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心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社会经济新闻从其发展前景来看是很有前途和潜力的,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必然,也是新闻现代意识的体现。客观形势要求新闻报道在反映社会性经济问题时,增加理性的思考,从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考察经济事实的内在与外部的联系。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层次多因果的描绘和剖析,以揭示、回答经济改革进程中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社会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与发展。于是,社会经济新闻便成为一种较好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报道方式。
社会经济新闻兼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两家之长
1、社会经济新闻在经济报道中越来越强烈地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和魅力。
它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兼收并蓄,既具备了社会新闻的某些特征,又蕴藏着经济新闻的丰富内涵,可以说是经济新闻同社会新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衍生体。与社会新闻相比,社会经济新闻更有深度、有思想。与经济新闻相比,社会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贴近性更强。它以社会新闻的笔法写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写作一般要有情节、有细节、有场面。如果以此入题来写新闻就可改变“经济报道”容易给人干巴巴、硬梆梆的感觉。如当前对下岗问题的报道,多从宏观入手,介绍其概况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再引入对部分下岗职工的介绍。而《经济日报》2000年7月5日第三版的《下岗工人的福地 未来老板的摇篮》一文则从人入手,以人为本,以近似纪实的手法,看似报道深圳一家商场在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时发生的故事,却透过这些新举措反映了下岗再就业面临的困难、个人的心态及社会环境,手法朴实却很有感染力。
2、社会经济新闻以经济新闻的深度来理解社会新闻。
如曾获得中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外国留学生站柜台》。“留学生为企业站柜台推销产品”这是一件新鲜事,当然可以划入“社会新闻”之列,但记者却透过这一表面现象,通过采访留学生、采访顾客、采访雇请留学生的中国企业负责人、采访经济学家等等,继而点出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经济生活注入新活力的这一重大主题。如果不是从经济新闻的眼光来理解这个新鲜事,这则好新闻可能就以“花边”新闻的形式从人们身边逃走了。可见,社会经济新闻由人们身边的社会新闻入手,揭示深藏其后的经济规律,对新闻事件的解释也更为到位,更加深刻。
社会经济新闻题材广泛
社会经济新闻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经济改革、社会生活中复杂矛盾、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发展、趋势,有着丰富的报道题材。
1、可选择跨越社会和经济的、高信息量、集社会与经济问题于一体的题材。如《经济日报》2000年7月5日的《发展经济切莫竭泽而渔》,报道了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降的事情,这类题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这样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抓经济生活中的事件。一般正常经济活动社会性不强,而有些经济事件本身就会成为社会事件。像工厂爆炸,油库失火之类既是社会事件又构成经济事件,都可以用社会经济新闻形式,如《经济日报》2000年6月21日,在其社会周刊显著位置报道的《海南发生一起恶性毁林案件》。用社会新闻的笔触,既讲明其在经济领域里的重大影响,又加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
3、从社会、政治、经济结合的角度,概括社会经济现象加以报道。这多用于宏观、大跨度或较为宏观的经济问题。《广州日报》发表的《盲目的洪流》一文,将带有全国性的“民工”问题,从改革的大背景上,纳入治理与整顿的大环境中,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剖析,颇具深度,发人深省。
关键词:信用工程;连心桥;双赢
Abstract:Tofurtherstrengthenthefunctionwhichservesfor“threeagriculture”,displayedtheRuralcreditcooperativetosupportagriculturalandtheruraleconomicdevelopmentfinancialmainarmyfullyandrelatesfarmer''''sfinanciallinkfunction,theauthorpromotesthepeasanthouseholdjotunsecuredloantotheHunanProvinceHuaihuaRuralcreditcooperative,thefoundationcreditvillage(town)workshascarriedin-the-spotinvestigation.
keyword:Creditproject;Isintimatefriendsthebridge;Win-win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效应
1、增强了农户信用观念,促进了农村信用关系的改善。在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过程中,信用社将“信用度”作为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唯一标准和条件,通过公开评定信用等级和发放贷款证,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信用观念重新加以确立和弘扬。一些农民为了争取到“信用户”、“信用村”的荣誉,想方设法归还旧贷,并向“赖债户”施加舆论压力,有的还主动替困难户偿还贷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会同县农信社通过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出现了农民人人争创信用村(镇)的新风尚,农民把持有信用证、信用户视为一种荣耀,有的还当作婚嫁的主要条件。同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也有效地遏制了农村高利贷的蔓延,正确引导了民间借贷。
2、密切了与地方党政和农民的关系,激发了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信用社工作的积极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镇)的创建,充分体现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服务宗旨,得到了地方党政和农民极大的欢迎。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专门会议,下文转发《怀化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的实施方案》,并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重视和积极推广,乡镇村组干部在宣传动员、摸底,资信评级,限额核定等工作坐正席、唱主角、主动向信用社提供资料,并协助把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密切信用社与农民的血肉关系。
3、改进了员工的工作作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行和信用村(镇)的创建,促使信贷员转变坐门等客的做法,树立营销贷款的思想,主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逐户写出信用等级评估报告,核定信用金额,积极开展送贷、送技术、送信息上门活动,改变了过去等储上门,等贷上门的官办作风,“挎包银行”精神得以恢复和发扬。
4、强化了信贷管理,有效地防范和分散了信贷风险。在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将集中调查,公开评审和分散发放相结合,信贷员深入一线调查摸底,资料评审具体,增强了贷款的安全性;村干部和社员群众参与监督,公开评审,使农户贷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增强了贷款的公正性,有效地控制了跨区,多头贷款,人情贷款及信贷人员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强化了对贷款的监督和管理。此外,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充分体现了信用社“宽、小、快、高”(贷款面宽,额度小、周转快、效益高)的信贷原则,防止了因资金过度集中而诱发的信贷风险。
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创建信用村61个,信用户78.2万户,占辖内农户总数的78%,发放农户贷款证59.8万本。占总农户的60%。在被调查农户中,拿到贷款证的农户对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支持。近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2.9亿元,占支农贷款的45%,年均投放小额信用贷款3.23亿元,支持自办基地发展现代化农业致富的农民488904户,帮助农民建立奶牛养殖、灵芝天麻繁殖、苗木花卉、大棚蔬菜、烤烟、杂交水稻种植基地180多个,引导百万农民参与产生结构调整,人均增收270多元。
二、制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镇创建的瓶颈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镇)的创建为支持农民增收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小额农贷运作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影响了小额农贷的投放。
1、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一是对小额农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信用社不少员工把农户小额贷款简单理解为信用社内部调整信贷结构,甚至是应付“差使”的权宜之计,没有上升到小额农贷是端正信用社经营方向,巩固生存阵地,促进业务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二是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内涵理解过于狭窄。三是对农民群众的信用状况认可存在偏见。信用社少数员工认为农民信用程度差,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大。加之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清收。因此,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造成了贷款责任人的“慎贷”和“惧贷”现象。四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2、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全市共有农户100.3万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78.2万户,占总数的78%,有贷款证的农户59.8万户,占全市农户的60%,拿到贷款的农户48.9万户,占总数的49%。截止今年3月底,全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达60420万元,占整个农业贷款的比重为37%,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回收率平均只达到70%左右,个别地方甚至只有40%的回收率。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个别农民存在恶意欠贷的行为。二是小额农贷“农转非”。据调查了解,未能及时回收的贷款主要是因为农村信用社部分工作人员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有的甚至内外勾结,导致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出现一些“鱼目混珠”和“农转非”现象。三是少数地方政府对如何利用小额农贷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四是管理水平跟不上。小额农户贷款多、额小、面广、工作量大。一个信贷员平均要面对2000多户贷款农户,一年之中,对贷款农户走访次数屈指可数。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信用等级的评定多是依靠村委会提供的情况,而一些村干部不负责任的行为,难免会造成信用等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逾期贷款的回收,制约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镇创建的有效途径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认识要有高度。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小额农贷推广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二是宣传要有广度,要让农民家喻户晓。三是要积极寻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防范化解贷款风险之间的平衡点,以支持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现有抵押、质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的基础上,面向广大农民大力开展小额信用贷款营销活动。
转变观念,消除偏见。一是要正确理解农户小额贷款的内涵,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发放的范围,由单纯为农民发放生产方面的小额贷款扩大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养殖、加工、运输、经商、助学等各方面的贷款要求。二是要消除对农民的信用偏见。要看到绝大多数农民是讲信用的,只要多加强与农民群众联系,建立联系户制度,达到加强了解,沟通感情,增进信任,消除偏见支持工作的目的。三是抓激励机制,促进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
一、营销理念创新:不断追求顾客价值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理念注定只能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核心需求,往往是不相同的,因而,营销理念的内涵也应随之变化。目前,国内消费者已经完成了由“产品购买者”向“需求满足者”的历史转变,到信息时代,消费者又由“需求满足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构筑信息时代的营销理念,自然应该以这一转变为基本的出发点。
传统营销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厂商理论,即企业利润最大化,实际的决策过程是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反向营销控制这样一个单向的链;没有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决策过程中去,它是将厂商利润凌驾于满足消费者之上。传统经济体系中的消费者,只能以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方式,来实现需求的满足,尽管这一产品是经过厂家市场调查后开发的,但并不是对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设计,因而消费者的这种满足,只是一种约束条件下的满足。
