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证券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积极配合学院,协助各职能部门完成常规上传下达工作
2、积极配合教学管理部,完成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3、积极配合学院,做好数学建模课程和大学生证券模拟大赛的后勤保障等工作
二、教学工作
1、落实学院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
2、按课程组织本系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
3、做好数学建模报名、课程安排的后勤保障工作
4、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证券模拟投资大赛
5、做好本科生毕业生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
三、教科研工作
1、摸底在研教学和教研课题的老师项目进展;完善部分省级教研课题结项准备工作
2、组织1—2次课题申报交流会和学术论文写作交流会
四、学术与实践交流
1、聘请院外或本系教师为学生开展1次学术讲座
关键词 大学生炒股 理财 利弊
最近坊间最热烈的话题无外乎就是股市了,按照一句流行的话说,如果你手里没有几只股票,那简直都没法跟人打招呼了。现在大有“全民皆股”之势,大学生也受波及,积极投入炒股行业。对于“炒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炒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大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辩证地看待事情,两害相权取其轻,学会趋利避害。
一、大学生投资股票的有利之处
(1)炒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炒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投资行为,需要投资者对投资的股票及相应的上市公司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既要进行股票基本分析,又要进行股票技术分析,即跟踪基本面,研究K线,细看盘口;既要对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包括公司的综合分析和财务分析,又要对上市公司的分配与再融资进行分析;即要对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进行分析,又要分析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行业分析;还要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式。“炒股”的大学生通过对投资的股票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有助于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炒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财意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说出了理财的重要性。理财是细水长流,是一个长期的财富积累,它不仅包括财富的升值,还包括风险的规避,让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增值。大多数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养成花钱没有计划性,这样的消费观很可能使他们成为月光族,啃老族。[1]大学生通过“炒股”,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会更合理地进行消费,合理分配投资,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
(3)炒股可以获得增加财富。一部分大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证券知识和对股票的技术的精确分析,通过恰当的股票运作,可以在股票投资中大显身手,获取较高收益。大学生通过恰当的资本运作,可通过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智慧及老师的教诲,赚取一些学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并可为自己的将来积累一些资本,毕竟在当今社会“人无财不立。”
(4)炒股是科学实践一种很好的途径。对于经管类、金融类的学生来说,炒股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种体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指导炒股实践,同时在炒股的过程中也可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了解什么是送股、配股及股权分置,国家股、法人股与公众股的区别,从而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同时炒股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厚的经验为学生将来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弊端分析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炒股也不例外,既然可以带来一些好处,对大学生来说,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
(1)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炒股运作需要大量金钱投入,操作得当的话,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几乎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凭借股票操作成为百万富翁,投资亏损的也比比皆是。而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处于一个形成时期,长时间和金钱打交道,难免沾染铜锈气息,尤其是对于一些辨别能力不强,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误导,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众多流行时尚也让大学生“眼花缭乱”,许多西方文化元素对大学生不断进行渗透与感染,容易使很多学生形成拜金主义的价值观。[2]
(2)影响大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到炒股中去,守在电脑前,研究K线图,看大盘走势,听股票讲座,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来兼顾学习。并且极少的学生会由于炒股一夜暴富,或被知名的证券公司录用。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要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毕业证,学位证,之后走进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这是一个学生应尽的职责与本分,而炒股让很多学生深陷其中,迷途不知返,严重影响他们学业的完成。
(3)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一些目的不明确、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一旦介入股市,会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正常的学习秩序被打破,学习质量与效率也相应下降。股市的变动会左右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使其无法专心思考和学习,渐渐失去前进的动力而迷失方向,生活变得懒散无条理,人变得烦躁、易怒、攻击性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法保证。
三、对大学生证券投资的引导对策
我们应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炒股行为,及时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关于炒股的讲座,为学生普及一些证券知识及在炒股中的规避因素,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不耽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趋利避害,对大学生证券投资加以积极引导。
(1)学业为主,加强引导。大学期间是一个人系统地学习各种知识、理论及技能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该抓紧这段黄金时期,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证券投资地积极引导,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炒股实践,大学生也不要一味想着在股市中赚很多钱,可以发家致富,应当注重在炒股实践中经验的积累、理财意识的培养及知识面的扩展,切勿本末倒置,违背上大学的初衷。
(2)理性投资,规避风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在进行炒股操作时,要掌握一定的投资理论知识,懂得规避风险,同时必须树立良好的投资心理,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和选择,投资成功了,不要得意忘形,投资失败了也不要郁郁寡欢。不要养成不顾后果、盲目投资的心态,要懂得经验比财富更可贵。
(3)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一个人证券投资成功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是以乘数效应数倍扩散的,会引起很多大学生盲目跟从,很可能扰乱他们的学习生活,导致大学生一心扑在炒股上。因此,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金钱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面对股票的涨落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4]同时要对深陷股市、荒废学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对大学生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与学业严重脱轨的现象。
四、总结
万事万物皆有其发展的规律,正如一句古话所言: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张或弛,顺势而为,必能成功。“炒股”也不例外,它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大学生在炒股的过程中,合理分配炒股与学习的时间,发现和把握炒股的规律,做到科学炒股,然后合理为己所用,保持良好的心态,得意之时,莫过喜,失意之时,莫过悲,既锻炼了自己,增长了经验,又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为民族学院财经学院)
[作者简介:李颖(1990―),女,河南巩义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系自治区重点学科财政学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殿臣.大学生炒股利弊之我见[J].消费导刊,2008(2).
