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数学论文范文

国际数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数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数学论文

第1篇

果树育苗的主要工作是为果树栽培提供一定数量、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与自然条件的早产、丰产、稳产、优质的果树幼苗。由于苗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果树种植的成活率、果树寿命、树势强弱以及果树今后的产量。因此,对于果树栽培,必须强化果树苗圃的管理,将优质良种的苗木培育作为重点,采用优良品种和优质果苗,通过科学的采种育苗手段,提高苗木质量,确保今后果树种植的产量与质量。

2苗圃地的科学规划建设

2.1苗圃地的选择

果树育苗的苗圃地应尽可能地选择在需用苗木地区的中心或附近,进而减少苗木运输费用和运输途中造成的苗木损坏,并确保苗圃的土壤和气侯等环境条件应该与苗木使用地基本相同,以尽可能地提高苗木定植成活率,确保果树苗木能够生长发育良好,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得到体现。苗圃地的土壤应该最好为土质肥沃、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深度以40cm为宜,对于粘土和砂地必须将其改良成为疏松肥沃、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理化特性,同时根据果实苗木种类适当调整苗圃地土壤的酸碱度,使其符合苗木生长发育的要求。

2.2苗圃地的规划

苗圃地的作业区主要是分为母本园和繁殖圃,其中母本园主要是为繁殖苗木提供优质砧木和良种接穗、插穗,规划的规模应当根据苗木生产的数量进行设计,并注意确保位置适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保护。对于繁殖圃则主要是作为培育苗木的生产区,应该按照果树苗木的繁育方法将其分为实生苗区、自根苗区、嫁接苗区、砧木苗区进行规划建设。

2.3苗圃地的整地施肥

在苗圃地的整地上,首先应该在苗圃地平整作业区时彻底清除杂草,以免幼苗消耗营养,并减少病虫。同时按照30~40cm厚度对土壤进行翻耕,并根据土壤理性特点结合深翻分层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草木灰、过磷酸钙等对土壤进行改良。在播种或移苗以前,还应该采用硫酸亚铁、呋喃丹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灭虫。之后浅施圃地,碎土整平,按照土层厚度、雨水情况作畦。

3育苗技术之实生苗的培育

3.1种子的准备

实生苗培育应该采集品种纯正、无病虫害,且充分成熟的种子,重点选择丰产、稳产、质优的母株,采集处于成熟期的种子,并将其通风、冷凉、干燥处贮藏。之后按照不同果实苗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层积处理,确保种子的后熟,进行浸种催芽。在层积处理后或播种前应采用目测法、过氧化氢法、染色法、发芽试验等方法鉴定种子的生活力。

3.2播种

播种时期应根据不同果树苗木的特性确定,一般秋播在11月上旬~12月下旬,春播在2月下旬~3月上旬,对于播种量应该根据种子纯净度颗粒大小、发芽率高低、发芽势强弱、播种方式及要求单位出苗数等确定。播种方式小粒种子多用撒播,大粒种子例如桃、杏、核桃等多用点播种,此外也可以采用行距开沟的条播方式。播种深度应该按照种子最大直径的1~5倍控制,播种后按照果实苗木种类确定是否覆土。

3.3播后管理

播种后,应及时浇水确保表土经常湿润,同时在种子拱土时应及时去掉覆盖物,幼苗成活后中耕除草,对于用作砧木苗应当在苗木达到一定高度后除去分枝,确保嫁接部位光滑。

4育苗技术之嫁接苗培育

4.1接穗的采集

对于接穗应该根据果树苗木品种区域化要求,在品质纯正、生长健壮、高产稳产、无病虫害的母本上采集生长充实、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或当年生枝作为接穗。采集的时间尽量在高湿季节早晚采集,同时及时取出顶端不充实部分和叶片,并置于保温、保湿和通风环境下保存。

4.2嫁接嫁接方法

主要有枝接、芽接和靠接,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嫁接方式就是枝接、芽接。采用芽接的优点在于接合部位牢固,成活率高,嫁接步骤为削取芽片,切割砧木,取下芽片插入砧木接口和绑缚。枝接的优点在于发芽早,生长旺盛,能够当年成苗,主要适用于较粗的砧木,嫁接方法则又可以分为插皮接、劈接、腹接、切接、根接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

4.3嫁接后的管理

在完成嫁接2周后应及时检查成活,对于芽接在次年春季萌芽前应及时解膜,芽接苗、腹接苗在接芽成活后、萌芽前应及时进行剪砧,并适时除萌摘心,以便于摘心促进分枝。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果实苗木的特点设立支柱,做好施肥、防虫害、中耕除草等管理维护。

5育苗技术之自根苗的培育

5.1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母树上剪取枝条或根,插于土壤中促使其生根或萌芽成苗的技术,主要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插法等几种方法。硬枝扦插主要是采用木质化、成熟的一年生枝条扦插繁,需要注意的是,在扦插前需采用高锰酸钾等药品对插床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嫩枝扦插主要是采用尚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新梢扦插,重点确保空气和土壤湿度等条件适当。根插法主要用于枝插不易成活的果树苗木,重点确保根插的粗度、长度、端口剪切适当。

5.2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指在与母体不分离的状态下把枝条埋在土壤中生根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对于扦插不易生根的果树种类非常适用。压条繁殖有地面压条和空中压条2种方式,其中地面压条中对于根颈部发枝力强的果树一般采用直立压条,对于根颈部发枝力弱的则采用曲枝压条方式。

5.3分株繁殖

法分株繁殖法主要是利用果树母株的根或匍匐茎,在其生根后将其分离栽植的培育方法,主要有根蘖分株法、吸芽分株法、匍匐茎分株法、根状茎分株法等几种方法,主要用于如石榴、枣、山楂、李、樱桃、香蕉、菠萝等果树苗木的培育。

