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利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水利灌溉是人类改造以及适应自然的集中体现,其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但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对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水利灌溉一定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以及水利条件,优化配置水利资源,挖掘其内在潜能,当地政府还要根据自然条件以及使用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明确水利灌溉的发展措施以及重点内容,进而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1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的积极意义
当前,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关键地位,并且其作用也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显现。因此,为了充分会其作用,促进当地农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一定要强化管理质量,提高使用效率。水利灌溉管理可以实现用水秩序规范化,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推动用水方式实现透明化、民主化以及公正化,有效缓解当地农户的用水矛盾,避免出现用水纠纷的情况。
2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主要问题
2.1管理思想落后。当前,我国在对水利灌溉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基本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模式,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和舒服,在工程看管、抗旱抗汛以及防洪用水等方面,依然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难以应对新时期下的农业需要。2.2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水利灌溉管理没有自主经营权,主要通过管理以及建设方获取经济效益,而管理部门为了促使农户多用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导致出现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同时,水价定位不合理,虽然可以起到一定节约用水的作用,但是农业却没有得到实际优惠,导致农户节水意识依然淡薄,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2.3管理经费不足。随着我国水利灌溉工程的增加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管理费用也持续增加,但是资金投入却明显不足,导致很多水利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养的维修,进而逐渐失去既有功能。而由于资金不足,很多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偏低,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带来一定影响。
3优化水利灌溉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3.1加强思想认识。管理单位一定要在思想方面明确目标、提高认识,水利资源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管理单位一定要树立科学的节水观念,并且进行科学调度、科学管理,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自然与农业的和谐发展。同时,管理单位还要积极推广节约用水观念,完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理模式,并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为企业用水提供便利,加强对企业用水的管理和引导,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3.2健全管理制度。首先,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利用效率,管理单位要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对水资源开展综合管理,促使农民认识到水力资源保护的积极意义,进而帮助其树立节水观念,通过节水实现对现代化种植的协调。确保农业正常生产;其次,规范用水秩序,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杜绝出现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促进水利灌溉管理发挥其功能,管理部门一定要对灌溉体系进行合理而系统的规划和调整,只有确保用水秩序良好,才能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减少用水纠纷的出现;最后,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结合水利灌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可以实现其有效运作,在完善收费工作的同时,避免在收费中出现问题,同时,制定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当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节约用水、精耕细作以及用水透明化方面可以起到显著作用。3.3强化管理机制。建立以及完善水利灌溉管理机制,是促进农业生产稳定以及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对其管理机制进行深化改革,还可以为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化机制改革、将经济效益纳入到当地财政预算中,进而确保水利灌溉的正常开支,促进管理单位的健康以及正常运行。3.4加强设施管理。对水利设施开展管理基本是由水利部门负责,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权利,针对水利设施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提高水利设施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创新,通过科学的措施加强设施维护管理,提高使用效率。3.5加大资金投入。水利设施保养维护、灌溉渠道清理维修都需要一定资金作为基础,但是地方政府以及中央财政投入有限,不能满足当地水利灌溉管理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当地水管部门要与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提高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的重视程度,并且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仅为水利设施维护和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关乎到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而农业发展不仅仅是当代的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水利灌溉方面我国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为人们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徐霖侃 单位:江山市水利局
参考文献
[1]周求文,何同喜,周芬.小型水利农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6-117.
[2]刘大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297-298.
[3]黄荣华,阮清波,黄祥东.浅谈良庆区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09,2:79-82.
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是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人们利用水利文献的核心就是对其信息内容的利用。水利文献信息内容极为广泛,其涉及水利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水利理论、技术、经验、法规、历史等等。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区分开来,为水利文献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对于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不能单纯以内容管理内容,而应考虑到实体管理的管理者———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实际上这几类管理者管理水利文献各成体系,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待水利文献。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产生,这一隔阂也慢慢消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信息的这一大视角将各种水利文献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的系统性。通过提取水利档案文献、图书文献、文物文献等各种水利文献的通性进行资源聚合利用,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一方面保证了水利文献专业化管理,文献信息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在确保了水利文献在档案、图书、文物等各自专业领域与其他文献保持有机联系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系统性。总之,水利文献信息管理需要各方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可能真正实现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二、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1.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水利文献实体借阅利用。这类服务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较大,往往只能针对某一时间或地域的人群进行服务,而且其消耗时间比较多。但这类服务最直接也最具挑战性。因为这类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十分熟悉馆藏,能及时提供利用者所需水利文献,且要求服务人员能应变利用人员的各种咨询。同时,这种服务使得水利文献实体的丢失或损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水利文献管理者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利文献意识。水利文献信息服务应该转被动于主动,在提供原有水利文献查阅利用的同时,开展水利文献专题展览、水利文献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将传统服务提升一个层次。
2.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文献信息整合的同时提供水利文献信息的查阅、研读等服务。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1)加快原有纸质文献数字化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确保质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应该是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不能只有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才进行数字化,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保证其数字化进程。
(2)开展多方位合作,要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同时协调各单位的数字资源,通过相邻地域数字资源相互整合达到全国数字资源整合。
(3)建设更多水利文献中心,提供优质的网上服务。
三、结语
水利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对象是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核算的重点是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水利部水建199815号文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中,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项目进行了调整,新增了一些费用项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对这些新增项目的会计核算问题应予补充完善,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如新增加的项目建设管理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等。若在“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中同建设单位经常费合并核算,则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实际工作中,有的在“待摊投资”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项目建设管理费”单独进行核算,但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时,又涉及合并到“待摊投资”的哪一个项目中的问题。另外,前期工作统筹费、定额编制管理费等都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的制度改变后,对应的会计制度也要有相应明确改变后的会计核算问题。因此,建议在会计制度中应明确:①“待摊投资”的二级科目按概(预算)项目设置,在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时将相近的费用合并填入财政部的格式决算报表中,在编表说明中作详细说明;②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已明确的“待摊投资”二级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没有的待摊投资项目全部记入“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在反映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应详细分开,或设置其他待摊投资辅助核算;③《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上的待摊投资项目完全按照概(预)算项目及时修改,做到完全对应一致。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才能既做到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又能符合财政部年度决算报表的要求。
