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航天工业论文范文

航天工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航天工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航天工业论文

第1篇

1.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航天军工企业面对逐渐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必须依靠品牌建设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并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进行谋划。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产品,航天军工企业应充分利用行业的特点,依托品牌建设展现企业在高精尖产品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通过不断开拓预先研究领域的新项目,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赢得更多的客户信赖。同时,产品质量是关系产品是否能够实现其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航天军工企业更是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因此,在品牌建设中通过牢固树立“大质量观”的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并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核心竞争力。

2.以品牌建设为手段,提升市场开拓效能

长期以来,“民”既是国家在对军事工业的一项顶层政策,也是航天军工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在军事订货减少的前提下,实现转型发展而必须面对的现实。将航天军工企业的专业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与民用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益的军民融合项目是市场开拓的可靠途径。航天军工企业的市场目标不应局限于国内,还应通过不断整合并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当前,航天军工企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能力正不断提高,在国际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品牌影响度较国际知名航空航天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品牌建设是促进中国航天军工企业走向更广阔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

二、航天军工企业品牌建设的实践

北京航天飞行器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是航天军工企业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再入飞行器总体研究设计单位,承担着国家多种型号再入飞行器的设计、开发、试验和总承任务,以及再入飞行器预先研究和国防高新技术攻关项目。伴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十四所”以二次创业和市场化转型为契机,率先启动了品牌建设工作,成为集团公司内首家开展品牌建设工作的军工单位,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为航天军工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值得借鉴和推广。

1.品牌建设路径规划

“十四所”根据自身品牌建设工作模式特点,制定了以搭建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为首要任务,以产品自主贴牌生产为阶段成果的工作规划,并制定了三年品牌建设路径规划:第一阶段(2013年):品牌形象设计阶段,重点工作包括宣传LOGO设计、广告语、著作权保护、商标注册等。第二阶段(2013~2014年):品牌定向宣传阶段,重点工作包括所内、外品牌视觉效果宣传、品牌定向等。第三阶段(2014~2015年):品牌试点应用阶段,重点工作包括制定应用标准、明确应用范围、实现贴牌生产等。

2.建立组织机构

为了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确保商标在市场的信誉和品质,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十四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作为工作策划、推进、更新等一系列措施的制定与决策机构,确保品牌建设推广工作可持续进行。同时,组建了多个专项工作(LOGO设计、广告语设计、产品贴牌等)临时工作小组,从组织上保障了品牌工作顺利进行。

3.品牌形象设计

“十四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严谨的科研精神,成就了一流的品牌实力,按照所品牌建设模式和目标要求,搭建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工作是品牌建设首要目标。

(1)企业品牌LOGO设计。

为了深刻诠释“十四所”品牌建设内涵,提升商标整体形象,充分体现企业文化,明晰产品市场定位,必须把企业品牌通过宣传图案来直观的体现,为此“十四所”历时两个月,组织开展了企业品牌LOGO设计工作。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来自14个部门共计26种样式79个配色的设计方案,参与人员近100人,通过三轮的征集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既包含中国航天主品牌LOGO元素、14所数字代号形状和产品再入飞行特点等意义的企业品牌Logo。

(2)广告宣传语设计征集。

在完成LOGO设计工作后,“十四所”继续开展了品牌广告“一句话”宣传语征集活动,力争通过简短的一句话将所的精神、文化、使命和责任等内容传达给客户和社会,以此初步明晰十四所品牌市场定位。该专项工作继续以所内员工为主力军,通过四轮征集活动共收集到16个部门145句广告宣传语,经过多轮筛选和评审,确定了一句“十四所”企业广告宣传语和产品广告宣传语:“我们今天所努力的,必将是您未来所信赖的”“;飞越天地,掌控万里”。

(3)完成产品品牌商标注册。

为了加大系统级明星产品和军贸产品的推介力度,“十四所”以“鸣镝”中英文两种方式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进行商标注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市场化发展方向,选定核定使用商品类别,范围要完全覆盖并一定限度的超出了科研生产任务、商标推广应用等工作涉及的商品种类需求,这为“十四所”明星产品的分类宣传推广、保护核心产品的知识产权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4.品牌定向宣传

(1)制定宣传推广方案。

在准确的市场分类和客户定位基础上,“十四所”制定了详细的对内和对外宣传推广方案。一是品牌须得到所内员工的认可。“十四所”按照实现所内显要位置(大厅、楼梯、会议室、电脑桌面等)都能看到视觉识别系统为目标制定了工作策划,目前已基本实现。二是对外宣传。“十四所”依据不同种类客户的具体情况,识别可能与客户进行沟通、汇报和推广的途径,制定了周密的对外品牌推广方案,规范了推广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和细节,例如,对外工作汇报PPT模板和报告模板等。

(2)召开品牌会。

“十四所”邀请主要上级单位和客户,隆重召开了品牌大会,对“品牌LOGO”、“所级广告宣传语”、“鸣镝商标”、“鸣镝产品宣传语”进行了统一。会受到领导和客户一致的肯定和表扬,这标志着“十四所”品牌形象设计阶段工作圆满完成,品牌定向宣传和试点应用阶段工作全面启动。

(3)品牌形象法律保护。

为在品牌定向宣传阶段和试点贴牌阶段及时保护品牌形象设计中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十四所”及时开展了产品品牌商标注册和企业LOGO著作权登记保护等法律保护工作。

5.品牌试点贴牌生产

“十四所”慎重遴选了一批可率先试点贴牌的产品名录(主要是地面设备产品),并下发“红头文件”明确了开展贴牌工作的产品承研部门和职能机关部门。2014年首次实现了建所40余年来产品正式贴牌交付用户零的突破。

6.前景设想

第2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廊坊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2145

国内刊号:13-1276/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主办的全国性国家级学术期刊,1990年创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国内刊号cn23-1379/r,国际刊号issn 1005-9334,邮发代号14-8,每月10号出版,每期12元,全年定价144元。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先后被选为:

    ①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②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

    ③黑龙江省优秀期刊;

    ④全国性临床综合医学及特种医学优秀期刊;

    ⑤曾被选送参加在德国莱比西举办的国际书展,并获金奖等。

    被以下国内知名数据库收录:

    ①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②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③万方数据库等。 

重要通知

本刊从2011年1月始更名为《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原名《航空航天医药》请登陆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 

办刊方针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突出航空航天工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有关的医学科研,组织交流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基础理论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及科研成果,其主要任务是对航空航天医药的有关范畴,测重于航空航天工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一般临床医学、进行航空航天工业卫生、预防保健、疾病防治等的科研成果报道与学术信息交流 

期刊简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0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二四二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4-8,(自2009年7月起已经改为月刊)。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301004070005。 

主要栏目

专题讲座、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究生园地、卫生事业管理、医学综述、护理园地、经验论坛、调查报告、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个案报道、医药新动态。重要栏目说明: 

专题讲座:每期将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针对性的对某一项医学研究的科学分析与总结。 

论著: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 

基础研究:报道获国家级、省市级医药卫生获奖成果。 

研究生园地:专门刊发学校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所撰写的学科论文。 

卫生事业管理:主要刊登科学化医院管理的论述性文章。 

医学综述:主要刊登作者对跟某医学领域一些重点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 

临床研究:主要由临床医生应用临床工作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通过分析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科学分析总结,介绍诊疗经验。 

第4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金属材料系,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作为材料表面强化技术之一,等离子热源在材料表面喷焊技术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等离子喷焊技术喷焊WF372铁基合金粉末,而后对各喷焊层进行硬度特性和显微组织等分析,通过对离子喷焊的工艺参数的调整,分析工艺参数对喷焊层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Q235钢;铁基合金粉末;喷焊层;耐磨性

中图分类号:O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53—02

收稿日期:2013—12—28

作者简介:白雪松(1991— ),男,吉林白城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金属材料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学。

通过以往实验案例分析可知,合金粉末WF372等离子喷焊后可形成具有一定耐磨性的合金涂层。等离子喷焊层是由各种化合物硬质相和基体组成,形成含有化合物的等离子喷焊层,这些含有化合物的喷焊层具有更好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对以往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工艺参数,喷焊电流保持在140A时,喷焊电压保持在14V时,得到最佳耐磨性,约提升耐磨性20倍以上。

一、等离子喷焊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

20世纪40年代末期,我国的喷焊技术才开始起步。6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着手研发等离子喷涂设备和自熔性合金粉末制造技术。到了80年代,热喷涂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我国完成了对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热喷涂设备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热喷涂涂层向着更精密化、更细致化的方向发展。

国外专家对等离子弧热喷焊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早,现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不同公司之间有着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并且通过多年的实际应用,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

