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企业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
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也愈来愈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挑战,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抓住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供电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定位,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线损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借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出线损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探讨。
一、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现实凭空臆造,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考核奖惩法
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局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看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作为企业的考核者要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决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责,如果对考核不认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对以权谋取个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术低下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计量事故,或为窃电者留下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该处分的进行严肃处分,该免职的予以免职,该经济赔偿的进行经济赔偿,只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顺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局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分析会结束后,职能科室要写出月度线损分析综合报告进行存档,在下一次线损分析会上进行对照检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实,线损是否降了下来,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计量集权法
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所以,在计量上要采取统一集权的管理办法。首先,要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计量表要由具有校验资质的部门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电力计量表的校验业务。其次,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管理者对企业要绝对的忠诚,不得有丝毫的贪心和私欲。农村低压客户也应如此,要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农村电工来统一管理钥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预。否则如果计量箱的钥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个别私欲膨胀者,他们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所以,对于计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须采取集权管理方为上策。
五、经济运行法
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包括供电企业的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那些野外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六、消缺补漏法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设备分散点多线长,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管辖着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这些设备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因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按照设备规程的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哪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线损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摸底排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个别欺骗瞒报截留电量现象,同时也能查出许多隐蔽较深的问题。沁阳曾有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一连几个月居高不下,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这条线路每个客户的计量进行了细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一个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客户计量装置的互感器实际倍数与铭牌不一致,在每月计算电量时少算二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到以后,这条线路的线损很快降了下来。在我市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村庄前几年低压线损非常高,有时高达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长上任以后,组织二十余名农电工对该村庄一家一户进行突击排查,结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户计量表未向供电所上报,而被该村的电工截留下来,问题澄清后,局里对这名电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追补了电量,该村的低压线损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态监测法
降损节能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必须建立一种常态监测机制。降低线损关键在于计量,计量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时紧一时松,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坚持定期抄表与不定期抄表相结合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通过抄表来监测掌握计量表的运行情况,看客户的用电量是否有不正常的起落,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计量进行检查。二是经常开展营业普查,对所辖区各配电台区的计量每月要进行一次现场监测,看其计量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三是按照规程要求对计量表严格进行周期校验,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
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电企业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利润空间也愈来愈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迎接挑战,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确实需要深思熟虑。而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抓住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这是供电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定位,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线损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借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出线损管理的"九招法",以求同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探讨。
一、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是当前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线损管理过程中,正在运用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企业在确定年度总的线损目标之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供电所和每条线路,供电所再将自己的子目标分解到每个配电台区和职工,这样便形成了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良好格局,从而激发每个供电所和每个企业员工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制定目标和分解目标时,企业的决策者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对指标的制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既不能脱离现实凭空臆造,使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目标而影响员工的进取精神。要在认真研究参考历年数据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科学的测算,真正做到切实可行,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二、考核奖惩法
