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学导论论文范文

生物学导论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学导论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学导论论文

第1篇

舞蹈是一项充满审美体验的综合运动,舞蹈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在运动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观赏练习实践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健康能力,在运动中不断强化对美的感悟,逐渐塑造优美的形体,不断培养他们高雅的品位,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培养气质。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既注重外形,又注重内修,既强调技能,又考虑品位修养,只有那些形体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舞蹈教室都有大镜子和音响设备,高职学生能够通过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矫正自己的形体姿势,不断发现并努力塑造自己的形体美,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在舞蹈训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动作标准和形体效果,每个学生都要反复训练,克服自身的不足,历经多次失败,不断增强他们的意志和毅力,树立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勇气,塑造形体美的同时也在塑造他们的心灵美。

二、树立学生自信,增强气质与风度

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自信,社会是充满竞争的,人生也是有许多不可预知的,生活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职场上也不尽是顺风顺水,在创业的道路上更是充满荆棘,每一个学生要在社会的大海大浪中激流杨帆,必须充满自信。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塑造健康的体质、优美的形体,长期的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具备外在美与内在美,不断增强他们工作和生活的自信。高职学生要在以后的职场上争取更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还应具备一定的气质和风度,气质与风度是一个人的个性,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气质不会与生俱来,风度也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都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才能具备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言语谈吐,才会给人以和蔼友善,亲和融洽,温文尔雅,如沐春风的感觉,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工作中受人尊重,交际中受人欢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事业,享受人生。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风度与气质的最好途径,舞蹈隐含着一种气度、精神和风度,在舞蹈训练中,要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和技巧都严格要求,审美追求和艺术品位不断提升,逐渐培养一种高雅的气度。

三、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集体与责任意识

人是社会中的人,需要与人交往,需要与人合作,需要把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不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也应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成就自我,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舞蹈教学一般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式,学生集体练习,不同个性不同性别的学生参与舞蹈训练,一方面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交际和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一个集体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也要集体荣誉感,也要一定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在舞蹈训练中,需要与舞伴密切配合,在动作节奏上保持一致,和他人一起把舞蹈的美展现出来,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与舞伴协调配合过程中,既锻炼身体,提升了舞蹈技能,又能让那些性格内向胆小腼腆的高职学生逐步消除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努力塑造健康的心灵。同时,舞蹈需要更好地协调配合,需要表达交流,让他们学会表达与倾听,学会理解与宽容,学会体谅与包容,逐步掌握交际的礼仪与为人处事的技巧,为走向社会更好地与人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他们在舞蹈训练中学会忍让与体贴、互助与谦逊,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能力

现在的高职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每一个人不能仅靠个人的力量获得更大的成就。只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才能在现代职场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价竞争中形成更为强大的竞争力。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才能胜任各种工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因此,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

五、结语

第2篇

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舞蹈家摩斯•康宁汉,主张在跳舞的过程中,以动作为主,脸上无表情。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不需要“神”的表达呢?笔者认为,摩斯•康宁汉强调的是对动作的专注和精准,从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自信、优雅的情绪,并不意味没有情绪的传递。相比之下,很多中国的民间舞蹈,如各种喜庆的秧歌舞,其情绪的表达就比较外放,更加显而易见。舞蹈艺术博大精深,舞蹈动作千变万化,常言道“形走,运气,入神”。只有不断去感知这些直观性的要领,吸取前人的智慧,才能在舞蹈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以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为核心

启发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能动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的说教式教学,要使学生成为兼具舞蹈技艺、创作能力、情感表达、综合修养等于一身的舞蹈人才,离不开舞蹈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启发。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充满兴趣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能力也会大大加强。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欲望,但是在长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难免会枯燥乏味,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因此,舞蹈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首先,可以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中来,利用故事、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进行舞蹈教学,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口头讲述或者动作示范。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激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当学生训练疲惫或者懈怠时,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备受关怀和尊重,从而更加主动地去训练和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并列而行,被我们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去。但是,很多舞蹈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传道和授业,却忽视了解惑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敢问”。没有轻松的氛围,学生就会有种种顾虑。比如:“我这个动作为什么总是不规范?老师还没有发现,但是说出来会不会被批评?”“玛莎•格雷姆是什么流派呢?这个问题会不会太简单而遭人嘲笑?”等等。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问”。比如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曲目自主编排一些舞蹈,并让他们去总结舞蹈编排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鼓励学生打破习惯思维定式

习惯思维是一种惯性思维,致使人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严重地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原有舞蹈思维,敢于另辟蹊径,运用已掌握的专业舞蹈知识,去创造,去尝试。我们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如美术、文学、历史、心理学等等,从而丰富其想象的空间,扩大其知识面,为突破原有的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以情感性的思想渗透为手段

“以情动舞,以舞动情”,这是舞蹈圈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是空洞的,是苍白无力的,非但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更不可能成为经典。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就曾经说到:“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3]因此,在情感性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用正确的角度去引导,将情感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去。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手段。

(一)眼睛的情感流露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望眼欲穿是渴望,眉开眼笑是开心,怒目而视是气愤,瞠目结舌是惊讶等等。眼神的正确运用不但能够传达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还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艺术家们在刻画人物性格和描绘人物特征时,都非常注重用眼神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例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被世人称作“神秘的微笑”,画中的人物眼神极其独特,无论从正面哪个角度去欣赏,都会感觉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视着你,仿佛是活的,会随着不同的视角而游走,这正是作者的技法精妙之处。舞蹈表演更是如此,有的表演者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因为他们会运用眼睛跟观众交流,表达出一种舞意。因此,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眼睛去表达和传递内心的真实情感,但是切忌假惺惺地刻意去做面部表情,那样只会给人以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姿态的情感表达

姿态的运用包括手势和身体两个方面。手势也即手的动态,通常可表达出喜欢、赞成、反对、厌恶等多种想法和态度。身体的运用也能体现出情感的表达,如捧腹大笑代表非常高兴,紧缩双肩就是恐惧,坐立不安表示紧张等等。举手投足、双腿起胯、双手叉腰等一系列身体姿势都可以用来表达情绪。无论是手势还是身体的运用,都来源于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但是也要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常在编排舞蹈的动作手势时,会用到一些夸张的手法。

