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自动控制论文范文

自动控制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动控制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动控制论文

第1篇

由于“自动控制基础”课程比较抽象,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比较吃力,不知道这些知识学了用在什么地方,某些学生有“自动控制基础课程难学又没用”的想法,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传统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以及学生对应的偏船舶专业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船舶中大量的控制系统应用的实例,如把船舶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船舶燃油黏度控制系统、船用辅锅炉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主机遥控系统和船舶火灾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等等,穿插到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通俗易懂,学生能很快接受,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课下经常有学生请教实例中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喜欢这种实例讲解。同时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课并不是简单地“念”多媒体课件,对于重要的数学推理以及公式,还是在黑板上进行推导,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使得课程教学更加科学;课上多用启发式提问,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然后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活跃,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Matlab软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Matlab软件在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正式引入教学中,如今Matlab已经成为线性代数、控制理论、数理统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基本教学工具,成为欧美国家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自动控制基础课程理论复杂,公式也比较多,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可以很好地处理以传递函数为主要特征的经典控制问题。将Matlab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时域分析中,系统对各种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传统上都是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出系统输出的拉普拉斯变换,然后拉普拉斯逆变换得到输出的时间函数。由于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这类课程,加之过多的数学变换干扰了学生对时域分析的理解,特别是二阶振荡系统,得到的系统输出方程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而且课堂教学中做出准确的曲线也比较困难。在Matlab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输入相应的参数,从而得到相应的响应曲线。再通过改变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的大小,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这两个参数对时间响应曲线的影响。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教学形象生动,复杂抽象理论的概念得以具体图形化,学生对知识点易于掌握,对课程的兴趣也得到提升。另外利用此软件在频率特性的Nyquist图、Bode图的绘制与分析以及系统的校正等传统教学难点的教学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下也鼓励学生学习Matlab软件,建议课后部分作业用Matlab来完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课程的实践

教学环节在江苏科技大学是独立授课实验,授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的沟通尤为重要。一方面,目前实验安排上尽量压缩讲解时间,减少演示性的实验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学完后紧跟实验,增多设计性、综合性的开放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不但能做出结果,还能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另一方面在Matlab环境下开展计算机辅助虚拟教学实验,“虚实”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项目,能力非常突出的,吸收到学校相关本科生创新计划的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毕业后的工作或深造打下基础。

四、改革考核方式

第2篇

1.1集成自动控制

集成自动控制系统是我国机械自动化工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而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就是保留原有的信息技术,然后加以修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机械自动化系统变得更加完善。集成化自动控制系统能将原有的信息技术和与生产相关的信息糅合起来,不仅使得机械工程中的集中工程得到了加强,还将为械工程的生产与发展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计算机技术是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而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集成自动美国控制系统得到了多方面工程制造的认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同时,集成自动控制系统也在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下得到了完善与提高。

1.2柔性自动控制系统

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不能够保持原有的自动化成分,需要不断的更新研发与创造。而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就是新发展的一项自动技术,它不仅包含了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性,能够自动化生产,还能够在生产中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不断发展的同时,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中,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化机械生产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设备进行结合,利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这样的科学生产方式使得机械制造不断进步。

1.3智能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所谓智能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在人工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对机械工程中的任意一个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让机器变得人性化,让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时能够与人的大脑相类似,能够收集数据和采集信息。智能自动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工作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过程更易控制,还节省了人力,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2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科技技术会比现在更加发达,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也都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机械工程,而自动控制系统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动控制工程不断的更新发展,机械工程才能够不断的创新,变得越来越科技化,才能呢个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在自动控制系统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机械工程的应用中将实现先进的网络化发展,并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渗入到各个行业中。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的可持续性,无论多啊么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该更注重环保和节约。在生产自动化控制装置时,应该以环保为首要考虑,节约能源,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传感器现场控制器PID控制模糊控制

1引言

空调耗能是建筑物耗能中的大户,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空气品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迫切要求在保持空调区域一定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空调自控系统可以使建筑内环境更舒适、设备运行更可靠、能源利用更充分,是现代楼宇空调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和工程进度等等问题,许多已建成的商用建筑和办公大楼的空调系统往往都没有设计或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随着建筑物的投入使用,会发现空调区域的温、湿度波动很大,往往会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这时业主会提出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改造的要求。

这种旧有空调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改造与新空调系统的自控设计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旧有的空调系统在运行中往往遭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风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加装自控系统前必须先对旧有空调系统的风道系统重新进行平衡调整,不然自控系统可能达不到预期限效果;另外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原空调系统的制冷、供热和水循环系统都交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改造进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旧有空调系统的自控改造中是要特殊考虑的。

笔者于2001年参加了某广播电视大楼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改造的工作,该大楼的空调系统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安装自控系统。随着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和室内负荷的变化,空调区域的温、湿度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常常会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几年运行下来,每年都发生有的房间过热有的房间过冷的问题。室内工作人员为了防止过热或过冷大多将本室的部分送风口用胶纸等物遮挡,结果导致了风系统阻力的不平衡,破坏了其他房间的温、湿度状况,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调。很多工作室出现了冬热夏冷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损伤,且给室内高级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对温、湿度比较敏感的设备的正常工作)。由于系统失调,冷站和锅炉房提供的能量没能合理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运行费用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业主提出了给空调系统增加自动控制的要求。下面我们对此空调系统自控改造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采取的解决方法作一个介绍,希望能给空调、自控设计和运行管理人员一些启迪。

2空调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室温控制是空调自动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是用温度敏感元件来控制相应的调节机构,使得送风温度随扰量的变化而变化。改变送风温度的方法有:调节加热器的加热量或冷却器的冷却量,调节新、回风混合比或一、二次回风比等。此广播电视大楼的空调系统是由11个空气处理机组组成的全空气系统,每个机组都是一次回风式系统,本着经济、简便的方针,此次空调系统的改造我们采用了常用的调节加热器的加热量和冷却器的冷却量的方法以改变送风湿度。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间接控制法(变露点)、直接控制法(变露点),此广播电视大楼很多工作室因一些仪器设备的缘故对室内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为此我们选用了直接控制法去控制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即用相对湿度敏感元件,控制相应的调节机构,直接根据相对湿度偏差进行调节,以补偿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另外我们还加了一些辅助控制设备以更好的完成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在此次改造进程中自控系统的所有电动调节阀和执行器我们全部采用了美国Hownywell公司的产品。

空调机组控制系统流程图及文字说明如下:

图1空气处理机组自动控制系统流程图

如图所示我们在回风机进程处设置了温、湿度传感器(AI),以测定总回风的温、湿度,为控制器的调节提供依据。在冷却器的供水管路上增加了水量调节阀(AO),夏季根据室内温度(接近回风温度)和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自支控制阀门的开启度,使室温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另外在加热器的供水管上相应的增加了热水流量调节阀(AO),用于冬季的室温控制。我们在加湿器的供汽管道上加装了电动调节阀(AO)以根据室内相对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差值,自动地调节蒸汽的加湿量,以确保室内相对温度维持在要求的范围内。同时我们在过滤器的两端设置了压差传感器(DI),用以测定过滤器的积尘情况,在过滤器的积尘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出报警信号,用以提醒检修人员及时更换或清洗过滤器。

广播电视台在录制节目进对噪声的要求很高,但由于此广播电视大楼空调系统在噪声处理上有些欠缺,录音室在录制节目时往往很难满足要求,为此工作人员要求在录制节目过程中关闭相应的空调机组以完成高质量的节目录制。为了自动检测、控制空调机组的启停,我们在送、回风机的进出口设置了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风机的工作状态;在送、回风机的启动电路上安装了自控触点(DO)用以自动控制风机的启停。

控制系统我们选用了集散式控制系统DSC(DistributingControlSystems),它是70年代中期推出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集计算机、通信、控制、屏幕显示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了危险分散,控制分散,控制管理集中等功能,是一种面向工程师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笔者参与的改造工程应用的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一套空调集散式控制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整个系统采用总线式网络结构,现场控制器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主监控机与现场控制器之间通过RS-485总线通信。每个空调机组配装一台现场控制器(DDC),自成体系,独立工作,其结构见图2所示。它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项:①定期采集各相应空调机组回风的温、湿度和送风机、过滤器的压差并存储,定期上传存储的现场采样数据;②接受主监控机下达的指令,接受监控机下传的修改后的控制规则;③根据主监控机发出的指令和现场采样数据控制相应调节阀的开度及电磁阀的开关,完成控制任务;④具有显示,设定,控制和通讯功能,可以全年不间断地对本组空调系统进行自动控制。