在信息时代,消费者掌握选择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以低廉的费用,与网络空间中的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双向、全面的信息沟通。这是传统经济体系所无法涉及的。消费者不是在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中作出取舍,恰洽相反,企业应该生产经营什么产品,是以消费者的选择为取舍。消费者有足够的便利条件,将他们对人生、世界的认知,情绪与情感的体验,以及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融入对产品、购买行为以及消费方式的选择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消费者不是在购买产品,甚至也不只是纯粹的谋求需求的满足。在一个允许充分展现自我的时代,消费者已经把购买视为体现自己的价值准则、实现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因而面对信息时代的“价值追求者”,笼统意义上的满足需求,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立足于顾客价值这一中心,帮助他们实现其价值追求,企业才能有效地迎合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最终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即时互动的特点使顾客参与到营销管理的全过程成为可能,这就迫使企业必须真正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现代营销思想,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来。为此,企业就必须将顾客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放到同等的位置,以追求顾客价值实现为出发点,形成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的整合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企业和顾客的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的个性化4C(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费用,顾客购买的方便性,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勘)需求后,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相应的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决策。
二、营销方式创新:关系营销的倔起
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种被称为关系营销的概念正逐渐称为营销新热点。根据瑞典营销学者的观点,所谓关系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维护和巩固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成熟交换及履行承诺为主要方式,使企业的营销目标在与各方的协调关系中得到实现。关系营销理论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系统论的观点是: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对于每个系统来说,它必定从属于一个更高级的系统,即与一定的环境发生联系。一方面,系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系统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反映性,能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仅就单个企业而言,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了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企业不但要适应外部环境,而且还应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根据这一理论,关系营销将营销视为一种关系、网络相互动行为,并由此导出结论:驱动市场的不仅是竞争,更是合作。
合作意味着所有团体都要积极地承担责任并使关系和网络发挥功能。在此理念下,营销市场上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的努力,而更需要整个组织的紧密结合,以及与外部相关机构所建立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关系营销中,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乃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通过无往不至的网络和企业紧密相联,这种格局模糊了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使企业能更好地溶入自己为之服务的社会中。
在前信息时代,人们给予竞争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合作。因为就一个企业而言,可供运用的资源有限,活动的市场空间有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只能进行有限的信息沟通,能够为各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是有限的。前信息时代缺乏充分分享资源、信息和利益的机制。撇开超经济力量的影响,企业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竞争因素,以谋取相对有利的市场地位。攻击性广告、竞争性定位、对消费者的信息封锁,诸如此类的竞争行为,都源于此。
而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无限空间充分突出了合作的重大意义。网络使得任何企业可以在全球开展业务活动,但任何企业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交易功能的。如果没有高效的物流通道,不充分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和资源,企业不可能将产品直接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消费者手中,交易也就根本无法实现。信息时代,一个企业通常只执行具优势的职能,非优势的职能则交由其它企业负责。既然企业只执行优势的职能,非优势的职能由别的企业负责,那么企业就必须通过外部合作的方式,拥有为自己所需要的全部职能,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对各项职能的有效整合。
信息时代的关系营销还体现在企业内部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外部各有关机构的合作上。传统的企业营销各环节原先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负责,这种分工固然能减少重复劳动带来的资源浪费,但同时增加了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协调成本。对大型企业而言,这种成本是十分高昂的。然而,网络使分工和合作得以有效结合,可以将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与生产——价格变动——销售——服务融为一体,营销各职能、营销和其它部门之间能保持持久的合作,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营销的功能。
三、营销策略创新:4P新整合
1.产品策略: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满足
传统营销中,企业在通过市场调查后,便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特征来设计、生产产品,最终将产品通过广泛的销售渠道推向各个细分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无法了解也无法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消费者的需求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形成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需求。然而在信息时代,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与传统的处于被动商品接受者地位的消费者有本质的区别,他们要求自己在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要求供应商提供给他们个性化的商品,要求企业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生产产品。由于网络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而且可以发出信息,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充分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使生产者可以为消费者“度身定做”。
2.价格策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
在前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广泛存在于传统商品市场中,人们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及人们对信息了解十分有限,一般仅从有限的媒体中获得商品信息或自己进行实地搜寻。如果搜寻是没有成本的,消费者会不断地搜寻直到他们发现最便宜的价格为止,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信息沟通有障碍时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消费者的搜寻是有成本的,其搜寻行为也是有限制的,这就使得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策略得以存在。在信息时代,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地域范围和容量上的局限,基本解决了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间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直到最佳价格显示出来,并据此作出理智的购买决策。因此,多样化的价格策略在网络上难以实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大大增强。因此,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
3.渠道策略:方便顾客的购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迫切要求快捷方便的购物方式和服务。在这样一个交互性的信息时代,企业怎样才能抓住和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很简单的一个方法是为他们提供方便使他们保持忠实,而最方便的购物莫过于网上购物了。
无庸置疑,网络交易的产生对于企业现有渠道结构将是一大挑战。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将商品直接展示在顾客面前,回答顾客疑问,并接受顾客订单。这种直接互动与超越时空的网络购物,无疑是营销渠道上的革命。每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形成能够重复购买的忠实顾客群体的能力,顾客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兴趣而回头,而不愿去尝试培养另外一个供应商。
4.促销策略:强调双方的沟通
传统大众传媒的促销方式如人员推销、广告等,其信息流动是单向的,且流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有关物理媒介的空间移动速度,在信息发送与反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时滞”。网络的实时性则为企业与顾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几乎所有传统的促销方式都能在网上找到实现的方式。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服务消费者,不但可增加产品的价值,同时也可提升企业形象。网络促销除了将企业产品的性能、特点、品质以及顾客服务内容充分加以显示外,更重要的是能以人性化与顾客导向的方式,针对个别需求作出一对一的促销服务。所有这些活动和目的在于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深入沟通。
四、营销手段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的营销手段莫过于在信息媒体上进行大量的广告轰炸,或配之以名人效应、上门推销等加强手段,并依赖于层层严密的分销渠道,来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些方式,无论是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消费者满意度出发,都存在多种多样的缺陷,而且,它的营销成本在今天看来已成为无法负荷的奢侈。在未来,人员营销、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经销等传统营销手法,将与网络营销结合并充分运用网上的各项资源,形成以最低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市场销售量的新兴营销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在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不少农业经济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欠缺与时俱进思想,也不能够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形而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得其个人工作素质令人堪忧,这是导致现阶段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更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执政能力,自身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难以适应农业经济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需要,也限制了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于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各级乡镇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指导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本着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以创新体制作为保障、以增加收入作为关键的原则,要不断创新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并且发展现代化的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变化需要的农业管理思想。具体说来,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包括以下几点:
(1)更新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增长地区农业经济水平。
(2)改变农产品形式,通过产品深加工实现多元发展,拓展农业经济产业链,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
(3)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意识,保证农业经济安全,提高农业经济基础及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级乡镇政府还应致力于发展农业经济基础设施,认真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和技能的再教育,各地区、各乡镇都应大力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工作责任感同时具备创新意识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趋势。此外,政府之间还应建立完善的群众利益维护体系,有效保证群众权益、协调矛盾、表达诉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政府自身的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科学开展农业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村级资产清查,会同纪检部门积极开展村组干部离任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巩固地区农业经济管理成果,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产业化发展
实现信息化、产业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更多先进化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还要对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不仅如此,各级主管部门还应认真做好各种农业经济报表以及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整理、汇总后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增进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地区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人才项目或招商引资等手段,培育产业化农业经济结构,坚持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及信息化水平,促进地区农业朝着更大产业规模迈进。