二、实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基体材料

实验时基体材料选用Q235碳素结构钢,尺寸大小为57×25.5×6mm,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考虑到成本问题,本实验采用WF372铁基合金粉末进行研究。

2.实验设备

包括喷焊设备、金相试样抛光机、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

(二)等离子喷焊工艺实验

1.合金粉末准备

每次实验前,需要对合金粉末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处理主要是使水分蒸发,为后续喷焊试验质量提供保证。

2.喷焊试件准备

温度、湿度、散热速度等焊接环境对焊接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试验选取了Q235钢材作为基材,其规格为57mm×25.5mm×8mm。在进行等离子弧粉末喷焊处理前,使用机械打磨法去除工件表面在轧制、切削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清理表面的铁锈、表面氧化物等污物,并且使用丙酮进行清洗以获得洁净表面。

本实验选取对喷焊层影响相对较大的变量作为焊接参数来分析焊接参数对喷焊层质量以及性能的影响。

实验时的焊接参数等离子气体流量为200 L/h,保护气体流量为200 L/h,送粉气体流量为200 L/h,喷距为10~15 mm,电弧电压电流对应为12V 110A、14V 120A、16V 130A、18V 140A、20V 150A。

三、喷焊层基本性能分析

(一)磨损失重量分析

对WF372合金粉末在不同喷焊电流或喷焊电压下喷焊件的磨损试样进行磨损后,比较其失重量可以定性地得出喷焊层耐磨性的优劣。结论如下:

1.等离子喷焊可以提高Q235基体钢10倍以上的耐磨料磨损的耐磨性。

2.喷焊后,在喷焊电流不变时,随着喷焊电压的增大,耐磨性先升高,再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固定电流在140A时,电压在14V时所产生的送粉数度使得熔合比较好。

3.喷焊后,在喷焊电压不变时,随着喷焊电流的增大,耐磨性先升高再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固定电压在16V时,电流在140V时使得熔合比较好。

4.粉末在不同参数下喷焊层耐磨性相差不是很大,但喷焊电流数值对喷焊层耐磨性的影响较大。

(二)喷焊层的宏观硬度

冶金结合是涂层材料与基材在界面形成“晶内结合”,喷焊技术是使喷焊材料在基体表面重新熔化以实现焊层与基体之间、焊层内颗粒之间的冶金结合。然后,消除孔隙,使其形成致密组织,让冶金形成缺陷较少,与基体结合强度高。

1.焊接电流140A一定,改变焊接电压,材料力学性能受到的影响

焊接电流稳定在140A时,洛氏硬度的趋势随着焊接电压而变化。由此得出,保持电流不变,随着前期喷焊电压、送粉量的不断增加,喷焊层变厚,熔合比增加,材料稀释度降低,喷焊层合金含量逐渐增高,硬质相不断增大到最大值。而当喷焊电压继续增加时,由于此时焊接电流值不变,焊接电源输出的功率不能完全融化合金粉末,未融化的合金粉末在喷焊层上会造成夹杂、气孔等缺陷,使得喷焊层组织性能被破坏,硬度随之下降。

2.送粉速度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焊接电流,材料力学性能受到的影响

当焊接电压为16V不变时,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洛氏硬度值呈上升趋势,但当焊接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洛氏硬度值又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初步推断:焊接电压恒定,当焊接初期,强力的等离子术使粉末融化达到预期设想,从而产生良好的硬质相,出现缺陷较少,从而导致喷焊层硬度增加且呈上升趋势;但当焊接电流继续增加时,基体材料融化量增加,从而稀释合金粉末,致使喷焊层的合金含量降低,合金粉末产生的硬质相变少,导致喷焊层的宏观洛氏硬度值减小;焊接电流的提高会导致双弧现象的发生,主弧的电流和功率都会受到影响,不稳定的主弧使焊接时保护气的保护效果减弱,致使喷焊层出现缺陷,导致组织性能降低,硬度下降,趋势自然下降。

四、结论

本实验是等离子喷焊实验,实验使用等离子弧喷焊设备对铁基进行自溶性合金粉末喷焊(Q235钢为基材)以获取喷焊层。实验结束后分析喷焊层的组织与性能,主要结论如下:

(一)实验最优喷焊工艺参数是当焊接电流保持140A时,喷焊电压保持14V时。

(二)实验获得结论:当喷焊电流一定时,喷焊层硬度随喷焊电压增加而增加,等到喷焊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喷焊层的硬度开始下降;当喷焊电压一定时,喷焊层硬度也随喷焊电流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当喷焊电流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喷焊层的硬度才开始下降。

(三)实验得到结论:当喷焊电流一定时,增加喷焊电压,磨损量减少,但当喷焊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磨损量开始增加;当喷焊电压一定时,提高喷焊电流,则磨损量减少。同样,当喷焊电流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磨损量开始增加。

参考文献]

[1]邓世均.迎接热喷涂工业的兴起[J].材料保护,2000(1).

[2]宋强.等离子喷焊耐磨涂层制备及性能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

[3]赵文轸.材料表面工程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4]曾晓雁,吴懿平.表面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阎洪编著.金属表面处理新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6]陈文威等编著.金属表面喷焊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7]高荣发,马小雄.等离子弧喷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9.

[8]汪瑞军,徐林,黄小鹇.等离子粉末堆焊技术在石化工业的应用[J].焊接,2003(l).

[9]张晓强.合金元素对等离子弧喷焊层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09(5).

第5篇

关键词:CDIO理念 航天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原隶属航天部,为航天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人才。因学校的背景和办学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既要在文化上与航天精神匹配,又要在专业能力上满足航天企业的高科技、高标准要求,对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CDIO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构建教学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尝试引入CDIO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借助学校航天背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有航天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构思(Conceive):融合航天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是中国航天文化的灵魂。弘扬航天精神,加强与航天企业合作,走特色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道路,才能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优化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结构,保障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1.利用航天资源,打造航天特色

依托航天企业,利用现有航天资源,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与航天企业结合的新途径,是航天品牌的重要体现。航天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争优势在于对航天企业业务的深入分析与反映,与航天企业建立牢固互利的产学研联盟,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结合。

2.结合航天文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吸纳航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突出航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反映,在总的教育理念不变的前提下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殊性,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3.融入航天企业管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将航天精神引入高校教育工作,基于航天企业对人才及产品提出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在专业实践中参照航天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航天企业的管理,不仅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感情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让他们提前认识和适应未来工作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设计(Design):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通过“认识企业,走进企业,模拟企业”的方式,践行航天特色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在教学管理中汲取“严慎细实”的航天文化,使学生被打上深深的“航天烙印”,塑造出兼具航天文化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认识企业

(1)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校阶段认识企业,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内容包括到航天企业参观、学习,到劳动力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等,对航天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运作程序和模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对当前航天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用人需求及要求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2)金工实习。学生走进航天企业生产车间,通过生产实践,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日后的《劳动定额》、《工作分析》等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2.走进企业

(1)模拟招聘。即通过引入真实的航天企业,面向全校开展招聘。前期组织工作阶段让学生了解员工招聘的原则、程序以及企业和岗位在人员选拔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确定招聘程序与招聘方法,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观察量表。继而通过小组协作方式组织应聘,根据已有的评价标准和观察量表对参与招聘人员的现场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小组对应聘人员做出综合评价。实践中学生能充分体验招聘的全部过程,熟悉招聘的工作内容、常用工具及技巧。

(2)顶岗实习。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由学校统一安排,则采取学校组织企业到校招聘,学生分散实习的方式。通过完善与航天企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安排在学生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要求学生到航天相关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航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情况,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要求学生论文必须要与具体企业结合,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讨航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3.模拟企业

(1)人才素质测评。主要是模拟企业人才素质测评的常用方法,包括心理测验、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模拟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设计对应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案,并模拟实施。

(2)ERP实验。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和ERP 软件模拟实验。因航天生产企业已全面使用ERP系统,实验将航天企业生产、管理的案例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熟悉航天企业运用ERP系统处理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程序和特征,熟练掌握ERP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功能、操作流程与方法。

(3)管理技能开发。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的形式,用航天精神熔炼团队,用“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航天员工准则来要求学生。主要采用的素质拓展游戏有:团队徒步,智穿电网,绝地取水,众志成城,集体跳大绳等。

(4)课内实践。在专业理论课中设置课内实践环节,根据所学理论内容,结合航天企业完成实践任务。例如《工作分析》课程要求学生为模拟航天企业某一岗位,通过访谈、调查,明确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并撰写岗位工作说明书。