财政部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明确了国有建设单位留成收入如何取得,对建设单位留成收入的使用也做了原则上的规定,即:30%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70%用于组织和管理建设项目方面的开支,非经营性项目留成收入的余额转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建议有关会计制度中应明确按下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①30%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的部分,从“留成收入”科目分别转入“应付福利费”和“应付工资”科目中,开支时,再从“应付福利费”和“应付工资”科目中列支,这样福利和奖励的部分总量从账面上得到了控制;②用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开支直接在“留成收入”科目中核算,用于建设管理方面的支出就能完整地反映;③项目竣工再将各科目结余数转入事业单位“其他收入”。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且多需地方配套资金。在地方财政困难的地方,很多都以农民投劳或投物的方式、地方政策性冲抵的方式等抵地方配套资金。农民的投劳或投物是有价值的,但没有制度规定对农民投劳或投物及地方政策性冲抵如何折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也没有规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有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干脆就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不能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和建设成本,因此在有关制度上应加以明确。建议按下列办法处理:①计价时可以按概算上对应项目的价值计价,也可以按资产评估价值计价,按概算上对应的价值计价数量的确定一定要按工程价款结算量确定,程序要一致;②由项目建设单位和需要提供项目配套资金的投资主体共同与项目建设单位的上一级主管单位报批确定;③项目建设单位根据上一级主管批准的数额,同时增加工程投资和配套资金的来源。
二、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方面的问题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审批等问题现有的制度难以操作,需要加以完善。
竣工财务决算需要审计,有关的制度都作了规定,但竣工财务决算是内部审计机构审计,还是由审计机关审计或者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等未予明确;如果由审计机关审计,应由哪一级审计机关审计;所有审计的权威性是否都一样;如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是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委托,还是由主管部门委托,还是由财政部门委托。相关制度上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定。因此,建议竣工财务决算不能由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因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相对较差,竣工财务决算应由主要投资主体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审计,主要投资主体的审计机关可以直接审计,社会审计组织应由上一级主管单位委托才能对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关于竣工财务决算审批权限,财政部财基字1998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已作了相关的规定,但由主管部门审批的竣工财务决算因主管部门有很多级次,竣工财务决算应由哪一级的主管部门审批,相关制度未作规定;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期限,有关制度上已作了规定,但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期限相关制度未作规定。建议水利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由审批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机关的同级财政(财务)部门审批,审批期限为3个月。
三、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在开户方面的问题
国家为了加强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对中央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在银行开户的管理一直是严格的,不主张多开户。然而,按现行有关制度,对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地方配套资金等不同性质的建设资金管理都要求单独开设账户,单独管理,因此,对有多种建设资金的建设项目是可以开设多个账户的,临时账户还不包括在内,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有关制度中规定“一个会计主体只能开设一个基本账户,临时账户根据实际情况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设”。
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面的问题
水利部作为本次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在实际执行中尚存在下列问题,需要在完善有关制度或细则时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特点,以利工程顺利实施。
财政直接支付环节太多、授权支付因银行与国库结算的原因下午不办理财政授权支付结算业务,影响了工程结算资金及时到达承包商账户,对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战线长,建设地点分散,按照财政部《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利基本建设单位只能在预算单位所在地专业银行开设零余额和小额现金账户,开户行和工程结算地点相距太远,给每月的结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1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1.2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1.3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按照中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现在群众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及管理。
1.4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1.5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本重。
1.6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2水利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2.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信住机遇,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2.2强化对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2.3开发人力资源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区)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4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2.5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2.6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成本管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全过程控制原则。成本管理贯穿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施工前和施工中,施工前主要是施工现场勘察、施工图纸设计、参加投标会、合同谈判等成本管理,施工中主要是原材料采购运输、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场、竣工结算等成本控制。(2)成本目标管理原则。根据相关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成本预算等编制成本计划,并全面考虑工程各项目生产要素和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对完成该项目所需费用进行估算,从而明确施工成本控制指标和目标总成本。(3)全员控制原则。充分调动水利工程施工相关人员成本控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处理节约和支出间的矛盾,尽可能发挥资金使用效率。(4)结合开源和节流原则。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合理降低原材料消耗、管理费用,并定期对比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总结分析成本盈亏原因,进而及时改善施工成本的使用。(5)例外管理原则。在成本控制计划中充分考虑“例外事件”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及时控制和纠正因例外事件增加的成本。
2目前水利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成本管理正确认识和管理手段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认识不正确、手段落后等问题,以致工程施工各环节不协调。有些工程管理者片面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成本管理,以致出现问题后,严重浪费成本,降低施工效率。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需水利工程建设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以及采用先进管理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手段仍较为落后,极少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如计算机,仅采用计算机管理成本预算。可见,成本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因素是管理手段落后。
2.2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纠纷,阻碍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以致延长工期,增加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虽然已制定了造价控制规划,成本管理目标缺乏严实性,而且工程相关部门缺乏必要沟通,极易造成人员和原材料挤压与浪费。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的不明确,导致了责任、权利、利益的不合理划分,以致无法正常核算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也无法合理奖励有效管理成本的人员,以及合理追查成本管理不佳的人员,导致成本管理难以贯彻落实。
2.3成本管理未落实到位
在水利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激励机制不合理、工程管理形式化等问题,以致成本管理未能真正落实到位。成本管理未能落实到位主要体现在:因出现过度纠纷和重复性工作,以致施工无规划、管理无制度,甚至质量没有切实保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没有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要求严格管理原材料,以致选购的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严重的原材料浪费。
3加强水利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成本管理认识和管理手段
进行成本管理时,工程相关部门应经常一起讨论,如工程部、技术部、采购部等,以制定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在满足技术要求基础上,采购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从而有效控制成本。为提高工程相关人员成本管理认识,应组织成本管理方法培训,使每个人都养成控制成本的习惯。对水利工程成本管理而言,管理手段至关重要,通过先进成本管理手段,如作业基础成本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成本管理手段落后现象,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水平。
3.2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施工前,清晰了解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和所需材料成本,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工程要求的成本管理计划和监督管理指标,以及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4]。成本管理体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制定完善工期考核体系,定期严格考核工期,并明确各项成本考核根据,在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的前提下,确保工程进度;建立完善成本绩效考核体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工程成本,加强该体系的贯彻落实;建立完善评价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程成本总结分析会,反馈成本使用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成本超支情况,以加强水利工程成本管理。
3.3强化直接成本管理
强化直接成本管理的措施主要有:充分发挥原材料选用节约潜力,即严格按照工程各环节需求领取相应类型和数量的原材料,领取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并有相应手续,严禁随意领取,避免原材料浪费;总结分析资金超额支出原因,及时改善超支情况,并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方案,确保正常施工以及资金流动性;采用新技术,用符合施工要求且低成本的新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以控制材料成本;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管理材料成本,工程各项环节竣工后,必须清扫施工现场,整理可再利用材料,以降低材料成本。
4结束语
