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物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物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管理系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物流管理系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物流;RFID技术;业务流程

1.引言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在制造业商品总成本结构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10%左右,而物流费用占20%~40%,用于生产的时间约占10%,而用于物流过程的时间却占到90%。所以降低物流成本和缩短物流时间对企业降低总成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物流活动涉及多个外部企业,光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达到物流总成本降低这一目标的,因此必须采用供应链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在供应链伙伴间信息共享,协同运作,来有效地降低协同成本。本文把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系统,从而来实现整个供应链各伙伴间物流环节的协同运作和快速反应。

2.RFID技术

RFID(RadioFrequencyl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它利用无线电射频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目标识别与跟踪。PaVlD根本性地改善了物流操作,它主要由如下六方面组成:

(1)EPC编码标准。EPC码是由版本号、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其中域名管理是描述与此Ey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对象分类记录产品类型的信息;序列号唯一标识货品。

(2)EPC标签。EPC标签由天线、集成电路、天线接口和底层四部分构成。EPC标签有主动型、被动型和半主动型三种类型。主动型标签有一个电池,用来为标签中微芯片的电路运转提供能量,并向识读器发送信号;被动型标签没有电池,它从识读器获得电能;半主动型标签用一个电池为微芯片的运转提供电能,但是发送信号和接受信号时却是从识读器处获得能量。

(3)识读器。识读器使用多种方式与标签交互信息,近距离读取被动标签中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电感式耦合。只要贴近,盘绕识读器的天线与盘绕标签的天线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磁场。标签就是利用这个磁场发送电磁波给识读器。

(4)Savant(神经网络软件)。每件产品都加上标签之后,在产品的流动过程中,识读器将不断收到一连串的产品电子编码,传送和管理这些数据,是由Savant软件来实现的。Savant包括多个模块,如事件管理系统(EMS)、实时内存数据结构(RIED)和任务管理系统(TMS)。其中EMS用于读取识读器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平滑、协同和转发,将处理后的数据写入RIED或数据库。RIED是Savant特有的一种存储容器,是一个优化的数据库,TMS的功能是把由外部应用程序定制的任务转为Savant可执行的程序,写入任务进度表.Savant支持的任务包括三种类型:一次性任务、循环任务和永久任务。程序模块通过两个接口与外界交互:识读器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

(5)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NamingService,ONS)。对象名解析朋务将EPC码与相应商品信息进行匹配。当识读器读取EPC标签的信息时,EPC码就传递给了Savant系统。Savant系统再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利用ONS找到这个产品信息所存储的位置。

(6)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MarkupLanguage,PML)。EPC码用来识别单个产品,而PML用来描述所有关于产品的信息。除了描述不改变的产品信息(如物质成分)之外,PML还可以用来描述动态数据和时序数据。动态数据如食品的温度或机器震动的级别等。时序数据是指离散且间歇地变化的数据,如物品所处的地点等。这些数据都存储在PML服务器上。PML服务器由制造商维护,并且负责输入他所生产的所有商品的信息。

3.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通过设计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四类供应链成员间的协同运作和快速反应。

3.1系统模型

系统利用网格对分布、异构、动态的计算资源进行集成,利用门户将供应链伙伴间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应用和服务集成到一个信息平台上,利用语义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信息表达的不规范统一到一个语义层次,从而为物流管理提供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及功能集成.系统是由多个Agent形成松散耦合的网络体系。系统模型见图2。

Agent通过装有RFID识读器的货架接收实时RFID数据,这些销售点的实际库存数据与预测产生的计划库存一并发送到早期预警Agent。若产生低库存警告,将其通过Agent送入补货计划模块,组织补货。

3.2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整体架构如图3,包括计划、执行、报表及业务智能。支持模块包括ERP及DW系统。

系统采用第三方物流,即承运商以第三者的角色接受物流外包业务,承运商实际上担负起了物流执行者的角色,即由单纯的运输、仓储及流通加工扩展为提供物流服务、追踪信息、紧密协同的供应链伙伴。

3.3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如下:

(1)顾客从智能货架上选择商品放入购物车内,推购物车从装有RFID识读器的过道中通过,商品统计便自动完成,顾客付款后,交易结束。

(2)当货架上商品量低于域值时,发出低库存警告,告知进行补货。系统利用预测算法根据以下信息产生即时补货需求、未来运输需求、补货及RFID补货决策:

A)受警告商品最近三个星期和一年前的库存水平历史对比(来自数据仓库DW);

B)此间零售店这些商品当前的发票和出货单;

c)在短运程内可提供多余库存的零售店摘要;

D)迅速检查有问题的零售店中的促销活动,了解导致库存水平下降的原因;

E)最近几天此零售店区域内捧在前10位的被报道商品。

(3)根据未来货运需求,首先配置车辆负载,即通过多个仓库组合实现以整车货的方式运载以降低费用;其次根据天气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制定最优路线,最后确定逐站装货点。生产控制中心根据补货需求组织生产。

(4)系统再一次监测到缺货警告,对计划进行更改,并将更改计划进行广播。

(5)生产商分捡好产品,随即交付运送。

(6)商品到达零售商分销中心,运载车辆通过安装有RFID识读器的接货口大门时,自动完成清点并输入数据库,商品被直接送上传送带,分销中心按照各个零售店所需的商品种类与数量进行配货,商品装车发往各零售店的途中,借助GPS定位系统或者沿途设置的RFID监测点,可以准确了解商品的位置与完备性,从而准确预知运抵时间。

(7)运抵零售店后,卡车直接开过安装有RFID识读器的接货口大门,商品即清点完毕,直接上架出售或暂时保存在零售店仓库中,零售店的库存信息也随之更新。

当顾客随意放置了商品,通过覆盖了整个零售店的RFID识读器能很容易地找到商品并归位。同时商品一旦进入到RFID识读器覆盖的各个场所,RFID系统就自动承担起EAS(电子商品监控)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商品失窃.这样从商品的生产到零售商再到最终用户,商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分布情况及商品本身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利用RFID技术实时准确地反映在系统中,从而整个供应链流程都将变成一个完全透明的快速反应体系。

4.结束语

通过将RFID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系统当中,可以大大缩短物流各环节之间商品信息的交换时间,加快了物流的流通速度,并使得物流各环节的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和透明,供应链各伙伴之间可以协同运作、科学决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3,29(20).

[2]周茗,夏安邦,彭钊轶.Asent技术在敏捷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2(2).

第2篇

1.信息化管理,能够实时的,动态的反应公司的物流状况,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管理成本。通过WebService技术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了以往物流管理系统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地适应公司的发展现状。本文设计实现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为后续的系统升级与改进节约成本。开发设计目标在现代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物流管理系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对物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将整个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优化,提高整个活动的运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系统各模块功能设计初始化数据模块:实现添加物资种类、添加客户、添加用户;物资种类管理:实现物资种类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可以对具体的物品进行描述,便于公司管理;客户管理:实现在线注册客户的审核,客户信息的修改、添加和删除操作;用户管理:实现操作用户的添加、信息修改和删除操作;订单管理:订单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其功能直接关系到客户订单周期的长短,关系到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本模块主要实现订单的添加、审核、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并能对订单的状态进行设置,以及实现阶段时间内的财务查询;系统管理:实现用户的个人信息修改和密码修改操作。

二、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通常的三层架构单单的将系统分为三层,主要的业务逻辑的实现放在了业务逻辑层。本系统在三层架构的理论上,将部分业务逻辑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中实现,这样可以将Web服务器中的压力分担到数据库中,可以提高系统的速度。其次,将数据访问层分成了接口、工厂、缓存以及数据访问的实现三部分,其中数据访问的实现为继承了接口的多种数据库的数据访问类,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环境的需求,使用任意的数据库。通过使用反射技术,根据配置文件中的信息,动态的加载数据访问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系统不重新编译部署的情况下,根据客户的需求替换数据库。由于反射动态加载数据访问层会对系统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增加了缓存类来将动态加载的数据访问类缓存到内存中,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三、结束语

第3篇

为了推动保税区内我国的物流管理企业先进程度,在原有技术水平上创立新型的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1.1系统框架设计

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含四个重要部分,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系统、物流监控系统、物流网站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WebServices技术,对所有物流数据进行汇编与技术化处理,从而实现终端数据的贡献,并实现不同用户数据之间的交换,实现跨平台数据传输服务。

1.2系统结构分析

1.2.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在C/S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对象是物流总部与各分支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实现信息交互。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系统结构的指挥中心。该系统的目的在于是将不同结构部分内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技术化处理,包括数据信息进行初步的采集,利用不同的传输渠道实现信息流转,最终完成数据的变更,从而将有效数据公布出来,它是物流公司给管理层进行整体性统计与指挥的系统结构。该信息系统内部包含下设的子系统,是在总系统下对不同物流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可以完成对物流信息的初步的统计,并针对不同的物流信息进行规划与收集,从而完成数据的入库、出库等,根据不同的物流信息安排车辆运输,实现对车辆的调度与派送,同时,在此系统结构内部还配置了相应的客户跟踪系统,实现对货物的跟踪,为财务部提供可供就算的业务量。

