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整合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相整合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整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所谓“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打开学生学习的闸门。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常常听到许多同学说,不喜欢数学,所以学不好。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学一章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数据信息,可以用例子来说明。如:一把尺子20厘米等。学生带回教室的数据有一头大象有多重,闰年有多少天,地球和月亮间的距离是多少、、、。通过搜集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的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的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仅很快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三、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固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为电教而电教而撇开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2.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某些教学媒体而统一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固然有其无比优越的特性,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媒体,比如在一些量与计量的教学中,显然不如用尺子度量来体会长度,用手掂来体会质量,观察实物钟表来认识时间更具有实效性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这些科学活动操作难度,减少了科学实验对材料的消耗;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时间、空间和地域对科学实验的影响,使得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就能完成对事物的观察、数据的记录,对启发小学生的心智有积极影响。例如,在讲授《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植物生长变化周期也比较长,如果仅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不现实,而信息技术则能将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浓缩为短短几分钟,保证了学生参与并感悟自然生长变化的过程。
二、拓展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来拓展科学教学的内容十分必要,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感受网络科技所带来的便利,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学习不仅能够扩充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容量,也能丰富小学生的日常见识,从而对一些未知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其次,信息技术也有利于科学教学的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使科学教学变成一个动态过程,将一些最新鲜、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使科学教学变成一个充满了乐趣的知识阵地。
三、促使小学科学教学更加“有声有色”
信息技术以精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等技术优势,使小学科学教学变得异彩纷呈,成为一场调动小学生各项感官的教学盛宴,以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感染力,使教学更加“有声有色”,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有滋有味”。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介绍叶子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包含各种叶子的动态视频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导入,让小学生感受各种形态的叶子之美的同时,能在那种舒适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对于提高科学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助于小学生搜集科学“证据”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点对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尤为关键。信息技术学科的备课所要涉及的面更广,教师要想备好信息技术课,除了要做好其他学科要注意的“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几个要素之外,还要做好机房、软件、网络和教学素材等方面的准备。上信息技术课是离不开机房的。首先,教师要在课前检查机房的教师机、学生机是否有故障,机房网络是否通畅,教学控制软件能否正常使用,本课教学所需软件是否已经安装等。其次,教师要准备好本节课所需要的素材,例如,在上四年级《美化课程表》一课时,教师如果课前没有给学生准备好已经录入的课程表,等学生再自己新建一个,然后再美化,估计学生还没有开始练习本课的内容,一节课就已经结束了。因此,教师只有课前充分准备好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课堂教学才能按照预设的流程流畅进行,课堂效率也才会有所提高,学生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也会一天比一天高涨。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导入阶段采用虚拟化的主题模拟或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因为生动的教学情境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情境导入教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教学《调整计划顺序》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某某同学老是忘记做作业,希望通过制作一个学习计划帮助自己好好完成作业,请同学们帮忙找出他的学习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个情境来导入新课,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因为小学阶段很多的学生都有忘做作业的毛病,很多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被拉入到了课堂中来,接下来的教学进程自然能够顺利进行,教学效率自然也会相应地得以提高。当然,如果教学情境设置得不合理,不仅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教学《初识逐帧动画》一课时,有的教师采用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导入,虽然动画片对学生有吸引力,但是除了播放的是动画片之外,似乎找不到这个情境对学生理解逐帧动画有什么帮助,相反教师还要花另外一部分时间把学生从动画片的情节中拉回来,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纪律一直是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一个小小的纪律问题可能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失控。如其他学生都在练习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却在偷偷地玩游戏,如果此时教师大声呵斥他,并对该学生采取罚站等惩罚措施,一来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耽误练习的时间;二来会恶化师生关系,这对课堂教学非常不利。此时,教师可以悄悄地走到该学生的身后,拍拍他的肩膀,或是小声地告诫他,这样既不会干扰其他学生练习,同时玩游戏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时间内也会自觉遵守纪律,课后教师再和这位学生好好地谈一谈,并再次告诫他。这样的处理将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当然,为了打造良好的课堂纪律,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抽调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建立学生监管队伍,一来这部分学生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二来还可以避免这部分学生因为掌握了学习内容而想玩游戏等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管理的负担。
四、时刻关注课堂练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自己在教师机上操作或者在机房内漫无目的地踱步。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课堂辅导富有更深、更广的涵义,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尤其如此。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教师更应该去关注学生的练习,要走到学生跟前,去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那些不爱说话和出现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做单独辅导,而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