三、实施(Implement):用航天高标准控制实践教学过程

1.用航天标准严格管理实践教学环节

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院、系两级管理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和规范,参考航天企业专家意见,将“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航天员工行为准则作为学生的行为要求和职业行为培育规范,严格执行。实践过程中要分级把关,层层监控。校内外指导老师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创造力等方面;院、系则主要检查实践过程环节是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履行,并通过抽查实践成果、随堂听课等形式监控管理。

2.利用航天资源,采用“亲验式”教学法

“亲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

(l)案例教学。优先选择航天企业或教师参与的课题为基础,设计实验案例,通过教学讲授、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参与,旨在激发学生提出有创造性和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实际工作的必要素质。例如《薪酬管理》课程中介绍航天企业生产工人、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的薪酬构成,引导学生讨论其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根据航天企业特点设计接近实际工作的场景或任务,由学员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进行相应的进行指导。例如《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仲裁机构、航天企业与员工三个角色,针对保密协议进行劳动仲裁和模拟法庭审判,在《劳动定额》课程中模拟航天生产企业,针对某一生产工艺进行工时测算及定额设置。

3.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导入航天管理模式

模仿航天技术小组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分为5-7人的小组(建议小组人数为奇数,避免出现意见相持的局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小组自发选出组长,实践过程中相互讨论、协作,不断完善实践方案或成果。实践训练后由小组代表完成本组项目答辩,检验实践成果,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技巧,适应未来工作的环境与形式。

四、运作(Operate):依托航天企业资源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1.加快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教育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专业教师观点的转变与知识的更新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与国内外实施CDIO教育的学校合作,为专业教师提供与这些高校深入交流的机会,使教师逐步转变观念,并在教学工作中改革实践。同时依托学校航天背景,教师深入航天及其他企业锻炼形成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在企业挂职,加快自身知识和技能更新,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2)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三师型”教师。原有的“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和科研要求,需要培养“三师型”教师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所谓“三师型”教师就是在原有“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专业教师还要具备“职业指导师”的能力。“三师型”教师既要长期关注和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并将它反应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航天企业合作完成各种横向课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锻炼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应用水平,缩小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3)引进航天企业专家,打造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航天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对在校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新思想、理念和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如模拟招聘、人才测评等)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专业视野。

2.编制融合航天特色的实践教材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材要么缺失,要么是以简单的实验指导书的形式存在的,不能深入体现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流程及各环节的特点。可将传统的案例分析进行优化,特别是案例的选择上,优先选取有航天特色的,还可以在教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选择,或是把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资料进行展示。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将这些实践案例及资料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对各个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胜任力进行总结和归纳,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环节,彻底改变实践教材脱离航天企业的情况。

本文基于CDIO的思想,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从实际出发、依托航天企业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未来研究方向是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努力构建突出航天特色,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借鉴CDIO理念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

[2]黎超.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基于CDIO理念[J].科技信息,2011(9)

[3]周灏.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J].纺织服装教育,2013(4)

[4]李闷管,葛莉,宋海宁.“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沈奇,张燕,田祥宏.借鉴CDIO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9)

[6]景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7]关斐.基于CDIO教育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路径[J].科技创业月刊,2013(4)

第6篇

参考文献

[1]董晓莉.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98-99.

[2]张海.高中物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潘顺康,刘战伟,姚青荣,等.大学物理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02-103.

[4]俄燕,李少林,张春林.对制作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4(1):145-146.

[5]李会章.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61-63.

[6]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5(12):48-50.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

[2]陈荣高.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

[3]黄建华.物理课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利弊[J].数理化学习,2013(3).

[4]孙杏珍.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11).

[5]张劲柏.新课改理论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4(4)

参考文献:

[1]黄建华.物理课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利弊[J].数理化学习,2013(3)

[2]顾斌驰.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3]《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电化教育》

[4]《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电教》

第7篇

作者简介:马建森,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传播学硕士,主要从事实务与文化传播、广告与品牌研究;陈洁,女,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文化传播研究。

摘 要:论文探讨了当前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紧密结合。其中创意教学既包括广告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广告创意实践;创新考核则是指根据广告创意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广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目的是通过创新考核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与广告创意实践体系。

关键词:创意教学;创新考核;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4-02

广告类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等能力的知识密集型人才,且“广告作为商业的引擎,推动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1]”。由于广告行业是极具创新性的行业,因此广告人才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广告类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广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意教学既包括广告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广告创意实践;创新考核则是指根据广告创意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广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目的是通过创新考核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与广告创意实践体系。

一、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广告类专业学生尤其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告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应用性学科[2]”。当前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生的培养,学生广告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足。这种不足首先体现在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够活跃,更多的学生习惯于对所学知识的浅层理解或记忆,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是学生的创新实践不足,“广告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3]”,不能更好的进行广告专业知识再生产,没有运用所学知识生产更多富有创意并能代表创新能力的代表作;再次是学生的创新技能欠缺,创新知识与创新技能结合才能生产更多具备创意性的作品。

2.创新培养体系不完善。“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全面系统的构建一个创新能力培养体系[4]”,创新培养体系需建立在创新理论学习、创新技能实践、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之上,三者必须统一。创新理论学习是创新培养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之根,创新有了理论的指导才使创新更具内涵,创新理论既包括指导创新的理论也包括专业创意理论。指导创新的理论是创新过程中的原则、特征、依据等,专业创意理论是指与广告专业领域相关的广告创意理论,是具有专业性特征的理论;创新技能实践是将创新理论转化为创新实践的重要环节,创新技能实践主要是指应用广告创意理论进行广告创意并生产广告创意作品的过程。创新技能实践既包括创新技能培训与应用又包括创新作品生产。创新技能实践是广告创意过程中的活力源泉;创新成果转化是广告创意开展的动力,创新成果转化不仅是指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还指创新成果的学术转化。创新成果的学术转化要求将创意作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或展览,并以获得业界或学界的认可为目标。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不完善。

3.创新环境建设欠缺。创新环境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创新环境建设要做好创新环境平台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创新组织与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其中创新环境平台建设要求组建人才梯队合理的创新团队及建设创新工作开展所要求的创新硬件环境。创新激励机制需要围绕创新建设相关创新作品评价指标和人才激励指标等。当前广告类专业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考核为主,评价指标不完善,主要以分数高低的形式进行评价,创新环境未完成创新平台、激励机制、创新组织与制度建设的统一。

二、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教学

广告创意教学由广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广告创意实践组成,以广告理论知识的广告创意理论为例,多数高校是以广告创意与表现的名称命名课程而且在教学过程注重广告创意作品的展示,对创意作品的分析较少,特别是没有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及广告创意实践体系。因此造成广告创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即使学习了广告创意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不会进行广告创意。因此,广告创意理论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能够应用广告创意理论知识主动进行广告创意实践。广告创意是指为了传达广告策略,表现广告主题,将抽象的广告概念转换成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广告创意的定义或内涵,不同专家都有基本相同的认识,但对于广告创意理论体系,却存在相对混乱的认知,基本没有形成具备逻辑性、科学性、代表性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本文认为,在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意教学过程中,广告理论知识方面应形成具备上述特点的广告创意理论体系。通过多年来的广告创意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广告创意理论体系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以广告前期创作为主要行为的广告主题设定、广告表现规划、创意策略运用三个方面组成,另一方面由广告创意评估方面组成。首先是广告前期创作方面,其中广告主题以传达广告基本概念、广告主要内容为主;广告表现是相关符号及其组合表达广告主题的过程,也是创意的展示过程,更是广告创意的形式;广告创意策略主要由广告创意理论、广告诉求策略、广告创意思维策略、广告创意方法、广告创意技巧或模式等组成。这里的广告创意理论是广告创意的理论依据;广告诉求策略是广告中说服的艺术;广告创意思维策略是与人类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广告创意思维方法;广告创意方法是区别于其它领域创意方法的并具广告专业性及专一性特点的创意方法;广告创意技巧或模式是在以上基础上形成的广告创意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及模式。其次是广告创意评估方面,优秀的广告创意应具备三方面的“力量”:传播力、震撼力、营销力。传播力以完成广告的信息传递为目标,广告创意首先能够准确传递广告信息,然后广告受众在清晰辨认广告信息的基础上对广告作品有初步的认知;震撼力指作用于广告受众的心理层面,一方面指在对广告前期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广告受众心理层面上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广告创意的影响,广告受众对广告中的品牌或产品产生的认同感;营销力是针对广告所带来的经济效果而言,通过广告创意的影响,广告能给消费者带来消费行为上的变化。例如对产品产生购买行为,对品牌建立忠诚度等。其中营销力中的营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广告中产品的营销,二是对广告中信息的营销。

