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优秀幼师论文范文

优秀幼师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优秀幼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优秀幼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误区;建议

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由来与数量增长

1995年3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旅管理发[1995]046号),决定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由此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序幕,紧接着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98年,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印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办法〉的通知》,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1999年1月,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诞生。其后,数量急剧增加,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有246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量已超过全国城市总数的1/3。具体数量增长与行政等级分布概况如表所示: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简况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数量上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都有较大比例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已基本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

关于城市旅游,至今尚无一致的概念界定。但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进行的包括城市观光游憩、商务会展、度假娱乐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或愉悦活动。优秀旅游城市的评定要求城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旅游功能的完善。而且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入口和旅游线路以及旅游流的集散地,所以总体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作为旅游目的地获得了发展,而且还作为各个旅游线路的枢纽促使其对区域旅游的支撑功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现实的优秀旅游城市群体中确实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

如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基本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比较知名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如北京、西安、杭州等)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如青岛、大连、深圳等),其城市旅游发展较快,也相当成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另一种是一些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且处于经济落后区域的城市,其城市旅游在区域内某些知名景区的带动下获得了发展,但他们仍未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如郑州、长沙等)。这些占数量多数的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其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常常走入一些发展误区,从而使其长期不能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他们空有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旅游吸引力。这些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的总体水平,并且不利于更好地带动中国整体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现象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众多,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均已是优秀旅游城市,占城市数量主体的地级、县级城市通过评审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在这种快速发展势头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城市旅游发展误区与不和谐现象。

(一)城市旅游发展方向的目标错位现象

由于国家评定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来打分并按其分值来确定结果的,许多城市特别是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普通中小城市,为了争得和维持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不惜把自己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于这些死板的标准上。他们不顾自身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等客观状况,盲目按照《标准》进行大量的旅游投资与项目开发,试图得到高分值,偏离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城市旅游发展动机的急功近利现象

由于人们习惯认为:城市的荣誉称号越多,就表示其进步;官员为官一任,如果能为该城市多争创一个荣誉称号,就能代表其政绩显赫。于是出现很多城市为了通过旅游城市评定,就不计较长远利益影响,功利性地盲目上一些缺乏科学论证的大项目。如,到处开发旅游资源,大肆创造人造旅游资源,建造主题公园,盲目投资增加酒店、娱乐中心等等。结果不但城市的实际旅游吸引力没有因此而增加,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浪费。

(三)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盲目模仿现象

国家旅游局的《标准》为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参照项目。各旅游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其城市生态环境、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持系统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尚可理解,但现实中的旅游城市往往习惯于引用经验和盲目模仿。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成功创新很快就会被多个城市照搬或模仿,并且可能涉及到基础设施系统、旅游产品系统、营销系统等旅游系统的各个方面。结果造成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虽然数量上剧增,但除了少数特色旅游城市特别是副省级以上省会城市外,其他的似乎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这使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成为批量生产,多数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缺乏特色。

(四)城市旅游功能主题的模糊化现象

由于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只能源于《标准》的评定,这致使许多旅游城市只是一味参照《标准》去发展城市旅游,结果搞成了无主题、无特色的多样化发展。很多城市本身旅游资源非优,而是借助于该区域内某些景点的拉动,使其旅游职能获得较大发展,于是通过了优秀旅游城市评审。但其决策者却把该城市当成极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来开发,集中全力开发城市旅游产品,而忽视其区域旅游媒介功能。结果是城市旅游吸引力没增加,城市对区域旅游的旅游功能也没突出出来,失去其自身特色,走向平庸化道路。相反的,有些有旅游开发潜力的优秀旅游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却不能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优势不能突出,甚至出现“优秀旅游城市无旅游”的现象。旅游功能定位、发展主题的不明确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常出现的现象。

四、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一)评定政策的改进与完善

1.严把评审关,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根据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海内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评定出来的,其中有些成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标准》中的“发展健康有序;有成果;效果明显”等字眼。当初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初衷无疑是想通过城市旅游发展带动城市及其相关区域的总体发展。但是当其数量和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后,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使他们真正成为区域内的特色旅游城市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先锋和引导。从国家评选角度说,应严把评审关,杜绝滥竽充数。城市也应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避免盲目攀比,要创建真正的优秀旅游城市。

2.完善评定标准,实行旅游城市星级等级制度

社会在发展,旅游也在发展,《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都参与评定,并且副省级以上城市已经100%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如今我们看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看其行政级别,然而行政级别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城市旅游发展的真正水平和旅游吸引力。现实中很多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并不大,同时,也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却并非优秀旅游城市。数量过多的优秀旅游城市使我们很难区分、识别其旅游吸引力大小,所以很有必要对优秀旅游城市群进行进一步的级别划分,就像星级酒店、星级景区一样,实施星级等级制度。对其城市旅游发展的品位、特色、吸引力等进行合理评价。

(二)城市旅游的特色化塑造

1.端正目标,特色发展

城市旅游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甚至区域旅游的真正发展,不能仅以创建和维持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为目标,而应以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成为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城市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理性的,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的意义。

2.目光长远,合理投资

在现实中,并不是说旅游投资越多,其旅游业就能发展得越好。毫无特色的一些项目投资,起不到吸引旅游者的作用时,它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设施,甚至可能被荒废。只为树立形象工程的投资,即便是开始风靡一时,也很难成为成功促进城市旅游长期发展的有效投资。所以,应在对旅游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上一些有市场和长久吸引力的旅游发展项目。

3.独辟蹊径,谨慎模仿

城市旅游发展成功的优秀旅游城市很多。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因为相互模仿,而是他们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吸引着旅游者。学习经验是件好事,但一味抄袭模仿却起不到预期效果。学习借鉴的应该是基本的发展思想和策略,而具体的措施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开展。例如城市景观的地方化,举办传统或现代地方特色的节事活动等。

4.主题明确,专而不泛

许多城市往往习惯于旅游全方面发展,结果功夫没少下,效果却不好。如今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数目剧增,除了少数大城市的旅游特色已经形成外,其余中小型城市多数尚未显示出自身的独特性。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城市要想获得城市旅游的突破性进展,就很有必要走旅游功能主题化的道路。城市旅游主题不仅可以体现在城市景观、旅游景区景点上,而且还可以体现在游憩娱乐、节事活动甚至是旅游媒介服务上。特色突出的一方面往往就可以带动整体发展。优秀旅游城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城市旅游的主题化发展,而不是喊着特色化发展的口号,走着大众化的道路。

结语

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旅游的发展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多数特别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走着大众化发展道路,这造成他们之间相互区别不大,各自特色极不明显。各个优秀旅游城市不应拘泥于一个空洞的称号,而应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秉赋数量、规模、级别、品味、旅游价值和自身在区域中的旅游职能等状况积极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旅游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5,(5).

