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自主阅读论文范文

自主阅读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主阅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主阅读论文

第1篇

一、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如上《我要的是葫芦》,用幻灯片来演示细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雪白的小花,以及和葫芦有关系的根、藤、葫芦。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养料被根吸收,通过藤,送到叶子,叶子被阳光照射后,把养料加工成葫芦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这样葫芦就慢慢地长大了。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再加上生动的动画效果,自然兴趣就来了。这是教师把叶子葫芦的中间加上了蚜虫(用动画来显示)一只只的蚜虫是那么开心的啃吃叶子,聪明的学生一定想到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没长大了就落了呢相信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叶子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用的营养,没有了养料,葫芦就慢慢地“饿死”了!

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2.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一位老师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这位老师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担心学生提的问题会破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多余的。

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教《丰碑》,在学生了解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事迹后,设计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懂等下可以提出来。(2)检查朗读,每人自由读一个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动站起来朗读。(3)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时间,才能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二、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二者是统一的。下面就谈谈以培养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1.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积累表象。比如让学生观察春天,当学生看到柳绿了,花开了,自然就会说出有关春天的语句: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芽……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虽然说的有些大了,但是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很多。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2)抓标点符号。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另外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等等。

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而在阅读教学中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主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的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有一位教师讲《麻雀》一课时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这一精彩的教学片断,向我们展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与可能。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达”

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的口吻追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为了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也能体会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也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独立思考。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根据下面的开头讲述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例:(1)那一回。(2)我们清楚地记得。(3)八年来。

2.小组交流。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

第3篇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自主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具有显著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信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要改变语文的教学思路,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成以学为主,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法

1.了解课文题目,锻炼学生看到文章题目后,结合题目提出要知道的内容,一般文章题目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文章题目是学生理解文章的纲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章题目提出问题。

2.文章内容要预习,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从而解决学生盲目阅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提出的问题经常没有办法抓住要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一些鼓励,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从简单到困难,给学生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

4.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模仿着提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示范。提出的问题要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问。

三、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探析

1.注重先学后教的教育方式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要有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惰性,在学习中不依赖教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先学后教。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不要对教学内容做过多介绍,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特的感受,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学生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在教师的介绍下理解课文,缺少学生自己的理解,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活力,在课堂上自主探究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要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身体验阅读的过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不能只是大致阅读一遍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如果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刻了解,就没有办法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但是如果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独特的理解。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中数年的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将重点进行论述。

一、课内教材的自主探究教学引导

针对课内教材,教师首先要对课内的教材制定探究计划进行规划,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这个步骤可以分为四点,笔者以课文《阿长和山海经》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1.通过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新的课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通过寻找资料进行解决。如果依旧无法解决,就拿到课堂进行询问。

2.教师在课堂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完成任务。针对上述课文,这个任务可以包括“鲁迅为什么对阿长既喜爱又憎恨”“为什么一本制作粗糙的《山海经》会让鲁迅彻底转变对阿长的态度”等。

3.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中解答。

4.对于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未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建议学生在课后巩固,其中方法包括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或者深入阅读课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课外作品的自主探究阅读建议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充沛、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进行阅读引导并非难事。

唯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初中生还拥有儿童阶段自制力较差的缺点,阅读文章或书籍的选择完全按照兴趣而定,倘若一味沉浸在武侠、言情、穿越类文学作品中,把课外阅读当作消遣的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加之很多教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对于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就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不仅难以让课外阅读发挥其必要的作用,还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教师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在保护和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其营造自主、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才能在不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三、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文字和价值取向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能以课文的学习进度进行推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笔者在教授《变色龙》课文之后,便向学生推荐《欧也妮葛朗台》等讽刺小说;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之后,也可以将《骆驼祥子》等作品介绍给学生。

另外,笔者还将诸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白鹿原》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知名杂志推荐给学生,使其获取更多的社科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引导:

1.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或对自己有益的话语及时进行记录。长期坚持,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对学生学会自主选取阅读材料和作品也提供了条件。

2.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在文学或其他相关领域名人的读书方法,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获得的思想与联想的思路变为具体的内容,为自己日后的积累和借鉴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读后感还可以将零散的思想付诸纸上,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把知识和思想更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内容,为提高自主探究阅读带来促进作用。

4.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针对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交流、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互相推荐。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对于延伸思想深度和广度,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还发现,这种交流活动对于激发不爱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依旧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加强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自主探究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要教师付出努力,不断总结,提高相关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

参考文献:

第5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的践行

顾雅芳

(太仓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411)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我们应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以期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了自主教学的三步模式。

关键词: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一、模式名称

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结构

披文入境——自主研读——拓展训练

三、理论依据: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人的主体性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重要前提。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1]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不是教师,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要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积极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源和基于真实情况的学习经验,让学习者主动地、积极地、合作地、并达到逐渐自我控制地进行学习活动。[2]

