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消费者行为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和外延发展转向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转变,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教育。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努力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特性和企业对该人才的实际需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形势下,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校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为了保证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运行,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和开拓性的特点,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起“一个中心、两种方式、三项结合、四方面提高”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为中心;采用模拟训练与实际运作两种方式;把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毕业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1]。

从2006年开始,我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加大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以本专业的现代广告学、市场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7门专业课为例,实践学时占其相应总学时28.3%。强化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用结合,掌握市场营销人才必备的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营销策划书设计等基本技能。

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以课堂教育为落脚点,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专业课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2]。

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培养和训练,改革考试方式。在《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中加强实训。对学生营销技能(市场营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广告创意技能、营销策划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技能实训。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市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中进行。期末考试学生按教师要求拟定相应的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市场营销策划书等作为课程的考试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密切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PBL教学法、热点问题探讨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所提供的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中,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充当相应的角色,正确制定解决方案。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我们选用于教学的案例,大多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都是针对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真实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每参加一次“案例”讨论,就相当于亲自参加了一次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活动的高层决策。为了在案例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由团队小组推荐两名或几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团队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各团队小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召开董事会”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今日说法”的方式;有的团队小组以“商家名谈”的方式进行汇报,形式新颖、别致,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融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方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基于问题学习法,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讲到市场细分这个理论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市场细分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意义,在现实中举出一个具体的行业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讲解的枯燥,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3.热点问题探讨法

使用热点问题探讨法时,教师要针对某一部分的理论内容,找出一个跟它相关的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如用某知名家具造假事件讲解公关危机如何化解、企业参与职场类节目对企业的宣传有何利弊等。在争论中学会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毕业论文中体现创新能力培养

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我们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密切结合企业营销活动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实战型为主,力求“新”、“实”结合。“新”是指选题反映专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前沿动态和专业面临的焦点问题,如我国企业的事件营销研究、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植入广告研究等都是比较新的题目;“实”是指选题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佰草集品牌营销策略研究、哈尔滨乳品市场销售渠道研究等题目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题目过大过深,受知识结构和毕业论文时间的限制难以按期完成;题目太小,又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对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思维。

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通过论文调研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大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的环节,培养学生对资料挖掘、数据处理、提炼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文字和语言的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确定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随时掌握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方向上去指导,从总体上去把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学生合理的设计或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技能,同时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得到系统训练和全面提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强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助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晟,王金洲.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第2篇

摘要:对项目训练教学法进行了剖析,阐述了项目训练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并设计了通过推行项目训练教学法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提出创新发展设想。

关键词:项目训练教学法;教学效果;创新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20-02

随着“应用型本科学院”目标在学院的确立,各项教学改革都在不断推行与实践。其中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发展,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与重要性。本文着重论述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应用中的经验与体会,以使之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完善。

1 项目训练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地位与特点

1.1.1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学是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愈加多样的营销环境及形势而产生的,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因此,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运用了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计算机、经济数学、运筹学、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同时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有关论著迅速增加[1]。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商业院校普遍开设了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学已是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在欧美国家,消费者行为学一直是商学院学生与其他相关专业(如广告、传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及其组合的基本出发点。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能够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及发展趋势,就能够有效地制定营销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整体战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另外,消费者行为学也是非营利性组织需要研究的一门学科,便于为消费者更好地履行服务的职能[2]。

1.1.2消费者行为学的特点与难点。

(1)消费者行为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也具有知识点涵盖多的特点,要求讲授的教师具有的知识面要广,并且能够将各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各自分立,做到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一定的难度。

(2)要求教师的讲授方法要多样。

不能仅有传统板书,还要配合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讲授,将案例法、项目训练法、启发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融合到教学实践当中,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针对这种普遍的现象,教师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或口头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对哪些内容比较厌烦,哪些知识比较薄弱,并且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3]。这样,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积极组织授课,用组织课堂授课内容和讲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及领悟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项目训练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1项目训练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将与实训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试验、工作实例或训练任务等各种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将项目的实践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之中,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实训项目,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成为辅助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教学方式。

(1)实践性。能够将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当前的消费环境特点,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与识别消费者的各种行为和心理特征。

(2)协同性。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有效组织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完成小组的任

务。

(3)主动性。学生是训练的主体,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1.2.2必要性与重要性。

项目训练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学院的办学宗旨与特色——“应用型本科学院”——相适应,力争做到学生在实践中将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内容理解、深化,这是个行为能力或习惯养成的过程,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学到,即“在做中学”,在小组的活动形式下,使小组中每个同学的优势与能力得以共享与扩展,提倡团队精神与协作,从而产生“1+1>2”的群体协同效应,也要将能力培养与素质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同时具备较强全面性的应用能力和扎实基础知识的大学生,为将来在就业中快速适应工作要求、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施项目训练教学法的方案与措施

2.1 基本方案

2.1.1分组。

对所讲授课程的班级(每个班级有30人左右),按照10人一组来分组。同时让每组成员推选出项目小组组长,负责小组项目的组织管理。

2.1.2安排项目训练题目。

教师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目标和进度来安排题目,其中,教学目标是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训练结果的依据。

2.1.3项目训练成果展示。

学生们可以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也可以根据项目训练课题的题目用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示成果,这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状况。

2.1.4训练结果分析评价。

分为教师评定学生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2.2 实施措施

2.2.1项目训练教学法秉承的原则。

在安排项目训练题目,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根据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进行实施:

(1)Specific目标要明确。根据教师安排实训内容进行搜集资料、组织活动。

(2)Measurable目标可量化。以数据作为活动的目标,便于量化比较。

(3)Attainable目标具有可达性。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大,由组员自行制订,由组长予以确认。

(4)Relevant目标与组织要结合。要结合所安排的训练内容和小组计划,与小组宗旨相结合,为提高小组整体水平的目标服务。

(5)Timetable即目标要有时限。根据教师要求的时限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因为项目训练课程的安排按照教学进度是每两次课安排一次实训,所以,在两次课课后安排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时限一般为2周。

2.2.2项目训练教学法实施的时机。

每2次理论课之后安排一次与理论紧密联系的实训内容,分析涵盖的知识点,及时对前述理论进行消化理解,提升学生对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的认识和实践感受。

2.2.3训练成果展示方法。

(1)学生们以小组的成果形式,选派组内一名或2名成员到讲台,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成果,另外还可以用手绘图片、powerpoint报告、flash动画、广告片等形式。

(2)也可以根据训练题目用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示成果。

2.2.4训练结果分析评价方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成果做分析,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后给出每个小组的成绩,以营建一个竞争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下一步的项目训练活动打下基础。