第2篇

摘要:小学教师数学教研论文内容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调查结果为小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的内容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研究视觉较为单一,缺少多角度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做到加强相关职后培训、改变教学反思方式、提高自身职业定位。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研论文;分析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需求要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过渡到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教研论文是评价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说明其对数学新课程的参与、评价和反思过程。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教研论文的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映出数学新课程实施近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在201x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研论文。文献来源是“中国知网”,选择的文库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主题为“数学”;作者单位:“小学”;搜索匹配度为模糊;时间为201x.1.1~201x.12.31。检索结果为201x年小学教师公开发表有1367篇论文。

三、研究结果

1、文章内容偏重课堂教学。表1数据表明文章的内容有93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上好课。综合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探讨两大类问题:

(1)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如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在样本所选取的100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论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的总结。

(2)对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谈: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理念的理解及结合具体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选样本的教研论文中有8篇文章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数学兴趣、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和经验之谈。这较之以前数学课堂教学只为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逐步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的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缺少多角度的论述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结构基本以“理论+相关例题”为主。在所选样本的100篇文章中,所探讨的问题角度单一,没有多角度去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是一些课堂实录,文章结构基本形式为“理论+例题”。其中理论探讨都为文章第一段或第一二段,理论探讨的内容基本上以文章所论述主题词的简单定义或某一个问题中的新课改理念为主;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从理论上做深入研究,例题在整篇文章中占的篇幅过多。

4、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研能力认识不足。样本中有4篇文章论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所有文章都认同数学教师整体素质关系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教学业务素质是指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这4篇文章对数学教育的研究能力并没有提及。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上好课,完全忽视了在教学中对出现问题的解释、探讨和总结的科研能力。

四、思考

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里收录的教研论文为研究对象,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数学课程改革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参与和反思的现状。综合201x年全年所有文献,文章质量普遍不高。虽然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能够发现问题,但很少有相应的教研意识。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小学教师没有经过数学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学习和训练,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教师仅处于半专业状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变革:

第3篇

目前已初步形成黄河牛场及小白河一带的垂钓渔家乐、土右旗和固阳县及市区近郊的“农家乐”、达茂旗的牧家乐等形式的休闲农业,但从农业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休闲农业旅游模式研究来看,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2包头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分析

2.1地区“农家乐”休闲游已具雏形

包头人有着深厚的“农家乐”情结。“农家乐”历经20多年的发展,形成在餐饮、文化上特色明显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游形式,现已成为包头市民小假日出游的主要内容。黄河沿岸的渔家乐,将春季踏青、吃开河鱼、垂钓、购黄河鲤鱼、乘渔家小渔船观光等项目融入休闲游;达茂旗利用草原蓝天、白云、牧场、草原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风光,草原敬酒仪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骑马、蒙古族歌舞、服饰等草原风情,吃蒙餐、品奶茶、购纯正的牧人传统食品、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等项目形成特色草原“牧家乐”休闲游模式;土右旗以二人台戏曲、漫瀚调为主要文化内容的“农家乐”为包头地区观光农业游和“农家乐”休闲游向休闲农业旅游转型奠定了基础。

2.2旅游资源丰富

包头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山河景观壮丽,文化古迹别具特色。人文古迹包括寺庙道观:五当召、美岱召、百灵庙、梅力更召、席力图如、哈布图哈萨祭奠堂、吕祖高、昆都仑召,乃春庙;文明遗址有中国最古老的战国赵长城和秦长城遗址、汉代麻池古城遗址、“阿善”遗址、汉长城遗址、阴山岩画、赵国人墓葬、匈奴人墓葬、秦直道、西汉古城、涸阳道、怀朔镇遗址、燕家梁元瓷窑遗址、元代阿伦索木古城(赵王城)、金堑壕、突厥石人墓等,都具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自然风光有:希拉穆仁草原、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包头黄河渡口、南海湖泊、昭君岛屿、南海湿地、九峰山自然保护区;周边旅游地有响沙湾、恩格贝、神光等沙漠景观;伊盟的成吉思汗陵园等各具特色。包头市深居内陆,气候处于中温带,夏季气温不高,蚊蝇少,不潮湿,非常适宜外地游客消暑避夏。包头市旅游资源内容多、分布面广,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自然和农业景观,同时还有反映农村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休闲娱乐等人文景观,这为包头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2.3农业资源区域分布特色明显

土默特右旗是包头蔬菜、果品、葵花产区,具备形成大规模自然景区的农业旅游资源,可发展特色规模景区,如杏林、桃园、葵花园、葡萄园等,开发观景、赏花、踏青等欣赏田园风光等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固阳县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具有开发季节性油菜园、胡麻、荞麦、莜麦、马铃薯特色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在黄河沿岸依托黄河旅游风景区,结合现有的渔家乐,开发黄河鲤鱼养殖、垂钓、烧烤、鱼宴、购买黄河鲤鱼等活动的休闲渔业游。达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场,发展草原骑马、射箭、摔跤、赛车、滑草、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乐”,开发住蒙古包,吃风味餐饮,购牧人奶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开发特色的主题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极其有利。

2.4经济环境优势明显

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第一批确定的13个较大城市之一,获得了许多值得自豪的荣誉,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现已跃居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排名第34位,中国投资环境五十优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增强了包头旅游的吸引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交通、通讯业发展迅速,优势明显的经济环境,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资源。

2.5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包头市位于的西部,距北京、天津、西安、太原、银川、兰州等中心城市较近,是呼、包、鄂金三角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京包、包兰铁路和包白、包神铁路在包头交汇,东行可达北京,西行可达兰州,南行可达太原、西安、上海、宁波等地;110、210国道穿越市区,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7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形成了以北京—包头、包头—银川为东西轴线和包头—西安、包头—白云为南北轴线,连接和临近省、市、自治区的公路网络;可起降波音737、767飞机,至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沿海城市。便利的交通为进出包头旅游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务,为休闲农业旅游客源的开发提供可能。

2.6旅游观念转变

短时间、近距离的休闲度假出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都市郊区、旗县区及乡村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多种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满足了游客对特色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为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包头市为例,其总人口为260万,城镇人口180余万,城市人口超过69%,渴望抛开紧张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回归自然、尽情放松的城市人不在少数,潜在客源市场较大。

3包头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主要的模式

3.1大规模景区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项目、内容组织各种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目标市场为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

3.1.1田园农业游

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可在土右旗各大蔬菜、果品产区发展特色规模景区,形成大片自然景区,如杏林、桃园、葵花园、油菜园、葡萄园等,开发观景、赏花、踏青等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学习农业技术知识、采摘、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在固阳县主要发展季节性胡麻、荞麦、莜麦、马铃薯特色规模景区休闲农业观光旅游。

3.1.2湿地渔业游

黄河沿岸依托黄河旅游风景区,开发黄河鲤鱼养殖、垂钓、烧烤、鱼宴、购买黄河鲤鱼等旅游活动的渔业游。

3.1.3草原牧业游

达茂旗依托天然草原牧场,发展草原骑马、射箭、摔跤、赛车、滑草、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打造典型草原民族的“牧家乐”,住蒙古包,吃风味餐饮,购牧人奶食,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的休闲农业旅游。

3.2景区依托模式

依托梅力更、九峰山等自然风景旅游区的客源来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在景点周围开发集吃、住、娱、购一体的综合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与景区的登山观光、游憩、休闲度假、森林探险、地貌欣赏等项目形成互补,加强吸引力,协同发展。

3.3观光采摘游模式

针对温室和时令的各种名特优果品、特色蔬菜、新鲜品种,开展传统名果、蔬菜及其他农作物采摘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如土右旗的杏、李、果、葡萄、向日葵;城市郊区的草莓、蔬菜、糯玉米、甜瓜、西瓜;固阳县的土豆等,让游客体验采摘和丰收的喜悦。