1.2.2物流网站物流网站是建立在B/S模式基础基础之上的,它是整体物流公司的门户,主要功能在你与实现对外宣传,承载了交流信息,并利用浏览器实现在数据平台上将相关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从而保证个人、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互与透明。物理网站可以建立在Web服务器之上,并利用互联网与局域网,将不同客户的信息与物流信息传输到中央数据处理中心上,这样就可以完成对物流信息的贡献,从而为客户提供在线提交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门户为个人提供相应的功能,并对实时更新物流新闻。

1.2.3物流监控系统物流监控系统是借助C/S模式建立的,它配置GPS卫星系统,将物流数据信息传输到卫星设备上,在通过专用数据传输渠道数据发射到车载GPS独立设备上,从而实现对物流的追踪,并配合物流监控调度中心对物流信息进行现实性监控,调度中心是建立在GPS服务器以及Map服务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系统。在运载车辆上配置GPS移动设备,将物流信息间断性传输到GPS服务器上,并通过代码分析,实现车辆的定位,在利用专业的信息传输渠道,将实际信息传输到MAP服务器上,借助GIS空间分析系统,制定最合理的配送线路。物流中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物流信息与实际运载路线状况分析最合理的运输路线,设计最佳合理配置方案。

1.2.4数据交换平台根据物流空间的本身体质,与不同物流业务的需求,建立Web环境下的物流空间信息系统多层体系框架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数据交换平台与数据交换模式,最终实现不同物流信息在数据系统内部,利用不同的物流信息传输渠道来完成数据交互,它是一种规范性的XML文档。数据交换平台是建立在总系统之下的单独运行系统部件,它嵌入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服务器之间,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完成对不同物流单号的确认与委托。信息被搜集进入数据库后上传至数据服务其中,可以利用数据交换平台与Web服务器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主要表现在用户在线信息的传输与浏览。该系统主要利用C/S以及B/S模式,并实现二者的相互结合建构起信息交流框架,其设计是通过WebService技术实现的,通过对不同数据进行处理与收集,完成数据的传输,并在信息凭条内部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内部与外部的相互传输,在信息平台内,完成不同的数据的传输,相比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其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好,并具有内部保密性。在该系统内部,不同的数据之间的交换都需要建立在不同的网点之上,即利用不同网点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配合使用外部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因此,网点主要功能在在于将不同的物流信息进行汇编,其处理的数据资料庞大,因此,目前内部有一定程度的因访问量巨大而造成数据传输缓慢的问题。

2结论

第4篇

所谓的供应链系统,实际上指的是企业的某种产品,从原料选择开始,到用户消费之后,这一产品生产销售链条都在供应链范围之内,体现出企业中业务的主要流程以及企业和业务之间所具备的关系。供应链系统具备整体性的主要特征,这一方面主要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有所体现,任何一个企业组成要素都无法替代;与此同时,供应链系统还具备明确的目的性,主要为了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另外,供应链系统还在适应环境方面表现得很强大,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其都能及时做出反应,提高竞争力。

二、基于供应链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管理虽然在近年来有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观念的老旧。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仍然运用传统的产品供应销售一体化等经营方式,在物流方面,也只是单纯的在企业内部进行,这样的方法无法将物流管理各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企业进行系统分工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使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效果难以真正全面的体现出来。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物流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如果不能改变老旧的管理观念,必将会对企业物流的服务效果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2.物流设备的落后。纵观我国企业,普遍在物流设备方面比较落后,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的先进技术,而且物流服务效率相对较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落后的物流设备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物流发展需求。而在物流设备相对落后的基础之下,相应的物流管理标准与物流管理规范也比较欠缺,这也就造成了企业物品在储运的过程中,无法完成整体的管理与运转。先进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是导致当前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3.管理人才的缺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与外国企业的交流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当前企业要求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较强外语水平。但当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当前物流管理体系的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

三、解决供应链系统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1.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想要真正发展企业的物流管理,便要从根本上意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需要从发展的角度,针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竞争的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方案,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之间的利益互惠。2.更新物流服务的核心理念。企业的发展要充分重视“顾客就是上帝”这一服务理念,不仅要创新物流的服务内容,还要创新物流的服务形式。在物流服务内容的创新方面,要充分重视在传统物流服务基础之上的物流增值服务,发展个性化的服务业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另外,还要拓展物流管理方面的服务与无论信息服务等。与此同时,在物流服务形式方面,要构建畅通的客户交流平台,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产生默契的协同效应。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中,也要充分融入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以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在保留当客户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挖掘潜在客户。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力量,更新物流服务设备,以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差距。4.大力培养物流管理的人才。当今社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着力培养相关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并重视人才的充分运用。另外,政府与学校也要对相关方面的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以促进我国企业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第5篇

超高频RFID具有远距离批量自动读写功能,能够对货物信息及车辆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是现代化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运输环节中,将RFID的标签贴在运输的货物和车辆上,并且在运输路线上的一些检查点安装RFID技术的接收装置.当RFID技术的标签发出信息后,接收装置即阅读器将商品当前情况等信息作存储处理后,发送至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在车辆的行驶路线中安装RFID阅读器,当车辆驶入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范围内时,车辆及货物的电子标签被电磁波激活,电子标签将车辆及货物的基本信息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将获得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发送给应用中心,货主通过查询物流信息网络即可获得货物的在途基本信息(如是否损坏、到达地点等).当货物已经到达目的地并经过验收后,该系统能自动返回货物的已收到信息,并将其RFID信息销毁;同时将历史数据存入数据库,供查询.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图1系统总体结构图

2、硬件系统

RFID防碰撞算法的设计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RFID设备在批量读取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RFID设备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的选择和指令格式的设计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RFID设备在不同应用平台上配置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以及二次开发的效率;最后,RFID卡格式的设计是RFID系统的关键问题,一方面,RFID卡是货物和车辆进行身份识别的唯一标记,卡的编码必须具有唯一性,且容易生成,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和上下游的企业进行信息交换,构成物流链,卡的编码必须符合一定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另外,RFID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低功耗、低成本、微型化等符合实际应用的工业特性和标准.系统采用ISO18000-6B/6C标准,设计RFID卡的数据存储格式,以实现对批量货物信息、车辆信息的有效识别;在GPRS模块中,使用SMS,EMS和MMS协议,以实现识别后货物数据信息的分组、封装、加密以及无线传输,完成货物定位信息的发送和查询管理;按照串行通信标准,设计出单片机、RFID模块、GPRS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实现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实时数据传送、数据格式转换、异常数据处理等功能.

2.1RFID读写器指令格式

在RFID系统中,需要PC机通过应用软件向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发出各种命令,包括读写器的设备控制、通信参数设置、功率设定,电子标签的存储区选择,读写控制等,指令格式和指令的设计直接关系到RFID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与应用程序开发的快捷性.指令帧的格式如下.帧头:2字节长度,为55ACH,表示一个指令帧数据的开始.ID号:2字节长度,是设备出厂时设置的唯一编号,作为设备和上位机通讯时的身份识别号.指令长度:2字节长度,指令长度值包括“指令码”和“指令数据”2部分数据的字节长度值,该值不包括自身和CRC16校验的长度.指令码:1字节长度,表示上位机对读写器发送的不同类型操作指令.指令数据:M字节长度,不同指令其指令数据不同.CRC16:2字节长度,帧头和指令内容所有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码.应答帧格式如下:帧尾(AA53H)ID号应答长度指令码应答数据CRC162字节2字节2字节1字节M字节2字节读写器的指令包括参数设置指令集、运行指令集、保留指令集、内部指令集、特殊指令码、心跳包指令码6部分,指令采用二进制流形式,具有控制灵活、速度快、不受平台和开发语言的限制的优点.

2.2防碰撞算法当1个阅读器的识别有效范围内有多个电子标签的时候,多个标签会同时响应阅读器的命令回复信息,由于它们工作在同一频率下,会造成信道竞争,读写器将不能收到正确的标签信息,产生冲突,这种情况必须采用防碰撞算法来解决.目前常采用ALOHA算法防碰撞,它是随机接入算法,容易实现,实际应用方便,但在标签数量多的情况下发生冲突的几率会增大.利用动态帧时隙AOLHA算法可以克服AOLHA算法帧长固定的缺点,其基本原理是:阅读器首先估算未识别的标签数量,设定初始帧长,在1个识别周期完毕之后,根据传输成功的时隙数、发生碰撞的时隙数、空的时隙数再次估算未识别的标签数量,调整帧长,直到所有的标签识别完毕.在动态帧时隙AOLHA算法中,对标签数量的估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常用的方法有最小值估计算法、泊松估计算法、碰撞概率估计算法、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算法等.在本系统,RFID设备采用了泊松估计算法对标签数量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帧时隙AOLHA算法防碰撞,这使得算法的复杂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设定等待识别的标签数为n,阅读器发出的帧长为L,则选择同一个时隙中的标签数R是一个服从总数为n,概率为1/R的二项分布.空时隙的概率Pe=P(R=0)=Cn0×1()L0×1-1()Ln=1-1()Ln成功时隙的概率Ps=P(R=1)=Cn1×1()L1×1-1()Ln-1=nL×1-1()Ln-1碰撞时隙的概率Pc=P(R>1)=1-1-1()Ln-nL×1-1()Ln-1发生碰撞的标签数目为x的概率P(X)=Cnx1()Lx1-1()Ln-x1-Pe-Ps发生碰撞的平均标签数目E(X)=∑nx=2Cnx1()Lx1-1()Ln-x1-Pe-Ps=2.39结果表明,1个识别周期完成后待识别的标签数n=2.39×发生碰撞的时隙数.

