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心理咨询案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阿兰是一位26岁女性,某公司的秘书,她一共在我的咨询中心做过6次个别咨询和15次团体咨询。阿兰出生在大西北,十几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到北京。十九岁时,她曾因学业中的困难感到焦虑、抑郁,并在她所在大学的咨询中心做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但疗效不佳。大学三年级后阿兰退学了,开始做一些秘书工作。到我们这接受咨询时她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由于阿兰相貌非常出众,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并且,她曾与一个男同学同居过几个月。她说,尽管和男朋友在一起也感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她抱怨,当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男友对她并不关心同情,也不愿意为他们关系的分歧做任何努力。当她因同样的原因,在痛苦和泪水中与最后两个男朋友分手后,她最终感到跟男人在一起就象跟石头在一起一样,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大学二年暑假,阿兰参加了学校旅游协会组织的一个“女生夏令营”,发现与女性朋友在一起时要比与男性高兴得多,能让她体验到更多性和情感的满足,而且她的确与一个女同学建立了性关系。尽管这个关系因为她又去“调戏”别的女性只维持了几个星期,但是她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的情感与更多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去年,她和一个叫阿紫的女护士确立了比较稳定的性关系,并且不久前她向父母公开了这件事。父母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严厉禁止她们的这种交往。由于阿兰仍我行我素,父母感到非常丢人,一气之下告诉她,绝不允许阿紫进家门,阿兰从原来的掌上明珠一下变成了眼中钉,并且,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现实困难,因为她目前的工资很低要靠父母的资助补贴生活、完成自学考试。
阿兰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公开同性恋后的结果和担心能否完成学业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父母一样认为她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她上面的顾虑后,阿兰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同性恋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自学考试;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如下)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诱发事件a
父母不让我和阿紫交往
不合理性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他不能用否定的态度对待我。
2.他们那样做,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他们那样做,说明我是不好的。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感到舒心,必须得到公正对待。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2.他不应该不公平地对待我。
3.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4.我不能忍受这件事。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
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
行为表现:回避,退缩,过食,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父母和情人发生冲突,工作拖踏,过食。
表格中包括了她的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我把这个表格让她带回去,以期使她看出,她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表格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社会对她作为同性恋者的态度、学习压力、过食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阿兰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阿兰的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对父母不认可她的情人,认为她变态感到极端愤怒;及因工作拖拉受公司领导的批评感到非常不满。从分析阿兰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阿兰咨询的目标。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地方式与父母及其他反对同性恋者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挑衅的方式对待他们。
2.纠正完美主义倾向及由完美主义而产生的对学业的过高要求。
3.纠正过食现象,降低或至少维持目前的体重。
情绪目标:
1.降低她在学业和社会困难(因同性恋而遭受的困难)方面感到的沮丧和无助感。
2.降低由人们对同性恋所持偏见而产生的愤怒。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而产生的焦虑。
认知目标(须予以纠正的靶目标):
1.“我不应该总是面对这么多困难,生活不应该如此艰难”(如:我父母不应该阻挠我的爱情;老师不应该总给我布置这么难的作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钱又挣得这么少,这太可怜了;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很累的时候提出额外的要求)。
2.“社会和家庭必须认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必须总是写出出色的论文,假如做不到我就是不好的,说明我不聪明、太笨)。
3.“因为我过去的生活一团糟,未来肯定也是这样,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阿兰: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平视为糟糕至极(这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或当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认可、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糟糕至极的(这导致了她的沮丧)。其实,这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糟糕至极”,这也是阿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咨询中已经对病人讲过,可以把她的任何问题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第二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工作,以下是第二次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c(阿兰):我父母坚持让我参加表哥的婚礼,我说,除非阿紫陪我,否则我是不会去的。他们非常生气,我们为此几乎两周彼此没有讲过话,现在我觉得很内疚。
t(咨询师):你的情人被排除在家庭活动之外,你感到很生气,我是能理解的,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c:是的,还有觉得非常沮丧。好像无论我做什么她们都不满意,我已经厌倦了总是这样挣扎着生活。
t:当父母要求你参加表哥的婚礼,并禁止阿紫同去时,你在想什么?
c:我都26岁了,他们无权告诉我可以带谁去出席婚礼,他们应该支持我自己的决定。
t:你是不是认为他们“没有权力批评你”的背后是“不应该批评你”?
c:他们就是不应该么!你是不是打算告诉我,他们批评我是对的,是件好事?
t:这当然不是好事,对你来说这是很痛苦的!我想你非常希望与阿紫关系被家人接受,不希望和他们处得这么僵,是吗?
c:是的。
t:那让我们做一个小的练习好不好?
c:可以。
t:假如你认为是希望与他们处好,而不是觉得他们和社会必须接受同性恋这种现象,或不觉得不被接受对你来说是件可怕的事,那么你的感受会怎样?
c:我还是不喜欢这种情况。
t:当然,你没有理由喜欢这种情况,我猜你仍会觉得失望和受挫,但不再是愤怒或沮丧了。但是,当你把希望你的家庭不去阻挠你的爱情变成他们必须不能阻挠你的爱情时,通常会感到愤怒、懊恼,而这些情绪又往往给你和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还使你为此感到内疚。
c:是的,每次我都特别烦,他们就把这作为进一步的证据,说我不正常,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搞同性恋的原因。
t: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谈一谈你的“应该”和“糟糕至极”。看一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首先,有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人们不能持有偏见?
c:很多人对很多问题都有偏见,我想没有法律禁止偏见。但是偏见的确很可怕,它能使人非常痛苦!
t:是,偏见是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但是控制偏见比漠视或容忍这些偏见要难得多。偏见与死亡相比哪个更可怕?或说偏见给你带来的痛苦是不是最严重的?
c:也许换了您,可能不会象我一样,但他们向我和阿紫施加压力时我真的不能忍受了。
t:很自然,你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理由说你应该象现在这种样子。而且你也正在忍受着你所谓不能忍受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怎样痛苦更小地忍受它。
c:可为什么非要我改变呢?是我们父母又固执又烦人啊!
t:对,我也认为如果他们不固执,不让你心烦,完全接受你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控制世界、控制别人。他们可以愿意也可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但是,如果你通过改变自己对别人的过分反应,第一,可以使自己的感受好一些,第二,可以有机会让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和容忍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至少不会因为父母拒绝接受你与阿紫的关系而对他们大嚷大叫,这样他们就不再有进一步的证据指责你不正常。(暂停一会儿)来,让我们在做个小的练习,这个练习叫“合理情绪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你与父母正在吃饭时,他们责怪你带阿紫出席表哥的婚礼,你感觉非常心烦非常生气,对你的父母非常恼火,并感到做一个同性恋者怎么这么难!能想象得出吗?
c:能,太能了,这个场面跟昨天晚上发生的情况差不多,我非常沮丧、气愤、心烦!
t:好的,继续闭着眼睛,想象相同的情绪,但是,只让自己感到受挫、失望而没有沮丧和愤怒……,继续想象只是对他们的行为感到不高兴,继续想象……你是能够想象出来的……。
c:(大约两分钟后,睁开眼睛)这很难做,不过你说的情境我最后还是想象出来了。
t:好的,你做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
c:我告诉自己,我不喜欢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但是他们非常困执。不过,尽管我不喜欢,我觉得还是能够忍受的。正如您上次的说的一样,这情况对我只是个困难,但算不上灾难,现在我好像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
t:你做的非常好,假如你不仅在想象中而且在现实中也对自己说这番话,那你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自己的沮丧和愤怒,当然,我想你可能仍然会体验到一些负性的感受。你说过你并不认为同性恋是缺陷或病态,如果你非常坚定地相信这一点,你还会不会对别人的不接受感到极端气愤呢?是不是别人的批评让你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病态的呢?
