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雷击风险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信贷风险客户评级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
1.Zeta分析法是“贷与不贷”的贷前审查管理,而贷款风险分类是则是贷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掌握资产质量状况,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分门别类的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水平,为信贷风险的量化打下基础。
2.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从而判断资本是否充足,为监管部门提供最低资本要求监管依据。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从还款的可能性出发。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三条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纪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贷款风险程度与企业信用等级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即信用等级越高,贷款风险越小,分类等级越高。
客户评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与还款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就一笔贷款而言,影响本息归还的因素往往超过借款人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AAA、AA级企业中仍然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款企业提供虚拟的报表和资料,使信用评级失准。二是一些评估机构对国有、股份制大中企业评级偏高、偏松。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虽好,但还款能力不一定很强,因此,不能用客户的信用等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否则就会掩盖影响贷款归还的本质因素,最终影响贷款分类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贷款五级分类在信贷风险中的作用
1.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信贷资产的关注
由于五级分类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各类贷款的风险真实状况,为各行采取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化解措施提供了依据,一是通过五级分类揭示出贷款的风险程度,对尚未到期但风险度较高的贷款予以关注,发挥了风险预警作用;二是在加强对不良贷款管理的同时,还加强了正常贷款的管理,特别是对关注贷款加强了信贷监督。银行对关注以下贷款形态的客户必须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对于在期限内不能解除风险预警信号的,要根据预案实施贷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退出,切实掌握风险客户有效退出的主动权。
2.促使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和稽核机制
一是对贷款的发放、管理和信贷资产的保全等分别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对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风险的控制与化解起到了良好作用。二是完善了贷款审批、发放与管理的授权授信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了贷款台账管理系统。四是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和追究的相关制度;五是根据五级分类结果,改进授信工作,对于次级以上贷款客户进行重新评级、授信,并且把授信作为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的手段,而不是给予企业的优惠措施。
3.为不良贷款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界定了资产质量,有利于银行根据不同风险类别的贷款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为银行及时发现不良贷款,采取有力措施收回资本以尽量减少损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贷款五级分类还可以通过对行业和地区的不良贷款的考查,修订评级指标体系,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依据。
四、对于贷款五级分类的几点建议
1.对贷款分类层次更进一步细化
完善的贷款分类体系应该对五级分类进一步细化,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与分析发达国家现有较成熟的贷款细分标准和原则,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研制出更加合理与更具可操作性的贷款细分标准,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较为粗放的分类体系。同时,各行还应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损失计提比例的上下浮动幅度内合理确定细分后应提取的损失准备金,以便更加科学地测算贷款风险度,计算贷款的合理价格,进而判定本行的市场定位。
2.加强培训,提高分类者的综合素质,让分类者成为“专业的把关人和独立的判断者”。
五级分类制度是由专业人员在收集和分析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等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风险影响贷款偿还的程度做出估计,判定贷款的分类级别。要胜任这种重要而复杂的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济、金融知识,需要了解借款人所属行业的专业运作规律及其动态行情,还需要积累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实务操作人员分类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促进分类工作质量的提高。
3.强化贷后管理工作
各行要根据现有的客户情况,合理配置客户经理,并实行科学的量化考核,使客户经理在必要的压力下有较充足的时间对所分管的客户及其担保单位进行日常的、定期的走访与检查,及时地了解相关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其它非财务因素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该变化实时地调整贷款形态,将分类结果的监测、调整与运用工作日常化,以避免季末短时间内集中分类所造成的形式化。
参考文献:
[1]潘文波.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证研究报告.投资研究,2001,(1):22-26.
220kV枫河线北起枫树坝电厂、南至河源变电站,全长115.9km,全线基本上沿东江顺流而下,90%线路经过雷电多发的高山、丘陵地区。1974年建成投运时,全线共有杆塔315基,其中耐张塔36基、直线塔19基、钢杆148基、水泥杆112基,全线采用GJ-50钢绞线单避雷线保护。投运后,由于线路雷击故障频繁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a)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全线的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均为GJ-50钢绞线);
b)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进行防雷改造,在其中6基(100号、102号~106号)杆塔加装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消雷器,并进行杆塔接地网改造(加降阻剂);
c)1993年至1995年分3期对早期的一根避雷线进行全线更换;
d)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分2期对全线315基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
e)1997年分2期对6基水泥杆和10基钢杆进行了改造。
1雷击故障统计
枫河线自1974年9月投运至1998年10月共运行了24个雷雨年度,期间共发生了有明显故障点的雷击故障31次,发现44处故障点。为便于统计,将同一时间的故障作为线路一次故障,将同一时间在1基杆塔上产生了故障点认为该基杆塔发生了1次故障。表1和表2分别为按年度和按线段统计的故障次数。
2防雷问题
从表1可以看到,枫河线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发生,至1981年共发生雷击故障14次,平均雷击故障率高达1.73次/(102km.a),大大超出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线路全线仅使用单避雷线作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角偏大;线路经过雷电活动异常剧烈的卓峰山段。为此进行了多次防雷技术改造。
2.1避雷线改造
为了解决线路防雷保护角偏大问题,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枫河线的防雷保护由单避雷线改造成双避雷线,使全线的水泥杆、钢杆和直线铁塔的防雷保护角分别由20.6°,20.6°,23.5°降至12.5°,15°,14°(耐张塔的保护角未改造)。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线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线多年平均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1.65次/(102km.a)下降至0.78次/(102km.a)。但是,双避雷线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击并没有减少。
表1枫河线各年度雷击故障统计表
年度197519761977197819791980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5
—3
—1
—3
—0
—0
—
年度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2
752
863
1121
722
750
62
年度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4
680
640
520
530
501
83
年度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0
—1
—3
—0
—0
1050
—
表2枫河线杆塔雷击故障次数统计表
杆号352633808892
雷击故障/次1121111
杆号93949899100102103
雷击故障/次1111113
杆号104106113120122123134
雷击故障/次1421111
杆号138140217218224226260
雷击故障/次1121111
杆号261293302
雷击故障/次111
2.2卓峰山段防雷综合改造
枫河线卓峰山段是从枫河线97号杆起,至110号杆止,线长约5km,雷击故障情况见表2。在1981年进行双避雷线改造后,这段线路的雷击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所有杆塔均处于高程320~380m的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因此,在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再次进行了防雷改造。这次改造主要是在其中6基杆塔顶部加装半导体消雷器,并将杆塔接地网加降阻剂进行降低接地电阻。从改造前后基本相同运行条件(从1981年至1995年)的运行记录来看,它的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7.5次/(102km.a)仅下降至5.7次/(102km.a),其中在1992年3月21日104号杆受雷击时,虽然线路重合成功,但这次雷击造成安装在该杆上的半导体消雷器损坏。在1995年全线杆塔接地网开挖检查改造时发现,这些使用了降阻剂的地网接地体腐蚀严重,说明这次改造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3杆塔接地网改造
由于枫河线的杆塔接地网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截面小和埋设深度不够等原因,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接地体锈蚀严重,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在1995年和1996年分2期对全线所有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使所有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造后的3个雷雨年度里未发生过雷击故障。这次改造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
3结论
a)枫河线24a的运行记录表明,单避雷线是不能满足它的防雷保护要求的,仅靠双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满足处于高山大岭上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
b)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而且它比其它措施更节省资金,便于维护。
c)枫河线上使用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完全依靠它来保护线路,但也未给线路带来不良后果。
220kV枫河线北起枫树坝电厂、南至河源变电站,全长115.9km,全线基本上沿东江顺流而下,90%线路经过雷电多发的高山、丘陵地区。1974年建成投运时,全线共有杆塔315基,其中耐张塔36基、直线塔19基、钢杆148基、水泥杆112基,全线采用GJ-50钢绞线单避雷线保护。投运后,由于线路雷击故障频繁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a)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全线的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均为GJ-50钢绞线);
b)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进行防雷改造,在其中6基(100号、102号~106号)杆塔加装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消雷器,并进行杆塔接地网改造(加降阻剂);
c)1993年至1995年分3期对早期的一根避雷线进行全线更换;
d)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分2期对全线315基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
e)1997年分2期对6基水泥杆和10基钢杆进行了改造。
1雷击故障统计
枫河线自1974年9月投运至1998年10月共运行了24个雷雨年度,期间共发生了有明显故障点的雷击故障31次,发现44处故障点。为便于统计,将同一时间的故障作为线路一次故障,将同一时间在1基杆塔上产生了故障点认为该基杆塔发生了1次故障。表1和表2分别为按年度和按线段统计的故障次数。
2防雷问题
从表1可以看到,枫河线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发生,至1981年共发生雷击故障14次,平均雷击故障率高达1.73次/(102km.a),大大超出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线路全线仅使用单避雷线作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角偏大;线路经过雷电活动异常剧烈的卓峰山段。为此进行了多次防雷技术改造。
2.1避雷线改造
