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施工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施工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施工技术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施工技术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现场施工排水

一、工程概况

漩门二期堵坝工程位于浙江省玉环县的漩门港,是我国少有的深水堵港工程。二期堵坝在分水山和鹰公山之间,坝长1080m,坝顶高程7.5m,坝底高程一般为-7.2m~-8.0m,最低为-25.0m(黄海高程),坝顶宽6m,标准坝段底宽为190m。

坝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结合镇压层的复合加固法。插板间距1.2m,标准坝段部位插深一般在26m左右。

二、施工特点

1.水深流急。当地多年平均位为2.88m,50年一遇位为5.22m,即在位时,港址处的水深为10~25m,平均低潮位时也有6~20m,施工时流速达1.0~1.5m/s,随着碎石垫层和抛石升高,流速增大至2.0~3.0m/s。这样的施工环境,对施工设备的定位锚泊和沉桩管对水流的抗弯曲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风浪大。该工程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为典型的强潮地区,潮差一般在5~7m之间。浙江省每年7~9月被称为台汛期,在这段时间内,一年的潮位最高,而台风也最为频繁。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设备、财产和人身的安全,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避台风和抢战小风的机动性能。

3.地质情况复杂。该工程总长1080m,其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在软土层中,局部地区有岩基、沙隔层或贝壳沉积层。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对水下装靴桩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浮态定位要求高。由于水深,船体是在水浮区的水面进行作业,无法搁浅检查定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要求定位准确可靠。

5.工期紧迫。漩门二期堵港工程总插板数量为258万m,约10万根。总工期为8个月,这样的施工强度在国内深水作业中也是少有的。

6.质量要求高。在该工程中规定插设间距误差为10cm,垂直度误差小于1.5%,回带长度小于50cm。

三、施工设备

按中国沿海地带作业标准及上述施工特点,浙江省围海工程公司研制了深水塑料排水带插设作业船。船体系航式双体作业船,由两个片体与首尾连接构成一个长方形的施工空间。该船总长46.8m,总宽17m,型深3.2m,吃水深度为1.6m,排水量为700t,一次定位有效施工尺寸为22m×10m。定位与移动设备装置为4台5t起锚机,能在水深30m以内、流速2~3m/s的环境中施工。塑料排水带插设装置为门架式立柱打设机。该设备安放在作业船上,在施工空间可进行纵向和横向移动,总高度为40m,总长度为9m,跨度为13m,能够满足插入涂面以下37m深的要求。为了补偿船体倾斜度,设计时采用门架与立柱之间进行双铰链连接,使其组成平行四边摇摆机构,利用门架后支撑螺杆进行前后倾斜调节。整个架子可以躺倒放置在船上,作业时将其竖起。

水上定位装置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GPS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由3台高精度GPS组成。该系统不仅接收信息快,而且不受天气、风浪的影响,可在24小时进行定位作业。

水下剪板装置与装靴装置由剪刀管和剪刀箱、剪刀片、桩头、测深仪、液压设备等组成。

电脑自动记录检测装置由数字测深仪,桩管插深传感器、进带传感器、报警器、电脑等组成。

四、施工方法

1.深水插板的工艺流程。施工定位—插设塑料排水板—水下剪板和装靴检测记录—移位。

2.施工定位。船体定位:首先在岸上选一坐标点,在其上放置1台岸台GPS接收机,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施工区域平面图及控制点的实地坐标和船舶施工空间尺寸,根据每条船的施工空间进行船位划分,并直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这样移动船位时只要用4台锚机绞动船舶,至其施工空间与划分的船位重合时,说明船舶已准确就位。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10cm,能满足全天候施工的要求。插板机定位:其定位方法为机械定位,精度能控制在1cm以内。在施工时先按每支桩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在222m×10m的空间范围内划分出总排数(纵向)和每排的支数(横向)。然后移动插设机大平台进行纵向定位,当定位指针与纵向定位刻度重合时说明定位准确,在大平台定位准确后开动小车平台进行横向单支定位。这样完成全船的插设支数以后,再进行下一船的定位。

3.塑料排水带插设。采用门架式立柱结构的插设机械。为了控制塑料排水带的垂直度,补偿因插设机械行走引起的船体倾斜,在门架的后座上设计有垂直度调节螺杆,可以调节立柱的垂直度。当船体完成定位后,将穿好带的套管打入土中,至设计标高,将套管拔出,塑料排水带留在土中。完成插板任务后,再移动船位进行下一段插设。

4.水下剪板和装靴工艺。根据水深测深仪测出的水深,将剪刀管放入水中,使其前端的剪刀箱离涂面30~50cm,当套管拔出水面,桩头碰至剪刀箱内的限位器时,说明桩头已拔至剪刀箱内,即可启动液压剪刀将塑料排水带剪断。为了提高剪带速度,将剪切装置设计为双向装置,每一次动作就完成一次剪切任务,而靴头会自动回位。拔管时,保护活动门就会打开,而排水带和压带导柱就会留在孔底。当套管上拔至一定高度时,导柱和套管一起拔出,而此时的塑料排水板已能完全靠泥土的阻力来固定。然后重复上述动作。

5.自动记录检测技术。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检测、桩深、水深、带深和实际的涂面高程,就可以换算出回带长度,一般回带长度控制在30~50cm。如果在下桩过程距离桩底目标高程50cm以上,拔出时其深度报警器会发出警报提醒。

五、性能特点

该船的作业性能好,抗风浪能力强,能在水深30m以内、流速2m/s、8级风、2级浪的环境中施工,而且定位快、定位准,可进行全天候作业,施工速度快,操作简便。

第2篇

目前,我国多少企业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目前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的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1材料、设备方面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诸多的材料和设备,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因为种类繁多,这样加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上现场材料乱放现象严重,施工人员在需要材料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取出材料进行使用。此外,材料的存放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往往会导致材料的质量下降,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卷材类材料,这些材料因为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日常维护方面,没有进行定期的维护,机械带病工作不紧紧降低了机械的寿命,还好影响到后期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机械设备带病工作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2主体和责任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等分析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健全调配资源的制度,这就使得建筑工程中设计、材料、人员配置等脱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合作较差,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化,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对于出现的责任事故也难以落实到个人。例如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爆模的现象,这时不仅仅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还会浪费大量的混凝土,但是这个责任到底是谁负责,多数的施工企业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责任工长和技术负责人往往相互推责,最后也只能项目部买单。

1.3资料管理方面

资料管理主要是指施工图纸的管理,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的掌握施工图纸,就根据经验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擅自更改图纸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工程问题的时候再去细细研读图纸,这时候就只能返工,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劳力。图纸会审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负责人很少进行图纸会审,不能合理的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

材料、设备方面、主体和责任方面、资料管理方面等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样才能杜绝问题的发生。建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材料的检查制度。材料设备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进进场的材料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质量的合格,同时需要合理的配置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识别材料的质量、规格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标准。材料的质检需要找寻当地的质检站,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②建立施工图纸会审体制。施工图纸设计与现场施工是分不开的,施工人员将图纸和现场进行分析,找到图纸和施工的矛盾点,这样才能够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施工质量。③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施工企业以及其建设单位进行技术管理生产的依据。这些材料直接反映了施工单位长期施工的成本标准以及成果。所以需要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汇集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资料,为建筑工程的改造以及扩建提供必要的依据。④施工企业需要与设计单位一起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施工企业参与制定施工技术方案中去,能够使得施工方案与现场施工信息紧密的结合,以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⑤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合理的配置施工技术人员,以更好的做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责任需要层层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出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部门人员给予奖励,以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是必要的,建立相关的责任制,才能避免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由各项制度作为保障,但是制度也不能制度的过于死板,需要以服务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为目的。同时对于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健全的,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优秀的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优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到位。

2.2加强对人的控制

加强对人员的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定期的组织培训,以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积极鼓励工作人员考取国家资质证书,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②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学习过国内外优秀的管理办法,然后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到项目中去,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③总承包方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分包方的资质、技术管理水平进行了解。④做好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其安全意识,杜绝安全施工的发生。加强对人员的控制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轨道施工

一、工程概况

岗石区间工程,东接岗顶站,西连石牌桥站,整个隧道在交通繁忙的天河路下穿过。隧道起点里程Z(Y)DK5+445.75,终点里程Z(Y)DK6+087.15,左线全长645.444m,右线全长641.400m。合同价3779.9818万元。隧道平均埋深10.45m,线路最大坡度29‰,区间设2个施工竖井,YDK6+042.5处的1号竖井,井深17.925m,YDK5+658.567处的2号竖井,井深20.024m。

本项目合同开工日期2002年9月15日,合同竣工日期2004年8月15日,合同工期645天;实际开工日期2003年5月10日,业主批准完工日期2005年2月底。2004年8月23日,隧道顺利贯通。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具备城市地铁的共有特点。

——施工场地狭小。1号竖井施工场地仅1600㎡,2号竖井施工场地不足1300㎡。

——施工环境较差。1号竖井位于天河路,场地占用主干道路;2号竖井位于侨鑫教院大院内。

——地面、地下环境复杂。所经天河路交通繁忙,线路两侧高楼林立,地下各种管线密布,隧道距离两侧构筑物基础较近,并两次与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基坑围护桩发生冲突。

——文明施工要求较高。施工产生的三废需严格按照要求处理、排放,材料及渣土运输条件受到严格限制,夜间施工也受到限制,施工围蔽需与城市风格协调,交通疏解量大。1#竖井距小区较近,2#竖井位于侨鑫教育学院大院内,施工中要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不能污染城市环境,不能惊扰市民,不能对临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损伤。

——施工风险大。沿线所经的环境,无论是地下管线,还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或者是地铁隧道本身,都不能出现任何损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质量标准高,防水要求严。区间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即结构不得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的湿渍。本区间隧道结构复杂,断面转换频繁,使变断面连接处的防水结构连接困难,同时由于联拱隧道分步施工,防水的连接及防护更为困难。同时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位置的防水更是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不利因素多,工期压力大。

