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冲压工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制件基本工序有冲孔、落料、弯曲,按组合程度不同,有单工序、复合模、级进模3种方案。3种方案比较如下:方案1单工序冲压,由于工件小,工序多,定位难以达到精度,质量难以保证,生产率较低,故不宜采用。方案2复合模冲压,由于制件小料薄,结构复杂,导致模具装配较困难,且强度受模具最小壁厚限制,寿命不高,也不宜采用。方案3级进模冲压,特别适合加工宽度极小的异形件,能够保证制件精度,工序间自动送料,连续冲压,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综上所述,确定采用级进模冲压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性。对该级进模,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位数的确定。该制件结构复杂,有许多转角且不对称,尺寸小,又要保证其形位精度,故宜采用分区冲裁,把外形成型分解在多个工位完成,以减小模具复杂程度,提高整体精度。②空工位的设计原则。级进模中增设空工位是为了保证模具强度,提高使用寿命。该制件最宽处2.1mm,最窄处0.7mm,步距很小,故需在两工位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空工位,以防凸模干涉和凹模壁厚强度不够。③对此类复杂非对称弯曲件,为提高尺寸精度,不可一次弯曲所有部位,其45°、90°和95°弯曲应分开成型。④冲裁和弯曲的先后顺序。如先加工完所有冲裁部分,再加工弯曲部分,则制件有一段狭长部分处于悬臂状态,在进行弯曲加工时不易保证精度,且凹模容易损坏。所以将冲裁、弯曲加工交叉进行,既保证了制件质量,又延长了模具寿命。
2排样设计
排样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材料的经济利用率,还会影响到模具结构、生产率、制件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因此,排样是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中一项重要工作。本模具采用自动送料器送料,冲裁件的排样图如图3所示。由于件小料薄,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在冲裁和弯曲制件外形时,如将凸模做成整体式,则模具制造困难,加工精度不能保证。所以从保证制件精度和模具制造方便的角度考虑,将冲压区分为10个区域。其中A、D、E、H、J阴影区域为5个冲裁加工区,B、C、F、G、I为5个弯曲加工区。本排样图共设45个工位,主要工位排列如下:第1工位:冲小缺口;冲上、下深度为0.05mm的小缺口,作用是在使用制件时容易将制件从载体上折下来;第3工位:侧刃切边;第5工位:冲Ф1.2mm导正销孔;第10工位:冲A区外形;第14工位:弯曲B部分,r=0.3mm;第19工位:弯曲C部分,r=0.2mm;第23工位:冲裁D区外形。第28工位:冲裁E区外形。第31工位:弯曲F部分,r=0.1mm;第34工位:弯曲G部分,r=0.15mm;第37工位:冲裁H区外形;第41工位:冲裁J区外形;第45工位:弯曲I部分,r=0.1mm;此弯曲部分为卷料时的支撑。其余工位是空工位。
3级进模结构与设计要点
设计的级进模总装结构如图4所示,设计要点如下:①利用侧搭边载体卷料,制件始终和侧搭边载体相连,使用时折下即可。②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坯料在压紧状态冲压,保证了制件的平直度。③利用小导柱与小导套导向,使凸模与凹模正确配合,确保冲压精度。④下模设有局部导料板可避免较薄条料送进过程中产生过大阻力。⑤考虑到弯曲回弹,各部位弯曲设计时均考虑了相应的补偿角,通过试模修正来保证角度精度。⑥为节约材料,便于装配调整和更换,部分凸、凹模采用镶拼结构。⑦采用侧刃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达到精确控制每次送料步距的目的。
4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4.1A区凸、凹模刃口设计A区轮廓结构复杂,凸、凹模采用配合加工法。先加工好凸模作为基准件,然后配做凹模,使它们保持最小双面间隙Zmin。其公差不再受凸、凹模间隙大小限制,制造容易,并容易保证凸、凹模间的间隙。A区冲裁凸模刃口计算如图5所示。图示尺寸中,第1~4、6段模具磨损后尺寸不变,采用公式(1)。第5段模具磨损后尺寸变小,采用公式(2)。第7段非刃口尺寸,直接取其基本尺寸。
4.2凹模固定板设计凹模固定板用于固定相关凹模及镶件。由于该级进模工位数较多,若模具累积误差过大,会造成凸、凹模间隙不均,影响冲压质量和模具寿命,故应将其制造精度提高。考虑到该固定板上孔位尺寸较多,结合加工经济性,确定如下:在送料方向的刃口孔位尺寸按IT7级制造;其他位置刃口孔位尺寸按IT8~9级制造,各紧固螺孔、销孔位置尺寸按IT14级制造。各型孔位置关系见图6。
4.3导料装置的设计在级进模开始的几个工位上放置4个导向槽浮顶器,两边非对称放置。导向槽浮顶器结构如图7所示。其作用是在导向的同时具有向上浮料的作用,使条料运行过程中从凹模上浮起3.5mm,以利于条料运行。
4.4弯曲凸模镶件的设计本模具中的弯曲凸模均属细长杆件,容易折断或产生压杆失稳影响弯曲精度,并且磨损较快,所以为了延长弯曲凸模寿命,便于拆卸、更换和维修,采用弯曲凸模镶件结构,其装配关系如图8所示。由于经第4工位冲裁后条料的一侧被切除,该侧无法再用导向槽浮顶器,所以在弯曲凸模镶件上安装局部导料板,以保证条料的顺利运行。而经过弯曲变形后,在条料厚度方向上会有一定高度的弯曲凸起,为了顺利送进条料,必须将已被成形的带料托起,使弯曲凸起部位离开凹模洞壁并略高于凹模工作表面,因此,图8中镶件底部需装托料弹簧做弹顶装置。
5结语
项目化教学法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教材中的内容及知识点即为选取教学项目的出发点,教师需依据模具设计的过程将本学科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有机的优化重组,并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各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子项目,这样形成了项目化教学的整个总体框架,其涵盖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把过去的“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从而达到对学生的预期要求。教学项目多选自源于企业的实际问题,或与工厂的实际工作有较高的贴近程度。每个教学项目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覆盖程度,又要考虑到在生产中的实用程度。教学项目不易太难也不要太简单,应包含丰富且多样化的内容,这样既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又能保证学生可以完成任务。根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工厂工作实际情况,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可将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为冲裁模具设计、弯曲模具设计与拉伸模具设计三个模块。
2实施项目化教学
在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由小组的学生自主安排、组织工作,工作中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不但对书中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与深化,而且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下面通过引入一个工作任务去说明本门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步骤:
2.1引入教学案例
此零件结构简单且对称、无尖角,这对冲裁加工比较有利。零件中部有一异形孔,孔的最小尺寸为6mm,满足冲裁最小孔径的要求。另外,经计算异形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5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的要求,因而此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2.2分析工作任务
任务的目标为设计落料冲孔复合模,要求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的零件图与装配图,并且编写出计算说明书。此工件材料为Q235钢,厚度是2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工件上有4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从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都属IT13,因而普通冲裁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对于未注公差尺寸按IT14精度等级查补。
2.3任务相关知识
为使学生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他们应先了解与复合模有关的理论知识、落料冲孔复合模的结构设计规范等内容,在此阶段对于有难度的内容,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学生掌握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摒弃传统教学中按章节讲授的方法。
2.4实施工作任务
首先对工件确定冲裁工艺方案,文中零件为落料冲孔件,提出3种加工方案:①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通过对3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采用方案②。其次进行零件工艺计算,例如刃口尺寸计算、排样计算、冲压力计算等等,最后进行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绘制模具装配图与模具零件图。此道工序需要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既发展每个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又使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
2.5结果考核评价
“项目化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素质综合且全方位的评估,也是对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的检验。它是一种过程评价,包含教师点评、小组间相互评价及组内自评三个方面,主要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教师可通过预先公布评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以期达到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钻研项目之中的效果。
2.6拓展学生思维
在工作任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与本次工作任务相关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性的拓展,而且他们的工程意识也可得到加强。
3项目化教学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法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控制着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行为消极被动,造成学生的潜在能力与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良。通过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与同学共同商讨研究等手段使问题得到解决,他们的潜能与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高。
3.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使学生自我去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达到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磨练了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与恒心。同时,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学生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3.3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
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当中不辞辛苦直至最后完成设计,这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不但体验到了成功的辛苦,而且也体验到了辛苦当中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对于取得成就的满足感有了较深的体会。
3.4使学生体会到工作岗位
通过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更好地融为一体,培养了他们对于日后工作的责任心、细心以及耐心,使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程意识在校期间就得到了培训,为日后到工厂去工作打下基础。
4结语
1.1现状分析
针对试制及小批量制件,根据现有生产装备,冲压件下料方面常采用剪机和数控等离子切割的方法来实现,但小件下料存在以下缺点:(1)剪机剪切的工件因为太小,由于存在安全隐患,后续无法冲角,只能通过手工方法处理,效率低,粉尘污染大。(2)数控等离子切割小件对设备损耗大,工件容易掉到篦子下,飞溅黏贴在工件表面,需打磨处理,外观质量差。
1.2冲压件下料工艺方法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现有工艺装备,对于冲压小件下料采用200t压力机模具落料为最佳方案,模具落料具有效率高、工件质量好、成本低的优点,可实现冲压件批量生产的任务。
2落料模具设计
2.1落料件的确定
通过对32m3罐式集装箱冲压件进行分析,根据板厚、大小、材质确定其冲裁力,将可采用模具落料的工件进行梳理统计,厚度从2.5~4mm,长宽在20~60mm,共计7种。
