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技术员职称论文范文

技术员职称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技术员职称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技术员职称论文

第1篇

1苗木的质量和规格良莠不齐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选择苗木上经常以次充好。为了应对因管理不善出现的苗木枯死现象,绿化公司会去山野中移植大规格油松等。但是,这类树木由于侧根须不发达,在用于园林工程后存活率依然不高。

2苗木没有合理有序地进行栽植

绿化公司在进行苗木栽植时,对于它们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缺乏周密的考虑,很多时候会将萌芽较早的苗木栽植在萌芽较迟前面,常绿树栽植在落叶树后面。这就很可能造成苗木成活率偏低的现象,从而增加施工的成本。

3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工期和投入工程的劳动力,并未对土壤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将树木直接栽植在上面,从而使得苗木在栽植后不能正常生长,成活率不高,还给后期的园林养护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园林工程中树木栽植技巧

(1)树木栽植前

树冠必须经过不同程度的修剪,以减少树体水分的散发,保址树势、平衡以利苗小成活,修剪量依不同树种及景观要求有所不同。

(2)落叶乔木

特别是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减少至1/2以上,这样既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体的水分平衡,也可减弱树冠招风、体摇,增强苗木栽植后的稳定性。具有明显丰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常绿针叶树,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其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珍贵树种的树冠,宜尽量保留少剪。

(3)在种植季节种植树木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苗木应进行强修剪,剪除部分树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短截,仅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修剪时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水分蒸发、剪口冻伤及病虫危害。

(4)栽植时将混好肥料的表土

取其一半填入坑中,培成丘状。裸根树木放人坑内时务必使根系均匀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上,校正位置,使根颈部高于地面5~10cm左右,珍贵树种或根系欠完整树木应采取根系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然后将另外一半掺肥表土分层填入坑内,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并同时将树体稍稍上下提动,使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最后将新土填入植穴,直至填土略高于地表面。带土树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人种植穴,填土踏实。

(5)对栽植的树木进行灌水

这也是提高树木成活率的重要方法,特别在春旱少雨、蒸发量大的北方地区尤需注意。树木栽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注意不得损伤根系。

(6)树木栽植后

因土壤松软沉降,树体极易发生倾斜倒伏现象,一经发现,需立即扶正。扶树时,可先将树体根部背斜一侧的土挖开,再将树体扶正,将土踏实。特别对带土球树体,切不可强推猛拉,来回晃动,以致土球松裂,影响树体成活。树木栽植后,因灌水根际土壤下沉出现坑洼不平现象时,应及时平整,以使根部受水受肥一致。新植区,在平整树盘的同时,应结合垅道园路的整理,使其整齐划一、美观清洁。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经验

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项基础建设。目前,我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个有利时机,着手革除历史上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上的各种弊端,逐步建立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环境,使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在与本人的知识、能力和客观需要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振兴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繁荣文化贡献力量。

我院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编制是1993年由上级部门规定的,距今已有十几年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而且现在国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的政策,这将鼓励更多人自觉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去争取获得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故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专业技术职称低聘,即获得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多年,仍然受聘于低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甚至出现取得主任医师资格多年,依然只是受聘于主治医师等现象。这必将大大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些单位出现了跳槽现象,造成了人员不稳定,势必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院从2003年开始试行专业技术职称内聘制度,实行至今已有七个年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具体做法

根据上级有关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文件精神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暂行规定》,从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资格、专业技术水平、科研能力、计算机、外语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规定。每年医院根据岗位需要,推出一定数量的岗位进行竞聘。组织符合聘任条件的职工进行竞聘演讲,由学术委员会评分,党委会讨论,择优录聘;并对内聘人员进行动态考核办法,实行两年一聘,打破聘任终身制。

1.1按需设岗。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设置岗位。主要是考虑各科室各职称、各层次人员的科学合理的配置,尽量达到最优化管理。避免有些科室高职称的医务人员较多,有些科室高职称的医务人员较少等及各科室、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特别是护士岗位,在实际临床工作当中,可起到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纽带作用。

如果发挥好的话,不仅可以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医院的信誉。

1.2组织报名。由组织人事科负责。以医院名义发放文件至各科室,通知符合条件的人员限时到人事科办理报名手续———填写表格,递交材料。具体要求按照《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暂行规定》执行,实行公开透明的聘任制度。

1.3资格审核。组织人事科对递交材料进行真实性复核,并参照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其竞聘资格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其中包括获得资格证的时间(我院目前是要求获得资格证满一年才具备竞聘资格),学分证的情况(主要是检查医务人员继续再教育的情况),(刊登杂志的级别)等等。如发现不符合竞聘资格的人员,则及时反馈给本人,取消其竞聘资格,中止竞聘程序。

