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岩土勘探论文范文

岩土勘探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岩土勘探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岩土勘探论文

第1篇

1钻探设备及工艺

岩土勘探工程是通过钻机钻进地表中,并在地下形成圆柱形的钻孔,从而从钻孔中来获取不同深度的岩芯、土和水样品,获取后的样品经过实验室分析后所得到的资料即是勘探的基础数据。进行岩土勘探时不仅工艺较为复杂,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需要准确划分地层和测定界限,还要做好原位测试工作,对原状土进行采集,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质量往往取决于钻探技术和钻探方法的好坏。

1.1钻探设备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探时,进行钻孔所需要的所有装备都可以称之为钻探设备,其不仅包括钻机、钻探用泵、空气压缩机、动力机和传动装置,同时还包括与之配套的钻塔、拧管装置等。其以整体式和组装式两种装载方式存在,而在整体式中还可以将其分为固定式、拖引式和自行式。而且钻探设备按其用途不同还可以进行多种划分,其应用的领域也较为广泛,部分专用钻探设备则专用于其领域内的钻进工作。岩土工程勘探时,通过岩芯钻探设备和取样钻探设备来实现对地质的取样勘察。

1.2钻进方法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在进行钻进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即称为钻进方法。在实际钻进过程中,可以采取的钻进方法较多,不论是按钻进工艺,还是钻进时是否采取岩芯或是回转钻进时破碎岩石所使用磨料的不同,都可以将钻进方法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无论哪种钻进方法都是为了在钻进过程中能够实现破碎孔和破碎井底岩石的需要。

2不同地层的钻探工艺

2.1粘性土

(可塑偏软/硬粘性土)针对软弱粘性土强度低、压缩性很大且渗透系数很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等特点,可采取重锤冲击钻进和长/短螺旋钻进,如果钻探环境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可采取套管螺旋钻进或冲击回转钻进。重锤冲击钻进效率比较低,且对孔底附近一定范围内地层有扰动。螺旋钻进通过电动机带动螺旋钻杆在钻压作用下使钻头回转吃入地层,将地层按螺旋线逐步切削,切刮下的土质碎屑沿螺旋叶片上返到孔口,该方法钻进效率高且不用清洗设备。长螺旋钻进直径应小于1m,深度不超过15~20m之间。短螺旋钻进属于非连续型钻机,较之长螺旋钻效率稍低,其孔径多在2~3m内,钻进深度一般小于30m,最深不超过50m。冲击回转钻进对泥浆比例要求较高(表1),避免水流将钻进土层冲散混入泥浆。必要时可在回次终了时,停止送水,增加干钻进尺距离已获得土层样品,或采用双动双管取心钻具。对于硬塑状粘性土,一般的螺旋钻进在土的粘性较大时易发生埋钻或钻杆折断的现象,且对土层扰动较大,应尽量选用小肋骨钻头,冲击回转钻进方法。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分)液动、气动和气液混合动力三种,具有效率高、钻具转速低、钻头寿命长和孔内事故少等特点。液动冲击回转钻进以清水或泥浆形成高压作为动力,钻孔直径一般为56~130mm,最大不超过400mm,钻孔深可达800~1000m;气动冲击回转钻进以高压空气为动力,钻孔直径介于65~228mm之间,最大可达到762mm。施工中应先慢速钻进,使钻头切入土层后改用中速转进,可加快钻进速度且钻具提升阻力小。

2.2砂层

该地层的钻探工艺与砂粒粒径有很大关系,且受地下水影响较大。螺旋钻进适合砂土中粘粒含量较高且砂粒主要为粉细砂的地质环境,如果需深孔钻进,可在施工后期换用小直径螺旋钻。粉细砂杂粘性土情况下,应降低钻速,减小钻进压力,泵量调整至适中。回次终了前,应以泥浆清洗钻孔,将孔内悬浮的粉细砂带入泥浆池后方可停泵,减小沉砂卡钻事故发生的几率,停泵后干钻0.3~0.5m,确保岩心不脱落。对于中粗砂、砾沙以及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一般采用品字形硬质合金钻头,低转速,灌浆泵吸反循环钻进,过程中需不断浮动钻具,慢提快放,形成空底反循环。因钻头外径略大于岩芯管,所以能很好地约束岩芯管,确保岩芯的原始结构。没回次终了前,以泥浆清洗钻孔,去除空中悬浮粗、砾沙,防止沉砂卡钻。最后停泵干钻0.2~0.3m,停止浮动钻具精细干烧,防止钻孔周壁坍塌造成废孔,并带出岩芯样品。

2.3卵石层

在卵石层进行钻探时,其工艺受到的影响较多,所以在不同的地层条件下需要采用不同的钻探工艺来进行勘探工作。对于较薄地层情况下,可以利用泥浆护壁回转方法进行钻进,而当遇到较厚地层时,在粘性土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则可以利用跟管进行钻进,确保进尺的连续性和顺利性。利用回转钻时时则适用于地层密实度较高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有效的起到保护孔壁坍塌的发生。为了确保孔壁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投入粘土球的方法进行钻进。而一时有塌孔现象发生时,则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往往是通过加大泥浆浓度,或是在钻到一定深度后拔出钻具放入跟管的方法来继续进行钻进,而且在对钻进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反丝套管来避免出现丝扣脱滑现象的发生。另外在砂层和卵石层钻进时,则需要采用高质量的泥浆进行钻进,有效的起到保护孔壁的作用。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质量控制

一、有关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定义。岩土工程勘察,英语为geotechnicalinvesigation,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3.岩土工程勘察对象。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4.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5.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与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营期间继续进行。超级秘书网

二、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

2.要熟悉和把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把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4.要把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6.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

三、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先进行地质勘察后设计。对无地质勘寒资料工程的设计应不予报建,对(未能按照相应的等级)降级进行地质勘察的工程不予报建。

2.提高地质勘察单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培养良好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地质勘察资料的失误。

3.建立审查、复核制度,对室内室外技术资料要有资深的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复核,敢于对钻探、土工试验结果提出质疑,并通过对相近建筑物的钻探资料对照分析,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重探可疑探点、可重做相关试验。

4.要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与场地类别,并结合地质历史(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与地形特色进行探点的布设,并按规范进行相应比例和数量的取土探孔和原位测试探孔的布置,避免漏探特殊地质现象。

5.勘察布孔。勘察与设计的接口:收到设计人的勘察任务书后,应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设计人沟通,存在疑虑的地方需向设计人提出。设计人往往有偏于保守的倾向,如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过高、要求一桩一钻、对桩基承载力提出过高要求等。由于岩土体始终是一个灰箱,无法彻底查清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在做与岩土相关的工程设计时固然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富余度,但是必须在了解场地岩土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把握安全的尺度,采用过于保守的岩土参数,过高的安全系数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工程建设的极大浪费。做岩土工程勘察的人一般比做结构设计的人更清楚或者更容易把握场地的岩土条件情况,因此岩土工程师应当,也有必要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参考。在勘察任务书与工程平面布置图确认无误后,勘察人员应到现场踏勘,了解场地情况,并提出勘察纲要供钻探等供外业使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查;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涉及并渗透于建筑、能源、交通、水利、农业灌溉、海洋港岸、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大专业,其专业发展和技术水平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工程地质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其中的一个小分支—岩土工程,已从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专业,工程地质勘察专业已实现了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发展。

一、何谓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占据除了建筑之外的大多数其它行业,而岩土工程则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作为一项为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的基础,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岩土工程勘察包括现场钻探、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等方面,其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工程地质测绘;2、勘探与取样;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4、现场检验与监测。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从此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如实地弄清楚拟建场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准确的关系到基础设计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参数,并对建筑场地进行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进而提出经济合理的岩土利用、整治、改造的建议和方案。具体地讲: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貌、地形,岩土层的类型、成因、分布、深度、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及周边场地一些特殊土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及周边埋藏的孤石、河道、兆浜、墓穴、旧基础、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4、查明地下水埋藏类型、情况、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补给及排泄条件,并科学地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查明包括滑坡、岩溶、采空区、泥石流、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危岩和崩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等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6、对于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其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以及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三、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对勘察规范的理解不透、执行不当,以及某些规范、标准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勘察成果的质量,为了提高勘察技术水平,须将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来保证勘察成果的客观、真实、准确。