图2现场控制器原理图

主监控机通过网络控制器把整个系统连接起来,通过此通讯网络采集11台下位机传送来的各空调机组的运行数据。其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以图形方式及时地显示11套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同时可以对各套空调机组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指定出切合实际的运行方案。体制改革有控制软件采用我们自行研制的产品,可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工作。

3一个空调机组负责的两个工作室冷热不均匀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冬季运行工况下,有一空调机组负责的两个相邻工作室,一个较热,另一则较冷。由于两个工作室由同一空调机组负责送回风,所以控制起来十分麻烦。究其原因是在最初的空调设计时考虑不周,或者是电视台在使用中更改了房间的使用功能所致。

一个工作室(设为A)其外维护结构很少且室内有很多机器及工作人员,散热量很大,在冬季几乎不用供热风就可满足要求甚至室内还会过热,这时应该考虑的是增大新风比降温;而另一个工作室(设为B)其外维护结构面积很大且机器不多(比如办公室等),冬季工况下需要持续的送热风才能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虽然机组运转起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混合冷、热丙部分室内回风,缓和两个工作室的冷热不均问题。但是在保证B工作室室内温度时,A工作室有时室温过高,严重影响了室内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机器的正常运转。本来可以用调节新、回风比的方法解决问题,可是这套系统不同于其他10套系统,它没有回风阀,只有新风阀。我们当时尝试遮住室内部分回风口的方法弥补没有回风阀的缺陷,结果其工作人员反映效果很好,不但温度舒适,感觉空气也比以前清闲。这种方法相当于增加了新风比例,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这只是临时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4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控制算法的应用

模糊控制的控制速度快、响应时间短、鲁棒性好,但是控制精度偏低,而传统PID控制其控制精度好,但是相应的时间偏长,两者的优点互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弥补对方的弱点,发挥其相互的优点。用模糊控制进行粗调,把被控制对象(室内温度)控制在小于阈值(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的转换临界点),然后由传统的PID控制来精调,这样一来,控制的效果会大大的改善。因此在控制算法上我们采用了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算法。

5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冷水系统、供热系统影响的分析

在旧有空调系统进行自控改造的过程中,机房工作人员提出疑问,即我们的履行是否会对该空调系统的制冷、供热和水循环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调节阀关小是否会对制冷机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循环水泵是否能正常工作等等。为此我们对原冷水、供热循环系统因自控改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具体如下:

5.1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原冷水循环系统影响的分析

因为原冷水循环系统的供回水主干管之间未接旁通控制装置,当末端装置采用变流量调节阀以后,末端装置水流量的减少将使水系统的阻力增大,主干管之间的压差增大,冷冻水泵的工作点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冷冻水泵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同时,调节阀关小是否会对制冷机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分析如下:

5.1.1对制冷机的影响

经甲方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待改造的11台空调机组所在的工作区所需的总制冷量约为2306500kcal/h,此工作区还包括很多风机盘管系统,但我们可以计算出11套系统总需冷量为714000kcal/h,占全部需冷量的百分比为:

如调节的最大限按50%考虑,则调节量占需冷量的百分比:

5.1.2对水泵的影响

原冷水循环系统采用3台IS200-150-400A单吸清水泵,两用一备,每台的设计流量为224~373m3/h,扬程为47.7~43m,两台合用时的流量为448~746m3/h,取中间值为597m3/h,扬程为45.6m。

被改造的11套系统的总水量:

占总水量的百分比;

如调节阀关闭一半,则系统的总水量变为:

如调节阀完全关闭,则系统的总水量变为: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a)被改造的11套系统的需冷量占全部低区需冷量的30.9%,考虑极端情况,各阀门均调节到输出能量的50%,则系统的冷量从原来的100%变为100-(30.96÷2)=84.52%。制冷机组用的是约克离心式机组,从约克离心式机组的说明书中我们知道,机组可以在总负荷的20%~100%之间可靠的工作,故调节阀调节作用对冷水机组工作的可靠性是没有影响的;(b)被改造的11套系统的总水量占整个低区总冷冻水循环量的23.9%,如调节阀关闭一半,即11套系统的总水量从143m3/h减少为71.5m3/h。此时的系统总循环水量从原来的597m3/h减少为597-71.5=525m3/h。从IS200-150-400A水泵的样本中我们知道,此时水泵的工作点扬程大约为46.6m,不但水泵可以可靠的工作,而且不容还仍处于高效区(高效区的水量下限为448m3/h),因此不会对系统的冷冻水泵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5.2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对原供热系统影响的分析

加装自动控制系统后是否会对供热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热水循环泵等造成影响,我们也进行了分析:

5.2.1目前的供热系统是由锅炉提供3kg/cm2的蒸汽,经过两台Alfallaval板式换热器换成90℃的热水,再经过两台ISR125-100-200循环水泵供给A区低层,B区和C区的大约36台新风机组一组合式空调机组热水盘管,向相关区域提供热量后变70℃的回水,再经过板式换热器加热后供出。整个系统的最高处大约32m,膨胀水箱装在8.5层的设备层内,水箱内水面距锅炉房热水循环泵入口处的高度为33.5m,系统设有一补水泵,补消耗在热水循环泵入口处,水泵扬程为82.6m。

主要设备的规格:

①热水循环泵:ISR125-100-200三台扬程:50m,流量200m3/h

②板式换热器:M15-MFCL两台热负荷:6400kW

设计压力:16.0barg实验压力:20.8barg设计温度:150℃

③补水泵:40DL×7扬程:82.6m

5.2.2影响分析

可以看出,热水循环水泵入口的静压为33.5m,经过循环泵加压后的压力为33.5m+50m=83.5m,这一点是系统的最高压力,系统中其他点的压力都不会超过这一点的压力。当用户的热负荷减少,经查看ISR125-100-200水泵曲线,当该水泵的流量从200m3/h减少为100m3/h时,该泵扬程从50m上升为65m,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系统最大压力点的压力为33.5m+65m=98.5m。当补水泵向管网补水时,膨胀水箱的水位将会上升,当水面上升至上限时,电接点信号将会自动切断补水泵的补水,从而使补水点的压力恒定,维持在33.5m。

从以上分析可知,热水管网中任何一点的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超过98.5m,而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压力为16barg(大约160m水柱),从而可以知道,自动控制的加入不会给热水循环系统的管网和板式换热器造成不利的影响。

6结论

6.1加装自动控制系统是解决旧有空调系统温度超限、分布不均、局部过热/过冷和能量浪费的有效方法,对改善空调区域的环境质量,减少能量损失,降低运行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

6.2对由多台空气处理器组成的较大规模空调系统进行自控改造时,集散热量式控制系统是应该首选的一种控制方式,它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传输方便、数据安全可靠的特点。

6.3自控系统的调试就在对旧有空调系统的风道系统重新进行平衡调整后进行,不然自控系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4暖通空调工程中的控制对象多为温度、流量等这些具有非线性、滞后特征的参数,单一的控制算法很难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结合是个很好的算法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兆亮,集散控制系统,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2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第4篇

该控制技术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模拟,它通过神经元的权值分布和联结来进行有关信息的表达,在持续的权值调整和学习过程中,它就可以实现有效的神经万罗模拟,然后通过神经网络预测、直接和间接自校正等实行一定的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具有非线性特点,它可以理论上实现各种非线性图像,因此有较好的经济性;有效的并行能力和并行结构也是该控制方法的重要特点;此外,神经网络控制在实现对环境信息的高效记忆与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实行多变量的处理,及它可以进行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同时数据处理。