c:从某种程度上您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拒绝接受你、都反对你,要想感觉良好太难了,难道我们不需要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吗?
t: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喜欢、被接受,尤其希望得到对自己很重要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某种程度的挫折感。但我认为,在你的例子中你感到自己被贬低了,因此你对贬低你的人感到愤怒。假如你放弃这样的信念,即:“别人认为我没有价值我就没有价值了”,那么你就不会总是感到被贬低和无助。能明白我的话吗?
c:理智上讲是这样的,但是从感情上说,如果受到父母或领导批评,我还是会感到相当沮丧。
t:理智上的理解,只会让我们短暂地明白:只是他们认为我不好,并非我真的不好。但多数时间,我们还会觉得他们认为我不好,我可能真的就是不好,我有缺陷,没价值或不正常。
c: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想法呢?
t:躯体上的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有力,情绪的肌肉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强的。关键在于:锻炼!每次当你因被否定被拒绝而感到愤怒、沮丧时,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法律规定不能对同性恋有偏见?为什么我的所作所为别人必须赞同?第二,他们这样对待我,真是这么可怕吗?我真不能容忍吗?第三,他们这样对待我就说明他们是卑鄙的父母吗?第四,他们的批评能降低我做人的价值吗?此外,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信息:“即使我同一般人的性取向不同,即使别人认为那是病态,但这并没什么,我有权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同样道理,别人也有权选择自己的好恶,有权不同意我的选择,虽然我不希望这样,但权力是别人的。”
c:我想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象您说得这样太难了!
t:的确,生活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会当别人批评你时不再感到受侮辱,通过学会拒绝自己陷入“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的自怜之中,可以大大改变你悲惨的境遇——愤怒、沮丧、强烈的挫折感——这些都是你对困境的反应。(暂停一会)好的,我给你布置两个作业,好吗?
c:作业!怎么干什么都这么难呢?
t:阿兰,你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的这句话恰恰和我举的例子一样:“我太可怜了,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c:是(求助者笑了),是有点像。
t:当你那样想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c:非常着急、沮丧。
t:好的,你的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世界不应该如此不公平,我不应该为了高兴这么费力”;“我父母不应该反对我与阿紫在一起”;“我不应该非得来做心理咨询”。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你用一种自信的而不是攻击性的态度让父母知道:虽然理解他们拒绝接受你的同性恋及你和阿紫的关系,是对你的关心,但是你的确为此感到受挫和伤心。
讨论:
当阿兰暴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即:她的同性恋不被父母和社会所接受时,她感到极端的沮丧和愤怒),会谈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念上,这些不合理信念不仅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后,同样存在于其它她认为不公平、不合意和被批评的情形下。因此,咨询的基本工作在于帮助病人提高挫折阈限。
在4次个别咨询之后,阿兰又参加了ret(合理情绪疗法)的团体咨询。在第2至6次会谈中,工作重点一直集中于提高她的挫折阈限和增强她的自我接受上。在自我接受方面,具体的工作是处理阿兰因体重过重引起的自我贬低;为要到27岁才能得到本科文凭感到无能;以及为经常缺课而感到焦虑。
提高挫折阈限的具体工作是:处理阿兰每逢因作业、工作感到焦虑时就大吃大喝;每当想到不能向同学、同事公开自己是同性恋者时就感到气愤。
在每次会谈中,我们都会讨论位于她问题背后的信念,她比较典型的自我贬低的认知如下:
1.由于现在的体重,我又胖又丑。
2.我又懒又笨。
3.我永远都不会快乐和成功。
按照ret的原则,我告诉阿兰,人的任何一个单独品质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成功。在每次会谈中,与这些不合理信念争论的结果,是使阿兰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强化这些合理信念:
1.即使我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并不能说我不好,我有很好的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体重超标我不喜欢,但这并不会使我变得丑陋和令人厌恶。
3.尽管过去和现在表现得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是傻瓜,永远不能完成学业做好工作。
咨询中阿兰逐渐识别出容易受挫和愤怒的不合理信念:
1.“我受不了这么繁重的工作,我的生活应该是舒适的,所以即使变得更胖,我也要把这些巧克力全吃了。”
2.“我太可怜了,我的生活不应该总是这么艰难。我的情人不应该在我又忙又烦的时候抱怨我没时间陪她。”
3.“做为同性恋者,不仅给我带来这么多麻烦,而且我不能像那些有丈夫的女人一样可以依靠丈夫的收入辞掉工作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4.“在外面被男人纠缠真是太可怕了。”
在咨询和家庭作业中,不断地让阿兰自己对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逐渐得出以下建设性的态度。
1.“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不喜欢阿紫对我提出额外的要求,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困难,并不是什么极端可怕的事。阿紫也只不过是向我表达她的要求而已。”
2.“尽管我不能得到作为异性恋夫妻中的某些好处,但我与阿紫在一起时毕竟有很多愉快的感受,能得到情感与性的满足。”
3.“我不喜欢被男人们纠缠,但他们并不知道我是同性恋者,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他们也和我一样,有时会犯错误。”
在第二次至第六次咨询中总共给阿兰布置了下面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和阿紫一起邀请你的姐妹和姐夫谈一谈你与阿紫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并建议他们帮你找个合适的场合,使父母和你们两个有坐在一起沟通的机会。
2.当父母指责你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显示敌意。
3.每周为你父母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4.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优点,多小的优点都可以。
5、当因为学习、工作感到焦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而不是一味地吃巧克力。
6.与阿紫手拉手外出,不要因为别人觉得恶心就自我贬低或认为这是糟糕至极的事。
到第六次个别咨询结束后阿兰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不为繁重的学业、工作和父母的批评感到过分的挫折和气愤,也不再为不能完美地完成作业和达不到理想的体重而过分担忧了。此外由于不再总是发脾气,和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父母不再指责她“情绪不稳定”,而且真的接受了她姐姐,姐夫的邀请和她与阿紫一起吃了顿饭。尽管父母仍然希望她能找一个男人过正常的生活,但是,也逐渐开始接受她与阿紫的关系,并且允许让阿紫来家里做客,参与一些家庭活动。
最后,她在完美主义方面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因此感觉很放松,这种放松的心情提高了她工作学习的效率,成绩反而有所好转,这种好转又进一步强化了她放松的心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兰转到ret团体咨询中,一方面继续巩固强化以前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团体咨询的特点对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信念予以纠正。
结论:
在这个个案中,咨询师并没有对阿兰的同性恋问题给予纠正,因为dsm-iv中不再把同性恋置于疾病分类中,更重要的是阿兰并不认为同性恋是变态的,她认为自己有选择同性恋的权力。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它涉及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但是同性恋者在异性恋的人眼中仍然是异常的,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及阿兰对此的非功能性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成为了咨询的重点。
在咨询中,对于阿兰的每个问题,首先要致力于减轻其面对具体情境产生的过度情绪反应(如愤怒、内疚、自我贬低、焦虑等),然后,再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引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来由,有更多的机会确立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p89—94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所提供的文献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出版物,也要精选出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长虹、丛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C].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心理咨询师(三级)。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各有关考生:
为了做好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企业培训师(一级、二级)、电子商务师(二级)、职业指导人员(一级、二级)、项目管理师(一级)职业综合评审工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综合评审办法
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综合评审通过论文写作和口头答辩的方式对考生进行考核。考生须在考前提交论文,然后参加统一的评审。
(一)心理咨询师论文格式
心理咨询师论文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电子文档格式,无须上交纸质论文。请将案例报告以及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两篇文章压缩成一个“.rar”文件,压缩文件名为准考证号和姓名,上传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服务平台”报名系统中。
上传的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统一鉴定考核方案和综合评审办法的通知》(劳社厅函〔2004〕424号)文件中附件4的要求撰写(该文件在网站bjrbj.gov.cn/zyjd公告栏中的“全国统考”中可以查询),撰写时请将论文封面的身份证号改为准考证号。
(二)营销师论文格式
营销师论文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电子文档格式,无须上交纸质论文。请将论文压缩成“.rar”文件,压缩文件名为准考证号和姓名,上传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服务平台”报名系统中。
上传的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营销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试点考核办法的通知》(劳社鉴发〔2003〕15号)中附件2的要求撰写(该文件在网站bjrbj.gov.cn/zyjd公告栏中的“全国统考”中可以查询)。
(三)提交方式
考生在报名系统中使用自己注册的身份号码及密码登录,按照要求上传论文。如果因考生本人原因论文上传出错导致无法参加评审的,由考生自己负责。
(四)口头答辩时间及地点
心理咨询师二级
论文上传起止时间
答辩日期
2016年上半年
4月14日-4月19日
5月29日、6月4日、6月5日
2016年下半年
10月19日—10月24日
12月3日、12月4日、12月10日
营销师二级
论文上传起止时间
答辩日期
4月14日-4月19日
6月5日
具体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二、企业培训师综合评审方法
(一)企业培训师一级综合评审以撰写论文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参加统一答辩。
(二)企业培训师二级综合评审以专题作答的形式进行考评,答题方式为口头答辩。考生须按照规定时间(另行通知)到指定地点参加统一评审,评审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三、职业指导人员综合评审方法
职业指导人员一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职业指导人员二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五份),参加统一答辩。
根据2016年《关于开展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职业指导人员一级、二级论文题目如下:
(一)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二级)论文题目(以下任选一题):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3、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4、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5、试论如何做好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的职业指导;
6、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7、职业指导典型案例撰写;
8、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二)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一级)论文题目(以下任选一题):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4、试论如何做好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的职业指导;
5、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6、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7、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8、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9、试论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
10、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四、项目管理师一级综合评审方法
项目管理师一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五、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方法
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书面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对于少数有心理疾病障碍的学生,给予积极地咨询和辅导,及时转介高一级机构、医院等获得更好的治疗,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与讲座。
三、具体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加强家长学校的互动合作,同时请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每月一题的问题回答,积极全方面的帮助家长、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3、与学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广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集体辅导。每月一次心理健康班队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月份:学会打招呼。3月份:正确的学习方法。4月份:意志力训练。5月份:记忆力训练。6月份:自信迎考。
(2)心理咨询室。做好来访咨询和“心语信箱”的回复等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辅导室以年级为单位,每天中午的12:10~12:30向学生开放。(星期一:一年级,星期二:二年级,星期三:三年级,星期四:四年级,星期五:五年级)
一、主要特点
(一)技术整合趋向明显
技术整合是指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者针对来访者的个性特点、问题层次,在咨询与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咨询或治疗。
