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硕士经济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的大学视听说教学模式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都采用音频文件播放听力材料,学生用英语回答教师设定好的问题,老师再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单词和语法进行讲解。现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语言学习系统性单一网络学习系统自1998年来被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英语教学,粉笔和黑板是老师的必备工具。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施行初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信息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约束力差,学习效率低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自我约束能力下降。课堂学习中,老师需要一直对学习系统进行操作,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老师虽然会安排对话活动,但时间短、频率低,不能充分考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程通常都是以课本为依托,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率低。
3.视听说训练途径单一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课上不懂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下又不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无论是听力训练、口语训练还是写作训练,训练量都不大,无法巩固课堂上的新内容,视听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4.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针对性练习通常也是乏味的。学生经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发散受到限制,学生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学习变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时不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施行,无法区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其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特定加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影像资料的大量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再次,教师对相关软件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不会进行改革、创新。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1.对教师进行网络应用的培训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老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灵活运用。对高校英语教师而言,计算机的使用能力有限,这样对顺利展开教学活动产生了障碍。所以要对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工作,认真学习计算机的有关知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课堂是要发挥老师的引导者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当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同时要将网络教学进行落实,做到老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巩固。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保障计算机网络发挥其现代化的优势,确保网络环境教学的顺利进行。
3.充分利用好各种辅工具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网络视听说课堂教学活动,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视听说课堂的内容包括资源下载、资源上传、教师答疑、学生互动、相应测试等。网络教学内容应当包括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要对每一个环节作出详细的注解,同时教师也应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资源上传的内容也要包含一些影像资料,对其中的听力材料也要及时更新,同时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对话,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程度的日渐加深,各个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在全球配置相关的资源,这就使得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明显。各国的大公司为了迅速适应这种趋势,纷纷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由本土化,专一化的经营逐步走向多元化及全球化的经营,进行全球的业务布局,扩大市场竞争的空间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取得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地位,保持公司持续竞争力。跨国公司正是在各国大公司这一战略调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在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快速扩大业务经营领域及市场范围,完成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并购是一种快速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可以迅速进入新的竞争市场,完善提升各个业务结构。因此跨国公司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跨国并购的历史。
国际物流公司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全球知名物流企业,总部位于德国的杜伊斯堡,在全球拥有超过500家分公司,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以及少量的非洲跟南美网点,为各类型的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国际空运,海运,铁路及公路跨境运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仓租服务及派送服务等。2015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全球服务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R公司进军美国市场,收购了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H公司,抢占美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服务网络,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推荐阅读>>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浅谈当前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效应及问题
……
1.2文献综述
