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厂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不确定性
铁路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这个系统的工程还要考虑到社会性、政策性、程序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而且铁路工程建设具体的来讲还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及项目前期风险因素等一些较为隐蔽的影响,这么复杂的因素当然是在前期的工程设计阶段都要考虑的。而且还有需要设计者格外重视的就是工厂铁路的设计必须和所属工厂的具体情况匹配,那么工厂方面的情况变更必然也会增大铁路设计的不确定性。工厂目前的生产状况以及效益等方面存在的情况都是很容易影响到铁路后期运营效果的。如果前期的设计中忽略掉了这些因素就将使设计出现与企业运营不协调的情况。企业的生产决定了铁路的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经济状况也可能会限制到铁路建设的预算。那么这些情况也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例如企业的发展走向可能是增大规模,那么可能出现原先的铁路设计运载能力不能胜任企业的运输要求,那就会额外的增加改造或者更换铁路的工作。还有就是原有的资金限制了铁路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在后期的运行和发展中证实是过时不符合要求的设计,这些情况也都增大了铁路设计的不确定性。还有如上文说的,铁路建设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都导致工程的不确定因素是多少都会有遗漏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增大了铁路工程设计的不确定因素。
1.2延续性影响大
工程建设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其不科学性所造成的风险必然会延续到后期的建设甚至使用中。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中,包括投资、进度、质量以及运营维护这些都会受到影响。铁路工程项目的周期性长,设计中潜在的很多风险往往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才会被人们关注,在后期才会慢慢呈现,其风险的延续性对后续环节的影响往往不可预测,造成很大的影响。
1.3可变性大
由于铁路工程的周期长,设计过程中参考的很多资料和信息可能不够及时和准确。同时又因为工程项目的前期,很多风险因素的发展不确定,造成的风险可变性也就更大,如果是多个风险同时出现,还会造成风险的连带效应,这样的风险程度就更大了。正是因为铁路建设的独特性,就造成了这么多潜在和不可避免的风险。这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我们可以将厂区铁路的设计问题纳入整个铁路建设系统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考虑。
2设计注意问题
2.1工程造价问题
控制工程造价意义也就在于要把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在提前制定好的预算内,并且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根据误差的情况作出调整。就是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以期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运营和运行结果。所以有效地制定并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应该被视为关键的一环,无论是工程的主管部门还是施工部门都应该对该环节加以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之初就要树立足够的提前控制思想,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调整,减少因计划改变而额外增加的资金。首先就应该在设计中深入研究。在工程开始前一定要确定最合理的计划,因为如果出现造价波动的情况,必然会对造成施工过程中对经费的安排失去控制。在设计时也要精细预算编制。一般来说设计机构会把工程设计和工程经费分给两个部门来做。这样也产生了一个弊端,那就是两个部门缺乏沟通的话,设计人员着重考虑那种方案更安全,而预算部门就只按着提供的图纸和方案来计算,这样的话控制预算就比较困难。两个部门应该加强横向交流,再设计过程上时时互动,随时对比各个方案的经济,做出最合理最节约的方法。严格控制设计的变更。每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避免不了计划的变更,类似这种问题很难避免。这对这些也可能影响预算控制的情况,解决方法也就是在勘察时就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有效、准确的收集地质资料,然后综合整理分析。因为很多变更就是因为对设计勘察之处现场的资料和情况收集不够准确、丰富,还有就是设计者考虑不够周全。这些人为因素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误差做到最小,尽量减少损失。
2.2环境保护问题
虽然工厂铁路不如一般铁路那样横贯跨度大,为了节约成本和出于安全的考虑难免会出现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但是不可避免的工厂铁路也会对厂区所在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厂区设在山区或者是靠近人群聚集区的工厂在铁路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将铁路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到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和谐的发展方式。
2.3技术创新问题
铁路工程项目作为创新技术的前沿和具体运用对象,如何提供铁路设计的创新效率和效果也应该受到工厂铁路设计部门的关注。在我国常规铁路中技术创新成功地典型就是青藏铁路。另外还有更多优秀的国外铁路建筑实例。这些项目都是各创新主体成功的典范,这些创新的成功也可以给工厂铁路的设计提供经验和灵感。工厂铁路作为铁路建设的一个分支,必然与一般铁路的情况联系起来,因为两者概念不同却一脉相承,这些实例中反应的问题必然会给工厂铁路的建设提供一些思想和灵感,并结合工厂实际条件做出相应调整。
2.4着眼发展问题