(2)小组各自总结每次实训的不足与经验,每次项目训练成果展示课结束后,每小组都要进行小组总结,总结不足与经验,学习其他组的长处,研讨小组下一步训练方式,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 实践成果与创新发展设想

3.1 实践成果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是训练学生具备分析消费者行为能力、制定企业营销策略的基础。具体成果如下:

(1)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执行小组任务时要进行实地调查,内部要有分工、协作,各组之间开展竞赛,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对学生的合作意识、管理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2)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和分析企业营销实战,对《消费者行为学》教学的内容体系理解得更加深刻。

(3)增强了文献检索能力,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资料进行搜寻、总结,这样就相应地培养了他们查阅文献和写论文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做学术研究、做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使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在成果展示时,也锻炼了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5)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通过利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展示项目成果,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利用,使各个小组的训练成果图文并茂、富有感染力及影响力,也提高学生的注意、形成良好的感知、促成理解和学习、达到良好的记忆。

总之,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实施项目训练教学法,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创建了全体同学爱学习、爱探索、爱创新的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增强了实战经验。另外,通过这种训练加强了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管理。

3.2 创新设想

3.2.1训练法训练内容多元化。

使项目训练法成为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理论,教育目标可归纳为认知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情意能力三大领域,教育的功能是要保持三大领域的和谐统一[4]。因此,为了达到获得能力的目标,在不脱离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设定更多切合实际的训练题目,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

3.2.2训练法的实施方法多样化。

除了安排学生自己组建小组进行训练,还可以在相关企业建立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基地的训练更加丰富充实,训练范围更加广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

3.2.3训练法成果评价标准实用化。

以训练的具体成效为判断标准,同时将相关企业也作为评判的参考,把企业意见反馈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定期和企业中专业人士沟通,听取评价意见,了解企业对学生业务能力的评价,了解企业变化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5]。

参考文献

[1]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40.

[2]吴振阳等译.消费者行为学(原书第十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张建香.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7-38.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一、以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为前提,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

(一)注重职业基础综合素质训练

职业基础综合素质是指专业技能以外的,从事本行业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一是表达能力。做营销策划,相关人员必须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让对方认同、接受你的观点。二是思维与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必须思维活跃,在创新中树立优势。针对上两项基本能力应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增加一些灵活的案例讨论训练,一方面学员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员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毕业论文的格式,训练学员多创新多思考的习惯。三是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互相合作是成功的法宝,为了培养学员们的团队精神,应该多设计一些实践题以增加学员共同配合、分工、协调完成的能力,使学员们在有趣的实践当中又能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市场营销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一是市场调研能力。在方案设计中可以通过调查计划的制定、调查问卷的设计等来训练学员的调研能力。二是制定营销战略能力。在方案中可以通过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市场细分表的设计与分析、目标市场策略STP等方案的设计来训练学员的这种开发分析、制定战略的能力。三是营销策划能力。营销策划是根据企业的营销目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为核心,设计和规划企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从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交换过程。

二、以导学优势为依托,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

(一)注重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及实践应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围绕学员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而设计,通过多媒体手段方便、快捷地完成,学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方便灵活地参与教学。如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是通过网络共享的,实践教学中有的实践是通过电大网上讨论完成,教师点评也有许多项目是通过网上公开点评的等,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员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二)注重难点问题归纳,引导学员理论知识学习

实践教学并不能忽视理论导学,市场营销学的许多理论和原理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毕业论文的格式,所以在课堂上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讲授市场营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市场营销学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消费者行为分析、确定营销组合策略这些方面的具体知识的应用。同时要注意搞好教学方法的设计,开展启发互动式课堂教学。

(三)注重实践作业操作步骤的讲解和总结讲评

教师除了引导学员掌握实践环节所必须的重难点知识外,更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实践教学指导计划,重视对操作步骤的讲解,这样学员才能明确实践的操作步骤,完成实践任务更有针对性,也更具主观能动性,在最终的实践中才能勤动手、会思考。同时对于上一次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要给予点评,学员可以从这种评价中来要求自己,实现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换和提升,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

三、以实践基地为平台,锻炼学员的应用能力

(一)校外实地取材与校内课堂训练相结合

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于各行各业,营销理论与自身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实际相关,这也是开放教育学员较普通高校学员的独特优势,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结合这种优势,根据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来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和素质培养方案,组织学员结合工作实地取材,收集有关现实市场和企业的资料。把这些材料作为技能训练的背景材料毕业论文的格式,使无目标的学生有目标,有目标的学生更准确。通过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发挥所学和所长,找到课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的汇接点。

(二)校企合作

为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学员亲身体验企业营销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在企业真正的顶岗锻炼,了解企业对专业人员的素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有哪些要求,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营销实践中,从一个营销者的角度看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自己作为消费者看待他人的购买行为的差异。使学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并最终达到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教育目标。这种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更贴近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员掌握的技能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强化和修正课堂上学会的营销知识与技能。

四、以教学评价为保障,检验学员的应用能力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控制,建立完善的考核办法

目前市场营销学实践环节的考核所占成绩比重过低,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以4PS组合策略为例,即使是2~4人一组,工作量也是较大的,包括调查、数据处理、方案设计、营销策略有效性分析等毕业论文的格式,学员很有可能因为在最后总成绩比重过低而积极性不高。教学中应该提高平时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让老师和学员重视实践环节。

(二)明确考核内容,实施量化考核

一是丰富考核内容。从提高学员独立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按从事市场营销工作需要的能力进行分模块设计安排,整合出需要掌握的相应营销理论。如营销重要作用、市场调研、营销环境、目标市场定位、4PS营销组合策略等原理,分布在各个实践环节中。二是应根据实践内容设计考核指标,实施量化考核,明确各项的评价标准,将主观评分转化为客观评分,使评估考核趋于公平。三是注重对考核过程的管理。市场营销的实践考核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有效的过程监督。

第4篇

关键词:数据收集系统;设计;Excel作图

中图分类号:TP391.44

在购房预算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购房人的年龄对商品房周边环境的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信息统计并不完善,房屋的购买与年龄因素之间的关系没有被充分、全面、具体的体现。本文就年龄与房屋周边环境存在的关系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设计了数据收集系统。

1 需求分析

消费者行为具有多样性,表现为消费者在需求、偏好以及选择产品方式等方面各有侧重,互不相同: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产品的选择上呈现出很大差异性[1]。本课题研究在购房预算相同的前提下,北京市某区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商品房周边环境的需求,并设计调查问卷,实现数据收集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消费者年龄关系着消费者收入情况和家庭结构,而这些方面对于房屋的选择影响比较大。根据上述原因本文将年龄作为最重要的划分依据。对年龄进行划分,分为25~33,34~46,47~60,等几个阶梯,重点进行调查。其他调查项来源于主要房屋买卖的门户网站,在其中选取购房需求关键字,如家庭收入、家庭人口结构、房屋具体情况等。

