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专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基层医疗岗位任职要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的需求,培养具备相应基本专业能力及岗位素质的应用型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因此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处理基层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职业病,对重大传染病、危重急症能及时诊断并早期处理,能胜任农村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工作[2]。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经历是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到临床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理念,生理学的基础是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等。而生理学又是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等后续学科的基础。由此可见,生理学在整个临床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生理学》本身特性,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主要需要达成以下课程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相应机制;灵活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正常生命现象;熟练生理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成医学逻辑思维与职业道德。从心理状态来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从层次能力角度来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同样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具有一定学习接受能力。但这些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对本科生来说,他们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底子相对薄弱,因而分析能力较弱,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及耐性也较本科生明显差很多。因此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将生理学当中的抽象知识形象化,使知识点易于理解,并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突出临床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块。通过理论教学,精讲经典的原理与概念,系统化知识结构,训练临床逻辑思维,渗透医学人文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更重要的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并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严谨临床工作作风。
3实施方案
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72学时为例,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遵循“三基”的原则,各章节课时分配情况为理论62学时,实践10学时。为了确保各教学环节实施到位,每学期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期中举行3~4次教研教改会议,根据学生及督导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期末系统考核,整理数据资料,总结经验。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安在得法”,因此教学模式的正确选取非常重要。高职高专临床生理学理论教学主要使用传统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虚拟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种。传统讲授法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能系统讲授知识,阐明基本概念与原理,突出重点,解析难点,辅导拓展阅读,答疑解惑。授课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载体,辅以板书,教学法以讲授式、提问式、启发式为主。其教学流程为:课前准备复习旧课提出目标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评估反馈。为了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想方设法处理重点难点的讲授。比如:使用动画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显示血压测定的方法;使用视频说明心肌的自律性等。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传统讲授法的有力补充是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的主要流程为:教师课前发放案例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检索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努力解决问题;课堂讨论案例,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达成共识;课后就案例撰写总结性论文。这种教学方式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于实践教学,因为高职高专学生学制所限,实践课时安排较少,考虑到临床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和以后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常见疾病,精选三个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影响呼吸、消化活动的因素;心血管及泌尿活动的调节。实践课流程为课前预习报告;课堂教师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课堂小结;课后实验报告。这三个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大致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对于部分学习能力富余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开放实验室提供虚拟实验,比如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的VBL-100虚拟实验仿真软件,涵盖了40多个机能学实验,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学校节约了教学成本;另外一方面,可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课题,进行创新性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考核体系
考核系统分为考核学生“学”和考核教师“教”两方面。学生学习评价由随堂提问、实验考核、平时作业、期末笔试四部分构成。随堂提问占总成绩的10%;实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与实验报告的书写,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包括预习报告和案例分析总结论文,占总成绩的10%;期末笔试由学校组织统考,占总成绩的60%。通过这些方式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教师教学评价由督导反馈、学生评教构成。根据督导听课后的反馈意见,可以横向联系各个学科,尽量减少知识的重复性教授,并向同行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及教学方法。期中定期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及时取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期末向学生发放的关于生理学教学的调查问卷,作为对下一阶段教学的指导依据。
5改革思路
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使教学模式多元化;积极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让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自由与丰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应细化考核体系,使之标准化,更加有效检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标,胡方林.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生理学教学简介及教学实践启示〔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733-735.
1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围绕我校2010级、2011级高职临床医学普通专科实习生、毕业生进行,主要采取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研究目的,问卷主要涉及3个部分:(1)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性别,实习医院名称、级别,实习时间等;(2)对实践技能学习及掌握情况的调查;(3)当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和建议。在搜集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地调查获得定性资料,其中以定量资料搜集为主。
2结果和分析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涉及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口腔医学5个专业,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75%。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0.73:1,实习生均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比例为67%,且在医院工作学习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21个月,平均为12个月。
2.2实践技能学习及掌握情况我校高职临床医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度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认为“很有用,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医学生占56.38%;认为“一般”的占40.28%;认为“无用,与临床联系不的掌握情况,认为学到很多实践技能的医学生占18.27%;认为一般的最多,占到59.62%;认为很少的占22.11%。说明随着医学生更多地接触临床实践,对实践技能教学效果的体会更加深刻,回顾在校实践技能的学习情况,普遍认为对个人临床实践有较大影响,但认可度不高,体现出高职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与临床实际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2.3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当回答“结合临床体会,你认为自己哪方面欠缺(可多选)”时,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动手能力、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认为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欠缺的医学生分别占36.51%、27.88%。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你认为造成临床实践技能不高的主要原因”时(见表2),65.35%的医学生选择“实践机会太少”;23.04%的医学生选择“带教教师不负责任”;16.36%的医学生选择“对专业不感兴趣,想换专业”,同时有7.65%的医学生选择“认为不适合当医生,准备改行”。这对我们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医学生专业兴趣、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改善实践教学现状、进一步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2.4教师实践教学情况对“你对任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满意度”的调查显示,92.11%的医学生表示认可,不满意的医学生占到7.89%。而对于“你认为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当前临床实践关系如何”的调查显示(见表3),90.24%的医学生认为有关系,其中59.98%的医学生认为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除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应继续探索医教结合的新模式。
3讨论
1.1学生现状
一方面由于全国高校扩招,文理兼招,生源质量大幅下滑,学生化学知识贮备少,知识面窄,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识,理解、感悟和想象能力差,依赖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易波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自卑感,畏惧情绪大。且在中学应试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普遍缺少理性思维,不利于需要创新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对实验是普遍认为实验只是理论的附加,实用观念和功利性强,认为仪器分析只是专业基础课,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帮助不大,对实验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想让其学好仪器分析难度较大。
1.2教师现状