2复合智能控制

不同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复合智能系统就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控制系统进行综合使用,这样可以在克服各个控制系统缺点的同时,实现各个系统优点的综合。目前常用的复合系统主要是有模糊滑模控制、模糊专家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模糊专家系统。该系统是种特殊的专家系统,即在知识获取、表示、处理的整个环节中都加入了模糊技术。该系统的特点就是,即使初始信息获取的不够完整或者准确,但该系统还是可以较为有效的人类专家思维模拟,在既有的不完整的信息下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模糊专家系统是模拟人类有关专家进行有关问题解决的思路,因此是一种较容易开发应用的复合系统。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该系统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它有效的利用了神经网络和模糊网络各自的优点,即可实现任意函数映射,具有良好的学习性,可处理残缺、粗糙、模糊的信息。神经网络模糊系统是两种系统的有效结合,它在实现模糊逻辑利用少量信息进行知识表达的同时,也可通过联想进行有关知识的应用,这使得该控制方法实现了表达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模糊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鲁棒性较佳;其缺点主要体现在未建模动态及补偿干扰的高控制增益,此外在高频转换时易产生一定的抖振。综合模糊系统以后的模糊滑模控制就很好的克服了这些问题,它将二者不依赖性及鲁棒性好的优点进行了一定的结合,因而可以有效实现控制对象的转换。该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3智能控制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

3.1对单元机组负荷的控制

非线性、不确定、时变以及耦合等是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的难题所在,对此,可以设计出建立在机跟炉与炉跟机上的具有自适应性的两种神经元模拟负荷控制系统。试验发现该系统下各权系数学习收敛明显提速,且效果自适应性及控制性均较理想。此外,结合神经元控制与模糊逻辑算法并将其应用在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上,此时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性、抗干扰性、鲁棒性都有显著的增强,系统的响应速度也明显提升。

3.2对过热汽温的控制

过热汽温对于锅炉的正常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改变减温水是实施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的常用方法,大惯性、时滞性,以及动态特性的随便是该系统主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引入到过热汽温系统中来,这使得系统的运行状况、控制质量及适应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神经网络控制下的过热汽系统鲁棒性较优,即使在调峰机组变工时也可以实行很好的运行和控制,因此有效的克服了原先过热汽温控制的时滞及不稳定问题。

3.3对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

锅炉燃烧易受到煤种煤质、变量耦合、时滞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且其燃烧率很难实行颈椎的测区。将专家控制应用到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中以后,通过专家系统逐次的判断、分析和推理,可实现前进式的系统,具体包括对紧急事故、工况判断子集、送风调节子集、执行机构诊断子集、煤厚调节子集等多内容的判断。此外,将模糊控制融入锅炉燃烧系统以后能够有效解决原系统不确定性问题,并同时提升系统的鲁棒性与控制质量。

3.4对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控制

磨负荷信号较难测量、数学建型复杂以及被控参数耦合,是中储式制粉系统主要的问题所在,此时就可以利用模糊语言规则克服其延迟与非线性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将操作人员的经验以数据的形式存入计算机并进行计算,然后通过预测和分级进行两种模糊控制。此外,将神经元解耦及模糊控制融入到磨煤机控制系统中,这样以来,球磨机制粉时滞以及耦合的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5对给水加药的控制

给水加药工作主要涉及的是氨与联胺的加入,前者可以使给水与高凝结水处于较高的碱性,避免酸性水腐蚀高低压给水设备;而后者是通过联胺的化学作用控制水内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避免相关设备出现腐蚀、生垢等问题。实际生产中加药量的大小易受到水处理工况、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对其实现有效的控制。在给水加药系统中使用模糊控制系统,这样以来,专家有关经验的信息就会融入到控制系统中,从而使系统控制的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在变频器输出频率的控制中使用模糊控制,能够有效的进行加药泵机的转速调整,这种融入模糊控制的给水加药系统能够避免人工加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从而提高了给水加药的工作质量。此外,模糊控制下的假药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其动态响应也比较快速,因此具有很好的使用经济性。

4结语

第5篇

1.1基本台站参数设置

1.2本站质量控制规则库的设置

质量控制规则库是自动站报表质量控制的前提,质量控制规则库设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报表质量控制的质量,质量控制规则库中各气象要素的取值范围应选择本站各气象要素历年出现的上、下限左右的值,如果取值范围设置过大,会漏掉部分错误或疑误信息,若取值范围设置过小,则容易滤出过多疑误信息,不但加大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对质量控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A、J文件质量控制

每月结束后,在月末最后一天逐日数据维护中,注意录入跨月降水量及日期,下月1日20-08时降水量,使用OSSMO软件“数据维护”中“B文件A(J)文件功能生成A文件。

2.1A文件质量控制

在A文件维护中正确输入封面、封底信息、传输日期等。使用“数据维护”中的“格检质量控制A文件”功能,对A文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一般质量控制出的是错误和疑误两种情况,并注意各要素小时值和日极值是否出现野值,这些值的出现时间是否正确,尤其对出现在20:00分的记录进行判断,判断该记录是当天的还是前一天的,对微量降水进行人工干预等,并审查无降水时录入“0000”,微量录入“,,,,”。对提出的疑误信息仔细的检查判断,和相关的项目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对错误信息在逐日数据维护中进行更改,然后重新转换A文件,再进行A文件格式检查,格检完之后,检查各要素的质量控制码是否为099。

2.2J文件质量控制

一是发现数据有跳跃突变时,首先检查是否由于天气因素影响而造成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等分钟数据的异常,如果这个影响排除,那么有可能是仪器异常造成数据突变,如判断确实出现野值和仪器故障时分钟数据只能按缺测处理,不能按内插处理,J文件的分钟数据必须是自动站原始采集数据,因此,60分的记录用A文件记录代替时,不能用A文件中内插或人工站代替的正点记录代替。二是:J文件中的分钟数据与A文件的正点值不一致,对于这种情况要分析是正点数据有误还是分钟数据有误,并将有误记录改正。

3人工观测项目的质量控制

3.1云

3.1.1 质量控制逐日各定时观测总云量记录是否合理,与云状、云码是否相符;如10ˉ/5CIDENSSCTRA这种情况格检质量控制A文件时没有疑误信息提示,正确的为SCTRACIDENS。

3.1.2 质量控制云状演变规律是否合理,与天气现象记录是否相符;如某日14时记录:云量9/9,云状SCTRA,天气现象:雷暴12:50~13:31,阵雨12:58~13:36,可以看出14时云状记录有误,云观测时间在13时45分,对流云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成大气层结较稳定的层积云。

3.2能见度

3.2.1 质量控制视程障碍现象与能见度是否配合。

3.2.2 当有沙尘暴、浮尘、雾、霾、烟、雪暴、吹雪现象,能见度<1.0KM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且最小能见度的记录是否符合规定。

3.3天气现象

3.3.1 审查各种天气现象的记载,产生于消失是否合理。

3.3.2 逐日天气现象的记载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天气现象的记载是否合理,如先有露,后有霜,由露冻结而成的水珠记为霜,但霜融化的露不记露。3.3.3 根据自记降水迹线的起止时间变化和强度变化,查看夜间雨、阵雨的记录是否正确。

4自动站月报表的质量控制

自动数据要逐页检查,看是否有漏项,自动质量控制漏项是审不出来的,自动站器测数据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和地温,其中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这五种气象要素可与人工站相应的自记记录及每日20时定时数据与日极值数据进行平行质量控制,可发现异常记录。地温记录质量控制时,经常把最高值同当日12:00~15:00时的地面温度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高出1~5℃,有时也常出现10℃或以上,一般应根据当日的云天状况、日照记录进行判断,若晴阴交替、正点时阴或有降水、全天为阴天,最高温度值出现在前一日20时附近,或者是积雪覆盖,如若不是,则分析判断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4.1降水量

4.1.1 审查人工观测降水量与自动站降水量记录是否矛盾,如发现10mm以上降水误差超过±4%应查明原因。

4.1.2 打开J文件降水分钟数据。查看降水量起止时间是否与观测记录的降水时间对应,或查看雨量自记纸降水的起止时间是否与观测记录的降水时间对应。

4.2大风

首先检查大风记录,核对大风数据文件,防止漏记大风现象或大风现象开始的时间不一致,一般大风数据文件(FJ.txt)一般分两条记录,第一条为大风开始时间,第二条为大风结束时并持续15min的时间,同时要查询质量控制软件中的“大风现象查询”功能获取信息。

5结论

第6篇

随着汽车技术高等及公路的不断发展,行车的速度越来越高,根据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更是注重了汽车的安全和驾驶乐趣方面。制动辅助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1.1电子制动辅助电子主动式真空助力器真空腔上安装有膜片位移传感器及真空传感器,制动总泵还配备了tmc主缸压力接口。主动式助力器可向abs/esp控制器输送有关踏板行程和移动速度的信息,以实现电子制动辅助功能。

