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理知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受课时限制,高中阶段不可能安排初中内容的专题复习课,因此有必要掌握在新授课中渗透初中内容的讲解应用,在复习课中渗透初中内容的例题示范,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初中内容思考材料的方法和技巧;受课时限制,高中阶段不可能对初中内容进行全面渗透巩固,因此有必要弄清高中学生的需要,明确渗透初中地理知识的最佳范围和所需巩固的重点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但不能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学习过程,而是通过渗透、巩固、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展其地理观察视野,促进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习惯,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掌握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在高一伊始的前两周,利用零次考契机,测试初中学习内容,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于第2周周五确定研究主题———如何应对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中的体现,并且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明确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试中的呈现形式、内容与要求,提出在新授课、复习课以及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理念,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其实施。
2.第二阶段———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分阶段进行,旨在及时分析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原则上每月一次。组内每位教师将一个月来自己的策略与效果交流探讨,主讲人员由各位教师轮流担任,研讨内容也由主讲教师汇总。以下分别是组内一次复习课交流与作业补充材料实例。教学思考与设计:农业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存在两种困扰,困扰之一在于对所涉及的区域缺少背景知识,遇到题目无从入手;困扰之二在于对所给材料不能高效利用,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本着“诊断式”原则,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3.第三阶段———文本整理
根据研讨达成的共识,整理出新授课与复习课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式;总结出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常用习题模式。
三、成果运用与改进
(1)由自然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
这种接地体是天然存在于建筑物内部的,不是人工构造的,能够将雷电倒入地面,使建筑物受到保护,避免被损坏。这种装置在自然界中不常见,但在建筑物内部,则以接地体的形式被广泛应用。
(2)由人工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
这种接地体是指在建筑物修筑过程中,通过人工修筑的,主要功能是将雷电倒入地面,以防止建筑物遭到雷击。常见的人工接地装置主要有圆钢、扁钢及角钢等。人工接地体根据埋藏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平式的和垂直式的,这两种方式在建筑物中被经常用到。以下就几种人工接地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其一,在一些老旧的建筑物中,通常具有简单的防雷装置,但防雷效果并不好,对其进行改造,便成了具有良好防雷功能的接地装置。其二,在一些新建的建筑物中,由于施工不当,或者其它人为因素,使得防雷装置达不到避雷效果,这时,常对该装置加以改造,以到达防雷功能。其三,在有些建筑物中,并没有设置自然接地体,使得建筑物经常遭到雷击,给人们经济造成严重损伤,这时需要安装特定的防雷装置,才能起到避雷效果。这类防雷装置通常由一些电力设施改造而成,如电力设备、通讯设备、军用设备等。其四,有些建筑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功能,采用自然接地体,并不能取得良好的防雷效果,必须采用人工接地装置,才能使建筑物避免遭到雷电损害。
(3)混合型接地装置:
这种避雷装置是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的组合,将二者的优越性能充分的展现出来。建筑在修筑之前,都会在设计图纸中预留一些接地位点,以防止接地体不能满足防雷效果时,作为预备使用。当建筑物中的避雷装置不能发挥防雷效果时,需要在预留位置处接上一些装置,使其和原有旧建筑物连接在一起,使预留点和建筑物连接在一起,进而起到防雷效果。这种混合型装置在现代建筑物中被广泛采用,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2建筑接地装置施工管理
R32建筑接地装置的施工管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前控制。
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控制接地体施工质量:其一、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图纸全面分析,对接地体在建筑物中的具置、接地体的做法、数量及接地体在整个建筑物中的分布特征等,进行详细了解,以确保在施工中,能够做到准确施工,即使出现一些施工问题,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其二、对整个建筑物的大体结构具有详细了解之后,接地体的具置也十分确定,这时需要根据施工情况,对接地体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分析,并做好材料供应商的挑选工作;此外,还需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人员数量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预算,才能保证施工造价控制在合理价格之内。其三、最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之前,应将接地体的具置、数量及整体分布等详细的讲述给施工人员,让他们及时了解接地体的具体做法,并就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此外,在接地体施工中,还涉及到一些技术规范、焊接要求及关键点设置位置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接地体的施工质量,应在施工之前给予重视,并做好检查、复检等工作,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包含以下几方面:①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接地体施工质量的还坏,所以在施工之前,应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清楚的讲述给他们;此外,在培训时,还需要采取考核手段,参加培训的员工只有通过考核,拿到施工证件,才能进入施工过程。采用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提高接地体施工质量。②材料、机具的控制:材料是接地体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应根据焊接要求,选择规格、尺寸及类型相同的焊条;接地体的材质、类型也要符合施工要求;在接地体施工中,如果采用钢材作为接地体,所选择的钢材类型、尺寸等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另外,所选择的钢材的直径应大于10mm,才能满足施工要求。③施工质量控制:在接地体施工中,通常用到电焊,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应选择质量较高的焊条,同时还要控制好焊接长度及焊接工艺;焊接长度的要求为,扁钢的焊接长度不能大于其直径的2倍,如果接地体为圆钢,焊接长度应大于其直径的6倍,并且采用双面焊接,才能保证焊接质量;如果接地体为扁钢,这时应增加其接触面积,并将钢管弯成弧形,同时采用双侧焊接,才能满足焊接要求。焊接工艺的具体要求为,焊缝应饱满,不能出现凸凹不平现象,焊接部位不能出现夹渣、焊瘤及气泡等。除此之外,还应对以下关键节点进行把控:a.接地体施工时,需要对接地体的桩做处理,通常将其分为两道,使接地体钢筋能够及时安装;但严禁用其他物体敲打桩头,使桩受到损坏。b.对无基础地梁的接地网应按投计大小选用热镀锌扁钢引接。c.接地体埋设深度也应给予重视,才能保证避雷效果。一般请款下,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控制在0.6m左右,距离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m,两个接地体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5m左右。
(3)接地电阻测试。
地名源流的研究,是地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在习惯上被称作地理沿革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主要运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凭借丰富的历史古籍,依靠语源和语义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弄清某地在历史上有过何名,其得名的具体原因何在,而后由于何故发生演变,历史上的地名某位置在现今何地等相关内容。
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历史地名往往更换无常。根据地名学的研究,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政治变动、军事征服、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与意识形态的作用等。如灭元后明成祖将大都改名为北京,将江宁更名为天京,独立后的刚果将奥波得维尔改名为布拉柴维尔,这些都与政治变动有关;又如殖民扩张中英国占领津巴布韦后将其更名为罗德西亚,军事侵略后沙俄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些都是军事征服引起的变化;再如随着地理知识增长而来的西洋更名,反映了文化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此外,因避晋愍帝名讳而将建邺改名建康,因朱元璋登基而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因信仰佛教而将逻些改名为拉萨等,则是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所致。
历史地名的演变,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趋于稳定,从而变成一直延续至今的名称。但不可否认,有许多地名由于历史的风风雨雨,都或早或迟地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动之快和次数之多是令人惊异的。在这类地名中,如南京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南京、江宁等名称;又如北京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蓟、幽州、燕京、南京、中都、大都、北京、北平、京师等名称。
总的说来,探索历史地名的起源和演变,弄清今名由来,古名位置和古今地名的对应关系,是掌握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地名学的探明的有关的地名特征,如地名的词语性、地理性、社会性、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对于史地教学来说,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有利于增加教学实践的真实、趣味和美感,以及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原因。具体来说,其教学价值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从语言学角度看,地名系由语词构成,属于语言词汇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语词,它除了有口头的字音和局部的字形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具有一定的词义。地名的语词性特殊,主要体现在它的词义上。其内涵一是表示特定空间位置上的某一处所,一是指它展现出来的某种确定的含义。如作为地名的华盛顿,它标志着美国首都这个独一无二的特定的地方,还表现着这是为纪念华盛顿其人对美国所作贡献而命名的地名。再如我国的尚志市、左权县、志丹县等,也属同类情况。明确了地名词语性的定名所指和依据,就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讲清地名。如此,则能便史地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而收其真实、趣味和美感之良效。
