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监控论文范文

计算机监控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监控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计算机监控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锅炉房/计算机控制/供暖

AbstractDiscussestherequirementsformonitoringandmanagementofthescopesfromboilerhousesforheating,steam-waterandwater-waterheatexchangers,smallscaleheatingnetworkstolargescaledistrictheating,therelatedhardwareconfigurationandtheapproachestorealisetherequiredfunctions.

Keywordscomputercontrol,heating,boiler

5.1供暖热水锅炉房内监测与控制的主要目的应为: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全面监测并记录各运行参数,降低运行人员工作量,提高管理水平;

·对燃烧过程和热水循环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提高锅炉效率,节省运行能耗,并减少大气污染。

对于热水锅炉,可将被监测控制对象分为燃烧系统和水系统两部分分别进行讨论。整个计算机监测控制管理系统可按图5-1形式由若干台现场控制机(DCU)和一台中央管理机构成。各DCU分别对燃烧系统、水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中央管理机则显示并记录这两个系统的在线状态参数,根据供热状态况确定锅炉、循环泵的开启台数,设定供水温度及循环流量,协调各台DCU完成各监测控制管理功能。

5.1.1燃烧系统监测与控制

图5-1锅炉房计算机的监控系统

对于链条式热水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主要是根据对产热量的要求控制链条速度及进煤挡板高度,根据炉膛内燃烧状况及排烟的含氧量及炉膛内的负压度控制鼓风机、引风机的风量,从而既根据供暖的要求产生热量,又获得较高的燃烧效率。为此需要监测的参数有:

·排烟温度:一般使用铜电阻或热电偶来测量;再配之以相应的温度变送器,即可产生4~20mA或0~10mA的电流信号,通过DCU的模拟量输入通道AI即接入计算机。

·排烟含氧量:目前较多采用氧化锆传感器,可以对0.1%~21%范围内的高温气体的含氧量实现较精确的测量,其输出通过变送器后亦可转换为4~20mA或0~10mA电流信号。

·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同上述测温方法。

·炉膛、对流受热面进出口、省煤器出口、空气预热器出口、除尘器出口烟气压力:测点可根据具体要求增减,一般采用膜盒式或波纹管式微压差传感器,再通过相应的变送器变为4~20mA或0~10mA电流信号,接入DCU的AI通道。

·一次风、二次风风压,空气预热器前后压差:测量方法同上。

·挡煤板高度测量:通过专门的机械装置将其转换为电阻信号,再变成标准电流信号,送入DCU的AI通道。

·供水温度及产热量:由水系统的DCU测出后通过通讯系统送来。

燃烧系统需要控制调节的装置为:

·炉排速度:由可控硅调压,改变直流电机转速

·挡煤板高度:控制电机正反转,通过机械装置带动挡板运动

·鼓风机风量:调鼓风机各风室风阀或通过变频器调风机转速

·引风机风量:调引风机风阀或通过变频器高风机转速

为了监测上述调节装置是否正常动作,还应配置适当的手段测试上述调节装置的实际状态。炉排速度和挡煤板高度可通过适当的机械机构结合霍尔元件等位置探测传感器来实现,风机风量的调节则可以通过风阀的阀位反馈信号或变频器的频率输出信号得到。

燃烧过程的控制调节主要包括事故下的保护,启停过程控制,正常的燃烧过程调节三部分。

·事故保护:这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循环水停止或循环量过小,以及锅炉内水温太高,出现汽化。此时最重要的是恢复水的循环,同时制止炉膛内的燃烧。这就需要停止给煤,停止炉排运行。停止鼓风机,引风机。DCU接收水温超高的信号后,就应立即进入事故处理程序,按照上述顺序停止锅炉运行,并响铃报警,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必要时还可通过手动补入冷水排除热水,进行锅炉降温。

启停控制:启动点火一般都是人工手动进行,但对于间歇运行的锅炉,封火暂停机和再次启动的过程则可以由DCU控制自动进行。封火过程为逐渐停止炉排运动,停掉鼓风机,然后停止引风机。重新启动的过程则是开启引风机,慢慢开大鼓风机,随炉温升高慢慢加大炉排进行速度。

正常运行调节:正常运行时的调节主要是使锅炉出口水温度维持在要求的设定值,同时达到高燃烧效率,低排烟温度,并使炉膛内保持负压。这时作为参照的测量参数有炉膛内的温度分布、压力分布、排烟含水量氧量等。锅炉的给煤量可以通过炉排速度和挡煤板高度(即煤层厚度)确定,鼓风机则可以根据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空气的压差判断其相对的变化,此时可以调整控制量有炉排速度、煤层厚度(调整挡煤矿板高度)、鼓风机转速、各风室风阀、引风机转速或风阀。上述各调节手段与各可参照的测量参数都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因此很难用如PID算法之类的简单控制调节算法。目前,控制调节效果较好的大都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或"规则控制"法,都是根据大量的人工调节运行经验而总结出的调节运行方法。

当燃烧充分时,锅炉的出力主要取决于燃煤量,因此锅炉出口水温的控制主要靠炉排速度及煤层厚度来调节,煤层厚度与煤种有很大关系,炉膛内燃烧状况可以通过炉膛内温度分布及煤层风阻来确定。燃烧充分时炉膛内中部温度最高,炉排尾部距挡渣器前煤已燃尽,温度降低。鼓风机则应根据进煤量的增减而增减送风量,同时通过观测排烟的含氧量最终确定风量是否适宜。引风机则可根据炉膛内负压状态决定运行状态,维持炉内微负压,从而既保证煤的充分燃烧,又不会使烟气和火焰外溢。根据如上分析,可采用如下调节规则:

每h一次,根据炉膛内温度分布调整煤层厚度及炉排速度,最高温度点后移,则将炉排速度降低5%,同时将挡煤板提高5%,当最高温度点前移时,则将炉排速度提高5%,同时将挡煤板降低5%。

每2h一次:若出水温度高于设定值2℃以上,则将炉排速度降低5%,若出水温度低于设定值2℃以上,则将炉排速度加大5%,加大和减小炉排速度的同时,还要相应地将鼓风机转速开大或减小。当采用风阀调整鼓风量时,则调阀,观察空气预热器前后压差使此压差增大或减少10%。

每15min一次:若排烟含氧量高于高定值,则适当减少鼓风同风量(降低转速或关小风阀),若低于高定值,则增加鼓风机风量。

每15min一次:若炉膛负压值偏小(或变为正压),加大引风机转速或开大风阀,若负压值偏大,则降低引风机风量。

以上调节规则中,所谓"合理的炉膛温度分布"取决于锅炉形式及测温传感器安装位置,需通过具体运行实测分析后,给出"合理","最高温度前移","最高温度后移"的判据,然后将其再写入DCU控制逻辑中。同样,排烟含氧量的设定值,含氧量出现偏差时对鼓风机风量的修正等参数也需要在锅炉试运行后,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逐步确定。当然这几个修正量参数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谓"自学习"的方法得到,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

5.1.2锅炉房水系统的监测控制

锅炉房水系统的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对运行参数进行计量和统计;根据要求调整运行工况。

·安全性保证:保证主循环泵的正常运行和补水泵的及时补水,使锅炉中循环水不会中断,也不会由于欠压缺水而放空。这是锅炉房安全运行的最主要的保证。

·计量和统计:测定供回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以得到实际的供热量;测定补水流量,以得到累计补水量。供热量及补水量是考查锅炉房运行效果的主要参数。

·运行工况调整:根据要求改变循环水泵运行台数或改变循环水泵转速,调整循环流量,以适应供暖负荷的变化,节省运行电费。

图5-2为由2台热水锅炉、4台循环水泵构成的锅炉房水系统示意图。图中还给出建议的测量元件和控制元件。

2台锅炉的热水出口均安装测温点,从而可了解锅炉出力状况。为了了解每台锅炉的流量,最好在每台锅炉入口或出口安装流量计,一般可采用涡街式流量计。涡街式流量计投资较高,可以按照图5-2那样在锅炉入口调节阀后面安装压力传感器,根据测出的压力p3,p4与锅炉出口压力p1之压差,也可以间接得到2台锅炉间的流量比例。2台锅炉入口分别安装电动调节阀来调整流量,可以使在2台锅炉都运行时,流量分配基本一致,而当低负荷工况下1台锅炉停止或封火,循环水泵运行台数也减少时,自动调节流量分配,使运行的锅炉通过总流量的90%以上,封火的锅炉仅通过总流量的5%~10%,仅维持其不至于过热。

图5-2锅炉房水系统原理及其测控点

温度传感器t3,t4,t5和流量传感器F1一起构成对热量的计量。用户侧供暖热量为,GF1cp(t3-t4),其中GF1为用流量F1测出的流量。锅炉提供的热量则为GF1cp(t3-t5),二者之差是用于加热补水所需要的热量。长期记录此热量并经常对其作统计分析,与煤耗量比较,既可检查锅炉效率的变化,及时发现锅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外温变化情况相比较,则又可以了解管网系统的变化及供热系统的变化,从而为科学地管理供暖系统的运行提供依据。

泵1~4为主循环泵。压力传感器p1,p2则观测网路的供回水压力。安装4台泵时的一般视负荷变化情况同时运行2台或3台水泵,留1台或2台备用。用DCU控制和管理这些循环水泵时,如前几讲所述,不仅要能够控制各台泵的启停,同时还应通过测量主接触器的辅助触点状态测出每台泵的开停状态。这样,当发现某台泵由于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时,DCU即可立即启动备用泵,避免出现因循环泵故障而使锅炉中循环水停止流动的事故。流量传感器F1也是观察循环水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当外网由于某种原因关闭,尽管循环水泵运行,但流量可以为零或非常小,此时也应立即报警,通过计算机使锅炉自动停止,同时由运行值班人员立即手动开启锅炉的旁通阀V4,恢复锅炉内的水循环。

泵5,6与压力测量装置p2,流量测量装置F2及旁通阀V3构成补水定压系统,当p2压力降低时,开启一台补水泵向系统中补水,待p2升至设定的压力值时,停止补水。为防止管网系统中压力波动太大,当未设膨胀水箱时,还可设置旁通阀V3来维持压力的稳定。长期使一台补水泵运行,通过调整阀门V3来维持压力p2不变。补水泵5,6也是互为备用,因此DCU要测出每台泵的实际启停状态,当发现运行的泵突然停止或需要启动的泵不能启动时,立即启动另一台泵,防止系统因缺水而放空。流量计F2用来计算累计的补水量,它可以是涡街流量计,也可以采用通常的冷水水表,或有电信号输出的水表。