首先,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差异大;虽为医学院校教师,但担任仪器分析课程的大多为化学类教师,缺乏医学检验相关知识,导致教学过程与临床检验工作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科间的融合,严重影响应用型检验人才的培养。其次,部分教师对高等教育相关规律、原理、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不够熟悉,同时大部分教师不能正确面对文理兼招学生的实际,存在较多抱怨学生基础差、厌学的情况;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较少,师生关系淡漠,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实施创新性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评价不及时,一般在课程结束或期末时对实验报告、实验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价,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验具体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1.3教材现状
仪器分析实验所用方法、技术和仪器更新快。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还没有合适该层次的专用理论和实验教材,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强。近几年,针对仪器分析的特点和难点,很多高校教师对不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材版本也越来越多,但大多仍沿用原来的实验内容,只稍微做了调整,许多与临床检验联系紧密、与仪器分析发展前沿相关的实验、仪器及技术涉及少,还没有真正符合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际的实验指导教材。
1.4教与学现状
1.4.1理论与实际联系脱节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各层次内容较为陈旧,难以跟上飞速发展的仪器分析,且实验内容单一、零碎,与生活、临床实际联系不够,知识点枯燥难懂。传统仪器分析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实验少或基本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接受,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不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仪器分析理论课时少,实验课时更少(我校检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时2011年由18课时压缩到16课时)。而且每个仪器分析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新技术、新实验及时安排给学生有很大难度。
1.4.2实验资源短缺
一方面,由于常规仪器数量有限,且耗材较大,带教老师少,学生人数多且学生时间紧迫,难以满足一人一组,通常是分组实验(一般2~5个人一组);大型仪器一般精密昂贵、学校经费有限,仪器设备数量少,同时担心学生把仪器弄坏,很多实验如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等实验只能以教师演示和学生观摩为主,多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还有些分析实验比如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由于没有相关的仪器根本无法开展相应实验;即使学生理论学习再好,也不会操作仪器,没有运用相关仪器进行分析测试和研究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普遍感到抽象、难理解和掌握,最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
1.4.3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大多采取填鸭式方法教学,以演示法、讲解法和练习法为主,缺少创新。许多环节都由实验员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内容与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先预习、抄写实验报告,再完全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操作,不需要经过思考,只需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对巩固所学的内容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实验结果已知,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不足,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比较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其中难免有不少学生偷懒,只看老师或同学做实验自己不做实验,最后导致实验报告抄袭严重,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严重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1.4.4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占较大比例,因此仪器分析实验成绩的评定非常重要。由于仪器分析实验课时有限,同时每个实验费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仪器分析实验考核仍以实验报告和出勤率进行实验成绩评定,导致学生重报告、轻实验。因为每次实验基本是一个带教老师带15~25人不等,老师难以准确把握每个学生每次的实验出勤、具体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情况;而且大部分实验为验证型实验,注重实验结论,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应付老师,随意编造数据或直接抄袭他人结论的现象严重,最后的结果是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坏一个样,实验成绩差距小,这种方法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无形中降低了教学效果。
2加大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仪器分析实验的明显特点是所有实验都要采用精密仪器,而往往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仪器数目少,实验课时少,学生人数多,因此如何利用各学校现有资源,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合理安排、组织实验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应用型检验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2.1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高专检验专业专业设置和学生实际需要,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实验。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及科学性,适当增加反应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性和综合性强的实验,增加与学生生活、临床实际联系密切的实验,删掉那些与后续课程联系不紧密或无联系的内容,加强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饮用水pH值的测定实验改为生理盐水或常用饮料如橙汁、可乐等的pH测定,又如在液相色谱分析中可测定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含量,这样可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根据所选实验,将实验内容分层次教学。主要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不同层次,鼓励任课教师积极编写适合检验专业高专层次的实验教材或讲义,并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2.2合理组织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2.1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尽可能坚持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已做KMnO4吸收曲线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邻二氮菲法测定水样中铁含量的实验自行设计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实验预习显色剂的最佳用量自行设计用1mol/L的NaOH调节酸度获得最佳酸度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和实验探索。通过实验预习、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数据处理等单个或多个环节、甚至整个实验的自主探索,最后经小组讨论写出实验小论文,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科学素养。
2.2.2开展实验室开放
仪器分析实验课内容繁多,且课时有限,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可以考虑进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开放部分价格昂贵、数量少的实验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学生可自拟实验、自选仪器、自愿分组,自行完成设计、创新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觉学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践、勤于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开放实验,学生可进一步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加深仪器性能的认识,也能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以教研室现有科研为基础,合理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科研,让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开展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另外还可结合专业适当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前沿性的技术、仪器,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
2.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
2.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仪器分析是一门灵活性、综合性很强、知识、技术、理论更新快的交叉学科,要求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多学科知识面,还要有全面熟练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提高师资。
积极与兄弟院校和企业交流取经,通过培养、进修或外聘专业技术人员讲课,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鼓励一线教师下基层、下临床参加实践,了解最新检验仪器、方法,并将临床所用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鼓励专兼职教师参加科研,培养实践经验。
(2)教师坚持自学,积极创新。
教研室成员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并应用于实践。实行听课制度,全体教研室成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实行跟班听课,取长补短,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正确面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有效利用如多媒体课件、白板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灵活运用如启发式、发现式等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改革。
(3)加强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
实验课前教师充分准备,认真做好预实验,熟悉实验课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仪器故障;课堂上严格教育管理学生安全实验;及时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引导,规范学生的每个操作细节。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认真批阅实验报告,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验进行评价,并及时教学总结反馈,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4)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学生学习、教师与教师、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家庭等关系,营造公平公正的教学氛围,关心爱护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善于听取学生意见,真正做学生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
2.3.2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学习
