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课标美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得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五彩路”,“美丽的天空”,“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巧用纸餐具”,“卡通明星总动员”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笔者从体验性学习的主客体交融性,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析,以飨读者。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谁画的鱼最大”教学中,创设学生捉鱼的机会,体验鱼的活力与手感;通过观看海洋热带鱼的视听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各种美丽的热带鱼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漂亮的大鱼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滚动乐园”教学中,学生在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水果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舒服;通过鼻子对水果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清秀与芬芳;通过滚动水果的观察、视觉体验,不但认识了圆,而且发现滚动的水果与静止的水果的区别;通过动手绘画体验,才发现平面上的圆与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再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人体的功能可分为感触觉体验,视觉学习体验,动手实践体验,思维想象体验,情感审美体验。按认知客体内容可分为,对物体媒材性能、特征的体验,对双基知识的认知过程体验,对作品塑造的体验。按体验性学习的类型可分为: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评价交流体验,审美体验等等。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的教学,教师利用送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体验,学生从声音中辨别是飞机,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飞机的体验,最后让自己做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在和谐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制作飞机成功的喜悦,当飞机在蓝天遨翔时,也放飞着孩子们的理想。身心愉悦,神物交融,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
在新课示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经过变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整个堂课的气氛变得相当融洽。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做教师的为何不能真正做到主导而不是主讲呢?这倒是一个新思路。但是我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喜欢能接受吗?我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课后以聊天的方式和不少的学生进行了沟通,可喜的是,虽然有极少数的同学觉得这样会浪费他们一些课余休息时间,因为课前要做大量预习工作,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模式还是寄予了极大的热情。于是,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尝试。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要合作舞台,学生自主探究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专业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例如学习《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玉器,笔者用绒布口袋装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玉石,然后提出问题“感受三种玉器,找出最光滑最润的”,好多学生都在踊跃举手,经过观察,发现前排有个女生,显得怯生生的,就及时请她上来,她满脸通红的摸了半天非常紧张。此时暗示同学们给与掌声鼓励,促进她拿出了最好的玉石。此后了解到这位女生其实很难鼓起勇气才举手,如果没喊她,下次就更不敢了。因此用启发、鼓励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也很重要。
当然教师还要有驾驭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推行小组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同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全场的适度控制,要正确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把课堂变成菜市场。例如学习《天上人间—壁画》时,了解了拓印画的简单制作过程,当堂便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张黑白拓印画,感受一下拓印过程,几分钟后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合作而成的拓印作品,虽然很粗糙,但艺术作品制作成功的感觉却油然而生。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需要借助网络,深入鉴赏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美术教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超越”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除了“百宝箱”外,还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艺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例如教美术教材第九册《实物的联想》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百宝箱”开始制作,“百宝箱”中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四、欣赏课上要引入“多媒体”
论文摘要:当前社会上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越来越多。这些机构凭借自身优势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但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当今社会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很多家长都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学习美术。那么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如何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提高广大儿童的绘画能力,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学校儿童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共存之现状
美术课程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美术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对于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欠缺相关的机制;其次学校儿童美术教育固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而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却能弥补以上缺陷。因此,民办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已如雨后春笋大面积存在。形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家对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非常重视,在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四十八条有明文规定:政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贷款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含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由此可见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正是因为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之和学校美术教育比较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逐渐壮大起来的。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有一定优势,并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的肯定,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校外美术培训教育的方式和现行美术新课标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而当前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新课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持,仍然还是实施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且教学内容共性化的知识过多,缺乏对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追求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对学生的辅导方法缺乏新颖性,压抑了学生的绘画天性。当前这些美术机构都是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去辅导,而这些“师父”们对学生的绘画都做出了统一、严格的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变,这种方式钳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以上三条都是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和现行美术课标相冲突之处,有待改善。
2.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但其现有教育资源却非常有限,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虽然绘画水平较高,但教学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培训机构缺乏稳定的师资,流动性比较大,对学生的教学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大都是民办的,部分民办培训学校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注重学校建设的投入,在设备上能简化的就尽量简化。很多培训机构尚未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电化教学,有的甚至连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都没有。教学设施可谓简陋至极,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三、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应和学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
从国家当前的政策来看,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特殊型的艺术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广大儿童在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实施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还要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没有固定教材,教学灵活机动,但缺乏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灵活性不够。因此作为校外的美术培训机构就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的经验,根据学生兴趣选择系统化的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让教师根据大纲和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师的教学既具有灵活性,又具有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教育教学灵活之模式,允许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传授教学大纲之外的美术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2.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较为简陋。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钳制了美术教育,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加之又是私人性质,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教学设备不能随时更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国家投资,资金雄厚,在教学设施上相对校外培训机构有较大优势。因此,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儿童美术机构联合办学,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服务,从而弥补其设施简陋、师资不够稳定的缺陷,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充实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民办美术机构为稳定师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如能把校外美术机构培养尖子生的特长和学校美术教育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的优势融为一体,无论是对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还是学校美术教育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经验,让孩子们既能提高绘画水平,又能提升在美术方面的艺术修养,成为全面的美术人才。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机构培养美术尖子生的模式,加强对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双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为艺术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如果国家能够根据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再针对学校美术教育的优势,实施有效措施从以上角度入手,则可有效促使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和学校美术教育优势的融合,最终让二者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红专.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喜与忧[J].中国美术教育,1994,(5).