国外知名的物流公司已经从单一的提供单纯的运输或仓储派送服务,升级为物流信息化的销售及物流网络的销售,从单一的价格竞争中转向更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给客户提供更多的物流运输仓储方案的选择,提升客户对自身企业的满意度,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国内的研究现状综述1995年月1日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物流行业在我国兴起,物流企业是一个既非生产商,同时也非商品销售商的企业,而是提供从商品生产到销售流通过程中的第三方的服务企业。近几年,随着我国对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际物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国际物流行业正在向着优质化、专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这几年物流行业在我国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对物流的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国内外大背景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物流市场在中国的日趋成熟,服务产品也趋于同质化,价格越来越透明,物流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客户在选择物流企业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低价的国际运输服务,更多的要求物流企业在国际运输网络,IT系统支持,客户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全方位的提升。物流公司想要实现长期的发展跟盈利,不得不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发展的需要。辛明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析中提到随着我国的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物流市场营销观念的更新,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高和加强物流市场营销意识,对成本进行控制、进行网络的营销、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加强物流的品牌营销等营销策略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
第二章RR公司概况及营销现状
2.1公司概况
2.1.1发展历程
R物流公司成立于1912年,总部设在德国的杜伊斯堡,是全球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全球有超过580家的分公司,将近30000名专业的物流员工,为客人提供包括合约物流,国际物流,港口物流,公共交通在内的四大块服务。经过了106年的发展目前R公司的服务网络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少量的非洲及南美网点。
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R公司通过不断的并购来扩大全球的服务网络,2015年底为了进军美国的市场,抢占美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全球的运输网络,R公司以9亿美金的金额收购了美国本土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H公司。随着这次并购工作的展开,R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将从欧洲,亚洲为主延伸到北美区域,R公司合并H公司前后的全球服务网络图,如图2-1所示。
……
2.2营销现状
2.2.1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现状
任何一个物流企业,无论规模和能力多大,服务如何多样化,都没法满足所有客户的整体需要,而只能满足一部分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物流企业的客户群体庞大且复杂,需求也千差万别,物流企业只能通过市场调研,选定目标市场,将优先的资源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目标上,满足该类客户的需求,获得竞争的优势。表2-2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市场分类方式。
……
第三章R公司营销环境分析……22
3.1外部环境……22
3.1.1宏观环境……22
3.1.2行业竞争……23
第四章R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33
4.1营销存在的问题……33
4.1.1产品策略未统一……33
4.1.2供应商资源混乱……34
第五章R公司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42
5.1锁定目标客户群,明确优势航线及服务……42
5.2进行供应商分类,并建立选择与评价体系……44
第五章R公司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建议
5.1R锁定目标客户群,明确优势航线及服务
根据现有的R公司广州分公司跟H公司广州分公司目前的客户群体,先根据客户所在的行业分成若干个客户群体,譬如汽车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纺织品行业,化学品行业及其他行业,下一步再根据细分的客户群体按照客户不同的需求根据航线进一步细分,如北美航线,欧洲航线,亚洲航线及其他航线。根据合并后R公司新的运输服务网络及客户群体,发挥自己所在区域的优势及所合作客户行业的丰富操作经验,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同时发展该方向在珠三角的潜在客户。表5-1R公司广州分公司与H公司广州分公司主要的客户群及产品。如表5-1所示,R公司广州分公司与H公司广州分公司现有的客户群体、运输航线及运输产品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冲突,主要的区别出现在R公司广州公司拥有铁路及跨境陆运的产品,而H公司广州分公司有一套可提供给客户使用的全球物流追踪系统。
……
结论
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针对产品策略未统一的情况,了解清楚目前双方公司的差别在哪里,然后进行市场分析,确认好目标的市场,对企业有明确的定位,统一产品策略,这样有助于合并后的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第二,对于供应商乱的问题,进行供应商资源的合并,根据过往合作的记录对现有的供应商进行评级,择优合作,避免按照个人喜好去选择供应商,一切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为根本,另外建立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机制。
在省区市联合馆里,老远就能望见“齐鲁青未了”5个大字,不用说,山东馆到了。这句气势磅礴的诗句,不仅是泰山的写照,更是山东智慧的一种反映。山东女孩张宇晴说,因为有了这些智慧,自己作为一名山东馆讲解员觉得特别自豪。
感受古人智慧与现代科技
一进山东馆,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高2.561米的铸铜贴金孔子雕像。孔子是山东的文化标签,如何向全世界的朋友介绍孔子及儒家精神,是山东馆讲解员必备的素质。
张宇晴说,除了孔子,山东馆大门口的“鲁班锁”同样体现了古人的智慧。“鲁班锁”其实是2000多年前鲁班发明的一种木制卯榫结构,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中的常见结构。
而在第三展厅,场馆风格突然大变,犹如来到未来世界。张宇晴表示,山东馆第三展厅里有先进的物联网冰箱,人们可与冰箱“对话”。通过电脑,可以知道冰箱里有什么,冰箱还会提醒你:哪些东西该采购?哪些东西保质期快到了?并自动提示购买。只需手指一按,商家就会送货上门。
利用电磁耦合共振原理设计的“无尾”电视则真正实现了“无线”,没有一根电线或网线与电视相连,你可在房间内任意移动电视而不影响信号质量。
要学习各国人员敬业态度
作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张宇晴不仅要在馆中迎接四方宾客,还要在住处埋头写毕业论文。而世博会上的见闻,亦对她的专业学习带来很多帮助。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经典课程;教材
“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是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并且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设置课程能指导他们更好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经典课程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其教学效果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要求、方法的物化,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中介物。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体现了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一、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实质
文化经典课程的教材,其实属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范畴。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是指专为开设文化课程而编写的课本或教科书,依托文化而编写的汉语语言类教材则不属于此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但缺少经典性教材;内容相当宽泛,取舍上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体例自由多样,但不分水平等级,缺少共识;使用对象涵盖面较宽,但定位失据。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文化”的概念和“文化课程”的定位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编写者的理解往往影响着对内容的选择,结果或者泛而无边,或者深而过窄。而文化教学到底是“文化搭台,语言唱戏”合适,抑或相反才合适?不同的理解在体例上就会造成差异,甚至可能在实践中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既然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具体化,成为实施教学的凭借。那么编写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中的文化经典课程教材至少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文化的基本结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
