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术道德论文范文

学术道德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术道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术道德论文

第1篇

“见过评职称抄论文的,没见过抄得这样明目张胆的。”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收到读者许隆洋(化名)的来信称,他经调查发现,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有的篇目甚至“通篇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中国青年报》 2月21日)

涉嫌抄袭论文的新闻很多,有硕士、博士毕业的高材生,有大学的教授,有公务人员,也有企业高管,各行各业都有被涉及到的“新闻主角”。

我不想再去从什么学术道德上来声讨张静。因为张静本身就是在电视台拉了五六年的广告,距离学术这么高雅、高深的东西估计还很远。世界上像张静这样离学术很远的人很多,三百六十五行,并不是要求每行都得是学问家。

第2篇

1.当前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知识产权意识是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和情感等的总称,它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内容、形式等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体现的是人们对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把握状况。知识产权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种成分的复杂体系。不同层次主体的意识,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立法者、司法者、执法者以及律师的意识固然重要,广大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弱和正确与否,对于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的实现作用也是显著的。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是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提高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2004年11月,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高校要在《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增设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以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亦明确要求,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指出:“鼓励引导高校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建设,开设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辅修课程,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高校对知识产权意识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并不重视,所以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虽然不能说是空白,但是力度确实极其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当前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为对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学术道德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选取了山东省部分大学的在校研究生(不包括法学专业)为调查对象,在山东高校中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总体认知水平不高。学生中总体上认为自己对知识产权知识相当熟悉的仅占3.1%,认为自己对知识产权知识有些了解的占35.0%,略有耳闻的占55.3%,几乎毫无所知的占6.6%。可见当前高校研究生的知识产权知识普遍比较贫乏。

2.高校学生中与知识产权相关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比较普遍

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作为一种世界性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在我国愈演愈烈。高校作为科学发展的火车头,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其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更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先生认为:包括北大在内,没有一个高校的教师没有发生过抄袭剽窃问题的,没有一个高校的学生不存在抄袭剽窃情况的。郭世佑先生则认为“凡是在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学风不正与学术失范现象,无论是低级错误,还是‘高级’错误,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都不难找到可以对应的根据。”可见,高校学生中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归纳出当前高校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1、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2、伪造或者篡改调查、实验数据;3、论文署名搭便车及不知情的挂名;4、一稿多投、多发;5、不当注释等。笔者所在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当前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及发表或完成论文作业中,87.4%的同学曾有抄袭行为;32.3%的同学曾有修改、伪造实验或调查数据行为;63.7%的同学曾引用他人观点而不注明出处;35.8%的同学曾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18.0%的同学曾一稿多投。上述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分别为“抄袭(剽窃)”、“引用他人观点而不注明出处”、“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而这三者都和知识产权紧密相关,既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同时又是违反知识产权法主要是著作权法的违法行为。所以,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意识缺乏是当前高校存在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的学术道德建设研究忽略了知识产权意识因素

国内外有关学术道德问题和知识产权教育的研究较多,但是,把知识产权教育与学术道德建设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则很少,几乎是空白领域。已有研究偶有提及,也往往是一带而过。笔者认为,当前学术道德研究忽略了知识产权意识因素。检索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计算机之父、英国科学家查尔斯.巴比吉(1791-1871)在1830年发表《对英国科学衰落的思考》一文,最早对学术不道德行为做了研究。国内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邹承鲁院士为主的科学家的联合推动。2000年以后,学术道德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随着国内关于学术不端前期研究的逐步积累以及对其关注越来越多,相关的论文、专著和译著数量快速增加。分析已有研究不难发现,关于研究生存在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当前学者们一般从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傅立民、孙中华认为,“造成当前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不但有个人因素,也有制度原因,更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学术政治化和经济化是社会大环境,学术共同体内部激励机制的功利化和约束机制的弱化是社会小环境;而部分学生学术价值偏离和道德失范既是学术失范的结果,也是学术失范的原因。”关于主观因素,学者们一般认为主要是“研究生个体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缺失,学习目的功利化”。更多的学者则归因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探寻制度性因素。如评价机制不合理,学术规范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制度缺位等。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如整个社会诚信氛围的不足,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以及官本位等传统意识的影响。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意识缺乏是当前高校存在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当前学术道德研究忽视知识产权因素是一重要缺陷。