考核奖惩法首先要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要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县局每月要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看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农电工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作为企业的考核者要认真负责,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决不能敷衍了事,含乎塞责,如果对考核不认真,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对以权谋取个人私利,以及由于自身技术低下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造成计量事故,或为窃电者留下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者,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该处分的进行严肃处分,该免职的予以免职,该经济赔偿的进行经济赔偿,只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顺利推行。
三、月度分析法
月度分析法就是县局每月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会,对逐条线路的线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及时掌握全局的线损情况。在召开线损分析会时,各供电所长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辖线路的月度线损分析报告,在会上一一发言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让大家品头论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对于线损高的要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提出下一步解决的办法;对于线路运行良好,线损稳中有降的线路,要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之目的。分析会结束后,职能科室要写出月度线损分析综合报告进行存档,在下一次线损分析会上进行对照检查,看其措施是否落实,线损是否降了下来,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
四、计量集权法
电力计量是线损管理的核心部位,计量表就好像在商品买卖交换过程中的秤,应该保证准确无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如果计量表失去准确性,或者是窃电者蓄意在计量表上做手脚,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就会导致线损的升高。所以,在计量上要采取统一集权的管理办法。首先,要把好计量表的校验关,计量表要由具有校验资质的部门校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电力计量表的校验业务。其次,对每个配电台区的计量箱钥匙要由专人管理,管理者对企业要绝对的忠诚,不得有丝毫的贪心和私欲。农村低压客户也应如此,要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农村电工来统一管理钥匙,任何私人不得干预。否则如果计量箱的钥匙分散管理,一旦遇到个别私欲膨胀者,他们就可能乘隙而入,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窃取电能,造成电量流失、线损升高。所以,对于计量管理要慎之又慎,必须采取集权管理方为上策。
五、经济运行法
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线损的又一有效手段。经济运行是指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即在这种运行状态下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设法尽可能地减少有功、无功损失。供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包括供电企业的这样几个主要环节。一是电力调度中心。调度要以调出效益、降低线损为基本原则,准确掌握负荷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经济的电力运行方案。同时在电力设备需要维护检修时要统一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以此来减少损失、增加供电量。二是变电所的变电运行人员,要及时掌握变电设备和线路的负荷变化以及功率因数高低情况,合理投切电容器,尽量使设备处于经济运行状态。三是供电所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配电台区经常进行巡查,特别是对那些野外抗旱变压器,一旦抗旱结束要立即停运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防止空载运行。四是要对那些"大马拉小车"的变压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电能的无效损耗。
六、消缺补漏法
供电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设备分散点多线长,一个县级供电企业大都管辖着数以千计的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这些设备大都分布在野外,跨越田野村庄高山丛林,管理起来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因此我们忽视了管理检查,有些线路和台区设备就有可能因出现缺陷而造成电量损失。所以,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按照设备规程的要求,经常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配电台区进行检查,对线路进行巡视,尤其是要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哪些地方出现漏电现象,就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消缺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线路线损的加大。
七、摸底排查法
摸底排查法是我们在降低线损过程中一种最直接、最简单,也最易生效的办法杂志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作为基层供电所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所管辖的台区和客户情况有一个最真实的了解掌握,对每个台区每个客户的用电负荷都要了如指掌、胸中有数。一旦线损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每个客户的月度电量的增减幅度,对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客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摸底排查能够有效地控制个别欺骗瞒报截留电量现象,同时也能查出许多隐蔽较深的问题。沁阳曾有一条10千伏线路线损一连几个月居高不下,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这条线路每个客户的计量进行了细致排查,在排查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之处,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一个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客户计量装置的互感器实际倍数与铭牌不一致,在每月计算电量时少算二分之一的电量,问题找到以后,这条线路的线损很快降了下来。在我市还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村庄前几年低压线损非常高,有时高达50%之多,前年新的所长上任以后,组织二十余名农电工对该村庄一家一户进行突击排查,结果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客户计量表未向供电所上报,而被该村的电工截留下来,问题澄清后,局里对这名电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追补了电量,该村的低压线损很快降到了合理程度。
八、常态监测法
降损节能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必须建立一种常态监测机制。降低线损关键在于计量,计量管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决不能一时紧一时松,在这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坚持定期抄表与不定期抄表相结合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通过抄表来监测掌握计量表的运行情况,看客户的用电量是否有不正常的起落,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对计量进行检查。二是经常开展营业普查,对所辖区各配电台区的计量每月要进行一次现场监测,看其计量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三是按照规程要求对计量表严格进行周期校验,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九、以人为本法
线损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没有一种对企业忠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线损就不可能管理好。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动力,对职工要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对待企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背靠背,心贴心,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的维系在一起,确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工作理念,一心一意为企业的发展勤奋工作。同时,要强化职工的技术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试想,企业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素质,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又怎么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所以,只有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并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