原设计仅1#施工竖井,几乎设置在标段西端头,只能往东端独头掘进,而且场地移交时间推迟约8个月;后变更新增2#施工竖井,到03年11月中旬才具备开工条件,很难实施均衡生产,加上地铁矿山法隧道常见的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几乎一应俱全,工期压力极大。

3、地质条件差,技术难点集中。

本区间是三号线技术难点较为集中的标段,自始至终为各方高度关注,一直被列为重点项目,被视为三号线的“老虎”。地质条件差,断面形式多,工况、工法转换频繁,下穿石牌涌和含水砂层,截除高层建筑围护桩,双联拱隧道较长。尤其是隧道过砂层,更是整个地铁施工相关的各方个个极端关注的头号重点和难点。

4、调动一切有用资源,顺利度过了一系列难关。比如:成功的实施了CRD、CD工法,完成了双联拱段隧道的施工,顺利实施了双联拱改近距离单洞的科研公关,完成两处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桩截除,隧道穿越石牌涌,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工期提前等等。

三、工程难点:

岗石区间是地铁三号线6大重点难点项目之一,其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期压力大:

考虑到新增2#竖井的作用,按正常施工进度预测,本区间工期大约仍然要延后5~6个月时间,难以满足业主批准的2005年1月末完工的策划工期。原因如前所述。

2、诸多工法频繁转换:

本项目共有双联拱、三线断面,双线单面,共16种不同断面形式,施工中断面形式和施工工法转换频繁,施工工法有:台阶法、CRD工法、CD工法、中墙加台阶法、中墙加CRD法,中导洞法等。

3、双联拱隧道:

本区间渡线段有30米双线断面加单线断面的双联拱隧道,单线段有109米两个单线断面组成的双联拱隧道(ZDK5+782.918~+892.229),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条件差,施工控制难,施工效率低,防水难度大,严重影响工期。

4、截除高层建筑基坑围护桩:

ZDK5+803.369~842.356段(长约39m),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3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需截除;ZDK5+758~+731段(长约27m),天河电脑城地下室围护桩1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也需截除。围护桩为直径1.2m的密排人工挖孔桩,护壁为200mm的钢筋砼,该段为双联拱段,隧道所处地层为强风化岩。截桩施工难度大,控制地表建筑物沉降及卸载等工艺较复杂,施工困难,工期也因此增加约一个半月。

5、隧道下穿石牌涌:

隧道左右线在DK5+780~+805段从石牌涌下穿过,石牌涌为南北流向的排污涌渠,常年有水。涌底距隧道顶只有9m。隧道结构为单线隧道及双联拱隧道,地层破碎,属Ⅰ、Ⅱ类围岩。施工难度增大。

6、隧道穿过含水砂层地段:

隧道左线里程ZDK5+445.75~590.75段约长145m,右线里程YDK5+445.75~520段约75m,共长约220m,砂层最厚处达5.45m,砂层底部距隧道顶部距最近处0.2m,砂层为中细砂,水量丰富。隧道起点端的人防密闭门更是触破砂层,处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四、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利用集团公司的强大支持,积极主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兑现投标承诺,树立良好信誉。

进场准备期间,全面配合业主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完成临建,及早开工。

施工的各种资源有保证,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到位,而且长期在施工现场,组成了被业主和监理评价为全线最强的项目班子,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反应及时、积极,“没有给业主添任何麻烦(业主评语)”。在资金上也给予了充分保障,特别是2004年春节前夕,调入现金50万元,支付一线工人工资和材料款,保证了春节间施工正常进行。

2、依靠相关单位和部门,整合一切有用资源,创造并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为项目服务。

岗石区间困难重重,之所以能够安全顺利的施工,未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离不开业主、设计、监理、咨询、总体等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尤其是业主最高层对项目高度关注,对项目的一些重要课题组织高规格的论证会,在施工中又具体指导实施,具体管理人员对项目监管帮助十分到位,保证了项目正常运转。从地铁总公司,到建设事业总部和土建部的各级领导,几乎都在岗石区间留下了足迹,岗石区间的两年多的风雨里程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设计和监理等单位也积极配合,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3、只要是能够提高进度,有利缩短工期的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困难,都设法做到。比如:

——1#施工竖井变更了围护结构,由人工挖孔桩支护变更为格栅、锚喷联合支护,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委组织的基坑审查,工期提前2个月。

——增加2#施工竖井,改善了施工环境,加快了施工进度,实际提前工期1~1.5个月。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将部分隧道由CRD工法改变为CD工法施工,改善了施工环境,简化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

——双联拱改单洞,节省工期2个月。

——过砂层方案的改进,节约工期1个月。

——南方信托大厦的截桩施工,由于提前筹划,准备充足,几乎没有延缓进度。相当于节约工期半个月。

——利用1、2#竖井与石牌桥站的贯通成果,提前施作二衬。比预计时间提前4个月,大大缓解了总工期的压力。

这些措施为确保工期,甚至提前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把各种施工措施做到位。岗石区间施工中的一些亮点,比如:开挖断面几何尺寸的控制、格栅钢架的架立、初支轮廓线的控制、CRD工法的成功实施等,就是严格执行准确交底、三级检查和管理到位的结果,尤其是几个重要的地段和部位,信息化施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种塌实的工作风格我们将一直保持,这也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保障,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5、针对双联拱隧道的设计、施工特点,经过研究、分析和检算,先将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最大厚度由2.5m变更为2m,双联拱段长度则由109m缩到为86m(减少了23m);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将双联拱隧道改为近距离单洞隧道的设想。经检算,理论上可行。变更之后的隧道结构,在施工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可缩短工期2~3个月;②简化施工工法,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便利机械化施工;③可提高防水质量,解决双联拱隧道联拱墙顶处的防水难题,有利于隧道防水;④通过新的尝试,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有一定的价值。上述施工方案在03年12月通过广州地铁总公司莫庭斌副总工程师主持的专家组的技术评审,并被业主列为科研课题。我部也自行投入科研经费约10万元,参与科研。该段已经顺利完成开挖、初支和二衬,从监测数据看,所用方案和加强措施,都是比较合理的。

主要的技术措施:隧道的初支结构较强,格栅的纵向连接筋加密,通过边墙的对拉锚杆把两个隧道连成整体,三角区的侧向注浆加固效果明显,严格控制爆破和超挖也减小了对后施工隧道的扰动,隧道及早封闭成环,初支背后的注浆紧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一切措施都是为减少和控制先施工隧道对后施工隧道造成偏压以及两个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6、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侵入隧道左线这一情况,是在施工复测时发现的。详细调查了解后,及时报告监理及业主,并多次与南方信托大厦业主协商沟通,使南方信托大厦北侧、西侧地下室续建部分项目与隧道截桩工程结合起来施工,让围护桩载荷不作用到地铁左线隧道顶部,改由地下室顶板、底板托住及附近土体锚杆承载,这样,既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安全,又减少了施工桩基托换的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截桩采用静态爆破、人工凿除等方法,个别地段采用控制爆破技术,隧道掘进顺利通过了截桩地段。截桩施工没有对大楼造成任何损害,也确保了隧道自身的安全。

天河电脑城的截桩情况类似,在出现南方信托大厦截桩后,我们推测天河电脑城可能会出现相同情况。借鉴南方信托大厦的经验,使隧道顺利通过了该电脑城。

7、隧道下穿过石牌涌:由于涌底距隧道顶板较近,为防塌方涌水,我们采用超前大管棚,个别渗水采用小导管注浆止水的方法施工,同时制定了地面注浆加固和洞内紧急封堵的应急抢险预案。施工已顺利通过此段,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8、过含水砂层段:

岗石区间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是本项目的第一大难点和重点,也是三号线的主要难点、重点之一。各方高度关注,研究探讨和制定施工方案均十分慎重。通过数十次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施工方案。

8.1砂层概况

在区间隧道起点端左右线共有298.5m的上覆含水砂层段,分别位于:左线ZDK5+445.75~+630,右线YDK5+445.75~+560。砂层厚1.20~5.45m,砂层底部距拱顶距离0~3.2m。地质详勘资料揭示,砂层底部距离拱顶不足2米的危险段共有3段:左线ZDK5+529.332~+552.154,ZDK5+484.699~+492.659,右线YDK5+474.693~498.820段,总长约55m。其中左线ZDK5+542.81处,右线YDK5+485.69处为砂层距拱顶最低点,砂层底部距离拱顶分别为0.70m和0.25m。人防密闭门位于支ZDK5+451.75~459.75m,该段隧道顶部已触及砂层。

8.2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采用φ89、长12m的大管棚超前预注浆支护,在开挖过程中视围岩及渗水情况每隔3m再补打长3.5m、φ42的小导管进行注浆止水。

8.3施工方案

过砂层是岗石区间的头号难点工程,确定砂层施工方案极其艰难。施工过程中,我们上报过多种方案,业主组织多次专题会议,遍请行业内专家,进行研究,对包括冷冻法、洞内水平旋喷、地表帷幕注浆、大管棚结合小导管及双排小导管等方法进行充分论证,比较优缺点,论证可行性,我们根据每次研讨结论重新修订施工方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于04年5月8日最终确定了该段施工方案。

⑴基本原则:

通过补勘进一步探明砂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以洞内治理为主,充分利用拱顶隔水层〈5-2〉,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谨慎通过,准备应急预案,洞内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做好地表处理的准备工作。

⑵具体方案

①对砂层段进行补勘,彻底摸清砂层分布情况及与隧道的关系。在业主的安排下,省重工设计院对该段进行了补勘。从而对正确制定砂层段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②原设计的人防密闭门上部侵入砂层约0.5~1m,施工时极易发生涌砂涌水现象,造成隧道失稳变形、坍塌、地表下陷沉降。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将左右线人防密闭门位置后移了约50m,使人防密闭门隧道拱顶距砂层底2m以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风险。