作者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十一年来案例报告中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归类,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的案例比重明显下降,技术整合趋势明显。并且,整合疗法一般遵循同一模式: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中,侧重于行为—认知疗法的综合使用。
(二)组织机构发展壮大,咨询与治疗范围广泛、方式多样。
自1985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到1996年6月,协会已建立专业委员会13个(其中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系统分会3个,省级心理卫生协会24个,地区协会35个,会员2万余人。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医学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各种社会服务人员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各大综合医院、精神病医院已普遍建立心理咨询门诊,全国许多高校已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社会上也开办了婚姻、职业、儿童等各种心理咨询中心,以及热线电话、危机干预机构。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按咨询途径可分为电话咨询、通信咨询、门诊咨询、现场咨询、报刊专栏咨询等。
(三)相关出版物增多,概念日益普及
近十年来,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在大众传媒中被讨论和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学校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心理卫生》、《现代人生心理学丛书》、《学生心理健康文库》等有关书籍大量出版;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后,1990—1994年短短五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青年心理咨询》、《心理世界》等学术性或普及性刊物相继创刊;此外,在《大众心理学》等多种刊物中设有心理咨询专栏;国外的许多有关资料也被介绍到中国;借阅和购买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图书的人数迅速增长,如:《心理与健康》从1994年创刊,13个月共发行37万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以上成绩可喜可贺。但另一方面,做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该领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当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否则势必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亟待建立
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门诊、热线电话等日益增多,但缺乏管理,咨询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众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产生了误解。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制订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及审查制度,从而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要求我国马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是不现实的,建议针对我国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专业素质偏低的现实,首先推出督导培训制度,以确保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连续有效的指导和系统化的培训。
(二)对理论研究与交流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多半仅注重技术应用,发表的论文主要是疗效报告,而对各种疗法的理论基础及本土化等问题涉及较少,深度不够。
要想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及早改变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在不同学说之间发展起足够多而且较规范的共同概念,以便于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三)宣传不够,咨询意识有待加强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仍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持有偏见。有的人对其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说教;一些想要咨询的人怕被人当做精神病看待,不敢去咨询。据调查,某大学相当一部分来访者希望咨询中心设在隐蔽的地方。与此同时,仍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心理咨询这个词。
收获一:“道”高于“术”
此前,为了早早将箱庭设备付诸应用,在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的同时,笔者和同事还向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同仁们讨教一二:在晚上我们参与了一期团体箱庭,并于次日上午对箱庭疗法的细节进行了请教,对其规则和实施办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来之后,便立即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团体箱庭体验也是其中的一项,实施过程中有些疑惑。所以,这次培训,笔者是怀着对“术”的追求而去的。
没想到,开课不久,张教授便道出了“道”和“术”孰重孰轻,道出了箱庭疗法的精髓。总结而言,便是如下几点:一是“信、敬、静、和”的座右铭;二是“做静默的陪伴者”;三是不先与来访者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四是“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
张教授对“道”的讲解和强调,打消了笔者先前的错误观念,不仅对箱庭疗法本身,而且对心理咨询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可以说,“术”是围绕着“道”的,二者皆为重要。
有道是“先正其心”。三点心得:诸行无常,入静定心、锻造结实的心,适时可行。两点自觉:自身的有限性,援助的有限性。一点明确: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治愈力。
收获二:箱庭疗法的实战疗效令人惊讶
课程期间,张教授的亲传弟子张雯给我们介绍了她的一个治疗强迫症的案例,而另外一个弟子姜智玲则分享了一个用箱庭疗法治疗自闭症的案例,其效果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学员都大为惊讶。
据介绍,其起作用的原理可能在于:箱庭疗法创造了一个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强调陪伴和倾听的作用,而且,“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有自我治愈创伤的力量(张日语)”。
收获三:箱庭疗法开创了课题研究的另一种模式
箱庭疗法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点,在张雯老师的演示中做了充分说明。她在用箱庭疗法治疗一例大二学生的强迫症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随后又突发奇想:是不是强迫症的人都会在创建箱庭世界中有共同的表现?于是,她通过大量发放强迫症的问卷,筛选出了30名强迫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与另外30名无强迫症的健康大学生组成的控制组做对比研究。经过一轮箱庭下来,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即强迫症患者在箱庭世界里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于是,张雯老师的博士论文由此而诞生。更为重要的是,此实证研究客观上拉近了与学院派的距离。
收获四:个体和团体箱庭的流程和体验
学习期间,张教授讲解了个人箱庭和团体箱庭的流程和规则。经过观摩和亲身体验,笔者对前面所提的“道”和“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步。
在个人箱庭里,一位学员在箱庭世界里投射出了较为和美的现实生活,而有位学员则投射出了目前困扰其身的生活事件。
在团体箱庭里,笔者与其他7位学员一起创设了箱庭世界,由张教授亲自主持并示范讲解给学员们。
团体箱庭的意义,在于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和他人一样”的体验,沟通和协调多样化的资源和观点,创造心灵的归属,增强成员的责任感等等。
箱庭疗法(含个体箱庭和团体箱庭)是表达的一种疗法,在不自觉中触及了心理咨询的核心之处。箱庭包含了“无限”的和“有限”的空间,通过天、地、海的模拟,把来访者带到了自然母亲的怀抱。
收获五:整合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在论及箱庭疗法和心理咨询的整合时,张教授提醒:箱庭疗法只是心理咨询技术的一种,每种疗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能“包治百病”。推广而言,心理咨询也是如此。而且,箱庭疗法在针对不同的个案或团体实施时,有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的,最好放弃“一次箱庭治疗便可治愈”的想法。
此外,还要坦然承认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待心理问题,我们应面对它,处理它,接纳它,放下它,最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超越它。心理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来访者的主观能力和自我治愈力。
收获六:未来工作的思路
通过三天完整的学习,笔者获得了由张日教授亲笔签名的证书,对未来箱庭工作的开展颇具信心。
一、确立地位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把它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中,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提到议事日程,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做到统一规划,具体部署,专人负责。成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组建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队伍,明确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目前,学校还将加大人力物力的投人,在不断充实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心理研究课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扎实、更深人、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建立机构是保障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由我亲自抓,学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工作;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科、招就办、教研室、班主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明确任务是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拟订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2)心理教育纳入教学大纲进入课堂。通过课堂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3)建立咨询室,配备经过培训的专职心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4)组建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并实施对队伍的学习、培训。(5)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辅导学生的指导意见。(6)运用心理调查手段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7)通过校刊杂志《铁韵》和心理健康宣传橱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四、总结成果促提高
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绩:(1)掌握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部分资料,比较客观地了解到一些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热点问题及突出的个案问题。(2)缓解了校内人际冲突,改善了学生就业应聘的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3)及时发现精神疾患学生,并联系家长积极对症治疗,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4)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文章发表、科研成果论文获辽宁省十五计划一等奖。(5)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横向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正在完成课题《学生就业指导提前介入对学生心理成熟的影响》。(6)拓宽心理研究领域,探究师源性心理问题及研究教师心理问题。
五、具体做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学校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搬进了教室,走上了所有班级的课堂。教学计划安排每个学期每周一学时。为了使“心理健康”
教育更富针对性,更能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更能有实效,心理咨询室都认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1)开展课前的学生思想状况大型调查。为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课前学生思想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2)本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心态的调查。在近几年毕业班离校之前,对他们的整体心态进行书面调查。 (3)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坚持“三不原则”。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始终坚持不能“灌输”,不能“学科化”,不能“单向活动”的原则,尽可能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共点,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使本讲座成为学生潜移默化提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的一个操练平台,成为伴随其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良师益友。
(二)营建良好的心育氛围,心理咨询室的工作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展开
除接待常见身心问题的学生而外,心理咨询室还配合班主任、学生科、教研室、科任老师、生活老师的相关工作。先后对学校内一些较为特殊的行为偏差生、人格障碍生、心理疾病生进行了咨询辅导,对其它部门推荐的一些个案学生展开了心理疏导、跟踪调查,并将存有安全隐患的特殊案例报告学生监护责任方,以及早防患于未然,对较严重的心理异常、自虐、性别错位、人格障碍者,建议家长带学生及时到医院接受专家诊断、治疗。
与此同时,对前来咨询的一般心理问题求询者,按其心理问题代表性强弱一筛选出典型案例,(严格根据保密性原则,隐去真实姓名等背景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用。这种贴近学生心理实际的代表性案例较之于书本案例更富有针对性、对疏导校园中各年级带共性的心理问题、集中的缓解群体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努力方向
(一)学生方面
回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轻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训练等方面;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会拓宽至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压力处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 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背景;心理学;医学;教育学;工作现状;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R749.055,R19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948-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14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b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ZHANG Li-Li1,YANG Peng1,QIAN Ming-Yi1,CHEN Hong2,ZHONG Jie1,
