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健康教育论文

第1篇

召开圈会,讨论并制定出调查问卷,通过以下项目统计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对术前胃肠道准备配合的知晓、对术前特殊治疗配合的知晓、对术前适应性训练的掌握、对术前紧急情况观察及处理的知晓等,每个项目下均设有数个需知晓的子项目,通过患者的回答计算出知晓率(100%代表完全知晓、80~99%代表知晓、60~79%代表个别知晓、<60%代表不知晓);知晓率=(完全知晓人数+知晓人数)÷患者总数×100%。

2分析问题、制定目标

(1)根据调查表反馈的结果,将本次活动定为如何有效地提高术前健康宣教的知晓率。所有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最后确定为影响患者对术前宣教知晓率的因素为:工作流程及患者因素;护士自身因素等。(2)设定目标: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目标值知晓率为90%,进步率为10%。对策制定与实施针对工作流程及患者制定对策与实施:(1)应用多媒体技术对术前患者进行集中制术前健康教育。我们将以往的患者谈话间改为多媒体教室,按授课形式将讲台及桌椅按“U”字摆放,新增电脑、数码录像机、VCD机、投影仪、光盘刻录机。用数码录像机将术前护理有关注意事项进行演讲配以文字说明进行录制,刻录成DVD,片长约25min,内容围绕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前紧急情况的观察处理、术前特殊治疗解释、术前适应性训练、心理疏导等[2-3],具体介绍为:针对胃肠道准备方面我们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时间及内容,不禁食水在术中会出现什么危险,不同时间段的接台手术如何灵活安排禁食水的时间等。针对术前特殊治疗的配合方面我们讲解了其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强调灌肠/导尿时深呼吸的配合,备皮后皮肤清洁方法,术前定位后等候手术时避免结石移动方法等。针对术前适应性训练方面我们演示了有效咳嗽排痰、床上使用便器、翻身、叩背、特殊训练(如俯卧位)的方法,另特别针对泌尿外科易出现脱管类不良事件,在DVD中我们作为重点环节来讲解,它强调脱管后出现的并发症,教给大家在特殊环节中(如翻身、使用便器时、下床活动时)预防管道脱落的方法。针对术前紧急情况的观察及处理方面我们介绍了感冒、发烧、女性月经来潮,手术部位皮肤损伤/感染等情况时的表现。针对心理疏导方面我们介绍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手术的负面影响,强调术前保证睡眠的重要性及方法。(2)方式。以集体教育为主,个体教育为辅。①集体教育。对大部分配合的患者/家属采取集体教育,在术前1d16∶00,邀请他们到多媒体健教室观看术前宣教DVD,观看后有疑问的问题由主持授课的护士进行解答。②个体教育。对于小部分不懂普通话、不能认字的患者或家属安排能与其进行方言沟通的护士按宣教DVD内容进行个别讲解。针对护士自身因素制定对策与实施(1)加强对护士健康宣教能力的考核,并将其考核成绩是否达标作为各级岗位准入条件,从而促进护士自发学习[4]。考核内容包括健康宣教的理论知识及场景模拟时的沟通技巧(如患者提出疑问时的解答方式)。(2)满意度调查表新增项目让患者/家属选出最满意的健康宣教护士名单,与绩效挂钩,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定期督导,调整改善措施活动期间,运用PDCA循环,对开展对策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活动效果,及时调整策略。

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宣教时间。统计学处理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两组患者对术前健康教育知晓程率比较(表1)两组患者护士健康教育所用时间比较(表2)无形结果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各个圈员集思广义,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圈员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加强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4讨论

第2篇

1.1管理体系急需完善:缺乏一个专门负责健康教育的管理者,没有采取分区负责的措施对病区进行健康教育,不能使从科主任到护士都参与健康教育活动中去,从而无法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健康教育网络体系[1]。

1.2医德医风建设有待加强:医护人员只追求利益上的最大而无视应有的医德医风,致使一些医护人员不能认真对待健康教育工作。

1.3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由于健康教育学是最近十年新兴的学科,很多医护人员及管理者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专业技能[2]。

1.4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现在的健康教育以人际传播为主,没有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医护人员有时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而未普及到陪同人员或监护人中去,有时医学术语晦涩难懂,患者很难理解。

2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功能定位

2.1组织协调作用:组织管理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通过管理,可以形成完整的医院健康教育体系[3];通过管理,可以协调各科室、各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2.2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医院的健康教育,可以成立一个由院长牵头的工作指导小组或专家团队,制定一定的考评、赏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健康教育工作。

2.3补充相应知识:管理医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医护人员系统学习和掌握医院健康教育知识以及一些卫生科普知识,了解一些防治疾病的新方法、新观点、新进展。

2.4促进形式多样:管理医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加一些健康教育宣传形式,比如可以为群众提供咨询热线,制作、分发一些健康教育处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增加健康教育的形式[4]。

2.5保证工作持续、有效发展:目前,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逐步实现由局部性、单向性、单一性的模式向全方位、双向性、多层次的综合立体模式过渡,为此,必须形成一个规范、科学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从而利于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工作。

2.6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干预能力,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首先,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渴望了解自身病情。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向患者及其解释疾病的治疗方式和康复方法,从而防患于未然。其次,通过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前出现的恐惧、焦虑、担心等情绪,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再次,通过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生活干预能力。总之,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是提高社会效益、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方法,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3小结

第3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三、构建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