2.2模具设计
2.2.1模具结构
该模具主要有上模板、下模板、凸模镶块、凹模镶块、卸料版、聚氨酯弹性卸料块、导柱、导套等组成。
2.2.2凸、凹模镶块设计
采用落料形式,凹模刃口尺寸为基准件,应首先计算。根据刃口的磨损规律,凹模刃口尺寸应靠近落料件的最小尺寸。同时为了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平衡的工作,模具的压力中心(冲裁时的和一座用电或多工序模各工序冲压力的合力作用点)应尽力与压力机中心重合。凸、凹模间隙(凸模与凹模工作部分冲裁方向投影尺寸之差)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制件质量,所以间隙的确定尤为重要,参照美国ASTME工具和加工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间隙分类及使用经验,采取间隙(6~8)%(tt为料厚)。同时凸、凹模镶块的材质、加工制造精度、热处理等也影响其寿命。
2.2.3模具设计
针对本方案设计多套凸、凹模镶块使用在同套模体上,即通过在1副模具上通过更换凸、凹模镶块、卸料板,来实现多种制件的落料工序,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节约制造成本。凸、凹模镶块的高度、固定部位需统一,中心一致,达到互换性。模具的闭合高度H0(指上模板在最低的工作位置时,下模板的地面到上模板的顶面的距离)与压力机闭合高度H(指滑块在下死点时,工作台面到滑块下端面的距离),压力机有最大闭合高度Hmzx和最小闭合高度Hmin之分,设计模具时,模具闭合高度H0的数值。
3结束语
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便是设计加工空气滤清器壳的模具。首先对加工零件进行了加工工艺和结构工艺的分析。通过计算毛坯尺寸和拉深系数提出了四种方案,最后确定采用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对模具的排样做出了合理的布置,使材料利用率达到较高的水平。计算了冲压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冲压工艺力,包括落料力、卸料力、压边力、拉深力、顶料力等,并对压力机进行了合理的吨位初选。复合模在结构上采用了正装的形式,计算出了落料、正拉深和反拉深工作部分的尺寸。对模具的闭合高度进行了合理的确定,还设计出模具的主要零件落料凹模、凸凹模、反拉深凸模、反拉深凹模、凹模固定板等。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由于拉深的深度较大,对压力机的电机也进行了功率校核并提出了的附加工序,能使拉深顺利完成。最后对模具的一个主要零件导套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本设计对于采用单动压力机进行正反拉深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毕业论文;模具设计;复合模;正反拉深
ABSTRACT
DevelopsunceasinglyalongwiththeChineseindustry,themoldprofessionalsoappearsmoreandmoreimportantly.Thepresentpaperthenisdesignstheprocessingairfiltershellthemold.Firsthascarriedontheprocessingcraftandthestructurecraftanalysistotheprocessingcomponents.Proposedthroughthecomputationsemifinishedmaterialssizeandthedrawingcoefficientfourkindofplans,finallydeterminedusesfallsthematerial,theproandcondrawingsuperposabledie.Hasmadethereasonablearrangementtothemoldplatoontype,enablesthematerialusefactortoachievethehighlevel.Hascalculatedeachrammingcraftstrengthwhichintherammingprocessneeds,includingfallsnearbythematerialstrength,theex-denningstrength,thepressurethestrength,thedrawingstrength,thetopmaterialstrengthandsoon,andhascarriedonthereasonabletonnageprimaryelectiontothepress.Thesuperposablediehasusedthetruethingforminthestructure,calculatedfellthematerial,thedrawingandthecounter-drawingeffectiverangesize.Closedhascarriedonthereasonabledeterminationhighlytothemold,butalsodesignsthemoldthemajorpartstofallthematerialconcavemold,theconvex-concavemold,thecounter-drawingraisedmold,thecounter-drawingconcavemold,theconcavemolddeadplateandsoon.Listedthemoldtoneedthecomponentsthedetaileddetailedlist,andhasproducedthereasonableassemblydrawing.Becausethedrawingdepthisbig,alsocarriedonthepowertothepresselectricalmachinerytoexamineandtoproposethelubricationattachmentworkingprocedure,couldcausethedrawingsmoothlytocomplete.Finallyledthewraptomoldmajorpartstocarryonthesimpleprocessingcraftrouteformulation.Thisdesignregardingusesthesingleactingpresstocarryontheproandcondrawingtohavethecertainreferencefunction.
Keywordsgraduationthesis;molddesign;superposabledie;proandcondrawing
本次设计中,只对模具中的一个重要零件进行简单的工艺路线的分析,其余的零件将不在具体分析和计算。在这里选择导套为加工对象。
导套、护套及套类凸模均为套类零件,其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导套和导柱一样,是模具中应用最广泛的导向零件。尽管其结构形状因应用部位不同而各异,但构成导套的主要表面是内、外圆柱表面,可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要求,直接选用适当尺寸的热轧圆钢为毛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除保证导套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外,还要保证内外圆柱配合表面的同轴度要求。导套的内表面和导柱的外圆柱面为配合面,使用过程中运动频繁,为保证其耐磨性,需有一定的硬度要求。因此,在精加工之前要安排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
本次设计成功地设计出一副落料、正反拉深复合模,在设计过程中对很多工艺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在压力机的选择上参照了现行选择压力机的通用法则。这次设计解决了采用双动压力机进行正反拉深的传统模式,将落料、正拉深及反拉深同时在一副装在开式单动压力机上的模具中完成,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制造精度。很适合中国现在模具高速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目录
1分析零件的工艺性1
2确定工艺方案2
2.1计算毛坯尺寸2
2.2计算拉深次数4
2.2.1正拉深4
2.2.2反拉深5
2.3确定工艺方案5
3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6
3.1确定排样、裁板方案6
3.2确定各中间工序尺寸8
3.3计算工艺力、初选设备9
3.3.1落料、正拉深过程9
(1)落料力9
(2)卸料力9
(3)拉深力10
(4)压边力10
3.3.2反拉深过程11
(1)反拉深力11
(2)顶料力11
3.3.3拉深功的计算11
3.3.4初选压力机11
4模具的结构设计13
4.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13
4.2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3
4.2.1落料13
4.2.2正拉深15
4.2.3反拉深16
5选用模架、确定闭合高度16
5.1模架的选用16
5.2模具的闭合高度16
5.3压力中心17
6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17
6.1落料凹模17
6.2凸凹模18
6.3反拉深凸模19
6.4反拉深凹模20
6.6上垫板23
6.7凹模固定板24
7模具的整体安装25
7.1模具的总装配25
7.2模具零件26
8选定冲压设备27
8.1压力机的规格27
8.2电动机功率的校核28
9附加工序29
10主要零件的加工29
11总结32
参考文献33
致谢34
参考文献
[1]郑家贤.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ZhengJiaxian.Rammingcraftandmolddesignpracticaltechnology[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5.(inChinese)
[2]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冲模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Diesthedesignhandbookcompilationgroup.Diesthedesignhandbook[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1999.(inChinese)
[3]刘心治.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LiuXinzhi.Coldrammingcraftandmolddesign[M].Chongqing:ChongqingUniversityPress,2005.(inChinese)
[4]卢险峰.冲压工艺模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LuXianfeng.Rammingcraftmoldstudy[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1997.(inChinese)
[5]周大隽.冲模结构设计要领与范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ZhouDajun.Diesthestructuraldesignmainpointandthemodel[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5.(inChinese)
[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锻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Chinamechanicalengineeringacademicsocietyforgingandstampingacademicsociety.Forgingandstampinghandbook[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2.(inChinese)
[7]钟毓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ZhongYubin.Rammingcraftandmolddesign[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2.(inChinese)
[8]彭建声.简明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PengJiansheng.Concisemoldlaborpracticaltechnicalmanual[M].Beijing:MechanicalindustryPress,2004.(inChinese)
【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控制;灵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TG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24-01
一、引言
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
二、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
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
四、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
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
参考文献:
[1]王启等.常用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论文关键词:模具,改革,高职教育,任务驱动,双师型
引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模具行业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电子、汽车、航空等各个行业对模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珠三角地区的模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一现状导致对模具设计、制造人才的需求激增。高职高专院校担任着培养模具行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制约着模具行业的人才质量和数量。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
冲压模是模具行业中重要的模具类型之一,约占整个行业比重的三分之一,所以,在模具专业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课程功能的改革
