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数据金融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福建 厦门361005;3.英国诺丁汉大学
>> 大数据时代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价格决策与服务决策研究 从绩效驱动因素看大数据时代的供应链变革 非对称信息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的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形态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大数据运用 大数据驱动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机需求下产能充足双渠道供应链决策问题探讨 需求不确定环境下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决策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决策问题研究 全供应链下的库存管控 碳交易风险下供应链企业低碳技术采纳决策框架研究 供应链管理框架下的零售渠道合作 基于研发投入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优化研究 网上代销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决策 浅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物流供应链价值 SaaS服务供应链的创新结构研究 试论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8]武汉市五交家电商业协会.关于2013年全市家电行业发展情况和2014年行业发展建议[R/OL].[2014-04-15]..
[49]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陈煜波,陈国青.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1-9.
[50]Ernst & Young.Globalonlineretailing[EB/OL]..
[51]徐思雅.服务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商业模式新颖性设计的调节作用[D].杭州:浙江大学论文,2014.
计量经济学论文2400字(一):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论文
摘要: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金融大数据爆炸性发展要求金融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计量经济学作为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核心课程,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金融大数据视野的责任。
关键词: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实践结合
引言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非常强调应用性的学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应用型本科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在当前教育新常态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也应该被重新赋予新的属性。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问题
(1)传统计量经济学教学强调回归分析背后模型的假设及相关内容,但现代经验研究强调因果关系。因此,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过分强调对随机扰动项分布、异方差及自相关的长篇讨论,显得不合时宜,而对国内外广泛流行的新颖工具较少提及,其结果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应用仍是一知半解。(2)由于现有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师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而轻视实际应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中主要讲授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讨论得较少。(3)由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分配更多的实验课时,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特别难以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金融数据建模与处理。(4)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缺乏将计量经济学方法与金融数据相融合的缺陷。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中,着重讲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没有将计量方法与金融大数据的获取与加工处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导致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但面对查找和处理金融数据时却束手无策。(5)已有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安排上,一般将经典的计量经济学和现代时间序列方法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由于教学内容过多而教学课时有限,其结果是导致无法详细讲解金融时间序列部分,金融学专业学生对金融大数据处理及建模能力不强。
二、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的优化措施
(一)突出案例教学
丰富多彩又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重视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取一定要突出目的性、代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多搜集一些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
就金融数学专业学生而言,在为这些学生开展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时,需要注重将金融理论和具体的金融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来研究金融相关实践问题。金融市场相关实践知识更倾向于股票投资和资金资本等的利用,不能仅仅依靠消费-收入这一知识以偏概全,这就要求计量经济学老师在为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教学时,需要拓展到相关金融领域,通过讲解相关金融理论和具体的市场实践数据来开展课程教学。
(三)“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提高金融专业本科生金融大数据处理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拟重点对《计量经济学(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了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重在教,逼学生学”的缺陷,我们将使用“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计量经济学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模式(杨汭华,2005;黄佐钘,2008;张玲,2014)。与传统的案例教学不同:(1)项目强调针对金融大数据开发相关案例,并以“微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案例+微课”的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兴趣,更加生动和直观地将金融大数据处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案例+微课”模式能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案例+微课”进一步巩固与提高课堂知识。(2)传统计量经济学经验案例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应用,重点介绍数学与统计技术,而忽视其内在的经济问题与变量间的内生关系。项目强调以真实的金融大数据为载体,在案例分析中,更加注重因果关系的讨论,从而案例分析更加接近现实。因此,相比于传统的案例分析,项目经验分析更接近现代研究范式,故而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四)完善考核体系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课程论文可以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突出学生所在学科属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不能将试卷考核的方式抛弃,例如可以将纸质试卷改为上机考试,增加操作题的比重。完善的考核方式会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强化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只有明确清晰教学定位,有效提升高等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重点解决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问题,才能提供更多有选择的本科教育,建成更有竞争力的本科教育,开创更有特色的本科教育,发展更加公平的本科教育。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力建设在不断的完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电力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电力工业的进步。处于新时代的电力企业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与意识,在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备清晰的预判,在内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建设,针对未来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要做好这几点,就离不开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的分析以及数学建模工具的运用。本文选取2001-201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社会用电量数据以及典型电力企业华电国际年度报告数据,分析了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与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时间序列非平稳角度出发,利用协整理论并通过单位根检验以及协整关系检验对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建立了长期均衡模型。再对模型进行短期误差修正,在证明了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所建模型对提升华电国际的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预测。最后对以华电国际为代表的中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对华电国际而言其供电成本、管理与财务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完善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其短期内经济效益主要受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全社会用电量需求的影响。该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为其他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决策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决策
经济研究的方法在于总结典型的经验特征与收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经济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的可验证性,即能否通过数据实证检验相关的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来解释事实,并预测未来的经济变动趋势以及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则犹如硬币的双面,从不同的角度为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基础。计量经济学以实际经济数据的建模与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当实际数据不可得,或实际数据过于复杂而导致因果关系不易梳理时,实验经济学则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通过可控的实验数据代替实际数据,成为实证经济分析的又一个有力工具。
一、協整理论概述
协整的概念是由恩格尔一格兰杰(Engle-Granger)在1987年“协整与误差修正,描述、估计与检验”中正式提出的,协整的基本思想认为,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中的每一个都是非平稳的,但他们的线性组合可能会相互抵消趋势项的影响,使该组合是平稳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经济时间序列分析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对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之所以协整理论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与一协整理论所具有的深厚的经济学背景密不可分的。
二、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决策实证
(一)非均衡博弈论框架的建立和实验验证
策略性思考是博弈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纳什均衡以及相关均衡的概念过去一直是描述策略性思考的核心内容,其定义为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在给定其他方策略下的最优反应。显然这种均衡的定义内在要求每个博弈参与者在决策信念上达到均衡,即每个参与者对其他方的策略持有正确的信念。在过去的研究中,经济学者通常假定均衡框架存在从而做出对参与者行为的预测。尽管在一些博弈场景下,基于均衡概念的行为预测是准确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实验经济学研究结果表明博弈参与者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基于均衡概念的行为预测。由于来自实验经济学数据对原有理论框架的挑战,经济学研究人员逐渐提出了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论框架并且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收集数据来检验这些新理论。这些基于非均衡概念的策略性思考理论框架的核心在于继续假定博弈参与者在决策时仍然有策略性思考的因素在里面,但放弃了均衡的概念以及嵌入在均衡概念里面的很强的理性假设。
(二)ECM误差修正
通过Granger定理易知,具有协整关系的一系列变量会对应一个包含误差修正的表达形式。可以进一步通过误差修正来研究华电国际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具体而言可根据由Hendry提出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理论,逐步剔除从三阶滞后变量及误差修正项开始的不显著量,从而得到最终的误差修正模型:(见下面公式)式中:ECMt-1代表协整回归厚的一阶滞后误差,括号内的数字代表不拒绝相应零假设的概率。从该方程式以及统计结果的数据可以发现,文中所进行的统计检验在置信水平上表现显著。这一结果也证明了文中构建的误差修正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图中给出了LY的实际数据与拟合结果以及残差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协整以及误差修正之后的模型具有较为理想的结果。
(三)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常用的回归分析中,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时,常会对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模的过程中,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及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是很重要的环节。部分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存在对多重共线性问题处理不恰当的现象。某篇研究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章,以计量方法中的回归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单纯依靠方差膨胀因子VIl的临界值,来判断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便直接将模型中的其中一个变量删掉。模型中是否应该包含某个解释变量,应该以实际经济理论分析为基础,不能单纯以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来判断。
统计与大数据系按照教务处“2021届毕业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相关事宜通知”,结合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021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6部分:
一、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详见附件1)
二、 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具体安排
论文辅导时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
具体安排:
工作安排
具体内容
具体要求
截止时间
选题
确定论文题目
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实习情况,以项目为基础选择论文题目,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
2021年1月1日
提纲
构思论文结构、拟订论文提纲
结合企业实践内容确定论文结构列出提纲。
2021年2月1日
写作与批改
初稿
按照论文提纲撰写初稿,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联系审核与批改。
2021年3月1日
二稿
按照论文指导老师的要求反复修改、完善、补充。
2021年4月1日
定稿
达到论文基本要求,定稿电子版发给论文指导老师。
2021年4月10日
交稿
打印提交
双面打印,毕业返校时以班级为单位提交。
2021年6月
三、 指导教师联系方式
姓名
职称
邮箱
电话
方党生
副教授
2541790217@qq.com
2541790217
15136166829
杨冬梅
讲师
339097597@qq.com
339097597
18625779090
李春花
讲师
19772728@qq.com
19772728
18638793098
魏瑶
讲师
43665723@qq.com
43665723
15838313791
马杰
高级讲师
Hnhymj@126.com
13838067063
杜旭阳
助理讲师
604696049@qq.com
604696049
17396370961
高艳云
副教授
37742562@qq.com
37742562
13939020929
钱钰
讲师
397019111@qq.com
397019111
15093132377
梁慧丹
助理讲师
1620280267@qq.com
1620280267
15188395423
秦航琪
助理讲师
1191084277@qq.com
1191084277
15670930099
范迪
助理讲师
1261810070@qq.com
1261810070
18339270887
四、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
1)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安全
2) 大数据对市场调查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影响
3) 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方法研究
4) 大数据在房屋租赁的应用
5)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
6) 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下的应用
7) 大数据时代下线上餐饮变革
8) 大数据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9)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影响
10)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1) 基于大数据小微金融
12) 大数据在农副产品中的应用
13) 大数据在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14) 基于大数据的会员价值分析
15) 大数据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1)物联网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
2)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家居的应用
3) 物联网技术对智能物流监管的应用
4)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5)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
6) 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安全的应用