2 系统设计及实现

2.1 开发平台

数据收集系统采用JSP和SQL Server2008架构形式。JSP的开发平台使用甲骨文的Java IDE:NetBeans。NetBeans自带服务器Glassfish,无需单独安装,更重要的是无需对Glassfish进行配置。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多用户同步使用。

根据需求,数据收集系统的业务处理具有单一性,而且不要求前端显示的多样性,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的录入和筛选。故而,Java JSP、NetBeans、Glassfish和SQL Server2008的环境能够满足系统的开发。系统采用B/S结构,其原因在于:B/S结构是基于Web访问的结构,方便问卷调查者提交数据。

2.2 系统功能实现

根据需求分析,数据收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用户注册和登录、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数据筛选、和数据导出五大模块。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不同,系统设计了不同的操作。

用户注册和登录:为想参与问卷调查的用户使用,用户在注册时使用手机号码作为用户名,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提交调查问卷的情况出现,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问卷调查:根据需求所设计的问卷做出表单,其中包括单选框,复选框,必填项等多种类型。问卷显示在浏览器中,用户可以在网上填写问卷调查。

数据显示:这一功能的权限属于系统管理员。方便管理员查看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如参与调查的人数,性别,每个年龄段所侧重的周边环境的比重等。

数据筛选:以部分字段最为筛选条件(如年龄阶段),查看其它字段的数据情况。比如:限定年龄字段,查看在特定年龄阶段用户对房屋周边环境的需求。

数据导出:此功能是为了方便导出所要分析的数据而是用的。直接通过数据库功能实现的数据导出,不能满足分析的需要。将数据有选择的导出,为以后在Excel中作图或者用其他软件进行分析提供了便利。

普通用户权限:注册和登录系统、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提交问卷结果;禁止用户查看其他用户的提交结果;问卷一旦提交,用户则无权在对其进行修改。

管理员权限:查看所用问卷调查结果;以年龄为主要字段,对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将数据导出成EXCEL格式。

3 数据分析

经过数据收集系统的信息收集,得到访问者对环境的需求数据如表1(以25-33岁年龄阶段为例,以下所有分析均以此年龄阶段为例;由于篇幅原因仅分析年龄与环境的关系)所示:

表1 调查问卷部分数据

3.1 Excel作图

为了得到更直观的效果,本文采用了Excel作图展示。Excel图表功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它的图表类型多样,图形精确[2]。在用Excel作图分析时选用了气泡图形,用圆的半径大小表示所占的比例。

具体实现如下:(1)选择图表类型。插入其他图形气泡图;(2)添加数据,生成图表。在绘图区点击右键添加数据添加。在添加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在Excel表格中增加一列辅助列,帮助设置每两个气泡之间的间距。将X轴设为辅助列中数据,Y轴为所占比例;(3)对图形进行编辑、美化。点击气泡右键设置数据系列格式,设置气泡的半径大小;点击气泡右键设置数据标签格式,在每个气泡上方添加所表示的选项;删除横纵坐标和设置网格线等。生成效果见图1:

图1 对环境因素的需求比例

3.2 调查结论

由于年龄影响消费者购房目的和收入情况,所以年龄是决定消费者购房选择和购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图表1分析显示:25岁―33岁的居民大部分是已经有一定的稳定收入,属于人生打拼的阶段,所以他们更加看重交通出行便利和舒适的自然景观,便于他们平时生活和工作。

4 结束语

数据收集系统的实现,使信息能够快速,全面的收集。系统的筛选功能能够方便的得到满足需求的数据;数据导出功能,为Excel作图展示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张小芬,何杰.住宅商品房消费者行为分析――以成都市场数据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丁雪梅.SPSS数据分析及Excel作图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2-128.

第5篇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1.题目:购物网站设计与实现

2.主要任务:以PHP为主要制作工具,实现购物网站的用户注册、登录、验证身份及用户数据的采集、物品的预览查询、搜索/查看物品信息以及站内最新物品信息并可进入在线下单从而实现网络销售。

3.研究目的:现在网购无法全面取代传统购物渠道,但是网购能够灵活调整运营政策,使它能够满足某一类人特别关注的侧重需求。我长久以来也是以此为出发点,关注网购商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套网购运营模式,这些网购能更佳的满足某类人侧重需求,对他们来说有强烈的购买理由。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积累完善这类网购模式,实践这些网购,赚取利润并积累网购运营经验,在网上购物大发展时机到来时拥有先发优势。

二、调研资料情况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正在健康、飞速的发展,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了虚拟客户资源的竞争。从而找到一个好的销售平台、建立一个好的网店已经成为各个店主一项关键任务。同时,当今的市场环境又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客户的需求在变,对网上购物的需求也相应处于变化之中。如何能快速适应这一变化,提高网上购物流程的工作效率,进行快速定位,也就成为店主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铺天盖地的传统销售攻势中,电子商务以其方便、快捷、时尚、触角敏锐而初露峥嵘。在销售旺季宣传人员像蚂蝗一样铺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行人丢弃的宣传单页时,网上销售却以其视觉冲击力强信息全面更加深入人心,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网下购物是人们延续数千年的习惯,有无数书籍在讨论消费者行为,强调客户体验,并推荐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销售,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一切都是基于消费者日常购物时先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来判断是否应该购买一件商品,然后要在对比不同渠道的同类型商品的价格和售后服务后再做出购买决定这一流程。简单的说,第一步是感官体验,第二步是理性判断。

虽然传统市场中人们也强调货比三家,但姑且不说三家是否足够,仅是在物理位置相隔较远的不同渠道中找到三个同类型、档次的商品进行细致比较的成本就非常高。消费者理性判断的高成本就促使商家着重于满足顾客的感官体验,从而发明了各种营销手段并形成了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客观的说,传统市场中如果消费者不考虑成本的在各种渠道对希望购买的商品进行细致对比并理性判断,大部分商家将失去现有客户。 所以网络上急需一个第三方平台来为商家和客户牵线搭桥,来应对网络购物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我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发建立一个购物网站。

参考文献:

[1]宋尚平,李兴保。 PHP模板引擎Smarty的安装配置及应用实现[J]. 现代教育技术, 2007 : 9.

[2]邹天思,孙鹏。 PHP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Michael kofler. MySQL 5权威指南[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4] 潘凯华, 邹天思。 PHP开发实战宝典[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W.Jason Gilmore. PHP与MySQL5程序设计[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6]仝戈, 张武装。 Smarty在基于MVC框架的Web应用程序开发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9.