四、操作方式

(一)披文入境──激感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景摸拟、图景感知、课件展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潜在的巨大的学习内驱力,使之产生亢奋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张晓风的《我在》一文时,我便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花儿在雨中静穆”的画面,画面上是张晓风的名句,再配以教师深情的朗诵:“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他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

在教学的这一环节还要完成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觉进行学习定向的任务。我尝试着将目标确定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享受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导,事先明确确定教学目标的方向:理解词句的目标,领悟作者写作方法的目标,感受作者情感的目标等。其实,在明确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了,其探究欲望也得以激发。

(二)自主研读——以自主合作来探究领悟文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在自主阅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哲思。

学生在初读了解后,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对重点、关键的部分也心中有数。接下来应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教师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设法把学生引入课文,启发学生进行多读、多思。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建立自主、互助的阅读小组,在精读品析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疑问、学习感受和想法展开讨论。在教学张晓风的《我在》一文时,通过分组讨论,分析七则材料的内容,材料间的关系,“我在”的含义,得出本文的写作手法是缀段式,本文的主旨是:自然在,生命在,每个个体的边上都有人在关注、理解、支持、慰藉着你,这样的世界是美好的。因为是大家讨论的结果,学生不仅都能接受,而且都能有所感触,理解也更深刻。

学生自主阅读,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点拨释疑的工作。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多种答案,或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深度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点在要害处,把理解引向深入。同样以张晓风的《我在》为例,本文的难点在第九自然段,涉及到对“我在”本质的理解和文本的过渡。

    我就将之简化为修辞手法,比喻义,关键词句的理解几个方面,探讨分析“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另一种可贵”的含义——生命是短暂的和独特的,找到适当的位置生命才有意义,化难为易,让学生精准地把握了“我在”的含义。

(三)拓展训练——反思评价并迁移内化

拓展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感悟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延伸性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多维拓展,促进学生将所得推广到各种新的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要说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获得情感的迁移,将文本所欲传达出的哲思化为自己的思想或为之感动。例如,张晓风的《我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因为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作者引用了《旧约》里关于亚当的记载,堕落后的亚当不敢回答上帝的询问,而作者又写到:“如果我是亚当,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于是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题:如果你是亚当,你会选择“噤而不答”呢,还是选择像作者一样的回答?说说看为什么。教室里很快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见解,通过分析辩论,最后大家趋向于认同作者的看法——要骄傲地向“上帝”宣告“我”的存在,“我”虽然平凡,人生虽然短暂,“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优点,“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存在,“我”应当为“我在”而自豪。最后,再通过对这一层次反复地诵读,让这种自豪感萦回在学生的心中,并将之化为学生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自豪,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拓展训练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对所学的知识、所用的方法、所发现的问题、所得到的启示等进行整理归纳,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自主阅读教学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主动读书,主动质疑,主动争辩与讨论,大胆地标新立异。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只在重点难点处加以巧妙的导语、提问、点拨、使教与学真正契合。学生从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合作的愉快和他人的尊重,对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有莫大的益处。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讨论

一、合理选择阅读文本

在开展自主讨论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对教学所采用阅读文本的选择,保证所选阅读文本的质量。阅读教学中,文本是进行自主讨论的基础,并且其中包含的信息直接与讨论的主体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必须要注重阅读文本符合学生的年龄水平,并且保证阅读文本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文本当中有着深刻的涵义,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语文,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在文本的选择上,也要注重所选文本的文学素养,在文本中要体现出语文技巧,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师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可以扩大选择范围,从报刊、书籍、网络等不同的渠道,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作为阅读文本。

二、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注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特点,并且以维护学生讨论主体地位,来开展与组织讨论活动。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提供者的角色,为学生的讨论提出有效的话题进行引导。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对于学生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化解,并且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语文教学当中,顺利的完成教学目的,达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果。教师是自主讨论的组织者与协助者,并且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到讨论当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在学生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题型,并且通过文本来检验自身观点是否正确,更好的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三、应用辅助工具进行讨论

辅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完成讨论过程,并且将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记录,通过文字等形式,进行学习感受的表达。通过辅助工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讨论当中,并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一般来说,自主讨论中主要应用的辅助工具有几下几种:第一,阅读反映日志。阅读反映日志可以将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所产生的问题、感受、思路、想法等进行记录,有效的帮助学生发现在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便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第二,快速笔记。快速笔记是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材料迅速的进行阅读的记录。通过快速笔记,可以将学生的疑问进行第一时间的搜集,让学生更加集中的关注学习中的疑问与重点内容。第三,自读提示单。自读提示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文本阅读指导材料,对于文本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中的问题,并且更加清晰并且直观的理解文本,促进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阅读学习当中。除此之外,

四、利用讨论技巧深化讨论

自主讨论进行的过程中,要对于讨论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提高讨论的质量,提高讨论的效果。一般来说,讨论技巧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问、倾听与回应,这也是基础的讨论技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该对这三方面予以注意。首先,提问是讨论的引导条件,在讨论进行的开始阶段,如果不能保证提问的质量,就会造成讨论开展不顺利,学生相互交流不够活跃,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也要重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提问。其次,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要重视倾听,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讨论中,教师也要认真的对于学生的发言进行倾听,细致的分析学生讨论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部分,推动讨论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回应。在讨论中,只有让学生在倾听之后,进行积极的回应,才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巧用讨论规则巩固讨论

