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

语文课件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课件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语文课件论文

第1篇

学生姗姗来迟

2013年12月21日6点半,北方的天色微亮。我按停闹钟,从床上爬起来。因为平常授课和科研任务都比较重,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便是一天工作的开始。这一天,在学校西区有算法基础的课,吃完早餐,我便乘校车从东区的家赶往西区的教室。

10分钟后校车抵达西区,走到教室后,我打开电脑、拷贝PPT……一切准备就绪,却迟迟不见学生的影子。7点50分,上课铃声如约响起,学生依旧没有到齐,还有学生三三两两地拿着煎饼、包子、豆浆匆匆跑进教室。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我只好一边跟学生们聊聊天一边从网上找出了一张“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的图片,鼓励同学们向哈佛大学的学生学习。

9点半,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四散离去,我还有些意犹未尽。

实验室的工作指导

从教室出来后,我快步走向实验室。除了教授本科生的课程,我还有指导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任务。

到达实验室后,学生们依次汇报各个组项目的推进情况。其中有一组进展太慢,组长说:“在调试程序时遇到了硬件问题导致结果不稳定,正在尽力消除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我觉得这个故障可能由代码的bug引发的故障。当天发现由于实验室里机器太多,所以空气有点不好,我决定由实验室出钱购置一台空气净化器。

上午下班后,我没有乘坐校车,而是步行回家,一来可以思考近来的工作,二来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日日必查的邮件

下午2点半,回到办公室,指导学生写论文。今年6月有好几个硕士研究生该毕业了,可他们的毕业论文还存在诸多问题,今天单是格式问题就指导了半个多小时。

1小时后,几位学生收拾好参考资料和论文,陆续离开了办公室,我开始查收邮件。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极力让学生培养的习惯。我觉得,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工作,邮箱都是极其重要的沟通工具。一般来说,日常的沟通可以在QQ、易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上进行,但重要的会议、事件、任务一定是通过邮件来传达的,因为便于保存,有据可查。

今天邮箱里只有一封未读邮件,虽然和工作无关,但也相当重要:几个老同学近日将从国外回来,要在合肥聚一聚。自然是要由我来做东了!

5点半是学校的下班时间,今天念寄宿中学的儿子要回家吃饭。咱们爷俩一周只能见一面,我要亲自下厨做一顿好吃的。

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

第2篇

文章主要写列宁登山看日出,毅然从危险的小路通过,表现了列宁临危不惧、自觉锻炼革命意志的高贵品质。其写作特点有三,现简析如下:

一、交待故事背景,是为了暗中点示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崇高目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这一交待除为整个故事的展开作铺垫外,更重要的是为列宁在登山中通过小路锻炼自己意志与当时列宁所处的危险环境联系起来,暗中点示列宁这样做的目的——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而应当努力锻炼、征服害怕。

二、描写小路之险,是为了烘托列宁锻炼自己意志的非凡勇气。1.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小路”的“危险”。第一次越过“小路”之前,巴果茨基两次回话时吞吞吐吐“有是有,就是……”、“走过几次……”。后来,又对“小路”直接点染:“您看看,是怎么样的?您是不能从这儿过的。”强调:近路是有,可这条路太危险了!

2.通过行动描写表现“小路”的“危险”。

“说着,巴果茨基就朝危险的小路走去。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步子·慢·慢地·移·动着”。从“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可以想象出这条小路是多么狭窄!由“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可以想象面临的渊谷多么令人心惊胆颤!由“用碎小步子慢慢地”横移,可以想象出前进的艰难!这样描写就进一步突出了“小路”的“危险”。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小路”的“危险”。如“巴果茨基越过最难走的地方,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回过头来看了一下,这一看,吓得他险些掉进深渊里。因为,正沿着那条小路移动的列宁突然停住了,他知道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

‘往回走!’巴果茨基大声喊道。”

作者通过语言、行动、细节描写,多角度渲染“靠近深渊的小路”令人望而生畏的情景,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列宁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非凡勇气。

第3篇

关键词:师生融洽 平等对话 和谐流畅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强调,“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教育恰恰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目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语文老师应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和谐课堂”氛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握课改实质,寻找最佳切入点,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总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探索。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平等对话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交往呢?如何才能使课堂变得和谐,老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呢?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一切教学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才能被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就越高。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怎么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师生交往中,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认识水平,灵活巧妙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交往,要围绕教学目标,以语言学习为中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情感上沟通,达到缩小或者消除师生对教学目标认识差异的目的。老师除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恩格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精辟地指出:“思维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发展思维,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充,也促使思维不断创新,让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更加鲜艳夺目。

(二)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形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要形成课堂上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关系,还必须摒弃师生间“师传生受”的旧观念,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理解,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相容的新型关系。马克思说:“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的生产者,但这里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的遥远的形式)的制约。”马克思的话对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实现教学民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产生”出“自己的观念、思想”,这是唯一正确的途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思想观念的确立,都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师生交往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如果脱离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教学民主就难以形成,学生也难以成为“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的生产者”。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师生双方和积极性得到和谐发展、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

二、教学过程的和谐――流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块“金子”都能在课堂上闪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它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因此,笔者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缺乏重建过程的基质。而学生能不能“活”起来,则取决于老师愿不愿、敢不敢“放”和变不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摸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做到“五还”:

①还学生学习的“时间”。每节语文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逐渐向三分之二过渡,压缩课堂上老师讲授和指向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所占用的时间。

②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③还学生学习“工具”。这里工具不是指学具,主要指教学内容和结构,要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和掌握、运用结构,具备主动、独立学习的能力。

④还学生“提问权”。让学生在预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⑤还学生“评议权”。包括自评与评他、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