1.管养不分,工程养护水平低长期以来,某些水利单位对水利工程实行管养一体,导致经费的混用以及职责的不明确,将有限的经费大部分用来养人,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的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很多已建工程已经老化,长期的失修导致积病成险,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虽然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所加大,并进行了出险加固工作,但是,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得工程养护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2.资产性质不清水利工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包含公益性的功能,又可进行经营开发,因此,将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的资产混为一谈,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成为水利经营管理中的一大问题。这样对于工程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又不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3.水利单位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单位经营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从组织形式来说,很多经营单位由于在运行和管理上效仿政府机关,因此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倾向。从人事管理方面看,人才机关的配置是通过局机关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和指令性;在经费来源上,实行自收自支;在考核机制上,表现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特点,缺乏积极性与活力。大多数的水管单位采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旧有体制,长期以来不分权责,并且没有明确的运营和监管目标,其产权制度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资产闲置,缺乏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公益性资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营性资产的发展也没有充足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同时阻碍了水利经济的发展。
4.运行机制不活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水利工程的供水还没有正式进行价格管理,没有以补偿成本和合理利润为原则进行水价的核定,导致水利工程的水价不能根据成本的变化、市场的需求状况等来进行调整。水价一直采用单一的计价方式,水价在丰枯季节浮动、超定额累进加价等科学有效的方式没有得到合理实施,最终造成水价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内部机制管理方面,经济管理模式没有适时进行更新,管理制度粗放且不完善。在人事的任免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没有采用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造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升水利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推进水利管理单位的改革进程水管单位是事业单位,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水利管理部门也需要本着“高效、精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改革,撤销不合理的管理机构,对单位人员的编制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单位需要依据自身改革的需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进一步推动岗位聘用制度的实施,实行职工竞争上岗,并对职工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评,进而进一步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水管单位向着企业改变的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政企分离,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的多元化,进而进一步提升单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水利管理单位管理水平。
2.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在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的进程中,实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养护工作的分离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在推进管养分离的进程中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在水利管理部门的内部进一步推动管理与养护维修两个部门在机构、经费以及人员上的分离;其次,进一步推动水利养护维修部门向着企业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造,进而进一步推动其与水利管理部门的分离;最后,在水利养护维修部门改制成为企业之后,水管单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水利养护维修企业,进而进一步推动水利养护维修工作走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
3.搞活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推进水利管理水平提升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搞活水利管理的机制。首先,进一步推动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转变管理理念,理清产权关系;其次,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防范投资风险,在财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资金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现金流动在各个环节的监管;最后,水利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推动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同时依据自身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水利管理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4.加强水利管理行业的管理与政策研究目前,我国在水利管理与经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水利管理行业的研究,对其职能与权力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同时建立起体系完善的专职机构来对水利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负责,进一步实现归口管理。此外,在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的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水利政策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水利管理工作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水利管理工作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水利工程投入与产出关系之间的研究;再者,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水利管理法规与相关的经营管理政策的研究,进而通过有效地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管理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1.1水利工程技术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
许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如混凝土大体积高架梁立模、钢筋帮扎、脚手架与浇筑、不稳定基础深坑开挖边坡支撑,基坑地质或地下水突变区域施工等,容易发生倒塌等安全隐患;同时水利工程施工涉及特种作业多,现场集中大量的打桩、土方施工机械、砼拌和、运输、浇筑、起重吊装等机械,安全管理难度大;另外起重吊装、脚手架搭设、临时用电安装与维护、电焊气割、金属防腐、挖泥船作业等,许多工序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增加了施工人员危险性。
1.2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低
水利工程施工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未受过专业培训,安全技能缺乏,安全意识淡泊,流动性大,现场管理难度大;新工人在上岗前培训不到位,专业技能和安全操作要点实践经验不足,不听从技术人员指导,作业随意,导致“三违”现象是由发生。
1.3水、电和火的管理措施不到位
为保证非汛期正常施工及汛期安全度汛,水利工程施工有导流和度汛要求,但施工现场围堰、导流沟等防洪施工标准底,极易冲毁围堰或导流沟,给工程施工造成损失和安全隐患。再者,临时用电负荷高,用电设备多,现场电路走向多,不按照用电规程操作,用电和配电设施极易发生短路、打火等故障。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措施经费不明确,支出没有标准,不列开支计划,或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安全实际操作落实有难度。水利工程建设多数实行合理低价中标,施工单位利润空间小,经常挤占安全生产经费;还有部分工程的施工进度款到位不及时,也影响了安全生产经费的及时投入到位。2.2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不到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内部管理不到位。需要明确项目部经理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思路,完善项目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职工的安全素质,现场设置安全设施、制度标志牌的等,项目经理与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管理的软件和硬件引起高度的重视,掌握安全生产存在的全面问题,细化责任,落实职责。
2.3社会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管理新法律规章的出台,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市场竞争和施工环境的变化等,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压力,工程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施工单位降低投标报价,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安全生产带来隐性影响。
2.4工程本身因素影响
水利工程本身工程规模、水文地质、工程施工难易程度等都会对工程带来施工安全隐患。如施工基础开挖,深度较大,又碰到地质断层或富含水层,存在流沙、塌坡等安全隐患,施工时做施工方案时,要有相应方案,解决好防渗。
2.5施工企业与资质不匹配
目前,在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中,不少单位和个人通过借用、挂靠资质参与竞标,从而进入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市场。而这些单位大多经济基础薄弱,严重缺乏或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多数为临时招集的民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管理措施不能得到保障,施工中所用设备多为临时租用,且所租特种设备基本未经检测、未经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拆装、施工中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
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对策
3.1落实监管职责
县(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要经常深入工地,对工程项目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和安全保证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对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进行审核把关;对特种设备年检情况及操作人员的资格证书进行审核把关;要对施工单位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等进行审核把关,对查处的问题提出整改通知,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工作;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组织开展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并根据《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要求,参加工程阶段验收、竣工验收,提出建设安全监督报告,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进行整体评价。
3.2完善制度,落实职责
依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施工等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到实处。总结近年来的经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水利施工安全就村扎起问题。详细分解水利工程施工责任,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责、权、利并逐级签订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并按责任和协议要求追究违章、违约责任。。3.3注重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培训,分析安全生产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管理水平,使所有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及技能教育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不违章作业,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施工现场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确保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
3.4加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
各种机械、电气焊设备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取证人员才能上岗作业,做到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程和岗位制度,做到专人专要、一机一岗,操纵、装拆、检修必须有持证专业人员完成;各种高压气瓶专人保管发放,减压器应有安全阀,氧气瓶与可燃性乙炔瓶不可同放一处,均居明火10m以上,存放、使用时避免阳光曝晒不得相互碰撞,做好防震垫圈的保护;各式起重机械,牵引及辅助工具标明最大负荷量,超高、底限位以及力矩限位、传感、继电保护、指示器、停靠装置、夹轨器必须灵敏、齐全、可靠,一经发现故障,应由专职人员停机维修。