5.1.3锅炉房的中央管理机

如图5-1所示,可采用一台中央管理计算机与各台DCU连接,协调整个锅炉房及热网的运行调节与管理。中央机主要工作任务为:

·通过图形方式显示燃烧系统、水系统及外网系统的运行参数,记录和显示这些参数的长期变化过程,统计分析耗热量、补水量、外温及供回水温度的变化。

·根据外温变化情况,预测负荷的变化,从而确定供热参数,即循环水量及泵的开启台数、供水温度、锅炉运行台数。将这些决定通知相应的DCU产生相应原操作或修改相应的设定值。负荷的预测可以根据测出的以往24h的平均外温w来确定:

(5-1)

式中为Q0设计负荷,t0为设计状态下的室外温度,Q为预测出的负荷。考虑到建筑物和管网系统的热惯性,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来预测实际需要的负荷,可能要更准确些。

式(5-1)中的负荷尽管每h计算一次,但由于是取前24h的平均外温,因此它随时间变化很缓慢。每hQ的变化ΔQ仅为:

(5-2)

其中tw,τ-tw,τ-24为两天间同一时刻温度之差,一般不会超过5℃,因此ΔQ的变化总是小于Q的1%,所以不会引起系统的频繁调节。

根据预测的负荷可以确定锅炉的开启台数Nb:Nb≥Q/q0,其中q0为每台锅炉的最大出力。由此还可确定循环水泵的开启台数。

要求的总循环量G=max(Q/(Δt·cp)Cmin),其中Gmin为不产生垂直失调时要求的最小系统流量,Δt为设定的供回水温差。由于多台泵并联时,总流量并非与开启台数成正比,因此可预先在计算机中预置一个开启台数成正比,因此可预先在计算机中预置一个开启台数与流量的关系对应表,由此可求出要求的运行台数。

·分析判断系统出现的故障并报警。锅炉及锅炉房可能出现的故障及由计算机进行判断的方法为:

--水冷壁管或对流管爆管事故此时补水量迅速增加,炉膛内温度迅速下降,排烟温度下降,炉膛内温度迅速下降,排烟温度下降,炉膛内压力迅速由负压变为正压。

--水侧升温汽化事故此时锅炉热水出口温度迅速提高,接近达到或超过出口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锅炉内压力超压事故测出水侧压力突然升高,超过允许的工作压力;

--管网漏水严重测了水侧压力降低,补水量增大;

--锅炉内水系统循环不良测出总循环水量GF1减少很多,压差p3-p1或p4-p1加大;

--除污器堵塞测出总循环水量GF1减少,当阀门V1、V2全开时压差p3-p2、p4-p2仍偏小,说明压力传感器p2的测点至循环水泵入口间的除污器的堵塞。

--炉排故障测出的炉排运动速度与设定值有较大差别;

--引风机、鼓风机、水泵故障相应的主接触器跳闸,或所测出的空气压差或水循环流量与风机、水泵的设计状况有较大出入。

利用计算机根据上述规则及实测运行参数不断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及时发现上述事故或故障,并立即采取报警和停炉等相应的措施,从而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或故障转化为事故,提高运行管理的安全性。

5.2蒸汽-水和水-水换热站的监测与控制

对于利用大型集中锅炉房或热电厂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向小区供热的系统来说,换热站的作用就同上一节的供暖锅炉房一样,只是用热交换器代替了热水锅炉。

图5-3为蒸汽-水换热站的流程及相应的测控制元件。水侧与图5-2一样,控制泵5、6及阀V2根据p2的压力值补水和定压;启停泵1~4来调整循环水量;由t2,t3及流量测量装置F1来确定实际的供热量。与锅炉房不同的是增加了换热器、凝水泵的控制以及蒸汽的计量。

图5-3蒸汽-水换热站的测量与控制

蒸汽计量可以通过测量蒸汽温度t1、压力p3和流量F3实现,F3可以选取用涡街流量计测量,它测出的为体积流量,通过t1和p3由水蒸气性质表可查出相应状态下水蒸气的比体积ρ,从而由体积流量换算出质量流量。为了能由t和p查出比体积,要求水蒸气为过热蒸汽。为此将减压调节阀移至测量元件的前面,如图5-3中所示,这样即使输送来的蒸汽为饱和蒸汽,经调节阀等焓减压后,也可成为过热蒸汽。

实际上还可以通过测量凝水量来确定蒸汽流量。如果凝水箱中两个液位传感器L1、L2灵敏度较高,则可在L2输出无水信号后,停止凝水排水泵,当L2再次输出有水信号时,计算机开始计时,直到L1发出有水信号时,计时停止,同时启动凝水泵开始排水。从L2输出有水信号至L1开始输出有水信号间的流量可以用重量法准确标定出,从而即可通过DCU对这两个水位计的输出信号得到一段时间内的蒸汽平均质量流量,代替流量计F3,并获得更精确的测量。当然此处要求液位传感器L1、L2具有较高灵敏度。一般如浮球式等机械式液位传感器误差较大,而应采取如电容式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类液位传感器。

加热量由蒸汽侧调节阀V1控制。此时V1实际上是控制进入换热器的蒸汽压力,从而决定了冷凝温度,也就确定了传热量。为改善换热器的调节特性,可以根据要求的加热量或出口水温确定进入加热器的蒸汽压力的设定值。调整阀门V1使出口蒸汽压力p3达到这一设定值。与直接根据出口水温调整阀门的方式相比,这种串级调节的方式可获得更好的调节效果。

供水温度t3的设定值,循环泵的开启台数或要求的循环水量的确定,可以同上一节一样,根据前24h的外温平均值查算供热曲线得到要求的供热量,并算出要求的循环水量。供水温度的设定值t3,set可由调整后测出的循环水量G、要求的热量Q及实测回水温度t2确定:

t3,set=t2+Q/(cp·G)

随着供水温度t3的改变,t2也会缓慢变化,从而使要求的供水温度同时相应地改变,以保证供出的热量与要求的热量设定值一致。

对于一次网为热水的水-水换热站,原则上可以按照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如图5-4。取消二次供水侧的流量计F1,仅测量高温热水侧的流量F3,再通过即可和到二次侧的循环水量,一般高温水温差大,流量小,因此将流量计装在高温侧可降低成本。测量高温水侧供回水压力p3、p4可了解高温侧水网的压力分布状况,以指导高温侧水网的调节。

图5-4水-水换热站的测量与控制

调整电动阀门V1改变高温水进入换热器的流量,即可改变换热量。可以按照前述方法确定二次侧供水温设定值,由V1按此设定值进行调节。在实际工程中,高温水网侧的主要问题是水力失调,由于各支路通过干管彼此相连,一个热力站的调整往往会导致邻近热力站流量的变化。另外,高温水侧管网总的循环水量也很难与各换热站所要求的流量变化相匹配,于是往往造成外温降低时各换热站都将高温侧水阀V1开大,试图增大流量,结果距热源近的换热站流量得到满足,而距热源远的换热站流量反而减少,造成系统严重的区域失调。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全网的集中控制,由管理整个高温水网的中央控制管理计算机统一指定各热力站调节阀V1的阀位或流量,各换热站的DCU则仅是接收通过通讯网送来的关于调整阀门V1的命令,并按此命令进行相应的调整。高温水侧面管网的集中控制调节。将在一下节中详细介绍。

5.3小区热网的监测与调节

小区热网指供暖锅炉房或换热站至各供暖建筑间的管网的监测调节。小区热网的主要问题也是冷热不均,有些建筑或建筑某部分流量偏大,室内过热,而另一些建筑或建筑的另一部分却由于流量不足而偏冷。这样,计算机系统的中心任务就是掌握小区各建筑物的实际供暖状况,并帮助维护人员解决冷热不均问题。

测量各户室温是对供暖效果最直接的观测,但实际系统中尤其是对住宅来说,很难在各房间安装温度传感器。比较现实的方法就是测量回水温度,根据各支路回水温度的差别,就可以估计出各支路所负责建筑平均室温的差别。如果各支路回水温度调整到相同值,就意味着各支路所带散热器的平均温度彼此相同,因此可以认为室温也基本相同。一般住宅的回水温度测点可选在建筑热入口中的回水管上。对于大型建筑,可选在设备夹层中几个主要支路的回水干管上。

要解决冷热不均问题就需要对系统的流量分配进行调整,在各支路上都安装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调节的电动调节阀成本会很高,同时一旦各支路流量调节均匀,在无局部的特殊变化时,系统应保持冷热均匀的状态,不需要经常调整。因此可以在各支路上安装手动调节阀,通过计算机监测和指导与人工手动调节相配合的方法实现小区供暖系统的调节和管理。为便于人工手动调节,希望各支路的调节阀有较准确的开度指示。目前国内推广建研院空调所等几个单位研究开发流量调配阀,有准确的阀位指示,阀位可锁定,并提供较准确的阀位-阻力特性曲线,采用这种阀门将更易于计算机指导下的人工调节。

根据上述讨论,计算机系统要测出各支路的回水温度,并将其统一送到供暖小区的中央管理计算机中进行显示、记录和分析。测出这些回水温度的方法有如下两种方式:

集中十余个回水温度测点设置1台DCU。此DCU仅需要温度测量输入通道。再通过专门铺设的局部网或通过调制解调器经过电话线与小区的中央管理联接。当这十几个温度相互距离较远时,温度传感器至DCU之间的电缆的铺设有时就有较大困难,温度信号的长线传输亦会有一些干扰等影响。这种方式仅在建筑物较集中、每一组联至一台DCU的测温点相距不太远时适用。

采用内部装有单片机的智能式温度传感器,可以连接通讯网通讯或通过调制解调器搭用电话线连至中央管理计算机。这样,可以在距测点最近的楼道墙壁上挂上一台带有调制解调器的温度变送器,通过一根电缆接至回水管上的温度传感器,再通过一根电缆搭接邻近电话线。目前这类设备每套价格可在1000~15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每1000~3000m2建筑安装一个回水温度测点,则平均每m2供暖建筑投资在0.50~1元间。

小区的中央管理计算机采集到各点的回水温度后,可在屏幕上通过图形方式显示,使运行管理人员对当时的供热状况一目了然。还可根据各支路间回水温度的差别计算各支路阀门需要的调整量。对于一般的带有阀位指示的调节阀,这种分析只能采用某种基于经验的规则判断法,下面为其一例:

找出温度最高的10%支路的平均温度max,温度最低的10%支路和的平均温度min,全网平均回水温度。

若max-min<3℃,不需要再做调节。

若max->2℃,将温度最高的10%支路阀门都关小,与相比温度每高1℃关小3%5~%;

