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检验科医学论文范文

检验科医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检验科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检验科医学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医学检验的患者120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岁,患者所患的妇科疾病种类有所不同,其中因为阴道炎而接受治疗的70例(58.3%),因为人工流产或者放置节育环而进行相关检验的30例(25%),因为妇科手术或者其他原因而进行医学检验的20例(16.7%)。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均在我院相关的检验室进行。

1.2方法

利用随机原理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60例,为了便于记录,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1组和2组,并把每一个小组都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把木质刮板以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取样,在1组中采用盐水镜检法进行检测,在2组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检测。在利用盐水镜检法时,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注重氢氧化钠的加入,从而保证检测率的准确性。革兰氏染色法就是在对相关分泌物进行镜检前对其进行染色,进而观察相关的细菌的检出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获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为了方便相关研究的进行,把本次研究的结果以四张图标的形式所呈现。

2结果

通过相关验证性措施的采取,可以发现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感染检出率高于以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组别。其中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84%,以木质刮板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75%。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比利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要高,其中利用革兰氏染色法的综合检出率为93%,利用盐水镜检法的综合检出率为81%。

3讨论

第2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过程和他人的协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认为学习的途径是同化和顺应认为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认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原则,叶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予以指导。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下面,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究竟是什么?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在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土和处理,从而获得所需知识。此时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相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或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种意义下的学习是广泛而全面的。

(2)学习的两个途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两个途径,其中同化是指学习者将外在的知识信息纳人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是量的积累;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中的质变,当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在的知识发生冲突时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为顺应。由此可以看出,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人、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由于新知识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用探索法发现间题,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努力提出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并且应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尽量将当前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不断加强量的积累,注意向质的转变。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师生角色的转变

(2)自主学习的设计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许多学习上的事情让教师包办代替,主动学习知识、发展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比较差。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力求改变这种现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不是没有目标的、放任自流的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设计。例如:采用支架式教学,首先应根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围绕实现教学目标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使其智力发展由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其最邻近发展区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采用抛锚式教学,可根据教学目标在实际情景中确定一个真实的问题(“抛锚”),然后让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最终将问题解决。

(3)强调协作学习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交流的重要。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协作学习展开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资源的有效利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必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多媒体、网络、图书等)。在将资源的选择、使用和控制权交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教育观念,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莫定了理论墓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习过程主要靠教师传授,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根本得不到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所以要想使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坚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中坚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例如: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实行学分制改革以来,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课程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宽基础、活模块”的教改思路,在保证上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今后发展提供宽广基础的前提下,将专业课程设置了若干个模块,包括:电子声像设备模块、数字视频设备模块、通信技术模块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今后发展的意向进行选择。这种选课制度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保证。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提高学习兴趣、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会发现问题,引起学习的兴趣,此时作为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激励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例如:现在有些教师常常使用激光笔代替教鞭在课堂上使用,就是这在黑板上跳动的红色的小点点,引起了一名同学的兴趣。起初他对激光笔很好奇,后来他发现当快速摆动激光笔时,打在墙上的光点会“点动成线”,甚至呈现出圆形,这种激光笔摆动后形成的轨迹与在《电子测量》课上老师用示波器演示的波形有相似之处。带着对激光笔成像的兴趣,他认真研究了激光的特点,发现激光具有集中力强、不散光的优点,而且激光笔容易使用、价格低廉。在老师的帮助和启发下,他采用激光束代替电子束,用两只电动式扬声器组成X轴、Y轴扫描偏转器,利用扬声器驱动杠杆和反射镜组成机械系统,将扬声器纸盆的平动转换为反射镜的转动,使激光束人射角发生变化,反射后投影到屏幕上的光点产生位移,从而使激光束沿X轴、Y轴扫描,最终形成图象。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他发明了“电动式李沙育图形激光演示仪”。由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通过问题解决方式进行学习是开展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条核心思路。建构主义认为,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者便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途径遵循同化和顺应规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我校铜管乐队的一名队员,他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当老师介绍音阶、音程、和弦等知识时,他感到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提出设想:能否设计一种简单的设备,把音阶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既方便查找,又容易掌握。在老师的启发下,他提出了音乐计算尺的设想,即将手拉计算尺的方法用于音阶、音名的查找,将音阶、音名、频率按照一定的关系刻在计算尺上,这样就很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的确简单易行。第一个问题解决后,马上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音乐和弦的组合比例复杂,像二度和弦、五度和弦记忆难度高,在音乐知识教学中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将音乐计算尺加以改造,从而解决这一难题呢?带着这个问题,他杳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实践,最后决定在计算尺的设计过程中除配置动尺、定尺外,又设置了滑动尺,利用透明的滑动尺把各种和弦表现得一清二楚。音乐计算尺的发明很好地解决了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的难题。成功激发了他科技创新的激情,为了使音乐计算尺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生动,他设想能否在拉动计算尺的同时产生相应的音响效果,能否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音乐计算尺中。为此,他请教老师,上网查找资料,刻苦钻研,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开展广泛的交流。情动于衷,金石为开。最后,他终于通过将“MIDI音乐大师’,技术软件引人音乐计算尺,解决了这一难题,使音乐计算尺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完善、更加生动。