关键词:高中美术 美术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955
引 言: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审美能力学习,以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创造力和鉴赏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工作,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学生来说,美术课无疑是学生放松心情,释放情绪,体验艺术美感、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而自主学习正是美术教学发挥作用的主要方法,值得美术教师进行探索和思考。
1. 自主学习与高中美术教学
1.1 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情境,烘托一个自由的、研究式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在这种气氛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解决学习问题、研究学习材料的意义,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
1.2 新课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要求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将高中美术的课程性质定义为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几个方面,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发展学生对美术的主动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拓宽美术视野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在美术艺术领域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传统的模仿式教学不再适合高中美术教学,从自主学习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造力是高中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3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存在“教师完全掌控课堂”的问题,美术课作为能够引发学生对艺术进行思考的课堂,却并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主动思考”的状态,教师出示艺术范例,学生“依葫芦画瓢”是主要的课堂形式,这与新课标对高中美术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不够,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的引导,使学生缺乏长期进行积极主动的美术学习的意愿,是导致美术教学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目前美术课堂在最重要的事情,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美术艺术鉴赏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态度,是使高中美术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必要途径。
2. 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2.1 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动机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它具有唤起、维持和调节的功能,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欲方面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1]。我在美术课上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假设在座的各位是艺术设计师,客户的要求是要设计啤酒广告,给出的元素是:现代化、数字、科技”,然后我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设计作品”:“这是厂商最后给出的报酬标准,并且还承诺在年会上邀请首席设计师出席,换句话说就是老师将组织最优秀的设计师们参观美术展,现在大家可以进行创作了!”学生们在“啤酒设计师”的情境中开始着手进行海报设计,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凝聚性提高,智力活动也很快达到最佳状态。我在课堂中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造材料,而从学生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们在“设计师”情境中受到的鼓励,可见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动机,美术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创造”和“自我展示”,而并非“照着课本画画”。
2.2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古语就是在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2]。第一,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我在教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时,先给学生列出清晰的山水画发展脉络让学生快速把握山水画的发展脉络。第二,运用比较方法,在美术鉴赏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手法对知识梳理提高记忆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石雕鉴赏”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石雕作品,“断臂的维纳斯”是最具代表性的,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这尊石雕作品的图片,然后展示了使用photoshop制作的“有手臂的维纳斯”的石雕图片,引导学生将这两幅石雕图片进行比较;然后,我带领学生对画面展示的石雕作品与我手中的石膏仿制品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方式不仅直观,而且能够使学生很快形成了美术鉴赏的思维,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断臂的维纳斯”的来源,学生们在比较、观摩和了解石雕作品的背景后,纷纷对石雕作品发表见解,如“维纳斯美在断臂的伤感”、“缺失也是一种美丽”等。在以后的美术鉴赏课上,学生能够主动应用这些基本的鉴赏能力,很快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观点。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时,我重视的是学生“独立学”的能力,因此,我强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不断的通过“我是设计师”、“我是画家”等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我重视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虽然美术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放松性”的学科,但我还是和学生们达成了关于学习目标的“协议”,其中包括了解美术历史、了解出色的艺术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进行艺术创作三个层次;学生们提交的美术鉴赏报告和各种作品是师生共同检测学习目标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举行小型的美术作品展览,针对某个艺术家进行“艺术思维辩论”是我在课堂上常用的“艺术交流法”,而学生也能从争辩“印象画派中最伟大的画家”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美术鉴赏角度”,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进行主动检查和知识总结的过程。让学生有效地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而根据所得结果调节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长此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养成了[3]。
3. 自主学习对高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建立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上,彻底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直接促进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转变和情感发展、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4];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大环境的改善有帮助,自主学习讲究以学生的审美和美术创造需要为教学内容,则美术学习的范围不仅限于书本,这给学校和学生家长为学生提供美术学习材料方面很大启示,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鼓励学生多接触美术作品、多去参观艺术展览,而不是将读书的目的放在“考试”上,学生在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上的发展将更为可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仅是艺术审美方面的教育,更是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教育和情绪发展方面的教育,新课标对高中美术提出了“激发创作精神”、“拓宽美术视野”等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使高中美术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保证学生从美术学习中获得审美能力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值得美术教师进行实践和探索。
注释:
[1]郑先进.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225-227.
[2]姚小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8月:12-15.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鹏
让阅读教学展示出高中语文的独特魅力 王春雪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刘海华
"五点疗法"让学困生走出心理的低谷 张亦林
谈谈高中英语写作 肖立
创新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刘江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武玮萍
浅谈《祝福》的讽刺艺术 夏国福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罗启洪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施玉明
探究性学习在我校的开展 罗秀云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马才
浅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秦海民
寓思想教育于日记教学之中 宋飞
让思品课堂编织成四季风景 宋爱花
"感悟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童辉
议论文写作中怎样选择事例论据 王春霞
如何上好地理课 夏亚新
加强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蒋金娟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曹福才
中学生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陈元东
关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探析 丁文玲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范晓霞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探讨 黄建成
散文应注重审美教学 江海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李永威
如何为"学困生"解"困"——浅谈农村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吕敏
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 陈娟
新时期小学管理模式问题探析 潘丽蓉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 林艺华
丰富词汇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刘晓玲
巧妙"乞巧"让古诗教学散发春的绿意 许军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徐艳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杨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 申冬梅
新课标下对实施学习方式的反思 石清飒
生活事例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张婷婷
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杨启秀
浅析德育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 虞璐
陈钢小提琴作品解析 张蒙
英语复习课教学浅探 张敏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常娜
学生惧厌作文的应对策略探析 赵雪莲
集思广益上好美术课 刘小波
新形式下的政治教学管理 卫毅
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语文教学 吴锋
早期训练与体育游戏 徐会军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甄娟
美术课改要落于实处 朱珠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 张礼荣
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魏玉芬
试谈新课改中的"导"和"学" 徐叶琳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韩玉华
感受物理美,愉快学物理 葛雪娣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美术课堂更生精彩 殷林洁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吴粉珍
"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几何教学 张跃根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效 陈红
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应用例谈 陈燕
浅谈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开展小学识字教学 王萍
运用电化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吴统进
我们在教改的路上且行且思——浅谈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 顾玉兰
2010年《文理导航》约稿启事
作品展示
春天
阅读理解3篇
完形填空3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词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句子解析
情态动词should,ought to,had better的用法 郭义庆
区别must与have to
《道林·格雷的画像》节选
少年比尔·盖茨
信息动态
有趣的标识
风的色彩——《风中奇缘》主题曲
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高一(下)Unit 13单元测试
高一(下)Unit 14单元测试
论文摘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艺术教育的课改的要求,本文结合中外艺术教育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开创我国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全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两年多,去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从中外艺术教育的对比研究看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差距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l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早已把学校艺术教育写进联邦宪法,承认艺术是一门核心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同样重要的地位,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认为是对国家和文明的未来最佳投资之一,认为美术课是为全体学生开的,而不是少数爱好者。”法国在1987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并确定每年5月l8日至23日为艺术教育周。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学校艺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还有相当距离,且区域差异也很大。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美育”被列入教育内容之后,美术教育的地位被正式确定下来。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许多学校对艺术课程不够重视,艺术教育手段跟不上,场地受限,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农村艺术教育仍十分薄弱,教师数量(主要是普通高中和农村)总体不足,地区分布严重失衡,许多重点中学只看重升学率,根本不重视艺术课程建设和投入,我们对四川20余所省重点中学进行调查,结果是高一之后普遍不再开设艺术课程,学校只保留高考美术辅导班,艺术师生比大约为1000:1。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着高考方向开课,不考美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美术课程,这些均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国家在近一两年内举办了大量新课改培训班,但仍改变不了许多中小学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全面实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充分认识学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组织形式等许多方面下大功夫,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从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分析认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探索方面与国际接轨,较原大纲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具高度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养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首先,在基本理念上,现行课程标准在认定美术为艺术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人文性质”,改变了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其课程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知觉和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原大纲的价值观主要在以体现审美教育为主线。