YAO Ping1,XU Kai-Wen1,YI Chun-Li1,ZHANG Zhi-Feng1,WANG Yi-Ping3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2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3Maple Woman Center,Beijing 10005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AN Ming-yi,E-mail:qmy@pku.省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s in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 b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Methods:Totally 1201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28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tratified convenience sampling in this study.Among the whole subjects,there were 470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314 with medicine background,190 with education background,194 with other background,and 33 subjects didn' t report this information.The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work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professional work,types of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ervices offered,usage of diagnostic criteria,methods of acquiring feedback on efficacy,and interaction with clients.Results:(1)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 had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r(master and above degree was 49.5%).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medicine background spent more time on clinical work(average 10.8 h per week).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medicine or psychology background spent more time in case discussion and supervision(average 2.3 h per week).But the group supervision hours and individual supervision hours in a week were all less than 1 h among all professional personnel.(2)Professional personnel with psychology background did more counseling work than other three backgrounds [(3.7±0.9)vs.(3.3±0.9),(3.4±0.9),(3.3±0.9);Ps
【Key words】 psychotherapy and counseling;professional backgrounds;psychology;medicine;education;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cross-sectional studies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有了较快速的发展,但与欧美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无论是行业管理还是培训与资质认证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1-3]。
目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有医学背景的医务人员、有心理学或教育学等文科背景的学校人员以及心理学的爱好者[4],他们的学科背景主要有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学科。在研究者既往的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临床工作都有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针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现状调查以及有关职业发展建议的论文[4-7],并得到对行业发展与建设有积极意义的发现与探讨,但没有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工作状况进行比较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针对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考察,以了解各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特点,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专业工作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1201名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涉及省区市包括华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北)、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华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按照以下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每省份的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各1个,在每市选择医疗机构(省区市医院、精神科专门医院各1-2所)、教育机构(大学、中学各1-2所)及其他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每个机构调查专业人员2~3人。因实际取样时遇到一定困难,在强调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方便取样的方式尽可能按照上述要求搜集相关人员的数据。
在12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46名,女性749名(6人资料缺失);年龄20~74岁,平均(36±9)岁;教师571人,医生278人,专职心理咨询与治疗师56人,个体经营人员27人,其他职业73人,资料缺失196人。
1.2工具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8]。本研究选取调查表中有关心理健康服务的部分信息,包括以下4部分:(1) 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共8个题目,即专业工作为专职还是兼职,是否担任督导,是否担任培训教师,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时间,每周进行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每月接受专业督导的小时数,每月进行个人体验的小时数。(2)临床心理服务工作类型。测量专业人员提供各类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共4个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药物治疗。(3)诊断标准使用。测量专业人员使用各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主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以及有些案例无法诊断。(4)与来访者互动状况。测量治疗中发生几种与来访者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共5个项目,包括来访者的治疗完成、脱落、转介、危机干预等。除专业工作一般情况外,调查中各条目均为1~5点计分(没有、较少、适中、很多、总是)。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进行F检验、χ2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进行两两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人口学情况比较
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年龄高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女性比例稍高于男性,而其余3类专业人员均以女性居多;教育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多集中在硕士和大学本科,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和大专,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多集中在大学本科,其次为硕士(表1)。
2.2 专业工作任职情况及工作时间比较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的临床工作的专/兼职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兼职比例最高,其次为其他背景专业人员,医学、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兼职比例最低,但仍达到约45%。担任培训教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达到约40%,而其他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也达到约30%(表2)。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时间(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每周心理治疗或咨询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每周工作时间最长,其次为心理学背景,再次为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每月参加案例讨论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每月接受小组督导的小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但各组均小于1小时(表3)。
2.3 提供不同类型临床心理服务的频率
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的频率多于其余3类专业人员;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心理治疗的频率最多,其次为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人员提供心理测量的频率多于教育学背景人员;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人员使用得最多,其次是心理学背景人员,而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最少(表4)。
2.4 临床心理服务工作中使用各种诊断标准的频率
在DSM-IV、 ICD-10、 CCMD-3诊断标准的使用中,医学、心理学背景人员使用最多;主要根据经验诊断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使用最低;案例无法诊断的情况,教育学背景人员的报告频率高于医学背景人员(表5)。
2.5 与来访者各种互动状况的发生频率
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更多地按计划结束。来访者的治疗按照计划结束的状况,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发生频率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报告最多,心理学、教育学背景人员报告多于其他背景人员;遇到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来访者的情况,医学背景人员遇到的多于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人员(表6)。
3 讨 论
3.1 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概况及其专业工作的一般情况
首先,本次调查发现心理学背景者学历水平最高,本科及以上比例达到91.2%且硕士比例明显高于其余三类专业背景,但四类专业背景中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下的比例仍占6%~16%,尤其以医学背景居多,这说明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教育水平仍偏低。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被要求至少具有硕士教育水平,而心理治疗师须为博士毕业[5,9]。根据我国国情,赞同汪新建等的建议,即要求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不低于本科毕业,且应限定在相关的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学的范围内[6],未来考虑逐步向专业研究生水平过渡。
其次,本调查还发现了不同专业背景专业人员在专业工作一般情况方面的差异: (1)与过去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员大多是兼职相比[5,7],目前心理学和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专职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教育学和其他背景中专职人员比例也有约1/3;另一方面,仍有超过一半的专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加上我国的专业人员极为缺乏(与美国对比美国心理治疗师与居民人口的比例为1∶582[10]的现状相比),提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在中国的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2)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约40%),这可能缘于他们工作时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有更具优势的专业训练背景有关。
此外,在专业工作时间方面,结果发现:医学背景者每周从事专业工作时间最长(平均10.8小时/周);心理学和医学背景者每周案例讨论和督导时间最多(均为2.3小时/周);但三类人员接受小组督导和个人督导的时间均小于1小时/周。与国外情况(例如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平均每周进行15.5小时的心理咨询,平均每周接受督导1.2小时[11])相比较,我国的专业人员无论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工作的时间上,还是在接受督导的时间上均较少,均需进一步提高。
3.2 临床心理服务的提供情况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比其余三类专业背景者更多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医学背景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心理治疗服务,原因可能与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受到的专业训练的侧重及其工作机构所接待的来访者的不同特点有关[12]。在心理测量服务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从业人员比教育学背景从业人员更多地提供心理测量服务,这一结果部分与1996年龚耀先等调查所发现的医院和医学院校使用心理测验最多相似[7]。在药物治疗方面:医学背景从业人员采用药物治疗多于其他三类从业人员,其他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中也有一定比例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提示需要注意非医生越权使用药物的情况。在使用诊断标准的情况方面:心理学和医学背景专业人员对诊断标准的使用更为频繁;除医学背景外,其他三类专业人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诊断,这一结果提示应加强对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在诊断标准使用的培训。
3.3 临床心理服务中与来访者的互动状况
在本研究中,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对来访者的治疗或咨询比教育学背景者更多地按计划结束;医学背景专业人员的来访者出现脱落的情况最多,这可能与其面对的来访者问题通常更为严重有关。而是否能够按计划坚持治疗或咨询、是否可在适当的时间结束治疗的影响因素很多,专业人员是否受到系统培训可能是其中之一。目前国内专业人员所接受的多为短期培训(上海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培训的时间在3个月以下最多,占48.81%;其次为3~6个月,占35.84%)[13],因此加强培训是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体来说,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专业人员在具体专业工作实践的专业性方面稍优于其他人员,但整体水平仍与美国等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提升专业水平,并根据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特点与工作性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68-371.