1、地质形态问题

主要对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2、界面划分问题

主要有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以及不良地质体地质界面的确定等。

3、岩土参数问题

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4、技术素质问题

一方面,勘察各专业之间由于缺乏技术交流、内部沟通,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另一方面,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与设计部门沟通

由于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因此,进行工程勘察前,需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在充分了解项目设计意图及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具体的勘察,只有这样,才能使勘察工作做到经济合理、有的放矢,进而给设计人员提供最有用、最直接、最准确的勘察成果。目前,由于某些勘察单位对与设计部门沟通这一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往往会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对此,必须避免。

2、注意各类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勘察手段落实好勘察目的、勘察任务及勘察工作量,进而在满足勘察目的与任务的同时实现勘察过程中所用成本最少。其中,能够使勘察实现节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勘察工作量经济、合理、安全的布置,要达成此目标,必须按相应的分级标准来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只有充分了解如勘察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各类等级,才能更好地布置勘察工作量。

3、选择勘察的基础方案

选择适宜的勘察基础方案,这是做好勘察的保证。基础方案的选择应依据场地地层情况及区域经验综合进行,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可能造成错误。勘探单位一方面不能以自身单位利益的驱动而片面提供本单位具有的桩机类型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另一方面不能受甲方影响或认为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基基础方案一定行而更改勘探报告的基础方案建议。基础方案确定要在深入了解设计方案、保证勘察成果的基础上,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使得各个程序顺畅有效的进行,从而真正地保障工程的质量。

4、合理地运用勘探技术

工程勘察的技术与手段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有多种,但任何技术虽都有其适用性,也有其局限性,要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必须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采用多种勘察手段联合使用,互相补充、互相验证。另外,通过各种先进、间接的勘察手段所获取的资料应与如钻探、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传统的勘察方法、施工检测、施工监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并建立相对应的经验关系,以更好地确保工程勘察质量。

五、结论

总之,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及相应的规范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鉴于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工程安全,因此,其所勘察的成果不仅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层构造、地下水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项目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孔金标.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探讨.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6).

[2]滕延京,等.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物探,钻探,地下采空

1工程物探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专门仪器来探测地表层各种地质体的物理场,从而进行地层划分,判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各种物理地质现象的一种勘探方法。

相比钻探和坑探等直接勘探手段,物探方法是一种间接勘探手段,其原理是由于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状态,如导电性、弹性、磁性、密度、放射性、含水率、裂隙性、固结程度等,根据这种差异来判定地下各种地质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大小、形状、埋深等),所探测的地质体各部分之间以及该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和状态的差异越明显,使用该法获得的结果就越好。

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法勘探(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探地雷达(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地震勘探(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弹性波测试(声波法、地震波法)、层析成像(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

2工程实例

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洪六变电站位于淄博市老煤矿采区,地下极有可能存在采空区域,但由于煤层开采年数已久,开采情况(采厚、开采方式、开采程度等)已无从调查,若采用钻探方法对采空进行探查,不仅要求钻孔分布范围广,还要求每个钻孔深度大,因为该地区采空区一般都在地下40米以下。此时,钻探工作就显得费时费力,效率较低,所以在进行钻探或者坑探之前,采用物探方法对场区周围地质环境的采空情况进行探查有利于减少钻探工作量,降低勘探总造价。

该工程物探方法为直流激电电测深,采用四极装置。为了保证的探测质量,供电电极采取了中间加密供电电极的措施。大地选频剖面点距5米,不同频率反映不同深度。从剖面小号到大号施工为正向测量,从大号到小号施工为反向测量。剖面测点位置图如图1所示:

图1物探剖面测点位置图

其中,激电电阻率测深,电阻率异常,低值反映土层软弱、岩石破碎,高值异常反映岩石坚硬完整性好和保存完好采煤巷道。极化率异常,低值反映地下空虚,高值反映煤层的存在。极化率衰减度异常,高值反映地下空虚无水,低值反映地下岩土层密实,含有一定水分。大地选频高值反应了采矿巷道,低值反应采空塌陷。低值中的小高值反应面积性开采中的巷道。选频曲线f1~f3同步上升和下降说明采矿巷道保存良好;选频曲线f1~f3不同步上升和下降,说明采矿巷道保存不好,局部坍塌;选频曲线f1~f3不同步上升和下降,并且分离性大,说明采矿巷道已坍塌和无规则开采。由于篇幅限制,仅列出1号大地选频剖面图(图2)和3号激电选频剖面图(图3)所示;

正向测量反向测量

图21号大地选频剖面图

图33号激电选频剖面图

3号激电剖面(图3),剖面深度10~35米之间有低阻异常,推断为采煤塌陷导致的软弱地层。30米点深70米往下高阻异常,推断为采煤巷道。10米点和40米点电阻率异常值低处,反映了开采塌陷程度较高。10米点,深25米高极化异常,反映了地下局部有空洞。

通过对上述物探资料的分析,推断得出物探综合平面图如图4所示:

图4物探综合平面图

对物探资料进行推断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场地的地下工程地质情况:

一、该场地地下煤层已普遍开采,只是开采的程度不同。

二、场地内发现的北北西向采煤巷道,深度大于70米。巷道保存良好,巷道内淤泥已充填,其上部地层稳定,对地表几乎没有影响。

三、场地内由于采煤引起上部岩层坍塌、冒落、岩层弯曲,导水裂隙发育,形成软弱地层作用地表下10~35米之间。中心软弱地层15~25米。整个场地普遍存在软弱地层。

四、场地主要建筑物40×11.5米,西北角受深部采煤影响。

物探结论较好的给出了所堪项目范围内地下岩土体的形态、规模以及分布的界定,这就避免了采用直接勘探方法在整个场地布设较多的钻探孔的巨大工作量,只需要在物探结果的基础上,对所界定的采空区域进行钻探验证,根据验证情况,并考虑拟建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对采空区域提出合理的方法即可。

3结论

实践证明,物探可以简便而迅速地探测地下地质情况,又可为直接勘探工作的布置指出方向。虽然物探方法因易受非探测对象和仪器精度的影响,使其结果具有多解性,必须通过勘探来验证,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但是,对于一个未知的勘探区域,先期投入物探方法有如下优势:

(1)利用物探方法可准确探明复杂的基岩面起伏状况,从而可实现合理布置钻孔工作量。

(2)利用物探方法可在地下采空区探测复杂的采空分布状况,钻探可依据物探成果灵活布置,二者结合可对勘测区域内的采空分布情况全面掌握。

(3)利用物探方法可准确探测地下人工设施的地下赋存情况,当地下人工设施规模较小时,投入大量的钻探工作量几乎无任何经济性可言。

(4)在水域勘察中,利用物探方法可探测水下地层变化情况,可大大降低钻探的工作量,节约成本。

总之,物探方法是用前期的小投入换取后来的钻探小投入,从而降低勘探的总成本的一种功省效宏的勘察手段。目前,物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作用已经被大多数勘察工作者接受并给予重视,尤其是在地下采空区、岩溶区,利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是提高效率,降低造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若能在布置外业时取全取准物探解释所需的各类约束资料,便可以大大降低物探解释的多解性,使物探成为地下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范维强,李君源. 物探与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5增刊,总第111期.