论文关键词: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进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流通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于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还不够快”,并且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费用高,流通方式陈旧,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带来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业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放缓,城乡居民消费受到非收入方面严重制约等。[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加速扩张企业管理论文,已经使缺乏创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务业遭遇严重威胁,而且容易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和该领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着流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流通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对国内学者在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其理论脉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25]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营销系统的全面应
用,电力企业售电量、电价执行、线损管理以及电费管理等
营销业务已全面实现信息化,对大量繁杂的营销数据进行核
查分析已成为营销稽查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SG186营
销系统是一套以实际营销业务应用为基础的面向工作流的
系统,导致很多营销稽查人员无法找到准确的工作切入点,
给数据分析和稽查管控带来不便。电力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在
电力营销中的作用突显而出。
论文关键词:电力营销;营销稽查信息;稽查监控;
电力营销工作具有点多面广、业务量大、作业分散、流
程复杂、时效性高、与客户接触点多等特点,容易发生因人
员业务素质、政策理解、工作态度等差异,导致政策或标准
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为了保证营销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电
力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作为一种集中、统一的实时稽查监控手
段应运而生,该系统对营销关键指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
进行集中监控与稽查,规范员工营销服务行为,规避违规用
电情况,净化供用电环境,塑造品牌形象,实施成效分析显示,
稽查监控系统的应用是减少差错、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是
一个能有效提高营销业务的管控力、加强日常业务的执行力,
提升客户服务的监督力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可以促进营销整
体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营销信息稽查系统概述
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具体业务是通过稽查主题管理,完善
稽查监控主题库,利用稽查主题库所提供的主题,对供电应
急处置、经营成果、营销工作质量、营销服务资源中不正常
现象以及应用系统产生矛盾数据进行监控与稽查,提交可疑
问题;利用发现的可疑问题,通过稽查任务管理,实现档案
修正、营销制度完善。最终对电力营销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
和管理效益进行评价。营销稽查监控系统既实现了与SG186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紧合,又与用电采集系统、数据中心数
据、收费平台进行了连接,实现了各部门、各专业营销数据
的全面集成。从而可以对营销经营指标、工作流程关键节点、
数据质量、服务资源等营销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稽查监控。
系统可以根据管理者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灵活设置各项监
控指标阀值,还可以按照月、周、日的监控频度对不同营销
业务进行监控,可满足不同营销业务的管理要求。通过监控
对供电质量、保障能力存在异常的供电单位、线路、台区、
客户,以及重大服务事件进行稽查监控,查找异常原因,采
取措施,提高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包括供电质量及停
复电情况、重大事件及紧急情况处理,对新装增容及变更用
电、供电合同管理、抄表管理、核算管理、电费收缴及账务、
用电检查管理、95598业务处理、资产管理、计量点管理、
计量体系管理、电能信息采集、市场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信
息管理论文)、报表管理监控等业务主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
控。系统包括10个业务类,抽象出7个功能域、39个功能项、
146个功能子项、5类非功能需求、5个监控主题类、27个监
控主题子类、126个监控主题、187个监控指标,。
二、部分功能在营销体系中具体的应用
1、居民大电量:依我县2013年统计数据为例,2013年
全县居民生活售电量167803万千瓦时,其中城镇居民生活
售电量为10223万千瓦时,农村居民生活售电量为157580
万千瓦时,城镇居民户月均用电量202千瓦时,农村居民生
活户月均用电量122千瓦时,冬夏空调及取暖用电高峰时期,
城镇城镇居民户月均用电量317千瓦时,农村居民生活户月
均用电量188千瓦时,依据我县居民生活用电实际状况,我
公司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居民大电量主题中设置监控阀值
600千瓦时,对于每月户用电量超过600千瓦时的用户开展
现场稽查或派发异常稽查工作单,自2013年5月份我公司
开展此项业务稽查以来,共计查处违约用电及定比定量不合
理的用户389户,追补违约用电费38.88万元,更改定比定
量不合理用户149户,有效的堵塞了营销中的管理漏洞,提
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2、农排大电量稽查主题,我县为农业排灌大县,农民
自留地较为分散,排灌呈季节性较强,排灌主要集中在每年
的春冬两季,主要为一变一井,或一变双井,每台机井平均
负荷为32KW,排灌高峰用电时期月均机井用电量达到8500
千瓦时以上,处于农排低谷时期,89%用户用电量为0千瓦
时,根据我县农排的实际状况,我公司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在农排低谷时期设置监控阀值为1000千瓦时,在农排低谷
时期阀值超过1000千瓦时的用户开展现场稽查,自营销稽
查监控系统上线以来,共计查处农排用户违约用电现象37
起,共计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85.34万元。
3、超容用电主题,该系统设置超容用电量阀值为用户
的配变容量×用户使用天数×24小时。某大工业用户配变容
量为315+315,配变总容量为630千伏安,计量方式为高供
高计,两台配变合并用电,2013年1月该用户报停一台配变,
SG186中使用配变容量为315千伏安。2013年4月营销监控
系统中显示该用户4月份用电量为315500千瓦时,该用户4
月份理论用电量为315千伏安×24小时×30天=226800千瓦
时,,超容用电39.1%。公司稽查人员迅速对该用户展开现场
检查,经现场核实,该用户擅自将报停的配变启封用电。属
违约用电行为,追补基本电费315千伏安×23.3元=7339.5
元,追补违约使用电费14679元,共计追补电费22018.5元。
三、结束语
通过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我县供电公司在营
销稽查工作建立了事前有预测、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跟踪的
新型营销稽查监控体系。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全过程、实时的
在线监控和稽查各营销系统的数据质量,实现了营销稽查监
控的闭环管理,营销管控工作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全面提高了营销业务管控力、日常业务执行力和客户服务监
督力。为电力企业“三集五大”改革和城乡营销一体化运作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石栋.营销稽查与电力系统营销管理[J].安徽电气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7,12(2):77-79
[2].闫刘生.电力营销基本业务与技能[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2
[3].于崇伟.电力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4].张戈.电网经营企业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的必要性
[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2)