课程需从单纯注重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教育教学论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
教学模式必须从传统的学科体系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构建以“任务驱动”的新教学结构与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是在学科体系下诞生的。学科体系是以知识框架为依据,注重陈述性。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离,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离。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而且与职业教育追求的整体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相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旧的课程体系主要如下: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实施
考核方案
教学效果
绪论
1.冲压工序的分类;
2.冷冲模的分类;
3.冷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
4.冷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5.常用冲压设备。
按照章节和知识体系,教师按部就班理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布置作业的形式和期末纸质试卷考试。
理论教学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好。
冲裁模具
1.冲裁件工艺性分析及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2.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3.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4.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设计;
5.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
6.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
弯曲模具
1.弯曲模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
2.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原则;
3.单工序弯曲模、级进模、复合模、通用弯曲模的选用。
拉深模具
1.拉深工艺确定与计算;
2.拉深模具典型结构的设计与选用。
[关键词] 模具工艺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5-0061-03
0 引言
模具工艺设计类课程包括《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等三门核心主干课程,同时又是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各教学环节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模具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三大模具工艺设计类课程一直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4+4”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模具工艺设计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模具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动作过程难于理解;教学概念众多,知识点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知识涵盖面宽,内容交叉性强,课程涉及到诸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冲压设备、模具制造工艺、工程材料等课程,增加了学习和讲授的难度[1]。课题组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模具工艺设计类课程的特点,逐步形成了4种教学手段加4种教学方法的“4+4”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1 四种教学手段并用,强化教学效果
工艺设计类课程不能单纯盲目地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灵活采用传统板书、实物样件、模型教具及实验设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2]。
传统板书即“粉笔+黑板”,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因此,理论公式推导、工艺参数分析等工艺设计类教学内容非它莫属。
实物样件主要是来自工厂、生活中的各种金属薄板冲件、塑料制件等,这些样件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模型教具及实验设备即实验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的冲压模、塑料模以及冲床、注射机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模具安装与调试、设备使用与操作等教学内容,需要采用现场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好于纯课堂授课。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将复杂的模具结构、工作过程通过三维造型、动画仿真加以展示,生动、形象又直观,它可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融合四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工艺设计类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需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启发式、专题讲座式、设计案例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增强模具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重点内容启发式。模具工艺参数的设计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是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实物样件,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参数设置的利弊,提出若干工艺方案,并总结出各种方案的适用范围,重点内容吃透弄懂,印象深刻。
2)疑难问题讨论式。各种成形缺陷的影响因素,除了理解记忆还要知道“为什么”。利用实物缺陷件,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其特点和成因,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高新科技讲座式。将本行业先进的成形技术和成形装备、科技成果引入课堂,聘请企业工程师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了解相关理论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企业产品、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等等,拓展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4)设计内容案例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模具设计,设计内容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式教学,将模具设计和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促使学生紧紧围绕产品的设计来思考和分析每个教学内容,学习目的明确,设计思路清晰。
2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河北科技大学模具毕业生面向企业者居多,而企业急需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正是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的主要途径。针对模具方向的具体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搭建专业实验平台,开设数控技能培训周,增 强综合实验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随堂安排,跟着教学进度,多为小型、单个的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被动地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实验热情,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更无法体现创新意识的培养[3]。因此,从2010年开始,河北科技大学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搭建了两周的专业实验平台,将分散在塑模、冲模、锻模等专业课程中的30学时15个实验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出来,纳入专业实验周。学生按照实验大纲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任课教师审核,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自行完成。另外,开设了数控技能培训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经过了“绘图-编程-操作-加工”的全面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增强了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2 建立多功能模具拆装室,提高动手能力和模具设计能力
模具结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教材中的静态图例说明简略,学生读图、看图均感吃力,给专业课的教学及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河北科技大学筹建了集挂图、模型、仿真动画三位为一体,以实现模具拆装、测绘、现场教学等多功能的模具拆装室。
模具室现有塑模、冲模等20余套教具模型,工厂下线的小型冲压模近十套,各种测量工具数十件,基本保证一个标准班学生在专业实验平台中人手使用一套模具。通过对模具的反复拆装和测绘,加强学生对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解决理论课中难以消化的模具细节的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具的设计能力。
2.3 推进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着重强调课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对已签约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用人单位,从企业中选用实际课题作为设计题目,教师掌握难度和工作量,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重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纵、横向科研课题或博、硕的研究项目,拆分为若干个难度适中的子课题作为设计题目,如“高强度钢板冲压性能的研究”、“液压缸筒体挤压成形”、“冲模标准件数据库开发”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另外,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并引导学生进入研究室,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几年来,共有5篇毕业论文获河北科技大学优秀论文奖,其中来源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口径直缝焊管成型机理与工艺优化》的毕业设计论文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科技大学优秀论文。
3 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环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多年来,课题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素材,以工厂录像、网络视频、3D(或2D)动画及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开发制作了专业主干课的多媒体教学系列课件,结合“4+4”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得学生喜爱和欢迎。学生对课程评价均为优良,多媒体教学课件“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方向辅助实习”课件先后获得河北省课件大赛两项二等奖及两项三等奖,冲压和锻造的课堂教学一直使用课题组教师参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材采用三维实体造型技术描绘模具实体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并率先在教材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的章节,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骆俊廷,官英平,顾勇飞,等.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33(2):63-65.