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由于讨论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出现偏差,发言顺序、多少以及内容之间的矛盾,造成讨论出现偏离正常情况的现象。而要避免这种冲突的发生,讨论规则就必须要得到重视。合理的讨论规则是约束讨论成员行为,确保活动有序的开展的重要基础。总体来说,阅读教学中较为常用的讨论规则主要有分配规则、礼仪规则与内容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于学生的角色定位、发言礼仪要求、发言内容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的要求,是有序的开展讨论的基础。因此,通过有效的利用讨论规则,可以更好的巩固讨论。

六、结束语

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素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阅读文本,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讨论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在能够促进小学生对语文进行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学生积累起写作方面的素质,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对相关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和领会,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思维,使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徜徉。

一、刺激学生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好奇心,在自主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一点进行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好奇,从而伴随着好奇心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的世界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好相关内容的书籍,确定学生对书中的内容能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实施计划,吊足学生的胃口,使学生的好奇心能够积累到顶点,在学生好奇心达到极限的情况下,揭示书中内容,满足学生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会在无形之中产生了对书籍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为学生指出一个更加广阔的书籍世界,明确学生所好奇的内容都在这一世界中,从而使学生步入阅读的良性循环中。

二、下放阅读权力

教师在很多时候对学生掌控得过于严厉,使学生几乎丧失了空间,在进行自主阅读培养的过程中,则要对阅读的权力进行下放,使学生能够有权决定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和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会初步显现出自身的个性以及心理特征,通过对阅读内容的自主选择,学生将会无意中挖掘出自身的兴趣,并且在进一步的阅读积累中,使自身个性进一步发展,心理特征以及思想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将完全成为自主性的活动,学生将在这一活动中充分投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进行阅读。

总之,自主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讲意义十分重要,培养这一能力的关键是,在进行引导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权力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逐渐养成习惯,并在习惯的积累下逐渐形成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的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同时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师生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提供有效的话题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着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但众多学生的观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将它们往正确的教学中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合适的契机下,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文本需要科学选择

阅读文本是一堂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的基础,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立足点。因此,在一堂阅读讨论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选择,以保证阅读文本的质量,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需要从文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阅读、文本难度是否适合当前年级的小学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发讨论、文本信息是否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文本主题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学素养如何等方面考虑。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课不是单纯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必须具备涵义深刻、文学素养较高、语文技巧明显等要求。但对于文本的选择范围,我们并不做太高要求,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于报刊、书籍、网络等渠道。

3讨论工具与技巧需要灵活使用

在进行自主讨论时巧妙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辅助工具有阅读反应日志、快速笔记和自读提示单三种。阅读反映日志记录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自主讨论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快速笔记是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疑问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此在讨论时,便能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内容作更加集中的关注。自读提示单由教师提供,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材料,在自读提示单中,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实时的记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发问讨论之中,由此,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过对讨论技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令讨论的质量更上一层。而提问、倾听、和回应是讨论技巧的核心与基础所在。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先导条件就是提问环节,提问对于整个讨论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质量高的提问势必会引起一个课堂气氛活跃且高质量的讨论。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倾听对于自主讨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的小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在讨论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此,学生们才能在倾听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最后是回应部分,试想一堂自主讨论课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该是多么失败的一种“讨论”。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有回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了学生在倾听时要保证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学生的思考必然会更加深刻,回应环节也会更加活跃。

4讨论规则需要精心制定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容易在兴趣被引起之后,将有目的的讨论课变成随心所欲的发言,而在出现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则更是容易由于观点的争执不下而导致课堂的混乱,由此讨论必然会偏离预定轨道。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程时,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对于发言顺序、发言时间、分配原则、礼仪规范和内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当然,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还是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状态做合理的安排,保证讨论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全程规则和纪律的关注者和约束者。一个合理的讨论规则势必能使一堂阅读讨论课开展得更加顺利,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5结语

自主讨论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依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引导。因此,虽然不同于传统教育,但教师的作用依旧很重要。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自主讨论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楣媚.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文房四宝,2014,21(09):89-90

第9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好学生的自主讨论的能力,这样在阅读学习中,就能更好的和同学交换意见互相学习,学生自主讨论在阅读学习上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性格,让学生更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敢发表意见,尤其对于一些性格上偏胆小,比较腼腆的学生更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1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内容

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好适合学生阅读的能容,小学期间,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阅读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只有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提高知识面,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打到教室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生长阶段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挑选一些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慢慢的能够自主阅读。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身边做起,比如街道上的广告牌,超市购物时让孩子自己看物价标签,电脑上的同步学习、儿童故事等等,都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久而久之,习惯形成了自然,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学生爱观察的好习惯。学生爱观察了,知识积累也多了,那么在阅读时能提高阅读面了。