五、课后小结不可忽视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的学习,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认为其落脚点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础学力的培养。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认为计算机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而学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游戏;学生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师们就要给电脑装一些练习字法的游戏,另外再装一些练习鼠标的游戏,如:WINDOWS98自带的纸牌、扫雷等,这些游戏既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我校所用的《金山打字通》效果都很好。
2、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3、学生喜欢上网;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上网成为一种时尚,网吧随处可见,只要家里有电脑的,只要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家里一般都上网了,所以,学生在校外已经接触到了网络,从中已经了解除到了网络的昧力,他们在校内同样渴望上网,所以网络教学同样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还要求我们教师在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己所用。
4、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补充计算机史、计算机人物,计算机界的大事,对学生来,比较的新鲜、有趣,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如:在介绍WPS的时候,我们可以拿WPS与WORD相比,分别介绍他们的发明人,求伯君和比尔。盖茨,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国产软件的开发所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既增强了学生正版软件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介绍微软时,介绍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和现在的钱财、学生听这样的故事一般都非常感兴趣,你在故事中就可以顺便介绍了世界首富的微软公司的全线产品(从DOS到WINDOWS,还有OFFICE系列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就接受了。
5、字处理对学生来说则是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学校在绘画中,在画中插入艺术字,在上网时给网友、同学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这都要用到文字输入与文字处理,我想将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或许可以考虑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完成。
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包含有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起,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 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
二、 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 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知识的积累,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古人云: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道出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科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的好坏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视频或图片,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到所学的课文中。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一课时,我用相机把家乡植物园里形态各异的植物的叶拍摄下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做成一段视频。学生欣赏着优美图片,听着动听的音乐,好像亲身处在景色秀丽的植物园中,自己犹如变成一片美丽的绿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通过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意境,学生的心情会无比的愉悦,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主动去学习,就极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使教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多种多样的社会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形成一种情境场,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超越时空,认识到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包罗万象的知识和现象,如教学观察蜗牛这篇课文时,老师不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子白板上,让蜗牛像人一样介绍自己的特点,学生仿佛处在童话世界,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观察、听觉、感觉等多角度进行感受,自然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神奇,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学习内容,又让体现了科学与语文的联系,体现科学的综合性。在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展示两种图片进行对比。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是有差别的,教材的编写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新课程理念要求,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应考虑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声音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网络搜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声音,概括一下大体有几种,并做好记录,学生找到了大量资料,有的对小鸟的叫声感兴趣,有的对海浪的声音感兴趣,有的对火山喷发的声音感兴趣。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发展。利用电脑播放科学小故事,汇报时让学生自由汇报,展示自己的才华,对表现好的进行鼓励。为学生树立一个真正的探究习惯的榜样。在做实验时,填好实验报告单,把学生的实验报告单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自我。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1.1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状况仍然存在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处在引导的地位上,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为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从现在的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中之后,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一言堂”、“单向传授”的状况仍然存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毫无帮助。
1.2重视多媒体形式却忽略了教学基础教学中应该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为根基,无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网络技术都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来把握。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却不是这么做的。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等内容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极为注意,但是除了这些丰富的内容以外,学生再也记不起其他的内容,对教师所讲的教材中的内容更是无从记起。这样本末倒置的形式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消极作用。
1.3多媒体的方便性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音视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但就是因为多媒体课件有这样的便利性,使学生很轻易地就能获取知识,从而不用发动脑筋,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针对小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中教学实践的思考