3.4农事体验模式

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等和农业工艺技术、田园风光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通过农事参与,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挖掘和利用民间特色的作坊,如荞面作坊、豆腐作坊、榨油作坊等,进行参观、学习、操作,体会亲身体验的乐趣。

3.5“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民俗游模式挖掘各民族、各地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民风、民谣民歌、农家菜肴、民族服饰等,形成在餐饮、文化上特色明显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游。如开发春节的转九曲、十五的闹元宵、盏花灯、踩高跷、扭秧歌,结合传统农家菜肴,住农家热炕头,丰富市民春节休闲游的内容;端午节利用包粽子、做凉糕,插艾草驱邪、消毒和避疫的习俗为市民提供艾草休闲游。土右旗可将二人台戏曲、漫瀚调等纳入“农家乐”;黄河沿岸发展渔家乐,将春季踏青、吃开河鱼、垂钓、购黄河鲤鱼、乘渔家小渔船观光等项目纳入休闲游;达茂旗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利用草原蓝天、白云、牧场、日出、暮色、夜景等自然风光,以及草原敬酒仪式、敬敖包、蒙古族摔跤、骑马、蒙古族歌舞、服饰等草原风情,吃蒙餐,品奶茶,购纯正的牧人传统食品,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等项目发展特色草原“农家乐”休闲游模式。

3.6农业科技游模式

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既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又可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包头市主要粮食产区、蔬菜产区的科技示范区,展示异地特色花草、蔬菜、水果和新开发的农业产品,展示当前已开始应用的滴灌、喷灌、温室等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节水、节地、节能等农业资源节约型技术,沼气池等应用的环境治理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让市民充分了解当前中国农业化的进程及发展前景。

3.7畜牧业科技游模式

充分利用畜牧业优势,开展畜牧业科技游。伊利、蒙牛是全国乳业龙头,建设在包头的蒙牛、伊利工业园区,参观其世界水平的生产流程和设备,学习其先进技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现代牧场是其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开发工业园区旅游与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旅游相结合模式,以产品生产、绿色养殖参观、购无污染的鲜奶、手工奶食品来吸引游客。借助小肥羊、小尾羊餐饮全国连锁的知名度,开发肉羊现代化屠宰、等级分割、成品肉分装等加工车间参观,火锅调料生产加工车间参观旅游,以品尝、购买优质小肥羊、小尾羊涮肉,购买正牌的小肥羊、小尾羊火锅调料吸引游客,形成以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为特色的畜牧业科技旅游模式。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新课程改革;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119-04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新的高中课程打破原来单一的必修课程模式,既设置必修课程,又设置选修课程,且突出了选修课程的比重,给学生的选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满足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其成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而针对语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开设亦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点,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有效推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顺利实施。

1 学校层面

1.1 加大经费投入,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起有自 身特色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系

首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这里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如果从课程结构的角度看,与选修课程的联系则更紧密;从操作层面来考察,也更切合选修课程的教学和需求。调查表明,课程资源短缺是制约实验学校选修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1]。因此,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选修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物质保障,经费可投入到组织语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上,尤其要组织教师成立研究小组,对课堂教学资源、教材活动资源、专题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提高语文选修课程水平。

其次,“高中语文新课标”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分为5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这5个系列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的需要,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选修课程,开发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不同需要的课程资源,建立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系。

1.2 加大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力度,保证选修 课程质量

首先,实施选修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语文专业素质决定了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学校需要考虑到教师的特长与专业优势,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和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高等院校联合,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制定相应方案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于部分刚毕业的新老师,更是要通过相关培训,提高其对选修课程的驾驭能力,保证选修课教学达到良好效果,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选修课程是一种专题性学习,以专题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专题性特征同时也表现在课程的灵活性上,灵活性使选修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上的综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可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或是将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综合在一起;二是学习方式的综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更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2]。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专题性与综合性均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高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素养,在综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专业化。因此,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典型案例研究等交互式培训,并加强校际交流,形成资源共享,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1.3 加强选修课程组织工作的有效落实

1)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确立开设语文选修课的时间。开设选修课的时间应该根据学校的师资和教室等具体情况,可以上完必修课再上选修课,也可以在上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选修课。但一定要注意考虑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有效衔接的问题,要有序且渐进的进行,这样才可将语文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也要考虑其他学校的安排,便于学校之间进行选修课教学的研讨与交流[3]。因此,学校主管部门要有效组织,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来确立开设选修课的时间。

2)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选修课选课的组织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各个科目成立选课领导小组和选课指导小组,针对语文学科而言,首先,应组织学校语文教研组的骨干教师,充分调查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与意向,在开设选修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务处帮助协调人数,安排教师,制定课表;其次,编制具有本校特色的《高中语文选课指南》,做好选修课和选修模块的介绍说明,让学生对课程有充分的了解;最后,针对学生对部分开课老师的特色不甚了解的情况,学校可组织老师在开课前,提供平台让教师和学生交流,便于学生在选课时作出理性的选择。

2 教师层面

2.1 语文教师需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学校方面从外部入手,对其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之外,关键在于需要语文教师自己从内部着力。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让选修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养,拥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教师应涉猎更多的领域,在对自我的磨砺和行动中实现专业成长,特别是针对语文选修课程鲜明学科化和专业化的特性,要自觉学习并储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开拓视野,克服困难,提升专业水平,这样一来不仅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还可以促使语文老师成为真正的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

2.2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选课时给予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程同必修课程一致,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5个系列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时,各有所侧重,如“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新闻与传记”偏重工具性,而“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更侧重人文性,但这一侧重只是相对而言的。而高中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多凭着兴趣去选,忽视了所选课应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按照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潜能等方面,结合学校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合理选课,使学生在语文选修课的学习中真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3 语文教师要探求与选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1)将教学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继承和发展,选修课教学的难易应大致相当于必修课教学的难易,而又应适当地有所提高。“教浅了,怕学生吃不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学科评价的风险增大;教深了,怕学生吃不了,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成本,最终也无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4],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选修课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接受的实际水平”,“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2)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必修课程注重公平发展,选修课程更注重个性发展,加之语文选修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发展,多面向学生当前的生活、面向真实的社会、面向充满生气的自然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真正体验和感受。通过学生亲身的参与和体验,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体意义的建构,并使得整个课程真正充满生命力。

3)根据不同的选修课程系列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5个系列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尽可能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要让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教学方式有新鲜感,保持其学习热情,如邀请地方名人做讲座、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文学资讯、带学生参观文学名家在当地的故居、指导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学校语文教学名师等,让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可实实在在学到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知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4 语文教师可开发适合校情的选修课程教材

选修教材应该结合校情和师情,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的不平衡性,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些余地,必须将“保证基本目标能实现”作为前提,让不同水平的教师能够在使用该套教材的时候有的放矢,留足能让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语文选修课教材的选择和开发要因校制宜,语文教师应自觉建立创生型的选修课程意识,可试着开发适合本校教师优势和学生特点的教材,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专题性和研究性较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把握好难度与深度,对教材内容要进行适当取舍,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课制宜。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应该学会聆听学生的意见,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发相应教材,例如在教材的选文上可以更加丰富多彩,题材可以多样化,从纪实文学到学生感兴趣的武侠、科幻类文章,甚至高中阶段较敏感的爱情题材文章,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的都可择优入选。