1.2机械制动辅助刹车总泵是一种汽车刹车装置,主要起着为刹车提供助力的作用,只有车辆的发动机启动后才能有刹车的助力效果,公交车和货车等大型车采用气泵助力系统,小汽车采用油泵助力系统,主要的油刹刹车总泵是真空助力泵,驾驶员通过控制分泵油压进而作用于刹车压力使踩刹车踏板的力度可以减小,如果汽车没有启动发动机,即使用尽全身力气也不能将刹车的踏板踩到底部。在真空助力器内部控制阀部位上增加具有惯性效应的机械组合开关机构,即可实现快速踩踏板时的紧急制动助力功能,被称为带机械式制动装置。在一般速度踩下制动踏板时,其与一般的真空助力器一样,控制阀关闭,气阀打开。这就是机械制动辅助功能。

1.3液压制动辅助Hba的主要功能是监测紧急制动情况并据此自动增加制动压力来提高车辆的减速度。其利用esp系统的传感器信号及液压控制单元具备的主动增压功能实现制动辅助,减少驾驶者的踏板操纵强度。在hba的作用下,车辆的减速度只受到abs控制,因此能接近于车辆物理极限内的最佳水平。使得驾驶员能在任何时候干预制动程序,从而直接影响车辆的响应。这就是液压制动辅助。以上就是对汽车制动系统就行的分类,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需求也逐渐的增长,偏侧重于汽车动力性能,操纵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目前,汽车更新换代很是迅速,大部分车都应用与电子辅助制动控制系统,它是汽车组成的重要部分。

2电子辅助制动控制系统

EBA指的是ElectronicBrakeAssist即电子制动辅助系统,在一些非常紧急的实践中,驾驶者往往不能迅速的踩下刹车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应驾驶者对制动踏板的力度与速度的大小,然后通过电脑判断驾驶者此次刹车意图。现在,大部分汽车上都应用着完善的电子辅助控制系统,它的优点有如下:

2.1可以减小操纵时的操纵力一般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根据驾驶者的操纵条件而改变汽车的行驶状态,在电子辅助制动控制系统的运行下,使得驾驶者的操纵力大大减少,提高了驾驶的乐趣以及驾驶的控制性。

2.2可以减轻司机的疲劳程度如果没有电子辅助制动系统,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会操纵很困难,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由于操纵过程不顺利,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使得驾驶者驾驶过于紧张、疲劳。在电子辅助制动系统的帮助下,驾驶者的操作更加的顺利。

2.3根据路况提供合适的转向助力不同的汽车具有不同方面的优势,一般根据路况的不同,会直接影响着车辆的使用寿命以及年限,由于车辆配置以及性能的完善,根据路况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避免不好路况对车辆的磨损和损坏,更加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适合的转向助力使得车辆行驶更加顺畅和完美。

2.4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性、稳定性依据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车辆的需求也更加的严格。而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就是根据人们的需求改进和提高车辆的性能和配置而设计的系统,使得在行驶中更加具有安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的顺利和舒适。

3关键技术研究

3.1电子辅助控制系统的组成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各部件工作传给ECU信号,再由ECU进行分辨及确认发出信号,使其工作。主要用途如下:a用于收集运行条件和期望值的传感器和设定值发生器。bECU根据特定的数学计算方式将信息处理成电子输出信号。c执行机构,将ECU的电子输出信号转换成机械参数。

3.2电子辅助系统的技术研究电子辅助系统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日常的驾驶条件中遇到的情况所改进和完善的技术,由于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汽车上也普遍使用,它是根据车辆行驶的条件设计的系统,以减轻和解决行驶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行车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4技术实现

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是根据汽车的形势需求所配备的电气设备,基于近年来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得到了新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辅助控制系统已遍布于汽车上,满足了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者的各种需求,不仅是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而且提高了驾驶的操纵性,减轻了驾驶者的疲劳。实现了新技术的超越。在驾驶过程中各方面都便利和保全了驾驶者:a减小转向时的操纵力,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b根据车速的高低和行驶条件的变化提供合适的助力辅助功能。c当遇到重大的撞击或其它事故时及时的缓冲减轻驾驶者的伤害程度。

5结论

第7篇

摘要:远程自动化控制闸门单片机

闸门调节是灌区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手段,闸门控制的探究对于节约能源、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大部分灌区已基本实现流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监测,并把数据传输到管理部门,但是在根据有关数据进行远程自动监测和控制方面成熟的经验非常少。国外非凡是欧美等先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如美国的SRP灌区自动化浇灌系统,可以同时采集100多点的水位、闸门开度和其他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控制几百座闸门、150多处泵站的运行。本文以国内某大型灌区为例,对闸门的自动监控进行了探究。

1、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分一个主站和若干个子站,通过无线调制解调器构成一个无线通讯网络,对多个断面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下位机中的传感器把引水渠中的水位值和各闸门的开度值经转换后送给编码器,编码器对水位及闸门开度信号进行编码,在通过避雷器将编码信号传给数采仪,数采仪将数据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后由无线调制解调器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即系统主站,可分别和不同的子站建立联系,查询各测点的数据,并按照用户的要求对各闸门进行控制,下位机中的控制箱接收到此信息,经过计算,发出控制信号自动控制闸门到一定的开度,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图1闸门远程自动监测和控制结构图

2、下位机系统设计

设计下位机重点在于闸门自动控制箱的设计,本文提出闸门的运行控制模式,并进行可靠性处理,然后利用无线传输设备和上位机进行通讯,传输数据。

2.1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AT89系列单片机,采用矩阵式键盘进行输入数据,键盘提供切换键、时间设置键、控制键三个按键,通过三个按键显示水位、流量、闸门开度、日期和时间。切换键实现上述四个功能的转换,时间设置键用于修改日期和时间,控制键用于对电机启停进行控制。

2.2闸门控制系统设计

本系统下位机接收到上位机传来的要求流量值(或水位值),当要求的流量值(或水位值)和系统所测的流量值(或水位值)不一致时,单片机启键闭合,闸门电动装置控制箱自动启动电机,提升或下降闸门,当所要求的流量值(或水位值)和当前所测流量值(或水位值)相等时,单片机闭键闭合,电机自动停止,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闸门的运行控制模式有实时型控制模式和定时型控制模式两种,在实时型控制模式中,上位机根据用户要求的流量,利用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把要求的流量换算成要求的水位,然后和下位机联系,下位机接到信号后,由电动装置控制箱控制电机的正反转,达到要求时停止转动。定时控制模式要求用户输入所期望的流量值和要求闸门动作的时间,下位机的控制箱在规定的时间里自动开启和关闭闸门,进行控制。

2.3无线通讯设备SRM6100调制解调器

SRM6100无线调制解调器原是美国Data-LincGroup公司生产的军用产品,现应用于民用。它提供最可靠和最高性能的串行无线通讯方法,在2.4GHz-2.483GHz频段应用智能频谱跳频技术,在无阻挡物的情况下,两调制解调器之间的通讯距离可达32.18公里,可实现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作站之间的无线连接。SRM6100应用跳频,扩频和32位误码矫正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无需昂贵的射频点检测技术。射频数据传输速率为188kbps。并且不需要FCC点现场许可证。SRM6100支持多种组态,包括点对点通讯和多点通讯。多点通讯对子站数目无限制。并且SRM6100可做为中继器工作,以达到扩展通讯距离或克服阻挡物通讯的目的。

2.4下位机可靠性处理

为了精确控制电动闸门的关闭,避免电动闸门在工作中出现过载破坏或关闭不严的现象,本系统在电动轴上安装了转矩传感器,用来监测闸门输出轴的转动力矩,以判定闸门是否关严、是否被卡住。闸门电动装置用于检测和控制闸门的开度,本系统在转动轴上安装了光电码盘,考虑到闸门可能出现频繁的正反转交替,为了避免错位和丢码,采用双光耦技术,光耦输出的两路信号经74221双单稳触发器进行整形,89C51的INT0和INT1对其进行计数、计时,并判定转动方向,计算闸门开度。电动闸门在工作中若出现异常现象,系统会自动报警,切断电机电源并显示故障情况。

2.5下位机软件设计

下位机的软件设计分为闸门自动装置控制箱程序设计和串行口中断服务程序设计两部分。闸门自动装置控制箱程序设计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存储、显示、按键操作等功能,串行口中断服务的程序完成下位机向上位机数据的传送和用户设定参数的接收。控制箱程序的主框图如下摘要:

