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开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问题导学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关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提出与教学内容要求相联系的、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气氛等因素的综合。它不是简单等同于教师根据教材要求进行提问,学生被动解答,因为“问题”是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不解,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下一番功夫,从学生的思考方式、思考角度与思考深度尽可能的去分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激发探究的兴趣,提出自己不懂、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要求学生预习《从不同那个方向看》时,就用下面一段话来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有一首古诗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会不一样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急于去探索知识。
2、着力于放,扩大数学教学的自主性
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人才。例如在讲《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固定两根木棒,动第三根木棒,观察形成的同位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而此时两根木棒的位置有何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前面还学习了内错角、同旁内角,它们与两直线平行又有何关系呢?学生的思维成长点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自主探索有关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知识。
二、尊重、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
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敢提。尤其是对基础差的、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被教师指责和被同学嘲笑的风险。要想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要学生敢问。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传递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如谁先提出问题,谁敢提出问题老师就表扬他。
如果谁提的问题,使我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得比我还要深,我今天不能回答,可以留待以后解答。这些话语给了学生敢于提问题的胆,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关注生活实践、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应成为实施问题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每一课的开始,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真实性、实用于现实生活的知识点或问题。但是日常生活中认为理所当然应当是这样去解释的现象,在学习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后,我们会发现原来并不是这样的,这与学生从生活所获得的知识经验相冲突。例如,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章,在学习之始,先引入了数学鲁教版课本46页习题8.3图,生活中设计师用线组成了美丽的、幻妙的图案,除了相交线外,直线a与b直观上看是不平行的,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平移的方法能验证平行,学生看到了实质,他们可能对这个知识产生很深的印象,此时我们进一步引导,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验证它们平行,撕掉它们的伪装呢?
不仅揭示了学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原因,同时调动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以及应用数学知识的欲望。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在达成预期目标的同时,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在一种思考的状态,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思维的动力,没有了问题就很难进行思维。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新问题,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理解的重要途径,并且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但综观中学问题教学的现状,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学生质疑和教师提问的适当互补。
让学生做问题的拥有者并不排斥教师的提问。有时学生质疑关注点较偏,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路,扭回教学正轨。建立在学生问题上的引导式提问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提问的缺憾,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质上学生仍是问题的拥有者。
2、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设计“教材化”
课堂提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
问题层次偏低。不少中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仍然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目前教师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其根据教材内容预先设计的,到了课堂上一个个抛出来让学生讨论回答,是“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这些问题难免封闭、静态,不是随着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随机动态生成,因而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或偏难或偏易,漠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难以形成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教师所提问题实际上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教师较高层次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关键词 高校“阳光体育” 大学生 评价作用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学校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的“阳光体育”运动,是一场全国性的旨在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体育锻炼热潮,是提高青少年健康体质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更加积极的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做好体育课程的革新工作,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开展高校“阳光体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生人群中普遍存在体能素质低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注重专业学习忽视了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体能素质要求降低。高校“阳光体育”正是一项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课外锻炼活动的开展情况
在大部分高校中普遍都存在着课外锻炼活动项目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高校中的课外锻炼主要是以早操、业余体育俱乐部等形式开展的。全国有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早操制度,不过仅仅局限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持续时间为15分钟左右,以跑步和广播体操两种锻炼方式为主,由于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早操锻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起不到显著的作用。很多高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都组建了各种业余体育锻炼俱乐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业余体育俱乐部往往会受到开课时间和经费问题的限制,组织的形式有较大的随意性,且普遍缺乏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体育锻炼周期,达不到体育锻炼的预期目标。
大学生缺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大部分的大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90分钟,而“阳光体育”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要求为一小时每天,而且由于是没有组织和规律,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测试学生体能素质工作实施不到位
与“阳光体育”同时启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检测“阳光体育”开展效果的标准,也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有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学生体能素质的检测系统,有超过一半的学校仅仅采用了生理指标测试与体能测试结合的检测方法,并没有结合体能测试科学的安排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而且受学生自由选课的影响,像田径这样的能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体育活动变得无人问津,表明了当前的体能检测工作与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目标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在《标准》中提高了学生体能素质达标的标准,这对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在大部分高校中,体育课程都没有开设理论课,没有对学生进行关于体能测试的目的、方法的正确指导。大部分学生仅是将体能测试作为毕业或获取奖学金的必要渠道,由于学生缺乏教师对体能测试的监督和指导,出现了少数学生采用作弊的手段通过测试的现象。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在我国高校进行的体能测试还停留在数据第一的浅显层面,并没有和增强学生体能素质联系起来,没有起到《标准》的指导和干预作用。
二、针对高校“阳光体育”问题的对策
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容安排不合理、效果评价不科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阳光体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大学生体能素质不断提高的必要途径。
(一)着眼于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
学校要以“阳光体育”的宣传口号为主线,对活动的开展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并制定一系列可行性的标准。着眼于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严格遵守“阳光体育”活动提出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限,保障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实行。学校还要将解决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问题计入“阳光体育”的范畴中来,以适当的绩效标准及职称评定标准来保证体育教师的教育质量,真正的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理念和要求。
(二)健全学校的体育组织
学校的体育组织既有学生自己成立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也有由学校和老师创建的体育活动组织。对于学生自己成立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学校应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学校可以根据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支持,促进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将它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学校可以从学生群体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健康为宗旨创办一些娱乐与竞赛结合的综合型体育活动组织,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重视体能测试的评价作用
高校要着重完善体能测试系统的评价作用,只有检测出学生的真正体能素质,体育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课程安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体育锻炼方式进行指导和监督,做到体育与科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掌握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阳光体育”的评价作用是提高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阳光体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阳光体育”是一项以学生健康体质为首要目标的活动,开展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走出教室、跑向操场、享受阳光、拥抱大自然,投入到体育锻炼的热潮中去,能使大学生成为阳光、健康、自立、团结的一代新人。在高校“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使大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范文: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开题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
二、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