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博物馆文化论文范文

博物馆文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博物馆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博物馆文化论文

第1篇

1、视觉效果

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效果注重的是先“物”后“人”,陈列的重点只是在于将“物”的信息传达给参观者。在新的陈列设计理念中,注重的是参观者。博物馆得已生存和发展是在于参观者愿意去欣赏,所以在展示时,不仅仅是要将“物”展示给人们,还应该关注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博物馆在陈列问题时应该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考虑怎样的陈列设计可以给参观者美的享受,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观赏感。

2、空间感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尽管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或是网络技术达到使人们在博物馆中有真实感受的效果,但仅靠感知是无法完全感受到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人们想要获得真实感,可以在某一空间中进行。在现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空间陈列可以将信息与参观者联系起来,将想要表达出来的信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人物合一”的境界给参观者绝佳的参观享受。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更多地开始倾向于空间设计,独立的空间所表现出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精神,不断研究扩展展陈空间,营造出与博物馆相对应的文化主题,是现代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观赏体验

旅游业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同样教育业也为博物馆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之类的场所,从传统教学趋向于“言传身教”,读的多不如看的多。所以博物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场所,在提供信息、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观赏体验。如今人们对于场所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能提供的知识有多少、是否有好的观赏效果,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更要注重人们的观赏体验,设计的核心是展现的内容与人们的互动交流,博物馆的陈列不仅仅是展示内容,更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陈列的空间及其环境所聚集的是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

二、空间展示设计

1、创新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希望从中得到情感的共鸣与交流,希望看到独特、有个性的展示设计。博物馆的展示手段要表现出“创新性”、“独特性”的特点,要敢于创新,打破常规,不平庸,不老旧。展示设计在外观上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出博物馆的特色,既要考虑到陈列艺术,同时还要注重整体建筑的形式、空间感和参观者需求。博物馆独特的展示风格也可以表现在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和时代等方面。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从时代背景、以往的历史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参观者更好地领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2、注重参观者

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在空间设计这一点上,要注重参观者的体验。在展示设计中,更注重的是人与环境、建筑之间的交流互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围绕着人们的观赏感受、观赏情感等,使用各种艺术方式构建一种空间,满足参观者对知识和休闲的双要求。既陶冶情操,又获得知识,这是博物馆与其他休闲娱乐场所最大的不同,同时也是吸引更多人群的原因所在。

3、整体设计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空间设计不单单是围绕某一点,而是对整体环境、建筑和空间的整体设计。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并不仅是局限于历史,同时也代表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在陈列空间设计上,设计师要将其融合在一起。外部环境对陈列的影响在于建筑形态、地理特征和展示内容三个方面,为了避免三者产生矛盾,可以将建筑设计中的美感、环境和地理特征融合到陈列的空间中去,再将陈列所要的内容和情感融入到建筑中,三者相互融合,创造出更美妙的设计风格。

三、结语

第2篇

1.1关键内容宣传不到位目前,中医药博物馆所开展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中,还是以中国医学史为主线开展宣教工作,目标受众以国人为主。但是对于外籍人士而言,对于中医学的关键内容还涉猎甚少,这样就会导致宣教效果非常有限。这些关键内容包括:中医药文化的根源—易家、道家、儒家、佛家等;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的一元论、阴阳、五行等学说;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整体思维与辨证思维等[3];此外,中医药学家对世界的贡献、中医对重大疾病的突出疗效等。

1.2体验少,说教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沟通的障碍,很多中医药文化很难为外籍人士所理解,如果一味的进行口头的说教还不够,不能让其有切身的体验是很难让其信服的。现在的中医药博物馆体验、互动的项目比较少,如中医舌诊、目诊、色诊、脉诊、刮痧、针灸、拔罐等均比较少见。中医药博物馆与中医的养生保健场所或中医院的分离也可以说是一个先天的缺陷,使得外籍人士不能亲身体验中医药的诊疗过程与切实疗效。

1.3宣传媒介手段传统目前,大部分中医药博物馆还是采用传统的实物媒介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宣教工作,现代媒介应用较少,这就给宣教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一来导致受众获取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途径、机会大大减少,二来也导致宣传的效果不够理想,对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概念是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宣教的[4],更不要说对有沟通障碍的外籍人士,其宣教效果可想而知。

1.4翻译水平阻碍跨文化沟通翻译水平是摆在中医药跨文化沟通前面的一条巨大鸿沟,目前的中医药博物馆外语人才储备较少。众所周知,中医药涉及很多哲学基础概念,还有中医自身的很多比较抽象的名词概念,要理解这些概念,别说外籍人士,就是生活在本土的中医本身对有的概念理解都比较困难,甚至还存在不同见解,要想将此类名词术语翻译出来谈何容易[5-6]。此外,中医药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语言比较含蓄,而包括英语在内的多数语言都属于低语境文化,比较直接,两者之间的沟通很容易产生误读、误解,造成一些沟通的障碍[7]。