3、软件系统系统

利用MFS搭建分布式存储架构.系统客户端需要将MFS的目录以网络盘的形式挂载到本地使用,在Linux系统下需要安装用户空间文件系统FUSE,本项目中客户端是Windows系统,在Windows系统上需要使用Dokan库.Dokan库包含1个用户模式库文件(dokan.dll)和1个内核模式文件系统驱动文件(dokan.sys).Dokan文件系统驱动安装后,就可以调用系统API函数完成存储数据文件向数据库服务器的映射,在Windows上创建文件系统而不需要编写设备驱动程序.通过云存储架构,可以很好地完成数据分块、备份及读、写功能,实现存储设备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分离,以及完成云存储的部署.系统通过TCP/IP协议和CRC-32数据校验技术将客户端的请求通过应用服务器送至数据库,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实现了物流管理中的货物管理、车辆调度等基本功能.

4、系统应用

本系统采用4台配有5块2T容量的SAS硬盘的Linux服务器构成系统的MFS分布式存储系统,通过磁盘映射向数据库服务器映射1个分区;在上海实甲公司SR-5101型开发板进行RFID超高频读卡器二次开发,其他方面选用了XCAF-12L天线、深圳华为GTM900GPRS模块和ISO18000-6C电子标签.系统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和.NET前段开发平台,实现了订单管理、货物识别、车辆调度等功能.在郑州某物流园区近1年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在增强物流在途管理、提高物流效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结语

第6篇

供应链系统是从材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系的一种集成,包括向最终客户提供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所有过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都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系到一起的,每一个企业在这个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供应链系统也具备如下特征:①整体功能。位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任何企业,无论其担负何种重要职能,都只能发挥出自身的功能,无法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功能,供应链的整体功能是由所有的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功能后,进行集成之后获得的结果。整体功能是供应链系统最突出的一项竞争能力,它能将所有企业的能力进行集成,然后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比起企业自己单兵作战,这种集成后的效果无疑放大了很多倍。②目的性强。供应链系统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是又不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速度作为重要目标,最终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③企业关系密切。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主体是依靠紧密的供需关系联系到一起的,这就决定了各个企业主体之间必须开展紧密的合作,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追求下,这种密切合作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在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企业都能将自身的优势最大化。④适应性好。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产品和服务的时效性上,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捕捉并抓住这种市场上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管理水平上,也体现在管理技术上,很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推广使用,但是在我国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可以说,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可能需要企业管理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2.1传统物流理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模式仍然广泛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仓储运输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仍然是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的物流模式,采购、仓储和配送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身完成,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而且效率也比较低下。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的专业分工,也影响了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效率。没有体现出物流的重要性,这样必然导致企业物流水平不高,进而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2.2优秀物流人才缺乏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物流在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优秀的物流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重要。优秀的物流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要精通几门外语。但是,当前我国的物流教育体系还不健全,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方法

3.1重视物流管理

当前,我国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去认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做好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当成企业的战略来抓。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模式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最有效手段,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进行探索,并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段里认真设计和规划。企业要做好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给予供应链物流管理足够的重视,和其他企业寻求积极的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后,相比于一般的企业,其在组织上和市场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充分发挥供应链物流管理的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性。

3.2更新物流管理理念

当代的物流服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核心理念,而传统物流服务的理念明显落后于时展的需求,需要吸收新的理念和内容,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创新物流的内容。向增值物流服务进行转变。②拓展服务功能。创新物流管理服务内容,一切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为服务的宗旨。

4结语

第7篇

1.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需要将某项任务分配在两台或多台机器中,作为客户机来说,其功能是运行用户接口和前端接口所需的应用程序,而作为服务器来说,其功能是提供客户机用户使用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软件上,该模型需要将各种应用或者软件系统依照逻辑功能,从而区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组件。作为客户端,其主要负责数据表示和应用处理,用于处理客户的界面,并能够接受系统传来的数据处理请求;作为服务器端的软件系统,其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客户端软件发来的请求服务,并进行处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融合了许多大型机的多种功能,具有中央控制的模式,同时也结合了PC机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本结构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相应的网络协议(例如TCP/IP、IPX/SPX)等,及时进行连接和通讯活动,经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各种需求服务,服务器可以进行响应并提供服务。

1.2三层Client/Server模式

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模式中,需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引入一个应用层,从而将应用逻辑转移到应用层中。需要将客户端弱化,并成为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相比,此种应用模式优点很多,比如具有可伸缩性好、安全性高及节省开发设计等。中间的应用层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实现负载平衡,改善系统性能。

1.3Browser/Server模式

B/S模式也就是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服务器端(Server)为一方,浏览器(Browse)为另一方,通过浏览器来运行软件。它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兴起,是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一种发展和改进。其结合了WWW浏览器技术和多种Script编程语言,与其它技术相比,它是一种新式的软件系统设计技术。在B/S体系结构体系中,当用户需要服务时,需要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那么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则可以接受请求,并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搜索处理后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浏览器。作为此种结构,其优点有很多:比如分布性强、运营维护方便、程序开发简单,用户共享性强、使用成本低等。但是这种结构也具有数据安全性低、硬件要求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慢等缺点。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需求分析

在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经验可以看到,作为典型的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院系所的设置、教学学习计划的管理、在线选课管理、学生各科成绩的管理等。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就是对本系统潜在的使用者进行调研,了解其关注的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秘书、各系教师等,从而找出其最想实现的内容。根据调研,可以知道大家主要关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系统的管理功能,能对院系、专业、教职员、教学条件等进行管理和维护。二是可以设置教学计划。三是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四是可以提供网上选课功能。五是可以对成绩进行管理。六是具有数据分析、统计等功能。七是容易使用,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功能模块: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即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资源管理模块、网上选课模块、课表编排模块、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试事务、教学实践、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系统管理等。

2.2系统设计

2.2.1总体架构

经过对系统需求的深入研究分析,本次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定位为:在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使用专用客户端,数据采集与信息的则需要使用浏览器来实现。因此,本系统主要采取B/S或DBMS结构模式,也就是说前端采用浏览器,中间则采用Web服务器,后端则为数据库服务器,其功能主要是查询和收集数据。比如学生查询成绩、查询选课结果等。对于比较复杂的功能,如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则需要采用C/S结构来实现。

2.2.2逻辑结构及数据表现层

为了实现更好的功能,本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模型,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层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负责业务逻辑功能,还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提供对业务数据库内数据的完整保存、更新、删除以及查询操作。而系统的框架层则起到容器的作用,它既可以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并且还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公共服务功能放在系统框架层,这样就能做到重复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采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平台,则能够支持大多数据库系统,并能实现数据共享,一般来说,可以采用XML技术设计,从安全性、维护成本等方面考虑,这次设计可以采用SQLserver2000作为教务数据库管理系统。

2.2.3数据存储层

对于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功能,主要为教务处或者二级管理单位服务,因此可考虑采用.NET技术架构实现,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信息的功能,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服务,同样采用.NET技术架构,以C#、C++、WEB作为开发语言。

2.2.4数据接口

为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需要对接口进行处理,本系统采用XML技术来与其他系统进行实时通讯,故设计时参照XML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预留接口,将部分数据接口开放,当学校有其他系统需要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互通。

2.2.5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映射法进行建模,也就是说面向的对象应用程序,主要围绕关系数据模型进行建立,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类图中元素进行转化,并通过面向应用对象的方式,最终将这些对象合理组织起来,从而实现系统业务逻辑的发展过程。

2.2.6系统实现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多个子系统来实现,这些子系统有教学计划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课表安排子系统、安装与配置、系统安全设计等。不同的子系统包含不同的下级目录,从而实现不同用户的需求。

3结论

第8篇

作为依法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新型公民,这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我们对广大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教育内容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对广大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法制宣传教育本身是一门面向人的应用科学。人民对法制宣传教育认识总是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同时又是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它,克服“走过场”和“教条主义”,注重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系统性建设。所谓系统性建设,就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将法制宣传教育看作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强调依据“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特点,开展目标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方法包罗万象的法制宣传教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体系。

一、目标上的远近配套。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按照目标的实现时间、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等等。改进法制宣传教育,首先就是要分层次设置目标,要从公民各自不同的特点开始,根据培养广大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总目标。设计出切合不同群体的分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不同群体的分目标下,各群体中的教育对象又分别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有的要着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的要提高公正执法能力,有的要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有的要提高法律素质,有的要着力培养法制观念等等。所有这些分支目标、近期目标,都是对总目标、长远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他们都是最终指向总目标和长远目标并成为其基础。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就应该做到既立足现实找对策,突出针对性;又把握未来求发展,看到远近目标之间的连贯性,使二者上下相接,互相配套。