其次,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同样有较明显的区别。原大纲对目标的表述较为简明而全面,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新课标在对目标进行表述时,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更为科学、具体、明了。在总目标下,按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分学段制定教学子目标,这是非常科学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根本的区别是:一是原大纲的门类(欣赏、艺术、绘画)是按学科的知识系统来确定,而新课标则变静态为动态,以教学活动设立学习领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综合探索”,不仅是对内容的拓展,而且是对美术目标和观念的突破、教学方式的突破。二是新课标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构建教学内容。三是新课标力求精简内容、降低难度,这一点以前同样提出过。现在再次强调,力争在一段时间内有显著的成效。
最后,在评价体系等方面,原大纲主要是成绩的考核,而新课标用较大篇幅,说明评价的作用,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另外在课程资源开发,兴趣的培养及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方面同样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刚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质。而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同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也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重要阶段,在高等学校开展好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小学、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艺术教育既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延伸,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薄弱的状况下,加强高师艺术教育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更要深刻领会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意义,自身建设要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由此可见,高师美术专业教师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及领会课改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其渗透到文化和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深刻领会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精神,明确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本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的迫切要求。
我国已计划尽快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艺术系统教育体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提出了高校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对高校公共课艺术教师(普通院校)的要求极高,既要有高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在普通院校开设好公共艺术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索和研究。借鉴中小学艺术教育课改精神,我院初步建立了高师美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满足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求和期望。实行必修和校级素质文化选修,纳入学分制,所设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是校级文化选修,选择艺术课程的学生比选其它课程的学生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我院普通专业公共美术课程教学框架:
公共美术课侧重欣赏和评价,因而涉及内容多、信息大,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文明程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人格的完善均会起积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去年,几位非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课程,在老师指导下,考取了四川大学等高校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用先进的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虽被写进了教育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教育界同仁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证明,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开展艺术的指导思想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高等学校对发展专业艺术教育非常积极,甚至不顾条件硬上马,但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全面认识美术的价值,着眼未来,把有利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利用起来,起到相互协调的“合力”作用。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以期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衔接,以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学教研方面
三年来,我担任一个重点班和几个普通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所教班级从高一到高三,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年高考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活动。年年,在武汉市高中政治“四优”评比活动中,我的课件《家庭消费的内容》获得市一等奖。今年,接手高一,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真钻研新课标、吃透新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将自己的做法加以总结,撰写的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之管见》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参加了市政治骨干教师培训,并成为区政治中心备课组成员,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开阔了视野,吸取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增长了教学智慧。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年,我担任高一(2)班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我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关心每一位学生,搞好班级的每一次活动。三年下来,一个普通的美术班,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班风优良的先进集体。年高考中,全班有31人美术联考达到本科线,24人文化达到本科线。最令我欣喜的是,经过努力,所带的班级学生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发生了质变,全班46人,我不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但我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成人。
三、近三年的主要业绩
年年《家庭消费的内容》课件获市一等奖。
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活化综合教学 实践研究
《美术新课标》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学习、生活学习和活动联系起来,即生活化美术综合教学。
一、联系生活 激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美术生活化综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以初二《影子的联想》一课为例,浅析生活情境是怎样创设的:以前在教《影子的联想》一课时,我直接出示几幅画让学生观察、想象与临摹,没想到学生对此漠然置之,画出的作业太类同。于是我查找问题根源,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比如以手影游戏导入课堂,师生共同表演,并放映一段相声手影剧。学生在做与说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结果设计的影子新颖有创意。
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的乐趣,作业富有想象等特色。(见图1、2)
(二)观察生活 触发兴趣
1.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徒手画》一课教学中,一开始进行一场简单的简笔自由画比赛中,即花两分钟的时间画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画出许多不同的图形。然后我提出这种又快又简练的方法就是徒手画。学生豁然大悟,兴趣提高了,再进行图片观察和交流,徒手画可用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徒手画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有了兴趣,有了动手的实践,就有了成功的生活体验,作业也妙趣横生。(见图3、4)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上《卡通角色》时,先让学生课前带一本卡通书或看卡通故事等,我也特意放映一段卡通录像并配上音乐,学生们虽然都很熟悉这些角色,但是在课堂上能看见这些熟悉的角色,又有另外一种享受的乐趣。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特别是角色中利用动画制作进行夸张变形的转变动画放映,学生真是异常激动,课堂上创作积极性很高,纷纷提笔作画。(见图5、6)
二、体验生活 实际感受
(一)体验性学习的灵活性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标志设计》的教学,教师利用名片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再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感受标志的艺术特点,通过分析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多元创意。随后,观看一分钟图片,来进行默画几件标志,达到手、脑并用,这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体验。(见图7、8)
(二)体验性学习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在“用纸造型――线的立体构成”教学中,让学生先上台摸一摸纸造型的质感,通过手的触体验实物形态美,感受韵律美,了解线条在自然、生活中的美感,学生再用两分钟时间来表现图片中影响最深刻的线条形态;通过动手绘画体验,发现立体的与生活中平面的差别。最后进行立体的折叠、弯曲等作品欣赏和构思制作。
(三)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题对知识客体融汇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比如《用泥造型》一课,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时期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通过动手玩泥的体验,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见图9、10)
三、探究生活 综合学习
(一)提出问题 引导启发
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徒手画校园》一课时,探讨徒手画有什么效果,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经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有助于使知识技能更加深刻,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自主表现 激励创新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表现、快乐学习,学生的自主表现通过自主美术实践活动最终也就实现了。如《用纸造型》一课时,要求学生用纸折一个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整个过程的滋味。许多同学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塑造,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趣,有自己特点的纸立体作品。
(三)设计活动 重现生活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如,上《水彩风景画――美丽西湖》一课,以提问进入教学,如,大家是否游览过西湖?游西湖有什么感受?然后放《西湖》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然后,以学生作为杭州人生活式的导入,把自己家乡的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又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见图13、14)
(四)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
美术课要与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欣赏美术名作;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对音乐、舞蹈的欣赏可以使画面充满韵律感。这一堂堂与其他学科沟通、联系的教学内容,是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转换的一种有机结合,更是美术教学内容更新的一种好方法。
(注:此文获2007年萧山区学科专题论文一等奖;2008年杭州市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朱良才.课堂教学实用艺术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6
[2] 勒玉乐.新实践方式的实践艺术.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7
[关键词]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味 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风潮[5]。
《语文月刊》主编陈建伟在2011年第1期《语文月刊》卷首语上写了篇《重在语文之道》的文章,谈论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他写道:“我以为,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当把重心放在学生对语文之道的理解及把握上。”[1]笔者非常赞同他的这个观点,凡事皆有其道,得其道方能解其困,一如庖丁解牛。但对“语文之道”的理解却与他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语文之道”便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之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范的语文学习要求之道。
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领悟和掌握语文之道,对于中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传递语文之道的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会得以提升。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老师该如何在教学中传递语文之道呢?