若max-<-2℃,将温度最低的10%支路阀门都开大,与相比温度每高1℃开大3%~5%;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计算机显示并打印出需要调节的支路及其调节量。运行管理人员根据计算机的输出结果到现场进行手动调节。在供暖初期每3天左右进行一次这种调节。一般经过6~8次即可使一个小区基本实现均匀供热。

采用流量调配阀时可以使调节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此时需要将现场各流量调配阀的实际开度、流量调配阀的开度-阻力特性性能曲线及小区管网的连接关系图输入中央管理计算机,有专门的算法可以根据调整阀门后回水温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出管网的阻力特性及热用户的热力特性,从而可较准确地给出各流量调本阀需要调整的开度[4],每次调整后,调整人员需将实际上各调节阀的调整程度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进而计算了下一次需要的调整量,像这样一次高速可间隔2~5d。模拟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只要进行3~4次调节,即可使各支路的回水温度调整到相互间差值都在3℃以内,实现较好的均匀供热[8]。

目前,许多供热公司和有关管理部门开始提出装设热量计,以按照实际供热量收供暖费,各种采用单片计算机的热量计相应出台。这种热量计多是由一台转子式流量计和两台温度传感器配一台单片计算机构成。转子式流量计每流过一个单元流量即发出一个脉冲,由单片机测出此脉冲,得到流量,再乘以当时测出的供回水温差,即可行到相应的热量,由单片要对此热量值进行累计和其它统计分析就成为热量计。目前的单片机稍加扩充就可以具有通讯功能,通过调制解调器将它与电话线连接,就能实现热量计与小区供暖的中央管理机通讯。这样,不但各用户的用热量能够及时在中央管理机中反映,各用户的回水温度状况还能随时送到中央管理计算机中,从而可以对网的不平衡发问进行分析,给出热网的调节方案。这样,将热量计、通讯网与小区中央管理计算机三者结合,就可以全面实施小区热网的热量计量、统计与管理、运行调节分析三部分功能,较好地解决小区热网的运行、管理与调节。

5.4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网的计算机监控管理

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网可以分成两部分:热源至各热力站间的一次网,热力站至各用户建筑的二次网。后者的控制调节已在前几节讨论,本节讨论热源至各热力站间的一次网的监控管理。

一次网有蒸汽网和热水网两种形式,对于蒸汽网,各热力站为前面讨论过的蒸汽-热水换热站,一次网的管理主要是各热力站蒸汽用量的准确计量,这在前面也已讨论。下面主要研究热水网的监测控制调节。

若忽略热网本身的惯性,则系统各时刻和热力站换热量之和总是等于热源供出的总热量,此外各热力站一次网循环水量之和又总是等于热源循环泵的流量,不论是冷凝式、抽汽式还是背压式热电厂,其输出到热网的热量都不是完全由各热力站的调节决定,而是由热电厂本身的调节来决定,取决于进入蒸汽-水换热器的蒸汽量。由于热电厂控制调节输出热量时很难准确了解各热力站对热量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发电的要求,不能完全根据各热力站需要的热量调整,于是热源供出的热量就很难与各热力站实际需求的热量之和一致,这样,就导致控制调节上的一些矛盾。

为简单起见,假设热电厂向蒸汽-水加热器送入固定的蒸汽量Q0,如图5-5,若此热量大于各热力站需要的热量,则各热力站二次侧调节纷纷关小。以减小流量。由此使总流量相应减少,导致供回水温差加大。如果电厂维持蒸汽量Q0不变则各热力站调节阀的关小并不能使总热量减少,而只是根据网的特性及各热力站调节特性的不同,有的热力产流量减少的多,使得供热量有所减少;有的热力站流量减少的幅度小,则供热量反而电动阀加。同样,如果Q0小于各热力站需要的总热量时,各热力站的调节阀纷纷开大,使流量增加,由此导致供回水温差减小。热力站1,2可能由于热量增大的幅度大于水温降低的幅度,供热量的需求得以满足,但由于流量增大,泵的压力降低,干管压降又减小,导致3,4的资用压头大幅度下降,阀门开大后,流量也增加不多,甚至还要下降,这样,供热量反而减少。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各热力站对一次侧阀门的调节实际是对各热力站之间的热量分配比例的调节,而不是对热量的调节,如果各热力站都是这样独立地根据自己小区的供热需求进行调节,而热电厂又不做相应的配合,则整个热网不可能调整控制好。实际上热电厂也会进行一些相应的调节,例如发现t供升高时会减少蒸汽量,t供降低时会增加蒸汽量,但Q0总是不可能时刻与各热力站总的需求量一致,上述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图5-5热电厂与各热力站之间的平衡

因此,就不宜对各个热力站按照第5.1、5.2节中的讨论的,根据外温独立调节。既然各热力站一次侧阀门的调节只解决热量的分配比例,那么对它们的调节亦应该根据对热量的分配比例来调节。一种方式是如果认为供热量应与供热面积成正比,则测出每个热力站的瞬时供热量,根据各热力站的供热面积,计算每个热力站的单位面积q。对q偏大的热力站关小调节阀,对q偏小的则开大调节阀,这样不断修正,直至各热力站的q相同为止。再一种方式则是认为各散热器内的平均温度相同,房间的供热效果就相同。由于散热器的平均温度等于二次侧的供回水平均温度,因此可以各热力站二次侧供回水平均温度调整成一致目标,统一确定热力站二次侧供回水平均温度的设定值,根据此设定值与实测供回水平均温度确定开大或关小一次侧调节阀。按照这一思路,对各热力站的调节以达到热量的平均分配为目的,以实现均匀供热。热电厂再根据外温变化,统一对总的供热量进行调整,以保证供热效果并且不浪费热量。由于整个热网所供应的建筑物效果并不浪费热量。由于整个热网所供应的建筑物均处在同一外温下,因此,一旦系统调整均匀,对各热和站调节阀的调整很少,热源的总的供热以数随外温改变,各热力站的调节阀则不需要随外温而变化,只当小区二次系统发生一些变化时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要实现这种调节方式,就必须对全网各热力站的调节阀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调节。可以在每个热力站设一台DCU现场控制机,测量一、二次侧的水温、压力、流量及二次侧循环泵状态,并可控制一次侧电动调节阀。通过通讯网将各热力站连至中央管理计算机。由于热力站分布范围很大,通讯距离较过远,这时的通讯可通过调制解调器搭用电话线,也可以随着供热干管同时埋设通讯电缆,使用双绞线按照电流环方式通讯。中央管理机不断采集各热力站发送来的实测温度、压力、流量,定期计算热力站发送来的实测温度、压力、流量,定期计算热力站发送来的实测温度的设定值与和各热力站实测值的比较,直接命令各热力站DCU开大/关小电动调节阀。各热力站二次侧回水温度的变化是一惯性很大且缓慢的过程,因此应采有0.5~1h以上的时间步长进行调节,以防止振荡。

除对热网工况进行高速外,计算机控制系统还应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出贡献。当热力站采用直连的方式,不使用热交换器时,最常见的事故就是管道内超压导致散热器胀裂,DCU可直接监视用户的供回水管压力,发现超压立即关闭供水阀,起到保护作用。无论直连还是间连网,另一类严重的事故就是一次网漏水。严重的管道漏水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切断和修复,将严重影响供热系统和热电厂的运行。根据各热力站DCU监测的一次网供回水压力分布,还可以从其中的突然变化判断漏水事故及其位置,这对提高热网的安全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类系统压力分析与事故判断的工作应属于中央管理机的工作内容。

5.5参考文献

1温丽,锅炉供暖运行技术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李祚启,集中供热管理微机自控优化系统,建设电子论文选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江亿,集中供热网控制调节策略探讨,区域供热,1997,(2)。

5江亿,城市集中供热网的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区域供热,1995(5)。

6YiJiang,Faultdetectionanddiagnosisindistrictheatingsystem.Pan-pacificsymposiumonbuildingandurbanenvironmentalconditioninginAsia.Nagoya,Japan,1995,..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煤矿信息技术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法律、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2)信息共享和互通。目前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由于供应商众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设备也是型号多样,极不统一。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实现联动,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能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对集中管理、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3篇

1.1视频监控方式

视频监控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在医疗机构、医生房间、患者病房、开刀室、监护病房处设置监控摄像头,通过监控中心的监控系统对房屋内外部进行全面的监控、在医疗机构的院、科等各级领导可以直接在办公室或者其他重要的工作人员直接进行计算机网络、实时查看到监控的场景,并能够统一的管理和处理各种相关事务。视频监控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实时的查看到医院的最新情况,管理层能够不出门就能够处理各种相关的内容,甚至主治医生能够在远处可以紧急处理多起急诊患者。这能极大的方便医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

1.2数据监控方式

数据监控方式主要是指使用大型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监控,数据监控关键点在于通过实施获得患者的信息。医疗专家等在办公室或家中,只需连入英特网,便能方便实时查看医疗机构的监控信息,达到远程监督和管理的目的;监控系统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向公安机关,上级部门等提供接口,让这些机构部门可以查看监控的历史资料和实时监控资料;实现远程监控。

2计算机技术在医疗监控应用展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对于医疗监控系统提出更多的想象与发展空间,其不仅能够进一步带动医院的管理,而且能够提升以下几点的服务:

2.1提升医疗机构的日常监控管理应用

对于医疗机构的日常内部监控和管理,主要是指医院的安保工作,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及时的对医院中出入口、手术室、停车场等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返回,让医院的处于安全的保护当中,也有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2.2提升医院的挂号、收费的简洁应用

在医院的流程当中,医生开出处方,门诊操作员将病人的项目输入电脑,并给病人打印发票,写清楚收费明细。在病人进入医院之后,病人就处于整个计算机管理监控过程中,直至病人出院系统都会将其开药品、单据等详细保存至计算机当中,从中减少了医生查询历史病历沟通的环节,有利病人的医疗。

2.3提升医院病区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病区管理中,病区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病区病人的情况,通过医嘱管理系统将医生的要求直接进行管理,并实时安排护理人员按照时间点去查看病人情况、更换输液,并能够通过监控直接反馈到专属医生当中,以便医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病患当前情况,对症下药。

2.4提升药品管理方面的应用

监控系统对于药品管理系统是非常广泛和严格的,从药品的计划、采购、入库、调价、领药、消耗、到期等的监控都实现了计算机监控管理,药库通过把药品的信息录入电脑,让电脑将当前药品的库存、药品信息、以及门诊收费金额等多种信息传递到各个科室,让医生在开药的同时,清楚了解此次开单需要花费的金额,也让患者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整个医疗过程中的花费。这不但有利于病的医治,也降低了医疗纠纷的产生。

