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一)社会公众对于中小学教师满意度偏低
教师工作对于学生的全员关注与家长对于个别孩子成长的关注有视角差异。在教师全员关注的条件下,教育允许也客观存在失误和发展的不一致性;可是从家长的视角看,他不允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有教育失误和相对滞后,所以被夸大化的个别教育失败的案例会导致舆论对教师的负面性评价。而且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家庭支出中给予孩子教育占比增加,可知中国社会对于教育的关切度不断提高。教育需求逐高与现实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之间客观构成矛盾,这造成社会诉求集中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二,现实教育中学科发展不均衡导致教师职业态度有差异。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过度应试的问题比较突出,考试学科备受重视,而其他学科逐渐边缘化。于是学校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也有一定的落差:考试学科老师尤其关注的是,交出一份社会认同的分数单;一般而言,非考试科目的老师,其心理客观有失落感,职业态度不积极。现实教育的课程偏狭,重智育轻德育,这使得难以凝聚起教师全面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共识。社会舆论对此多批评意见。其三,教师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这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引发社会负面评价。要看到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水平都不高,而工作的负担很重,教师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客观存在择校、择师等现象,这给学校带来不同程度的利益驱动。在逐步利益化的学校环境里,教师的思想也逐步社会化,原有“安贫乐道”“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等主流价值不同程度得到了消解。其四,教师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以简单劳动和经验积累为支撑的教学行为,客观造成了学生课业的高负担,也让社会存在质疑。教师是专业化职业角色,这是教育事业要科学发展决定的。中小学教师执教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在所教知识上,一般是家长熟知或了解的,因此社会以为教学是简单劳动。而且在现实教育环境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建筑在经验积累和重复劳动的基础上,于是形成教学的高负低效,这是家长可以看到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不被社会了解和认可。
(二)重塑中小学教师形象,需融通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
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满意度,无疑需要教育与社会有良性互动。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以为“教师社会地位是由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专业化水平四个因素决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是外部教育环境因素,立足教师本位,亟需提升的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专业化水平”。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修为与社会期待之间有落差;教师职业的核心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教师职业相对其他职业缺乏独立的专业领域,职业意识不强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的教师还存在。提升师德修养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从师本角度,重构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认同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8年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稿)》,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三个维度的构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可知,师德和专业理念是相融的,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共同构成专业发展的体系。这里吸纳了理论研究的基本认识,把师德的专业性部分彰显出来。这与过去我们理解的师德,就是做班主任工作的职业素养和教师的个人品德有很大不同。师德再建,基于学校全员育人,校际与社会联通的广义范围的德育。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不是分离的,而是融通的。也就是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中,包容着师德,即德育的态度和思想、知识、技能等,与专业素养中的职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对应的、一体的。有学者指出:“师德是隐含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通过教师的实践智慧呈现出来的。”过去我们批评现实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便是因为把智育和德育分离开来,教师角色也分为学科教师与德育工作者。师德构建与专业发展的分离,无疑是制约教育取得综合发展效益的症结。
二、在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多维度提升师德修养
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在人类社会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中担负重要职责,也为社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因此它无疑是文化现象,也承担着政府责任。这决定了教师职业角色,需要具有理想化特征,在社会道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个人思想品德和表现的文化修养等方面要成为学生与整个社会的表率。有人说,学校应该成为社会坚守道德情操的最后一块净土,其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而过去在师德建设中,隔离现实土壤,不顾及教师权益体现,以及用简单说教的方式进行,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有必要在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条件下,在教师专业化的行为态度与表现中,落实师德建设的要求。
(一)重塑教师道德形象,焕发教师职业新貌
在教育的粗放发展阶段,师生关系以“威权”为典型表现,即学生对于教师言听计从,社会舆论也非常支持教师从严管教,甚至是采取严苛的方式。可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外在的人本思想的渗透,学生的主体自觉被焕发出来,对于教师的教育管理构成了严峻挑战。也就是说,教育的“威权”体系崩溃了,需要重新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示范、服务与指导作用需要得到增强。所谓示范,即为人师表。教育需要根植在理想追求中,在教师的职业追求过程中,无疑需要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且为学生提供示范。“服务”是一种贴近学生需求的教育态度,这是过去我们强调职业热爱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指导”则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表现,所提供的专业化支持和帮助。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若本身处于倦怠期,甚至具有消极的人生观,在与学生因为教育活动而建立关联的过程中,所传导的也便是这样的负面的东西。只有教师“乐教”“会教”,才能培育出学生的“乐学”“会学”。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先决条件
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也客观存在偏重技术增值,而忽视思想教育的问题。尤其在本世纪推进课程改革中,教育聚焦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催生教师新的行为,即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尤为重视的是在小课堂生态中,教师为实现知识转化所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至于在这个生态场,以及更大的育人环境里,师生需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全面育人的角度来实施学科课程,我们还重视不够。教师情意与教育技术产生的实际效益,前者要大于后者。换句话说,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人,若他的行为得到了来自学生的积极呼应和支持,则这样的教育人际关系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转化。反之,教师即使掌握良好的技术,知识素养如何高端,也容易被学生排斥。教育的本质是营造有爱的环境,而教师的理想角色,便是一个善于呵护、热爱、引导学生成长的“家长”或“朋友”。
(三)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基本诉求