7) 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8)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9)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10)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应用
11)物联网技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12)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停车场系统的应用
13)物联网技术在安保行业的应用
1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
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宿舍安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统计与分析专业
1) 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
2) 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3) 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 地区竞争力初步分析
5) 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保证问题研究
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7) 对某市房地产开发的市场分析
8) 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9) 某产品市场需求调查
10) 某产品销售预测
11) 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12) 某产品竞争力分析
13) 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4) 大数据发展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15) 郑州租房状况分析
五、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要求(详见附件2)
六、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模板(详见附件3)
附件1: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
附件2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及规范要求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的规格要求如下:
(一)开本
A4白纸(210mm×297mm)
(二)装订
长边左侧装订
(三)全文编置
1.页码
全文页码自正文起编列,正文与附录可连续编码。页码以阿拉伯数字左右加圆点标示,置页边下脚中间。
2.边距
正文至附录的文字版面规范为:天头25mm;地脚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述边距的允许误差均为±1mm。
3.行字间距
正文至附录的行字间距按5mm设置;字间距为1mm,或由Word自动默认。
(四)编排构成
1.前置部分
(1)封面设置
第一排:“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华文行楷一号字,居中排列,第一排前空两行(三号字);
第二排:“毕业论文(设计)”,黑体一号字,居中排列;
第三排:“ 级 专业 班”,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二排空二行(三号字);
第四排:“题目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题目”两字中间留两个汉字的空位,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三排空六行(三号字);
第五排:“姓名 学号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姓名“两字中间留两个汉字的空位,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六排:“指导教师 职称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七排:“系别 ”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六排空两行(三号字)。
第八排:“ 年 月 日” 黑体三号字,居中排列,横线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填写内容使用宋体三号字,与第七排空两行(三号字)。
(2)声明
本人必须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学生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要求学生本人签名。
(3)内容提要
第二页为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对全文基本观点的集中提炼和说明。提要中应阐明本论文(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依据,并指出创新之处。内容提要以300-500字为宜。其中“内容提要”为黑体三号字,每字间空一格,居中排列。“内容提要”下空一行编排具体内容,具体内容按照中文文章格式排列,使用宋体四号字。
(3)关键词
关键词是揭示文献主体信息的词汇。关键词在内容提要之后空一行设置。其中“关键词”三字用黑体三号字与“内容提要”对应居中排列,而后另起行设置关键词3-5个,用宋体四号字。各词汇间不用标点符号分隔,空一格汉字字符。
(4)目录页
“目录”二字用三号加黑宋居中排列,字间空三格;“目录”下空一行排全文的主要标题,用四号仿宋体。对目录中的每一个标题都要标注页码。
2.正文部分
一部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一般应由以下要素构成:论文正文文字;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1)正文文字
论文(设计)的正文文字在署名后空一行排列,用四号仿宋字体打印。
(2)结论
毕业设计的体会和总结;该设计的结论、优点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3)注释
注释是用于对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文字说明。注释的内容置于与当前页主题文字的分线以下,以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左空二格排列,用小五号宋体字。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著文时研究和参阅的相关资料。“参考文献”四个字用三号黑体字左顶格标示。参考文献的内容置于主体文字之后空一行排列,其顺序与主体文字中的序号编排相对应,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左顶格用五号宋体字排出全部内容。参考文献要列出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并标明序号。在论文中引用所列的参考文献时,只要在方括号内注明所列文献的序号即可。
(5)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部分3000~5000字。
附件3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级 专业 班
题 目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系 别
20 年 月 日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内 容 提 要
××××××××××××××××××××××××××××××××××××××××××××××××××××××××××××××××××××××××××××××××××××××××××××××××××××××××××××××××××××××××××××××××××××××××××××××××××××××××××××××××××××××××××××××××××××××××××××××××××××××××××××××××××××××××××××××××××××××××××××××××××××××××××××××××××××××××××××××××××××××××××××××××××××××××××××××××××××××××××××××××××××
关键词 :××××× ××××× ××××× ×××××
目 录 1 前言 1
1.1 1
1.2 1
1.3 4
1.4 4
2 5
2.1 5
2.2 5
2.2.1 5
2.2.2 6
2.3 7
3 8
3.1 9
3.2 10
4 11
4.1 12
4.1.1 13
4.1.2 14
4.1.3 15
4.1.4 18
4.1.5 20
5 结论 22
5.1 结论 23
5.2 问题与不足 26
5.3 未来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1 ×××××××××××××××× 1.1 ×××××××××× ××××××××××××××××××××××××××××××××××××××××××××××××××××××××××××××××××××××××××××××××××××××××××××××××××××××××××××××××××××××××××××××××××××××××××××××××××××××××××××××××××××××××××××××××××××××××××××××××××××××××
1.2 ×××××××××××××××× 1.2.1 ×××××××× ××××××××××××××××××××××××××××××××××××××××××××××××××××××××××××××××××××××××××××××××××××××××××××××××××××××××××××××××××××××××××××××××××××××××××××××××××××××××××××××××××××××××××××××××××××××××××××××××××××××××××××××××××××××××××××××××××××××××××××××××××××××××××××××××××××××××××××××××××××××××××××××××××××××××××××××××××××××××××××××
参考文献 [1] 江正荣编.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高大钊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
[8] 赵玉良.房屋地基基础变形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5(2)
[9] 袁迎曙,贾福萍,蔡跃.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1,(3)
[10] A. Castel, R. Francois, G.Arligui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Part 2: Bond andNotch Effects[J].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0, (3)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论文(设计)指导评语
建议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
20 年 月 日
论文(设计)答辩评语
论文成绩 答辩组组长
20 年 月 日
答 辩 组 成 员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关键词:大数据 环境 数字图书馆 安全威胁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19-02
大数据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的图书馆管理也实现了高新技术的层面,图书馆数据流量也呈现出了级数非线性增长,大数据环境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高速且高价值。这也使得图书馆数据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数据的管理难度有了极大的增加,大数据平台也逐渐成为广大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基于此,如何保证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数据平台的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了当前主要的研究课题,怎样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构建智能图书馆,这对于提升图书馆的市场竞争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1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图书馆说面临的安全威胁
1.1 数据中心IT系统安全需求
随着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系统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当中,在图书馆体系的运用上,系统要求安全检测具备更加广泛的深度和需求,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图书馆数据中心系统的能耗急剧增加,档子运行的整体速度大幅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在研究大数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图书馆数据中心系统部署可以真正的满足用户服务的需求,进而创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图书馆系统架构,这也是当前图书馆系统深入部署的有效前提,一般来说,传统的图书馆系统环境下,数据中心会设置相关的防范产品来控制数据流量的安全检测,而由于这些传统的安全策略对图书馆系统资源的耗能是非常大的,在加上图书馆数据流量总是出现延迟和数据丢失等问题也是非常的明显,很明显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高校、快速的服务需求,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用户服务的时候还有可能会面临着木马、病毒等安全方面的威胁,除此之外,黑客还可以利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新模式进行攻击,所以,图书馆在复杂的大数据安全环境中,着呢用用加速、负载为单一的操作,对数据流在应用过程中只是做单一的处理,这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消除数据流在安全检测中出现延迟故障。
1.2 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了新安全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加深,图书馆数据环境具有海量存储、计数递增等特点,与此同时,数据结构模式以及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导致数据处理的格式其可变性和处理速率也更加的不确定。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对云计算计数的依赖性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要求图书馆与云服务商要签署符合大数据环境的云服务租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云服务的安全保障有效性和安全管理效率也要有本质上的提升。这也与图书馆大数据应用安全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虚拟化技术也是当前我国图书馆大数据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数据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允许用户访问和管理的方法,图书馆在利用虚拟化技术来改善图书馆系统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运营的实际成本,面临着数据中心系统设备异构化等安全问题。
1.3 黑客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发起攻击
在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获取读者需求的时候,黑客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向图书馆发起攻击,首先,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存储着大量的系统管理以及用户服务等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客户的私密信息,而黑客通过对获取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图书馆的系统运营特点以及安全防范的相关措施,能够运用大数据决策对图书馆发起非常精准的攻击。
其次,由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网络具备非常强的社会化属性,网络数据还附带复杂、敏感等特点,因此网络数据平台已经完成了不同图书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整合与资源共享。
1.4 读者自身面临的威胁
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主要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健康和采集来获取读者的个体特征,这些数据在确保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也面临着泄露用户信息的威胁,而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系统管理与用户服务决策的有效性,图书馆会通过扩展用户数据采集的对象来不断提升大数据几何的数据价值。
首先,数据拥有者能够通过对大部分无关的数据分析来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由于体术管对一些相对比较敏感的数据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一状况也使得很多机遇大数据的图书馆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其次,随着读者个性化阅读的不断提升,读者运用移动阅读的频率越来越高,现如今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下消除时间、地域、阅读环境以及阅读能力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移动月底在带给读者阅读便利性的同时也间接的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
2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安全防范策略
2.1 增强安全防御能力
2.1.1 现安全威胁
首先,我们的图书馆在利用大数据技术保护系统与服务安全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人员要对提供监控设备采集的大数据安全资源进行综合的分析,明确恶意攻击的来源,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相关的安全指标数据关系来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进而实现对非法攻击者的精准预测。
其次,在构建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时候,要尽量使用一些技术相对成熟且兼容性强的数据来分析图书馆数据流,针对图书馆大数据服务于安全管理的相关需求来制定专业的大数据资源,增强图书馆基于大数据安全威胁发现的主动性。
2.1.2 构建基于大数据安全威胁与防御能力的评估评价体系
大数据安全威胁与预防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图书馆精准评估安全威胁等级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关键体系,图书馆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威胁评估评价体系是图书馆服务信息与系统管理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由于网络安全关系着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安全的可靠性,所以,图书馆在数据中心的网络传统评估中,要平均的在网络上部署大量的安全检测数据采集设备,进一步保证安全评估平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2 保证云计算计数和虚拟化数据的安全
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一般都会采用租赁等方式来采集图书信息,除此之外,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对云服务平台的数据进行管理的传输的时候,图书馆最好是根据高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管理,不断加强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全面、高校的监控网络来进一步实现对数据流的全程较差监管,这样也能够有效的避免数据出现非法监听和窃取。
2.3 制定实施科学的大数据安全管理策略
首先,大数据安全管理平台想要真正的实现安全管理和相关流程的整合,让我们的图书馆能够根据大数据安全信息来完成相关安全事件的管理和分析工作,因此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对图书馆监控设备采集数据信息的时候,要对数据进行预先的处理,只有保证了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用于图书馆管理和运用。
其次,图书馆安全管理平台还要通过实时的监督管理系统来对图书馆安全威胁问题进行检测和评估,并根据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反馈来实现对图书馆大数据运用平台的参数设置,提升图书馆安全管理的强度。增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
3 结语
大数据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使得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出现了很多的不可预测攻击行为,导致图书馆大数据资源在采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此次主要针Φ鼻拔夜大数据时代下现代化图书馆的安全威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解决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图书馆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蔡津津,郜新鑫,付建俐.基于业务元数据标准化的金融财经数据仓库及服务系统架构探讨[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2012.