通过广告理论知识传授与广告创意实践建构广告创意教学体系,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将广告创 意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个体进行广告创意实践的工具,并能在所学创意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创意。

三、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考核机制建设

1.树立与考核内容相匹配的考核目的。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考核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能力既包括实践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又以实践创新为主。在树立正确的考核目的的同时要设计与考核目的相适应的更加细致的考核内容,并体现考核的层次性、多元性。按照广告人才培养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考核内容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广告策划创新能力考核、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新能力考核。广告策划创新能力考核内容包括考核学生的营销策略创新能力、营销推广创新能力、广告策略创新能力、广告战略创新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媒体创新能力、广告预算创新能力七个方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新能力考核内容包括考核学生的广告命题解析能力、广告作品创意能力、广告作品制作能力三个方面,针对不同考核内容设立相关考核指标并确立考核目标。以广告创意能力考核中的广告主题考核为例,首先要根据广告创意理论体系设定广告创意主题考核、广告创意诉求考核、广告创意策略考核,然后对广告创意主题进行考核。广告创意主题考核目标就是要考核学生对广告命题的准确把握程度以及学生将广告命题转化为具有创意性的广告主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的考核指标可以设定为准确性、独特性、统一性等。

2.进行考核制度建设。考核制度建设是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新考核运行的依据或规范,主要包括创新考核运作制度、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创新考核激励制度。创新考核运作制度是有关创新考核的组织、运作等保证创新考核顺利进行的规范。例如由谁组织考核,是否需要建立考核小组,考核人员如何组成等;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教师创意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评价,前者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后者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考核激励制度指要对参与创新过程的主体设定一定的激励制度,以使其保持创新的动力,将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常态化行为。

3.进行创新考核形式建设。现有的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主要以考试考核为主,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做了考核,不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对广告人才的现实需要,需要广告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促成广告专业人才的高校考核与职业考核相一致,这也是广告创新考核的基本立足点。广告类专业是一个融合技能与理论的专业,因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创新考核形式:一是对创意理论知识的考核,以考试考核形式为主;二是对创意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创作广告作品考核为主;三是对参加专业大赛的考核,以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考核形式;四是对参加广告专业学生活动的考核,以完成学生活动内容为考核形式;五是对职业能力的考核,以通过职业岗位测试为主要考核形式。通过以上五方面的考核形式,在创新学习方面完成从“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的转变,构筑多元化的创新考核形式。

四、结 论

广告类专业学生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建设最主要的是要体系化、层次化和多维度化,要形成创意教学与创新考核一一对应的关系,创意教学的内容要与创新考核的形式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广告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5]”,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广告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金海, 吴红. 我国广告人的生存状态与专业身份认同问题探析[J].新闻界,2013(12).

[2]窦均林.广告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的途径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3]孙肇伦.当代广告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新闻知识,2012(4).

第8篇

关键词:管理系统,B/S结构,JSP技术,安全性

目前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之下,高校只注重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个体发展的需求,在实验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一味的整班教学和固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没其选择余地,缺乏自主的选择能力。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所以要开发出一套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目前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实验室管理形式,本文研究及开发了适合本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本系统以实验室信息管理为例,对基于B/S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探索,实现对实验室的自动化管理并方便学生和老师对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

1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实验室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开发,使用Web数据库、Java编程语言、服务器、SQLServer2005和JSP开发工具及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并在服务器上使用后台数据来保存用户数据。系统开发使用JSP,它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中插入Java程序段和JSP标记,开发出功能强大和性能可靠的应用程序。

2需求分析

2.1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校搬迁到新校区后,各系部的实验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如信息技术中心的公共机房由过去的每间不足100m2扩大到了300m2,同时投入大量的实验室设备,随着东西两个校区的设备数量的增加,设备管理工作量也增加了。笔者曾在信息技术中心公共机房工作,对实验室公共机房管理和实验室教学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原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现状。实验室管理系统以管理实验室课程为目标,要求对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学生这三类用户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以课程管理为基础,采用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集成技术,融入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思想和模式,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并对其进行尽可能的功能设计,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在学校现有的教务系统、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产生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的,如学校的实验室排课采用直接使用管理系统产生数据。

2.2功能需求分析

依据不同的用户在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教学中对不同的事务的需求,把整个系统划分为教师信息管理、教师课程管理、实验室类型管理、实验室课程、实验室课程信息打印等功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应有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易用、简便。实验室管理系统应提供多种的查询方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3系统结构设计

通过对高校的教学实验室现况的分析,提出了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及实验室教学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现有的实验室的情况及需求,提出该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本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登录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文档下载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图1系统总体设计(1)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是对用户进行分类,根据其分类信息分配相应权限的系统。(2)课程管理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管理课程信息,为教师和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平台。(3)登录管理系统。登录管理子系统提供用户登陆登出服务。(4)文档下载管理系统。打印管理子系统为用户提供打印服务。(5)实验室管理系统。(6)课程管理系统。课程管理子系统对课程信息进行管理,使用户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调配。

4主要功能的实现

系统实现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实现是根据前面的功能的分解,按着功能模块逐个实现,该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用户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实验室排课。

4.1用户管理系统

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审核,检查所提交的用户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包括用学号、真实姓名、密码、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不能为空;在用户管理的子目录下点击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信息列表中显示所有登录系统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4.2实验室信息系统

实验室管理系统主窗体是用户登录后最先看到的功能性窗体,所以主窗体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访问系统的的用户可通过主窗体界面调用各个子模块功能界面,操作方便。实验室排课管理中的实验课程信息,可以按周次和实验室来显示信息。每学期每周的实验课程进行查询,如需打印可以通过图标经行打印操作。

5结语

本论文是设计和开发一个主要用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系统,以实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对用户管理、登录管理、课程管理、文档下载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功能。目前,系统已经具备了进行网上实验室查询及实验课程排课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系统还存在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及改进的方面。之后将继续会对该管理系统中的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改善,为现代化的高校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邓志卿 刘东然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邵丽萍.管理信息系统(第3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89-146.

[2]朱如龙.SQL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9篇

【关键词】汽车应用 人才培养 教学成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80-03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广西继食品产业之后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其发展势头迅速,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国家已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列为国家紧缺性人才之一。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薄弱,伴随着高校持续的扩招,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矛盾与困难,必须依照现代高职教育规律探索出一套形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笔者等教师完成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电气系统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高专汽车专业‘双证书’制度推进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研究与实践”及相关区级教改项目为推力,科学革新,努力实践,历时六年,探索出一套在职业资格框架下的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辐射并带动其它院校汽车专业方向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思路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指引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能力观以及生命发展的基础观等新职教思潮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高职高专掀起了一场空前职改革命,许多高职高专乘此良机,在教育部推动的“211”高职示范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以及100所骨干职业院校建设等方面收获颇丰,他们改变了观念,壮大自己,赢得了市场与生源。在这场职改竞赛中,其核心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打破原来重知识的学科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实施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工学交替,走教学做一体化之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近年来已经建成万人大学,学院各方面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专业由原来的一个专业建成现在由4个专业所组成的专业群,每年招生人数达到300人,但随之而来的是专业人数增长过快带来招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上课听不懂、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用人单位调查等方式,反复论证查找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行业需求结合不高,从而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二是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三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够创新,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四是师资建设整体不协调,滞后于课程改革;五是实践环节与职业教育要求相距甚大,职业资格在内涵建设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整套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适应职业资格取证的需要。所谓“一体”就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主体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主体。“两翼”是指大专学历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与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

二、教学改革实践

(一)在职业资格的框架下按职教规律重构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课程体系。实行“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资格的框架下,按现代高职教育先进理念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要素,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首先,确定以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方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上,将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把学历教育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把职业资格标准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引入到教学中来,根据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现“双证融合”;再次,通过“课题带动、项目拉动、比赛促进、迎评促建”,建设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最后,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分步推进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目前我们对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美容四门课程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理实一体化改革。

(二)强化实践教学,多平台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结合区情、校情及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别是近四年来,学校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按汽车4S店的标准,打造“校中厂”,按课程建设需要,构建了“课堂实验实训+多平台整周综合实训+拓展性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课堂实践教学。第一,增加课堂实践教学的时数,要求专业基础课程每门都应有课内实验实训课,应用性课程试验实训课不少于25%。第二,既要开设汽车常规保养、内饰拆装、汽车悬架拆检、汽车清洗等技能型的实训课,也要开设汽车油耗检测、汽车排放检测与分析、汽车测滑性能检测等原理性实验课程,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多平台搭建综合实训。我们依据就业方向,在实践环节我们分为五个模块,即为汽车机修方向、汽车电工方向、汽车美容养护、汽车销售与保险理赔,且为每个模块方向都构建了多平台的多维度的实践体系。如汽车电工方向,我们有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电控技术实验室、整车故障实训室来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与过程对实践环节的要求。