为了解决线路防雷保护角偏大问题,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枫河线的防雷保护由单避雷线改造成双避雷线,使全线的水泥杆、钢杆和直线铁塔的防雷保护角分别由20.6°,20.6°,23.5°降至12.5°,15°,14°(耐张塔的保护角未改造)。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线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线多年平均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1.65次/(102km.a)下降至0.78次/(102km.a)。但是,双避雷线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击并没有减少。
2.2卓峰山段防雷综合改造
枫河线卓峰山段是从枫河线97号杆起,至110号杆止,线长约5km,雷击故障情况见表2。在1981年进行双避雷线改造后,这段线路的雷击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所有杆塔均处于高程320~380m的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因此,在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再次进行了防雷改造。这次改造主要是在其中6基杆塔顶部加装半导体消雷器,并将杆塔接地网加降阻剂进行降低接地电阻。从改造前后基本相同运行条件(从1981年至1995年)的运行记录来看,它的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7.5次/(102km.a)仅下降至5.7次/(102km.a),其中在1992年3月21日104号杆受雷击时,虽然线路重合成功,但这次雷击造成安装在该杆上的半导体消雷器损坏。在1995年全线杆塔接地网开挖检查改造时发现,这些使用了降阻剂的地网接地体腐蚀严重,说明这次改造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3杆塔接地网改造
由于枫河线的杆塔接地网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截面小和埋设深度不够等原因,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接地体锈蚀严重,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在1995年和1996年分2期对全线所有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使所有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造后的3个雷雨年度里未发生过雷击故障。这次改造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
3结论
a)枫河线24a的运行记录表明,单避雷线是不能满足它的防雷保护要求的,仅靠双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满足处于高山大岭上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
b)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而且它比其它措施更节省资金,便于维护。
c)枫河线上使用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完全依靠它来保护线路,但也未给线路带来不良后果。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灾调查
中图分类号:TP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217-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省市闪电定位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闪电定位数据已在雷电临近预报及雷电防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雷电临近预报的应用上,闪电定位资料作为雷电临近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1],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也较多[2]-[3]。在雷电防护的应用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地闪密度、雷电流累积概率等参数均可从闪电定位数据中获得,而且多年的地闪数据能突出反映被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的实际雷电活动规律,比经验公式计算更为准确;另外在雷灾调查与鉴定中,闪电定位数据是判断灾害是否为雷电引发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介绍了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的结构、探测原理、探测参量与指标等,总结了闪电定位数据在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以期对雷电防护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闪电定位系统介绍及其数据说明
2.1 闪电定位系统介绍
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是由ADTD雷击探测仪、中心数据处理站、图形显示工作站、数据库与网络浏览服务器、通讯系统5个主要部分组成,能够实时、连续、高精度地提供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极性、强度等雷电活动参数。系统采用联合雷电定位(IMPACT)原理,即测向定位是利用一对正交的磁场线圈,测定雷电所在的方位;时差定位是测定雷电信号到达各测站的时刻,并根据雷电信号到达各测站的时间差来计算确定产生雷电的位置。由5个探测站组成的雷电监测定位网,可以覆盖整个深圳市,该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探测参量与相关指标(见表1)。
2.2 数据存储结构
闪电定位的数据是实时采集并实时存入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表中,该数据表包含了探测到的地闪的主要特征参数,如地闪时间、经度、纬度、电流强度和陡度、电荷、能量、定位方式及误差等。同时在入库的时候给每条记录都增加了一个地闪所发生区域的字段,构成了完整的空间数据表的数据结构形式。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1 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2005-2012年共8年的闪电定位数据,利用数据库查询功能导出数据表中时间、经度、纬度、电流强度和陡度、定位方式6个字段。其中时间精确到秒,经纬度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电流强度和陡度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定位方式选择三站以上的定位数据。
3.2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按闪电定位数据来绘制地闪密度图,雷击点临近地闪定位图、地闪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性等。运用ArcGIS软件的ArcMap组件,绘制地闪密度图、雷击点临近地闪定位图,并结合ArcToolbox中的空间分析模块所提供的Analysis Tools、Data Management Tools、Spatial Statistics Tools功能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中Analysis Tools是用来把导出的深圳外切矩形数据与深圳边界求交集,从而得到深圳界内的地闪数据,Data Management Tools是用来进行空间投影即原始数据的地理坐标系转换成投影坐标系,Spatial Statistics Tools是把处理好的数据进行点密度分析,即可得到地闪密度。[4]
4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4.1 全市地闪密度图的绘制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风险值的计算需计算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年预计雷击次数与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直接相关。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定,Ng=0.1×Td,Td为年平均雷暴日,Td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这样全市的Ng值是相同的,但根据实测数据分析结果,雷电分布差异很大[5]。
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深圳市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分布图(见图1),图中色标由深蓝色到深红色,所表示的地闪密度依次升高。其地闪密度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于东部,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和市区的部分地区。
4.2 单个建筑物所在位置地闪密度取值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当确定建筑物地理信息后,在ArcMap的地闪密度图中可进行标注,所取实例为深圳西涌天文台(见图2),考虑到闪电定位存在的误差,提取标注点所在1km2单元格及周边8格单元格的地闪密度数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地闪密度值(见表2)。
5 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当雷击事故发生时,根据发生时间及地理信息,查询事故发生前后半小时,事故点附近1km、1.5km及3km内的的闪电定位数据。在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时应结合剩磁测量的结果和闪电定位的情况综合考虑,给出判定结论。[7]
2013年8月30日上午5时左右,深圳某学校雷云过境后,消防监控系统瘫痪。依据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分析,8月30日4:45-5:15该校3公里范围内共发生地闪7次(见图3)。其中距离学校最近的一次地闪发生在4:57,学校西偏北方向约455m,此次地闪为负地闪,地闪强度为-51.8kA,平均陡度为-13kA/μs。根据闪电定位和剩磁测量结果,鉴定为雷击建筑物附近产生闪电感应导致电子设备损坏。
6 小结与不足
采用闪电定位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雷电活动规律,并利用该规律在雷电防护中做了一些应用,小结如下:(1)闪电定位数据可以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符合建筑物所在地实际雷电活动规律的地闪密度值,为评估的定量计算提供数据基础。(2)闪电定位数据可以为雷灾调查提供灾害发生时的闪电分布情况,结合剩磁测量的结果判断灾害是否由雷电引起,并可找出可能引起雷灾的闪电位置及参数等。
由于目前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精度和准确度较低,导致采集到的闪电位置与实际发生的位置偏离很大,三站以下定位数据(不可信数据)占到全部数据的一半以上,并且探测得到的雷电流幅值与真实值也有误差。因此,更有效的将闪电定位数据应用到防雷减灾工作中,亟需提高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叶青,袁松,张义军,蔡辉,丁卫东,郝莹,边富昌.利用闪电定位和雷达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1(06).
[2]罗林艳,祝燕德,王智刚,郭在华,罗宇.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05).
[3]吴健,芬,曾智聪.利用地面电场仪与闪电定位资料进行短时雷电预警的方法[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01)
[4]盛梅,冯志伟.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的闪电密度图绘制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8).
[5]潘燕莲,叶化军,卢其锋.闪电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9(02).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地理信息服务;GeoServer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81-01
【基鑫项目】曲靖师范学院校级项目(2010QN004)云南省发展基金(2012FZ101)
1 概述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其对航天、航空、通讯、电力、建筑等部门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各国都很重视雷电的研究与防护。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雷电防护常用和有效的手段。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相对值法,具体的计算方法为:
R=∑Rx
其中Rx=NPL
式中,N为待评对象周围的年均雷击次数,P为每次雷击对待评对象产生破坏的概率,L为待评对象发生破坏后导致的损失[1]。
N值的获取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人工观测法,另一种是由闪电定位仪获取。第二种方法具有自动、精确等特点,逐步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2 雷电监测定位仪
地基雷电定位技术主要包括三种:磁定向法MDF(Magnetic Direction Finder)、时间到达法TOA(Time of Arrival)和干涉法IT(Interferometry Technique),三者各有特点。而综合定位技术IMPACT是将MDF与TOA结合起来,并增加数字波形处理技术和时间同步技术,提高了雷电探测的精度。
雷电监测定位仪(闪电定位仪)是指利用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电磁场特性来遥测闪电回击放电参数的一种自动化探测设备,能够实时对云地闪电进行精确定位。由于能精确获取雷电方位以及强度大小等信息,其在气象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但设备采集的信息通常以数值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无法以一种更为直观的图形化方式提供数据。因而改变信息对外提供形式,提高系统开放性,提升雷电监测信息共享能力成为系统开发应考虑的问题。
3 地理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以GIS、SOA、网络服务、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功能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为政府重大决策、电子政务建设、应急指挥、社会公众等提供统一、权威的空间定位基础。不仅大幅度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减少重复投资,避免“信息孤岛”,促进地理信息深入广泛应用,发挥基础地理信息最大效益,而且满足社会公众生活的迫切需求,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在构建基于Web的空间数据服务方面,开放地理信息联盟OGC推出了许多规范和协议,如Web地图服务规范WMS, Web要素服务规范WFS, Web 覆盖协议规范WCS,Web处理服务规范WPS 等[2]。地理信息服务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业务系统中,如王利锋等利用WFS建立矿业权演示系统,实现矿权浏览、查询、测量和分析决策等功能[3]。
WMS能够根据用户的请求将地理信息进行组合、渲染后,以图形化的方式将信息返回客户端。WMS提供三个重要操作GetCapabilities,GetMap和GetFeatureinfo。其中GetCapabilities返回服务信息,GetMap返回地图影像信息,GetFeatureinfo返回某些特殊地理要素信息。