2.5 语文老师可探索切实有效的语文选修课程评 价体系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选修课程评价有比较明确的建议:“选修课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但由于受到现行高考体系的影响,选修课程评价关涉的问题包括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虽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理想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余,可操作性却不强。因此,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出一套适合选修课程的评价体系,针对选修课程,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较深层次的理解能力、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适当考虑区分度。

3 学生层面

3.1 重视选修课程的学习,明确语文选修课程开 设的长远意义

由于现行的高考评价体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高中学生有着很重的升学压力,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程只是必修课程的附属品,其开设可有可无,因此不愿安心投入选修课程的学习。基于此,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宣传,让学生明确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具有长远意义,不仅有利于拓展知识与技能、促进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素养循序渐进的形成,对今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且“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彼此不存在主次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或者陪衬,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课程领域”[5],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选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升学考试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学生需要重视语文选修课程的学习,保持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探究语文的独特魅力。

3.2 根据兴趣和发展合理选课,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选课的时候,要清楚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的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在明确兴趣点之后,还要分析所选课程是否有利于自身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此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课,了解所开选修课程的具体情况,再分析自身实际,将二者有效结合,有规划的选课,避免一味选择自己已经很熟悉的模块。根据兴趣爱好并结合自身发展选课,保证了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中真正有所获,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3.3 在具体的选修课程学习中,学会体验、合作、 探究

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相互作用。因此,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选修课程学习中,要学会体验语文选修课程传递出来的独特文化魅力,在课堂上与同学多合作、多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和教师一起去发现、去探究,在体验中积累语文知识、感受语文魅力,进一步将课上所学的内容迁移并运用至实际生活中去,真正达到语文选修课提升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此外,国家层面探索有效的高考评价体系、家长层面的全力配合、社会层面的大力支持均是保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长效开设、推进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鉴于当前高中选修课制度改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更应自觉投身新课程改革,使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有效推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贡如云.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3):95-98.

[2]桑志军.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15-17.

[3]郑国民,尹逊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语文建设,2005,(11):4-7.

第5篇

关键词:优秀教师;标准;特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此次的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优秀教师作为教师团队中的积极活跃分子,其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优秀教师作为教师队伍殊的团体,那怎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呢?

一、优秀教师的概念

在我国,国家官方机构对于这个概念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优秀教师”这个概念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赖学军(2004)从哲学角度指出,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得到了同行专家确认,并能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王芳、蔡永红(2005)指出,优秀教师是我国为表彰在教育领域里表现的特别优秀的中小幼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兼有先进性和专业性的教师称号。唐海林(2005)认为优秀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值得我们一生去研读。张秀丽和张爱国(2012)指出,优秀教师是在教育领域内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并得到了同行业以及权威专家的认同,对教育事业拥有特殊贡献的群体。张大均(2005)指出,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由此可见,对于优秀教师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其实大同小异,都是指教师团体中比较卓越的那部分教师。而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指在教育领域内,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强,教学机智比较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并在教育领域内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教师。为了统一称谓,便于课题的研究,笔者将前人研究中的“专家型教师”“名师”“骨干型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胜任教师”“好教师”等出现的关键词,统称为优秀教师。

给优秀教师下了可操作性的定义之后,对优秀教师的标准进行分析。

二、优秀教师的标准

对于优秀教师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相应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而1987年美国教师职业标准评定委员会(NBPTS)认为优秀教师标准应围绕5个核心思想来制定,这五个核心思想就是教师为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并知道如何将该科目教给学生;教师有责任管理、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系统的思考教育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是学习社会的成员。那么制定任何一种具体的学科优秀教师的标准,都要围绕这五个核心思想制定。德国比较重视民主和道义,提出过好教师的标准,就是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敬业的精神;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信心;很有把握懂得学习;具有民主精神;具有良好的师德。而我国的大部分学者不以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问题,赖新元(2007)在他的书《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中,提出了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十大标准,即1)态度决定一切;2)身正为范;3)师生关系和谐;4)与团队共辉煌;5)教书的同时,注重育人;6)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7)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8)勿以分数论英雄;9)决不甘于平庸;10)认真、灵活的对待教学。其余的学者主要是凭与教育相关的理论或是经验总结概括出优秀教师身上所具有的特征。赖学军(2004)从哲学的角度概括优秀教师具有五大特征,其中他认为创造性是优秀教师的本质属性;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时间畴属性(历史动态特征)就是指优秀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畴属性,在某个地域里是优秀教师,在其他的比较发达的地域就可能不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创造的成果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用自己的德识才学创造新一代的学生;优秀教师是在教育圈子里有积极影响的人,并且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秦发盈(2005)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五大特征:追求品质上的德高望重;兼顾业务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能力;积极改革创新;善于认知反思;拥有学术专家式的渊博知识。郑和(2007)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和名师相比,总结概括出优秀教师具有六大特征,教学创造性比较强;拥有学术潜能;持有坚定的专业信念;对专业的不断追求;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个性;并且获得了一定的专业地位。综合一些学者对优秀教师的标准和优秀教师的特征探讨,笔者制定了以下的优秀教师的标准。

标准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优秀教师能够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比较前卫。

标准二:优秀教师有着对教育的一种坚定和执着的信念,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而不是谋求生活的职业。

标准三:优秀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比较认同,自我效能感比较高。能在工作、生活中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标准四:优秀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比较宽阔,实践、反思和研究能力比较强。具备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

标准五:优秀教师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而不仅仅是参加培训的接受学习。能够终身的学习,而不会出现“优后固化”的现象。 标准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很受学生欢迎的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标准七:优秀教师能够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差异,并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标准八:优秀教师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关系比较融洽。

优秀教师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怎样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呢?笔者认为,达到以上八种标准的教师才可以称得上是“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张秀丽、张爱国.关于优秀教师的个案研究――以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为例.教师建设.2012(10)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赖新元.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赖学军.教育评论.2004(4)

第6篇

本报讯(记者商西)昨天,中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报告显示,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滞后于学科发展,优秀论文外流现象严重。受科研评价体系、期刊出版环节等因素影响,大量优秀论文流失国外。

对此,中科协书记冯长根认为,学术论文走向国际受到鼓励,但国内高水平论文选择到国际期刊发表,体现国内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他认为,学术论文信用问题以及对好论文缺乏鼓励和激励机制,导致大量论文停留在低水平。

“这些年来,我们对作者的培训实际上是零,高等院校开培训课也不是很多,这是很大的疏忽”。冯长根说。

第7篇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游泳选修课学生共81人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和数据采集。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查阅有关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获得“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实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问卷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问卷有效率100%。

2实验过程

2.1试验控制

采取简单整群抽样法进行实验对象的选择,将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亦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的信度较高。实验班与对一照班在教学内容上完全相同,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不同的教法。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实验班的学生和对照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其它的游泳水上练习,进而保证实验的信度。如表1所示,实验组男生35人,女生6人,总人数41人。对照一组:男生34人,女生6人,总人数40人。实验班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臂展的平均值都非常的接近,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身高、体重、游泳经历的学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实验增加了可信度。