三、结束语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与行业客户经营管理、产品及艺术品市场、材料应用、工程建造等相关知识及经验的整合。传统设计培养方案中只注重设计基础理论填鸭式的讲授,或者偏重绘图技能及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行业客户经营管理方面,如果设计师不能系统分析客户所经营场所的销售方式、管理模式、对消费人群的心理体验的预期的判断,单纯的靠设计的基本空间理论去思考问题,就无法适应特定行业和人群的市场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重视和实施得不够,而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又是非常强调创新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只重理论灌输和单纯绘图技术的传统观念,真正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工作之中。
二、综合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培养探索
(一)首先明确作为学生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几大知识点:1、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设计程序是设计得以实现的保证,设计程序是否科学对方案的实现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往往迷信电脑软件的功能,做方案直接就使用CAD绘制平面布局,大家都知道,在方案从无到有,从粗糙到修改直至完善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运用手绘绘制草图方便快捷,而电脑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条线条的出现都需要操作命令来执行,其效果模式化严重,创新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上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前沿设计趋势,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保证先进的设计方法在后续的每一次的设计实训项目的实践中都能够反复应用、体会和拓展。2、设计思维表现工具的掌握,即手绘表现技法和电脑效果图。现在学生在手绘技法和电脑图的重视中往往一边倒的情况,要么重手绘,要么重电脑。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建设部原勘察设计司2000年对全国室内设计市场的调研,当时全国的室内设计师有20多万人,虽然近年来没有公布从业者数据,不过已经十三年过去,这个人数预计不少于40万,并且人数仍在逐年增加。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为了短期之内就能找到工作,选择电脑图表现的往往占多数,对于此,教师应该强调二者缺一不可,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想象语言表达的设计要求表现为视觉空间形象的过程。手绘技法是设计师做设计过程中,快速的捕捉并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个人艺术及设计修养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是也是通过设计要求的解释来进行范畴重组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限定或修饰附加的过程,并通过草图推进等形式对其解释的外在化形式加以探寻,以最终以某种有形物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3、眼界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识图、读图、辨图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各种从简单到复杂项目设计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而不是简单照抄照搬、“人云亦云”的复制者,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具有独立的创新思维、具备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在艺术、建筑、工程及产品开发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活动过程。要想创新,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这个积累即是大量的读图、识图、辩图。很多学生对于作品没有基本的鉴别能力,这个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这个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只有能很客观的评判出一套作品的优缺才能将个人的审美情趣定位在高水平设计要求上。4、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知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如果不懂工艺,不认识材料,就完全等同于“盲人摸象”、“纸上谈兵”。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及是在施工现场将设计实施出来,设计方案在纸面上看再完美,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技术实现不了或是浪费材料造成预算的增加等都是不可取的。经常听到没有多少经验的设计师抱怨自己的“好设计”被施工人员和甲方改的乱七八糟。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工艺和新材料总是在随时更新,都在朝着“更环保、更经济、更美观”的方向发展着,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及时更新自己大脑的资料库是必须的。
(二)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多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调研。做设计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则必须要运用恰当的方法,但在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问题,了解同类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带队实地考察,比如在每开一门新课时都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空间、场所,观察空间的形态和风格、饰品的衬托、灯光对于场所氛围的营造、材料的质感、肌理等细致的表达等。针对我们综合类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只有多做、多说,将问题点透、说明,学生才会理解。
(三)积极开展模拟设计公司的工作室实训课程。学生在安逸的校园学习,惰性极强,课堂上讲课走神,做课题训练中磨洋工等现象恐怕存在大部分高校的课堂中。对此,我们可以适时的将设计公司工作模式引入到课堂上。“工作室”模式最早产生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传统的手工作坊应用到课堂之中[3]。比如我们可以将课桌椅按照人员分组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每组都是一个项目小组,组员轮流负责当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项目的组织、执行、汇报和总结等,教师作为“设计部经理”,对各组方案在开始和过程中多次组织公开评判、讲解、并提出修改意见,并鼓励组与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和观点,并最终选出公认的优胜组。此方法在作者本人的课堂上经过多次应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优秀作品的展览和收藏落到实处。在学生学习期间,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等完成的作品正常来说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专业应该制定一份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留校作品的标准、留校作品的存储、留校作品的更新等,鼓励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品,尽力做到最好。
三、结语
1.1推广队伍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是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重视推广工作,专业技术水平也较低,且推广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成效很不理想,广大农民也难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农业技术。
1.2推广方法落后,内容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时推广给广大农户知晓,让广大农户了解新的农业技术,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先进农业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推广方法落后,推广内容不健全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阻碍了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使得农民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致使农民的收益得不到提升,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策略
2.1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融入先进理念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必须改变现行的推广方式,针对以往推广内容不健全的情况,结合当下农民的需求,科学完善推广内容。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融入先进理念,由传统的单一向农民推广技术,转变为提供综合式的优质服务,通过开通电话热线、设立咨询部门、建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站等措施,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疑问。将农业推广部门的职能由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向专业的农业综合咨询服务部门转变。
2.2加强培养推广工作人员,组建高素质推广队伍为了改变农业推广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术缺乏,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一现状,我国农业推广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入到培训活动中,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并要求现有的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以此提高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聘请专业的知识人才,以此弥补推广人员数量不足的状况。
3结语
论文摘要:认为知识经济使得以提供信息为主的会计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会计假设作为对会计所处经济环境做出的推断和假定也必然受到影响。为此,探讨了会计假设的改进,并进行相关的研究。
0引言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对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赖以存在的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定。依据这些假设,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期间能得以界定,会计人员也能确定收集加工会计信息的程序和方法。现代国际公认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1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进行贸易和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换;企业内部,也更多地依靠Intranet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管理。会计所需处理的数据及其处理的过程,愈来愈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之中,使传统的手工计算技术以及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了挑战。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基石的会计假设,在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下需要与时俱进。
1.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这个组织实体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核算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方便、紧密,多个企业可以组成联合体,成立网络公司,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以解决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这类公司分合迅速,协作方式多样,所以,强调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的传统会计假设已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合体的新形式。
现代企业的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延伸到了企业的外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为了经济增长,还肩负着社会责任,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随之扩大。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增多,使得企业的空间范围在无限地延伸和扩展。合并财务报表业务的出现,实质上是对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和合并,体现出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主体的财务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
1.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假定企业将长期地以现时的形式和目标不断经营下去,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的和愿望,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然而在新经济时代,该假设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
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高新技术企业不断产生,但是研究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的成功率很低,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风险,倒闭、清算的威胁不言而喻。加之并购潮流的涌现,使得企业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挑战。
现代网络公司、虚拟企业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性联合体,其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和转换,一旦完成某项交易立即解散,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这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