第5篇

【关键词】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1明确岩土勘察的基本内容

岩土勘察是依据建筑标准,对建设地的地质综合条件进行勘察,保证深基坑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首先要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特性,确定勘察目标,通过地质现象和建设要求,明确建设区域的地质空间结构、周边既有建筑的基础现状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与走向等;其次,通过钻探、物探等方式进行勘探工作,并利用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监测,取得一手数据之后送交专业化地质勘探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得出对岩土情况的数据结论,并结合实际工程建设需求计算环境状况是否符合具体的建设需求,在确保周边环境不存在安全隐患且不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再行开展工程建设。另外,为了得到岩土情况的准确信息,可通过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式对岩土的渗透性、稳固性、强度等参数进行详细的检测并分析,为后期的施工提供数据的数据支持[1]。

2深基坑工程岩土勘察的重点分析

在深基坑施工前,岩土勘察工作应提供完整的关于地质结构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岩土的物理指标、水文情况、是否具有腐蚀性等材料[2],并赋予重要的分析结论。另外,为了避免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建筑产生影响,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与分析,确定周围线路布置、交通情况、居民环境、周围建筑物、热力排水管网等具体情况,因为当前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开展仍旧存在不科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对于周边环境的细致调查能够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深基坑工程的建设保持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获取有效数据之后再进行分析。

2.1重视岩土勘察的环境分析

岩土工程作为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在土木工程体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岩土层的构成及其特性非常复杂,并且勘察深度要远大于深基坑的深度,以避免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或者建筑使用过程中,基坑下层的地质问题对施工过程或者建筑质量产生影响。岩土勘察范围应比施工区域广,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数据的偶然性现象。另外,还要分析整个施工区域的环境,以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支护方案,提高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系数。同时现有环境的勘察取样,应该做到实地调查,在环境状况特殊人员不方便入内的状况下,可以采用申请调用地质勘探机器人的方式完成作业需求,保证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环境分析需要做到最为实际的取样调查,以避免微小误差对深基坑工程建设的隐患影响。在周围环境的勘察中,主要利用市政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了解周边建筑物设施布置情况,要特别注重调查建筑物地下设施是否完好;对于施工区域周边的管网设备,也要进行明确,特别要注意给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和具体走向;地质结构性质、岩层的特点、地下水文等方面,也是深基坑顺利开挖的重要支点,可以通过对岩土层所有特点的了解,用科学的方式计算基坑所能受力的最大程度,从而制定完整的基坑支护方式。

2.2重视岩土勘察数据分析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不能出现塌方现象,而边坡是否稳定不能凭经验判断,而是需要通过可靠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土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对施工区域土层的各项参数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岩石勘察的基本内容之一,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土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深基坑的施工奠定基础。对于数据分析工作来说,需要结合高精度仪器以及工作经验两方面的要素,才能够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仪器的结论并不能够完全替代人工经验的判断,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只有真正了解过相关环境并且具有相应处理经验的人员才能够确保做出的判断的准确性,在没有确切结论的情况下对深基坑工程的建设应该保持理论推敲与持续勘察,直到有了确定结论之后再行调整方案动工建设。

2.3重视岩土勘察的工作流程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开挖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岩土勘察是保证深基坑安全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对此,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企业规定制定完善的勘察工作流程。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需要建立专业的勘察队伍,强化技术管理工作,利用先进的设备对施工地区的土质进行全面的勘察;其次,从安全方面来说,基坑的边坡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前应结合现场环境,通过岩土勘察为施工过程提供数据资料,供施工企业选择可靠的支护方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和安全隐患,以最为稳妥的方式开展工程建设,对于周边地区的安全保障以及工程建设的具体收益来说都是最为稳妥的处理方案。最后,需要在开展勘察工作前,完善相勘察方案,以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岩土勘察在深基坑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影响巨大,同时对于建筑设计所采用的建设方法、使用材料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一勘察过程所总结的报告需要准确的数据支撑以及实际的岩土结构样本进行说明。一旦数据或者结论存在缺陷或考虑不周的细节问题,那么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因为误差或者材料选择不当甚至施工技术的应用缺陷,导致工程塌陷、人员伤亡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只有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建设方案的进一步调整,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开展建设。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喀斯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承载力参数选取;确定

Abstrac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rk is the goal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o find out the sea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of concret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karst areas of Karst survey and related technology, determination and selection principle of the rock and soil bearing capacity parameters,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erfec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Karst landform area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mooth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Kars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earing capacity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中图分类号: TU4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前言

喀斯特是外文的音译,简单理解即岩溶,指的是一种水对碳酸盐、石膏之类的可溶性岩石的冲蚀、溶蚀等作用以及伴随而生的现象的总称。由此而产生的地貌,我们称之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分布,而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及贵州等省份,在这些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流水侵蚀作用,容易形成岩溶塌陷区,这对地面建筑物或构筑物将是巨大的威胁。在喀斯特岩溶地区进行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涉及到许许多多专业的理论和技术,需要从业人员扎实地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工作。下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技术以及各岩土参数选取的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更加具体地描述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1 简述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多种多样,勘察工作最基本的方法是勘探和取样,勘探是运用特定方法了解地下岩体的相关特性;取样是为了提取岩土样品进行鉴定,获取第一手的岩土特性资料。常见的勘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常规钻探方法;二、地球物理勘探;三、工程地质勘察;四、遥感技术;五、示踪试验;六、模型试验;七、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

1.1 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依靠特定的岩层钻探设备,钻入岩土层中,提取岩土样品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揭示工程地下岩体的特性。钻探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早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钻探技术分析出的最终结果将作为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评价中重要的基础资料。岩土工程钻探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鉴别岩层岩性,确定岩层埋深和厚度;(2)查明勘探范围内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3)提取符合要求的岩土样品、水样品并进行各种试验。

1.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是一种以地下岩石的性质或地球的某些物理特性为理论基础,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地下岩层的构造及岩层特性的方法。常见的物探方法有电测井法、浅层地震勘察以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电测井法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确定地下含水层厚度、位置以及涌水量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地质雷达和层析成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塌陷区、溶洞等分布情况及形态的勘察。地质雷达的优势在于能直接及时地了解岩溶形成的空洞管道系统中的水气压力变化情况,能有效对岩溶地区地面沉降量进行监测。地球物理勘探有利于大范围岩溶分布情况的勘察,该勘探技术准确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3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是一种实地调查的方法,需要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喀斯特岩溶地貌、地下水分布情况、岩土的岩性,并进行测绘工作。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能够对喀斯特岩溶的分布情况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有利于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相比于其他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技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能够取得所需的有效数据。

1.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建立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上的一项较为新颖的技术,常见的遥感技术,大多是借助运行于地球外空间的卫星,对地面地貌进行测绘。遥感技术还包括航空遥感、雷达遥控传感及红外线遥感,长期的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对岩溶地貌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作用,大大提升了科研的效率,适用于大面积区域的遥测。遥感技术主要适用于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比如三峡水坝等,而普通的工民建项目不提倡使用该技术,成本较高。

1.5 示踪试验

利用示踪元素等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进行一定时期的观测试验,查明地下溶洞的分布范围以及联通情况。示踪试验操作比较简单,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最终的试验结果可靠,但该法只适用于地下溶洞存在流水的情况,没有地下水无法进行示踪试验。

1.6 模型试验

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岩土、水流的现状,制作一定规模的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地下岩溶地基的侵蚀程度及侵蚀后的整体稳定性,该法适用于理论研究。

1.7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主要依靠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这两项试验,对地下溶洞及岩溶塌陷区的堆积物进行测试分析,以便于了解其工程地质性质和岩层的承载力。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是一项应用时间较长的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为工程人员所接受。

2 喀斯特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

喀斯特岩溶地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一般主要有:

①岩层承载力参数:岩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以基岩为持力层的桩桩端阻力极限值qpk(kpa);入岩段桩侧阻力极限值qsk(kpa)。

②土层(一般粘性土、红粘土、碎石土、回填土)承载力参数fak(kpa):土层段桩周侧阻力极限值qsk(kpa)。

2.1.岩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2.1.1岩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和桩端阻力极限值qpk(kpa)的确定

①桂林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岩层主要是上泥盆统融县组(D3r)灰岩、桂林组(D3g)灰岩,下石炭统岩关阶(C1Y)泥炭质灰岩。影响岩层(体)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风化程度、破碎程度、岩溶发育程度等。选作地基持力层的岩层通常是指中风化或中-微风化的岩石层;强风化或全风化的岩石层只宜按碎石土使用。

②岩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和桩端阻力极限值qpk(kpa)的确定

在实际钻探工作中,经野外识别鉴定后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岩芯样(不少于6组,3块/每组),在实验室做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并按如下经验公式确定岩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和桩端阻力极限值qpk(kpa)。