三、加强知识产权法制教育,重建高校学术道德

既然知识产权意识缺乏是当前高校存在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为重建高校学术道德,就必须大力培育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如何培育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呢?根本在于教育。知识产权意识不能自发形成,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知识传授和观念教化的双重目的。知识产权法制教育是提高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要途径。所以,知识产权法制教育应当成为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提高学校对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全国12所重点高校进行的知识产权教育情况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对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它可有可无。重点高校尚且如此,其他普通高校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使其认识到知识产权法制教育对于重建高校学术道德的重要作用,加强其对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明确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目标

学术道德视野中的知识产权法制教育,不同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博大精深,属于通识教育范畴,具有自身特殊性。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目标应设定为:通过传授必要的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使大学生初步了解知识产权制度,认同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三)关于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时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努力实现针对性、普及性、实践性、新颖性的统一。具体讲,在内容选择上,首先,应注意针对性,重点突出学术道德相关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其次,不必求全求深,应以普及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精神为主。最后,在内容表达上,应深入浅出,并大量引入案例,以案说法,增强吸引力。

(四)关于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特点,教学方式应突出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并注重实效。可考虑选择多种方式,如列为必修课、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经常举办知识竞赛、问题答卷等。

(五)关于师资队伍。

第3篇

“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techne,意指“技能、技艺”等。技术与科学(scientia)都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但techne指的是主观性因素,是人们主观推断和推理等的思维方法,而scientia指的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理性知识,是人们发现、挖掘的客观存在的但还没有被人类加以利用的知识。在我国古代,技术泛指“百工”,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不断应用自然科学理论,使得技术本身成为一个理论系统,成为一门科学。所以技术不再是零散的、不连续的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变成了有内在联系的、相互融会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首先从人类最基本的实际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人的劳动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和自身发展,把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践经验、工作原理汇总而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在技术和理论上阐述了人对自然的积极能动行为,及日常生产过程中展示出来的精神观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认识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技术还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外界条件。但技术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人类在利用技术的同时,用科学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科技的进步直接依赖于科学家们的科学劳动,科学劳动塑造人们勇于追求真理、注重实践、崇尚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直面困难、乐于开拓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劳动中还形成了一套与科学本身的要求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在科学精神构成道德观念重要内容的同时,科技知识也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自身认识,人们道德视野的扩大,又为新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课题,并推动了科学道德观念的更新与发展。

二、科技工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会阻碍科技的进步。例如:在古代,我国的解剖学就已经萌芽了,但是由于封建礼教、道德思想观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我国古代有这样的认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这种落后的道德理念阻碍了解剖学的进步。清朝的王清任在舆论的压力下,对解剖学的探索异常艰难。当时的封建礼教维护者辱骂其为“教人于胳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而科学道德的建设没有和科技发展同步,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例如:2009年,黑客入侵花旗计算机系统,向多台遭感染的电脑下达指令并攫取资料,窃取银行账户登录信息,造成花旗银行损失千万美元。这反映了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道德建设相对落后,没有对人们使用网络的行为及时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致使人们在利益的诱导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置自己于法律禁地而不顾。所以,我们在分享科学技术带来益处的同时,要关注科技的负面作用,及时完善道德建设,解决社会问题,使科学技术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三、科学道德和科学工作的辩证关系

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新的科学分支和前沿领域不断出现,对现有的科学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上层建筑才能有力地统筹管理社会的正常运行。科学道德和科学技术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科学技术要向前发展,在某些方面就要打破现有的落后的科学道德,从而建立新的科学道德体系。新的科学道德体系在形成的过程中,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对现实情况的否定和对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否定后,形成一套符合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对先进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两者是在运动中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制约的。

四、恪守科学道德对科技工作的意义

第4篇

在我国素质教学中,美术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特定的心态,学习美术也同样如此,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时就会富有主动性,而对不感兴趣的则选择逃避。而学生对美术学习所产生的兴趣,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自身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了解学生心中对美术的想法,同时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习提不起兴趣;而学生自身可能会因为创造性不强、缺乏视觉形象而导致美术学习出现困难;或者是在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学习上有压力,没有把美术重视起来,带着敷衍的心理进行美术的学习,认为美术是软任务,应试升学才是重点,而放弃了美术学习,这些问题都会对美术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制约了美术教学的顺利发展。由此能够看出,教师必须要调整美术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错误的心理判断,积极的进行美术的学习,全面落实美术教育的目标,整体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美术教学策略的调整