二、对象上的分层有序。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体,包括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是普法教育对象。按每一轮五年普法工作综合情况考察,可分为重点普法对象和一般普法对象。重点普法对象类别可分为领导干部、公务员、司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级组织领导。领导干部还可分为地(厅)级、县(处)级、科级;公务员还可分为行政执法人员、无执法职能的公务员;司法人员还可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干警;青少年还可分为青少年学生、社会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可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员工;村级组织领导还可分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般普法对象类别可分为工人、农(牧、渔)民、城镇街道居民、个体工商业者、常住外来人口。这些类别和层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表现在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上,他们有共同的基本需求和行为规范;表现在公民作为独立个体上,他们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成功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是要抓住公民的共同规律,把握整体性的同时,仔细分析公民不同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三、内容上的系统衔接。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确定,很大程度是受教育对象不同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具体到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是一方面要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法治社会”的需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公民的健康成长服务。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既要鲜明地体现时代特色,紧跟形势的发展,又要从实际出发,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就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个大方面:一是要深入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将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摆上日程,努力提高广大公民的《宪法》意识。要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进一步培养公民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二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引导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营和管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卫生和文化,体育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推进文化和体育 事业发展。三是要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同时,在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工作中也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四是要深入开展“一学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加强对公民守法和依法维权观念的培养,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自己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的能力,促进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应该看到,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要素根据它本身所要解决的问题,又表现出等级有序的层次性。比如,同属法制教育对象的领导干部和农民教育就是两个不同的层次,领导干部是提高依行政的能力,农民是提高法律素质的问题,领导干部教育层次要高于农民教育层次。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有序递进的运动过程,它立足于公民不同特点的实际,有的放矢;又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四、方法上的生动多样。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就当前而言,我们要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主线,以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原则,力求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载体,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形象化、生动化。具体至少要落实五项宣传教育载体:一是“法律广场”。在城镇人群密集地设立固定“法律广场”,如:休闲广场,影剧院露天广场等分别设立法律宣传处,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宣传及法律咨询解答活动。二是“法制文艺”。要与文化、剧团等部门共同创作编排一台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制文艺节目,在城、乡、村、屯巡回演出,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辐射面,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有效开展。三是“普法专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辟“普法专栏”,采取银幕字幕、宣传口号、法律条文、法律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通过电视等覆盖面,把法律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达到“家家户户是课堂,随时随地学法律”,以此解决人员难集中和死角盲区的问题。四是“法律大集”。在农村乡(镇)集贸市场设立“法律大集”宣传处,以各乡(镇)集贸市场日定为“法律大集”活动日,县依法治县办统一制作一整套关于“法律大集”活动的形式,力求图文并茂、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到各乡(镇)巡回宣传。五是“法律橱窗”。充分利用乡村公开栏,开设乡村“法律橱窗”,乡(镇)每周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村每半月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法律进乡村活动有效开展。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方法,但各种方法的运用都应该与内容相适应,符合广大公民的认识规律和心里活动规律、要适时、适度、不能脱离实际,或千人一面,或生搬硬套。同时,由于广大公民特点不同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方法运用的多样综合性,既要针对不同对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要多路出击,优势互补,以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总目标。

第9篇

一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沿革及其培养目标

(一)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情况

我国最早的物流教育起源于193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系开办的材料管理专业[1]。1993年以前,我国还没有以“物流”命名的物流专业,只有部分属传统物流概念的物流类专业,如仓储运输管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管理工程、包装工程等相关概念的物资管理专业。1993~1997年,现代物流教育开始起步。1993年根据当年国家教委新修订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仓储、运输管理”等专业改为“物流管理”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首先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随后北京科技大学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继而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本科、硕士或博士生。1998年教育部大规模修订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根据高等学校拓宽专业面的要求,将新设立5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取消,并入“市场营销”专业,专业调整大大抑制了物流教育的发展[2]。

直到2001年中国入世,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业作为新型服务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以及国外发达国家投资者引起了广泛关注。2001年8月,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召集下,教育部恢复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于当年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专业开始招生。200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方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2003年增加到47所。2001~2010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数及近年该专业的招生毕业情况(见表1、表2)[3,4]。

(二)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为经济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等,其学科理论基础为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

二经管类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

构建以经济管理为学科背景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以下简称为“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明确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要求。本文根据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和当今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提出物流人才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物流运作能力。根据物流的功能要素,物流人才应熟悉掌握采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主要物流业务环节,了解现代物流设备的性能及控制方法,并能进行实际操作,这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2)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作为物流人才,必须初步具备企业物流系统改造与再设计能力,具备区域物流园区(中心)规划与设计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及物流系统综合评价能力等。

(3)物流项目组织及管理能力。对于中小型的物流项目能够对其进行组织与管理,对遇到的问题能够给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案。所以物流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与技巧[5]。

(4)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因此,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全面熟悉物流的主要信息技术,也应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与物流系统优化决策能力[5]。

(5)国际物流运作能力。随着全球制造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兴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之间、洲际之间的原材料与产品的流通越来越发达,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物流市场。因此,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了解进出口贸易专业技能,也应具备如保税仓库经营、商品检验等国际物流技能,并熟悉各国有关的通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及各国的物流环境。此外,现代物流人才应掌握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预算、核算和控制,对企业外部的各种物流费用要能够判断其合理性,并能够对有限资金进行优化配置。

总之,在基本能力结构上,应具备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专业知识要求上,应具备一定的工具性知识、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一定的自科知识及扎实的经济管理学科、统计运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掌握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

三经管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一)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尚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上,有些学校借用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在其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进行适当修改;有些学校为应付专业申报,不顾实际需要勉强将一些课程凑合在一起,在没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下不顾课程整体性任意增删课程,没有严谨的分析和论证。

(2)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我国的物流教育现在比较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专业学科缺乏引导性。引导型学科可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师资尽量由长期从事物流管理、运输业等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担任。通过引导型学科的学习可以提早的告诉学生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

(4)物流教育缺乏数量性。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物流活动同数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得十分紧密,物流业务管理和综合评价都离不开数据分析,物流管理系统也是建立在极其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的。因此,未来的物流教育要强化定量分析,加强学生数理知识的培养[6]。

(二)经管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经管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体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及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四大块。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思想品德、外语、体育、军事训练及计算机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等课程;学科及大类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经济学、管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流系统分析、仓储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物流工程、物流经济学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体现该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具体包括物流战略与管理、物流系统论、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集装箱与多式联运、运输经济地理、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在实践教学上,物流管理专业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性教学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建议各高校选开物流管理综合模拟、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模拟实验、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四经管类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

从目前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有绝大部分企业认为目前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与企业的需要既有相同点同时又有较大的偏差。如学生认为装卸和包装的相关知识不重要,而这些操作恰好是配送、仓储与存储及采购等的重要环节与基础,企业也比较注重这一物流环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企业对于制约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是物流发展瓶颈”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对相关物流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经管类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如下构思。

第一,将“物流管理”专业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方向延伸。即重视物流过程的实现技术与装备,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仓储,定位,检测,企业信息化及其信息处理等实用技术。

第二,从重视“物流”到重视“物流+采购”。即重视基于物流和采购的集成技术和成套技术,包括基于采购的集成化设计技术,仿真设计与装配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与方法,采购信息平台与共享技术等。

第10篇

    [论文摘 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第11篇

关键词:海关管理专业 相关学科 性质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26-03

从海关事业发展与一定的理论意义上说,海关学科的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与总结,致使海关学科发展相对滞后。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专业的批复,2012年又将其作为特设与国家控制专业,为海关学科发展带来了契机。因此,加强海关管理专业性质及其与国际贸易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海关事业和海关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关管理专业的性质分析

1.海关管理本科专业的诞生背景。实事求是地讲,海关行业的岗位人才来自于众多学科背景,这不是一个海关学科所能够培养的;海关学科建设目的在于培养海关需要的人才,为支持海关发展服务,但是不能要求海关学科包纳海关所需要人才的众多学科,或者说把众多学科纳入到海关学科之中。海关岗位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管理、外语等学科知识,海关学科在人才培养时需要合理进行这些相关课程的设置和优秀师资的配备,但这绝不代表也不能说海关学科可以包纳这些学科,或者能够与这些学科同等并列。就如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定位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定的争论。

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上海海关学院自设海关管理本科专业,明确作为公共管理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与海事管理、行政管理等学科并列,应该说这给海关管理专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海关学科发展及其研究带来了良好的机遇。2012年,教育部进一步把海关管理专业列为特设与国家控制专业。就目前得到公认的海关学科、专业而言,海关管理是唯一得到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肯定的海关类学科、专业。如果说海关学科、专业就是海关管理学或者说只包括海关管理学,这种提法可能是不完整或不全面的,但是,抓住教育部对海关管理专业批复的契机、聚力加强海关管理专业建设及其支撑理论研究是一个现实、合理、科学的选择。在海关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海关学科、专业的定位及其理论研究也必然会得到有力的推进。

2.海关管理专业的性质。就目前得到公认的海关学科――海关管理学而言,海关管理学是研究海关管理活动与过程并揭示海关管理规律的科学。根据海关管理活动规律和专业的发展,我们认为,海关管理专业的性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海关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海关管理的产生以海关的出现为前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海关所承担的职能与任务有所区别,海关管理的实践活动也多姿多彩,有延续性的联系也有调整性的变化。海关作为一个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海关管理活动有别于其他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和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活动,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独特性。从海关管理的各类业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来看,商品归类、商品估价、海关统计等技术管理活动主要需求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商品的归类等管理活动还需要化工、机械、电子等特殊的技术性专业知识,原产地认定、知识产权管理、进出境管理等活动主要需求法律学的专业知识,所有海关管理活动或者说进出关境管理规则执行中又都离不开行政学、管理学的知识。由此可见,海关管理学的诞生是很多学科理论在海关管理活动环境中长期交融的结果,是一门年轻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社会科学。