2.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以引导学生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将课堂内容完全当做自己需要主动把握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funtime的时候,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展示了eagle、koala、lion、panda、cat、dog等几种动物,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地交流对话,问学生:“whichanimaldoyoulikebest?”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让学生通过讨论,看这些动物分别来自哪些国家,有什么样的习性等,再放一段动物世界的相关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去自主地学习这些内容,进行英语的会话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再以动物的生存现状为引子,解释并告诉学生动物们不够良好的生存现状,激发学生的爱心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以“Giveyouradvicetosavetheseanimals”为题,让学生试着去讨论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成英语的小短文、小日记,以此综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2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信息技术教学为辅导,以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为依托,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在好奇心方面显得更为旺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和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可以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再放映Flas或者是短片,让学生先看一些介绍优美景色的场景,然后再让学生看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迫离开家园的场景,看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英语的会话。然后再利用学生竞争心的特点,以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为机会,让学生探讨和对比保护我们星球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其他组员还可以进行补充和支持,从而提高回答的完整性和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
1.根据小学生不同的行为特征,采用不同方式的“代币制”。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在课堂上的表现行为也不同,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分为四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中年级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喜欢受到老师的鼓励,喜欢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课堂秩序还是比较好维持的。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也是听老师的话,他们的课堂行为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好维持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的开始不迷信老师的权威,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难管理的。要保持小学高年级同学课堂的良好的纪律必须让他们从低年级开始便养成守纪律的习惯。
2.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代币制”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从小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奖励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需要采取一种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代币制”对孩子可以起到督促和奖励的作用。但是,“代币制”的应用要适当,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形成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把全部的经历都放在战利品上,而忽视了努力的过程。精神奖励也要适当,精神奖励过多也就失去了表扬的作用和意义。
二、“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应用
1.行为准则的制定。
老师要与同学经常沟通,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制定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每一种行为规范都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让每一个学生对行为规范都有准确的了解。对于上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同学们会慢悠悠的走进教室,有的还大声喧哗,因此,在课前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同学进行约束。下课的时候,要让同学们关闭电脑,将教室的桌椅板凳放整齐。
2.制定“代币制”。
代币是学生期望的奖励,相当于观念上的币。代币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五角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印章印出来的小红花等。代币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了解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不同兴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代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比较具体的物品作为代币,如五角星和小红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抽象的物品作为代币,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易于接受抽象事物。
3.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
在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时,必须确保整体的目标行为,确保描述的行为可以看到具体的变化。代币所鼓励的行为必须是良好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必须确保代币的制定容易记录、容易管理,代币的制作不能是手工可以轻易做出的,以免学生自行制作代币。
4.设置逆向强化物和代币的比例。
逆向强化物是学生获得代币后,通过代币取得实质的奖励。逆向强化物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定,可以包括文具、书籍等。逆向强化物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结语
有效教学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意向,也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以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第三,作为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以及理解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教材跟不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照本宣科,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不断拓宽教材内容。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教学思路的清晰与否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熟悉教材、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会逐渐地完整、清晰,这样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2.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情况下才能够设计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导入至关重要,因为精彩的开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愿意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对电脑操作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配以教师导入的激发,那么学生的参与热情便会更加高涨。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样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一节课,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方法是其核心,因为只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实现任务驱动,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的任务,任务驱动法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地开展
