时间内完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为使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行业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应将教学中心放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另外,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的需要,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构建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敏,肖新生,夏岩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4-37.
[2]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28-233.
[3] 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轻纺织,2010(3):36-41.
[4] 安广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2):60-62
[5]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28-229,233.
[6] 李延辉,张传军,王喜萍.应用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3):76-78.
[7] 杨勇,任键,宋春丽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思考[J].华章,2011(27):170.
[8] 宫春波,仇宏伟,于翠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61-63.
[9] 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3-55
综合就业特点、国家现阶段的安全趋势和企业需求,天津理工大学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目标定位为为企业培养“安全生产规范化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卓越工程师为特色。在学生培养中,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开设的专业课、认识实习及源自企业实际的毕业论文等主要环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深入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具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的能力,从而保障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在培养中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锻炼,使学生具备应用系统安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报废的全寿命周期、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及风险安排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2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建立
2.1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卓越安全工程师四年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有以下特点:(1)形式上:采取“2+1+1”模式,即2年基础理论教学,1年专业理论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1年企业实训,其中,企业实训以企业现场教学为主,校企教师联合授课。(2)内容上:理论教学学分占60%;实践环节占40%。理论课程内容覆盖现场工程师知识要求和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强调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要求;实践教学系统化,着重现场工程师能力培养和工程素养的提高,取得从事安全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3)专业课教学上:将人事部组织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以及企业安全标准化相关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生产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讲解,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对于工程师能力的训练功能。(4)企业实训课程:企业实训课程考虑目前的就业形势,分为建筑安全及化工安全两个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
2.2校内培养方案校内培养方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教学,该部分课程以数学、体育、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获得从事安全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另外一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该部分课程体系由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燃烧与爆炸原理等理论教学体系和安全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3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分为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两部分,现场教学部分分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化工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由石油化工工艺及设备安全,化工安全设计,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四部分组成;建筑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由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化,建筑事故案例分析组成。授课教师采用校企联合,要求企业教师专业职称至少为安全高级工程师,并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现场授课重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素质的培养。内容侧重行业需求、行业发展方向、工程师素质、工程伦理、工程技术理论、工程技术方法、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料、物料及产品的理化性质,各生产作业环节及主要生产设备存在的隐患及危险性,初步认识和了解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设施的维护与运行情况,一旦发生事故可能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以及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介绍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入手,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
企业实践教学部分由认识实习、专业设计、毕业设计三部分组成,认识实习主要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对各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尤其是安全设施作用有所了解,进而为后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认识实习时间为两周主要内容。专业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理论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提交设计方案。与企业课程相对应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设计分为两个方向即化工安全方向和建筑安全方向。化工安全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工艺流程的危险辨识、评价提出保证工艺安全的设计方案。建筑安全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施工过程的危险辨识、评价提出保证施工安全的设计方案。毕业设计通过16周时间,学生在企业工程师及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选择企业实际现场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查阅、学习相关科技文献资料,确定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校企联合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