WCS提供的服务与WMS类似,不同的是它提供包含了地理位置信息或属性的空间栅格信息,而不是组合、渲染后的地图。WCS同样提供三种操作,GetCapabilities,GetCoverage和DescribeCoverageType。其中GetCapabilities返回服务信息,GetCoverage返回地理位置的值或属性。DescribeCoverageType返回栅格图层的描述。
4 系统结构
雷击评估系统建设采用C/S模式进行搭建,总体划分为富客户端应用和服务器端二部分,如图1所示。
(1)客户端
客户端是一个具备雷击风险评估和文档导出功能的富客户端应用。待评对象周围年平均雷击次数是系统重要的输入信息,需要获取两种格式的信息。一种是数据格式,用于风险计算;另一种是图形格式,作为图片插入到文档中。数据格式信息为Arc Grid,通过WCS从服务器端获取;图形格式为Jpeg,通过WMS获取。
(2)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部署有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的矢量和栅格文件、数据统计及格式转换组件、GeoServer组件等内容。记录在闪电定位仪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空间统计模块生成1、2、3Km年均雷击次数的栅格信息,并保存为栅格格式文件。这些统计信息连同闪电位置地图、基础地理信息等经过GeoServer组件对外进行。
5 结论及展望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是以GIS、SOA、网络服务、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等服务。它能有效避免“信息孤岛”,发挥基础地理信息最大效益。对实现雷电定位信息共享、提升雷电监测定位设备利用率有着重要作用。系统还处于初步研发期,只利用了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部分功能。今后的工作是对雷击评估服务的集成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完全基于SOA思想,B/S架构的雷击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 樊荣,肖稳安,李霞等.基于GB/T 21714.2的雷击风险评估软件设计及参数探讨[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43-349
[关键词]:架空绝缘线 雷击 故障分析 防治对策
0.引言
有关文件规定,"城市低压电网要积极推广和采用架空绝缘电缆(俗称架空绝缘导线),今后配网中逐步以架空绝缘电缆更换架空裸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出台,推动了配电架空线路绝缘化工作的发展。受制于造价和景观等条件的限制,在主城区供电主要采用电缆线路,城市中的线路仍然以架空绝缘线路为主。但是,绝缘导线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断线事故。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实际统计资料表明: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从技术上改进绝缘线的防雷。
1. 事故实例及简要分析
1.1实例
2014年5月26日14点18分(雷雨),笔者工作区域的某一条10KV线部分用户报修无电,随即,抢修人员查看在支线07#杆支08#杆之间绝缘线雷击断线,在现场设置警告标志的同时,联系调度汇报故障情况,并执行调度口令,隔离故障。由于绝缘线断线后,部分落于地面,有时会有弧光现象,但是线路接地保护不一定动作,增加人员触电的风险。根据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的多年经验,我们发现在雷雨天发生导线雷击事件时,相比裸导线、绝缘导线更易断线。
1.2简要分析
架空绝缘线遭受雷害事故明显比架空裸线多,雷害损害情况比较严重。绝缘导线雷击后,常常发生点断式的导线断裂,导线落在地上或其他构件上,由于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不容易产生短路或接地,但有的有放电现象发生,这对运行的设备和人身造成很大的危险。从事故现场看,断线故障点大多发生在绝缘支持点500 mm以内,或者在耐张和支出搭头处。绝缘架空线雷害事故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绝缘线的结构所致,绝缘导线采用半导电屏蔽和交联聚乙烯作为绝缘层,在雷云对地放电的大气过电压中,很容易在绝缘导线的导体中产生感应过电压,且很难沿绝缘导线表皮释放;二是绝缘导线遭受雷击后的电磁机理特殊,造成雷击断线较多。架空裸线雷击时,引起闪络事故,是在工频续流的电磁力作用下,电弧会沿着导线(导体)滑移,电弧滑动中释放能量,而架空绝缘线的绝缘层阻碍电弧在其表面滑移,电荷集中在击穿点放电,在断路器动作之前烧断导线,所以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故障率明显高于裸导线。 三是绝缘线 一般没有钢芯,城网中的导线线径较大,一般只选150 mm2和240 mm2两个规格,导线应力较大,在雷击导线时,更容易发生断线。
2.防治对策及效果分析
为防止架空绝缘线的雷害事故,笔者重点采取有了以下措施线路过电压保护器、安装感应雷屏蔽线、防雷支柱绝缘子等。
2.1 采用在线路上安装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当雷电过电压或其它故障原因引发对地闪络形成金属性电弧放电短路时,线路保护器殊设计的不锈钢引流环可以将KA级工频续流直接引向氧化锌非线性电阻限流元件,并借助于氧化锌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将正弦波形的工频续流转变成为尖顶波。同时,限流元件的残压削减放电电压,使电弧瞬间熄灭而达到迅速截断工频续流,达到有效防止架空导线因工频续流高温而熔断(雷击断线)或跳闸的目的。简单的说它的灭弧原理是通过与绝缘子串联间隙的引流环、氧化锌非线性电阻限流元件的合理配合,在雷电过电压的作用下通流动作,释放雷电过电压能量,有效限制雷电过电压。
具体方法是在绝缘导线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一般200米左右)安装一组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短期运行统计,在架空绝缘线路的多雷地段、重点杆塔上,加装线路过电压保护器能有效防止雷害事故。该方法适用于绝缘线路的整体技改及结合其他防雷措施运用。
2.2安装感应雷屏蔽线
屏蔽线的防雷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防止雷电直击导线;(2)雷击杆塔时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减小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杆塔顶电位降低;(3)对导线有耦合作用, 降低雷击杆塔时塔头绝缘上的电压;(4)对导线能起到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感应雷屏蔽线在架设中一般越靠近导线效果防雷越好,但考虑到最大风偏对导线的安全距离,要求感应雷屏蔽线在距离边相导线不小于30cm,并且每隔200米(4-5级杆塔)左右,在杆塔处添加一组集中接地体,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感应雷屏蔽线采用GJ-35导线。屏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粗黑线部分为安装的屏蔽线。
该防雷措施实施过程中,不需停电运线路、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
2.3安装防雷支柱绝缘子
FEG-12/5型防雷支柱绝缘子其主要由绝缘护罩、夹线铝合金金具、复合绝缘子、引弧棒、和下钢角等组成。FEG型防雷支柱绝缘子是新型组合式的二合一防雷支柱绝缘子,其绝缘子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和防污水平,可适用于10KV架空绝缘线路中绝缘和支持导线用,而且还具有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保护功能。该产品还具有穿刺通电功能,安装施工极为方便可靠,不需剥开绝缘层可避免线芯进水和腐蚀,同时也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于是,笔者在工作区域安装该装置。
结合笔者工作中雷击断线事故来看,安装线路过电压保护器、安装感应雷屏蔽线、防雷支柱绝缘等措施,减少雷击断线事故,有一定的防雷效果,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是,10kV线路的绝缘强度比较低,即使采取了以上措施,当雷电击中绝缘导线,仍然可能会发生工频续流烧断绝缘导线。该防雷措施,适用于新建线路及大修改造。
3.结束语
综合上述,对于防止架空配电线路导线雷击断线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各有优缺点,在工作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防止雷击断线事故发生,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姜正林 浅谈雷害事故及防雷保护 2005(02)
[2]李景禄 关于中压电网防雷保护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期刊论文] 电瓷避雷器2003(04)
[3]黄海涛 线路型避雷器耐雷水平分析 [期刊论文] 福建电力与电工2000(01)
[4]张坤莲 电力线路耐雷水平判断及防雷措施 [期刊论文] 广西电业2006(05)
[5]横山茂著,吴国良译 日财团法人 电力中央研究所编 日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6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子科学技术;雷电防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52-01
雷电具有发生频率高,重复性和危害性等特点,根据雷电危害的途径划分,可以将雷电危害分为三类――直接雷危害、雷电静电感应危害和雷电电磁感应危害。在人类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前,雷电对我们生活的主要危害是直接雷危害,主要针对人和物进行雷击。电子科技得到普及后,由于我们的生活生产越来越多的与计算机电子电气设备相互联系,雷电对我们的危害就由原先的直接危害进入到雷电静电感应危害和雷电电磁感应危害。
雷电防护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内蒙古兴安盟地处东北部,西北部倚靠兴安岭,由于兴安岭的分支都延绵向东南方向,所以兴安盟地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因此造就了兴安盟气候变化多样的局面,根据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多年来对该地区雷电的发生的统计资料来看,兴安盟年平均雷电日数二十九天左右,全年发生雷电现象无规律,但是可知夏季是兴安盟雷电多季,特别在中午之后到下午傍晚期间。根据我国对年平均雷暴日的划分等级来看,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属于中雷区。
雷电防护技术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计算机系统雷电防护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安全原则相同,都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唯一方向。其次,针对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的各方面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地理晴况、土壤水文条件、气象环境、雷电活动情况和规律以及雷击事故的原因和后期的解决办法等,在上述条件都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制定相符合的雷电防护措施。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分析
根据对雷电危害的防护途径划分,可以将防护雷电分为三个部分:直接雷的防护、感应雷的防护以及线路来波的防护。
(1)、直接雷的防护
雷电不通过其他物体而直接击打在设置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筑物上被看做是直接雷,针对直接雷击的主要防护措施就是采取在建筑物等上面安装避雷针和接地装置。通都是在建筑物最顶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等,避雷针或避雷线都有多条进引导,根据原则应该布置四根以上的引下线进行引导,在两条相邻的线之间最大相隔距离应小于等于十二米,称为对称布置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分离相间布置的引下线,使其相隔较远,进而可以均衡电位。在对避雷设施的要求上是保证用镀锌扁钢与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和避雷带下端接地连接,这样可以在最大的安全范围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保护,针对不同的雷击途径和计算机信息系统,要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以期取得最好的雷电防护效果。
(2)、感应雷的防护
所谓感应雷即是我们常说的二次雷击,二次雷击又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在雷电产生的时候,由于雷电电流变化极大,又有电流产生,因而会产生强大的交变流电磁场,金属又是电流的良好导体,这样一来周围的金属物件都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会向周围的物体进行放电。此时如果雷击导线连接,并被感应电流感应到,就会对计算机的通信连接设备产生极大的破坏。
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感应雷电防护中,应该始终注意使建筑物内个楼层间进行分层屏蔽感应电流。对避雷设备要注意对其线路终端的设施进行架空,在供电变压器两侧都要进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安装,主要是安装在高低压两侧。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个电源设备设施的所有接地线,都要分别和电缆沟的铜排进行相连接,这样就能够形成环形接地母线连接。
对计算机系统的雷电电磁干扰防护措施中,对屏蔽网的设计应该着重注意对计算机系统的中心机房装设,可以对电磁干扰进行评比的屏蔽网,此屏蔽网要特别根据抗电磁干扰的要求进行设计。盒状的金属壳体,以及包围在金属壳体的导线,以及连续的金属网等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屏蔽设计。对屏蔽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注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的屏蔽,如果机房的计算机设备对屏蔽的要求较高,那么就要针对这种情况在机房周围安装金属屏蔽网。第二,对设备的信号线的屏蔽,以及包括电源线注意防电磁干扰。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信号线不论是在建筑物室外还是室内,都必须进行屏蔽设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采取屏蔽电磁干扰和对地进行接地的两项技术措施,都能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这也是在最大范围内降低了最小的破坏程度。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中的线路来波防护
线路来波防护主要是针对雷电通过架空的线路或者其他金属管道产生雷电波并由架空线路或者金属管道作为媒介直接导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枢机房内的危害进行防护,即保证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切身安全。根据我国国内雷击事件的统计和分析,在所发生的雷击事故中,雷电波侵入造成的破坏事故所占比例为一半以上。因此,要减少或杜绝此类雷击事故发生,就要主要两点:第一是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中枢机房装置避雷设备,从而达到控制电压幅值波动较大的目的;第二,对进线端进行保护设计,这样可以在雷电进入中枢设备的源头进行控制,减少雷电波发生。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对计算机系信鼠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就要保证这些系统的安全运行。雷电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广泛,且破坏力度最大的灾害之一,它的产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现象,这就会给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那么如何降低影响也是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龚细明,苗健,段和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初探[J].江西气象科技,2005,(08)