二、根据地学的理论,地名的地理性殊性,是指它所表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态而言。从构词角度上看,它是以通名来表示所属类型,以专名来表示相互之间的区别的,即对位于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地理形态的地方,是通过地名的不同称谓来表示的。如果说地名的词语性赋予了它音、形、义的话,那么地名的地理性则使它具有了指位性和分类性的特征。同时,它还以自己的专名部分,反映着被命名地方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特征,构成其标志地理形态的基础。讲解历史地名时尤其应将这两点体现出来,如太平军大败湘军的湖口,就应指名是鄱阳湖汇入长江处的一个狭窄的水道。
三、地名是社会共同创造的产物,它不是某个特定地点本身,而是该地点的代号或指称。一个地名的产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最初只是被部分提出来并认可,后来在频繁交往中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使用,这样它就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方式传播开来。它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要求简明易记并便于读写,于是又不断向简化方向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利用起名和改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遂对地名的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历史教学还是在地理教学中,都是应予注意的,因为象长安、安西、镇南关、绥远、绥化、怀远之类地名是俯首即拾的。
四、地名总是由繁衍生息于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定名的,这就赋予了它民族性的特征。因此,地名反映着某些民族历史和称谓的来源,它在历史上迁徙路线以及分布范围,其社会史中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情况,特别是政治史上民族关系的变化和一些重大事件的情况等等。如海兰泡、尼满河,萨哈林等皆属满语地名,甚至连黑龙江本身也是满语“萨哈林乌拉”的意译,可见其皆为久居黑龙江流城的满族祖先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定的地名,说明这一带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实地教学中讲述这类地名时,应当考虑这种特征的重要意义。
1.1学生缺少实践经验。
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差主要是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老师更加倚重书本,讲课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将课堂限制在了教室这一特定场所,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学到知识根本没有拿到实践中检验,其实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只是停留在课本是不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在地理教学中讲述岩石的类型,书本上自然是对各种岩石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外实践,对岩石的认识肯定不是很清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许不能根据课本辨认岩石种类。对水文环境的考察,没有经过实践,掌握各种水质的数据,也不能简单的根据书本知识判断当地的水文环境。
1.2老师教学中没有将地理和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科目,地理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大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将知识按照书本内容转述给学生,没有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对某一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要是教学中没有将其和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然不知道如何应用。所以高校老师没有将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是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差的重要因素。
2.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知识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以后更好的用地理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时,主要是从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提高老师讲课紧密联系生活两方面实现的。
2.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树立实践意识,引导动手动脑。实践意识是诱发实践的动机,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把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暴露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实践的动机。在诱发学生实践动机之后,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各种仪器、标本都比较齐全,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2)模拟实践,探索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具进行试验模拟,让学生通过试验模拟提升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知识。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地理模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星系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掌握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高校的地理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另一个教育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应用。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以教室为场所,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进行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适当的课外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主要从实际出发。
2.2改变地理老师教学方式的策略
(1)由生活现象引入地理知识。地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很多的生活现象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进行解释,但是高校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造成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差。一般地理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比较宽泛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知识时,可以从房屋的采光出发,让学生掌握这一原理,在以后买房时要选择四季光线充足的房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尽量联系学校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熟悉。(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的知识面较广,包含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很多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网络,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3.结语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2002年,广西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梧州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2003年,梧州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04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梧州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2006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广西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广西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梧州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2007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2月出台了《梧州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梧州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广西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梧州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梧州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梧州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梧州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年),梧州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1学生缺少实践经验
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差主要是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老师更加倚重书本,讲课也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将课堂限制在了教室这一特定场所,学校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学到知识根本没有拿到实践中检验,其实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只是停留在课本是不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在地理教学中讲述岩石的类型,书本上自然是对各种岩石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外实践,对岩石的认识肯定不是很清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许不能根据课本辨认岩石种类。对水文环境的考察,没有经过实践,掌握各种水质的数据,也不能简单的根据书本知识判断当地的水文环境。