[2]高隽,钱铭怡.欧洲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培训状况[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72-375.
[3]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4]施琪嘉,桑志芹,李哓晴,等.中国的心理治疗体系[OL].[2010-07-01]中国心理网:http:∥psych.省略/article/article_view.asp?id=3208.
[5]赵旭东,丛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21-225.
[6]汪新建.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7]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1-10.
[8]陈红,王泉川,钱铭怡,等.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培训动机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33-537.
[9]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10]钱铭怡,陈瑞云,张黎黎,等.我国未来对心理治疗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预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42-947.
[11]Pelling N.Counsellors in Australia:Profiling the membership of the Australian Counselling[J]. Assoc Counsel Psychother Health,2005,1(1):1-18.
[12]王丽颖,李晓虹,林涛,等.首都地区心理门诊就诊人群状况调查(2)[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35-437.
我区在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进一步拓展社会家庭教育阵地,加强村(社区)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各村(社区)的特点,我们通过“假日讲堂”、“周末讲堂”、“小候鸟图书室”、“儿童快乐家园”等,开展常态化的指导服务,把家庭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开展 “亲子共读一本书”、“亲子一天游”、“妈妈,我向对您说”演讲比赛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尊老、爱幼、勤学、谦让等优秀品德的培养活动中,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学习、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好习惯。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组织开展优秀家庭教育论文征集、“优秀家风家训征集”等评选活动,深受家长欢迎。
人才队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作为区级层面,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没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借力。对此,我们一方面外请高层次的专家授课,并通过聘任心理咨询师、顾问、兼职讲师等方式建立关系,定期授课、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对内挖掘潜力,完善人才库建设,加强系统化培训和专题培训,培养“土专家”。如优秀家长队伍,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在组织专业化培训的同时,指导撰写亲子教育案例和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家长论坛、观摩互评、专家点评提升后,到家长学校现身说法,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实例启迪家长,一些课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外聘专家的课。比如我区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为家长和孩子演讲的《怀感恩之情,为感恩之行》,心理老师周有玉为参加中考学生的父母讲的心理辅导课程《助孩子放飞梦想》,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欢迎。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长,幸福家庭就无从谈起。下一步,我们将以我区新成立的“幸福家庭服务中心”为载体,重点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导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树立理想,勇于实践,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1、成立青苹果之家。与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联合,在相关家长学校建立青苹果之家,购置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工具,打造宣传阵地,设置心灵热线,近距离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为未成年人排解心理困惑,从而更好地调适亲子关系。
2、开展团体辅导。针对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问题,在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团体授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帮助父母和孩子得到精神体验,共同实现精神成长。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督导和鉴定工作;笔者认为,加强 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是当务之急。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引起有关 方面的重视。
1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 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值得我们专业人员思考。心理咨询的社会化服务代表了我国心理健康 事业的进步,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提供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以下方面是具有 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1.1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力建 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人文关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心理疏 导”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心理疏导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卫生部号 召在全国开展了“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都说明心理咨询和精神健康在 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 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可能也会随之增加。另 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会有更多的人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1.2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和精神疾病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中国13亿人口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而青少年中有各 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 前精神疾病的治疗率不高,例如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以上,而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 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 治疗,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率已经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面对我国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和医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已经无法满 足求助者和病人的需要,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也基本是空白,庞大的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量的 经验告诉我们在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同 时也可以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正常人或者病人,心理咨询服务 还能够在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
1.3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是大学学历教育的补充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在 大学学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同样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 企业等领域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人员。
我国目前开展心理咨询师学历教育和培养条件的学校并不多,近年来,仅有部分学校有心理 咨询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些教育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在我国心理 健康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和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可以 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开展职业培训可以作为大学学 历教育的补充,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2 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的执业 能力遭到了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和心理咨询执业 技能,是当前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
2.1 资格认证方式全国尚未统一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教材并不统一,例如人事部 门、卫生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培训教材,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并不使用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培 训教程》,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自定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 咨询师(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一级)。某培训机构自己采用“国际”心理咨询师考核 认证等级,分为C和B级,而不参加全国考试。例如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核认证方式并不 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要求论文答辩,有地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需要 面试鉴定,而国际心理咨询师B级考核认证论文答辩和面试鉴定都不需要。
2.2 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能力遭受质疑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从事心理 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心理咨询培训,并通过国家统一职业鉴定中心的考试后,才能 具备职业执业资格,将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自劳社培就司函[2003]30号文件号文件下 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在全国大多数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培训鉴定试点机构。
随着心理咨询在全国不断升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心理咨询,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的人士不断加入到行业中来。近年来,出现了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复杂,服务水平 参差不齐,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广州某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 学员中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 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2006年09月19日广州日报)。由于个别培训机构对申 报心理咨询师鉴定认证的条件的准入条件比较低,对心理咨询师的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重视。 有些非心理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这样的学生 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值得我们怀疑。事实上也 可能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据考察发现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个别心理咨询师 的职业技能水平存在问题,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不 能识别,难以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比较复杂的、重要的病理心理现象,不能作出 正确的心理诊断。个别心理咨询师缺乏临床心理诊断技能,因为不能区分各类心理障碍或精 神病,导致患者病情延误也时有发生。
2.3 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难重重 目前全国估计已有几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 询师证书,究竟是那一种心理咨询师证书真正具有心理咨询的执业资格,那一种心理咨询师 执业资格证书具有合法性,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在某些地方还没 有明确的行政许可,至少目前在医院和学校都没有被接受可以上岗。目前社会有几种机构在 做心理咨询:一是医院里的心理门诊,二是各种咨询公司名义做心理咨询,三是学校心理咨 询的对社会服务等。由于心理咨询社会化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行政许可,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 难重重,有些心理学专业学生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还不知道应该去哪里申请从业。例如上 海目前估计已有近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只有10%左右的心理 咨询师在提供服务。因为商业咨询公司的管理者则是工商局,目前开办的咨询公司大多数不 能以心理咨询公司的名称出现,必须冠以其他咨询公司名义出现。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余所医学院校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临床心理学方向 ),已经有几届毕业生,但找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医院被认为没有处方权,而被 拒绝;到社会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自己开业有经费困难,也有实践经验的问题。这 里有一个误区,在医院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根本不需要开处方;这是医院的错 误认知,难道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开处方吗?