1.遵循审美规律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把美术的性质充分的体现出来,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传递自己的心情,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陶冶人性和心灵,更加热爱生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技能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贯穿了课堂中的全部,美术的审美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特别是没能挖掘出学生的什么情感体验,是美术教学没有体现出实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教师必须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建立一个审美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审美的机会,用引导来替代灌输,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激发创新精神学习美术的过程是领会、掌握、感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美术教学的重点都放在导与学,对技能技法的学习上,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没有重视起来,就导致了既缺少知识又缺少审美实践。而美术教学应该是在教与学的整个美术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方面要包括动手和动脑,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美术的实践和体验。美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力的课程,创造力是当今社会中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因此美术教学要把创新的特点真正体现出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把联想、想象、发散等思维方式和创造性培养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建立培养创造性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渗透美术文化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说明,美术教学要渗透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这是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学科价值的体现。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调整过去传统的以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含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文化。美术不是孤立的,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新课程中提出要砸文化情境中进行美术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内涵,更好的理解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提高对历史的认知程度和美术的作用。美术教学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其重点在于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和谐体现出来,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在情感和思想的融合中提高对美术的体验。美术的人文素养是双向的,是建立在教师人文素养基础上的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架起平等的桥梁,要以学生为主体。

4.提倡自主合作,学科综合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科综合,是在传统的课程观和知识观的基础上提出的,美术学科的综合一方面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所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要调整美术为主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性的进行学习,培养学体育美育097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知识的整合能力。另外还提倡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是美术教学汇总的一个基本变量,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带动了学生观的转变,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

5.调整教学方法美术教学要同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结合到一起,这是当前符合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和运用,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到一起,把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发挥其最大能力;要引导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结合并不是舍去传统,重要的是要在二者直接找到最好的结合点,找出其使用价值为教学所用。

三、学生学习策略的优化

1.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对完善心理素质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教师在上课前设计好情景,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意识,培养审美的情趣;也可以运用各种多媒体工具,使学生不抗拒学习美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也可以手把手的进行教学,多做示范多做讲解,要注意分层施教、因势利导,获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心理的调节美术课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美,受到美德熏陶,可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在作画或进行手工制作时,是在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身的心情。虽然说美术学习的投入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程度释放心理活动,重点就在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教学方法,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净化心理品质有很多学生的是非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盲目的追求一些能够引起感官刺激的活动,例如流行音乐或电脑游戏。显而易见,这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扭曲,因此当前美术教师导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纠正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审美观,能够区分开美和丑,净化学生的心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美术欣赏课,播放一些美术史、美术资料等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上人类的各种优秀传统艺术,引导学生从这些文化和艺术中吸收精神食粮;也可以举办学校的艺术走廊,在走廊中粘贴各类艺术图片,还可以举办学生的书画园地,开展各类艺术节活动,提高学校中的艺术文化环境。

四、总结

第5篇

针对农村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对于这些学困生,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本人结合近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一、初中“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1.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可以影响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心理活动的进行速度。他们的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他们约占学困生10%左右。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困难。

2.非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一项或几项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影响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不能逻辑分析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约占学困生70%左右。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对于不感兴趣的或复杂的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均有困难。

3.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得疾病、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等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波等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懒散、有的表现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行为上的不良倾向,有的心理状态下降,闹情绪或消沉,或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困难原因比较复杂,学习困难表现为阶段性、局部性。他们约占学困生20%左右。他们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

二、心理辅导策略。

(一)克服消极心理。

1.克服戒备心理。

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学困生”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在数学“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2.克服自卑心理。

教师需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大目标、小步子”,逐渐递增,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多给“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3.克服逆反心理 。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逐步缓解或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学困生”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一点,在初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二)增强自信心 。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劝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跌倒处站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向成功进军”。

2.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己 。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在“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1.端正学习态度。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形成过程中,学习方向的明确程度,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肯定不会很好。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2.培养学习自觉性

与此相反,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训练,把弥补基础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困生”学有所得,这样,“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必能得以提高。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