[7]明日科技。 PHP函数参考大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8]赵鹤芹。 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出版社, 2007.

[9]陈湘扬, 陈国益。 PHP5+MySQL网页系统开发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0] Ben Forta 着, 刘晓霞,钟鸣译,MySQL必知必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1] Elisabeth Freeman, Eric Freeman. Head First HTML with CSS and XHTML[M], OReilly Media, Inc, 2005.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1)学习并掌握网站开发工具EPP编译器、Dreamweaver网页编辑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

(2)进行网站需求性分析,包括网站的功能需求并设计流程图,网站的性能需求以及建立网站需要注意的其他各项要求。

(3)进行网站数据库的结构分析,包括逻辑结构分析和物理结构分析(作图举例说明)

(4)进行网站界面的设计,把各个功能模块排列组合,其中包括对主页、用户登录界面、后台登陆界面、后台主界面、后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5)安装部署。检查安装环境并参照使用说明下载安装登陆

四、预期结果

对于网上商店,其最大好处是要能给用户带来最大的便捷,这种便捷不仅体现在网络之外的物流、商品的折扣等,更要体现在进行网络操作时的易用性,能够模拟用户的购书行为,营造一种尽量真实、贴切的用户购物过程。

五、进度计划

1-2周:认真阅读毕设要求,确定研究题目并查阅相关资料

3周:撰写开题报告脚本,进行必要修改并最终敲定上交报告

4-8周:学习网站建设所需软件的运用如EPP编译器、Dreamweaver网页编辑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6-9周:绘制网站流程图并着手针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编辑和数据库的建立

10-11周:检验各功能模块的可行性,搭建购物网站基本框架

12-13周:设计购物网站页面,进行网站建立后期的修进和美化

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改课题《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7日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在独立学院中开设面较广,属于交叉复合型学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市场营销专业篇中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立足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在分析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师资力量、社会资源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基于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和培养模式,着重探索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以不断推进完善专业建设和构建专业特色,培育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1、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围绕培养对象的就业能力,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更适应现实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营销实践的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推动以课堂和教师为主的“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和研究探索性学习机制,有利于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推动形成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社会、企业、市场为大课堂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平台、校际平台、企业平台,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创建开发多途径的实践基地,并逐步探索构建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要积极探索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体现“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起到如下三个承接关联、相辅相成的作用:

1、通过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搭建专业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帮助学生解决What――市场营销“是什么”的问题。

2、通过案例教学的完善和改革(包括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Why―市场营销理论中“为什么”的问题。

3、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帮助学生解决How to do――市场营销“怎么做”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建设和改革,该实践教学体系共分为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图1)

1、案例教学:较常规的教学方法之一,包含已有案例教学和自有案例编撰两个方面。

2、实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是指模拟公司运营、模拟市场营销调研项目、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活动、课外竞赛等实验教学课程环节。该体系中实验教学包含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实践三个方面。

3、实习教学:学生必须深入企业学习,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的。在本体系中,将实习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包含参观与考察、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

4、专业论文:专业论文和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一样,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达到综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需常规性地设立学年论文环节,创新性地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和应用

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应用推进,我们从课内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实训、课外第二课堂的拓展和毕业论文的改革几个突出的方面进行说明: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完善。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开出,依据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逻辑性关系,划分为课程设计和项目模拟两类实验教学形式:

(1)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主要针对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模块,不以呈现某个经营实践中的作品(如商业计划书)为逻辑主线,课程知识体系分作若干理论模块,即开展分部分项的模拟教学。根据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结构的分析,可开设此类教学的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销售管理等。如《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是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章节体系展开,在绪论章节结束后,即可开展课程设计。包括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分析、STP战略制定、4P策略选择和总结汇报,这些分部分项的实验始终围绕学生团队选择的某个产品或某个公司展开,使得整个设计方案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探索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课程设计和项目实施最后通过小组演讲、汇报和答辩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教师及时进行提问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更深入具体的行业和产品,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竞争意识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加强,获益匪浅。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

(2)项目模拟实验教学,此类教学要求该课程内容体系前后具有承接性,而且课程内容整体结构同现实经营中的某些研究、咨询项目的成果结构相似。符合以上两个要求,便可随课程开展此类项目模拟教学方式。结合本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及对教材选择类别的研究,列举了以下可开展系统性项目模拟实验教学的课程如表1所示。(表1)

2、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目前,我们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有两项,分别是ERP沙盘模拟实训和校园集市。

经过几个学年市场营销专业的ERP沙盘模拟实训(ERP Simulation Experience),对ERP实训大纲和指南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突出了实训中的营销功能模块,在一周的实训时间内设计了两轮模拟对抗演练,学生通过第一轮熟悉运营规则,发现问题和形成各小组的战略思路,并以此贯穿和运用实施在第二轮演练中,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于企业运营的全局观、系统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战略思维,并能有效地从游戏转变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沙盘模拟是一种模拟经营教学形式,而校园集市则是真实的经营环境下的演练。学生在准备期撰写创业方案,经过相关评价与指导,形成校园集市创业计划书,并分组搭建校园商品市场,体验自己当摊主,根据实际情况出资进行经销或者代销,体验从采购到生产和销售的各环节,通过出售商品盈利,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的利弊和经营绩效的反思,从而将课堂学习的营销理论实践化,达到学以致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作用。

3、实习教学环节的拓展。实习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实验室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为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努力利用各方资源,建立和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在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基础上,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立足于学院所处的汉口北地区、阳逻港、盘龙城等新兴工业区,深入地方企业和特定行业,探索实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差异化定位和特色优势的同时,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第二课堂的拓展与实施。构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如营销讲坛、校际交流、企业宣讲等活动。其中,鼓励指导学生以各类市场调研项目和创业计划申报院级大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而各级营销赛事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更成为常规性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目前,我们指导学生参与的比赛有: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因纳特营销竞争策略沙盘模拟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长江商报大学生营销大赛等各级赛事。依托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我们参与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已届四年,与地方知名企业东风风神汽车、中国移动、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联手,让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企业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为企业制定营销策划方案。作为一种实践性与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创新,强化学生营销知识、训练营销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营销的理论、架构以及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意和自主思维,是真正能体现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的一项赛事活动。

5、毕业论文的形式和选题的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包括:(1)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形式的探索,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案、企业方的项目策划等开始纳入到毕业论文的范畴;(2)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减少了理论综述类论文,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暑期实践、实验课程中的市场调研、自主实践中的创业计划,按照营销专业理论架构和逻辑思路,形成有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

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整合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并且需要在硬件和制度方面形成保障和支撑,其中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硬件条件,教师激励机制和学生考评机制作为制度保障,缺一不可。

1、开展实践性教学必须建立自己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应尽可能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科教师进驻企业实践、调研和进行项目咨询,以提升教师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此外,可以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实验室是满足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独立学院需结合自身专业课程设置和学院发展的阶段,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目前,我院经济管理系已建立了ERP综合实验室和案例研究室。计划组建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实验室,供开展专项实验教学项目使用,亦可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在实验室中开展进行。

3、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有较多部分是需要教师在课外完成的,为使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在核定工作量时,可增加一定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量,以支持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在教师激励制度方面,学院可将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改革研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将教学工作的努力成果纳入考评体系,以保护教师的工作热情。

4、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需对学生考评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增加课程考核的手段,打破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同时,实践教学成绩可作为学生课程成绩中的一部分,归入平时成绩范畴,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玺.浅析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6.