[2]宋佰春,李斌,袁安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于软件,2008,(10)
[5]刘佼;徐彬彬;孙大雨;川气东送扬子站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综述[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关键词: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39-01
1 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
项目在运做前都会制定一个目标,比如:收益水平、工期、建设质量等,这些都是在项目管理、施工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此,对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辨识,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中,经济因素影响最大,其次是业主和承包商因素,而设计完善程度、政治政策因素、自然灾害因素、监理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相对较少。
2 应对项目风险的分阶段管理
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存在于项目的具体运作中。在项目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及其后期的保修维护中各阶段都有不同的风险,但相互又是关联在一起的。 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要注意全过程风险管理与动态风险管理相结合。
2.1 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投标风险是指投标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承包商的工作失误而造成中标后工程项目效益的不确定性。投标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承包商自身风险。
①投标决策失误。
选取怎么样的项目进行投资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战略。能否将企业的近期和远期利润目标联系起来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业主的资质和支付能力的判断是否准确也是投标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投标报价多项和漏项。
无论是固定总价合同还是单价合同,承包商报价中的多项都会造成竞争力下降,甚至投标流标。而漏项则会造成承包商盈利下降,甚至亏损,需要承包商严密加以监控。
③投标单价或总价不合理。
一般而言,降低投标单价或是总价会提高中标概率,但同时预期收益也会降低。提高投标单价或是总价,预期收益可以提高但是中标概率却会降低。一个合理的投标价格能在保证中标概率的基础上保证项目的收益。成功地投标准则应该是确保项目效益的中标。
④投标策略选择不当。
投标常用的投资策略有: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投标法、附带优惠条件投标法、开口升级法、提高报价法、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等。正确地投标策略可有效达到意图,而错误的投标策略则容易弄巧成拙。
(2)来自业主方面的风险。
①业主项目的可靠性。
主要是指项目是否已经正式经过批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主要材料和设备供应是否落实等。此外,还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中是否存在含糊不清或时前后矛盾、有无重大风险性因素,以避免参与不可靠项目的投标,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②业主招标的信誉风险。
业主能否给予承包商以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机会,在招标中业主方的倾向性将让承包商面对很大的风险。在投标过程中,业主要承担许多义务,比如及时提供图纸,回复承包商对招标文件的质疑等。如果业主对投标企业的问询不能及时回复或根本不回复并在评标中暗箱操作,那么企业中标的概率就会很低。
(3)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
①若同一项目中存在多个在资质等级、技术和资金实力、信誉、施工经历等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竞争对手,那么中标的概率就会很低。
②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竟真。少数承包商串标围标买标严重扰乱建筑市场,会给正常经营的承包商带来风险。
(4)工程方面的因素。
①现场的自然条件:除合同规定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风险由业主承担以外,还要分析恶劣天气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分析可能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
②施工条件或障碍物:承包商在投标前要对现场情况由详尽的了解,充分估计现场的地质水文、道路交通、料场等在施工中可能受到的影响和限制,拟出合理报价。
③材料价格的涨跌:要确定合理地材料单价,分析工程所在地劳务费、机械租赁、工程分包、纳税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列入成本。
2.2 合同签订阶段风险识别
合同规定了业主和承包商各自的责任和权力,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承包商必须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方能有效保证自身的利益,减少合同纠纷。一份完整的合同,要求满足合法、条款完备、意思明确、用语规范、风险分担合理等要求。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完备性以及合理性通常是引起合同纠纷的三个主要因素,针对这三项,做进一步的风险因素识别。
(1)合同条款的明确性。
施工合同中的用语不规范不严谨,表达不清晰,容易造成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性。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工程范围界定、质量等级要求、工程变更费用计算、责任分担、工程索赔计算、质量保修范围以及保修期限、材料和设备的供应责任、进度款以及最后结帐数量确定等诸多内容往往容易不够明确,带来合同的不确定性。
(2)合同条款的完备性。
合同条款的完备性就是指合同内容的全面性,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详细列明了《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包含的内容。不同的项目涉及的细节问题会由很大不同,合同在签订时要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别之处,要在合同条款中分门别类列明。
(3)合同条款的合理性。
合同是对承发包方权力和义务的规定,当某一方权力与义务不相匹配时合同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建设工程示范文本对双方的风险分配权利义务有较明确的划分。在实际工程中双方可以具体约定划分的方法,但是发包方经常会利用主导地位对承包方施加单方面的约束性的、过于苛刻的不合理的合同条款,这样就将许多原本属于业主责任的风险推给了承包商。
2.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事故主要来自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
(1)人的因素。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的机械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由于设计存在缺陷、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安全事故;施工人员不正确操作以及粗心大意造成的工程事故等这些都是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风险。
(2)物的因素。
施工中设备、机具、电缆等物品处于不良运行状态,从而导致的相应是故。比如:机具故障、设备失灵、护栏损坏等造成的各种事故,都是由物的因素引发的风险。
(3)环境因素。
暴雨、雷击等造成的塌方、泥石流、水淹、设施损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事故;不良交通环境造成的交通事故、运输不畅;持续阴雨或者酷暑等造成的各种损失。由此可知环境因素也是造成施工阶段工程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地危害是极大的,只有做好防雷措施才可以将受到雷击而引发的电子信息设备损失降到最低。怎样进行防雷工作得到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雷击对电子信息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防雷工作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保护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如今电子信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正常的生活活动已经离不开电子信息。一套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是需要大量电子设施构成的,而这些微型电子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低绝缘性,同时他们对电压电流的忍受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该电子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现如今电子信息设备已经逐渐趋于高集成化,其最大的劣势就是对lemp的抵制力低下,尤其是雷电对电子信息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
1 被雷击中对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
电子信息在相关设备受到损害时最大的一个导火索就是雷电对它的直接击打。实践表明该系统受到雷电感应伤害的几率要远远高于直接被雷电击中,这是因为雷电效应除了雷击之外还包括一定距离的电磁干扰效应,雷击产生的效应领域高达几百米。雷电效应产生了两种感应,一种是静电效应,另外一种则是电磁效应,这两种效应对附近居民的室外信号输送通道、地下电线收到强度电压的感应而损坏。
由于电子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是采集信号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最后再传导、储存。其中牵涉到的系统环节数量较多,信号的接口也多,在一定范围内为雷电破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电压波极其简单就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入到电子系统,引发后患。
2 预防雷电直接击打的对策
首先需要明确之所以要采取措施防止电子信息系统被雷电直接击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雷电击中电子设备房屋时就会产生一股很强大雷电流,如果这个房屋建设当初没有做好任何预防雷电直击的措施,就会因为电压强大而出现不规格覆盖最终引发一部分的高电压反弹回击,其结果就会是电子机器设备的毁坏,相关工作人员受到伤害。除此之外因为被强大的雷电流直接击中,电子机房的电压会上升到上万伏,经由电力系统以及各个电子信号的接触点反射到以外的范围,在一定层面上会是的某些电网以及通讯设备上的信息设施受到损坏。
任何含有电子信息设备的房屋都需要装置一定的防雷电设施,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房屋建设需要备有避雷针、引下线或者与地面相连接的电阻,如果一个房屋没有这些就必须进行重新整治。如此一来可以降低该建筑被雷电击中的几率,减少由于受到雷电流的电磁波、电压干扰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的不良效应。
在电子信息设备进行机房位置选择时最佳的地方应该是低层房屋的中间位置,最大限度的不靠近该房屋建筑墙外变得各种结构杆子和柱子,依照这些电子信息设施的重要地位将这些设施摆放在适宜的范围内。在选择范围时不应该选在建筑的楼顶,主要是由于顶楼是这个建筑物与上空接触最近的地方,接收到直接雷击或者周围房屋反射出的雷电后产生效应是最快的,被电磁场直接影响的可能性最大。不仅如此,电子设备收到高强度的电磁场影响,使得这些电子信息设备损坏的几率急剧上升。但是如果现在底层的中间位置就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庇护,收到的磁场相对于顶层的会相对比较薄弱,还可以利于电子信息设备的保护。
3 预防受到雷电感应的相关对策
3.1 采用适合的电缆。 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收到电磁效应以及静电效应的影响,电子信息机房的总电源电力设备需要选择一些含有金属保护层的线缆或者是有塑料包装的线缆通过金属类型的管道进线,直接压在地面地下。在进线的初始端将这些线缆的金属皮连接到预防雷电的效应接地设备上。依照这种方式其他的通讯线缆也一样进线,即使有一些不能全部把线埋入地下,也要保证直接埋在地下的线长度大于等于二米。
3.2 金属管道需要与防雷设施相通。 将金属通道先架空,然后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与各个防雷设备相连接。与房屋建筑每隔100米的范围内,这些管道需要每二十五米就连接地面一次。
3.3 各个线缆要接入到同一个地网中。 一个单独的房屋建筑包含的电源线、电话通讯线、电视传输线等等各种通讯线缆都需要连接在一个适合的避雷装置上面,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接地的一端应该统一的连接到一个共用的地网中去。
3.4 选择适合的浪涌保护设备并正确安装。 在进行电子信号线路的浪涌保护设备选择时,需要依照该线路的实际工作频率、工作电压参数、接口方式等等各方面条件,择优选择损耗小、配置优良的浪涌保护器。
在安装浪涌保护装置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个地方,就是需要被保护的电源线缆各个前端,每个装置相互连接的线缆应该是平整的,长度不可以超过0.5米。
4 电子信息机房的电力连接
每个电子机房的信息系统都需要设定相同的电位,之后在进行网络连接。电子设备的外壳需要有金属保护,各个机柜以及机架都需要接地这样才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预防雷击进行的接地与进行交流的工作场所以及直流的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最好选择同一个接地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达到一个平均电压,相同的电位之间可以减小每个接地装置以及不同系统间的电位差距,最终实现保护电子信息系统的最初目的。
5 结束语
随着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套完美的电子信息机房需要一系列完整的防雷设计,这需要从我们现如今的防雷技术开始着手,只有做好内部以及外部的防雷击工作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好电子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做到最初预期的优秀防雷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 乔国林,陆勤.电子信息系统的雷击风险与雷电防护[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11):41-43.