(三)言语的情感宣泄

第3篇

1.自主质疑

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初步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同时发现、提出并记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中主动参与,参与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教师的工作就是认真批阅预习学案:一要整理记录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二要记录学生预习好的方面、预习好的和预习较差的学生名单;三要分类记录知识漏洞、思维偏差、书写表达不规范等问题。学生的问题也不要全部放在课堂上解决,对预习质量较差的个别学生通过单独交流,帮助解决一些基础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因课堂时间限制而忽略学习差的学生。通过自主质疑的反馈,既全面掌握了学情,为教学积累第一手资料,又为课堂教学选择合适教学方法节省了时间,赢得了效益。“热力环流”的问题整理如下:(1)如何直观理解空气的热膨胀、冷收缩现象?(2)热力环流图太抽象不易理解,空气的运动方向搞不懂?(3)如何判断热力环流的空气运动和气压变化关系?(4)如何比较气压大小?是不是高压大于低压?(5)判断气压高低是否可以根据等压线高低直接判断?(6)山谷风和城市风会不会分析?(7)海风和陆风是怎么吹的?(8)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9)书写不规范、表达能力欠缺、个别学生生活经验错误。

2.互动排疑

这是教师选择合适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在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解决问题。例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合理搭配,组成生生互动小组,一方面让学习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通过讲解、示范,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互动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生生互动中巡视,适时点拨,重点关注预习中错误较多的学生,注意不是就题论题,告诉学生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挖掘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教师除了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外,还要灵活地、综合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对话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支架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等。在互动排疑中,教师要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由主讲变主持。学生不仅解决问题,更要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感悟问题解决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如表1所示)。

3.精讲释疑

为了改变过于强调老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教师不是不要讲,而是如何有效地讲。教师要杜绝没有重点、主次地“串讲”和根据自己意愿、思路地“灌讲”。应该讲学生易错易混易漏之处;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之处;讲学生似懂非懂很难搞懂之处。总的来说,教师讲解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在互动排疑中或在互动排疑后,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的程度,一要探究错因,在讲解过程可以还原学生的错误思路进行讲解,找出学生错误根源,让学生发现错误,反思错误,纠正错误;二要点拨思维,教师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进行点拨,让学生掌握地理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在互动排疑中,引发“为什么等压线在高压处凸起来、低压处凹下去,是否有特殊情况?”的新质疑,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有争议,需要教师讲解。笔者首先在等压线上画了a,b和c三点(见图1),A′,B′和C′的气压分别取值为900(hpa),950(hpa)和900(hpa),通过刚才分析的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垂直方向上a的气压比A′大一些,b的气压比B′小一些,c的气压C′小一些,所以a,b和c三点的气压可以相等即在同一等压面上,验证了气压高等压线上凸,气压低等压线下凹结论的正确性。5.练习馈疑课堂练习的当堂训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精心设计或选择好典型练习,将学生的疑问再次暴露反馈。课堂练习一要体现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以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和初步运用为主;二要体现适度性,就是数量要适度,限于课堂时间确保少而精;三要体现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疑点选择或设计练习。

二、“五疑导学”模式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优势

“五疑导学”模式的实践,带来了高中地理课堂的变化,使课堂更有了“生态味”,主要体现在:

1.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教学。[2]因此,教师和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因素,两者互利共生、共同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即平等互助的双主体关系。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自我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教师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发挥自我主体。“五疑导学”模式通过学案导疑,教师尊重每位学生的质疑权利,在批阅学案中尊重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与学困生的答疑平等交流。在互动排疑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学习,把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想法、智慧、错误、争论充满课堂,倾听每位学生声音,不断捕捉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营造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实践了生态课堂理念。

2.建立动态平衡的教学机制

在生态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状况成为课堂活动的切入点。[3]“五疑导学”模式让教案变学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预设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打破原有生态因子(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平衡,学生解决问题达到平衡,学生生成新问题,再次引起课堂生态的失衡,学生再次探究,寻求新的平衡。因此,课堂教学处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动态稳定之中,在设疑、质疑、释疑的生态链中走向和谐高效。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生态课堂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为了体现上述理念,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五疑导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疑问,选择了合作交流、实验演示、支架式、对话式等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较好地解决了热力环流的预习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五疑导学”模式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生成,关注过程与方法的科学,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

4.构建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

雅斯贝尔斯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生态课堂是联系的课堂,各生态因子之间(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需要通过对话和交往互动来达成理解,促进发展。[3]“五疑导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组建小组,形成新的交往场域,在该场域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小组与老师进行多维互动。在教师合理组织、科学引导和积极参与下,互动交流渠道自由通畅,质疑在互动中生成,智慧在碰撞中产生,思维在交流中升华。如互动中生成了“为什么等压线在高压处凸起来,低压处凹下去,是否有特殊情况?”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想法和办法,在精讲设疑环节,教师还是点拨引导为主,在师生对话中解决问题。5.形成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多元发展性评价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有尊严地学习。“五疑导学”模式中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多元评价。教师在预习状况、课堂表现、互动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馈评价,强化激励。学生参与自评与互评,不断认识和了解自我,增强学习的动力,优化学习方式,开发非智力因素,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多元发展性的评价,帮助师生建立信心,进行自我认识,发展自我,有利于促进师生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1]

三、“五疑导学”模式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4篇

高职舞蹈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完成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中的特点来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高职舞蹈教学相对于那种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来说要更加的广泛。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思维能力,通过舞蹈教学不断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职舞蹈的教学主要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教学目标的,在高职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逐步地让学生拥有舞蹈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人格化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舞蹈训练。我国高职院校要将舞蹈教学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首先就需要对如今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高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以及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让高职舞蹈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的高职舞蹈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所有学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就导致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舞蹈动作以及舞蹈修养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舞蹈基础普遍都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舞蹈,即使有些学生之前接触过舞蹈的相关训练,但是对舞蹈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是不清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舞蹈的技能以及知识都比较差,这也就为舞蹈教学带来困难。舞蹈教学属于一种艺术教学,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同时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没有很好的组织纪律性,这就导致在整个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纪律组织性比较差,这同样也就导致了舞蹈教学不能够顺利地开展。

二、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智育素质的培养

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观察老师的相关动作来进行学习,然后对这套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观察力,同时还能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舞蹈的动作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舞蹈中的内涵,在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又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放飞心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舞蹈中的各种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在高职院校中,因为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多,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掌握舞蹈中的技能,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以及注意力。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逐渐地将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注意力培养起来,从而让学生的智育素质得到了培养。