(三)解放思想,内培外优,打造双肩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强化内训,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专业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要求专业教师既要能讲,还要能做,有较强的课程组织能力,有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做主导,又要做辅助工作,实现角色的转变,突显学生主体的地位。我们的做法是“转变观念,敢于挑战,勇于承担”,即深入掌握职业教育内涵,注重学生全面提升,敢于到企业中磨练自我,提升技能,敢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转换角色,言传身教,学生受益,自身提高。

同时,我们从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一线聘请能言技优的骨干技师来校承担一定量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

(四)校企共建,实施“全过程多维度的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统一部署下,以“深圳美鹏订单式”、“中国博士培训”合作为契机,由学校、行业、企业3方联动,全面合作办学、全程合作育人、全员合作就业。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实施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实施专业教学、校企共同开展教学评价、校企共同负责学生就业等多维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达到多方共赢,校企合作发展的目标。

(五)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全方位打造机制与制度保障

在纵深推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中,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职院校过于强调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而忽视建构一套与课程改革方案相适应系统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行工学交替、能力递进“332”模式,即在课程安排上我们采用将学生三年分为八个时间段,利用寒暑假,灵活安排学生在生产旺季(下半年)和企业中实践,生产淡季在学校学习。安排见表1所示。

同时,我们针对理一体化课程、校内实验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的需要,不断的改革探索,成功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与制度,见表2所示。

三、教学改革成果

(一)推进了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项目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学校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高质量教学平台的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已建成广西特色专业;建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构造等3门区级、校级精品课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美容教材被列为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立项建设了汽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荣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获得50万元资金资助,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及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被认定特色课程。这些平台建设为高素质应用型高素质汽车应用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进了学校实践环节建设,改革实践教学

经过多年建设,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专业先后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2项,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项,加学校持续投入,总计近五年来投入达到了600万元,实践场地达到6000平方米。实验室正从传统的汽车实验室中过渡到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现代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2010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促进学校汽车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好评。学生组队连续参加了二次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0年荣获第四名,2011年在全区16个参赛学校中荣获第三名。

职业技能鉴定方面成果喜人:2007年申请并获得批准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2007年培训与考证人数为250人,2008年培训与考证人数为310人,2009年培训与考证人数为365人,2010年培训与考证人数达到400人,成为桂林市汽车方面最大的培训与鉴定机构;鉴定站每年被桂林市劳动局评为“职业鉴定先进单位”,培训教师多次荣获“职业鉴定先进个人”称号。

汽车专业毕业生历年来都达到并超额完成就业指标,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位居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前列,学校每年荣获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并获国家就业先进单位一次。

在2003年的迎评及2012年申本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汽车专业作为学校拳头专业,其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学校首批6个本科专业之一。

(三)研究成果受到关注和好评

课题组成员完成了广西教育厅的相关教改课题2项,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鉴定和验收,项目成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在研区级教改项目2项,公开出版规划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广西优刊6篇,其学术观点多次被学术界引用;课题组撰写的“产、学、研三结合开发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型人才”获《中国汽车报》主办的首届中国汽车人才论文评比二等奖,获奖论文己收藏于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创新与人才战略》论文集。多年实践与探索而形成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受到兄弟院校与企业的高度赞扬,其中广西师范大学(汽车专业大专层面)、桂林市交通学校、桂林市技师学院在汽车人才培养方面也借鉴了该教学成果。

四、成果的创新点

第一,汽车应用人才培养从地方院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社会、服务面向广西的实际出发,较早进行了课程改革实践,充分把握现代职教理念,工学结合,在职业资格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校情及区域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对核心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按高职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理实一体化教室,以企业典型工作案例为载体,按照由易至难的排序,分阶段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开发相应的学习工作单、教学实施计划、助学课件及互动式网络学习平台。

第10篇

关键词:柔性电热膜;专利申请;发展路线

人类自从学会用电以来,对加热器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对加热材料的发明也没有中断过。然而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所以开发节能电加热产品是很有意义的。电热膜主要由导电物质和成膜物质或膜状材料组成,不同的导电物质和成膜基体可以形成多种电热膜,其加工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将膜直接制备在被加热载体上,在载体上形成的薄膜不能和载体分离,有的是将电热膜元件化,例如将导电物质和成膜物质混合成浆料后进行干燥成膜,利用粘结的方式贴在被加热物体上;也有的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真空喷涂、离子喷涂、溅射等方法,使导电物与膜状基片组成一体,或将电热膜浆料制成转印纸等。从根本上讲,柔性电热膜就是一种面状发热的薄膜加热元件,因其良好的柔韧性、导电性及安全性,成为某些应用领域中其它加热元件所不能取代的产品,在家用电器、电力电子、通信、能源、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

1.国外专利申请状况

1.1国外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分析

鉴于电热膜加热技术起源于美国,因此美国的申请量处于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德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对柔性电热膜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从而在该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日本也是柔性电热膜领域的重要申请国。从FT有关面状发热体的形状、结构、材料和使用条件等详细分类中,可以佐证柔性电热膜技术在日本非常发达。图1-1示出了国外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名的申请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日本)、汽车系统公司(德国)、松下电工有限公司(日本)、美国瑞侃公司。

2.中国专利申请状况

2.1国内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分析

当国外柔性电热膜技术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时,同时期中国专利申请从零开始并有了初步的萌芽,国内电热膜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业界认为,1989年蔡淑珍研究所发明的陶瓷型电热膜技术属国内外首创,是电加热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图2-1表示柔性电热膜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3名的申请人。柔性电热膜领域的重要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热装置和供暖领域的企业中。从图2-1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占到柔性电热膜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2.3%,说明国外企业因为前期的技术积累,仍然占据柔性电热膜领域的重要地位。同时,可以发现国内企业例如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和宁波锦春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发展,专利申请量占据柔性电热膜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4.5%。

3.柔性电热膜技术专利技术发展分析

如图3-1所示,高分子电热膜技术发展路线。美国瑞侃公司作为柔性电热膜领域的开创者,早在1979年12月11日,提出了添加碳黑作为导电填料,通过丝网印刷、喷涂在柔性基底上形成导电加热元件。由此,开始引起了许多国家对高分子电热膜加热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视。1989年10月4日,BOYELDIEU A提出了使用导电油墨作为电阻发热体制作柔性电热膜,电热转换率高、节电效果非常明显。在随后的10年间,导电油墨作为电阻发热体成为主流技术,通电加热产生红外辐射。为了解决导电聚合物电阻率高、导电稳定性和重复性差的问题,美国的一家公司于2002年提出了通过在高分子中添加导电颗粒如石墨或银粉等,增加电导率,从而形成柔性电热膜加热元件。研究填充型导电高分子作为加热层,属于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国内的高分子电热膜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70年代。由于柔性电热膜最开始是用于航空领域,所以在早期研发阶段,研究所和高校对柔性电热膜的理论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例如,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江南工业贸易公司。以北京新宇阳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中惠地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大学联合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为代表,在柔性电热膜领域地位越来越重要。

4.总结

本文通过DWPI和CNABS数据库收录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了国内外柔性电热膜的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主要申请人等等,并对柔性电热膜发展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技术分支的技术发展做了进一步分析。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势必会有大量的国外申请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国内申请人来说,针对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如高分子电热膜进行研究有良好效果,或者研究一些对该领域的专利有重大改进的专利,实现弯道超车,加快柔性电热膜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SOA;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202-01

0 引言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在经过系统集成、应用集成和信息集成与社会集成等四个阶段后实现的[1-2]。现阶段,多种原因造成了一种对教育资料严重浪费的现象,原因是这些资料没有办法达到一种能够重复利用以及交互使用的状态,这一现象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信息孤岛”,其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3]。因此,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让人们能够反复利用教育资源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呢?这已经成为现阶段对于高校信息管理的重要关注方向之一。

1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现状与SOA工作原理

1.1有关于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与现状的分析

针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有太多的信息需要归类、整合。如果一所高校中的各类信息都杂乱无章,没有相应的管理的话,许多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就没办法进行。一所高校在硬件设施上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各种类型的设备、图书馆的藏书······除此之外还有对师生信息的整理,可以说高校中的信息是一个很错综复杂的系统。由此可见,对于高校信息的管理是多么重要。而这些信息是一所高校中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4]。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高校信息管理都存在哪些问题呢[5]?首先,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不够明确和数据共享性差。其次,软件的重复使用比较困难。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的解决。