6育苗技术之苗木出圃

6.1苗木的掘取

苗木的掘苗时期应该按照果树种类、气候条件确定,落叶果树一般在休眠期掘取,常绿果树苗木一般在新梢停止生长并充分成熟后掘取。掘苗时应注意确保土壤疏松,掘苗的深度大致在30cm,重点注意确保苗木根系、枝条、芽等不受损伤,掘苗以后应该将主根、侧根的伤口剪成斜面,并及时疏除过密的纤细枝、病虫枝,解膜补剪砧木。

6.2苗木的分级、检疫和消毒

对于病虫害严重、损伤较大、无根或嫁接口破裂的苗木应予以废弃,同时根据不同苗木的树种、品种、繁殖方法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将苗木分级,并按照国家植物检疫相关规定对苗木进行检疫检验,重点控制苗木的病虫害问题。之后采用石硫合剂喷洒或浸苗或者是波尔多液浸苗进行消毒处理。

6.3苗木的包装和运输

对于果树苗木,应该先蘸泥浆后采用稻草、草帘、草袋和蒲包等对其进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注意直立放置,避免日晒、雨淋,同时轻拿轻放以免出现机械损伤,如果苗木不能出圃外运,必须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区域进行假植。

7结语

第2篇

1.重视问题解决

开发智能是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近10多年来,国际上研究并推广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问题是学生面对一项任务时才出现的,这项任务通常是由教师或教科书布置的,而且往往没有给问题规定解决方法。当学生在问题中找出一个适当的“模式”时,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正式提出的,此后很快跨出了美国国界,被英国、日本等国引进。美国数学课程把“解决问题的数学”作为第一项标准,认为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是全部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所有数学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标准强调,在鼓励和支持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要进行广泛而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探讨。学生应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探讨,应学会用几种方式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他们应该像评价问题答案那样,学会评价解决问题的过摸。当儿童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应遇到较多的完全不同类型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于现实世界和数学内容本身。

重视问题解决已成为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最近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十分重视将数学活动全部纳入“问题解决”的视野。德国在数学的跨学科目标中,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列为五大目标之一,并指出:“促进这两种能力的首要条件是安排以解决问题为方向的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最佳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和推测答案。”

2.强调数学应用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他们的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就将数学知识和应用相结合,作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各年龄阶段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如钱币的兑换和计算,价格和购物计算,各种购物方案的确定和评估,时间和行车时刻表的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容量与重量的估计和测定,旅游中的问题,居室与建筑问题,出版印刷中的问题,说话频率的测算等。

3.促进数学交流

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之二,就是作为交流的数学,认为:如果学生想要进行数学交流,并且经常地应用数学,就可以把数学作为一种语言。数学交流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用游戏的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描述、交流、倾听、书写和阅读是交流的技能,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构建知识,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且澄清自己的思维。当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想法时,教师就推进了交流的过程。

教学中的交流过程,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特别重视创设情景,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去动手、去讲、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别人的表达。因而课堂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

当前和21世纪很少会有人用那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现代社会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小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以便为将来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矗这也是一直将发展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从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出发,在学习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形成对提高人的数学素养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比较、分类、类比、对应、排列、代换、组合、取样分析、尝试、估测、模型化、推理等。

第3篇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原名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心)在1996年就开始集中管理GF报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即由一名业务副主任(副所长)主管GF报告工作,科技处训练科为业务主管部门,设立一名业务参谋分管GF报告工作。在科技信息研究室设立GF报告管理小组,承担GF报告的业务管理工作,负责GF报告的形式审查工作以及收集、整理、上报、管理与交流使用等工作。2012年制定《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建立“GF报告联络员”制度,由各单位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GF报告工作,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日常管理工作,拟制本单位GF报告年度编写计划,并监督落实,组织本单位GF报告的撰写、审查、上报等工作,并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初步技术、形式审查。

1.1GF报告的提交范围中心完成国防科技项目(包括试验技术项目、军口863项目及其他国防科研项目)、教育培训和管理决策项目时必须撰写GF报告,并提倡和鼓励完成工程型号任务和其他基础研究项目时撰写GF报告。学科内容涉及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航天服、航天食品、训练模拟器、飞船工程设计的医学工效学要求与评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航天医学研究、航天工程研制与试验的各个方面。

1.2GF报告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每年年初,各单位拟制“GF报告编写计划”,由训练科汇总,并编制下发“XX年度中心GF报告编写计划”,明确报告题目、编写人、完成时间节点等。科研人员按照《中国国防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利用“国防报告管理系统”,撰写合格的GF报告后,呈交至相关业务总师或学科专家审查其技术内容,再交至GF报告管理小组进行形式审查(必要时修改后进行形式二审)。年底,管理小组对年度内GF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并在审定表上加盖中心公章,上报总装GF报告管理办公室,同时另存一份纸版报告以提供交流利用。

1.3GF报告管理现状GF报告的日常管理及利用等工作,按照《中心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并参照《中心技术文件管理规定》,严格做到闭环控制、准确及时。经统计,1997-2013年,由GF报告管理小组管理的GF报告约1000份,远不及每年近5000份的技术文件产生量。GF报告的交流使用量也不多,只在项目结题、实验室评估、课题查新、职称评定时,才有个别科研人员检索、查阅相关报告,年均检索量甚至不足20册/人次。GF报告数量少、内容、格式要求严格、管理系统软件与水印系统冲突等原因,导致GF报告的撰写、提交、征集、交流使用等得不到充分保证。

2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收集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GF报告是科研人员为了描述国防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具有一定密级的特种文献,详实记载了国防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GF管理的目的是积累、传播和交流,使科研工作者能够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重复实验过程或了解科研结果。虽然军队院所开展GF报告工作已10余年,但进展并不是很理想,存在报告收集不全、管理体系不完备、交流使用不便等问题。