文化是一个浩如烟海的庞大系统。一般而言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表层文化,即可以视听或直接感知的文化现象;二是深层文化,即思想、观念、制度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本质。由于对留学生的文化教学是在非母语状态下的异文化教学,对于缺少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留学生来说,文化的传授自然会受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培养目标的限制。对初、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的学习是以“了解”为主,是一种感性认识,教材的编写主要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是怎么样的。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阶段的留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汉语知识,也具备了熟练的汉语应用能力。对他们而言,仅仅“知其然”是不够的,教材的编写更主要的是解决“知其所以然”,帮助学习者理解汉语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此外,虽然讲授内容都与中国文化有关,但是文化经典课程与概论性质的中国文化课程并不完全相同。概论性质的中国文化课程主要从文学、历史、书法、社会习俗等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文化发展现状,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特点与概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如果说这是面上的横向扩展,那么文化经典课程就是点上的纵向深入,不仅要求能够以点带面地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性了解,而且要求能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作理性的思考和阐述。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一点,编写文化类教材时教学双方很容易出现“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华东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对外汉语专业陈××等7名同学曾以该学院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对外中国文化教学做了一份调研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心目中,外国留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如饮食文化这样的低端文化,因为这些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其次是中国的历史、思想和汉字文化等,再次是建筑、地理、古代文学等,至于音乐、舞蹈和中国古代科技则不是考虑的重点――这和留学生反馈的信息有一定的差别。同时不同语言阶段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需求度基本一致,到硕士阶段对深层文化的关注度则有明显上升。
二、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功能
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材至少应具备如下功能。
首先,是目标功能。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写的课本,不仅要在总体上能够体现教学的总目标,具体到每一课教学目标也要明确。其次,是训练功能。虽说汉语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是该类教材的主要功能,但经典阅读和赏析却离不开这些基本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三,示范功能。教材以文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选中的课文应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范例”,将之前学生所接触到的零散的、非系统的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新旧联系,以求融会贯通。第四,讲解功能。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要发挥教材的讲解功能,让学生凭借教材的讲解进行学习,主动地去分析、去接受。第五,检测功能。检测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学习结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内容及排列顺序
考虑到该课程教材应具备的功能,再考虑到课时、学生数量、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该课程教材的编写可以分为九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及排列顺序如下。
1.生产篇。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的发展,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时至今日,“科技兴农”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高端技术也迅速发展,因此本篇选取的经典文章都和中国科技发展有关。
2.生活篇。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各种生活资料,本篇所选和中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
3.情感篇。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各种关系,情感的羁绊由此而生,本篇即以人们的各种情感为主题选文。
4.思想篇。思想即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本篇所选集中在对中国人行为方式有重大影响的思想观念。
5.艺术篇。思想情感形诸于外,于是便有了异彩纷呈的中华艺术,本篇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绘画、丝竹音乐和武术。
6.民俗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许多习俗,并不断演变。本篇所选集中在介绍与节庆有关的习俗。
7.风土篇。中国地域辽阔,人文环境复杂,本篇所选主要是从“城市”角度来看中国各地风情。
8.民族篇。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自然也是重点所在。本篇所选集中在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发展上。
9.交流篇。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本篇所选将涉及不同时期中外的文化交流。
四、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体例
当内容初步确定后,下一步就是教材编写的关键性步骤:设计教材体例――教材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及其组织形式。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体例。
1.全书分九个单元,具体内容及先后顺序见上文。每一单元开始都有“概述”,对主题进行简要说明。
2.每个单元分成四章,每一章以点带面,不仅能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整体的了解,而且能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认知。
3.每章下分为6个部分:导语,正文,理解思考,知识链接,影像阅读,深入思考。
“导语”部分是对每章主题、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正文”部分所选侧重现当代文章,兼顾各种文体;“理解思考”部分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正文”提出文章赏析的相关问题;“知识链接”部分是介绍“正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影像阅读”部分在与“正文”同步给予学生感性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听”能力的提高;“深入思考”部分主要结合中国现状提出讨论话题,促进学生“说”能力的提高。