(2)海关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如何应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特定环境下,引导管理者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海关工作领域。但是,海关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海关管理学就是把海关工作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海关管理的规律及如何按照规律管理好海关各项工作,就是对影响海关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因此说,海关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从学科归属上看,海关管理学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门类中归属于管理学之下的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2010年之前,海关作为行政机关,其自身管理活动大多数情况下被列入行政管理学范畴,海关业务工作往往被按照业务类别划归经济学或者法学的不同分支之下。海关管理归属于管理学之下的公共管理学,明确了海关管理的特殊地位和工作特点,把海关管理与其他行业和部门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区别开来。海关管理学就是把海关工作和管理结合起来,不仅要解决海关自身作为行政机关的管理质量与效率问题,更要解决海关各类业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

(3)海关管理学还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为什么说海关管理学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呢?海关管理学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进出关境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事实意义上的中心环节就是海关通关过程管理,扩展开来说,又要涉及事前和事后的海关监管全过程管理,海关各级各类行政与业务部门均参与其中。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关管理学可以列入过程科学工程与管理学的一个新兴交叉。同时,在理念层面上,风险管理是贯穿海关管理全过程的一条中心主线,风险管理又是管理科学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结起来可以说,海关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同时还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年轻的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社会科学。

二、海关管理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海关实践告诉我们,海关管理是海关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合理配置海关资源,引导、组织各级海关及关员完成海关各项任务,实现海关进出境监督管理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海关管理活动就是对影响海关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海关管理活动包括自身的行政管理活动、对进出境的监督管理活动及其延伸的相关业务管理活动,以及国家赋予的一定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活动等。因此可以说,海关管理主要包括海关行政与海关业务管理两大组成部分。海关行政与海关业务管理需要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海关管理学与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

1.海关学科、专业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经济学学科的关系。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又称对外投资或海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简单狭义地来看,无论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在商品货物、产业实物资本等进出关境时,就必然与海关管理联系起来,因为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与运输工具是海关管理的监管对象。就二者与海关管理的关系而言,国际贸易与海关管理的关系更为密切,海关管理是国际贸易涉及进出关境时的重要一环,当然海关管理还涉及对进出口企业的稽查等活动。国际投资与海关管理的关系相对间接一些,只有产业实物资本涉及进出关境与海关管理发生联系,其他货币资本营运活动大多也转化表现为国际贸易形式。

如果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海关管理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宏观视角看,一国海关执行产业等政策的透明度、政策稳定性、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产业发展规划与指导、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环境,是跨国公司开展国际投资和大量进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极为重视并需要认真考察的内容。从微观视角看,进出口通关便利程度与成本高低是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如果通关便利、程序简化而又成本低廉,则对于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活动与海关管理的关系论证,我们可以看出海关学科、专业发展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学科的紧密联系。当然,海关学科、专业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不止表现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还表现在各项海关业务管理活动之中。海关业务管理中需要的商品归类、海关估价、海关统计及海关税收等知识都属于经济学范畴。

2.海关学科、专业与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学学科的关系。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海关行政就是行政管理在海关管理活动中的体现。海关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是包括海关管理体制、机制、观念等在内的一种组织活动系统。海关管理不仅要解决海关自身作为行政机关的管理质量与效率问题,还要解决海关各类业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问题。海关行政管理是海关管理的内涵之一,所有海关管理活动或者说进出关境管理规则执行中又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学的知识。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的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国际物流管理是对各国(和/或地区)之间的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管理活动,涉及到国际与国家两个层面的管理活动。海关管理的监管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与运输工具,因此说一定的国际物流监控也是各国海关管理与海关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目的主要为了防范与打击走私及恐怖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等,进而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与便利,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可以说,物流管理与海关管理都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的。

由上述对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与海关管理活动关系的论证和前面关于专业性质的阐述进一步可见,海关管理学自身就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兼有工程管理或管理科学工程的学科性质,与行政管理、物流管理、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复杂管理等管理学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

3.海关学科、专业与法学学科的关系。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海关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执法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执法意识、执法程序、执法效能都是海关历来非常强调的基础工作,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是海关工作正常推进的保证。海关行政与海关业务管理活动都要依据于《海关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开展海关各项业务管理活动。比如,原产地认定、知识产权管理、进出境管理等活动都需要具有法律学的专业知识。海关学科、专业与法学学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4.海关学科、专业与外语学科的关系。海关管理具有突出的“涉外”行业性质,在海关管理活动中经常涉猎进出关境的国际性贸易,对于拥有外语特长和海关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海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海关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性外语能力,离不开外语学科的支持。海关学科、专业与外语学科之间具有一定共同性,同时又存在着巨大差异,二者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一致,外语学科重点培养专门的外国语人才,而海关学科、专业重点培养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海关专业人才。为此,上海海关学院专门设计了“海关管理专业英语特色强化班培养方案”,这是接轨WCO(世界海关组织)、实现学院特色化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突破,也是结合我国海关事业发展和双边、多边、区域海关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结束语

海关管理专业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海关管理专业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的分析与解决现代海关管理业务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海关管理专业性质和海关管理岗位需求,科学设计了此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海关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的学科性质,形成以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公共管理学五门核心课程为基础、以海关专业知识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海关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建设特色为“依据行业性质和岗位需求设计培养方向”。除了前面提到的“英语特色班”之外,业务管理特色班主要设计物流与通关监管、海关法律事务管理、海关稽查管理、海关税收管理等方向。海关相关业务管理特色班的建设还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环节,主动与海关一线专家进行切实有效的交流,联合培养学生自主性方向选择成才道路,争取为海关各业务岗位都能输送“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合格人才。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海关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牛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28-31

2.米洁等.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38-140

3.黄丙志,唐龙桂.海关管理与海关管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3):115-120

4.白雪燕.中国海关概论[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

5.高融昆.中国海关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唐龙桂.海关管理学[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第12篇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1

第二节 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1

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内容 1

第二章 小型运输企业运输流程相关理论综述 2

第一节 小型运输企业问题及发展模式相关理论 2

第二节 解决小型运输企业问题方法的相关理论 3

第三章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现状及问题分析 7

第一节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7

一、公司的经营发展 7

二、公司的市场与竞争力 8

三、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8

第二节 公司运输流程的现状分析 8

一、公司业务流程分析 8

二、公司运输流程存在的问题 10

三、优化运输流程的可行性分析 10

第四章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运输流程优化设计 12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 12

一、基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方案设计 12

二、基于降低运输成本的方案设计 13

三、基于提高利润的方案设计 21

第二节 优化设计后的运输流程 22

一、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图 22

二、优化方案的不足之处 23

第五章 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6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已逐渐受企业界所重视,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放,中国市场上所有企业都将面临由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中国的物流产业已经慢慢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大潮之中,去面对UPS、联邦快递、TNT等跨国公司的冲击,中国物流企业主要由中小型运输、仓储企业和少数的大型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跨国物流集团组成,而中小型运输企业是其中主要部分,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物流技术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国家,势必造成数量众多的中小型运输企业在面临高门槛和技术标准时,市场份额减少,人才流失,利润空间缺乏等后果,因此,对中小型企业的物流流程进行优化,是解决中小型运输企业在瓶颈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二节 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标,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

第一,对小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第二,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公司在运输流程中的最主要的问题,分别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效益方面对流程进行优化,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新型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共同配送等技术,完成流程的优化。

本文主要研究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行改进。

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内容

本文在对运输流程的环节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分别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在提高物流效率方面,提出了利用GPS、条形码等现代物流技术在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应用。在降低运输成本方面,建立了节能减排机制并利用了共同配送建立纵向联合等方案。最后在增加利润方面改变了原来的经营主项为零担运输,并建立了新的业务模式。

 

第二章 小型运输企业运输流程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小型运输企业问题及发展模式相关理论

呼格(2005)①发表在《调查与探索》中的《中小型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出路中》提到了运输市场的现状,90年代以来,我国运输市场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事势态。200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0.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6万公里。2003年底,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网络已基本建设完成,连接全国85%的城市。铁路运输方面,已基本建成“八横八纵”路网主通道,路网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建设有两条国际大陆桥运输线,实现了进出口货物的路桥联运。海运方面也已经开通全球货运航线,拥有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远洋运输企业。并提出了中小运输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一、服务功能单一。一般只停留在为客户提供货物运送和装卸搬运服务上,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二、运输效率低竞争力弱。由于小型运输企业的准入条件低,导致数量的庞大,但是企业本身的规模小,全国从事公路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户仅拥有1.43辆营运车辆,且营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车辆老旧现象严重。如此的车辆拥有量导致运输时调配困难,效率低下,货损量大。

三、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低。小型运输企业物流技术落后,特别是缺乏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自动化物流系统等信息化物流技术且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四、货运信息的不畅通。在道路运输市场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畅通,货运企业车辆闲置,回程空驶,货主却在为找不到承运人发愁。运力信息与货源信息严重分离,货物承托双方缺乏信息的有效沟通手段,造成运输的低效率,高成本,给社会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五、企业信誉和市场培养问题。对于物流的潜在客户来讲,对物流企业的信誉程度更加关注,因为物流的开展将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而物流服务一旦失败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企业在选择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时一般非常小心。小型运输企业虽然在本身的运输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忠实的客户,但缺乏物流服务的成功案例和物流的品牌,很难在一开始就与客户企业达成合作。而在缺乏需求的情况下建立物流服务体系,就要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这是小型运输企业面临的自身和市场的双重挑战。