2 基于SOA工作原理

SOA,是一种面对服务系统的主要框架,就是将框架提供出来之后,再根据不同的需要填入必要的软件,组成一个新的服务系统。SOA可以使有针对性地将不同的功能与需求相对应起来。SOA的构建方法主要是针对一所高校中信息管理需要整合和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独立地对每一个服务功能模块进行定义,因为所有任何一个独立部署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模块不会只运用和只依赖某一种相同的系统,所以这样就要将各系统的功能需求有机的用SOA建立起来使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达到应有的相应结果,这样就能够让不同的系统和其他的一些资源来达到共享以及软件的复用。

3基于SOA的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SOA提供了标准化的实现模式,其实现的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服务描述。即采用WSDL文档描述网页服务技术的功能 [6]。其次是服务注册。即UDDI提供与查找服务描述的相应WSDL文档[7]。UDDI的数据库能够根据WSDL文档中的内容来找出抽象与实现之间的区别。进而在UDDI中注册服务。第三是服务发现。就是让Model Key在UDDI中查找实现抽象接口的Business Service,进而查找到所对应的WSDL文件。第四是实现。根据查询的WSDL文件从而生成对象。网页服务技术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SOA架构中的主要技术之一。

对于这四方面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形象的表示:

针对于以上四方面的主要操作有以下三点:第一,信息。只有信息之后才能供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在产生价值;第二,调用,就是不同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第三,确定与使用,也就是在不同的消费者有根据的选出自己的信息之后再去确定使用的过程。

4 结论

对本文所提到问题的研究,对于新时代下快速发展的高校信息系统的完善,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所介绍的以SOA结构为主的管理,是未来信息化在高校中进行管理的一个理想的方向。相信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该系统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赵莉娟.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钟玲,张俊华,付金华.基于廊坊建设工程构建高校信息体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10).

[3]田洪健.基于SID的数字电视值机监管平台方案研究[Z].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

[4]曾鸣.基于SOA的森林资源空间信息分级服务研究[J].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5).

[5]胡静.基于SOA高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第12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应用;现状

0 引言

计算机的问世及其普及化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人类社会最杰出的科技成果。将计算机及其掌控技术运用至机械制造设施之中,则是20世纪制造业取得的一个实质性的关键进步。数控技术在很多行业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数控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数控技术具有高柔性、高精度与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它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解决了机械制造中常规技术难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

1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同时,我国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我国数控技术在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后,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为以后数控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基础。在现在经济和技术的基础上,我国虽然在高端数控技术上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国外对比,我们不仅在数控技术水平上存在有差距,在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很大差距。

2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机械制造行业是最早应用数控技术的行业,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装备的重任。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中几乎覆盖了我国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如在制造行业中、信息行业在信息产业中、医疗设备行业在医疗行业中、军事装备现代的许多军事装备等各行业领域中,数控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目前它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发展扩大,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带来的优势,限于篇幅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1 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现在很多企业的大中型设备的主体都是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其机械设备发展趋势也在逐渐走向全面的自动数控控制。在工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是如何使用数控技术来完成生产的呢?首先要在计算机数控系统中输入工业中常用的生产程序和产品参数等全部信息数据,之后生产过程就由计算机系统全程控制,计算机数控系统它是依照我们事先输入的数据指令实现数控技术的生产的。在操作中可以完成技术人员难以完成的工作,如精确度的问题。在工业机械生产领域当中应用数控技术之后,职工人员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人身安全,避免了手工代替机器操作中的伤亡事故,同时也改善了劳动环境及车间的生产条件,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同时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收益,最明显的效果是数控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我国加工业的进步,为我国向工业大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汽车对数控技术操作要求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数控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加快了汽车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完全不需要人干预的无人自动化生产线,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自动化车身前板生产线,完全由机器完成,不需人手持板件冲压,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焊接速度要比人工的更快,焊接更加标准。

2.3 数控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是由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微电子和信息等多项技术相结合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技术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控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使用实现了机械和电子科技的一体化成果,提高了工业行业的加工质量水平和效率。数控机床具备了许多普通机床难以具备的特点: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能适应不同零件的自动加工;加工生产效率高;精度高,质量稳定;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条件;能实现复杂零件的加工;有利于生产管理现代化;初始投资大,技术含量高;是实现柔性自动加工的重要设备,是发展生产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

2.4 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机械设备的性能数控技术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是要放在首位的,众所周知,煤矿的开采是非常危险的,它主要面临着两大风险,即投资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而在煤矿的开挖中机械设备实现数控技术最大的受益就是减少用人,也就是开采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逐年的增长趋势,这在客观上要求煤矿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生产率,因此煤矿机电的数控技术自动化可有力推动企业安全高效、提高采矿的作业效率,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工业。在许多煤矿企业中,数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普遍的反应:“煤矿机械运行中采用数控技术后能全面提升采矿机的切割速度,作业效率、及整体质量也会大幅度提升,降低了采矿员的人身危险。”

2.5 数控技术在航天工业中的应用

航天技术作为高端科技,它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在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家科技水平。因此,在宇航和航空的发展过程中,数控技术是占主导地位的。宇航工业有许多零部件要进行特殊加工,如高速切削,在切削的同时产生的热量少,切削力小,零件的变形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数控技术上采取切削的要求甚高,这样才能满足宇航业的要求,在航天工业中用数控技术带动它的发展进程。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数控技术正处于发展状态,制造技术相对的较薄弱,对于国家的工业基础而言,机械制造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减少人工节约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更广的收益。在当前数控技术竞争的市场上,创新、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我国工业进步了,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带动工业的发展。由上可见将数控技术带到机械制造业中使用,研究和发展数制造控技术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光明.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5.

[2]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第13篇

论文摘要:军工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板块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国防费用增加、资产注入、民品业务需求旺盛、军工企业高科技转民用等因素对军工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投资军工上市公司的建议。

当前推动军工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上升的因素

(一)国防费用的增加

1998以后我国国防费的绝对额处于明显上升阶段,国防费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但和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国防费用从绝对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等角度看在世界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2004年世界人均军费为162美元,我国居民人均军费仅为20美元;世界每平方公里陆地所占军费为6946美元,而我国为2747美元。从绝对指标来看。2005年,中国军费是302亿美元,美国是4017亿美元,英国是488亿美元,日本是453亿美元,法国是365亿美元;中国军费占GDP的比重是1.36%,而美国则是3.6%,英国是2.59%,法国是1.98%;中国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是7.43%,美国是17.8%,法国是11.4%,德国是9.25%。

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面对目前国际复杂的局面,政府需要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国防费用逐步提高,国防工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国防支出的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逐年增加的国防支出中一个重要用途是“加大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就是装备费的增加。装备费的增加就意味着军工企业订单的增加。随着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军品生产任务纳入到上市公司的营业范围内。上市军工企业能够分享到国防支出增加带来的好处,为企业中长期业务和利润稳步增长带来了有力的保障。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价值。

(二)资本注入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军工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军工行业整体改革步伐缓慢,多数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难以适应我国特色军革的需要。许多公司是出于上市融资、国企脱困的目的而打包上市,核心军工资产在上市部分之外,上市资产质量较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较低。

2007年6月国防科工委和国资委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加上前期下发的《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这四大纲领性文件构成了“十一五”我国军工体制改革的基石。使上市公司的资本注入成为可能。

2007年以来,先后有多家军工上市公司了融资公告,或者用于收购公司大股东的资产,或者用于建设新的项目。融资次数和融资金额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在资产注入的具体形式上,既有注入资产作为股改对价,如洪都航空、中国卫星,也有定向增发或自有资金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如航天晨光、西飞国际、航天电器、力源液压等;此外,还有借壳上市。在注入资产类别上,既有优质民品资产注入,也有优质军品资产注入。在注入资产与产业链条的关系上,注入资产开始向总装、重要的分系统方面延伸。

资本注入给军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打破行业、军民及所有制界限,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科技和经济力量进行国防建设,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新体制和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的建立。二是有利于军工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军工企业内在活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三是有利于军工企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军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民品业务需求的旺盛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关于我国基础装备的发展方向:“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国防工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

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植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器制造、船舶制造、机床、电力设备、农业机械、纺织机械、重型机械、石油化工机械、重型卡车等。军工上市公司业务涵盖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机械等行业,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军工上市公司成为国家这一战略的最大受益者。国防工业与基础工业的互动机制将是我国未来几年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手段。