公式: qpk(kpa)=1000ΨRW(kpa);fak(kpa)=1/2·qpk(kpa)。

RW~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Ψ~折减系数,系经综合岩层(体)的风化程度、破碎程度、岩溶发育强度等因素后

的经验系数。取值:0.2~0.3。要求岩层(体)是完整或比较完整。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岩层(体)的完整性适度把握。

【例】桂林市*****小区详勘,拟建建筑楼高26层。场地内下伏基岩为上泥盆统桂林组(D3g)灰岩,岩石为较硬岩,岩体比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Ⅲ级。根据其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确定其岩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和桩端阻力极限值qpk(kpa)如下:

桩端阻力极限值:qpk(kpa)=1000Ψfrk(kpa)=1000(0.20)30.63≈6000(kpa)。

岩层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1/2·qpk(kpa)=1/2·7600≈3000(kpa)。

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住宅小区报告日期:2012.10.09 表1

2.2 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桂林喀斯特岩溶地区土层主要有:中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成因(Q2-3a-pl、Q4al)的一般粘性土层(包括粘土、粉质粘土)、碎石土、第四纪溶余堆积或残坡积成因(Qel-s、Qel-l、Qdl)的红粘土、次生性红粘土、碎石土等。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常规土工试验结果和现场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有关要求确定。

2.2.1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野外钻探编录应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编录员担任,对各土层的颜色、成份、结构、物理特性等做好现场记录、描述、鉴别,并进行准确分层。然后对各土层分别取土工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对一般粘性土取Ⅰ级(或原状土)土工试样,对主要土层的取样数不应少于6件(组)。室内土工试验主要测定计算土的含水量W(%)、天然密度ρo(g/cm2)、天然孔隙比eo、液限WL%、塑限Wp%、液性指数IL、塑性指数Ip、压缩比a1-2(Mpa-1)、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察角Φ(°),对于红粘土或次生红粘土应增加:含水比αw、液塑比Ir、自由膨胀率δef(%)等。取样后接着做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

对于碎石土则应取颗粒分析样,在室内土工试验中进行颗粒分析,测定计算颗粒样中的卵砾砂粘粒的含量。取样后接着做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根据颗粒分析结果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综合确定该碎石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

【例】桂林市*****小区详勘,拟建建筑楼高7层,框架结构。场地内上覆土层为中-上更新统冲洪积成因(Q2-3a-pl)的粘土,呈褐黄色,湿,可塑状,强度中等,土层厚度6-8m。该层取Ⅰ级土工试样6件,经土工试验其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土工常规试验成果表》和《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该层做标准贯入触探试验6次,平均锤击数5.8击/30cm。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如下:

附表2.《土工常规试验成果表》附表3.《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统计表》

附表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制表: 审核:

①据土工试验结果查附表5-4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 203kpa。

②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查附表5-9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 163.45kpa。

综合土工试验和标贯试验成果,并结合在本地区的工作经验,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 160kpa。压缩模量Es(Mpa)=6(Mpa)。

3 工程实践---喀斯特岩溶地区综合物探方法的应用

3.1 工程地形地质概括

工程项目名称是南方某花园小区,占地面积30.68公顷,小区建筑群包含有25栋高层住宅楼、5个篮球场、6个网球场、4个地下车库以及2个健身会所。小区所处的场地位于一个岩溶平原和谷地平原的相交部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小区三面环山,北面为宽阔的岩溶平原,山峰的平均高程为286.56米,场地中心地段平均标高为158.46米。其中小区西边方向的地下有两条发育比较完全的地下河,流向东端远处的漏斗落水洞区。经过勘察,落水洞底部平均标高为135.47米。此外,小区所在地处于一个北东走向倾斜构造中。

该小区建设项目所在地属于岩溶发育较强烈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apl)冲洪积层,为一般粘性土,稍湿-湿,可塑状,底部或对应于溶沟、溶槽部位多为软-流塑状粘性土;下伏基岩为上泥盆统桂林组(D3g)灰岩,灰-浅灰色,细晶结构,中厚层状,岩溶发育较强烈。

该项目勘察,除采用常规工程地质钻探等技术方法外,尚需配合于工程物探技术(波速),水文工程勘察等方法技术。

3.2 工程地球物理特性

小区场地内下伏基岩为上泥盆统桂林组(D3g)灰岩,纵波在灰岩中传播的波速较快,而在黏土中比较慢;在不良地质体发育的地带,波速也会变慢。此外,灰岩的电阻率高于黏土,不良地质体的电阻率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数值。由上可知,无论是在波速或是电阻率上,岩层、土层以及不良地质体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为物探中电阻率测试法或浅层地震勘探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3.3 具体的物探方法

根据实际的情况,本次物探采用电阻率测试法和浅层地震勘察法进行勘察工作,最终目的是查明上覆土层的厚度,了解下伏基岩中溶洞、裂隙的位置及分布规律。

高密度电阻率测试法,通过使用先进精密的高密度电法仪对地学实行层析成像。高密度电阻率测试法能查明地下覆盖层的岩层厚度,探查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分布位置及地下溶洞的发育情况。

浅层地震勘察法分为两种,一是多波列地震映像法;二是面波法。多波列地震映像法使用的勘察与检测系统工作效率比较高,该系统可以快速地对现场采集而来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设备的数据处理,工程人员可以及时地了解勘察区域内的地层情况。面波法的原理是面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频散特性、速度和介质的力学性质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反馈回来的波速等信息,我们可以依据此划分地层。而频散特性能反映出地下岩溶、裂隙及不良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3.4 勘察结果

经过具体勘察,小区全部的建设区域得出了足够量的多波列地震映像以及电阻率法剖面,同时也得到了十多个地震面波勘探点。再根据收集到的其它探测数据,可以绘制出物探推断剖面图、等高线图、面波波速断面图等,最后综合各项图纸,分析出建设区域内所有的溶洞、裂隙以及不良地质体。依据最终的勘察成果,在工程建设中可以按场区进行划分,分为稳定性高、中、低三个层次,为以后小区的建筑物布局提供依据。

4 结语

如上文赘述,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技术对实际的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选取也涉及到后续的设计与施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将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为建设项目安全顺利的进行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英武.王哲.岩溶区工程物探地电特征分析[J].中国勘察设计,2008,(7):12-13.

第7篇

该同志多次被评为单位双文明先进个人,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交通厅优秀党员,1999年获98年度广东省交通厅全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个人,20__年评为广东省交通集团优秀党员,20__年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__年被聘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点兼职教授。

在19年的工作中,该同志,主持或审核了数十座大桥、特大桥、数百公里高速公路、数十公里隧道的勘察工作,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在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茂名、电白官珠—坡心段近100km的线路上,部分路段分布有高液限土,这种土透水性很差,并具有较强的膨胀性,毛细现象也很显著,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并具有“弹簧”的性质,不易压实,故不宜作为路堤填料。如严格按施工规范,就会出现大量的弃方,工程造价会大大增加,而且弃方既要多占土地,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环境。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其利用坚实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从微观上找出化学风化形成高液限土的原理。通过了解高液限土的形成过程,发现其与普通的风化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分子结构中多了大量的水分子,且不是游离的水分子,而成为了结构水,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其工程性质差,不宜用常规的方法处理。要处理高液限土,首先应想办法去掉其结构水,用化学的方法就是通过掺进化学原料并充分拌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等),通过化学反应,置换其水分子,达到彻底改变其性质的目的,但成本高,仅适用于量小的范围,大范围的经济处理是用物理方法处理:凉晒。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凉晒除掉大部分结构水后,应与地下水、地表水隔离,防止其吸咐水分再成为无法压实“弹簧”土,凉晒后的高液限土应填在压实度90的区域,并应遵循上、下封,包边及排水的处治方案,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经济合理,更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审核完成省重点工程汕梅高速公路柚树下至清潭段左线7.52km详勘,地处莲花山断裂带,该隧道群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受断层的影响,洞内局部出现涌水,围岩类别复杂多变,采用物探结合钻探对围岩类别进行划分,运用国际上流行“关键块”理论对围岩进行评价,准确、安全有效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在开挖过程实施动态观测,及时变更围岩类别和支护形式,做到既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投资,业主的质量目标是创国优工程,该项目获20__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3、主持完成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镇海湾大桥勘察,采用了当时国内领先的地震勘探测点定位系统。在工可阶段,桥位综合地震勘探在海域采用声纳测深、浅层剖面和单道地震探测,在陆地及沿海浅滩采用横波反射法和折射波法,在海域采用了差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动态定位和导航,有效地确保了测线测点的准确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导航定迹技术,所采集的数据有效可靠,通过解译对比,有效准确地解译出地桥位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不良地质问题。根据解译的成果针对性采用综合勘察手段,以较少的勘察工作量探明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该项目获20__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4、在新技术应用上,为配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要求,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规划线广梧高速公路云浮河口—郁南平台段(主线长98.822km,支线长31.104km,比较线长92km)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后双凤至平台段被交通部定为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路线所经区域主要为山岭重丘区,常规的地质调查难以适应地质选线的需要,为防止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不良地质隐患,如大的断褶构造带、滑坡、崩塌、软弱岩土层、岩溶、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其主持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解决公路选线过程中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这在我院尚属首次,填补了我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技术的空白,在项目的初勘阶段采用了先进的瞬态面波技术可控源技术,得到了该工程评审会专家的好评。