[2] 洪展,李健荣.电子信息系统防雷[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3):66-67.
关键词:雷灾调查;防护措施;竣工验收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物雷击频次是由建筑物高度、规模及所处环境决定的,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遭雷击的概率要大得多,并增加了侧击雷风险,而一旦遭受雷击损失也会比较严重。我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地带,雷暴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发生雷击事故,属雷电多发区。
一、雷灾事故现场调查
2010年8月9日凌晨5时,邯郸市亚太清水苑11号楼遭遇雷击,。楼顶的西北角处有三处被雷击出的豁口。其中,一个豁口比较大,有篮球直径大小,另两个豁口直径大约碗口大小。除建筑物一角遭到损坏外,部分居民家的电脑、电视及楼内有线电视设备被“雷倒”,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邯郸市历史数据显示,邯郸市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雷暴,主要是出现在夏季6~8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4.3%;其次为春季占16.4%(主要出现在5月份);秋季占9.3%;冬季仅占0.008%。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近百起,死亡16人,伤30余人,另有大量信息、通讯系统和微电子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亚太清水苑11号楼遭遇雷击后,防雷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前往调查,认为该楼建设时间比较长,避雷设施又埋设在楼体内,楼顶屋面女儿墙顶敷设有接闪(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柱内角上四根主筋为引下线,其空调板和阳台突出建筑外墙立面上。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直击雷防护装置,没有在外墙外表面四周设置水平接闪带(或未专门要求横向圈梁主钢筋与引下线有可靠绑扎或焊接连接),未对空调板和阳台围栏等采取任何防侧击雷措施,金属管线未设置防闪电电涌、入侵和等电位措施。
二、住宅楼侧击雷的防护措施
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要从整体出发,充分利用建筑物中的已有结构。GB 50057-2010 规范规定:高于滚球半径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 并超过 60 m 的部位应防侧击,对所有突出外墙的物体,如阳台、平台、金属物均应设置水平接闪带保护,水平接闪带与引下线可靠连接。对于防侧击雷,在 JGJ 16-2008 第 11.3.4 条和 11.4.4 条中也做出了类似要求。
(一)已建住宅楼
对已建住宅楼应全面检测滚球半径以上高度的阳台、空调、门窗等金属物体是否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如果没有设置应采取如下措施:
对空调、壁挂太阳能没有预留接地端子,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可从住户外墙构造柱或圈梁敲出主筋,焊接一截 φ10 圆钢引出在空调室外机、壁挂太阳能附近,再焊接一个连接端子;也可从屋顶避雷带引出4×25mm镀锌扁钢,采用搭接焊连接将其沿外墙壁垂直敷设至地面处,下端与楼房接地装置连接或预留接地端子连接,其间用膨胀管每隔1―2 m紧贴固定在外墙面上,在每个空调附近的镀锌扁钢上开孔,以便与空调安装架及空调机壳相连,用以防护侧击雷袭击。对滚球半径以上的阳台金属栏杆或围栏内的钢筋也应就近与外墙构造柱或圈梁主筋连接。
如此做法会增加费用,且人工敷设的附加接地或引下线会破坏了建筑物原有的美观并产生锈蚀,同时后期高空作业危险性大。因此,在住宅楼的建设阶段,就应做好防雷设计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护住户生命财产安全。
(二)新建住宅楼
GB 50057-2010 规范要求: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高于滚球半径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20%并超过高于滚球半径的部位和超出屋顶接闪(避雷)带垂线的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应防侧击;在这部位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设置水平接闪器;可利用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和建筑物金属框架当作引下线或接闪器。JGJ 16-2008 规范要求:结构圈梁中的钢筋也连成闭合回路,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应将 45 m ( 或 60 m ) 及以上部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当建、构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具有贯通性连接(绑扎或焊接)时,竖、横向钢筋可作为引下线、均压环。因此阳台、室外空调机等的防侧击雷设计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在空调板或拟安装空调处附近预埋接地端子或阳台内钢筋应就近与防雷装置相连。
验收时要逐个对室内电源插座PE线连接进行检测,是否接地连接良好。
高层建筑比一般建筑更容易受到雷击危害,为避免或减少遭受侧击雷的危害,其暴露在空间的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空调,太阳能等),应做好与防雷装置的等电位连接。现在的一般做法是从建筑主体第 10 层开始隔层设置均压坏,阳台栏杆,金属门窗等就近与均压环连接或通过预埋接地金属件连接。并在确定好的空调安装位置处设计一个悬挑空调板,在空调板附近预埋接地端子,便于与空调机壳相连。安装有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的,也应就近与均压坏或防雷引下线主筋连接,或通过预埋接地金属件连接。
遇雷雨天最好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打带有金属尖的雨伞。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室内也需防雷:雷电天气应关闭好门窗,不要站在阳台上;远离金属门窗;不要靠近、触摸金属管线;不要使用家用电器,最好拔掉所有电源插头;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三)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设计存在防雷缺陷,遗留雷击隐患。建设图纸应按要求报送当地气象部门防雷设计审核把关,建成后并申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以确保建设工程符合国家防雷规范要求,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经计算该建筑年预计雷击次数为 0.135次/a ,依照 GB 50057-94 (2000 年版)应该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滚球半径高度以上应设置均压环,外墙门窗、物体就近与均压环连接。
三、结束语
滚球半径以下也可能遭到侧击雷危害;一次雷电闪击接闪点不止一个,与地物向上迎接先导有关,也比较多见。因此,住宅楼侧击雷安全应当重视,空调、壁挂太阳能等突出物体应预留接地端子,阳台结构钢筋应与楼体结构主筋连接,使住宅楼侧击雷防护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关键词:发射台 监控设备 结构 原因 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34.81;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029-02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监控设备开始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交通、医院、学校、餐饮服务等单位已经开始成为安装监控设备的受益者。随着监控设备的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监控设备本身的安全性。特别是像电视广播发射台这样的安装户外监控设备的单位更要做好防雷措施,确保广播发射台的安全状况。众所周知,监控设备一般均安装在整个发射台的制高点,这样确实加大了被雷击的可能性,广播发射台的防雷工作也势在必行。安全从了解开始,只有了解广播发射台监控设备的结构与运行原理才能够更好的做好防雷工作。
1 广播发射台监控内容主要分为以下部分
(1)摄像组成:摄像组成是广播发射台在户外的监控部分,如果把整个监控系统形容成人,那么摄像组成就是这个人的视力。摄像组成作为监控整体系统的第一要素肩负着为24小时不间断承载动态图像的责任。它把自己看到画面的以信号形式发送给显示器,是整个监控系统的起始点,即源代码。它布置在发射台的制高点上,能够完整的监视发射台的辐射面积。摄像组成分以下配件,高清摄像机、变焦镜头(分为可遥控和不可遥控两种)、全自动云台、保护罩、户外用绝缘支架。
(2)传输组成:网线或视频线、带有屏蔽功能的的三芯线、以掩埋的方式连接在第一端与最后一端之间。Gb50198-1994规定,也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充许时,可采用金属管体内穿过各种传输线速的办法,使这个金属管体成为一个隧道,让各种信号线穿过期中。正常来讲,传统意义上的传输部分只是指输送动态画面。当然,我们的监控系统是不同于普通监控系统的,还要求能够清晰的传声音信号;还有一点,就是控制中心通能够通过遥控的方式对摄像机、镜头以及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细节处实现精确的遥控,因此要求我们的传输系统能够保证声音、画面、控制信号的综合传输。所以这样的监控系统是较普通室内监控系统更为复杂,是一个包含了所要传输的信号所形成的一个传输总和。
(3)控制组成:中央操作台,或中央操作台与边操作台结合的形式,包含视频放大、切换的设备,画面浏览的设备等。控制部分是监控系统的大脑与思想,它能够指挥整个监控系统的每个部分。它可以任意放大图像与声音的信号,还可以对这种信号进行修正与补充,完成画面信号的随意切换,同时顺利实现有效全面的对各种传输信号的记载,能够远程操控前端设备,任意调整摄像组成里的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
(4)显示组成:显示组成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的加强版,现在我们叫做监视器。由于广播发射台的特殊性,使用了画面分割器,因此它的监控显示器都会选用比较高端的大尺寸专用显示器。
2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被雷击的主要原因
(1)直雷击:指的是在有雷电活动的区域内,雷电直击或者侧击在在户外的摄像部分的主要组件上造成摄像部分的损坏;或者是雷电直击或者侧击在假设在露天的传输部分的线路上造成电线电缆的损坏。
(2)感应雷击:感应雷和直雷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并非是雷击的直接作用于效果,而是指的雷击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电磁作用。感应雷的损坏威力虽然没有直雷击大,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频频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感应雷对户外监控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更为严重。感应雷分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1)静电感应其实就是一种感应现象,广播发射台的所在地不可能是一片平地,当雷云与地面上较高的物体靠近时,这个较高的物体就可以感应到部分电荷,这种电荷是与雷云所含电荷相反的。这种感应电荷失去控制后就会以凸出物为出发点迅速的传播出去。在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中,主要会体现在低空架设的信号管路上,能够对监控设备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坏了。2)电磁感应也是是一种感应现象,避雷针在有效区域内可以防止雷击,但绕过避雷针的强大雷电流却可以在避雷针区域生成巨大磁场,使发射台周围的含有金属配件的设备感应出很高的电压。这样处于磁场作用下的监控设备仍然会受到干扰,严重的会产生损坏。