图2、闸门自动控制程序流程图

3、上位机设计

上位机的软件部分采用VB6.0为开发工具,将各个功能模块化,分别解决相应新问题,再将各个模块组装,构成上位机软件系统的核心,上位机软件系统的结构如图3所示,通信模块位于最底层,其余模块功能的实现都直接或间接建立在此模块的基础上,本文利用VB的API函数编写串口通讯程序,程序的框图如图4所示。数据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水位、流量、闸位等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管理。

图3、上位机软件系统结构图

图4、通信模块程序流程图

4、结语

本文以国内某灌区为例,全面分析了灌区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设计,对其软件开发和硬件选择作了全面阐述,并总结了提高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的经验,为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摘要:

[1、水利水文仪器介绍,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探究所,1997。

第8篇

(1)电气自动化的系统的排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有的一些特点,电气的设备并不是统一的安排在同一个地方,而是根据需求的不同被分别安装在各自的配电室和电机的控制中心,由于,系统的排布中有着大量的配件,在处理所执行的信息时,工作量很大,从而导致机器的维修难度加大,但是,由于它的操作频率相对于较低,电气设备有着高要求,动作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在40ms以内就可以完成一个保护的动作。

(2)显示控制屏按钮齐全,显示直观,指示灯寿命长,光效好,可靠性强。控制计算机不仅具有动态协调能力,还可以存储记录,分析相关报告。其启动控制方式大小不一,如小功率采用直接启动的控制方式,大功率采用星形或三角形启动控制的方式,还有的采用变频调速控制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控制方式很好的确保了生产设备的运行稳定。

(3)确保运行时各种数据处理和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电气系统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人可以马上进行连锁控制,非常人性化。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1)优化供配电的设计,促进电能的合理利用。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设计的适应性,满足工程的动力、供应、控制和安全等要求制定,以满足建筑运行的要求,同时可以使它的运行处于一种安全的环境中。

(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力求简单、经济、使用以及维修方便。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安全和满足工程的运行时整个设计的基本前提,在该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不断的扩大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的降低工程的成本,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仅应该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而且还要使得系统的使用、维护方便、成本低,不宜盲目的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

(3)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的质量,使它的的负荷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在一个特殊的用电环境中,可以合理的选取节能方法,提高店的利用率。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现在为止DCS系统的应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1)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分散控制系统,它是由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控来组成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的基本思想是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和组态方便四大方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但是该系统缺点明显,如可靠性能低,维修困难;生产厂家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维修互换性低;价格昂贵等。

(2)WindowsNT和IE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语言规范。第一点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具有灵活性和易集成化等优点的人机界面操作,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方向。第二点是,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难度减小。

(3)监控的集中化。其缺点是处理速度缓慢,成本费用大,可靠性能低、设备很难扩容操作、故障查找难度大等。

(4)信息的集成化。在存储和读取信息时,需要使用规定的浏览器才可以访问到信息,并且信息技术会在电气自动化设施、系统和机器中进行横向扩展比较。

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伴随而来的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方面的竞争,不但竞争愈演愈烈。同时,此系统对节约有效资源,降低成本费用,甚至改变我国工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规划,积极的发挥自己的有力的条件,实现我国的自主研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抢占先机。

(1)软件地位大大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发展与应用的广阔前景,尤其是OPC技术、IEC61131标准和Win-dows平台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计算机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融合方面的作用,已无可替代。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统一化、信息化。为了独立开发系统,更为了方便达到客户要求,使得电气设备、计算机监管体系和企业工程管理体系之间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和畅通的交流,那么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此外,信息化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另一发展趋势,即实现设备与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在管理层面上,同时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迅猛发展。

(3)科技的不断发展是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关键,由于电气自动化是结合了多门学科的一项技术工程,在它的组成原件方面科技的含量比较高,由于在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造成同行业的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和各种的渠道来加大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选择是整个自动化行业的突破点,也是关于电气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在不断的科技发展中,电气自动化制系统不断突破,才能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电气自动化工程生产安全化。技术的安全集成化是电气自动化工程在控制系统方面的的一个发展方向,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即人、机、环境三者的安全实现是该部分的重要点。在非安全状态时,用户要如何选择利用最低费用实现安全方案制定问题。

第9篇

自动化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控制算法和方案为前提,并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对石油化工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模拟量进行自动控制,如温度、压力、液位等等。实现自动化控制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其一,先进的控制设备和系统,如分散集中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火灾控制系统等。其二,满足控制系统运行的实施方案,为自动化控制目标的实现构建平台。其三,高素质人才。通过上述三个条件的有机协调,能够实现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国内很多石油化工企业都应用了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使得生产能效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可燃性和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其严重,所以必须采取稳定、可靠地火灾控制系统。FDGS是可燃性气体监测与火灾控制系统的简称,与传统的DGS控制系统相比,FDGS的优势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该系统能够独立完成对危险气体泄漏和装置火灾的检测、分析及防控。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其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各个生产环节对SIL(安全设备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构成FDGS系统的各个部分均必须符合SIL国际认证。FDGS系统不仅可以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探测,而且还能发现装置所在区域内可能出现聚集的各种危险气体,如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等,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最早发现火情,并针对实际情况提供手、自动装置灭火。通过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1)FGDS系统的构成

FDGS系统的主辅设备会分布在两个区域当中,一个区域是装置现场,即危险区域,另一个区域是中央控制室,即相对安全区域。系统中的各个传感器具备检测功能,终端执行器主要负责执行功能。危险区域内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包括:IR火焰检测器、感温感烟探头、气体检测器、HVAC系统、熔断检测、火灾报警控制盘等,除了以上的自动化检测装置之外,在生产现场还布置了大量的手报按钮,当遇到突发火灾事件时,可通过该按钮进行报警。

(2)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①FGDS系统具备连续不间断的探测功能,能够在早期发现各个区域内可能聚集的有毒气体以及可能出现的火情。②系统为灭火提供了手自动装置,并设置有声光报警器,不同颜色与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危险,现场操作人员可按照报警时的颜色和声音对险情进行判断,据此采取应对措施。③具备执行控制欲连锁逻辑功能,可以提供事件石油化工企业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研究陈寿宝(中海油能源发展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天津300459)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石油化工企业应用自动化控制所需具备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能效有所帮助。关键字:石油化工;自动化控制;生产能效发生的顺序记录报告。

(3)系统设计方案

在对FGDS系统方案进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生产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①火灾检测仪表选型。目前,市场中的火灾检测仪表种类十分繁多,每一种仪表的性能和应用场所均有所差别。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在选择仪表时,必须要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防火分区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GB50116-2013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在选择火灾检测仪表时,应当满足如下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由于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会产生出烟和热,对于无明火辐射的场所应当选择感烟探测器。二是对于火灾发生后可能产生大量烟、热,且存在火焰辐射的场所,则应当选择感温感烟和火焰探测器。三是对于因温升过高可能引发火灾的场所,则必须选择感温探测器。②有毒及可燃气体检测仪表选型。在选择此类仪表时,应当以石油化工企业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为依据,并确保所选的仪表满足以下规定要求:一是在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当安装可燃性气体检测器。二是对于使用有毒的装置和设施区域内,则应安装有毒气体检测器。三是如果可燃气体当中含有有毒气体,但有毒气体泄漏时达不到最高允许浓度时,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检测器。③安全性设计。由于FGDS系统归属于安全仪表系统的范畴,所以它的主要元件均应当选用故障安全型。如I/O应具备短路和断路检测功能;AI点则应具备异常电流检测功能;执行元件应当为励磁型;逻辑运算器要具备可靠地冗余和冗错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结语

第10篇

PROFIUS-DP现场总线具有多种组态方式,即可以构成单主站系统又可以组成多主站系统。每个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可包括以下三种不同类型设备。

PROFIBUS-DP组态非常的灵活,在一条总线中,既可以有一个主站,也可以有多个主站,根据在总线中的功能不同,总线中的设备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总线主站(DPM1),DPM1是整个总线通信的控制器,在本案例中,PLC-300作为一类总线主站;除了一类主站,还有二类主站(DPM2),二类主站一般运行组态软件,属于操作设备,在PROFIBUS-DP中,一般采用工控机作为DPM2,通过工控机提供的人机界面,用户可以设置、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在PROFIBUS-DP现场总线中,数量众多的是DP从站,这些设备一方面可以将自身采集的数据发送到主站,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主站接收信息以完成相应的控制,在本案例的无缝钢管生产线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主要有直流驱动器、S7-200PLC以及远程I/O设备等。

