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化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安排教学。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食品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就业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调整,讲授课程要有重点有目标。
1.2理论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主要是一门研究关于食品成分的结构、组成、功能以及性质,和食品成分在其加工、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科。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宽广,理论性、实践性较强,但课程知识点零散、系统性不强以及章节相对独立,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在接受知识过程中产生畏难的情绪。然而,食品生物化学与日常的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独特的优点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地方,一旦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就很快会让知识变难为易。
2.现代化教学手段
2.1制作动态教学课件。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但又十分重要,所以可以使用CAI课件,把课程所要使用的数据、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结合在一起集成处理,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理想。
2.2制作PPT。
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大段的文字,最好使用大量的图片、图例或表格,适量的动态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字体应该比较饱满,字号适中,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醒目,例如使用字体加粗格式等。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运用适量的超链接来清晰展现,将启发式提问贯穿于整个PPT。
2.3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或者制作flash让课程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对于学生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这种形式不宜过多使用,过度的多媒体和flash教学会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会因为大量的实践而难以完成。
2.4互动教学。
高职学校可以建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网站,将任课老师的课件和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以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来弥补在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此外,学校可以砸网站上设立学生试题自测盒老师对学生疑难点答疑,真正落实教学互动,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能在对学生的答疑和学生自测中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时查漏补缺。
3.加强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是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延伸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以理论指导实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所以,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专业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巩固了专业学科的建设。第一,要加大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实验室的条件完善、设备先进,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第二,要提高实验教学地位,重视培养实验师资力量,注重完善实验室的实验人员配置,建立具有专业化的实验队伍,为学生的自主实验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有余力且对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过程、实验管理和教师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组织实验,达到一个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提高管理水平。
4.教学相长
教师在学生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品德和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位教师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提高自身的业务学习、文明礼貌、政治素养和敬业精神等。科学文化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师从事教学方面工作的最根本素质。可能学生喜欢某门课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喜欢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自然就会学好这门课程。所以,作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应该做到充分准备并且理解讲课内容、课上注重与学生互动、讲课方式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课下关心学生并且时常与学生交流。教师应时刻提升自我,扬长避短,促进教学顺利展开。
5.内容、实际和专业三者结合,贯穿课程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最本质的区别,所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就算只是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也要优化,要贴近实际而不仅仅是系统性的知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要时刻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为以后专业课的知识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6.结束语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运用,并跳出狭义的“设计”概念,引用软件工程的观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整个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以及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还对课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技术和作者的心得体会作了基本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关键词:PowerpointxpFlashmx多媒体课件初中化学多媒体课件设计
一引言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许多关心中学教育或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有识之士,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中学教学的进步,但单一学科的系统的,科学的,成功的计算机课件还很少,相关的较为全面的文章更不多,笔者根据自己在运用电脑制作化学计算机课件的一些经验出发,谈一谈体会,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都来参与中学化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二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对于那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在中学化学中,“物质结构”内容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同时又是重点,许多学生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容易表达清楚,如果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三维动画模拟原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就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同时还可把教师的教学思路的主要环节用旁白或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学中带有危险性的实验(如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如硫化氢的性质)和现象不太明显或重现性差的实验也都是可选取的内容。还可将化学反应的反应部位、化学工业中的生产流程设计成动画,将工厂的设备、环境污染的现状等设计成影像,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的动态模拟功能,再增加视频录像和声音,就可将工厂生产的情况清楚地在课堂中重现。也就是说,选题要特别注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以弥补常规教学手段的不足。对于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能在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不瘟不火,不滥也不哗众取宠,也许效果会更好。“不求多,但求精”应该成为选题的重要原则。
三可行性分析
在课件设计的开始,由于它的开发周期一般偏短,所以我们就需要考虑一系列问题:课件制作的时间期限、课件关键技术的实现难度、课件的预算制作时间、可投入的制作时间。为什么要在课件设计的开始考虑这些呢?这些问题是整个课件设计的基础,不完善(不科学)的预算、策划、分工往往会导致一个好的课件设想流产。
第一个要考虑问题是课件制作时间期限。因为某个课件一般是为某几节课专门设计的,又由于教师的教学进度是比较固定的,所以这个课件的制作时间是有限的,它的最大值以天计算,表示为N=(课件第一次使用的日期—课件开始制作的日期)。我们总不可能到课上完以后再开始做课件吧!