(3)雷电波:指的是传输部分中的各种线路在雷击时会感应到雷电波,雷电波捕捉到能够进入设备的载体,会迅速形成电位上的差异,监控设备承受不了这样的电位差产生损坏。
3 广播发射台监控防雷措施
(1)摄像组成的防雷关键:避雷针的防护范围应该有效的涵盖住摄像头,采取单独支立的摄像机不要紧邻避雷针进行架设,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4米为适宜。如果这种方法安装存在困难,也可把防雷装置安装在摄像机支架上,但是下引线必须做出处理,需要镀锌钢管。为防止电磁感应各种线速需外包金属管材进行有效屏蔽。各种在外的线速需要家装合适的避雷设备,云台也应该如此,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雷电波的入侵。如摄像机采用的是单相电源的避雷器,那么就应该与变压器串连在一起(并联也可)。若总传输距离过大(大于15米),就应该选择直流低压避雷器进行连接。摄像部分的设备都应该接地,这样更有利于防雷。
(2)传输组成的防雷关键:根据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是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考虑采取直接将传输部分线路掩埋于地下的方式进行防雷。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掩埋在地下的线路需要选择带有屏蔽层的线缆或者为线缆选择为线缆穿一件钢管外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静电反应与电磁反应。
(3)控制组成的防雷关键:因控制部分与显示部分均为室内部分,故这部分的防雷措施可归纳在一起。首先监控室是必须安装避雷针的,防止直雷击;其次是进入监控室的各种传输线应有接地装置;然后是防止电位差,将监控室内的一级主线与监控室所在建筑的防雷设施连接在一起避免产生电位差。监控室内的设备电源上可以安装三级避雷装置。在各种传输线进入主体控制设备前应安装避雷保护器;最后就是接地问题,如果是整体接地,电阻需小于1Ω,专用接地,电阻需小于4Ω 。
4 结语
科技发展的内容里也包含了防雷设备的发展,有雷击风险的区域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防雷措施。从安装广播发射台监控设备伊始,就应该制定详细的防雷计划与预案,在实际造作中更要谨小慎微的做好每一个安装步骤,只有这样,我们的广播发射台监控措施才能良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云玲撰写的论文.《 高山广播电视台的防雷设计方案分析》[J].《科技咨询》,2010年03期.
[2]黄洁,狄木新撰写.《浅谈广播电视台机房防雷系统的改造》[J].《新闻传播》,2012年07期.
关键字:LNC汽化站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LNC气化站属于新型的清洁能源,近年来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煤球等炊灶燃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因LNC气化站具有易爆、易燃等特点,一旦遭遇雷击发生爆炸,将给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带来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为防止雷电造成的灾害,国家对LNC气化站选址条件进行了专门的严格规定。LNC气化站经营企业按照国家与行业标准,改进完善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成为确保液化气天然站安全运行的必然选择。
潮汕平原地区,海拔较低,据统计,该地区初雷始于1月,终雷于12月,个月都有雷电活动,4月至10月为全年雷暴活跃的高峰期。年平均雷暴日92天,属强雷区。该地区LNC气化站多为公路边的孤立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加上LNC气化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这对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提出了较高要求。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潮汕平原地区的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LNC气化站防雷工程存在的问题
1.1接闪措施问题
接闪措施问题主要包括:储罐接闪器设置问题、充装车间接闪器设置问题以及站房的接闪设置问题。在储罐接闪器设置方面,目前潮汕平原地区LNC气化站的储罐接闪器大都只进行了简单的接地措施,而缺乏有效的防雷保护。针对LNC气化站这种第2类防雷建筑物,即使所有储罐的壁厚能够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几毫米,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防止直击雷的装置,避免LNC气化站储罐直接遭受雷击,降低风险。 在充装车间的接闪器设置方面,目前许多LNC气化站充装车间的接闪器装置完全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水泥屋面、金属支架、金属构架等简单搭建而成,无任何防雷装置,不能及时有效地将雷电产生的电流泄流入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LNC气化站的站房接闪装置方面,因站房与储罐区、充装车间距离较远,一般情况下LNC气化站容易忽略站房的防雷设置。的屋顶是重大的雷电隐患,LNC气化站经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站房的防雷设置和保护。
1.2防雷电感应方面存在问题
按照国家关于LNC气化站这样的第2类防雷建筑物,平行敷设的构架、管道、电缆等长的金属物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相应地采用金属线进行跨接,而跨界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等于30.0m。根据长期的观察发现,潮汕平原地区的LNC气化站内主要的输气管道之间的距离都在150mm以上,没有跨接。一旦遭受雷击,雷电产生的电流在管道之间产生较强的电火花而容易造成危险。除此之外,应不少LNC气化站不能及时维修充装枪枪头与充装设备间的跨接线断裂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3电源线路保护方面存在问题
电源线路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环节,体现在引入低压线、电源系统浪涌保护2个方面。1)在低压线的引入方面,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来看,引入的低压线应当用埋地的金属错装电缆或者护套电缆穿过钢管直接埋入地下,电缆的埋地长度应控制在1.5m以内。同时,架空线与电缆的连接处应设置避雷装置,避雷装置、钢管、电缆金属外皮以及金具等应一同接入地下。事实上,不少LNC气化站不按规范施工,直接架空引入电源线缆,架空线和电缆的连接处也未按照要求安装避雷装置,一旦室外的架空线遭到雷击,将严重损毁整个LNC气化站。2)在LNC气化站内的电源系统问题上,一方面供电系统存在较大缺陷,另一方面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不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目前,华北平原地区少数LNC气化站的供电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T N—C制式,有些甚至没有配备配电箱、配电柜、配电屏,采用木板作为载体,严重不符合防雷的要求和标准。在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上,不少LNC气化站没有经过具有专业防雷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论证,直接安装上去。经检测,保护器的质量参数及安装工艺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主要表现为浪涌保护器接地线过长过细和走线方式曲折。
2LNC气化站防雷措施
为了确保LNC气化站安全高效运行,LNC气化站经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LNC气化站的防雷问题,认真逐项排查LNC气化站内的安全隐患及时清除。同时,LNC气化站应聘请有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论证,按照标准安装防雷装置,做好各连接处的连接和跨接,改善供电系统的防浪涌保护设置,提升LNC气化站的防雷保护措施,防止在雷电事故发生时引起爆炸对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结合潮汕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防雷措施较好的LNC气化站的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LNC气化站在设计针对直击雷的防护时,要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第2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设计充装车间的防雷设计,按照第2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设计站内办公楼,LNC气化站内的储罐区域设置多于2个的接地点(储罐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3.0m)。同时,安装的避雷针与被保护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0m,避雷针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2)LNC气化站内的接地应遵循等电位连接的原则接地,电器设备、防静电、信息系统接地以及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应分开设计接地装置,以避免因接地装置出现故障造成的整个LNC气化站接地系统失效,注意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此外,LNC气化站内卸气场的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也应
小于4欧姆。
3)LNC气化站在设置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浪涌保护器时,在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上安装的防浪涌保护器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选择合格产品,建议配电箱使用T N —S 制式,并注意分开P E 线和N 线。
4)LNC气化站在设计装置防静电保护系统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跨接各个金属管道的法兰盘连接处,防止胶管和法兰两端接地不良产生火花。与此同时,针对管道沟内和地上的管道,应该在始端、末端设置防静电和防感应雷联合接地装置,切记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3小结
LNC气化站的防雷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LNC气化站经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防雷的能力,确保LNC气化站的安全、正常运行。
LNC气化站由于自身职能的特殊性,其雷电防护措施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雷电防护是一项具体系统的工程,为了避免在这样的易燃易爆场地发生雷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雷电的防治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步骤来完成,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站内的防雷工作进行彻底和科学的整改,争取将雷电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郑文佳.液化气储配站防雷措施的初步探讨.科技资讯,2011(29):57-59.