1.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而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企业对会计信息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其信息成本与手工会计环境比是极其低廉的。信息成本与会计循环次数成反比,从信息成本角度讲,会计电算化的到来已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这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了福音。
投资者可以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适时地对投资做出反应,避免由于获取信息时间上的不对称而减少收益。管理者通过从静态走向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任何时候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
传统会计分期假设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采用“应计”、“递延”、“预提”、“待摊”等特殊程序来处理应付和预付款项,预提和待摊费用,其中包括许多人为“估计”的成分,带有很大的武断性。成为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这是会计分期假设固有的缺陷,在新经济时代仍将继续受到挑战。
1.4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也存有缺陷,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资本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这一假设。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货币革命和支付革命。
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现代电子商务中,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却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表示。
2新经济时代会计假设
通过对上述新经济时代下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的分析,我们更能感觉到会计假设与时代环境相关的密切性,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向前发展,会计假设也需要不断发展改进。
2.1会计主体假设的改进
如今信息技术的先进性造就的网上公司突破了会计主体原有的空间范围,因为网上公司属于虚拟公司,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主要资产,会计主体由此扩展为企业实主体和虚主体。基于此,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信息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相应地,可将会计主体假设定义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调的联合体,不管他由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这一定义以经济利益的高度统一性作为衡量和判断会计主体的标准,对“虚”的空间主体的“网络公司”或“实”的企业或企业间的兼并、破产及母子集团均可加以界定。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改进
许多学者提议由破产清算假设替代持续经营假设,这种提法并不是最合适的。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会计核算要以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过去和现在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各种债务;持续经营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段概念,而破产是对某一时刻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意味着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终止。虚拟企业、网络公司虽然也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
尽管相对破产清算假设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存在一些可取性,但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出发,持续经营假设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可以继续使用持续经营假设;对于稳定性差的企业或经营期短的企业,可以用“项目经营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这种假设可理解为:经济利益联合体,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为其存续期间,以利于一些业务和收益、费用等的处理,同时也避免跨期摊配等调整事项;对于网络公司,可以以“暂时性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以适应网络公变化迅速的特征。
2.3会计分期假设的改进
新经济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网络迅速的传输功能,克服了会计数据搜集和处理的障碍。每一时点的会计报告使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趋向于无穷小,而各个时点的报告连在一起可以反映一个企业连续经营过程的全貌,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查阅财务会计信息。这种即时财务会计报告的存在性,使得有些学者提出了交易期假设的建议。
交易期假设其自身存有一些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即期财务报告似乎可行,但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即期财务报告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会计原始信息虽然可以在线录入,由计算机进行分布和集中处理,并生成报表,但还是有许多重要的原始信息的搜集、审核、确认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其次,在即期财务报告系统下,企业的一切信息包括商业秘密将公布于众,这些信息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但也被竞争对手所利用,危害企业的利益。相对于即期财务报告系统而言,定期报告系统只提供会计结果,不反映数据流程,则没有这种弊端。再次,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需经注册会计师鉴定,其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公允性才能予以保证。在即时报告时,要做到及时鉴定,目前尚不可能。最后,网络系统还有其不安全隐患。
对于会计分期假设是否应以交易期来替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引发了虚拟企业的盛行,而虚拟企业中有短期项目合作,中长期项目和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在短期项目合作下,此类企业生命周期极短,参与方交易完成后即进行利益分配。虚拟企业本身平时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无需考虑持续经营,更无需考虑会计分期了。至于中长期和战略性合作项目,其持续时间往往超过一年,有的甚至几十年,采用交易期作为报告期间,其弊端显而易见。此外,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交易更加不一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赢利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正确选择投资对象。即使同一企业不同项目的交易期也不一致,同样也不利于管理者进行财务管理和业绩评价。
通过分析,比较好的处理是:原来的会计分期假设涵义仍将继续保留,但对于一些完成交易后即行解散的临时性组织即实施短期项目合作的网络企业可以不对其进行分期,而直接把交易期作为报表报告期;而对于实施中长期和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的企业可以适当地缩短会计期间,如以旬为单位进行分期,提供旬报。这样既克服了即时报告的缺陷,又满足了及时性的要求。超级秘书网
2.4货币计量假设的改进
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会计的最终目的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货币仅仅可以反映能予以计价和量化的事项,但现代企业中还存在大量不能通过量化和计价揭示的事项,它可以运用非货币性指标和定性而非定量指标来予以反映,诸如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知识资本和信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如果能在现行财务报表之外增加,将会大大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
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运用不断扩大,国际交往中货币收支,资本流动的管理要渐渐地接受“币值变动”,以丰富会计假设的内涵。
论文摘要:回顾IS审计的发展历程,进而披露IS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对如何构建完善的Is审计模型提出解决策略。
Is审计,是指Informationsystemauditing,即信息系统审计,它是指审计组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组织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以判断该信息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并对信息系统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做出判断或单独提出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全过程。以确认审计风险或评价企业信息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组织营运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活动。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所开展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即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二是指审计部门以组织的信息系统为对象,以风险评估或内部控制检查为手段,对该系统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确认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即信息系统的审计或EDP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成立于1969年,最初称为EDP审计师联合会,总部在美国的芝加哥。目前该组织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设有160多个分会,现有会员两万多人。是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人员唯一的国际性组织,CISA(CertiifedInformationSystemAuditor)也是这一领域的唯一职业资格。该组织通过制定和颁布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专业标准来规范和指导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工作;它还设立了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基金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以使该组织的成员能够享用其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增进国际间同业人员的交流。ISACA每年还举办CISA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可以申请CISA资格,符合ISACA规定的工作经验及其他相关要求的申请人会被授予CISA资格。
1IS审计发展历程回顾
在信息系统审计的萌芽阶段,人们称之为电子数据处理审计(electronicdataprocessingauditing)或计算机审计,它是作为传统审计业务的扩展发展起来的。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比较简单,相应地,计算机审计业务主要关注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取得、分析、计算等数据处理业务,还称不上信息系统审计。从财务报表审计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对交易金额和账户、报表余额进行检查,属于审计程序中的实质性测试环节。此时,它只是传统财务审计业务的一种辅助工具,对客户的电子化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财务报表审计人员提供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各个业务环节的影响越来越大,计算机审计所关注的内容也从单纯的对电子的处理延伸到对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解和评价。在制度基础审计的模式下,计算机审计的业务内容已经扩展到了符合性测试领域。风险基础的审计模式的采用以及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其所服务的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在这种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评估必须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纳入考虑范围。发展到这一阶段,计算机审计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一项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计算机审计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反映这一业务的全部内涵,信息系统审计的概念随之出现。
1.1在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研究方面,美国走在前面
早在计算机进入实用阶段时,美国就开始提出系统审计(SYSTEMAUDIT)。1969年在洛杉矶成立了电子数据处理审计师协会(EDPAA),1994年该协会更名为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NFORMATIONSYSTEMAUDITANDCONTROLASSOCIATION)即ISACA。美国是首先对网上财务信息的审计直接颁布指导性文件的国家。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为指导其会计师事务所成员,于1997年1月颁布了名为《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FinnacialStatementsontheIntemet)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于1999年8月15日更新,是现阶段的最新版本。该指导性文件详细表明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和鉴证组成员的立场。他们指出网上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不同于传统印刷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网上披露财务信息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时常更新其信息的可能性。
1.22001年1月,英国审计职业委员会(APB)颁布了
《网上审计报告公告》(ElectmnicPublicationofAuditorsReports)该公告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1).检查电子版财务信息的生成。(2).审计报告的用词。在对应印刷版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报告往往通过页码范围来确认已审计的财务报表。然而在网站上所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中,使用页码范围已不合时宜,因此APB建议直接使用财务报表名称来取代页码范围;同时需要在审计报告中指出所使用的通用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国籍。(3).信息间的链接。APB非常关注已审计信息和未审计信息之间使用超链接的问题。APB建议审计师应要求“在信息使用者通过超链接从已审计信息跳到非审计信息时,网站应能向使用者发出警告信息”。