2.2实验过程分析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游泳选修课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游泳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内容均相同。分班前学生不知道实验情况因此控制了一些学生主观因素。

2.3考核方法与评价规则

考核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持续参与实验。连续持续缺课1/3视为不及格。学生完全参与六节课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蛙泳技术测试,将能初步学会蛙泳动作,任意游能前进10米以上者视为会游泳;只掌握了浮体滑行和蛙泳腿部动作或手臂动作者视为不会游泳。以测试者成绩排出测试者的名次顺序。但是在本论文的测试中只需记录测试者的最佳成绩即可。

3结果与分析

3.1“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结果

实验组:教学前,学生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88%;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5.12%。教学后,能够学会游泳技术的学生有4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7.6%,不会游泳的学生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4%。对照组:教学前,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比例为95%。教学前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中,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的比例为95%,不会游泳的学生只有2人,占整体的比例为5%。说明”小群体”教学模式同样适合在游泳教学中。

3.2“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3.2.1“小群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游泳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群体”教学模式比较起来,前者主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占主要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课堂学生的遵守纪律的表现能够体现出来,而“小群体”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比赛。通过比较看出,“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游泳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游泳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3.2.2“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加快掌握所学游泳运动技能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反馈信息只能通过老师掌握,而一次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学生在水中的活动较难控制,教师只能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不可能逐个纠正,个别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动作的准确性,即使出现错误的动作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帮助,延长了掌握正确动作的时间。而”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每组指定了固定的组长进行指导,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快速帮助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缩短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过程的时间。

3.2.3“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游泳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组教学,形成一个小的团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比赛中,结果有输有赢,通过这样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3.2.4“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小群体”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多交往的最好的形式。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有鼓励学生主动向别人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互动,这样使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能的效率。“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和老师充分的交流。“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4.2建议

第8篇

有线电视的线路会分散出大量的分支,因此,要做好分配器的防雨工作。我们可以使用塑料防雨盒、镀锌板防雨盒和缠绕胶带的方法防雨。这三种防雨方法均有一定的利弊,使用塑料防雨盒的优点就是它的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出现锈蚀现象;使用镀锌板防雨盒的优点在于它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使用胶带缠绕的优点在于它的防水性能好、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塑料防雨盒的缺点在于它易老化;镀锌板防雨盒的缺点就是价格相对较高,且易生锈,锈蚀严重时会使其不容易打开;缠绕胶带的缺点是在二次更换时不易清理。根据以上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采用缠绕胶带的防雨方法比较好,而且比较实惠,如果在线路外面再使用镀锌板进行防雨,那么效果就会更好。

2维修管理

2.1宏观维修控制

2.1.1运行状态的控制

影响网络运行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当地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这三种。因此,在排除网络故障后,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宏观上的控制,例如网络系统的输入(出)电平的控制、防水等级的控制、接地标准的控制等。

2.1.2维修作业的控制

有线电视网络维修工作十分危险,因此,要制订一份严格的操作规范,例如高空作业时的维修方案及其安全措施、作业时的注意事项、部分危险工具的使用原则等。

2.1.3费用的控制

有线电视网络线路的维修会产生一些费用,因此,要通过控制材料价格来控制维修费用。我们在采购材料时应遵循“物美价廉”和“节约”的原则。

2.2信息管理

这里所说的“信息管理”,就是对有线电视网络维修过程中所收集的一些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通过信息管理,发现维修中的不足,以便对其进行改进,最终制订出合理、有效的维修方案,进而完善整个工程。我们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用户,目前我们还设立了用户报修电话,该电话会24h为各个用户服务,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技术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制订出完善的维修计划,最终将报告结果上交给经理办公室。

2.3计划管理

有线电视的维修应该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因此,要对各个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估,规定维修时限,定期对线路进行维修和维护,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对维修后的线路进行质量验收管理。成立验收小组,验收小组的任务就是对用户的报修结果抽样调查,并对维修的用户进行确认,保证维修的效果,并确定维修结果是否符合工程规定的质量标准。验收小组人员只有认真对待质量问题,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性能。

3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线路;故障;检修;排除

一、放大器故障及检修

放大器不良,致使电源交流成分串入有线电视高频传输线路,造成线路故障,直接影响用户收看。有线电视线路放大器内部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电源部分,二是高频放大部分;也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通路,即交流电源通路和高频信号放大通路。交流电源通路的作用主要是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提供一个直流电压,给高频放大部分提供放大信号的能量。高频信号放大通路主要是接收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能量,把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能量转化为高频信号的能量,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提升。前者为直流成分,后者为高频成分,二者同在一个“屋檐”下,并且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共同工作,但却要求二者工作上严格分离。一方面,交流电源通路提供的直流成分必须是稳定的、没有脉动的直流,一个不稳定的直流或脉动的直流会混入高频放大通路,对高频信号造成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放大后的高频信号同样不能混入电源通路,否则,通过电源通路又会反串到高频放大通路,使高频放大电路二次收到同样的高频信号,造成同频干扰、延时重影、多次谐波等问题,同样会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放大器不良对线路信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放大器电源滤波电容被击穿。放大器的电源滤波电容被击穿,电源部分不滤波,形成100Hz的干扰纹波电压。由于放大器的两个通路既隔离又有紧密的联系,主要是采用电容和电感的隔离与耦合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电源通路送出的直流通过电感耦合到放大三极管的两个PN结,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高频放大通路的上下级之间是采用电容的“隔直流”特性来实现对直流的隔离及对交流高频信号的耦合。放大器的电源部分给放大器三极管PN结提供的必须是完全的直流,一旦出现交流成分,交流成分不仅会通过直流通路进入放大三极管的输入端,也会通过电容进入下一级高频放大通路,造成对高频信号的直接影响。放大器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被击穿后,经过整流后的半正弦波无法实现滤波,致使100Hz的半正弦波无法变成直流,导致100Hz的纹波直流直接串入视频信号通道,与视频信号叠加在一起,在电视画面上形成两条水平黑带干扰,当此纹波的频率与场扫描频率不同步时,每一场图像上水平条纹出现的位置就不同,相对图像来说,水平条纹将沿一定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滚道”。一般地,如果是某一片区所有频道都出现这类故障,就应该怀疑是这一片区的放大器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被击穿;如果是整个网络的某一频道出现这类故障,则应该怀疑是该频道调制器的电源滤波电容有问题。

1.2、放大器稳压管击穿。放大器的稳压管击穿将造成放大器输出纹波电压增高,使该放大器所负载的所有用户信号均出现横向黑带干扰,有时伴有交流声。这种情况也应该怀疑是放大器的电源部分故障,应先检查放大器的滤波电容,如果滤波电容良好,就应该是电源部分的稳压管输入、输出端击穿,即内部PN结短路。

1.3、放大器变压器漏电。用户放大器电源变压器初级线包击穿与硅钢片短路后,通过放大器外壳与线路F头相通或感应,轻者造成黑带干扰,重者造成线路带电,损坏器件,甚至伤人。