第二个问题是课件关键技术的实现难度。可以想象,一个在技术上不能实现的课件,不管它的设想有多么好,其最终的结果还是“流产”。只有可以实现的设想才是一个好的设想。
第三个要考虑的问题是课件的预算制作时间。这是让课件制作“实际化”的一个要素。制作一个在7天以后就要使用、而预计一个月才能做完的课件,显而易见是不实际的。课件的预算制作时间显然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课件中关键技术实现的难度、课件信息量的大小、信息搜集输入的时间、课件修改维护的时间等等。一般预算制作时间是以单人工作时间(小时/人)来计算的,它是上述众多因素所耗用单人工作时的总和。
第四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可投入的制作时间。这是实现课件的关键要素,我们通常把它称为“人力”。在这里它的重要性我就不举例说明了。可投入的制作时间直接和人员数量、人员素质、人员对制作工具的熟练程度有关(此处不展开说明)。它一般可以用单人每天制作时间来表示。上述的是主要的可行性分析要素,其实在可行性研究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如课件对网络环境的要求是否可行、课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等等,这些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在确定好教学内容后,还要分析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能力、一般特点和认识水平,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应该达到的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并注意搜集与之有关的材料,以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后,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结构和体系,合理地组织教材、完善教学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的多环节设计,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包括开始时怎样阐明教学目标,学习新内容前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利用色彩、闪烁、声音等技术强调教学重点,使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引导学习积极思考,诱导其主动学习;是否需要交互等等。对于显示画面的设计,要求画面主体突出,画面表现的主题形式应多样化,简洁但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画面布局均衡、统一,景物的搭配、色调的深浅给人以稳定、平衡、和谐的感受。复杂的图像要逐步显示,以利学生抓住重点,也便于教学讲解。在进行画面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画面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色彩搭配要合理,并不宜使用过多的色彩。比如某课件在演示过程中,不断有“小火箭”从屏幕上飞过,只是为了提示使用者“按任意键继续”。课件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解说和背景音乐,在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中不宜过多使用,一来干扰教学的讲解,二来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合理地在课件中加入一些解说和
背景音乐,有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一段舒缓的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音乐的设计要注意节奏应与教学内容相符,并要设定开关按钮,便于教师控制。任何一节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直使用计算机,在什么时候使用及怎样使用计算机及相关媒体,也是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过分依赖,在没有必要使用的时候,则尽可丢在一边,以免喧宾夺主。最后综合各种因素,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优化组合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
五导航图解
总导航图可以使我们一目了然地从总体上了解本次课件制作的具体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对本次课件进行总的设计。这对于课件制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的一步,如果不对总的内容先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做出来的课件就有可能偏离课件制作的初衷,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背道而驰。
这一章主要是介绍空气和氧的组成,性质等一些概念性问题,其中涉及组成等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东西,比如1.1节空气和1.4节燃烧和缓慢燃烧,可以通过powerpoint实现。而1.2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和1.3节氧气的制造涉及到一些动态动画,为了更好的反映出氧气的性质的直观的演示整个氧气的制作过程,我们选用Flash来制作。另外这一章里用到大量的图片,对图片的编排和放映效果的设置是本节的一大要点。
在这一章里很好的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优点。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很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容易表达清楚,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三维动画模拟原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构型以及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就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大大的帮助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理解。
这一章里,利用图形我们直观的了解了水分子是如何分解的成氧原子和氢分子的,以及十八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通过对比我们得出了最外层电子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容易得到电子的规律,由此规律进而引出了化合价,在化合价这一节里介绍化合价的结合过程,以及电子的得失,阐明了什么是共价化合物,什么是离子化合物。
氢气的制法
在碳的单质这一节里,用图片显示了几种不常见的单质,并在旁边配以文字说明,增加可理解性。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则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处理。在一氧化碳还原性这一节里主要技术是采用Powerpoint画导管,酒精灯的化学仪器。
在第五章里,在介绍溶解度时用到坐标曲线图,坐标图清楚的体现了温度的高低和溶液的多少对溶解度的影响。在画曲线是应当注意线条的比例,做到恰当反映影响溶解度的条件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溶解读,最好还配了三道练习。
第六章,说明了酸碱盐的溶液的导电性导电的原因---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同时说明了什么是酸,碱,盐。酸的同性里讲了酸的分类和命名,还有酸的六种同性。最后讲了PH的表示法,PH的范围,以及PH值在哪段范围为酸,哪段范围为碱,哪段范围为盐。
六软件开发平台的介绍
6.1硬件平台介绍
CPU:P42.0GHz;内存:128M;显卡:CirrusLogic5446PCI,支持1024*768分辨率,因为现在计算机的配置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分辨率一般在800*600以上,为了达到更好的演示效果,本系统选用了1024*768的分辩率;
6.2软件平台介绍
早期的教学软件开发工作主要利用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如basic、pascal等语言来完成.但采用这种制作方式需要依赖专业的系统分析员,而且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因此,就很需要有一些开发工具来帮助我们摆脱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得课件的制作人员能够把精力放在主题的表达、交互特性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等方面.有了这些工具,即使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也能够方便的开发课件.
多媒体创作系统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一种特殊工具的软件,它使开发周期短.创作系统对于多媒体(包括文字、图画、动画等)的实现提供了完美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面向对象的特点,使编程变得直观,可称为所见即所得,同时使结构变得更清晰明了,为编程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轻松有趣的环境.在本次制作中主要运用的这种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是Powerpointxp,Powerpointxp是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officexp中自带的幻灯片制作软件,该软件因为制作灵活,操作完全可视化,而且插入图片、音乐等也较为方便,易于掌握而受到广大的多媒体课件制做者的欢迎。另外也选用了其它辅助工具软件,如:动画制作软件:FlashMXMacromedia公司的一个网页交互动画制作工具,与其它工具相比,它具有矢量描述、播放流畅、数据量小、色彩鲜明等特点。图片处理软件:Potoshop7.0目前PC机上公认的最好的通用平面美术设计软件,它的功能完善,性能稳定,使用方便。
七.技术的实现
z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形成课件设计总体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课件设计过程所要遵循的所有原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总体设计要具有规范性、组织结构要具有条理性。总体设计时,本人应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即从一个大的功能为出发点,将它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小模块,如此这般,将模块一直分化到最基本、最容易实现的基础模块,在设计时,尽可能的重用已经设计的底层小模块。
z动画制作
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频、动画结合起来,可突破时空、环境的限制,进行逼真的模拟,一些比较枯燥、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或课堂上一些无法或不易演示的实验(如微观过程、动态过程等),可借助多媒体来实现.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制作化学课件的过程中少不了动画效果,一般的动画效果我们选择Powerpointxp中的“自定义动画”来实现,之所以选择
Powerpiontxp,是因为它实现起来更为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自定义动画”中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画效果,如图所示:
只需选定其中一种就可以实现,相对于Flashmx来说要简单的多,丰富的多。在Powerpiontxp里实现动画效果的一大难点是动画开始时间上的选择,也就是“单击时,之前,之后”三者里的选择,如果不经过慎密的思考,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比较容易弄乱的地方,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很注重动画时间上的安排,尽可能弄清“谁先动,谁后动”,对时间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动画效果的合理性。当然动态动画是Powerpiontxp所不能实现的,比如化学实验的演示,这正是Powerpiontxp功能的局限性,在本次课件制作中实现化学试验我们都选择了Flashmx。在实验动画制作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验的特点和需要,对关键铮和时间轴做了不同一般Fls的设置,同时也注重对图层制作和对场景的控制,对场景的控制我们是通过对场景中的帧的控制来实现。
z图片制作