2中医药博物馆开展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2.1加强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融合了易家、道家、儒家、佛家等各家文化的精华,内容涵盖了哲学、天文、地理、数学、军事等多学科知识,其哲学基础为气的一元论、阴阳、五行等学说,其思维特征为整体思维与辨证思维,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与医学模式逐步为现代医学所认可,而现代医学模式是众所周知的不断改错、不断修正,有理由相信现代医学模式最终将融入到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中来。中医学是经过数千年实践的成熟医学体系,独自护佑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不只是平常的治病救人,还有治未病、抗击瘟疫等,均已载入史册。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需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对自身的认知以增强自信。此外,民族的自卑感源于中国近现代的落后挨打,民众经不起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将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中华文化,其中也包括中医药文化[3]。然而我们回顾历史,在我国兴盛的近2000年中,随着中华文化圈的扩大,周边哪个不来主动学习中华文化、主动学习中医。现今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崛起,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学习中医的热潮一浪胜过一浪,我们没有时间再去自卑,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准备迎接这一浪潮。

2.2加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中医药博物馆应该对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的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西方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情况,应该思索如何从“文化休克”到“文化适应”[8],通过文化适应开展主动宣传,不仅馆内要有精心策划的方案,包括培养专业的翻译,而不是临时借调的且中医药知识不够专业的翻译人员,详细的多语种的翻译说明等,还要思考、策划如何针对外国人士的宣教工作,将宣教工作拓展到海外,将宣教对象扩大到外国人士。只有提高认识、精心策划对外宣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守为攻,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范围,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2.3抓住主干,突出重点在中医药文化对外宣教中,应抓住中医药文化的主干,突出重点,提纲挈领地将中医药文化主体、中医药突出历史贡献、中医药突出疗效进行宣传。只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不致于本末倒置,忽略根本。应该对中医与易家、中医与道家、中医与儒家等重点根源问题进行宣教,对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等哲学基础概念进行阐发,以及中医学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特征进行宣教。此外,突出医家,如葛洪、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均对中医学乃至世界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对他们的贡献重点宣教。中医学对鼠疫、天花、流行性出血热等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均有突出贡献,现代中医对流脑、乙脑、非典等也有着突出贡献,还有很多疾病的中医疗效均非常显著,应当有重点地进行宣教,让外籍人士看得到真实的案例、切实的效果。

2.4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在中医药博物馆的互动体验项目中,应该适当增加诸如舌诊体验项目,设置典型舌象模型,让参观者通过镜子来与模型相比较;设置目诊体验项目,将五轮学说形象化,也可通过设置典型目象模型,让参观者通过镜子来与模型相比较;面色体验项目也需要设置模型、镜子来让参观者进行体验;脉诊除了通过脉诊仪让参观者体验之外,还可由专业人士进行把脉问诊,让参观者体验中医脉学之奥妙;刮痧、针灸、拔罐等也应成为体验项目。此外,尚可让外籍人士体验特色中医药膳,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中医药博物馆并不具备药膳制作条件;中医养生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现场教学,建议中医药博物馆与养生馆、药膳馆等联合经营,增加中医药文化的体验内容。中医药博物馆还应与中医诊疗机构联合,可以利用博物馆的闲置空间引进中医医疗保健机构,如果受条件限制,也应当通过实时视频将中医医疗机构的几个代表性门诊进行馆内直播。

2.5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开展宣传工作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论坛、微博、微信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的跨空间宣教。各个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力量开展上述工作,至少也应将自身主页设置多个语种,尽量详尽,有条件还可开展虚拟博物馆建设。此外,应该对中医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通过制作光学模型、二维动画或三维模型等进行展示。2.6合众聚力,突破语言障碍为了突破语言翻译障碍,有识之士早已献计献谋,有的建议直接由自己培养既懂中医又懂外语的学生,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就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还有的主张将中医送出国外进修外语;也有的主张充分利用海外留学生,在其学成后利用其精通外语的基础,由这部分人开展中医的翻译工作,如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毕业的胡碧丽同学,她作为外籍人士,在中国学习多年后,对汉语、中医的掌握水平已远超出一般的研究生水平,还在广东省中医院出过门诊,可见其水平,如能由这样的人才进行中医的翻译工作,将使中医药对外传播具有跨越性意义[7]。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库 印证 载体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94-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化信息对我们当今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文献似乎对当今社会生活无足轻重。殊不知,文献是传统信息的集合,在博物馆中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1文献是历史发展的信息库