2老师教学中没有将地理和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科目,地理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大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将知识按照书本内容转述给学生,没有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对某一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要是教学中没有将其和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自然不知道如何应用。所以高校老师没有将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是导致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差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地理教学中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知识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高校的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以后更好的用地理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时,主要是从加强学生的实践和提高老师讲课紧密联系生活两方面实现的。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树立实践意识,引导动手动脑
实践意识是诱发实践的动机,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把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暴露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实践的动机。在诱发学生实践动机之后,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各种仪器、标本都比较齐全,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模拟实践,探索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教具进行试验模拟,让学生通过试验模拟提升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知识。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地理模型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星系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掌握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高校的地理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室中,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另一个教育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应用。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以教室为场所,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进行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适当的课外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主要从实际出发。
2改变地理老师教学方式的策略
(1)由生活现象引入地理知识
地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很多的生活现象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进行解释,但是高校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造成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差。一般地理书本上的内容都是比较宽泛的,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比如在讲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知识时,可以从房屋的采光出发,让学生掌握这一原理,在以后买房时要选择四季光线充足的房屋。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尽量联系学校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熟悉。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学的知识面较广,包含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要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很多的信息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网络,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在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的具体情况,土地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土地管理的原理,包括土地概念和特点、土地管理的经济学原理、土地管理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管理原理。第二部分为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就四大内容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第三部分为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3]。
二、“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
基于土地管理学课程所具有的先导作用和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应综合考虑,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际,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的模式展开课程的教学活动。
(一)“图表”教学方式
“图表”教学是一种以图形、表格为材料呈现方式,展示地理事物或揭示其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增强学生地理素质,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4]。该方法虽然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广泛,但在土地管理学的教学中巧妙使用后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土地功能这部分内容时,针对土地不同的功能,首先给学生展现土地功能的不同图片,之后让学生指出每一种图片所表示的土地功能,从而总结出土地5大功能,并用一句话概括土地的功能即土地的有用性。这种图表教学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通过图片的直观教学可起到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土地,了解土地的属性及土地的功能,感受到土地与人们生产活动的密切相关性,进而使学生自发地产生重视土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主题引导”教学方式
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但在具体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实践中原有的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规程等都在发生变更,这样就导致教科书上的部分内容与实际土地管理活动产生不一致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给予直接补充完善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让学生广泛的收集和整理资料。具体做法是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2-4人为宜),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要求各学习小组通过各种学习手段搜集、整理资料并自己动手制作课件[5],之后每一组派一位代表就所准备的内容向全班同学讲解,同时要求各小组的其他同学做记录,主要记录其他组的讲授内容与本组内容的不同之处,之后要求各小组将听课记录整理后统一提交给老师。因为面对的是刚踏入大学的一年级的学生且初次尝试讲台讲课,所以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讲解情况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最后就设置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归纳与总结。其教学效果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客观的肯定与鼓励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最早于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兴起。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和一定的教学目标,由在实践中所收集或撰写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等组成的教学案例[4]。在土地管理学的教学中可根据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将土地领域中发生的案例或从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案例中心案例库中选取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具体做法是,把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选取的案例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理论,熟悉案例。在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已经了解的案例故事情节,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重现给学生,从而尽快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其次以将要讲授的理论为基础,围绕提前布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握不偏离设置的主题。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炼,对达成的共识给予肯定;对讨论中遗漏和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梳理,使学生通过案例掌握理论,对理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案例教学重在原理,重在举一反三,案例本身不是学习内容。
(四)“框图”教学方式
框图是用框型符号如流程图、结构图等图式,将抽象事物具体化,描述系统中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手段。“框图”教学方式可以将相对分散的知识单元进行有机融合与衔接,使学生既可以看到一个整体、全局的知识体系,又能明确各知识单元的位置与联系[6]。在内容的讲授中可使一个章节的内容,在整体框架下,沿着层次结构逐层深入细化。例如,土地管理学中土地利用管理这一章内容,共包括了5个小节,而且第一小节中包括了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土地利用管理理论依据,使得教学内容的涵盖面过大和层次不突出,基于此在讲授这一章内容时通过拆分和归并,首先把全部内容整合成3大模块构成框图的第一层,其次根据知识结构的从属性和关联性构筑框图的第二层,第三层,逐层细化知识点,在讲授的过程中强化重点内容,第四层,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个别知识点。这样既从整体框架结构上做了全部内容的概括,又把分散为各小节的知识块,通过框图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教学效果,教学框图见图1。
三、结束语
(1)由自然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