2.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这种艺术主要是通过人的身体进行各种含有韵律的动作来体现。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够达到舞蹈的要求,这门舞蹈教学注定需要学生刻苦的训练。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磨练。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必须不断地增强才能够坚持下来。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学生在长期的舞蹈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地增强思想品德修养。并且舞蹈表演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需要多人一起表演,在多人一起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的动作必须统一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养成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并且表演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团体协作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集体观念才能够完成表演。因此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到了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少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因此通过舞蹈教学中的集体训练,能够很好地消除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3.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舞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各种舞蹈动作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将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活动开来。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的肌肉、内脏器官以及韧带等身体的多个部位都得到运动,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身体全身的血液循环,让身体能够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对学生大脑的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相关的资料表明,长期参加舞蹈训练的学生,身体一般都非常的健美,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身体的协调性也得到了加强。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利用舞蹈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改善,让学生时刻都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对学习各方面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1.关注教学过程

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舞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够只观察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整个舞蹈的教学过程。因为舞蹈的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因此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向学生不断地渗透舞蹈的艺术美,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效率,不能够完全沿用套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运用现代的科学效益观以及现代的价值创造原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在同样的教学质量基础上,最好是用最少的时间,这就是现代高职舞蹈教学的目标。还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而且舞蹈的基础也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不同的层次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不能够太注重学生的舞蹈技能,教师应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给予鼓励与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舞蹈。

2.渗透文化气氛

我国的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只是结构设置中,通常学校都比较喜欢注重对象的专业性结构,对知识结构的完整综合性却不是非常地看重。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出舞蹈艺术的表演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综合性素质人才,要求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的是知识结构更加齐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过去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设置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高职舞蹈教学,而现代的高职院校需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通过舞蹈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文化素质是高职舞蹈教学中的知识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一个学校只有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且结合学校本身的特色,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培养学生舞蹈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需相应地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结构的设置中,同样要注重对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实践活动

因为舞蹈的本身就带有很高的实践性,所以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舞蹈的实践性对学生的重要性。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培养学生相应的舞蹈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要多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以及在社会中义务服务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通过让学生在社会中实践,不但能够很好地磨练意志,还能够增强学校的影响力。高职舞蹈教学的实践性不仅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比如在讲完各种舞蹈知识之后,可以安排更多时间进行实际的排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舞蹈,并让学生自己创作与编导一些相关的舞蹈节目在学校中表演,这样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出来,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一个目的。

4.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之一,人类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取得发展与进步,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也应该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因为舞蹈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挖掘舞蹈动作中的内在关系与规律,培养学生的在观察中不断思考,从而养成一种创新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打开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 生物教学 导入原则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1.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环节,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集中精力;导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导入可以起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作用;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导入可以带领学生步入学习情境中。

2 导入的“七字”原则

导入技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是“七字”原则,即准、启、联、形、趣、巧、简。

2.1 “准”字原则

“准”字原则是指导入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导入的实际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说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2.2“启”字原则

“启”字原则是指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导入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2.3“联”字原则

“联”字原则是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如果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2.4“形”字原则

“形”字原则指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2.5“趣”字原则

“趣”字原则指导入要有趣味性。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2.6“巧”字原则

“巧”字原则是指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导入的作用之一是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导入不仅要在形式上新,在语言上也要精雕细啄。总的来说,导入的语言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2.7“简”字原则

“简”字原则指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时间分配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导入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导入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也许会厌烦,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3 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3.1 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法,是从旧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探索目标 ,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 。它以回忆 、提 问 、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 容 ,从旧教材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案例】在学习 “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评析】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利用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是很常见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但作用很大,它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容易地进入未知领域,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3.2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直接导入就是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 , 明确学习 目标和要求 ,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 ,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案例】在学习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评析】 这种导入方式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点明了学习内容,提出了学习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意志中的积极因素。

3.3 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生物学有许多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践能使学生有亲近感和实用感,不失为一中好的导入方法。实例导入能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评析】通过疫苗来导入特异性免疫,把知识与生活实例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没有生疏感。

3.4 设置疑问,层层递进

设置疑问导入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疑问和悬念设计的恰当,学生就会急切的产生“愿知其详”的心情,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在讲解 “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

【评析】 案例中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三个问题也许正是学生的疑惑,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5 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是学科,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巧妙的设计实验,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便是新课内容。

【案例】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扩散现象”时,可以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

【评析】“扩散现象”实验十分简单,但是效果确实很好,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仅亲身体验了科学方法,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自总结,印象尤为深刻。

3.6 情境导入,感情共鸣

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而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

【案例】在讲到 “食物链”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视频最好是鸟语花香,春色满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的思绪徜徉在春意盎然的美景中。然后教师质疑:“你知道吗?在这百花盛开的森林中存在着吃与被吃的现象……”然后再一步步讲解事物链的相关内容。

【评析】情境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农厚的兴趣。通过视频来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不经意间进行了美育,做到事半功倍。

3.7 矛盾导入,出奇制胜

这是向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在讲解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是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发育成子代个体。如果和卵细胞染色体不变的话,子代个体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 “矛盾”。

【评析】本案例是利用矛盾导入法导入新课,“矛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就是这个“矛盾”极大的带动学生的思考,集中了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8 故事诗词,引发兴趣

故事导入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即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利用故事、谜语和笑话来导入新课。在各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佳句;引人思考的谜语等都是导入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选择内容,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螳螂捕禅,黄雀在后”,那么,它反应什么样的生物学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评析】这次导入是结合古诗词“螳螂捕禅,黄雀在后”,在生物课上出现古诗词是很新颖的,它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9 类比导入,印象深刻

类比导入就是把抽象的食物与形象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在讲解“特异性免疫”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想一想,在古代,为了御敌城堡有几层保护啊?我们知道从外依次是护城河、城墙、官兵。其实护城河与城墙就相当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那么官兵就是第三道防线,那么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御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

【评析】案例中把古代城墙等实物与人体防线类比,十分新颖,具有创意,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是实现高质量生物教学的具体化,对于课堂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提到的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创新,让导入更加艺术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侯喜瑰.浅谈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 .保定师专学报,2001,(4)

[2]蒯国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3]王庆忠,李兴东.简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原则[J] .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杨善禄.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5]郭友, 杨善禄,白蓝.教师教学技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第6篇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2.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3.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1.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要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观察习惯。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这才是有意观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观察。测试表明,未经过训练的学生中能够有意观察实验现象的约占10%—15%。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试管装水烧小金鱼的实验,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看到水开了,小金鱼还活着。然后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只试管,让学生自己做这个实验,结果85%—90%的学生将小金鱼烧死了。这说明只有少数学生观察中有意识地发现了现象的特征,火在试管上端烧上端的水开了,试管下端水温度不高,所以鱼才能活。此实验证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可见有意观察是需要培养训练的。每次观察实验现象均要求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可分为物理量测量和规律的探索与验证两类。无论对科学家做过的但现在不能再现的探索性实验,还是现在可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独立设计实验,上好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答辩课。在分组实验中,注意总结有独到见解和实验操作巧妙的学生的经验,用以启发提高其他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我将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3.掌握理想化模型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条件,研究其基本规律,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