2.2未完全纳入科研管理程序GF报告的征集应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科研合同、科研项目执行、项目管理等各环节、全过程,但并未认真执行。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以及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局面,使GF报告不能完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能完全纳入科研工作管理程序中。

2.3交流与利用不够充分GF报告的交流和使用在《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等文件中都有规定,但是目前只是体现在项目结题、实验室评估、课题查新、职称评定等方面。GF报告内容程度高、总量不多、技术质量难以保证,使其不能得到充分交流与利用。

2.4培训与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军队院所科研任务重、工作量饱和、时间节点紧、保密形势严峻等特点,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往往不能保证GF报告的撰写质量,甚至不能按时间节点提交报告。另外,科研人员不能熟练使用GF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系统与水印系统或其他保密系统等,加之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不够到位,大大影响了科研人员对GF报告的撰写效率、提交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3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军队GF报告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与改进措施。

3.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构建GF报告管理体系为了保证GF报告工作顺利开展,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级分层构建GF报告收藏和服务的管理体系[5-6]。

3.1.1构建系统级(或全军)层面的科研院所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负责系统级军队院所GF报告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对军队院所的GF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军队院所GF报告工作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相关方针、政策、法规,负责军队院所产生的GF报告的征集、审查、上报、业务建设、管理与交流利用,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各院所的GF报告工作,使之正常开展。

3.1.2构建军队院所层面的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负责各军队院所GF报告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凡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单位,由一名业务副院(所)长担任该单位GF报告管理负责人,科技处(或类似的科技管理职能处室)负责GF报告业务主管工作,指定一名参谋任联络员(一般为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的业务参谋),并在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成立GF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各院所GF报告的日常工作,承担GF报告的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工作。制定、贯彻、落实本院所的GF报告工作规章制度和计划,负责GF报告的征集、审查、上报、业务建设、管理与交流利用,负责GF报告的规章制度落实、业务培训、协调沟通,负责GF报告工作总结、表彰和经验推广等工作。

3.1.3构建各军队院所下属各处、室级GF报告收集和服务管理体系各军队院所下属处、室指定专人负责GF报告工作,对本处、室产生的GF报告进行收集、初审,并及时提交至本院所的GF报告管理部门,确保本单位产生的GF报告在单位内部得到充分利用。负责贯彻落实GF报告工作的规章制度,拟制本单位GF报告年度编写计划,并监督计划落实,负责组织本单位GF报告的撰写、审查、上报,负责本单位GF报告的初步技术审查、形式审查等。

3.2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健全GF报告管理制度

3.2.1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建立GF报告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将GF报告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程序。这是贯彻、落实GF报告工作制度的关键,是解决报告撰写、提交长效机制问题的迫切需要[7]。在项目立项、下达、实施、验收、鉴定和报奖等主要环节,明确撰写和提交GF报告的职责要求,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报告;在项目立项、下达和开题阶段,在立项申请报告、开题报告和任务书中明确撰写提交报告的数量和时限;在项目验收、鉴定、报奖阶段,将撰写和提交GF报告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承担者以及科技信息管理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将GF报告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科研能力建设中,作为关系本单位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

3.2.2加强制度建设,使GF报告工作有章可循军队院所应建立《军队院所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为GF报告管理奠定制度基础;梳理本单位制订和颁布的科研管理方面的文件,采取修订或专门发文的形式,将GF报告工作纳入其中,确保国防科技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都有开展GF报告工作的依据和要求;提升GF报告工作与科研管理工作的融合度和收集的完整性,强化知识产权和保密管理、完善共享机制建设,推进科技报告的充分共享和交流使用。

3.3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加强GF报告的交流共享

3.3.1分级管理,严防失泄密,进行交流利用GF报告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国防科学技术秘密,还涉及到国家、国防建设的安全利益及专有技术或敏感技术。因此,对于GF报告一定要在坚持保密守则的前提下,按照“集中检索、分布获取、分级保障、设限受控”的原则进行交流和使用[8]。可定期出版公开、内部密级的GF报告,鼓励国防武器装备研制、承制单位使用相应密级的GF报告,要求管理部门使用相应密级的GF报告等。

3.3.2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促进开放共享在统一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构建GF报告信息资源平台,建立集成融合和无缝链接的信息资源系统。在降低撰写和形式审查的难度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对GF报告进行信息审核和针对性开发,合理确定科技报告的共享范围和保密级别。向军队院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等分级开放国防科研信息和科学数据,并由此建立军队院所自主创新知识库,依托互联(局域)网络形成分级、分层的GF报告全文信息检索系统,促进GF报告的开放与共享[9]。

3.4健全培训和奖惩机制,提升GF报告数量与质量

3.4.1加强培训,提高GF报告和数量的质量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熟练使用管理系统撰写和提交报告。重视报告的技术质量和形式质量,不断完善由科研人员、主管领导、技术专家、GF报告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使之融入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本单位的报告撰写任务。

3.4.2建立有效奖惩机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建立奖惩机制是GF报告体系建设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报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制订有效的政策措施,公平合理地将国防科技报告纳入本单位的技术职称和职务考核、晋升的指标体系,有效提高科研人员撰写提交报告的积极性。开展评优奖先活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将报告撰写上交情况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利益相挂钩,逐渐形成写好多交报告的良好氛围。对未按要求提交报告的项目予以必要惩戒,如削减经费、取消承担延续项目的资格等,以引起项目组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和警醒,促进报告撰写和上交。

4结语

第4篇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成长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面对这样的差异,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根据不同的学生数学水平,分层次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让所有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完成中获得自信和得成功的喜悦。针对学生的能力层次,将作业的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A、B、C。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A,中等的可选B,稍差可选C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是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堂与课外作业的设计的思考