一、重视语文“工具性”,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2]。人们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都必须借助于语言符号,这就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语文教学承载着政治、历史、美术以及其他自然学科等教育内容;语文教学是万物之源,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能力才能对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没有语文素养的积累其他学科的学习必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进行。但是,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德育课,也不是美术课或者其他自然学科,所以,把语文课上成任何一种其他学科都是荒谬的。
在不断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天文地理的介绍,音乐绘画的欣赏,逻辑思维的训练等等本不属于语文教学重点的内容搬到了语文课堂上,再加上多媒体展示,创新设计,语文课堂变得热热闹闹了,语文课堂变成了大杂烩,忽视了新课标对语文课堂的基本要求;另外,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现象还有人文性和文学教育强调过头,出现了主次倒置,追求形式的倾向,严重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要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仍然要呼唤语文工具性的回归,设定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索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家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作为高中生的基础学科,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设立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在教学中传递语文之道。
那么,什么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字词的音、行、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以及其规律、修辞、语言逻辑等等。如何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语言这一门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语文的表达技巧和书写方法。所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不能单独地孤立起来机械进行,而是应该在语文整体语言教学环境中进行。在强调语文人文性和文学性,强调德育功能,审美能力要求以及情感态度、价值教育的过程中,不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文本解读能力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和表达能力等都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当然,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结合德育、美育,突出语文“工具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标的理念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即语文教学要有德育和美育等各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所以在掌握工具性过程中体现人文性是其特殊内涵,即掌握母语这一过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因文悟道,要将鉴赏、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但是语文课必须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审美教育、渗透道德教育,使各项功能教育得到有机协调。必须清楚地明白,语文课是语言课,是工具性学科,不是单纯的政治课和文学课。另外,因为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无限,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这也是语文工具性最明显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的关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知识和能力训练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改革下以学生的“学”来评价老师的“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了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这说明了,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知识和能力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讲,更多的应该是依赖学生的实践训练,在练习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和技巧。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表述,假如他是语文教师,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大量地课外阅读,另一件是养成学生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作为哲学家兼作家的周国平先生一语道出了语文的实践之道:要大量读写练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正体现了多读多写训练的重要意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语文教育的精髓,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习中掌握技能和技巧。
综上所述,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起码要求,在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的基础上才是审美、文学方面素养的要求。不能把新课程理解为加大人文性,弱化工具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正确认识教改目的,进一步加强对语文工具性作用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二、倡导语文“人文性”,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语文教育是国人默认的人文教育最强阵地,在人文教育的素材上,语文学科较之于自然科学学科具备天然优越的人文条件,这是人文教育的必须的依据和条件。在具备先天优势的前提条件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意义便显得任重而道远。“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高中语文教学在体现“人文性”的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使学生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新课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便是对语文“人文性”的肯定。但是,究竟什么才是人文教育的需求与旨归?语文学科又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才能不从“工具性”的极端走向“人文性”的极端呢?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更好地体现其“人文性”呢?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
中学语文教材集国内外古典和现当代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于一身,在彰显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激活它蕴涵的精神、品质、智慧等因子,可以让学生不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塑造。能够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格塑造的高地,成为学生心灵的家园[3]。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也可以通过一些背景材料、文人故事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和下文的方式技巧等。
(二)延伸阅读,构建学生精神家园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教学如果只停留在教材的学习,课堂的学习,学生必然会“营养不良”。因而,在立足课堂、教材以及基础知识上,还必须向课外延伸、拓展,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读好书,就是与古今高尚的人物交往”。优秀的作品是经历了人类长期考验的经典佳作,其中折射的良知、爱心、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都是上等的精神食粮。在课外吸纳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和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可以丰富知识,锻炼能力,体验生命,感悟生活,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语文,生活的语文,让中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
(三)进行“人文教育”,引导价值取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语文的“育人”功能明确地提了出来,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当代青年的精神品质的形成与中学阶段的“人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人文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便可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新课标之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语文课堂上,教材主人公人物身上的正直、善良、坚强、自信、奉献等优秀品质都是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所坚持的价值取向,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等。
(四)“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新课标倡导,高中语文教学应坚持“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综上,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设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目标,倡导“人文性”,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教学回归“语文味”,教导过程和方法
到底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程少堂先生指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味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4]
“把语文还给语文”,让教学回归“语文味”是如今语文教学惨杂着许多“非语文”因素,语文公开课走在“语文味”边缘所迫切需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合理、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坚持“有情、有趣、有序、有效”的“四有”原则,将语文课堂变成真正、有趣、有价值的语文课。教学回归“语文味”,教师才能教导学生掌握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具备充分语文素养的人才。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文之道就是语文教学之道、语文学习之道。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传递语文之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高中语文教师通过“重视语文工具性”、“倡导语文人文性”、“教学回归语文味”三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从而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伟.重在语文之道[J] .语文月刊,2011(1)
[2]何伟华.呼唤语文工具性的回归[J] .语文月刊,2010(7):14~15
[3]许易杨.沐浴着书籍的阳光[J] .语文月刊,2010(7):31~32
关键词:美术;新课标;教学;多维互动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
挑战。从美术新课程的定位、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等各方面实现课改,既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也是把握美术课改的关键,同时也要依赖于美术教学多维互动氛围的营造,所以本论文就从美术教学中多维互动氛围的营造来探索美术新课程的实施。