模具毕业论文
产品分析:汽车连杆油封盖如图1所示,材料为08Al,料厚1.5mm。零件尺寸精度高,为保证密封,内表面要求光亮平整,为方便装配,端口内外均倒角。对于倒角国内厂家大都采用金属切削加工成形,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本设计采用冲压成形。
图1汽车连杆油封盖
2工艺分析及计算
2.1冲压工艺分析
(1)制件材料塑性较好
对拉伸、成形比较合适。
(2)对于制件端口倒角,从工艺上首次提出利用冲压成形。如果坯件端口平齐,端口倒角可以利用冲模镦角成形,但由于板料具有方向性和凸、凹模之间的间隙不均等原因,拉伸后的工件顶端一般都不平齐,为保证端口平齐需要增加修边工序。
镦角采用冷镦挤压成形,而工件端口内外都需镦角,如在同一道工序上实现则出件困难,需分成两道镦角工序。
(3)从制件形状看,属阶梯形拉伸件。阶梯形件的拉伸与圆筒形件的拉伸基本相同,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阶梯件是否可以一次拉成。
毛坯尺寸计算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按拉伸件体积不变原则,毛坯直径D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T———材料体积
t———材料厚度。
按图1可计算得:D=70.9mm,毛坯相对厚度为t/D×100=(1.5/70.9)×100=2.1,按小阶梯直径得拉伸系数为m=(24+1.5)/70.9=0.36,查表得相应筒形件极限拉伸系数为0.50,前者小于后者,可以判断不能一次拉伸成形。
小阶梯直径与大阶梯直径之比d2/d1=24/49=0.49,接近极限拉伸系数0.5,按阶梯形件的多次拉伸原则,先拉出小阶梯法兰件。考虑到直接在壁部修边会使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操作,在小阶梯法兰件上修边,然后将法兰翻边拉伸大台阶,以保证端口平齐。
(4)制件尺寸精度、同轴度要求高,内表面要求光亮平整,且圆角R0.5、
R1mm较小,需要增加整形工序。
关键词:冲孔落料模 电控支架 复合模
中图分类号:T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22-02
1 概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
本文以电控支架模具设计为例,在分析零件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该零件的冲压工艺。采用成熟的Pro/E三维设计软件,实现了整套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图生成,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设计同时为生产之初发现设计问题提供了可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2 零件工艺性分析及方案设计
产品三维示意如(图1)所示。制件材料为镀锌A3钢板,材料厚度1mm,每年生产10万件。镀锌A3钢板是一种未经退火处理的普通碳素钢,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满足电控支架导电的使用要求,利用设计手册查出其抗剪强度τ0为260MPa,抗拉强度σb为320MPa,断后伸长率为30%,此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及较高的弹性,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满足冲压工艺要求。
如(图2)和(图3)所示,此电控支架是一个不对称的简单冲孔落料件,内孔为圆孔及简单不规则孔,无尖锐的清角,无细长的狭槽,有一个宽度为14mm悬臂,大于最小宽度(1.2t=1.2mm),最小孔φ1.6mm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为6mm,两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2mm,均满足最小壁厚要求。其中最大尺寸为398.36mm,属于中小型零件。最小尺寸为φ1.6mm,不小于冲孔的最小孔径(1.0t=1mm),所以电控支架尺寸设计合理,满足工艺要求。
零件图中三个冲孔尺寸和落料尺寸均未标注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粗糙度也无要求,设计时一般按IT14级选取公差值。普通冲裁的冲孔精度一般在IT11-IT12级以下,所以精度能够保证。
电控支架冲裁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采用的冲裁方案有单工序冲裁、复合冲裁和级进冲裁三种。此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因此采用单工序须要模具数量较多,生产率低,所用费用也高。采用复合模冲裁,其特点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裁工序,它的结构紧凑、工件精度较高、生产率高,尤其是孔与制件的外形同心度容易保证,适合大批量生产。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采用复合冲裁模。
3 工艺与设计计算
3.1 刃口尺寸的计算(以落料为例)
在设计基准件尺寸时,必须对冲裁件的有关尺寸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冲裁件结构尺寸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具体计算以落料为例,如(图4)所示。
(图4)为冲裁件刃口尺寸图。落料时应以凹模为基准来配作凸模,并以凹模磨损后尺寸变大、变小、不变的规律分三种情形进行计算。
凹模磨损后变大的尺寸,图4中的A1d=398.36 A2d=54 A3d=24 A4d=10,这些尺寸按一般落料凹模尺寸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
Ad=(A-χΔ)+δd (1)
式中 δd——为凹模制造偏差,单位mm。当凹模形式标注为+δd或-δd时,根据一般经验δd取Δ/4;Ad——凹模尺寸;A——相对应的冲裁件基本尺寸;Δ——工件的制造公差;d——工件孔的基本尺寸;χ——磨损系数。
Ad1=(A1max-χΔ)=(398.36-0.51.4)=391.36
Ad2=(A2max-χΔ)=(54-0.50.74)=53.63
Ad3=(A3max-χΔ)=(24-0.50.52)=23.74
Ad4=(A4max-χΔ)=(10-0.50.36)=9.82
按上述方法设计制造出凹模,冲孔凸模刃口尺寸按凹模实际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值为0.10~0.13mm。
3.2 冲裁力的计算
冲裁力的大小主要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厚度和工件将要实施冲裁的周边长度有关。采用平刃冲裁时,其冲裁力可按下式计算
P=κ·L·t·τ0 (2)
式中P——冲裁力;κ——系数,一般取κ=1.3;L——冲裁件的冲裁长度;t——板料厚度;τ0——材料的抗剪强度。
P=κ·L·t·τ0=1.3×1405.44×1×260=475038.7(N)
≈475.039(kN)
4 总体结构确定
制件在模具中的定位主要考虑定位基准、上料方式、操作安全可靠等因素。本设计选择定位板定位方式更能与所拟定的方案相适应。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可能与设计基准重合,如果不重合,就需要根据尺寸链计算,重新分配公差,把设计尺寸换成工艺尺寸。为使定位可靠,应选择精度高、冲压时不发生变形和移动的表面作为定位表面,故选择定位销定位方式。方案设计采用单个毛坯手动操作送进和定位,并且材料不是太硬,所以选择弹性卸料方式比较方便、合理。为了便于操作,提高生产率,冲件和废料靠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依次推出的出件方式。
整体模架采用导柱导套式模具结构,导向可靠、精度高、寿命长。并且使用安装方便,所以对于精度要求一般、生产批量大的冲裁件大多采用导柱式冲裁模。采用Pro/E软件导入零件三维模型,根据已有的设计计算,即可完成模具的整体设计,效果如(图5、6)所示。
5 结语
实践证明:模具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可靠,制件质量优良,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对类似工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勋.《模具实用技术设计综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李军.《精通Pro/E中文野火版模具设计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刘建超、张宝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就业取向;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2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被称为制造业中的“皇冠产业”。模具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模具行业急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我国现行的模具专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满足模具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拟从模具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出发,探讨适合现行社会及企业发展需求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途径,以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就业取向
模具集合了机械、电子、材料和信息网络等诸多技术,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要求培养实用型模具专业人才。在我国从事模具技术教育的院校中,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最具就业优势。高职模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与该专业相关的就业取向及要求大致如下:(1)模具设计方面的工作。要求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与手段;(2)模具加工操作方面的工作。包括操作机床加工模具或利用模具加工零件以及数控编程;(3)编制模具加工工艺的工作。如确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和相关工艺技术文件等;(4)模具技术经济分析的工作。包括模具价格估算和营销管理等环节,由于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流通、定价方式等的特殊性;(5)模具失效分析及使用维护的工作。包括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失效分析与修复技术,以及模具寿命期内的故障分析、日常保养维护和报废管理等;(6)制件设计及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与模具相关的工作,包括用模具生产的制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和安装模具的相关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等。(7)模具生产管理的工作。如加工模具或利用模具进行制件生产的相关管理工作等。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培养方案定位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模具设计(CAD)、模具制造(CAM)、模具工程分析(CAE)、装配、调试和维修,会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懂得企业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只有以此目标组织教学,才能使该专业的培养模式真正满足社会需求,使我国高职教育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关键
依据就业取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应匹配相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笔者多年来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实践和近年来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累积,对模具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根据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学科的知识要求,将相关知识按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模块与项目,使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构建高职模具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一)理论体系
与就业取向挂钩的教学课程安排及调整要求(1)提高对机械制图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包括装配图)、正确的尺寸及公差标注和测绘能力,至少掌握一种机械制图软件和造型设计软件,强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CAD/CAM/CAE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学习。(2)强化对工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工艺意识,加强工艺环节的教学,尤其是工艺实践环节,强化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工程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等课程的学习。(3)强化模具安装、调试与保养修复技术。模具调试环节至关重要,要加强模具的保养和修复,开设模具技术经济分析、制件缺陷分析、模具失效分析与维护理论课程及实训。(4)重视实训环节,并实现与实际生产真正挂钩,在加大校内实验实训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校企合作的软件建设。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以“够用”为度,不宜过深,加强实践环节的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穿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支撑,将实践环节融入顶岗实习、项目驱动综合实训中。根据以上课程调整要求,模具专业课程安排如下:(1)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设计与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等;(2)专业核心课。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模具制造工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造型设计、模具失效分析、模具技术经济分析等;(3)实训项目。包括机加工机床操作、绘图及识图能力训练、电子图纸软硬件工具的应用训练等综合技能训练和冲压模、注塑模等典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制件生产实习的专项技能训练。
(二)实践体系
加强校内实训环节(1)典型模具拆装实验。要求学生加强精密机械零件的测绘能力,并加深对模具结构的了解;(2)工作零件的数控加工实习。包括凸、凹模,型芯、型腔等典型零件的加工编程;(3)生产实习。包括操作压力机、注塑机等典型机床,了解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调整及注意事项和模具安装调试维护过程中的细节;(4)将毕业论文安排为毕业设计,“一人一题”,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制件工艺性分析、相应工艺计算、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的制造维护等角度,认真细致地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的整个流程。
加强实践环节与实际生产现场的联系(1)实际生产现场参观,即加工模具及利用模具生产零件的现场参观,加强对加工图纸的认识;(2)增加大型作业练习,选题针对现行生产要求和实际,进行强化“仿真”练习;(3)对专业性强的课程,聘请部分生产一线技师或工程师进行现场专题讲座或进行实训指导,强化实践意识,使学生如临生产现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尽可能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真正在高职院校得到培训,掌握技能,实现校企双赢。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模具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型模具人才。
(三)打造专业化的师资体系,提高专业建设的软实力
师资是专业人才方案的具体实施者,建设模具专业教师队伍是打造专业品牌的关键,要培养既有企业实践经历,又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鉴于此,可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逐步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模具车间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加强校企、校际合作,聘请模具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授、高级技师等定期授课,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从福利、人事等方面制定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掘教师潜能,从而打造专业化的师资体系,提高模具专业建设的软实力。
融入职业道德意识教学
职业道德意识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荣誉等,反映从业者的价值目标,劳动态度、责任感和自信力,体现从业者的敬业、乐业意识。意识观念是行为的前提和统帅。
因此,在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工艺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作为技术人员态度严谨的意识、与人合作的意识、谦逊求知的意识、不断优化创新的意识,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重并服务于群众、奉献社会等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模具行业技术人才稀缺,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顺应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与就业取向挂钩,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凸显实践环节技能的锻炼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方面同时着手,使学生在学习阶段“零距离”接触企业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模具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卫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王荣,等.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钱应平,刘小鹏,叶红,王劲青.模具专业课程内容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3,(4):87-89.