2.1课堂作业的设计

2.1.1具有一定难度的A类题

这类题较难,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有的甚至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够找到答案。这样的题对学的探索、合作、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思考题类似。

2.1.2中等的B类题

适中的题型既要保持一定的基础性,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飞发散。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生,可以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前提下了解新知识,以便更快、更好的熟悉好掌握新知识。

2.1.3难度的C类题

练习一系列最简单、最基础的,并且还能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似的题型。适合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操作,有利于他们理解和巩固旧知识,从而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以便建立起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2对课后作业的思考

现在的数学课作业基本上都是一些书面的作业,形式十分的单一,最终的结果不是对就是错,没有多少创新,让学生比较烦。因此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有创造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学生学习了“克和千克”后,可以布置这么一道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菜市场买50克、100克、1千克、5千克的东西,在称东西时注意观察台秤上的指针和刻度,并让学生用手感觉一下这四样东西的重量。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做课外作业的兴趣。

3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开放学生的大脑

通过作业可以对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与批判性。但是传统的作业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应该设计“开放性作业”,通过开放性的作业队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通过“多种解法”、“多种答案”让学生积极的调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穿心思维。例如,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602班有55名同学,在一次联欢会中,班委会决定每人购买一个冰激凌,如单买每个3元,如批发,购买一箱(20个)可打九折,购买三箱及三箱以上打八五折,利用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物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物方案:第一种是单独购买,全班共付:3×55=165元;第二种是班级统一购买,买两箱再加15个,全班共付;3×90%×40+3×15=153元,钱少花12元;第三种是班级统一购买,买三箱,全班共付:3×85%×60=153元,冰激凌多买了5个,还少花12元。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之后,学生会发现后两种方法是比较实惠的,而且最后一种方法是最为合算的。如此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

第5篇

新华社伦敦12月22日电(记者黄堃)英国一群小学生创造了一项科研“传奇”。他们对大黄蜂的觅食行为进行实验观察,并在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生物学通讯》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据称,这是国际学术刊物第一次正式发表主要由小学生完成的研究论文。

皇家学会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久负盛名的科学组织,其主办的《生物学通讯》属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而这篇小学生论文通过了该刊正常的同行评议审稿程序。孩子们在论文中发表了其研究结果:大黄蜂的确具有观察和学习颜色组合模式的能力。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却为昆虫视觉辨识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这篇论文由来自英国德文郡布莱克沃顿小学的25名8岁至10岁的小学生完成,伦敦大学学院的博·洛托博士为他们提供了科学指导。博·洛托博士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是一个观察大黄蜂认知能力的实验。他只是提供了实验工具并帮助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整个实验设计和数据获取都是由这些小学生完成的。

在孩子们看来,实验观察更像是他们与大黄蜂之间的一场游戏。洛托为他们提供了“游戏工具”——一个模拟花朵的有机玻璃面板。面板上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中有16个圆圈。这些圆圈可以改变颜色来模拟花朵,圆圈中间有凹槽,用于盛放模拟花蜜的糖水。

孩子们自己设置了游戏规则:当每个方阵周边为黄色而中间4个圆圈为蓝色,或周边为蓝色而中间为黄色时,中间4个圆圈中有糖水。大黄蜂很快就学会了判断这种模式,到中间“采蜜”成功的几率高达90%以上。

为了探索大黄蜂如何进行判断,孩子们还设计了对比实验。比如将中间4个圆圈改为绿色,而周边仍是黄色或蓝色。结果就整组大黄蜂而言,“采蜜”地点较为分散。说明在第一个试验中,它们不是简单地记住到中间采蜜,而是学会了判断蓝黄两种颜色的组合模式。

研究还显示,有的大黄蜂在颜色改变后仍然更多地到中间采蜜,说明它可能比较“聪明”,能够将原来的颜色模式推广到新的颜色。

美国纽约大学的劳伦斯·马洛尼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纳塔莉·亨普尔·伊瓦拉在《生物学通讯》配发的评论文章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因为以前研究人员只知道蜂类有很强的空间判断能力,本以为它们会按空间规律仍然到中间采蜜,而实际上大黄蜂还具有观察和学习颜色组合的能力。

第6篇

好的教案设计,是对一节课的重要规划,既要确定教学目标,也要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要立足于构建高效课堂,对于一堂课要进行精心编排。其实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就是课堂构思的过程,好的教案,要预设教学环节,同时也要把教师应说的话进行提前设计。教师如果不精心准备教案,就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纰漏,导致课程安排不够紧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把教学过程摸清,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毕竟教案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要保存好自己的教案文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逐渐让自己的教案趋向完美和高效。

二、确定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关键所在。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众所周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文本在进行编排时,就已经明确反映了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点的分布等。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教学目标,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特点,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放在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上。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兴趣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检测来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这样既符合教育精神,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要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予以贯彻。

三、有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效把握一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首先是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会导致课堂教学过于分散,使学生听课后无法把握教材知识,不能做到学有所获。教学重点是一堂课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确定的,一般而言,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只集中在一两个知识点上,教师要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有效把握,并在课堂上充分落实。教学难点一般而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明白,让学生真正理解。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找规律”这一内容时,依据教材给出的场景,给学生规律性地摆放了三种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能观察到盆花、彩灯、彩旗这几种物体的摆放规律吗?按照这种规律,右起第12个是一盆什么颜色的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是重点。但笔者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多样的方法找出规律,运算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具体方法,这样才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

教学设计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教学生成的具体效果。教学设计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检验其设计得科学与否。因此,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并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设计一些师生间的互动或者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设计之前一般只是设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比如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导致教学环节不能充分有效地开展;或者由于预留时间不足,导致在活动后,教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发现和改进。有的时候,课堂教学的生成效果和不同班次间学生的差异性也具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班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设计是理论,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师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五、结语