好的新课导入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能营造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从铺垫转化为探索新知的过程,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导入技能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和目的性。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2.科学系统性。导入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基础之上,要确保导入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即做到导入内容准确无误。导入的科学系统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物的要素(导入材料)和操作要素。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联系以上各要素的主线,是决定整个导入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入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3.启发趣味性。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即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当一些课题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常见的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或“这节课我们学习……”等形式。

2.类比导入法。即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特殊到一般导入法。即用几个特殊的例子,通过归纳出共同的属性,导出新的教学知识点,是常用的导入方法。它能让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人类认识世界事物的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规律,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一般到特殊引导法。特殊到一般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一般到特殊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应用过程。

5.设置问题法。即在讲新课前,教师先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讲“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时,如果直接先证明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学生不知道教师讲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目标,学习兴趣自然不能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佳。我设置了一个实际问题:

例1:一天,某国商船遭到索马里海盗的追击,向中国舰艇编队发出求救信号,我舰艇编队在A处监测到商船在我舰艇编队东北30°位置C,正以18节的速度向东行驶,若舰艇的航速是30节。我舰艇应以怎样的角度行驶,才能尽快赶上商船实施营救?

6.实例探求法。即运用学生已有的体验和经验的具体实例导入新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探求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

例2:在讲“极坐标系”时,假若你问人家到某地方怎样走,他的回答是:东北方向,20里。也就是说,方向和长度可以确定某地方的位置。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板书:平面极坐标系。

7.故事导入法。在新课的开始,教师先不急于揭示课题,而是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生动数学典故等来揭示课题,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的答案。

例3:讲“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时,我先讲了古代印度国王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的故事。当学生听到只要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格中放入麦粒,各格的麦粒数依次是1,2,4,8,16……263时,都觉得很可笑。但当听到国库里的小麦还不够时,又都惊奇、困惑不已。我问:“同学们都计算一下国王共要付多少粒小麦?全印度有这么多小麦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但又算不出来,因为数字太大,计算又繁琐(总数是一个十九位数, 折算为重量大约是两千亿吨)。此时可以因势利导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的算出总数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7篇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第8篇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育人之道;思想品质;心理素养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成教书育人之目的,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要引导学生懂得“过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中学生的思想理想,道德情操,对社会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在求学阶段尚未成熟定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树立一把“标尺”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组合,对学生进行“语文式”的思想教育。而“语文式”的思想教育应是从文本出发又高于文本的,应有语文教材的有声有色,不同于简单枯燥的说教。我在教授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文章《爱莲说》时,讲到此文问世后,人人喜欢吟诵,篇中莲的形象深得人心,文中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流传甚广。我就设问,“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流芳千古的名篇呢”,再引导学生找资料去寻找答案。最终,学生们知道周敦颐本身就是一位“包公”式的人物(《宋史》有记载),他从政廉洁,不畏,品德高尚。从而,我告诉学生,不朽的文章来源于高尚的思想情操,正所谓,“文品出于人品”。这样,就让学生自然地区分了是非美丑,明白自己应该崇尚追求什么,使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跟随语文课堂,“润物细无声”地融进学生心里。

二、语文教学要讲究培养学生心理素养

优越的生活条件让许多学生的忧患意识丧失,抗挫折能力减弱,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学的又一要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准确的感知能力,活跃强烈的创新思维,深厚热烈的感情累积,自由丰富的艺术想象,坚定顽强的信念意志等,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在讲课或练习时,往往会总结归纳一些跟学生心理素养有关的作者作品。比如我设计一道仿写题: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能读到…’理想(志向、胸怀)。我就归纳:讲理想志向有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讲磨砺意志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讲胸怀气度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相信,“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能对学生产生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经常性的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提及跟学生心理素养有关的内容,无疑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完善。文人佳作,这样就成了我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好例子。此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读一些与个人心理素养有关的书籍,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语文教学要做到塑造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就是要通过文章学习语文知识,并逐渐形成“通情达理”的本领,“情动于中”而能“言行于外”。我们知道一切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随着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断传达出健康的信息,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也会不断投入,不断调节转化自己的思想行为,形成良好的性格。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散文,讲述的是“我”、妻子、母亲、儿子,祖孙三代一家四人到田野散步的故事。开展教学时,我领着学生带上课本来到学校操场的草坪上,阳光、绿草给了我们《散步》文中一样的色彩,我就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之后,我们在地上画出崎岖路径,分组模仿文中人物,扮演“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情节。这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汗流浃背却依旧兴高采烈,我想他们是清清楚楚地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量,自然地也知道了尊老爱幼的分量。室外课堂也让很多学生感觉“放得开”,完全没了在教室里的羞涩,语文的美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四、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的结果就在于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在坚持的习惯中终身受益。写字,我告诉学生要一笔一划的端正;读书,我告诉学生要抑扬顿挫的响亮;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就像人们在社会中使用各种工具;要留意文章中的细节,就像留心生活的点滴……古罗马一位作家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所谓“习惯成自然”,实际上,人们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