图片的格式均为jpg和gif及gif动画,除了一些自然图片是从网上收集外,其他的比如化学仪器等借用Potoshop和FlshMX,虽然FlshMX也提供了较好的画图工具,对于像试管这样简单的化学仪器已足够胜任,可对于像启普发生器这样稍微复杂的图形画出的效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在我们画图过程我们更多的是选择了Potoshop这个强大的绘图工具,再适当运用Potoshop外部滤镜插件处理,最后再把做好的图片导入FlashMX的库中,以备使用。但是采样Flash画图也有起自身的优点,那就是用Flash的图画粘贴生成的文件要比用Windows中的画图板上的图画粘贴生成的文件要小得很多了。当然我们也利用Powerpiont绘制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剪贴画和图片资料和插图等,它们都是一种图像语言,它是幻灯片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善于选择能反映内容进行状态的、抽象的难于言表画面,能达到直观有效的效果,又有感染力,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
z表格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为使显示的内容一目了然需要用到表格,这里的表格和Word里的表格没太大区别,只是在编辑表格前要将表格转化成Powerpoint格式,否则整张表格不能任意组合,也就无法实现动画效果,具体操作:为选种表格,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取消此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单击“确定”后,就可以对表格进行编辑了。
如图所示:
z超链接
超链接就是将某方面的内容链接到指定地方内容,如果没有超链接,幻灯片的播放就只能按照制作幻灯片的顺序顺序播放,这样做出来的课件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如果只想看某方面的内容,没有超链接的话不得不一步一步的从头放映,既费时又麻烦,有了超链接就可以随时点击到想看的内容。超链接的实现很简单,先选择要超链接的对象,右键单击选择“超链接”然后选择要链接的目标对象的路径即可。
如图所示:
z界面设计
这一过程是要体制作的关键,其内容是否充实和表现手法是否独到、新颖直接关系到整个课件的效果。一个好的课件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好的外观,也就是好的界面,在这方面,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幻灯片的背景模版的选择,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协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了美观,整个课件用Powerpointxp制作的幻灯片我们都统一使用了很有内涵的蓝灰色背景模版,文字颜色以白色为主体,字体以楷体_GB2312和隶书为主,使得每个幻灯片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z脚本的编写
脚本设计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课件制作最直接的依据。在本次课件制作里,脚本的设计我们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画面的设计、甚至于按钮的操控等都一一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使其成为课件制作的精确“图纸八课件的测试课件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不断进行完善,最好能请对计算机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试用,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隐蔽的问题,这是确保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测试完毕后,通常还要将制作好的源文件打包,使之生成可执行文件。课件完成后,若想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你必须确保拥有课书为主,使得每个幻灯片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z脚本的编写
脚本设计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课件的设计和制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课件制作最直接的依据。在本次课件制作里,脚本的设计我们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画面的设计、甚至于按钮的操控等都一一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使其成为课件制作的精确“图纸八课件的测试课件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不断进行完善,最好能请对计算机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试用,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隐蔽的问题,这是确保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测试完毕后,通常还要将制作好的源文件打包,使之生成可执行文件。课件完成后,若想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你必须确保拥有课
件的所有版权(包括各种素材),以免引起版权纠纷。
八软件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1.用了几种常见的软件,其中包括:Powerpoint、Photoshop、Flsh等。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了解并学会了这些软件的用法,功能等。也知道了他们的特点和性能,其中收获和体会也是颇深。PowerPoint:因为这个课件是以此软件为主,那么接触和用的最多,自然也是收获最多,以前对于Powerpoint只能说是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刻,通过对它的运用即在制作过程中对它的学习逐步掌握并学会灵活使用。在作此课件之前,我也用Powerpoint做过一些简单的课件,只能作一些简单的动画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通过看课外资料、询问教师、向同学请教等方法,对本软件的认识逐步提高。
2.美工设计多媒体课件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较好的美工设计,这可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用Photoshop设计了较多的图像及画了一些背景,几乎每个图像和背景都要细致的画。因为第一要考虑它的美观;第二要考虑整个课件的统一性。在制作过程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Photoshop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艺术效果,因为它有强大的滤镜功能,从图像到文字,能制作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3.几点道理作为一名对多媒体制作有很少了解的学员,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为课件制作,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它不仅要求我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全面地学习多媒体制作所需要的软件知识。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心里有点茫然,只有抓紧时间学习电脑知识。后来才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想把这方面的知识学得很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这期间,也有过抱怨当时不该选择做课件的论文。有时也被弄得心烦意乱。然而,这一切我都克服了。同时我也得出了一点道理: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二、做什么事情也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则欲速则不达!三、在做一件事情以前必须有详实可行的计划,否则就会出现不知做什么的现象和后来的手忙脚乱的现象。
4.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望
4.1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走向智能化。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系统的搜索与推理,动态生成适合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
4.2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向网络化发展。它的优点在于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方便地做到资源共享,更方便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
九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两大特点:一是人机的交互性,这能够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一个是可重复性.当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不理解的地方,计算机可以不厌其烦的为你解释,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课件的讲解中,只要你不选择退出,那么你将可反复学习你不理解的内容直到学会为止.这无疑是电脑众多优点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将不仅仅局限在单机上,它可以在空间上扩展,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可以设想,在未来的党校里教师将变得非常少,甚至只需要一个网络管理者便可以了.这样便会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将节约大量的资金.综上所述,我了解了多媒体技术应用所具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它将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对其做出深刻的探讨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而我国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远远不够,迫切需要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组织和引导,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长足的发展。这既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又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愿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得到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建业李大明Flashmx标准教程论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它可以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能增进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 参考文献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入门教育有关键性作用。一旦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尤其要重视初中化学入门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感受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了解初中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对学习初中化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乐于通过学习课堂上的内容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学生对学习初中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
二、现在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素材库
教师在教学前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因素,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搜集有关素材,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制定合适的教学课件。通过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课件的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