当然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就算是硕士阶段的留学生,仅仅凭借书本的抽象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即使是华裔子弟,也会因为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出现理解上的障碍。为了避免学习者或者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在编写该课程教材时,要避免厚古薄今、重“知”轻“行”,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可操作性,使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实用。
形象化是指教材的内容能最大可能地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甚至可触摸的形象,使教学可以改照本宣科为实践中掌握。譬如“艺术篇”中涉及的书法、绘画、丝竹音乐和武术,单纯的语言讲解有时候让文化背景各异的学习者难免有云里雾里之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供观摩和基本阶段的练习,在观摩和练习中解决难点问题。
针对性是指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围绕某个文化主题的文化考察项目,使学习者对之有切身的体验。譬如针对“生产篇”“生活篇”,笔者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组织学习者分别参观了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和粤北的贫困区,让他们切实了解到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仍然存在的贫困现象。这种活动的安排,需要事前的了解和事后的回顾,避免考察过程中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事前对主题的了解,可以通过文字阅读和形象化展示进行,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作为考察任务,为事后回顾做准备;事后回顾,一般先以讨论或课堂发言的方式总结这次考察,然后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
实用性是指教材的内容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让他们具体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知识现代化。如在“思想篇”中介绍中国文化中的“孝”时,不能仅仅只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解,应该结合中国当代的家庭生活的实际,像“4+2+1”结构模式、“空巢”现象、“留守”现象等,帮助留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当代社会,而不只是停留在历史和传统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贷决策,非财务信息
企业与银行之间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为获得信贷资金,可能隐瞒自身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银行出现风险与损失。财务信息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向银行传递着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财务信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银行利用非财务信息进行弥补,以实现信贷决策的最优化。本文尝试就银行在审查审批信贷业务时,如何更充分的利用企业非财务信息,做出有益的探讨。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最直接的反映,财务报表提供的定量信息有利于对借款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但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仅仅依靠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不足和局限性。首先,审查审批时使用的财务报表多为年报,报表中的数据存在滞后,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更是如此,而且有些财务比率例如各项资产的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须放在较长的时期内才有意义;其次,财务报表的编制一般遵循历史成本原则,部分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实际成本入账,在通货膨胀成为常态的今天,无法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各家企业对部分科目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的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等等,这些选择和估计的存在降低了不同企业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企业财务信息的局限性,使得非财务信息成为审查审批决策的必要补充,非财务信息能够通过财务数据得到印证,而财务信息的归纳整理往往也能总结出企业一些非财务的情况,银行应该通过两者相互佐证,共同揭示企业的风险。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需要考虑的企业非财务信息涵盖面非常广泛,要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着重分析的企业非财务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考行业特有的非财务指标
对企业进行准确的行业定位,有助于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积极借鉴企业所在行业所特有的非财务指标进行判断,该类指标往往比通用财务指标更能针对性地反映该行业中企业运行的真实情况。比如:对矿山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可以采用资源消耗系数,医院可以关注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率,超市和购物中心的经营效益可以参考坪效指标,仓储服务企业则可以计算单位面积仓库的收入,酒店则需要考虑平均客房出租率,建筑施工企业在计算债务/净资产的比率时需要考虑企业以施工为主还是以项目投资为主。推荐阅读>>>经济学硕士论文范文推荐
二、结合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贸易类客户相比加工制造行业,资金运行过程呈“货币―商品―货币”的循环状态,财务上具有资产周转快、固定资产少、销售利润低、负债率较高的特点,银行审查审批时需关注贸易商品的行业面,特别是商品价格下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关注贸易渠道的可靠性,特别要关注上下游交易对手实力,是否具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确保银行融资的资金流与货物流、现金流相匹配。
一些企业财务报表上表现不佳的数据需要银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企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地位和商业运作模式。大型超市的营运资金可能算出来是负值,也就是流动比率出现小于1的情况,表面上看企业流动性欠佳。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后可能发现大型超市所处的合作地位较为强势,对其上游供应商的付款期长,而下游销售几乎全部为现金,收付账期的时间差导致其应收账款明显小于应付账款,则报表上的财务数据即体现为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
在进行流动资金测算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型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流动资产周转迅速,自身资金较为充裕,简单运用公式测算出来的结果往往不准确,甚至出现负数,因此测算流动资金需求时还需要考虑结算模式、季节性因素和三项费用等,适当调整测算参数,才能得出吻合企业实际经营模式的测算结果。
三、重视实地调查与面谈
很多非财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无法体现的,这些隐藏的因素必须通过实地调查和面谈才能掌握。例如通过观察企业仓库门口的运输车辆,车间生产线的开工情况掌握企业的生产是否正常;在用餐时间观察餐饮企业的上座率;到汽车4S店的维修部门了解汽车销售业务以外的增值业务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核实企业真实收入的有力辅助手段。如果有条件,争取调阅企业的电脑财务系统、查看增值税发票原件、出入库单据等资料,询问企业的上下游合作情况,以此核实信贷资金的真实用途。
写论文首先要确定研究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和热情。研究的范围和对象首先应当来自我们对某一问题的兴趣。兴趣来自平常对某些问题的特别关注。例如,有位硕士研究生同学在农村参加过支教,支教时就对所在地区的农民收入问题感兴趣并做了大量调查,设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时就确定了农民收入问题。
以经济学论文为例,写作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才可以写作好经济学论文。根据对历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所得之观察,经济学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需要关注。