③一般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支护;危险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全封闭预注浆固结止水,拱顶周边小导管(管棚)超前支护;搞好监测量测,必要时格栅间距缩小,格栅钢筋加强。

④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备足抢险人员、物资、机具、设备,并准备封锁部分危险地段的路面,预备地面紧急处理条件。

8.4应急预案:

⑴在洞内备齐充足的抢险物资:如砂袋、棉纱、锚杆、型钢、特制格栅、钢筋网片、大管棚、木材、引水管、注浆管、注浆泵、注浆材料等。

⑵到交警部门办理相应路段的交通疏解手续,并将围挡用的隔离墩、移动式护栏及时放在工地,以防一旦洞内出现险情,导致地面沉降变形严重时可以及时封闭,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⑶洞内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马上封闭掌子面,用砂袋、型钢、钢筋网等封堵,施作喷射砼挡墙,然后注浆,地面实行围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⑷如果砂层进入拱顶开挖范围,则采用降低拱底的办法,临时通过,待砂层段的前、后、侧向三个工作面都具备施工条件时,再行处理。先三个方向注浆固结,然后小进尺开挖,利用钢插板等支护手段辅助一点点掘进,进尺控制在0.30~0.40m。

⑸当洞内手段都失败后,采用地面措施处理。

8.5技术措施

⑴施工准备:

今年5月16日开始进入含水砂层距拱顶2m内段(即危险段)施工。项目部成立了过砂层段施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机制,项目部领导现场轮流值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按施工方案做好准备,同时也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⑵严格按方案施工,超前小导管密排布置,施做时角度放平,防止击穿隔水层,并进行超前注浆。

⑶加密格栅间距,在距最低点左右各10m段,将格栅间距由500mm调整为300~400mm;及时封闭掌子面,放慢施工进度,待上一环喷射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下一循环。

⑷每两循环打一次超前探管,长度为2m左右,以便探明砂层,掌握第一手数据,探测表明,砂层最低点在YDK5+483处,距拱顶0.25m。

⑸保留上下台阶的适当间距,保持掌子面和通道畅通,确保一旦抢险有工作面。

⑹利用左右线危险段里程上的差异,在施工砂层段时采用“倒边施工”的办法。施工中,左线开挖一直超前,但左线施工至ZDK5+555时(第一段危险地段前3米处),暂时停止掘进,让右线开挖超前,一则可以探明地质条件,二则可以部分降水,三则可以对左线隧道部分引水,四则当左线危险段一旦出现险情,可以从右线相应部位注浆加固。另两段也采取类似方法。

⑺严格按要求施工锁脚锚杆,保证长度及角度,减少下半断面施工时的拱顶下沉。

⑻加强监控量测,加密布点,加大监测频率,特别是在三处危险地段,地面监测点埋设到砼路面以下土层中,观测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拱顶最大沉降值在50mm以下,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0mm,地面无明显变形沉降,地面建筑物和隧道均处于安全状态。

⑼初支背后注浆及时跟进,每施做2~3榀格栅后,对砂层段从外向内全面注浆一次。

⑽在掘进掌子面进入岗顶站围墙范围,及时与岗顶站协调,进行地面减载。

⑾如果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则立即起用应急预案。

由于准备充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于6月6日左线顺利通过ZDK5+529.332~+552.154处的砂层距拱顶小于2m段。左线危险段通过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管理及施工方法,为右线顺利通过做好准备。7月10日进入右线YDK5+474.693~+498.820危险段,7月28日顺利通过该段。

8.6结语

⑴各种方案的比较

从砂层掘进段施工情况来看,原比预选方案各有利弊,并且投入较大。

——采用地面帷幕注浆,需要地面交通疏解费用170万元;钻孔注浆23300m,注浆费用350万元左右。合计510万元。工期增加3个月(仅算一段施工增加的时间)。

——采用大管棚配小导管注浆施工,由于实际砂层长度比投标时设计长度长约100多m,将增加成本支出约400万元。

——采用洞内水平旋喷注浆,一是施作时易破坏砂层下的隔水层(具有一定承载力)在旋喷效果不好时易造成涌砂涌水,造成隧道失稳。二是增加成本支出超过400万元,工期增加3~4个月。

——采用冷冻法施工,一是受场地限制,地面交通疏通难度大,二是施作时易给地面以下自来水管、煤气管、下水管线造成破坏危险,三是费用将达700~800万元。

——采用地表钻井降水,因附近高层建筑物多,大量抽取地下水有可能造成地表沉降较大,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

——现有施工方法,顺利通过该段,证明方案是可行的。据初步统计,增加支出成本约300万元,虽比投标时相对增加约150万元,但与其他方案比较,成本仍是最低的,同时工期比原计划提前约3个月(原计划11月末掘进完)。

⑵摸准砂层的准确位置、形状以及与隧道的相对关系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的基础。

⑶有效保留隔水层(5-2),尽量减少对砂层的不必要的扰动,充分利用隔水层的作用是顺利通过砂层段的关键。

⑷信息化施工对于砂层的通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几点体会

1、在建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勇争第一,越困难的工程,越要敢于争第一,越要争到第一。只有争到了第一,才有可能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对于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做到情况摸清,准备充分,方案得当,措施扎实,遇变不乱,处变不惊。

第4篇

1.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的各项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监管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的核心内容,其管理效果会直接影响施工建设相关技术工作的开展。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实施,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要求。需要注意要保证施工基础的坚实,管理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符合规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进程和质量。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具体落实,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以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施工工作。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详细来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其一,能够帮助施工人员采取更适当的施工方法,保障工程质量;其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其三,能够整合建筑施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产生更好的效益。利用适当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与此同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等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的提升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2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怎样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一直是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综合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2.1落实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切实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规范、规程等相关文件的制定工作。完善责任归属制度,将技术责任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确定相关的岗位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出现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此外,通过对其实施能够激发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加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图纸会审的工作实施要组成相应的团队进行,推举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会审通不过的施工图纸不能够批准使用。可以分级别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分开审核各个层面,让审核制度更加公平完善,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建设资料和管理技术档案要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在工程结束后交由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存档。做好建筑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并达到更好的建筑效果。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等。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技术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归属,有利于各级的技术人员开展建设工作,让管理更为严格。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大对于各个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技术人员参与到相关管理准则规范的学习中。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其作业方式,按照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操作,遇到突发的事件和问题能够迅速的反应,并能够用更好的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工程建设中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且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要不断的进行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鼓励技术人员革新、创新,发扬技术民主,解决技术瓶颈,让企业发展的更好,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2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影响很大,作为企业技术管理的根本,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健全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让施工建设按规定有序进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技术水平,让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

2.3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施工日记制度等管理制度。在完善图纸审查制度的时候,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全面综合的进行分析和安排,相关的技术核查人员要认真的核算设计图纸,如发现有矛盾或难以实施之处,要详细记录,并对其整改或纠正。在完善技术交底制度方面,应详细规定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以便规范建筑施工行为。在完善技术复核制度方面时,需要先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制定定位轴线、标高、尺寸等相关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在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时,则需要详细的考察施工场地进行,并结合考察撰写可实施的施工方案细则。在完善施工日记制度方面,要本着规范、严谨、客观的原则进行,使得到数据更具有施工指导意义。

2.4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专用软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信息全球化的当前社会,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运用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常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有工程管理软件、施工现场设专人使用和维护软件等,为了更好的应用这些专业的软件系统,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电子计算机操作这些专业软件系统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3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预应力施工管理

一、概述

沈阳富民斜拉桥工程由主桥、两岸引桥、两岸引道及其附属工程组成,主桥主塔墩为4、5#,边墩为3、6#墩;两岸引桥分别为0#墩-2#台、7#墩-9#台。

主桥为折线型双塔独柱式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为89+242+89m,主梁采用抗风性能很好的近似三角形断面,单箱三室结构。由顶板、底板、斜腹板、竖腹板、悬臂板及横隔板组成。箱梁顶梁32.5m,底宽4.0m,沿桥中线纵断面梁高3.414m,1#块段布置在主墩中跨侧,地段长5.9m,1`#块段布置在主墩边跨侧,块段长5.2m。梁体砼强度等级为C50。4#、5#两个主墩的1#、1`块段均在墩旁组拼的托架上对称进行砼浇筑施工。

梁体块段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分钢绞线束及钢丝束两类,其中钢绞线束采用YM自锚式夹片锚及连接器,钢丝束采用DM镦头锚及连接器。纵向预应力束主要以在箱梁逐块段交错张拉锚固后再用连接器进行接长的方式进行布置,只有部分预应力束在1#、1’#块段端部或齿板上直接锚固。纵向预应力束共分7-Φ15、12-Φ15、15-Φ15钢绞线束及48Φ5、36Φ5钢丝束五种类型。横向预应力束采用5-Φ15钢绞线、扁锚布置在箱梁顶板。竖向预应力采用32精轧螺纹钢筋,布置在斜拉索梁端锚固区。

4#、5#两个主墩自1#、1’#块段开始分别设置第一对共4根斜拉索,各墩1#块段侧为2根C1束(PES7-241),1’#块段侧为2根C1’束(PES7-211)。

由于5#墩为塔梁固结、梁墩分离体系,为平衡主塔及主梁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非对称荷载,按设计要求,在5#墩主梁1#、1’#地块下各设一组临时支点,每组临时支点由Φ1.1m钢管砼柱组成,底部支承于承台上。每组临时支点顺桥向对称于墩中心14.2m布置,每组临时钢管砼柱横桥向则对称于桥中线1.75m布置,柱内浇注C50砼。

二、5#墩钢管砼临时支点(即墩旁托架)施工

(一)构造及安装方法:

5#墩钢管砼临时支点在墩身南、北侧各设置一组,每组支点由外径Φ1.1m,壁厚δ=12mm钢管砼柱组成,柱内填充C50级砼,钢管柱底部与承台上所设预埋件焊接,柱顶焊接δ=25mm厚钢板,柱顶钢板与支点处梁底预埋钢板间设置2-3层聚四氯乙烯板,以利梁体水平滑动。为增加钢管砼柱刚度及侧向稳定,每组支点钢管柱间需设置上、中部两道横向联结系,每根钢管柱还需设置上、中部两道纵向联结系与墩身预埋件连接。

(二)结构受力体系转换

5#墩主梁0#-2块段施工完毕,也即1#、1’#块段施工前,必须先安装好墩顶抗风支挡并进行支座下板压浆,当水泥浆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及以上后,才可松楔块落下墩身南、北侧主梁施工托架承重贝雷梁,进行1#、1’#块段底、外模拖拉滑移作业,此时墩顶南、北侧型钢组临时支撑暂不能拆除。待1#、1’#地段施工完毕,也即1#、1’#块段完成梁体预应力张拉压浆后,并在挂设第一对余拉索之前,则可将墩顶南、北侧型钢组临时支撑拆除,此时上部结构垂直荷载主要作用于墩顶支座上,而不平衡荷载则由南侧或北侧钢管砼临时支点承担,水平荷载由墩顶布置的抗风支挡承受。

三、主梁砼浇注

(一)砼灌注方法

1、砼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斜拉索预埋管、其他预埋件等位置进行详细检查,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应办理签证手续。

2、砼入模腹板、底板采用活动式橡胶管直接输送到灌注点的办法,为防止砼自由下落与钢筋、管道碰撞发生离析,灌注底板砼时,橡胶管穿过顶板“天窗”,“天窗”按梁体每个空腔1-2个布置,顶板则可移动橡胶管较为方便地进行砼灌注。

3、砼振捣:砼振捣采用内部插入振捣。在灌注底、顶板砼时采用B-50插入式振捣器,在灌注腹板及隔墙时采用B-50及B-30插入式振捣器。

4、砼灌注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底、腹板分层厚度为30cm,顶板结构厚度为16cm-70cm,由于管道密集,纵横交错,宜分两层灌注,以避免管道底部漏振。

5、灌注作业必须连续进行,上下层砼灌注间隔时间宜控制在3h-5h左右。

6、灌注直腹板及隔墙砼时,砼容许在内模的水平板下冒出,其冒出的砼不要过早铲除,需待砼稳定后再作处理。

7、浇注斜腹板砼时,因砼流动会使局部断面超厚应及时加盖反压模板,对多余的砼必须铲除,以免增加梁体块段重量。

8、砼振捣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时要遵守规定的灌注顺序及振捣距离,实行分区定人负责和检查,在预应力齿板、斜拉索预埋管处及5#墩墩旁托架顶梁底预埋钢板处,必须采取可靠措施,确保砼灌注质量。

9、浇注顺序

顺桥向:先块段端部,后块段根部接缝处,两侧块段对称浇注。

垂直方向:底板直腹板、斜腹板顶板。

横桥向:底板中直腹板、斜腹板顶板翼缘顶板中部

10、砼浇注完毕后应注意

①找平底板及斜腹板面的砼,让内侧模板的反压模板侧面暴露出来,并用铁皮抹子在侧下刮出一条缝隙以利于脱模。

②纵向波纹管均需进行清孔和通孔检查,已安装预应力束的孔道应来回抽动钢束进行检查。

(二)砼养护

砼的养护用沉井内渗水。底板、斜腹板及顶板砼在收浆后2小时左右即砼初凝后,即铺塑料布及用编织袋袋装草垫进行覆盖保温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为防止覆盖物被风刮跑应采取压盖措施。

四、主梁预应力张拉

根据设计要求,梁体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85%设计强度即42.5MPa时,才可进行预应力钢束张拉。

张拉顺序为:先纵向,再横向,最后竖向。其中纵向钢束张拉先后顺序为:顶板竖腹板底板斜腹板,同时对称于梁中线向两侧方向每两束同步张拉,张拉一律采用双控法,两端同时张拉;横向束张拉顺序则对称于墩中心向南、北方向逐束进行,采用双控法两端同时张拉;竖向预应力筋横桥向对称于桥中线,在梁顶单端张拉,伸长值与张拉吨位双控。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

1、张拉后的预应力束,应检查其记录,确认预应力筋张拉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压浆工作。

2、管道压浆所采用水泥,其品种、标号与梁体一致,水灰比不超过0.45。3小时后泌水率不大于2%,稠度宜控制在12-14s。水泥浆强度不低于C40砼。

3、水泥浆中宜掺入减水剂以提高其流动度和减少泌水率,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不得掺入氯盐。

4、每次拌制的水泥浆以不超过40分钟使用量为宜。

5、压浆前对钢绞线束须切除锚具外的超长钢绞线,宜用切割机切除。锚具外应留置3-4cm长钢绞线。

6、压力水冲洗管道,并以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积水及污物。

7、压浆前应将锚圈与夹片间隙填实,避免冒浆。

8、采用一次压浆方法。孔道压浆压力宜为0.5-0.7MPa,且使另一端冒出浓浆并持压2min。

9、同一孔道的压浆工作应一次完成,不得中途停断,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及时清洗该孔道已压水泥浆,准备重新压浆。

第6篇

(一)技术资料管理不规范

在施工中对于技术资料管理相当的混乱,没有对技术资料有应该的重视。工程工作开展中,有管理者没有对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对于一些成品的物件、设备等有配置重要的产品说明说,出厂的合格证书等一些关于产品的资料,管理者没有很好的收和整理,造成无法进一步的时候才进行再一次检查。

(二)工作人员专业程度严重不一致

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的专业素质差异成了施工管理中的一个弊端,经常在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比如:管沟的开挖是工程进行的重要步骤,但是施工现场存在着各种管线交叉等情况,在一些特殊的节点如三通弯头等地方需要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如果正好与其他管线交叉式就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因此管沟的开挖极其重要,由于技术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容易使开挖的管沟不符合标准,严重的影响管道施工的进度。

(三)工程收尾工作不到位

在工程完结的时候对于后期的工作做的不够完善,施工现场遗留的垃圾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对一些容易被腐蚀,容易受损的设备带来很大的损害,比如:阀门、仪表、焊口等。工程完结后对材料的整理不到位,没有进一步完善,不利于对工程的整体检验查收。(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高管理技术人员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解决或者是没有办法完善的解决,缺少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问题解决的能力,没有发觉到问题的存在或重大危险。很多人只重视工程施工的进度,一味的忽视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够重视,没有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忽视问题的存在。在燃气工程中不关注和重视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施工技术无法得到发展,从而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生产力低下。

二、管理中的重点

只从问题开始改进,还远不远做不到优质的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做到解决问题的同时懂得预防问题的发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我们才能造出令政府满意,人民放心使用的燃气工程。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一个优秀管理者极其重要。

(一)培养专业技术和施工人员

对参与技术施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需要选用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技术施工人员。这样的筛选是管理者对整个工程质量的负责,是对所有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负责。在此同时,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安全认识、自身素质进行定时培训以不断提高。重视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和设计人员的沟通联系,以及施工单位内部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和理解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流程。在增强施工人员的能力的同时,需要管理者不断的完善自我,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有了优秀的施工团队,工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

(二)完善方案、严把材料的质量关

要积极的组织专家对工程图纸反复的研究和审核,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要及时和设计方联系,探讨得出最好的改善办法,对于关键位置设计要多次审查。完善方案,以便及时的解决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准备好通讯、电力、交通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保证顺利进行工程。在工程实施中材料的质量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所有的材料,设备、仪器等都要严格的检查质量。应当将设备的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都通通的保留和整理归置在一起,由专人进行保管。在施工中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产品,避免由于材料问题造成事故。施工过程的资料和施工完成后的档案都需要由专人来保管,以便方便查找。对于管沟开沟后不合规范后回填的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施工所需的标准。在完成每一段工程时都要及时的检验查收。工程完结后要彻底清理垃圾,避免垃圾造成的管道损害。

(三)加强责任心

第一: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不推诿、不拖延,全力的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防范于未然。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融入工作人员中,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更有发言权,同时也是对施工过程质量和安全的更好的监督。创新科学技术,适量的使用高科技术可以减少人员的使用,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加大工作效率。推动工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预防之后这样问题再次发生。第三:重视燃气工程中的施工和管理技术,加强科学技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在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施工管理

一、“光辉的历程”——我局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历史回顾

同发达国家相比,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成熟及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大、新、尖”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耸立,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钢结构因其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能力强等优势和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中建三局以其“敢为天下先,争创第一流”的企业精神和勇于承接“高、大、新、尖”工程的胆魄和实力,瞄准了这块尚待开垦的沃土,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于1986年率先承建了当时全同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的建筑——高165.3m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仅10个月便完成了主体11000吨钢结构施工任务,垂直最大偏差25mm,提高了美国AISC规范程度的标准,并首先运用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用于超厚钢板焊接的新工艺,刻苦钻研、反复攻关,终于成功地解决了130mm超厚钢板的焊接技术。填补厂国内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整个工程的焊接质量10O%超声波探伤,100%合格,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该工程成套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在我国起步较晚的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深圳发展中心大厦钢结构成套安装技术因此分别获1988年、1989年度中建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在深圳发展中心大厦超高层钢结构安装中取得的重大成功,1987年又中标承建了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高146.5米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仅用7.5个月的工期便“安全、优质、高速”地完成了主体10470吨钢结构的施工任务。钢结构主体垂直度偏差仅为17mm。提高了日本JASS规范标准,焊接100%探伤,100%合格,受到业主及各界的高度赞誉,该工程荣获上海建筑质量最高奖——“白玉兰”奖和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金像奖。此后我们又承建了上海太平样大饭店、新金桥大厦及①界广场等国内具有较高声望的钢结构工程,特别是1995年6月9日封顶的高383.95m的深圳地王大厦,我局仅用1年零12天(比合同工期提前两个多月)便安全、优质、高速地完成了24500吨主楼钢结构的施工任务,主体垂直度总偏差向外17mm,向内25mm,提高了精度,仅是美国AISC规范允许误差的1/3(向外51mm,向内76mm);焊缝延长米60万(其中立焊、斜立焊缝占1/7)100%探伤,100%合格,优良率达94%,并创造了施工全过程中构件无一坠落,人员无一伤亡的奇迹和两天半一层楼的九十年度“深圳新速度”。罕见的工期、一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业主、总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去年8月,深圳地王大厦主楼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通过了国家级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地王大厦是我国近十年才起步的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表明我国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在以往成功基础上又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地王大厦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及国际水平。