一、准确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新课标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对立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教育目标上,新课程在理念上比传统美术教育更具有综合性。
现代教育的观念的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全面的发展,这就必然要求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随着转变。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强调艺术精神和人文精神、艺术内容与艺术体验、艺术过程与艺术个性的结合。
美术课是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在艺术中体
会自由与自我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艺术与每一位学生的关联,让我们从中更加关注艺术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
实验教学工作,我认为除了转变观念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多维互动”教学
“多维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美术课和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补充。“互动”指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老师也可以是学生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的老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互动的过程。
“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由于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所以在使学生得到大量的信息时,也更加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思考中学习,在提问中求索,在交流中巩固,同样促使着教师更深入地进行课前的准备与更广博的知识储备。所以“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对学生是一个学习过程,对于老师同样也是个提升自身的机遇,在这个模式中,教与学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了,而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三个模块组成,包括一个必修美术鉴赏和其他两个选修模块(绘画、雕塑、电脑美术、书法、篆刻、工艺与设计摄影等)。这么多的专业教学内容,如果不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很快就会使学生从对美术的向往变成畏惧。所以“多维”即教师的授课不仅是局限于所教的具体课程,而要尽可能地寻求知识与学科的融合,在触类旁通中让所授课的内容与美术的其他知识相关联,甚至让美术课与多门课程结合。让学生在快乐和知识的互相链接中了解美术的乐趣。
三、实践“多维互动”教学的条件
如何在美术课教学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多维互动”氛围,这首先取决于教师如何找到自身的定位,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教与学的循环系统。
1.教师是课堂的启发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自己是“教育者”或“艺术家”的架子,树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只有教师首先从由教育者、领导者、考核者向启发者、参与者、朋友者转型,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不能仅仅由教师一遍遍地演示,而应该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特别是上实践技能课时,教师可以尝试不限制学生该怎么做、怎么画,让学生在讨论中先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不同工具材料的不同特性。这样在学生对工具材料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教师再将方法步骤进行逐步地演示和讲解。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整个高中的美术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但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讲述,即使讲解得再清楚,也往往会产生一种“填鸭式”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让学生自己来分组讲解或讨论,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来掌握“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
的”。还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或见过的美术作品,通过熟悉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不神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对于美术鉴赏也就会放开手脚,敢于说话和敢于鉴赏了。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教学中,老师会有各种知识方面的错误,书本同样也会有各种谬误,同样名家大师的话也不见得都是真理。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放开胆子,敢于不迷信教师,不迷信课本,也不迷信名家大师。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他就非常推崇多研究、多比较和多设问。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怀疑权威,敢于跳出常规。学生有疑问,才说明他真正的思考了,即使是有错误的地方,也会因错误的纠正而更加的走向成熟。
美术鉴赏里包含很多美术的专业理论,同样也涉及很多其他人文历史等,这些都是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的方面。让学生在自学中从熟悉的人文历史入手,抱着质疑的态度看待美术作品,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时代、文化、民族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在鉴赏中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其他选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强调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所以在纯绘画技能的训练时,更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不以严格的高考或美术基本功来要求,而是注重学生是否开拓了思维,敢于向传统的思维模式发出挑战。比如为什么叶子一定是绿色的等固定思维,避免学生画的画来总是千人一面。所以拓展思维,开发想象力,是美术课一个重要的目标。
四、“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美术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不美术教师唱独角戏。所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的落实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毕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将引起思维方式的转变,进而带动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多维互动”教学氛围的营造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适当结合能打造出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关键是灵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使用讨论法、评述法、练习法、合作法、反馈法、问题法、示范法、展示法、调查法和表演法等手段。
【摘 要】文章从百幅经典名画的概念界定、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目标与内容、阶段性成果、反思五个方面探讨了《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百幅经典名画;校本教材;研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4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可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美术课程体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此,我们根据本校现实状况开展了《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一、百幅经典名画的概念界定
百幅经典名画是根据“三个基于”的选画原则,即基于在绘画史上具有转折性地位的名画,基于地方本土文化的名家名画,基于适应学校校本需求的名画,精选出中外从古到今的一百幅经典名画。入选的名画必须是在绘画史上具有教育意义、堪称典范、又广为人知的作品,入选作品必须在绘画表现的技术层面、组织构思的历史人文层面等能给学生带来启示。在具体的鉴赏学习中,通过对同一画家作品的延伸与拓宽,对同一主题、风格的其它同时期作品的知识链接,学生不仅仅是知道一百幅名画,而是系统地了解绘画作品的风格体系和绘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
1.坚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原则。新课标把“关注文化与生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出了“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的教学建议,并在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了“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和“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要求。
2.坚持以现有教材为主,校本教材为辅的原则。现行苏教版美术教材是江苏省根据新课标编撰的地方课程,它既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又结合了本地区的实际,所以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教材。“百幅经典名画”的校本课程必须与苏教版的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拓展性学习,使美术课程真正体现以国家、地方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的三级管理理念。
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学校实施“自主—创造型”管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培养新时期的绅士、淑女”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种适合少年儿童发展的高品质的教育。从艺术层面上来看,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渊博、谈吐高雅、有爱心、尊重人格的人。开发“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4.坚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学校综合性美术创造活动中去,如美术节活动等,使他们能把美术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展示师生在美术活动中形成的成果,美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高雅文化氛围的建设。
三、《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发展的课程总目标及各学段的阶段性目标。根据选定的百幅名画,合理安排它们在各年级的学习比重,进而确定具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名画的技能技法知识学习,如构图、色彩、形状等;名画的历史人文背景学习,包括创作背景、画家生平、作品寓意等。同时,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包括编撰教科书、教师用书与学生的练习册,开发网络学习平台,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和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1.百幅经典名画的选择。确定中西方名画分别占60%和40%的比例,在60幅中国名画中,以清朝末年为界,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大板块,古代选30幅、近现代选30幅;在40幅外国名画中,以19世纪为界,也分为古代和近现代两大板块,也各选20幅作品。
2.校本课程的总目标。通过《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3.校本课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教学目标: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作品,并用简短的话表达感受。教学内容:(中国古代5幅、中国现代5幅、外国5幅,内容略。)