2.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内容丰富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促进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讲课内容相关的自然、生活、社会等情景,让学生在最接近真实情景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应用各个器官了解化学本质、认识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化学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播放一些声形具备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奇妙化学世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从而对化学知识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
(2)突破难点在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传统方法无法讲解和学习的难题。如果用电脑模拟,则反而会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比如,讲解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氧化汞的分解微观过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设计模拟动画,让同学们在模拟动画形象生动的展示中,清楚地看到分子、原子等微观颗粒分离、组合、变抽象等直观画面无法表达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
为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更合理充分的作用应该注意一些应用问题。
1.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师应该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是信息传递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教学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一些化学实验室不能完全被电脑模拟实验取代。
2.把握质量与容量的关系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还存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无论在教材的选择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上都缺乏创新意识,这就使美术课堂缺乏活跃的氛围。小学生的课堂实践是按照固定的形式开展的,长此以往会严重束缚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学校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美术教学方面,这就导致美术课堂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以教材中的范例为学习道具,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听完并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当下基础美术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科目,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思想依旧是一些教师的主流教学观念,这就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这就使美术课堂毫无生趣可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明确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完美融入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创建美术课堂情境,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不断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将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现代绘画艺术要有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提高自身专业美术功底而持续“充电”,真正掌握现代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完成美术课的基本教学任务。第二,小学美术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教学管理不是任意而为的,其应循序相关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展开。因此无论是进行传统教学管理还是进行现代教学管理,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之初,都应对教育教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具体来说,要想搞好现代化教学管理,管理人员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教学管理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1)深入到教育教学实际之中,针对每一个专业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2)对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进行规划,包括日常教学、考试测评、实践教学、毕业考核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存档,完善内部信息的管理;(3)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与调配,合理安排课程,慎重选择教材。
二、保障决策质量,重视民主决策
教学管理的展开离不开具体的决策工作。通常情况下,学校内部事务的决策一般都由主要管理人员通过开会研讨,以集中表决的方式最终决定。在现代化教学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决策的失误,学校应改革传统的决策方式,扩大参与教学决策的人员范围,让学校各部门的领导、教师代表等参与教学决策之中,并发表个人的看法。通过应用这种方式,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将更加民主、科学,可以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三、应用现代技术,实现信息管理
教育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众多,并且信息量较大,仅靠人工进行管理经常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想对全校学生提交的评价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是很大的工作量,会给教学管理的展开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应用现代技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首先,学校应投资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录入学校的各项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其次,建立专门的教学评估系统,通过系统智能分析,得出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四、注重人才培养,打造管理团队
管理者是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因素,如果管理者的素质不足,那么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很难提高。因此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也应注重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首先,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避免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或者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所影响,阻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思想学习,并利用政工部门的力量,及时了解管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引导管理人员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念,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打造出高质的管理团队;其次,要杜绝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主义,让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教学实际进行管理工作;最后,要强化学校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的不良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教学管理在正常的轨道上。
五、强化信息搜集,践行以人为本
传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层做出的决策,学校教职工以及广大学生都只能被动接受,难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十分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容易阻碍具体决策的执行。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信息的搜集,利用现代的网络平台,开设官方微博、微信、论坛等,欢迎广大师生就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学校管理层应重视这些意见,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六、结语
关键词:理性;信仰;人学;生存论
一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神学由近代转向现代,这是一般史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当然并不是完全按照外在的计时来区分的,在哲学、神学上不像在现实中有一条明确的时限可划。哲学、神学之所以能划分为近代和现代,是因为在这两个时期中,哲学和神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西方哲学、神学中的问题同近代哲学、神学问题之间尽管有着质地差别,但仍然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它一方面是对近代问题的继承与接续,另一方面也是对近代问题做出的现代回答。因此,要深入研讨现代哲学、神学中的生存本体论,就必须回溯近代哲学、神学对相关问题所做的说明,只有察源观流,才能真正把握这一问题的脉络和精神实质。在对诸多近代哲学、神学流派及人物的考察中,笔者既没有选择近代哲学的创始者笛卡尔、培根,也没有选择近代哲学的终结者黑格尔,而是选择了康德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做出这一选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以探讨知识论问题而著称的康德学说与生存本体论有何关联?康德的相关见解对现代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有何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论文的主要。