五、语文教学要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实践,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了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而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母亲节到了,组织一次为辛劳的母亲送祝福或者做一件小事的感恩活动,使学生知道爱、懂得感恩回报;教师节组织一次师生联谊活动,搭建师生构建融洽关系的桥梁;通过校庆活动了解学校历史,结识校友,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积累人生经验教训。不同季节带领学生感知大自然的奇妙变化,领略家乡山川河流的雄奇壮美;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发表看法,为“两会”的召开学写提案,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融入社会有益的实践活动。

六、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让人文精神渗透语文教学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情的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学习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学生也会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与教师沟通,打开心扉。比如学习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寻找文章中母亲的优良品质有几点,然后再找找自己母亲的优良品质有几点,延伸到找找我的班主任的优良品质有几点,找找曾帮助过我的同学的优良品质有几点,使学生感受到:我虽然不在重点学校读书,虽然在同龄人中算不得优秀,但仍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我、在帮助我,我也应该去帮助别人,遇到小事不能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别人。

七、结语

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教育必然发展。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思考我们的学生,不断的思考我们的课堂,动用我们智慧,带领我们的学生去领悟语文内涵与底蕴,去享受学习语文快乐和幸福,我们就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闪亮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张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J].甘肃教育督导2011年12期.

第10篇

[关键词]唐代 舞蹈 教学

张爱玲在《谈跳舞》中说:“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其实大唐盛世,中国的舞蹈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宫廷内还是在社会上,舞蹈教育活动都有很大的发展。官办舞蹈教育机构的完备与层层设置,社会舞蹈人才的大量培养,都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舞蹈教育活动的发达。粗略翻检《全唐诗》,创作过有关乐舞诗歌的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三十位大家。大唐舞蹈的妖冶美艳,激起了诗人们的创作才情,也说明了那个年代的舞蹈辉煌。所以欧阳予倩说:“大体上讲,西周、西汉和唐代形成了舞蹈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而唐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而这种舞蹈盛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的舞蹈教育活动,正是由于有了优良的教育体制和政策,艺人的增多和技艺的增长才成为舞蹈繁荣的最大驱动力。

一、唐代的盛世舞蹈

欧阳予倩先生在《唐代舞蹈》一书中,对这一时期的舞蹈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精彩的阐释。文舞的阴柔潇洒,武舞的荡气回肠;唐高宗的寓战略战术思想于破阵乐,武则天的用上九百人的夸大的《神宫大乐舞》,唐玄宗的令人惊叹的新型技术舞者回身换衣,以及平韦后之乱后所作的《光圣乐》;小型舞蹈的健舞、软舞;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舞者“羽化而登仙”的《霓裳羽衣舞》,轻纱罗曼的服装,时缓时急的节拍,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也就是唐明皇杨玉环这对恋人了。

二、唐代舞蹈的政府政策

唐政府关于舞蹈的态度,在皇帝们对待自己的娱乐生活中就能看的出端倪。wWW.133229.coM在唐代,凡是宫廷举行大宴,必定要进行乐舞的演出,如群臣朝贺皇帝举行宴会、招待兄弟民族使者、庆丰收、欢迎玄奘从西域返长安等都要举行大宴,整套地演出各种乐舞。还有上文提到那几位皇帝所作的舞蹈,并且远远不止这些。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们,爱舞蹈,享受舞蹈,自然也就为了自己纵情声色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