2.5提升远程医疗方面的应用

在当前远程医疗手术已经成为现实,专家通过远程观看手术画面,在远程就可以和现场的医生讨论和实施医疗方案、指导手术的进行。这让医疗更加简单和方便。然而我们可以预想未来在家就可以让专家给自己看病,这种方式无疑更加会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

2.6提升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当中,医疗远程教育也是临床教学的重要方向,由于医院的环境有限,医生们无法通过实地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医院进行同等的学习,而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实习生参与到手术、现场医疗的学习当中实时学习,这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也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安全系数。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字:减压孔板计算

在高层建筑的消火栓系统的设计中,必定会碰到系统分区的情况,按“高规”第7.4.6.5条“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0.80MPa,当大于0.8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消火检处设减压装置”。

通常所设的减压装置是减压孔板。设置孔板,一是安装方便,二是便于调整。孔板的大小可通过计算得到。笔者经过对某工程的孔板设计计算,觉得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能较准确地作出选择。

该工程的消火栓系统原理如附图所示。

在进行计算之前,首先要明确孔板将安装在何处。由于现在有些建筑物中,有单出水消火栓,也有双出水消火栓,而两种类型的消火栓与立管的接口分别为DN65、DN80,其流量也不相同,因此,不先搞清楚孔板位置,会导致计算的错误。在本工程中,笔者将孔板设于消火栓栓口,以方便计算。

按规定,为保证水枪的充实水拄13米的要求,DNl9喷嘴的流量为5.7L/S,压力为0.205MPa,按DN70查水力计算表,得到此时管内流速:

V=1.62m/s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P401.5—16)

H′=H/V2×1=H/1.622×1=0.381H(m)

其式中:H′——流速1m/s时的剩余水头(m)

V——水流通过孔板后的实际流速(m/s)

H——设计剩余水头,即须减去的多余水头(m)

对系统中地下4至地上6层区域来讲,在7层设有可调式减压阀,井控制阀后压力H1=0.25MPa,以室内一层地坪为1.00米计,阀的安装标高H2=40.00米。现以地下4层孔板计算为例:

1、确定该层消火栓栓口标高H0=-13.60M;

2、栓口的动压值(为方便计算,水头损失均按10米计)

H=H1十(H2—H0)=25十(40十13.60)=68.6M

3、栓口允许的最大动压:按规范压力控制在0.25MPa-0.5MPa,现按0.40MPa计。

4、多余动压:

H4=栓口的动压值-栓口允许最大动压=68.6-40=28.6M

即该层须减去28.6M的多余动压。

5、修正后的压力:

按公式:当流速V=1(m/S)时,对压力进行修正:

H5=0.381×多余动压=0.381×28.6=10.90M

6、根据H5的结果,再查《手册》表1.5——18选择孔板的孔径:孔板的孔径d=23mm

相应的板水头损失h=10.10M

7、再据公式校核在实际流速下,该孔径的孔板的水头损失:

H=10.10/0.381=26.51M

8、设孔板后的栓口实际动压:

68.6-26.51=42.09M

9、经计算:42.09<50M,压力控制在0.50MPa范围之内,符合规范要求。

其余层面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层面B3FB2FB1F1F6.00F

1、栓口标高(M)-10.40-7.20-3.902.107.10

2、栓口动压(M)65.4062.2058.9052.9047.90

3、保证栓口动压(M)≤40

4、多余动压(M)25.4022.2018.9012.907.90

5、修正后的压力(M)9.688.467.204.913.01

6、选择孔径(mm)d=23d=25

7、孔板水头损失(M)10.107.03

8、实际流速下的孔板水头损失(M)26.5118.45

第5篇

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完成了许多无法难以实现的事情,是人类的一大帮手。它的编程基础为OpenGL基础、二三维图形编程。计算机的图像将虚幻的思维变为了现实,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计算机使人们思想中的灵感化为真实的东西,这便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这种技术已经成为设计工作的主要方法。在建筑空间的设计时,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化技术,要经过建筑元件、形体、元素的准确定位。在传统的建筑空间设计中,无论是利用透视法则以及辅助工具,还是利用辅助线,在有限的图纸上高效的规划好空间结构中的各个部分,都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花费设计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就会将设计者思维中的空间结构、色彩搭配、场景布置用3D技术表现出来,给人以立体感,而且更利于修改。与传统设计相比,传统设计者都是在图纸上作图的,需要大量的图纸,有的修改甚至要求重新作图,加大了困难深度,而若采用见算计软件作图就不同了,设计师可以在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改,而无需对其他部分进行重新作图,减少了麻烦。而且在设计中,计算机会设置3D的效果,建立坐标,从而使建筑空间设计中的物体布置变得更加有效,且有真实感,建筑构件、形体、元素的增减来去轻松和方便,建筑细微的调整也不会影响建筑整体的效果,可以对建筑设计进行多次修改。计算机图形可以当做一块电子画布,并且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绘画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2图像化是虚拟现实的场合

“图像化”是指利用各类收集的资料,来制作“图像”的过程。这些“图像”既可以是平面的,当然也可以是立体的,甚至还可能是多维的,使绘制的画面更加具有真实性。用形象的、甚至逼真的的图像来为我们展示情况,这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会用到RGB色彩模式,它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可以包括了人们视力所能认知的颜色,是现在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这个过程中会带给大家无限乐趣,会为我们提供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的画面。建筑空间设计被计算机转化为图像展现出来,图像化是虚拟的的一大重要步骤,在此过程中,建筑设计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并且带有一定的色彩,十分形象的展现出来,还可以是静态转化为动态图像,带来逼真的效果。其中贴图通道的方式利用数字化的转换方式,将光在自然界的想象,比如反射、折射等现象在图像中显示出来。另外,多个色彩通道可以将复杂的场景渲染成为广播电视级的画面式图像,将人们脑海中的想象变为现实。在建筑空间的图像化过程中,光和影对建筑空间的渲染,十分重要。另一个图像化设计中重要的一个模型为CSG建模法,它是指一个物体被表示为一系列简单的基本物体(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的布尔操作的结果,数据结构为树状结构。树叶作为基本的元素,结点为运算,最上面的结点时代需要修建的对象。另一个因素便是光了,它是灵感的来源,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在环境编辑器和材质编辑器中分别设计了光影跟踪材质和环境光色,可以用来有效地制造出场景的多种时令、季节气氛。在利用了光影跟踪体系之后,可以复制出任何现实世界中光和影的物理性质。把光影跟踪概念引申一下将包括:柔和阴影和焦散性(光在水中的折射)等效果:光影跟踪是和灯光系统模块相联系的,产生跟踪阴影是准确无误的,有明显的界限,并且几乎是与投射它的目标相一致的。建筑空间和场景中都需要显而易见的边界和需要计算对象透明值的情况,需有利用光影跟踪阴影的技术。使用光影跟踪的聚光灯以及亮度或者强度的方式整理所有不透明信息。当使用这些光照明建筑场景时,它们的材质也是十分值得信赖的。这些布景中的材质有匹配的纹理和不透明的贴图,经常被当做场景的环境对象,例如花草、树木、车子以及行人。但也可以是树的一片树叶或者窗户上的百叶窗图案。假如模仿太阳光照射建筑外观的情形,光影跟踪阴影是可以利用的,只是在渲染时这些阴影需要很大的计算量。

3图形、图像—设计数据的储备以及再利用

在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设计中,无论是数据状态的建筑模型,还是以具有环境光色,物体材质的图像化建筑场景,都可以被多次利用,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CAD中,块的慨念和使用属于这个范围,而在3DM气X中,可将常用的建筑元件或者复杂的模型,像罗马柱、雕塑、古典窗饰等建立单一场景存成文件,而在建筑场景中,只需要建立简单的几何模型。设置同一名称,进行替换,那样许多模型都不需要重新制作了,这样就可以多次利用这些模型了,而不需要重新构建,也减少了许多麻烦,。如果利用数字化模型,会是十分简单,只需要利用计算机相关方法修改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少成本,且具有高效性,有利于委托设计的甲方和承担设计的乙方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还可以不断地变换建筑构件和观看不断变换角度的建筑空间场景,使甲乙双方从设计开始一直到结束,可以对设计进行反复比较,最终找到最适合的作品,从而使双方在各方面意见统一,更好的合作。