[4]王琪.模具制造技能训练的模块化教学漫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37-139.
[5]肖日增.高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模具工业,2010,36(8):1-4.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76-02
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场”是材料加工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课,该课程理论性强,且涉及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多,曾经是该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比较头疼的课程之一。但由于该专业在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阶段普遍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该课程作为计算机仿真的理论基础对提高仿真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又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培养工程应用创新人才的质量谈一些体会。
一、因材施教,抓好教材建设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场”是材料成形计算机仿真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材料成形的数值分析理论基础,预先需要开设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理论基础及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等,是一门教学起点高、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虽然国内已经有不少通用数值分析理论书籍及材料成形数值分析教材,但多数教材太注重自身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不太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因而往往起点太高并不适合作为我校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材。鉴于此,我们结合当前应用型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知识背景的实际情况,并着眼于未来市场对工程创新人才的需要,编写了《材料成形的数值分析理论基础及软件应用讲义》供内部使用,作为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课程教材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教材内容及课程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本科生,考虑到对预先开设的理论课程的要求,该课程应设置在专业基础课讲授完成以后为好。在教材内容上,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2.教材内容总体把握分为两大部分,即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和非线性有限元及其在金属塑性加工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第二部分在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金属塑性加工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体系的构建,并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应用实例。
3.在具体章节内容的安排上,不追求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量体裁衣,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譬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工程上常用的几种数值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应用领域,有限元法作为最重要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介绍了工程上常用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及材料成形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使学生对开设该课程的背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该课程离现实并不遥远,对于将来的工程应用或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考虑到我校材料加工专业及多数高校工程专业在本科课程中并未开设弹性力学理论课程,而弹性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变分原理又是学习数值分析理论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因此在教材的第二章对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变分原理做了系统介绍。第三章介绍了杆梁系结构有限元分析的一般过程,以杆单元分析为主,并简要介绍梁单元的概念。杆单元是有限元分析中最简单的一种单元,但杆系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却能反映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流程和有限元法最本质的东西,并且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本章安排了一个一般杆系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实例,使学生对有限元分析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四章介绍了连续体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二维平面问题、轴对称问题及三维连续体问题单元模型的构造方法,并简要介绍板壳单元的基本理论。第五章介绍等参元的概念及计算、二维及三维连续体等参元的构造方法、三维一般壳体单元的构造方法,并介绍数值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金属的塑性成形主要是通过锻造、挤压、拉拔、轧制、冲压等工艺把金属加工成所需零件形状的一种方法,反映金属塑性加工的有限元法主要是指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及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所以第二部分针对锻造、挤压等工艺着重介绍指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体系及应用,而针对冲压工艺着重介绍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体系及应用。
4.教材力求语言精辟、通俗易懂,并把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结合。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理论的逻辑性,并用精辟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出来。由于该课程最后要体现为金属塑性加工数值仿真的基础理论课,在第一部分线性有限元理论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的结合,譬如轴对称体单元及三维一般壳单元等理论知识的介绍。
5.教材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针对每次的教学实践,都应该和学生和有关专家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力求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更好地为我校和其他高等院校工程专业提供服务。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积极推进主动式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研究生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针对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的学习,由于该部分内容多且理论深度较深,总学时有限,以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改革方式,结合笔者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以往丰富的研究经验,首先从总体上概括性地分别向学生讲授刚塑性及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体系,然后针对每一部分分别推荐有效的参考资料,并布置若干研究专题。学生在分组获得一个研究专题后,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主动查阅资料,首先对每一部分进行系统学习,然后针对自己的研究专题深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PPT。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各个同学分别用PPT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并在课堂交流中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共同促进研究专题的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和板书方式相结合,能够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科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结果的形象性相结合,改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加强课堂实践教学,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理论学习和软件应用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理论学习抽象概念和严密知识的理解,对金属塑性成形仿真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是课堂教学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个比较好的结合;另一方面,软件应用本身不单纯是对学生一门操作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采取了以下方式加强了课堂实践教学:
1.优选出一种金属塑性加工仿真软件,拿出一定的学时上机讲授该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2.精选出一个金属塑性加工实例,应用该软件向学生讲授实例的建模、运算和后处理整个操作过程。结合已经学习的仿真基础理论知识,详细讲授实例建模过程中一些技术参数、工艺参数的设置方法,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查阅软件理论手册,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相结合,并终生受益。
3.让学生独立操作一个工程实例,作为培养其工程创新能力的一个训练和该课程的一个考核指标。
四、改革课程评价指标,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
课程教学效果科学的评价指标,不但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而且是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保障。由于该课程是由理论知识讲授、师生互动学习及课堂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该课程的科学评价指标应反映这三方面的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是由三方面综合确定的:一是理论考核笔试成绩,二是平时作业及专题研究论文成绩,三是工程实例仿真研究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祖源,严导淦.工科物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36-38.
[2] 赵礼峰.数学实验课程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42-44.