传统的图书资料是各类信息的组合体,这种文献在我们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献一方面是博物馆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参考资料和科研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高品味文化的载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起着信息库的作用。

我国有丰厚的文献资源和丰厚的文物资源,通过文献资料的翻阅,我们还能清楚看到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发展实况,曾经过往的历史好像近在咫尺,大大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增加了中华文明的厚重。另外,博物馆在陈列人类历史上优秀文明结晶时,除了展示遗物,还可借助文字解说展示陈展的主题、要义以及文物的基本概括和文化内涵,为藏于地下数千年的文物诸如鲜活的因子,使文物更立体、更完善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文献在这里就起着信息资源的作用。文献的信息资源性作用决定了文物资源的完整性,我们在对文物资源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以文献资源为基础,并借助文献资源的文化价值传播文物的价值,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才能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重视文献在博物馆中的作用,它小可提升博物馆的科研水平,大可起到延续中华文明的的作用,不断收集、管理博物馆文献资料是确保博物馆成为文化品位信息库的保障。

2文献印证着历史文化的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发展的实物,它对历史文化的价值通常被人们所重视,文献与文物一样起着印证历史文化价值的作用。所不同的是,文物是实体,文献是文字记录,二者在记录一个国家和民族进程的过程中应起着互相印证的作用。一方面,文物的存在可为文献史实提供载体,证明文献的真实可靠性,文献的存在可从侧面印证文物的真伪,并为人们了解文物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对人们认识文物起着一定的普及介绍作用,还能以文字还原的方式使人们对朦胧的过去产生清晰感,促进历史文化片段的连接。另一方面,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陈列文物,向人们展示历史发展进程,这个展示不能只是文物实体的展示,还需要文字的印证和的介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印证新的文物和文献,这些都离不开文献的指导。因此,对博物馆来说,文献与文物一样,都是博物馆发展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在加强文物征集保管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文献资料的建设,要随着文物资料的扩充不断调整博物馆内文献资料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博物馆的文献资料搜集,不能像图书馆那样全方位地开展,而要根据自己馆内特色和科研项目特色,确保文献资料与文物资料的一体性。全国的博物馆,无论是省级博物馆还是县市级博物馆,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所陈列的文物与收藏的文献资料要具有针对性、一致性。以新疆自治区的博物馆为例。新疆地区首先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气候干燥,文物标本众多,丝织品、毛织品、干尸等文物标本在全世界很“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的活动,推出诸如古代干尸陈列、新疆民族风情陈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融合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典型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其他地区的博物馆也可效仿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的做饭,围绕与本地区密切相关的历史、地方志等史料,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纳、立档和编目保存,使博物馆成为一个多方面、多角度印证文物、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载体。

3文献是推动博物馆各项业务开展的必须载体

文献资料作为历史上各类信息的组合体,一方面印证着一个国家和民满足历史的悠久,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军事、环境、地理、人文精神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发着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灵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探索视角。如果结合画册、论文等其他表意更丰富的图书资料,还可多方面、多角度地呈现过往历史系统,为科研人员探索科研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历史史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献就是立体逼真的百科全书,科研人员可在这种“百科全书”的基础上,以最快捷的速度、最全面的渠道了解国家和民族的过去,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这样一来,文献资料不仅是推动博物馆开展科研事业的基础,还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历史殿堂。

当代社会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研工作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加速器,每一个科研工作的成功都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明程度上前进了一步。作为文明历史发展的缩影,博物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无异于一种文化品牌形象。这种形象的建立,既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造出高质量、高品味的文化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图书资料作为科研工作的依据。所以在博物馆文化品牌形象的建设过程中,世界各国学者、还价,都与博物馆有过密切的合作关系,人类历史上很多优秀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博物馆丰富的文献资料支持和文物实体印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献资料通过科研工作的成功和科研成果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创建一个国家文化品牌形象的作用,充当了一个社会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加速器。

博物馆中的文献,虽然不像图书馆中的那么全面,但同样兼顾自然醒时和社会科学属性,具备了知识的多重属性特征。而多重属性的存在,又在客观上容纳了知识的资本性、商品性、社会性,容纳了人类科学发展与进步的结晶。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一不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汲取有益能量急需前进,文献资料的多重属性特征,又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巨人肩膀”的作用,我们既可以正面欣赏前人劳动成功的结晶,又可站在它的“肩膀”上,向前看得更远。换言之,文献不但促进博物馆文化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