第二学段(3~4年级)教学目标: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绘画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教学内容:(中国古代8幅、中国现代8幅、外国8幅,内容略。)
第三学段(5~6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欣赏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画家信息,并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绘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通过口头描述或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能说出六幅以上经典绘画作品及其画家。教学内容:(中国古代10幅、中国现代8幅、外国10幅,内容略。)
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①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②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及流派,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③描述和分析绘画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教学内容:(中国古代15幅、中国现代15幅、外国20幅,内容略。)
4.教师参考用书的构架。遵循教材编写的导向性、典型性和启示性三原则,确定教师参考用书的构架,分作品赏析、知识链接两部分,完成了作品赏析的文字编写工作。邀请西画和国画类的相关教育专家,对初选的百幅经典名画的作者、代表作、文字评述进行审定,使文本更科学、严谨。通过网络平台和高清杂志等渠道,广泛收集百幅名画的高清图片资料,为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辅助材料的编写奠定基础。
5.实施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
(1)课程推进。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公开课教学中,探索实践名画欣赏的教学方法,如《“星夜”赏析》、《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步辇图》、《山水画赏析》、《耕牛·战马》等。
(2)活动渗透。结合学校相关活动渗透名画学习,营造人文氛围,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如:名画临摹、名画改画创作、纸贴画、扇面画、柱子装饰、名画纸拎袋设计,美术节活动等,并与学校环境布置结合,如以高清仿真的名画图片对“星辰城市学校少年宫”作环境布置、初中教学楼楼面布置;用学生作品布置展厅、风雨操场用学生画的柱子画装饰;此外,还把教学楼橱窗作为名画宣传阵地,利用2013年学校台历来展示学生作品等。
(3)网络支撑。协同信息处开发了课题网络资源建设库和美术节专题博客平台,直观、快捷地向全校师生、家长传递美术节活动信息,实时呈现学生的活动成果,并为学生评价作品、交流心得提供平台。
五、《百幅经典名画》校本课程建设的反思
(1)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法水平,多名课题组成员在学校的论文比赛和星辰杯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通过每年的美术节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学生学会了倾听和协作,体会了合作的快乐,发展了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名画改画创作、名画纸袋设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名画赏析,校本教材与现行教材如何自然衔接融合,如何编写学生用书,如何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撰写成论文成果等。
参考文献: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你知道工作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工作总结1一学期美术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我担任__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这个学期中认真学习新课标,研究新的教学教法,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去分析,探讨综合探究及多媒材的运用。我还和其他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新课标,并把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认真按照美术教学新课标教学教改,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按照学校安排课时认真把美术课上好,课前要做到备好课写好教案,课中要上好45分钟,多引导好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课后要辅导好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更好的接受美术的陶冶。这一学期基本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还可以,很多学生对美术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审美知识也提高了不少。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想法与兴趣。兴趣是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游戏、图像等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主要来自壮族乡和苗族地区,文化基础知识较落后,学生对各方面认识较少,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就成了我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__年级班级人数众多,管理教育任务很重,我经常运用课间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好转,我运用美术课中的美来教育学生,是他们认识到,心灵美是学好画画的基础;养成耐心,细心也是学好美术课的良好品质。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思想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学习经验与体会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美术教学工作其实也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上课也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准,不仅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必须要强,让学生心福口福,从内心佩服老师的才能,学生才能认真去学习。在上课前,我都先去熟悉要上的教学内容,要画范画的,先把作品画好,在上课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更好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__年级学生接触美术知识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要一步一步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本学期主要加强学生的构图、线条、比例内容和书法知识,因为书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在上美术课时,要角学生一些书法的基础知识,也严格要求学生把书法字体写好。通过一学期的教学,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书画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让学生去了解美术和学习美术知识。
4.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要加强学生多动手和动脑练习的能力。
2)、要组织好学生多到室外进行写生。
3)、教师要多与学生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改正一些错误的绘画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多进行范画,多辅导讲解。
5)、老师要多点评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个较差的作品,分析好问题,鼓励学生学习。
总之,在今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参加各类学习与培训,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在一起交流美术这学科知识,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很好的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矗。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工作总结3转眼,一个学期又已经匆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学科教研教改工作,努力使我们学校的节能各学科能从教学改革的理论中走出来,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教师、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就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综合总结如下:
1.拓展学科文化范畴,培养创新的教学思维和辅导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音乐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利用节日等气氛来营造美术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儿童画兴趣小组在重新组建后又开始活动。每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美术教室训练一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儿童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础训练。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有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参加区中小学生的现场书画比赛,其中有硬笔书法2人参加,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成绩、绘画比赛有6人参加,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手工制作有2人参加获得2个一等奖。由王孟老师辅导的舞蹈节目在区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
2.课堂上要有效的运用创新教育
在教学中能够愉快的进行教学,并进行创新的教学思路,其中陈勇老师在区美术教研节中展示了一节美术课《概念服饰》获得优质课。在学校的青年教师的课堂比武课中,有许多的老师花了许多的心思来砖研教材,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教学。其中陈勇、周云老师获得学校汇报课的一等奖,大部分的老师认真的参加了各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受到了很好的启发。
3.树立科学的教学、学习理论,强化教师的“理论武装教学”的思路
通过2个星期一次的教学研究集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思路,了解别人的教学成果,教师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时间积极学习有关教研教改的理论文章,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使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利用学科知识完成了省级科研音乐课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体验成功的研究》、区英语课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分成教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参加学校、教委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写出教学论文。各学科在学期开始就撰写了学科教案和论文共有10余个教师参加了论文的评比活动。美术、音乐老师参加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等。音乐教师参加了省音乐课堂教学的展示巡礼活动,受到很好的启发,美术老师参加在德清的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感受到了心得课堂教学气息。
总而言之,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仔细的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把我们学校的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
下学期建议设想:
1)、改变学科教师分散的状况