铁路建设有工程大、工期长等特点,而且由于铁路的独特性使得铁路一旦建成很难再进行修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的目光不能停留在短期的可见的程度。既要着眼发展也要兼顾当前实际,所以着眼发展也是设计者在工厂铁路设计之初就应该有的理念。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发展状态选择性的吸纳先进的经验。而且要明白铁路的直接服务对象是运输,设计者必须围绕着运输服务这个根本理念,提前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需要什么类型和规模的运输要求。设计的铁路一定要符合工厂运行情况以及发展走向。还要考虑工厂目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一条企业经济能够承受的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情况中不会过时的铁路。也就是说铁路的设计与建设必须要综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经济效益状况因素,找到最合适的平衡方案。不能出现低于企业运输要求的低载能力铁路,也不能出现远远超出企业情况的过载能力情况,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而且企业在建设工厂铁路时要有前瞻意识,要留够一定的扩展空间,要提前考虑以后可能出现改造的问题,预留出解决问题的空间。
2.5风险应对问题
铁路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问题是不能避免的,而且对风险的预测和准备不足就会对整个施工和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就应该有一种危机意识,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方案应对。基于上诉原因,相关部门应该注重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就是:风险的管理规划、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识别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系统的方法及时有效的分析出事故的原因。然后定量定性的评估风险,进而确定出风险应对的具体方法。风险应对方法按照形成原因和特点分为风险规避、转移、缓解、自留四种。
2.5.1风险规避
该方案适用于发生可能性较大,且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针对于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采取终止投标或者在项目实施时终止项目的方式来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进一步的扩大。
2.5.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的对象也是那些无法避免而且自身承受不了的风险。对于这一类型的风险通过合同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这种风险,一般常用的就是合同转移。2.5.3风险缓解和自留风险缓解和自留针对的都是那些造成损失有限的风险,对于那些客观存在的低损失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将这类风险的概率和后果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而对于那些发生概率较小的风险这完全可以将风险留给自己解决。
3设计部门
对于工厂铁路的设计还应联系到具体的施工水平,设计者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就上面所说的,设计部门应该根据固体情况组织一定的协调互动机制,高效准确的制定出最合理有效得方案,强化创新意识,以人为本。设计部门要保证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要明确设计方案与工厂实际情况的结合。前期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概念,并且设计部门要有全局意识,设计部门的设计与经费的制定是分工的工作,但是这两个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冲突域矛盾,进而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与运输要求的方案。一旦设计方案投标成功,设计部门一定要切实的配合施工方面。在工程的各期验收时设计部门一定要场,在施工时遇到施工问题和施工计划的变更时设计部门一定要到场参与施工问题的讨论,配合施工部门解决问题,以及协助施工部门制定合理的计划变更方案。总之设计部门一定要以服务工程项目为中心,高效负责的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4结语
[摘要]在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雷击、操作、短路等原因,产生危及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严重危害供电系统,需要进行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防腐蚀。还需要注意静电的防护及防爆和防腐蚀。在供电系统运行时,人们得知道触电后该怎么样做才安全。必须认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触电的形式和触电后脱离电源的方法,同时还得了解电后急救的知识。本论文分析了影响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要素,提出了保证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分析
工厂供电系统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是工厂正常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就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办法分析如下。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设备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要素。供电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形之中给企业设备更新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淘汰设备(SJ型变压器、JO型电机等)在线运行,设备超期服役,导致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1.要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技改资金,应正确理解和处理资金投入与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系。