第7篇

去年召开的“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是纺织行业的一次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系统对接的直会,推出了1名学术大奖、8名学术带头人、15篇优秀论文,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继往开来,本届大会组委会仍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纺织专家和学者,跨行业,跨领域的科学家,深谙资本运作与电子商务的成功人士,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贸易团体、商会的管理人士等共聚一堂,实现跨界思维共赢,合作集成创新的目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孙瑞哲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分别担任大会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

大会将围绕新型纤维材料、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等热点,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额发学术大奖和学术带头人奖,为国内外高层次的纺织理论研究者、纺织科技工作者、纺织生产管理者和纺织技术产业化实施者的零距离接触提供互动空间。现诚挚地邀请您就相关内容投稿并参加此次会议。

一、论文征集范围

(1)纺织基础理论研究;(2)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3)天然纤维的改性研究;(4)聚合物结构与分析;(5)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纺织工业的应用;(6)生物质纤维及其关联技术;(7)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新型纺纱方法及设备;(9)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机织、针织。编织技术;(10)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1)节能节水型染色,印花技术;(12)纺织品的复合功能后整理;(13)纺织用酶的研发及应用;(14)化学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5)各类高功能技术纺织品(含军用);(16)技术纺织品非织遣、机织、针织和编制成型工艺;(17)技术纺织品复合加工技术;(18)技术纺织品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19)环保低碳纺织专用机械与器材。

二、论文提交细则

(1)会议只接受原创首发稿,文贵自负。

(2)论文可选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但参加“2012年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只能用英文书写。论文的具体格式参见大会官方网站“会议征文”栏目。

(3)作者须在大会官方网站(.cn)在线注册后提交Word格式的论文,会议秘书处会在收到论文后的3个工作日内用电子邮件回复。如在1周内没有收到回复,请重新提交论文或与秘书处联系。

(4)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8月20日。

第8篇

在国家、区域及社会中,文化资产不仅是认同感符码,而且比以往更全面地嵌入全球消费当中。观光客参观自身及他处历史的方法主要有二:造访各式各样的实体遗迹,或参与各种形式遗留下来的仪式和行为。然而,文化资产的保护、保存、展示及管理之动机和措施,常与参观的游客有所区别,也和选择性地将历史包装成遗产的观光部门有所不同。此类差异反映出依附于文化资产上的不同价值观及用来筛选文化资产的不同价值体系。

在此背景下,本研讨会主要是检视文化资产的评价及保护过程中的张力和机会,并在较宽广的社会领域中,检视以发展为目标的文化资产使用方式。希望探索文化资产如何在转变及在流动的价值观中“运作”,并探索观光与游客形塑、嵌入、改变社会遗产价值的各种方法,如:

·观光的运作和身为游客,如何影响我们对文化资产的理解?

·我们对过去历史的价值观如何转变?

·在这实时、多重实体的时代以及多重文化的社会中,(应该)如何使游客和社会大众了解文化资产?

这类问题都影响文化资产的政策和政治活动,及国际观光业的动态。

本研讨会目的为提供跨越不同学术领域的关键对话,也征求各学术领域论文,如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建筑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研究、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历史学、遗产研究、景观研究、休闲研究、博物馆研究、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观光研究、都市与空间计划等。

我们欢迎所有探讨关于观光及文化资产关系的观点。任何与遗产相关的论文都是我们征稿的对象——世界遗产、自然遗产、人造及都市遗产、殖民遗产、宗教遗产、遗产景观、无形遗产、博物馆遗产、食物遗产等等。主题包括:

·了解游客的遗址体验——叙事、记忆与情感

·阐述并传达遗产的价值——包含复杂的观众

·藉有形及无形资产建立认同感——挑战传统

·以遗产为基础的再生计划——怀旧经济

·将过往历史作为观光消费的商品化过程——(反)传统再造

·冲突的遗产——权力、荣耀与取代

第9篇

(一)未成年学生上网行为概述

1.规模及群体特征截止到2013年12月,国内网民总数在6.18亿人左右,学生毫无疑问是我国网民最大人群,占比例为25.5%,通过年龄结构分析,10-19岁的群体所占比例为24.1%。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中学生占40.5%,仍是青少年网民中数量最多的群体。

2.上网行为特征青少年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83.5%,成为最常使用的上网工具,青少年手机网民总数约为1.96亿人。另外,中学生上网时长每周约为13.3小时,低于大学生的22.8小时,高于小学生的6.7小时,上网时间远高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

3.网络使用特征首先是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上,82.6%的未成年网民会选择使用,网络音乐81%,网络视频63.5%,网络文学44.8%,以上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但在网络游戏中,未成年网民使用比例高达76.4%,导致的网游上瘾和沉迷的人群越趋庞大,也出现了形形且备受争议的“戒网瘾”培训班。

(二)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度差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第10篇

朱永新先生近日在博客里发表文章,认为中小学老师职称评定与英语考试及挂钩,一是不公平,二是没有必要,应该改革。

我想说的是,不仅中小学老师受到的重压,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同样受到的困扰。

现在我们查论文资料,已很少到图书馆了,特别是近十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都已上传到相关学术网站上,中国知网还有专门的博士文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非要发表在纸质学术刊物上呢?一般人都认为,学术刊物均由专家学者审读,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学术论文。

以我个人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与观察,这纯粹是美好的想象,大量的学术刊物都在收取版面费,一些是弥补经费不足,而另一些则完全是创收牟利。面向中小学教育论文的刊物,将月刊办成周刊,无限增加版面,最多的创收每年可达上千万之巨。