②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恒电流等等。

③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电力线。

指导学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运用时就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

4.掌握等效思想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几种: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变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②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将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总之,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还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考方法。

5.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及正、负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数图像在物理上的应用,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象。热学中有:P-V图,P-T图。电学中有:I-V图。可以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导出表示物理规律的函数式;可依据物理图象求解物理量,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论证。

以上所述为研究处理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在平时章节教学中分散训练,贯彻始终,总复习时可分专题总结归纳,以达到使学生条理清晰的目的。

(二)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指导

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单元自学研讨式”教学法。力图使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法的训练。“单元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在下面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自学质疑课。按照老师下发的单元教学计划,在指定的课堂时间内进行自学,将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写在质疑小本上交给老师。初期为了帮助学生质疑,在课堂上专门安排提问题竞赛,促进思考。

2.讨论研究课。由教师依据学生的疑点及大纲要求确定适当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互相争辩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于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中包括原理、器材选择、实验步骤、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方法),经过讨论和完善后,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分析实验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不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3.教师精讲课。此课将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整理单元知识(其中包括:概念、规律、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4.习题课。针对分析解答各部分习题的关键,精选例题,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的指导

准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不断增强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

1.促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如组织小型竞赛,课堂讨论,问题答辩及单元测验总结等。对学生提出正确了解评价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第7篇

所谓创新能力,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与常规思维能力相对的一种思维能力,是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以此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与新程序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人类的各种能力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最宝贵以及最高层次的一种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解决一切问题都是依靠大脑来完成的。”有关科学研究结果也曾表明,人类的大脑是由大约一百五十亿个脑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里又拥有着约一百二十万亿根脑神经键,这些复杂的细胞与神经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大脑。然而遗憾之处在于,人类的大脑虽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内在潜能,却远远没有被激活。由此可见,人类并非没有创新能力,只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巨大潜能而已。而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舞蹈本身就是一类需要不断进行创作和编排的艺术,因此创新能力是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名单纯的“舞者”逐渐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创作者”。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1.兴趣开发原则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先对舞蹈的学习具有了足够的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学习舞蹈,并积极进行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反之,学生如果对舞蹈缺乏兴趣,那么也许连最基本的积极学习都做不到,又何谈创新。因此,在大学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遵循兴趣开发原则,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尊重个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个性特点,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之间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而作为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认真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遵循教学规律原则

舞蹈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舞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好其教学节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盲目加快教学速度和扩张课堂容量的教学模式只会令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感到枯燥和厌烦,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因此被埋没,这是非常不可行的。只有将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其教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采用“三步法”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动力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对舞蹈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其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萌生创新意识。而“三步法”中所谓的“三步”,即模仿、表演、创新这三步,通过这三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三步法”教学模式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第一步“模仿”是教学的基础,它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掌握舞蹈的基本功,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给学生配上一些优美轻快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心情,或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例如孔雀舞《雀之灵》、踢踏舞《大河之舞》、古典舞《踏歌》等,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领略到舞蹈的魅力;第二步“表演”是教学的关键,它指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与意识来进行各种舞蹈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所表演舞蹈的历史背景、主题内涵、故事内容及思想感情等,例如在教给学生表演古典舞《桃夭》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诗经•周南•桃夭》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藏族舞蹈《珠穆朗玛》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藏族及珠穆朗玛峰的风俗历史和自然风光等,在教学生表演芭蕾舞《天鹅湖》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其故事内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对表演充满激情;第三步“创新”是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指的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来自主创作和编排舞蹈,这一过程也是充分体现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三步法”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大胆尝试和选择,这其中比较有效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舞蹈教学方法就是“异舞求同,同舞求异”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在舞蹈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所谓“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指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对同一舞蹈作品做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改编,如常规的舞蹈走步训练在古典舞中可以变化成为漫步走或圆场步等,在芭蕾舞中可以变化成为左脚起蹦脚迈步走,在秧歌中可以变化成为踢步,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变化成为平步走等,学生只有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舞蹈类型来对舞蹈动作做出相应的改变,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创新能力。

3.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

自21世纪以来,舞蹈艺术更加趋向多元文化发展,无论是其内涵、种类、形态还是动作等,都充满着多元文化元素,而作为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利用多元文化来对舞蹈进行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道尔顿;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量和单位;量符号

1引言

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论文中,常会碰到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使人头痛的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问题。例如,作者常常需要对研究的目标物质进行描述,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分子大小。在我们的编辑实践当中发现,来稿中很多研究论文在描述关于物质分子大小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多数研究论文仍然使用“分子量”这一物理量,以“道尔顿”或“千道尔顿”为单位(××D或××kD)来描述;有的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这一物理量但是书写却不正确;只有极少部分论文正确地使用和书写了这一物理量。究竟应如何正确使用?

2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

对所研究的原子和分子的质量进行描述,以往多使用“道尔顿(D)”这一单位。英国化学家JohnDalton(1766-1844)是近代化学之父,在化学方面提出了定量的概念,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和化合量(当量)定律。在此基础上,1803年又发现了化合物的倍比定律,提出了元素的原子量概念,并制成最早的原子量表。人们为了纪念道尔顿,以他的名字作为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12C原子质量的1/12,1D=1/Ng,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以往我们常用的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是分子量,它是“单质或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时的相对质量”[1]。我们知道,以一个12C重量的1/12为标准,其他的原子质量同这标准相对照得出相对质量,称为这个原子的原子量[2]。分子量是物质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等于分子中原子的原子量之和[3]。

对于分子来说,一个分子的质量,用道尔顿表示时,应该是“蛋白质A的质量为××道尔顿”。因为分子量为该物质的分子的质量与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之比,所以如果说“蛋白质A的分子量为××道尔顿”,乃是不正确的表示方法。

3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物理量

道尔顿是核物理与反应堆技术中惯用的质量旧单位,自1960年起,用原子质量单位(u)代替它,规定1dalton=1u≈1.6605402×10-27kg[4]。

作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现行有效的1993年修订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选择了“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名称,并在GB3102.8—93的引言中说明:“本标准中的相对原子质量Ar和相对分子质量Mr,以前分别称为原子量和分子量,在使用中,应有计划地逐步采用本标准的名称。”

所谓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Ar=m/mu(m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Mr=m/mu(m为物质的平均分子质量)。它们是量纲一的量,其单位为1[5]161。