根据这些问题抓住解决企业生存的关键出路在于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资源结构。并提供了三种可以选择的模式,分别是:纵向联合,横向联合和“傍”大企业,开展一对一营销。

上海海事大学詹奎(2009)②在《传统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研究》中认为,随着世界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已看准并进入了我国的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形势对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靠传统的商业模式运营运输企业,尤其是经营中小型运输企业更是困难重重;而经历了低迷的货运市场后的运输企业经过多年奋斗,我国中小公路运输企业逐渐寻找出了适合中国特色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具体分别有卫星模式,指的是为某一个或几个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以运输为主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战略联盟,即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结成战 略联盟;线路对开,即根据企业所在地的货物运输特点,以企业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几个运输服务需求量较大的城市,在中心城市与辐射城市之间提供定时,定点,定量的货运班车对开服务;支线辅助,即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为以快递为主营业务的大型物流公司提供中小型运输企业所在地的快递服务;城市内快递,指的是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为所在城市提供物流速递服务;拓展其他业务流程,即延伸本企业物流功能的商业发展模式。

曹慧芳(2009)③在《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文中认为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方向应该在运输服务、运输技术、运输市场、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企业制度中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加剧中迎接挑战。

第二节 解决小型运输企业问题方法的相关理论

一、拓展其他物流功能。小型运输企业为了更好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应该采用延伸本企业物流功能的商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的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发展到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物流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中小型企业的战略联盟  1.纵向联合 即联合上游或下游企业,整合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向第三方物流方向转型。2.横向联合,即联合同类型企业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目前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造成社会资源分散和浪费。对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整合,“走联合之路”是现今较为流行的做法。虽然中小企业通常只能联合中小企业,若干中小企业加起来依然是中小企业,但是市场份额却增加了。通过市场的增大可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中小企业把市场联合起来就可以共同赚取利润,还可以减少企业因占领市场而参与竞争的风险和支出。有了市场,企业就可以顺利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三、加强信息管理 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是一种趋势,而小型运输企业能否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可以用7R原则来评价,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及恰当的条件,把恰当的商品以恰当的成本和恰当的方式送到恰当的客户手中,要达到这个要求,便捷的信息是关键,传统的沟通方式明显达不到这个要求,只有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才能实现这个转变。而小型运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循序渐进。

李冰(2006)④发表在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上的《实现企业物流流程优化》中提到优化物流流程的必要性是由物流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整体性和战略性的角度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设计和优化,才能保证物流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他认为,物流行业本身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应该是物流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设计、改进物流流程时一定要融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理念。

具体在运输成本、物流效率上采用一些方案设计进行优化。

精益管理在提高物流效率上的运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鲁斯教授(1990)在总结丰田汽车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益管理的概念。精益管理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龙头,企业的各种生产资源、生产作业模块和生产工序,都要紧密配合,一环拉动一环,以实现准时化生产等精益管理目标。值得关注的是,精益管理起源和主要应用于生产有形实体产品的工业制造企业。在把精益管理运用到运输生产过程中时,要注意和运输生产特点的结合。是一整套社会技术(Socio—technica1)系统,它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生产、客户需求、供应商供给的精准性,达到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的目标。精益管理中的“精益”的主要含义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投人多余的生产要素,只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零部件或半成品,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具有经济性。凡是不能增加价值的生产活动都被定义为浪费。

高珊,李红昌等(2009)⑤在《关于精益管理对改善运输企业运营效率的探讨》中指出由于精益管理在概念、目标、操作工具上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所以它对于运输企业也有适用性。精益管理通过与市场战略、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达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运输企业精益管理实施路径包括运输资源整合、运输流程梳理、调度指挥管理、运输组织模式、激励约束机制等。

在降低成本方面:

 王如心(2009)⑥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节约运输成本路径研究》中指出物流成本管理不但成为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而且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解决运输成本可以在线路、运输网络和科学技术的运用上进行优化,他告诉我们,必须从总体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追求整个企业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最低,而不是某个功能成本的最低。企业物流系统成本效益背反规律的存在,更加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物流系统现代化与合理化的进程中,识别与分清构成物流系统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仔细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能够使得整个系统总成本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周保安(2009)⑦在《浅谈运输企业的节能减排》中提到了节能减排的急迫性,当前道路运输燃油消耗量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比率从多年前的2%直升到近期的17%,道路运输燃油消耗量年均递增9.6%,没有节能减排就没有健壮盈利的企业。

在节能减排体系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整个体系进行了权重评估。

新疆大学的高粱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估权重设计》论文中阐述了权重的概念、重要意义及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权重也称权数(权重系数)或者加权系数,它是对某种事物或者因素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在多目标决策、多指标评价以及预测方面,常常得到应用。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homas L•Saaty(1970)提出的。它提供了在设计指标时从总体系统出发,分层次地分析影响总体性能的相关因素,按照下层指标服从上层指标及综合最优原则,来确定并建立总体系统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方法,它是一种“系统的合理性”过程。

层次分析法可以说从系统论的角度,使我们将一个系统和它所处的环境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然后通过测量和评估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对系统的影响来综合我们所需的结果。它能使我们从整体上来考虑一个问题并且在一个递阶层次内来研究其各个元素的内部作用,从而为许多长期滞留在定性分析水平上的科学研究的领 地提供了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时,只需评价人员给出各个评价元素的两两相对重要性的一个定性的描述,然后通过AHP方法就可以比较精确的求出各个评价元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将定性的描述与定量的计算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些都是以严格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这就大大加强了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一、公司的经营发展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公路零担和整车运输为主营业务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主要负责浙江江山-广东广州,佛山,惠州等范围内的货物运输以及浙江衢州范围内的短途运输,开辟有江山-广州专线。并在广州白云区设有办事处。

公司是一家小型的运输企业,其主营业务为运输,决定了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车源的整合,公司有半挂货车2辆,主要负责专线运输,小型货车5辆,负责衢州市内的货物配送。公司同时与一些大型货车司机合作,以弥补本身运力不足时的不时之需。目前公司租赁有1000平方米的仓库,为客户提供短期的仓储服务。以下是近几年公司的营运额和利润:

        

图3-1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近几年营业额

               

图3-2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近几年利润

06-08年,公司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客户群,在本地区也形成了品牌效应,所以利润快速上升,09年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客户的流失,和货物的减少,利润大幅度下降至06年水平。因此,公司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如果不能改变原有的模式,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

二、公司的市场与竞争力

    由于公路运输进入门槛较低,所以这方面竞争激烈,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而从它经营的线路来看,以此线路为专线的物流企业以及个体运输户目前有4-5家,对于小城市来说,已经算竞争比较大了,市场份额的分配也不多。而从技术水平来看,只有一个仅供内部使用的业务管理系统,对外仅能提供简单的信息服务。

三、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公司成立之初,是本地区第一家以广州为专线的运输企业,竞争不太激烈,而且由于这条专线的物流量大,在经过初期的开拓后,逐步积累了一些固定大客户资源。公司再接再厉,进行了媒体宣传,使客户资源不断积累,企业快速成长。

但在进入06年后,公司的业务增长趋于平缓,利润渐趋下滑。经分析,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

(1)竞争带来的影响:首先一些具有自营物流能力的大型企业在意识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后,开始自己投建物流中心。另外一方面,许多物流企业或者个人运输户纷纷进入这个市场,想在市场中分一杯羹。这导致了一些客户的流失,业务量锐减,成本不断上升。

(2)客户需求变化带来的影响,目前,由于小批量多批次生产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导致散户越来越多。客户往往要求尽快发车。但是和多数企业一样,我们只有在车辆基本配满后才会发车,如果货物数量过少,则发车的分摊成本就会过高。

第二节 公司运输流程的现状分析

一、公司业务流程分析

由于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属于小型运输企业,员工较少,且以运输为主

营业务,所以其组织系统只有行政管理部、运输业务部和财务部三个部门,财务部不但负责企业财务状况、车辆成本的核算,也负责公司的信息管理,运输业务

部主要负责车辆调度,货物签收。

                    

图3-3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组织系统

运输业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亏损与否。运输业务流程可分为:

(1)提货,即到托运人的工厂提货。

(2)短期仓储,由于公司仓库面积的限制,导致仓储业务尚未开拓成熟,只允许短期仓储,再加上客户要求尽快发货,所以仓储在整个流程中所占比例不大

(3)装车,装车的货物分为零担和整车。

(4)公路运输,运输是整个流程的重点,运输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与否。

(5)配送,配送分自提,中转,直配,店配,自提指的是收货人直接到办事处提货,中转是货物到达办事处后由另外的物流公司转运到目的地,店配是指办事处负责配送,直配是指货物到达广州后直接由运输货车进行门对门服务。运输业务流程如图3-4所示:

 

图3-4 公司原有业务流程图

以上的流程的缺点在于流程比较复杂,各个子模块之间的关联和调用不明确,有些子模块的功能相近或者重复,且缺少对车辆的监控。

二、公司运输流程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公司目前只有一辆液压车,导致在提货回来后卸货效率低(2)货车满         