教育部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组织应该有所考虑了,比如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分类发表各学科、各类别的论文,发表之前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副高级同类职称专家推荐鉴定,发表时由专业机构检索其为非抄袭作品即可发表,发表的意义一是传播,二是让所有的人来评鉴、跟帖。如果是参评职称,则要在其所在单位公示,让写作论文成为一件严肃的事情,发表的门槛低,但后续的评鉴公开,整个过程得到公开监督。

还有就是中小学校的教师,不应该像研究生写论文那样严格,优秀的经验总结、创新探索等,都可以当成论文成果,通过网络公开,作为职称成果认定。而这类成果对教学意义更大,因为论文只能证明一个人的研究与写作水平,而经验总结与创新实验则直接服务于教学。

第11篇

在我国一部分农村学校,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只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忽略了技能课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沉浸于知识中努力、奋斗和竞争,谁得了高分谁就是胜利者。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只是流于形式,为了应付或者象征性地开放,该门课成绩不作为评优选先和年度考核的依据,从而导致教师无人愿意上这门课,领导指示你教这门课,你只好不情愿地默认,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农村学校部分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只有高度重视,改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引导学校健康发展,办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好学校,才能更好地引领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资源优势变为教育效益。

二、硬件建设没有达标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是基础;硬件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由于农村学校资金的短缺造成软硬件建设的滞后,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操作与控制室,更没有计算机室,教师办公室就是现成的计算机室。因此,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兴趣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部分学校只有区区几台电脑,而且有的还是以前项目上配发的,内存等内部配置很低,运行速度很慢很慢,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的学校虽然有多媒体教室,但数量很少,不能满足教师使用。有的教师想用多媒体上课,可还需要提前预约,而且必须让学生提前进多媒体室,因此带来许多不便,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灵活性、积极性,也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要在农村学校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的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在坚持以办学单位投资和学校投资为主的同时,积极吸收各种捐赠、援助等社会资金,抢抓发展机遇和项目的支持,及时充分运用上级有关政策,努力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偏低

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许多农村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他们不懂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还徘徊在“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忽视技能,盲目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抹杀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恶化了师生关系。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摧残了农村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2.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在农村学校,有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对于操作更是一窍不通,谈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部分教师虽然了解一些,但操作不是很熟练,要运用幻灯片或动画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也很难。就算他们花时间制作了课件,由于操作不熟练,在上课具体操作时也许会出错,导致课件不能正常播放,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所以,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四、教师对资源利用不合理

第12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贸易条件,笔者采用整体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避免为掌握单个的术语而头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国际贸易术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

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贸易条件,它包含了贸易双方分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牵涉到贸易双方至关重要的经济利益。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知识对国际贸易和其他商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础的要求。而且,能否该部分的内容还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后续内容的教学,因此这部分知识是个基础,这部分没掌握好,后部分的学习会受很大影响。

二、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作者以往的经验,以独立的方法分别教授13个贸易术语,教学费时费力.学生掌握困难。作者采用整体的方法,把这13个贸易术语分为三大类,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同时细分其差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要点分别讲述如下:

第1组FOB,CFR和CIF

这组贸易术语的共同点是:三者都适用于水上运输;三者都属于象征货;它们有统一的风险划分界限,即装运港船舷边.以这条线为准,买卖双方基本上分别承担这条线分属于自己这方的风险和责任。有了这个作为基础之后,FOB就非常容易清楚了,买卖方各司其职;接下来要加深一点,CFR术语下,我们通常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卖方除了承担本来就属于自己这边的风险,责任和费用之外.还要负担本属于卖方这边应该承担的运费,其他不变;CIF术语比CFR更进一步,卖方除了要承担CFR下多承担的运费还要承担本该由买方承担的保险费。

我们可以理解我在三个贸易术语的条件下,卖方所要支付的费用,由FOB到CFR再到CIF,是逐步增加的。同时学生也会很快能理解到,对卖方而言采用FOB术语时商品报价是最低的,CFR报价次之,而CIF报价是最高的,这对后面的商品报价的计算学习很有帮助;反之如果是买方而言,那就正好相反,CIF最有利,CFR次之.FOB最不利。

用简单的公式表示为:

FOB卖方费用二越过船舷前的所有费用

CFR卖方费用二越过船舷前的所有费用+船舷后的运费

CIF卖方费用=越过船舷前的所有费用十船舷后的运费十船舷后的保险费。

第2组FCA,CPT和CIP

这组贸易术语的共同点是: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方式;风险和责任的划分界限是第一承运人;都是属于象征货。

此组贸易术语的风险和责任的划分界限是第一承运人,那么以这条线为界限,买卖双方基本上分别承担这条线分属于自己这方的风险和责任;其主要地区别在于费用,采用FCA时,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只需承担风险分界线属于自已这方的费用即可,而采用CPT时,除了要承担自己本该承担的费用外,还要多承担本该由买方承担的运费;而在CIP条件下,卖方要多承担本该由买方承担的运费之外,还要承担本该由买方承担的保险费。而对买方而言,如果分别采用三个术语,所要承担的费用是逐步减少。

用简单的公式表示为:

FCA卖方费用二货交第一承运人前的所有费用

CPT卖方费用二货交第一承运人前的所有费用+第一承运人之后的运费

CIP卖方费用二货交第一承运人前的所有费用十第一承运人之后的运费十第一承运人之后的保险费

第3组EXW,FAS,DAF等其他贸易术语

这组贸易术语牵涉的术语较多,有7个,分别是EXW,FAS,DAFDES,DEQ,DDU和DDP,这组术语的特点是都属于实质货;没有统一的责任,风险和费用以分界线;买卖双方的责任,风险和费用以分界线来划分,不存在费用跨过分界线的问题。