二、前端常见故障及排除

2.1、某频道图像或节目伴音时有时无,这时故障发生在这个频道所用卫星接收机视频,或者音频出口到调制器的视频或者音频入口间某部分。导致此现象时要对卫星接收机出口到调制器入口间的连线细致检查,看看该频道的音频线、视频线是否间断,输入、输出口接触是否不良,卫星接收机和调制器的连线是否松疏,是否断路,仔细检查以上情况,可排除故障。

2.2、所有频道节目停止播放,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稳压电源混合器损坏或混合器输出主口到传输干线之间某一个部件断路。首先应该检查稳压电源,如果电源不正常,故障就在此,如果电源正常,故障就在混合器,重新维修或更换,就可排除故障。

2.3、某一频道上图像“雪花”多。这个故障发生在这个频道所用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间某一部件,主要原因是: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各部件间接口连线接触不良,或者调制器、卫星接收机故障及与监视器相连的分支分配器损坏,此时应该检查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间的连线接触是否良好,用场强仪测得信号,所测量的数据一样,故障就发生在功分器出口到监视器入口间,如果数据不一致,应检查中频调制器及中频处理器,排除故障。

三、有线电视线路其他故障及排除

3.1、图像时有时无,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插头接触不良,分支器、分配器的头接触不良,底线断路,连接线与底座、连接线与电视接触不良,用户盒地板滤焊,地板断路情况下发生。

3.2、电视图像出现网套,重影现象,这种现象大多都由电平过高,VL波段与VH波段信号差别过大,放大器内部的变压器过热,放大模块过热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故障。

3.3、电视收不到稳定图像,“雪花”点过多。收不到稳定图像的这种现象大多都是由输入电视信号电平过低或过高而产生。图像既不稳定,雪花又过多是由输入电视的信号、电平过低而产生的,为排除这种故障,我们应调整放大器,或者配备放大器,为高dB的分支器和分配器的位置,更换低dB的分支器或分配器,一般情况下,黑白电视机输入信号、电平不得低于35dB,彩色电视机输入信号电平不得低于45dB,输入信号电平不得高于70dB,如果不这样,就不能避免电视收不到稳定图像而造成“雪花”点过多的现象。

3.4、电视图像的彩色时有时无,这种情况大多是输入电视的信号过低,用户盒地板的某个部位开路断路或者滤焊,所用连接线的电子阻抗不是75Л,线的质量达不到标准,连接线接触不良,所以出现以上故障。

3.5、VL波段图像清晰,VH波段雪花过多:这种情况大多是信号线位置过远,其主要原因是:放大器放置达不到标准,放大器输入电压不够,并从前端开始,信号调整不平致使VL波段和VH波段之间的信号电平差别过大。为排除这种故障,首先要保证前端信号基本上要保持平衡。然后为放大器提供标准电压,保证一个放大器和另一个放大器的距离在300-350米范围之内。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能使VL波段和VH波段的信号、电平的差别降到最小值,可以给干线放大器、输入口前面配置微调均衡器,而降低其差别值,只有这样故障才能排除。

参考文献:

[1]奥谷民雄,唐广庠.信号设备感应故障的仿真[J].电气化铁道,1997,(03).

[2]钟晨.有线电视故障自我检修[J].电气时代,2000,(02).

第10篇

1.管道腐蚀

通常,管道的外层会有防腐绝缘层,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因老化而开裂的现象,从而导致管道直接与外界的土壤、空气或者天然气接触,从而加速了腐蚀过程的进行。管道腐蚀是天然气管道泄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腐蚀能够使管道壁厚减薄,因此会造成管道过度变形甚至破裂,也有可能造成管道穿孔或腐蚀开裂,从而造成严重的天然气泄漏事故。

2.环向焊缝开裂

天然气输送管道中存在很多的环向焊缝,而这些环向焊缝容易出现未焊透、溶蚀或者错边等缺陷,当受到天然气暑期压力或者外界压力时,容易在断面上产生一定大小的应力,当产生的应力比较大时,就会使缺陷进一步扩展,从而达到临界值而失稳,甚至出现裂纹,直接导致管道焊缝锻炼,从而造成严重的天然气泄漏事故。

3.外界因素的影响

所谓外界因素就是由于第三方责任事故以及不可抗外力而引发的管道泄漏事故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对输气管线进行盗窃破坏,两一方面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工程机械的使用不当而损毁了长输管线,从而使长输管线在运行中出现故障。通常这些外界因素的发生频率与管道直径、壁厚和管道埋设深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常管径越小,管道埋设越浅,越容易遭到破坏。

二、天然气管道泄漏的抢修技术

1.更换管道

对于在天然气输送过程中损坏比较严重的管道,或者腐蚀面积比较大,人为造成管道断裂等等需要采取更换管道法进行抢修。通常更换管道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并且依据已经受损的管道情况去决定管道应该切除的长度,通常还需要在待切管的两端外侧1.2m的范围之内。另外还要查看管道有无焊口,之后方可切割。当旧管道被切除之后,要按照略长于旧管道的长度将新管道准备好,并且新管与原管的两端要用60o-70o的角打坡口,并且与原管道进行对口,之后再用钙基脂堵住原管两端的关口,通常钙基脂要在挂呢你距管口40cm以上的位置上,从而避免在进行焊接时由于高温熔化而使其失去密封性。对口后,还要沿着圆周等距离利用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通常点焊的长度是管壁厚度的2-3倍。固定焊接的焊缝加强高度为2-3mm,不能够比壁厚大出百分之四十。另外,如果需要利用多层焊接技术,各层的焊道起点就需要错开20mm,并且逐层焊接。

2.补块修复法

补块修复法通常应用于内径比较大的腐蚀管道的修复当中。如果产生泄漏是由于裂缝造成的,则用熔断丝进行堵封,并且在管道中涂抹一层钙基脂。如果是由于腐蚀性穿孔而造成的泄漏,则应该先对补块进行点焊,再进行环向或者纵向的焊接,要将补块与管子形成90o的焊接角,并且对补块周围的管道进行必要的冷却措施。如果进行分层焊接,则需要在第一层焊完并且冷却之后在进行第二层的焊接。另外,管道在焊接后应该进行自然冷却,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冷脆影响焊接质量的现象产生。

3.管卡修复法

对于腐蚀泄漏点造成的天然气泄漏,通常由泄漏卡箍去解决。泄漏卡箍由相对轻的金属板条组成,采用单拉螺栓紧固在管线上。在离拉紧螺栓180o对面的位置上,还有一个丝扣活动件,通过它能够将密封橡胶板紧密压实堵住泄漏点。一般这种堵漏卡箍在独立的泄漏点的维修上应用比较广泛,并且该段管件最终会被更换。这类维修通常都被看做是临时性的紧急维修。

三、结束语

第11篇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小学生一般处于“道德”的朦胧期,“是”与“非”,“对”与“错”的概念十分模糊,有时,为了一己之私利,会作出严重伤害别人的事。所以,班主任要“导其言,修其行,正其心。”

为此,我通过强化《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再联系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并以此为准绳,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此外,利用晨会、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谈话,内容涉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尊纪守法、安全教育等,同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来指导班级工作,如:在全国上下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时,我针对班级实际,让学生自己写荣辱歌,然后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班级荣辱歌,既要求会背,又要求贯穿到平时的言行中,做到荣进耻退。