[2] 周为钢,杨良怀,潘建,等.论智能交通大数据处理平台之构建[C]//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3.
[3] 乔向杰.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模式研究[C]//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2013.
[4] 谭胜淋,陈曦.大数据的标准化研究[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5] 包磊,罗兵,孙越林.大数据时代的态势评估技术思考[C]//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2014.
[6] 尹素格,王健,张桂刚,等.大数据技术在精确空投系统中的应用[C]//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2014.
[7] 刘春琳,冷红.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城市关注平台的构建与应用[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4.
[8] 飞.大数据时代中国期刊的发展机遇与探索创新[C]//第十二届2014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4.
[9] 朱力纬,刘丽勤,王健.高校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10] 孙圣力,郑志高,王平,等.RTDP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C]//.2013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11] 张岚,郭俊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安全措施探讨[C]//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12] 韩俊,刘晓婷.科技期刊在“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C]//科学评价促发展,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等金融教育;SWOT;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008-03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金融学子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思维观念。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的新概念进入高等金融教育的视线:“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征信”、“共享经济”、“数字货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让金融专业的师生既兴奋又备感压力。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的思维观念已经改变,经济和金融明显可分的界限被打破。当前,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下的“大数据”高度融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一切资金支付活动均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几乎不需要现实货币参与,点对点的资金流动使得“金融脱媒”趋势来得异常凛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受此影响,复合型人才和跨界发展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传统金融教育的专才培养模式不再可行。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其实践远远走在了当前高等金融教育的前面,对传统高等金融教育产生强烈冲击,但也带来了变革和发展的机遇。因此,强化对互联网金融教育的研究,通过互联网金融思维重塑和再造高等金融教育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特点
(一)大数据优势
互联网金融首先是从“草根金融”兴起的,在民间金融“野蛮生长”和“乱象丛生”的时代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传统正规金融形成强大压力。实际上,历史上非正规金融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一系列困境的桎梏:信息不对称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社会征信缺失、无足值抵押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较好克服了这些顽疾,信息不对称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有效缓解,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结合人工智能使社会征信和债务催收都不再成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催生了众筹、共享经济等变革创业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新业态。
(二)人工智能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人工智能效率高,错误率低,模型不断进行自主训练和优化,大大提高了适应性,在量化投资、决策咨询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逐步取得优势。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互联网金融下每日新增的海量用戶数据,以及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使得感知机、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BP神经网络等一系列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和模型不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取代了传统基于人工授信、核查和对客户分类的工作模式。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开放、大维度、多渠道的人工智能下的“智能”金融,必然取得对银行依赖中央银行建立的封闭客户数据系统的优势。
(三)“互联网+”的后发优势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智能化、去中心化、脱媒化、信息化以及便捷快速的推广模式催生了各类体量巨大的新兴业态,作为这些业态的基础和共同体,互联网金融拥有显著的后发优势,领先于传统产业成为近年创新创业的最大落脚点。
(四)规模优势
200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经营上的规模优势日益明显,各项交易成本明显下降。与传统金融业态不同,互联网金融由一系列的产业链构成:征信、借贷、催收和服务等环节可分散于不同的公司,在业务模式上可以灵活分散也可有效整合,每一环节聚焦其优势业务,可将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五)双创优势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低,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效率高等的优势愈发明显,不断与其他行业形成跨界融合发展,催生创新,推动创业,极具双创优势。一是依托互联网的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远程支付场景不断完善,近场支付也在爆发;二是支付产业链的受理端及其延伸的综合金融增值服务——海量支付数据以及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三是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运用引爆了“跨境支付”的探索热潮;四是在P2P等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上,从以往只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的模式创新发展出了引导P2P平台与担保机构合作、整合线上与线下服务以及增加债权转让等服务的新型模式;五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客户的理财或量化投资业务;六是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观念。
二、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
表1是高校金融教育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分析矩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当前高校金融教育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和依据。
(一)优势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和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高等金融教育事业以来,到目前为止高等金融教育已取得质的突破,金融专业的品牌认可、高考招分、学生素质、国际化程度、毕业后的薪资水平、社会评价等各项指标均处于各行业的前列。同时,国内金融领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般采取模块化搭建的思路,从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培养、素质教育和实践实习等方面进行模块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课程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优化组合,体现功能性。第三,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给高校师生带来了良好体验和观感,高校师生有充分的积极性迎接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劣势
传统金融教育是单一化的金融专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货币经济、金融市场、投资、金融工程、银行经营与管理、公司金融、家庭金融等方向,注重对货币、投资、资产定价、股票、债券和财务等“纯金融”知识的讲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涉及计算机与统计学习等跨领域的知识鲜有涉及。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到来之后,我们发现业界需要复合型的跨界人才,单一聚焦金融领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开始变得落后和陈旧,金融教育需要“混业发展”。另一方面,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比较缺乏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教材:一是自编教材的质量令人担忧;二是优秀的互联网金融的国外教材引用较少;三是互联网金融跟风开设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因地适宜,教学内容和难度都过犹不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朝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极度缺乏,不得不采取“挖墙脚”的无奈之举,导致银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限于人才奇缺,互联网金融目前的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原因在于高校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传统金融教育毕业的学生青睐于在正规金融行业就业,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心存疑虑甚至偏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显然,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教育转型发展的机遇巨大。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在科研立项、论文选题、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创业、高校金融教育的学科点申报、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空间,前景可期。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跨界金融,从一开始就在进行业务模式的细分和产品之间进行内部整合。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逐步通过用户、大数据和场景的互动来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强有力的整合运作。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整合实现了不同行业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在空间和深度上的拓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金融业务、营销和管理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这就对高等金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高等金融教育实践来看,金融、计算机及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还是各自为政,独立培养,忽略了跨界知识的构建,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挑战
首先,传统金融教育“分业培养”的理念和当前互联网金融“混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冲突,需要解决“并轨”发展问题。其次,传统高等金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相对成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远远走到了学校教育的前面。再次,互联网金融教育强调“长尾性”。与传统金融的“二八定律”正好相反,互聯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服务80%的小微客户,推广的是普惠金融的理念。但在传统金融教育中关于普惠金融、微型金融的相关课程几乎从不开设。消除“教育偏见”达到在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教育平衡,更加注重“长尾性”仍然任重道远。
三、结语
高等金融教育承担着为金融行业输送急需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和家长的关切所在。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制高点,需要高校金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金融学知识,理解金融业务的原理,掌握信息化技术并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具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因此,主要的启示有如下几点:(1)注重学科交叉,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2)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传统金融教育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3)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产学研”的合作,树立“干中学”的务实求真精神。对此,高校金融教育是有优势的,要秉持开放理念加强彼此合作,使研究向应用转化。(4)加强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注,引入相关课程。此外,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高发的背景下,高等金融教育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适时向社会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民众规避风险的能力,达到普及金融教育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小铭.浅析互联网金融现状及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6(23):313.