4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等物理量和单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道尔顿当初提出原子量的概念时指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有相同的重量(weight),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重量。”因此“atomicweight”在中文里翻译成了“原子量”。但是当时重量和质量(mass)是相同的概念,实际中获得的都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但仍然称作原子量,这也许是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单位一直用“道尔顿”的原因。

但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应当使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描述分子的相对大小,那么,关于道尔顿(D),在现实中用作“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u;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时,原来的1D=1,即其单位为1。

虽然“道尔顿”属非SI单位即非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鉴于目前科学界尚有大量使用“D”或“kD”的文献存在,在某些类型的论文写作中,作者往往会坚持在某些数据中使用“D”或“kD”。例如在综述类论文中,被引用文献数据中“D”常常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有人[6]认为应尊重作者的选择,虽然期刊中会出现“非法的”D,但不应视为“违法”。超级秘书网

5正确运用“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

既然明确了描述物质分子大小的物理量,在使用“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时,很多期刊没有能准确把握,造成了很多错误。在国内免疫学相关的7本杂志以及其他生物学、医学类的杂志,发现在稿约、正文以及SDS-PAGE、Westernblotting等结果图中,“相对分子质量”这一量符号出现了很多种写法,如:Mr、Mr、Mr、Mr以及仍然沿用kD为单位等多种情况。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书写这一量符号呢?根据科技书刊外文字符使用规范[5]197-201: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应用斜体;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用正体。根据这一原则,相对分子质量中M是量符号,应用斜体;下标r是relative(相对的)的首字母,不是量符号,也不是代表变动性数字,更不是坐标轴符号,应使用正体。因此,正确的写法是Mr。类似地,相对原子质量的正确写法是Ar。

6结语

生物学和医学类科技期刊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展示其学术成果的舞台,要科学地将一系列学术成果展现出来,要实现科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就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需要广大科(下转257页)(上接256页)技期刊编辑担负起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加强宣传和普及,需要作者和编辑同仁长期不断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1979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74.

[2]原子量[OL].(2008-12-07)[2009-02-12]./view/101827.htm.

[3]分子量[OL].(2008-10-10)[2009-02-12]./view/346251.htm.

[4]陈冠初.生命科学类期刊量和单位的标准化[J].编辑学报,2002,14(2):110.

第9篇

舞蹈教育可以丰富聋生的想象力,启发聋生的心智。舞蹈的表现形式、主题以及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过对聋生的舞蹈教育,可以让聋生通过观察舞蹈的动作来感知舞蹈表演者的心情,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通过让聋生练习舞蹈的动作来感受舞蹈的优美和魅力,促进了他们的肢体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让聋生来表演舞蹈动作,享受舞蹈带给自己的认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聋生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培养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勤鼓励,多肯定,培养聋生自信心。聋生的胆子小,缺乏自信心,他们总觉得自己有很大的缺陷,所以对于聋生的舞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老师多给予鼓励,在舞蹈教学中使用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尤其是一些本身对舞蹈就有抵触的小男孩儿,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慢慢的从老师的鼓励中走出自身的阴影,最终爱上舞蹈。2.自我展示,享受自信心。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劳动或者学习带给他的快乐,没有品尝过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那么这个孩子是非常不幸的!这句话说的就是只有孩子感受过这件事成功后的喜悦,那么他才能够爱上这件事,愿意去做这件事。聋生学习舞蹈同样有这个道理。聋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理解与感悟能力欠缺,老师只有一步步的去教授舞蹈动作,他们一步步的去学习,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动作,但就是这小步的成功,就能够带给他们喜悦,成为他们舞蹈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二)实施多样化的舞蹈教学,增强聋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1.舞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聋生的舞蹈教学大致分为这几个部分:基本功练习、组合舞蹈、儿童舞蹈、集体舞蹈以及民族舞蹈,这几种舞蹈虽然各有特色,但是要是真正学习起来,对于本来就性格内敛、有听力缺陷的聋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聋生自身听力的制约,他们没有办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学习,只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动作学习的困难让他们感觉舞蹈课越来越枯燥,慢慢对舞蹈失去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经常性的变换课堂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作入手,将他们喜欢的动作融入到要学习的舞蹈课程之中。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男孩子一般对舞蹈的兴趣较小,由于男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女孩相比较差,所以在舞蹈课堂上,男孩子总是提不起兴趣,也不积极配合。但是男孩子大多比较喜欢侧手翻,经常会在操场里翻来翻去,因此老师就把这个动作融入到了《我是小小兵》这个课程中,老师还临时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一上课就带上小军帽先来了几个侧手翻,孩子们一看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都争先恐后想上来展示,老师找了几个平时不太积极地男孩子展示动作,没想到他们动作做得特别棒!在孩子们的愉快情绪中,老师适时地提出要学习的内容,孩子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涨,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舞蹈动作,让孩子们真正的从“让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舞蹈教学思维方式要多样化。在舞蹈的学习中,尽量多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说:在蒙古舞的教学中,我们先展示给聋生几个蒙古舞蹈动作,然后可以让孩子们看一看有关蒙古人生活的录像,让他们通过蒙古人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特点联想到一些蒙古舞的动作,如:老鹰飞、挤牛奶等等。这样的教学,我们既能够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又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第10篇

在家长和学生的传统认识中,“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老师在为学生准备教学素材的时候,常常被局限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在传统的高职舞蹈课堂上,师生关系主要以授课的形式开展,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呆板沉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却不能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在这种形式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只是把教学思想和任务机械的做了一个罗列,未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上也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内容乏善可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自主能力薄弱。而由此同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舞蹈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显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还有很多专业舞蹈院校甚至是名牌院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生,这更是在无形当中给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高职舞蹈院校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类型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学习的效果。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成功的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舞蹈课程的热爱程度,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舞蹈是一种美的展现,是一种人体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在舞蹈中,则是用形体动作代替了语言,成为了感染观众的工具。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师生互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正确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比较,然后评出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劣势,这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看法进行总结,纠正学生认识的不足,帮助她们提出修改的方法。或者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训练项目以及基础程度,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旋律起伏自编舞蹈动作,最后对学生的合作作品进行互动点评。以这种直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顺利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定位,激发她们的创新能力和感官体会。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先用摄像机将学生训练的内容拍摄下来,再采用回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并与课堂所学内容相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借助多媒体手段来拓展高职舞蹈专业学生的能力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颇受广大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它增加了接触舞蹈不同类型的机会,开阔了学生对舞动的视野,也对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帮助。