二、某公司无缝热轧钢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2.1无缝钢管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组成整个无缝钢管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设备由一条PROFIBUS-DP现场总线相连,所有连接该总线的设备都需要有PROFIBUS-DP总线电气相兼容的通信接口,具有这样通信接口的设备分散在整个生产车间,在无缝钢管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控制仪表以及电动机控制设备所需接收和发送的信息量较少,但为了达到对整个现场设备的精准控制,在生产时,对通信的实时性要求较高。

从无缝钢管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图可以看出,整条总线的控制由一台S7-300PLC完成,S7-300PLC作为整条PROFIBUS-DP现场总线控制中心,是总线中的DPM1,在运行中,S7-300PLC以一定格式的报文形式与总线中的众多从设备交换信息。工控机是PROFIBUS-DP现场总线中的二类主站(DPM1),通过配备专门的PROFIBUS-DP总线适配卡与总线相连,工控机上运行WINCC过程监视软件,该软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完全能够胜任整个无缝钢管生产线上各设备的监控和参数设置。无缝钢管生产线上的设备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种类设备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接入到总线,其中一些简单的I/O设备,通过接入西门子ET200与总线相连,这类设备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矫直机组区、轧辊机区、穿孔机组区以及加热炉区;各种主传动电机通过西门子的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6RA70与总线相连;轧辊的位置控制则由S7-200PLC完成,S7-200PLC通过扩展模块EM277与PROFIBUS-DP总线相连。

2.2上位机软件功能借助工控机上的WINCC过程监视软件实现整个系统的组态以及对整个系统的监控,上位机软件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对生产线的监控:在组态成功后,工控机能够实时获取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借助这些从系统中获取的数据就可以很容易完成各种可视化的实时模拟界面,通过这些可视化的模拟界面,管理人员就可以很容易知道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由于需要监控的设备众多,为了能够更清晰了解各区生产的细节,制作了多个实时界面,例如为了监控穿孔辊的位置以及设置相关的参数,制作一个专门操作界面,借助该界面,用户可以看到无缝钢管生产线穿孔的生产过程,在出现问题时,用户也可以借助界面上的按钮操作完成急停等操作。

(2)异常报警记录:整条无缝钢管生产线大部分时间都能正常平稳运行,对于偶尔出现的故障,上位机软件具有报警显示、记录功能。操作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所有的报警都会有记录,用户可以借助查询,很容易发现某个设备在某段时间出现的故障信息。

第11篇

1.1授课理论性较强授课理论性强不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为保证控制理论的完整性和透彻性,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过多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原理讲解和公式推导上,就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系统应用实例相结合,造成很多学生误认为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另外,定单班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就业,没有升学再深造的压力,他们所关心的是所学知识是否会用到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因此,课堂上讲授过多或过深的理论知识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1.2缺少煤矿电气背景的相关实例通过与工作后的毕业生交流,发现有一条信息非常突出:大部分毕业生很难将自动控制原理中所学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这主要是因为所学课程大部分实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强,多数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专业背景不熟悉,导致学生对学习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模糊,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死搬硬套,应付考试的现象严重,缺少灵活运用和开拓创新的思路。上述这些问题直接弱化了“自动控制原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

2“自动控制原理”授课内容调整

为顺应煤炭电气化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突出煤矿电气特色教学目标,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实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对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2.1优化授课的内容体系、深度和广度研究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联系,调整课程授课体系,以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设计为主,突出煤炭行业背景,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自动控制原理”在传统教学上一直沿用自动化专业的授课体系,造成“自动化类”和“非自动化类”的界限模糊。对于定单班该课程学时数少的情况,若按“自动化类”体系授课,只能加大课时信息量,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及时有效消化,影响教学效果。研究如何在有限学时内让学生熟练掌握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论,并突出煤炭电气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构建定单班授课体系的关键。参照培养定位,结合后续的相关控制理论的专业课程,从课程体系出发,以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为主线,调整授课知识点深度和广度。如在讲述建立数学模型基本内容时,应选取有一定煤矿工程背景的系统,给模型赋予形象的物理意义,使学生正确理解实际模型与抽象模型的区别与联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建模,加深对实际系统建模的理解。系统分析方法是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响应法,这些是控制理论教学的重点,应保留原有知识点的深度。抓住采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响应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这是系统分析的关键。对于离散系统、非线性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由于培养计划中后续课程相关性较小,可以降低这部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2增加煤炭电气控制系统实例系统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研究与选取煤矿电气工程中的典型范例,如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掘进机控制系统、通风机控制系统以及排水设备控制系统等,突出煤炭行业背景,从实例分析中去了解系统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生动的工程实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控制理论的魅力,深刻理解“学以致用”的意义,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3实施案例

矿井提升机调速系统要求平滑调速且调速精度较高。提升机电气传动系统的加、减速过程要平稳(无超调)。控制系统应保证在额定速度时有±1%的精度。

3.1准确性分析假设提升系统采用恒速控制,选单位阶跃函数作为典型的外作用。由一阶系统分析方法可知,一阶系统完全可以跟随阶跃信号,且稳态误差为零,所以提升系统±1%的控制精度是可以保证的。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9-02

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自动化专业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且此课程是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传授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反馈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最基础的思路方法,是自控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企在中国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已经成为现实。这种现状使得高科技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流动的趋势越来越强。中国大学留学生数目以及中国高校毕业生使用英语在外企和国外工作的数目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大学与英语国家的校级交流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使得中国大学教育对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1-3]。全英文《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形式而设置的。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处于走向国际化的初步阶段,探索并交流适应现阶段形式的全英文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对象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电类专业中国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开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课程用全英文开设,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文听力和阅读理解力,作业和实验报告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该课程设有实验环节,在有留学生参与的实验小组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团队工作,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口头沟通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控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年开设,是其他自控专业课的基础,只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才能继续学习好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目前我校留学生人数虽然呈上升趋势但绝对数量还不是很多,全英文教学班一般由本土学生和来自非洲、欧洲、美国、亚洲等不同地区的留学生组成。由于学生们的背景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英语程度、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和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讲,本土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一些,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因生活环境为中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对阅读能力弱一些;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留学生,因其有限的英语程度,在课程学习和交流中具有一定困难。从已开设的英文课来看,一般留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中国学生弱一些。对来自不同背景学生进行自控原理的教学,如何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来源开展《自动控制原理》的全英文教学,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师资配备、教学对象认识、教学组织、教材选择、教辅资料与软件工具选择、实验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合理安排。全英文教学应该从教学对象背景的需求出发,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教学交流质量的提高,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目的。

1.教学团队的素质。自控原理的全英文教学,涉及数学及专业知识的传授、使用英语的沟通,在教学对象来源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对教学团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1)教师英语能力基础及保持:全英文授课的教师,一般应具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尽管有些老师有海外学习经历,全英文任课老师由于一般工作在中文语境中,也要注意英语听说能力的保持。(2)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一门比较传统和基础的课程,任课老师一般都学习过此门课程。因此老师对相应的知识点都比较熟悉,但对于课程知识的应用还需予以加强。教师应该有课程相关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背景,不仅可以讲述课程的知识点,也能够讲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应用环境、应用方法及应用工具,使学生不仅获得课程的知识点,还获得关于知识应用方面的技巧。(3)面向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方法。一般教学方法由理论学习和课堂经验积累两种途径获得。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键的是教学方法要适用于教学对象。因此除了一般教学方法的掌握,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积累总结教学方法及其适用对象。(4)教师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主讲教师是课程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助教、实验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工作安排和沟通。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收集所有学生的联系信息,包括留学生的国籍,并向学生公布课程助教、实验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保证课程参与者的双向沟通。