2.教师在进行讨论教学时,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意见

在阅读讨论课堂上,学生是这一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每个学生意见各不相同,都带有个人的思想在里面,在讨论时难免有观点上的不同和相对立的意见,这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讨论问题。在讨论问题时,给每一个同学合理的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讨论技巧进行阅读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时 ,教师要提前整理讨论内容的中心意思,围绕这一中心提出相关讨论点,让学生进行讨论。有趣的观点可以把学生很快的带到讨论氛围中,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在讨论中教师也可以以讨论着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带动讨论进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让学生紧紧围绕中心点进行讨论,不能跑题、偏题讨论

第10篇

1.1科学论文学习的自主性不足

当前,多数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很被动,鲜见研究生能将科学论文学习转化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主动、广泛、定期和深入学习科学论文。其表现在于: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必须是由导师督促才能部分完成,比如大部分研究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推荐的全部科学论文。而针对学院而言,尚有许多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自己专业不够熟悉,缺乏有效规范的阅读指导。这种情况导致其在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上把握不够准确,科学论文学习存在盲目性。很少有研究生会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而广泛、自主地涉猎相关知识。同时科学论文的系统学习缺乏清晰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由于多数中药学研究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阅读外文科学论文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很多研究生对于资料中所涉及的内容难以把握,无法抓住论文的核心和重点,致使看不懂,同时也造成厌学和消极的外文阅读心理。

1.2欠缺系统筛查从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首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文检索水平。科学论文的检索和查阅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缺乏对论文检索和查阅方面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便在检索手段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很少有研究生对科学论文检索方法和知识作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最常见的通病就是直接通过网络,比如百度或谷歌等,随意而凌乱地查阅支离破碎的信息。其次,缺乏系统整理论文的能力。科学论文的梳理和综述是研究生培养学术能力的基石,能否从众多的科学论文中遴选和精炼出有效的信息,对研究过程来说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相当多的研究生在浩渺的科学论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他们并不了解;囫囵吞枣一通阅读后,他们分辨不清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哪些则是需要细致整理加以分析的;分析后对科学论文也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精准有效的提炼。再次,对科学论文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尤其体现在非母语论文中。准确无误地理解论文,一方面是治学态度严谨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内涵理解的准确可以避免断章取义,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理据分明,言之凿凿。而事实上,在研究生的论文使用过程中断章取义的现象并不少见。

2科学论文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聆听各类学术报告,以及大量地阅读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研讨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阅科学论文、汲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研究生通过真正的研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立论与逻辑思维能力,亦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论文研讨课还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1培养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的自觉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引导,在研究生初涉学科领域时,由于涉猎不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科显得兴趣不足,这时需要导师将研究生引入学术殿堂,带入科研实践,向研究生昭示学术的魅力。笔者在研究生科学论文研讨课的实践中,在科学论文的选取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指导:①选取中药学领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英文科学论文,供研究生查阅,这些科学论文应能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领域的最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使得研究生接触到最权威、最重要的学术思想;②有意识地帮助研究生选取与当前时事热点相关的科学研究内容,比如每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科学家的相关论文,提升研究生对热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兴趣,帮助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引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的科学论文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一年级的研究生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尽早进入科研氛围。

2.2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与研究生积极互动

论文研讨课的科学论文学习是课程的内容,研讨则是课程的授课形式。就课程的授课方式而言,强调“研讨”,即以研究生讲解自己阅读的科学论文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研究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对专业科学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研讨课不仅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科学论文,学会查找科学论文,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讲解和讨论。研究生除了阅读教师指定的科学论文外,还需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来查阅与课程主题报告相关的科学论文资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分析科学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科学论文学习报告,并制作出一份PPT用于课堂讲解。每名研究生都需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色。论文研讨课要求研究生自己去阅读、探究、讨论科研科学论文,并予以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甚至提出研究课题,这样就把学习、研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研究生,使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研究生”,教师则从中进行点评指导。

2.3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的建立

授课方式的灵活并不代表课堂松散无组织,有效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建立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论文研讨课程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研究生“值周组长”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科学论文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科学论文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科学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科学论文,同学和教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科学论文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总之,每一次授课前负责的教师都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课堂上也要随时掌控课堂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论文研讨课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论文研讨课的实施,需要结合中药学研究生的特点,专门建立以科学论文学习为基础的学期考评制度。考评工作首先应建立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组负责,主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导师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要为研究生设置严格而适合自己学术发展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一方面还要对研究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引导研究生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辅助研究生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导师组还要阶段性地对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考核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经考核后,对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生提出批评和改善意见;对研究方案不适合的研究生,导师组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通过多环节多步骤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个人主观评价差异。成绩评价从选题、PPT制作、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出勤、课堂后问题总结回复等多方面多环节给出,并且增加研究生打分环节,加强研究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责任感。