13澳大利亚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AuditnadAssurnaceStnadardBoard,AASB)AASB是最先对网上财务信息审计作出指导的审计准则制定者。AASB于1999年颁布了审计指导声明(AGS)1050《与电子方式呈报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问题》。AGS1050的目的在于“当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上已审计财务信息时,就一些问题为审计师提供一定的指导”。AASB在AGS1050中重述了审计的基本准则,并强调“电子方式财务报告并没有改变管理当局和审计师的责任”,即财务报告的主要责任仍在管理当局。
1.4日本的系统审计是从八十年代开始,1983年通产省公开发表了《系统审计标准》,并在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中增加了“系统审计师”一级的考试,着手培养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骨干队伍
2IS审计在我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
近年来,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即:金审工程)范围后,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中也有了较快发展。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程。
2.1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审计理解偏差,信息系统审计水平匮乏论文下载
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由于我国CPA的市场化建设及推行较晚,现行的CPA的素质较低。同时在CPA的考试中也没有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的CPA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很低。CPA的审计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审计。计算机仅仅用作文字处理或者基本不用。有些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在职人员总数的5%左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应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还不熟练。因而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材缺乏的问题,也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2.2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
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型的专业规范理论结构。会计、审计界所进行的一些信息系统审计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开发的一些信息系统审计软件,还大都停留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处理的阶段。
2.3信息系统审计硬件条件严重不足
2.4信息系统审计软件条件严重欠缺
虽然我国的网络财务软件较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推出较晚,目前使用面还不广。同时网络财务软件的设计没有考虑审计软件设计的需要,使得审计软件的数据收集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制约。
2.5IS审计信息化建设效益低
2.6IS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2.7IS审计业务水平不满足信息化发展的的要求
2.8IS审计准则及专业规范不到位
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形的专业规范。目前我国会计审计界所进行的一些计算机审计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开发的一些计算机审计软件还大都停留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处理的阶段。
运用传统的会计审计知识已经不能对这样的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内控测试与评价,从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基础模式”的审计业务,影响我国会计师行业审计业务质量。这一现状使得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与国外大型会计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基于新经济时代的完善的IS审计模型的构建策略
新经济是建立在网络经济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飞速发展。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审计事业的兴衰,体现着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水平。为此,构建完善的Is审计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31构建完善的Is审计准则体系
目前,我国的Is审计准则比较分散,不统一,执行起来具有很大难度。现有审计准则既有审计署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又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而且只有一般性原则和指导意见,缺乏具体的实务公告和行业指南。并且《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方法》只是涵盖了审计工作的一部分,针对我国目前审计实务界的现状,广泛采用的仍是系统打印出来的数据进行手工审计,即绕过计算机审计,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准则。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颁布的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准则。因为这套准则既有一般性的原则和指导,又有具体的准则和实务公告,从独立微机到联机系统,再到数据库系统的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内容比较全面并且结构性强。
3.2构建完善的Is审计实施体系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体系是指由IT和审计相关的学科为理论基础,以传统审计为实践基础,以审计指南为指导,以审计工具为辅助,以审计业务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构建信息系统审计实施体系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有助于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也可更加有效地指导实际的审计工作。完善的Is审计实施体系如图所示:
3.3构建全面的联网审计系统
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连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实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随着近年来一些地方联网审计试点的开展,有数据显示,在2003年,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联网审计,和1999年相比,全部参审人员仅为1999年人工现场审计的1.1%,人均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却是1999年的38倍。
联网审计正悄悄改变着延续了100多年的传统审计模式。联网审计是顺应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不论在亚洲还是在欧洲、美洲,联网审计都处在试点阶段。据悉,2005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完成。《工作方案》规定,审计重点是国家工商总局等四大中央部门,将首批执行联网审计。该方案根据《审计署2005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2004至2007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和(2005年财政审计应用计算机技术工作意见》制定。审计人员坐在办公室内就能动态甚至实时跟踪、查看被审计单位预算资金动态,从资产负债变动、预算经费收支、大额支出、预算指标执行、行政性收费等多个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疑点或异常后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努力把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对具体项目审计中,大量的审前调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进驻被审计单位前已经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实施方案等,审计员在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调查取证联网审计发现的疑点。
但联网审计,包括其试点活动都在近三年内才开始启动,联网审计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法律、技术、规范等多方面的难题。
(1)法律盲区是联网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比如,按照现有审计法规,审计机关能否具有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取得数据的权力,有没有随时获取被审计单位数据并进行审计的权力,在发现问题后有没有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的权力,被审计单位有没有相对应的义务等。
(2)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急需跟进。在开展联网审计前,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要探索适用范围更广的公网传输机制;要研究数据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在联网审计中的应用;要通过与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联网,建立审计数据中心,为审计业务提供支持。
3.4运用信息技术支撑审计管理的科学化
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
3.5尽快弥补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缺陷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理念;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22-02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靠文化。”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世界五百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一、以企业文化理念要素为核心,打造企业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理念有以下基本要素:(1)企业愿景。是成就伟大企业的基础,是所有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一种设想和期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二是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三是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就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许多名牌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愿景文化。联想企业愿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迪斯尼企业愿景:给千百万人带来快乐。(2)企业使命。是企业经营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指导思想,也体现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农业银行企业使命: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GE企业使命: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2008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说明,如果企业缺乏正确的企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受到危害的绝不仅仅是企业自身。(3)企业精神。鲁迅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单个的人离不开精神的力量,作为人的集合体,企业更需要一种凝聚和激励团队力量的企业精神。格兰仕企业精神:大象的务实;大雁的团结;苦行憎的意志;大禹的专注;愚公的执著;的开拓精神。(4)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责任,一个承诺,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比如下面的企业,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就无时无刻的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观。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这又保证了物质文化的不断增长。”上海大众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永争第一。摩托罗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尊重。(5)企业之歌。是体现企业基本价值理念,是体现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歌曲,凝聚企业精神。(6)员工誓词。员工誓词在有的企业中也叫“员工训令”,一般是在企业的盛大集会或其他庄重场合朗诵的,也有企业要求员工在每日上班前集体朗读。如古井集团职工训令:身为古井员工,必须立足本职,勤于职守,为厂效力,为国争光;必须遵章守纪,听从指挥,协调一致,共赴前程;必须不断进取,提高自身,更新知识,开拓未来;必须摒弃私利,放眼全局,胸怀宏图,为企业的不断发展献策出力。不同的企业文化理念,凝结成不同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个性,塑造了不同的企业形象,打造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企业品牌文化。