3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心理咨询社会化和市场化行为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如何让这一关系着整个民族未来生存质量的重要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让市场化和专业化并行 、改善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如何帮助从业者走出迷惘、鼓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有信心从事 心理咨询工作?是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必须思考 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存在一些 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当前,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情 况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发 展发展,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行业加强管理,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 业技能是当务之急。
3.1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为什么需要提高心理咨询师执 业心理咨询技能?因为我们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已经超过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基本上 是按照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这对对一个没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学生来说,要在几个月内掌 握心理咨询技能是不可能的。另外,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师 要在心理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必须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据上海心理咨询行业的 消息说,现在提出了行约规定,如果聘用心理咨询师从事收费的心理咨询活动的人员上岗, 要求该心理咨询师每年的咨询实践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0小时。
因此,作者建议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制度;在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还 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训练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以经过临床心理督导、心理咨询 和治疗实践和继续教育与学习,通过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课程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未经住院医师训练是不可以独立上岗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 美国心理治疗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标准,但是,国内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在美国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主要有四类人员,执业临床社工、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执业临床 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博士。他们都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一般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个工 作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此类人员一般在大学附属医院精 神科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然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每年需要30至50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重新申请执业资格。
我国心理咨询师已经形成,如何使他们从社会培养的非科班出世的职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心 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 咨询师继续教育体系。例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证书以后,一定要经过专业督导,专业 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各样的案例和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的过程与训练 。继续教育与学习,拿到一定的学分,学习和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如果有 单科结业证书,将来也可以证明自己参加过培训。
应迅速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制度。作者提出两种方式:第一,在大学附属 医院,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和治疗实务训练系统,为心理咨询师提 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第二,迅速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不能在大学精神医学 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应他们提供实务训练 场所。
3.2 社会也要为心理咨询师创造就业环境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 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 、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 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 、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 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既然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法律作用的,社会应 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例如目前我国大学里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研究和教育的 心理学老师也不能在社会上执业,而在美国等国家,大学培养的心理学博士可以与医学院毕 业医生一样,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注册成为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医生,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管 理规定。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李建伟刘昌龙张乐华张庆辞(304)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原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超(306)
广州地区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李杨(314)
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田军杨玉宇(316)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调查申小莹李静(319)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良陈丽国杨开发(321)
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张旭叶发钦耿春华韦俊卿(323)
大学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杨新华谢倩周贤君朱丽芳(326)
中学生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箫史新广童辉杰(329)
森田疗法治疗强廹症及其机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焕章(331)
同一专业与混合专业成员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性比较刘亚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郭苏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张存国(35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李海华王涛(361)
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廖勤张存国张恒军杨海波(363)
犯罪性评估周新静李小平(366)
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王宁逯海福周钦(410)
无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王树华(311)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罗晓云李辉(378)
近20年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现状张玲(38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简介侯会玲(388)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术孙华平李芳芳(391)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大学阶段的心理障碍初探周驰(393)
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段雪融(397)
心理学新概念——积极错觉吕丽霞(398)
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姜微微(400)
认知方式的测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陈彦垒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吴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调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则癔症心理咨询案例李自璋(408)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段雪踪(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思考王晓刚(413)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建明(419)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简介(42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333)
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马琳郭丽(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陈茂卉周建国沙榆波(341)
抑郁症的自杀言行陈绍华李晓波李凌(346)
养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康复对策杨耀华(347)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遗忘症内隐记忆研究刘蕴(35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忧及其测量韩雪童辉杰(375)
新四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的对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庄淑云刘姿荣董敏华(417)
群体心理研究
社会支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王世嫘(342)
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维护的可行性余江李辉(349)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的调查分析梁瑞优(352)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王娜张巍肖淑一(415)
綜述与讲座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综述研究王晓燕(368)
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述评张梦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黄时华张娟(373)
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马素红胡景娣(380)
洛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新取向刘国华(382)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岳晓东严飞(193)
香港与澳门中小学学校辅导发展的比较苏肖好(200)
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诗的心理治疗作用吕伟红(213)HttP://
情绪与癌症关系研究的进展郭小艳(217)
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宁(219)
儿童防御机制研究的新观点陈玉霞孟宪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陈栩冷荣兰郭斯萍(223)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李寿欣金玉华(226)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探析都玉华王加伟(228)
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原因及干预策略王国钧(230)
神的解读及对中医心理学的思考孙凤(232)
理性——情绪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朝霞刘猛袁立壮李玉霞(237)
军校学员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刘学敏王海民杨志宏(239)
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韩学功陶晓静秦龙(243)
无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张明霞李颖杰(234)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书写方法(235)
修改文章细则(236)
从近两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询得到的启示俞承谋(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试焦虑调查——兼对几个观点的考察闻军明熊剑锋陈彦垒窦温暖(277)
依恋认知机制初探彭贤马素红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学的调查研究闫秀梅张雯顾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董晓芳张良勇(285)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广冯成志(287)
家庭内人际关系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研究赵燕(289)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稿约(291)
新入监罪犯攻击行为与EPQ各维度的相关刘国华(294)
神经性厌食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张继先戢秋明程五福赵正安(245)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李薇李建明董晓雨(24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蒋军生徐鹏张新卿(24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赵淑敏杜波田国庆栗克清刘杰宁征远刘建丛(250)
慢性分裂症脑电图、脑地形图随访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彭精芬张素花许瑞芬(253)
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析梁文珍吴世荣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李书平苏颖李映源胡宝贤张叔敏(255)
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杨莹汤家彦陆树林(258)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张武文(29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张武文徐建国吴国兰(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马锦(261)
吗氯贝胺治疗社交恐惧症临床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张素花(264)
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李海华李春莉(265)
女性医务人员负性情绪临床调查与分析李俊爱李书平张淑琴马风红(268)
师专生情商研究——进取性与自信心统计分析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270)
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27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张丽(97)
四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赵慧林魏琛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99)
逍遥丸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分析梁春莲蔡松涛(102)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邢乃愈龚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刘连龙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碍案例分析万丽霞郭云英闫影(109)
忆诺思(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比较研究董发昌谢瑞满陈伟丁宁邱柬鹰(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与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蓝弘(112)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董发昌陈伟谢瑞满(1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丽娟(117)
同性恋者的心理咨询个案探讨彭跃红(120)
学生心理研究
从中医“本于神”看临床带教技巧与方法李赛美(122)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125)
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何江军张庆林尹辉(130)
焦虑调查及其缓解与治疗研究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132)
军校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讨唐云翔仇瑶琴刘晓虹邓光辉(135)
非学生青少年与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研究胡洁(139)
社会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分析吴敏时松和李幼辉葛菊红(141)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4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左银舫陈日英(14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50)
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周引梅刘清彭回春(154)
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关系分析罗任周茜谢海燕(156)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38-02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价值观重构的时期,价值观点日趋多元化,社会信息瞬间万变。独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自幼受到过度保护、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不仅如此,学习、生活、交友、就业等方面的挫折也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针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因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比例高达20.23%,全国大学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学比例占总退学比例的54%。由此可见,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压力的困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从师资配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本论文将考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不足,并探讨其改革措施。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纵观这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短短的20年里(指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笔者注),从无到有,从冷到热,从少到多,从无序到规划,从自发到自觉,从社团行为到政府行为,从介绍引进到深入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1]