1.充分利用富于表现的功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是对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通过教师的语言进行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效率不高。但是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其将图文、印象以及动画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从而使表达更加直接和具体,学生通过这种演示便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这种方式,将那些枯燥的文字材料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比如把一些文字性的描述用图像的形式进行演示,这在学习信息技术时最为直观,学生理解也容易。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大大提高了。2.充分利用交互反馈功能,增强师生、生生间的研讨效果。评价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需要师生以及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信息技术课上,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交流时,还是通过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进行,而这种互动反馈信息量明显较小,效率较低。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具有交互性强、反馈信息量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将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反馈,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观点,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
3.充分利用信息集成控制的特点,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高。信息集成控制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大量获取相应的信息,对于信息复杂度能够进行分解,从而使得信息从形象—抽象—形象的加工过程减少,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多媒体与电视相比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这也是信息集成控制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其既好看又好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对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作为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将课堂与课外形式进行相互的补充,精选课堂内容,补充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让学生时刻补充“新鲜血液”。多媒体的集成控制特点,使得教材的增删完善可以由教师来自行进行,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而过去那些传统的教学辅助材料,比如录像、幻灯等因为需要专业人士的制作,往往不能够与时代同步。使用多媒体就能够让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克服过去教学中一些陈旧落后的东西。
4.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强的特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比最突出的优越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实验技能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复杂、实验难度相对较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发现式教学法是充分发挥人机相互性的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对问题进行设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装入预订的程序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路。这种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不注重最后的结果。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而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的展望
1.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几乎天天都有新变化,所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掌握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资讯,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比如有许多优秀的教育网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课件、课例以及教学软件,这些我们都可以进行下载使用。另外,在一些相关的论坛上我们也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会得到热心的帮助。当然,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切忌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那些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资源来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因而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化组合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达到教学目的,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进了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运用中,明显的体现出了它的优势、高效功能,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教者可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况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恰当的、合理的运用好信息技术,为精彩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添砖加瓦和灌注其活力。我从如下几点进行陈述:一、创设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极佳目光。二、突破数学课重点,有效课堂生成。三、设计尽量多样化,师生积极互动。四、拓展练习及时反馈,促使教学有效生成。总之,在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还存在这些、那些问题或是误区,比如教者自身的操作不够太熟练,也会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或是一些教者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看似非常热闹的数学课堂,却是效果不太够理想。因此教者在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都要注重教学要有目的性、恰当性以及合理性。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其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却是一次大的革新和有效推动。我在不断反思:只有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运用,多思考,多反思,多对比一下看能否有更好的运用、突破,才有更多的、新的、惊喜的东西为我发现,从而充分发挥以及展示好信息技术的这一强大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灌注活力;生成;
现今飞速发展的现代高科技,使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科技教学手段走进了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大课堂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广大学校教学信息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告别了以往“粉笔、卡片、大小黑板”三位一体的这一单一古老传统教学老模式。现基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新建议,教者如能科学、合理、恰当的利用好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小学数学课堂形式,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宽松的教学活动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浓厚乐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好的掌握,方起到事半功倍的极佳效果,我就感到很满足、很欣慰。
一、创设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极佳目光
导入新课时,教者及时极佳出示情境图。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就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进入数学课堂极佳教学活动状态中。教者还可以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图文、动画、音视频等特奇的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气氛,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活动场景。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为一节好的小学数学活动课创设了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导入时,事先拍摄了夏天的体温、春天的体温、冬天的体温。通过信息技术视频功能进行播放呈现,极佳的吸引了学生对图的好奇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并及时的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课堂数学活动教学中。又如:负数如何读和写?这样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带着浓厚兴趣与浓厚乐趣去学习数学新知。如此立体的情境的创设,很自然的就带着学生走进了学习的氛围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像从前那样,通过教者几句苍白的表白的话或是带上一袋子道具来进行创设情境,显得无力而非常繁琐,而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活力。