这种接地体是天然存在于建筑物内部的,不是人工构造的,能够将雷电倒入地面,使建筑物受到保护,避免被损坏。这种装置在自然界中不常见,但在建筑物内部,则以接地体的形式被广泛应用。
(2)由人工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
这种接地体是指在建筑物修筑过程中,通过人工修筑的,主要功能是将雷电倒入地面,以防止建筑物遭到雷击。常见的人工接地装置主要有圆钢、扁钢及角钢等。人工接地体根据埋藏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平式的和垂直式的,这两种方式在建筑物中被经常用到。以下就几种人工接地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其一,在一些老旧的建筑物中,通常具有简单的防雷装置,但防雷效果并不好,对其进行改造,便成了具有良好防雷功能的接地装置。其二,在一些新建的建筑物中,由于施工不当,或者其它人为因素,使得防雷装置达不到避雷效果,这时,常对该装置加以改造,以到达防雷功能。其三,在有些建筑物中,并没有设置自然接地体,使得建筑物经常遭到雷击,给人们经济造成严重损伤,这时需要安装特定的防雷装置,才能起到避雷效果。这类防雷装置通常由一些电力设施改造而成,如电力设备、通讯设备、军用设备等。其四,有些建筑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功能,采用自然接地体,并不能取得良好的防雷效果,必须采用人工接地装置,才能使建筑物避免遭到雷电损害。
(3)混合型接地装置:
这种避雷装置是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的组合,将二者的优越性能充分的展现出来。建筑在修筑之前,都会在设计图纸中预留一些接地位点,以防止接地体不能满足防雷效果时,作为预备使用。当建筑物中的避雷装置不能发挥防雷效果时,需要在预留位置处接上一些装置,使其和原有旧建筑物连接在一起,使预留点和建筑物连接在一起,进而起到防雷效果。这种混合型装置在现代建筑物中被广泛采用,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2建筑接地装置施工管理
R32建筑接地装置的施工管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前控制。
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控制接地体施工质量:其一、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图纸全面分析,对接地体在建筑物中的具置、接地体的做法、数量及接地体在整个建筑物中的分布特征等,进行详细了解,以确保在施工中,能够做到准确施工,即使出现一些施工问题,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其二、对整个建筑物的大体结构具有详细了解之后,接地体的具置也十分确定,这时需要根据施工情况,对接地体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分析,并做好材料供应商的挑选工作;此外,还需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人员数量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预算,才能保证施工造价控制在合理价格之内。其三、最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之前,应将接地体的具置、数量及整体分布等详细的讲述给施工人员,让他们及时了解接地体的具体做法,并就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此外,在接地体施工中,还涉及到一些技术规范、焊接要求及关键点设置位置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接地体的施工质量,应在施工之前给予重视,并做好检查、复检等工作,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包含以下几方面:①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接地体施工质量的还坏,所以在施工之前,应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清楚的讲述给他们;此外,在培训时,还需要采取考核手段,参加培训的员工只有通过考核,拿到施工证件,才能进入施工过程。采用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提高接地体施工质量。②材料、机具的控制:材料是接地体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应根据焊接要求,选择规格、尺寸及类型相同的焊条;接地体的材质、类型也要符合施工要求;在接地体施工中,如果采用钢材作为接地体,所选择的钢材类型、尺寸等都要符合施工要求;另外,所选择的钢材的直径应大于10mm,才能满足施工要求。③施工质量控制:在接地体施工中,通常用到电焊,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应选择质量较高的焊条,同时还要控制好焊接长度及焊接工艺;焊接长度的要求为,扁钢的焊接长度不能大于其直径的2倍,如果接地体为圆钢,焊接长度应大于其直径的6倍,并且采用双面焊接,才能保证焊接质量;如果接地体为扁钢,这时应增加其接触面积,并将钢管弯成弧形,同时采用双侧焊接,才能满足焊接要求。焊接工艺的具体要求为,焊缝应饱满,不能出现凸凹不平现象,焊接部位不能出现夹渣、焊瘤及气泡等。除此之外,还应对以下关键节点进行把控:a.接地体施工时,需要对接地体的桩做处理,通常将其分为两道,使接地体钢筋能够及时安装;但严禁用其他物体敲打桩头,使桩受到损坏。b.对无基础地梁的接地网应按投计大小选用热镀锌扁钢引接。c.接地体埋设深度也应给予重视,才能保证避雷效果。一般请款下,接地体的埋设深度控制在0.6m左右,距离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m,两个接地体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5m左右。
(3)接地电阻测试。
当基础回填土后便可进行接地电阻测试,通过将测得的接地电阻测试值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的接地电阻设计要求进行比较来判定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接地电阻测试值与设计要求相符,就说明该接地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接地电阻测试值与设计要求不符合,就说明该接地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采用增加人工接地体的方式来降低接地电阻值,直至所测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在接地电阻测试时应注意以下要点:①接地电阻测试仪应取得有检测质资的检测机构所出据的检测合格证后方能使用;②使用手摇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时,要保证电位探捧和电流探捧的间距达到20m;③在下雨后或土壤吸收水分太多的时候,以及气候、温度、压力等急剧变化时不能测量,以免影响测试数值;④接地电阻测试时仪表应水平放置,且应调整表盘指针,使指针位于中心线上。
3结束语
论文摘要天然草皮烧成的火土或堆制成腐殖土用作培养基质生产地毯式草坪,其效果显著优于纯土壤的生产效果(P<0·05),与报导的培养基质(砂壤土∶锯末∶奶牛粪∶草碳=4∶3∶2∶1)无差异(P>0·05)。火土和腐殖土是贵州生产地毯式草坪最经济有效的培养基质。
培养基质是草坪生长的基础环境。据报道,按体积比砂壤土4份、腐熟锯末3份、奶牛粪土2份、过筛草碳1份是草毯生产的最佳培养基质配方。但是,由于贵州土壤大多是中轻壤黄土和粘性黄土,砂壤土不太普遍;奶牛业不发达,奶牛粪土甚为紧缺;过筛草碳虽制备简单,但用量大时难以组织;锯末虽有但价格贵,每平方米草毯需增加1元左右成本,从经济角度考虑不宜提倡。所以,上述基质配方在贵州省不便执行。目前,贵州省80%以上草坪是大田传统栽培,草皮质量不高,绿化效果不好,重复起草坪使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功效低,必须寻求一种取材方便,效果良好的基质材料,否则制约着全省地毯式草坪的发展。
贵州省乃至南方水热条件好的亚热带、热带地区田边地坎和草山草坡随处都有天然草皮,资源丰富。由于天然草皮烧成的火土(当地叫烧火土)或堆积8个月左右使其根茎叶腐烂成的腐殖土质地疏松,富含各种有机质和肥分。若用它们作基质可行的话,即为类似于我省的地区找到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培养基质。若基质铺2~3cm厚、1m3火土或腐殖土可生产草毯50m2左右,用量不是很大。加上南方降水多,温度高,铲过的草皮植被可很快恢复,因此,不必担心铲草皮会对植被生态带来影响。另外,铲除生产场地内外天然杂草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入侵草坪,同时美化环境。基于上述目的,我们观测了火土和腐殖土作基质生产草毯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草种选用草坪型黑麦草和紫羊茅,火土、腐殖土、有机质等自备。
1·2方法每个草种均设4种处理,处理Ⅰ:火土70%,土壤20%,有机肥10%;处理Ⅱ:腐殖土70%,土壤20%,有机质10%;处理Ⅲ:土壤90%,有机质10%;处理Ⅳ(对照):砂壤土40%,锯末30%,牛粪20%,草碳10%。前3种处理土壤质地为轻壤。用编织袋作隔离层,铺基质2~3cm厚,小区面积2m×3m,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24小区,144m2。播后正常管理,50d后测盖度、密度、分蘖数,九分制评分,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分析综合评定上述4个方面指标得各处理相对参考处理(人为设定)的等权关联度,最后用关联度进行多重比较以反映各基质的优劣。
2结果
2·1不同基质对黑麦草草毯品质的影响
在密度、分蘖数和九分制评分方面,均以火土和腐殖质与对照(第4处理)很接近,优于纯土壤(表1)。各处理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处理Ⅳ0·7227、处理Ⅰ0·7189、处理Ⅱ0·6879、处理Ⅲ0·4379,以处理Ⅲ最差,处理Ⅳ、Ⅰ、Ⅱ较为接近。处理Ⅳ、Ⅰ、Ⅱ间无差异(P>0·05),三者均优于处理Ⅲ(P<0·05)。说明火土或腐殖土作培养基质生产草毯效果好,是黑麦草毯理想的基质材料。
2·2不同基质对紫羊茅草毯品质的影响
在盖度、密度、分蘖数和九分制评分方面,均以处理Ⅳ、Ⅰ、Ⅱ为优,均比处理Ⅲ好(表2)。各处理关联度大小顺序是:处理Ⅳ0·7686、处理Ⅰ0·7338、处理Ⅱ0·7211、处理Ⅲ0·4769,同黑麦草一样,处理Ⅳ、Ⅰ、Ⅱ接近,且均优于处理Ⅲ。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Ⅳ、Ⅰ、Ⅱ间无差异(P>0·05),且显著优于处理Ⅲ(P<0·05)。说明火土和腐殖质适宜紫羊茅草毯生产。
3小结与讨论
通过用4种培养基质生产草坪型黑麦草和紫羊茅草毯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火土和腐殖土是一种很好的基质材料,生产效果明显比纯土壤的好,与报导的最佳基质(砂土壤∶锯末∶奶牛粪土∶过筛草碳=4∶3∶2∶1)无差异,所以在贵州省乃至南方用火土和腐殖土作培养基质生产地毯式草坪是可行的。目前我们已引入规模化生产。但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天然草皮铲后难以恢复,不宜采用。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从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方面考虑,灵活采用恰当的基质配方。本研究处理Ⅰ、Ⅱ、Ⅳ配方可供选择。由于研究项目较多,精力有限,未观测成卷成坪方面的指标,但从观测的几个方面看,已能反映基质的好坏,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4参考文献