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尔在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康德》一书中指出:“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1)美国的康德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2)人们之所以给康德思想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在康德哲学精神中,既囊括了他那个人类在日益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也凝聚了西方文化自古希腊发轫而来的一切理智生活的智慧结晶,在康德这里既有蓬勃发展的科学及其方法的影响,又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代圣哲的思想启迪,还有文艺复兴运动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文化的熏陶;既有唯理论者和经验论者的理论碰撞,又有法国早期启蒙学者和人文学者的思想浸染,更有象牛顿、卢梭和休谟等这些时代巨人的人格和思想的深层积淀。正是在上述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康德以德国自身的莱布尼兹——伏尔夫学派为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哲学”,奠定了近代德国哲学和神学的基础,而这种哲学和神学的影响所及又大大超出了德国的范围。
然而要真正搞清康德在哲学史、神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生存本体论的影响,仅看到上述因素还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要从康德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理解康德思想的历史意义。康德哲学和神学思想的根基是其《纯粹理性批判》,特别是其中的“分析篇”,当代西方哲学、神学的主要思潮大都从这里出发来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主旨是以批判考察人类先天认识能力为出发点,以阐释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冲突为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有哪些先天要素及这些先天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最终为信仰留下足够的地盘。康德把人类的认识能力首先区分为:作为低级认识能力的感性和作为高能认识能力的理性。感性通过先天的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去接受由于物自体对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从而为高级的认识能力提供对象和质料。在“分析篇”中康德又把高级认识能力区分为知性、判断力和理性三种。他认为知性的先天思维形式是所谓纯粹知性概念(即范畴:如质、量、因果性、必然性等),知性运用范畴综合统一感性材料才产生了经验或知识,而范畴之用于感性材料是以从范畴规定时间图型而引伸出知性的先天原理这种形式进行的,知性的这些先天原理具有建构性,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界的各种,正是知性通过其范畴或原理而颁定给它的,亦即人为自然立法,这就是康德自称的“哥白尼式革命”。判断力的作用则在于运用知性的先天原理去统摄、规定特殊的感性现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具体的经验知识。而理性的作用则在于通过其主观产生的关于无条件者的理念(诸如:灵魂、世界、上帝等)去指导知性的活动,使认识达到最大可能的继续、扩大和系统化。然而理性在认识中的迷误在于:一方面它出于自己的本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幻想,即把理念看作是有现实对象与之对应的概念,因而想去把握这些无条件的、超感性的现象界以外的对象,即物自体或本体。另一方面,它不了解知性范畴只有同感性材料结合才能产生关于对象的知识,因而把本来仅适用于感性现象的范畴,用来规定超感性、超经验的物自体。其结果必然产生关于灵魂不朽之类的谬误推论、世界有限与无限之类彼此冲突的二律背反及上帝客观存在的虚假证明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旧形而上学所必然产生的假知识和伪科学。这说明只有现象可知,本体不可知,从而也就限制了理性认识的范围。而这不可知的本体的存在也就为人摆脱自然必然性的意志自由、道德、对来生和上帝的信念留下了余地。由此康德认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为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基础。3)
如果我们仅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分析篇”看,康德似乎只是在讨论知识形成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问题,但这仅是康德哲学的核心之点,而康德的真正目的是要由此出发来构建其更为恢宏磅礴的理论大厦。换言之,康德建构其“分析篇”的主要目的远非仅仅要指明知识形成的可能性问题,而是要以人类知识形成的可能性问题为基点,探讨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他要使其思想由前批判时期的驰骛于外在宇宙而返回于内在宇宙,由前批判时期向世人呈现出的壮观的自然之图转而再向世人贡献一帧人类深遂的心灵之画。在康德看来,知识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人类理性的立法有自然和自由两大目标,即不仅包含自然法则,而且还包含道德法则;最初是在两种不同体系中表现它们,最终将在惟一的哲学体系中表现它们。基于这种考虑,康德在研究了人类心灵的认知能力后,又进一步研究人类心灵的情感能力和意志能力,以及这三种能力指向的三种对象——真、善、美。他认为其《纯粹理性批判》论述了知识如何可能?它是理性的基本目的;《实践理性批判》论述了道德如何可能?它是理性的终极目的;《判断力批判》论述了审美趣味和自然合目的性如何可能?使真、善、美在反思判断力中综合统一起来,消除了自然和自由、知识和道德的分离。康德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哲学研究进行了认真,他认为他一生中哲学研究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与人的生存状况密切相关的四个问题展开的,当他完成《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一书后,给朋友司徒林的信中说:“很久以来,在纯粹哲学的领域里,我给自己提出的研究计划,就是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我能够知道什么(形而上学)?二、我应该做什么(道德)?三、我可以希望什么(宗教)?接着是第四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类学)?”4)与上述四大问题相对应,从而产生了四门学问:认识论,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
由于康德的思想涉及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全部学科,它在体系上博大恢宏,内涵上丰富深厚,几乎各个部分都闪烁着智慧的真知灼见,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它都呈现一种面貌,以致对它的研究和理解不能不存在一定的困难。它不像黑格尔哲学那样在体系上易于领会,在环节上含混难懂,而相反在环节上清晰易懂,在体系上却难以把握。所以,国内外历来做康德的文章因立足点和倾向性的差别,常常各执一端、各据一偶。有人把康德看作一个知识学家、伦理学家、美学家,也有人把他看作一个科学家、心理学家、宗教学家、法学家、人类学家等等。康德的精神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是支离破碎的,它在被多元化的同时,也被专门化了,仿佛任何一门科学都可以从康德这个百科全书式的坩锅里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特殊元素,加以蒸馏、发酵、膨胀而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和学问。5)
上述现象的出现向我们提出了重新认识和理解康德的任务,即在对康德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还要进行综合的研究,把分析原则寓于综合之中,把康德学说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有着自身的宗旨、基本问题和逻辑线索,有着自身的风格和特质,它的各个部分和环节表现出一种有机的递演关系,并服务于一种终极的目标和理想。基于此种认知,笔者认为康德在东西方世界之中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恒久的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学术思想的深层所包含的浓郁的人情味和生命气息。康德的精神包容了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一切实践领域,思考了人生的根本问题,度量了人类心灵的各种功能、条件和界限,它不仅揭示了宇宙的智慧,更是涵摄了生命的智慧,在茫茫无垠的自然寰宇中凸现了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人性的自由。因此,只有从人学的视角研究康德,才能真正抓住康德思想的精神实质。但本论文的主旨不是要探讨康德的人学思想(笔者对此另有专论),而是要以此认识为基础,探讨康德之后受其人学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各种哲学、神学思潮及其这些思潮的生存论转向问题。由之,一方面使我们从中寻觅出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生存论转向的历史轨迹,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更为清晰地透视现代哲学、神学与康德人学思想的内在关联。下面笔者分四条路线展开这种考察,这四条路线分别是: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传统哲学路线;科学主义的语言分析路线;人本主义的现象学路线和现代神学路线。
二
康德以知识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是近代欧洲哲学的分水岭,但谁也不能在分水岭上停留太久。康德的知识论显然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决的。既然知识以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为前提,那么这种知识只能是抽象的概念式的知识,就活生生的现实过程而言,是一种割裂了的理智形式,因而这种知识不是真知识。在康德看来主体与客体之间固然可以得到相对的结合,但却永远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这种知识论,就自己否定了自己,陷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康德本人并
:
1.何尔森.古留加,《康德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21页。
2.L.W.Beck,StudiesinthePhilosophyofKant,Bobbes–Herrillcompany,1965,p3。
3.参阅杨祖陶、邓晓芒编译,《康德三大批判精粹》,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9页相关论述。
4.康德著《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李秋零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所,1997年版,第216页。
5.范进,《康德的文化》,文献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5页。
6.张世英,《自我实现的历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15页。
7.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1月版,第326页。
8.叶秀山,《思.史.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87页。
9.陈俊辉,《海德格尔论存有与死亡》,学生书局印行,民国八十三年九月版,第44页。
10.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生存哲学研究,求是学刊,2001年第5期,第33页。