军工上市公司的民品业务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飞机计划的确定、国际转包业务的迅速发展、支线飞机需求旺盛等共同促进航空工业快速增长;船舶制造业持续景气,世界造船中心来到中国,我国造船业爆发式增长态势有望持续;国家大力发展核工业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核工业正在崛起;国家不断加大对航天工业的投入,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军工上市公司的业务具有巨大的产业化空间。以卫星业务为例,2004年全球卫星工业总销售收入为972亿美元,其中:卫星制造业的收入为102亿美元(占卫星相关产业的10.5%),发射服务业的收入为28亿美元,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的收入为233亿美元,卫星运营服务业的收入为609亿美元(占卫星相关产业的62.7%)。

(四)军工企业先进技术转民用

国防军工产品用途特殊,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极高,同时由于国家对军工投入的长期积累,军工类上市公司拥有大量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强。其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既可以用于军品,也可用于开发民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这些都是民用企业所不可比拟的。如果把军用的技术民用化,不仅可以提高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军工集团将把加快发展民品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给予积极的扶持。这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军工上市公司个股投资建议

虽然军工上市公司整体上有投资价值上升趋势,但个股投资中要注意风险。

第一要注意上市公司在集团公司中的位置。在国有大型企业整合的大背景下,围绕行业内的重点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是军工集团公司的基本思路。例如中航一集团围绕西飞国际进行民机资产的整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围绕中国船舶进行民用船舶资产的整合;航天科技集团以中国卫星为平台进行小卫星研发及卫星应用的资产整合等,这些处于重要地位的上市公司其投资价值是很明显的。

第二要注意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前景。就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各个行业发展的现状来说,集装箱、港口机械等领域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造船、工程机械、重型卡车等行业发展处于加速阶段;卫星导航、载人航天、数控机床等行业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大型飞机等领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要注意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品质。注入不良资产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起到负面效果;同时资产整合会增大各种费用开支,带有不确定性,整合不好的话,就会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第四要注意非流通股减持。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同股同权,在渡过了锁定期限后,非流通股东可以减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二级市场上对股价造成较大的压力。

第14篇

【关键词】 海南 钛矿企业 发展 SWOT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锆钛产地,目前共探明表内储量1754.15万吨,占全国同类储量的三分之一。海南钛矿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企业点多面广、规模小、布局和采选方法不尽合理、采选加工技术设备和管理落后的缺点非常突出,以致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低下,废弃矿区复垦工作滞后,固体废弃物、废水的排放总量较大。为使海南锆钛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有必要从海南钛矿企业所处的外在宏观环境与企业自身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为制订企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一、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由于具有相对较为充足的锆钛资源储备,海南从80年代起就开始有企业从事锆钛矿的开采和加工,充足的资源储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钛矿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锆钛资源储备充足

海南省的石英砂矿资源储备量位列全国之首,锆英石和钛铁矿的保有资源储量共计2203万吨,同列于全国之首,海南省的锆钛砂矿是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矿产,近年在浅海海域已发现和圈出8个成矿远景区,初步预测可采的资源潜量将超过陆地。

2、人力资源相对充足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海南钛矿行业聚集了一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者,这些人员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钛矿开采、加工技术,这是钛矿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海南钛矿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稳定的员工队伍,一般均为员工提供了现代化的生产与办公环境,车间装置抽、排风设备,空调机、电脑、宽带办公区,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员工住房全部楼房化,配备标准的灯光篮、排球场,乒乓球室,演艺舞台,以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良好的生活与工作设施保障了员工的生活,这有利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努力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了海南钛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1、企业缺乏独有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发展战略、用人机制等等,只有被他人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良好的企业文化。海南钛矿企业因以家族式企业为主,企业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在决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企业领导者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就导致难以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

在这种家族式企业中用人机制也不完善,权力大都集中在家族成员手里面,家族式企业主要是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高层管理人员是亲戚和朋友,并非通过真正的选拔,很难在基层员工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2、技术缺乏,致使企业无法对锆钛资源进行深加工

对任何种类的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一定需要技术的支撑,虽然海南钛矿企业主营业务之一就是矿产品加工,但是仍然还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差距甚远。矿产深加工受到多方面因素决定,诸如矿床的准确规模大小、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产业政策是否支持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技术。

目前海南省的锆钛矿企业对矿产品的加工主要都是对原矿进行初选后形成成品矿,将锆钛相互分离,再销往岛外各地进行深加工。钛具有一系列非常优异的特性,是航空和航天工业发展需要的重要原料之一。但是钛应用到航空航天工业上,用量非常小,即使企业能生产这种产品,也必须要考虑市场需求有多少的问题。即便是高尖端产品,但实际市场需求量很小,企业要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上马一套深加工的设备,这导致生产成本很高,企业自然不愿意。

但是要想使海南钛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引进高科技的设备与技术,因为锆钛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年限是有限的,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仅仅是将开采来的锆钛矿产资源进行初加工就销售出去。可以结合海南目前的战略地位,与一些潜艇生产公司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合作,为其提供材料等。

3、锆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虽然海南省锆钛资源丰富,但是就全球资源分布而言,仍然是匮乏的(见图1、图2),加之锆钛矿产资源有其本身的不可再生性,过度开采,利用不恰当就会白白浪费。海南钛矿企业是以锆钛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营业务,所以必须要注意合理开采,加大其对这些矿产资源的深加工。

中国的锆英砂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见图1),而中国的钛矿储量在世界钛矿量的第七位。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这些数据对我国矿产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投资环境分析

首先,电力资源充足。海南电网并入到南方电网之后,海南电网已通过500kV联网工程与南方电网主网实现连接,形成环岛220千伏主网架,全省建成投运220千伏变电站16座、容量366万千伏安。企业生产所需电量都会得到满足而且价格低廉,这样在成本上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其次,交通便利。虽然是作为一个岛屿,但海南自建省办特区以来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在省内,环岛高速公路网和东线高速铁路已建成通车,西线高铁正在建设中;与省外的交通上,海口、三亚两大国际机场,密集的航线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的交通保障;粤海铁路通车为海南钛矿企业对外交流与物流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最后,通讯便捷。据统计,海南程控电话可以实现与国内上千个城市以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通讯网络畅通。

2、软环境不断得到加强

首先,办事程序简化。近年来,各级政府要求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特别是十以后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减少了办事环节,全面实行直接办理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窗口服务制。依法依据办事,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钛矿企业在获取采矿资格证时简化了从申请到审批之间的程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其次,政策优惠。海南省政府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海南省本身起步比较晚,所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要依靠这些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全省的经济,首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岛外资金和一些先进技术来促进他们的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最后,社会治安保障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海南的治安和社会安定不断提升,市民遵纪守法,生机勃勃,经济繁荣,呈现一派祥和景象。良好的社会治安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海南工作和投资,另一方面能保证原有的人们能安心在这里工作。

3、锆钛产品市场前景良好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岛正在走向国际大舞台,对于海南钛矿企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市场的行情来看,由于受到下游行业强劲发展势头的拉升影响,锆钛精矿初级产品和锆钛深加工产品具有一片大好的市场前景,其中市场用量最大的颜料行业(钛白粉)的需求预测是稳步上升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际颜料行业2012—2015年将保持平均3%的需求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乃至全球高科技的发展,对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锆作为一种稀有的金属,抗腐蚀性能十分惊人、熔点极高,在原子能、航空航天、核反应、军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在“神舟六号”飞船上使用的钛产品耐高温、抗腐蚀,但在抗腐蚀性上仍远不如锆,钛的熔点在1600度左右,而锆的熔点则达1800度以上,二氧化锆的熔点更高达2700度以上,作为航空航天材料,锆在各方面的性能上远优越于钛。二者在军工方面(主要是航天事业和航海事业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为以开采锆钛矿产资源为主的海南钛矿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此可见,现在国内外对锆钛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未来市场价格也不断上升,产品市场的前景趋好,是海南钛矿企业积极开发锆钛矿产资源的有力驱动因素,但是与此同时海南钛矿企业也必须考虑到锆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不能盲目开采,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和与在这方面有着先进技术的公司企业合作,以期充分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挑战(Threats)

1、定价权缺失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锆钛资源总储量在全球排在第7位,而海南省的锆钛资源又在全国排在首位,从存储量来看,海南岛的战略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世界市场上,只要中国买哪种原材料,那种原材料就会涨价,相反,要是大规模卖某种原材料,那种原材料的价格就会大跌。锆钛产品出口也存在这样的尴尬境况,锆钛产品的价格完全受制于他国,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定价权缺失。