此外 ,该同志1995年度主持完成中山港大桥工程勘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20__年度主持完成的番禺大桥勘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20__年度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汕头至汾水关段工程勘察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第8篇

一、

二、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曾获行业优秀科技论文奖。20**年9月,应邀作为行业内的唯一专家并担任专家组的副组长协助组长(王思敬院士)较好地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勘察评审。主持的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工程勘察项目,采用了多项领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勘察难题,获得评审专家的好评。

该同志多次被评为单位双文明先进个人,**年被评为广东省交通厅优秀党员,**年获98年度广东省交通厅全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个人,20**年评为广东省交通集团优秀党员,20**年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年被聘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点兼职教授。

在19年的工作中,该同志,主持或审核了数十座大桥、特大桥、数百公里高速公路、数十公里隧道的勘察工作,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在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茂名、电白官珠—坡心段近100km的线路上,部分路段分布有高液限土,这种土透水性很差,并具有较强的膨胀性,毛细现象也很显著,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并具有“弹簧”的性质,不易压实,故不宜作为路堤填料。如严格按施工规范,就会出现大量的弃方,工程造价会大大增加,而且弃方既要多占土地,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环境。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其利用坚实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从微观上找出化学风化形成高液限土的原理。通过了解高液限土的形成过程,发现其与普通的风化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分子结构中多了大量的水分子,且不是游离的水分子,而成为了结构水,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其工程性质差,不宜用常规的方法处理。要处理高液限土,首先应想办法去掉其结构水,用化学的方法就是通过掺进化学原料并充分拌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等),通过化学反应,置换其水分子,达到彻底改变其性质的目的,但成本高,仅适用于量小的范围,大范围的经济处理是用物理方法处理:凉晒。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凉晒除掉大部分结构水后,应与地下水、地表水隔离,防止其吸咐水分再成为无法压实“弹簧”土,凉晒后的高液限土应填在压实度90的区域,并应遵循上、下封,包边及排水的处治方案,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经济合理,更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审核完成省重点工程汕梅高速公路柚树下至清潭段左线7.52km详勘,地处莲花山断裂带,该隧道群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受断层的影响,洞内局部出现涌水,围岩类别复杂多变,采用物探结合钻探对围岩类别进行划分,运用国际上流行“要害块”理论对围岩进行评价,准确、安全有效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在开挖过程实施动态观测,及时变更围岩类别和支护形式,做到既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投资,业主的质量目标是创国优工程,该项目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3、主持完成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镇海湾大桥勘察,采用了当时国内领先的地震勘探测点定位系统。在工可阶段,桥位综合地震勘探在海域采用声纳测深、浅层剖面和单道地震探测,在陆地及沿海浅滩采用横波反射法和折射波法,在海域采用了差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动态定位和导航,有效地确保了测线测点的准确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导航定迹技术,所采集的数据有效可靠,通过解译对比,有效准确地解译出地桥位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不良地质问题。根据解译的成果针对性采用综合勘察手段,以较少的勘察工作量探明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该项目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4、在新技术应用上,为配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要求,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规划线广梧高速公路云浮河口—郁南平台段(主线长98.822km,支线长31.1**km,比较线长92km)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后双凤至平台段被交通部定为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路线所经区域主要为山岭重丘区,常规的地质调查难以适应地质选线的需要,为防止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不良地质隐患,如大的断褶构造带、滑坡、崩塌、软弱岩土层、岩溶、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其主持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解决公路选线过程中的不良地质和非凡性岩土问题,这在我院尚属首次,填补了我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技术的空白,在项目的初勘阶段采用了先进的瞬态面波技术可控源技术,得到了该工程评审会专家的好评。

此外,该同志**年度主持完成中山港大桥工程勘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20**年度主持完成的番禺大桥勘察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20**年度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高速公路汕头至汾水关段工程勘察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第9篇

【关键词】静力触探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应用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对岩土工程勘探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勘探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加强对各类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静力触探技术是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技术之一,对地质勘察工作的精确度及专业性的提升都有较高的帮助作用。因此,本文将分析该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希望能为日后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2静力触探技术工作原理及特点

静力触探技术主要是采用静力探头进入土层在,其钻进的过程中了解各土层的性质。原理为:根据岩层、土层物理学性质不同,探头进入土层所产生的阻力也会不同,而阻力能够反映土体的强度,探头中的阻力传感器能够准确地记录钻头穿过土层时受到的阻力,并将其转换为电学信号传送至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数据。相较于传统的勘探方法,该技术优势较为明显。传统的技术会破坏土层的含水层,使土层的应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得到的数据不准确,而且也会影响土层内部结构,尤其体现在饱和砂土和粉土等土层中,而静力触探技术可以避免破坏土层,并且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较高,并且该技术的工作量非常小,可以缩短工作周期。另外,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进一步弥补了传统技术的局限。

3静力触探技术在岩土勘探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静力触探技术在岩土勘探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确定土层剖面和土层的类别、地层划分、岩土变形方面、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以及预测人防工程。

3.1确定土层剖面和土层的类别

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土层的密度和形态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勘探技术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不能针对土层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而通过静力触探技术,可以对土层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这样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该技术所反馈的信息及数据支持,对日后的相应工作对于整个工作合理的进行。

3.2地层划分

静力触探技术能够利用贯入阻力分析土层的可塑性和强度,从而对土体进行分层。应用静力触探技术时,可以依照获得的数据绘制力学剖面图,并根据图中曲线的特点对土层进行分层。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场地环境之间的区别会造成地层性质的不同,导致侧壁摩阻力和锥尖阻力上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勘察人员更需要注重这2个数据,并以此为根据完成地层划分[1]。3.3岩土变形方面在岩土勘察过程中,需要确定各土层的抗变形性能,而对岩土变形指标的分析少不了对其穿透阻力值的研究,静力触探技术能够通过设备穿透土层,直接获得穿透土层过程中的阻力数值及相关的土层数据信息,再根据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土层的压缩模量等,最终确定所测土层的变形指数。但是,该探测技术只能大体概测得土层的沉降变形程度,无法进行精确测量,并且只适用于土层沉降变形测量中,而且对技术要求较高,要使该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还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

3.4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

在高层建筑中,桩基础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桩基施工中,常见的桩载试验方式包含:低应变检测、高应变检测以及钻孔取芯法等,但是近些年以来,静力触探技术已经发展为桩载试验当中的新方式,它可以在现场完成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试验工作,使用静力触探技术可以非常准确地测出软地基下面各个岩层岩性的相关锥尖阻力以及侧壁摩阻力,最终根据单桥探头实测比贯入阻力以及相应的双桥头实测成果,再结合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具体估算公式算出单桩竖向的具体承载力。