[2] 杨竹清,张超林.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高等教育金融的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6(5):82-88.
[3] 刘源.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分阶段培养模式[J].中国市场,2016(48):167-169.
[4] 谢水园.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大学课堂教学常态化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亚太教育,2016(30):89.
[5] 谢水园.论外贸通关实务课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J]. 中国市场,2014(22):149-150.
[6] 胡烨丹,潘锡泉.互联网金融语境下的金融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4):93-95.
[7] 刘变叶.互联网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5):1-5.
[关键词]大数据;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6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现代网络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浏览、搜索、购物等行为产生的数据日益增多,致使人们迈入了数据以大量性、多样性、价值性和高速性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在我国,大数据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和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目前,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习惯,其中,本科高等教育也深受影响。随着大稻莸募铀俜⒄梗现代教学技术不断转型升级,出现了慕课、微课、翻转课程等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本科教学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如何追随大数据时展带来的深刻改革,对教师掌握日新月异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已有学者探讨了大数据对应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和管理统计学等课程教学的影响及相应的调整策略。尽管刘涛雄和徐晓飞(2015)、姜疆(2016)、申红艳 等(2014)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但鲜有文献研究大数据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影响。因此,本文拟在大数据时代探讨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改革。
1 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一门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主要考察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短期的经济波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宏观经济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如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考核方式偏向固定化等问题。
1.1 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可以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但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为主,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清楚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任课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占据了太多的课堂时间、消耗了教师太多的精力,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区开展实践性教学。
1.2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
大多数高校的宏观经济学仍采用教师课前备课,课堂上讲授教材附带或自作的PPT,课后解答疑难问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且教师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听讲为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提问、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完全掌握了教学进度,学生基本上按教学大纲进行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的空间不多,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考核方式偏向固定化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课程成绩一般按照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等)与期末考试成绩3∶7或4∶6的比例加权平均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对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内容的情况,但也可能存在教师在试题命题过程中因为没有为主观题和客观题设置合理的比例,而出现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通过考前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问题,未能检验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未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2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和新颖的案例等资料,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既丰富又生动的素材,为推进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大数据时代,对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并为参加研究生入学、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校等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1 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理念
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要形成大数据思维,同样,大数据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也需要具备大数据的思维。为了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理念,任课教师要紧紧跟随大数据时展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种运用大数据改进教学的培训、进修,认真学数据时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并不断将这些教学技术和方法引入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
2.2 多渠道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添加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任课教师可辅之以海量数据信息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与纯粹理论知识教学不同,基于现实经济现象的数据案例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提高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时,可分别引入基于扫描数据、网络搜索数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预测CPI等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内容基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大量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更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增加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繁重艰巨的任务,因此,宏观经济决策对宏观经济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政策制定和决策机制:注重运用互联网、统计云、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有必要加入宏观经济分析。
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主要通过对比宏观经济指标、构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仿真宏观经济动力系统,对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加以判断和预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规模大、类型多,拓宽了宏观经济分析所用数据信息的来源,并提高了数据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目前,国内外运用大数据的概念、方法和技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预测(尤其是现时预测)、宏观经济分析技术、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数据挖掘等领域。
第三,借助大数据时代媒体报道拓宽知识面。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可推荐学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等财经类电视节目;《21世o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报纸杂志的财经报道,多渠道关注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3 加强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国内外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实践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本科实践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出发点,任课教师可以以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与大数据相关的课题、论文,将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前沿引入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实经济问题进行选题,如何结合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如何查找和整理文献,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并加以修改等方式增加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其研究学习能力。
此外,还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开展实践性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统计局、发改委、经信委等与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电信、零售等应用大数据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加强与这些单位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活动。“请进来”是邀请这些单位既熟悉宏观经济学分析,又精通大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展报告、经验交流座谈会。
2.4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为实现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保障。具体来说,教师可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制作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接着按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要求,从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将每章节内容制作成PPT、视频、练习题、测试题、讨论题、评分标准等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上传至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在线教学平台采用交互式的短视频学习模式,以10分钟左右的片段式多媒体视频为主,并在线完成配套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下掌握枯燥无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可以相互发表观点、交流意见、提问、解答等,有利于增加师生的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线教学平台会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忆退化曲线提醒学生哪些内容需要及时复习,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平台记录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可提炼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学习状态等信息,依此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
2.5 实施多元化考核
在大数据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应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在线学习和参与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等情况。如,其可根据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完整的在线学习过程(包括每一个知识点内容的学习进度、完成配套练习和测试的情况,完成答题的时间、答题的熟练程度、答题的顺序和答题的次数等),并结合参加实践性教学的情况、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课堂表现、出勤等综合考核,给出合理的课程成绩以及相应的评价。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生动的案例等资料。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紧扣大数据时展的脉搏,充分把握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有利条件,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大数据资源,合理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服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白雪.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6(3).
[2]方霞.教育大数据助力《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3).
[3]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4]朱建平,李秋雅.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5]刘帆.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6]刘涛雄,徐晓飞.大数据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2015(1).
作者简介
段云峰