目前学校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教师人数、学科都比较完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的相对集中,这样有利于学科的整体教学思考,提出更好的学科思路,虽然现在部分学科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可以相对的集中。如成立美术教师办公室、音乐办公室、英语办公室等,因为学科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讨论、思考的需要,像美术老师还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一些绘画的创作等活动,所以成立学科办公室可能更适合学科的办公室,像体育办公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2)、在学科面前落实每一个教师的块面负责制度
现在虽然学科有了,专业学科教师也比较全面,但是要防止个别的“单独教学现象”,就是只完成学科的课堂教学,没有把自己在该学科前的特长、优势展现出来。虽然有了一定的分工但是不全面也没有很好的落实,常常发现会有很多的老师在忙一个事情,到最后也没有什么成绩。落实块面负责,学期末进行适当的形式考察,以便了解该教师在该学科在这个学期的情况。
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工作总结4一、主要工作回顾
本学期,主要结合本组的教研主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及学期初县里备课时的“如何把握好评价这把尺子”为重点,展开的美术教学工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常规工作:
1、认真完成美术教学工作,做到按时上课,不轻视每一节课。
关注每一堂课中学生的“创新”之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进发展其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
2、以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为基础,备好、上好每一节课,与全组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业素质。
本学期,承担了组内教研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有趣的汉字》《对印版画》《色彩的色相》,和县级领导检查工作时,随机指派的两节课。分别是《红色的画》和《黄色和蓝色的画》。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都能得到各位同伴的积极指导,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研究乐趣。使得我在课堂中成长。期间我发现,备课备得越深入,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越繁杂。这时候,就需要我从中提取精华,总结和归纳教法。就得去思考,如何才能给学生带来一个高效的课堂。在这样的实践中,我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给出了反思。
3、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和欣赏这三大课型中,有梯度的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比如学生在习惯了只是用彩笔和铅笔绘画以后,往往会对美术课产生一种代兴趣,于是我在本学期把《彩墨游戏》和《对印版画》安排在了绘画和手工制作之后,学生对于全新的体验非常感兴趣,以至于所有的班级不用再三强调,就都能准备好相关用具。两堂课下来,同学们还都争着问,什么时候还上这样的课。我想孩子在这样的体验中,完全自己动手制作、参与,体验各自不同的“画面效果”,这不正是同学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和被过程中所产生的“创新”所吸引吗!
4、艺术团教学: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素养与美术技能。
比如我在本学期就在三年级根据平时的表现,选出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参加我的课外小组制作手工画。使这些同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事实证明,孩子的创造力是要一点点培养的。是需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
5、强化课堂纪律,良好的组织纪律是才会有良好的开端,因此本学期美术课堂首先要抓好课堂纪律,发挥美术特色,以美为标准,渗透到学生的语言、行为中去。
二、成绩与不足:
成绩:个人方面:本学期获得__省美术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和电脑设计单项奖,并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生方面:本学期依然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观注学生的点滴变化。比如学生在画背景中的树木时,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出现的情况(比如不可以画成什么样),并给出小提示,必要时给出示范。不求整齐划一,只求变化多端。并给有创新想法,与众不同的学生加“绘画星”,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在本学期的期末测试中,三年级的成绩好于五年级,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在知识的难易程度上五年级的相对抽象不好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或者是死记硬背。第二,是五年级的课时少于三年级。而且因为小学的美术课还是应该以兴趣、欣赏、增长见识为主,不能简单地传授理论。
不足:在三年级课堂教学中,评价手段应用的还不够全面,不能全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五年级则是在知识落实方面还不够扎实,需要把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印象。让知识与绘画有机的融合。
三、今后努力方向:
总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一如既往的搞好自己的各项工作,用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丰富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在美术中学习和创造的乐趣,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最新小学美术老师工作总结5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本学期我承担了五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里和孩子的相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学习的过程。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是创造活动之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今天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已不是再灌溉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地找适合于自己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也就是能在新的社会发展的情境下,能够不断地发现社会中的或自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学习、寻找有用的信息,能通过分析和思考作出判断,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评价,不断地进行改进或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
5.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不断地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做好备课计划,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教学任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备课组工作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备课组工作计划1
-度第一学期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期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教学方面:
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整体上偏难,特别是运算能力在这学期将得到深化和强化,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必将高。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是主要按照我们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讲清基本题,理顺中档题,适当补充难题;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难,特别对圆锥曲线部分的一些重点、难点的计算题,必须详细讲解给学生听,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多讲解几遍,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落实到位。每位教师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在课课练上,以基本题为主,重点在中档题上,做错的问题要抓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板书,因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部分来源于教师的板书,每节课最低有1~2题在书写上力求规范。
二:师资建设:
根据学校的具体部署认真落实:①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并且积极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②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参与讲义和练习的拟定,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的用途和影响。③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在认真落实教务处的工作要点的情况之外,需经常组织其余的教师听取你所带的新教师的课,并请其他老师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希望组内各位老师都经常相互听课,并及时评课。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认真总结,在参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成自己的观念,并希望能够写成论文,最后能够与本组其他的教师共享。
三:集体备课:
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确定主要内容。
(1)按上周集体备课中预先确定备课章节,各位教师论轮流发言,指出备课中的思路,重点和难点。
(2)然后就上述内容请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教学任务中的有关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备课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对于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3)讨论下周教案的编撰的具体事宜,确定四至五课时内容的个体教学目标、重难点、例题选编及作业的布置。
(4)最后就当前的教学及工作情况,请备课组各成员相互交流,提出建议,说出不足,并由备课组长记录整理,为以后的教学计划或集体备课的适当调整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高二数学组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代表我们全体高二数学教师的工作打算,我们一定能够落实好学校和部门的任务,并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希望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期末联考中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备课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努力形成教学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工作任务,整体推进初二语文教学立以下计划。
二、现状分析:
学生:本年级共有300多名学生,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习方法、书写规范等都有待改进,总的教学形势还不容乐观。
三、教学目标:(对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本学期要完成35篇课文的教学。其中:讲读课文13篇,选读课文17篇。
2、检查督促学生完成5 篇古文,6首宋词和16首每周一诗的背诵及默写。
(二)阅读目标:
1、学习抓住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2、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文中蕴藏的情感。
3、学会揣摩和运用文中精彩的语言。
(三)作文目标:
1、继续以语言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的语言积累,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2、本学期拟完成大作文3篇、周记、摘抄不少于10篇。
四、主要措施:
1、课堂摒弃“灌输”,选择“对话”,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讲读课文,师必须精讲精练,每文拟用2━3课时;自读课文,可放在课内(不超过1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自习课上),但配套练习要跟上,本期至少出两套配套检测题。具体视时间而定。