然后有兴趣了才确定可研究问题。兴趣虽然是热情的动力,但是兴趣涉及的研究范围可能太大,譬如有些同学喜欢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于是把这一理论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果不得要领,变成了抄袭教科书。确定兴趣以后,一定要把兴趣涉及到的范围缩小到“可研究问题(Researchable problem)”上来。可研究的问题是指具体的问题,是指研究者的知识信息量所能承受的问题。范围很大而由单个研究者难以完成的问题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疑难问题(Problematic situation)”。设计毕业论文选题时一定要把“疑难问题”分割为给定研究资源条件下的“可研究的问题”。毕业论文写作时,要考虑的资源条件包括:论文起始时间规定,字数规定,知识储备和工具掌握的程度,阅读文献的规模、人员和资金支持等等。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般规定5000字左右,这个规定本身就是考虑了不要求本科生去写特别大的“疑难问题”,考虑了本科生的知识和工具运用训练水平不可能完成较大范围的问题研究,考虑了本科生临毕业期间面临的其它问题,同时也提醒要写精练的文字。简言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定要写具体的“小”题目,写自己力所能及的题目。所谓“小”是指能够在概念、问题、原因、数据检验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能够得到准确界定的题目。譬如毕业论文《校园水果商的垄断市场分析》,把西方经济学微观理论缩小至垄断市场理论,运用垄断市场理论分析高校校园只有一个水果商的市场的垄断来源、垄断效应并做出预测。这个选题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校园水果市场数据来源和分析都在作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是可研究的问题。又如04级经济学学年论文《从X-非效率看我校教学楼电力资源浪费现象》,把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组织理论压缩到“X非效率”一个问题点上,并把它用来分析我校教学楼电力资源浪费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分析上;作者自己设计了调查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调查,选题和数据来源、原因和对策分析都做到了可控性、可检验性和可行性。这两个选题还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即依赖自己的调查和数据收集,避免了抄袭。
阅读他人的文献,一定要注明文献出处。很多学生不愿意引用他人的文献,以为若如此则自己的论文就无新意。有三个原因要求我们引用了他人的文献就必须给出文献的出处:一是,引用他人的文献、引用的质量和水平是自己能力的体现,而且是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证明,这是“利己主义”的要求。二是,尊重和致谢他人对你的贡献,这是职业道德和利他主义的要求。三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方便,告诉他们研究这类问题,可以参考那些文献,这也是职业道德和利他主义的要求。
1.论文类型
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毕业论文通常有不同的类型。就物信系物理类师范本科而言,毕业论文通常有下面几种类型:
1.1理论型论文经过文献调研后,对物理学某一领域的某一理论问题有一定见解,产生出一个题目(课题),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工具,得出一个(些)有用(或者有潜在的价值)的结论。例如:解决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纠正了某些流行教材或杂志上理论的错误且提出了解决修正方案;或自己提出有意义的模型、定义、定理或命题等,最后形成论文。
1.2实验型论文对某进行改进或新设计实验,比如更换了测量原理,改进了测量方法,使测量精度更高,测量手段更方便更科学等,最后形成论文。
1.3应用型产品严格说来这算毕业设计。主要依据所学的知识,开发一个新产品或已有产品的改进。最后形成的开发报告加上所开发的样品即为毕业设计的结果。
1.4软件产品完成一个不太大的实际项目或在某一个较大的项目中设计并完成一个模块(如应用软件、工具软件及CAI课件等),然后以工程项目总结或科研报告、或已发表的论文的综合扩展等形式完成论文。
就物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类型而言,前两种类型最为常见。
2.选题
2.1有科研项目的老师通常愿意从项目中选取本科生能完成的模块,交给学生作,然后以第一种形式写成论文。教师熟悉项目,项目有实用背景,一般而言,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2.2学生自选题目,学生自己的知识或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理解;有些学生已联系好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要求学生作某方面的项目,或已交给学生某方面的项目,经过指导教师认可,认为可做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则可作这方面题目。这种方式下,学生积极性高,责任心较强,学以致用,一般论文的质量较好且成文后篇幅较大。
2.3教师根据需求,拟定题目。例如,为了教学或者行政的需要而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防黄防黑系统等,可能开始做出的软件还不很完善,但有了雏形,经过修改后,一般是能够应用的。有的系统经过下一届本科生毕业实习的改进,就可能更实用了,一些对路的、有用户的软件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产品。
同学们最好自己能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如果自己无法选题,则只有指导教师帮忙拟定题目。
3.文献调研
依据各自毕业论文选题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实际上论文选题与文献调研是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论文选题可以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修正,文献调研可促使你更准确地选题。
文献调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关注背景关注内容--别人进行某方面的研究,内容到了什么层次?你能否对该研究作一些推进?
2)关注手段关注方法--已有的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该方法是否还可以更新?是否可以把该方法移植到其它方面?比如实验论文的实验方法和手段,理论型论文的数学方法等。
3)关注时间--有时这比较重要,你查的文献越新,越接近目前研究的现状。
文献调研的一些方法:如何找到文章的闪光点?
先看题目和关键词,感兴趣后再看文章的摘要,然后关注全文,有必要时要仔细研读,一般来说,做毕业论文时至少要仔细研读10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包括经典著作和外文文献)。
传统方法:到图书馆去,查阅教材,专著,期刊,各种论文集(包括本科、硕、博毕业论文集)等,将查得的文章复印,然后仔细研读;
电子方法:首先要学会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关键词的选取非常重要,依据习惯,可以采用先小后大、也可以采用先大后小的方式逐渐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网上可以利用的资源
免费的公开的:各大搜索引擎,比如:网易,搜狐,新浪,AOL(美国在线),YAHOO(雅虎)等。
专业网站:一般是要收费的。比如:中国期刊网(CNKI)-我校正在试用,在给定的IP范围内用户名和密码均为syyx,万方数据,维普资讯-我校已经购买其镜像。还有就是科研单位网站(比如中科院的各个所),大学网站(图书馆及学报),个人学术网站等。
几个推荐网站:
维普资讯:http://dx3.tydata.com/index.asp,校园网内电脑可以由学校数字图书馆直接进入其镜像网站,可以下载全文。
万方网据:http://wanfangdata.com.cn,查阅资料请打开数字化期刊。可以免费检索及查阅摘要。
中国期刊网数字图书馆:http://cnki.net/index.htm,校园网内电脑可以试用(进入其主网站,限制IP),用户名和密码均为syyx,可以下载全文。她应该算是国内目前内容最齐全的中文文献数据库。
文献印预本网站:http://arxiv.org/,英文网站,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物理、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及数量生物学等。就物理而言,其内容也包罗万象。文章可以全文免费下载,一般下载PDF格式,其它的格式你们不知道怎么阅读。
另外还有专业的著名网站,比如:aps.org(美国物理学会-非常专业的物理评论-PhysicalReview、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在此),aip.org(美国物理研究所,上面在多种物理杂志,比如:今日物理-PhysicalToday,数学物理通报-Math.Phys.Lett.)。
4.论文格式及目录系统
每个作者有自己的风格,格式不必强求一致,但科技论文不能象写小说剧本那样,一般不能用倒叙,插叙,不设悬念,不用意识流,多线索方式等。一般格式如下:
题目(封面)
扉页
摘要(中英文,300-1000字)
关键词(3-5个,方便别人检索和分类,关键词要能够体现论文的中心)