首先,借助问卷调查、与学生谈心等形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仪器分析存在的各种困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的关心与爱护,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其次,开展校、系、班不同级别的座谈会,加强学风建设。另外,还可让学生参与毕业班学姐学兄的毕业设计、就业情况调查、实习就业讲座,让其明白在校学习的重要性和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进而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实践,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4.1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实验仪器结构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合理开发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一些难以开设的实验进行视频、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收集Flas或自制、自拍动画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如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要领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能适当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仪器昂贵且少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增强了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和技能,还能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4.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可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满堂灌的单一方法和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法,还可积极变传统的填鸭式为问题探究、参与、讨论模式,如采取分组实验、小组讨论与总结的形式,通过小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实验;也可在完成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各项实验基本技能技巧,使学生获得科研体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意识,为就业提供必要的基础。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实验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自主参与实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5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实验教学
仪器分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所占比重大,因而仪器分析实验考核必须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首先,考试内容多元化,即包括实验基本知识、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次,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不同实验环节设置考核细节,让学生不能为了得到结论而应付实验,要抄袭他人数据更不可能。对那些在实验中能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学生可酌情加分,有效激励学生自觉实验,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信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最后,考核形式多样化。实验教学可进行教学互评,教师是评价学生的主体,还可结合学生与学生互评、家长参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实践给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论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高专教学的有效方法。
项目教学法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中的必要方法,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能力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1.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1.2项目教学法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时须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能够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运用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方向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
2.1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项目教学法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一过程;强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练习、归纳和发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中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达成对本门课程的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对国际实务更易掌握、接受。
2.2项目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贸易实务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
2.3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获得自信心。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最终会落实到项目结果上,并且老师会对不同的结果给出不同成绩的打分。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3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3.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选取要合理、典型。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特别注意项目的合理性,避免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项目,要利用那些发生在实际业务中的真实、经典的案例,加以选择和编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让学生扮演项目进行中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
(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即项目的设计必须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参考恰当、典型的案例。同时,设计项目在参考案例时还应从授课对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出发,对于过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冗长、复杂的案例可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适当的精简、缩写后予以采用。
(3)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评析要恰当、实用,要做到总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项目完成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
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讲,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处理相关业务问题的能力、技能和技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上,学生在对项目完成的结果进行评析的时候,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予以纠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做才能避免所犯的错误,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
3.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具体设计。
以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结算方式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一项货物的跨国买卖,让学生扮演买方、卖方的不同角色。此时,可给出学生几种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如汇付、信用证、托收等方式,将学生分组,每组可选择一种或几种结算方式,完成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单据的制作,并解决贸易中的问题,如信用证的改证、信用证与合同不相符等。最后,老师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将成绩量化,评价每种结算方式的风险和成本,总结经验教训,给出最佳答案。最后引入激励机制,给胜出者(小组)予以分数上的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对成绩稍低者(小组)可再下一次的项目完成后刷新这次成绩,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和推进,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逐渐采用了如提问式、小组讨论式、情景模拟式、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渐融入PBL教学方法。医学院校的教学对这一方式采用的更为广泛,作为专科医学教育和本科甚至更高级别的教育有不同,本着“理论适度、实践技能加强的原则”,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PBL教学法是否在这一层次的教育中更突出其实际意义呢,很多高职高专医学教育进行了探讨。
1.1材料和方法
利用检索工具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以“PBL”“高职高专”“专科医学教育”等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并全文下载。分析PBL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学科、效果评价方式、研究时间等内容。纳入文献45篇,统计文献发表时间。文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显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研究主要以近10年为主,PBL教学在高职高专中的应用和实践在,专科医学教育中应用PBL教学实践的学科类别分布不均衡,主要以基础医学居多,临床学科和中医药学科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应加强高职高专医学PBL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1.2相关文献综述
(1)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魏国会应用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的教学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教改班和对照班学生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成绩表明,教改班所用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考试总成绩和分析思考题成绩,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差异显著(P<0.001)。武海燕等将解剖学教学班分为PBL班和传统教学班进行教学对照研究,教学结束后统一命题、考试、阅卷,最后对2组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学生对该种教学法的反映。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黄琼在专科护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将2个教学班分为PBL教学班和传统模式教学班进行研究,采用实验报告等级评价和章节测试以及实验班问卷2种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无论是客观的指标还是主观的指标,均显示PBL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组,PBL组学生普遍反应教学效果较好,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季华等采用PBL教学方式对人体形态学的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和对照班级比较,在理论笔试和实物标本考试成绩方面,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经t检验,实验班级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同时座谈和问卷调查,85%以上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方式突出了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了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与护理临床实践的需求。王剑等应用PBL教学模式应用在生物与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中,其效果评价考试主要包括3个方面:书面报告(30%)、课堂讨论(20%)、期末考试成绩(50%),认为这种考试模式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考核,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堂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减轻期末笔试考试前复习的压力,又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朱一亮等在专科临床专业人体机能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采用问卷形式分单元、分项目、分指标对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2)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邱立等在护理大专生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尝试实施PBL教学。