第3篇

医学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课程繁多,时间较紧,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医学临床课程,其中还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则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对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规划的薄弱。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本科阶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第4篇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办学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作为一门年轻的医学教育体系,与相对成熟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相比,尚需逐渐规范和完善。目前全国每年约输送千名左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检验工作岗位,这批人使检验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得到很大改善,也给检验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与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发现毕业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是缺乏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出新项目和合理、优化组合项目的能力,也不能从实验室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对此,在教务处允许的情况下,先后召开了医学检验专业校本部和临床医学教研室主任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会议,制定了改革方案,修订与医学检验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上将各专业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并增设了一些临床医学课程的选修课,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反馈信息看,在与临床沟通方面有所改善。

2建立适应新医学检验的实习课程

对检验专业的实习课程减少了验证性试验,增加了一些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方法

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多互动、由教师主导转化为多引导,努力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课程讲授更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倡判断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选修课范围,系统设置选修课和自学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加强检验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渗透

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

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在各医药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所院校相继在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1]。而对于医学本科层次是否需要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这一问题,虽然目前各方面的观点不一,但是已经有一些院校开始进行尝试。目前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已调整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年制,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而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逐步被某些院校选择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

一、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空前繁荣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产出,及其蕴含的重大生命奥秘的揭示,将决定现代生命科技和医药产业研发的高度,决定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掌控能力,也将对主导生物医学大数据存储、管理、注释、分析全过程,解决生命密码的关键手段———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学习生物信息学,从而掌握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来检索和获取生物信息数据,并选择和使用各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数据。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医学生今后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非常必要。我校从2010年开始将生物信息学设置为研究生教学的必修课;从2013年开始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选修课,自2015年开始转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能够为该专业学生的临床和科研方面的素质积累提供必要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在医学和信息科学交叉领域解决问题的技能,其意义几乎等同于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设课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几乎将原来医学检验专业前八个学期(最后两个学期为实习阶段)课程压缩到六个学期来完成,学生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我校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各课程的课时数都比医学检验专业有所减少。但生物信息学并未改变,仍然为16学时。为了在较短的学时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结合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授课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不占学时。理论课主要介绍基本的生物信息学理论、资源和数据的获取、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实践课则通过布置作业,课后上机操作来解决问题。理论课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导论、DNA测序技术、序列的获取、双序列比对、多序列比对、蛋白质结构分析和预测共计六个专题。实践课主要内容包括:cDNA及基因组参考序列的获取;常见序列格式的释义与转换;双序列比对(局部比对);多序列比对(全局比对);蛋白质综合信息查询;蛋白质基本性质、疏水区、亚细胞定位、信号肽、跨膜区、模体及结构域分析与二级结构预测;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在理论课实施过程中,注重将与生物信息学相关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前沿的一些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引入理论知识讲授中,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能够进一步认识生物信息学的内涵和课程的价值,追踪前沿学科的动态,开拓视野。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生物信息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交叉性强,在较短的学时内学好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和手段关系密切,除了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多需要革新乃至创新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经验,由授课教师独创的授课———实践———演示(Teaching-Practicing-Showing,TPS)教学模式已应用于教学。TPS教学模式着力于以实际问题为引线,将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逐步介绍生物数据分析的各项技能,并指导学生将其融会贯通以真正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与常用工具。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具体实例来进行教学,比如讲解生物信息数据库(Gene、Nucleotide、UniProt、PDB等)时,通过给出检索某个人类疾病基因数据的例子来学习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课堂上教学实例的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时投入大量精力来完成,还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教学实践表明,与医学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实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该课程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课堂教学手段也应该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图片、动画等元素。其次,举例分析时可以进行一定的现场演示,比如讲解检索Unigene数据库时可以一边上网演示一边解释说明。