二、突破数学课重点,有效课堂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相对于以往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它更多的设计了许多人性化的运用及其强大功能,便于教者对每节课数学活动中重、难点的突出进行有效教学,并获得实时的教学生成,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我本人觉得特别是教学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以前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粉笔不断进行讲解、画图,真的觉得很是吃力、费力,内容又多,重点也多,有时讲的大汗淋漓,可惜学生好像还是似懂非懂,或是觉得索然无味。而如今当有了多媒体教学时,教者为了制作出精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好的课件,在课前就需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对教学内容的排序、颜色、字体等效果进行详细编辑,上课时,还需教者进行精心的引导,希望学生能跟着自己的数学课件走好,如果稍有出入,就觉得很难往下继续进行教学,或者就是简单地跳过,这样就觉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反而会让小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思维难以得到创新。
现如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它整合了所有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方式。教者在课堂上也就不再有太多的顾虑与烦恼,从而真正地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进行((条形统计图))教学时,直接呈现苏教版第九册数学例2内容时,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触,对直条进行勾画、彩绘,彩图加以直观得显示。教者还可以通过统计表加以显示,而采用信息技术,出示苏教版第九册例2复式条形统计图,直接直观地显示,加深了学生的深刻印象。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每一步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是在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的,这样的参与方式更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直到掌握,并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策略,我是这样认为的。
三、设计尽量多样化,师生积极互动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喜欢游戏或歌谣等多样化活动形式,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者还可灵活采用信息技术的特定有效功能,如放大镜、幕布、活动模板等等,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9册第19页梯形面积例6时,出示三组梯形图形(每组图形完全相同),然后让学生自己到台前,画一画,拼一拼,并展示出来,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比教者的发散性强,这样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实际与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可以通过白板的活动模板设计一些图文配对的游戏,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操练,这样避免了看图讲解的枯燥,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法,避免了反复机械的记忆。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能够记得快,记得牢,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简单操作技能,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学生在活动中说、写等技能的操练,教者还可及时得到反馈,给出激励性的褒奖评价,并能为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时时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四、拓展练习及时反馈,促使教学有效生成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学生就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者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学中设计一些巩固检查的教学环节时,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检查环节:三星级题——图文配对,将小数和图片连起来,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设计的,基本上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不会产生害怕或自卑等等情绪。四星级题——画图题,根据图形中的所给条件,画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这是为中等力量的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检查他们对本学课的知识是否能较好的掌握,从而体会到学习快乐的成就感、快乐感。五星级题——设计并描述,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各种数学图形设计一幅小学学过的符合要求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画,并组织好语言进行描述,很明显这类题是留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检查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说一说,想一想,才能画好设计好的符合条件的图形,这样他们就不会产生懒惰的心里,反而能积极的思考,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好、学好。学到他所能达到的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新课改;促进作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位核心的信心技术能够予以重用。信息技术手段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工作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更要与时俱进,迎接契机,将小学语文教学向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靠近,一步一步的尽快实现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吸收效率,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所以说,通过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共同协助和作用,借此小学语文新课改才可以真正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不断帮助语文教学的进步,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拓宽教学方式和手段,而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融入高科技手段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使小学生可以提高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尤其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从而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方面帮助锻炼小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更高层次来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更好的向新课改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的学科或是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着手,还要借助实际的问题,激发小学生对发达技术和信息水平的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语文的教学活动安排在实践中进行,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也会有新的特点提供给老师来进行选择。例如,我们在练习写作时,可以借助最新信息交换的方式来对人与人之间逐渐的进行主动交流方式,写作方面的教学也会面临着较大的变革,改编和整合信息将会成为最为主要的写作能力。在口语交际方面,将会是学生在日后的人生中获得职业及事业的重要的技能,学生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位,那就要让学生先要学会如何进行沟通,而沟通的首要就是对语言的熟知。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手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比较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和传授手段,过于依赖那种已形成的培训或者训练体系,只是简单的传授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着重培养下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进行重视,积极引导小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等。
2.1对课文的精读