一个精力充沛、办事果断、善于沟通的项目经理能很好的控制整个项目的节奏,能把项目团队的决议实施到实处。项目经理要责、权相匹配;有责无权,是空架子,有权无责,将有不测之患;在项目管理来说,项目经理的权力行使到哪里,责任就要追究到哪里;项目团队同样如此,团队赋予项目经理管理权限,同时也受到项目经理的管理,所以,项目经理的责、权,也是整个项目团体的责、权。有了强将,还需精兵,一个再精明能干的项目经理,也需要相匹配的项目团队,管理起项目来才能指哪打哪。所以,组建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制定一个结构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体系,也是项目管理环节别重要的一环。项目管理团队人员配置不求多,多则乱,少则精,项目管理团队选人应选择有特长的,能独当一面的;用人则应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和个人自身特长,技能,性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用此人之长,补他人之短,是项目团队组建的精髓所在,团队成员能够长短互补,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则团体凝聚力强,办事效率高,才能够保证项目管理机制最有效的发挥。优秀的项目经理与精干的项目团队组成了整个项目的管理层,那么,有了管理层,必然就有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组成了项目管理的动态循环。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最直观的被管理者就是项目的施工作业人员,好的管理也需对应好的实施,管理落不到实处便成了一纸空文。所以,没有好的施工作业人员,也无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本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机械作业逐渐取代人力作业的工程施工却由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作业面往往处于灾害已发生的地质不稳定区域,大中型机械化设备很难进场,这造成了在地灾治理项目施工中进度的快慢往往取决于人力的多少,很多原本依靠机械作业的环节只能使用人力,所以这也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相比普通工程项目所存在的特殊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作业特殊性决定了项目的实施环节需要大量人力;随着更多人力的投入,首先带来的更流动的施工人员、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些相熟的劳务人员在一起也更容易组成各自的小利益团体;所以,更多的人并不一定代表更高的效率,反而会对项目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这也是地质灾害施工项目管理的特殊性之一。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项目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入场要求也应更加严格,项目与劳动队伍间应长期保持联系,培养用于自身项目的熟练工种,做到技术熟练、来之会干、干则干好这几点要求;可给予优秀劳动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尽量减少项目施工人员的流失率,不要这个项目培养了一批人,到了下个项目却都是新面孔。对于地质灾害施工劳务管理来说,坚决不使用“人情、关系”队伍,这类劳务队伍人员素质往往参差不齐,劳务方自持情面与关系,管理方碍于情面和关系,管理难度非常大,这种队伍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只会拖后腿。
2建立并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
“人管人”难免存在感情上的弊端,为保证项目管理顺利实施与良性运转,项目建设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健全也是重点之一,特别是对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来说,安全隐患大,人力使用多,工期时间紧,所以更应该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施工管理制度,从项目经理到现场作业人员都应约束在规章制度内,制定相应的奖赏、惩罚标准,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激励人,确保人员的思想、管理、安全、责任一一落实到位。
3安全管理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重中之重
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来说,施工作业区域本身就已经发生灾害,造成了生命或财产上的损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就是清理地质危险因素,防治二次灾害的发生。但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受地质不稳定因素影响,作业区域在暴雨、暴晒等自然因素干扰下极易产生二次灾害,此时防治工程尚未完工使用,所以一旦在施工期间突发灾害会对我们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安全就是效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成立专门安全生产检查小组,才能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发现安全隐患潜藏的细枝末节,从而顺藤摸瓜的找出不安全因素所在,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项目应加强安全知识、安全制度培训与考核,所有专业岗位作业人员都应经过系统的岗位培训。除了安全教育培训和检查外,还应制定系统的安全保证措施,例如施工现场关键点、疑难点、危险部位都应悬挂各种安全警示牌;施工现场临边、危险地段均相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防护网,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安检,每天的现场安全巡查和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从严格的检查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对抗滑桩、基坑开挖、护坡施工等施工安全关键点,必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允许开工,对每次安全检查的结果都在项目内部进行通报,通过严格的检查,确保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文明施工与项目形象
作为与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势必会比普通建设项目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如何树立良好的项目形象,以工程树丰碑,以形象造口碑,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必然会面对的问题。既然是形象,那么肯定首先要从外观上讲,施工人员统一着装,管理人员佩戴岗位工作证进入工地,施工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合理规划施工临时用地,建筑材料码放、堆放整齐,弃渣外运及时等都是项目形象建设的要求。外观上干净亮丽了,环保作业也应该同步进行,一个外表光鲜、内里却污水横流的工地肯定不会受到认可的,所以项目现场排污措施、防尘降噪等工作也应同步跟进。
5结语
(一)气候
气候作为地理学知识的一个方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下雨或者刮风等天气现象是狭义的气候概念,而所谓的广义气候则是在我们周围存在但是在生活中不易感受的状态,比如说太阳辐射强度、空气中气压稳定状态、大气透明度等相对来说较为深刻的气候知识。气候作为一个地方的天气表现,不一样地方具有不一样的气候表现,而气候的形成又必须是多种要素的结合和影响下才会出现的。对于气候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在面临气候的异常或变化时,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气候知识来进行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气候对于我们的危害。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知识系统内容概述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知识学习的特点可以了解到,地理知识中气候知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涵盖了我们所了解的各种天气和气候等方面的涵义;第二,在了解了各种天气和气候方面的含义之后,它进一步讲述这些气候和天气都具备哪些特征?拿我国的气候来说,众所周知,我国的典型气候就是大陆性季风气候,而大陆性季风气候所具备的明显特征就是夏天炎热湿润、冬天寒冷干燥。第三,了解每一种天气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而形成,例如是什么形成了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层?而大气层的形成和运动又会形成什么样的气候?这都是我们在认识了各种气候之后要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的。再者,在各种气候的学习和认识之后,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这些理论,更要结合理论学习和知道每一种气候在全球各个地方的分布情况,每一种气候在每个地方都产生了什么样的现象等,这是对当地气候的一个加深了解。最后,在了解了气候之后,我们需要知道每一种气候的分布给当地所带来了什么样的气候资源。比如说,根据我国气候南北分布的不同,北方的气候更多的适合种植小麦,而南方则更多的种植了水稻。当然,在带来气候资源的时候也同样会带来一定的气象灾害,比如说北方由于雨水较少经常会形成干旱灾害,而南方由于雨水的充沛则会产生洪涝灾害等现象。根据气候的不同,当地也会产生与之结合的农业和工业。所以以上这些关于气候的内容和知识都是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知识。
二、高中地理教学气候知识的方法概述
(一)关于结构框架式教学
所谓的结构框架式教学,是说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层次和学习水平,通过主要内容的学习,以点带面的引出所要了解和学习的整个系统知识和架构。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了主干知识之后,根据主干知识的构架来引申出其他知识,能够有效的将所要学习的气候知识系统化的吸收和掌握。既能够以点带面的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同时也能够通过教学有效的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关于直观列图表式教学
通过对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观察和了解,高中学生在现有的理解范围内,会倾向较为直观的教学而并非抽象的思维教学。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积极的利用直观的地图和黑板抑或是电脑进行教学,通过直接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气候形成的原因。同样,老师也可以简笔画的描述让学生体验大气环流等一些难懂的知识。进而可以使得教学知识化难为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关于比较分析式教学
对于比较分析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有对比性的气候知识的讲解中,比如说在讲我国南北方的气候时,就可以通过南北方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式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气候的成因和带来的气候特征,以及产生这些气候特征的原因。而这种比较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与整个气候的整体性。
(四)关于练习式的教学
简而言之,通过让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就称之为练习法。而这种练习式的教学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的,只有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有所了解的时候,老师才可以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所不知道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三、结束语
目前,很多教师在艺术生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沿用普通文化类学生的授课模式———以考点、节为单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每一个知识点。这对普通文化类学生来说无可非议,因为他们学习文化科目的时间长,可以在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整合重组,建构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框架。但对艺术生来说却不切实际,因为艺术生用在文化科目上的学习时间非常少,高三的艺术生用于文化备考的时间只有不到三个月。按照这种模式能够将知识点讲完就已经非常不错,根本没有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结构图式。学生掌握的多是知识片段,没有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因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低,这也是艺术生每次考试综合题得分非常低的真正原因。鉴于艺术生的这种特殊情况,教学中可尝试以章为单元组织地理教学,抓住每一章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结构框架图。因为地理高考不是对纯粹知识点的考查,而是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章为单元开展教学,学生不会受细枝末节类知识的干扰,不仅能有效把握每一章的核心知识,还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可根据如下知识结构图式开展地理教学。