[2] 苗连杰.浅析加油加气站防雷安全[C]第三届中国防雷论坛论文集.2004:121-122.
[3]郑中凯.浅谈LNC气化站防雷措施.大科技,2011(8):359-36
[4] 彭劲洪.汽车加油加气站的综合防雷[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44-45.
关键词:状态检修、输电线路状态模式、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输电线路实行状态检修是电网迅速发展的需要,是电力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是新技术、新装置应用及发展的必然。状态检修可以避免目前定期检修中的一些盲目性,实现减员增效,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状态检修流程图
状态检修的基本流程包括:设备信息的收集、设备状态的评价、风险评估、检修策略、检修实施及绩效评估七个主要环节。
图1 状态检修流程图
二、初期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对输电线路的在线和离线监测技术、设备,维护检修手段,管理方法要求较高,运行资料的掌握要求很细。早期资金投入较大,且有关规程还要作相应的修订。等等这些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即线路状态检修在我公司尚未具备全面开展的条件。虽要积极,也要稳妥,不能以牺牲设备故障率为代价,来赚取经验的积累。建议初期2-3年以围绕收集运行资料,开展系统研究,积累经验,人员培训、设备、技术准备为主。各单位暂且先选3至4条线路,根据所具备和短期能创造的条件,作部分项目试点。待取得经验,各方面条件较成熟后,再逐步推开。
1、、选线:必须是完好设备。三类设备及投运不到一年的新线路不宜选取;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便于取得经验后推广的线路。尽可能选交通便利,便于就近监测的线路;选择故障跳闸后,对系统运行方式影响不大的线路;选择绝缘爬距满足该区域污秽等级要求,且绝缘子年劣化率
2、、盐密观测点的布置及检测:盐密观测点的布置首先考虑可能出现最大盐密的点,即线路附近有较大污染源的点优先考虑。曾发生污闪的点酌情考虑,一般地区据运行经验按5-15公里布置。盐密观测点为连续3基直路杆塔上的三相XP―70(或X―4.5)型绝缘子。为摸清积污速率,盐密检测全年分为三次,每次选取一串绝缘子。即一年检测1基直路杆塔上的三相绝缘子,如当年未清扫,第2年再在第2基直路杆塔上检测,依次类推。时间在9月至来年3月之间,达到及接近盐密控制值时即清扫。
3、绝缘子检测:方法包括在线和离线检测。内容包括分布电压和绝缘电阻(零值)检测。检测周期根据绝缘子劣化率确定。连续4年为2-3‰的每2年一次,连续4年在2‰以内的每4年一次,最多不超过5年。积极探索在线遥测新方法和合成绝缘子的监测方法。
4、、雷电监测:依据雷电定位系统,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数据。掌握地区落雷密度、雷电日、雷电小时、雷电流幅值等参数。认真调查分析雷击故障现象,正确判断直击、反击和绕击类型,了解故障点地形、风向等特点。
5、导地线和金具监测:包括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的红外线测温;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间隔棒探伤。
6、杆塔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杆塔倾斜度、挠曲度、砼杆裂纹、铁件腐蚀、杆塔和拉盘基础位移值、基础冲刷情况等。
7、跨越物监测:所有被跨越物都要有地点、位置、与电力和通讯线的交叉角、距离,测量时温度等记录。根据巡视反映的情况,及时补测更正。
8、接地装置监测:接地电阻测量仍按原规定执行。荆州供区的地下水位较低,腐蚀情况严重,由于土壤电阻率较低,接地电阻值的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接地装置的完好情况。所以运行达5年以上的线路,宜抽取最易腐蚀点2-3基,发现问题增加开挖检查基数。
9、各类树种的季节性生长规律分析:通道内未砍伐树木,应有树种、数量、对导线距离记录。分析季节性生长规律,确定砍伐时间。开展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将有许多监测工作要做。我们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积极应用高新科技成果,不断完善监测手段。
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计划的拟订,是以整条线路为单元,按照周期性来考虑的。而状态检修是以输电线路划分的若干状态段为单元。针对不同的状态段,确定不同的维护检修模式和监测方法。根据省电力公司要求,参照兄弟单位经验,结合以上线路运行情况分析,确定以下原则性分类。实际操作时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运行经验,予以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四、输电线路状态新的生产管理模式
将状态检修改为状态段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状态,确定不同检修模式和测试方法。
1、建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测试班和技术人员管理,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1)对瓷绝缘子泄漏电流进行在线监测,对按状态分类的输电线路设备区域实行24h监控,达到报警值时通过无线电传输到基地,即可派人到现场带电测试,确定检修模式,实施状态检修。此项工作也可扩展到温度、湿度、覆冰、降尘等其它方面。
(2)投入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快速测定跳闸类别和故障点大致区间。
(3)投入雷电卫星定位系统,以快速测定雷击线路方位。
(4)重视带电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器具的开发、应用,对大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大规模带电作业,以满足其安全运行。
2、建立通讯保障系统
通讯是线路运行维护的中枢神经,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工作需要。
(1)工区应配备基地电台、有线电话、录音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打印机等,始终保持工区与现场的通讯畅通。
(2)建立远距离无线台网。
(3)班长及以上人员配备移动电话,工作负责人及驾驶员配备传呼机。
(4)有条件时应建立班组有线电话和职工住宅电话。
(5)工作现场实现通讯头盔近距离通话。
3、建立快速应急抢修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经过专业技能培训、训练有素的带电作业、停电检修和特殊工种人员组成,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各种抢修方案,熟练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器具,精通各种作业方法。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因此,需要做如下工作:
(1)建立生产抢修备品备件库;
(2)建立抢修专用大型工器具库,实现工器具机械化、轻便化、带电化、电子化;
(3)设计、制造工区现场移动加工车,使之具备发电、照明、焊接、切割、钻孔等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防雷接地;阀门误关断;浪涌保护器
GOV阀(Gas Over Oil Valve)是配备气液联动执行机构,以实现快速关断和开启的阀门。气液联动执行机构在失去外部动力源的情况下,其储能瓶至少还可保证一次关断动作所需的能量。由于该阀具备的这些特性,使其在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阀室和场站出入口紧急切断等场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因此获得广泛应用。
此管线干线试运投产以来,尽管已连续稳定运行超过8年时间,但近年来GOV阀门以“误关断”为代表的失效事件发生频次却在快速增长,引起生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因雷电活动频繁影响线路GOV阀门误关断的事件。GOV阀频繁的误关断不仅严重威胁了输气管道的平稳运行,而且GOV阀关断后的紧急处理、维检修作业也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并占用了较多的生产运行和维抢修人力、物力资源,同时还增加了从调控中心、公司总部到地区管理处、管理场站和维抢修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此,分析和改进解决GOV阀频繁的误关断是当务之急。
1 研究步骤和分析方法
1.1 研究步骤
按照管线管理单位的要求,本课题研究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失效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建议:从历次失效事件的统计、分析中,找出造成失效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测试和验证:对设备(LineGuard及其组件)和程序进行测试,确认分析的结论,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3)提交专家会议评审:就分析报告和试验测试的情况提交专家会议评审,确定下一步实施改造的方案。
完成上述工作后,本研究课题即告结束。下一步可根据专家评审确定的改造方案,选择失效事件多发的部分管理处所管辖的场站和阀室进行改造试点。改造完成一段时间后,进行效果评价和鉴定。确认改造方案有效后,可在全线推广。
1.2 分析方法和思路
本报告直接着眼于LineGuard电子单元故障造成的以GOV阀误关断为代表的失效事件。在阅读产品资料、了解LineGuard设备及其组件工作方式和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失效案例的分析、统计,将引起失效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结为“雷电影响”和“设备及连接故障”两大类。本论文仅在雷电影响方面做研究,主要有加强常规雷电防护措施:屏蔽、接地和防浪涌设置。
2 失效原因分析和归纳
根据查阅原设计图纸和现场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经过评估,认为防雷接地系统设置总体符合要求。但因为项目建设期间实际施工情况的差异,系统仍有需要整改和完善之处。本文重点关注可能引起GOV阀失效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电缆型式和安装
太阳能极板的电源线未选用铠装屏蔽型电缆,且没有穿钢管防护。距离防雷引下线较近,容易受到雷击泄放电流的干扰。
铠装层和屏蔽层接地问题。现场多采用“镀锌钢管+Y型隔离密封接头+防爆挠性管”的方式接入设备/仪表接线盒。没有采用电缆密封接头,在设备/仪表端无法实现铠装层接地,从而不能有效抑制雷电干扰(电感性耦合)。
2.2 接地
此前,LineGuard电子单元控制箱外壳未接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后来因为雷击致GOV阀误关断事件频发,部分站场已做了整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接地线线径不够粗。使用4mm2黄绿线的较多,建议更换为10mm2线径。
(2)接地线布线不规范。有些接地线太长且盘绕多圈,不利于电流的泄放,且易产生感应电势。布线应尽量取短而直。接地线跨接情况比较突出,没有直接连到等电位接地体。如131#阀室的通信柜、电池柜和UPS的接地线都连接到了RTU机柜的柜内接地铜排上,而RTU机柜却并未与等电位接地体相连。
(3)场站的部分仪表和电缆保护管没有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容易造成地电位反击。
(4)后增加的彩钢板屋顶未与原有避雷带进行有效连接。
压变引压管和电磁阀气路与输气主管线和阀体的绝缘卡套连接,以及LineGuard控制箱与执行机构的绝缘安装,从现场调研测量情况,或历次GOV阀失效的事故报告上看,都没有提出问题。
2.2 防浪涌设置
现有防浪涌保护器(SPD - Surge Protect Device)设置不完善。
(1)太阳能极板进太阳能控制器应设防浪涌保护器。
(2)根据LineGuard2200接线图,控制箱内电源进线应设置防浪涌保护器(Shafer推荐为MTL公司的SLP32D型,双通道)。
(3)根据LineGuard2200接线图,压力变送器信号输入通道应设置防浪涌保护器(与电源进线共用一个SLP32D)。
(4)对于RTU阀室,如需在LineGuard与RTU之间建立通讯,则应在通讯回路上设置通讯用防浪涌保护器。
(5)浪涌保护器应恰当接地。PLC机柜内,系统扩容时,新增的导轨应安装接地端子,且通过导轨安装方式进行接地连接的防浪涌保护器应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系统。