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通过PBL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面的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搜寻资料的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孙素红等在临床专业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将“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即模拟病人,采用PBL教学模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一考核,实践考核采用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中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题型和统一标准评分,实践考核成绩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理论考核成绩P<0.05(差异有意义),这表明采用PBL教学模式结合SSP优于传统的临床见习。韦成全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对非经典PBL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间接评价教学效果,并与前期PBL教学法研究结果比较,效果差异不大,表明非经典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万晓燕等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急救护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教学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理论讲授加单项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两组均用同一试卷进行理论考试,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急救护理教学质量。罗桂华把情景式PBL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拓展知识部分以及病例分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晓玲在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了PBL教学法,评价结果显示,实施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探索精神,证明了其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更为有效和成功。
(3)在中医药学教育中的应用。三年制的高职高专中医教育时间紧、任务重,王璟等在进行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模式在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准确掌握了心与小肠病辨证的证候表现、辨证要点、鉴别要点,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四诊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李勇华等对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决定制,把考核和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出勤率占10%,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占20%,预设的问题及答案质量占20%,一次中医内科学方药知识竞赛占l0%,期末临床考核占10%,期末理论考试占30%,这样的方式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王改敏在高职高专中医妇科教学,应用基于博客的PBL教学模式,把病案、问题在教学博客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探讨要解答的问题,再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认为基于博客的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给教学带来便利,提高中医妇科教学水平。段安等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高专中医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综合能力和观念的评价,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中有较多优势,并认为该法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张全刚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之外,纳入了实验成绩、课堂讨论发言的成绩,三者综合成绩作为该门课最后成绩。其中,特别注重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课成绩以及实验课成绩。学生反映,这样的考试更灵活,更能反映出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能力。
2结语
关键词:医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19-02
硕士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三年的总结性成果,它不仅是评判研究生学习和学术研究工作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最重要的科学标准。川北医学院自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截至2012年12月已有3届毕业生,其中有很多毕业论文被广泛参考引用,有的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对正处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的我校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我校应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力争以此为特色创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本文以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分析当前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监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一、此次参与调查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创新能力较差
创新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灵魂。但我们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创新性在几项得分中偏低,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设计等方面缺少新见解和新思路。
2.论文写作能力欠缺
论文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论文中图表的规范性、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性、论文格式的统一性,以及论文中数字、计量单位、外文字母、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等方面。此次参加对外盲评调查的10篇论文,均存在计量单位、插图制表、文字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3.文献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不强
以10篇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时间、外文文献比重等方面做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总体文献引用数量和外文文献引用比重均较高。但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一些研究生没有能力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因而对自己研究领域在国外的研究状况了解甚少,不能及时跟踪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4.科研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设计是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和计划安排,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比如在调查设计中抽样误差大小和样本含量直接相关,不少同学对样本含量的把握还不十分准确,这样就造成样本过大而造成调查不够细致,或样本过小而造成指标不够稳定、检验效能低等问题。
5.论文格式不规范
我校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出台了《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但由于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性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疏忽等多种原因,造成已经出台的文件不能按要求落到实处,60%以上的论文存在图表应用不当、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误、论文各部分顺序错乱等论文写作规范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指导教师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我校仍有少部分新聘用不久的指导教师,尤其是校外的兼职指导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保证有效指导。
2.毕业生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生们在最后一年除了要撰写毕业论文外,还要应对来自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导师科研课题多、临床工作繁忙,还要帮助导师完成导师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因此时间紧、任务重。
3.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校尚存在开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走过场等问题。目前我校除了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是评阅人由学校单方面联系,其他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等均是学生自己联系专家。这就造成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往往是学生指导教师的熟人、朋友,使得论文评阅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提高我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位论文的具体指导者,是影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等对论文指导效果有重要影响。我校现有硕士生导师21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62人。目前,我校已出台的《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川北医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暂行办法》等导师考核管理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须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内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考虑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考评作为单独的硬指标纳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系中去。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指导
“语文”、“论文写作基础”、“信息文献检索”是为撰写论文奠定写作基础的三大基本课程。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授课时间短(仅有半学期课程学习时间)、学生临床实习任务重的特点,建议我校在研一下学期和研二阶段灵活开设一些“论文写作基础”和“研究生语文”等讲座,并将讲座视频投放在学校相关网站上,以供我校校外联合培养点的学生下载学习。另外,还可请相关领域专家编印一些语文知识、论文写作指导、信息检索指导等方面的小册子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学习。
3.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应加强研究生处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建立论文评阅和答辩专家库。由研究生处牵头联系校内外专家,对专家的科研水平、学术诚信、工作态度等做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专家资格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专家坚决从专家库中予以剔除,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以壮大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宋国建,王倩飞,崔斌,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初探[J].教育广角,2009,(6):87-88.
[2]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等.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2,(6):14-17.
[3]刘存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校管理,2012,(5):259.
[4]党传升,罗梅娟,等.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5):71-74.
[5]李安萍.地方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18-22.
[6]朱陶,李健,等.某海上石油海上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8):383-385.