二、重组课堂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知识提取”技能
1.以提问挖掘知识
不少教师认为艺术生底子薄、基础差,应将知识讲“细”、讲“透”,认为只有这样,自己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圆满完成。但每次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却不甚理想。教师讲述得再细再透也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思维,有许多道理、方法、要领需由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研究。况且艺术生本身性格开朗,善于表达,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较强。“静态化”的讲授式教学不适合艺术生这一群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增强学生“知识提取”的技能应围绕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挖掘知识。以问题挖掘知识,就要研习提问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地球上的水”一章内容时,有位学生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结果引来全体学生的“群愤”,大家都积极寻找问题,然后把问题抛向那位学生,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当然,学生提问会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与做上课的“旁观者”相比,其收获更大,况且教师还可通过追问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挖掘相关知识,从而丰富其对问题的认识。
2.以评题凝炼知识
“重评讲轻评题”,这是绝大多数教师的通病。“评”往往评的是学生的答题情况,“讲”往往讲的是试题中涉及到的考点,这是一个发现学生知识缺漏、书写规范以及用语是否专业的过程。这个工作当然不能忽视,但从地理高考能力的要求出发,单凭讲远远不够,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题。所谓“评题”,简而言之就是对试题的评价。对于高中艺术生而言,评题不要求学生评价试题的完整性、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评题把握试题的设问方式和类型、试题的命制意图、试题的考核目标,从而提升学生根据命题意图、设问方式和考核目标积累相关材料,凝炼相关知识的能力。在对艺术生的多次测试中,发现很多试题难度并不大,预测学生能够解答,但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而且得分率还非常低。以2014年佛山一模41题第5问为例,题目是“为了提高呼包鄂城市群的竞争力,请提出合理的建议”。此为对策措施类问题,落脚点为提出合理的建议,命题意图是要求学生从“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但很多学生却从“工业竞争力”提升的角度进行回答,从而出现大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之类的答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通过评题,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命题意图、命题特点、设问方式的把握以及凝炼相关知识进行作答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情境、新材料的敏感度和关注度,降低学生在考试中遇到新材料时的紧张感。
3.以合作学习完善知识
关键词:海堤工程问题治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大鹏龙岐湾,属于深圳市东部海堤的范畴。依据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深圳市东部海堤(长2.8km)重建工作,配合东部半岛开发建设,达标加固东部海堤堤防,建成城市防潮体系。本段海堤全长367m,防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防。
2 海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现场的勘察和分析研究,本段海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标准偏低。本段海堤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设计标准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堤的防潮标准已满足不了当下的要求。
(2)堤身结构问题。本段海堤主要由土堤和浆砌石挡墙构成。土堤的表层土体已经剥落,局部发生坍塌,已失去防护功能。现状直立式浆砌石挡墙高约1~2.5m,由于修建时间久远,标准低、墙身单薄,墙体表面砂浆勾缝已经脱落,历经海浪的冲击淘刷,多处墙体破损严重,局部已发生坍塌,失去了防护功能,如图1。
图1破损坍塌的墙体
3 海堤工程治理技术措施
综上分析,为提高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满足该片区的发展需求,需对该段海堤进行整治。依据片区的防潮(洪)规划、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地块开发,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提高海堤防御风暴潮的能力,增强海堤结构的安全性。海堤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有很多种,一般应根据海堤的保护对象、潮位、风区长度、堤前水深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对于本海堤工程主要治理技术论述如下:
3.1提高设计标准
对海堤进行彻底的治理,须按有关规范及区域规划确定海堤设计标准,包括海堤的防潮标准。 堤顶高程的设计首先应按海堤保护对象的范围和重要性确定其设计频率,然后按公式“堤顶高程=设计位H+波浪爬高R+安全超高A”确定,设计位采用设计频率潮位,风浪爬高采用莆田公式计算,安全超高根据海堤是否允许越浪予以选取。提高本海堤具体标准如下:
(1)海堤堤顶高程。根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堤顶高程应按设计位加堤顶超高再加风浪爬高确定,本海堤重现期为50年,堤防级别为2级,不允许越浪的安全加高为0.8m,允许越浪安全加高取0.4m。
式中:zp——设计频率的堤顶高程,m;
hp——设计频率的(水)位,m;
RF——按设计波浪计算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按不允许越浪爬高累计频率取F=2%,按允许越浪爬高累计频率取13%),
A——安全超高,不允许越浪的安全加高为0.8m,允许越浪安全加高取0.4m(本工程按允许越浪设计)。
本段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3.2消浪防冲
海浪冲击是危及海堤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完好的消浪防冲结构是抵消波浪冲击的有效措施,消浪结构不仅能削减波浪的爬高,降低堤顶高程,而且能减轻波浪对堤身主体结构的冲击力。由于本段海堤具有景观需求,海堤设计时考虑在临水面采用镶嵌自然条石,一来通过自然条石粗糙的表面可以增加堤身的糙渗系数,降低波浪爬高,二来自然条石相对于混凝土更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当地的景观需求。
3.3 堤基加固
本海堤大多建在软土地基上,软土一般为淤泥和淤泥质土,软土特性在全国沿海地区中是较差的,具有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的特性。所以在软土地区应进行堤基设计,验算其稳定性和沉降,当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还应进行堤基处理设计。当整体稳定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又相差不远时,采用堤脚设置反压平台可很好解决稳定问题。因为本地基为淤泥,一般尽可能挖除;当厚度较大和分布较广而难以挖除时,可采用打砂井或砂坑加速排水,使大部分沉降在施工期发生,并调整施工速度,结合堤脚镇压台,使地基土强度的增长与填土重量的增长相适应, 以保证地基的稳定。
3.4岸滩保护设计
对堤前滩涂有侵蚀性的海岸, 堤防并不能防止前滩的冲刷,应在海滩的侵蚀深度处修建保滩护岸工程,工程措施可采用丁坝群以及丁坝群与潜堤相结合的布置,使泥沙在坝(堤)格内淤积。参照深圳近几年来的海堤护岸工程建设经验,丁坝坝长30~50m,坝距2~4倍坝长,方向一般与海堤轴线正交,坝头坡度不陡于1:3.0,结构为堆石坝,坝头前沿抛石保护。
4 结束语
总之,广东海岸线较长,修建海堤较多,经常受台风、海浪的破坏,存在较多的工程问题,造成原因也是多方面,只有深入了解造成的原因,才能提出合理的加固措施。海堤治理工程首先要确定其设计标准,建设的重点是迎海面护坡(挡墙)加固。海堤治理措施有多种,往往需要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才能选定适宜、有效的措施,有时甚至需要多种措施并用,才能排除隐患,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经纪业房地产经纪市场三维知识管理模式知识
我国房地产经纪业市场特点
房地产具有价值量大、位置固定、使用期长和办理交易复杂等特点,相关当事人在房地产交易活动中需要专门的知识和可靠的信息帮助,所以房地产经纪行业应运而生。我国房地产经纪业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经纪服务日益成为房地产交易活动中最活跃的环节,随着《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颁布实施,房地产经纪业的法律地位得以确认,房地产经纪业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在房地产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体系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与消费的供求市场中,为交易物体提供评估、交易、、咨询等服务及善后管理服务的机构,一般都称为房地产经纪公司或房地产中介评估公司。完善的房地产中介体系包括有房屋交易、融资按揭、物业管理等为房地产交易而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房地产经纪人在上述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为卖者与买者之间供求者之间提供合理、公正、公平的交易及善后的咨询服务。房地产经纪组织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平等竞争的经济组织,必须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
根据以上对房地产经纪业的概念和功能的规定,本文认为房地产经纪业主要包括:咨询(法律、科技、政策、项目、市场、经营、投资等)、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居间、房地产、房地产行纪、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等业务类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解释就是为知识的生产、储备、使用和扩散服务的行业。房地产经纪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简称KIBS)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致力于房地产交易相关知识的创造、积累和传播,是目前服务业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其具有的“知识性”,使得对创新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影响途径、机制和效果的分析也正在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
房地产经纪业具有一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首先,智力服务是房地产经纪业的主要形式。房地产经纪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智力劳动向社会、个人或团体提供知识服务以及有关劳务服务,它常表现为一种建议、方法、技术方案以及对工作、决策和行动有用的知识、判断、计算机程序等。其次,知识是房地产经纪业的基础。知识是一种客观上已认识的事物、一种精神财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最后,人才是房地产经纪业的关键。房地产经纪业的人员应该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管理、工程、经济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