关键词:定子铁心;电机;硅钢片;模具的构成
电机的设计方式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定子设计只有一种,电机定子当中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定子铁心,第二部分为绕组,第三部分为机座,这三部分链接在一起进行组装才能拼接成为最后的电机定子。而定子铁心的硅钢片在使用冲压后会形成细微的毛刺,这种毛刺会间接地影响到电磁场,降低电机的功率,更严重的是还会对设备产生破坏,最终导致设备故障,如何能够更好地生产设备这就需要我们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当中来着手进行考虑。
1定子铁心技术要点
(1)首先,对于定子铁心的冲片尺寸要把握精确,长度、通风槽等设备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规定。
(2)其次,定子铁心的冲片表面应毫无瑕疵,最好选择无毛刺的冲片进行组成,而铁心的重量及各指标都要符合电机安装要求。
(3)最后,定子铁心的通同心轴距应当为0.025mm左右,同时对设备进行压装后冲片不应该出现波浪形。定子铁心的边缘以及齿部不能有明显的翘起,整体设计不能有明显的歪斜,进而保证其中心能够很好地对称。
2明确设计方案初步进行研究
根据上面的分析而得出结论,由于本部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量的原因,我们考虑应该采用级进模,这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级进模具就是将工件分别冲出若干个槽口以及销口,待冲出若干个槽口与销口后将剩余的条料进行冲外形,但级进模具看似便利,但还是有缺点存在的。它的缺点:一是在进行出料与进料的过程当中由于级进模没有弹顶装置,非常容易造成在冲料后槽口的齿部回弹[1]。二是由于材料的硬度高,非常容易对凹凸模具产生破坏,减少使用寿命。三是工件的本身对于同心度要求非常高,在采用了级进模设计和冲床后的安装与制造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不利于保证设计出的工件尺寸符合标准。四是由于工件的自身尺寸比较大,在使用过后有可能超出压力机的安装尺寸,对后期的组装造成不便。所以采用具有弹性的顶料和落料模才能更好地解决其带来的这些缺点。
3模具各部位零件的设计
在对模具设计的时候,一般因为工件的尺寸比一般规格的大,所以采用对角推送和弹性顶料的原理去进行设计,这样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冲片回弹过程中对设备造成的损害。直接采用单向落料模能够有效地减少废弃材料的产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能使模具自身的连接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少了模具的成本[2]。同时在对这些主要工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每种零部件都使用什么机床进行加工和制造,还要考虑制造后是否耐用以及便于安装。分析各个模具的样式以及特点,对每一个不同的零件分批进行设计和组装,使其组装效果能够在最简单的前提下来完成。
3.1慎重选择材料
由于硅钢片自身材料的原因,硅钢片自身密度比较大,同时冲裁出来的刃口也比较大,对各部件的性能要求都非常高,耐高温性强,而硅钢片的密度要比一般的材料强所以在这里就选择此类材料。
3.2凸模与凹模的设计
在设计当中凸模可以直接用慢走丝线的方式对其材料进行切割,直接加工成凸模。并在此基础上用稍钉进行定位,一般使用6~8个左右螺钉牢牢固定在垫板之中,凸模长度设计正常为卸料板自身的长度和橡胶加起来的总和再减去凸模凹入卸料板的1mm为基准,而高度通常为50~60mm,以这套模具的凹模为基准对凸模进行后期的配做。在凹模当中利用整体的凹模对凹孔利用慢走丝线这种切割方式进行切割和加工。待两种模具都设计完成后按数据测算结果,依次进行安装,安装中通常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相互重合。
3.3对定位的零部件进行设计
定位零部件的设计与基础设计相同,都是采用导尺作为依据,材料之间的变化也没有太多的改变,预留出0.1mm即可,在使用螺钉将导尺平稳地固定在凹模当中。利用T10A的钢密度大的特性对其进行制作,而在热处理当中强度应保持在HRC50-60左右。纵向挡销仍然留出3个档销的位置。
3.4对于卸料装置的设计方式
在对定子铁心片进行冲裁以后大多数的工件都为封闭式曲线,这样非常容易在冲裁后使槽口慢性回弹甚至变形,其别是上文当中提到的齿部和外形翘起以引起设备故障,所以在对卸料装置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选择弹性卸料和弹性顶料的装置[3]。一般在设计当中弹性顶料装置都是安装在下模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若是将橡胶放在凹模当中,会使凹模的模具厚度不断地增大,这样就会大大地加大投入的力度和模具的研究设计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将橡胶从内部移动到模具的外部,为了在达到一定寿命后便于更换,将其放在固定板下方。弹性顶料板的厚度通常为25mm以内,材料的热处理硬度选择HRC43~47左右,钢种则不可以再使用T10A种钢了,应该选择45#钢来使用。在对顶料板安装过后对卸料板进行初步的研究,在进过研究发现卸料板使用厚度为30mm的厚度最为标准,材料的热硬度仍然是选择HRC43-47左右,钢种也用45#来代替普通钢。
3.5对垫板进行材料选择
和组装在设计的结尾当中,在上垫板当中安装凸模,凸模的厚度一般选择30mm左右。下垫板对凹模起到了一个支撑的作用,厚度一般选择25mm。垫板与顶料和卸料板材料一样。都选用45#钢以及热处理硬度为HRC43~47的材料。这些步骤都完成后即可对整体的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了。
4模具最重要的一点
此论文进行冲裁的是对硅钢片,所以这对外形和尺寸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对其冲裁后不能有毛刺的存在,这就给整个设计带来很大的难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在对凸模与凹模设计和制造当中尽可能地让二者使用一台线切割机床。可以使用慢走丝多修两次,尽量做到在制成成品的尺寸与表面的粗糙度符合设计所需,设计过程当中减少机床所带来的影响,方便后期模具的安装与调配。而最重要的是凸模与凹模在安装过后二者之间的缝隙必须均匀。否则就会产生毛刺的存在。所以在安装过程当中应先进行下模的安装,待下模安装好后对凸模进行调节,使凹凸模之间的缝隙均匀无误差后再对上模进行安装。减少复装次数以免对模具造成损害。
5结语
通过该方式设计的模具经后期检查符合设计理念,设计结构紧凑,同时既节省了材料、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经检验后设备在期维护以及设备调整方便有着显著的效果,生产大规模的定子铁心即便模具磨损了也非常容易进行更换,适合大范围的生产。而利用此模具生产出来的定子铁心硅钢片在外形结构、尺寸重量当中完全符合现代所需的标准,在生产过后基本无毛刺或变形发生。所以此种方式可行。
参考文献
[1]黄豪杰,吴波,曹建树,等.电机定子硅钢片冲压模具设计及ANSYS有限元应力分析[J].模具技术,2015(1):40-46.
[2]王旭.苏联对硅钢片硬质合金冲模寿命的探索[J].电机技术,1983(2):36.
一、生涯角色扮演
生涯角色扮演是生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是被动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生涯情境,“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各种生涯角色,从而习得生涯知识、技能与方法,改变生涯信念,实现生涯发展。例如,为了体会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在一次生涯课堂教学中,把生涯角色的体验作为一个项目,采用了生涯角色扮演法授课。
生涯角色扮演基于美国著名职业生涯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他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后来舒伯又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即“生涯彩虹图”。它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段各种角色的分量;人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每种角色所占比例则有所不同。根据舒伯的理论,一个人一生中要扮演许许多多的角色,如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等,他们就像彩虹同时具有的许多色带,色带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代表这种角色的历时与投入时间精力等。在生涯课上,要求学生演“一家人的一天生活”的小品,他们分别扮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孩,演绎一天中每位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休闲等。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能使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人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人生舞台,担任不同的工作,履行不同的使命,而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思考人生生涯发展历程、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的基础上,才能够深刻地理解人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只有在感悟各种人生角色基础上的生涯规划,才是有生命力的规划。
二、生涯人物访谈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职场人士交谈而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探索活动,是获取可靠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作为生涯教育的一种实践项目。生涯人物访谈以“问题”为线索,以“答案”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生涯人物访谈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访谈对象、收集访谈人物的相关信息、提炼访谈提纲、联络访谈对象。生涯人物访谈的内容一般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性质、环境、收入、福利、工作时间、就业地点、所需教育、就业机会、培训或经验、能力要求、生活形态、组织文化和发展前景等。生涯人物访谈的对象要选择具有一定年龄梯度的有代表性的职场人士。访谈前,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设置系列问题;访谈过程中要善于倾听与提问,做好记录;访谈结束后要辩证地分析访谈内容,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例如,高二年级的马舒婷(化名)同学想将来从事中学教师职业,她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下面是她与一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交谈的部分内容:
学生:老师好,请问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要做些什么?
教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写教学反思、和学生谈话等。若是年轻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参加各种比赛,做研究、写论文等。
学生: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教师:就我而言,最喜欢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如参加各种公开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撰写论文等,还有享受寒暑假。最不喜欢的是重复性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等。
学生:您当初是如何找到这份
工作的?
教师: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工作肯定有,但具体到什么学校要靠教育局安排。现在老师就业要参加教育局或学校的招聘考试了。
学生:您如何看待教师职业将
来的变化趋势?
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教师职业应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小班化教学是趋势,因此,教师的需求量应该是稳中有增。我对教师职业未来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学生:现在应聘教师应该具备
什么条件?
教师:学历方面,现在杭州的小学一般需要本科,中学需要硕士研究生,大学需要博士研究生。至于是否师范院校毕业问题不大,但需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学生:教师职业应该掌握哪些
职业技能?
教师:一般要有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等。
学生:教师职业对知识和经验
有何要求?
教师:教师职业需要具备相应
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一般就业前需要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教师岗位职责有无明确
的规定?
教师:教师岗位职责一般有明
确的规定,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聘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的成长等。
学生:您感觉教师工作压力主
要有哪些?
教师:像我们中学教师的压力
主要来自升学的压力,小学与幼儿园主要来自安全的压力。
学生:您觉得教师职业的劳动
强度如何?
教师:说起来是8小时工作制,但教师很多工作在8小时之外,如晚自修、备课、改卷、家访、为学生解惑等。目前而言,教师职业工作强度还是较大的,尤其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更繁琐、更累了。
学生:教师职业最大的挑战是
什么?
教师:目前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期望越来越大,教育本身处在深化改革时期,学生、知识、教育要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教师职业的最大挑战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学生:教师职业报酬如何?