四、考核方式的变革

生物信息学作为选修课,既要遵循学校相关的考试制度,也要通过对考试方式的变革来提高考试效果。我们将理论考核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联系起来,结合学生课外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开卷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在课程中安排一次课外实践任务,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分析并提交书面分析报告,该部分占考核成绩的20%。具体内容为自行选择一个人类细胞外功能蛋白:1.利用ClustalX对各物种参考蛋白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输出PS格式结果);2.分析分子量、等电点、分子式、稳定性、亲疏水性及亚细胞定位;3.预测二级结构并模拟三维结构。课程结束后进行开卷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尽量采取灵活的出题方式,并控制题量,该部分占考核成绩的80%。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综合评定的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利用生物信息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展望

实践表明,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使用和教学效果评价等诸多环节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和精髓,做到严谨和切合实际,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医学特色,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形成本课程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

作者:伦永志 单位:大连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情境化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协作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英语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革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方向。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给学生,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教师不可以提出一个统一建构的要求。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对新信息加工处理、建构自己的关于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其中起指导、帮助及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把教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此,笔者结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浅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下,应如何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1、学生二如何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通常都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应达到的结果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把教学内容细分为几个知识单元,设计教学顺序及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许多优点,比如操作性强,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等,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常见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抛弃一切围绕如何“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而应从有利学生“如何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各种教学元素,努力创设贴近学习主题、贴近真实生活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借助多煤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可以把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元素集成在一起,向学生提供活泼、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生熟悉有关句型后,再利用Powerpoint打出学校周边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如Wal-MartSupermarket,TheBankfChina,XingHuaBookstore等,让学生2人一组,分别扮演问路及指路的人,练习会话,并说明等会每小组请出几对同学代表所在小组进行英语会话竞赛。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交际情景,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的英语活动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协作学习。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气氛,或利用提出问题,让学生协作讨论,大胆质疑,在共同探讨,相互启发中解决问题,建构意义。如在讲授第一册UnitSix的课文TakeCareoftheEarth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dopeoplepollutetheearth?和Whatshouldwedototakecareoftheearth?,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各种解决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组组员间的合作。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是学生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7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关系,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当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之一,它的“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教育理念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实践着,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着重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获得知识,强涮学习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对于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起到了有利的引导作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学习者不仅需要从头脑巾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旧知识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着点,还要关注与当前知识不一致的已有经验。看到新旧知汉之问的冲突,升设法通过调整来解决这些冲突[I]。此外,学习还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以及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过程。同时它主张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灌输对象;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为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激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之可以在这种环境巾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的认识,完善片面的认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文献检索课教学

文献检索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2.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献检索课的本质是一门科学方法课,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灵活运用文献检索技巧。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去,恰好与文献检索课的本质不谋而合。

2.2有利于构建自主开放的文献检索教学环境

文献检索课也是一门技能实践课。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传统图书馆藏、因特网联机检索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及网络搜索引擎等途径学会准确掌握、及时识别并获取所需的高质量、高效牢的信息资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利川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掌握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方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它不局限于某个课堂的空间,也不局限于课内或课外的时间。