4总结

第6篇

监视、控制计算机的使用

基于WindowsNT/2000的应用系统中,一些关键的人机交互工作站,常需要了解并记录所有操作人员操作计算机的情况。如:在工业控制领域,一些使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的工作站,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这些工作站上通常要求只能运行系统所要求的应用程序,不能运行与系统无关的程序,同时要求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所有原始输入进行记录,以便出现事故(如操作故障、程序异常退出)的时候,用来分析是人为原因,还是系统原因造成的。基于以上需求,我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记录操作人员的输入,另一个是如何控制操作人员的输入。在DOS、Windows3.1、Windows95/98中都可以编写响应键盘和鼠标输入的中断处理程序,截取来自键盘和鼠标的输入,记录、分析后依情况分别处理。但是在WindowsNT和Windows2000中,这样的解决方法将不再行得通,这是因为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不再允许应用程序直接对系统设备的底层进行操作。这样,用户的应用程序将不能够对计算机的端口地址进行读写操作,所以在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中对计算机端口的读写是无效的。另外一种方法能够非常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可以编写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来解决,但是要编写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必须对WindowsNT/2000的系统底层以及整个系统架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调试都比较困难,同时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少。所以本文没有采取这种方法,而是采用微软公布的标准Win32函数和钩子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方便而且快捷。在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中,称各种输入为事件(Event),所有的键盘、鼠标输入事件以及其他事件都是通过消息传递处理机制来得到响应的。控制、监视计算机实际上是控制、监视事件消息流。Windows操作系统为这种应用提供钩子(Hook)技术。这种技术的要点就是在操作系统的消息传递处理机制上外挂一个我们定义的函数,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监视、控制系统的事件消息流。本文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将所有的程序代码放入系统可以加载的动态链接库中。下面我们以键盘输入的监视和控制为例详细叙述这种方法。其总体思路如下:首先,定义自己的钩子函数。其次,安装自定义的钩子函数,此后钩子函数在后台开始工作。一旦系统发现击键动作或者鼠标动作,系统将马上调用该自定义的钩子函数,并将事件消息传入,供程序分析判断。它可以监视所有的击键和鼠标动作,与DOS时代的中断调用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最后,卸载自定义的钩子函数。钩子函数的定义微软的钩子技术的原理就是应用程序可以在系统的消息处理机制上外挂一个子程序,在消息尚未到达目的地之前,用该子程序来截获此消息,以进行监视和控制。我们这里使用的是WH_KEYBOARD_LL类型的钩子函数,这种类型的钩子函数可以截获所有的键盘事件,即敲击键盘上的任何一个键,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都可以知道。该类型钩子函数要求安装自定义的钩子函数必须是以下原型:LRESULTCALLBACKLowLevelKeyboard-Proc(intnCode,WPARAMwParam,LPARAMlParam);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如下:intnCode:用来决定钩子函数如何处理事件消息的代码,参数的取值为HC_ACTION时,参数wParam、lParam包含了所需的键盘消息事件信息。WPARAMwParam:键盘消息事件的类型ID。该参数有四种可能的消息类型取值:WM_KEY-DOWN,WM_KEYUP,WM_SYSKEYDOWN,WM_SYSKEYUP.LPARAMlParam:指向一个类型为KBDLLHOOKSTRUCT的结构指针。该结构容纳了底层键盘输入事件的详细信息,它的定义如下:typedefstructtagKBDLLHOOKSTRUCT{DWORDvkCode;//一个范围从1到254的虚拟键码DWORDscanCode;//键盘的硬件扫描码DWORDflags;//一系列的标志位//0比特位指示该键是不是扩展键(如:功能键,或数字小键盘上的键),1表示是,0表示否//1~3比特位保留//4比特位用来区分该事件是否来自Win32函数keybd_event()调用,1表示是,0表示否//5比特位为状态描述码,如果ALT键按下,该位是1,否则是0。//6比特位保留。//7比特位是变换状态位,键被按下为0,键被释放为1。DWORDtime;//该消息事件的时间标记。DWORDdwExtraInfo;//该消息的其他扩展信息。}KBDLLHOOKSTRUCT,FAR*LPKBDLLHOOKSTRUCT,*PKBDLLHOOKSTRUCT;实际的钩子函数的框架如下:LRESULTCALLBACKMyLowLevelKeyboardProc(intnCode,WPARAMwParam,LPARAMlParam){BOOLbSkipThisEvent=FALSE;HWNDhwndForeground;HWNDhwndFocus;DWORDdwCurrentThreadId;DWORDdwWindowThreadId;if(nCode==HC_ACTION){PKBDLLHOOKSTRUCTp=(PKBDLLHOOKSTRUCT)lParam;//系统传递来的键盘输入事件信息指针switch(wParam){caseWM_SYSKEYUP:caseWM_KEYUP://ifkeyup/*这段代码用来获得当前拥有输入焦点的窗口的窗口句柄,以便获得该窗口的相关信息*//*获得前端窗口(即用户当前正在工作的窗口)的句柄,创建该窗口的线程通常拥有比其他线程稍微高一些的优先级。*/hwndForegroud=::GetForegroundWindow();dwCurrentThreadId=::GetCurrentThreadId();//当前线程的Id//获得产生前端窗口hwndForeground的线程Id值,用来惟一表示一个线程dwWindowThreadId=::GetWindowThread-ProcessId(hwndForegroud,NULL);/*下面这一行代码非常重要,它的作用是使当前线程(dwCurrentThreadId)的输入处理机制依附到创建前端窗口的线程(dwWindowThreadId)的输入机制上,否则你将得不到当前拥有键盘输入焦点的窗口句柄。这是因为在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通常创建不同的线程来处理相互独立的输入过程,每一个输入过程都拥有自己的输入状态(焦点、键盘状态、队列状态等),通过AttachThreadInput调用,操作系统将允许调用线程获得或者设置其他线程生成窗口的输入状态信息。只有执行该系统调用,才能够得到当前拥有键盘输入焦点的窗口的窗口句柄,否则GetFocus()系统调用将返回NULL。在这一点上WindowsNT/2000与Windows9X操作系统有很大不同,这也正是WindowsNT/2000比Windows95/98操作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更好的一个原因*/AttachThreadInput(dwCurrentThreadId,dwWindowThreadId,TRUE);////获得拥有键盘输入焦点的窗口的窗口句柄hwndFocus=::GetFocus();if(hwndFocus||hwndForeground){charwnm[256];wnm[0]=0;//变量定义后,使用之前一定要初始化。//获得该窗口的窗口标题,就是在窗口标题栏上显示的内容::GetWindowText(hwndForeground,wnm,255);charclsnm[266];clsnm[0]=0;//获得该窗口的类名字::GetClassName(hwndFocus,clsnm,255);//获得该窗口的风格LONGstyle=::GetWindowLong(hwfocus,GWL_STYLE);/*如果你只对部分窗口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下面的形式进行过滤,从而只处理你所感兴趣的某些窗口的输入事件*/if((stricmp(clsnm,“edit”)==0)||(0x0020&style)||strstr(wnm,“MyTestWnd”)){//你可以在此记录供以后分析使用的相关信息LLKEY_OutputToLog(hwfore,hwfocus,wnm,clsnm,p);}}caseWM_KEYDOWN:caseWM_SYSKEYDOWN:if(p->vkCode==VK_LWIN)

*该行代码用来将键盘上的左Win系统键(就是带有微软旗帜图案的那个键,注意是左边的那个)屏蔽掉,如果在代码执行后,用户敲击键盘上的左Win系统键,将不会弹出Windows的开始菜单。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屏蔽任何你所要屏蔽的键,从而达到控制计算机使用的目的。*/bSkipThisEvent=TRUE;break;}endofswitch}//endofifif(bSkipThisEvent)//如果是需要屏蔽的键,一定要返回1给操作系统,切记。return1;elsereturnCallNextHookEx(NULL,nCode,wParam,lParam);/*调用钩子函数链,以便使其他应用程序能够正常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nCode小于零,钩子函数必须返回CallNextHookEx函数调用的返回值。如果nCode>=0,建议仍然返回CallNextHookEx函数调用的返回值,否则其他安装了WH_KEYBOARD_LL钩子函数的应用程序将收不到系统发送的钩子通知,从而使其他应用程序功能发生异常。不过我们也可以利用系统的这一个特点,来屏蔽一些功能键,禁止某些系统特性,实现控制计算机使用的想法。安装钩子函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我们定义好的钩子函数安装到系统中。用来安装用户自定义钩子函数的Win32函数是SetWindowsHookEx,该函数的原型如下:HHOOKSetWindowsHookEx(intidHook,//将要安装的钩子函数的钩子类型HOOKPROClpfn,//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的函数地址HINSTANCEhMod,//应用程序的实例句柄,即容纳了钩子函数的动态链接库的句柄。如果钩子函数所在地址空间在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hMod应该为NULL.DWORDdwThreadId//钩子起作用的线程Id,如果该值为零,则对系统中所有线程都起作用);其中idHook指定了安装的钩子函数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钩子函数可完成不同应用功能,而且不同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的钩子函数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在本文我们主要介绍的是WindowsNT/2000操作系统中目前公开支持的最底层的两种钩子类型:WH_KEYBOARD_LL和WH_MOUSE_LL。这两种类型的钩子函数在WindowsNTServicesPack3及其以后的版本,包括Windows2000Professional中得到很好的支持。这两种类型的钩子函数可以分别监视底层的键盘和鼠标输入事件,在系统将事件分发到相应的接收目的地之前将它截获,交给用户自定义的钩子函数来处理。下面以键盘钩子为例详细说明,鼠标钩子与此类似,不再赘谈。在这里,我们的安装函数和我们定义的钩子函数放在同一个动态链接库中。其中g_hWin32NT_DllHandle是我们定义的全局变量,类型是Handle,在系统调用动态链接库的入口函数时,将hModule的值赋给g_hWin32NT_DllHandle。//下面是动态链接库的入口函数DllMain(HANDLEhModule,DWORDul_reason_for_call,LPVOIDlpReserved){g_hWin32NT_DllHandle=hModule;/*保存该值,以后在安装自定义钩子函数的时候要使用该值*/returnTRUE;}//下面的函数用来安装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HHOOKg_hhkLowLevelKybd;//以后在卸载自定义钩子函数时,要用到该值voidStartMyHook(void){g_hhkLowLevelKybd=SetWindowsHookEx(WH_KEYBOARD_LL,::MyLowLevelKeyboardProc,(HINSTANCE)g_hWin32NT_DllHandle,0);}/*g_hWin32NT_DllHandle是动态链接库的句柄,我们定义的钩子函数放在该动态链接库中。该句柄是在操作系统加载动态链接库时,由操作系统调用DllMain()传入的*/如果安装成功,系统调用将返回一个钩子函数的句柄;如果失败,将返回NULL。将来在卸载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时要使用该句柄。所以必须将返回值保存到一个全局变量中。安装成功后,该函数返回。从现在开始,键盘的任何击键动作都将被我们定义的钩子函数捕捉到,包括各种系统功能键。操作系统在后台将自动异步地调用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进行处理,并且不会影响任何当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工作,也不会对系统有任何不良影响。卸载钩子函数当我们的应用程序退出时,或者不再需要钩子函数的处理时,必须卸载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下面的Win32函数用来卸载我们自定义的钩子函数UnhookWindowsHookEx(g_hhkLowLevelKybd);至此,我们已经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底层键盘钩子技术的应用方法,对于鼠标输入事件的控制与监视的方法,与此完全类似,读者可依照本文完成自己的功能。并且在你的应用程序中,可以根据需要,多次安装、卸载钩子函数。不过有一点读者要注意,就是在程序调试时,一定不要同时将这两种类型的钩子函数都进行设置,因为一旦程序处理上有错误,操作系统将不能获得任何操作消息,计算机只有重新启动。读者可以将本文介绍的方法应用到许多场合,比如在运行某些关键的任务时,为避免人机交互的干扰,可以锁定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待任务完成时,再恢复正常的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另外,屏蔽某些不想让用户使用的功能键等等。

第7篇

关键词:子空间算法 汽车轮胎 稳态响应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002-02

轮胎作为汽车的接地部件,不仅要在结构方面满足设计的要求,而且还要和整车能够匹配,避免发生共振等现象,因此,有必要从汽车轮胎的固有频率方面入手来分析汽车轮胎的阵型。近年来,使用有限元的方法来对汽车轮胎的动力性能进行分析逐渐成为热点,有限元分析能够精确的描述汽车轮胎的结构,考虑结构的非线性、材料的不均匀性等各种因素,有很高的精度和工程实用性。