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主要介绍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今,无论政府还是高校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了投入。更重要的是,党的十报告专门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写入十报告,凸显了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如前所述,经过政府和民间的不懈努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因为其起步较晚,所以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下称《基本要求》),包括情绪管理、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根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整个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占2个学分,而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占8个学分。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心理健康课程自身的不足。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2]。不仅如此,心理健康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要求》规定“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3]尽管如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解、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实践体验环节,从而使该课程呈现出形式化、简单化、德育化的倾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局限性。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包括专职德育教师(即心理健康课程任课教师)、其他德育工作者(如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极大地限制了专职德育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尽管目前高校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师,但是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包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还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这些咨询师在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心理咨询师的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高校心理咨询师严重匮乏。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职责也急需加强。
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的真实状态,探讨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曾对本校某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20道题,由受调查者对自身心理压力的认知、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排解心理压力的途径三大模块组成。调查对象包括一年级学生26名、二年级学生29名、三年级学生37名、四年级学生39名。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9%。在此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如何加强和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设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吗?”这一问题,一至四年级中选择“应该。很有必要。”的学生比率分别为48%、63%、72%和55%。由此可见,尽管目前我国心理健康课程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对此寄予了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以期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教育的师资人员紧缺、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高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的长短期培训,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6]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有所不同。对于“您觉得您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哪方面?(多选题)”这道题,一年级至三年级中分别有84%、62%、83%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占据第一位。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尽管学习因素退居第二位,但仍然占据了41%。由此可见,在整个大学期间学习压力一直是学生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压力。
其次,针对同一问题,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中分别有36%、41%、59%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占据第二位。而升至四年级后“就业”则成为学生压力的最大来源,所占比例为72%。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的当今,就业已经与学业并列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在新生入学之际便对其进行有关人生规划、择业就业的指导,此后随着年级上升逐步跟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确定恰当的职业发展目标,以便其在毕业后顺利步入职业生涯。
4.加强生命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大学生因压力而自杀事件?”这一问题,选择“理解,有过类似想法”的学生比率分别是:一年级0%、二年级3%、三年级8.1%、四年级8.3%。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大越大,个别同学甚至出现厌世的悲观想法。这一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松懈,尤其应该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知情意方面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完满人格,提高学生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认识,使其在社会中创造生命的价值。”[7]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四、结语
本论文考察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等视角分析其不足之处,并从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无需赘言,大学生不仅承载了各自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更肩负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亦成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教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5号[Z].
[3]教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5号[Z].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第24号[Z].
[5]马建青.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与结合[D].浙江大学,2006.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覆盖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方法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逐步增加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促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积极迁移,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化;Blackboard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其内容必须包含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1]在传统的案例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讲述案例费时费力,学生接受程度也相当有限,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借助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改革,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良性迁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有其广泛和深刻的理论依据: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建构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核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建构的过程,也是活动的过程。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全过程中,教师遵循“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环节注重“知识情境”、“协作学习”和“辨析讨论”,知识传授是学生与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景及社会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是整个课程中知识与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任课教师是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灌输者。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认知主义是信息化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Treicher的著名实验显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而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视听兼收即既看到又听到内容的50%,而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或教学情境的创设,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大脑主体的知识获取。另外,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实现学生的“发现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直觉思维对发现学习活动极为重要,即映象或图像性质的材料更有助于发现学习。[4]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大学生的形式,学生自己挖掘或编制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边做边学的机会,信息化的手段或技术则使这些案例更具直观性,帮助大学生认知的成长。
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信息化案例教学实践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大功能模块:(1)教学。涉及课程制作、编辑、和管理,同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2)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该模块的异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确保学习和项目分工高效顺利地进行;(3)评价。该模块是教与学成果检验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创建测验试题和作业工具,进行评分统计,生成成绩报告,学生则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5]这些功能模块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设了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分享自主、开放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1.教学设计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笔者以Blackboard平台功能模块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以下构建(如图1)。
(1)课程通知:该课程开课信息、作业、课外活动、讨论、测试等课程动向。
(2)课程概况:介绍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条件和方法等。
(3)教学师资:介绍该课程教师的相关信息,如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师资结构等。
(4)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文档、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学:设置了不同途径或来源的教学案例,主要包括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朋辈心理咨询案例、学生自拍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引自媒体的案例,还链接了讨论版块中的“案例分享讨论”区。
(6)扩展学习:为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该模块设置了心灵书单、心理漫画、从心解闻等专栏,为学生提供书籍、论文、课题、漫画、网站等资源。
(7)课程作业:提供该课程作业要求、复习思考题及历年精品作业展示。
(8)课程考核:包括考试大纲、历年考题、考核体系、参考资料等。
(9)班级分享:发挥毕博平台“小组页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级交流的平台。
(10)互动交流:为所有该课程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设置了案例分享、测评专区、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等讨论区。
(11)朋辈心理咨询:包括校内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信息及咨询个案。
(12)学生心理协会:包括心理协会介绍、各类活动情况、心理读物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教学组织形式如图2。
(1)课堂讲授
第一周开课前,任课教师完成学生名单注册,通过“课程通知”信息,要求学生了解“课程概况”和“教学师资”的内容。正式授课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块中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文档”进行讲授。
(2)案例分析
课堂授课中讲授理论知识,更注重案例分析。围绕Blackboard平台中“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书籍的案例”、“个体心理咨询实例”和“朋辈心理咨询案例”,教师详细阐述心理健康知识。
(3)小组实践
课后布置小组作业,仍然是案例教学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学生围绕本章节内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将作品分别上传至“案例教学”模块的“引自媒体的案例”、“引自电影的案例”和“学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课程中所有授课案例、小组实践案例在毕博平台中展示,师生互动交流,并结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课程作业。
(5)课外扩展
学生根据自我需求,通过“扩展学习”、“朋辈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协会”模块中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知识扩展,巩固课程内容。
(6)考核反馈
学生完成学习后,可以通过“课程考核”进行自我评估,并通过“互动交流”,提出课程建议和意见,优化课程建设效果。
2.实践效果
该课程自应用Blackboard平台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对教学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传统案例教学普遍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并从不同角度对案例展开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案例教学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将讨论内容保留在网络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深入探究。
(2)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网络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规模。传统的案例教学,最大规模通常在40-50个学生之间。然而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大班制授课,很多班级甚至达到200-300人,传统的案例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学,可以突破学生规模的限制,将课堂讲授教学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学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信息化案例教学遵循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在教学各环节的“导学、助学、促学”作用。特别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跨校区跨地域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充分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课程知识的积极迁移。
3.问题对策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中的优势得以体现,其共享性与开放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赋予该课程教学以直观形象和灵活多样性。但是随着平台应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首先是学生使用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学生对于Blackboard平台的使用主要来自任课老师的要求,功能模块上也主要局限于上传下载的简易功能,缺乏对平台主动积极的利用。针对这一状况,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强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培训,每个班级培养1-2名学生助教,全面掌握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其次是教师操作方面。作为Blackboard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的主体,任课教师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网络教学效果。而当前高校任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时间自己摸索平台的操作技巧。所以学校可以适时组织教师培训,帮助任课教师掌握平台操作;同时,平台的后台管理部门可以为每个学院或几个学院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平台管理员,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任课教师可以直接联系管理员,协助该课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行。最后是网络及设备运行方面。校园网络及设备的不稳定,是影响Blackboard平台运行效果的基础因素,也是学生对平台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本课程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过程中,因校园网速慢,导致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对案例的学习迟缓。学校要积极投入资金,保证网络设备充足有序,满足学生使用Blackboard平台的时间和空间需求。
四、结束语
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实施信息化案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案例教学载体有机结合,并增加了实践性案例教学环节,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内课外并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但是由于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客体因素带来的问题,需要学校给予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为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2011.
