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师范教育;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心理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教育理论课,对培养合格师资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高师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不仅是高师学生职前准备所必需的,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大有裨益。然而,目前高等师范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效果还未能体现设置该课程的目的,这在客观上影响了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导致高等师范公共心理学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如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不够,定位不当;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材体系缺乏创新性、结构缺乏科学性、对象缺乏示范性、内容缺乏实用性、功能缺乏操作性,等等。有鉴于此,笔者在心理学教学中,就强化心理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教学与心理教育能力等方面作了些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一些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立足于理论与实际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现行的高师心理学教材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如教材内容更新太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严重;教材结构松散,存在“条块分割”现象等。多年来,我们在改革教材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方面作了尝试。改革的宗旨是:紧扣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能力培养。改革要达到两个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心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从事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素养;二是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知道怎样去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高自身心理品质。

鉴于公共心理学教授的对象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因而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不但要考虑上述“双目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新世纪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要求。也就是说,高师学生不仅要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还要了解自身的心理特征和未来教育对象家长的某些心理特征以及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特点。高师学生不仅是未来的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能承担中小学心理研究工作。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某种体系,而应将中学教师所必备的心理学知识,按照“科学、精练、实用、可操作”的原则进行选择。

在知识结构上,教学内容的体系由导言及六篇十七章组成。通过导言篇,简介心理科学,使学生对心理科学及人的心理全貌有总体的了解;通过认知篇、情意篇、个性篇(共十章),讲授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和规律;通过心理保健篇(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阐明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通过角色心理篇(包括中学生心理、大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家长心理四章),论述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等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心理研究篇,简要介绍学生心理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学生心理鉴定的基本技能。各篇章知识的阐述、论证注重科学性和内容的先进性。此外,每章都附有心理品质的自我测量,例如:可进行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自我测验,情感、意志品质的自我测验,学习动机、兴趣、气质、性格自我测验,等等。这些内容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能力结构上,教学内容通过“双主线”结构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心理自我完善能力。一是在各章知识特别是规律的阐述中自然引发出培养和教育的措施;二是学习每章内容后,都给学生布置心理自我完善的作业,并进行心理品质的自我测验。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材结构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概念、规律、应用”三条主线展开,内容精炼,重点突出,便于课堂精讲。有些篇章,如心理咨询、家长心理、大学生心理、中学生心理研究等,因教学时数所限不能在课堂上详讲,则以通俗、详尽、便于学生自学的课堂讨论或实践作业为主。

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精讲与略讲相结合

心理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在教学和自我心理完善中的应用,都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精讲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应注重在理论的渗透性上下功夫,因为只有学好了这些知识,“迁移”才有可能,学生“应用”才会自觉。当然,精讲并非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而是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教师或以典型事例引路,创设诱人的故事情景,自然地引发出某种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或讲清某原理后让学生举出教学、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作例证;或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王国,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导出原理和规律。其他内容,则是教师提示思路或导引,扫清理解上的障碍,由学生自己导出命题或结论。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学生由被动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的知识点理解深刻,真正内化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讲授与心理实验相结合

人的心理由于不具有三维空间,故显得抽象难懂,为了变抽象为直观,由理性变为感性体验,我们充分利用心理实验仪器,尽量多地在课堂或课下让学生演示心理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另外,配合有关教学内容,我们还自制了一些简易的实验教具。如在讲到知觉的理解性时,为了让学生明确言语的指导在知觉理解中的作用,向学生展示自制的斑点图。为了让学生明白“理解”可以提高知觉的速度,向学生展示两张同样字数的卡片,一张由互不联系的单字组成,另一张上写着“向张海迪学习”。在展示中让学生体验理解的确提高了知觉的速度,并故意将“海”与“迪”写错,都少写一点,让学生体会理解虽然提高了知觉速度,但有时会让人忽视某些细节,导致错误。学生通过演示,亲身体验,不但深刻理解了心理学的原理,节省了讲解的时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对各章有关的内容,我们除了课堂上重点讲授外,课下还要求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自学,阅读有关参考书目,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写出提纲并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例如,对“记忆的秘诀”“做自己情感的主人,不做消极情绪的奴隶”“意志磨炼面面观”“气质类型的自我分析”“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性格的自我分析”等内容,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自己的心理世界,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自我完善的措施,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好”,“学习具有实效性和创造性”。