尽管没有统一的分界线,但经研究发现,这组术语的分界线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只要掌握了分界线的移动规律,学生也好掌握。通过排列,可以发现该组术语的交货地点由卖方的工厂逐渐向买方所在地移动,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因此可以让学生对这组术语以动态的眼光来把握,交货地点移动到了那里,其风险,责任和费用就以此为界,买卖双方分别承担两边的责任,费用和风险。

这7个贸易术语的风险分界线分别如下:

上图非常清楚地从左到右展现了这组贸易术语的风险分界线变化趋势,交货地点逐步向买方靠近,那么双方的责任承担的多少也是有变化的,可以看出处于两极的是EXW和DDP,EXW术语下卖方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最小,买方承担责任和风险最大;相应地,DDP术语下,买方承担责任和风险最小,卖方承担责任和风险最大。简单地说,越往左边对卖方越有利,越往右边对买方越有利。

因此,在这组术语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整体运动的观点,不要固定不变,还要注意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来掌握这7个术语。

三、教学效果总结和分析

这种教学思路的改革在经过实践教学的检验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以下方面的改善:

1.能从整体上掌握多个术语。因为是分组,当提到某个术语时,学生能自动联想到该术语所在组里的其他的术语,并且能按照教师之前所安排好的顺序把其他术语正确而快速的说出来,一般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第13篇

会议主题:务实、创新、高水平。

论文征集内容:

1.国内外日用化工新技术发展趋势

2.化妆品、洗涤用品新技术

3.新原料(包括香精香料及防腐剂)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4.生物、生化及天然活性物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5.日化产品的安全与功效性评价

6.行业法规与现代科学管理

论文要求:1. 论文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2. 提交“论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职称及所从事专业”(论文摘要限定150字以内);3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要中英文对照;4 .上交论文一律用word格式发到学会电子邮箱;5. 论文征集截至日期为2007年 7月 30日。

论文评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对青年优秀论文推荐上报北京市科协。参加评选;所有获奖论文作者的名单登载在《中国化妆品》和《北京日化》杂志上;对征集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论文集。

收费标准:参加讲座的外企及有关单位按30分钟/场,每场收费2000元。论文集广告费:彩页 2000元,黑白(文字) 1000元。

交费时间:2007年 8 月 15日前汇至北京日化学会。

研讨会期间设有新产品展示:内容:日化产品、原料、设备、包装、OEM、新技术成果转让业务洽谈。

规格: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价格:1500元。报名截止时间2007年7月30日。

学会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32号

邮编100061

联 系 人:刘静安 胡翠兰

电话:010―67113081

传 真:010―67173252

电子邮箱:bjrhxh@sina.省略

第14篇

一、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意义

效果图可以说是设计者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的完整、清晰表达。通过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明暗、光影、虚实、主次等关系的表现等能力。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可以发现凡是手绘能力高超的学生,其设计造型能力也非常优秀。可以说,学生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其电脑效果图设计成绩。手绘图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表现形式和手段,应该是每一位设计师都必须扎实掌握的技法。如果因为电脑制图技术的发展而弱化手绘效果图的重要性,对设计者的空间思维发展将会产生直接影响。总之,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设计师思维能力的表现,也是学习者设计能力不断成长与完善的必经之路。

二、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部分学校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学与实践经验,照本宣科的现象非常明显,导致学生在学习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时很难快速掌握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另外,部分教师在专业设计能力方面也明显不足,这样就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需要。

(二)教学设施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普通高校在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硬件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另外,部分院校还缺乏必要的信息条件,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和接触最前沿的环境艺术设计信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本得不到满足,也会阻碍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体系的发展。

(三)重视度不足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缺乏足够重视。而且随着电脑技术与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很多学校忽略了手绘效果图的教学,使学生对手绘效果图的学习不够重视,无法将手绘与电脑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职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三、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模式的完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针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现状,高校必须以高质量的教育理念为中心,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目标。可以通过专业的建设与积极的改造,对效果图表现技法进行稳步的学科建设。重视对学科体系的应用研究,通过各类学术研究,使效果图表现技法能够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还应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其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聘请一些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卓越成就的设计教育家来讲授和教学。这类教师群体能够将学界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效果图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对课程进行科学定位与设计

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是连接贯通其他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桥梁。学校必须提高对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重视度,在课程定位与设计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做到科学而实际。通过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学习,培养出大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特色是手绘表现,在学生培养方面,首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基础,再次是培养学生具备娴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巧。最终保证学生成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与绘画技能全方位发展的设计人才。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练习与巩固为主。往往无法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更新与突破,采取多元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讲授一种表现技法前,可以展现一个成功的案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提升自己的效果图表现水平。

(四)实现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以往的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是由结构素描、设计速写、平面构成等艺术类手绘手工课程组成的。这些课程大多是教学计划中的主要内容。随着电脑效果图课程的不断普及,技法表现课程也逐渐被分成手绘效果课程与电脑效果图课程两大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没有处理好这两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出现学科偏重或不协调的现象。其实,手绘效果图与电脑效果图课程是可以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发展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保持一种循序渐进、相互协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手绘,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绘画理论与基本功。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学习可以将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更加高效、形象地展示出来。因此,加强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

第15篇

国际学术会议是国际间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它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 不同文化的背景的学者提供平台,展现各自学术成果,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在此过程中,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对于会议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关联理论的初步阐述,对于如何提高国际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沟通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际学术会议;跨文化交际;关联理论

一、跨文化交际及国际学术会议

跨文化交际则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他们的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迥异并能改变整个交际事件(Samovar,2009)。

国际学术会议则是国际间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以传播信息,展示成果,授业解惑,阐明事理为目的,具有专业水平高,信息密度大,交流活动集中等特点(胡庚申,2010)。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在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数量逐年上升,参会人数也不断增多(孙泽厚,2009)。这些参会学者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学科背景,思维模式亦有所差别,这对于信息的呈现和解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成功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对于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提高学术国际学术会议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关联理论基本框架为出发点,分别从明示-推理、关联原则、语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提高国际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关联理论基本框架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研究话语理解,创立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认为,影响话语理解的主要因素是听读者关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即“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听者根据认知语境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做出语境假设,假如说写者设想的语境与听读者实际使用的语境不匹配(mismatch),就可能导致误解(张少云,2007)。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理论,它试图解释在口头交际中话语是如何被理解的,因而在解释语言现象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关联理论进行阐释。

1、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or produces a stimulus which makes it manifest to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that the communicator intends, by means of this stimulus, to make manifest or more manifest to the audience a set of assumptions.