二、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有如下功能:一是企业战略的指导功能。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制定和贯彻实施,既取决于企业理念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二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优化企业机制,完善企业制度,改变企业环境,在企业形成一系列为广大员工认可和接受的意识、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持续、有效发展。三是企业管理的改善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以人为本,可以推动企业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适时调整管理组织、改革管理制度、培育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员工的微观自我管理的结合,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四是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意识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意在使员工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追求与企业所要求的特定目标相一致,自觉为实现企业特定目标而奋斗。五是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主要指在员工中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和价值观念,把企业的宗旨、理念、目标和利益纳入员工个人的思想体系中,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自觉的付诸行动。六是激励功能。主要指企业文化对员工不仅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使企业员工知道他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看到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以高昂的士气,自觉的为社会、为企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勤奋的工作。七是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通过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要素对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对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通过微妙的文化渗透和企业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形成一种约束倾向,成为员工的无形准则。八是人际关系功能。主要指企业文化以“剂”的作用,协调员工相互间的和谐,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相互信赖、密切合作,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九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主要指企业文化主张人本管理,指导企业对员工潜质的培养与塑造,为企业选拔培养人才,为员工设计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成长路径。十是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主要指企业文化在受社会大文化影响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并对社会产生一种感应功能,影响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成为社会改良地一个重要途径。实践已证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成败关系极大。优秀地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独特的文化特质,提升了企业竞争能力,使这些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思想建设。一是认识,就是在思想上认识,员工与企业就企业文化达成共识。企业要注重职工教育,塑造群众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在于开发人才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认知,就是在观念上接受,员工随时都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与企业就企业文化达成了默契。企业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教育职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选好目标,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尽快使他们成为具有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和丰富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三是认同,就是在意识上赞同。企业要巧妙地沟通职工之间、干部之间的感情,为搞好职工教育培训提供一种上下和谐、同舟共济的好环境。四是自觉,就是在行动上成为习惯,企业的价值观成为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的文化理念已成为员工的信仰,融入员工的行为习惯,员工主动按照文化的导向去行动,自觉履行岗位责任,自主执行上层决策,达到员企合一。
企业文化建设要有意识去创新、去创造。企业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强化理念、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精神、展示形象。可口可乐总裁说:“一把火把可口可乐工厂烧光了,只要留下可口可乐这个品牌,我还可以再造一个可口可乐。”这就是可口可乐品牌和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需要创新,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例,海尔企业文化的第一特征是“创新”。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过,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创新是海尔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海尔提出创新的七个方面:战略创新是方向;观念创新是先导;管理创新是基础;文化创新是动力;技术创新是手段;组织创新是保障;市场创新是目标。企业文化是成就品牌企业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兼收并蓄、创新提炼,而又自成一体的。中国企业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和力量,从中提炼、演绎和升华与我们企业经营相接轨的文化精华,不但能为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高尚的企业使命,明确宏伟的企业目标,也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品牌效益。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环境,但企业文化如同企业一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不同的企业环境,定会生长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环境。对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奋斗目标、奋斗精神、奋斗作风、奋斗结果。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一个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支撑她持续发展,华为的文化就是奋斗的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一个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施加影响,进而激发他们为了企业的生产效益而奋斗,让他们拥有企业未来会更加美好良好的愿景,同时把企业的未来和效益与他们自身的未来和福利有效地联系,进一步激励人们为企业而奋斗。所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目前,中国的企业面对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变革、新调整、新机遇、新挑战,只有找准了自己的文化定位,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华伟.文化驱动企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李长江.中小企业文化管理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经济新闻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而在我国经济新闻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其社会功能失衡的一面.本文就是对经济新闻社会功能失衡现象的解读。
关键词:经济;新闻;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82-01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经济新闻的推动,但失真的经济新闻和不合理的经济信息配置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传媒界中,为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有些媒体为提高收视率会格外关注发行量而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原则,从而将事件本身的事实扩大化。这种行为已经表明传媒媒介的功能已经失衡,尤其是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这种有违客观公正、滥用新闻自由、践踏新闻伦理的新闻报道会加快金融危机的步伐,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
一、说教式报道破坏可读性
目前,很多的经济新闻在公正客观上表现不足,这些不实的新闻报道失却了新闻信息的自我价值,他们往往是说教式的失真的新闻信息,不具备客观公正性。爆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多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时都认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国家机关在任用人才延续了家族式管理模式而造成的,这种报道和官方说辞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蒙蔽了人们探究事件根源的眼睛,弱化了资本市场过自由化的缺点,转移了人们的视线。其实,历史证明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市场的过度自由化。但是当时的新闻记者却忘记了很多的疑点:比如政治腐败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度在哪里?金融危机爆发的唯一根源就是政治腐败吗?很多经济学学者经过探究后发现,爆发于上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不是由于政治腐败造成的,如果硬要将政治腐败作为主要原因来夸大事实,不仅不能更好的应对下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会造成不切实际的经济事实。
二、经济信息配置的不对称
经济信息的获得是人们在生活实际中不可或缺的,它是商品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生存手段。经济信息在接收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调控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配置最优化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信息洪水”是不可取的,因为反复频繁的传播同一种信息,信息接收者会感觉烦不胜烦且毫无意义。其次,“信息饥渴”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消费者而言,有关生产、流通、消费的经济信息显得非常缺乏,信息接收者无法通过信息选择达到消费的目的。
因此,“信息洪水”和“信息饥渴”在金融危机中都是有害的。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来源往往会让受众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决策失误。
三、经济新闻过度娱乐化
在当今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为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具有娱乐性质的经济新闻开始崭露头角,在新闻类报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化产物,具有娱乐性质的经济信息在信息接受者心中被渐渐认同,它活跃了严谨刻板的经济新闻表现形式,是一种较好的传播经济信息的方式,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否则泛滥成灾的娱乐性经济新闻会失去经济信息传播的价值。有些新闻记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味的将曾经的金融界叱咤风云人物作为新闻话题来片面的理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比如发表于2007年5月9日的《索罗斯――“金融大屠杀”背后的黑手》一文中就详细报道了索罗斯的金融王国,文中片面的指出索罗斯在全球金融市场开疆辟土,扰乱了经济市场秩序,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这种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就把金融危机爆发的责任强加于个人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并带有极强娱乐性质的失真经济新闻报道,在此,传媒的公信力得到广泛质疑。
四、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上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具有客观性原则。客观、独立、真实、自由是它的基本特征,它成为新闻工作的基本评价准则要追溯到上世纪中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公民的利益与经济政策和商品质量相互关联。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评价的依据,否则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失偏颇,但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对经济信息妄加评论,给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传播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近来连连报道的所谓“民工荒”问题,就显得极为不可靠,因为还是有很多民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当金融危机爆发后,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更高的新闻专业度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从而报道出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综上可以看出,经济新闻必须要有较强的新闻专业度,以客观公平的心态来对待新闻事业,来保证经济新闻的高水准,以达到新闻服务于市场、服务于民众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板书 创新性设计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落后于时代。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备课、授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东亚教育实验研究院教科所刘显国说:“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教师的微型教案。”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重视板书设计,甚至认为那不过是“雕虫小技”,而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板书出现下例情况:“多而滥”;“单而呆”;“乱而繁”;“空而怪”,“课件取而代之”等。
一、板书应体现重点,简洁直观
板书设计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重、难点高度概括的提示。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板书而板书,板书内容应体现课文的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板书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一看板书便一目了然,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板书还应简洁直观。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综合概括能力差,不能理解复杂的事物及相互间的关系,所以必须讲究简洁直观,即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线条,醒目的符号向学生传递课堂教学内容。