第7篇

1.如何从中国情境中创新营销理论?——本土营销理论的建构路径、方法及其挑战

2.基金营销与资金流动:来自中国开放式基金的经验证据 

3.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 

4.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5.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 

6.基于5T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微博营销策略及应用分析——以欧莱雅的微博营销为个案研究

7.大数据时代的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构建——基于“一汽大众”的案例研究 

8.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9.中国寿险业营销效率评价研究 

10.我国汽车行业营销趋势研究 

11.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概念初探与研究展望 

12.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 

13.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14.保险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15.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述评 

16.论“共主体”营销话语的建构与践行——关于现代营销近视症的矫治研究

17.学科服务目标的精确定位与学科服务的精准营销

18.基于IPA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整合营销传播——两个江南水乡古镇的案例研究 

20.政府旅游公共营销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21.我国汽车营销现状及创新分析

22.目的地营销绩效:现状及价值链模型 

23.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研究

24.网络营销新渠道:SNS营销

25.我国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26.基于体验营销的酒店品牌建设研究 

27.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新方式  

28.国外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研究及其启示

29.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营销协同研究——以苏宁为例

30.东风商用车网络营销对策 

31.网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评述

32.双元营销能力平衡、战略地位优势与新创高技术服务企业绩效

33.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中小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34.4R营销理论与学术期刊网络营销策略

35.多市场接触下的联合非伦理营销行为——基于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度的二维分析模型

36.企业微信营销研究及策略分析 

37.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和粉丝数量的短期互动模型 

38.基于自媒体的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研究 

39.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 

40.全渠道营销理论——三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 

41.搜索引擎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 

42.技术与生存:数字营销的本质  

43.基于DEA的企业微博活动营销效果评估——以S企业官方微博为例 

44.基于营销理念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45.电子商务对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 

4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47.中国烟草业营销分析  

48.“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49.保险营销渠道团队管理研究 

50.企业微博营销中品牌曝光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研究  

51.论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

52.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53.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研究 

54.销售低迷状态下的白酒营销回归与创新

55.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微营销研究 

56.基于消费者怀旧的品牌营销策略  

57.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

58.口碑、口碑传播和口碑营销的辨析

59.供应链下的市场营销资源合理运用问题探讨 

60.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研究的价值、基础与方向

61.旅游产品体验营销中的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 

62.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对企业国际营销能力升级的影响机制——基于海信集团国际化发展的纵向案例

63.基于groupon模式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网络团购营销研究 

64.保险O2O营销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65.“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66.企业网络社区营销价值、机理及模式研究  

67.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营销 

68.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 

69.高科技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70.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  

71.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2.公益事件营销中企业—消费者契合度和宣传侧重点影响效果研究

73.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74.关系营销导向对营销创新的影响研究 

75.传播学视角下微信营销的利与弊  

76.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77.金融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价值的共同创造  

78.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的效果分析——以微博扩散网络为例 

79.微博营销信息的时空扩散模式研究——以曲江文旅为例 

80.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81.制度压力、合理性营销战略与国际化企业绩效——东道国受众多元性和企业外部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82.关于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83.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84.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以微信营销为例 

85.网络拓扑特征对病毒式营销传播动态影响的研究——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86.高校图书馆微博营销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87.市场营销理论、实践、教育的创新与融合——2014中国市场营销国际年会综述

88.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89.赣南脐橙三位一体营销战略探讨 

90.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91.关系资源对营销能力的影响机制: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的中介效应 

92.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与量表开发 

93.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 

94.基于内部营销视角的图书馆管理新策略  

95.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因素的实证分析

96.深入理解营销渠道研究的过去和未来 

97.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使用渠道权力的影响  

98.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99.基于全方位视角的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研究  

100.基于蓝海战略的保险营销创新研究  

101.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创新方向 

102.我国网络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及其对策 

103.绿色营销研究:内涵、现状与对策  

104.国外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及借鉴  

105.小微企业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106.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及营销观念创新研究  

107.内部营销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的影响研究——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  

108.营销管理的新趋势——绩效营销研究探析 

109.保险营销模式的转变与发展——电话营销与网络营销模式的互补 

110.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营销战略浅析 

111.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当前中国电影营销的关键问题研究 

113.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大事件营销效应:基于空间生产视角  

114.我国高校图书馆营销现状调查及分析 

115.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及其背后的营销理念 

116.营销刺激、心理反应与有机蔬菜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行为——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117.感性消费时代的企业色彩营销策略

118.浅析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119.营销策略对品牌忠诚的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120.体验营销研究前沿评介

121.国内市场营销研究进展分析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创新能力

纵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的各种模式,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好市场营销理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一个设置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构建一个培养学生营销综合能力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培养高级技工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扩大学生课程选择范围,创新教育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多学科不断融合,业务交叉越来越频繁多见,一些创新结点不断涌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集技术和管理于一身的综合性,还包括文学、社科、心理、艺术等多个层面知识的综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都是按照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进行安排的,学生没有自我选择权,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忽视,因此,出现了我国目前高职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综合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大力实施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将思维的活跃度调动起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把握教材改革的实质,对市场营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进行优化,按照全新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提高实践性教学强度,激发创新思维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金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要结合专业特点,加大社会实践的实施,作为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环,不断让学生的理论通过实践得以巩固提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辅导员为中心,通过班干部的沟通管理来开展班级工作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就要适时将创新教育和创新教育引入到我们的课堂。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主要存在着两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它们分别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一”)和以顶岗操作、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二”)。“模式一”设计各种形式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增强对于市场营销学、推销技能等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对于课堂上的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分析等比较特别的内容,会进行专题调查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

(二)校外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校实验、实训存在着各种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也想方设法进行了改进,他们设立了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然而,根据长期实践的结果,校外实习基地也只是起到实习的场所。