承担了国内最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仓库和大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建设、运营工作(截止到2015年该系统达到18000TB存储容量,累计投资120亿元),积累了15年的大数据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带领相关的团队,从系统创建到系统运营,开发了很多大数据领域的各种应用。积累了国内唯一的大数据在大企业建设、运营方面的经验。其前后主持设计的文档,有150余册、1200多万字,涉及大数据系统的数据模型、数据接口、系统架构、质量管控、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等各个领域。
秦晓飞
具有理学学士、工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最近十几年先后从事BI系统的运维、开发、项目管理以及应用推广等工作,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移动BI系统从TB级别数据仓库向PB级别大数据平台跨越的整个过程。先后获得高级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电信业务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等专业资格认证,并且被评为2012年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在《移动通信》《中国新通信》《电子世界》《信息与电脑》等杂志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并且申报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目录
01大数据现状/1
1.1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2
1.2互联网思维的故事/4
羊毛出在猪身上/4
圈客户/圈眼球/4
1.3“天变了”/5
用户变了/6
平台变了/8
金融变了/9
营销变了/9
思维变了/10
1.4大数据为什么需要互联网思维/12
大数据项目不同于传统IT项目/12
大数据产业是咨询服务产业/13
互联网思维是咨询服务产业的法宝/14
大数据“变现”需要互联网思维/15
大数据中“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15
1.5小结/16
02堪比“文艺复兴”的互联网思维/17
2.1文艺复兴的意义类比/18
艺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生产力/19
引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互联网引导新的工业4.0/20
改写金融业,改写社会/21
2.2互联网企业的发展/21
BAT的造梦/22
IT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2
2.3互联网思维的概念/24
2.4互联网思维的特点/24
2.5互联网思维改写了手机产业/26
2.6互联网思维改变大数据/29
大数据的客户体验/29
大数据的产品化思维/30
大数据的平台思维/37
大数据的迭代思维/42
2.7大数据的新生/44
从配角到主角/44
产业化成为可能/45
大数据的春天/45
2.8小结/46
03大数据的发展/47
3.1大数据产业的发展/48
互联网改写了历史,大数据改写了互联网/48
第三次浪潮中的新兴产业/49
数据成为最大的资产/50
促进“理性社会”/51
3.2从网络运营到大数据运营/52
互联网平台如何使用用户数据/53
建立数据分析保障管理体制/55
从基础设施到产品提供/57
从网络产品到数据产品/59
3.3如何运营大数据/60
互联网基因/60
对内服务/63
对外服务/66
大数据营销/68
3.4大数据发展的瓶颈/69
与传统IT不同/70
机构和机制不同/71
新理论和新思维/71
转型更难/72
3.5小结/72
04大数据的客户体验/74
4.1客户是谁/75
内部客户/外部客户/77
个人客户/集团客户/78
校园客户/80
4.2客户的大数据需求是什么/80
取数——“取柴火”/82
取知识——“将柴火烧成炭”/83
取专业建议——“集体供暖”/84
4.3客户体验是什么/85
什么是体验/85
数据如何可读/90
“啤酒和尿布”的另一个角度解读/95
4.4客户体验如何提升/96
服务不同角色/96
娱乐思维/98
管家式服务/98
4.5小结/99
05大数据产品设计/100
5.1大数据产品背景/101
产品长什么样/101
谷歌是搜索门户还是数据门户/102
提品还是平台/103
卖咨询服务/104
智慧产品/104
5.2大数据产品内容/105
工具类/106
中间类/107
像棋谱一样的知识库/108
数据分析手机/109
互联网联通了人,数联网联通了大脑/110
5.3产品的“客户流量”/110
吸引客户/110
运营客户/111
5.4大数据产品类比/113
大数据的搜索门户/113
大数据的社交平台/113
大数据的电商平台/115
大数据的云化——在云里找数据/115
5.5大数据产品特点/115
目的决定产品特点/116
通过对比显示价值/116
更多的群众参与/116
5.6产品的界面优化/117
从苹果App中学习什么/117
结果的可视化/117
5.7产品的用户定位/117
如何让孩子看懂/118
数据的消费者/118
DIY发烧友/118
产品的商业模式/118
5.8小结/119
06大数据的极致思维/120
6.1产品的极致/121
傻瓜化的App/121
新的触摸屏在哪里/123
服务的极致/124
专家的极致/125
棋手的极致/126
智能改造之后的极致产品/127
智慧产品的极致/132
6.2思维的极致/134
兵书的知识提炼/134
参谋的极致/134
知识库和运维/135
思维的“众筹”/135
6.3营销的极致/136
点对点的精准营销/136
成本控制的极致/137
6.4“讲故事”的极致/137
吸引人的标题/138
吸引人的叙事方法/139
吸引人的数据证据选择/140
6.5小结/140
07大数据的快速迭代/142
7.1怎么“快”/143
标准零件的拼接/143
分析过程简单/143
不要追求完美,但求不断完善/144
7.2数据的标准/144
大数据是否还有逻辑模型/144
口径的管理/145
业务元数据和技术元数据/145
7.3平台的标准/146
云计算平台的标准化/146
PaaS还是SaaS/147
7.4环境的标准/148
编程规范和标准/148
软件结算的标准等/149
7.5迭代的知识积累/149
农业知识积累出的农历/149
何时更新、如何更新/150
7.6小结/150
08大数据的平台思维/151
8.1大数据的平台定义/152
数据得到丰富,取得规模效益/153
运营能够细分,拓展发展前景/153
8.2大数据平台思维的特点/153
平台越来越通用,应用越来越专业/153
孤立的数据是金,共享的数据是钻/154
数据的多维决定着平台价值的多样/154
8.3大数据的平台实体——“数联网”/154
数据交换的高效网络/155
数联网的内容/155
访问工具/160
数据管控/161
8.4大数据平台的生态环境/180
谁会购买大数据产品/181
各方获利的互联网模式/182
速度弥补精度/184
8.5平台SDK的开放性/185
平台的可编程API接口/186
数据的标准/186
数据的可读性/187
加工的简化性/188
容易参与/190
人人参与/192
8.6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开放平台/192
阿里巴巴的御膳房/192
腾讯的微信开放平台/199
百度的阿拉丁/202
8.7人人的“数据”到数据的“人人”/204
8.8互联网平台升级到大数据平台/205
互联网平台是新时代的农业文明/205
大数据平台的价值最大化/205
电信运营商,新的电力公司or大数据公司/206
8.9小结/207
09大数据的跨界思维/208
9.1大数据跨界的背景/209
Hadoop的兴起,去了IOE/209
大数据的渗透——大数据×/210
9.2大数据跨界的定义/211
大数据跨界的特点/211
大数据跨界的展望/213
大数据跨界的案例/215
9.3大数据的业务多维/216
横看成岭侧成峰/216
数据的行业解读/216
9.4大数据的行业交叉/216
电信数据与金融数据的交叉/217
电商数据与医药数据的交叉/219
9.5小结/220
10大数据实践案例探索/222
10.1大数据提升客户体验/223
基于角色的应用/223
解决问题的应用/226
用户的GUI界面/234
10.2大数据实现产品化/238
BI Store案例/238
自助分析工具/242
用户的知识库/251
10.3大数据的极致思维/254
思维导图案例/255
大数据分析报告剧本/256
10.4大数据的跨界思维/258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应用/258
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259
大数据在制造业的应用/261
10.5大数据的平台思维/261
淘宝的API开放平台/261
某电信运营商的对外开放平台/265
10.6大数据的快速迭代/267
多波次灰度营销/267
数据字典的迭代/268
10.7小结/269
会议拟请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国家保密、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等部门担任指导单位,同时将出版论文集,经专家评选的部分优秀论文,将推荐至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现就会议征文的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1. 新技术应用环境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控系统、移动接入网、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新技术、环境下的等级保护支撑技术,等级保护技术体系在新环境下的应用方法;
2. 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政府部门及金融、交通、电力、能源、通信、制造等重要行业网站、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等安全威胁、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3. 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政策与策略: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和策略研究,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特点,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发展对策,网络恐怖的特点、趋势、危害研究;
4. 信息安全预警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攻击监测技术,态势感知预警技术,安全监测技术,安全事件响应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灾难备份技术,恢复和跟踪技术,风险评估技术;
5.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技术:密码技术,可信计算技术,网络实名制等体系模型与构建技术,漏洞检测技术,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网络攻防技术,软件安全技术,信任体系研究;
6.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管技术:用于支撑安全监测的数据采集、挖掘与分析技术,用于支撑安全监管的敏感数据发现与保护技术,安全态势评估技术,安全事件关联分析技术、安全绩效评估技术,电子数据取证和鉴定技术;
7.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技术:标准符合性检验技术,安全基准验证技术,源代码安全分析技术,逆向工程剖析技术,渗透测试技术,测评工具和测评方法;
8.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与机制: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与脆弱性分析,纵深防御策略,大数据安全保护策略,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评价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二、投稿要求
1. 来稿内容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数据真实、可靠,未公开发表过,引用他人成果已注明出处,署名无争议,论文摘要及全文不涉及保密内容;
2. 会议只接受以Word排版的电子稿件,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
3. 稿件以Email方式发送到征稿邮箱;
4. 凡投稿文章被录用且未作特殊声明者,视为已同意授权出版;
5. 提交截止日期: 2014年5月25日。
三、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1号
邮编:100048
Email:.cn
联系人: 范博、王晨
联系电话:010-68773930,
13717905088,13581879819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教育;大数据思维模式;教育改革
一、大数据与高校
伴随着人类存储信息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加入大数据阵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已经悄然成为社会各行业运行的基础。
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校仍延续着传统的教育范式,教学策略依赖教师的经验,教师的学术严重落后于社会科技的发展,学校的评估机制存在很多漏洞等等。许多专家发现了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以前我们常说“让事实说话”,现在我们大声呼吁“让数据说话,用说话的数据”。
二、迎接大数据
迎接大数据的到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大数据科学本身其实是许多学科例如统计学,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计算机技术,方法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科技,以多种理论为基础而诞生的新兴科技,使用者必须要对自己原本的思维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
大数据首先强调的是“大”,采集一切有关甚至表面上看似“无关”的数据,也就是以后用于分析的数据要是全体数据,我们称之为“全数据”;其次,采集的数据讲究的是模糊,而不是精确,数据的种类模糊,数据的分析模糊,而预测分析的准确度来源于数据量之大,正所谓“量变带来质变”;最后,就是对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要明确“是什么”,而不必在乎“为什么”。于是,大数据体系形成了思维的改变去采集数据,从而获得“大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算法来得到更为有效更为精准的数据。
三、使用大数据
(一)大数据的来源。高校中其实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数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消费,家庭情况,宿舍活动,选课信息,学习进度,作业完成进度,考试成绩的比对,参与的社团,参加的竞赛,参加的活动,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社会职业供求关系,就业的满意度调查等等太多数据,从教师的角度,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内容的整理,课程设计,,学生的成绩变化,论文质量,参与活动,科研项目等等数据,还要从社会,从家长,从宿舍,从第三方机构采集数据。由此可以看到整个校园的数据其实是一个极度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的集合才是“大数据”。
(二)大数据不是单纯的“数字化”。例如,某个教师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或者使用在线视频课程,或者加入MOOC的阵营,这仅仅是简单的将原本文字的东西变成“0和1“而已,这是数字化,不是大数据,充其量算是实现“大数据”而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在这些计算机平台中去采集我们需要的数据,甚至收集我们看似毫无关联的数据。
(三)广义量化的数据。建立大数据,需要将一切信息进行量化,把文字量化,把数字量化,把地理位置量化,把沟通语言量化,把一切可以量化的信息都变成数据,构建大数据平台。
(四)大数据的作用。高校的大数据,要还原真实的教学质量,真实的就业情况,真实的师资力量,真实的管理决策成效,不能简单的用问卷调查得出“好、不好”的结论。大数据发掘了时间价值,节约了时间,历史数据的总结,实时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预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时间这个维度上的大数据成果。
四、小心大数据
(一)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在高校中,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在网站上发表的信息,对老师客观的评价,学生参与的活动,教师的论文,就业信息等等一些相对可以公开的数据,但是经过分析和预测得到的评估结果,却涉及到了个人隐私。这也就是非隐私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得到的隐私结论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隐私,是需要相应的规范去保护,对于数据的使用和加工者要有详细的法律责任,以保护非隐私数据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二)永久存在的数据。高校对于学生在校期间或者对于教师在校期间所有发生的数据,比如大到一次奖学金,一次公开获奖,小到每次活动记录,一次出勤,一次缺勤,这些曾经否定我们进步的数据在大数据的时代变成了永久存在的数据,我们如何对待和处理这部分数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知“难”而“退”。高校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得出对于某个学生的学习建议,让该学生能够轻松避开自己的弱项,选择相对平坦的路线进行学习,那么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教育者希望看到的。我们一直崇尚学生学者要迎难而上,不要轻言放弃,要主动迎接挑战,现在有了大数据分析,他们可以轻松避开困难,为学生创造一条平坦的道路。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希望得到的吗?