3.5现场安全用电与防火措施
现场临时用电一定要按施工临时用电和防火平面图布设,不得随意改变或挪动,落实用电与防火责任制,建立易燃、易爆物和强腐蚀介质物品的管理制度。现场临时用电要由专职电工统一布设,临时用电线路全部采用架空,所有用电设备设置配电箱,并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配电箱应装置端正牢固配电箱产品合格,具有防水功能,出入线穿管从下进入,配齐绝缘鞋手套等绝缘工具。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理,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保证体系,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的场所配置绝缘灭火器材,电工每日检查电气设备,禁止使用电炉子、电火锅、室内大功率的灯具等。
3.6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遇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安全时,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禁止进行露天高空、起重和打桩作业,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从事高空作业要定期体检,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禁止在支撑、桁条、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空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装置,并设专人负责。
3.7基础开挖安全措施
基础开挖深度超过2.5m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放坡处理,坑边1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机具,坑边四周设防护栏,并搭设下坑便道;机械挖土操作附近,不得有人工清理土方,基坑四周应挖好排水沟。基坑按安全技术措施设置边坡稳定围护。沟槽深度大于2.5m时应采取人工放坡,使边坡成阶梯,做好支撑;基坑、沟槽地下水位应设专人监控,及时抽水,防止基坑、沟槽侵泡,造成边坡塌方。
4结论
一、民营水利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
首先,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水利建设资金重点投向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相对减少。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已运行多年,老化、退化、失修严重,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拿出足够资金维修,传统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式发展,使水利建设和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一是权责不明,二是利益分配不均,三是没有树立起水是商品的概念。因此,只有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管护工程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其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潮流中,市场意识逐渐渗透到水利行业中来,为民营水利的萌芽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部分群众先富起来,完成了原始积累,使民营水利的发展在客观上具备了社会经济基础。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有关政策中明文规定,“鼓励和提倡社会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联户、个人,经水利部门批准,投资兴办水利工程。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从而极大的刺激了民间资本深入到水利建设中来,极大地促进了民营水利的发展。
二、民营水利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民营水利有利于积聚社会资本,缓解国家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快了水利发展的步伐。如邵阳县吸收民间资本办水利,成效明显。到去年底,该县共引入合同民营资本5120万元,真正形成了“社会办水利”的良好局面。
民营水利也有利于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解决水利死角,增加农村有效灌溉面积并提高水利建设投入效益。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往往结合基地开发、养殖、生态等综合开发,经济效益明显。如北京邵成公司老板胡松山以50万元买断邵阳县岩口铺镇联合水库经营期50年。该水库在当地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利用拍卖资金投入38.2万元对大坝做了彻底的防汛除险处理,整修了大坝内外坡,翻砌了卧管,维修了管理所,硬化渠道3.1公里,维修渠道1.7公里,渠道清淤8.2公里。目前业主已投入5.8万元资金用于放置鱼苗5.2万尾、鸭子580只、生猪270头。并计划投入1600万元租赁水库周边土地1200亩,建成一个集生态农业、生物农药、肉牛养殖、生态旅游水面开发等于一体的宝庆生态农庄。
民营水利还有利于降低农民用水成本,激发群众修建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一些地方过去灌溉水费没有统一标准,往往由干部说了算。现在私人修建了水塘水库,用水价格可以协商,水价普遍降低。民营水利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水利工程产权清晰,权责利统一,农民“一事一议”参与的水利工程真正能体现他们自己的意愿,这对于建立农村水利建设的长效投资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民营水利的发展,盘活了水利资产,促进了资产保值增值。工程拍卖后,国家或集体水利资产由物质形态变为货币形态,在盘活存量的同时,为新建工程提供了增量资金。以卖促建,以建促管,以管促用,循环往复,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据调查,该县国有、集体小型水利工程已改制2.83万处,占100%,
盘活资金1650万元。
三、民营水利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践看,民营水利的发展方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水利工程建设在确定了规划之后,还受认识水平和经济基础两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由于群众认识程度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在投入建设的力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二是一些地区民营水利业主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在工程维护建设当中缺乏科学,导致水利工程技术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有些地区在没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胡乱进行开发造成工程低标准重复建设,极大的浪费了水资源。四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民营水利经营者在工程管理上尽管尽心尽责,但是由于文化层次不同,特别是缺乏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意识,管理水平低而不齐,工程的综合效益不能很好地发挥。五是国家及当地政府没有比较完善的推进民营水利发展的政策法规,致使民营水利业主的权益未能得到相应的保护。
四、发展民营水利的机制与政策
民营水利运作是一项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方面诸如投资激励政策、扶持政策、资本市场运作规范、投资者权益保障等都没有比较完整的政策法规,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民营水利的机制与政策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市场进入方面。传统体制下面广量大,星罗棋布的小型水利工程之所以老化,在于缺乏一种内在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其核心之一就是产权问题。民营水利之所以如此迅猛发展,关键就是抓住产权这个根本“明晰了所有权,搞活了经营权,放开了建设权”所以在政策措施上就应该继续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营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拥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把发展民营水利引入市场机制,引导民营业户投资入股兴办民营水利,把水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实现建设、市场、收效、再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积极搞好水利工程项目的申报立项,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对民营水利建设的扶持。制定优惠政策,设立民营水利发展基金,采取政府挤一点,企业资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民营水利建设资金,扶持发展民营水利项目。把一些规模大、投资多、开发建设价值高的民营水利项目列入招商引资范围,广泛吸引外商投资兴建,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扶持政策,鼓励民营水利建设者,并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大力兴办民营水利。
摆图水库位于平塘县通州镇通州河上,通州河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曹渡河支流,坝址以上流域集雨面积为15.2km2,河长8.26km,主河道平均比降16.76‰。灌区土壤主要分为黄壤、红壤、石灰土及水稻土四个大类,可细分为十四个小类。其中以红壤(硅质黄红壤及硅铁质黄壤)分布最为广阔,占灌区土壤面积的80%以上。渠道沿线,碳酸盐广布,因此多为峰丛洼地貌、岩溶地貌及少量剥蚀地貌,地形切割较深,渠道连结不畅,渠系建筑物较多。渠道末端分水点选择在鼠场乡仓边村为宜,该村位于灌区中部,有公路通达,能兼顾灌区东部、南部片区,地形、地质条件均利于布置分水建筑物,便于以后的运行管理。在本次设计中,根据灌区的地形地貌、灌面分布,因地制宜,按以下原则进行渠线布置:①渠系走线与需灌耕地分布相协调;②采用跨越建筑物缩短渠道长度与渠道绕线两方案用技术经济指标作比选;③渠道尽可能尽量靠近村寨布置,利用现有通村公路及小路,便于材料运输;④渠线尽量避开地质、地形不良段;⑤为减少干渠水量损失,本工程干渠只向支渠分水,原则上不承但灌溉任务,只负责输水,由支渠向下一级渠道输配水。⑥支渠渠尾只需进入各自控制灌面边缘,田间部分通过下一级渠道进行输配水。
2渠(管)道建筑物布置原则
2.1渠道建筑物布置原则
干渠由傍山渠道和渠系建筑物组成,建筑物包括倒虹管、隧洞、渡槽、涵洞等。根据现场踏勘及渠道定线,在建筑物布置设计中,对于建筑物型式的选择主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性、输水水头损失、造价、运行管理几方面,结合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按以下原则进行综合考虑:①在干渠上渠线跨越沟谷,渠道绕线较长时优先采用渡槽,以减少水头损失;②在采用渡槽跨越时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工程造价高,则选择倒虹管以求经济;③渠线绕线大于5倍直穿山岭时或选用渠道绕线需穿越陡岩施工难度大时,选用隧洞。
2.2管道附件布置原则
①本工程按其供水规模为小型工程,工程规模较小,故输水管道按单管布置。②在管道隆起点应设自动进(排)气阀,地势平缓地段每隔800m~1000m设自动进(排)气阀。③重力流输水管道,地形高差超过60m并有富余水头时,在适当位置设减压设施。④在管道低凹处,设排空、冲沙阀。
3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施工管理要点
3.1渠道施工
渠道砌筑可利用部分开挖石料或就近采石场开采、外购等,用小型翻斗车或5t自卸汽车运至工作面附近,采用人工或移动式拌和机拌制砂浆砌筑。砌筑石材要求从开采的新鲜石料中采选,石料材质、外形尺寸需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渠道内坡为厚3~4cm的C10砂浆抹面防渗,可采用人工或移动式拌和机拌制砂浆,人工抹面。
3.2渡槽施工
渡槽基座浆砌石、拱型浆砌石采用人工拌制砂浆砌筑,现浇砼排架采用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满堂脚手架支撑模板,组合钢模板结合木模立模浇筑。砼入仓采用人力手推车结合人工运输方式入仓,插入式和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3.3隧洞施工
隧洞施工采用15kW轴流式通风机通风,洞内石方开挖采用手风钻钻孔,毫秒电雷管分段起爆,一次爆破成型,爆碴采用人工装手推车或小型翻斗车运输,弃渣运至洞口附近选定的荒山或冲沟弃渣场内。洞内边墙、顶拱浆砌石衬砌采用砂浆拌和机拌制,人工进行砌筑,防渗砼可采用标准组合钢模板立模进行浇筑,振捣器振捣密实。
3.4倒虹管施工
倒虹管施工分为干地及过河段两种类型,处于干地上的倒虹管基础开挖采用常规施工方法。处于过河段的倒虹管采用粘土麻袋围堰分段围护基坑,用水泵排干基坑内积水后再进行基础开挖及构筑物施工。倒虹管浆砌石基础采用人工进行砌筑,镇墩混凝土浇筑采用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混凝土,人工手推车运输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预制砼倒虹管采用外购,汽车运至工地,人工配合8t汽车吊现场进行安装;钢管根据设计段长度需在厂家分段焊好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采用夹砂玻璃钢管时按管材要求进行安装和现场焊接施工。管背回填部分采用小型翻斗车运输土石料,人工配合蛙式夯实机进行压实。
3.5管道施工
由于引水渠线走线地形陡峭,部分管道需跨深切河谷,最大深切高差达300m,地形险峻,边坡坡度大,且没有可运输至安装作业面的交通道路。在该部分地段管道施工难度较大,实施时先修建临时运输道路至谷岸或谷底,将制作好的钢管运至河谷两岸或底部,采用卷扬机通过钢绳牵引,沿斜坡提升或下放的运输方式,从下至上安装。安装前先选定管线位置,人工从上至下对管线进行基础开挖处理和钢管支镇墩的浇筑,所用砂浆及砼采用封闭式铁桶装好后用卷扬机沿斜坡运输的方式。
3.6泵站施工
泵站基础土石方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反铲挖掘机装5t自卸汽车运输,弃渣运至工地附近选定弃渣场内,基础及墙身砌体采用人工砌筑。混凝土构筑物采用移动式拌和机拌制,人工手推车运送砼入仓,振捣器振捣密实。钢筋在加工场制作好后,运至工地现场安装。金结、设备安装采用人工配合8t汽车吊等起吊设备进行安装。
4结语
水利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点: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资金管理分散、会计内控较弱和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提升。