3.5预测人防工程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区域的地下有很多人防工程,但是,当时没有对各个地区的地道数量以及路线与规模等都没有进行比较清晰的记录,并且近年出现了非常多的地道口被生活垃圾等掩埋或者破坏的现象,为开展工程建设埋下了非常大的隐患,因此,在开展工程建设之前对这些既有建筑或结构进行检测非常重要。通过静力触探技术的原理可知,当应用经理触探技术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如果探头遭受到土层的阻力,会通过传感器显示出相应的数据,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静力触探的触探头没有受到任何的阻力,那么静力触探器的显示器就会显示所受阻力为0,并且静力触探的曲线为直线状态。因此,采用静力触探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对地下是否存在空洞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勘测,为工程的建设除去了非常大的隐患。

4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应用的措施

目前,该技术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要重视该技术在其他国家的应用,学习他们的发展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促进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要加大对该施工技术的创新力度。通过对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与质量。最后,要注重与一些科研院校和相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有效提升该技术的应用水平[3]。

5结语

第10篇

论文摘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路基、构筑物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公路构筑物的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 经济 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下面谈一谈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 工业 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全面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证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 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2)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5)路线方案的评选;(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附表及附图: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附表和附图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 计算 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2)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年度、季节等时段的变化 规律 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 发展 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 工业 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参考 文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s]. 

第1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方案;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工程地质的断层、地形、地貌以及地下水位等资料的调查搜集。就目前实践状况来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是对地质情形的静态表达,难以实现对地质参数的动态和多维反映,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空间分析对信息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加快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发展迅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数字化得到了推广。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尚未完善,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综合能力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缺失、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脱节。

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方案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在结合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信息进行勘察的有效手段。就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方案制定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一些分散而多种多样的要素或单元合并组合成一个更加完整或协调的整体。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

(二)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

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涉及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AutoCAD和Word自动化等一系列技术,他们以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作为相互联系的基础组成一个系统工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模块技术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场地物性指标的数字化、场地地层的数字化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岩土工程勘探中由于数据内容的复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造成的处理困难。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的实现将地质统计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数字化模块技术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虽然GIS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有区别,然而二者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二者皆涵盖和空间坐标相关的信息,GIS注重空间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注重空间信息的分析与决策。一般来说,和以往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相比,GIS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形式与内容上复杂多样性、较强的可视化操作功能及空间分析能力等优势。

(二)岩土工程建模

一般来说,多样化的场地地层构造皆能够抽象为点、线、面及体4种要素的集成。场地地层在空间上都需要一定的地点与范围,空间关系、属性及空间等特征是场地地层的重要基本特征。场地地层的数字模型包括准备、简化假设及建模等阶段,具有确定性、可视化及可修改性等特点,其中场地地层建模过程为:现场勘察资料的采集、地质与变量描述、空间分析。在场地地层建模中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表面模型法,此外还有数字模型法与图示模型法。

(三)数据库建设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涉及到信息的共享,因此,构建高效经济的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常常具有空间性与多源性的特征,一般数据库技术是很难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处理。随着GIS、计算机图形学及空间科学的发展,这为复杂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建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出现为岩土工程领域复杂的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分析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目前,以GIS技术支持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应用到地质学的众多领域。

四、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岩土工程勘探提供动态、多维、有效的地质数据信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建设已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推广,但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和系统功能的不完善,使得空间分析能力的不足、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不够成为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深化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流程的数字化,从而解决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问题,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一体化,以推动我国工程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银孙.数字察图、数字制图与勘察设计一体化[J].科学技术通讯,1997,(3).

[2]唐业清,李启民,崔江余.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3]包惠明.桂柳高速岩土永福石城坪滑坡抗滑桩变形的原因及加固措施[C].全国第四届山区地基基础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4]沈芳,黄润秋,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环境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27(2).

第12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指导;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18-03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属于培养应用类人才的专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的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也得到空前的拓展,毕业生分配去向为全国各地的资源、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仪器制造等多种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和背景差异很大。毕业生如何能适应这样广泛的领域,毕业后能够尽快承担工作任务,是毕业实习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桂林理工大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研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毕业实习安排和毕业论文指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为16周,实习内容主要为:野外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毕业实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重要实践部分。学生参加野外实习的形式有多种:参加学校实习基地单位的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到学生即将就业的单位参加科研或生产工作。这些实际的科研或生产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工作现状,了解勘探行业发展情况。在实习期间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实习项目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出去实习之前,要求毕业生做实习准备。例如,资源勘查类的科研或生产项目,要求学生了解矿床、成矿理论及所需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工程、水文或环境勘查类的项目,要求学生研究岩土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该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而工程质量检测方面,则需要了解质量检测规范及应用地球物理检测方法原理等。在野外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作实结,从野外工作施工技术、资料解释、成果展示及报告编写等方面总结实习过程。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指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有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编写等。

1.毕业论文选题。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需求。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在四年级的生产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有了各自的专业兴趣和对各专业课教师的了解。因此选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教师,在选题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方向。我们将毕业论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先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后从事工作的意向以及个人能力。②选题结合实际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野外毕业实习的同学,根据在科研或勘查单位参加的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选题。这些结合实际的选题符合科研或勘查单位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最短时间内达到工作单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这样学以致用的论文题目,相当于一次实际工作练习。③专业教师的选择。学生选择好论文方向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得到良好的相关方面的锻炼,选择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工程勘查、有些老师擅长资源勘探、有些教师擅长能源勘探、有些教师理论研究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师,以便得到最佳指导。④教师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学生选题只是选择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确认学生适合的那种题目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对于有明确目的的学生,例如毕业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学生、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对某种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主要的选题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和对地球物理方法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会巩固专业知识,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从工程项目中选题。对于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准备进入地球物理勘查实践的同学,选题可以来自勘查单位的工程项目。通过这些联系实际勘查项目的题目,学生对勘查单位的设备、勘探领域、资料解释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勘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上述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呈现多样化(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实践型题目的人数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约占64.8%,选择结合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8.1%,选择理论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7.1%。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

2.教师在论文编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英语、计算机编程和解释软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阅文献的指导。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在查阅科技文献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方向的现状及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②计算机应用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学习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内容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编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计算机能力弱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比如运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电子表格计算视电阻率等一些简单的处理。③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绘图技术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资料解释和绘制成果图示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明确的解释依据、解释思路、解释结果,并绘制出规范、符合要求并美观的图件。规范的插图和附图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绘图软件,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技巧,做出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证据和支撑的图件。④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资料解释部分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不仅要有解释思路、解释依据,解释理论和解释结果的讨论,还要有规范的写作格式、规范用语、规范地引用图件,以明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从事工作后项目汇报的一个预演。因此,准备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工作能力的一种培养。由于很多学生第一次准备类似的演说,在准备过程中,难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得不到要领。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答辩演讲稿,清晰地表达研究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辅助器具,灵活地应对提问等。

从目前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几年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受到单位的重用,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以后,基本上可以独立主持生产项目,成为单位的骨干。由此可以说明,有目的、有意识的毕业实习指导,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一个飞跃,为从事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程志平.工程电法勘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增):35-38.

[2]罗润林,阮百尧,李亚南.以学生为本的“电法勘探”课程改革[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增):61-63.

[3]吕玉增,韦柳椰,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15-118.

[4]曹丽文,朴春德.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8-121.