从广义上讲,定价权是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能力。针对我国,就是要能够在合理的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避免遭受重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在微观上,就是要我国的企事业单位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地位和外部环境,进而有效管理国际市场价格风险。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海南的众多锆钛矿企业存在着守着富矿却“吃不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进口,在定价权缺失的情况下,要想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很容易受制于他人,从而导致成本上很难控制。

我国虽然是锆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在图5中,以海南文盛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矿业企业在全国进口量排名中居首位,这与海南省锆钛资源居全国之首不相符。所以,鉴于此,海南钛矿企业应该合理开采,有计划有步骤地可持续开采并进行深加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此类情况。

2、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众所周知,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总的来说,由于建省晚,基础差,发展速度较慢,目前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还是比较靠后。虽然海南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不是很快,但是海南生态环境好、风景美,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

尤其是推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所以按照这样的定位,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钛矿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一些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海南万宁、文昌等地非法开采国家钛矿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一是破坏了自然资源,二是污染了环境。非法采钛肆意乱采滥挖,严重破坏和浪费了钛矿资源,毁坏了林地,埋没了农田,污染了河流和海域。据调查,海南万宁市东澳镇新群村海域由于非法采钛,已造成海底矿床严重破坏,海岸线受到侵蚀,水质严重污染,鱼、虾等海洋生物种类逐渐减少。该村大太洋面积7800亩,是万宁主要产粮区之一,因非法采钛毁坏农田严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现在大太洋丢荒面积达700多亩。非法采钛也使分洪口河堤撕裂达10多米,给汛期留下极大的隐患。

针对这些现象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更加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限制一些采矿企业,为其发展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

五、结语

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海南钛矿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与外部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发现海南省锆钛资源丰富,这是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虽然目前企业规模均不大,但是成长空间比较大,可以联合岛外实力雄厚的以锆钛加工为主的矿业企业,在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一个以锆钛资源开采、加工、深化、销售一体化的一个产业聚集地,壮大实力,成为支持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凭借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平台,提高其在岛内乃至全国的竞争力,走出岛外、国外,逐步掌握关于锆钛资源、锆钛金属产品的定价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其对锆钛资源的开采率,实现海南钛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逯福生、贾纮、郝斌、马云风:2007年我国钛矿物的进出口情况[A].全国钛白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

[2] 张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红格钒钛磁铁矿的实践与展望[A].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2007)论文集[C].2007.

[3] 胡田贵:凉山州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探讨[J].决策咨询通讯,2003(4).

[4] 杨民乐:特殊环境下的钛白发展观[J].中国涂料,2009(1).

[5] 宁兴龙:乌克兰实施钛工业发展计划[J].钛工业进展,2001(6).

[6] 徐高栋:新形势下的中国钛白行业[J].现代矿业,2010(4).

[7] 毕胜:中国二氧化钛和钛工业的形势及发展分析[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5(2).

[8] 宋国明:中国企业赴越投资矿业的前景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7(4).

[9] 杨树琪、徐静冉:澳大利亚矿产租赁资源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2(5).

第15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领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部分地区理工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大学音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首先论述多元化大学音乐教育的意义;然后调研理工科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并分析出影响音乐教育的因素;最后论述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关键词]

多元文化 理工科院校 音乐教育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对用人标准提高了要求,多元文化教育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引了发展方向,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化音乐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和音乐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天斯坦福大学的课程改革是这场文化革命的开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向世界人民传播音乐文化,展示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可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大学的音乐教育从品德、文化、专业、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艺术的真实性、概括性、鲜明性、直观性、关联性等特征可以使大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历史传承性,是大学生解读历史、了解民族、领悟传统文化和多彩民间艺术的有力文化支持。音乐教育中的感染力和审美性,能让大学生受到高尚品德的陶冶和熏陶,让他们能够理解丑恶和美丽、高尚与鄙陋,使他们增加对美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二、理工科大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的研究很少,师范类院校大多是单纯研究音乐教育,普通院校基本上正在大力拓展素质教育,关于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模式或音乐文化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如吴非《针对理工类院校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博澜《江苏省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李健《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陈慧玲《我国理工科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研究》等论文为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一)对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本文选取了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等六所院校全日制统招在校生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250份,回收1130份,回收率90.4%,走访学生1000名,交谈成功857人,走访率85.7%。经过归纳整理,从1130份问卷中随机抽取900份进行统计分析,从857名同学中抽取650份走访报告进行总结提炼,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省六所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如下:学习音乐的动机,音乐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课程主要内容和使用教材范围,教师与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音乐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音乐公选课和学生社团开设情况,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对音乐教学模式方面的态度和想法共八项内容。

(二)调查结果

1.音乐素质存在差异性,缺乏主观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8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音乐理论基础;极个别学生因从小接受过钢琴、小提琴的乐器教学能够认识并使用专业乐谱;13%的大学生能够认识简谱但并不能够熟练使用;73%的大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了解和接受音乐知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一小部分人喜欢摇滚音乐,而对古典和浪漫音乐、爵士乐、交响乐等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喜欢古典舞蹈的占15%,喜欢现代舞蹈的占37%。从以上数据看出,大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不一,他们听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对高雅的艺术作品了解很少,缺乏主观上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音乐,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具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对音乐会、歌剧、音乐比赛等漠不关心。

2.课程设置单一未体现音乐教育的多元性。

在被调查的6所高校中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音乐教育课程的有4所,没有开设的有2所。在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的4所高校中,选修音乐的大学生只占到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8.2%,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经调查表明:第一,高校音乐教育因教师的学历背景等原因更偏重专业化,课程过于专业化,学生接受困难。第二,上课学生以低年级为主。因为,很多学校规定,一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习音乐教育;二、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课业比较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上选修课;处于毕业阶段的三、四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在意这类课程。这些问题说明部分决策者在课程设置上及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知上存有一定偏差,高校音乐教育并未得到科学的定位。同时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3.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低。

由调查结果可知,理工科院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教师资源非常少,教师梯次不够完善。在参与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有专任音乐教师,其他四所是由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工作的教师兼任,五所学校只有一名副高级职称的音乐教师,其余为讲师或助教。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艺术活动普及率偏低,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军乐团、舞蹈队,能够在运动会开幕式、迎新晚会、新年晚会亲身体验,展示才华。此外,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活动不能仅仅是课堂讲授,应采取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蒙古族、藏族、苗族或者是俄罗斯、巴西等多种民族特色音乐风格进行推广普及提高,以多元的世界文化和艺术吸引学生,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大多数理工科高校基本没有专业视听室和专业活动场所,音乐选修课按照选课人数多少安排教室;只有4所大学有钢琴,其中1台还是年久失修,并且仅限艺术社团使用,不能够提供给音乐选修课;还存在缺少电脑、DVD、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现象。此外,调查的6所高校中音乐教育的归属也存在问题。选修课归社科部或基础部管理,艺术团体归团委管理,同时教师来自各个行政部门的艺术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的教研室,既要干行政工作还要授课,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管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管理混乱、不规范。总结起来,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二是音乐教学的场地、设备严重不足;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不明确。鉴于此,笔者认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和实施重在高校领导的重视,必须转变思路,给予音乐教育以资金支持,增加音乐教育的形式,重视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独特魅力,使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其功能。

三、基于多元文化和建构主义的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

理工科的音乐老师基本上来源于师范大学的艺术专业毕业生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才,如果其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授教育,停留在老师唱学生学,则不能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音乐教育与时代结合,与科技结合,保障音乐教育的有效进行。

(一)与时代接轨,丰富教学内容

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相对薄弱,许多学生不懂乐谱。针对这些普遍特点,教师应以授课对象的音乐水平和文化底蕴为基础,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元文化授课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西结合,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交叉渗透,围绕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不同风格的流派可以讲授大小调式、交响乐、协奏曲、无词歌;甄选出昆曲、甘肃花儿、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呼麦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看到我国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让学生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2014年入学的学生基本上以1995年后出生为主,针对这些授课对象,教师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出生年代、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通过问答、讨论、课堂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使音乐文化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与国际接轨,改善教学方法

在理工科音乐选修课中,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团队或自由结组的方式团结协作,强化对新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话剧或舞台剧表演完成对原有认识的重塑和新知识的建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并进行演奏,给学生直观的示范,通过对乐器的观察,讲解乐器的构造组成和发声原理,进行示范性弹奏,使学生获取知识。演示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加强知识记忆。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学生所热爱,也可以将一些APP加入到日常教学中来。

2.MOOC教学法。

在理工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音乐选修课和艺术社团,上课人数多。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覆盖了无线网络,因此,MOOC教学法可以应用在音乐教学的课程中。如设计出课程的电子平台,采用手机点名、手机答题、手机观看课件等教学手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社会接轨,完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