1.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决定了我国水利企业的项目关系以合同及产权模式来进行。虽然企业内已经制定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内容相对简单并且侧重经费支出审批等基础会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许多模块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风险预测、数据动态分析以及检测、产权关系等,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预算、收入、资产管理及财务分析等职能作用[4]。
1.2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当前财务管理部门职能对各个部门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很多预算中没有考虑实际工作的费用需要,因而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而且企业预算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得水利企业容易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这不仅给项目工作带来资金损失还影响了整个工作进度,给企业带来损失[5]。
1.3资金管理分散,会计内控较弱
水利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需要根据不用的资金来源进行分散管理和预算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能导致企业水利项目的财务管理分散,降低了各部分之间分工协作的效率。此外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较弱,使得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4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提升
由于水利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业务素质水平不一。水利企业针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较少,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缺乏指导和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使得财务人员对公司的法规和制度不能较好地贯彻[6]。
2水利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水利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主要有4点:完善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企业资金拨付和流转和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2.1完善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水利企业需要根据不断完善和细化其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当前我国水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水利企业的经济绩效评价,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加强企业财务数据和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资金运行状况,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资金支出约束机制、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等,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保障财务人员工作有章可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运行效率。
2.2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水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预算管理,这是企业完成各项战略和工作目标的基本保证。财务部门需要广泛收集各个部门的资料和意见,参照以往的水利财务支出和费用对本年度的水利财务收支进行切合实际的科学预测,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使之更加合理,从而建立起规范和高效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
2.3控制企业资金拨付和流转
水利企业的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因此财务部门要强化资金的监管工作。水利企业需要在项目资金的筹集、资金拨付的事前、事中和时候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公司水利项目的管理程序,工程投资计划和预算计划进行拨款。严格审查各个资金项目的去向,保证款项明确并用到实处,严格执行财务结算的审查工作。水利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保证资金的流转得到有效的监督,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需要将水利企业的项目资金账户进行审计和监督,使得每项资金流转都有法可循。
2.4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1.1水利工程更新改造任务繁重
大部分水利工程在20世纪50—70年代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建成的,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标准低、质量差、管理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对老工程的加固除险和更新改造,大大改善了运行环境和管理条件。大多水利工程仍存在工程隐患,不仅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还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差,管理技术含量低
大部分水利工程位于偏远地区,环境恶劣,交通不畅,职工构成有相当部分是当地农民工,或就地安排的子女,队伍不断膨胀,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低效人力资本过剩,根本无法实行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满足工程管理和安全运行的基本需求。
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6点对策和建议:
2.1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管理好水利工程是发挥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关键。对水利工程而言应该树立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管理理念。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21号文件的精神,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2.2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积极做好新一轮水管体制改革。强化公益性,规范准公益性,放活经营性。落实由自治区财政承担的区直水管单位公益性“两费”和南疆三地州及国家级贫困县公益性人员经费。落实由各级财政承担的水利工程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各级水管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原则,应将管理和养护分离开来,建立专业化养护队伍,提高水利工程养护水平,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3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水价改革是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基础,要高位推动,形成区、地、县三级联动机制。合理确定灌溉定额,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水管单位加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管理模式,完善水管单位计量设施,全面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合理确定末级渠系水价,确保末级渠系水费全额用于末级供水的管护。继续完善“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2.4加强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
全面提高基层水利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各类水利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力度,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敢于吃苦、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水利人才队伍。加强水利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强化管理队伍的技术培训,制定好激励机制,真正调动管理队伍的积极性。
2.5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建立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基本实现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要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要建立健全水利基础数据库和综合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覆盖水文、水资源、河湖、水工程等,为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支持,为水利服务社会、提供现代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2.6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
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深入分析研究该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通过工程管理考核,规范水利工程管理行为,维护水利工程的完整性。提高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水利单位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3结语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利行政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和评价办法,对水利财政资金的执行、实施情况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实绩和效果进行的综合考核评价,旨在使水利财政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1)开展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2014年是湖南省水利全面深化改革年,按照省政府和水利部《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的部署,完成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服务体系和水价等5大改革任务,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就是要促进职责履行,提供优质的水利公共服务产品,提高水利行政效能。与此相适应,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必须以效率和效果为重点,增强水利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积极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2)开展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水利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举措。
水利财政资金有90%以上是基本建设投资,水利财政资金的管理绩效直接关乎民生。水利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既要求有规范的管理程序,先进的管理技术,更要求水利资金的投向目标明确,科学合理,体现民意,发挥效益。开展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推进水利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平衡水利财政资金在收入与支出、分配与管理、数量与质量上的关系,合理地配置水利资源,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3)开展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
随着预算公开的逐步推进和预算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水利财政资金在水利项目上的实施情况,直接反应出水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将水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分配科学、使用规范、管理完善,使水利财政资金切实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2提高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水利预算编制要突出科学性。
将“大事优先,绩效优先”的理念融入预算编制环节。要把水利预算资金分配作为重点,在预算资金分配阶段即考虑绩效考核要素,拓宽思路,通过竞标水利财政资金,强化预算单位自身的竞争意识,明确水利预算编制思路,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建立水利预算资金分配程序和规则,借助外部专家库的力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把握预算分配的合理性,不断挖掘预算资金潜力。同时,辅以因素分配法等客观分析数据,充分发挥水利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预算分配过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完整的制度化过程中科学分配资金,实现资金分配的透明公开,使水利预算编制符合水利发展和水利管理的要求。
(2)水利预算绩效目标要突出合理性。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水利项目具有工程类别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水利预算绩效目标要结合水利项目的实际,按照水利预算规模和内容,设置预算绩效目标,要详细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资金需求、信息资源等,并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同时阐明预期产出及效果、服务对象或受益人满意程度等。绩效目标要清晰、可量化,以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的对照比较和考核。
(3)水利预算执行要突出约束性。
预算执行效果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水利预算执行要与绩效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尽量减少预算调整,严格规范水利预算的资金项目调整、下达追加等的业务办理程序,进一步落实支出责任,以保证预算执行结果的真实、完整。