二、板书要形式新颖,富有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有趣味的东西都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因此板书要创新第一个离不开的字眼就是“趣”字。就是说,学生乐于在赏心悦目的情景中听课记笔记,乐于课后照图索文或读文对图,使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经久不忘。以《高大的皂荚树》的板书为例: 此板书先用简笔画画了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后按照课文的内容设计,即“春天,皂荚树宁愿淋着自己,替人们挡雨;夏天,皂荚树宁愿晒着自己,给人们遮日防晒;秋天,皂荚树宁愿熬出汁水给人们洗手;冬天,皂荚树宁愿燃烧自己,方便人们取暖。”再提取几个字:“春(挡雨)――夏(遮日)――秋(洗手)――冬(取暖)”分别板在树枝旁,最后把概括皂荚树“舍己为人”的精神板书在树干上。奇特的板书,既直观又新颖很有趣,不但内容上很美,从用字潜词上看,内容精炼,线索分明,重点突出,而且形式上也很美,外形是一棵大树,既有针对性,又具直观性,还有艺术性。
三、板书要讲究灵活多变,启迪思维
“灵活多变”是指板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要老样子。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体例的不同,要点的不同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形式各异的板书来。如果形式单一,学生就没有新鲜感,就会感到枯燥。常见的形式有提纲板书,结构板书,人物板书,图形板书,表格板书,综合板书等等。如《树叶》一课,我们就可以采用图文式板书:本板书用一片树叶作画面,针对课文主题生动形象,而且活泼,完全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在树叶的四周书写课文内容要点,点明课文结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树叶的用途,在叶子上体验树叶的心情。这样的板书形式灵活,思路清晰,节奏明快,内容简要,图文并茂,让学生的视觉与思维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板书应围绕“以发展为根本,以创新为核心”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创造动机的激发,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自决的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课堂上只有不断的画那弯曲扰人的问号,才能觅到圆圆的诱人的句号。所以说,我们的板书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板书设疑解难,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积极性思维。有的板书别看它只用上一个简单的省略号或问号,却能启迪学生无穷的遐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拨动学生创新的琴弦。比如:“写一种水果”的习作教学的板书:此板书,首先用简笔画画了一个苹果,让它代表一种水果,然后让学生从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几个方面展开议一议,其中几个问号是引领学生自己想一想,除了从颜色、味道、形状这些去写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比如说,还可以选取营养价值,种类多或储存时间比较长等特点来写。下面的省略号是引导学生自由去选择其自己最喜爱的水果来写的作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苹果才不会仅仅限于“色、形、味”这三个方面,写出来的水果也不会拘泥于苹果。
四、板书让学生参与,乐于其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核心内容,托兰斯泰曾认为,探索创新能力,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限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
五、小结
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的浓缩,是老师的微型教案,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因此,如何设计出创新的板书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曹后生.小学语文板书设计十大要点[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11).
[2] 张建彬.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5.).
1.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工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建设而来,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与农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历史因素、重工轻农思想、重城轻农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工农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外,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村设施差,教育水平落后,科技水平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经济发展缓慢也影响到了社会和谐。发展农村经济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表现。
2.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到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三步走”战略的一个目标,也是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都是农村,根据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截止到202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需要达到8000元,近年来平均年增幅为4.0%,这是无法达到需求的。在近二十余年之中,虽然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村面貌变化并不大,如果这一现状无法得到扭转,是无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走特色化的工业发展道路,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3.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要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现阶段来看,促进经济水平增长的渠道有贸易、投资、消费几个方面,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主要是贸易与投资。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发展缓慢,虽然农村人口基数大,但是他们消费需求小、消费水平低,无法拉动内需,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必然会影响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从这一层面而言,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点在农村,扩大农民消费,发展农村经济也成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
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现代化农业就是应用先进管理措施与现代化科技水平对农业开展集约化、规模化、农场化、市场化管理的活动,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产销一体化农业。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可以从以下几渠道开展:第一,提升粮食生产量。为了有效提升粮食生产量,可以采用田间灌溉、土地整理、品种更新等措施,提升粮食单产量与土地产出率,发展优势产业带,实现标准化、专业化以及区域化生产,提升粮食效益与品质。第二,注重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在未来阶段下,需要做好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注重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从各个渠道来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第三,促进龙头企业的转型。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需要鼓励各个地区龙头企业的转型发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保障各个地区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益。第四,做好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要切实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还要做好农村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为农民提品加工服务、市场预测服务、价格信息服务、营销物流服务,形成科学的服务网络。第五,改善生产环境。各级政府需要适当增加农业投资力度,做好农村生态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以及清洁能源建设工作,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农村各项产业的协调发展。
2.促进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综合生产力,种种实践证实,发展农村劳务经济,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是一个见效快、投资少的经济有效渠道。就现阶段来看,农民依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要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资料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1亩,不到美国的1/6,俄罗斯的1/8。目前,我国农村实施的是一家一户土地经营承包制度,要想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在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在市场与资源因素的影响下,单纯依靠农业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劳务收入开始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减少农民数量才能够达到繁荣农村的目的,才能够提升农业效益,采用劳务输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民数量,避免过多的人口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压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将多余的土地资源贡献出来,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集中经济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农民实现增产增收。除此之外,促进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也是推动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要求,农民外出务工可以获取到经济收益,还能够接受城市文明的感染,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竞争意识、创业意识与风险意识。
3.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水平
农民的素质水平对于新农村建设质量与建设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并不高,还存在很多的文盲与半文盲,大多数的农民也未接受过系统、全面的技能培训与职业培训。农民科技水平与文化素质水平低、法制意识淡薄,要真正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懂技术、文化素质水平高、会经营的农民。为此,必须要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为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提供动力。
4.实施农村土地流转
关键词: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到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反作用的建设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着力不断推进。找准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将对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社会时期有了更新的建设任务,不仅要加快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且应将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切融合,在其他各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具体到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工作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这种更加具体化、更重实效性的建设目标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深入,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其全方位的价值。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更注重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力度,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标准,对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基本动力。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思想领域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滞作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和步伐,使其与经济建设保持同步,方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断努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要求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原则的时代精神,以保证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全体人民必须努力构建个人文明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应有作用,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从宏观上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构建的引导作用,并在日常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不断渗透,方可切实保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直接产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良好传承,也包括对当下各个领域泛义上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吸收别国的文化精髓促进我国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文化高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融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泛义上而言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只有如此,方可与文化同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生态文明作为直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构建,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涵括面很广的建设范围。在当前应清楚地意识到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了,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念构建起来了,方可保证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态度;才能保证人们自觉遵守大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以及能源的意识和行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并保证人们改变旧有的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健康发展的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直接作用。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强大的呼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六、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