本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这是有理由的。未来学校的发展一定是汇聚着一批学习人——教师、学生,他们一起围绕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构建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体系,而教师无疑就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课程实施者。由此看,未来的学校里,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基于学习共同体构建所形成的。可以设想:教师要成为“专业化”的教师,需要学习;学生要成为会学习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之于学习的行为互动,产生正面的效应,从而深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自然以此为发展定位。
三、基于良好的师德修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现代教育发展中教师的发展定位一定是专业价值的实现,即教师做的是不可替代性的工作,带有专业性特征。“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专业,教师是应该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需要进行教学行为上的技能训练。”由此我们也必须引导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这与社会诉求是一致的。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目的指向立德树人
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动力,在于自觉产生的“热爱”,其聚焦点或许在教育、或许在教学、或许在学生、或许在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其行为表现一定不是福利驱动,而主要表现为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等品行。教育具有传承性。我国教育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关于教师品德修养的研究较多,可资借鉴的也多。然而,在教师行为层面,尤其教师教学行为、专业技术层面的师德表现、行为特征,则缺乏研究基础。长期的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割裂,造成两支专业队伍各自为政,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和科研中,学科专家居多而德育专家的介入不足,所以教师发展的偏向性是突出的。未来教师发展中,需要增强的是课程意识、教育意识,这就需要努力摆脱学科教学思维的制约,从广域范围,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立德树人已然成为我国现实教育中唱响的主旋律,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与专业发展相互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于以学生为本
教育的针对性很强,是服务于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所以教育的目标实现一定是围绕学生来实施教育教学。新时代教育发展把生本思想提到很高的地位,强调教育教学行为要落实以学生为本。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动态德育屡被提及,即要在教师的专业化行为中体现德育价值。很多时候,教师的德育意识制约了其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比如某次听竞赛课,老师借班上课。他们每每与学生见面,总是用煽情的语言鼓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甚至要学生大声呼喊口号:“我能行!”而某位老师,听到学生大声呐喊之后说:“孩子们小一点声音,你们的嗓子很稚嫩,轻声一点说话才好。”这个课堂细节,把教师对于学生的细心呵护展现出来。这样有爱的教育自然形成了有效的施教。最终这节课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再如,某老师在课堂指令回答问题,说:“你给我说说。”这让听课老师感觉刺耳,因为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与现代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的。师德修养其实决定了一个教师施教行为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教育发展语境中,听评课非常普及。然而课堂的演示性特点、功利性目的非常明显,这也被舆论批评。教师在这样的课堂里,一心想着的是如何赢得喝彩,而不是为学生服务,解决学生的困惑。这导致了课堂的非常态、异质化。从本质上说,放弃了生本理念与教育服务的思想。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立足于解决校本问题
一、师德建设的策略
究竟该如何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很多学校都意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来实施。大多数学校只是一味地安排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外参加相关的理论(讲理论、讲大道理)培训,而缺少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所以多数教师也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能将其过一遍心,不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对于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的提升、社会影响的扩大、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品味的形成以及学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采取全方位的行动,笔者认为:第一,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整体的策划,要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从根本上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理念、精神追求、价值观,从而达到良好的学校风气。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策划与实施。为保证师德建设正常有序的开展,职能部门要时时总结公布师德建设的进展。第二,组织系列培训。此培训不是片面的讲理论、讲大道理的一次性灌输式授课,应是与教师情况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以教师活动为主的系列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以激发唤起,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第三,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学生评选“我心中最完美的教师”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学校要进行专门的表彰奖励,学校的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可以向媒体推介,可以增强教师的自豪感。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活动,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来检查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纠正提升自己。这种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纠正、自我提升的办法,有助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第四,建立相应的机制。建立学校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职能部门,并定期组织本校师德师风问题的师生进行工作检查及考核,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得以有效的处理;建立奖惩制度制,每年度评选师德优秀教师,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同时制定本校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并明文规定出现哪些言行可直接进入“不合格”等次,以示警醒。这些机制的建立,在执行实施前要在教师中做好充分的宣传,让教师参与讨论,达成共识。以上举措,若能坚持,一定会让学校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二、结语
近日,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基石。,国民教育也好,平民教育也好,最核心的精神应该是教育的公平,而职业教育是实现公平教育的一个途径。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做好这项做基本的工作,教师更应该做到“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人范”,我们应该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把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发展相联系,把自己的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相联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学做出行为的榜样,真正的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而循其步。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作者:尚亚刚单位:博兴县职业中专滨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