第二、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车尔尼雪夫司基曾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可见,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形象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我尽量以自身的言行来感染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晨扫时,我带头捡公地里的垃圾;大扫除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能把事情做得快、好,我会和他们一起动手干;在谈到班级卫生时,我总是不忽视地上任何粉笔头与纸屑,只要我看到,我总是弯腰捡起来,并放到垃圾筒里,这一系列的行为学生看在眼里,逐渐会记在心上。记得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今天我买了一包饼干,边吃边上楼,突然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我把包装袋扔在楼梯上,会不会有人捡起来呢?试试看!于是我就扔下包装袋爬到三楼守望,一个个学生上来了,有的学生视而不见,有的学生竟然踩着包装袋上来了,咦,那不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吗?她低着头走上来,分明看到了那个包装袋,可她却绕过包装袋,我心想:还是老师呢,怎么为人师表呀!正在这时,又有一位老师上来了,他随手捡起了包装袋,迅速走上楼,将包装袋扔在了垃圾筒里,我定睛一看,啊?!原来是我们的班主任!他走上三楼,离我越来越近,他的形象也在我的心中越来越高大——”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两年多了,但依然给我的触动很深。教师的言行会深深的铭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会引起学生自觉的重视,并付之于行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团结互助,有集体凝聚力的班集体。

第三、要重视班委的作用

俗话说:“军无主帅兵欲乱,鸟无头来不能飞。”在班级工作中,班干部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班级的情况更加了解,他们对同学的教育帮助在某些场合可能比班主任更有效果,一支能力强,以身作则的班干部队伍不仅能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还能起到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得力助手。因此,我先拟订班委的基本条件,如学习自觉,自控能力强,愿意无私为同学服务,能团结同学,气量大等,然后通过民主选举确定班委成员,再根据每位班干部的特点进行分工,让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培养他们的全局观点和工作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过多的“代劳”,而是进行指导,协助他们开展工作。平时我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对两周的班级工作举行反馈和总结,及时掌握班级情况,对个别不够自觉的班干部也起到提醒作用,最后布置新的工作。此外,每个班干部至少要和几个同学交朋友,帮助同学排忧解难,做同学的贴心人,使全班同学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这样一人带动几个人,十几人就能带动全班,把全班同学的心牢牢地拴在班集体这根绳上,这样班级的各项活动就能顺利开展,良好的班风得以形成。有了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的工作相对轻松许多,即使老师不在的时候,班级也会井然有序。

第四、要重视主题班会与主题活动的开展。

主题班会与主题活动能让学生的灵魂和思想得到深刻的洗礼。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如:现在学生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感恩缺失,于是,我针对这种现象,加强了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怎样都要找到感恩的理由,找到可以感恩的人。只有学会感恩他人,你才可能成为被感恩的人;只有感恩他人,你才会感动自己。此外,还进行一些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正确对待金钱、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活动。超级秘书网

第五、要经常反思,不断洗脑,把平凡的小事做好。

正确的舆论仅仅是一种无形的外部力量,而自我教育则是学生进步的内因,因此,我在平时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要求学生,引导他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本学期,我们倡议本班学生每周做三件好事: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到周末,再写写反思,通过对各种问题的不断反复权衡,把正确的思想转化为个体的内需和自觉行动。

第12篇

转眼间,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而入学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初来乍到时的场景犹历历在目。回忆起这两年半的点点滴滴,感慨不已,欣慰之余而又庆幸无比。值得欣慰的是,我这两年多的时间是在汗水和拼搏中度过的,学到了许多受益无穷的东西;庆幸的是我来到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遇到了很多的良师益友,给我了很多的指引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再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最深的谢意献给我的导师胡智文教授。我知道,我所掌握的言语并不能确切地表达我对胡老师的感激之情。是胡老师给了我一片天空,使我有了可以试翅的空间。胡老师在学术上给了我方向,生活中给我了温暖,行动上给我了勇气,处世上给我了榜样。在我失败的时候,胡老师给我打气;在我咬牙坚持的时候,胡老师给我加油;在我成功的时候,胡老师给我提醒,让我继续前进。总之,胡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给了我最大的信任,用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也是我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陈文兴教授和姚菊明教授在实验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对论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万军民师兄在本课题前期的工作中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在本实验的路线设计、产物合成表征以及论文后期的整理工作都给予了重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他们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分析测试中心的吴子樱老师、陈海相高工、胡玉群老师、邵敏老师、张国庆老师、章世深老师等对实验测试提供的帮助,感谢材料与纺织学院的所有老师,感谢研究生处的所有老师,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本实验室的郑世睿师兄、王秉师弟和郑海玲师妹,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吴凯峰、吴琪慧、吴高明、王建、贾小琪、边瑞琦、王清清、高国琴、林雅等本科生,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帮助,感谢他们创造的欢乐和谐环境,感谢他们带来阳光灿烂般的春天气息。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兄弟姐妹,感谢深爱我的女朋友,我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知道我永远都无法完全回报他们的爱,所以我希望顺利地完成学业,争取更大的成功,给他们一点欣慰。

第13篇

1.定容重条件下生物炭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2.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

3.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4.新疆连作棉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荒漠草地4种灌木生物量分配特征 

6.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7.生物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8.不同秸秆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9.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0.沙质草地不同生活史植物的生物量分配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

11.大兴安岭5种典型林型森林生物碳储量 

12.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 

13.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14.生物炭对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 

15.生物炭施用对矿区污染农田土壤上油菜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16.准噶尔荒漠6种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 

17.生物炭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影响 

18.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19.生物炭和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0.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21.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22.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资源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

2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草地生物量估算方法 

24.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25.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26.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27.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28.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29.荒漠灌木生物量多尺度估测——以梭梭为例

30.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31.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展望

32.黑河中游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 

33.生物大灭绝研究三十年

34.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特性 

35.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36.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37.施用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38.不同生物质来源和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行为

39.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40.生物炭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41.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42.稻壳基生物炭对生菜Cd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43.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林分生物量碳密度与固碳能力 

44.东北林区4个天然针叶树种单木生物量模型误差结构及可加性模型

45.指数施肥对楸树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46.牛粪生物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  

47.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物理属性的影响 

48.半干旱沙地生境变化对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储量的影响

49.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生物量分配格局对高山生态环境的适应 

50.长江口及东海春季底栖硅藻、原生动物和小型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  

51.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52.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53.温度与降水协同作用对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54.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  

55.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 

56.转录因子对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57.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58.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59.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排碳量及转化生物炭固碳量的估算

60.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6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生物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62.不同生物质原料水热生物炭特性的研究 

63.凤眼莲、稻草和污泥制备生物炭的特性表征与环境影响解析 

64.东北地区两个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通用方程构建 

65.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66.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67.秸秆生物反应堆与菌肥对温室番茄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68.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69.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

70.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71.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

72.生物炭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73.生物炭对黄土区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74.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75.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76.臭冷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

77.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78.宁夏荒漠草原不同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及影响因子分析

79.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 

80.三种小球藻生物柴油品质指标评价 

81.AM真菌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与机理 

82.含度量误差的黑龙江省主要树种生物量相容性模型

83.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84.氮磷添加对巨桉幼苗生物量分配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85.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与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与风险解析 

86.东北林区天然白桦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87.氮肥与生物炭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88.黄土高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的斥水性

89.检测食品沙门氏菌的生物传感器持久性研究  

90.生物炭对砂壤土节水保肥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研究

91.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92.抑制烟草青枯病型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研究 

93.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94.生物炭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95.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96.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生物礁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成礁模式

97.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二十年:行动、进展与展望 

98.不同时期施用生物炭对稻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

99.生物炭对设施连作黄瓜根域基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的调节

100.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蕉园香蕉生产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01.柴达木盆地几种荒漠灌丛植被的生物量分配格局 

102.牛粪生物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3.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104.农业活动及转基因作物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05.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106.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及磷形态的变化特征 

107.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8.蔬菜种植农户施用生物农药意愿研究

109 生物炭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10.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植烟土壤养分的淋失

111.生物DNA条形码:十年发展历程、研究尺度和功能

112.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特征及其作物肥效评价

113.木质素与生物燃料生产:降低含量或解除束缚?