结 语
任何新的变革,都需要时代的磨练,大数据时代刚刚起步,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他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很多。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大数据,然后忘记大数据,让大数据这个理念变成“计算机”一样的通俗,一样的深入人心。我们需要关注大数据,使用大数据,我们也需要和大数据一起成长,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高校未来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的发展也离不开高校,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步入大数据时代,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去感受他给我们带来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每个高校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大数据时代开始于2013年,是从网络科技行业开始的新技术革命时代。大数据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因此,会计专业所面向的诸如金融业、建筑业、快消业、快递业等行业也需要面临大数据的应用。各行各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对处理和运用大数据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会计专业的教学也要紧跟职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教学进行创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司在战略选择时越来越注重对市场进行数据分析,用客观的有依据的数据来作为判断基础,减少无数据支持的、不科学的臆断的决策。在所依据的决策数据中,会计对本企业和相关市场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信息,尤其是其中隐藏的资本运动趋势和行业前景趋势的数据,就是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因此,会计对管理、决策的辅助职能将越发重要。高水平的、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就是企业急缺的,会计专业教育也应该符合市场经济需要,创新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方法,培养符合大数据工作要求的专业人才。大数据所改变的主要是会计职业的工作对象,在相关的各个行业中,由于业务量激增,相应的数据量和信息量都大量涌入会计需要处理的数据中。以金融业为例,全民炒股的大热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要求会计处理更多的业务量,比如本金利息、投资收益、日成交量等等,需要会计人员运用电算化工作进行统计。会计人员还可以配合网络工程师进行相关软件和应用中具体算法的开发和校正。会计还要对大数据的工作状态进行统计和计算,辅助企业判断本公司的业绩、效果,总结企业各项业务的综合动态走势,帮助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辅助企业进行战略决策。这些会计业务也在处理空前巨大数据的背景下迎来新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大数据要求会计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相对于对科技进步较为敏感的网络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较为缺乏对新时代的敏感性和学习并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主动性,会计专业的教学甚至科研都对大数据缺乏敏感度。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会计教学不应只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有不断更新自己、与时俱进和不断学习的习惯,才不会在发展浪潮中被淘汰。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自主学习意识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感。自主学习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人对该事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足够认知,并有足够自制力将其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动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会计教学的教师们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到一线企业公司了解工作的实务内容和要求,将大数据的实例转化成题目或操作项目,引进到教学中来;还需要教师们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据,引进全方位、多角度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运用与教科书上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区别,并将会计的基本原理,从课本题目的小数据,延伸到工作中的大数据中,熟练运用和操作大数据。对新知识的认知感是青年学生的最大优势,在足够的兴趣和主动性影响下,青年学生对大数据时代新鲜事物的感知性可能是其教师们都比不上的。这时就需要教师们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感,认可学生的锐眼和创新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形成竞争意识,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主动交流,互通有无,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研究创新。
三、大数据视角下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拘泥于培养记账、算账甚至做账的会计从业人员。但是,会计专业学生所服务的有潜力的大中小型企业更需要会计人员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提供服务,即需要会计管理能力,尤其是在交易量特别巨大的行业市场,需要会计人才对相关市场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中短期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支持。教学创新首先要做到教学理念的创新,只有理念先进了,教学改革创新才会顺利进行,否则传统势力的存在会对教学改革产生负面影响。从教学理念上看,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需要适应科技经济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方向应该是:以核算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掌握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更新自己的观念,充分体会和感受大数据对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影响。然后要对大数据在职业中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对大数据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知识的更新和创新有所了解,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紧紧把握,将最新的信息引入到教学中来。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会计教学要对课程计划进行创新,在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引进新的资源和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将会计理论潜移默化地引入到大数据的要求中去,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编制能力、处理能力、运算能力、检查能力和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来看,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要在保证学生拥有接入相关网络数据的、处理运算大数据能力的基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应培养学生在网络数据中挖掘有效资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布置此类作业或实践项目,锻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和筛选数据的能力。在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在保证学生对传统会计理论知识充分掌握的前提下,教师教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预处理和建模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管理型会计的思维方式。另外,由于大数据的工作量巨大,实际会计工作往往是由一个会计团队合作进行的。在创新的课程中,必须通过课题或项目,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分担会计工作流程中的各个工作岗位的角色,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分工合作,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在开设检索课程和统计学课程之外,需要增设数据处理软件工具的实务操作课程,在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下,会计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如何熟练、巧妙地使用电算化的相关软件,如ex-cel、用友等。在学校里,学生学习的都是基本用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数据性质不同、计算需要不同,会计需要自己编制一些适合的表格进行计算。那么,复杂套表的设计,公式的运用等就需要会计灵活地使用软件进行设计,满足会计实际工作中的需要。由于大数据的规模性和系统性,并且处理的数据量巨大,一个小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结果的很大误差或错误,会计工作中的准确性和对责任感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步步留痕,每一个步骤都是由团队中的某位成员进行的,都有据可查,在作业结果错误时,对出错的成员进行“惩罚”,以示团队对准确性的严格要求,以利于团队成员中个人责任感的提升。教学中也可以建立学分之外的奖惩机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对出过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课程中还可以结合实务技能,引用互联网上的实际数据,分门别类地对各行业的大数据进行立项分析,或者从某些大型企业的公开数据中,进行数据的引用,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教学训练,模拟公司会计实务操作流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以总结性论文、报告或演讲的形式将结论进行汇报,通过各组的相互对比,评价立项活动的各组业绩是否正确,从而进行学分评价。完善会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学校可以设计搭建或引进会计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平时通过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完成和提交作业、完成随堂和结课测验等功能。运用网络促进学生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及时升级更新教学平台,引进会计的大数据资源,进行相关数据的自动或手动的实时监控收集,套用常用的建模,划分统计模块,进行项目操作。同时,教学平台还要让学生查看学习作业和随堂测试结果,教师的评语和建议,及时了解自己不懂不会的知识点。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随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数据,随时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会计教学的创新还可以与行业公司进行合作,承揽一些实际的会计工作项目,如预决算、招投标、核标、工程评估、财务报表、统计、科研调查等。这一与关联公司的互动合作是互利互惠的,既能帮助公司完成工作,也能借此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打好基础。
四、结语
>> 成长型企业的管理问题如何快速切入和突破 浅谈技术管理如何切入安全管理 中小企业如何切入大数据 用幻觉切入到内心 绩效管理如何切入更有效 如何巧妙切入课文 应对IT治理与风险管理 IBM提出五点切入实现“三化” 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切入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寻找切入点 问题切入 三峡库区企业财务管理切入点研究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由IM切入的企业协作――WorkingIM 企业报要找准宣传切入点 新型华东医疗企业的产品切入战略 选准传媒接近企业的切入点 切入企业级应用的Ubuntu 阅读教学中如何切入文本 影视音乐如何切入大学音乐教学 绿色变革如何从保障民生切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全球商业价值研究院.全新的价值整合者――全球CFO调研洞察[EB/OL]..
[7] 江虹晓.信托投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风险关键点控制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03-24.
[8] 张岩.国际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06-01.
[9] IBM全球CFO研究.半数企业未准备好应对重大风险[EB/ OL].[2007-10-31]..
[11] 范晓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析[J].武汉: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0).
[12] 沈永伟.基于出口企业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13] .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研究[J].南宁:区域金融研究,2010(10).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课程内容 综合素质
金融学课程是理论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了解金融发展现状、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要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各种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金融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先进国家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设前沿创新科学的金融学课程,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高等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程,系统地、有侧重地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案例模式,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异同,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让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金融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习惯。
一、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必然推动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开设《互联网金融》公开课课程具有如下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学生普及知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三是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金融贷款模式、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四是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学科交叉教学的作用。五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时期下金融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由相关的专著和市场信息整理而得。本课程使用三本相关专著:一是罗明雄、唐颖、刘勇合著的《互联网金融》,二是盛佳编写的《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三是芮晓武和刘烈宏合著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版)。这三本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浪潮回顾,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第四章p2p网贷,第五章众筹兴起与发展,第六章大数据金融,第七章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课程内容介绍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重视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业模式做比较。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课程强调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期对传统金融教学系统做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一是课堂讲授,以生动精辟的语言讲述互联网金融知识,启发学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纪录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声、光、色,更强烈地刺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观点,并通过项目讨论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最
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等组成。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单独记分,加权平均记为最后成绩总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总成绩的35%、65%。平时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作业、课堂考勤。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确定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所面临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个原本不相干行业之间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长。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提供了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金融服务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长尾化和大数据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贷、电商+信贷、众筹、传统金融信息化、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和虚拟信用等多种模式。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可谓目不暇接,日新月异,如何精挑细选,如何精辟生动地讲解,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授课者做大量细致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边缘课程,必要时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客座讲授,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主要体现了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学与金融创新、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互补应通有机结合。多学科的内容要求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虑现代金融实证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持续性与变革性的关系,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对该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升级。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学科交叉的特点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对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特点,在选修本课程前,对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等课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此公选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授课,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课程涉及的教学资料和工具的购置应予以支持,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精品课程。高校应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讲座讲授,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现代金融形式,其并不仅局限于为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而且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核心服务领域。其作为一门与金融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本课程的开设有必要顺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姚军.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9.