11.张政文,关于上帝之在的对话,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第20页。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师资队伍整体法律素质不高原来,高校法制教育课程主要是《法律基础》课程,经过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为一门课程,形成新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新的课程方案出台以后,对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该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但在现实中,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仍然是原来的德育教师,他们中大部分人主要专修思想道德修养,受过专业法学教育的为数不多,他们的法制教育教学水平在总体上可能逊色于其他专业教师,导致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法律知识无法讲透,法律专业术语解释得不够精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如果学生提出与法律相关的问题,部分教师往往无法给予学生准确的答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制约,限制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法治观念的培养,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所谓“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了要传授大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帮助大学生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从而使大学生将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外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法律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因为畏惧法律而学法、守法,而不是出于对法律的信仰而学法、守法。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较单一,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目前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仍采取传统的方式,即在课堂上只注重灌输课本知识,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忽视了课外的实践教学,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基础课缺乏热情和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法制教育的实效。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只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专业课、英语课。对基础课则不够重视,有些大学生认为基础课不是主课,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考试过关就行。正是由于这种偏见,所以在基础课课堂上,经常能见到学生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如复习其它课程、做课外作业、阅读课外杂志、甚至是补足睡眠时间,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往往到了考试前几天才开始复习,只求平安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所以,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是影响法制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完成。从教材内容含量来看,法制教育在形式上有弱化趋向,这为法制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加了难度,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课程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有时只能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往往因课时限制而无法进行。其效果是大学生只了解了法律的基本概貌,能够知法,却不懂法,更不知道如何用法,至于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更是难上加难。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随着几十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司法状况有所改善。然而,国家机构的执法力度仍然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司法腐败现象。在信息时代,大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一些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也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和转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看法,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时不能理智地看待某些事情,这些负面报道使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甚至对法律失去了信心。所以,当前社会中的行败现象、司法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冲击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一)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师资队伍前面已述,有些高校的基础课教师往往是由德育教师担任,而没有专职的法制教师授课。若没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法制教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进展缓慢。因此,高校应当优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法律知识以及法律精神,从而保障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高校法制教育专职教师,要了解法制教育的目标,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注重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改变目前单一的法制教育形式,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主要依托“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由于“基础课”内容的深度、课时等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开拓其它的教育形式,来弥补基础课的不足。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开设法律选修课、组织法律咨询、设置法制教育宣传栏,通过校园广播、校报、讲座等多渠道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法制文化环境。
(三)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仍然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授课老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1.将课堂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方式转变为灌输方式和启发方式相结合。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增加互动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由案例、问题、分析、结论四个部分组成,最大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法律课的枯燥和难懂了。
视觉文化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化传播过程中崭露头角,取得一定的地位和成就。但紧紧依靠传统的印刷作为传播方式的话,取得的成就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跨越国界以及现代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视觉让大众深刻感受到该文化所要传播的主要思想,从而取得不错的成绩。举个例子,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他对电影的宣传作用从来都是毫不讳言,他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必须走向世界,并标明开启世界上中国文学先锋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与陈凯歌两位。由此可见,影视行业在中国现代文学传播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还会通过其中的文化、风土去了解该国家的文化,因此,影视行业可以被理解成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领导者”。
二、进一步加强对翻译出版的重视
在海外翻译出版的作品中,莫言是被接受与研究的最广泛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不仅被翻译成德语、法语及英语,同时,还被翻译成越南语、日语以及韩语等多种语言,可谓是当前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一位作家。更重要的是,莫言的作品还在不同国家获得了最高的奖项和荣誉,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显而易见,必须加强对翻译出版工作的重视。早先,歌德在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之后,提出了“世界文学”。由此可见,歌德之所以能够详细地了解中国的文学,主要是得力于他的翻译水平及能力。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其实,很早之前,也就是中国时期,我国有过两次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的机会,可惜,最终被错过,却使得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翻译过来的国外著名作品,照此一来,我国文学所特有的文学价值及重要意义就此被忽略。并且,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有了专业的翻译出版社,比如,上海的译文出版社及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社等多个出版社。他们所翻译的国外作品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评价,在业界具有很好的口碑。当然,在此告诉大家在翻译作品的时候必须坚持“保护该民族的文字和语言本质”,这样做也是对该国家文化的一种尊重。
三、积极吸取国外作品的精华作为己用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讲:相互不同的文明之间的接触是人们进步的最主要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著名作家莫言,在他的《红高粱》作品中,他按照时间顺序讲述男主人公的战争生活,继而运用倒叙手法描述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表面上看,这并不是完整的叙述方式,属于集多个叙述方式为一体的叙述手法,把一段简简单单的感情描述得扑朔迷离,使其独有的魅力及吸引力大大地提高。更重要的是,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爷爷和奶奶”之间的情感故事及当地的生活历程,利用对其独具敢爱敢恨气质的自由个体生命的赞扬,展现出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及风情。与之不同的是著名作家福克纳,他擅长于写南方区域的一些事情,但是,莫言却将东北乡描述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王国。例如,在福克纳的作品《喧嚣与骚动》中,从一个的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描述这个周密、完整、独具特性及普通性的国度,将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得更动人。而利用班吉的角度出发看世界和了解周围所有的一切,即便是感受到了,最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能感受的只有对人类的悲哀,怜悯之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积极吸取国外作品中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同时,还必须对自身进行反思,放眼于世界。基于我国文化和民族的特色进行作品创作,吸取国外作品的精华,逐渐打破我国传统文化的枷锁,融入新的一些元素,促使我国立足于世界,向大众宣传我国现代文学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等。
四、结语
以下,笔者从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有关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多学科现论和技术、能够操作现代电子设备的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优劣,发扬优良传统,摒弃陈旧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语文教学适应特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接受现代意识的广阔胸怀和视野,有丰富的学识,有教学改革的胆识和能力。