(2001∶63)

根据明示-推理理论,言者要表明两个意图。一是信息意图,让听者明晰言者的一系列论断;二是交际意图,让言者和听者都明晰言者具有的信息意图。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包含言者的明示和听者的推理。从言者角度看,交际是明示过程,需要清晰地表达其信息意图;从听者角度看,交际是推理过程,听者需要在言者明示行为和自己情景假设的基础上完成言者的交际意图。

2、关联原则(The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Relevance

An assumption is relevant in a context if and only if it has some contextual effects in that context.

(Sperber & Wilson 2001∶122)

由此看出,语境效果又可叫认知效果。当言者呈现的新信息和听者已有的语境假设相互作用时,语境效果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加强已有假设;消除已有假设;与已有假设结合产出语用内涵――结论是输入信息和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个因素的结果。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效果是关联的充分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越大。而语境效果的获取和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加工程度紧密相关。加工努力指在加工话语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即找出话语的命题形式,从话语中获取语境效果,推断隐含义以及选择特定的语境解读言者的话语。同等条件下,在处理加工话语过程中,加工程度越大,关联越小。因而,关联是程度问题,由语境效果和加工程度决定。

关联两原则分别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根据Sperber 和Wilson,

Cogni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Human cognition tends to be gear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Sperber & Wilson 2001∶260)

从关联认知原则可以看出,人类注意力和加工资源分配给看起来相关的信息。从关联交际原则可以看出,言者对听者讲话并期待最佳关联。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言者试图解释其每一句话语期待其话语具有最佳相关;在理解过程中,听者试图找到能满足其最佳关联期待的解释,在此过程中,听者获取的解释如果和言者表达的意思出现不一致,就是造成沟通障碍。

3、语境(context)

在听者对言者话语意义解码过程中,语境和背景信息在正确理解话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则认为,语境不局限于即时的物理环境或话语本身语境,语境是动态的,并非固定和提前知道的,它是根据每一个新的话语不断重造的,这和传统意义的语境有所不同。

听者在理解言者话语过程中会在大量可能的语境中选择出最能解释言者话语意义的一个,即特定语境的选择受到关联性制约,听者选择的语境是基于最小的付出和最大的语境效果。

然而,百科知识,和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因人而异,听者实际采用的语境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言者所指。因而言者和听者语境的差异可能是交际过程中导致沟通失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通过以下方式解释明示交际:言者发出明示刺激,听者需要付诸加工努力。由于人的思想倾向于给最具关联信息分配注意资源,如果想要被听者理解,言者至少需要产出值得听者注意的关联刺激。在假设言者话语关联的基础上,听者才能准确地解读明示刺激,达到其期待的最佳关联。

三、运用关联理论促进国际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

基于以上对关联理论的介绍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在处理和解释人类日常交际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国家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最佳跨文化交际沟通的效果。

1、 明示―推理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包含言者的明示和听者的推理。这就要求学术成果展示人员在做展示过程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从各个方面对研究本身进行阐述解释,包括明确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最后得出的结论。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展示者可以在口头陈述的同时,可以借助于其他视听手段,如借助于投影、幻灯、录像、录音,以及其他图谱、表谱、实物等作为口头宣讲的补充(胡庚申,2000)。与此同时,在言语交际出现障碍或冲突时,展示者可以采用非言语行为作为补充策略,比如通过手势,说话语音强弱等。对听者而言,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领域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对展示者的明示行为进行适当推理,这种推理是建立在对展示者本身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基础之上,对当时特定语境的正确解读下获取的。

2、 关联原则

从关联原则中的语境效果可以看出,语境效果是获取关联的充分必要条件,而语境效果的获取与听者的加工努力程度有关。这就要求听者付出最大努力,全方位调动认知机制和背景知识,找出展示者话语的命题含义,推断隐含义以及选择特定的语境解读言者的话语。而从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来看,展示人员要尽可能围绕研究问题进行展开,不要偏离核心问题的探讨导致失去听众;而听者也要在解读信息之后做出合理的回应,可以通过提问题论证等方式明确展示者交际意图,从而获取最佳关联。

3、语境

关联理论中的语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语境(指一个特定词或者部分文本的前后语言环境),抑或物理语境(话语发生的物理环境)。关联理论认为,语境不局限于即时的物理环境或话语本身语境,语境是动态的,并非固定和提前知道的,它是根据每一个新的话语不断重造的。然而,百科知识,和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因人而异,听者实际采用的语境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言者所预期的。这就要求听者不仅要提前了解展示者本身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还要尽可能通过言者解说展示各个环节努力获取语境信息,在大量可能的语境中选出最能解释展示者话语意义的一个。

四、结语

国际学术会议不仅对于获取学科前沿信息,扩大研究视野促进国内创新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国内相关领域科研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交流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对于确保国际学术会议质量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对提高跨文化交际沟通,进一步保证学术思想学术成果的成功分享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学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Samovar, L., Porter, R., & McDaniel, E. (2009).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Cengage Learning.

[2]Sperber, D. & Wilson, D. (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3]胡庚申.国际会议交流英语[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孙泽厚.学术会议质量国内外对比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