2.3 机柜和布线
机柜门应处于常闭状态,使机柜形成封闭的金属壳体。可对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起到一定的屏蔽效果。
机柜内部配线与外部进线、电源线与信号线(强电与弱电)应尽量分开在不同的汇线槽布置,减少干扰,并方便维护和检修。
3 完善常规雷电防护措施
3.1 防雷和接地
(1)将室外进入系统的电缆更换为铠装、屏蔽电缆,加装金属保护管,并做好铠装层和保护管的两端接地。如太阳能极板进阀室/机柜间的电源线。
(2)整改接地系统连接,确保机箱和机柜可靠、直接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网。避免出现跨接现象。接地线更换为10mm2线径。并尽量取直、避免盘绕,做好连接处的防腐,确保可靠连接。
(3)防雷与接地是雷电防护的第一道关。如果雷电干扰产生的浪涌仍然窜入了供电或信号回路,则需在回路中设置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二道屏障。
3.2 加强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LineGuard机箱内电源进线、压力变送器信号通道,务必加设防浪涌保护器。与RTU通讯连接加设通讯防浪涌保护器。
目前已安装的浪涌保护器,均采用MTL公司型号为SLP32D为双通道产品,电源进线与压变信号共用一个浪涌保护器。为避免电源通道的浪涌造成模块损坏,进而影响压力信号检测,建议两个回路的浪涌保护分开设置。压变信号回路可另外采用单通道高品质、获得SIL2认证的SD32X产品。虽然SLP32D技术参数与SD32X基本一致,但从MTL公司产品定位和应用实践来看,SD32X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浪涌保护器是保护设备的,用于限制保护侧的电压和电流,减小浪涌电压/电流对设备元器件的损害。SPD既不能保护信号,也不能保证元器件的工作不受影响。
由于SLP32D保护侧的残压(Residual Voltage)仍然有40V,超出ROC312的30V的最高工作电压,可能会对LineGuard的功能造成影响,使其失效,进而造成GOV阀误关断。因此,在确保对浪涌的泄放能力、响应时间和通过电流等参数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保护侧残压不高于30V的浪涌保护器,是可以考虑的优化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设置SPD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解决雷电影响造成的LineGuard失效和GOV阀误关断问题,并非绝对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某管线历次GOV阀误关断事故记录及分析报告.
[2]Shafer LineGuard用户手册和图纸.
[3]LineGuard组成部件的相关技术资料(包括ROC控制器、电压转换模块、压力变送器、电磁阀、浪涌保护器等).
【关键词】炸药仓库;防雷设计;设计方案
炸药仓库一旦受到雷击,其危害是巨大的,并且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一定要结合仓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且易于施工的防雷设计技术方案,提高炸药仓库的防雷技术,降低遭受雷击的损失,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减至最低,提高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给予炸药仓库更多的安全保障。
一、炸药仓库防雷设计现场勘察
炸药仓库的防雷设计除了要实现仓库工程的防雷效果之外,还要进行现场勘察,对于不同的地区和气候,都会对于炸药仓库的防雷设计有不同的影响,因此,炸药仓库的设计还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质条件采取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措施。
在某一个地方修建炸药仓库,对于它的防雷设计的综合考量因素除了工程设计上的注意事项之外,仓库选址的现场诸多因素也是应当关注和考虑的问题。首先,应当对于地理位置进行考查,根据当地的地理情况,整体地区结构,当地的地势和落雷的机率都应当考虑在内。其次,对于当地的气候环境也是相当值得关注和考虑的,当地雨水天气是否多发,是否雨热同期,雷暴日是否频繁,主要以怎样的形式为主,这对设计和施工甚至后期管理可以作为防护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当地的地质条件也应当进行勘察,地质条件的岩层布局,土壤的电阻率等等都是设计时应当考虑和兼顾到的问题。当然,还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周边的城市村庄的分布,人员生活安全都是炸药仓库设计与建设中需要考量并尽量做到周全的问题。
二、炸药仓库防雷设计原则
除了以上所说的客观地理气候原因的考量之外,炸药仓库的防雷设计还要坚持其设计原则。雷电是由于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所产生的,大致可分为直击雷,球形雷和感应雷三种,是炸药仓库发生重大事故导致大量损失的重要诱因。它对建筑物以及仪器设备的损害主要通过直接雷,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和地点为反击等几种途径。因此,在炸药仓库的防雷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炸药仓库雷击防护效果,这是防雷设计的主干部分,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雷击危害做出具体的分类和判断,然后根据防雷设计的安全要求和设计规范对于防雷设置中各设备的具体参数例如接闪器的规格,尺寸、防护范围;引下线的用材、位置、间距;接地装置的埋地深度、接地电阻、以及接地体之间的距离控制等都要进行具体的选择和设计,以保证防雷设施中每个环节之间的完整有效衔接,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防雷设施的效果无法达到。完成防雷设计方案的设计之后,要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分析,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直击雷和侧击雷是否都能实现安全完善的防护,防感应雷和电磁脉冲设施是否完善妥当,能够正常运行并防止感应雷和电路问题对炸药仓库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炸药仓库内部设备的安全防护效果也是设计基本原则要求。对于防雷设计的炸药仓库内部的防感应雷装置和电磁脉冲情况进行分析和设置,对于接地设置,屏蔽设置电容保护器等的安全级别、安全距离以及电阻值等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设计,达到安全指标的同时又要保证其适用性,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在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内部设备防护效果分析。
还有,炸药仓库的防雷设计要关注仓库内部管理人员的安全效果。由于现在电器设备越来越多的使用,其外露的金属导体在累积发生的时候回应其不同导体上的电位差,当人靠近时,会很容易触电导致人生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炸药仓库的设计中,还要注意是接地插座、金属门窗、进出线路和电器设备以及管道等的电位联结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避免外露金属导体或电线等受雷击出现电位差,尽量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并最后对电位的设计和连接进行效果分析。
三、炸药仓库防雷设计和施工应注意事项
在炸药仓库防雷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除了设计上的综合考虑要求达到防雷的效果之外,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同样存在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对于无孔不入的感应雷的防护办法是应当采取屏蔽的方式,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梁、屋面板、基础梁和圈梁中的钢筋结合金属门窗联结成为一个六方体的网笼结构的避雷网,将整个房体变成了一体的屏蔽。并且,对于所有的线路都要穿上金属管,然后将金属管和屏蔽进行科学的接地,由于外墙是电流密度和磁场电波比较强的区域,所以炸药仓库的电子设备最好不要设置在靠近外墙的地方,设置在仓库的中心位置比较好。
防雷设计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还有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的设置连接。独立的接地设置虽然可以避免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但是容易造成雷击时造成各系统间的电位差,会造成电子设备瞬间被击穿,运用等电位联结的方式可以减小各系统内部的电位差,防止被反击。将炸药仓库内部的所有金属管道,防雷设备以及设施管路等都用统一的电气连接起来,将炸药仓库形成一个空间上的等电位体。这样的等电位连接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电位差造成的雷电反击。
在炸药仓库防雷设计能够实现防护效果之后,防雷工程的施工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地基接地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环节,焊接质量要十分严格,并进行焊接后的检查确认和电阻值测试,保证焊接质量和电阻值要达到设计要求;等电位系统的焊接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水平和垂直铺设的金属管道与防雷接地的焊接,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仓库顶上的避雷针与避雷网应当与所有金属物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每根柱子位置及钢筋焊接的焊接位置,焊接长度和质量等也要达到设计的要求,防雷引上线和引下线与柱内钢筋的焊接都要注意和反复确认,以免焊接出现错误和漏焊。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各防雷施工环节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保证施工质量之外,还要求在施工后进行规范严格的质量检查,以保证施工的完整性和质量要求,保证防雷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够达到效果,实现高安全水准。
结语
炸药仓库的防雷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炸药仓库的财产和人员安全。在防雷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设计原则,保证防雷设计的效果,以及防雷内部设备的效果和人员安全效果的实现;还要根据仓库建设的具体区域进行现场勘察,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完善;还要针对防雷设计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施工质量。全面实现炸药仓库防雷工程设计水平和防护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智刚,曹俊峰,王道平,汤宇,杨加艳.烟花鞭炮生产基地防雷安全技术探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
[2]陆恒立,宁凡,杜艳.西安市加油站防雷现状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
[3]杜连书,黄建萍.太阳能热水器的防雷隐患与安全防护[A].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
[4]邹林林.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农业.2012(6)
[5]张春燕,张冲.炸药库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J].煤矿爆破.2012(2)
[6]鞠红霞,汪飞燕,蔡娜佳,郭一飞,田鹏飞.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30万吨/年乙烯法VCM扩建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防雷安全解决方案的探讨[A].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