教师:政策上讲,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不过,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奉献的准备,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哈哈。
学生:您感觉像我们将来希望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大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
教师:爱的表达与传递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互联网+技能等。
三、参观企事业单位
在生涯教育中,生涯角色扮演和人物访谈都是间接了解生涯角色,而参观企事业单位则是深入真实的情境,去观察、感悟真实的职业。但参观有些时候只能是表面的感知,其缺点是不能深层次地洞察职业内涵及工作要求。作为高中生涯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参观企事业单位是一个很好的感性认知项目。例如为了了解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及相关的职业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参观汽车制造厂的项目。参观前,要求学生设计项目活动方案,包括确定参观的任务、活动的计划、行动的过程和参观报告的撰写等。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有关汽车制造业的信息,了解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发现了汽车生产的一般流程工艺――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和检测工艺;知道了汽车制造业对员工的学历、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报酬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汽车生产线的高科技含量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感。通过参观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的真实情境,有利于作出基于真实情境的生涯规划。
四、调查专业与高校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序为“一小部分”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学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占 2.1%,完全不了解占10.0%,比较了解占26.8%,不太了解占35.5%,说不清楚占25.6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北京部分高校的大一学生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笔者学校对全校高一学生进行了生涯发展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专业了解程度如下:完全了解占0.1 %,较了解占1.5%,一般了解占5.7%,不了解占89.6%,完全不了解占3.1%;学生对高考科目“7选3”确定程度:已经确定占的0.6%,较确定的占3.5%,不确定的占95.9%。由此可见,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存在对专业、高校认知和规划意识的缺失。但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出来后,高一学生就面临如何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的问题。
调查是解决选考、选专业和选高校困惑的基础。深入具体地对专业与高校进行调查,是探索专业与高校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在高一暑假,设置“高校专业调查周”的项目,要求全体高一学生深入调查不同的高校与专业,学生按照专业分组,设计调查专业与高校的项目活动方案。例如,有位学生想调查心理学专业,她找了三位喜欢相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一个探索小组,他们找了相关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各年级的大学生各两名和一些老师,以及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了解到一些信息,并撰写了专业调查报告。
调查前,他们设置了如下调查提纲:
1.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属于什么领域?有哪些分支?是否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生专业?
2.心理学专业有哪些名校?写出具体的国内外一流的学校和院系名称及排序,并分析各名校、院系的优点与缺点。有哪些具体的名师?写出名师的具体介绍和专业成果等。
3.与心理学专业相关的专业有
哪些?它们具体研究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也为日后转换专业做好铺垫。)
4.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对社会和生活有什么价值?
5.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
些职业?就业率如何?年薪多少?
6.学心理学专业的牛人、名人有哪些,成就怎样?专业领域中的牛人是怎样成功的?他们现在的成就是什么?他们在学心理学专业时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和故事?
7.心理学专业领域的权威机构
有哪些?
8.心理学专业适合什么人学?有哪些具体的素质要求?
9.如何才能学好心理学专业?包括要重点学习的专业内容,专业学习的资源,如网站、论坛以及学习的圈子等。
实践表明,通过调查,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心理学专业的信息,对心理学专业有了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生涯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五、职业体验与模拟
关键词:LED;照明;散热;导热
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保压力日益突出的形势下,LED光源在道路照明中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半导体照明行业的热点。小功率LED光源已广泛应用景观亮化照明,大功率的LED路灯也越来越多的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由于LED路灯产品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散热问题、配光设计、产品价格及维护不便、行业标准统一性等问题,因此产品还无法在城市道路大面积推广运用。但是其诸多的优点如高效、环保、寿命长、抗震等,与高压钠灯相比较存在巨大潜在优势,城市照明LED路灯采用大功率LED是发展的趋势,本文将就LED路灯目前存在几个现状之一的散热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光源的选择
光源比较:传统照明光源主要有3大类:白炽灯、荧光灯和稀有气体放电灯。与这些光源相比,LED光源光效比较高,使用寿命长,采用安全电压供电,不含有毒重金属,显色指数高,而且属于新型光源,发展潜力巨大,是未来传统光源理想的替代品。表1为几种照明光源的性能比较。
表1 几种照明光源的性能指标
(二)散热是LED路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LED是冷光源,不象白炽灯那样产生灼热的高温,但是,LED本身耐温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将发光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的散发到空气中去,保证芯片工作在安全的温度环境下,这样LED灯才能真正的体现出长寿命的优势。
LED的管芯和涂覆的荧光粉都是在几百度的高温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本身有一定的耐温能力。但是,LED的外壳和管芯之间存在热阻,这个热阻使LED在使用时外壳和管芯之间出现温差,管芯的温度会高于外壳温度。
由于发光管生产技术的进步,大功率发光管内部的热阻越来越低,目前1瓦的发光管的热阻普遍在15度/瓦以下,也就是说,给1瓦的发光管加1瓦的电功率,管芯比管壳的温度只高15度。按照目前发光管管芯材料的耐温水平,管芯温度不超过150度就能长期安全的工作。这样推算,外壳温度135度时可以安全使用。但是,由于外壳封装材料的限制,实际使用中的管壳温度最好不超过70度,这样管芯温度只有85度,发光管的透明封装材料也不会快速老化。长期稳定工作没有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将半导体灯工作时的温度降得很低,但必须减小发光管外壳和灯体外壳之间的热阻,这样就可以以比较小的体积和比较低的成本生产稳定工作的半导体灯。
要有效的散热,减小灯的体积和生产成本,灯体必须有合理的散热结构。问题是怎样合理的把发光管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壳上,怎样有效的增大外壳和空气的接触面,并且有利于空气在外壳表面上的流动,就是灯体热结构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三)灯具结构设计分析:
1.灯具结构:
a.组成结构:LED路灯由铝合金压铸灯体,LED模块,钢化玻璃透光罩,AC/DC恒流驱动器,电器室盖板五部分组成。见下图:
b.功能结构:散热灯体,光源室,电器室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2.散热
要做好LED路灯首先要做好灯具的散热,然而散热和灯具的安全防护又是一个矛盾,针对这对需要共生的矛盾做如下建议:
A、LED加散热板与灯具防护建议:利用铝合金型材组合的路灯,将一块AA6063;305mm×500mm的平板散热器型材和不锈钢外框组合,将LED焊接在铝基板上制作成模块,在模块的底部涂抹导热胶用螺丝固定于铝合金型材散热器平板上,罩上PC光源外罩,连接驱动电源,完成LED路灯的设计制作。
这种结构的路灯的热传导和散热效果均佳,能将LED所产生的热量迅速的传导到散热器上,再由在空气中的散热鳍片散发到空气中,由流动的空气带走热量,但是由于整个灯具是由多个部分连接组合而成,产品一致性差,在防渗水安全上仅靠防水胶是极不可靠的,所以在防护等级上达不到(GB7000.5-2005)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所有的LED均安装在一个平板上,无法对灯具进行合理的配光,在实际使用中该款路灯的照明半径无法满足路灯的照明范围,而且外观呆板,故本方案不成熟不宜采用。
B、传统灯壳改制的LED路灯存在的问题:利用传统路灯灯头改制的LED路灯,虽然采用了铝型材做散热器,将整个光源和驱动电路装入铝合金灯壳中,虽然解决了灯具的防护等级问题,但是整个光源是在密闭的灯壳中,灯具工作中所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到空气中带走,导致LED模块和驱动电路在极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工作温度急剧升高,LED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死灯和光衰,驱动器也因温度超过而烧毁,大大降低了灯具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故此方案是不成熟的。要做好LED路灯简单的用传统灯头装入LED光源是行不通的。
以上两个方案都是无法同时满足散热与防护问题而失败,为此可以进行下列的进一步分析。散热问题与产品的防护等级是一个矛盾,这是一个行业性的难题,项目产品在不降低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护等级的前提下,又要保证良好的热传导,对流,发散,分析如下:
C、散热材料的选择:为了做好LED路灯,首先对散热材料进行选择,目前散热器所采用的基本为金属材料,这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①导热性能好――相对其它固体材料,金属具有更好的热传导能力;
②易于加工――延展性好,高温相对稳定,可采用各种加工工艺;
③易获取――虽然金属也属不可再生资源,但供货量大,不需特殊工序,价格也相对低廉;依此确定了散热片所用材料类型,具体种类的确定同样需以此为标准。下表为散热片惯用材料与常见金属材料的热传导系数。
上表中热传导系数的单位为W/mK,即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柱体沿轴向1米距离的温差为1开尔文(1K=1℃)时的热传导功率。
热传导系数自然是越高越好,但同时还需要兼顾到材料的机械性能与价格。热传导系数很高的金、银,由于质地柔软、密度过大、及价格过于昂贵而无法广泛采用;铁则由于热传导率过低,无法满足高热密度场合的性能需要,不适合用于制作高性能散热片。铜的热传导系数同样很高,可碍于硬度不足、密度较大、成本稍高、加工难度大等不利条件,在散热片中使用较少。铝作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因热传导系数较高、密度小、价格低而受到青睐;但由于纯铝硬度较小,在各种应用领域中通常会掺加各种配方材料制成铝合金,为此获得许多纯铝所不具备的特性,而成为了散热片加工材料的理想选择。
各种铝合金材料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调整配方材料的成分与比例,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特性,适合于不同的成形、加工方式,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上表中列出的5种不同铝合金中:AA6061与AA6063具有不错的热传导能力与加工性,适合于挤压成形工艺,在散热片加工中被广为采用。ADC12适合于压铸成形,但热传导系数较低,因此散热片加工中通常采用AA1070铝合金代替,可惜加工机械性能方面不及ADC12。AA1050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适合于冲压工艺,多用于制造细薄的鳍片。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采用AA1O7O选择一次性压铸成型来实现灯体的制作。
D、采用一体化铝合金压铸LED路灯设计思路:
①、散热灯壳分析:
根据道路照明灯具的功能需要及灯具的防护安全等级的规定,将整个灯具分成三部分来设计,整体散热外壳。光源室,电器室,选择AA1070铝合金压铸一次性成型。
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主要取决于散热片与发热物体接触部分的吸热底和散热片的设计。性能优秀的散热器,其性能应满足三个要求:吸热快、热阻小、去热快。
吸热快:即吸热底与LED模块间热阻小,可以迅速的吸收其产生的热量。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吸热底与LED模块结合尽量紧密,令金属材料与LED模块直接接触,最好能够不留任何空隙。
散热器的整体热阻就是由与LED模块的接触面开始逐层累计而来,吸热底内部的热传导阻抗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了将吸收的热量有效地传导到尽量多的鳍片上,因此还需要吸热底有较好的横向热传导能力,在设计灯具时首先满足吸热底有足够的厚度,同时考虑LED模块的安装孔位进行加筋,也加强了灯具的整体性和机械强度。
热阻小:为了提升吸热能力,希望散热片与LED模块紧密结合,不留任何空隙,压铸出来的表面这是无法实现的。吸热底与LED模块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空隙,如果空隙中是高热阻的空气,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导热效果,因此,应采用具有较低热阻及较佳适应性的材料填充其中的空隙,这便是导热胶的用武之地。但导热胶的热阻始终要高于加工散热片的金属材料,使用它只是权宜之计,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要想根本上提高散热片吸热底的吸热能力,就必须提高其底面平整度。平整度是通过表面最大落差高度来衡量的,通常散热片的底部稍经处理即可达到0.1mm以下,采用铣床或多道拉丝处理可以达到0.03mm,散热片的吸热底越平整热阻越小,越有利于热量吸收,但由于无法做到完美,涂抹导热胶成为了LED模块安装到散热器的必须步骤,从而达到吸热的最佳效果。
去热快:由于将LED模块的吸热底和散热鳍片压铸成一体,即能够将从LED组吸收的热量迅速的传导到鳍片部分,整个灯体和散热鳍片上部是于空中的,而且的鳍片的方向是平行于道路,需要散发的热气与气流方向一致,不会因气流而形成涡流而造成热气的滞留,进而由流动的气流顺利带走而散发,以最快是速度将热量散发。