从深圳发展中心到上侮国贸、从上海国贸到深圳地王大厦是我国在超高层钢结构安装发展史上从无到有、施工技术由弱到强的里程碑,代表着三局在近十年超高层钢结构发展史上的光辉历程。

二、超高层钢结构自装施工技术

因有幸参与了在我国钢结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个主要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深创发展中心大厦、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深圳地王商业大厦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结合高层钢结构的工艺流程与特点:(构件验收吊装量控制高强螺栓焊接及其检测压型钢板与熔焊栓钉)。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构件进场,验收与堆放

2、塔吊的选择、布置及装拆

3、吊装

4、测量控制

5、焊接

6、工期及质量控制

7、安全施工

下面我结合深圳地王大厦主楼超高层钢结构的施工情况就这些问题同各位专家和同仁交流一下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和体会。

1、构件的进场、验收与堆放

场地狭小、施工条件差是当前施工工程普遍存在的困难,对越高层钢结构工程而言,相对紧张的工期内构件堆场要求更高更严,这个问题不处理好必将对吊装及整个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影响。地王大厦施工初期,由于构件堆场较多,钢结构进场量大,需堆叠2-3层,如没有周密的进场计划,势必造成现场构件进场顺序的混乱,其结果是:需要的构件压在下面,不用的构件放在上面,不仅验收工作无法进行,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翻料、找料等重复工作。后来在强化现场管理及构件进场计划的基础上,着重抓了堆场布置、构件的堆放顺序等工作,除根据吊装需要周密的进场构件外,还根据吊装顺序和堆场规划特点将进场构件进行有序排列,既保证了验收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为吊装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把好构件的验收关是我们在以往施工的超高层钢结构工程中的经验体会。深圳地王大厦主楼共有钢构件14860件,制造及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在地面加以消除,吊装到上面势必增加安装的进度,对整个工种质量控制也将产生严重影响。

2、塔吊的选择、布置与装拆

塔吊是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的核心设备,其选择与布置要根据建筑物的布置、现场条件及钢结构的重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保证装拆的安全、方便、可靠。

我们根据地王大厦的地理位置、结构形状及大量的特殊构件(如重47.5t的大型“A”字斜柱和37t/节的箱形柱等)选择二台澳大利亚产M440D大型内爬式塔吊并将其布置在核心墙#1和#5井道内,不仅满足了所有构件的垂直运输,而且为大量超重、超高及偏心构件的双机抬吊创造了条件。

M440型内爬式塔吊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施工中我们一改传统的塔吊互吊的爬升方案,采用了一套“卷扬机+扁担”辅助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二部塔吊的爬升难题,大大提高了塔吊的使用效率,加快了提升速度,为工期提前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大型内爬塔吊的拆除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作,我们采用了“以大化小、化整为零”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国内视为难题的大型内爬塔吊的拆除难题,为国内同类工程运用内爬式塔吊提供了范例。

3、吊装

吊装是钢结构施工的龙头工序,吊装的速度与质量对整个工程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深圳的地王大厦主体超高层钢结构施工中,通过采取“区域吊装”及“一机多吊”技术解决了工期紧与工程量大的矛盾。

通过采用“双机抬吊”及门型架不仅解决了高53.79m、长63.20m跨度为32.1m、重达232t的大型“A”斜吊的吊装难题,而同解决了主楼两根长85.61m、重85.51t并处于超重、偏心、超高状态下大型桅杆的吊装难题。

4、测量控制

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中,垂直度、轴线和标高的偏差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测量作为工程质量的控制阶段,必须为施工检查提供依据。

从钢结构施工流程可以看出,各工序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选择何种测量控制方法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与测量。在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施工初期,总包单位的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采用“整体校正”的方法,即在柱子安装后再跟踪纠偏,梁装不上去时临时挂或搭在上面,待整节柱、梁、斜撑全部安装后再整体校正。由于构件的制作及核心的施工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采用这种校正方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仅造成大量的二次安装,而且柱梁安装后结构本身已具有一定的刚度,大大增加了校正的难度。后来我们及时将“整体校正”改为“跟踪校正”,即在柱梁框架形成前将柱子初步校正并及时纠偏,大大减轻了校正难度,每节校正时间由原来10d左右缩短为2-3d,即可交给下道工序作业,并实现了区域施工各工序间良性循环的目标。

为了使地王大厦主楼钢结构施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项目还制订了比美同AISC规范标准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内向25mm、外向20mm,并摸索出一整套采用激光铅直议进行“双系统复核控制”的新方法,为保证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实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焊接

高层钢结构具有工期紧、结构复杂、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而焊接作为钢结构施工的重要工序,其工序的选择与施焊水平对工程的“安全、优质、高速”的完成影响重大。

深圳地王大厦因其罕见的高宽比达1:9,所以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斜撑及大型“A”字斜柱。在总计60万m延长缝中,立焊、斜立焊约有8.6万延长米,共848组接头,占整个焊接工程量的1/7。此类结构不仅处于结构的重要部位,而且大都处于外向、斜向及悬空部位,安全操作与施工防护都比较困难。尤其是相对紧迫的工期与浩大的焊接工程量之间的矛盾,使我们一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尽管在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上海国贸中心大厦等钢结构工程施工中,我们采用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应用于立焊、斜立焊和俯角焊的新工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焊接施工的需要。

工艺选定后,编制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适用本工程特点的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接工艺及方法便成了当务之急。焊接QC小组在项目组的带动下进行了艰难的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我们确定了攻关目标,运用关联图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并应用01分析法进行系列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完善的工艺指导书,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了运用于立焊、斜立焊的工艺参数;通过对焊丝的伸出长度、焊缝层间清理,焊枪施焊角度反复摸索,形成了一整套“挑压拖带转”的操作要领;为使焊接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强了施工防护措施和辅助措施。经过项目组和焊接QC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经过半月之久的失败、总结,小有成效研究;大有成效、巩固,到比较成熟、反复焊验,终于成功地解决了CO2气体保护焊应用在超厚件立向、斜立向焊接头上的施焊工艺课题(已获得国家专利)。通过技术攻关、工艺的改进,焊接质量得到了逐步提高,工期大大提前,受到总包及业主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声誉。

6、质量与工期控制

超高层钢结构不同于一般混凝土建筑的显著特点是:质量高、工期紧。质量与工期的保证依赖于科学的管理、严格的施工组织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胆应用。

深圳地王大厦主体钢结构14860件,重24500t,压型钢板14万平米,熔焊栓钉50万套,焊缝总计60万延长米。而业主规定的工期仅14.5个月,并且工程按美国规范标准进行验收,工期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国内外罕见。

建立科学管理的组织体系,严格按项目管理法施工是保证工程“安全、优质、高速”进行的关键。为此,我们组建了地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全员合同管理。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定编定员、定岗位、定职责,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职、工段长与工人一道上前线。既起到了表率作用,又便于现场管理。从项目经理到劳资、安全、技术等职能部门到现场办公,及时了解、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解决有关的技术、质量、安全等问题,在整个项目管理形成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集施工组织网络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新技术攻关应用和QC小组为一体的短小精悍的施工队伍。同时各工段均实行了项日承包,明确了责、权、利并实行风险抵押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线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工程的大干快干奠定了基础。为把为中国人自己施工的第一座世界级摩天大厦建设成跨世纪的经典之作,项目不仅制作了比美国规范标准更严格的质量控制目标,而且积极配合吊装、测量、焊接QC小组进行了攻关,“四新”技术在地王大厦主楼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项目的领导下,吊装QC小组改进了传统的“一机多吊”和“双机抬吊”技术,大大加快了吊装的进度;测量QC小组将传统的“整体测量”技术进行了改进,创新了“跟踪测量”和“双系统复核控制”技术,成功地将主楼垂直度总偏差控制为向外17mm,向内25mm,仅是美国规范标准1/3;焊接QC小组经过艰苦的尝试,终于成功地突破了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应用于立焊、斜立悍的,不仅提高了工效、保证了工期,而且所有焊缝经权威的第三方100%探伤,100%合格,优良率达94%。

在钢结构工程中区型钢板铺设是一道工作量大及危险性大的工序其铺设的快慢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并经过吊装舰慢校正、高强螺栓及焊接等一系列工序的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我们从日本进D了两台国际先进水平的Co。点焊机,不仅操作简单加间短而己焊点光洁平滑、质量好工效是手工焊的五倍。地工大厦主楼超高层钢结构L程中所引进的澳大利亚M44OD大型内爬吊、日本产CO。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机及熔焊杜钉机等先进设将都在本工程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8篇

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目的是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它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过程的主线,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房屋建筑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与良好的管理理念,在与工程特点相结合的前提下,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房屋建筑企业对施工进度、质量与成本等的监管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施工方式和合理的管理体系,在管理的时候,应该对管理目标进行明确,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当然房企也要在发展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这种不足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有效的解决施工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意义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系统理论的基层上,对施工技术的各个要点和技术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与协调,具体可以通过科学实践制定出合理的计划,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过程都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房屋建筑施工的主线是施工技术的管理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从合同的签订到建筑的竣工验收,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始终都存在,其贯穿在房屋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因为房屋建筑的过程需要多工序,多工种以及多项技术共同合作,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与施工设计安排、图纸检验、施工现场管理、质量验收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很好的对房屋建筑施工工作的管理,企业需要了解一定的技术知识。