4展望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与理解

构成议论文的三要素分别为:论点、论据和论证。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议论文这一体裁,教师要将议论文的基本常识教给学生,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因此而衍化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关于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与理解,有哪些教学策略呢?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从初一抓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在中考制度的体制之下,分数依然是衡量诸多因素的重要指标,作为中考的必考题,议论文阅读与理解万万不可从初三才开始练习,既然中考题型了然于胸,不妨从初一抓起,一方面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铺路,另一方面也从不同角度活跃学生的思维。首先,我在教学时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做一套中考题。学生可以不会做,可以去查资料,但是一定要经历做题的过程,我会抽出时间来为学生讲解,也许学生的认知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但无论接受多少,只要接受就是值得的;其次,规范答题思路,培养逻辑思维。初中生身心都很活跃,思维也是天马行空的,但是呈现在卷面上,可能就会吃大亏。为此,我搜集整理了很多中考卷的典型例子,用大屏幕向学生进行展示,阅卷老师如何进行采分,怎样答题才能迎合老师的需要等,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清晰的头脑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规范书写,保持卷面整洁。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日积月累,字可以不漂亮,但是一定要工整,给人以舒服之感。同样,我搜集了很多中考卷面的正反例子展示给学生看,同样的答案,也许就是因为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而与满分失之交臂,提醒学生不要等到考试前夕才后悔没有好好练字,日常的学习中也要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比如写字时集中注意力,一旦写错字,轻轻地画一下,不要涂成了黑点,以免影响美观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也可以决定成败。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实施以来,“生本”思想得到了推广和借鉴,课堂的主体原本就是学生,教师所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却本末倒置,将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阅读与理解模块则更多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毕竟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完成阅读、分析、思考等环节,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要大胆放手才行。首先,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如果学生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话,你永远都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对于议论文的理解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你所讲的内容他究竟接受了多少。为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比如实行小组积分制,哪位学生举手发言就为其所在的小组加一分,以此来鼓励学生发言;其次,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充满了奇思妙想,如果人人的回答都和标准答案如出一辙,还要老师做什么呢?更何况语文学科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即使是议论文阅读与理解也是如此,很多问题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尊重他们的想法;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平台。阅读与理解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教师要充分把握放任自流与全权之间的尺度,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既在自己的指导下进行,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奇妙的克隆》这篇议论文时,我指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去阅读,遇到瓶颈时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原文寻找答案,学生读得十分认真。

三、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自然需要在美好的氛围中进行。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民主关系,这样学生才会打消顾虑,扫清障碍,在课下了解到,有的学生对议论文阅读与理解是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宽慰学生的心灵,带领学生共同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其次,只有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才会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例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课时,我与学生共同完成了阅读任务,并且进行了师生比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题型,都不是依靠速成能够练就的,想要真正掌握,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认真思考,勤于动脑,肯下苦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的战场上叱咤风云,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约束;激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96-03

当人类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增多,人们获取信息的种类、范围亦迅速增多,这带来一个后果,即人们更加偏爱生动有趣的碎片化信息。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阅读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而且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结构不合理[2]。同时,大学本科教材体系日益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一般来说,学生只要基本了解教材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该门课程考试。总之,在很多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阅读了课本(包括部分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这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距。应当在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要求,这是增加和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扩展课堂内容、增加学生获取系统信息的有效手段。

1 基于课程教学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思路

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范围(包括学术著作、一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等)或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阅读和研究。二是明确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以课外阅读来增强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必要调整,即将单纯的课堂讲授改为“课堂讲授+课外阅读指导(答疑、讨论)”。四是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即将原来的闭(开)卷考试改为“期末闭(开)卷考试+课外阅读内容和效果考核”。

通过上述改革,以期实现如下目标:其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其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再限于课本,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相关专业著作、论文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三,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倾向,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其四,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课堂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性、研究性、讨论式的主动学习。

2 学生阅读情况及其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笔者在进行《旅游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每人阅读5篇学术论文(或1本专业著作)的要求,并于学期末逐一进行了考核。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平均阅读7.08篇(以阅读1本著作折合10篇论文计),总体完成任务要求的141.6%,完成阅读任务最好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85.2%,完成任务最差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11.8%;263名学生中,仅有2人未能完成阅读任务(占学生的0.76%)。具体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从学生阅读的范围来看,涉及到了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旅游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41%的学生成系列地阅读了诸如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会展经济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自己感兴趣的论文。但对于旅游统计学以及旅游研究中涉及数量研究的论文较少涉猎。

从学生阅读的文献来看,学生阅读了包括《旅游学刊》、《城市规划研究》、《旅游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论坛》、《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复印报刊资料)等主要旅游类研究期刊,还阅读了包括《浙江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兰州大学学报》、《金融研究》、《经济评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东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大量的知名学术期刊;部分学生阅读了诸如《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亚当斯密)、《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选择与成本》(布坎南)等经济学著作和《旅游管理》(尼尔利珀)、《生态旅游》(Weaver)、《中国旅游研究》(戴斌)、《旅游策划创意攻略》(吕志镛)、《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吴必虎)、《旅游项目策划》(杨振之)等旅游研究类著作;甚至还有2名同学阅读了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教授的博士论文。