另外,唐代有针对百姓的“禁舞”条例,实际的意思就是只准皇帝老儿高兴,不许平民百姓娱乐舞蹈。封建的统治阶级,把民间的歌舞表演集中到宫廷里,自得其乐,同时把这种享受当做一种特权,不许民间同享。唐代还曾明令禁止散乐百戏到农村去表演,《唐会要》卷34说,违反禁令的艺人,或者是接待他们的人家以及村长,就要打三十板,艺人解回原籍服重役。这样做的理由大致上有二:一是等级观念;二是维持统治,也就是怕平民聚众闹事。

三、唐代舞蹈的教学机构

提到唐代的舞蹈教学机构,一定会让人想起教坊和梨园。《教坊记》载:“右多善歌,左多工舞,尽相因成习”。说明当时居延政坊的左教坊以舞蹈训练为主。《新唐书》卷二十二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

《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德后,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二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唐代教坊主要负责宫廷俗乐的创作与表演,人数众多,是颇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乐舞百戏的创作和演出单位。自成立以后,它便成为宫廷娱乐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唐代音乐舞蹈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坊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但在教坊中担任最高职务的,却是宦官,职务即教坊使,全称为“总监教坊内作使”。据考证,唐代第一任教坊使是范安及。安史之乱后,宫中如此庞大的乐舞机构和众多的乐工舞人变成了统治者的负担。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教坊的规模和人员已越来越小和少,此时的教坊虽然还没有解散,但比起盛唐之时其规模和人员已远远不及了。教坊乐人隐于民间,大部分人晚景凄凉,只能在晚唐官商宴会的歌舞声中追寻开元盛世的记忆。

梨园是唐玄宗专为自己设立的乐舞机构,因在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主要是教授和演奏“法曲”,能够选入梨园的都是最优秀的乐舞艺人,因此即有《唐会要•杂录》载的:“开元二男,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弟子从太常乐工中精挑细选,男性艺人300,住禁苑的梨园;女性艺人数百,住宫中的宜春北院,都称作“皇帝梨园弟子”。公元755年之后,宫廷乐舞机构逐步缩减和衰落,统治者也愈来愈无心于乐舞。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99年)梨园终于解散。梨园已经消失一千多年了,但它的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

四、教学机构中的教学活动

舞蹈艺人在宫廷娱乐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平时陪伴玄宗和杨贵妃度过无数欢乐时光的正是这些杰出的艺人。

首先是挑选学生。教坊设立之初,乐人主要有两部分成员构成,一类是原太常寺中的散乐乐人,一类是藩邸的散乐乐人。除此之外,青楼一直是教坊选拔乐人的重镇。公孙大娘是教坊杰出的剑器舞家,经常舞于华清宫御前,郑峪《津阳门》诗云:“公孙剑伎方神奇”,僧怀素见之,草书大进,受其舞蹈顿挫之势的启发,神奇的舞技才能使众艺触类旁通。张云容是杨贵妃发现的舞蹈天才,曾为之舞姿倾倒,留在身边精心培养,并格作诗颂扬相赠。

参考文献:

[1]欧阳予倩.唐代舞蹈[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窦培德.大唐盛世的皇家宫廷舞蹈.当代戏剧,2003.1.

[3]王松涛.从胡舞的流行看盛唐气象的多元性与延续性[j].中华文化论坛,2008.1.

[4]柏红秀,王定勇.关于唐代教坊的三个问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5]左汉林.唐代梨园弟子的产生与沿革考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6]柏红秀,王定勇.唐代第一任教坊使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5.2.

第11篇

本文作者:杨茜工作单位: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在教学前期,教师要着重进行比例、结构、明暗、剖析、透视、运动等基本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基本认知力;在素描写生的教学中,静止不动的石膏像或者静物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工具;在学生动笔前,教师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事物的表象特征,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长久的过程,学生需要多看、多分析,将理论知识消化得更加透彻。2.培养整体美感在培养了学生整体观察能力的同时,整体美感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美感的强化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美感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比较照顾全局,一般来说,作画分为四个步骤,即打形体结构与轮廓、上大体明暗层次、深入刻画和调整完成。素描其实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绘制出来的物象才是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全局性审美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明是暗、是强是弱、是虚是实。②针对细节刻画,细部刻画是继整体构图之后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细部刻画描绘出来的物象将更加的形象生动。细部刻画是把握绘画全局明暗的关键。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领域,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就需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每天都重复同一种活动难免会丧失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素描基本技能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方向、静物的摆放位置、写生的角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观察能力,开拓学生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学生对物象由外到内全方位的认知与理解。在这种自由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以很好的发挥,学生也能够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2.注重意象能力的培养一幅画即使和实物一模一样,如果缺少了绘制者独到的思想见解,它就称不上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设计意识融入素描造型中,不需要刻意追求实物的再现,而是把学习重点归纳于理性的表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感受的表达赋予作品独特的精神理念。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起点,离开了素描就谈不上美术。中职美术专业中的素描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实物有一个详细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象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中职素描教学需要以知识为主、以设计为目的、以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构造思想;继承思想