目录(目录可以用Word的自动功能,“插入—索引和目录”功能实现,可自动编页自动更新)
正文部分
1.前言、引言或导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
1.1
1.1.1
(1)
(a)
1.2
(在这一部分要突出自己文献调研所读过的资料,可以看出你对本研究到底了解有多少)
2.选题的特色,拟采用什么方法、方案和手段解决什么问题。
3.题目的研究过程(实验,数学手段等,一定要详细,具体,而且要求准确无差错)
4.结论,分析与讨论
5.结束语(全文的总结,有时题目比较单一时,这部分内容包含在第4项中,此时该部分可以省略)
参考文献
附录(比如:你在读本期间发表的论文,在什么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什么文章等能够证明你学术水平的东东)
致谢(你可以在此处对你论文写作提供了帮助的人提出感谢)
5.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5.1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即便你想写得生动,但用词的前提是准确不过分夸张。
5.2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原子物理中某些问题的研究”,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太泛,根本不适合本科生作,那是写专著的题目。
5.3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原则上占一页(1000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
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实际上摘要都是在全文写完后再写的。
中英文摘要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keywords。
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
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准确,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
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不要搞成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读起来语感会非常糟糕。
5.4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
5.5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
5.6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
5.7各部分应详略得当。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1/6。
5.8完整的论文应包括结果、结论及分析(图表或曲线)。
5.9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和思路等。
6.参考文献及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
参考文献的写法: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1],[2],等。参考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
7.怎样作答辩用PowerPoint
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一般10-30分钟,把自己的工作在15分钟内讲出来,是对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挑战。这种能力在学生的一生中非常重要。(求职,面试,申请项目,总结等等)。作好PowerPoint幻灯片是答辩好的重要环节。一般有下列要点:
(1)每页8—10行字或一幅图。只列出要点,关键技术。
(2)毕业论文要突出自己的工作,不要在背景,前人工作上花过多时间。篇幅可以大致分配如下:
提纲:1页,
背景:1—2页,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5页,
解决问题,10—15页,
小结:1页,主要成果,工作,程序量,效益等等。
(3)演讲者大约一分钟讲2页。听众一分钟可以看完4—5页。因此不能完全照着念。要用口语化的语言,讲演式的语言。
(4)充分利用图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传递较多信息。
(5)有些细节,如算法,可以全部用小字写在一页上,用红色标出特别重要的几个句子,讲解时可以快速"闪"过(20秒),"算法如此页","要点是...",,讲思想,介绍方法,讲关键。听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大意。
(6)10—15分钟的报告,准备20—22页即可。
8.时间表
第一周(2月29日前):指导教师与被指导学生见面。
第二周(3月7日前):完成指导学生选题工作。
第五周(3月28日前):文献调研初步工作,完成开题任务,交开题报告书。
第九周(4月25日前):文献调研,仔细研读,跟指导教师密切联系。
第十三周(5月16日前):完成课题研究,写出论文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
第十四周(5月23日前):指导教师返还修改论文,学生完成论文二稿。
第十五周(5月底前):指导教师进一步指导存在问题的论文。
第十六周(6月6日前):论文定稿、打印、装订,论文的最终版本交指导教师;制作PPT文稿,准备答辩。
第十七周(6月13日前):指导教师(交叉)评审论文。
第十八周(6月20日前):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9.本科论文附加要求、格式、字体规定
1.论文必须打印,A4纸。
2.论文字体与字号(如以后学校有字体标准,以学校规定为准)
字体:宋体
论文标题:3号,标题1:小3,标题2:4号,标题3:小4标题加粗,
正文:小4,
参考文献:5号。
英文标题:小3,摘要正文:小4,字体:TimesNewRoman
3.封面使用规定的模板(以后学校有规定的,以学校规定的封面为准)。
4.答辩时,原则上要求作PowerPoint幻灯片。
10.关于译文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实际上是在引言中叙述,汉译英工作体现在中英文摘要中,所以建议同学们要认真读2-4篇英文论文,看看科技文献是如何使用英语的。不过,150-300字的翻译量不太大,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如电子词典)辅助翻译。所以问题应该不大。
附件:
1、本科毕业论文流程:选题à文献调研à开题报告书à文献研读论文写作à答辩
2、时间安排表
3、选题申报表(包括开题报告书)
4、论文封面及论文正文模板
企业有全职和兼职两种培训师。比如,戴姆勒奔驰公司采用全职培训师(其工作性质就是培训);再如,一些建筑公司采用兼职培训师(既带徒弟,也有其他工作)。小企业培训师的资质必须是师傅。对“师傅”的培训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实践,第二部分是专业理论培训,第三部分是企业经济学培训,第四部分是企业教育学培训。大企业培训师的资质是专业资质和企业教育学资质,小企业和大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区别在于专业培训(120课时左右)。
巴符州职业学校教师的类型有学术型和技术型两种教师,其培训由州教育部负责,而企业培训师的培训由国家实施。
有培训资格的企业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有符合培训的硬件条件;第二,有足够的专业人员;第三,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师,见图1。
企业培训框架中对企业教育学的内容,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教师应掌握的包括:监控企业经济学、培训计划、如何实施培训内容、培训结束的考核等。
企业找到一个学徒,签订职业教育合同,合同范本及说明包括了职业教育期限、地点、甲方和乙方义务、薪酬及其他福利、职业教育时间及假期、合同的终止、企业说明、争议处理、完成地点等条款。甲方是企业,乙方是学生,不到18岁的学生必须有父母签字。职业学校和企业两方同时做计划,并相互邀请对方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比如,西门子公司,就会请职业学校的教师来商讨培训计划如何做,这关系到企业后续员工的来源。如果培训做不好,就招不到企业的学徒,就会出现员工不足,这也是企业做好职业培训的源动力。
德国各层面的教师培训组织情况
州层面培训的组织:在艾斯林根教师培训学校,5~7人会组成一个专业的培训专家组(ZAG),即专项工作委员会。这个组的成员是高级专家。从校长、企业了解、收集到培训需求,确定各自领域的培训内容及课程(未来一年的)。比如,8个培训科目,每个培训科目都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找培训师(来自学校、企业),每周2.5天一个培训科目,历时1年。培训结束后,培训组织者会组织一个对培训效果、建议的教学评价问卷。
区域层面的培训组织:见习学校里的继续教育面向区域需求,每个区域只面对区域短期的培训计划,2~3个月,每周1天。重点是教学法和教育学,培训结束后也要通过问卷了解情况,调查还希望组织何种培训,根据教师参加培训的愿望来确定未来开设什么培训项目。
学校层面的培训组织:除了州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培训外,第三级是学校的培训,由学校制定培训项目。
德国教师的成长通道