三、构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实践教学,主要涵盖着多方面的内容,它们是: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理论实践、综合实验及课堂内实践能力培养等教学环节,等等。按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它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针对于“一个中心,五个环节”来做好教学的规划。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说,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中心;所谓“五个环节”,也就是说,通过实训仿真摸拟操作环节、一线实习环节、课堂实验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等五个环节,来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目前,学院与很多公司都在开展合作办学的模式,有些系也建有自己的企业班,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同样如此。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和院系的合作,将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分批实习,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企业现场学习营销知识;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院要加大岗前培训力度,确保他们都有实践经验,都有在大中型企业工作的经历,然后通过院里的考核,才能上岗从事教学工作。

(二)加强对校内社团的管理

每个学校都有很多社团组织,比如营销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勤工俭学中心等等,学院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将社团做大。学院也要和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做一下对接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们的市场营销知识得到深层次的应用。

(三)谋求与合作单位的共赢

学院要在社会实践活动方法进行体制创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要鼓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也参与其中,对于长期坚持做社会实践指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政策上予以倾斜,年度考核上予以照顾,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社会实践活动,学院领导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报(职业教育版)

第9篇

关键词:秘书学;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75-02

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与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秘书学以特设专业的形式被正式列入文学大类。这意味着当代社会对于文秘人员的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即由大专、中专毕业生升格为本科生。面对这一变化,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构高效务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与途径。

一、以“出口”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来讲,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走出校门后显在或潜在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未来展开的,而未来就是学生离校时的“出口”。只有将“出口”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战略意义上的前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离校后顺利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同时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有利于调和不同人才培养观的矛盾

曾经有学者指出过秘书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上存在两种分歧。一种以理论为导向,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这种分歧走向对立而不是互相调和”[1]。也就是说,分歧双方前者重视理论教学,后者倾向技能训练。本文所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事实上超越了上述“二元论”的观念,而是蕴含着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以学生的未来为目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他们“要”什么。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所具有的知识规格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或他们选择的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出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升学、创业、移民、海外留学、志愿者……因此,按照“出口”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并在一定限度上由其自主选择理论课程或者实践内容,便有效克服了“理论型”或“技术型”这两种单一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有利于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将“实现自我”放在首位,不难看出其教育理念是以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的。早在1990年代,国内就有很多学者提出高校应当实践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走向,是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2]。这一观念最为重要的合理之处在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学生的个性,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够得以呈现并长期葆有。在精准定位秘书学专业的“出口”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分别为各个“出口”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转变,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毕业以后学能所用。

二、对于秘书学专业学生“出口”的认识

准确定位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出口”,是有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本文所讨论的秘书学专业,有学者曾做过统计,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开设秘书专业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在这种形势下,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必然会呈现多元化趋势,求职已经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选择,考研、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

(一)求职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求职方向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入各类企业从事文秘、行政方面工作。企业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效率,因此他们更愿意省去培训或实习环节,希望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秘书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是通过各类考试进入国家各级行政区划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及相关工作。考试是毕业生进入上述单位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或了解过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以长期被社会看好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为例,取得职位的前提是通过行政能力与申论两个科目的考试。三是应聘本科以下的大、中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任教师。这类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工作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登台授课的前提条件。

(二)考试升学

本科生求职压力大,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形下,“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似乎成了他们的理想选择”。秘书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报考本专业对应的应用文体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二是跨专业报考,秘书学专业隶属于文学大类,本专业的学生在积累一定语言、文学知识后,可以报考h语言文学专业对应的学科。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前者多属于新兴学科或“冷门”学科,设置硕士点的学校不多,而后者则为传统学科,设点招生的院校数不胜数。因此,笔者认为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不失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升学的一条出路。

(三)自主创业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已不是异想天开。相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门类下设的专业,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秘书学专业,其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并不占优势。究其原因,“自主创业核心技能尤为重要,一般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才都是理科类出身,足够用资深技能来领导一家公司……文科创业项目一般是靠创意取胜,技术含量相对较少,但创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文科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3]。但是,文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就能够和理工等专业的毕业生“组团”创业。

三、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本文探讨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瞄准上文总结的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升学、创业三个去向来设置课程。由于公共基础课为国家或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确定,下面我们主要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必须满足求职与升学两个群体学生的需求,但鉴于创业的学生也需要知识积累与素质培养,所以此类课限定为必修。设置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公文写作、文书与档案学、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等8门课程,以满足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含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概论等4门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后4门课程除满足升学学生的需求外,也能对其他学生的文字能力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应同时满足求职与创业两个方向学生的需求,因此此类课可与专业方向课同时设定为选修。计划到企业应聘职位的学生可以修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应用、计算机图文设计等课程。为准备报考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学生设置行政管理学、申论、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实务等课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希望去大、中专院校任教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建议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自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在毕业前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为其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新媒体营销与策划等课程。此外,开设逻辑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实务、驾驶技术、摄影摄像等5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以保证学生掌握各种相应技能。

(三)专业方向课

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分为企业方向、机关方向、升学方向与创业训练方向。

1.企业方向开设经营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法等课程。2.机关方向开设机关行政法、中华政治经典文献导读、舆情控制与危机管理、社会学、公共政策等课程。3.升学方向开设文体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唐诗鉴赏、电影艺术概论等课程。4.创业训练方向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商务谈判技巧理论与实务、企业文化概论、消费者行为学、茶道等。

(四)实践教学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社会实践与调研、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创新实践、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基于学生“出口”多样性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在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文以面向企业就业的学生为例加以简要探讨。社会实践与调研应当与企业密切相关,以便于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专业技能训练应围绕专业技能课加以展开,如进行计算机图文设计、演讲、摄影摄像训练等。专业见习与实习均在企业进行,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创新实践方面学生则应围绕企业在选聘人才时较为重视的各类证书――如普通话、驾照、秘书资格证等――进行努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应面向企业,选择企业秘书岗位工作内容、要求等方面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李玉栓,蔡君威.论当前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的问

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2]唐纪南.高等教育人才培B个性化问题浅议[J].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3]刘柯.高校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思考

[J].办公室业务,2014,(5).

[4]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

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0,(9).

第10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学界关于女性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呈上升态势,但是,较之该学科研究领域内诸多的研究课题而言,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甚少,特别针对中国女性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更可谓凤毛麟角,使得探究女性消费者在市场中的特殊作用,研究有别于男性的女性消费心理,对商品生产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在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时,必须全面充分地了解女性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营销措施。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虽然因经济收入、职业、文化教育水平和年龄性格的不同,使女性消费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心理特性,但总的来说,女性消费的一般心理特点还是十分鲜明的。 据统计,高达93.5%的中青年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冲动消费行为,而冲动消费的金额占到了女性消费总支出的绝大比例。通过对服装市场营销中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来指导服装经营者,要使自己在服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了解顾客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掌握利用其规律,制定各种促销对策并有力地实施。

总结:只要策略得当,女性的冲动消费是极易出现且能够被刻意引导和培植的。

基本要求:

1.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负责的态度,反映出自己最好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2.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各项要求和进度安排,完成各个阶段工作任务。

3.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以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开展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4.通过研究总结出女性在服装消费中的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三、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下旬~2007年1月下旬):搜集相关的资料,确定课题方向。写开题报告,阐述课题涉及的相关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2007年3月上旬~5月上旬):完成论文总体框架和提纲,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初稿,并请指导老师进行相关指导修改。

第三阶段(2007年5月中旬):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最后,毕业论文定稿,上交材料。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8.1:285.