1目前我校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动物医学院院办与教师对毕业论文环节是非常重视的,组织到位、学时保证、程序完整,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科研认识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缺乏创新、科研经费不足、专业指导老师缺乏、学生认识不足、论文答辩把关不严等。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今教学改革当中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1.1毕业论文选题不恰当
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实验条件、指导老师自身能力、学生自身素质限制,选题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和范围和深度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选题要么过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哪着手。要么过小,研究的范围过窄,过于深奥,学生理解困难。要么缺乏创新,完成的毕业论文水平一般。要么完全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上面,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1.2实验设计不合理
毕业论文设计方面,一些水平较高,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的专业老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不愿意来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专业老师指导有限,有的老师缺乏科研和实践经验,导致实验设计不合理,以至于实验进行到中途开展不下去了,不得不重新再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1.3实验经费不足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论文,整个实验对经费要求比较高,学院投入的经费紧张或不足,经费按人头算,分配不公,没有与论文完成质量挂钩,挫伤了认真带学生的教师的积极性,也助长了部分不负责任教师的不正之风。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论文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经费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往往前期一切进展顺利,学生在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的时候,到了中途或结尾,由于经费预算不足,这样导致了实验的质量大打折扣。指导的学生多,指导老师的科研经费紧张,毕竟实验经费充足的老师不多,大多数老师经费少,对于讲师来说更是负担不起现在高昂的实验费用。
1.4专业指导老师缺乏
指导毕业论文的师资力量薄弱存在于农科院校的许多专业中,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动物养殖的实验为主,论文指导所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近年由于扩招,每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由于许多指导教师同时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有的在校外任职,或经常出差,作为教授还指导研究生,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其它原因导致专业老师在论文指导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的指导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缺乏对学术研究的严谨。
1.5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毕业论文是大学阶段专业学习情况的综合体现,最能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辩能力、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但是,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做论文,不愿开展科学研究,经常以时间紧为借口参与实验研究的时间偏少。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的匮乏,使不少人抱着应付的态度,知识缺乏积累,也就难以去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同时毕业论文质量把关不严,论文答辩及评审走过场,评分标准过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上头把关不严,下面敷衍了事,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1.6论文写作基本功不扎实
本科教学没有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方法及技巧知之甚少,有的时候实验完成了,论文资料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是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动笔,最后只好依葫芦画瓢,各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也滋生了。其实论文写作是很讲究的,这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在课堂上一一讲解以及实验论文写作过程中加以耐心指导。
1.7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在的毕业论文设计及操作都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而这时恰是同学们找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时间,与做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现在的社会大学生毕业就业压力大,尤其是对于农林院校毕业的学生。由于找工作和考研对同学们来到说是最重要的两件事,且都与毕业论文无太大关系,权衡利弊后,大部分学生必然选择前者,以至于毕业生都无法安心去认真查阅资料,认真地去做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操作及后来的论文写作。从而导致了论文“拼凑”、“掺水”现象严重,质量下滑,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2提高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导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立足高校,共同探讨扩招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措施。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对策,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基础上通过从时间前移提高认识、加强选题指导、增加经费、严把论文答辩关从而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时间前移,提高认识
时间前移、认识到位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质量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在第七学期结束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指导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第七学期以及寒假期间查找资料,争取让学生在下学期开学前就对本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下学期时,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此外,最好是将毕业论文设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组织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面,吸收各年级中优秀学生一起参加,导师不定期的向这部分学生提供毕业设计选题,供他们选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提高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来查阅资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2.1.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对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储备、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有重要意义,他们才会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更大的投入。
2.1.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程度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对指导教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发挥这一作用。
2.2加强选题指导
加大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使选题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应加大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力度、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
2.3增加经费
学校在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同时,对本科毕业论文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不仅要增加投入学生的实验经费,还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使他们有动手实践的空间。
2.4严把论文答辩关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毕业论文考核不严的情况,或者有监督检查及考核,但力度不大,流于形式。学校及学院应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严格审查,加强规范保证论文答辩要严肃正规,坚持标准。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校、系二级答辩,第一次未通过可参加二次答辩等方法保证质量。
高校持续扩招,医学生的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用人单位找不到人才,而医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两难局面。
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医学生的就业也因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用人单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而受到影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偏离自身实际,没能客观定位好就业期望值。就业时,他们往往将目标定位于大型综合医院。与此同时,大型医院的用人标准也应社会服务的需求在逐步提高。其次,由于医学专业性比较强,医学生在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非专业能力方面稍有欠缺,致使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在面试技巧、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求职时虽然具备了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但往往由于面试表现不佳而失去了就业机会。这样就容易造成专业能人的流失和用人单位难寻能人的矛盾局面。
据医疗机构反映,一些聘用的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连基本的临床常识和操作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多次都没通过。不难看出,许多医学生的能力尚达不到职业要求。现如今高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大多是应试型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性,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强。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相对于学历要求来说更加看重求职人的临床实践能力。从当前的临床实习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查体基本功及外科手术基本功不扎实。
大多数医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并正确定位,导致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自负或是自卑,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另外,职业素养不足也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交流,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诚信观念不够等等。
二、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就业竞争力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能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应对社会就业压力,让自己在某些领域胜于他人,在职场竞争中更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素质修养等内在能力,还包括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探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的因素既有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高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乏,择业观念偏离实际,综合能力欠佳等内在因素。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缺乏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学生就业观念的局限性。刚刚脱离高校这一模拟社会环境的大学生们,往往带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较高就业期望值去择业,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大多数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医院,片面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据调查,不少医疗服务单位反映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科研和人文素质方面普遍不高,甚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大学生起点不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高校甚至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合理改革,导致了学生学难以致用。