2_3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文献检索课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信息检索已成为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需要学到的检索技能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业务素质,还要具备不同业领域巾的一些基本素质和什会信息观察的敏锐洞察力,这样才能高屋建瓴.轻松自如地驾驭这一门课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策赂

3.1师生互动

互动教学打破了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巾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在以往传统的文献教学课中,尽管教师讲课时十分投入。备课时十分认真,但是多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较少所以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倡导师生互动,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问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平等的教学关系。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到检索专题人门时.可以先让每位学生联系实际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巾心,教授学生相应的检索方法。有的同学提出“大学生是否必须考研?”的问题,教师针对这类问题请一些同学谈谈如何快速地检索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说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或者“百度”来搜索“大学生考研”,有的同学说是到图书馆查找考研方面的心得书籍等等。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踊跃发言适时进行归纳、分类、补充,最后上升为理论。最终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检索或查找一个课题,首先要找出文献的外部特征(题名、著者等)和文献的内部特征(分类、主题词、关键同等),然后可以通过图书馆或资料馆等搜索纸质资料或者通过网络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等检索到相天的文章或相关的题录。最后,要梳理纷杂的资料,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出自己所需的东西。

这种方式,极大凋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乐于同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找到了“成就感”,体会到了检索的重要性和快乐性,激发了其不断深入研究学习的动力.为整个专题的教授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

3.2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高校的文献检索课主要还是以教师为巾心的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给教师的教学T作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教学的系统性较好。但是这种方法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相当多的学生学过文检课以后却不能独立熟练地运用检索工具,虽然花费了学时.但学生真正学到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却不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使学生建立起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巾,彼此交流,彼此支持,彼此质疑和答疑,最后以小组的形式上交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协作环境,小组巾每位成员的思维与智慧都可以被共享,从而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同时.整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课题,让他们带着课题通过手工或网络的各种途径使用所学的检索文献方法,嗣绕选题收集资料,完成对该课题的系统检索。检索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他们检索的过程、结果,以及检索巾遇到的问题,并请其他组成员参与并提问和讨论。通过这种形式,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形成了平等参与、乐于学习、积极讨论的氛围。

3.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从理论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个交互的、自然的、友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意义学习的构建。而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现代教育的进程,计算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以其汇集视听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优势带来了新的教育革命㈨。将这一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起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和途径,为建构新的文献检索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1)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声、像、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讲解界面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多种感官功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巾,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完成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同时。建立文献检索课教学网站。网站上一般链接课程公告、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提供在线课程学习(课件),方便学生在“学习讨论区”上交流发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课后作业。实现讲课、作业、复习、讨论等功能一体化。学习资源共享。

(2)在检索实习过程巾,使学生认识到汁算机检索是未来主要的检索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到社会信息资源中去:哪里查找文献信息、怎么查找文献信息、如何利用文献信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文献信息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和检索原理,提高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

第8篇

现代医学教学活动中的西医内科学是临床专业课的组成部分,其也是医学生的基本学习内容所在。现阶段,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三年制专科,对西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有所涉及。通过对中医院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既需要对教学病例的选择有效运用,也需对多媒体技术积极落实,以此来实现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得以显著提升。

一、西医内科学在中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分析

1.知识讲解内容较为复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针对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是每一教师都需要面对地问题所在。因为西医内科学每个疾病的讲解内容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7大部分,有的用1学时,最多2学时讲解,同时要针对重点有层次地讲解,易造成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2.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西医内科学在课程设置方面,从课时到内容,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西医内科学的课时而言,连中医课时的二分之一都没有占到;而旧西医内科学的教材《西医内科学(第三版)》来讲,内容繁复,重点不清,导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繁复的内容讲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效率也不高,致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知识不够用,动手能力也非常欠缺。

3.学生无法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实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因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不少学生的见习单位往往是中医院,这也就使得学生难以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加深对西医内科学认识。大多数中医院的分科不细,病种有限,加之医院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临床见习带教的要求