教师通过国考,就成为一个公务员――教学顾问(Studienrat)。这名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联系企业,2~5年后申请并经校长评价成为高级教学顾问(Oberstuchenrat);之后,他承担更多的其他工作,如一些学校展出活动,5年左右他就可以成长为一位教学主任――教研室或系主任(Studiendirehtor),这需要由地方政府委员会评价,这之后就要承担管理教师的工作了;如果再经过5~10年积极工作并且校长退休有空位置时,就可以申请为高级教学主任――校长级别(Oberstudiendirehtor),这需要由州政府教育部门评议委员会决定。每个级别的位置都有数量限制,需要申请和评价。
德国职业学校见习教师的培养过程
Elisabeth Siegmund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德国职业学校见习教师的培养过程。来培训的见习教师有三种结构:一是来自于大学,只有专业背景,没有接受过教育学的培训;二是在大学里已经准备好从事职业教育,学了一些教育学;三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学了一点教育学知识,准备去文理高中任教的教师。
见习教师第一个阶段都要在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来这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各个高校、各个地方、处在实习的时期、来的专业也不同,都参加了第一次国考即大学的毕业考取硕士),所以集中4周的学习。4周的集中培训目的是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通过统一培训达到初步一致。这4周的培训方式是综合性的,各种教育方式都有。
这4周培训内容共包括十个方面:综合性信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法、学校的法律事务和组织结构、职业的愿景、基础教学法的训练、Moodle信息平台的应用、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学诊断、给学生提供咨询的能力。
接下来有两个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是半年,2天在职业学校见习,3天在见习教师进修学院学习,职业学校培训师要两次听培训学生的授课。先是开展45小时的第一专业独立授课(如企业经济学),再开展45小时的第二专业独立授课(如英语),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第三、四个45小时是听任教多年的教师授课。
第二阶段是一年,每半年一个成绩单,培训师要听培训生2次课。在第一个半年里,在见习教师进修学院被听一次课;第二个半年里,在学校里完成每周10~12学时的授课,会被听课一次。培训师将听课的优劣处反馈给职业学校校长。
培训学时分布: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78/120);学校法律、组织管理(24/30);教学法(102/125);补充讲座(72,可选修)。
见习教师18个月的大致安排是第一阶段3天在进修学院,2天在受聘学校,第二阶段1天在进修学院,4天在职业学校。
国家再次组织考试:写一个教学分析案例,撰写企业经济学论文。完成学校组织和法律法规方面的考试SR/SO;口试30分钟,权重1.0。LP1-LP3三次试讲,每次45分钟,依据学生的两个专业来决定,如果学的是企业经济,试讲一次,英语2次。听试讲的有培训师,考试委员会,还有各方专家。
各项考试的权重:比如,学校法律1,论文1.5,教育心理学1,三次试讲4.5,专业教学法2,校长评价3,共13分。
每个考试模块都只有1次补考机会,如果考不过国考,全德国都不会提供教师的资格,实际上就是认为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在第一阶段,如有的教师觉得自己讲得不太好,可以推迟,如果再不好,就要考虑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了。
见习教师一年半培训期间每月有900~1000欧元收入。见习教师培训后去学校当教师前是分配形式,在见习期间等同公务员。国考通过后,有2年试用期,供职的学校校长评判。如果试用期不合格,同样被认为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职业经理人精神 MBA精神 成长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以企业为生存平台,逐步形成了企业家、职业经理人、MBA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伴随着对这些新兴阶层的关注,人们不禁要对其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的关系正是这些纷至沓来的疑问中的焦点之一。
一、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尽管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个阶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三者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不同的企业经营者面目而独立存在的。然而在当前逐渐成熟规范的企业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他们最初是MBA学员,而后步入职业经理人生涯,最后又创办企业,成为一名企业家。如果说早期的企业家更多是先从事企业实践工作,而后返回来学习MBA课程的话,那么有理由认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正在日趋完善,并最终在企业家成长轨迹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模式即: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
1.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家尚没有一个全面而统一的定义,溯其渊源,企业家一词的原文是法文:entrepreneur,其含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领导军事远征的人,这种人需要承担风险,因而十八世纪后期的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鲍杜认为:企业家具有承担风险和创新两个重要特点。首先给予企业家较严格定义的是萨伊,他在《政治经济学论文》(1803年出版)和《政治经济学精义》(1815年出版)两本书中,把企业家看作经理人,经理人“把他所有的生产手段结合在一起,取得产品的价值,……不断重新建立起来他们全部资本,他所得的工资、利息和地租,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利润。”随后,充分论证企业家定义和职能作用的是熊彼特,他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当他对经济环境能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映,从而推进生产的增长时,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促进物质生产增长的中心人物。
“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其内涵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从以上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归纳出企业家精神表现为:
(1)承担风险精神。正如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2)创新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正如1942年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就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走出困境的领路人。(3)强烈的责任心。
2.职业经理人及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含义
职业经理人是指运用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机器等生产资料,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知识,使其与员工进行最优匹配、整合,并对市场信息进行把握、运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具有专门职业能力的企业经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应该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具备管理和决策两大社会职能。