2.应用变频调速、模糊控制技术,对风机、水泵等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电耗。
3.油浸电力电缆终端头制作采用热缩技术,制作一个热缩终端头可节约检修时间约20h。我厂已做多个油浸电力电缆热缩式终端头,运行效果良好。
4.应用RTV-1绝缘子防污闪涂料、增爬裙及热缩管,提高变电所、配电站一次设备的绝缘性能。
5.逐步采用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微机录波、微机故障检测装置,实现计量实时检测、线损实时管理,保护准确动作,逐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6.更新改造供电系统一次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如采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动机、聚乙烯交联电力电缆、氧化锌避雷器、真空断路器(有条件时可采用SF6断路器)等。
7.采用免维护蓄电池,降低维护费用。我厂使用免维护蓄电池已5年,从未发生异常现象。建议逐步淘汰镉镍蓄电池和酸性GF型蓄电池,以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可靠性。
8.交、直流电动机大修时,应以提高交、直流电动机的主绝缘为主要内容。如我厂5600kW、8000kW同步电动机更换定子线圈,绝缘等级由B级提到F级;2×3200kW热粗轧电动机更换换补绕组,主极、换向极加强对地主绝缘;送水两台790kW同步电动机更换转子线圈对地主绝缘,以保证主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预防为主,定期试验
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具有发、供、用密切相关和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电力生产与用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超大规模发供电网络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电力这一特殊商品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决定了电力生产必须保证安全。
要使电力生产保持稳定,必须坚持采取以“预防为主”为中心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安全功能设计质量、建造阶段的工程质量和运行阶段的管理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7条规定:“公司系统各企业要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即做到“"五同时”,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产系统设计配置水平低、压低单位成本造价、降低设计标准等,都会给日后的生产留下隐患,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马建设的工程中找到答案。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水平低,将会导致拒动或误动,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又如架空线路的绝缘设计水平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事故,严重时会造成系统的瓦解等。因此必须杜绝“先上车、后补票”的错误做法,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到生产系统设计及建造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去,在厂址选择、生产设计、设备配置、管理结构设计、生产管理设计、劳动组合、设备选择、安装及调试等诸方面都要研究和解决好有关安全问题,实现人、机、环境三者的优化匹配,防止先天性事故隐患的存在,切实把事故消灭在源头。
通过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校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电气设备交工时必须符合《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资料齐全。继电保护整定值应匹配,整组试验动作正确可靠。
2.一次电气设备必须按试验标准定期试验,以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
3.采用红外线激光测温仪,对电气设备连结部位不定期测试,及时发现连结部位松动、过热,消除隐患,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4.继电保护按标准定期校验,系统参数变化时,其整定值应根据系统的参数重新整定。
5.采用先进的试验仪器,如回路电阻测试仪、电机匝间试验仪、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试仪、真空度检测仪等,以适应电气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提高测试精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率。
6.试验、校验原始数据记录完整、准确,并整理归档。
7.利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对运行设备的绝缘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潜伏性、慢性发展的电气设备之缺陷隐患。
三、改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在人防工程内部敷设的电力线路应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人防内部无论明敷、暗敷的管材均宜采用钢管,而非其他类型管材。穿越围护结构、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的电气管线及预留备用管线钢管,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管材应选用热镀钢管。进出人防工程的电气线路,为防核爆冲击波,室外应一律采用埋地电缆敷设经防爆波电缆井引入,并应预留备用穿线管。不允许架空敷设。从低压配电室至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配电回路,应各自独立,以防止战时一个防护单元被破坏而影响其他防护单元的正常供电。当穿越其他防护单元时,在穿越的防护单元内应有防护措施。安装空气过滤器,减少设备本体的灰尘;改善设备通风条件;根据设备运行条件安装加热器,提高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安装除湿机,减少设备周围的湿度等,均可以有效地改善设备运行环境。将各配电、变电站改为弹簧门,用防火泥堵塞管线口、洞,采用“五防”开关柜等,严防蛇、鼠等动物进入开关柜,并投放药物、鼠夹,防蛇灭鼠;在各配电、变电站种植草坪、树木或栽麦冬,清除杂草,破坏蛇、鼠、野兔的栖身地;同时,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压开关柜少油断路器相间加装隔板,有条件时,对一次母线进行热缩处理,防止小动物引起的相间短路事故。