2、巩固上学期集体备课成果,继续发扬集体备课的优势,力争效果最大化。备课组例会具体安排如下:时间:每周二下午。地点:办公室。
3、上好欣赏课,激发学科兴趣:
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学期的文学欣赏课仍然关注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教学,尤其是宋词。
4、改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首先、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其次,积极鼓学生参加学校放广播站的投稿活动,对有文学兴趣的学生尝试进行作文个别辅导,引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中学生作文大赛。
第四、结合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进行学生作文互评互改试验。
第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
备课组工作计划3
一、 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周检查学生《课课练》一次。
备课组工作计划4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数学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二下学期数学的教课任务,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因此我们需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一份科学的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年级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的同学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并注重作业反馈。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天检查学生的课后习题作业。
在高二下学期,我们一定会更加的努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奋斗,为高二学生步入高三前大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我们也将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备课组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功能作用,引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并落实到实处。
二、本学期的任务目标:
1、通过常规月查督促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做到按表上课,不使美术教学成为虚设,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3、通过组织美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使全体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通过各种美术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和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一批美术特长生,以点带面足以带动其他学生学好美术,从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杜绝不备课而上课的现象,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6、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好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教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收缴美术教学计划。
2、成立美术兴趣小组。
3、辅导学生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绘画比赛。
十月份:
1、举办国庆书画展。
2、参加市小学美术研讨观摩课及研讨活动。
3、兴趣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美术组青年教师参加校一人一课活动
2、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3、优秀案例评比。
十二月份:
笔者最近观摩了几堂初中美术研导课。这些课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新颖而独特。从多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美术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展示了新形势下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可谓“新课”。但是,毋庸讳言,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求新、求趣。课上的花团锦簇,飞韵流芳,课堂气氛热热烈烈。但教学目的颇为含混,不能实现即定的教学目标,一句话,学生学得轻松,所得甚微。这些问题制约了“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而且因其隐藏在师生共同创造的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所以更值得我们关注。为此,笔者从教学目的、学科双基知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等几方面,谈谈本人的思考。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指南
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副院长,把课堂教学比作登山。他说,登山者的登山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有人视登山为一种休闲、旅游方式,也有人则看成为一种锻炼。因而,不同目的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实现自己的登山目的。有人独辟蹊径领略独特的风光,有人跟着多数人走较为平顺的水泥石板路,还有人选择乘坐缆车穿山越谷。他们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局外人是不能轻易评判孰是孰非的。杨院长对课堂教学的恰如其分的比喻值得我们深思: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美术素养的内化过程,它最能凸现教育者的智慧和创造性,教学目的细化下的教学目标和登山者的登山意图颇为相似,如何最优化,省时省力的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必须且经常思考的问题。就美术教学而言,有其独特的学科性,教学的过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美术教师正尝试着从美术学科的认知、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独辟路径”,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自由的向着美术教学目标迈进。
然而,在实践探索新课改教学模式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该强调的美术学科知识不讲,对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不予指正,课堂流程自由散漫,“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教师缺乏对其过程进行调控和必要的学法点拨,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多花费了“探究”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进程和学习效果,最终自然无法实现即定的教学目标。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美术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决定了教学的模式和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美术活动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了解。只有这样,美术活动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服务,成为美术“新课改”过程中创新教学的主旋律。
二、学科双基知识不容忽视
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有其自身的认识规律,因此美术学科就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美术教育就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学科双基知识的使命。
“新课标”改变了原来强调美术技能、技巧训练为主的双基要求,把对美术学科双基知识的传授提升到新的层面,把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认识作为新的学科双基内容。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创新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学科双基知识传授的课例,如:将一堂脸谱制作课演绎为一场假面舞会活动;把一堂“灯具制作”课衍化为灯的知识竞赛活动等,这类课的课堂气氛十分不错,我们也能看出执教者在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实下了一翻工夫。笔者也多次被这类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情所打动,但是,当我们在反思这类课时,却发现它们失去了学科特色,学生在课堂中吸收的美术知识甚少,假面舞会的乐趣毕竟不能代替脸谱制作课的学科价值,至于灯的知识竞赛活动与“灯具制作”的教学目标也相距甚远。没有课堂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支撑,学生所谓的自由作业也只能是留于表面的一种“无意识”的活动。笔者认为只有在掌握一定美术学科知识后进行的自由作业才更具创造力、生命力,更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转贴于 “新课改”过程中的忽略“新课标”要求的双基内容的美术教学,实质就削弱了美术教学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新课改”过程中教学形式的创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等,最终都应体现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落实在美术双基教学的基础上。
三、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形势下的教师在研究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学习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肯定地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大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给基础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是实现“新课改”的重要手段。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新的保障。
然而,有些教师在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似乎成为部分美术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唯一手段。
教师一味地在教学手段上标新立异,没有深思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促进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展示新课改理念的公开课时,似乎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不能上课。课堂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课堂上充斥着各种影视动画文件,教师几乎没有讲解没有指导,学生的课堂作业也没有了时间的保证。这些都说明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观念上没有创新,仅仅注意到教学手段上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手段上,更主要的体现在教育理念上。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何谈教育的现代化?
问题二:“多媒体”带来的大量的知识信息量,冲淡和淹没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美术教学同样应该有建立在教学目标基础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使大量的学科知识更易展示,是实现课堂目标的一种保障。然而多媒体的运用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媒体带来的太大知识量或教师对大量的知识信息不加归纳、筛选、整理直接抛给学生,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就会有问题,出现信息采纳的偏移,最终使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被忽略。
问题三:“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声音越发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