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尚没有完全成熟、充满机会的市场。该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通常随着我国房地产政策或技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出现和发展,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房地产技术和需求的快速发展。房产市场地产市场不完全成熟,市场的边界不完全清晰。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调查发现,广州、上海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表现为二手房交易中通过房地产中介完成交易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房地产经纪服务企业表现出定位的差异性、扩张的多样性、信息的非公开性、收费的不一致性以及利润来源的非透明性等。第二,许多新竞争者进入市场,并且发展迅速,竞争者之间的模仿迅速。房地产经纪服务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专业素质、还是道德修养都有较大的差距。有很大比例的从业人员不具备经纪人资格,大部分具备经纪人资格的从业人员的平均从业时间较短,经验相对缺乏。第三,信息不对称性明显。消费者(委托人)严重缺乏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现状和规律缺乏了解、消费行为不够理性等。第四,政策性影响明显,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无论是房地产经纪服务业的内涵,还是其业务范围早已超过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业标准不明晰而且与房地产经纪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严重脱节;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虽然有些可以依照合同法来处理,但是由于房地产商品内在的特殊性和经纪服务的无形性,许多问题在合同法中找不到确切的解决依据。
由于以上特性的存在,房地产经纪行业中存在许多机会。企业会面临多种机会的选择,通过市场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更好的市场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绩效。同时,由于企业特性的不同,同样的机会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其价值也是不同的。所以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在众多的机会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优于竞争对手。房地产经纪企业基于竞争力量分析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同时如何结合自身条件评估这些机会,并快速有效地进入这些领域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经纪企业不断积累自身的优势资源、整合外部资源,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房地产经纪业是集知识、技术、资金、智力为一体的富有活力的新产业。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从以资本、土地、劳动力为主逐渐转向以知识和智力服务为主。因而,着力发展房地产经纪业,将为国民经济结构注入诸多新的增长“模块”,且能以巨大、新颖和超强的承载能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时,房地产经纪业还具有重新整合生产要素的能力,并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从而使得资源配置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重新整合并发挥竞争的优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房地产经纪业运用知识管理模式提升行业竞争力就显得异常紧迫。
基于动态学习能力的三维知识管理模式
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经纪企业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实行知识转化的管理活动,而在企业核心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创造及使用,是信息时代驱动财富的引擎,如何快速将知识转换为金钱是一项挑战。而当知识以具体、可销售的形式转换为企业获利价值时,即产生“知识报酬”(ThomasHouselandArthurH.,2002)。因此,房地产经纪企业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实行房地产交易相关知识转化的管理活动。
一个良好的知识管理框架应该能将组织成员的知识由知识管理技术、团队协同合作一起创造完成。每一个服务组织需要多种不同的知识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的运用各种知识资产,Ander、Arvind和Albert(2001)等三位学者认为推展组织的知识管理计划,应以建立基础建设(科技、结构及文化)与流程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组织能力观点为重点。
房地产经纪企业需能将知识转化为价值,才能赋予知识管理的意义,而知识价值化要靠行动,有创新行动的组织才有旺盛的活动,所以知识管理应重视管理知识转换为价值的知识转换程序,除了能追踪知识变为价值的转换,同时能衡量对于获利的影响。
本文认为知识若要成功的移转与利用,则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对的知识经由对的管道传递到对的人手上;知识的接受者必须有意愿去接纳;知识的接受者必须有能力去吸收;知识的接受者必须有利用的动机,且能正确有效地将吸收到的知识利用出来付出行动;付出行动后的知识应能帮助组织实现价值。当实行一项策略之时,应避免造成创造性的混乱(creativechaos)。
当房地产经纪组织遭遇真正的危机时,例如因技术或市场需求的改变造成的急速业绩萎缩,创造性的混乱自然产生,引发新的问题,非现存知识可以解决,造成组织的高度紧张,使组织成员努力地创新的组织知识以解决问题(Nonaka,1994)。
可以构造如图1所示的基于动态能力的价值创造三维模式图。本模式三个维度分别解释如下:
程序维(processdimension)。房地产经纪组织做事的方法:以客为尊的顾客满意的服务观念、以合作来提高竞争力、增加人员及信息的影响力。有三个角色:协调(coordination)/整合(integration):虚拟接口-网际网路界面;学习(一种动态概念):敏捷(agility)善用各种信息及蕴藏在人员身上的各种知识及技术;重组(transformation):一种联盟动态性,紧密型(Tightly)的长期性连结或是松散型(Loosely)的短期性连结。位置维(positionsdimension)。房地产经纪组织架构(弹性):调整组织以控制环境改变及不确定性。专注核心竞争力:此特定的资产较难以商业化,较难在市场上交易或传授,可形成竞争优势,如机会导向型:因市场机会而聚集形成的类型,能力导向型即大型房地产经纪连锁企业属于这种情况,供应链型即利用反应市场需求所呈现,拍卖市场型即依赖传统交易的企业关系。
路径维(pathsdimension)。房地产经纪业技术的策略性选择:以目标整合为导向,特定任务具有临时组织特性;以信息科技为导向,用电子化的方式来进行整个房地产内交易过程的运作,形成合作式网络;以资源分配为导向,分享彼此的成本、技能、市场,并进行所需资源的重组;以网络架构为导向,形成松散与模糊的组织架构,利用供应链的优势,透过互相信任与分享信息系统来协调活动。型态包括:虚拟接口、共同联盟、星状联盟、价值联盟、市场联盟与虚拟人。
其实房地产经纪服务业的知识管理模式的上述三个维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三个维度事实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由以上三维模式分析,可以构造如图2所示的房地产经纪业网络价值创造模式:
我国房地产经纪业实施三维知识管理模式的策略
知识管理作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已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取得了成功,并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管理范式。这既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又对我国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必须通过加强知识管理来不断地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维知识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框架和视角,对于我国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构建运行这样一种模式,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牢固树立企业知识管理观念
知识管理观念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要素,影响着企业高层和员工的一切行为。如果知识管理观念能够得到整个企业上下的一致认同,并顺利贯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日常活动之中,就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创新,从而培育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员工尽快树立知识管理的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深远价值,为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搞清实施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重组的关系
三维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共享,并为其构建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以运用集团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必须与房地产交易业务流程紧密相连,将知识创造与扩散同房地产经纪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可以节省企业的开支,并产生巨大价值。
(三)努力协调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在三维知识管理框架中,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技术支持,就没有三维知识管理模式。可是,问题往往不是人们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而是过分强调技术,认为技术的作用大于人才资源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实际上,知识管理应该是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本,以信息工具为辅的,促进企业绩效逐步改善的过程和活动。就三维知识管理而言,技术作为工具和渠道,本身并不能创造知识,而是扩展知识传播的领域、提高知识传播的速度。人力资源才是三维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是使企业从知识管理实践中得益的有力工具,只能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无法涉及到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因此,房地产经纪企业如果仅靠一个现成的软件包来实施知识管理,那肯定是一种外在的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截然不同,因为它缺乏知识管理的灵魂—人的参与,而只剩下一个表面的框架,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无法完成企业实施三维知识管理的初衷,导致知识管理的失败,给企业带来无法评估的损失。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僵化和教条,让人的活力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应该尽快建立一种能激发知识工作者潜能的管理模式,为知识工作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平台,让房地产经纪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人的创造力实现无缝的结合。