一、职业院校创客信息需求的特征
互联网+、大数据触发创新模式转变,科研人员根据技术发展趋势、科研计划,以实验室为载体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形式,依托社会大舞台,按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创新研究蔚然成风。 在新的创新模式下,职业院校创客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有别于传统模式下科研人员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信息服务可以自己生产
信息服务提供的理念和方法为职业院校创客创新提供了一种工具。依据这类理念和方法,尽管不能生产成品,却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创客精准找到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职业院校创客不需要等着获取信息服务,他们自己已经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下,创客在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点的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创意分享,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
2.开源式信息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壁垒被打破,很多关键信息通过互联网公开途径可以获取,信息资源交流也变得史无前例的通畅。跨学科、跨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借阅、各类研究报告和特色数据库等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获取。而创客则需要具备从海量的、开源式信息中精准获取研究项目相关信息的能力。
3.信息需求的全过程嵌入
按照创客创新从创意萌发、设计研发、原型产品制造、产品验证、市场化到产品更迭的一般过程,职业院校创客对信息的需求是全过程的,有别于传统创新模式,信息需求主要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验证阶段。职业院校创客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一个动态过程,单靠创客自身的力量无法获取既全面又精准的信息资源,通过与创客协同合作,满足创客创新研究活动的信息需求,最终实现创新的成果。
二、信息服务协同应用于职业院校创客创新的现实必然性
目前,我国从上而下已经建立了国家层面的信息服务组织、省市级的信息服务组织,这些信息服务机构作为信息的生产者、收藏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存在相互协同为职业院校创客创新提供信息服务的现实必然性。
1.政府为信息服务机构提供职业院校创客信息服务提出政策导向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强调创新必须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通过创业创新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整合利用国内外创业创新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实现信息流动的透明化。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提供社会化服务,政府从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信息服务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不管是常规的信息查询,还是高层次的专题服务、知识产权查新等,都是大有可为的。
2.信息服务机构转变服务观念、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服务机构特别是各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国有性质的信息服务企业必须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内部的管理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信息服务机构如何创造价值、体现自身价值,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把自身的信息服务融入到创客创新价值链中。通过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职业院校创客能享受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并把这种服务嵌入到创新过程中。
3.信息资源体系完备,存在服务创客创新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资源保障体系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牵头部门各有一套平台,分别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尽管是不同的保障系统,但是基础资源体系的构成不外乎是国内外各种大型数据库、高校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竞争情报系统等。因此,互联网+条件下,各信息资源组织有条件地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通过不同组织的协同,已有的信息资源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创客创新的信息需求。
三、面向职业院校创客的信息服务协同创新保障体系
针对职业院校创客创新创业开展信息服务协同创新,需要在现有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的基础上,通过IT技术的应用和信息服务方式的改进,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供给。因此,需要从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支撑创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1.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体的创客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创客的各种创意、创业想法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而一种创意和想法要变成一件工业成品,还需要实现创意实体化,实体化的^程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的获取、纠错。在互联网开源环境下,网络信息获取渠道异常丰富,信息资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四类。第一类:期刊论文、博硕论文、会议论文、年鉴、统计数据、专利、标准、专家库等网络信息资源;第二类:依托创客网站、论坛所形成的交互式社区,通过社区讨论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第三类:各类政府组织、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信息资源;第四类: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海量网络信息资源。
本文所讨论的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提供第一类信息资源,而且对于第一类信息资源拥有无可争辩的资源优势。无论是从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还是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权威性来讲,第一类信息资源对于满足创客深层次信息需求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中国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技信息所等绝大部分信息服务机构都是中国知网的用户,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校外立志于创新创业者,都能够依托所在的信息服务机构获取中国知网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除了学术文献信息资源之外,中国知网还提供在线或者定题的专家服务,利用专家库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创客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因此,各信息服务机构可以依托中国知网资源优势,并以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信息资源作为补充,形成面向创客的信息服务协同创新资源保障体系。
2.基于大数据的职业院校创客协同创新信息服务技术保障体系
大数据颠覆了传统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送方式,对于创客而言,既有来自社交媒体的零散资料,也有专业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料,职业院校创客需要从中组织、分析、提取有助于创客做有效决策的数据。信息服务机构的内部数据以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为主,而且以分布式方式独立存储,各个信息服务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收集技术、存储技术、分析和挖掘技术优化整合内部资源,并提前预测不同行业创客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以可视化的形式为创客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
信息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搭建Hadoop开源分布式计算平台,将存储于不同信息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资源,运用HDFS分布式存储技术,对创客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加以分析处理,提交至分布式计算平台,从不同信息服务机构数据系统中提取出符合条件的信息,提供给创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海量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调用,解决物理空间和地理环境的问题,技术上使信息服务机构参与创客创新过程、协同创新成为现实。
3.面向职业院校创客的信息服务机构分布式组织保障体系
在创客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的条件下,传统的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创新模式已经不符合要求,创客创新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不断换代更新的过程,跨部门和系统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必然。
我国现有信息服务机构是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独成一体的直线型格局,在同一个主管部门垂直领导下,大多存在两个或以上信息服务机构。这在信息、资金匮乏的年代,确实能起到百花齐放的效果,但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分散于不同系统的信息服务机构需要依据分布式组织方式,以信息社会化共享和一体化信息服务的方式,实现多个信息服务机构与创客创新过程的融合、协同。
分布式组织的信息服务机构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基于数据节点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数据节点将多个信息服障低辰行网络联结,通过对各个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功能结构、物理结构的重新规划,形成协同合作的管理机制,满足创客提出的信息需求,整个组织内部为联动服务提供信息支撑。这种网络联结跨越不同部门和地域,改变原有的条条框框,实现信息服务机构内部的互联互通,创客不再需要为找什么样的资料而不断切换系统。通过多系统协同服务,创客可以实现一站式的统一检索。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客的信息需求偏好亦可整合入信息服务机构分布式组织系统内,实现信息服务机构与创客的无缝对接。
四、面向职业院校创客过程管理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从3D打印、计算机程序设计、机械加工、智能家居等高大上的创客项目,到手工艺品、户外装备、音乐创作等偏娱乐、休闲、接地气的创客项目,创客的创新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的趋势:通过创意/想法、设计与研发、产品原型、众筹/众扶、产品验证、产品换代、成果、市场化产品,最终形成品牌。在职业院校创客创业的过程中,追求市场化、商业化的一些创客项目必然涉及政策、技术研发、人力资源、金融、知识产权、注册、税收等多方面的信息,而一些自娱自乐、商业性不那么突出的创客项目则更关注社区分享、新技术进展、展示交流方面的信息。职业院校创客的这种信息需求也是创客创新过程中的痛点所在,信息服务机构必须能够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迅速找准创客的需求,并以个性化、精准化等多种服务方式提供服务。且职业院校创客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动态、持续变化的数据自生产、信息交换过程,因此在职业院校创客创新过程中,信息服务机构协同参与创客创新,双方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创客与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既能实现信息服务机构价值、又能满足创客信息需求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见下图。
图 面向职业院校创客过程管理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职业院校创客创新过程可以划分为苗圃阶段、孵化阶段和加速阶段。苗圃阶段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也是从创意、设计与研发到产品原型形成的阶段;孵化阶段是通过众筹、众扶到产品验证,从一个产品原型到产品批量化的阶段;加速阶段则是产品换代、成果到品牌形成,从普通产品到品牌化的阶段。创客过程各个阶段对信息的需求也不一样,苗圃阶段侧重于技术研发方面的信息,孵化阶段侧重于产品化方面的信息,加速阶段侧重于市场化、商业化方面的信息。针对不同阶段的创客痛点,需要生态系统中大数据处理中心借助强大的资源优势,以多样化、敏捷性、智能性的信息服务协同参与创客创新过程。
大数据处理中心在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上,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文化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地方性信息资源联盟如浙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分布式存在信息服务机构的底层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格式进行处理,运用HDFS分布式存储技术进行大数据处理,针对创客提供主动推送、个性化定题、嵌入式、移动式、自助式、跨时空和跨地域的信息服务。创客在享受信息服务的同时,大数据处理中心也记录下创客的信息需求轨迹,无形中又与大数据处理中心形成信息交互,形成双向协同发展,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的条件下,面向职业院校创客过程管理的协同创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将各个信息服务机构都聚集在大数据处理中心下,还需要打破管理部门、利益关系、数据管理等各个关节。浙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绍兴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和中国知网绍兴用户联合为绍兴职业院校创客开展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已经走在了前面。然而能够为职业院校创客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还不够,信息服务机构远远不止这些,而创客的信息需求则是无止境的。所以更多的信息服务机构以大数据技术处理的方式,嵌入到职业院校创客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是必然趋势,也是各个信息服务机构融入“两创”、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一环。
课 题:2016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科学研究课题“面向创客的信息服务协同创新机制研究”(2016049)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梁立明.“遍地开花”与“有店无客”并存――从十大关键词了解众创空间发展现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4).
[2]俞建华,戴健华,张媛,张江,黄献.关于创客特质析解与创客成长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8).
[3]施雯.创客与情报的二三事[J].竞争情报,2015(5).
[4]陈超.让竞争情报成为创新和创业的隐形翅膀[J].竞争情报,2015(5).