随着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高中课改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数教学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为高中教学注入新活力,使得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语言表达也更加精准。灵活多样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应该在有效的教学条件下,开展针对性教学,这样既能提升教学质量,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继承和构造应用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因此,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该知识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觉得该学习比较枯燥,会厌倦该学习模式。教师教学出现该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将兴趣教学放置首位,开展教学时,能够结合情境展开,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提升之后,才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布设情境教学之后,还需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形象地展现出导数。通过图像分析,解析知识关联点。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布置适当难度的课程。学生就不会觉得该学习难度大,从而不会形成心理压力。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摒弃被动式学习方式,逐渐转向主动式学习。例如,已知一道导数数学题,当a>b>0时,需要求证,教师进行解题时,可以假设,那么原来的不等式将变成。这个时候就可以设置该数值,假设f(x)=lnx-(x-1),假设,就可以设置当x大于1时。那么f(x)在1方向上为增函数。该函数会满足f(x)

二、继承和构造应用基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初中生学习思维需要得到培养。作为一名初中教师,着重将教学重点放置首位,创新培养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函数角度出发,使用导数思维进行培养。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上展现函数构成、函数图形变化,该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还能够保障课程学习质量。学习中要不断提升导数教学效果,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导数学习。开展导数教学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PPT,在课程中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图文并茂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该图形。

三、继承思想

一般而言,一道简单的导数知识讲解中会涉及2~3个小题,这些小题对整道题的解答起到统领作用,一旦第一个小题计算出现错误,那么后续的计算也将白费。因此,该数学知识讲解涉及继承思想问题,只有第一道习题解答正确,才能保障后续习题计算的正确性。举个例子:已知一个函数f(x)=2x2,已知g(x)=alnx(a>0)这是条件,当不等式处于f(x)大于或者等于g(x)时,这个等式成立。第一,需要确定出a值的范围。第二,需要求证出

其中e值为无理数,而且它的约数为2.71828。教师进行该习题讲解时,需要明确习题条件,函数解析式是一个目标函数,而且该不等式已经成立。学生还逐渐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证明不等式,从而确定函数的解题方法,然后构建出函数值,这是一个函数性质,可以根据该性质得出参数范围以及不等式的解题方式。

就可以得出最终的取值范围,当a>0时,确定出a的取值范围,该范围为a小于等于4e。

总而言之,导数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它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起到决定性作用。它为学生升入高中打好数学学习之基础,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的接受能力。初中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该重视数学函数知识讲解,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做好交流互动工作,给学生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面对导数问题如何多得分数,掌握灵活、实用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是学好导数知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炜.一节脚踏实地的高三复习课:听“导数在三次函数中的应用”一课有感[J].中学数学月刊,2013(06).

[2]刘广平,彭刚.针对只有高中导数知识基础的学生直接进行定积分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23).

第13篇

大部分的毕业生在文献综述部分都只是重蹈他人之辙,沉浸在概述前人研究内容的范式中不能自拔,不能很好的对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评判。

文献综述中的“综述”指的是综合性的评述,其中包括“评”和“述”。“评”是指在写作中既要对现有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又要对此做出分析与评价;而“述”就是在“评”的基础上寻找研究漏洞和创新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综述不是前人研究论点的简单堆砌与罗列,面对卷恢浩繁的资料,一一罗列作者的观点是不现实的,而我们却往往侧重概述,忽视评论。

认为综述写作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主要有纵向、横向、纵横结合的主体写作范式。纵向写法主要以时间为线索梳理研究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横向写法主要是将研究论题进行横向联系与比较。

第14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

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主体,是当前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还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使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建立全新的认知,对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情感教育