(四)适时组建企业动态知识联盟
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系列知识专长和技能共同构成的一种竞争优势。由于受企业内部资源条件的限制,单靠一个房地产经纪企业自身的“积累”来建立核心竞争力,其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而要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则是更加困难的。因此房地产经纪企业除了要对知识进行自身积累、自我更新外,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外部获取。此途径能够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必要的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要素,弥补本企业自身知识要素的缺陷,并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再次重组,便能够快捷有效地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房地产经纪企业从外部获取核心竞争力知识要素的最好办法就是适时组建企业动态知识联盟。企业动态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由多家独立企业为了抓住和利用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通过知识交互方式,将先进技术的供需各方联合起来,进行过程重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利润分配,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知识联盟系统。对一个房地产成员企业来讲,实质上采取的就是一种“借势”的策略,即以各种方式借助外力,对企业外部的优势进行整合,实行聚变,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企业动态知识联盟建立后,要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实行供应链管理,共同组织和控制无形资产,共同保护合作竞争中的优势,共同承担竞争的风险。此外,在企业动态知识联盟中,不能只注重财务指标和短期效益,而应该学习对方企业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共享核心竞争力。
(五)具体实施策略
从目前我国房地产经纪业的现状出发,可先在知识密集型经纪企业试点和实施三维知识管理新模式,然后再逐渐推广到其他企业。从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知识管理模式的特定内核来思考,可试点和实施如下几种模式:一是知识战略管理模式。企业知识战略管理模式包括编码管理模式和人物化管理模式。前者将知识(显性知识)编码、储存在数据库中,以便企业员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搜寻并调用,其经济意义在于:知识可以被迅速、多次重复利用,节省工作时间,使企业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大大降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后者则是知识和知识所有人的结合,即未经编码或无需编码的知识(隐性知识)通过人员的直接交流得到传播和分享,它需要引进一流专家、人才、知识,在经济上花费较大。二是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成为经济发展关键时,知识人力资源便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要认识人才特别是知识型人才的激励需求,为他们建立自主、高效的工作环境和适应知识型人才发展的管理组织结构;要鼓励学习,重视培训,在企业员工之间建立知识交流制度,并通过知识交流,促进员工“终身学习”;房地产经纪企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以此作为员工薪资报酬、晋升的基本依据,并通过绩效评价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三是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作为知识创新的延伸和转化对房地产经纪企业具有实际意义。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传统型、合作型、虚拟型、借鉴模仿型四种类型。房地产经纪企业应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时期,对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有差别的自主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卓勇,吴晓波.新兴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4
2.魏江,MarkBoden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成藏条件分析
1烃源岩
盆地内烃源岩层系众多,主要为前陆盆地成盆前的沉积[5-7]。主要的烃源岩为弗拉斯阶—杜内阶多马尼克型沥青质灰岩、泥质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及弗拉斯阶—法门阶碳酸盐岩,富含有机质且分布广泛。尤其是前者,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4%~6%,最大可达20%,Ⅱ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为0.65%~1.15%,该套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卡马—基涅利地堑系统,最大厚度可达400~500m,二叠纪乌拉尔山隆起,盆地埋深迅速增加,达到生烃高峰,其生成的油气足以供给整个伏尔加—乌拉尔盆地[8]。
2储层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前寒武纪—早二叠世发育多套储层(图2),其中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下弗拉斯阶碎屑岩、上泥盆统中弗拉斯阶—下石炭统杜内阶礁相碳酸盐岩、下石炭统下—中韦宪阶碎屑岩、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碳酸盐岩以及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含有盆地大部分油气储量。(1)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下弗拉斯阶碎屑岩储层。包含艾菲尔阶、吉维特阶以及下弗拉斯阶Pashiy组和Kynov组,岩性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灰岩及页岩夹层。其中,Pashiy组和Kynov组为该套储层乃至整个盆地最重要的储层,为许多油田(如罗马什金油田)主要的产油层[9]。该套储层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总储量的43%。(2)上泥盆统中弗拉斯阶—下石炭统杜内阶礁相碳酸盐岩储层。该套储层为一套裂缝、溶洞和孔隙型储层,由生物礁、藻类和生物碎屑灰岩及白云岩组成,浅海及深海陆棚环境沉积,孔隙度一般为6%~27%,平均为15%;渗透率一般为10×10-3~470×10-3μm2,平均为76×10-3μm2。该套储层为鞑靼隆起南部、巴什基尔隆起、日古列夫—普加乔夫隆起以及乌拉尔山前坳陷的主要含油层系,其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总储量的8%。(3)下石炭统下—中韦宪阶碎屑岩储层。主要为Malinovka-Yasnopolyana群,由砂岩和粉砂岩组成,河流相、湖相和滨岸过渡相沉积。Malinovka群(包含Kosvinskiy组、Radayevskiy组和Yelk-hovskiy组)砂岩净厚度变化大,北薄南厚;孔隙度为10.8%~27.6%,平均为18.4%;渗透率一般为17×10-3~473×10-3μm2,平均为159×10-3μm2。Yasnopolyana群(包含Bobrikov组和Tula组)砂岩净厚度为1.8~23.7m,平均为6.3m;孔隙度为9.5%~26.3%,平均为18.6%;渗透率一般为18×10-3~722×10-3μm2,平均为228×10-3μm2。该套储层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总储量的30%。(4)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碳酸盐岩储层。包含巴什基尔阶(Prekama组、Cherems-han组和Melekess组)和莫斯科阶(Verey组、Kash-ira组、Podolsk组和Myachkovo组),岩性以灰岩为主,含少量白云岩薄夹层,沉积环境从沿海冲积平原相到三角洲及浅海相。受淋溶、多孔、裂隙和岩溶作用,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盆地西部和卡马—基涅利地堑系统储层厚度最大,其他地区厚度减薄。该套储层探明的石油储量占整个盆地总储量的13%。(5)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储层。该套储层在盆地的南部尤为重要,赋存盆地内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70%以上(奥伦堡气田),产层主要为亚丁斯克阶,由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净厚度为10~20m,孔隙度为10%~20%,渗透率为1×10-3~100×10-3μm2。
3盖层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含多套区域性、层内以及局部盖层,主要的盖层为下弗拉斯阶、韦宪阶、巴什基尔阶—下莫斯科阶及上石炭统页岩和致密的碳酸盐岩,以及二叠系蒸发岩。其中,中泥盆统—下弗拉斯阶储层内含有层内盖层,与此同时韦宪阶Malinovka组页岩层作为该套储层的区域性盖层;上杜内阶Kizelovskiy组和下韦宪阶Kosvinskiy组致密的碳酸盐岩作为弗拉斯阶—杜内阶储层的区域性盖层,并且弗拉斯阶—杜内阶内也含有区域性或局部盖层;中韦宪阶Tula组上部的页岩和致密的碳酸盐岩层可作为下—中韦宪阶储层的区域性盖层;上巴什基利亚阶和下莫斯科阶Verey组下部的泥质碳酸盐岩可作为上韦宪阶—巴什基利亚阶储层的区域性盖层;二叠系空谷尔阶蒸发岩作为下二叠统储层的优质区域性盖层。
4含油气系统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有3个:多马尼克—下弗拉斯阶、多马尼克—韦宪阶以及滨里海—下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其中,前2个含油气系统分布于整个盆地,由Domanik组超压层分隔开;后1个含油气系统仅展布于盆地南部。(1)多马尼克—下弗拉斯阶含油气系统。该含油气系统地层沉积时期从早泥盆世埃姆斯期至全新世;主要的烃源岩为中弗拉斯阶—杜内阶多马尼克型烃源岩,分布在卡马—基涅利地堑系统以及盆地西南部和东部的坳陷中;储层主要为艾菲尔阶—下弗拉斯阶碎屑岩,包括Pashiy组和Kynov组,前者为该含油气系统含烃最丰富的储层;最好的盖层为超压状态下多马尼克组本身,其次为下—中弗拉斯阶Kynov组和Sargayevo组页岩及致密的碳酸盐岩。晚石炭世,多马尼克型烃源岩开始生成油气并运移,晚二叠世达到生烃高峰,油气向下进行垂向运移至储层中。早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初期,中弗拉斯阶—杜内阶烃源岩开始生成油气并运移到油灶附近的下石炭统以及中石炭统—二叠系储层中。(2)多马尼克—韦宪阶含油气系统。该含油气系统地层沉积时期从晚泥盆世中弗拉斯期至全新世;主要的烃源岩为中弗拉斯阶—杜内阶多马尼克型泥质碳酸盐岩;储层为中弗拉斯阶—杜内阶碳酸盐岩、韦宪阶Malinovka-Yasnopolyana群碎屑岩、谢尔普霍夫阶、巴什基利亚阶、莫斯科阶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其中Yasnopolyana群储层赋存的油气最为丰富;区域盖层包含上弗拉斯阶页岩和沥青质片岩;上法门阶泥灰岩;Kosvinskiy组、Tula组底部、Oka群和Verey组页岩以及上石炭统泥质白云岩。主要的泥盆系生油灶位于卡马—基涅利地堑系统、上卡马坳陷和乌拉尔前缘坳陷,喀山—卡日姆地堑为次要油灶,因盆地演化过程的差异,这些地区烃源岩进入生油窗的时期亦不同。其中,卡马—基涅利地区的烃源岩在中—晚石炭世开始生成油气并运移,其他地区烃源岩在早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初期进入生油窗,晚二叠世达到生油高峰,油气主要沿着斜坡带向毗邻的隆起区(诸如南北鞑靼隆起、比尔斯克鞍部等)进行横向运移。(3)滨里海—下二叠含油气系统。该含油气系统地层沉积时期从晚石炭世至全新世,其油气并非来自盆地内部,而是来自毗邻的滨里海盆地。主要的烃源岩为滨里海盆地中石炭统页岩[10],次要的烃源岩为盆地内下二叠统碎屑岩;储层主要为二叠系盐上、盐下和盐内碳酸盐岩;盖层为二叠系空谷阶岩盐层。晚石炭世,烃源岩成熟开始生成油气一直持续到现今,运移至盆地南部下二叠统储层中,晚二叠世达到生烃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