2.课程教材与辅助材料:(1)课程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选择难易适中的教材。在本课程的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一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学参考书。在参考书中有相对比较深的教材满足专业和英语基础比较好、好奇心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也有参考书比较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满足基础相对弱的同学。考虑到中国本土学生将来也有可能在中国企业工作,本课程推荐了具有中文翻译版的英文原版经典教材,便于学生能在课后了解专业词汇的中文表达,也帮助英文程度差但具有一定中文语言能力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另外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控制原理主要贡献者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控制原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们学习该领域大师的创新精神。(2)教学辅助资料与工具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习课堂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中英文对照专业词汇,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用英文专业词汇进行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表达。自控原理是一门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可以把一些课程常用的数学公式表,如拉普拉斯变换表等,作为辅助材料提供给学生。本课程还在课程网页上提供全部课程的英文录像,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没有完全消化,可以在课后自己观看相关课程录像,理解和消化上课的内容。

3.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课程知识传授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英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环节:(1)任课老师的课堂表达:教师上课应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板书要整洁明了。语言采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句型。考虑到班级里有英语听力不太好的学生,上课语速要适中,并配有相应的关键字板书或多媒体演示稿,以补充学生由于听力原因造成的信息损失。发放多媒体演示稿关键部分的纸质打印件,方便学生做课堂笔记。教师上课应该基础部分简单清晰、教学内容应有扩展性,同时注重介绍知识的应用环境,既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满足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的需求。(2)课堂教学的互动与反馈: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对数学基础要求高,大部分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第一次接触新的概念,如果没有进行足够时间的预习很难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主动提出问题。而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一般没有时间做足够的预习。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一般为二到三人一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加强对所学概念方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回检查,期间学生可以向老师询问不懂之处。这种形式的全英文互动,既减少了学生的表达压力,又能达到互动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4.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为保证实验质量,首先要向学生提供清晰的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分组时应避免将留学生分在一组,而是将中国本土学生与外国学生搭配开来,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帮助留学生融入本土学习环境,克服由于外国学生对环境的不熟悉造成的工作障碍,顺利完成课程实验任务。实验报告也是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对实验现象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分析、解释。

5.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分课堂学习评估、课程阶段学习评估和课程学体评估。课堂学习评估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教师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课程阶段学习评估主要通过阶段小测验来进行,通过阶段小测验可以测试学生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学体评估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验情况以及实验情况和期末考试,是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估。期末考试内容应该含概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知识灵活应用和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等层次,以测试不同层次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

现阶段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在中国大学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全英文自控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方法。论文分析了全英文课程班的学生组成和特点,阐述了自控原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及经验,为中国大学全英文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圆圆,项慨.C++全英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2]徐巍华.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2).

[3]黄亚玲,唐瑶,吴星明,李莉.留学生电气技术实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

第13篇

关键词: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智能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先进国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层出不穷。机床、汽车、仪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许多门类产品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内外各个厂家相继推出运动控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ClosedAC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Motor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Computer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Controlling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

二、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充分发挥DSP的高速运算能力,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实时调节系统增益;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功能,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

一般情况下,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大多工作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即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既作速度环,也作位置环。这种控制方式对于传动链上的间隙及误差不能克服或补偿。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应在最终的运动部分安装高精度的检测元件(如: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即实现全闭环控制。比较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方法是:伺服系统只接受速度指令,完成速度环的控制,位置环的控制由上位控制器来完成(大多数全闭环的机床数控系统就是这样)。这样大大增加了上位控制器的难度,也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推广。目前,国外已出现了一种更完善、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使得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实现更为容易。

该系统克服了上述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伺服驱动器可以直接采样装在最后一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位置反馈元件(如光栅尺、磁栅尺、旋转编码器等),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此时仅作为速度环。这样伺服系统就可以消除机械传动上存在的间隙(如齿轮间隙、丝杠间隙等),补偿机械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如丝杠螺距误差等),实现真正的全闭环位置控制功能,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这种全闭环控制均由伺服驱动器来完成,无需增加上位控制器的负担,因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其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和研制中,开始采用这种伺服系统。

三、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直线电机在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已在世界机床行业得到重视,并在西欧工业发达地区掀起"直线电机热"。

在机床进给系统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原旋转电机传动的最大区别是取消了从电机到工作台(拖板)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把机床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因而这种传动方式又被称为"零传动"。正是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带来了原旋转电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

1.高速响应由于系统中直接取消了一些响应时间常数较大的机械传动件(如丝杠等),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大大提高,反应异常灵敏快捷。

2.精度直线驱动系统取消了由于丝杠等机械机构产生的传动间隙和误差,减少了插补运动时因传动系统滞后带来的跟踪误差。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反馈控制,即可大大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

3.动刚度高由于"直接驱动",避免了启动、变速和换向时因中间传动环节的弹性变形、摩擦磨损和反向间隙造成的运动滞后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其传动刚度。

4.速度快、加减速过程短由于直线电动机最早主要用于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Km/h),所以用在机床进给驱动中,要满足其超高速切削的最大进个速度(要求达60~100M/min或更高)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由于上述"零传动"的高速响应性,使其加减速过程大大缩短。以实现起动时瞬间达到高速,高速运行时又能瞬间准停。可获得较高的加速度,一般可达2~10g(g=9.8m/s2),而滚珠丝杠传动的最大加速度一般只有0.1~0.5g。

5.行程长度不受限制在导轨上通过串联直线电机,就可以无限延长其行程长度。

6.运动动安静、噪音低由于取消了传动丝杠等部件的机械摩擦,且导轨又可采用滚动导轨或磁垫悬浮导轨(无机械接触),其运动时噪音将大大降低。

7.效率高由于无中间传动环节,消除了机械摩擦时的能量损耗,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直线传动电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运动控制行业中倍受重视。在国外工业运动控制相对发达的国家已开始推广使用相应的产品,其中美国科尔摩根公司(Kollmorgen)的PLATINNMDDL系列直线电机和SERVOSTARCD系列数字伺服放大器构成一种典型的直线永磁伺服系统,它能提供很高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加速度、极高的刚度、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平滑的无差运动;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井精机公司、台湾上银科技公司等也开始在其产品中应用直线电机。

四、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ingLogical&nbsp;Controller,PLC)问世以来,PLC控制技术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随着近代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已在软硬件技术方面远远走出了当初的"顺序控制"的雏形阶段。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就是代表这一发展趋势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

与传统的PLC相比较,PCC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样化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传统的PLC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监控程序来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和外部的I/O通道的状态采集与刷新。这样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PLC的"控制速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的大小,这一结果无疑是同I/O通道中高实时性的控制要求相违背的。PCC的系统软件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则与程序长短无关,而是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由此,它将应用程序的扫描周期同外部的控制周期区别开来,满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当然,这种控制周期可以在CPU运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用户的实际要求,任意修改。

基于这样的操作系统,PCC的应用程序由多任务模块构成,给工程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地按照控制项目中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报警、PID调节运算、通信控制等,分别编制出控制程序模块(任务),这些模块既独立运行,数据间又保持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模块经过分步骤的独立编制和调试之后,可一同下载至PCC的CPU中,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管理下并行运行,共同实现项目的控制要求。

PCC在工业控制中强大的功能优势,体现了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及DCS(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潮流,虽然这还是一项较为年轻的技术,但在其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它正日益显示出不可低估的发展潜力。

五、运动控制卡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工业PC机、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1)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2)在各种工业设备(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国防装备(如跟踪定位系统等)、智能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3)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通常采用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大多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一般地,运动控制卡与PC机构成主从式控制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键盘和鼠标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运动轨迹规划、控制指令的发送、外部信号的监控等等);控制卡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包括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自动升降速的处理、原点和限位等信号的检测等等)。运动控制卡都配有开放的函数库供用户在DOS或Windows系统平台下自行开发、构造所需的控制系统。因而这种结构开放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中设备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这种运动控制模式在国外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比较流行,运动控制卡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的PMAC、PARKER等运动控制卡。在国内相应的产品也已出现,如成都步进机电有限公司的DMC300系列卡已成功地应用于数控打孔机、汽车部件性能试验台等多种自动化设备上。

第14篇

【关键词】变频器;自动控制;恒压供水;问题与对策

作为供水工程中的通用机械,消耗着大量的能源,电耗往往占制水成本的60%以上,在我国,每年水泵的电能消耗占电能总消耗的21%。为了节约降耗,必须采取调节措施使泵站适应负荷变化的运行。本文介绍一种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该系统可根据管网瞬间压力变化,自动调节某台水泵的转速和多台水泵的投入及退出,使管网主干管出口端保持在恒定的设定压力值,并满足用户的流量需求,使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节能的最佳状态。