2、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的意义

获取经济利益是房屋建筑企业的主要目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对房屋建筑企业的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还对其他方面有影响,例如工程进度、质量和施工成本等。由于不同的建筑在形态、设计规模等方面不相同,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环境、人为因素等,所以为了保证施工可以顺利的开展,就要强化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获取利益。

3、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作用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参与人员安全意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有利的,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二是对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作出保障,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是严格遵守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的;三是可以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才能与施工技术,使人力资源、材料价值和机器设备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从本质上减少施工成本,有利于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种类主要有:防水防潮施工、预应力施工、钢筋机械连接施工、支护结构施工等,所以房屋建筑企业要对这些技术进行很好的运用,在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规及政策。信息量多、领域广、工作量大等都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特点,所以只有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管理,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四、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举措

1、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只有为施工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才能使建筑施工得到很好的进行。主要的准备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对施工图纸、工程进度等有很好的了解与掌握;二是认清施工的客观环境,做出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三是做好施工图纸的交底。以上措施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保障。

2、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房屋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查力度;二是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三是掌握施工进度,保证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四是做好施工检查工作;五是对资料和管理工作的整理,便于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3、强化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举措。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加强的举措主要是对行业信息和市场情况的关注、完整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归档制度的建立、对施工人员技术的培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与实际相结合的施工管理工作等。只有建立完善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体系,才能使房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完成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第9篇

1.1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具体地,建筑单位要了解建筑项目的特点、进度以及要求,掌握项目施工的客观条件,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施工方案的制定,全面、及时地为项目施工创造必要的技术、物资、人力以及组织等几个方面的条件,保证项目施工进行的均衡、连续,使项目能够按时交付使用,既要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又要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程成本的减少。

1.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也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整个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力度,以实现建筑项目在工程质量、工期、施工成本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具体地,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相关规范等方面的学习,注意建筑工程的各个细节,根据“三定”原则,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使一切工作可以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

1.3实施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该方面的技术管理主要包含四个部分:一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项目在进行施工准备时的必备条件,为此,要组织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对相关的参与者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责任到人,然后进行汇总,在修改的基础上定稿。尤其是在施工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比如周围环境较差、建筑结构复杂、工程项目技术难度大以及工期比较紧等情况,在进行施工技术选择之前要经过经济技术的分析验证,还要对其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二是技术交底方面的技术管理。为此,要做好技术的交底工作,同时应该将交底的技术情况传达到施工工程的班组,并进行现场跟班检查,确保其贯彻和落实,同时还要对各专业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协调。三是图纸会审方面的技术管理。这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组织图纸会审,以便及时检查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正。另外,相关人员要经常与设计、监理人员沟通,以保证总包施工与分包施工都能切实地贯彻和实施设计与监理的要求和指令。然后按照图纸内容对材料进行编制,并组织专门的小组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加工等事项进行统一管理,同时,组织专人负责监督和验收相关的施工材料与设备,避免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严把质量关。持此之外,还要根据流程的安排,对技术资料的形成条件以及有关负责人进行制定,并对其进行展示,以使各级人员均能明确自身的义务与责任,做好应该做的工作。四是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具体地,要在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资料员,在不漏项、字迹整洁、清楚的基础上,对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及时的汇集与整理。而为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应该组织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另外,在项目开工后,要根据项目的进程进行技术资料的编制,并明确资料的数量、收集时间与质量等情况。

1.4工程竣工后的技术管理

在项目竣工后,有关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对竣工资料进行整理、审核与存档。另外,要在竣工后定期地对工程质量进行回访,确保责任终身制的落实。

2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记录、收集与整理有关的工程技术和项目内部管理的资料,使得工程技术资料不能同步于工程实际的施工进度,情况严重的还会产生较大错误,给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与验收造成影响。第二,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威与地位,企业应该将建筑项目的技术管理要求在公司的制度中进行明确,另外,各岗位人员的职权也应进行清楚地表明,保证施工程序的明确性。

2.2对施工技术管理缺乏重视

部分建筑企业不重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尤其是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没有对技术管理程序进行总结。在完成建筑项目之后,既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成功的管理经验或者教训进行保存,也没有系统地对重要的技术数据、资料以及建议进行整理与存档。总而言之,只有给予技术管理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效用,保证好建筑项目施工的技术与质量。当然,想要提高建筑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还需要项目内部的努力以及管理阶层的大力支持。

2.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建筑企业不断增加新的开工项目,企业需要引进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这样的局面造成企业建筑项目缺乏相关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素质优秀的人才。而实际的情况就是企业在岗的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且部分管理人员还同时身兼数职,担任几个项目的管理者角色。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岗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为企业天添加人才。

3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3.1贯彻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将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进行贯彻与落实,明确管理的各项职责,以保证技术工作的科学性。为此,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并组织各级相关人员学习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的技术、方法和质量等要求,并对此进行施工、检查、评定以及验收。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提高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质量。

3.2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建筑企业要充分重视技术管理工作,对技术工作实施持之以恒的管理,具体地,企业要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技术责任制,使技术人员的才干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全面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制,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另外,通过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培养和提拔专业的技术人员,有效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还可以组织技术骨干对建筑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开发并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完成。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工作的加强,有利于保证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减少安全隐患,从而提高项目施工的质量。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质量的优劣。因此,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应该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使项目的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的方法,提高其实践技能,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人才培养直接关系着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4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当下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不佳,技术实施管控不严格。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工程为了提高施工的进度,争取更多的电力施工工程,而忽略了技术建设本身的质量以及对于技术的管控,往往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激励机制在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方面也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使得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导致电力工程的质量和工艺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1.2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设计以及实施缺少规范化标准的约束。电力工程设备技术的设计以及规范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不符合当地的地域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最大原因在于工程设计缺少统一的设计标准,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安排的时候需要综合评估和考虑施工人员、建设单位以及工程设计标准等等因素,反复的评审和复议电力工程的设备以及技术,对所有的技术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资源的整合,确保电力工程的资金、资源不会出现浪费或者是无端被占用的情况,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2优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以及标准化技术管理的措施

2.1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设计高标准,实施优化的方法管理。工程优化向工程管理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在制定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时候就做到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开展“工程创优”的活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制定可操作、可执行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对电力工程的项目优劣进行分析,尤其是要结合当期的施工环境和类别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和设计。2.2制定明确且全面的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细则,推动工艺技术管理。创优项目是要优化电力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建立以领导层为首的创优小组,设立创优策划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制定优化创新的实施细则,并按照类别进行区分对待,突出电力项目创新优化的优势,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以及备选方案,同时还要有确定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得流程化的管理方案真正成为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方案。在电力项目设计的时候吸取成功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改善不足的方面,取长补短,为电力工程的创优项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为了给电力工程的创优项目确定一个明确的保障机制,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全力地推动电力工程项目的创新优化,并将设计想法落实到实处,所有的设计想法都要综合考虑,包括了电力工程的施工准备、安全警戒项目、文明施工、质量检测、以及造价管理甚至是物资的运输与保存等方面。在具体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的时候,应当按照不同区域或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路的清晰梳理以及施工任务的安排,以此来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沿着明确的方向实现安全、高效的执行,在此过程中,严禁盲目追赶施工进度,也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边制定规则边施工,通过既定的施工方案和严谨的施工流程使得标准化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2.3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践行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技术工艺是以国家电网总局推行的标准化工艺建设为基础的,将电力工程创优成果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使得电力工程技术设计能够不断地深入探究,为了有效地推动电力工程安全、稳定进行,应当对整个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工程检测等等内容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监督,对项目的成果进行检验并不断追求有效措施的总结和应用经验,真正的实现国家电力局规定的“标准化工艺”。另外,为了使得标准化工艺的使用需要与施工情况高度吻合,在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减少资源的消耗,推行标准化工艺的来建设完备的管理体系,还需专业电力人才的配合和参与,尤其是需要经验丰富的施工人才对电力工程的技术创新以及标准化工艺技术管理进行质量把关和创新。

3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大众对于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在进行电力技术创新的时候需要从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着手,进行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本文加强了标准化建设体系,对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意识以及工程质量进行探究和研究,提出了几点创新创优的措施,并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人员自身的全面的建设质量意识,推动电力工程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进步和发展。

作者:黄明 单位:重庆鼎兴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子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

[2]宋志朋.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装饰装修天地,2015(6).