从学生的阅读效果来看,全部学生都按照要求作了读书笔记,从笔记及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情况来看,总体优良率为65.78%,合格率为99.24%。第二学期期末,笔者对学生阅读意愿和感受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205份,收回204份,有效问卷203份。统计结果如图1。

图1表明,学生阅读意愿明显增强,明确表示“不会”的学生由69.96%下降到7.39%。虽然明确表示“会”的学生比例也由30.04%下降到25.61%,但67%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阅读学术论文。实际结果肯定是,67%表示“可能会”的学生分化为“会”、“不会”,即便只有其中50%选择“会”,那么,实际选择阅读论文的学生比例超过50%。有1.48%认为阅读论文收获“大”、4.93%认为阅读论文收获“比较大”的学生,选择了今后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不会”阅读论文,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缺乏阅读相关论文应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而“读不懂”,产生了对于学术论文的畏惧情绪;二是因为对于理论问题没有兴趣。

学生通过阅读学术论文,感到收获“大”的占59.61%、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占38.92%、感到收获“不大”的占0.98%、感到收获“无”的占0.49%;前两项合计为98.53%,后两项合计为1.47%。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绝大多数感到课外阅读具有较大的收获;少量的学生感到收获“不大”或者没有收获,其实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不大、习惯不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3 学生的主要收获和阅读存在的主要困难

3.1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的主要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第一,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仅仅学习课本的不足;第二,使学生了解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认识,增强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爱好读书、“爱上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第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学术论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意识到依靠自己能够读懂学术论文;第四,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认为“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旅游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第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认识到“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要全面观察、仔细分析,辩证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科学的严谨和学习科学所需要的态度。

2)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一,扩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了解了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法”;第二,使学生对于许多特定问题(诸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会展经济、国际旅游岛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并且,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3]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自身独特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数据收集方式、处理方法和写作方法,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学术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第一,增强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不少专业术语不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部分学生学会了通过网络信息识别文献,如有同学通过中国知网()发现石美玉教授论文下载量很大,而引发兴趣,阅读了石美玉教授多篇论文;第二,帮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专业性问题从多方面论证的思考方法”,“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找到了理性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在科学方法、在数据、在事实的帮助下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

4)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通过阅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课程学习的内容得到了深化和扩展,且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地,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应该说,学生通过阅读得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提升,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相比,教学、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即便那些自此以后几乎不再自觉阅读学术论文(著作)的学生,其记忆也是深刻的,笔者对于毕业生的回访中显示了这一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学术论文(著作)的阅读是一个较高水平学习的开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有效机会,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特别是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学生因此开始大量阅读学术期刊(著作)而十分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3.2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存在的主要困难

1)学生查阅资料中,存在资料不足的问题。第一,尽管图书馆已经拥有一定量的旅游期刊,但复本不足,当较大量的学生需要阅读时,数量不够。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较为一般的期刊、甚至个别学生选择非学术期刊进行阅读。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术术语不理解,图书馆拥有的相关工具书的品种和数量均不能满足需要。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个经常性的困难是经常遇到各种经济、管理模型不理解,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等数学知识不够。

3)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缺乏及时的指导。由于未能建立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沟通渠道和机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

4 学生阅读指导的改进

4.1 学生阅读资料不足问题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来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从中国知网来看,主要的旅游类期刊基本能够在出版后一个月内上网,学生可以阅读到最新的研究论文;同时,通过中国知网,学生可以十分便捷地查到特定期刊、特定主题的论文,极大地方便学生的阅读。

4.2 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问题

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解答或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解决,如有条件时建立助教制度。另外,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答疑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讨论,解决大部分学生阅读中的疑难。

4.3 学生阅读过程的控制(激励)问题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难的是坚持,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激励),才能使大部分同学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应当对于阅读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5 结论

前述结果及耿春红等、张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急切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约束[4,5]。以课程学习为主导,运用课堂教学的约束力,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展为直接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建立起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约束―沟通―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改善学生的阅读结构,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捷.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5-57.

[2]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3):93-94.

[3]丁源溟,周庆元.课外阅读指导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3,(6):38-41.

第13篇

首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文检索水平。科学论文的检索和查阅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缺乏对论文检索和查阅方面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便在检索手段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很少有研究生对科学论文检索方法和知识作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最常见的通病就是直接通过网络,比如百度或谷歌等,随意而凌乱地查阅支离破碎的信息。其次,缺乏系统整理论文的能力。科学论文的梳理和综述是研究生培养学术能力的基石,能否从众多的科学论文中遴选和精炼出有效的信息,对研究过程来说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相当多的研究生在浩渺的科学论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他们并不了解;囫囵吞枣一通阅读后,他们分辨不清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哪些则是需要细致整理加以分析的;分析后对科学论文也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精准有效的提炼。再次,对科学论文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尤其体现在非母语论文中。准确无误地理解论文,一方面是治学态度严谨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内涵理解的准确可以避免断章取义,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理据分明,言之凿凿。而事实上,在研究生的论文使用过程中断章取义的现象并不少见[7]。