再者是学生就业准备的不够充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的过程其实也是生活技能的体现过程,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巧,需要学生全方位地打基础,做准备。如果基础不牢,准备不充分,他们将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产生不良心理,很可能走上极端的道路。医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自我定位不合实际,极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积极选择与消极待业、选择与放弃等矛盾。就业准备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深入了解,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择业方向,错失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二是对于面试技巧掌握的不全面,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甚至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法律意识,忽视了医德和内在品质的养成;三是大学生的抗就业挫折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最后是学生专业理论功底缺乏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现有的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分看重考试分数,缺乏临床思维能力,不能将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对症下药,活学活用。有些学生甚至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为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自己。就连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能熟练掌握,更不用说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医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提高,导致本科生较研究生来说,实践机会减少。加之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有些病人不积极配合实习医生的工作。
三、促进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综合院校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综合院校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择业行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合和了解职业环境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以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为主要导向,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社会实践、生涯指导等形式,使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能够初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加强素质教育,优化医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风尚
择业就业心理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医学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等不适宜社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就业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传统的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的灌输,从而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够全面。医学生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成才活动的载体。高校可通过开展医学生素质拓展、朋辈式的心理调适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工作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效能最大化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
(三)拓宽就业渠道,为医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一、医学论文的评价标准
医学论文的质量同科研成果的评价要求一样,看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和可行性。
1.科学性。是指研究设计细密周到;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所见经得起反复验证,研究结果实证充分;讨论意见客观、全面,结论中肯、清晰、分寸得当。
2.先进性。是指在相同学科或相同专题研究中能先人一步,走在了他人的前面。先进性的评价可区分为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系统或区域先进。不同等级的先进按不同的等级标准评定,一般是由主管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有定于事先。对于医学论文的先进性评价,通常组织有关专家评定,或公众推选评定,常以优秀论文或获得某种成果奖项称之。
3.独创性。是指不是重复他人的劳动,而是发前人和今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今人之所未见,有独到见解,有开创性发现,而不是第二次发现新大陆的人。
4.可行性。医学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一切研究成果或医学科学论文,都不能只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要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勿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应用研究,归根到底都必须具有可行性。可以肯定地认为,可行性是科学研究、科学论著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医学论文的选题过程
写作医学论文首先就是选题。选题指的是研究内容,即探索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索?它既是科研的起点、方向以及贯穿于整个科研程序中的主要思想,也是指导科研工作各项安排的主线。撰写医学论文选题是关键,往往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缺乏选题经验,在未经检索或只对手头现有资料简单查询的情况下,就盲目确定选题,并且认为是首次报道,而实际上该课题早已有人做过,结果只是重复他人的实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选题一般是根据现实的可行性来选择作者自己感兴趣而又未见相关报道、未能解决的问题。
选题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从几个方面选,如可从国家招标课题中选题,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实际工作中选题,从文献中找灵感选题以及结合经济效益目标选题等。总之,选题要切合实际,力所能及,一般情况下医学工作者都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而设法解决它,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医学论文写作与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
1.及时了解研究内容的发展状况。在搞科研、撰写医学论文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了解该课题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细节问题 要做到博览群书,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到哪些人或机构对该课题研究到何种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题的全部知识。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可获得大量同类研究的大量相关报道,从中可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有关信息,有助于缩短科研周期,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
2.避免重复研究与重复报道。在现代通信条件和网络环境下,医学界存在的问题为一切研究者所共知。因此,相同课题的探索会有相当多的人同时在进行。医学论文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或称查新、预查新)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如发现同类研究已有报道,则应中止该项研究或重新确定起点。事实证明,科研重复率高和论著步他人后尘的数量日趋增多,关键是对医学文献检索不够重视或检索质量欠佳。
3.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质量的提高。评价科研成果和医学论文价值的依据,一是内容质量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发表时间是否先人一步,三是同类课题是否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些问题是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比较、分析才能作出评价。而要获得大量对比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才能获得。
四、医学文献检索的方法
科技文献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lO大类。其中期刊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科技工作中应用也最广泛。
1.利用图书馆馆藏检索。
2.利用检索工具书检索。
3.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这是文献检索最关键的一步。在文献检索前,首先要了解该课题的性质是什么,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了解国外该课题的现状、水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检索要求制定检索策略。
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哪些检索工具进行查找,这直接与检索效率有关。一般对检索工具的要求是:收录文献资料的专业广、类型齐全、数量大、报道速度快、文摘详细,并附有各种索引。要注意专业对口,文献类型对口,语种熟悉,在检索时,既要选择专业性检索工具,也要考虑使用综合性检索工具,以获得满意的查全率。
3.确定检索途径,取决于检索课题的要求和已掌握的情况。
4.查找文献线索,查找文献线索就是查找所需文献的处出或文献来源。确定检索途径之后,根据检索标志,如分类号、主题词、著者名等,通过有关索引来进行具体检索。因为收入检索工具的不是文献原文,而是文摘、篇名、著者名等,因此,检索的直接结果是文献的线索。
5.索取原始文献。医学论文是传播医学科技创新成果的最有效形式,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是确保论文创新性的关键。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医学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善于利用社会各种信息服务资源查找文献资料,而安于信息闭塞、甘于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为智者所不取。
参考文献:
[1]王东升. 论2l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社会
化特征[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3):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国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外语既是教学媒体,同时又是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更显示其重要性。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商务贸易类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温。国际贸易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解决实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商务型实用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办学实践较短,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突出的是该专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不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结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模式,培养目标多是以学习研究型为主,使用的是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应尽快树立高职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转变过程中,反思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建构教育思想
出于探索如何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愿望,英国应用语言学家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家R.布尔登共同研究并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它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更强调社会文化对于学习的影响。在这种理论中学习者与社会的交互更加受到重视,学习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环境、教师、其他学习者以及学习任务等的交互作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我们改变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启发,特别是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强调实践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并充分体现在教学中,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三、社会建构教育思想对国贸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内,课外,实训基地,并突出情景性及交互性。
1.课堂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又称互动教学法或互动合作学习法,起源于2O世纪7O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简言之,交互式教学法就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几大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网络,让学生主动在情景与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交互式教学法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与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实效显著,因此备受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
交互式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交互式教学法中,互动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目的。如果仅以互动为标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合理的教学安排,那么最终也会事与愿违。为此,该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是问题中心原则。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疑为轴,解惑为线,互动合作地探究英语教材中的疑难点,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方式给予指导,并给学生留出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8]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少见习和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应鼓励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5],鼓励企业资助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韩常青.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41-142.