114.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15.磷回收对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蓄磷/除磷的影响 

116.天山林区六种灌木生物量的建模及其器官分配的适应性

117.非模式生物转录组研究

118.添加生物炭对灌淤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氮素淋失的影响 

119.生物炭和腐植酸类对猪粪堆肥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120.间伐对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

121.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进展 

122.长白落叶松林龄序列上的生物量及碳储量分配规律 

123.不同烧制温度下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性质及对萘的吸附性能

124.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 

125.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

126.生物炭碳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127.猪粪制备的生物炭对西维因的吸附与催化水解作用 

128.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129.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种荒漠草本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130.生物炭覆盖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131.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

第14篇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优博;计量分析;洛特卡分布;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2009207

一、引言

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的评选工作,已纳入教育部《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项启动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创新精神,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1]。

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对推荐学位论文进行初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承担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工作。

二、历年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自1999年首次进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至2011年共进行了13次,共评选出中国156个高校/科研单位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 279篇,提名论文1 902篇,如表1所示[2]。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中的说明,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评选工作进行13年来,评选结果平均为每年98.4篇,说明评选工作符合“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2010年全国毕业博士生4.90万人,评选出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仅占总数的0.2%。在评选第一年1999年,参评论文基数仅为8 957篇,评选出的100篇优秀论文占总数的1.1%。可见,虽然随着国家博士生的逐渐扩招,每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数量急剧增加,201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达到6.38万人,然而,论文评选依然不超过100篇,使得获评难度急剧增大,获评几率大幅降低。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然而可以预见,未来每年的参评论文基数将大幅上升,获评论文将低于总数的0.2%,显然这将大大降低参评博士生的热情,无法起到鼓励人才的作用。因此,建议能够随着博士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将获奖论文的数量控制在1%左右,保持与评选初年持平的水平。

三、历年获奖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一)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评单位包括全国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单位,即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部委所属科研院所等。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至2011年,1 279篇获奖论文共来自156个高校/科研单位,对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获奖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影响效果。获奖总数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如表2所示。

中国科学院共有44个下属科研院所获评优博论文,总数达18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14.39%,并且相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获奖总数都在2倍左右。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规模庞大,2011年共有4 832人获得博士学位,相比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评选基数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拥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 200余名博士生导师,其以研究所为基础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为培养优秀博士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排名前十位的单位中,除中国科学院外,全部

是国家“985工程”一期大学。这一方面说明“985工程”一期建设高校都是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985工程”大学依托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56个学位授予单位中,包含了 39个“985工程”高校(共39所),和89个“211工程”高校(共113所),也就是说,包括了全部“985工程”高校以及78.76%的“211工程”高校,39所“985工程”高校共产出优博论文768篇,加上中国科学院的184篇,这40所高校/科研单位共产出952篇优博论文,相当于25.64%的学位授予单位产出了74.43%,大致符合“二八率”的分布,说明中国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由“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的核心群体。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洛特卡分布统计

(四)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分析

将历年获奖论文的数据,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统计出各一级学科获奖论文的总篇数,以及其中指导老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同样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选择Pearson(皮尔生)函数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为0.836,大于0.8,说明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同样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将其中指导教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与总篇数进行比重分析,按照所占比重降序排列,比重大于等于50%的学科如表6所示。

在85个获得优博论文的一级学科中,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平均为32.74%,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一级学科而言,将近1/3的获奖论文来自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并且,超过50%的一级学科有20个,有4个一级学科相关性达到100%,分别为公共管理、军制学、社会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相比按照学科门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以一级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更加明显。显示出一些学科获奖论文成果高度集中在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 http:///xwyyjsjyxx/zlpj/yblwpm/257695.shtml.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EB/OL].[2012-05-22]. http:///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 http:///cae/jsp/jump.jsp?oid=2011123111541584367424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IU Junping, ZHAO Yuehu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Abstract:

第15篇

(一)尊重发展规律,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与此同时,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深厚的民风民俗,需要创造出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氛围环境。在城郊旅游发展过程中,过分的向城市化偏向,这会导致城郊旅游缺乏特点和生命力。在发展城郊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投资者的热情,鼓励多种途径的资金进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郊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区域宣传,不断筹集资金,本着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原则,鼓励各方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政府和社会资金的进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不断地投入其中,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游客。这不仅是一个制度性的分配,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只有使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符合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这种旅游模式才能够具备更长的生命周期。

(二)探索发展规律,引入多元模式城郊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发展,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选取正确的开发模式。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自主开发,也可以根据当地居民意愿,进行筹资入股,所有实权落实到当地的政府身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做到利益分享共同合作开发。以上这些方法,都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实践,寻找适合城郊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规律,引入多元化模式。在产品形式上,与利用森林面积大等优势,进行度假村设计、采摘园农庄模式、休闲农场模式、野外生存模式以及体验农村生活等多种模式,这些产品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广大城市游客,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强化宣传和促销,打造自身品牌现如今城郊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地争先发展自身周边的城郊旅游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和创意,使得城郊旅游市场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怪圈。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旅游区要想发展自身的城郊旅游市场首先就要创建具备自身特色的城郊旅游地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郊旅游地的品牌建设主要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市场调查结合群众的需要,以此来确定城郊旅游地的主题和目标定位以及合适的消费人群;通过各渠道不断加强宣传城郊旅游产品。利用新媒体等形式,如微博、微信等,通过全新的媒体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宣传自身的旅游特点。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宣传手段报纸、杂志等,采取广告的形式,配以适合的营销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不断宣传和展示城郊旅游发展现状和其身上存在的特色,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来不断发展城郊旅游,形成发展城郊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总结

随着我国新休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们将会有更加灵活的时间选择去进行旅游活动。而城郊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体验,在使游客感到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可以使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城郊文化生活,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城郊旅游是以城市周边优美环境作为载体,以美丽景观作为依托,不断地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态、人文气息、民族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有深度的体验旅游。城郊旅游也是国际上新热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要是以体验、感悟、参与为主,不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我国城郊旅游刚刚兴起,对于城郊旅游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做以下探索:加强城郊旅游自己独特的内容,同时对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意义做出总结,讨论城郊旅游为何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活动,有怎样的区别;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成交旅游的开发。不仅要对开发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客源市场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内容进行总结。由此在对城郊旅游进行创意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布与总体布局上进行细致分析,最后才能面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我们还应当谨记,在促进城郊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规划层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