2科学论文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聆听各类学术报告,以及大量地阅读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研讨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阅科学论文、汲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研究生通过真正的研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立论与逻辑思维能力,亦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论文研讨课还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1培养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的自觉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引导,在研究生初涉学科领域时,由于涉猎不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科显得兴趣不足,这时需要导师将研究生引入学术殿堂,带入科研实践,向研究生昭示学术的魅力。笔者在研究生科学论文研讨课的实践中,在科学论文的选取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指导:①选取中药学领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英文科学论文,供研究生查阅,这些科学论文应能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领域的最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使得研究生接触到最权威、最重要的学术思想;②有意识地帮助研究生选取与当前时事热点相关的科学研究内容,比如每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科学家的相关论文,提升研究生对热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兴趣,帮助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引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的科学论文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一年级的研究生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尽早进入科研氛围。

2.2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与研究生积极互动论文研讨课的科学论文学习是课程的内容,研讨则是课程的授课形式。就课程的授课方式而言,强调“研讨”,即以研究生讲解自己阅读的科学论文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研究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对专业科学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研讨课不仅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科学论文,学会查找科学论文,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讲解和讨论。研究生除了阅读教师指定的科学论文外,还需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来查阅与课程主题报告相关的科学论文资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分析科学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科学论文学习报告,并制作出一份PPT用于课堂讲解。每名研究生都需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色。论文研讨课要求研究生自己去阅读、探究、讨论科研科学论文,并予以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甚至提出研究课题,这样就把学习、研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研究生,使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研究生”,教师则从中进行点评指导。

2.3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的建立授课方式的灵活并不代表课堂松散无组织,有效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建立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论文研讨课程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研究生“值周组长”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科学论文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科学论文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科学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科学论文,同学和教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科学论文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总之,每一次授课前负责的教师都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课堂上也要随时掌控课堂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论文研讨课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论文研讨课的实施,需要结合中药学研究生的特点,专门建立以科学论文学习为基础的学期考评制度。考评工作首先应建立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组负责,主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导师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要为研究生设置严格而适合自己学术发展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一方面还要对研究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引导研究生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辅助研究生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导师组还要阶段性地对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考核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经考核后,对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生提出批评和改善意见;对研究方案不适合的研究生,导师组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通过多环节多步骤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个人主观评价差异。成绩评价从选题、PPT制作、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出勤、课堂后问题总结回复等多方面多环节给出,并且增加研究生打分环节,加强研究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责任感。

4展望

第14篇

一、开设作品阅读课和网络交流平台,自主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耳濡目染的读书增强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大量的阅读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学生写作时联想丰富,举例子得心应手,名言警句运用得当,优美的词语层出不穷。课文是第一素材,因为课文都是专家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我们上课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提示学生积累事例运用角度。独木不成林,个别课例难以形成大气候:学生需要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笔者运用课内“阅读课”和课外“博客交流平台”两种方式加强课外阅读。在每周安排的“阅读课”上,教师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内容为包括选修在内的课文的多维扩展———读前给予一定的提示,课堂上10分钟回顾阅读作品,整理问题;剩下30分钟让学生有讨论交流的机会。学习钱钟书的《论快乐》,我组织大家阅读他的代表作小说《围城》,学习张爱玲的《更衣记》,我们一起阅读其早年代表作“沉香屑”系列小说,并且对其最近出版的《小团圆》水准予以讨论。课后,学生反复朗读并且背诵自己喜爱的名家散文,有意识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特点和整体风格。通过自有而主动地补充课外书籍,吸取了百家精华。学生感觉读书量大大增加,选取事例信手拈来,再也不用重复以往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加李清照的“万能膏药”,议论文显得有内涵,有时代感。

二、组织辩论兴趣小组活动,增强论证能力,主动表达

总有部分学生向我诉苦:肚子里有话却总是用不上。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觉平时作文课上,学生鼓不起勇气去练习。越怕就越不愿写、不会写———论证能力跟不上。给予学生信心,积极表达是关键。我们组织多项辩论赛辩论赛。鼓励学生想尽办法把自己的观点论证清晰。为了说服对方,他们“被迫”去运用材料事例,关心论证技巧。先说后写,以说促写,通过多练,熟能生巧。这一举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道士塔》课文结束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强盗还是学者?这个问题一下子将大家义愤填膺的感情给调动起来,学生们叽叽喳喳,纷纷要求给出一节课时间来展开讨论。笔者特意将时间定在几天后的周末,让大家有时间准备材料,理清思路。辩论赛上,两队同学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地搬出许多名家名言和材料依据,有些辩论赛手所举事例得到全班同学的随声附和,气氛一度达到。最后以最佳辩手一席掷地有声的言辞盖棺定论:纵然有人侃侃而谈学术无国界,可是做学术的人是有国籍有热血有良心的血肉之躯。西方那些所谓的学者为何不在敦煌古老的土地上就地研究?为何一定要将中华瑰宝搬迁到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为何在中国强盛之后依然不愿无偿归还那些国宝?一句话:他们是一群披着学术外衣的强盗。这场辩论赛促进了同学们思考事物的深层次和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带动大家议论文写作的热情。