[2]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41-142.
[3]蔡珍贵.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246-247.
[4]陈万卷.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性教学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20-22.
[5]张汝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105-107.
设计素描是从纯绘画形式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视觉造型艺术,是具有明确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一种设计基础训练方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其目的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设计能力服务的,它的目的性和功能性都十分明确。艺术设计的素描教学,要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设计素描的本质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是以实用和审美为目的的。设计素描的学习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素描造型能力之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描造型能力,才能达到“笔随意转”的境界。
二、认识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是用素描表达的方式传达设计师对事物的构思、设想、策划、规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设计直观化、艺术化、渲染化,它是设计师表达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把传统素描的造型能力拓宽转变为对设计构成的表现与研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素描拓宽了素描的基本内涵,以宽阔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素描的价值与意义。学习设计素描,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美术设计的思维技能。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素描形式,它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目的等方面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差异。设计素描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和包装装潢等领域。
三、设计素描有着自身的造型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基础造型的训练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不同,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以获取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以更加主动性的姿态进行重新构建与创造,可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
设计素描应以客观物象的本质特性为依托,通过研究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来获得设计的构想与创意。设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是凭空的臆造和胡思乱想,设计素描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归纳和概括,既要有新意,又要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逻辑性。
客观物象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系,逻辑性是设计素描的重要特征,逻辑的推断、逻辑的关联、逻辑的迁移等,都成为设计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逻辑训练,养成对客观事物逻辑的分析与理解,从事物表象中发掘新的判断与认知,是提高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3.综合性。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它不仅研究客观物象的结构构成、形态构成,而且将材质、肌理、媒介等应用于设计之中,大大提升了素描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因此,设计素描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创造性。
设计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能力为目标,设计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设计素描通过主观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去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中获取新的设计元素,形成全新的现代设计理念。
四、设计素描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口译教学 文化教育
1.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事业。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设好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任重而道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在高职高专院校才刚刚起步,还相当滞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大批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行业等领域中挑大梁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特别是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革与提高。很多非英语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文化素养不佳。我们认为,在科技和社科领域,口译人才的培养不是外语院系可以包办的,各专业应从本专业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口译人才。如果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直接与外方人员顺利交流,既能大大节省翻译费用,又能减少交流中的误解,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口译教学,系统有序地培养专业口译人才,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教材方面融入文化教育,建议采用有配套光盘或影音资料的教材,内容新颖丰富的同时,更多注重时代性与实用性,具体可涉及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各国民俗民风等相关内容的真实案例。
2.1礼仪文化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掌握规范的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与国际接轨。而英国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掌握英国的礼仪文化尤其重要。此外,这也有利于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2.1.1见面礼仪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女士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做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2.1.2饮食的礼仪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在四点钟方向即可。
2.1.3商务礼仪
英国人的时间概念很强而且照章办事。例如:应邀参加宴会、业务洽谈会必须准时,否则被视为失礼。如果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通知,不能临时邀请。赴宴时不能早到以防主人还未准备好。不被邀请或约定就去拜访英国人的家,是对主人私生活的干扰,是非常失礼的举动。在和英国人谈话时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有关皇室的小道消息。也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兰人)这个词,而要用Britain(不列颠人),这样说对方比较喜欢。他们也不喜欢问及家事、私事、个人职业、收入、年龄、婚姻等。
2.1.4英国人的禁忌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0公分以上为宜。他们还特别不喜欢大象及其图案,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不良习性。他们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前面穿过,更会使人恶心,认为这将预示着将要遭到不幸。他们忌讳把食盐弄撒,哪怕你是不小心的,也会使人非常懊丧的,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朋友断交的一种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破玻璃,认为打破玻璃就预示者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的不幸。他们忌讳在餐桌上使水杯任意作响,或无意碰响水杯而又不去终止它作响,认为这样既有失观瞻,又会给人招来不测。他们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
3.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文化教育融入口译教材、口译课堂教学、口译课外实践教学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善实际工作能力。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语言、非语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口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1.1语言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所需要的语言与该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谈判语言存在明显的制约。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尤其是国际商务谈判,事先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对谈判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1.2非语言文化差异
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商务谈判中还广泛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者运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语言交际不能替代的作用。
谈判人员以更含蓄的非语言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因此,当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谈判者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非语言交际种类形式多样,在商务谈判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等。
3.1.3价值观差异
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也就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有其客观性。
4.结语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注重训练学生联络陪同口译、礼仪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与会议口译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应结合真实案例,分析语言文化在个别案例中的运用得失,不断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达到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煜山.英语教学参考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雯.基础职业英语教学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琳.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浅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邹红英.大学英语四级后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4,(2).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儿童个体身体素质差异、性别差异、年龄月龄差异非常大,无论是健康状态的评估还是疾病状态的临床诊断都不好采用同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其次是儿童对疾病造成的损伤、内环境稳态破坏后的恢复能力较强;再次是儿童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等,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干预。由于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所以患病率要高于成人,儿科学的教学任务通过理论和实践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和提高儿童保健[1]。儿科学的宗旨就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基于这样的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理念,该文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1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的儿童。围绕儿科学的教学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结合现代职教理念,从四个方面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小儿体格、智力、适应性、综合素质;其次,根据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技术,最大能力的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升儿童疾病的治愈率;再次,普及教育做好儿科知识的宣传,例如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免疫接种、儿童膳食营养、儿科保健知识的普及等;最后,对小儿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尽最大可能帮助疾患小儿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乃至恢复健康。为此,本次课改主要进行以下五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加、合并或删减。