第1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问题; 完善措施

前言:随着各个类型的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以及应用性明显下降,工程施工单位应该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整改,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的避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出现相关问题,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成果质量的同时充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深入应用性。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指的是在工程设计以及建设之初,针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全面细致的完成对当前工程施工场地地质条件以及岩土土体特性的勘察和分析工作,针对其地质土体中的相关水文信息完成收集以及记录,针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岩土特性问题进行描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相关岩土土体的特性,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的实践性能够充分的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在进行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内容。能够为工作人员在工程结构设计以及工程施工技术的选取中提供精准的甄选依据。

2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勘察纲要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目前勘察中, 许多勘察单位在很多勘察项 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有的项目虽有勘察纲要,但往往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编写,没有达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有的纲要, 针对性不强,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

2.2 勘察方案不合理

由于目前勘察市场竞争激烈,一个项 目往往有多家勘察单位同时编制勘察方案及报价,而且业主多数以低价中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勘察单位为了能够争取任务,不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布置勘察方案,而是减少勘察工作量,压低预算价,该做的实验项目少做甚至不做,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3 第一手资料质且下降

野外勘探,原位测试及取原状土样不符合操作规程规范的要求,勘察单位往往是按工作量计算报酬,现场勘察时,为了加快钻探进度,钻探取样违反操作规程,垂直度偏差, 随意挪动孔位, 回次进尺过大,往往 2一3m甚至更长进尺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地层划分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 如薄的透镜体 。软弱夹层等,不能正确查明场地岩土地质条件 "关于原状土样采取 ,取土器种类很多,为确保扰动最小,软土应采用薄壁取土器,较硬土可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粉土粉砂可采用三重管取土器 "但有的不用取土器, 而是直接从岩芯管中割取土样,取出的土样不及时密封, 造成含水率损失,运输途中也没有缓震装置加以保护, 土样结构破坏导致抗剪强度指标试验值产生误差"质量意识极其淡薄,描述过于简单。

2.4 原位测试试验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 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是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 !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 "标准贯人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 在缩孔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放置于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 "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人,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人,使得对碎石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而不够详实,进而造成对碎石土评价的困难。

3 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岩土工程勘察制度

在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勘察工作的精确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对原状土样进行采样,对采样和地质构造分层进行室内室外实验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相关规范来实施,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实验的误差,保证原始勘察实验数据具有准确性,提升最后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准确度。有关执法部门还要完善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制度,相关监督部门还要加强监管的力度,确保勘察企业遵循相关建设程序来实施勘察工作,责令勘察企业遵守勘察设计施工这一程序的要求,对市场的行为进行规范。

3.2 提升勘察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只有提升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真正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因此,勘察单位要按时对勘察人员实施培训,保证勘察技术人员掌握专业的勘察方法,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勘察仪器和设备,并且不断提升自身勘察能力。还要提升勘察人员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使勘察人员可以对设计意图和工程背景进行全方位的熟悉和了解,与设计人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协助专业人员解决复杂的勘察问题。勘察企业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在勘察工作中,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勘察流程和操作方法来实施勘察工作,广泛吸收国内和国外的先

进勘察经验和技术,在提升勘察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从本质上提升勘查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3 在勘察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CAD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测绘技术等都是现代化、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这些技术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来对岩土工程项目所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使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技术手段由工化逐渐转变到现代化的CAD技术,实现信息化采集勘察数据、数字化处理勘察资料、网络化硬件系统及自动化处理图文,逐渐建立并且形成适应多工种生产、多专业生产的智能化设计体系,对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场地地层数字化、勘察数据库设计。

3.4 针对工程实际选择勘察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选取合适的勘察方式方法,例如膨胀土地基要采用静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察方法;坑探对湿陷性的黄土地基的扰动比较小,坑探准确性比钻探准确性高;软土地基应该采用钻探的方法。合理选用勘探方法能够避免浪费人力和物力。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学习, 掌握最新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 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 , 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 精心勘察,精心分析, 提出资料完整 ,真实准确 ,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不断解决新问题 ,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4篇

论文摘要:针对某港口堆场竣工即滑坡工程案例,对堆场岸坡进行了稳定计算、反演分析和加固治理,探讨了滑坡原因、勘探土层参数和原设计方案的缺陷。在反演分析得到的新土性指标基础上,提出了水泥搅拌桩设计治理方案并进行了稳定分析,实施后表明方案可靠。

1工程概况

长江日某港因大轮客运停航,拟将候船室南侧6 150 m2的长江滩地改造成矿石堆场。原场地高程为1. 7~2.2 m,经堆填建筑垃圾至5.9 m左右。堆场设计荷载80kPa,地面高程6.0 m,地面铺设400 mm x 400 mm x 180 mm的混凝土预制块。

堆场岸边及前方江底处存在1个深坑(如图1),深坑在垂直长江方向长约45 m沿水流方向长约75 m最低处高程-1.4 m,为此,在坡脚处大量抛石,抛石棱体顶部高程3.7 m,向上为坡度1 : 2.5的干砌石护坡,与堆场边沿0.6 m高的挡浪墙底相接。

2滑坡过程

在堆场发生滑动之前,使用单位从东(下游)往西(上游)堆放铁矿石,堆载长度约85 m,堆场南边前面5m未堆载,南北向堆载长度约47 m在10余小时内共堆积了近20 000 t铁矿石,堆载面积约占堆场面积的2/3最高处堆石6.5 m。堆场边坡发生滑动,场地中部形成1个大坑,坑南北向最长约30 m,东西最长约70 m。堆场边沿向外推移9.4 m,护坡坡脚淤泥及块石隆起。

本工程设计时未进行地质勘探,设计所用土层及指标参照附近建筑物地层。为了找到滑坡原因,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滑坡后对滑坡区进行了静力触探、十字板强度和钻孔取土室内试验。

3边坡稳定计算和滑坡原因

3.1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土坡稳定计算通常用毕肖普法,它考虑了土间的水平向和垂直向作用力。简化毕肖普法仅考虑土条间的水平向作用力,其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1); 式中:ru为孔隙压力比,定义为总的孔隙水压力

和总的上覆压力之比,为水重度。当己知渗流浸润线位置时,可逐点输入测压竹水位高度来计算。

3.2稳定计算和参数反演

滑坡后勘探得知,表层土为约3.2 m厚杂填土,第二层为2-1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及2-2淤泥质粉质粘土的软弱土层,下面是粉砂层。

稳定分析断面以滑坡后重新勘探的土层剖面为基础,以稳定性最差的深坑处断面为计算断面,土层断面如图2。考虑到堆场大量堆放铁矿石的过程历时很短,稳定分析时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

取自滑坡后所做岩土工程勘测报告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计算得到滑坡发生时此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仅为0.663,明显偏小,进一步计算该边坡无堆载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为0.930,边坡失稳,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检查地勘资料,发现2-1与2-2两个卞要软弱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n均明显偏小,仅为12-13 kPa,远低于十字板强度(理论上为qn/2)以及附近岸边同类土4060 kPa的qn值,估计为钻孔取样时土样受到了较大的扰动,导致下要软弱层UU试验C,∮值偏低。

因此,以滑坡后勘探报告中的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结果为基准,结合邻近工程同类土层指标,利用滑坡时刻稳定安全系数接近1的临界状态原则来重新确定两个软弱土层的C,∮指标。通过反演分析计算得知,在2.5 m水位,图2堆载情况下,稳定安全系数为0.973,岸坡出现临界状态,失稳滑动。图2中对应的滑弧大部分穿越2-1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和2-2淤泥质粉质粘土两个软弱土层,底部基本上与粉砂层相切,滑弧后方与堆场地面相交处距堆场边沿约30 m,滑弧前沿与护坡坡脚相交,与现场观察得到的实际滑坡发生位置基本吻合。由此确定两土层的计算参数为:2-1淤泥或淤泥质粉质粘土; 2 2淤泥质粉质粘土

3.3滑坡原因分析

发生滑坡的时间是3月25日,正是长江枯水期结束的时段,江水位约为2.5 m,同时考虑对应同样堆载下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的不同工况

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圆弧滑动面计算结果如表2。

可见,高水位时安全系数大,岸坡稳定,低水位时稳定性降低。对应滑坡时2.5 m的水位下,当堆场均匀堆积1.5 m厚铁司’一石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172,在局部继续堆高后安全系数逐渐下降,当局部堆载到6.5 m后安全系数下降到0.973,出现失稳。可见,局部超高堆载是滑坡的卞要原因。

计算中还发现,在设计低水位下,40 kPa荷载C 1.5 m厚铁矿石)堆积下,边坡安全系数1.089低于规范[2-3]规定的安全系数1.10,而此时40 kPa的荷载大大小于设计荷载80 kPa。而对应80 kPa的设计荷载,边坡安全系数仅为0.895稳定严重不足。可见,原工程设计的边坡稳定性不够,存在安全隐患。这与工程施工前未勘探就设计和施工等因素有关。