三、师生互动模式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高职舞蹈教育的长远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都必须强调高职舞蹈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师生互动模式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动状态。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应该多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收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练习舞蹈动作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义务演出、排练节目、参加比赛等。通过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找出自身舞蹈知识的不足,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解决不明白的地方。这样,高职舞蹈学生就可以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舞蹈中专学生 综合素质 提高策略

人的发展是多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舞蹈中专学生教育过程中,也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

1、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指舞蹈中专学生需要具备的特定品质。舞蹈中专学生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1.1 思想道德素质

当代学生应当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舞蹈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小处讲就是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高低程度,就是对人、对事、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从大处说就是体现舞蹈中专学生的政治立场和观念,就是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态度[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与传统美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

1.2 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愈来愈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的程度,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是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必然要求,拥有专业知识技能是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的共性要求。因此,当代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多学科文化知识。

1.3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个人在某一学科或某一岗位工作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素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二是所学专业知识的多少与理解、掌握程度;二是对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多少与掌握程度。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评判的一项重要标准。专业素质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强烈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1.4 身心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的虚弱[2]。”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心上保持健康状态,并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健康的人。身心素质包括两方面: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虽然从总体上看比较好,但在某方面还不容乐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现状表示担忧,迫切希望提高这方面的素质;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表示比较满意。同时,有大部分上的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政治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失衡;文化素质薄弱,综合能力偏低;注重专业素质,缺乏实践能力;心身素质较差,现状令人堪忧等。

2.1 政治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失衡

目前舞蹈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总的情况来看主流是好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3]。有研究显示,62%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从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政治觉悟不高,思想信念淡薄;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不完善;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失范;负面影响较大,人生观受到冲击。

2.2 文化素质薄弱,综合能力偏低

在当今社会里,任何人素质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对舞蹈中专学生而言,必须做到文化基础知识扎实,为将来继续学习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但目前大部分舞蹈中专学生对文化学习不够重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科学文化素质。部分学生存在着文化基础差,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方式不当,处理问题极端等问题。

2.3 注重专业素质,缺乏实践能力

在当前舞蹈中专学生中,很多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专业素质,相对于其它素质来说所占比例较高,但与新时期高素质优秀人才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注重专业技能,忽略基础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2.4 心身素质较差,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心身健康方面都存在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身心素质。智能结构缺乏,心理障碍突出;学习压力较大,缺乏科学锻炼;生活习惯欠佳,自立能力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舞蹈中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综合素质教育是时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在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此引发学生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社会学生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特别是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让当代舞蹈中专学生的思想受到腐蚀。因此,学校和教室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不良思想,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对于舞蹈学生来说,可以结合舞蹈教学,寓教于乐,帮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教育中专学生,让学生了解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从而向正确的方向努力[4]。

3.2 开设舞蹈欣赏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舞蹈艺术以生命力的高扬,讴歌热爱、关心、理解、发现、创造和希望。学生鉴赏舞蹈艺术,不仅能够纯洁感情,净化心灵,而且有助于完善生活,它是激励学生完成人生使命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到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鉴赏舞蹈艺术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鉴赏行为本身。

舞蹈艺术鉴赏是指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所进行的审美行为。在审美过程中进行感受、理解、鉴别、体验、欣赏和评价,并从审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享受。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舞蹈艺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唤起学生情感和创新思维,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经验来理解、判断和评价舞蹈作品,从而获得舞蹈艺术基本技能和人文知识。因此,可以说舞蹈艺术鉴赏是一种双重的情感体验。

结合传统的舞蹈欣赏课模式,让学生用具体的动作,贴切的动律,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中去,增强学生的动作能力和示范能力[5]。通过“想”的环节,让学生根据音乐和舞蹈的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更好的理解作品主题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于全面细致地把握作品主题。通过“说”让学生就作品的思想内涵做出评价,使学生的欣赏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提高学生舞蹈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3.3 课程评价方式创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艺术课程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笔者在舞蹈课程学习评价上,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关注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学生只要平时能够按要求完成了每一周的作业,平时的评分所占期末评价60%的比重。这种评价机制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每次小测,教师要与班里的几个舞蹈组长一起当评委,进行综合评分。学期末教师要结合学生一学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会使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和练习比较重视,以防有的同学平时不用功,到最后期末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不良心态。恰当的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艺术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通过舞蹈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舞蹈是人类用于表达各种情怀的一种艺术形式。她不仅给予演员和观众感官上的享受,更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对美产生更深的体验,对美的鉴赏能力更强,对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舞蹈训练,使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得到了锻炼,理解音乐的能力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得到了高。舞蹈音乐不仅能提高大脑的记忆力,而且学生的精神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学生拥有了充沛的精力,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创新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等,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从事业务教学的教师要从只“备课”不“备人”的状态中改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准备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把培养综合素质的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才能更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6]。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内化。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

4、结论

通过研究,笔者对舞蹈中专舞蹈教学创新,提高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升了认识水平。总之,教师可以在借鉴前人或他人的先进教学理念之基础上,根据舞蹈艺术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来科学地、合理地、灵活地、创造性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以切实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饶国栋.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40)

[2]王芷苏.“引导式”教学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1(5)

[3] 高伊依.有效提升幼儿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J].学理论2011(5)

[4] 李永惠.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舞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第12篇

最近几年来,由于“艺考热”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从没有接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普通高中生选择舞蹈专业。因为舞蹈专业与其它专业相比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各个高校舞蹈专业的扩招,也使许多普高生选择了舞蹈专业。普通高中生与受过系统训练的中专生相比专业基础较差。因此,许多普通高中生进入专业舞蹈院校后开始变得不自信,束缚住了自己的天性,压制了本身的表现力与创造力,从而逐渐地失去了对舞蹈的学习热情。舞蹈教学要想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和充实,就要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下面就以普高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积极心理学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教师的态度:

对普高生来说,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舞蹈老师的一举一动,如一个表情、一个微笑、一句话对课堂氛围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有着多种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担任着导师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的“伙伴”,老师要将自己的热情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取决于舞蹈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舞蹈课堂中,教师可适当地转换角色,改变角色的单一性与权威性,亲近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当学生有了进步和出现积极情绪时,要马上予以鼓励,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活跃、更具有创造力、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中应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心理学可以挖掘学生对舞蹈的原始兴趣,老师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将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体验融入课程中。以剧目课为例,在排练舞蹈前,老师带学生们观察剧目中的形象,亲身感受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且还可以观看电影与书籍,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看不到的、经历不到的事物,并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用这种观察和体验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很好的融入角色当中。