本文认为职业经理人精神首先应该包含企业家精神中的诸多方面,其次也有其独特的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克已敬业的奉献精神;(2)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具有领导力、想象力、判断力、组织力和坚持性;(3)敢于领先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监督管理才能,充分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4)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善于捕获时机,相机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3.MBA及MBA精神的含义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首创于1908年的美国哈佛,于1991年引进中国,是一种注重实战能力的教育。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MBA神话。所谓的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勤奋工作以创造富有生活,强调个人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在某种意义上,MBA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一个综合,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诚实守信精神。要想做事,先学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条信念就是要以诚实守信为立身之本。(2)开拓创新精神。熊彼特曾给企业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它说明了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的,创新也是MBA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面。(3)积极主动精神。MAB要争当企业的“领头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寻求企业发展契机,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学会从CEO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凡事积极主动,先人一步。
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比较分析
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者的关系来讲:MBA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的,而职业经理人却并不都能成为企业家。据此分析,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和区别,三者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成长模式的不同阶段中,着重拥有的品质的一个凸现。换言之,三者的精神是一个统一体,只是在经营管理者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中,这一精神统一体的不同构成要素交替发挥着首要性作用。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经营者成长模式中可以看出,MBA在某种意义上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标,因而,可以认为MBA是职业经理人的初始化阶段,而职业经理人则是MBA的实践过程。因而现实中的MBA教育必须和职业经理人市场挂钩,加强学员对企业管理基本要素和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各种行业和行业典型企业的了解,对商业思维方法和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的掌握,并在MBA教育中积极强调职业道德等文化教育。侧重培养职业经理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需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职业经理人则应在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MBA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培植实战能力。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对比
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中,MBA和企业家分处首尾两端。我们说,每个MBA都渴望有一天能独掌大权,成为企业家。因而MBA是经营者的最低阶段,而企业家是经营者的最高阶段。其最明显的阶段差别,说明了MBA应侧重于不断的培养管理技能、方法和信心,致力于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塑造。而企业家则要树立敢于承担责任、务实创新、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豁达的胸怀、平和的心态等企业家精神。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首先,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所有关系来讲,职业经理人有别于企业家。职业经理和企业家不同,他们通常不是其所管理公司的所有者,而是被雇佣来管理公司日常运作的人。其次,企业家注重创新精神,是企业的创立者;而职业经理人更注重管理能力,是企业的维持守护者。职业经理人的才能可以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出来,而企业家则被理解成具有非常的创新、敏锐、敢于破坏和敢于建设的人,他们身上那种最可贵的创新精神是不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最后,企业家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资源去开拓事业的人。而职业经理人则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使其发挥作用。
三、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冲突
尽管从单一的经营管理个体来说,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是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统一体。然而在由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经营管理者共同组成的企业管理层中,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三者却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迥然的作用,有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MBA精神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这样会使MBA学员一面憧憬于典型的创业英雄事迹中,生搬硬套成功人事的所谓成功秘诀;另一方面,多从自己的成长角度出发,锋芒毕露,试图抢夺一些大事的决策权,从而导致急功近利。而职业经理人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时会以牺牲个人的代价来谋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当放任和规范、利己和服从相遇时,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也就发生了。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常常使企业家会做出一些非同寻常式的大胆决策,这些决策更多的是建立在企业家以往的经营经验基础之上,带有随意性,冲动性和直觉性。而MBA则早以熟稔了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对他们的无意识模仿,并会在实践中囿于其中。这样,在遵循前车之鉴和信服超人直觉的两难抉择之间,往往就导致了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多数具有英雄主义特征,有着传奇式的成功经验,如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柳传志等。这样的风险冒进精神在企业创立之初,往往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对于企业的顽强生存和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恰恰又是这种精神在企业发展并走向正规化后,会因为所谓创业时期的成功经验,创造性举动以及企业家的管理随意性等,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毁灭企业,如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以及马胜利和他的超级小造纸航母的由盛至衰。然而职业经理人精神则更加侧重于基于科学预测定位基础上的程序化规范管理。这就势必产生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是要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意志性管理,还是要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规范化管理;是循规蹈矩的发展,还是冲动型的开拓。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经营管理者成长模式出发所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各自有其独特具体的内涵,并且有时会出现抵触情况。但从一个经营管理者完全的成长模式来看,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精神体现,是一个互为基础的统一体,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正如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着重注重经营管理者在其特定成长阶段上的阶段性精神培养,使三种精神贯穿于经营管理者的整个经营管理职业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彭志华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