艺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的情感当中去,有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艺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引导心理、行动的变化,具有情感教育的效果。通过情感教育,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审美能力的提升

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会得以提升。艺术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某一艺术形式的专业领域,艺术技巧和能力同样也不是艺术教育的全部。而在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当中,艺术教育所潜藏的价值并没有挖掘出来,始终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职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艺术教育除了培养艺术技巧和能力之外,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传达给大学生,其中包括对“正能量”的赞扬和“负能量”的批判,让大学生能够从中明辨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

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是提升创新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元素,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需要。通过艺术教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大脑的开发,拓展思维空间,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有效弥补了以往高校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艺术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形势,将艺术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期的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得以体现。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体系。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有待于提升,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非艺术类高校未能真正将艺术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当中仅仅是在专业教学中有所展现,艺术教育的作用也仅仅局限于艺术技巧、能力的培养,艺术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价值未能有效的体现。

(二)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出发,受到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在了专业学习当中,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没有时间去学习,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对艺术缺乏一定的兴趣。导致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述之外,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同样是最主要的原因,加上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有待改进。

三、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艺术教育的开展对高校素质教育推广与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为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充分反映了当前时代的需要。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艺术环境的创设,给艺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轻松愉悦的展开。高校要给予艺术教育足够的重视,为艺术教育提供生长的土壤,让大学生从中受益,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下,大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得以显著提升,对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实现艺术教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深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通过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开展,大学生对于艺术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都是围绕着专业技巧、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教学,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学生的艺术潜力挖掘不够。在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形势下,艺术教育的观念需要适时的转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品格的养成,以更加坚强、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充分体现出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三)推进艺术教育的层次化发展

艺术教育的标准化发展,容易将其固定在某种模式当中,需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围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水平等个体差异,开展多层次的艺术教育,首先确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依次为参照,进行层次化的课程设置,分成多个类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层次开展不一样的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

四、结论

第15篇

一、青少年网络运用现状

本人在工作中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过网络,其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网络游戏或者去聊天室聊天:2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更有5%的学生经常接触到一些黄色或者暴力等不良网站。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黑客”非常崇拜,调查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这说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学生认为:“在网上,我是绝对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他们在网上聊天时谎话连篇,在BBS论坛上发表议论时毫无顾忌,观点偏激,甚至会发表一些越轨的言论。这主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信息接受、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没有传统藩篱、没有师长管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避害就利的心理又促使青少年将现实世界中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世界中,长此以往,青少年会逐渐丧失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有意识地逃避社会现实,情感更趋向于冷漠。另外,由于网络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刚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而对青少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产生“网络强迫症”,欲罢不能。

第二,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带来大量的不良信息,使喜欢猎奇、缺乏免疫力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腐蚀,渐渐地抛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追求,导致种种畸形行为方式的形成。有的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等症状。

第三,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有少数学生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如黄色网站和暴力网站。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抵御网络糟粕的能力较弱,不能主动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学生在学校接触网络的主要引导人,在立足本课堂的基础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我们可以从“育”、“疏”、“控”、“建”等方面入手,以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

1、育

所谓育,就是教育,说服。在学生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规范教育,了解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让学生知道上网需要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遵守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制度,未经许可不擅自使用他人的计算机,拒绝不健康和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盗版软件,不制作和有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在学生开始上网之前,首先要学习《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还要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教会学生不逾越道德的底线,抵御来自网络的有害信息,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格。否则,我们如果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小节无害,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的行为,甘为欲望所驱使,很可能就会像吸食一样,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害人害己。

2、疏

疏,其实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在具体学科内容教学中,网德教育可以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譬如文件的下载,教师可以预先制作一个专题网站,让学生掌握常见文件类型的下载技能,同时教育学生,在下载之前要了解该文件会不会对自己的计算机造成破坏,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计算机。

3、控

所谓控,即用技术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可以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防毒、防黄软件,譬如“网络爸爸”,可以过滤不良网站,推荐健康网站,记录上网历史等等。还有在信息技术教学和机房的日常管理中,并不是希望学生时时都能上网。那么如何对学生机实时上网进行控制?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使每个机房都自成一个局域网,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服务器,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到校园服务器,然后连接Internet,在教师机上实现控制学生上网的功能。需要额外准备的设备硬件是一块网卡,软件是服务器Winroute。

4、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