在实际工况中,用水量是时刻变化的,为了适应水量的变化,以往多采用调节泵出口阀门定时去控制泵出口压力在某一规定值上,这必然造成用水时有超压或欠压现象。水泵机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即通过改变电动机定子电源频率来改变电动机转速,可以相应地改变水泵转速及工况,使其流量与扬程适应管网用水量的变化,保持管网最不利点压力恒定,达到了节能效果。根据这一原理,在应用中选择供水管网最不利点允许的最低压力为控制参数,通过压力传感器以获得压力信号,组成闭环压力自控调速系统,以使水泵的转速保持与调速装置所设定的控制压力相匹配,使调速技术和自控技术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此外,最不利点的控制压力还保证了用户水压的稳定,无论管路特性曲线等因素发生什么变化,最不利点的水压是恒定的。保证了用水压力的可靠。

1.变频恒压供水特点

(1)恒压供水能自动24小时维持恒定压力,并根据压力信号自动启动备用泵,无级调整压力,供水质量好,与传统供水比较,不会造成管网破裂及水龙头共振现象。

(2)动平滑,减少电机水泵的冲击,延长了电机及水泵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传统供水中的水锤现象。

(3)采用变频恒压供水保护功能齐全,运行可靠,具有欠压、过压、过流、过热等保护功能。

(4)系统配置可实现全自动定时供水,彻底实现无人值守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具有故障报警和显示功能,并可进行工变频转换,应急供水。

(5)系统根据用户用水量的变化来调节水泵转速,使水泵始终工作在高效区,当系统零流量时,机组进入休眠状态,水泵停止,流量增加后才进行工作,节电效果明显,比恒速水泵节电23%-55%。

(6)整套设备只需一组控制柜和水泵机组,安装非常方便,占地面积少。

(7)采用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转换电控柜开关,就可以实现用户所需工况。

2.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采用一电位器设定压力(也可采用面板内部设定压力或专用控制器),采用一个压力传感器(反馈为4~20mA或0~10V)检测管网中压力,压力传感器将信号送入变频器PID回路,PID回路处理之后,送出一个水量增加或减少信号,控制电机转速。如在一定延时时间内,压力还是不足或过大,则通过变频器作工频/变频切换起动另一台水泵,使实际管网压力与设定压力相一致。另外,随着用水量的减少,变频器自动减少输出频率。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此系统主要由2台供水泵,1台变频器,1块远传压力表和一些相关设备组成。当用水量不大时变频器启动1#泵电机,接触器KM2断开、KM1吸合,1#泵变频运行,随着压力自动调节频率的高低以保持压力的恒定。当用水量增加1#泵频率随之增大,如到工频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变频器控制接触器KM1断开、KM2吸合,使1#泵工频运行,然后KM3吸合使2#泵变频运行。如用水量一直减少,则变频器控制2#泵减速直至推出运行,使1#泵转入变频运行,如果用水量继续减小,变频器转入休眠状态,停止输出。如果1台泵一直能满足用水量,出于保护电机的目的,可以设置变频器参数,使变频器控制2台电机每隔一段时间切换运行。

3.变频器PID调节功能

变频器是通过内置PID调节器对供水系统进行闭环控制的。首先设置一个恒定的给定压力值,变频器则通过现场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PID调节,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通俗的说就是,当压力超过给定值则变频器减速,不足给定值则增速,供水系统始终保持恒定压力,变频器输出则无须考虑。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它主要是依据系统的数学模型,经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器参数。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计算数据未必可以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方法,它主要依赖工程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采用。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都是通过试验,然后按照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控制器参数,都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后调整与完善。现在一般采用的是临界比例法。利用该方法进行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步骤如下:(1)首先预选择一个足够短的采样周期让系统工作;(2)仅加入比例控制环节,直到系统对输入的阶跃响应出现临界振荡,记下这时的比例放大系数和临界振荡周期;(3)在一定的控制度下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在实际调试中,只能先大致设定一个经验值,然后根据调节效果修改。

综上所述,水泵采用变频器控制后,泵的出口扬程大幅度下降,节能效果显著。由于电机转速下降,泵出口压力降低,减少了机械磨损,降低了维修工作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功率因数,软启动特性避免电机直接启动时大电流对电机线圈和电网的冲击。 采用变频器后,电动机和泵共同组合为一体,它既是动力源,又是供水调节执行机构,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方式,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闭环控制系统适应水量变化,实现在线调整,保证管网末端压力恒定,不存在人为调整的滞后现象。总之,此系统具有体积小、调速范围大、效率高、无级调速等特点,运行安全可靠,实现闭环控制系统,满足用水需量,保证管网末端压力恒定,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延长了设备寿命,减少了维修工作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调速系统。

【参考文献】

[1]冯垛生,张淼.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15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

1 前言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我们日常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其工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就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运行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因素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进而可能导致电气自动化运行的终止,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着重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2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电气自动化的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了,需要用到的人员也越来越少了,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力的解放了人力资源,减少了人工消耗,但是却不利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序运行,一旦出现问题而又无法及时解决的话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指的是在相应环境条件下,或者是在规定时间的范围之内,可以完成,或者是可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然而,要想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能力的大小及其完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通常来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高低最容易在相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来。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使用范围界定还比较宽松,不管是较大的系统,还是小的设备和单元,都需要采用稳定性来加以衡量,在实际的衡量中最好采用概率来描述。一般情况下,电气自动化可以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计划进行操作、控制、监视等一系列的必要功能,而且其相关设备还能在无人或者少人的状态下自动运行。由于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环境中,操作和管理无需更多人员,甚至不需要任何人员即可工作,所以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已经成为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各国经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市场竞争力,即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3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现状

关于电气自动化的控制设备稳定性的现状分析,主要是要考虑工作环境多样化的情况下,从而形成的操作维护不当现象。众所周知,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环境,甚至有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实际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以便消除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经实践证明,引起这些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索、机械作用力因素,电磁干扰因素等。

3.1 气候因素

对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湿度、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措施探究文/王宏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体现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下能达到规定功能的能力,特别是在不利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对于控制和把握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至关重要。摘要气压、温度、大气污染、厌恶等方面,此类不利的环境因素会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带来严重干扰,进而损坏电气自动化的设备结构、运动的灵活性,及其温升过高等重要环节,更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完全毁坏而无法正常工作。

3.2 机械作用力因素

对机械作用力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在不同运载的工具中,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能会受到不同种类的机械作用力,比如:冲击、震荡、离心加速力等方面。在这些机械作用的严重影响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容易受到损坏,参数易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元器件发生变形和断裂情况,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金属件也会因疲劳而受到严重损坏。

3.3 电磁干扰因素

对电磁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这方面的因素尽管属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但是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通常来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运行中,同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不同程度地增大设备的输出噪声,由此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失去稳定性,甚至会形成安全事故。

4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作用

4.1 稳定性能够衡量设备质量

产品要实现其自身价值,产品质量是硬道理,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而要确保产品质量的要素,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特性上,涉及其性能、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可见,稳定性在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主导作用,即稳定性越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发生的故障次数就越少,维修费用也越低,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一句话,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精髓所在,也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寻求的最高目标。

4.2 稳定性能够提高设备市场竞争力

当今社会,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用房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人不但要求性能比较优的产品,同时更加重视产品的稳定性能,特别是电气类产品。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优者则胜,劣者就会被淘汰,只有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才能赢得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获得公众认可和青睐。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自动化程度、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下,稳定性技术能够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5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措施

5.1合理地制定设计方案

首先要认识和把握产品的自身特点、实际应用环境、应用条件,需要依据这三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由于各个厂家所生产的产品都不尽相同,他们之间会存在许多差异,所以在同一个项目当中,最好统一使用同一种常见的产品,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各个设备之间的良好协调性。

5.2 选择合适的零部件

在满足设计合理的条件下,必须选择合适的零部件,这就要考虑相关电路的实际性能,最好选择专业常见的零部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保证,不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在后期维护上,都能有效地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此外,选择零部件的时候,还需要高度重视零部件的使用参数。

5.3 强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

在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温度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由于温度变化容易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温度变化过大也会发生严重事故。究其原因,这主要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当中不断向外散发热量造成的,如果散发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积累在较小空间内,从而使设备周边环境温度不断升高,结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时,要关注散热问题,合理地确认散热方式,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设备本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注意研究方法,坚决杜绝盲目操作的不良现象。因此,需要科学地结合国内外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新技术,根据最新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