本文以12.00R20规格的子午线轮胎为例,应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建立汽车轮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子空间算法计算汽车轮胎的谐波激励稳态响应,得到汽车轮胎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

1 有限元分析及轮胎模型

汽车轮胎是由橡胶材料和众多的骨架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而有限元本身计算涉及到材料的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等因素,模型很复杂,计算时为了减少单元数量,降低单元划分难度,对汽车轮胎进行适当简化。

本文是应用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汽车轮胎进行分析。

1.1 汽车轮胎结构的简化

本次计算对汽车轮胎做如下简化。

(1)忽略轮胎上的防擦线、标志线等线条。

(2)不考虑轮胎上花纹的影响。

(3)不考虑0°带束层与第3带束层之间的缝隙的影响。

(4)不考虑气密层的影响,气密层非常薄,把气密层和内衬层合并考虑,进行网格划分和计算。

(5)由于汽车轮胎上的胎面基部胶和胎肩垫胶是同一种材料,这两部分也是整体进行网格划分和考虑。

1.2 汽车轮胎的建模

如图2所示,建立汽车轮胎的轴对称模型,然后利用ABAQUS中*SYMMETRIC MODEL GENERATION命令将2D的轴对称模型旋转360°,建立汽车轮胎的3D模型,建立的汽车轮胎3D模型如图3所示。这样的建模方法可以保证轮胎模型的几何轮廓对称和材料区域的划分、单元网格的划分、rebar单元的定义的对称。

1.3 材料模型

汽车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胶,橡胶是一种非线性不可压缩或近似不可压缩的超弹性材料。橡胶在受到载荷作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对超弹性材料来说,其本构关系一般是从应变不变量或基本的伸长率表示的应变能密度来得到。根据对橡胶材料纯剪切、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三项试验的数据,在ABAQUS软件中使用neo-Hookean橡胶本构模型更加精确些,因此,本次计算应用neo-Hookean橡胶本构模型来进行计算。材料参数见表1和表2。

1.4 荷载和边界条件

在汽车轮胎的参考点上作用有200N的垂直动载,载荷覆盖了80~130 Hz的频率范围。在分析中轮胎边缘被约束。在定义子空间法求解稳态响应步之前要先进行模态分析,提取前20阶特征模态,能够完全覆盖载荷的频率范围。

2 计算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分别提取汽车轮胎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得出汽车轮胎在谐波激励下的模态响应。

2.1 汽车轮胎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汽车轮胎的前十阶固有频率和振型见图4~图5。汽车轮胎的振动模态不同,根据振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旋转振动模态、侧向弯曲振动模态和面内径向振动模态,三种振动模态当中,面内径向振动模态对汽车轮胎的动力学性能影响最大。

2.2 汽车轮胎在谐波激励下的模态计算结果

汽车轮胎在谐波激励下的模态计算结果见图6,由图可知,在200N的动荷载作用下,汽车轮胎出现的最大位移是1.8 mm。

3 结论

通过基于子空间算法计算汽车轮胎在谐波激励下的稳态响应,得出以下结论。

(1)和直接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模态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相比,子空间稳态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在计算汽车轮胎的动力模态响应时速度快,计算速度可以达到直接法的10倍以上。

(2)汽车轮胎在自由状态下的振动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旋转振动、侧向弯曲振动和面内径向振动。

(3)汽车轮胎的固有频率和汽车轮胎的接地荷载和径向尺寸有关,对相同材料的汽车轮胎来说,其尺寸越小,受到的荷载越大,固有频率越高。

参考文献

[1] 庄继德.汽车轮胎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 谷叶水,石琴.子午线轮胎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方法[J].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结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建筑单位也逐渐认识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工程预算管理的控制。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在仍然还是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本文试从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预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1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重要依据的预算定额和编制方法,不仅反映了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的产品生产的数量关系,更是反映在一定生产力的下建筑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诸如借用定额问题,例如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参照工民建标准进行定额,这类定额的借用,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建筑类型、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在实际施工中零星维修项目的人工费用通常会比正常生产所支付的人工费用要高,定额没有具体说明而造成预算编制的价格偏底,导致施工单位成本增加,资金压力加大。

1.2计算方法存在问题。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算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预算不准确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工程预算定额的不正确,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计算方法也有较大失误,特别是在工程预算的间接费中,因为计算方法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而导致工程造价产生失控的现象。因为在进行工程前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能够对有限的几个材料的基价做出定价,而且价差是不能用于计算间接费用中,但是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到高达上百种材料,这些材料的预算价格除去规定的材料以外,都需要直接进入工程直接费用中去,材料费的增加是计算施工中间接费用的最为敏感因素,因为材料费越多的话,间接费也就越多。而且因为材料的价格收到市场供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合的问题,导致间接费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失控。

1.3人为因素对工程预算编制影响较大。我们知道,在工程预算的编制中,建筑公司对临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投资一般是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以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公式并不是对所有的工程都使用的,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新的技术和机械的应用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同样的一个施工工程,可能使用的施工人员大大减少,如果没有考虑到这种可变的因素对施工工程的影响,最后会导致工程预算失真的问题,从而导致工程投资失控现象。

2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更新预算管理

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公司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为了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目标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同时也是具有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适应机制。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使职工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2 加强预算工作的统筹管理

预算工作的统筹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区别的,甚至是矛盾的。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某一单位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施工建设单位要发挥自身在工程预算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具备统筹全局的意识和观念,改变对各参与单位的孤立、对立态度和行为,切实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还要将施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及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限额设计和考核工作。限额设计有利于投资估算及设计概算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投资估算及设计概算的合理修正,有利于提高设计者的经济意识与责任意识。建设单位必须以限额设计为源头,做好投资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其次要加强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和成本控制,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修改、增加、变更项目,完善设计理念。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重点是加强合同管理、设计变更的管理。规范并严格实行设计变更管理朝有利于合同造价的方向实现,这样有利于工程预算的有效控制。最后是加强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主体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加强人、材、机的成本分析、核算,以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这样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施工建设单位要从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出发去分析和考核工程的成本,重视时间价值,重视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2.3注重的预算执行效率

预算编制完成后,预算的分解和执行是预算管理的主体工作。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企业一定要调动其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认真、严肃地分解、监督和执行预算,注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维护预算的刚性,杜绝乱开口子、随意变更预算的现象,使预算工作沿着设定的轨道运行。

2.4加强对工程量的审核力度

对工程项目的划分进行审核,看是否合理进行划分。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把握施工图纸的主要项目以及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要想搞好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工作,就必要做好计算工程项目的划分工作。因此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预决算首先要审核的问题,审核是否出现多余或减少的一些项目,划分项目的办法必须要与定额项目保持一致性。

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与定额是否是一致的是我们需要进行审核的一个项目内容,定额执行过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工程量都要各自相应的计算规则,必须要按照此规则来执行,决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巧立名目的状况。工程量的选取单位与套用定额单位是否保持一致也是需要进行审核的。在套用定额时一定保持计取单位的一致,出现这样错误都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及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签证时的那些凭据必须要进行审核,还需对工程量进行核准。现场的签证以及设计时的修改通知书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在审核的时侯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调查研究,杜绝出现一些不实际的账目和一些空帐,对这些情况予以坚决的打击。

2.5 加强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在工程内容上既不遗漏,也不重复计价。正确应用定额及有关规定是做好决算的关键,双方的预算、材料人员通过合作,保证量与价的准确合理,为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打好基础。我们知道工程量清单方式下的工程量的计算与传统的定额方式有很大的区别(1)招标方算量,投标方审核;(2)招标方为编制工程量清单算量,投标方为组价内容算量;(3)招标方按图示尺寸计算,投标方按施工方案的实际发生量计算;(4)招标方的工程量清单中要包括项目编码、数量和单位。因此,在清单方式下,建设单位要主动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尽量减少工程索赔的发生,以降低投资,减少工期;对施工过程的变更事宜保持必要的关注,及时、合理地对施工单位进行反索赔,以作最后的造价控制。

3结语

为了使建筑工程顺利有序的开展,我们只有充分注重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用科学探究的精神、勇于实践的魄力,与时俱进的完善预算定额,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用动态的管理机制完善构建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最终使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根本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

2王树国.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信,2005.14

3林荣木.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J].科技资讯,2008(2).

第9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以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也日益提升。在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似乎稍显滞后。单从预算管理方面来说,可利用的资源成倍增加,业务种类逐年增多,业务活动更深更广,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将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属于全额事业单位,肩负着一个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来源主要由本级财政拨款、省级国家级专项经费与非税收入三部分构成,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紧张,加之近年来国家可能将逐步取消非税收入途径,有限的经费来源将进一步缩减,因此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经费十分重要。

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标的完成,能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工作的管理流程更加完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加强预算管理,能够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从而规范各个部门的工作。预算管理制度的加强有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社会服务的职责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对各部门资金的流动情况和相关业务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绩效考评,总结出业务活动的服务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加高效合理地利用相关经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的预算,基本上还是以定额预算加项目预算来编制,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多报项目和夸大项目预算。此外,预算编制几乎成为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参与度不够,造成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再就是财政部门为了强调预算的刚性往往严格限制预算的调整,预算一经批准便保持一年不变,与业务工作的变化不相适应。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保障力度不够,大部分业务经费要靠当年实现的非税收入或者上级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来保障。这些都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预算约束软化

由于对编制预算缺乏科学分析和预算编制失真,无法开展有效的预算控制,使预算流于形式。其一,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缺乏约束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预算法律意识,将预算视为一个模板,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重实际轻预算,对预算支出项目、金额进行随意更改,不按批复下达预算执行,致使预算目标无法实现。其二,预算调整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因支出项目的变动而出现资金借用、挪用、混用现象,项目进度难与预算执行进度同步,出现超支、结余和突击花钱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预算约束的软化。

(三)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在关注资金的使用及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对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效果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仅仅是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往往不能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无法给预算编制工作和预算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和有益的改进建议,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和预算管理制度改进。只以结果进行奖励而忽视了过程,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完成目标忽视预算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同时由于绩效评价机制的不规范,会使得对人员绩效奖励产生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这种绩效机制成为一个空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被调动,原本认真工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久而久之会使得全员缺乏工作的热情,预算的执行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影响疾控机构运行与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监督力度、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是几种较为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各个方法都有不同的长处和应用范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预算编制方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中零基预算法凭借其较高的科学性和认可度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方法,它能够将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一方面使得资金得到了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金能够在最需要的工作上发挥更好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渐改变预算编制的方法,应充分认识目前所使用的定额加项目预算的缺陷,吸收采用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科室和部门,应该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其支出预算,通过对这些职能科室和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的分析研究,并且对其预算年度内所需经费进行核查,最终确定其预算目标。

(二)强化预算监督,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编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是否符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是否覆盖了所有的层级;编制的报表是否达到平衡,是否出现金额错误、不够详尽的情况;编制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等。

(2)预算执行方面的监控。对于预算执行的监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预算收支执行的进度是否与单位的正常工作进度相匹配;是否实现了预期的预算收入目标,是否有未预计的收入进账;各项花费支出是否有预算,预算支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无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现象;年终决算报表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完整可靠等。

(3)对预算的差异分析。预算的执行会随着实际工作任务的变化进行调整,会和原来的预算目标产生偏差,这就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寻找减少差异的方法,争取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汲取教训,不断缩小两者的差异。

(4)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造成预算约束软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全面预算控制手段,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到全面预算管理监督的实时性、有效性,可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对现有的业务、财务软件进行整合,构建一套能实时采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各项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异常,自动预警,同时对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从而大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三)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从各科室、部门的年度预算执行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秉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考评制度,应包括的考核内容有:各科室、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是否合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预算目标的规定范围;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实行情况;各部门人员是否在预算工作方面尽了自己的责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研究制订应用预算资金评价结果的方案,加强评价机制的约束力,对有关的责任科室、部门进行监督。要使考评工作产生效力,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考评方法,对各科室、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据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大全面预算管理力度,及时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监督力度予以强化,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此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35-36.