载时体积是固定的,但是由于在零担运输时货物种类不同,形状不同,码货成了

必不可少的技术。(3)运输成本过大,利润空间狭小。(4)运输流程中出现的货损现象多。(5)配送过程中存在不合理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6)返程的不确定性,由于配送完后,不一定有货物回江山,导致回程的不确定。(7)车辆不得不超载,且现象严重。

三、优化运输流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 系统论为物流系统中的优化提供了方法

从理论上来看,整个物流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由诸多子系统、诸多流程构成的系统。按照系统论的方法,树立系统目标,分析物流流程,整合物流环节,最终达到系统最优,符合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二)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使物流流程优化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流管理的变革,Internet的广泛应用也使物流活动参与方事先信息共享变的容易。另外,企业的物流活动中除了应用信息技术之外,还包括机械、自动化、建筑、电子、电工、材料、交通运输等很多领域的知识。在装卸搬运环节,装卸搬运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发展技术也明显提高,包括各种类型的叉车、自动搬运车以及各种类型的拣选设备都可以在许多物流企业中得以实现。还有运输环节等都有各种新技术的普遍应用。

 

第四章 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运输流程优化设计

第一节 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

运输流程的优化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在此我们分别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方面来进行优化。

一、基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方案设计

(一)订单处理流程优化。购买物流软件,公司目前出单,配车全部靠人为输出分配。有了物流软件可以在计算机录入、查询、分析结算中节约时间、增加效益、同时能减少出 错,对企业和客户都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订单处理的扩展流程是:与客户洽谈,打印合同文本,签订合同,根据实际车辆情况生成订单。

(二)运输、配送优化并引入车辆管理流程。首先公司必须配备一辆叉车,叉车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码货或者卸货的效率,尤其是大型货物。引入GPS和MCS技术,GPS技术在汽车运输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并有普及的趋势。我们可通过GPS设备队汽车进行跟踪和监督,司机可以通过GPS技术得知最省时间的路段。MCS技术的应用,可使汽车运输企业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驻地,货运站与货主间的生产调度通信联系和处理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送速度,从而加速物资商品的周转并使运输更趋合理化。引入车辆监控流程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管理。

(三)到货签收流程优化。引进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来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一种代码,是在当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符号自动识别技术,它将符号编码,数据采集,自动识别,录入,存储信息等功能合为一体、能够有效解决物流过程中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录入问题。条形码技术有准确性、快速性、经济性、不可复制性等优点,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货物的外包装上加入条形码,可以在扫描后知道货物的详细情况。根据本人调查得知,如果采用人为收货,平均每8单业务就会有1单业务在收货中出错,导致企业的信誉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运用条形码技术后,可以大大提高货物签收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取错货物现象。

(四)精益管理(Lean Production)。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其内涵是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其目的是包括消除浪费、满足客户需求、释放员工活力、与供应商结成伙伴关系、创建持续改进的文化。从基本概念、操作工具和主要目标来看,精益管理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因此,我们只要结合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即能在运输流程中留用精益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二、基于降低运输成本的方案设计

运输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客货运运输量的全部费用支出,称该期运输总成本,单位运输产品分摊的运输费用支出,称单位运输产品成本,简称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制定货物运输价格的重要依据,运输成本的特点是不包含原料费,而燃料、工资、这节以及修理等项支出占的比重较大。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笔消耗,运输成本比其他任何物流活动的成本所占的比例都高。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通常它代表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单项成本。根据我对公司货车司机的访问可知,基本上每次进行专线(即从江山到广州)运输时,公司给司机的出差费用为8000元左右,单程过路费基本在3000左右,而经过我跟车可得,从江山到广州大型货车加油次数为4-5次,每次约需1000左右油费,总共下来,油费需花费4500,剩下的为应急用和住宿吃饭的开销。整车运输时满车的费用为11000左右,再加上司机的工资,单程下来利润只有1500左右。运输成本基本占了整车费用的80%!而油费又占了运输成本的50%以上。可见物流的成本在运输环节上的耗散还是相对集中的,图4-1为美国物流成本比例构成:

 

图4-1 美国物流成本比例构成图

黄色部分代表运输成本占了大约42%,红色部分为仓储成本占26%,蓝色部分为行政管理和客户服务成本为11%,绿色部分为存货持有成本占21%

由上面可知,如果能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企业的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降低成本呢?

一、建立道路运输节能减排体系。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来提高营运车辆的燃油使用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由于燃油消耗是运输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节能减排体系的建立执行,将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首先我们对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车辆性能和二级维护,由于车型是一定的,所以后期的维护成为了相对重要的因素,车辆运行到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必行按期执行维护。这样可以使车辆保持技术性能,不会在使用时间变久后变的更耗油。车辆二级维护的执行率会影响车辆的技术状况。

2、驾驶员管理。企业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节能减排驾驶的培训,推广汽车节能减排驾驶操作技术,对增强驾驶员的节能意识,全面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加强对驾驶员节能减排技能的管理,如采取节油奖励措施。

3、运输调度合理,降低迂回,重复运输、改善运力。利用最短路径法等方法降低总成本。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运输路径。本人上次跟车去广州配送,从广州市白云区开始配送,目的地分别为惠州,河源和佛山,早上6点半开始。广州到佛山只需半小时,而到惠州需1个半小时,由于广州到河源经有广惠高速距离最近,所以广州到河源需经过惠州。司机选择的路线是广州-佛山- -惠州-河源然后返回。但是当我们到达7点多到达佛山后收货公司后,却发现此时厂区大门紧闭,经电话询问得知8点半才上班,于是多浪费了1个半小时,如果我们走广州-惠州-河源然后在回来途中从广惠高速至佛山,路程一样,但是不会发生等待的状况,即节省了一个半小时。因此运输途中对实际情况要采用早知道早对策的态度。

    

图4-2 配送线路图

4、车辆节能减排技术,比如GPS技术、替代燃料、燃油添加剂等

    其次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评价体系是由若干个具有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复合体,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具有各个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功能,因此,相同要素的不同结构会有不同的功能和评价导向效果。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过程监控原则和基于事实决策原则。

    基于上述两项,结合企业自身的工作实际,我们建立这如图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

 图4-3 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节能减排体系中每个因素都能影响这个体系的执行, 但是如何把握各个因素的优先级,以便在工作中投入不同比例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来更好的贯彻这个体系以达到成本的最大优化呢?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个因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可以说从系统论的角度,使我们将一个系统和它所处的环境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然后通过测量和评估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对系统的影响来综合我们所需的结果。它能使我们从整体上来考虑一个问题并且在一个递阶层次内来研究其各个元素的内部作用。从而为许多长期滞留在定性分析水平上的科学研究的领地提供了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时,只需评价人员给出各个评价元素的两两相对重要性的一个定性的描述,然后通过AHP方法就可以比较精确的求出各个评价元素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将定性的描述与定量的计算很好的结合了起来,这些都是以严格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这就大大加强了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便于计算以及掌握层次分析法,我们选择了其中4个内容进行层次分析,分别是1、机构与制度2、车辆技术管理3、组织调度4、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首先建立树状层次结构模型。针对节能减排体系的一般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递阶决策系统:

1、 最高层(目标层):节能减排体系指标

2、 中间层(准则层):节能减排体系4个内容,即一级指标

3、 最低层(指标层):4个内容中的内容,即二级指标

 

图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其次进行定量化标度判断,需要比较节能减排体系中各个内容对整个体系的影响,从而确定他们在体系中占的比重。两个因素哪个比哪个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人们在判断、比较时,为了实现定性定量的转化,需要有定量的标度。

层次分析法里,有一种1-9标度法,可以来表示不同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设要比较n个因素Y={y1,¬¬¬¬y2,y3,...,yn}对同一目标的影响,每次取两个因素,aij表示yi与yj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之比,其中aij的取值由Satty的1-9值法决定:

 

表4-1成对比较法的标度含义

 aij 两指标相比 解释

1 同等重要 指标i和j同样重要

3 稍微重要 指标i比j稍微重要

5 比较重要 指标i比j比较重要

7 十分重要 指标i比j明显重要

9 绝对重要 指标i比j绝对重要

2、4、6、8 介于两相邻重要程度之间

以上各数的倒数 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下面根据企业节能减排体系的实情建立因素判断矩阵,根据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老员工的探讨,利用1-9标度原则,我们对这4个内容进行了排序

机构制度与车辆技术管理比较,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3);

机构制度与组织调度比较,后者比前者微小重要(1/2);

机构制度与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相比,两者重要性差不多相同(1);

车辆技术管理和组织调度比较,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1/4);

车辆技术管理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相比,后者比前者微小重要(1/2);

组织调度和节能减排技能应用相比,前者比后者微小重要(2)。

如下表所示:

                       表4-2 一级指标矩阵

 机构制度 车辆技术管理 组织调度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机构制度 1 3 1/2 1

车辆技术管理 1/3 1 1/4 1/2

组织调度 2 4 1 2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1 2 1/2 1

因为每个内容下面又有3个不同的指标,所以指标层判断矩阵就是一个3阶的正互反矩阵。以机构制度指标中包含的3个指标为例,组织机构、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确定它们之间的排序原则:

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相比:后者比前者微小重要(1/2);

组织机构和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相比:后者比前者绝对重要(1/9);

相关制度和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相比:后者比前者明显重要(1/6);