在比较传统的教学中,会对教材课文的精度进行高度重视,在网络环境快速发展今日更是不应小觑,原因在于精读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吸取和消化,是目前公认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精读的核心在于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内容和作者等相关内容的一个思考过程,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相关的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就使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更侧重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也可以实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2.2主题性的研究
这种新颖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资源、资料以及话题,形成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一方面,阅读主题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选择任何方面,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学生的某方面能力,外延也很宽,传输的路径还具有辐射性。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整理好的相关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源,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心得。
2.3选择性的阅读
学习的主体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依据要求对最有用的段落和语句做下标记,然后对其细细琢磨,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种手段的效果一般是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选择性的阅读非常符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轨迹,还在具体的方式中使每个学生在每学期指定一本中外的名著进行阅读,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拓宽学生选择的范围,并要求学生按周次的逐一阅读,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老师也可以进行监督,定期组织一次交流探讨的课程。
3、结束语
我们要坚信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中,要对教师使用的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意识及现代化教育的观念加以提高,还会对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小学生可以提升其在平时学习中的效果,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将信息技术手段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促进新课改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 牛春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2] 初传芳.反思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层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3] 曹元坤.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浅见.[J].学生只有(小学版),2010(0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的利用和开发,为当今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教学改革之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应当深知教学课件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是“画龙点睛”之用,而非“画蛇添足”之作。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欲望的“敲门砖”,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接受新知识。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四月,某校举行音乐课堂开放,在展示课中,有两堂五年级的音乐课,一堂是《加减乘除》,一堂是《枫桥夜泊》。这两堂课教学风格迥异,教学效果更是大相径庭。《加减乘除》的授课者是一男教师,整堂课理性味道浓厚,在教唱、学唱、练唱中传统性地结束本课。然而,《枫桥夜泊》就大不相同了,授课的女教师充满灵气,语言生动,特别是那适时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乐唱、欣赏的氛围中快乐地结束本课,并且让学生意犹未尽,连老师宣布下课了学生们都还坐着不想离开。两堂课的教学效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如教学课文《草原》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的风光录像,唯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一下子拉进了学生和草原的距离。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凝神欣赏着画面。带着对草原初步直观的印象再走进课文、感悟课文可就容易多了。再如开头提到的音乐课《枫桥夜泊》的教学。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运用多媒体创设诗人孤身一人伫立船头,在寂静的夜晚,寒山寺敲响了钟声使诗人更加思乡的情景。让学生在画面和音乐声中进行了一场充满诗意的行走。穿过那个微凉的秋夜,穿过枫桥的渔火、寂寥的乌啼,听到了超越尘俗、超越千年的寒山寺的钟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的探究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的导入、讲授、总结是教学的三个环节。讲授过程是学生获取新知、形成新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若能饱含热情、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当然就不言而喻了。许多实验表明,音乐能渲染气氛,图画可以烘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协调,培养学生直接敏锐的感知力。鉴于此,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数学“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两头种、一头种与植树棵树关系的重难点时,设计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动画课件。让学生自己出题、推想、课件论证,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既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学习掌握的知识也就牢固多了。再如教学歌曲《枫桥夜泊》时,教师除了在课伊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感受古典文化带来的艺术魅力,设计了这样一环: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寒山寺的资料,相机出现寒山寺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随即又出现课件:书法作品和意境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崇敬之情。之后让学生将音乐、诗歌、绘画融为一体,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此时学生的演唱就更饱含感情了。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总结升华的情境
课堂结尾正是总结全文、巩固升华的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总结教学、延伸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1 音画欣赏助总结
利用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个美丽的、引人入胜的情景,艺术地渲染课堂情境,升华学生情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老师在《感恩父母》的班队活动课结束时,运用网上链接播放歌曲《天亮了》的MV。如泣如诉的音乐,感情真挚的歌词,让学生在前面活动环节的基础上再次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体会到那是世间一种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爱,从而更能激发孩子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感恩父母,从小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
3.2 动画欣赏助拓展
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内容的讲解学习上,还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上”。这时图像定格,声音停止,让学生想象:青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了什么?遇见了什么事?……学生立即展开想象,想象后畅谈。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摊贩的叫卖声,小孩子的嬉戏声;有的说青蛙看见了一幢幢高大的楼房,一辆辆奔驰而过的车辆,一个个姿态不一的行人;还有的说青蛙遇见了麻烦事,一位以卖青蛙为生的商人看见了它便对它紧追不放……在学生畅谈后,再让学生把刚才所想的写下来。于是学生兴趣盎然,写下了一个个闪烁着智慧、想象火花的小片段。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练习情境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统计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3-0076-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2000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从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提出整整十年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了十年来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历程,并对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化学教学》是我国影响力较大的中等教育类期刊,其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代表着中等化学教育研究的前沿水平。本文对《化学教学》1998年―2007年十年来合计发表的158篇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基础化学学科整合的研究的现状、地区分布等问题,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整合的不足及趋势,以便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2论文的统计分析