(4)水利预算绩效监控要突出锲入性。
水利预算要建立动态绩效监控机制,及时反馈预算绩效信息,通过采集绩效运行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跟踪监控过程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预算单位应迅速采取措施予以纠正,防止偏离预算绩效目标。
(5)水利预算绩效评价要突出客观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水利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效果,就要以水利预算绩效目标为依据,以水利项目实施效果为重点,以水利项目的实施过程为评价内容,既关注项目的实施情况,也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要通过规范绩效评价程序,实现水利预算绩效评价的点面结合,通过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升绩效评价质量。
(6)水利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要突出权威性。
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利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要结合水利预算资金的安排,体现项目决策和资金分配的科学性,要结合项目的建设管理,促进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要结合体制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长效机制的建立。只有把水利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落到实处,才能使水利财政资金切切实实在民生项目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3推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结构。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利财政资金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因此需要发挥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形成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通过责任分解、过程管控、跟踪监督,引导管理对象强化自我管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领导机构要积极协调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保持预算绩效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2)加大宣传力度。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作为3完善注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重点环节重点推进政府搞投融资,核心是运作资本,起点是运作资源,变资源为可增值的资本,变资本为可融资的资产,并形成一头连接政府所掌控的资源,一头对接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良性闭合循环。当前,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总体上是货币流动性过剩,CPI连创新高。各类资本包括金融资本,都在寻找有效益、有回报、有前景的项目。搞活投融资,一个重要前提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宁让项目等资金,不让资金等项目”的理念,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提高项目成熟度,增强项目融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政府性项目投资决策、实施和监管体系,减少低效投资,杜绝无效投资。地方配套补助重点应放在前期工作阶段,只有通过长期稳定的注入前期工作经费,才能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促进项目成熟,实现既定的融资和建设目标。重点水源工程专项资金以县(区)间互助的形式集中用于在建项目,资金跟着项目走,5年一个周期进行平衡,5年内各县(区)筹集的资金原则上全部返还各县(区),少数无法平衡的则滚入下一个5年周期调配。水利专项贷款资金则重点用于项目开工前期上级补助不到位时的应急,上级补助资金到位后,除满足归还到期贷款外,通过置换调剂借给其他具备合法手续的项目使用,尽可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县(区)也应建立相应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确保不错过新一轮水利建设机遇期。4健全制度保障、严格规范运作,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为保障,规范运作,强化监管,提升信用,做到举债规模与政府投融资主体掌控的资源总量相对称,与政府投融资主体具备的偿债能力相对称,实现融资规模最大化、债务风险最小化,确保“借得来、投得出、用得好、还得上”。为此,我们要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投融资运作行为,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形成程序严密、运转高效、监管到位、有效制衡的管理约束机制。水利建设的新一轮机遇期已经来临,如何破解长期制约当前水利建设发展的投入瓶颈问题,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在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因此,我认为以市场手段融资解决水利项目投资问题,发挥融资平台公司对资金的放大、应急作用,是当前水利建设的现实需要;做实水司,规范公司运作,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搞好水务投融资工作的基础;用好用活现有财力,建立前期费有偿滚动使用机制,高质量做好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满足贷款要求的前提;继续筹集重点水源工程专项资金,实行县(区)互助,超前落实地方配套,是争取上级支持,实现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水利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注重舆论宣传,使“权责要对等,用钱必问效”的理念深入资金管理的过程,改变过去“重投入、轻支出、重使用、轻效益”的管理模式,树立起水利部门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的观念,把有限的水利财政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强化制度措施。
经过10年实践,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形成了五大类别、14项主要制度以及若干技术标准组成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管理制度体系纵向贯穿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横向涵盖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职责界定、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维修养护实施、质量管理、项目监理、项目验收、责任追究、经费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管理制度体系框架构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类:①基本制度: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价款结算办法、验收管理规定、合同示范文本、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等;②实施细则:主要包括检查考核细则、内业资料管理标准和验收细则等;③管理细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细则和维修养护管理细则;④技术图表;⑤其他技术规定。基本制度是对维修养护管理各阶段工作原则性的规定,是开展维修养护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性文件。实施细则和运行管理细则是结合工程现状和管理实际,对基本制度的深化和细化,重在日常管理的可操作性。技术图表和其他技术规定是维修养护管理的技术性指标,为维修养护实施和验收提供科学、标准、规范的工作标准。
2主要内容
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应用于维修养护内控管理,这里从维修养护项目管理角度对其主要内容加以介绍和阐述。(1)管理体制与职责: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主要对上级单位、主管单位和水管单位的职责进行了界定。职责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维修养护经费预算、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培训、总结应用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2)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纳入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对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编报时间、编制原则、主要内容、项目确定和定额标准等作出了规定。(3)项目实施:主要对合同签订、示范文本、任务下达、实施、检查考核、价款结算、预算调整和安全生产等进行了细化。(4)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行经常性经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制度。主要对检查主体、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时间和意见反馈等作出了规定。(5)技术资料管理:主要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作出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技术资料管理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6)验收:主要对验收类别、验收主体、验收对象、验收时间、验收程序以及格式文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验收标准作出了示范性规定。(7)责任制度:为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保证维修养护经费合法、有效使用,提高维修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制定管理责任制度。主要制度包括: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责任、资金申请与支付责任、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会计核算责任、合同管理责任、决算和验收责任、监督审计与考核责任、维修养护企业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8)管理细则:根据《水闸设计规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上级工程管理制度办法等制定《水闸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从运行管理角度对水闸工程管理的任务和职责、水闸工程控制运用、水闸工程检查观测和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作出了规定。根据上级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制定《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维修养护角度对管理职责、设计方案及预算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经常性检查与月考核、技术资料管理、价款结算和验收等作出了规定。以上两个细则分别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两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作出了规定,是水管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成果的重要标准。(9)技术图表:主要包括水闸平、立、剖面图、电气主结线图、启闭机控制图、主要技术指标表、主要设备规格和检修情况表等。(10)其他技术规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属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但其项目安排和施工技术有别于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尚无专门的国家或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定。目前,已初步制定并试行的技术规定仅适用于单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要包括标志标牌、工程观测、工器具维修养护等。
3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预算资金所能够达到的产生和结果。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以项目成本为基本衡量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其核心目标就是能够将绩效管理理念有效地融入到预算编制和监督的全过程中去,才能更加地关注到预算资金的产生和结果,切实通过改进财政资金预算管理,不断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切实提高自身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水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从整体上看,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可以发现,在水利制度的建设方面以及预算执行和组织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薄弱的环节,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管理还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而水利预算资金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职权定位不清晰
在我国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中还是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而绩效管理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形成的实践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岗位职权定位非常不清晰,人员也没有从根本意识到职权对水利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
(2)目标设置上没有进行明确,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计划