[2] 关永志.大学生炒股利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3] 武博.如何看待大学生炒股[J].学习月刊,2007(14).
[4] 廖丛娟.对大学生炒股的理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关 键 词:金融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6-0066-05
通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探索了适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1234模式: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教学主线;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两大教学体系, 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安排上,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的三个教育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强化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四项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条教学主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为了把学校办成让学生、 家长、 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把“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金融学专业从招生伊始,就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金融职业素质的养成。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 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保险专业、国际金融等若干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校金融系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动手能力强, 基础扎实的金融领域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将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某些岗位作为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 我们认为在大金融学的平台上开设投资理财方向、证券期货方向、保险营销方向是比较适时的,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 我们进一步提炼了金融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认为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过4年大学生活, 应该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专业业务、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四大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提高。详见表1、表2。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业务的养成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而且,应该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二、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我们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体系来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侧重。同时,必须加大选修课比重,这既包括公共基础课, 也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前所述,金融领域宽泛,涵盖知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实践教学体系来看,要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 [3] ,所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 保证实践学时至少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具体说来,除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外,还采取了课外学时和专用周的形式。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这类课程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而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学、金融英语这类课程安排一定的课外学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佳。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该采取专业周的形式加大实践学时,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通过开设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等实践课程。部分实践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实践技能, 我们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践周, 如根据前面提到的专业方向,我们让学生在理财规划综合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中选择一个。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增设了创新实践周。创新实践包括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专业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新能力培训等,该项学分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 学校可集中开设社会实践与调查、 学年论文、创业专用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部分创新实践学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参加其他创新实践, 并根据上报的材料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如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公开发表专业性论文;参加证券协会、信贷协会、保险协会等表现突出; 在各个层次的点钞技能比赛、 证券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中获奖;取得理财规划师、证券、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证,等等,都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并且,规定学生大学期间至少要取得创新实践学分10个,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实践环节学分。见表4。
三、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专业强化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 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这样说:没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这8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支撑,金融学专业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是后续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在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是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如理财规划方向理论课程我们设置了财务分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理财规划原理、理财规划实务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投资经理实训、理财规划综合实训课程等; 信贷管理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银行会计学、个人理财、风险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银行前台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等; 保险营销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学、保险营销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保单设计与销售、 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学专业还应该加强毕业实习前的职业入门指导,所以,我们还增设了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效的一个综合考核, 所以最好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三个教育阶段中。建议采取课题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形式来驱使学生分阶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 。张五常教授认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带着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去学。所以,如果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 带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去学,分阶段地解决各个阶段性小问题,并分阶段检验其学习效果,要比单纯地靠毕业设计(论文) 检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驱动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论证阶段,可设在大二第二学期期末实施, 因为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的论证,同时, 也有利于下一步带着问题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期检查阶段,可设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完成。经过大三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基本学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专业课),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 且经过长达一年的资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综合检验。 但由于这一年学生还没有经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还不适宜让所有的学生在大三期间直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大三第二学期,必须开展课题中期检查,我们主要采取学年论文的形式。学年论文的撰写内容为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综述, 这对于提升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很重要。 第三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题阶段。经过大三的充分准备,学生应该在大四一年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结题报告。通过结题的学生除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还可以得到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课题结项证书,证明其本人(或所在团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四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四项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 理论与实践结合。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一诗中告诫自己的孩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中干”、“干中学”,是实现金融学专业素质提升的必要路径。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设置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外, 为了保证学生关注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还创办了《金融快讯》刊物。该期刊每周发行一期,由指定教师负责指导、终审,由学生证券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证券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信贷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银行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保险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保险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这样,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也使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来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有较强的与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起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的双赢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我校除了经常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之外, 还成立了一个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己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按行业(也可以是按专业方向)设置服务中心,如设证券服务中心、银行服务中心、保险服务中心等。其中,证券服务中心可以帮助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开户等服务,银行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存管等,保险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保单推销、讲师培训等。
3. 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金融行业既要与钱打交道,也要与人打交道。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就很难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金融企业的从业要求,我们特别开设了礼仪实训、演讲与口才、团队拓展训练、职业教育等课程。此外,每个学期还安排专业性的辩论比赛、点钞技能大赛、证券交易模拟大赛、外汇交易模拟大赛。这些比赛,由学生负责筹划、组织、主持,老师负责指导、评判,较好地促进了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第四,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就业岗位相关性很强, 且在入职时往往要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指导使学生适时拿到职业资格证。如理财规划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证券职业资格证等。以证券职业资格证为例,该证有效期为两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级时组织学生考证,相应地,证券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就应该在此之前开设。在考证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团体的传、帮、带作用,并专门组织辅导。
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的实践证明,“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建立两大教学体系、 强调三个教育阶段、 加强四项结合”的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都红雯,金月华,高国庆.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12-14.
[2]吴云勇,陈凌白. 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