二、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西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实践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讲,医学专业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中医药告知高专院校在改革和优化西医内科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实践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资格证考试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重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一是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可以分别在课程前一学期、课程中、课程后一学期进行临床相关实践,形成创新的阶段性实习模式。课程前实践主要增强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实行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由带教完成,先对学生展示疾病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去病房接触患者,先问诊再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再进行辅助检查及相关诊断技术,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及开具医嘱,带教老师总结及指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改革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时,应当充分了解市、乡、镇的中医药、卫生所等单位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岗位的相关需求,包括理论和技能。在充分了解之后,在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确保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西医内科学专职毕业生。

一是开设西医内科学的导论课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疾病,理论学习后组织学生深入病房进行4学时的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进入医生角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

二是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重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及利用度。我们建议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授课顺序,例如考虑疾病发生的季节,按照季节的不同,讲授相应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在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为让同学们见习到更多的典型病例,我们打破原来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编排的授课顺序,冬季安排脑血管疾病的教学。

3.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授课质量

一是床边教学法的应用。床边教学法,又称现场教学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医院中去了解和收集病例,检查病人的体格,再提出辅助检查的项目,然查看辅助检查的详细结果,自己提出診断和治疗措施,写出病历,最后与医院的病历进行对比,带教老师讲评。此法使学生真正接触患者,学习印象深刻。二是强化案例导入法的应用案例导入法。三是尝试应用情景模拟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分组扮演患者与医生的角色,体现问诊、查体、诊治的全过程,使学生既真正体验当医生的感觉,又实实在在体验到作为患者的滋味。

第9篇

立足概念原理,提炼思维框架

看似简单的物质,其性质的体现、反应的方向等都依据概念理论的支撑。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所以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复习基本概念及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轮复习的任务,但是随着学生知识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对概念理论的理解还要不断加深,提高认知度。

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以氧化还原原理为例,几乎每一张化学试卷上都会涉及到,除了掌握相关概念、比较判断、书写配平等典型内容外,有关物质转化、化工生产、化学实验等方面也要精通。需要学生在解题时有较好的问题意识,能够运用氧化还原这一对立统一的观点,抓住电子守恒这一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即使是陌生的反应,也能够有理有据地判断到位。

化学学习的内容有些琐碎,不容易让学生一下子抓住典型问题带动一类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看似零散的化学知识,实际上却有着很多规律,化学复习重在掌握规律。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需要从已经做过的题目中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框架,注重培养拿到题目最初那一刻的解题意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电解质溶液部分是令许多学生头疼不已的内容,如果我们稍加归纳,就不难发现按照“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作用结果”这一思维顺序能够有效的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往往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如PH、离子浓度大小等)进行判断,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得出结论。再比如电化学的问题按照“电极材料――内外电路中带电粒子的种类、流向――比较判断得出产物”这一思维模式展开,就能准确理解题目信息。

实验探究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大亮点,能够很好的体现出高中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区分度较大的一类题目。许多学生做到这种题目时常常采用跳题的方式,先去做后面的题目,从心理上就有回避的意识。纵观近四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题目要么是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根植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按照“原理(假设)、试剂、装置、操作、现象及结论、评价与改进”这样的线路进行分析,就能很科学的整理出埋藏于出大量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并形成严谨的解题架构。

回归教材,把握重点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例如有关化学实验的考查,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实验内容。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弄清十几个典型实验原理,掌握关键因素和要领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将错题点及时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做出标记,反复研读,都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许多同学都会听到往届学生的劝慰“跟上老师,提高课堂效率。”的确,抓住课堂是聪明人的选择,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的复习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但是往往有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为完成作业而完成,没有自己安排的复习进度,课上与课下是脱节的,这也是一种不会学习的表现。其实知识的巩固和提炼往往内化在自己主动认识的过程中,在临近高考的阶段,更应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对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训练,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不少同学都常常感叹“越基础的越易出错。”要摆脱这一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建立错题本是个很有效的做法。但是仅仅将错题集中起来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还要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对错题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一次错题的归纳提炼,看看哪些错题其实属于一类问题,哪些错题已经认识清楚,哪些是新冒出来的,这样的做法让自己总是轻装前行,身心愉快,充满自信。