(四)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为了确保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完整性,我们尽力做到系统性地讲述。由于教学时数所限,有些篇章不能在课堂上讲述,但又是未来教师所必备的心理学知识与能力,我们采取了课下自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予以解决。所开设的专题讲座主要有“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人格成长”“发展与成才”“学生心理研究”等,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由于专题讲座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因而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强,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效果良好。

(五)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为使心理学理论发挥其实用性,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强调在理论指导下加强实践环节,具体做法如下。1.每章后都编有心理品质或能力的自我测量题,让学生通过自测更好地认识现实的自我,并为建构理想的自我提供参照系。对每章后面的这些内容,学生往往不用教师布置,都能认真、自觉地去完成,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2.每学期教师都有针对性地布置心理品质或能力的自我测量题,并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心理的自我分析(包括测量现象、探求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自我完善的措施等)。例如,围绕“心理发展历程的自我分析”“理想我与现实我的沟通”等课题,让学生撰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报告。3.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讨论时的见解、心理品质或能力的自我测量报告、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或创新见解等撰写成心理学小论文。对优秀论文或在课堂上宣读进行鼓励与表扬,或在期末成绩总评中获得创新学分。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钻研心理学理论的积极性,培养了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了自我,也强化了学生的创新研究意识和分析写作能力。

第2篇

论文摘 要:本文通过《实用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从整合教学资源和选择教学方法上分析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要注重实用性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教学资源的整合要适合学生需求和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两点认识。

早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就提出实用主义教育,他抨击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强调教育的重点要从教师转到儿童生活。我国近代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也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他建议教育要以实用为目的,所谓“实用主义教育”:是指教育要切合实用,要求学生在学校所学之知识,应注意离校的运用。本文所强调的“实用性教学”就是在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挖掘教材中的实用性知识,不仅让学生会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用。

《实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心理学课程,它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大专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该课程在阐述心理学的一般性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介绍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地了解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工作与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作为《实用心理学》课程的责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电大远程教学优势,注重实用性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各项教学实践环节,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以致用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实用性”

(一)文字教材的优化组合

文字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下,完善文字资源的配套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才能体现和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心理学作为探索人类生命领域的科学,是一门百川交汇的学科,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价值。《实用心理学》教材也竭力体现知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征。笔者在编写相关文本资源或授课时,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并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收集有关心理学参考资料,在备课和制作电子课件时引入相关案例、图片和一些心理学测试,丰富课堂辅导,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如在讲解“注意”时,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测试——“字母不同排列”的记忆,让学生理解“注意的广度”。在讲解“知觉”时,通过一些图形:花瓶或脸孔?是兔子还是鸭子?或是老婆婆等“两可图”,让学生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在每周上辅导课时,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学习“心理小百科”。每次都选择一些与本次课相关的心理常识。如:“怎样保持心理平衡”,“影响人际关系的八种心理”等。这样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心理常识,能够加深印象,引起思考,有利于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在课堂结束时,布置一些讨论题或案例分析。对于作业的布置,总是精心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介绍你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记忆的策略;举例说明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二)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

1.开放教育远程教学平台

在揭阳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的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栏目下,设有该课程的主页,可供学员随时浏览本课程的相关教学信息。主要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辅导”“历届试题及答案”等若干教学文本,方便学生下载相关教学资料。其中“教学辅导”的内容较为丰富,有“案例分析”“形考作业辅导”“心理常识”“心理学家介绍”“期末复习指导”“辅导课纲要”等。这些教学资源对于不能准时到校听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全面的自学材料。

2.交互式的网上答疑

在揭阳广播电视大学的网页设有“公开讨论区”和“课程讨论区”。学员可随时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任课教师不定期上网进行解答,并在期末专门安排一个时段进行期末总复习的网上答疑。答疑时,教师既可以就课程的重点、难点等共性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就学员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解答。