三、让学生轮流命题,改变题目不切实际的弊端,自主命题。

在高考压头的环境下,总有些心急的学生认为通过投机取巧的模式化训练可以达到短期见效、得到高分的目的。怀有这种态度的学生在高考作文48分的门槛前总是再难有所突破。拾他人牙慧带来了一定的分数增长,却抹杀了学生写作的真性情和优秀作文出现的可能。《普通高中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尽管人们对写作目的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写作的根本用意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许回归“新课标”,用自己的心灵和真实感受去面对作文,才会认真写作,才会用心思考,也才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惊喜!如何去除“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还给学生不得不说,甚至一吐为快的写作激情?让命题成为学生一种表达和情感的需求,让命题成为学生一种精神和生活的需求。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让学生“任意”地自由发挥――自主命题。依据合理搭配和自愿的原则,全班学生分成为六个具有自主命题权利的写作命题小组,组长由小组内部成员轮流担任,大家平等参与命题的研究和决策。但命题在原则上必须被大多数成员接受。命题范围既可以是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的热点和趣闻,命题的提出还可以依据教材或课外读物提供的写作经验。老师帮助小组成选筛选、审查作文命题。最后,教师将各小组提交的命题提前公布。全班学生投票决定写作题目。

第15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实践教学;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5-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汽车故障诊断主要由专业的维修工程师借助专业设备来完成,靠维修工程师的丰富经验来实现准确的故障诊断,认为理论基础不深。其实不然,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整体结构已经形成了一个集机械、液压、电器与电子控制于一体的综合体,诊断技术也逐渐从传统的人工经验模式向智能化仪器方向发展。《汽车故障诊断学》被许多高校列为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专业课。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研究生教学培养的要求,在专业课学习时,应注重理论学习、文献阅读、工程实践、归纳总结等环节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经历的美国高校研究生专业课学习中课堂教学、文献阅读、工程实践等几个环节,结合美国高校在工科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在《汽车故障诊断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几个改进点,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进方法

改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设置专业文献阅读、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撰写等环节,每个环节要求学员认真阅读资料、严密组织实验、详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总结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报告,课终按正式论文格式撰写学术论文,并以各环节的打分来综合评定最终课程成绩。

1.基本课堂教学。《汽车故障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工程数学、可靠性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介绍基本的概念、诊断参数的获取、特征信号分析、状态识别方法外,还需要给研究生灌输本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方法,如小波分析、神经网络诊断原理、模糊诊断与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诊断原理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讲解时以笔者从事汽车故障诊断方面的科研项目为牵引。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员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学习内容与工程活动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联想,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学员的学术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文献阅读模块。多年来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如国内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振动工程学报》等,国际期刊《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ock and Vibration》等,这些期刊为本环节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体做法是课前搜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布置给学员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论文,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形成报告,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这样既锻炼了学员的文献阅读、分析归纳、口头演讲的能力,也使学员对投稿期刊有所了解,对于研究生学习有着重要帮助。

3.工程实践与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是专业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汽车故障诊断学》这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合理设计工程实践过程、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知识点设计工程实践内容,如以“柴油发动机故障信号采集与分析”为题设计工程实践内容,如表1所示,明确了实验对象和实验工具,涉及内容涵盖了故障诊断研究必须经历的信号采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内容,并对实验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完成实验后,要求学员写出实验报告,对数据处理与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进行口头汇报,分享实验过程的心得与体会,通过交流,使学员能充分掌握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给出合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熟悉相关知识点。

4.课终论文。在完成专业课的课程教学后,需要学员根据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撰写学术论文,该部分的要求应紧密结合教学的知识点,依据实验中采集的数据,也可以根据论文题目的需要,引导学员自主完成需要补充的数据,为论文撰写提供支撑。具体实施时采用教师命题、学员自主组合选择的方式来开展,表2列出了最近一期教学中布置的论文题目与完成人员。

5.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根据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情况给出综合评定。在课程学习之初,对各环节成绩的比例、评定方式给出明确说明,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按照评定标准进行严格打分,最终根据各环节的打分计算本课程的成绩。具体成绩组成与标准如表3所示。

三、结论

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引入文献阅读、工程实践、论文撰写等环节,使学员在学习本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锻炼了文献理解、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能力,通过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学员普遍反映本课程的学习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对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云魁.汽车故障诊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妮娜,杨溥,李英民.美国工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方法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5,(3):66-69.

[3]李政民卿,王黎娜,陆凤霞,等.美国基础教育给中国工科研究生专业基础教学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4,(11):22-23.

[4]苏绍Z,王跃科.工科研究生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183-184.

[5]常瑞,陈文智,郭玉东,职玉峰.面向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EPI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3):71-74.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under New Situation

ZENG Rui-li,MEI Jian-min,ZHAO Hui-min,SHEN Hong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