1.4竞聘演讲。组织符合竞聘资格的人员参加演讲。

医院学术委员会作为评委,进行评分。主要是让竞聘者介绍个人工作学习情况,竞聘岗位,个人优势,以及竞聘的完成目标。学术委员会通过竞聘的情况,对其业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德医风、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演讲结束后,竞聘者离场,立刻组织工作人员当场计分,当场公布分数、排名情况,拟定聘任名单提交党委会讨论决定,做到快速、公开、透明。

1.5党委讨论,择优录聘。党委会根据竞聘者的演讲情况、学术委员会提交的聘任名单,综合考虑竞聘者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集体讨论、决定拟聘任名单。

1.6公示聘任名单,颁发聘书。将党委讨论决定的拟聘任名单在院务公开栏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接受全院职工的监督。公示期间,职工有权以实名制方式向院纪检或人事部门反映情况(不接受匿名投诉)。公示期满,如未收到有效的投诉,则视为无异议。最后,以医院名义与受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称内部聘任协议,并颁发聘书。具体工作由人事科负责。

二、初步取得的成效

2.1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2解决职工之间的内部矛盾,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2.3激励职工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鼓励大家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4为医院人才稳定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虽然文件规定实行两年一聘,动态考核制度,但实际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动态考核的标准难以把握,具体指标的制定难以做到合理、科学。

3.2实行内部聘任制度,虽然解决了一些职工高资格低聘任的现象,也只能是暂时缓解“燃眉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技术职称聘任问题,治标不治本。

第3篇

(一)《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紧扣“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教育’”。[2]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要紧扣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与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本位,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基本核心,满足岗位对高职多层次人才的需求,构建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将在设计理念的引导下,改革《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体系,重点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打破目前重视理论教学、淡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根据“岗位为导向”的目标设计理念,调整与优化《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通用校企结合、案例分析、项目推进、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实施

(一)重构《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体系

《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实施首先要调整课程体系,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便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而如何处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则是解决理论先导与观念更新的前提”。[3]理论教学要夯实基础理论,着重提升应用理论教学与新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主要突出应用技能培养,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理论教学所占课程教学比例过大,严重制约了实训教学;一是理论教学难度过大,严重脱离应用实践,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实训教学。为此我们要调整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比例,形成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课程教学体系。1.调整理论与实训教学比例。理论教学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每一门课程理论的学习应当以“应用”为最终目的,否则理论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目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过于深入,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过深过难。这种现象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且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高理论、低能力的“无用人才”,严重脱离了市场需要。高职院校要调整《电工技术应用》课程体系,适当地缩减电子技术应用理论教学,提升实训教学所占比例,尤其要提升实训教学的实效性。2.以理论支撑实训教学。目前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理论教学采用单线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各自一条线,不能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这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隔离的教学体系,使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离,制约了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教学要密切联系实训教学,形成“理论服务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促进理论提升”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也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二)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实施必须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现阶段电子技术应用市场对电工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现状,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宏观分析,把握电工技术应用市场人才需求形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教学与学生岗位需求相结合,尤其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与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权重。理论教学的内容始终要围绕“实训”教学展开设计,遵循基础性与适度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就是在设计理论教学内容时要凸显“基础理论”,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些理论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是开展其他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基础与前提。适度性原则。目前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理论教学不能切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过于追求理论的高度与深度。殊不知高职院校教学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内容设计要适度,理论教学的内容“够用”就行,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实训教学内容设计要以“岗位”为导向,寻找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切合点,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体化。

(三)丰富教学方法

目前《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工学交替”。这种程式化教学严重制约了《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校企结合、案例分析、项目推进、任务引领等多种教学方法。1.校企结合。“高职教育中存在信息不畅、教学内容滞后、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都与校企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着直接关系”。[4]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实训教学上,没有实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上的全面结合。因此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要尝试探求校企结合的新路径,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校企结合”可以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和方法。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人才到高职院校任兼任教师,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现状,教师站在“实践”的高度进行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践。也可走出去,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高职院校可以派教师到结合企业参与企业实践与管理,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提升教师实训教学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学习。通过校企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2.案例分析。案例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之一,它包含着丰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的启示,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要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与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教学案例要具有丰富的理论要素,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启发价值。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要加强目标导向,使案例分析朝着预期推进;案例分析不能停留在分析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案例分析报告与策略优化。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有效整合理论,提升自身理论高度。通过案例策略优化,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寻找优化的策略,并且进行可行性验证,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3.任务引领、项目推进。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将任务引领与项目推进作为两种独立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将任务渗透在项目中,以项目任务推进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同时将任务物化。该方法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推进的实践活动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摆脱传统单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

三、高职院校《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效果

(一)教师层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推进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许多教师将教学改革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他们拓展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方面展开有益探索。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改变传统单线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从理论“教书匠”成长为专业技能型教师。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做中教,建立起较为科学的课程视野。

(二)学生层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模式使《电工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不论是学习场所还是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从传统的课堂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走向实训室、走向企业等,学生在更为真实或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从被动接受学习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将学做结合起来。这些改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技能。

(三)产学层面:推动了产学研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