立足稳固的基础,建立答题模式

学习胜在掌握方法和规律,良好的思维模式的建立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有效的掌握题目信息,寻求突破口。例如,电解质溶液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是离子浓度关系式,要想搞清问题的本质,就可以选取典型溶液体系进行练习,如NaCO3、NaHCO3溶液,可以分别从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离子浓度大小等四方面练习,熟练掌握书写角度后,联想到题目就很容易发现题中的漏洞。

第10篇

塞北九月,丰收在望。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华诞。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向大会发来贺信,大同市、县、局领导和数百名医务人员欢聚一堂,热烈庆祝建院50周年。同时国债项目重点工程――大同市四医院新病房大楼也正式剪彩启用。

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一所晋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收治传染病的大型市级专科医院。她的前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501野战医院,在抗美援朝的战地救护中,做出了特殊贡献,1958年集体转业成立了大同市传染病医院。1992年更名为第四人民医院,并组建了内、外、妇、儿等非感染性学科。建院50年来,主要承担着晋、冀、蒙周边地区300多万人口的传染病防治任务,为大同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十年沧桑忆征程

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春华秋实、50年的艰苦创业,经过几届领导班子奋发图强,该院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达标上等”为契机,全面刷新经营理念,努力提升医护质量,不断推广新型技术。新建综合大楼明亮宽敞,各项功能齐全。拥有万元以上的设备50余台件,目前该院已形成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新格局。

院方努力倡导“院有特色、科有特点、人有特长”的治院理念,将医院硬件建设和人员培养结合起来,引进和消化先进医疗技术,用新技术,新设备和出色的优秀专家队伍,打造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学科队伍,其中肝病科、结核科和检验科,三个学科被命名为市医学重点学科;性病科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性病门诊单位。该院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液净化技术,对重症肝炎、肝硬化导致肝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使他们渡过危险期,重获新生。针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又开展了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术、自体脾移植术,此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市医学空白,还位居我省科技前沿。

全院医务人员公开发表医学论文700余篇,其中2007年发表85篇,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成果获奖数每年在同行业领先,共有23项科研开题立项,16项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护理科研实现了零的突破。努力实现了“环境公园化;病房家庭化;学科特色化;服务人性化;设备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办院目标,多项工作走在了大同市卫生系统的前列。以“优质的服务、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美的环境、温馨的病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11篇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检验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就读的2009级78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获得专科文凭的年限、供职医疗单位的性质、单位级别、数目、论文形式、的期刊等级,以及至今未的原因等因素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一)学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见表1,学生的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4岁,拿到专科学历的年限为2~14年,平均4.3年,工作年限为2~20年,平均为7.1年。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有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

(二)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

(三)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三、讨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

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

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

第12篇

记者于健

本报11月4日讯 教师评职称,从重科研转为重教学,今年起,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指挥棒”将改变方向,说课评估的比重增加,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教师评职称今后将不用再花钱花精力。

4日,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了解到,本月起,2009年青岛市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正式启动。今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做出调整,论文在职称评审中所占比重将降低,不再把论文获奖等作为评审依据,也不再受理申报人员提交的各种论文获奖证书。对于参评人员提交的发表的论文、著作,也需交由相应专业的专家评委认真审阅、考察,将专家做出的评鉴意见作为评审依据之一。教师职称评审将注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表现,说课评估的评价比重将增加。凡申报晋升高、中级教师职称的人员都需要参加由青岛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说课评估,说课评估的意见将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引导中小学教师全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青岛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解释说,青岛市中小学共有在职教师7万余人,职称评审历来都是全市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往年,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做点科研工作,获奖论文一直是评审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从实际参评情况来看,论文的奖项太多太滥。而为了能在论文上争取更多的职称加分,不少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促进教学没有什么意义。在中小学阶段,课堂教学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工作,更应该加强教研,而不是科研。这次调整,主要是倡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中,放到关心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成长上,也是给教师减负。

职称评审“指挥棒”调整方向,班主任的评价比重也要提高。今年,青岛市教师职称评审要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倾斜力度,优先推荐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晋升职称,从而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任务,积极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