那么同样按照层次分析法原理构造3阶矩阵:

表4-3  二级指标矩阵中机构制度矩阵

 组织机构 相关制度 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组织机构 1 1/2 1/9

相关制度 2 1 1/6

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9 6 1

其余的原理相类似如表:

表4-4 二级指标矩阵中车辆技术管理矩阵

 车辆新度技术 车辆技术等级 车辆二级维护计划执行率

车辆新度系数 1 1/2  1/5

车辆技术等级 2 1 1/3

车辆二级维护计划执行率 5 3 1

表4-5 二级指标矩阵中组织调度矩阵

 企业运输平均载荷利用率 运输组织手段 组织技术

企业运输平均载荷利用率 1 3 5

运输组织手段 1/3 1 2

组织技术 1/5 1/2 1

表4-6 二级指标矩阵中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矩阵

 替代燃油 GPS技术 燃油添加剂

替代燃油 1 1/6 1/2

GPS技术 6 1 4

燃油添加剂 2 1/4 1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先解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再利用公式

Aω=λmaxω

解出λ所对应的特征向量ω,经过归一化后,即可得到所需要的某层次相对于上层次的排序权重值。这个特征向量的值也就是各评估指标的相对权重。

按照这以原理,计算出上面5个矩阵的特征向量值ω,得到4组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和1组一级指标的总权重值。

表4-7  节能减排体系指标分解

节能减排体系指标 节能减排内容 权重ωi 二级指标Cij 权重ωij

 机构制度 0.2428 组织机构 0.0103

   相关制度 0.0187

   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0.1020

 车辆技术管理 0.0991 车辆新度技术 0.0051

   车辆技术等级 0.0429

   车辆二级维护计划执行率 0.0086

 组织调度 0.4387 企业运输平均载荷利用率 0.0723

   运输组织手段 0.1264

   组织技术 0.0276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0.5861 替代燃油 0.0550

   GPS技术 0.4335

   燃油添加剂 0.0976

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公式CI=(λ1¬-n)/(n-1)

CI=0,A有完全的一致性.CI接近于0,A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CI/RI<0.1时,认为A有满意的一致性。RI如表4-8:

表4-8 N维向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计算得出节能减排内容即一级指标矩阵A的CR值为0.0077,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二级指标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088、0.0036、0.0036、0.0088小于1,因此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得出的权重来对现有的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最优化。

二、优化运输网络。专线运输导致现有的公路网不能改变,但是可以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优化以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直达运输,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通过减少中转运载环节,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从而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运输费用,降低中 转货损。

三、开展配载运输。货运配载是针对车辆空驶严重和吨位利用率不高提出的一种寻求运输合理化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车辆与货物的匹配、货物与货物的匹配,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运载方法,实现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实载率和里程利用率的提高。

四、与其他企业开展战略联盟发展共同配送。目前经营江广专线的物流企业有四五家,且规模都不是很大,实施战略联盟将会是一种共赢的模式。各企业应该本着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在相互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联盟形成初期主要目的是为了“抱团取火”,即在外部较为先进的物流企业对各小型公路物流企业带来冲击时,各小型公路物流企业形成联盟,共同抵御外来冲击及风险;联盟发展期,联盟应当形成共同的战略目标,集中各自的力量共同为同一战略目标努力;联盟成熟期,各企业之间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营格局,更有甚者,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参股、合并或重组形成一个物流集团。而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由于共同配送是多个货主企业共享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设施和设备,从而由多个货主共同分担配送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由多个不同货主的零散运输通过整合可以变成成本更低的整车运输,从而使得运输费用大幅度降低,共同配送还可以降低每个货主的日常费用支出。而对我们企业,共同配送同样可以降低我们的成本,从而间接的为客户带来费用的节省。共同配送可以做到最小风险,最大柔性。

三、基于提高利润的方案设计

一、建立新的业务模式。改变原有的等货模式,建立定线路、定时间、定班次的模式。

1、定线路,四方物流从成立初期就将发展江广专线定为精品路线,是企业主要的利润点,我们将全力保证这条路线的人员、车辆、服务设施的配备。这种专线运输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及时、经济和方便的服务、并可以创造出品牌优势,赢得客户的信任。对企业来讲,也可以降低经营成本、集中企业有限的资源,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行业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一线路在本地区同行业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定班次,要敢于向顾客承诺时间,每天定点一个班次发车,这样可以吸引许多对运输时间和运输规律有较高要求的客户。

3、定时间,定时间可以给客户争取了更多的安排发货任务的机会,便于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之间有效的定时衔接配合。这样下来可以稳定客源,但是,这将对企业经营水平高低及应对风险能力进行考验。如果不能在发车前装满整车货物,成本过高将是任何企业都承受不了的。

二、改变原有以整车运输为主的经营方案为零担运输为主。我们要先说说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整车货运是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超过3吨,或者说货物形状,规格等一致的货物运输。而零担运输是指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量不足3吨,立方数在10个方以内的货运运输,按件托运的零担货物,单件体积一般不小于零点零一立方米,不大于一点五立方米,单件重量一般不超过二百千克;货物长宽高不超过三点五米、一点五米和一点三米。整车运输的优点是装车量稳定,即能及时发车。缺点是整车运输成本高。而零担运输恰恰相反。经本人调查得知江山-广州整车运输价格在10000-13000之间,而零担货运是按体积,重量以及运程计算的。如果同样装满一车,零担货运的利润将是整车的一倍多。而现在生产厂家逐渐向小批量大批次转移,这也给零担市场提供了一个方向。但是零担运输的缺点也很明显,即空载率高,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是导致目前空载率过高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JAVA ME结构体系,实现便利的货主找车,车主找货的功能。由于大多数手机都支持JAVA系统,所以这项体系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系统设计思想是要实现一个对用户来说方便、易用、费用低廉的零担物流运输系统。只要货主或车主的手机支持JAVA,安装注册之后以用户身份登录上去,就能免费查询自己想要的信息或自己的信息。具体功能主要包括注册、登录、车主找货、货主找车、空车信息和货物信息。以下是系统图:

 

图4-5 JAVA ME系统图

这项系统如果能建立起来,将为广大的企业和货主建立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将能够成功的服务于零担物流运输,为企业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

第二节 优化设计后的运输流程

一、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图

    以下为优化后的运输流程图,优化过的流程可以使各个部门对企业的资源和运作状况更加了解,能更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而且企业管理也更加容易,并且有GPS等技术的运用,为企业有效的节省了费用。

 

图4-6 优化后的运输流程图

二、优化方案的不足之处

    节能减排体系和新业务模式的建立,需要消耗较大的成本和资源,而新业务模式实施起来还是有点风险,针对新的业务模式,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把建立运输联盟与上述方案相结合,新方案的实施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实现1+1>2的局面。第二、制定差别运价,在两地对等发车的情况下,可以对运输价格进行微调。第三、开拓新的增值服务内容,比如客户回单。这项业务在成本上几乎没有增强,但是如果能够将提供回单标准化,无疑从服务水平上将是一个新的提升。

 

第五章 总结

小型运输企业目前在金融危机的新一轮冲击下,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如何度过这个阶段使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是我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运输流程现状的分析,运用节能减排,JAVA ME技术,现代化信息管理、提出纵向联合、发展新的业务模式等方案以期达到对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优化。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通过对小型运输企业总体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对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运输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通过分析对浙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运输流程进行环节上的优化,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效率。

第三,主要建立了节能减排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体系中因素进行比较和权重计算,以达到利用最少资源进行体系贯彻,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四,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并提出联合运输和以零担运输方式为主,整车运输方式为辅的新方案,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呼格.中小型运输企业存 [在的问题和出路[J].乡镇企业研究,2005,7:43-46

[2]李冰. 实现企业物流流程的优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4-37

[3]王如心.物流成本管理中节约运输成本路径研究[J].交通财会,2009,6:22-26

[4]徐丽群.运输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5]李维斌,邵振一.公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5-76

[6]黄贯虹,方刚.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59-79.

[7]宋马,杨杰,孙欣.国内各地区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31-33.

[8]魏巍,杨湘.过程方法—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16-24.

[9]敖景.ISO9000:2000标准解说[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28-35.

[10]Saaty A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Mc Graw Hill,Inc,1980.

[11]李学平,用层次分析法求指标权重的标度方法的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2]Sun Co.j2me platform specification(JSR 68)[EB/OL]./jcp.org

[13]FranleJ.Laney,James.L Farr,The Measurement of wont performance:Method,Theory and Appliations,Acodonicp tess,lnc,1983

[14]Miehael Hamef ,James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A Manifes 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1993.

[15]Bergeron P.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M].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RIST), 1996.

[16]焦树锋,AHP法中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算法及MATLAB实现[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7][美]阿克著,奚卫华,董春海译,管理品牌资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8]詹奎,传统中小型公路运输企业转型的商业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9,8:104-105.

[19]曹慧芳,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研讨[J].交通与运输,2009,12:95-97.

[20]高珊,李红昌.关于精益管理对改善运输企业运营效率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9,28:198-200

致谢

在本课题的研究及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富忠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不倦教诲,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学术思想、忘我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王老师自始至终都给予我严格的要求和亲切的关怀,在生活中给予我很大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谨向王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我的大学期间,叶再颂老师作为辅导员给予了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对各位班委的关心和奉献表示感谢。

再次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