[2]孙小燕.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290.

第10篇

Abstract: Aiming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uation desig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t present, through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o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help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graduation design work.

关键词: 教学管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Key words: teaching management;graduation design;practical teaching link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74-02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毕业生本身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1]。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同时也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其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与其它重点院校有一定的区别。作者长期从事地方性院校计算机类相关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工作,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应该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存在不同程序的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是制约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毕业设计的选题就应该与知识的应用相关。实际操作中,选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选题关管理不严,学生选题随意性很大,即不科学也不合理。因而存在选题过难时无法完成设计,最终只能匆忙通过换题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设计论文来完成设计任务,这样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或者选题过于简单时,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②选题重复性大,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题与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相关。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近3年毕业设计选题中有近50%的选题是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且有近10%的选题是陈旧的MIS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之类的选题,同时这类选题也是最容易通过非法渠道获取。③选题没有应用背景,设计过程变为虚拟过程。学生在做需求分析过程几乎是凭空想象,由于学生本身就没有实践应用的经验,其虚拟出来的需求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需求分析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设计的不合理,自然无法保障其设计质量。

选题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是:①导师课题和学生自拟比例不合理。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指导教师不如综合性大学指导教师有更多的科研课题和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导师的课题经常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导师给出的选题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因而学生自拟选题就占有一定比例,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第一次综合性实践,学生选题自然难实现科学性。②指导教师的知识面限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应该是宽广的,即可以涉及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设计、信息安全、嵌入式开发等众多方向,可地方性院校的指导教师因知识面限制自身因素,也无法做到每个选题都符合科学性。

1.2 毕业设计指导不到位目前大多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都安排在第八学期,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这段时期恰恰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到实习单位实习的时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毕业设计上而是放在找工作上,学生在这学期基本不在学校,导师也无法监控其设计过程。另外,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地方性院校引入了大批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这些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

1.3 毕业设计时间无法保证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将进行资料检索、选题、调研、相关开发软件的学习应用、程序设计、论文撰写等几个阶段,不要说设计质量,就设计的时间上都不能完全保证[1]。

1.4 毕业设计评价不科学尽管各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都有一个指导性体系,这个体系是对所有本科专业制定的,具有普及性而缺乏专业性,大多数地方院校并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这样就会出现对同一个设计评价差距很大。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选题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选题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限定学生自拟选题的比例。指导导师和学生自拟的选题比例应该控制在7:3,学生自拟的选题应该通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原则上学生自拟选题应该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和已有一定研究的方向,或学生亲自参与过的项目。②选题尽可能是指导教师正在研究或已研究过的科研课题的子项,是指导教师熟悉的专业领域,或者是导师正在开发的一些系统项目。③选题尽可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原则上不允许选择通用MIS系统如网上购物、工资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网络考试、进销存管理等系统作为选题,除非此类系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背景。④当选题不足时,可以选择摸拟一些常用软件如聊天类、防火墙、浏览器、写字板、简单游戏、简单小工具等作为选题,通过不同的开发技术来实现这些软件的功能。⑤适当控制理论型选题,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地方院校既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设计选题就应该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一般要求达到70%以上。⑥选题初定后,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应对学生选题进行汇总和、统计,尽可能控制选题重复的现象,对重复选题进行重新选题。⑦重视开题报告的审定。通过开题报告可以对学生设计目标和设计路线进行分析,以确定选题设计的难易度和工作量,判断学生能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以避免学生无法完成设计任务。⑧选题确定后,应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更换选题。确实需要更换选题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应该严格把关。

2.2 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的管理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加强与学生对设计的沟通,建立可靠的沟通方式,定期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学生在设计期间可能在校外实习和找工作,应建立制度规定学生定期通过电话或E_Mail向导师汇报设计过程。②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的质量监控。需求分析决定设计的技术路线,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需求分析没有仔细深入,常常是凭空虚拟。建议指导导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单独审核,需求分析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管理的一个单独环节加以管理,只有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③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第一稿的质量监控。论文第一稿体现了整个毕业论文的框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论文写作方法不熟悉,不会组织论文内容,指导老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学会论文的组织,突击论文重点描述的内容和写作方法。④设计技术路线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获取,也可以通过指导导师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进行指导。⑤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指导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开发技术。

2.3 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一般要求较长的时间,建议毕业设计的工作从第六个学期末开始。在第六个学期末进行选题,利用一个暑假进行参考文献的阅读,在第七个学期初开始进行开题,然后进行需求分析,学生利用一个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和总体设计的设计,在第七个学期末毕业设计总体框架就基本形成。学生在第八个学期在校外进行实习或找工作过程中,只需要完成详细设计即可,从而保障了设计的时间和质量。

2.4 毕业设计评价的管理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的评价,应该包括对设计的评价和对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应该分别建设两个评价体系:①建议对设计的评价主要从选题的科学性、技术设计路线的选择、需求分析的能力、设计目标的实现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设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设计答辩过程来实现,应该认真组织答辩过程。②建议对论文质量的评价应该从文题相符、论文的结构、表达的能力、用语的科学性和格式方面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论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阅教师对学生论文的仔细评阅来实现。③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需要综合设计的评价和论文和评价。由于地方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中,设计的评价和论文质量的评价的比例控制为6:4。

3小结

提高地方院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同时也是学生通过大学四年本科学习后的知识总结和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通过探索和研究毕业设计管理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更多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对毕业设计管理的探讨,以实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思考

 

网络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能够稳定、可靠以及高效地运行,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达到用户预期的要求。过去也有一些简单的工具用来帮助网管人员管理网络资源,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对强大易用的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日益显得迫切,管理人员需要依赖强大的工具完成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任务,而网络管理系统就是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系统。本文就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常见的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情况

1.1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分类

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诞生于Internet家族的SNMP是专门用于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虽然它有简单适用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网络界的实际标准,但由于Internet本身发展的不规范性,使SNMP有先天性的不足,难以用于复杂的网络管理,只适用于TCP/IP网络,在安全方面也有欠缺;其次,CMIP是可对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案提供全面支持,在技术和标准上比较成熟.最大的优势在于,协议中的变量并不仅仅是与终端相关的一些信息,而且可以被用于完成某些任务,但正由于它是针对SNMP的不足而设计的,因此过于复杂,实施费用过高,因此,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是将CORBA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而产生的,主要采用了分布对象技术将所有的管理应用和被管元素都看作分布对象,这些分布对象之间的交互就构成了网络管理.此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屏蔽了编程语言、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提供了多种透明性,因此适应面广,开发容易,应用前景广阔.

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一般可分为集中式以及非集中式两种体系结构。集中式网管体系结构通常采用以平台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将单一的管理者分成管理平台以及管理应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再通过管理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科技论文,思考。而飞机中方式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包括层次方式以及分布式的。

1.3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

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IETF提出来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它是基于TCP/IP和Internet的。因为TCP/IP协议是当今网络互连的工业标准,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因此SNMP是一个既成事实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另一种是ISO定义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科技论文,思考。CMIP是以OSI的七层协议栈作为基础,它可以对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下的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监测和控制,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两者相比较的话,SNMP主要是采用轮询监控,管理者安一定时间间隔向者请求管理信息,根据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情发生,而CMIP主要是采用委托监控,当对网络进行监控的上搜后,管理者只需要向发出一个监控请求,会自动监视指定的管理对象。

2.常见的计算机网路管理技术

2.1WEB的网络管理模式

WEB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有较强的灵活性以及易操作性。科技论文,思考。WBM提供比传统的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更直接、更易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 e b页面对W W 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所以WBM的结果必然是既降低了MIS全体培训的费用又促进了更多的用户去利用网络运行状态信。因此,WEB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优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系统管理员可以在Intranet上的任何站点或Internet的远程站点上利用WEB浏览器透明存取网络管理信息;其次,统一的WEB浏览器界面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学习,从而可节省培训费用和管理开销;再次,管理应用程序间的平滑链接:由于管理应用程序独立于平台,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协议将多个基于WEB的管理应用程序集成在一起,实现管理应用程序间的透明移动和访问;最后,利用JAVA技术能够迅速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WEB网络管理支持多种管理标准和协议,通过WEB技术对各种计算机管理平台进行分布式的管理,且不会影响到原有网络系统的基础结构。

2.2分布对象的网络管理技术

CORBA技术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工业标准,主要思想是将分布计算模式和面向对象思想结合在一起,构建分布式应用。OMG是CORBA平台的核心,它用于屏蔽与底层平台有关的细节,使开发者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而不必自己去创建分布式计算基础平台。科技论文,思考。CORBA将建立在ORB之上的所有分布式应用看作分布计算对象,每个计算对象向外提供接口,任何别的对象都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调用该对象提供的服务。科技论文,思考。CORBA可以提供位置透明性、移动透明性等分布透明性。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通常按照Client/Server的结构进行构造。科技论文,思考。由于CORBA是一种分布对象技术,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克服传统网络管理技术的不足,在网络管理的分布性、可靠性和易开发性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的管理问题也日益严重,计数机网络管理技术问题也日益尖刻。我们应该通过上述的办法,实现全面网络管理。

参考文献:

[1]晏蒲柳.大规模智能网络管理模型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3)