下图为灯体的上部和侧面的设计结构:
灯体上部散热片分布图
灯体侧面散热片分布图
由于在灯体的设计上对整个灯体的上部无任何开口,整体的加工为铝合金一次性压铸成型,在整体的上部不存在渗水和防尘的烦恼,仅对灯体向下方向的光源室和电器室进行防护即可,这样防护问题就简单了,只需采用硅橡胶条进行防水防尘,就能达到IP65的防护等级。
通过以上的分析,一体化LED路灯散热灯头,具有吸热快,热阻小,散热顺畅,防护等级高,机械强度好的优点。能将LED模块结温控制在摄氏60度以下,这在LED应用照明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将LED照明从可能变为可以。
LED作为新一代的光源,其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是现在传统光源的气体放电灯所不具备的。从长远来看,LED路灯替代气体放电灯是大势所趋,其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只要有效解决LED路灯的散热问题和配光问题,随着产品价格的回落和行业标准的出台,LED光源在道路照明领域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杨辉.杨维明.陈建新.刘国富.LED路灯的散热设计及可靠性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3(4)
一、科学推进专业调整与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结构
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活动。2013年1月,我处利用寒假组织全院各系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娄底及长株潭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人才市场资料与数据,为学院科学制定《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把与学院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制造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为主体的资源类两个重点建设大类调整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及专业群。针对娄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长株潭汽车制造和工程机械等产业的配套协作服务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停止表演艺术、国际贸易等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专业招生。
3.加强专业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请区域内相关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参加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切实施行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依照各自特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三融合、三对接” (人才培养融合地方需求、专业紧密对接娄底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融合企业资源、课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教学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行“前校后矿”的免费订单培养,学生学费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及教学、生源等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专业技能实训的部分师资,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及合格专业生的安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基于工学依次交替的“工作学期”环节模式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一接两融”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公共事务管理系酒店管理等专业初步探索出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共赢的“123160”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一批小订单、两年在校专业学习、三个月定向专业综合实习、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2.产学研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主动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受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机电系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年均加工能力为400台套,产值600万元,承担啤酒瓶贴标机、农机配件等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任务,既加强了以产品工艺路线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又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积极探索以“专业+系部+师生员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体的产学研实现形式,依托学院具备比较优势的会计专业,学院独资组建了娄底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3.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四门课程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三条途径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商务英语实用写作》立项为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推荐,在全省排名第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严格执行实践性教学任务。期初制定《学院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表,通过实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时8000多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2.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实习工厂三期安装起动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测量实训室、新闻编辑与制作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改造和扩建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调整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校外实习基地达199家。
3.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核鉴定程序等举措,在全院各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年共组织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助理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网络编辑师等十多个工种鉴定15场次,共计鉴定3748人次,学生合格率为95.2%。由于组织工作得力,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等级。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抽查。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组织会计、财务管理、数控技术、动漫设计等四个专业08级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强化实训,并于12月中旬带队赴有关院校参加了此次专业技能抽查。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全年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申琼良、刘光祥作为湖南分赛区预赛选手入围“众友杯”、“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一等奖、“电子组装与调试”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1.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本年度共立项156个院级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出台新的资助标准,资助经费从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共组织院级学术讲座27个,系级讲座58个。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论文评选活动,共有13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3年XX省职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易爱良、邓海燕等两位教师送评的论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湘方言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荣获一等奖。
2.规范教研课题管理。组织了11年立项的4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省教科院专家组的中期检查,组织立项了15个院级教研课题,组织对06、07年教研课题的结题评审,共有14个课题结题。组织教师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四项,徐元俊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李和平老师申报的《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等两个课题通过省职成教学会初评,呈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终审。
3.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组织4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竞赛。教务处承担了说课课件的审核、说课录像的制作及资料的上传。邱智鸿老师主讲的《导游实务》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二等奖;邹慧鹏老师主讲的《调酒技术》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三等奖。龙育才、梁艳丰两位老师主讲的《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网络预赛中获得三等奖。成功组织学院2013年度说专业、说课程比赛暨第六届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参加决赛的20个团队在“说”的形式与内容上有创新,“说”的内涵与效果有进步,每一个团队能自觉地把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层面,传递到教师实践,基本实现了诠释理念、探索规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改革、促进提高的活动预期。
4.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本年度共编辑刊出7期简报,在宣传最新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参与学院项目建设,提炼教育教学品牌
1.参与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申报工作。承担了骨干校申报材料中申报表、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有关指标的材料撰写工作。具体指导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四个其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撰写。
2. 认真做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按照我院省级示范校年度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承担省级示范校建设年度检查准备工作。负责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年度发建设的综述材料撰写与佐证材料的装盒工作。
3.组织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教学团队申报2013年XX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以吴莲贵教授为带头人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以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学信息、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料上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年共编写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发行量大28000册以上。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组织学院首次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组织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于10月中旬对各系部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对系部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按照评估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获一等奖,机电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获二等奖,财经贸易系、外语系获三等奖,以上五个系部荣获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处还组织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经验交流会。此举既是对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检查,给各系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各系部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规范日常教务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等日常教务工作有序运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每逢期末,出台学院考风考纪建设工作方案,加大考风考纪与诚信考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