[2]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Finkenauer C et al.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3]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65-71.

[4]  赵江洪编著.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6-82.

[5]  斯坦利.米尔格兰姆. 社会生活中的个体[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0:23-40.

[6]  杨晓燕.中国女性消费行为理论解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5:15-20.

[7]  杨以雄主编.服装市场营销[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12:243-257.

[8]  孙家威.试论整合营销[J].江苏商论,2004,(3):51—52.

[9]  Simon Kwok & Mark Uncles.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The Impact of Culture at an Ethnic-Group Level.Australia, School of Marketing Working Paper 02/4,2002.

[10] 王维,苗雨君.企业促销创新的误区与防范[J].发明与革新,2002,(11):13—14.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1)

(一) 问卷结果 ………………………………………………………………(2)

(二) 问卷中显示的女性主要消费心理 ………………………………………(5)

1、消费的爱美心理   ……………………………………………………(5)

2、消费的实用心理   ……………………………………………………(5)

3、消费的冲动心理   ……………………………………………………(5)

二 女性消费心理中的冲动心理  ……………………………………(6)

(一) 女性冲动消费的主要表现 ………………………………………………(6)

  1、波动影响下的冲动购买 ………………………………………………(6)

  2、市场氛围影响下的冲动购买  …………………………………………(6)

 3、人为氛围影响下的冲动购买  …………………………………………(6)

(二) 冲动消费形成的根源……………………………………………………(7)

  1、安全感的渴求 …………………………………………………………(7)

  2、传统的女性角色  ………………………………………………………(7)

 3、女性的自我概念  ………………………………………………………(7)

三 女性冲动消费的类型划分  ………………………………………(8)

 (一) 纯粹式冲动购买 ………………………………………………………(8)

(二) 提醒式冲动购买 ………………………………………………………(8)

(三) 启发式冲动购买………………………………………………………(8)

(四) 计划式冲动购买………………………………………………………(8)

四 针对冲动消费的促销策略 ………………………………………(8)

(一) 服装促销的作用………………………………………………………(8)

(二) 促销策略的运用………………………………………………………(9)

    1、纯粹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9)

    2、提醒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10)

    3、启发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12)

    4、计划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13)

五 结论 …………………………………………………………………(14)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一  …………………………………………………………………(18)

服装促销策略研究——   

对女性冲动消费心理探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女性在消费领域的重要作用日趋显著,使得针对女性购买行为及心理的研究显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企业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研究浙江地区的中青年白领女性(25-45岁)在服装方面的消费习惯,采用问卷调查法,来分析其特有的有别于男性的女性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探索影响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从而指导服装经营者,掌握利用其规律,制定对策并有力的实施。

论文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研究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女性的消费心理并进行总的概括,并概述了其中的冲动消费心理,分析了其表现及形成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冲动消费类型进行了划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打下基础。在阐述中结合典型案例,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女性消费者作为实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在女性冲动消费心理下的促销应对策略。

关键词:   女性消费心理;冲动消费;促销策略;视觉营销

Abstracts: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he female effect more and more remarkable in the field of consume,so it is significative and instructional to research female action of purchase and mentality.The article research the costume’s consumptive habit of middle age white-collar female in zhejiang area, and analyze their unique female consumptive mentality, probe into the factor which affect female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Consequently guide the costume’s proprietor,master and utilize the discipline,set down the countermeasure and put in practice effectively.

Firstly, the article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bring forward the disquisitive question. Analyze female consumptive mentality and generalize i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Then summarize the impulsive consumptive mentality, analyze its representation and wrought root,and compartmentalize type in this base,in order to set down the tactic which have pertinence.The article combine typical cases while expatiate,take the representative female consumer as example,combine the theory and the fact to research sale promotion’s tactic under the female impulsive consumptive mentality.

Key words: female consumptive mentality;impulsive consume;

sale promotion’s tactic;visual vendition

 

引言

冲动购买是人的内在本性,即人人都会发生冲动消费行为。弗洛伊德认为“我”可以被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3个层次。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并且自动的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本我遵循着“唯乐原则”工作,它按快乐原则进行运转,是真实的我,即怎样快乐就怎样行动。但人类文明不容许有绝对的自由,个人现实、伦理道德以及法律等成为了“本我”的障碍,从而使人类的实际行为既有内在冲动的成分,又有现实约束的成分。以冲动购物为例,“本我”有购买名牌服装的冲动,以体验穿着的舒适及良好的自我感觉,但他个人收入和消费预算可能不容许她采取实际购买行动,导致消费者始终处在既有购买冲动又被现实约束的心理状态。

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呼应的是,Baumeister认为消费者发生冲动购买的原因是自我控制的失败。 消费者可能拥有购物标准,也有监控和反省,但可能就因为缺乏自控能力而导致冲动购买的发生。例如,某消费者拟上街购买一件衣服,但在逛商场时恰逢皮鞋厂家的促销活动,或许她暂时还不需要买鞋,也意识到当前需要买衣服而且消费金额有限,但她可能感到这个时候买会比较合算,或者正好皮鞋的款式是她喜欢的,而最终将准备买衣服的钱用于买鞋。这就是自控的失败。

女性消费者是市场的主力军,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据有关数字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女性人口为6.1亿,占总人口的48.4%。其中在消费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中青年女性,即25—45岁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3%以上。

由此可见,在消费品市场尤其是服装消费市场,女性所扮演的这种“购买决策人”

的角色,使得针对女性购买心理及购买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企业实践指导意义。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在参考各种有关研究女性心理的资料后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针对浙江地区,24-45岁的中青年白领女性,通过分析问卷了解她们在购买服装方面的心理,进而得到由于女性的性别特征、多重角色和经济地位,使她们表现出了与男性不同的消费心理。

(一)问卷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女性将逛街购物当作一种乐趣,大概每周一次进行购物的占调查人数的52.3%;每周会有两次左右的逛街有19.7%的女性;而每周进行两次以上逛街购物的“血拼族”们也占到10%的比例;而每月只有1—2次的逛街次数仅占18%。说明大多数女性都有逛街购物的嗜好。