(1)根据儿科学发展趋势和对疾病的临床研究,将“风湿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在授课计划和教学课件上进行整合,统一为“免疫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免疫缺陷病、风湿热、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共六节内容。
(2)根据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增加了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与结核病、寄生虫病,三部分内容整合为“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这一章内容整合后重新进行分节,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结核病、寄生虫病,共六节内容。
(3)根据人们对健康儿童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这章内容的讲解进行拓展,增加课时量[2]。例如,增加儿童日常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部分内容;配方奶粉儿童每日摄入奶量的计算;婴儿抚触;婴儿主被动操等。
(4)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当今临床实际和应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将新生儿败血症的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整,增加败血症的诊断指标,使新生儿疾病的讲解更加完善。
(5)为适应基层助理医师的执业能力范畴及其实用性,删掉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急性坏死性小肠炎、儿童癫痫等内容的讲解。将节省出的课时添加到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弱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人体整体化,以适应整体化医学的理念。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满足“三个需要”。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2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
分析我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1)高职大专(理科)生,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具备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条件;(2)高职大专(文科)生只具有中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初步知识,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距;(3)单招生在中专阶段已经学过生理学和生物化学,部分学生已具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但知识相对偏少,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针对这样的学情,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达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教学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教学方法,适应学情。
(1)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小儿的健康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应不断的给学生渗透“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小儿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
(2)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要求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医学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准医疗工作者。由于年幼的小儿不能自诉病史,年龄又偏小,缺乏明确的定位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临床诊断时务必详细询问家长小儿病史,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等。课堂上学生科角色扮演为疾病防治的执行者、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儿童营养膳食的指导者、患儿代言者、患儿知心者等多重角色。
(3)CBS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CBS,Case-BasedStudying,基于案例讨论的学习。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讲述新课前可先提出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CBS教学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形象性、动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法。按照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学目标,教研室内进行轮流说课,统一每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方法和考核方法。在每章节讲授完毕时,结合近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考试,应附有相应的目标检测习题,包括A型、B型、C型单项选择题、X型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学期末时,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50%。
(2)CBS教学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本次课改的特色和核心。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由组长抽取教师之前准备好的相关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组调研,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激烈讨论、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形成案例小结,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进行点评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每个案例10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30%。
(3)实践操作技能考核[4]。实验操作技能考评包括现场操作考核和实验报告考核两种形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考试范围及操作要求,同时在固定时间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动手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考试时教师将考题编号分组由学生自己抽签,学生根据考题内容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毕进行评委现场打分。对于复杂实验(例如新生儿心肺复苏),也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这部分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
4小结与展望
我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儿科学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作为未来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含量,提升自身实践水平,更要不断创新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该文通过分析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培养目标,分析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儿科学》课程改革的三点建议,即根据职教理念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更新教学方法;针对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方式。
1 医学免疫学内容比较复杂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不直观[1]
比如说免疫分子这一章节,凡参与免疫应答的体液因子都称为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和细胞因子三大类。这三大类分子都很抽象,知识点很零碎,往往让教师感到很难讲,无法用形象的、具体的语言直观的讲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觉得这些内容很难、很枯燥、不好记忆,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克服医学免疫学知识比较复杂抽象这一情况。教师可将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深奥转化为浅显,枯燥乏味转为生动形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突出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置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行思考,这种方法比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对所获取的知识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了智力。
2 各章节内容独立但又联系密切,知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教师在讲授部分内容时, 必然会涉及到后面章节将要详细介绍的很多概念, 比如我们在第一章讲述抗原时,必然会涉及到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等专业名词,但教师不可能在这一时间详细的给学生讲述所涉及到的后面章节的内容,这往往使教师觉得很难教。而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只讲本节概念,而对于后面章节内容不过多展开讲授,这就使得学生感到概念多,头绪不清,压力较大,从而在课程的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对本学科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每次课前都拟定好本次课的目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难点的方法,特别是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用学生们能听懂的语言或者实例来表达和阐述。比如当给学生介绍抗原的概念时,我们往往会提到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应答,并能在体内或体外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很显然这里面提到的免疫应答和抗体都在后面的章节讲到,这时我们就可以把免疫应答比喻成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入侵者就是抗原,防御者就是免疫系统。用这些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明白,同时在提到某些暂时不能展开讲授的知识点时,应该向学生说明这些知识点,现在可能不易接受,但随着课程的进展,知识的增加,就会逐渐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学习该门课程前,应该让学生全面浏览教材内容,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获取更多相关的知识信息,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能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克服畏难情绪。
3 医学免疫学与其它基础学科有着联系的密切
教师在讲授医学免疫学时,因讲授的内容和这些学科的知识紧密相联,但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这些课程有时被安排在同一学期学习,这往往使教师觉得难教。因为学生没有全面的相关背景知识,每讲一个知识点就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内容,这时就会让学生觉得难以消化,总是似懂非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经常了解与免疫学相关学科的交叉内容的进展,若讲课过程中涉及到医学后期课程内容,尽量简明扼要讲解,并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务必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性,不能孤立地学习某一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通过网络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似懂非懂的问题弄清楚,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医学免疫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也是难教难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