[2]李佳石.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拓扑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

[3]李佳石.网络管理系统中的自动拓扑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

第12篇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阶段,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查。因此做好本科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质,对毕业生以后的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现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大体可以分为:理论、软件和硬件。实际上学生的毕业设计多是做软件或硬件的,做理论的不多,即使做理论也要求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编程验证。设计涉及的方面一般有:网页设计;网页编程;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络设计、搭建、调试和维护;网络安全;单片机及自动控制等。这些设计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包括软件开发方法、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等。如何通过这样的训练来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毕业设计就难以得到提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够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先决条件。每年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是与上一届大同小异,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做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学生之所以选这些系统来做,也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实现从技术上来讲其实是大同小异的,系统的实现方法在许多计算机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已经成型的论文也颇多,到时候学生可以把界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把别人的论文稍加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论文。但这些题目毫无创新性可言,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2.学生思想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

学生大多认为毕业设计仅是一种形式,对自己的正常毕业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没有丝毫影响,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考研初试、复试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准备考研,而不是做毕业设计,往往都是临近答辩时,才匆匆忙忙,东拼西凑,草草完成,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想象。以这种心态和这样的方式写出来的论文,质量当然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3.指导教师的选择不当和责任感不强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目的认识不足,责任心欠缺,对学生疏于指导。学生本来就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足,再加上指导老师疏于管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4.对毕业设计的监管有所欠缺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监管不够到位,对指导老师的要求不够明确。检查是大多基于学生和指导老师填写的各种表格和文档,指导老师没有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起到监管和指导的作用,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随之任之。这种方法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起不到监控的作用。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取决于指导老师的评定和答辩。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导致答辩的时候,把关不严。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不好好做毕业设计也能通过。如此欠缺的监管制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自然不佳。

三、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毕业设计可以反映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解决。

1.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选择。第一,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第二,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第四,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第五,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

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要经过耐心教导,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任务,也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从而端正了态度,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一些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加强过程监控,改革评价体系

通常学院对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所作的工作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控。如果学生不是自己做的毕业设计,又在答辩前熟悉了别人给设计的东西,单从答辩环节有时很难看出。开题报告完成以后,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这种过程监控实际上既对学生加强了管理,也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力度。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需求分析报告的质量、系统设计报告的质量和中期检查的结果等均列入毕业设计评价之内。

第13篇

【关键词】毕业 设计 质量 对策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可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

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别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如前所述,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显然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需经历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部要求的工作量是学生每天工作6-8小时,共计要用15周以上,这是相当必要的。

2.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只有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另外,指导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品才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我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规定指导教师每周的指导时间不能低于8小时,效果显著。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情况

实践证明,科学、完善、有效的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对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科学并且到位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归档、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和经费保证

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学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资料查阅、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分析、绘图和仿真等与课题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图书以及实验实习的设备和场所。特别对于工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参加毕业实习、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我们必须提供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生查阅资料、科学研究、实验、毕业实习、文章打印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5.毕业设计实习、调研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实习、调研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做课题的理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的很好的启示。因此,毕业实习、调研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质量。

四、系部(学院)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学校(特别是院系管理者)是可以掌控的,只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主体作用,保证“人、财、物、时”等投入到位,就能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抓关键,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做好系部(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我们的经验是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规范为抓手,综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构建和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把毕业设计(论文)及其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能够寻找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从信息的角度上看,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系统自动地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功能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因此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时一定必须做到信息不失真地传递和反馈,信息贯彻渠道和反馈通道都必须畅通无阻,必要时还应该加入认为的反馈通道。具体做法是: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到师生之中,宣传学校和系部的规定要求及其意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质量,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取信于民,树立威望。会议、座谈和问卷调查等都是保证信息畅通的途径。代表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为我们借鉴。它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三全―多样”(全过程、全员性、全面性或称全企业、多方法)是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时间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所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必须是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而不能是目标控制。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院系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在整个过程从选题开始到论文答辩、材料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同时要在每个控制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教师、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及管理等多个方而,可以说包括全系的所有机构、全体教职员工和该届毕业生,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述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该明确并强调本部门每个机构、每个成员(包括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2.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各院(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本部门的师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师生的全面发展。师生既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对象,又是监控的主体,在制定制度时既要满足质量需要,又要考虑师生容易执行;执行制定时既要严格,又要富有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设计或论文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正确解决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用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用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学风、教风和作风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思想上确立学生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在行动上创新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指导教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对于责任心强、成果显著的指导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这样可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实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锻炼,如深入生产一线、社会实践和实习指导、工程项目设计、试作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汁(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指导教师知识面拓宽和知识更新步伐,增强因材施教能力和综合指导能力。另外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这些措施的实施,就能不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促进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的形成。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人、财、物、时”投入到位是各院系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其中,人,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财,就是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物,包括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教室、实验实习场所等必须的硬件保障;时,既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还包括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所必需的时间。

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工具运用于教学,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这些工具,老师的指导也会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快捷、方便。同样,在其质量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如网上选题、网上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和规章制度制度宣传,计算机成绩管理,计算机材料管理,等等。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组成及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Z].2004.

[2]廖志凌.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82-85.

[3]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4]曾健平,尹新,胡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2):112-114.

[5]唐杜英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7):92-93.

[6]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实验教材,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职学校教材建设,对中职学校和广大教师寄予厚望,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3.21)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因此,编写、选择和补充适合中职学生口味的“教材套餐”,既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精耕细作,精心打造,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和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源质量较以往下滑教育学论文,出现了实验教材偏难,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脱钩现象。以往的中职生录取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分数段,而今是在普通高中分数段以下,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生源质量下滑,而教材内容和形式变化少,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特别是近年来,这一问题不但没有改变,甚至更加突出。

二是实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风格接近,忽视了实验教学的特点,难以实现实验教材的创新。课程总框架上理论课重而实践课轻,而且专业课也是重专业理论而轻技能训练;授课模式上仿效理论教学,实践课无法形成体系。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附属。

三是实验教材建设未与市场需要接轨,与用人单位需求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实验教材建设没有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市场了解不多不深,出现了编写实验教材所选素材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是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慢,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相比存在滞后的现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实验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实验教学教材和实验教学环境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中职生的实验教学,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学论文,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选择好的实验教材,不断完善教案、讲义,进行模块化整合,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本满足专业要求、学生爱不释手的实验教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配套相适应的三类实验教材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或编写三类教材,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版本级别的实验教材来满足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开发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分类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2)组织编写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的编写从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教育学论文,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以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总体来讲就是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和做好“三个结合”。打破“三种思维定式”其实是先洗脑。具体来讲:一是打破高教系列和中职系列实验教材一体化混编模式;二是打破将理论教材的编写模式应用于实验教材编写模式之中;三是打破单一实验教材版本,不分层次。做好“三个结合”就是要与时俱进。具体来讲:一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二是要将实验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与企业对接,与社会融合;三是要将实验内容与计算机软硬件更新结合起来,实现实验内容与实验环境同步。创新型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团队,有科研院所参与,有企事业精英加盟,通力合作,把中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材编写好,既要有内容丰富和适合实验教学的纸质教材,也要有各种风格的视频和音频教材,同时辅之以虚拟实验室,为中职学生奉献教材精品和提供访问友好的虚拟实验室平台,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良性发展。

如何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北大青鸟从教材到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洪恩集团计算机教学软件使很多人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等等,我认为构建和完善适合中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要从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和实验课程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入手,建立和规范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反馈机制教育学论文,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其次就是引进、学习一些知名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加以消化吸收,构建适合本地学生的实验教学体系;最后就是加强职业教育校际间的交流,联合编写教材或讲义,通过实验教学研讨会、教师教学比武和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来不断完善和丰富本地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3.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一定要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基本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卫红.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9.

第15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

0 引言

由于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校内外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完成。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训练,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然而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

1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学生不够重视

一方面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过程,不管完成的质量如何,都能蒙混过关,学生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找工作、面试或考研中,对毕业设计只能应付了事。

1.2 日常教学与毕业设计没有有机结合

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内容涉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流程、数据库的设计、程序调试等方方面面。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或缺乏硬件设备等诸多原因,导致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没有达到独立开发系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不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等,导致毕业设计时多数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指导老师给出的设计任务或完成的质量不高。

1.3 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不恰当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从理论、软件和硬件等方面进行选择,然而多数学生由于起点低,基础比较薄弱,毕业设计做软件或硬件的较多,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生很少,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指导老师给出题目,并指出题目类型、题目来源、题目主要内容、预期目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题目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之后由学生进行选题。二是学生自己命题,然后找老师指导完成。不管哪种方式首先都要由指导老师给出任务书,明确给学生提出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研究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等,指导教师针对选题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任务书,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步骤等,然而学生在选题时,由于老师给出的题目,理论性强或学生不感兴趣。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导致无法完成。学生自选的题目,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进行切实的调研,所有的功能需求全凭想象完成,导致做出来的成品功能不全毫无应用价值,且题目多为各种类型的管理系统缺乏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规范

毕业设计后期,要求学生根据其系统的开发过程撰写出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写论文,直到答辩前期才匆忙完成,导致毕业论文大多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更缺乏对系统中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更多是靠粘贴代码或对系统界面进行截图来充当篇幅。

1.5 指导老师缺乏责任感

按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题之后,指导老师每周都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与学生一起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填写指导记录,设计中期还要进行中期检查等相关工作,然而由于指导老师往往忙于教学或科研,加上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老师也不找学生进行指导,到最后指导老师只是在设计方向和论文写作上把把关。从而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1.6 毕业设计答辩流于形式

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毕业设计做了,答辩就能通过,不重视答辩,对评阅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答辩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从质量上把好最后一道关的作用。

2 相关应对措施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在本科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

2.1 加强思想教育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加强指导老师的思想教育,将毕业设计与教师教学评价挂钩,从而提高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2.2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通过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熟悉科研环境及流程,为毕业设计独立完成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命题,让老师、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题目,比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其科研方向相关的研究性题目,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一定研究基础;准备就业的学生,选择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实际开发背景的题目,这样就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就业实践经验,为就业打下基础。

2.3 加强制度管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老师和学生形成约束,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严格执行各种检查制度,制定规范的毕业论文书写格式,在答辩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设计不仅要检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还应该从学生调研、选题、毕业设计和论文完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尤其对不合格或达不到指导老师要求的毕业设计作品要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对其进行多次的补答辩,对抄袭、买卖设计或论文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在制度上纠正不良的学风。另外,为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质量高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

3 总结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是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环节,毕业设计质量高低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上接第119页)[1]胡小燕.本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