二、结语

第13篇

运用“谈话艺术”,巧妙引导后进生

有的后进生乐于助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他们能慷慨相助;还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但并非不是学习的料。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言行,捕捉他们内心活动的特点,适时给予其公正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实行“长善救失”。例如有一次,班主任与一个学生谈话时,这样说道:“我对你不守纪律,而且屡教不改的行为很恼火。但一直以来,我不认为你是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尽管你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好。你作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考入师范,这说明你有很大的潜力,你要珍惜在这学习的大好机会。”说完,班主任就走了。转身时,班主任发现这个学生满脸泪水。从此以后,他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总成绩列全班第三名。后来,他主动找到班主任,告诉班主任那几句话触动了他,使他明白了很多,正因为班主任没有看“扁”他,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就。

因材施教,创造机会

后进生并不甘于落后,他们希望获得同学尤其是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班主任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积极心理,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比如班主任了解到,有一个差生爱看课外书,也常常动笔写文章。出班刊时,班主任就让他写一则“前言”。他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任务,仅300字的前言,就修改了五六遍。班刊出刊后,这则前言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这位同学感到非常自豪。后来,他振奋精神,调整了学习方向,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渐渐有了起色。

给予温暖,建立信心

有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这类学生,班主任要从感情上去感化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例如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差,学习基础差,常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苦恼。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他不吃不喝,独自坐在教室里哭泣,然后上街漫无目的地散步。班干部告诉班主任以后,班主任上街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家,给他端上了饭菜。班主任对他说:“我不想问你为什么,人是铁,饭是钢,先吃饭。吃完了,你愿意在这里坐,就坐一会儿,不愿意就回寝室休息。”面对班主任的关怀,这位学生眼泪汪汪,在班主任的催促下,他含着泪水,强咽着饭菜,也暗暗下定了决心。吃罢饭后,他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交谈了一番。原来,他父母年事已高,哥哥在外打工。每到周末,他都要回家照顾父母和处理家务。平时在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既影响了学习,又没有照顾好家里。

班主任安慰他,并允许他每周星期三晚上回家处理家务,但其余时间要在学校里安心地学习。这个学生非常感动。后来,他重新树立了信心,学习更加刻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完成了三大本数学习题,成绩也提高到了班上的前十名。

班主任要“授人以渔”,交给后进生走出困境的钥匙

1.培养学习兴趣

后进生由于经历了学习上的多次失败,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班主任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走上奋发学习之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总的原则是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后进生的性格、爱好和实际水平,采取恰当的方式。例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遇到一个叫费佳的小学生,他的算术成绩很糟糕。为了激发他学习算术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从民间收集了两百多道小故事形式的应用题,把它们编成习题集,供费佳学习。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是要“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而在这惊奇和赞叹之后,跟随而来的正是兴趣。果然,费佳对习题集很感兴趣,后来他成了数学家。

2.制订学习计划

对于处在学习困境中的学生来说,没有比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了。因为学生在困境中会感到无所适从,更缺乏自我约束力。当他们偶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制订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具体,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都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学习的内容、各学科的安排和时间分配合理、科学,使计划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

3.掌握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后进生起飞的翅膀。班主任要善于指导后进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大体上包括如何听课(预习、上课、复习)、如何读书(精读与略读)、如何总结(包括单元、学科、学期小结)、如何独立思考(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要引导后进生开动脑筋,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可以让学习方法好的学生向后进生介绍学习经验,或者采取结对的办法,让学生相互交流,携手共进。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

 

1引言

据统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1]。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听说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视听说材料给学生带来真实具体的交流示范,再现真实的商务交际情境,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培养商务英语交际能力。本文结合《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探讨如何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

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简析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教学,通过视听输入提高说的输出能力[2]。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学习,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商务工作环境下所需要的听读说写能力以及从多种材料中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和商务活动。为了达到目标,选择合适教材很重要。《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直观生动、难度适中、突出应用、内容丰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听”为主的听说教学模式,构建多维度的“音”、“像”结合的互动听说教学模式[1]。让学生在商务环境中学习英语,通过英语获取商务知识,提高技能。

3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视听说学习现状

3.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三年级实习,学生真正用心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相对比较少。进入大学后学生受到四级考试的影响,单纯地背词汇书,盲目地做大量试题,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等级考试。而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任务比中学轻松,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课更有一种畏惧和排斥心理,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不愿意投入精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3.2 专业词汇量少

词汇量少一直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障碍。词汇在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只有掌握必要的词汇才能完成听力、阅读、口语等任务,才能提高英语水平。而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专业词汇和表达,学生对此十分陌生,直接影响视听说教学效果。如:marketing,catalogue中学英语教学论文,makeenquiries,place an order,negotiate prices,demandexceeds supply。学生可能会根据已经学过的词汇“market”猜测“marketing”的意思仅仅与“市场”相关,但是想到“营销”的可能性很小;学生更不知道在商务英语中“order”是“订单”。

3.3听力理解问题

学生听力能力差,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1)语音。缺乏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很难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2)语速。平时练习少习惯较慢语速,遇到正常的交际对话和大篇文章时就会不适应,而且喜欢将听到的材料在头脑中译成汉语再去理解,导致跟不上语速。(3)词汇及语法。词汇量不足和语法知识不牢固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有的学生词汇量大但是对单词和短语没有形成反射,导致听不懂。(4)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上的差异,给听力理解带来一些困难。(5)心理。平时练习少,加上以上四点因素的影响,一旦开始听力就无法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造成紧张烦躁。

3.4口语问题

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流,因此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中“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重语法,轻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4]论文的格式。课堂上教师以“灌输”方式为主,提供给学生训练口语的机会较少。学生习惯“看”英语,一旦要求开口“说”就表现出很不自信,课后更不会花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因此,学生具备一定读写能力,但在一些实际场合却无法用适当的话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4采用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课

4.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应付等级考试,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为将来在商务环境中工作打基础而不仅仅是通过期末考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4]。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生动再现教材中的各个商务活动场景,让学生模拟感受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任务。

4.2 输入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

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6]。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是进行视听说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获得与商务活动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教师可以将单元关键词汇,如:formal order,articlenumber,specifications,delivery,unitprice,total amount等,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摘要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吸收情况强化巩固。