[5]王昌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6(2).
[6]李强治.全面推进众创发展释放创业创新潜能――《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解读[J].电信网络技术,2015(12).
[7]中国藏书量最多的高校[EB].http:///20161027/n471589841.shtml.
[8]知网、维普、万方3大数据库的区别[EB].http:///20161212/n475669204.shtml.
[9]Apache Hadoop[EB].http://hadoop.apache.or.
[10]Slidecast:Platform Computing Announces Support for MapReduce[EB/OL].http:///press-releases/2011.
农村小额信贷评估技术创新
一、农村小额信贷技术简介
农村小额信贷技术旨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农村金融借贷方式。通过大数据和技术评估控制风险,降低违约率。
该技术意在扩大银行信贷的服务范围,通过全新的信贷评定机制,将贫农,小农户,农村手工业者和涉农微小企业纳入农村金融市场,释放潜在的金融需求。从而整合农村金融小而分散的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扩大银行的赢利点以及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力量。
农村小额信贷银行旨在挖掘被现代信贷技术抛弃的所谓的“无效金融需求”的客户的金融需求。因为单纯的从当前金融机构所使用的信贷技术来看,以传统农区为代表的大量的普通农户的金融需求,往往因为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被拒之门外。然而,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面向低端市场(包括农户,作坊主,小商贩,小手工业者等)的金融服务对象正是大量被正规金融机构所“抛弃”的所谓无抵押、无贷款者,事实上,这些人群不仅具备还款能力和持续性,而且违约率极低。他们在获得四川南充美信服务公司的贷款后,其潜在的金融需求和良好的还款信用立刻获得了释放。
而且,农村与城市的社会结构有着区别,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由于生活在一个小型的地缘共同体中,彼此之间能够积累知心对象几乎完全的信息,所以,农户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誉观念间杂这复杂的“面子”、“人情”和“关系”等道德共识,对农户的行为有着强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所以,农村小额信贷银行可以放心地贷款给农户和涉农微小企业,而不用过多地担心其违约风险。
二、农村小额信贷技术可行性论证
要对农户进行放款,就必须证明其拥有信用。与城市的社会结构显著区别,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由于生活在一个小型的地缘共同体中,彼此之间能够积累知心对象几乎完全的信息,所以,农户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誉观念间杂这复杂的“面子”、“人情”和“关系”等道德共识,对农户的行为有着强烈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并且在《中国农村金融论纲》中,作者对1100户农户的还款意愿进行问卷调查,85%的农户表示会按时偿还贷款,其中还有超过半数的农户表示会尽量提前偿还贷款。所以,对农户而言,债务会使得他们心理负担加大,产生不安的感觉,从而驱使他们尽量提前归还贷款,“无债一身轻”俨然成为了农民观念的一部分。
三、农村小额信贷技术的创新点
(一)放贷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信贷技术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新型评价,而评价的主要方法则是评估借款人是否有抵押或担保。如果没有抵押和担保,则被认定为“无还款能力”,是“无效的金融需求”。然而,新的“涉农小额信贷技术”在论证了无抵押无担保的农户实际上存在还款能力和高信用度的基础上,采取“业务员―资金需求者―后期大数据分析”的模式,即:让业务员深入到农村中,对除申请贷款人之外的村民进行访谈,从他们身上了解申请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并对该申请贷款人进行初步评定,并将其信用记录进行电子储存。然后,将所有的申请贷款人的信用记录进行汇总,对其后期还款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估。
(二)大数据分析的运用。
该信贷技术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运用大数据分析,从而使放贷更准确更有效率。通过对贷款者后期的还款情况的追踪记录和分析,评选出优质客户,和较好客户已经劣质客户。从而小额信贷公司变可以根据此信用评级进行贷款发放,放贷更加准确,更加有效率,同时,还可以大幅度规避违约风险。
(三)浮动贷款利率的使用。
浮动利率的使用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在信用评级明确的条件下,便可以设置针对不同信用评级客户的不同贷款利率。给予优质客户贷款优惠甚至还款期限推迟。
(四)对农户帮扶是其他公司不具备的。
这是业务不断扩张的关键。该技术的运行,离不开对客户的帮扶。因为该技术针对的是小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因此,想要最大限度的避免违约,就要先让客户增收,然后达到双赢的局面。应该根据客户的地位置,因地制宜。为客户提出增收方案。客户增收,才可以保障贷款资金的及时回笼,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利润率。
四、总结
该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填补了商业类银行在农村信贷业务方面经营的空白。在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不对无信用担保抵押的小农户进行放贷时,涉农小额信贷公司便可以用该技术对资金需求方的信用进行专门的评估,从而向他们放贷,缓解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局面。其次,它能够统一分散的农村市场。将分散的农村市场用信用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金融信贷市场,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此外,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对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回应,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手段,能促进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论纲.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 保险布局 SWOT分析
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蓬勃的产业之一。互联网企业进军保险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大数据客户消费行为和偏好的分析、特定场景下保险产品的创新、自有互联网平台的号召力与流量优势等。互联网企业已经不满足单纯的作为保险销售平台,而是希望拿到保险牌照,从快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中分一杯羹。因此,以互联网企业的保险战略为出发点,系统地梳理互联网巨头在保险方面的发展现状,是一项无论对保险行业还是保险公司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
一、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SWOT分析
(一)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优势分析
1.互联网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截止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也达到5.57亿,移动支付随着阿里和腾讯“支付大战”也得到了普及{1},移动支付用户已达2.76亿。本文分析的互联网企业庞大的客户群体拓宽了潜在的保险客户人群,为互联网企业保险布局带来一定的内部优势。
2.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精准定价。传统保险公司给产品定价时,基于固定的经验数据,通过一套精算理论来厘定费率。互联网企业通过分析庞大的客户群体,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对用户行为、交易数据等进行记录和追溯,基于此,保险产品设计核定价可以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同时提高保险理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互联网扩大保险覆盖的风险范围。在互联网时代,投保理赔成本可以降到极低的情况下,对一些碎片化的风险也可以承保。如众安在线推出的网络购物退运险和航班延误险,投保和理赔都在网上进行,人工成本极低。
(二)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劣势
1.互联网和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就会导致以下后果:一是安全认证存在风险;二是在线核保存在风险;三是网上支付不安全。虽然互联网企业对信息系统建立了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措施,但是保险业务的安全保障仍是业务中最薄弱的环节。
2.道德风险。互联网中由于虚拟性,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虚拟的网络环境,减少了客户在购买保险时与人或经纪人面对面的沟通,客户有跟大的可能信息造假。
3.法律体系未有效完善与健全。2004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但是由于缺少其他有关电子合同的法律配套规定,仅此一部法律,对于保险业而言,同时还受到保险法的约束,因此缺乏针对保险网络销售的相关电子商务问题更楦丛樱同时还涉及到保险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对接配套的问题。
(三)互联网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外部机会
1.政策的支持。在中央政策方面2014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在2015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国十条”,作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第二条路径,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
2.互联网保险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为4.24%。财产险中的车险,渗透率为6.70%;人身险的渗透率则为2.78%。而国际上互联网保险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一般财产险渗透率都超过20%,人身险渗透率超过10%。对比可知,中国互联网保险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互联网保险布局保险领域的威胁
1.互联网保险行业征信体制不完善。2006年央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其中真正有信贷记录的仅约3亿人,我国互联网行业征信体制仍然不完善,作为需要客户遵守“最大诚信原则”的行业,道德风险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2.传统保险企业开展互联网保险的威胁。通过保监会的数据可以看到,从表1中可以看出,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超过了100家,这意味着国内超过65%的传统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图1中,由于目前保费规模增长迅速,所以互联网保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还是较小的。传统保险企业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规模大、影响力强和保险专业技能,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3.专业化人才匮乏。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大部分都从事标准化的保险产品销售活动,由于在互联网产品精算定价、个性化服务、定位群体等方面专业人才匮乏,这将会限制互联网企业保险的布局。
二、对策及建议
总结上文对互联网企业布局保险业的现状以及SWOT分析,对传统保险企业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传统保险企业在利用第三方渠道,如综合性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型第三方营销平台(即互联网的保险中介)销售产品时,应考虑佣金或费用水平,以及对这种销售渠道的实际控制水平。同时,传统保险企业可以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调整和改善网上销售模式,若取得一定的规模可以适时推出企业自己的互联网销售平台。
第二,由于互联网企业线下网点匮乏,无法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是退货险、航意险、车险等,传统保险企业可以利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策略,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利用线下的销售网点进行个性化的保单服务。
第三,传统保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开发新的保险品种,在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方面开发全面完善的产品。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保费的流失,甚至可能增加保费,但是对保险产品进行创新和扩展才是传统保险企业继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第四,传统保险企业也可以尝试开发新的保险形式。如发展互联网相互保险,传统保险企业可以作为互助保险的发起人,运用互助基金进行投资升值,同时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展业成本。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互助组织、会员、潜在会员之间沟通的效率,“互联网+相互保险”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注释
{1}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
参考文献
[1]黄倚嘉.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研究[D].硕士论文,2014.
[2]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R],2015.
[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R],2014.
[4]陈劲,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保险征信体系建设[J]上海保险,2014(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