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国际交流层次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外国友人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出外旅游以及学习等人数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代表国家形象的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文明,是否礼貌富有涵养,直接对我国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加快国人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当下很重要的课题,而这必然需要作为直接对国人的素质及形象产生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人的整体精神文明层次,才利于我国对外保持文明热情的姿态,利于我国整体良好形象的构建。
七、结语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应借助我国各领域的推动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通过源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市场经深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以及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等,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晓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关键词:企业;现状;特征;营销渠道;管理
0引言
在经济一日千里的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压力大;产品的使用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开发压力大;同行企业技术竞技不断推陈出新;而旧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得营销陷入僵局,企业在面临新挑战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纷纷从竞争场上败下阵来。企业是经济组织,是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的载体,如何在营销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使企业得以健康平稳的发展,是摆在众多企业中的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1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1.1理念单一现代企业的营销学科目繁多:具有营销调研、信息管理、营销计划、销售管理、顾客服务、广告管理、公共关系、营销人员培训等多项职能。企业在发挥发挥各项营销渠道的时候,往往把握不住全局,厚此薄彼,比如:重销售轻服务,重新品开发,轻市场调研,从而致使营销管理出现“瓶颈”,业绩不佳;有的企业各项职能各自为政,信息上互不相通,行动上不加配合,难以形成整体营销的能力。这种营销职能不能协调配合的企业组织,攻防能力极其薄弱,不能适应环境和企业条件、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也不能抵抗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企业的各种威胁。总体的营销水平直接导致了我国一些企业营销理念的单一性。
1.2渠道单一在营销界,渠道一直被誉为联系企业与市场营销的桥梁,是运送枪支弹药、补充粮草的“生命线”。渠道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在渠道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对“渠道”的含义把握不准确,很多企业以为渠道只不过是产品输往市场的一个通道,只要产品开发出来,合理地定价、适当的宣传就不愁销不出去。事实上,渠道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3品牌单一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但却无一个中国品牌进入世界百强品牌排行榜,可见中国企业缺乏品牌竞争优势。而要成功地创建一个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要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科学传递,要具各“经得起沉浮,耐得起寂寞”良好心理素质的领导者。这就使得一些不具备优势又缺乏远见的企业宁愿为别人为“贴牌”,也不愿走自己的品牌之路。缺少品牌支撑的企业在遭遇强大竞争对手时往往束手无策,为了寻找迅速击败对手,他们把目光锁在了“价格”这把杀手铜上,希望寄“价格”之手获取企业新的增长点。
1.4市场单一我国的企业的市场缺乏创新,市场表现形式单一,有的企业不进行市场调研,盲目的生产产品,导致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通,更甚者,导致破产。所以企业要学会创新。
这里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不仅指产品,还包括营销策略、实践精神等诸多方面。在产品上,我国的企业不注重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些企业,他们有的奉行“我能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生产观念,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生产,致使产品货不对路;有的推崇“酒香不怕巷子深”,坚持“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产品观念,因迷恋过去曾畅销的产品,认为质量是决定产品销售的唯一标准,缺乏市场敏感性,影响了企业发展;有的奉行“我生产什么,就设法让人们买什么”的推销观念,他们不关心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只重视广告方法、推销方法的应用;也有一些企业树立“顾客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的市场营销观念,这虽然进步很多,但过于强调“消费者沦”的市场营销作用,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比如完全按照购买者的需要和欲望去组织生产,可能会压抑企业产品创新,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等。
2新形势下企业的特征
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时代已经是信息时代,市场经济表现出了新的特征,要求营销方法必须符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企业才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信息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生产活动中,更多的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广泛的使用了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从宣传、生产、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企业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是网络的信息化时代,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从而使人类活动的各方面表现出信息化与全球化的特征。
三是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信息时代,社会财富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积累,新产品、新技术、新观念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管理、决策和创新的压力越来越大,信息成为生产和管理的基础,要开发和研制新的产品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层也是不小的挑战。
3企业营销管理的方向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还要有对营销方法的合理管理,这样才会相辅相成,下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营销渠道管理的方法。
3.1理念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必须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人本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首先通过市场调研,对市场的发展动态、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只有做到事前清楚,才可以游刃有余,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营销理念创新。企业必须将创新理念应用于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在新形势下,消费者大多由被动消费转变成主动消费,许多消费者会积极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的消费者还以个人的偏好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和定价进行改造和组合。因此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时,应以此为基准,使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人。
营销理念创新是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选择营销创新模式的主导。企业应转变传统的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营销理念,主动利用知识资源来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引领消费潮流,实现根本性的创新。比如,“王老吉”的营销理念就是一种根本性的创新。“王老吉”其实就是一种“凉茶”,却被营销成“饮料”,从中医的角度入手,“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了人们喝茶的时尚潮流,这就是“王老吉”的核心营销理念,也是最大的卖点。正是这种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使“王老吉”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了茶饮料的“龙头老大”,品牌独具特色。
3.2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消费者购买需要五个环节:确认需要、收集信息、评估选择、购买决定、购后评价。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品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所购买的品牌必须是知道的品牌,这个品牌必须有很好的质量保证。消费者才会放心的去买。作为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亮点,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然后再不断的提高质量,其实,归结起来,提升品牌内在靠产品的质量;外在靠营销中的宣传活动,共同打造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3.3渠道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现代社会的竞争愈演愈烈,如果企业墨守常规,不进行渠道的开发,那么企业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知识社会逐步取代工业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也正发生这变化,一切以知识为中心,形成了一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标准,所以企业应该大力开发知识型的产品。近年来,节能环保的理念日益的深入人心,企业要多渠道开发符合人们消费观念的产品,集知识密集、高科技、高智能、高环保为一体的产品。
3.4市场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一个企业没有市场,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已经被社会淘汰了,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不断地开拓市场,才会有更大的收益。企业要保持年轻的活力,不断地吸收新鲜的血液,不断地进行创新,包括产品的研发,营销策略的推陈出新、勇于实践的勇气等多方面。在产品的研发上,企业的科研人员要把眼光放到长远,结合国际的先进水平,结合市场的调研,不断地开发符合大众消费的新产品;营销策略上,我们不能照搬书本上的理论,结合消费者的需求,敢于创新,制定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营销方法;在实践精神上,我国企业要勇于实践、敢为人先,不断地总结得失。
4企业营销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中,完善的机制,合理的管理,有效的营销渠道,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发挥企业的管理职能,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举足轻重,有了管理,营销会变得井然有序,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也会非常默契。不言而喻,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下面简单谈几点企业管理的意义:
4.1有利于人员的合理配置企业营销中,管理者应该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内部营销组织调整。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市场营销要素。
4.2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不断要进行总结,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只有经过良好的调整,企业的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3有利于企业的市场开拓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高科技成为市场的主宰力量,市场需求不仅潜力无限,而且逐步涉及各行各业,具有极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利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和市场的发展紧密起来,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企业的发展才能稳定长久。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浅析我国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J].现代商业.2010(14).
[2]胡玉华.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中的控制[J].化工管理.2010(6).
[3]李金梅.我国企业营销创新策略[J].企业导报.2009(12).
[4]施晓虹,王莹红,谈企业营销策略[J].统计与咨询.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