4.3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听者应该积极地进行预测、辨别、推断、获取有用的关键信息。传统的“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听力模式已大大影响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不需力图听懂每一个单词,应学会把握大意抓住关键信息。如果通过词汇和语言点输入,学生仍然不能按要求完成视听说任务,教师则可以在每项任务之前列出视听说材料的关键词和表达,指导学生进行听前预测。例如Placing an Order单元的一个听力任务,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比较长而且学生不熟悉听力内容。教师在播放录音前先列出关键词和生词:large capacity,configured,automaticdocument feeder,payable cheque等。学生能根据关键词预测听力材料,获取记录信息和组织答案时有准备有参考,从而消除了焦虑,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

4.4 课堂上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

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多媒体视听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输入方式声形并茂、形象生动[6]。商务英语视听说应注重英语听说技能在各种商务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听资源,努力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刺激大脑并做出反应,有利于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并进入大脑长期存储,使之成为真正的语言输入。播放视频前,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生词和短语,看图片了解主要角色和场景并预测视频大意。然后播放第一遍,指导学生不需完成练习任务,重点是能明白视频大意。播放第二遍前让学生快速浏览练习,观看时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并做一些记录。播放第三遍时,教师提供要点提示,视频关键地方给予暂停或重复让学生思考记录。最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显示字幕再播放一遍,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该场景的涵义。

4.5 给学生更多机会开口“说”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6]。视听说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视、听、说三个环节的连贯。让学生开口说至关重要。进行说的任务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背诵并反复操练以掌握教材中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表达,然后进行视听练习,这些语言输入活动大大帮助学生准备开口说。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视频之后的Role-play所提供的场景,让学生口头练习对话或者讨论。学生经过语言要点和视听练习的输入之后,能够模仿视频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进行语言输出。这种先输入再输出的过程将教师讲的课堂变为学生练的课堂,模拟商务交流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重点培养听说能力,同时重视商务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龙海.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郑佳生.交际法在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0).

[3]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杨丽华.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0;(22).

[5]李培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5).

[6]邢媛.浅谈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J].太原大学学报,2006;7(4).

第15篇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法,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62-02

一、前言

生物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及其产业化的基础科学理论、基本技能、工艺生产过程和工程设计等知识,能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1,2]。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3]。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微观、抽象、信息量大。传统教学方法[4]相对枯燥、封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素质得不到良好培养,所以有必要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它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它的显著特征是把“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所发挥的作用促进教学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归纳提炼知识点、创设问题、构建问题氛围,学生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素质的综合培养。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具有开放性、创意性和趣味性。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已在多种专业的不同课程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担任生物工程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总结了在实践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三个关键点:

二、创设有效问题

问题(problem)是指在给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些疑难和障碍,需要解决疑难和克服障碍的任务情境。根据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将问题分为三类[6]:(1)背景性问题。学生学习新知之前,提供相应的预备知识问题。(2)中心认知问题。为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供的需要解决的问题。(3)巩固性问题。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需要练习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未知问题,问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创设背景性问题

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偏重于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重点讲授内容是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相关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和功能,部分教学内容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重复,如DNA结构、DNA复制、遗传密码、原核生物RNA的转录和加工等,因此,在分子生物学课堂讲授的前期,创设一定量的背景性问题,如“中心法则的内容是什么”、“示意图方式解释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共价结构”、“操纵子模型是不是由Waston和Crick共同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基因突变的定义和类型”和“什么是tRNA,rRNA和mRNA”等。设计选择、判断和简答三种题型,通过背景性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中心认知问题

从课程内容中归纳、提炼知识点创设形成中心认知问题,如“如何保证DNA复制精确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翻译有什么不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P-DGGE)的工作原理和步骤”等。问题设计成选择、判断和简答三种题型,穿插于课堂教学,通过中心认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创设巩固性问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注重建设和发展发酵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能源三个专业方向,其中以研究工业微生物为基础的发酵工程专业方向是重点。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创设巩固性问题如“传统发酵食品白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酿酒酵母发酵五碳糖的分子技术研究”、“生物素亚适量调控谷氨酸分泌的分子机制”和“设计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实现高强度、高产发酵”等。通过文献查阅、分组讨论、学生汇报和教师评价四个阶段完成巩固性问题的分析和解答,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学生通过查阅、分析、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熟悉课程内容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还体验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了知识应用的经验,在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就能较灵活地迁移和应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CAI课件

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繁杂,抽象微观,且学科发展迅速、前沿性强。在讲授课程内容时,采用板书、挂图等教学手段,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进行教学,CAI课件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来输出信息,相比较于板书、挂图等教学手段,具有显著优势:(1)生动性强。CAI课件教学将抽象、微观、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重组等用具体的图形或Flas表现出来,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2)移植性好。CAI课件可以拷贝复制给学生,供学生复习使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思考和回答问题,便于教师和学生互动。(3)集成性高。CAI课件具有节奏快、画面多、表现力强等特点,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显著增加课堂容量。

目前,CAI课件多使用Powerpoint电子课件,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存在交互性不强等缺点,导致CAI课件难以与问题导向教学法结合使用。Authorware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一款易学、方便和功能强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利用流程线和图标就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多媒体数据集成在一起,制作出需要编程语言才能实现的功能和效果[7]。另外,Authorware的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制作习题库中所需的各种题型,并将问题穿插其间,非常适用!笔者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基于Authorware 7.0软件制作并实践了CAI课件和习题库。尤其是习题库的建设和使用,充分利用了该软件的交互功能,同时设置问题的题型多样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利用Authorware 7.0软件制作的习题库,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入和透彻,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教师需要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首先,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知识拓展知识层面。其次,将科研中试验现象、以及成功或失败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深入科研第一线利用实例创设具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巩固性问题,评价总结学生问题答案时,言之有物,生动有趣。如在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后期,笔者创设巩固性问题“发酵食品白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在学生查阅文献、分组讨论和汇报的基础,首先结合自身研究课题和经历,包括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和16S rRNA分子鉴定,PCR-DGGE分析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活性污泥的高通量测序研究,白酒微生物(酒曲、酒醅和窖泥)的高通量测序研究,归纳总结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从常规平板培养、PCR-DGGE等常用技术介绍到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ocher 454、Illumina Miseq等。其次,总结白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学生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通过科研实例和经验讲授领域内的技术和前沿,学生遇类似情境,很容易知识迁移和应用。

五、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然而,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是微观、抽象、信息量大和更新快,导致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难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中创设有效问题、灵活运用CAI课件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是成功实践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三个关键点,实践结果为推广和深化问题导向教学法,推进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红威,邵菊芳,冷云伟.生物工程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512-2514.

[2]薛刚,刘凤霞,罗建成,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77-178.

[3]赵亚华.分子生物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邹丽玲,李志宏.关于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90-91.

[5]艾明华,董卫国,刘媛媛,等.PBL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5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