4加固方案及加固后稳定分析

4.1加固方法比选

考察滑坡现场,研究治理方案,可采用碎石桩、灌注桩和搅拌桩进行加固。考虑到本工程软弱土层的抗剪强度较低,对桩体的约束作用不足,碎石桩是散粒体结构,在这样的淤泥层中抗滑作用较小,而目本处无石料资源,石了价格很高;灌注桩加固成本较高,不经济;经比较,搅拌桩具有较好的抗滑性和较低的价格。综合考虑采用水泥搅拌桩治理本滑坡。

计算得圆弧滑动面底部与粉砂层相切,高程约为-60 m,地面高程6.0 m,桩应穿过滑动面进入下部粉砂层才能起到抗滑作用,即桩长要大于12 m.考虑桩端嵌入粉砂层一定长度,确定最低桩长为135m。

整治工程按原结构恢复,采用2排连续搭接的深层搅拌桩,位置在堆场面与边坡顶的交界处,加固的岸线长度为85 m,总桩数为310根,设计桩径为700 mm桩长为14.2 m,桩底高程在-7.0}-11.0 m,搭接长度为14 cm,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5%,水灰比为0.5 。

4.2加固后稳定分析

使用水泥深层搅拌桩加固后的稳定分析计算方法与加固前相同,只将桩体部分视为一种新的土层,断面如图3,计算所取桩体部分的参数参考同类工程l4]取为C=200 kPa,

加固后计算对应设计荷载80 kPa 清况下,设计低水位1.37 m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137,设计高水位4.7 m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736,均高于规范规定的1.10。计算结果显示,加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达到了设计要求。日前,加固工程竣工约1年,边坡稳定。5结语

(1)堆场及护坡发生滑动卞要原因是局部超负荷堆载,目堆载速度过快,下部有软土夹层,同时缺少监测措施。建议堆场加固恢复后,按照使用功能使用,不能违规操作。

(2)稳定分析计算表明,本工程设计的堆场边坡滑动前就存在安全隐患,稳定性不足,原因是设计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取用指标不准确,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加以杜绝。

(3)日前加固工程峻工约1年,边坡稳定,说明反演分析得出的土性指标是可靠的,实施的搅拌桩方案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黄仰贤,著包承纲、土清友,等,译土坡稳定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JTJ219-87,港u工程地基技术规范[S]

[3]GB50286}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

[4]郑虹,土成华以水泥搅拌初_作支护结构的基坑边坡整

第15篇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 技术 古遗址 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26-01

前言:我国历史悠久,历经数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旧址非常多。对这些古遗址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洞悉历史脉络,了解朝代的更替,也能学习到先人的智慧。然而,我们只有掌握比较可靠的探测技术并适当地应用,才能尽可能准确地得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地球物理技术是现今考古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其根据考古目标的物性差异,即根据建筑类型、材料、大小,埋葬地的物性特征,地表因素等的不同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本研究重点介绍磁法勘探、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等几种方式。

1.不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1.1 磁法勘探的方式

磁法勘探是以有关的地质学、地磁学、岩矿石的磁性理论和数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地球磁场以及各种磁性目标体所引起的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考古勘探的目的。田野考古勘探中应用磁法进行勘探的前提是考古目标具有异于周围的磁异常特征,含铁磁性矿物的文物遗存或文化遗址的磁异常要高于周围的介质。考古勘探中的磁异常特征还与热剩磁、压力剩磁、化学剩磁、天然剩磁、沉积剩磁、黏滞剩磁等因素有关。尤其在对古城墙遗址探测时,热剩磁和压力剩磁两个因素会起较大作用。古代的砖瓦制作过程中,都曾经经过高温烘烧,甚至经过多次高温-冷却-再高温的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热运动和地球磁场的共同作用,这类材料中的磁性物质的磁畴体积、分布状态和排列方向都发生了变化,从而获得了相应的热剩余磁性。而压力剩磁的产生是由于夯土等建筑在营造时受到机械力作用时产生内应力,其矫顽力与内应力成正比,微细的岩土颗粒按当时地磁场方向呈定向排列,矫顽力越大,往往剩余磁化强度也越强。此外,夯土城墙在营造时会带入一些当时的植物,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会造成趋磁细菌的富集,但是这种生物原因产生的磁性大小尚有待研究。

1.2 高密度电法的方式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是以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层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野外测量时一次性布设全部电极,利用程序控制自动实现电极转换和测量,从而获得剖面上不同位置、不同极距的视电阻率值。根据实测的视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便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影响电阻率特性的因素较多,如含水率、饱和度、孔隙率、矿物成分、介质颗粒的结构等。同一岩土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阻率数值比其他物理量有更大的变化范围,这使得基于电阻率特性的电法探测手段比其他物理量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被测材料有更强的识别能力,更具有优越性。但应用这种方法时,地面起伏不能太大,因为如果地面起伏太大,会使得电极的水平位置发生较大的偏差,一个电极的位置变化后,会给后续电极的位置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数据的解释带来不便。

1.3 探地雷达的方式

探地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带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发射天线定向送入地下,经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地层或目标体反射返回地面,被接收天线所接收。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介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通过对时域波形的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考古目标体的结构及空间位置。不同介质由于其介电常数差异,形成电性界面,这是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的条件。

2.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实例

2.1 良诸古城

良诸古城被认为是良诸文明的“都城”,它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古城墙大多在地表表土以下,由黄土堆筑而成,近底部铺垫一层石头。由于遗址区内土壤含水量较多,采用一般电磁法技术进行探测,效果较差。城墙底部有石头层,并且城墙土和周围土含水量不同,故可根据其电性差异,对目标体进行探测。因此,我们的探测就采用高密度电法,通过对地下半空间传导电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获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与传统电阻率法相比,这种方法的成本低、效率高、测点密度高、信息丰富,更适于在良诸遗址区应用。通过二维视电阻率剖面、三维视电阻率平面图以及反演结果的综合分析,可较好地探测古城墙。

2.2 汉安陵陵邑

汉惠帝安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封土为夯土筑成。陵邑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城墙,至今仍存残墙断垣,但西墙保存较差,仅在城西北角残留一段。此次探测目标主要是陵邑西城墙,位于农田内,地表无存。当时城墙上方铺有瓦当,随着城墙倒塌,瓦当多残留在城墙原址,这些汉代瓦当有着较强的热剩余磁性。磁法测量是考古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如果在调查过程中此方法有效,应尽量采取。比如,在研究中,使用G858艳光泵磁力仪对目标区进行探测,可快速地确定城墙位置。

2.3 南诏古城

南诏古城文化遗址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的腾冲县,县城西北约三千米,为南诏大理时期延续到元代腾冲城遗址。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城墙已深埋地下,现地表已无存。由于此地区火山岩发育,不适宜做磁法勘探,且城墙电性差异较小,但是城墙用黄褐色土夯筑,夯层清晰,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在不同的时间深度上会出现多组连续的反射同相轴。探地雷达三维属性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考古领域,尤其是在探测夯筑的城墙时,其振幅信息相对丰富。探地雷达虽不适宜于考古面积性测量,但由于其高分辨率,所以在小区域内对考古目标体进行详查时,效果较好。

2.4 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北约12公里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大都护府所在地,当地群众俗称“破城子”或“唐朝城”。城址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城分内外两重,内城位于外城中部略偏东北。北庭古城大约在明朝毁于战火,城墙土就地取材,地表部分城墙残高约7米,宽约5米,夯迹清晰。某研究中,探测区域位于外城城墙遗址,地表无残留,探测目的就是确定地下埋存状况。这个区域无人为干扰,且地表相对平坦,易于做物探工作,但由于目标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目标和周围土物性差异较小,因此采用探地雷达和磁法进行综合探测。

结论:

本研究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即磁法勘探、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对其原理、特点以及适用的注意事项等都做了相应的阐述,再根据良诸古城、汉安陵陵邑、南诏古城和北庭故城城墙等具体实例,对这几种方法的具体应该怎样应用,怎么才能更好应用做出了一定的分析,这些研究也能为我们日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研究做出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