绩效评价目标设置上,我们要结合水利财政部门的具体实践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为水利项目的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依据过程。同样的,绩效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成本和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确定项目支出的必要是否。在项目资金的申请方面,会计人员一定要制定相应的额度,尤其是在现实中进行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更要为项目资金的支出确定在合理有效的空间之内,绩效管理的目标不合理,这样就会使得大部分绩效目标的设定依照是否符合现行政策和财务规定来进行设计,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从而会忽视了对项目效益的考虑。在一般的情况下,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项目过程中进行绩效评价机构,并严格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
(3)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总的来说,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项目所支出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其中就包括是经常性项目,建设购置类的项目,以及水利维修类的项目等方面,在同类的项目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涵盖水利行业预算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加强水利财政的预算管理。但是,我们发现,现行的指标体系当中存在以下的弊端,其一,项目指标体系过于注重合规性的审查,这样就可能会忽视了对项目本身的可量化指标审查。其二,比较侧重于项目的可见性评价,进而忽视了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各种附加效益的评价。其三,现行的绩效管理评价定性指标较多,投入指标多,产出指标少,这样也就无法对财政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价。
(4)绩效评价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绩效评价结果必须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当中去,并有效地和部门预算编制进行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实现预算管理效益的良性循环。如果是所投入的得不到最终的效益,这样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对评价结果的运用缺乏明确的思路。如果只是将评价结果当做相关部门支出项目的资料来建立相应的档案,而且对于具体支出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而且评价结果难以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力,所以,当前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3如何来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
一方面,为了能够加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这就要在新时期下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能够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切实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重要要求,这也是当前促进水利财政改革亟需的需要,从而建立更为科学合理地绩效管理模式。
(1)建立更为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
水利财政资金管理必须要由财政部门进行主导,并和监察审计部门和人事部门等进行协助,要能够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把关,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职责范围进行细化,才能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的工作流程,将各个部门的绩效评价力量进行整合,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有效地避免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只是走形式。
(2)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
一方面,我们要对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科学研究,严格规范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利于水利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一般来说,作为覆盖行业项目较为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和数据库,才能真正地发挥相关领域的评价专家库。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并能够将项目评价的结果和行业内类型项目数据进行比较,为此,财政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确定就必须要结合专业的建议。在对于行业规定以及项目类别特点来加以确定,并能够结合本地区的水利市场加以考虑,对专业人员和专家的专业素养相对来说比较高,还要进一步调动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在实践中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3)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
绩效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绩效评价的结果得以展现的,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绩效评价手段,逐步发现在预算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找出其中问题的根源,在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问题时,一定要提出科学有效地解决方案,才能进一步提升水利单位的决策水平。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能够将不同项目的不同阶段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下一个阶段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一系列得到过程中。切实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为实现下一阶段的预算目标制定计划。
4结语
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理
工程建设监理的控制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三大内容,三大内容中投资控制是基础,进度控制是条件,质量控制是核心。因此,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抓住这个核心。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水利建设监理往往都是施工阶段的监理。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度、质量、投资三项合同目标进行控制与相互关系的协调处理。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工程工期为重点,施工质量为保证,投资效益为目标”的原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协调工程进度、质量与合同支付的关系,促使合同管理目标得到优化的实现。
2.1建立一个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项目监理机构工程项目监理效果的好坏与监理机构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和工程地点的周围环境予以综合考虑。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项目监理机构,除应有一个好的总监外,组成人员也要精干,并且业务水平较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而如何在监理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人的岗位职责,无论是从搞好工程管理的角度还是增强各级监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调动工作积极性角度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值得认真做的事,只有分工明确,监理人员各尽其能,才能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只有充分了解到各个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特长与不足之处,在权力上予以适当控制,才能避免监理工作失误,规避监理工作风险。例如,同样是水工专业监理工程师,有的人来自施工单位,适合现场监理,在工程现场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但却不习惯记监理日志或发监理通知单,使得监理工作无记录;有的人来自设计单位,善于理解设计意图,勤于书写而疏于实际操作,对于施工方法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总监根据各人的不同专业特长,分配其不同的工作内容,明确其职责范围,并在其专业薄弱处予以弥补,完善其工作,使得监理机构总体监理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以适应当前水利监理工作的需要。
2.2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2.1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工程建设监理是一项高智能、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是一项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其效果的优劣,关键取决于监理工程师的水平、能力以及素质的高低。因此,要求监理工程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至少应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知识,再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工程建设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成为工程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并持续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才能胜任和提高监理工作的水平。人的素质决定着监理工作的质量。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及身体素质等。具体表现为政治合格、遵纪守法、法制观念强;熟悉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严格按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行事;熟悉监理业务和专业技术、知识全面、经验丰富;具备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思想;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身体健康等,即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2.2.2良好的职业道德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之一是要体现公正原则。监理工程师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损害工程建设任何一方的利益,因此,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都有严格的要求,并在有关法规里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2.2.3具有使人信服的能力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应当以“廉洁、守法、公正、诚信”为职业准则,以“公平、独立、自主”为工作原则,依据国家工程建设法律与行政法规,按照国家及工程验收规范、规程、规定和质量检验标准进行监理工作。监理工作并不是完全与“物”打交道,而多是与“人”打交道,如果没有能使人信服的能力,监理规划、建议、指令、审核意见和处理问题的办法等,就很难得到支持与贯彻执行,监理工作也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专业监理工程师除具备本专业技术和知识外,还要学习了解法治,了解经济合同法、仲裁法,建设监理规定,有关合同条款及法律法规。所以监理工程师除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和公正处理问题的工作态度,勤于调查研究和善于沟通的工作方法,且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到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尽职尽责。以建设监理法规为监理工作的依据,法律法规为监理工作的后盾,热情为工程建设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监理的威信,使监理工作保持顺畅和取得成效。
2.2.4具有可预见性和洞察问题的能力监理工作的主要义务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合同双方利益和国家利益。但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往往是没有明显先兆的,一些侵犯对方和国家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多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的,有时还会给监理人员以假象。因此如果监理人员犯糊涂,事先没有预见性和洞察问题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那就会产生更大的麻烦,最终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责任。由于人为的或施工机械(设备)故障、使用劣质材料等原因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和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俗话说,“防患胜于抢救”。对于可出现的问题,预先指出来不使其发生,总比事后补救要好得多。如若能作到预控,则要求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监理预控不仅有宏观上的预控,即在大问题上不违反原则,符合规程规范,还要微观上注意到每个细微环节。坚持策划在先,预控在前,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作为控制重点,对工程施工管理实行监督。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应作为监理工作的预控重点,要尽可能多的事先想到一、两步,预料到将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体现监理工作特点,使监理人员真正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2.2.5协调关系能力监理工程师要协调好合同双方关系,除了合同管理知识和经验外,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工作经历以及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应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掌握工程施工的第一手资料。依据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法令、法规、规范标准及国家计委、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所作的批文批示和建设各方签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和协议。坚持实事求是、平等协商、公正合理维护合同双方利益,融洽各方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后续工程的进行。