有关发展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城乡统筹发展经济学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力求收到实际效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带来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还可能更加凸现。逐步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进行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特别是我们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分析研究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才有可能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城乡统筹才有可能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只注重分析研究城乡二元结构的表象,操作上也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措施和思路不得要领的现象,其结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切实运用理性思维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作为二战后新兴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经济学科,具体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从不发达状态演进到发达状态。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实际上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三农的矛盾,是发展中的矛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正确认识和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对于结合国情、市情及县情、乡情,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发展经济学来看,改变或者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理论可资借鉴和研究。
一种是通过劳动力流动,以城市发展带动乡村发展。这种理论认为,起初,在乡村传统农业部门中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其边际生产力趋近于零。只要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劳动收益存在差距,乡村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自然会流向城市工业部门,形成劳动力的无限供给。雇用乡村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所形成的积累不断转为投资,生产日益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农业过剩劳动力。随着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逐步提高,收入不断增加,乡村过剩劳动力的逐步减少乃至消失,城乡二元结构才会转为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另一种是通过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城乡平衡发展。这种理论认为,乡村过剩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收入相等,二元结构也不会自然消失,相反,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失业日益严重,并出现众多城市病。这种理论假设: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转移是由城乡之间预期收入的差异引起的,只要城市的就业机会和预期收入大于留在乡村的预期收入,即使城市存在大量失业,乡村劳动力还是会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如果城市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乡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不仅使城市发展产生严重经济社会问题,也会使农业生产萎缩,粮食等农产品供应缺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这种理论提出,政府要缩小城乡之间就业和收入差距,关键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公共设施和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就地就近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问题。以上两种理论,在我们现实工作中都有所体现和反映,并经实践放大,显示出各有其利弊。前一种理论在部分党政领导层面有较大市场,并付诸实践的比较多,因为发展城市经济见效快,在领导频繁调整的情况下,容易在短期内出政绩,其弊端在于不能从根本上建立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长效机制。后一种理论在理论界和党政领导的施政报告中有较多的体现,由于其投入大、工作周期长等现实问题,理论往往落后于实践,说的多落实的少,有的甚至根本不重视研究三农问题,其投入也是毛多肉少。
对上述两种理论,我们不能盲从,要结合我们的特殊国情、市情、区情、县情,借鉴、吸取发展经济学中的合理因素,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因为城市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其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建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笔者倾向于用后一种理论指导统筹城乡实践,同时兼顾前一种理论,实现城乡结合、城乡互动,不断增强农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在目前的改革发展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这就是盲目发展大城市,企图通过城市扩张和发展,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定居,也就是通过所谓农民变市民的途径,一劳永逸地解决三农问题。实际上,这是一种带有理想色彩的思维方式,容易被一些干部急功近利化。况且,城市的就业压力本身就比较大,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将使就业问题的矛盾更加激化,使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问题更加突出。同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城市与农村、农业、农民职能的错位,导致资源的浪费,大量的城市居民因农民工的涌入,就业更加艰难,而农村大量的土地撂荒或者不能精耕细作,农产品产量下降、质量下滑,市场物价也会因粮油、生猪、蔬菜等农产品供给不足而大幅上涨,城乡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在适度发展城市的同时,更加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的造血功能。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胸怀大局,统筹考虑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质的公共服务和同等的民主政治权利,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在发展中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关发展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创新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弱化。一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弱化。企业领导对于员工的管理主要依据个人经验,有的领导对员工缺乏人性化关怀,这种随意性的管理让员工无所适从,不适应企业长期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要求,对员工缺乏岗位职业培训。有的企业对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奖励还依靠领导对其评价,这样就造成了员工与业绩的偏离,员工薪酬与福利偏低,就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企业失去了经营活力。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中对人力资源观念滞后,缺乏合理开发人力资源,这样在动态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就变得迟缓。
2.企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跟上时展的变化。然而,有的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上还是生产工艺或服务上,都没有结合互联网的特征进行改善。这样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就脱离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互联网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也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企业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提升,就难以实现信息化的办公。还有的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与公关,这样就失去了低投入和高产出的效果。还有的企业没有重视网络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招聘,就难以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这样就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企业还没构建知识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要进行调整,构建健全的知识特征的管理体系,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社会这样的变化趋势,仍然坚持原有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不行满足复杂经济环境的管理新要求。对于缺乏知识特征的企业组织来说,就不能进行动态与开放式的经济活动,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不能依据规模效益来获得竞争优势,而是要考虑到消费需求的变化,要以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样就要使企业重视生产工艺流程,精准把握终端市场的消费者的消费动向。但是,缺乏对知识经济环境的分析的企业,其生产决策与终端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诉求相分离的格局。此外,知识经济也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创新力,要求企业技术与员工知识不断更新,但是,一些企业做不到这样的主动变革,就被市场所淘汰。