第11篇

1.1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对整个水利工程技术做好全面的掌握,当前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前,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施工单位的选择,对施工单位的选择需要凭借该公司以往的工程施工情况来决定,要求中标的单位必须具备承包水利工程的资质,具有完善的水利工程技术,需要签订施工合同,把水利工程需要施工的项目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但是这样的形式缺乏对工程师的统一管理,也缺乏对工程师技术的重视程度,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小型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1.2工程技术水平存在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工程程序繁琐现象的发生,一旦有环节出现错误的话,将会影响接下来其他环节的施工情况,影响施工的环节,降低了施工的质量。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程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技术意识浅薄问题,大多数施工人员还在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缺乏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一旦出现棘手的问题,就会显得无从下手,并且还会延长工期的时间,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另外,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素质和从业资格,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合理,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工程施工如果没有技术作为主导,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将不会得到很好地实现。

1.3工程投入的资金较少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由地方的投资构成的,较少的资金投入,导致工程的施工呈现工期短、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低和物资质量差等特点,工程会出现早期失控现象的产生,施工人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会出现赶工的情况,只注重施工的效率,忽略施工的质量,导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施工经费少,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不能达到施工标准的要求,施工专业能力差,人员数量不足,施工会产生一定的漏洞,不能很好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较少的经费很难实现采用有效的施工设备,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技术能力,延长了施工的时间。

1.4较小的单相工程量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和施工标准都有一定的不同。普遍存在着单相工程量小的现象,导致工程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边坡整地和技术处理时,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的施工人员,需要施工工程具备较大的规模和极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当前中小型工程不具备这样的规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具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条件,所以只能采用比较简化的手段进行施工,并且施工的人员也呈现出专业素养低的现象,很难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效的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施工地区做好充分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和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计划。严格按照相关施工理论的要求,制定施工流程,施工方案,并提前做好招投标工作,选择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引进先进的设备。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应该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之后,对施工单位进行批复准予。在工程开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项目,做好整体的施工规划并交给工程师,与工程师协商具体的施工事宜,对施工技术和具体的施工方法和人员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与工程师协商好之后,还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查和批准,才可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

2.2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

当前的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严重的技术管理问题,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要想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一定要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①需要对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统一的规划,对工程施工的技术人数人员做到充分的了解,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实践调查,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差,处理工程的技术能力较差,所以需要工程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管理策略,能够有效的规避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②要组建水利工程施工监督小组,对施工的技术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一旦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技术问题和操作不当现象的产生,应该及时的做出更改,对相关的技术人员加以指导,并且,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施工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

2.3加强施工环节的监控工作

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施工复杂和施工环节较多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漏洞,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对施工环节实施全面的监控。①需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各项环节的施工都能够符合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对每项施工环节应该设立专门的监控管理人员,确保施工环节能够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保障各施工环节的质量。②应该加强水利工程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监控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要求各监控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工程施工技术。③要对工程的施工环节进行记录,通过分析和研究,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中小型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效果。

2.4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型水利工程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首先,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来提升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运用网络资源和通信资源的的优势来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另外,需要不断的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结合工程施工的现状,建立健全的技术责任制度,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企业的内部的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3结论

第12篇

基坑开挖的土方可以全面,不乱堆乱弃渣,不污染环境,和渣场做支护,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做生产实验场地土方填筑试验前,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求和测试方法。填充材料应放在,各种杂物,杂草,洞穴,除去表层土壤,土壤的材料铺到指定位置,在填筑土料中杂质的去除。地面起伏的情况下,根据水平分层的层开始填充层,分层工作面均匀的毯子和碾压,用一切手段避免界沟。滚动操作施工前做压实试验,确定各指标参数。每个分段充填,设立标志,接头位置,下。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使用串行系统捣固,捣固轨道双向定压,压实压力线的1/3,1/3;分段,分层夯压,以捣固轨道宽度大于1/3的RAM大小的压力。此外,结合表面处理,应各种工程材料和松散的土壤完全去除。相邻作业面均匀上升,以减少施工缝,分段连接之间的高度差,垂直于斜面缝坝轴线方向,以1:3~1:5边坡。明渠段施工、明渠等斜坡连接垂直通道的轴向,斜坡相连接,通道层边坡,在灌浆应根据填充层,关节表面土壤水分控制好,刨边边铺土压实。模板工程施工的施工现场,施工周期,水开始为了击败综合考虑,应该做的周转次数最多,最少的制备。模板及支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模板制作允许误差规格合适。支持系统应该是灵活的,适应性强,装卸容易。钢模板制作定型模板现浇混凝土板,本实用新型模板,快速拆卸方便,运输。模板的强度和刚度要足够,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振动力和振动,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位移现象,正确的尺寸,并有足够的密封,防止漏浆。应清洁模板,支架及配件维修及时清除,分类堆放整齐钢筋应符合设计标准、类型、数量、尺寸施工要求,基于单指标计算的准确进行联合审查,正确使用前,必须进行调整,消除了除锈,清洁的表面和中心的长度偏差,钢筋直径偏差小于1%。钢筋加工的,应使用钢的对焊,点焊或垂直梯度与手弧焊,在强度和影响坡负荷低于16件,一般采用半钢的材料。安装前,根据设计的点对点控制应防止漏电故障,地板,除设计明确规定加强之间的墙下,几乎所有的准12~18马登侧或S型钢固定在底部,结合混凝土和钢筋,水泥主要…垂直和水平”的标签片的保护层厚度万。进行距离控制。所有材料必须在现有的建设贷款的第二和相应的标准,当检查可使用。混凝土砌块,应按其结构特点、施工特点和特殊的能力。包括关节结构。施工缝水平缝,垂直孔结构联合设计,根据结构类型,地板垫,块和其他重要的卡车运输到支柱的毛毛虫。卧式罐混凝土混凝土主要铸造,上部结构形式,直接到现场。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在基础或混凝土层的水平比水泥混凝土强度高,厚度为2厘米~。混凝土层厚度和混凝土枕区,生产,基于能力的初凝前及时覆盖,并保证混凝土层厚度30厘米之间的控制。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瓦;地方银行法,台阶宽度应大于1米,坡度小于2:1,混凝土铸造和敞棚,堆放,如果不及时的振动,安装在粗糙的材料应均匀分布在水泥,但水泥,防止蜂窝。混凝土应根据附近的主要模型及钢人工密集,靠近水的地方,应避免水平V一个秘密特工,由于过度的振动,密封,模板变形。混凝土浇筑时,禁止在仓库的水,如果不加强混凝土,振,确保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表面水(渗透性多尿),应及时检测(渗透性)的措施,以减少水仓(渗透性)出血,应被排除在外,在水里开放模型被禁止,石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根据不同的采取措施,防止环境的维护和修理早期的不及时。

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力措施

在施工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好知识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水。在现阶段,国内需求的建设,建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将有利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项目。以项目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不同阶段所涉及的技术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建立第一个,在准备阶段的项目,必须成功的完成施工整个工艺方案,确定是否是合理的。第二阶段,施工中,应为材料,工作人员需要参加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工作人员必须涉及建设工程的技术能力部门和一般的技术活动。不仅如此,在完成阶段,相关的技术总结。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预防,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中,每一个项目,无论企业的规模、先进的施工设备或不,一个完美的应急机制是必要的,对事故的机理是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该防线,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项目可以解决一个紧急的和不可预知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安全威胁。

三、水利建设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第13篇

本路桥工程属于连接两地区之间的高速公路工程,不仅工期要求紧,而且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全程26.4km,其中桥隧长度是总里程的40.1%,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km/h,投资总额约30亿元,预计2015年年底完工。因此,某施工单位在承建该工程项目过程中,始终结合工程实践,注重对其的施工技术管理,目前工程尚未完工,已经完成了投资26亿元,2014年年底将实现路基贯通的目标。

2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内涵

该施工单位在本工程中,始终本着安全第一和质量至上的管理理念,对其施工技术的经济可行性、施工安全性、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工程进度、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管理和控制。始终严格按照高速公路施工规范和标准,科学合理的组织,统一安排该路桥工程中所采取的各项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项目要求进行了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在确保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夯实了基础。在整个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现有施工工艺的改进,不仅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升,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投资成本。与此同时,开工以来,始终注重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贯彻,并将设计、工艺、施工技术规划、安全生产保障和技术创新均纳入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范畴,在多方的协调和科学的统筹安排下,在2014年底就能完成路基全程贯通任务。

3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注重施工技术规范、制度和标准的贯彻

由于本工程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施工难度极大,仅桥隧长度就占了总里程的40.1%,而且当地气候变化明显,在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为了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在整个施工全程始终注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操作工艺规范进行了有效的明确,并建立了确保工程技术质量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工程质量和进度满足设计要求,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3.2及时组建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团队

自开工建设以来,充分意识到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在第一时间组建了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团队,有效地确保了高速路桥施工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因而自本施工技术管理团队成立以来,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攻克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例如在本工程遇到海拔高达1800m的大山,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对当地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现有的技术条件,提出双向齐头并进、三班制的隧道施工方案,并及时地做好了周边群众的搬迁工作,目前该隧道处在紧张的施工阶段,正是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提出了安全性、经济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得到有效的保障,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还提出了多段双向施工的技术方案,攻克了施工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中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检测,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3.3注重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整个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该单位注重与本工程项目特点相符的技术资料的搜集,同时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地加强对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构建成符合工程特点的技术质量管理档案,从而为整个工程实施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时审时度势,紧密结合信息时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资料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保管,从而为工程顺利应用施工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效地确保了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4注重施工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整个高速路桥施工中,其包含的施工管理制度较多,不仅有技术责任方面,也有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以及安全、质量和进度、工程变更等多方面的制度。所以在进行路桥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这些制度的落实和实施,确保各项质量安全责任具体地落到实处,同时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4公路桥梁关键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单位在施工中始终注重关键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有效地确保了工程质量。以下就以钻孔灌注桩、梁板制作安装以及桥面铺装为例,作出以下分析。

4.1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在本高速路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本工程跨越小溪架设桥梁,为了夯实工程质量,工程项目部经过多方论证,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的方式进行地基的处理。在管理过程中,当钻机到位之后,对护筒的埋设以及泥浆的制备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同时加强对其设备的调试,及时地校正钻机平台的水平度和钻杆长度以及钻头的直径,以更好地满足钻孔的需要,且在整个钻进施工中,重点检查了泥浆的比重和砂率,并结合钻渣对钻进土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注重钢筋笼的质量检查,钻进结束后,及时地下放钢筋笼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有效地确保了工程的地基处理效果。

4.2梁板制作安装的技术管理

在本工程中,梁板制作安装技术管理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确保材料质量,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及张拉设备;

(2)初审开工报告,对报告内容进行全面审查;

(3)针对工程施工计划及施工方案等进行调查核实;

(4)对各项试验进行记录与整理,定期调试校核设备;

(5)加强梁板预制现场管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梁板安装作业。

4.3桥面铺装技术管理

在本工程中,桥面铺装技术管理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结合桥梁工程设计及施工状况,进行测量放样工作,放出主车道边线与中心线,在桥面两侧设置路面高程并作出标志;