[2]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继凯.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创新教学[J].教育导刊.2000(Z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保健己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一种时尚.截止目前,有的发达国家己有上千万人热衷于这种运动,各种心理咨询团体和机构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以优化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各种心理健康培训班也方兴未艾,通过情绪调节、生物反馈等方法来调整身心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总之,重视心理健康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一种思想、理念和行动.
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这会促使人事业的成功.著名成功学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李嘉诚在总结自己事业上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心理能够创造财富,良好的心态和自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人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良方.在做人方面,他始终注重信誉和名声,注重与人为善,这些因心理健康而体现出的优秀做人品格是他在成功之路上的灯塔,照亮了他前进的征程.
时展的历史航船己经驶入21世纪.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纷至沓来?这是新世纪的典型特征.这个紧凑的时代步伐前进的脚步声己经对人的心理健康提出严峻挑战,心理压力、心理疾病在人类社会早己出现,并己经给人类敲响警钟.重视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己成为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二十多年前,我根本没听说过“心理学”这几个字,更不知道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是怎么回事,只知道面对高考自己有说不出的痛苦不知如何解决.非常幸运,大学时代我选择了学校教育专业,学习专业课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由于对专业的兴趣,在1986年我开始注意到了报纸上、杂志上和一些书籍里刊登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事例.于是我开始关注、开始搜集、开始整理,我的整个身心都扑在了这个我当时就敏锐感觉到一定会有巨大发展的心理学问题上.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至今,我积累了大量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材料,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陆续在大学的《九月风》杂志上、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四十余篇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论文,1998年又出版了一部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共计约100万字.1997年5月23日是一个既难忘又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为那一年我创办了赤峰市第一条面向100多万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电话“青春热线0476—8448445”至今解答了大量心理咨询电话,接待了许多心理咨询者,在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个典型案例.因为工作的需要,义务为一些中小学创办了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为经济广播电台创办《心桥》栏目,在电视台举办了《真正拥有健康》节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受社会好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自己二十多年的勤奋积累、不断钻研,才有了《心理教育论》这本专著的问世.把心理健康和我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化为学生心理成长的良方,可以说是我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心理教育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必然,尤其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心理卫生一心理健康一心理保健运动有不可刽割的联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心理上至少存在着两种基本需求:其一是要解决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惑与冲突;其二是要充实与完善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这种需求正是心理学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为了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心理科学的巨大发展,心理教育这门心理科学的又一分支的产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心理教育是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提高的教育活动.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对心理学中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及其思想与行动的理解,心理教育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以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基本理论体系为主,再充实以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治.心理教育应该是在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基础上的新发展,也应该是这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心理教育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心理教育的观念到90年代才开始被接受,从那时开始,到把心理教育作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转化为行动,则又经历了好长的一段时间.
非常值得高兴的是,在我国当前正在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任务的课程改革和创造教育的实践中,心理教育己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这不但对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广大青少年朋友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全社会都开始重视人的问题,开始以人为本地开展工作,心理教育则是给青少年们带来的一股清泉.那么,就让这股清泉流淌到他们的“心田”中去吧,那里肯定会有阵阵欢乐的歌和成长着的青春乐章.
本书虽然现在正式出版并与读者见面了,但是整个创作过程却历经了多年,正如前所述,她有我中学时代的思考、大学时代的钻研、工作历程的积累,她是在我发表和出版的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基础上写就的,凝聚了我多年的辛勤汗水.需要说明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不少其他心理学工作者发表的文章和提出的观点,在此深表感谢.此书也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恳请同仁们多加批评指正.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而在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学校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确立地位是前提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把它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中,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提到议事日程,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做到统一规划,具体部署,专人负责。成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组建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队伍,明确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目前,学校还将加大人力物力的投人,在不断充实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心理研究课题,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扎实、更深人、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建立机构是保障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立了校园心理咨询室。由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学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工作;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科、招就办、教研室、班主任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明确任务是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拟订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②心理教育纳入教学大纲进入课堂。通过课堂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③建立咨询室,配备经过培训的专职心理人员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④组建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并实施对队伍的学习、培训。⑤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辅导学生的指导意见。⑥运用心理调查手段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⑦通过校刊杂志《铁韵》和心理健康宣传橱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
四、总结成果促提高
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绩:①掌握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部分资料,比较客观地了解到一些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心理热点问题及突出的个案问题。②缓解了校内人际冲突,改善了学生就业应聘的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③及时发现精神疾患学生,并联系家长积极对症治疗,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④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文章发表、科研成果论文获辽宁省十五计划一等奖。⑤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横向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正在完成课题《学生就业指导提前介入对学生心理成熟的影响》。⑥拓宽心理研究领域,探究师源性心理问题及研究教师心理问题。
五、具体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学校在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搬进了教室,走上了所有班级的课堂。教学计划安排每个学期每周一学时。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富针对性,更能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更能有实效,心理咨询室都认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①开展课前的学生思想状况大型调查。为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课前学生思想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②本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心态的调查。在近几年毕业班离校之前,对他们的整体心态进行书面调查。③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坚持“三不原则”。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始终坚持不能“灌输”,不能“学科化”,不能“单向活动”的原则,尽可能在教与学之间寻找共点,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使本讲座成为学生潜移默化提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的一个操练平台,成为伴随其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良师益友。
(2)营建良好的心育氛围,心理咨询室的工作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展开。除接待常见身心问题的学生而外,心理咨询室还配合班主任、学生科、教研室、科任老师、生活老师的相关工作。先后对学校内一些较为特殊的行为偏差生、人格障碍生、心理疾病生进行了咨询辅导,对其它部门推荐的一些个案学生展开了心理疏导、跟踪调查,并将存有安全隐患的特殊案例报告学生监护责任方,以及早防患于未然,对较严重的心理异常、自虐、性别错位、人格障碍者,建议家长带学生及时到医院接受专家诊断、治疗。与此同时,对前来咨询的一般心理问题求询者,按其心理问题代表性强弱一筛选出典型案例,(严格根据保密性原则,隐去真实姓名等背景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用。这种贴近学生心理实际的代表性案例较之于书本案例更富有针对性、对疏导校园中各年级带共性的心理问题、集中的缓解群体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努力方向
(1)学生方面。回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轻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训练等方面;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会拓宽至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压力处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教师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载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专家们预测教师的传统功能“传道、授业、解惑”中授业的功能将逐一步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大大加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将成为教师自我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
总结: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高职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新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职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邝安丽.强化心理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学周刊:C》,2009年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