互联网目前已延伸到世界上的各个领域中,而不单单是文学研究领域,并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产生了重要作用。互联网的出现使文学创作和研究摆脱了延续数千年的纸张束缚,为文学的普及带来了便利,为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带来了自由,并使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丰富。因此,互联网已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外国文学的研究人员不应抵触和排斥互联网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应积极看待互联网为外国文学研究带来的影响,科学合理使用互联网。
二、互联网与外国文学研究现状
我国互联网起步虽然比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十分惊人的,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我国的文学研究事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目前我国的文学网站已随处可见,除去质量影响,其数量已和欧美国家相差无几。在外国文学研究中,数字化图书馆、网络文学期刊以及专题文学网站的发展建设也日趋完善,虽因为技术和发展时间的短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步伐相差较大,但更重要的还与人们对网络文学的批判和忽视不无关系。因而当前我们应转变对网络文学的态度,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互联网为人们文学阅读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也不能否认互联网的不利影响。另外,正是由于互联网上的资料查阅更加方便,使得文学研究人员和创作人员为职称和名利,不顾质量,在缺乏科学合理的思考规划下,仅以考核指标为准,按照互联网上的资料进行再创作,长此以往,形成浮躁风气,只追求数量和表面文章,降低学术要求,缺少自主研究和学者风范,成为没有学术品位的文学研究人员。由于互联网上的期刊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网站以缺乏学术标准的版面进行,使得相关学者在进行文献引用时出现错误结论,严重损害了外国文学研究环境的学术性,成为当前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低水平复制的源头,并且由于一些缺少学术研究素养的人员不能很好地对外国文学使用本国语言准确表达,将外国文学研究带入了恶性循环的不良境地。虽然我国每年均有大量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但在这些作品中依然存在不少滥竽充数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课题作者自身水平有限,在没有进行详细严谨的学术考察情况下,仅从其他参考文献中剽窃摘录,使得课题内容肤浅、重复太多;二是在课题选取方面不注重贴合实际,忽视学术逻辑性,主题不够深入,在立题立论上出现偏差;三是缺乏国际视野,体现在论文具体格式上不够规范,在论证中不能保持严密性,没有与研究对象保持足够的思维距离,出现带有感情的印象式研究,无法保证文章说服力。
三、互联网与外国文学研究革新
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流程是对文献进行检索后,对其加以阅读分析,并与专业人士沟通咨询后,综合形成观点,将其写作发表。过去由于信息交流不方便,往往一项研究工作耗时较长,而借助互联网,能有效提高研究工作效率。我国目前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已广泛运用于国外文学研究中,取代了过去的手工检索方式,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在线查询,极大地方便了文献资料的查阅。当前,外国文学研究者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和网络BBS论坛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外国文学研究越来越依靠现代科学,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库。
(一)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系统,它采用规范标准,将海量资料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资源数据库为核心,通过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库内信息的存储、管理、检索和查阅。数字化图书馆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我国数字图书馆中存储了比较完整的外国文学作品和相关论著,这为查找资料较为困难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较大便利,使其能够获取在图书馆中无法借阅的详细资料,研究出更为优秀的作品。而数字图书馆的缺点在于,因为涉及作品版权问题使得图书馆可供查阅的新书较少,对于不适应屏幕阅读的研究人员而言稍显不便。但总体来说,数字图书馆为外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二)电子期刊
我国的中文文学电子期刊一般是以刊登作品为主,学术性期刊相对较少,尤其是外国文学研究期刊更是凤毛麟角,与外国文学电子期刊相比存在着不少差距。
(三)网络BBS论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代化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4-01
我国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阶段,而教育则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石。高度重视推进全市的教育现代化,因此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教育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转变,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和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达到较高水平的体现,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教育现代化要实现以下目标,首先是最基础的教育普及化,应该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既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又要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创新型人才;再次,是教育的信息化和国家化,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符合当下信息经济时代的趋势;最后,是教育的创新性,鼓励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可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的统率和导引。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者应该树立以下三大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切实的转变教学观念。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注意到,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作为交往主体共同存在的,没有学生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没有与学生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教学,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将学生看成相互交往的教学主体,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同开展教学过程,完成教学。
2.平等性原则
既然将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主体,就要树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的思想,只有价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规范中平等交往,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学习、交往,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教与学的义务,从观念上转变教师强于学生,或者学生地位低于教师的错误认识,相互尊重、相互承认。
3.交互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主动学习,内化教育,达到自身与学生的自我构建,教师不是学生绝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以教育资源为交往的中介。
三、提升教师素质
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迎接挑战并且抓住机遇使自身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现代化教育中的必然要求。
1.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自身的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多读书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一线尴尬场面,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感。
2.提升教学能力
在语文现代化教学中,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和教材都要加深理解,以便因势导利的进行教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必须学会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强调的不是集体化教育,而是充分重视个性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存在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认知方式、情感类型的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应该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要谨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陶冶学生的品行,并且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教学形式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推动教学硬件的更新,多媒体几乎在所有城市小学的教师配备齐全,学校也有了微机室,这些新设备让直观教学原则更好的得到实施。现代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更好的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大大的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备课所需要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
除了要熟练掌握幻灯片和FLASH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之外,对于其他教学形式也要进行更新,如教室座位的安排、上课的模式等,也要进行转变。创新语文教学形式,要鼓励学生培养不同的思维形式,对事物要充满想象空间,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形成独创性作品。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他们热爱想象所带来的美好,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进行严重超越现实基础的幻想,使他们“求异”的创新活动往返运动于幻想与现实之间,并且告诉学生,想象和联想应该从事物的本质特点出发,同中求异,不能为了“求异”而脱离现实,幻想如果脱离现实就是空想。
五、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一直存在以教材为主的学习形式,教材的编撰有时候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做不到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潮流。但是,如何从落后的教材,解读出具有人文性强、教育价值高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现代教育的目标,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科学知识,小学语文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实现人文性价值的重要途径。