(2)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明确钢筋绑扎间距、搭接长度等参数;

(3)控制混凝土浇注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高程、强度及平整度;

(4)做好后期养护,防止出现裂缝问题。

5结语

第14篇

(一)管内穿线

在进行管内穿线施工之前,需要先清理线管和线槽内的杂物和积水,对于那些管路比较长或者是弯头较多的钢管,可以在清理管道之后向内吹入滑石粉,为穿线提供方便。穿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零线、相线、接地导线进行明确的区分,防止出现区分不清造成施工失误。线的颜色一般是:零线———淡蓝色,相线———红、绿、黄色,保护地线———绿黄双色。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导线进行连接,连接时需要检查导线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导线连接是否需要挂锡、剥皮时有没有损伤线芯、导线接口是否在接线盒内、绝缘是否良好、包扎是否严密等。

(二)开关、插座和照明设备的安装

开关、插座的安装方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确保能够正常使用。开关要与煤气、水源保持一定距离,超市地区需要加设防溅盒。照明器具的安装应该牢固、离地距离符合要求、对导线金属孔实施保护等,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认真检查。

二、加强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电气施工本来就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用电知识和操作技术,加强岗位培训刻不容缓。适时、适当、适地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合理的施工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电气施工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施工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掌握一些施工必备的技术,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保证电气施工的质量达到有关要求。

(二)做好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原材料检查工作

好的材料是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质量标准的基础和保障,电气施工原材料质量差就很可能造成出现用电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电气施工进行之前和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督,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保证电线、管材等原材料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三)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电气施工方案的选择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建筑工程之间存在的特殊性,电气施工不能照搬以往的设计方案,而要在充分的实地调查了解之后,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方案除了要计算准确、符合规范以外,还要综合考虑施工地区的电线、管道、有线电视等管线的布局,避免电气施工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现象。

(四)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电气施工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细化每一项工作的管理要求,把制度落到实处,确保电气施工质量。有关单位要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并针对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准则和工作细则,使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结语

第15篇

1工程概况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上层为双向4车道公路交通,下层为双向轨道交通。其中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布置为222.5m+445m+190.5m=858m的3跨双塔单索面连续钢桁梁斜拉桥,索塔分别高172.61、162.50m。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桥布置为88m+312m+240m+80m=720m的4跨单塔单索面连续钢桁梁斜拉桥,索塔高182m。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总体布置分别如图2、图3所示。2座桥主桥上桥面全宽24.0~39.2m,钢梁桁宽15m,主桁采用变高度的三角形桁式,等节间布置,节间长16m,钢桁梁截面布置如图4所示。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东水门长江大桥每个桥塔共锚固9对永久拉索,上塔柱设置9节钢锚箱。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全桥共锚固10对永久拉索,上塔柱设置10节钢锚箱。索体规格均为139股φ15.2mm平行镀锌钢绞线,控制索力14500kN。钢梁主桁主要杆件均为焊接箱形截面。其中下弦杆截面宽1200mm,高1600mm;上弦杆截面宽1200mm,高1200mm。主桁均采用整体节点,上、下层桥面均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主桁及桥面系构件材质主要采用Q420qD和Q345qD,当有Z向受力要求时则采用Q420qE或Q345qE。2座桥索塔均采用天梭形,包括上塔柱、中塔柱、下塔墩,其构造布置如图5所示。塔柱采用单箱单室结构形式,塔墩采用单箱多室结构形式,塔柱壁厚1.0m,塔墩壁厚2.0m,采用C50混凝土。

2施工关键技术管控措施

重庆两江大桥工程结构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技术含量高,在国内外同类型桥梁设计中具有6项创新点:1)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2)139根平行钢绞线拉索规格及索力创世界之最;3)单索面拉索梁端锚固采用抗弯剪横梁与桥面板组合构造模式属首例;4)超大吨位拉索塔端锚固采用开敞式钢锚箱形式独特;5)空间曲面的天梭造型索塔具有独创景观效果;6)索塔处采用超大吨位牛腿支承钢桁梁方式独具景观及受力特色。为了实现这6项设计创新,解决工程施工技术难题,施工前组织各相关参建单位开展了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制造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空间曲面索塔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大断面板桁构造钢桥栓焊施工工艺研究、单索面索辅梁公轨两用斜拉桥钢梁架设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以加强技术储备和总结工程施工经验。

两江大桥施工过程中,针对桥梁施工关键技术,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

1)两江大桥索塔为单箱多室结构,外观为圆润的全曲面天梭状造型,橄榄叶型内轮廓线条,凹槽、倒角形状复杂,尺寸变化剧烈,没有任何一段为等截面,混凝土外观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施工中曲线线型控制是一大难点。为此,专门组织了技术攻关,开展了空间曲面索塔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了详细施工方案,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将塔柱从下至上根据结构上的曲率变化特点,分成4个区域进行模板设计。索塔除第1、2节段采用支架施工外,其余节段均采用液压爬模系统施工,标准节段施工高度为4.5m。为了确保桥塔混凝土曲面线形外观质量,经反复比较,模板最终采用木质面板,大面模板可周转使用,节段间模板周转时根据结构尺寸进行微调处理,通过工艺处理后的空间曲面模板完美实现了桥塔线形[1]。索塔曲面模板及索塔施工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

2)桥塔拉索锚固区采用开敞式钢锚箱,通过剪力钉与索塔连接。钢锚箱作为重要的传力构件,加工及安装精度要求高。钢锚箱在工厂内分节段制造并试拼装完毕,进行了节段油漆涂装防护处理后,用船运至施工现场。锚箱节段采用400tm塔吊吊装。综合考虑日照、温差及风力等影响,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三维监控,确保了锚箱的安装精度[2]。

3)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具有抗弯剪横梁的板桁构造栓焊结合钢桁梁,桥面板与主桁共同参与结构受力,构件加工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钢桁梁加工制作单位针对整体节点杆件连接复杂、板件厚度大、焊缝密集、插入式连接形式以及主桁构件孔群精度控制等技术难题,开展了各项工艺研究,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3-4]。(1)通过分析各类杆件的焊接变形规律,跟踪测量,及时修正,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在专用台架上焊接,实现了整体节点焊接变形控制。(2)以后孔法工艺为主,先孔法工艺为辅,设计了高精度的精密划线工艺、精密制孔工艺和高精度的制孔工艺装备,包括钻孔样板机台架等,确保了整体节点制孔精度。(3)根据焊接接头形式,分类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确定焊接方法、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工艺参数、焊接顺序、坡口形式及焊接变形控制措施,保证对接焊缝和溶透焊缝的焊接质量。(4)采用分步单元组装工艺,分步骤控制几何精度和焊接变形,采用胎架定位组装,控制桥面板的组焊质量和精度。(5)采取厂内平面碾转法试装钢梁杆件,以检验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工装设备的适合性和制造精度的准确性。主桁试装和桥面系预拼装如图8、图9所示。

4)钢桁梁安装施工分为3个部分,即索塔区节间安装、标准节间悬臂安装、合龙节间安装。钢桁梁安装施工实景如图10、图11所示。索塔区节间在承台顶搭设扇形墩旁托架,东水门长江大桥1号墩采用2000tm塔吊直接安装,东水门长江大桥2号墩及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索塔均采用WD120桅杆起重机起吊,配合纵向滑移安装到位。标准节间采用2台80t全回转桥面吊机从索塔区节间向中跨和边跨对称悬臂安装[5-6]。为了确保钢梁安装的线形控制精度,钢梁安装过程中加强了设计、施工监控与施工安装的协调配合,提前分析了安装线形影响因素并制定了调整预案,确保安装过程精度控制。钢梁合龙前,根据钢梁安装线形现状及外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精确确定合龙杆件长度、合龙顺序和纠偏预案[7-8]。

5)两江大桥主桥斜拉索为单索面稀索体系,单根拉索为139股φ15.2mm平行镀锌钢绞线。成桥最大索力每根达14500kN,为目前斜拉桥索力世界之最。由于斜拉索索力巨大,因此对斜拉索的锚固可靠性、原材料质量以及施工难度均比国内同类工程有更高的要求。针对此技术难题,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9-10]。(1)为了指导如此超常规索结构的安装、张拉施工,斜拉索制作安装单位在工厂内专门建造了1座缩尺的实体桥塔,完成2根139股钢绞线斜拉索的挂设和张拉调索施工试验,完全模拟现场拉索施工全过程,获取了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参数。(2)139根钢绞线采用单根穿束、单根张拉锚固、整体调索工艺。单根张拉以索力控制为主,整体调索以拔出量控制为主。拉索钢绞线单根张拉过程中,采用高精度传感器适时跟踪已安装绞线索力变化,利用等值法控制后续绞线的张拉锚固索力,以控制各绞线间的索力均匀性。斜拉索单根张拉工艺如图12所示。

3施工质量总体管控效果

两江大桥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工程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管控和检验,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对钢结构工程按抽检率不低于20%进行了平行检测,其他工程平行检测抽检率不低于15%;第3方检测单位对钢结构按频率5%进行了第3方无损检测,对高强螺栓、混凝土等各项指标按频率5%进行了第3方检测;科研单位对73孔钢绞线进行了疲劳、静载和周期试验,对139孔钢绞线进行了疲劳试验;科研单位对施工阶段进行了全过程跟踪监控和最终成桥荷载试验。各项检测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两江大桥工程实体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塔柱混凝土应力、钢桁梁杆件应力水平与理论值吻合,受力安全;索塔钢锚箱应力水平较低,有较大的安全储备。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为例,钢梁最大轴线偏差为15mm,最大线形误差为23mm,钢梁总体线形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预拱度值合理;全部索力误差均小于5%,满足规范要求。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钢梁成桥轴线偏差及线形误差如图13、图14所示。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