2.3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原则、任务、程序和方法
2.3.1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原则工程建设监理在其监理活动中应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坚持质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核心;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以主动控制为宗旨,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以督促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主动控制为途径,监督其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质量保证作用;严格掌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分包工程;严格禁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在工程上使用;对未经工程建设监理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且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3.2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任务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但是施工监理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就是按合同赋予的权利,围绕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监理人员应根据合同文件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规格和质量的检查工作,核查其原始凭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文件等,确认其质量;对检查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绝不允许用于工程,并责令承包单位及时运出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机械、机具完好性,看其是否满足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质量,特别是重要的工序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参加单项工程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做好质量签证工作,行使质量监督权和否决权;开好质量协调会,协助业主处理好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2.3.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签认;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报告,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计量器具等应要求承包单位上报有关检测部门的鉴定证明,并注意其有效期。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并附质量证明资料、进场质量检验记录审核签认,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对未经项目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项目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在设计交底前,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项目监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项目监理机构应对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记录)进行签认。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依据监理规划、设计文件、规范,按专业、分阶段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并报总监审批后,组织实施。总监应及时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并根据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由承包单位负责整改,最后由总监审定。
2.3.2.2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项目监理机构应定期检查承包单位的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计量设备的技术情况,对重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按规定组织检验试验。对重要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组织旁站监理和检查验收。审核材料的现场实验和复验报告,审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试验(评定)报告,经审查确认并签认后方可用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当承包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由项目监理机构签认。项目监理机构处理工程变更,如果是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变更,应编制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应提交项目监理机构,由项目监理机构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审查同意后,应由建设单位转交原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文件。当工程变更涉及安全、环保等内容时,应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定。项目监理机构应定期主持召开工地例会,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负责起草会议记要,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
2.3.2.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监理机构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及现场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认;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电器、设备调试等项),必须在检测、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检查评定(验收)。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检验批)工程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同时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编工作,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及工程质量报告。针对工程质量和内业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及时间要求,整改完毕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并报监理公司审核签认。
2.3.3施工阶段质量监理的工作程序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工程质量目标具体实现的过程。工程建设监理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每道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使工程质量的形成处于受控状态。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施工阶段全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控制,不仅涉及最终产品的检查、验收,而且涉及施工过程的各环节中间产品的监督、检查与验收。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2.3.4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方法监理工程师通常采用质量控制的检查方法有:见证、旁站监理、巡视、平行检验,具体视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确定采用的方式。对工程的重点部位、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工序等可设置质量控制点或待检点。现场质量检验方法有:目测法、量测法、测量法(借助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检查)、试验法(通过试件、取样进行试验检查)。监理工程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承包单位“三大员”(即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的情况,根据各人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防发生重大过失,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促使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施工员、质检员、现场安全员到位,逐步强化以承包单位自身三检制为基础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改变施工质量只靠监理工程师管理的被动局面,提高工程质量一次报验合格率。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当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发生矛盾时,要求承包单位以施工质量求工程进度,以工程进度求施工效益,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实现。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针对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阶段性向业主单位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和分析报告。
3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3.1投资控制的重点是在业主授权范围内,以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认真做好工程量支付、工程变更项目的工程量核定以及处理好工程索赔,把工程投资控制在合同范围内。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要协助业主单位及时解决好设计不完善的问题,以防因此引起工期延误和施工单位索赔。依据质量合格证、工程量清单和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对承包人已完工程量进行计量。计量的项目为工程量清单中的全部项目、合同文件中规定的项目、工程变更项目。监理员负责复核或在施工现场直接获取承包人完成的工程量,并签发计量凭证;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工程计量工作,审核工程计量的数据和原始凭证;总监在投资控制中的主要工作是审核签署支付证书,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下达工程变更令,处理索赔事宜。
3.2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是实现进度控制的前提,但是计划编制者很难事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准确无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影响进度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存在偏差,监理工程师应采用必要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调整实际进度。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应依据合同分析原因,理清责任,再采取措施。如仍不能按时完工,应及时向发包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意见,经发包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按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实施,确保工程按预定计划完工。
4工作体会监理企业是一种依靠企业信誉求生存求发展的行业。
要维护企业信誉,必须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和高度责任心及较高的专业素质、懂法律、会管理的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应具有足够的施工管理知识,必须熟知国家颁发的建设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知识和经验。同时要具有一定水平的行政管理知识和和管理经验,学会合同管理、经济管理,熟悉工程建设合同文件,熟悉设计文件,熟悉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监理管理规范和监理文件,熟悉施工环境和条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运用权限,促使业务工作能力和监理水平不断提高。监理工程师应着眼于“理”和“服务”,“理”即理顺协调关系,相互理解,遵重事实,以理服人,合情合理。“服务”具有双重性,即在为业主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的同时,也为施工单位提供服务。要在技术上和施工组织管理上为施工单位出谋划策,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只“卡”不“帮”只会加剧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对立,影响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