2001年以前,《化学教学》中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文章都出现在“教师论坛”“教学资料”等栏目中。从2001年开始至今,该杂志专门开设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这一栏目,本统计的文献主要来自于该栏目,但还有少部分文章分布于其他栏目。
2.1论文年代分布
论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方面研究的水平和发展速度。1998年―2007年有关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研究论文年代分布
由表1可知。该刊从1998年―2007年十年间共发表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文章158篇,年均15.8篇。虽然每年论文数量有些波动,但从总体上看,论文数量呈增长的趋势。2000年,教育部做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该决定一定程度上使得01年和02年论文数量有较突出的增长。从表中我们还发现,从1998年到2003年,中学教师发表的文章数远多于大学教师发表的文章数,但从2004年开始,高校教师发的文章数超出了中学教师。总体上看,中学教师发的论文数量要多于高校,但中学教师的后劲不足。
2.2论文内容分布
根据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几个层面[2]和该类论文的特点, 从五个大方面对论文进行分类。论文内容的统计分析如表2。
表2 论文内容的统计
《化学教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基本涵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前沿领域,如“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探索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的合作学习”“Webquest”等,又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如“化学工具软件”和“手持技术”。但文献统计的数据也反映出了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表2可看出,在五大类论文中,有关多媒体教学的论文合计为70篇,占论文总数的44.3%,居首位。这与实际教学情况是吻合的。笔者在统计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中都涉及到了多媒体的应用,其实多媒体教学已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等于多媒体教学,整合更应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3]。表2中的数据反映出的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些问题有:(1)期刊中介绍化学工具软件的文章占到了23.4%,此外,有关素材编辑的文章也属于软件介绍的范畴(Flash,Photoshop等素材处理软件),总的来说介绍软件的文章占到38.6%以上,而关于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的论文仅为9.3%,相对来说偏少;(2)多媒体教学还停留在CAI阶段,涉及到CAL和积件的论文仅有3篇,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资源支撑和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利用网络进行化学教学的实践还很少,相关论文为7篇,占论文总数的4.4%。
1.3 论文第一作者地区分布
《化学教学》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论文作者所在区域分布如表3。
表3 作者所在地区分布
表3表明,十年来,全国20个省、直辖市在《化学教学》上发表了有关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论文,作者覆盖我国62.5%的地区,其中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和安徽5个地区论文总数为104篇,占论文总数的65.8%,说明这些地区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但也看得出,东西部和南北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这也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是需要硬件设备支撑的,这也说明国家在实施“校校通”工程时应加大对西部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西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2.4 论文作者单位的分布机构类型
论文作者所在系统单位的分布见表4。
表4 论文作者单位分布
由表4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的作者主要是普通中学和师范院校老师,作者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42.4%和44.6%,这是由于《化学教学》本身就是面向广大中学教师、师范院校师生的,另外从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的群体也主要是中学化学教师和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师。
2.5作者合作情况统计分析
表5 论文作者合作情况统计
从表4、表5的数据可以得出,论文总计158篇,作者总人次231人,其中57篇为合作完成。表中有两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1)高校教师合作情况远好于中学教师合作情况,中学教师独立完成论文73篇,而仅有14篇是由两人合作完成;(2)在158篇论文中,有6篇是由高校老师和中学老师合作完成,高校和中学老师间合作研究也是我们所大力倡导的。
3 综合评价与建议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提出十周年之际,通过文献研究法我们分析了十年来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情况。总的来说,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有:(1)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研究不仅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般领域,还涉及到“化学专业工具软件”,“手持技术”这些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领域;(3)一些研究已经涉及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前沿领域。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1)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广大中学一线教师研究的后劲不足;(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程度不够深,广大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基本还停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阶段;(3)发展及不平衡,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1)通过培训等措施提高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2)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化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如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和研究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加强中学校内信息技术教师与化学教师,化学教师与化学教师之间的合作。(4)抓紧实施“校校通”工程,“东部抓资源,西部抓工程”,通过网络实现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东西部发展平衡,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化学教学,1998-2007.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中学,98年调到**小学,99年到**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本人于1994年毕业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东莱中学,98年调到庆东小学,99年到东莱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张家港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12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2000年11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2002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2002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版权所有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20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03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版权所有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