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因此,企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采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构建良好的劳资关系。企业要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构建学习型的组织,企业要保障员工的各项福利和权益。企业要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还应建立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创造公平公正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也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应该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这样无形的文化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实现以人为本和柔性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在信息时代,企业应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中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的网络信息管理。企业应培养和引进具有较强信息技术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组织执行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网络信息化还能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构建知识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当前,信息化加快了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使产业发展迅速。这样就必须促使企业构建知识型企业,采取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要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给予员工尊重,通过提升组织团队的知识能力,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知识经济为导向来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和优化企业运营流程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对终端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加用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价值,企业应当通过建立终生学习式企业的方法来稳步提升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
【关键词】供电所 平台研发 智能化 设计
根据省公司要求,乡镇供电所必须开展综合业务监控工作,为供电所的核心指标实时监控提供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在其所辖的供电所建设了综合监控室,实现了实时监控供电所的核心指标功能。研究得知,由于大多数供电所受人员力量不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影响,难以实现供电所监控室的正常运行。在现有的供电所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供电所综合监控室功能,探索供电所管理提升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建设背景及应用评价
1.1 “大服务”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供电所作为服务客户的前沿窗口,在人民群众用电需求不断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高效解决客户服务中的问题,建立健全问题导向型供电所综合业务过程管控体系,创新主动优质服务的新思路,实现农电管理工作新提升,是广大电力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1.2 “五位一体”深化应用
供所业务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营销、生产等多个方面,各个环节繁琐且衔接紧密,需各专业岗位密切配合,统一协作做好客户供电服务工作。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化推进中,供电所管理仍存在营销服务、生产运维不协调、不统一,从而影响客户用电服务的问题。仅靠所长全面协调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亟待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构建各专业、各业务密切配合、高效衔接的综合业务管控模式。
1.3 供电所基础管理信息化需求
随着供电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营销、生产、调控等系统功能持续完善,供电所实际应用得到了推广。而供电所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在各个市县公司普遍存在,部分供电所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等级较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等问题,难以有效实现供电所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
2 智能化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智能化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需要从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考虑。电力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网络建成灵活、以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充分留有扩充余地;采用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可管理和易维护性。下文对基于智能化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供电所综合业务监控室是以服务乡镇供电所日常管理、提升班组业绩为目标,围绕依托用电采集系统、智能配电网监控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供电所综合业务管控。
2.1 供电所营销服务数据监测管控
供电所营销服务数据监测管控包括:核心业务指标监测和业务指标全过程管控两种。核心业务指标监测通过对供电所营销、生产核心指标的监测,掌握核心指标实时信息,及时下载传递异常数据,为现场管理与消缺提供数据支撑,便于供电所对监控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制定整改措施和治理方案,促进业务核心指标的提升。
业务指标全过程管控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供电所优质主动服务提升管控
与配网抢修指挥中心对接,承担95598接单、派单等工作,并监控“互联网+主动服务”智能化功能的实现,达到服务全过程的可视化。利用云图像系统与微信平台,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客户,联系专业人员协同解决客户用电问题。开发低压配网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监测系统,实现对配电台区三级保护器的在线监测、分析、预警和干预。同时,实时监控供电营业厅人员服务行为,为客户提供温馨、热情的服务。
2.3 供电所突发事件调度协调管控
遇到突发应急事件时还能承担供电所应急调度中心职能,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理。从而,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及时、有效的供电所管控机制,确保供电所各项工作可控、在控,确保供电所基础管理提升。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智能化供电所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的优质性,低压业扩报装服务规范率100%,树立了“我是国家电网人”的良好形象。在互联网模式的大背景下,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助力了企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赢得了客户的赞誉。通过综合业务平台对异常问题的归纳和处理,包括客户低电压问题的分析传递、督导治理等,大大提升了客户端电压合格率,截止目前,全市低压客户电压合格率达到了99.89%,客户满意率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嵘.公司“大营销”体系向乡镇供电所延伸[N].国家电网报,2016-07-21(003).
[2]刘晋达.供电所管理应做到“六加强六提高”[J].农村电工,2015(11).
[3]邓亚亮.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1.
[4]Ye chun.Exploration forward of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China Electric Power Newspaper,2008.
[5]何晓冬,张萌.新型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A].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C],2014.
作者简介
王瑜(1975-),女。现为国网聊城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农电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