在《实用心理学》的“课程讨论区”中,有教师和学生的不少讨论题,有些是课堂没有时间讨论的,把它搬到网上讨论。如:“人们为什么既使知道合作是比较好的行为策略,但仍然还会选择竞争?”有一些是学员作业中难以解答的,在讨论区中提出来,共同讨论。如“现代开放式办公室往往用挡板分隔出许多小的独立的空间,这样设计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还有一些是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大家提出来讨论。如“考试时,教师站在学生背后,答题水平会上升吗?”“如何利用错觉现象来美化生活?”等等。对于“课程讨论区”中的内容,学员比较感兴趣,一些同学踊跃参与,这样既促进师生交流又巩固相关知识,达到活学活用。

上述网络资源,相互补充,相互配套,共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学习服务系统,从而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提供一个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

二、遵循“实用性”,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有更深刻的体验,达到识记和理解的目的。心理学上许多知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讲授“气质”时,笔者在课件中录制并插入了《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和《水浒》“林冲被逼上梁山”片段,让学生在观赏中体会、比较林黛玉、林冲和王熙凤等人的气质。实践证明,这种把声、光、电、影、字结合起来的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联想、加深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精彩、省时、高效。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是笔者在授课过程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在讲授“心理健康”一章时,通过一些心理障碍的案例,如“考试焦虑症”“抑郁症”“反社会人格障碍”等例子分析,让学生讨论、总结症状的特点和治疗的方法,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让他们思考和讨论:在生活中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强调师生在平等氛围下的双向交流,教师授课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课堂上既可由老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也可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让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这在课堂教学和网上讨论都是一种能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好方法。

三、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实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更要注重实用性教学,有如下的两点认识:

(一)教学资源的整合要适合学生需求

远程教育专家任为民教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经指出:现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很多,各种媒体都有,但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资源却很少,缺乏经过整合的、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多媒体的一体化设计。的确,学生面对的是高校的教材、光盘和网上课堂,这些资源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不能提供很多动态的学习指导,所以学生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多,很多内容又看不懂,资源也就显得比较匮乏。笔者认为各电大分校的课程责任教师应该担负起整合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因为课程责任教师通过上辅导课和网上互动讨论,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接触和了解,既能知道学生的需求,又有完善教学资源的责任。

(二)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诺尔斯曾经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五个特点,其中第三个是:成人学习者都是“实用主义者”。成人之所以要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提供的教育方案让成人感到无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那么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而远程开放教育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自主性强,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教材的“实用性”,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争取把最有用、最有发展前途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戴本博,张法琨.外国教育史(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第3篇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该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学好这门课有助于学习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理论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知识、抽象内容比较多,对于“教”和“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相对说来难度更大。因此恰当的通过教学模式、方法、优化课程资源等,能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坚持的原则

1、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该学科的学习,应达到三方面目标:

(1)认知性方面。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学知识脉络,认识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识记理解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内容;学会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释现象;

(2)技能性学习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普通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提高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生活态度、求实科学态度、宽容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2、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原则

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促进理解与应用。运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也包含讲练结合思想。理论与实际包括学生整理笔记、做习题、做小论文等。做好学生的体验活动。

3、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传授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处在“入门”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传授的原则,有利于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课程,有利于学习的正迁移。

4、坚持教学过程的教学互动,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既不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为此教师要系统、准确、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学内容,学生要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才能做好学习过程的主体。

5、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

知识是无限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运用思维、记忆、强化规律、学习理论等促进教学。

6、重视学科发展前沿的介绍

心理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个学科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绪对认知与行为的影响、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等。

二、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质量,普通心理学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讲授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

1、在讲授中“分析、案例、互动”相结合教学模式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点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等。所以要细致讲解分析概念与规律、分析概念与规律的每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学概念、规律、原理、理论有所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所以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一定形象化、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

2、体验、讨论、教师导向结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叫学生进行讨论,对某种理论或某些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写课程小论文,既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加深了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理论地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能是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导向。

3、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扩大学生的视野,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的机会。另外,每章讲授结束之后,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布置各种不同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评价报告等。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

1、精选教学基本内容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张述祖著《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这几本书比较经典。 教师在仔细阅读基础上,形成一个有层次、有系统、有深度、有逻辑性的,既有实用性又有学术性教学内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资料与图画资料

为学生的学习增加有趣的与形象性材料。

3、关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学科新成果的内容。

四、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又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内容应注重考评学生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能够考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