除了要求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引导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拓展内容,拓展素材应该具有较强的人文、科学和生活等方面的,适合小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小说、期刊或杂志等。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正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现代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以这些目标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饶杰腾. 语文学科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景阳主编. 语文教学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田本娜. 外国教育思想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传统园林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知识讲的透彻以便能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目的,但是由于进行实践活动往往很复杂,很难掌握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例如,在最近社会出现的各种高学位无经历的毕业生,都是因为在学习知识中追求理论的精确,而忽视了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因此,很难将这些实际问题具体解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过分重视和依赖老师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只是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并用成绩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却忽视了学生园林技能的发展,没有一个实践的空间。只是注重知识和理论的讲解,尽管理论知识很清晰,却没有使学生的园林技能形成。园林更注重的是操作,动手实践的能力,而非理论的要求。只是通过老师的要求,整体性地完成某一项任务,不断地使学生个性逐渐磨灭,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一样的思维,一样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的思维,怎么能够发展我们的技能,想多方面开展呢?最后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只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非实习现场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知识很丰富,能够通过理论去进行实践,但是过于死板,不懂变通,变得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繁琐化。因此,在园林的工作中就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只是变成一个靠书本工作的人。这些结果都是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厌学,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教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改变一下,来考虑学生的发展。
2园林专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究
“园林专业一体化”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为中心进行教学,将能力摆在首位,以理论知识为媒介发展学生的能力。我大体可将教学模式分为3个层面。
2.1理论知识的循环过程老师对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但是老师还是主导地位,对知识讲解,分析,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提醒并纠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阶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之后的阶段却体现出了教学模式的不同。随着课程的学习,老师要逐渐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一个引导促进者,把主体变成由老师变成学生为主体。知识由学生为老师进行讲解,老师则对学生讲解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不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惯性的思想,并因此影响学生以后发展。无论是第1阶段还是第2阶段都是很重要的,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体系之中成功进行的话,就很大程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把学生从课堂到园林的过程拉近。
2.2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新的教学模式核心的问题,必须为了这个问题而开展教学过程。在教学之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应用型理论知识,并经常将理论和实习的课程结合,体现园林一体化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讲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知识,对于那些有深度,难理解的内容可略讲,甚至是不讲。例如,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对园林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讲解,在技术层面上,新的技术和设备要及时为学生展示,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
2.3培养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传统模式的弊端,使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了,要重新调动积极性,就必须依靠老师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使学生实习期间好好地了解将来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有机绪言课提纲挈领地展示和介绍了有机化学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发展简史、学科特点、物质分类、学习方法及本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教学目的和任务,不仅应使学生对本学科性质有一个大致了解,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意义,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绪言课中,教师可以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制作成课件或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们展示、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比如从古代的酿酒、制醋工艺到现代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从禁塑令到环境保护……让学生们通过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全面系统生动地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形象具体地认识到有机化学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深刻意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起学习动力和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数理化教学易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不易使习惯形象和感性思维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等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在讲解酸的时候,就可用醋来作为课题引入,放映有关醋的历史、分类及醋的妙用的视频动画或者是相关图片配以和谐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后面部分的学习。
3.帮助理解重难点内容
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信心也是兴趣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困难,意志坚定、求知欲强的学生一定会通过不懈的努力或用不同方法解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就此而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因此降低学习兴趣。有机化学中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点,如有机物质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果能制作成三维效果图或者是具有交互功能的动画,可以达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效果,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是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播放有机化学趣闻、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学物、有机化学反应或电视节目、魔术表演中的有机化学现象。二是建立兴趣活动小组,分小组完成实践性作业、调查性作业以及课题研究。比如课题“塑料袋与白色污染”,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加工、整理有关塑料的主要成分、化学性状、生产加工方法,为什么会引起白色污染,如何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等,最后形成论文或电子稿。通过论坛或博客发表,与老师、同学或其他网友共享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助精神,还能让他们通过发表、共享等方式得到自我满足,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创建平等的互助交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让学习成果得以巩固,学习“拦路虎”得以及时解决,加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可能一开始表现得还是挺有兴趣,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深,其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退。我们可以尝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利用化学学习网站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有条件的话,可自行建设有机化学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将教案、课件、动画、视频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上传供学生参考。同时,学生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研究成果上传。②建立学习交流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业余时间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们的学习疑问;学生之间也可就学习经验进行交流:开设有机化学学习论坛,设立各种讨论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不足之处有选择地进入相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③利用搜索引擎、在线答疑等信息工具寻求其他网友或名师的支持。④利用辅学型课件或智能评测系统,进行自测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6.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