四、结论
保证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应以安全运行为基础,以优质检修为保证,以技术改造为活力;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检修与视情检修相结合;合理调度,根据生产需求改变运行方式,力求最佳;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误操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大棚嫁接西瓜育苗现状的分析,剖析了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温岭是中国大棚西瓜之乡,闻名全国的“玉麟”西瓜产地。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导致轮作受限,西瓜枯萎病发生日益严重,为实现我市西瓜产业可持续发展,采用嫁接苗栽培已成大势。从2001年开始大棚嫁接西瓜工厂化育苗发展逐渐加速,2007年育苗数已达540多万,占全市大棚西瓜用苗量的73%以上。2007年我们对全市该行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作有益的探讨。
1生产现状
1.1区域化明显
温岭大棚西瓜70%~80%分布在滨海平原区,主要是箬横、松门和滨海等三镇。该区域呈带状,土壤为钙质淡涂泥和轻咸黏土,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对西瓜生长非常有利,果实品质特优。温岭著名的“玉麟”牌西瓜即产于该地。现有10户大棚嫁接西瓜工厂化育苗场全部位于该区域,与西瓜种植相配合,其中箬横8家,松门2家。嫁接西瓜育苗场与主栽区重合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信息交流畅通,可以及时相互了解需求与供应状况;二是运输时间短,生产衔接便利,确保嫁接苗的质量;三是嫁接苗种植技术较复杂,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沟通并处理。
1.2育苗规模不断扩大
温岭嫁接西瓜育苗开始较早,但真正专业化、工厂化育苗是从2001年开始起步,到2007年已发展到10家专业育苗场,其中9家专门生产西瓜嫁接苗,1家兼营辣椒、番茄等嫁接育苗。10家嫁接苗育苗场共有生产场地4.99万平方米,平均每家面积近5000m2,最大的面积1万平方米,最小的面积也达1500m2。2007年合计育苗能力543万株,平均每家育苗50多万株,最多的年可供苗115万株,最少的年供苗15万株。
1.3生产技术渐趋成熟,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1.3.1生产技术。嫁接西瓜育苗关键有4点,分别为浸种催芽、接穗和砧木衔接、嫁接和接后前几天的管理等。经多年的技术摸索,催芽技术不断提升,合格种子正常情况下砧木发芽率在80%以上,西瓜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接穗和砧木衔接时间一般采取砧木比接穗提早7d播种;嫁接均采用顶接法,该法操作简便,省工节本,成活率高,一般在95%以上;接后移入湿度饱和的小拱棚,2~3d后逐渐通风并降低棚内湿度,成活后正常管理。
1.3.2生产条件。嫁接西瓜育苗主要硬件有大棚及附属的控温设施。大棚现有2种,一种是冬暖式温室大棚,钢架单膜,气温低时膜上盖棉被保温;另一种是普通钢架大棚,双层膜。保温与控温设施有2种,一种是棚内烧煤炉通过热风加热,人工控温;另一种是棚外烧炉,棚内通过水蒸汽管道加热,可自动控温。通过多年来的增加投入和不断摸索,我市嫁接育苗的大棚及其控温条件有了较好的提升。冬暖式大棚由于高度、宽度优势,平时操作方便性更好,通风、保温性能占优。2种加热控温方式则各有优势,棚外烧水方式由于1只锅炉可对多个大棚加热,温度可自动控制,便利性上更胜一筹;但在加温速度、提温性能上不及前者,遇超低温保温有困难。
2存在问题
2.1学历水平低
10户嫁接西瓜育苗户平均年龄42岁,最大59岁,最小26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高中1人,小学1人,初中7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由于学历水平低,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低,学习相关的法规法律困难。
2.2办证注册难
由于我省将西瓜列入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浙江省的实施办法,经营嫁接西瓜育苗注册资金需500万以上,而现有嫁接育苗户受资金实力限制不能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和企业营业执照。
无证经营对育苗户来说有2个不利影响,一是有非法经营的心理压力,对加大投入,进一步搞好建设有顾虑;二是一旦出现育苗质量问题,赔偿问题处理难,处理后执行可能更复杂。而对管理单位来说,也不利于实施监督管理。
2.3种子供应渠道多、品种杂
据调查,温岭市场上仅“早佳8424”这一品种的品牌就有15个之多,如“天山”、“天山种苗”、“麒麟”;砧木全部为葫芦砧,品种有“京欣砧1号”、“神通力”、“超丰F1”等。品种多杂加上种子供应渠道多,价格不统一,嫁接西瓜育苗户可能受利益驱动购买低价劣质或不适宜的种子,影响嫁接苗的质量。
2.4嫁接苗病虫害有加重趋势
近年来大棚嫁接西瓜苗病虫害呈严重态势,2004年根腐病大发生,2006年暴发根结线虫病。部分根结线虫有可能由于育苗基质处理欠妥,由嫁接苗携带而引起。
3发展对策
3.1重点扶持,提高产业规范和集约化程度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资源短缺和枯萎病日趋严重的影响,西瓜嫁接苗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供应范围也从当初的嫁接西瓜主栽滨海平原区扩大到我市全境,2006年开始扩大到全省甚至上海、江苏、云南等地,近2年呈供不应求状态。政府和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对经营规范、育苗技术成熟、规模较大、设施条件较好的经营户重点扶持,使这些育苗户能加大投入,提高产业规模和集约化水平;同时要在发展中不断规范,使这些经营户合规经营,提高技术人员配备,增加技术研究的投入。
3.2制定西瓜嫁接苗生产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
相关部门应协同制订嫁接西瓜育苗技术规程,各嫁接苗育苗户按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应重点对品种选用,西瓜品种和砧木品种配型,嫁接苗共生亲和力、抗枯萎病能力、生长势、结瓜性、耐高低温性和病虫害携带情况等作出明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