      

                      图1-1 现代女性每月逛街购物次数

在调查中问到对服装流行趋势的关注时,高达80%比例的女性表示非常关注,另有15%的女性持观望态度。对服装流行趋势的关注度普遍表现出了女性消费的爱美心理。

 

                   图1-2 现代女性对于当季服装流行趋势的关注程度

虽然有八成的现代女性保持着对当季服装流行趋势的关注,但她们对于购买品牌服装的态度反映出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调查中,选择“只要适合自己就好”这一选项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了51%;通常会购买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服装的女性占了45%;仅有3%的女性表示只购买知名品牌的服装。从这点上可以发现她们另一消费心理:属于相对理性的群体,不盲目追求品牌,注重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

 

                      图1-3 现代女性对于服装品牌的态度

在问到购买服装最注重的因素时,有35%的女性选择款式是最重要的;而选择服装的价格和质地的人数相差不多,分别为25%和23%;只考虑品牌因素的有16%的女性,我们可以看到,约83%的女性在购买服装中考虑的是服装的款式,质量和价格,说明女性消费中实用性是一个很大的考虑因素。

 

                     图1-4 女性购买服装优先考虑因素

在问卷中问到哪种广告形式效果最佳时,有47%的女性首选朋友推荐;广播和电视广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约有26%的女性会在它的左右下影响购买;报纸和杂志也占了不小的比例,选择此项的女性有21%。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女性消费在朋友的推荐以及电视广告等的影响下最易发生冲动购买。

     

                    图1-5 影响现代女性购物决策的因素分析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使用未来钱”已经渐渐成为时尚的消费方式。在被问到透支消费情况时,已经有大概39%的现代女性尝试着花未来的钱,只有大约43%的现代女性处于相对保守消费阶段。 对于这项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观念的转变,女性消费市场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使得探究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6 现代女性透支消费情况

(二)问卷中显示的女性主要消费心理

通过以上的问卷分析,结合参考其他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在消费中表现出来的几个重要的消费心理,在此简要列举:

1、消费的爱美心理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并充分体现在消费过程中。由于此年龄段的女性(25-45岁)多为职业女性,在经济上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她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比较强调美的效果。她们在挑选商品时,侧重于表面包装,对于同样用途、同样价格、同样质量的商品,总是会选择上乘的包装质量。

2、消费的实用心理

这是以追求商品的实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心理,其核心是“实用”。她们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勤俭节约为原则,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受商品名、包装和广告宣传的影响较小,而是凭自身的经验来挑选那些物美价廉、结实耐用的商品进行购买。

3、消费的冲动心理

女性在情绪上比较容易受到感染,她们在消费心理中虽有犹豫的一面,但与男性相比,情绪又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和依赖性。她们较易被环境气氛所影响以及旁人的议论所左右。

除此之外,女性消费中的自尊心理、主动心理、攀比心理等这些也都是女性消费者带有共性的消费心理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女性消费也会出现一些新趋向。

二 女性消费心理中的冲动心理

据统计,高达93.5%比例的25-45岁的中青年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冲动消费行为,而冲动消费的金额占到了女性消费总支出的20%。从女性冲动消费的主要表现入手,深入分析其形成的根源,对商家企业在营销中的实际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冲动消费,指没有一定指向的盲目购买行为,大多是非计划性的临时购买行为。施行冲动消费的又以女性占了绝大多数。某调查公司曾对浙江地区的中青年白领女性进行过一次定性、定量调查,发现此年龄段女性的冲动消费主要受情绪、打折、促销、广告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归纳起来女性的冲动消费的主要表现为:

1、波动影响下的冲动购买

情绪化被称为女人的第四特征。有相当大一部分女性都有情绪化消费的倾向,女人在极度兴奋或极度郁闷的状态下,购物的欲望也变得特别强盛 。尤其是中青年女性,由于工作及家庭压力大,因此在这种极端情绪状态下最易产生冲动消费行为。

2、市场氛围影响下的冲动购买

市场氛围的影响下的冲动购买一般包括商店的打折、促销、POP及各种形式的广告等手段。由于受打折或形式多样的店内展销活动影响而购买了本不需要或不打算买的东西的女性也占了很大比例。

3、人为氛围影响下的冲动购买

除了以上原因外,朋友的推荐、推销员的直接推销等等也是女性发生冲动购买的一大原因。由调查问卷中也可以发现朋友推荐是影响现代女性购物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口碑传播对女性所产生的效用有时是不可估量的。

(二)冲动消费形成的根源:

1、安全感的渴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与爱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 而女性无论从先天体能或体质上来说都弱于男性,因此她们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也特别敏感,对女性来说拥有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代中青年白领女性由于工作节奏快、人际关系微妙复杂及其它的种种因素,安全感的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当女性希望得到安全感时其中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式便是购物,购物既能帮助女性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同时也是她们表达快乐的一种方式。

2、传统的女性角色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在他的著作《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一书中曾提出过他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人们愿意依照他们现在所处的角色地位所要求的行为方式行事。 然而角色地位的形成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它是与长期的历史积累以及传统的文化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传统道德文化观念及角色定位的影响而行事。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角色中一般都是男性负责养家,女性负责持家。而传统的中国女性也一直被冠以勤俭节约,持家有道的称呼,这也是大多数女性都抵挡不住各种形式的打折、赠品、满就送等减价促销手段诱惑的原因。

3、女性的自我概念

对女性消费行为有较深研究的杨晓燕教授将中国女性的消费心理分为五种不同模式。其中包括:家庭自我、情感自我、心灵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 这五种具有不同模式消费心理的女性由于其所侧重的方向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各有不同。比如,情感自我型的女性可能在物质消费上不大容易会发生冲动行为,但在追求精神方面的消费上则往往会一掷千金,冲动消费;相对于情感自我型女性,家庭自我型女性的消费方向则往往是为家庭及家庭成员购置日常用品等。

三 女性冲动消费的类型划分

由上文分析可知,女性冲动消费的的发生根源十分复杂。在冲动消费的分类上我们可以把冲动购买可以分成4种类型:

(一)纯粹式冲动购买

这是纯粹的打破习惯性购买的一种购买模式,是出于感性,完全由于情感体验的需要。例如某消费者一贯喜欢穿着西装并只购买西装,但她可能会在某次购买中试穿了夹克并感觉良好而放弃了购买西装的惯常行动。

(二)提醒式冲动购买

当购物者在看到某个商品的时候,而想到自己的这个商品即将用完,或联想到关于它的广告、消费者对它的消费经验或其他一些信息,这些可能都会激活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

(三)启发式冲动购买

启发式冲动购买是当消费者第一次看到某个商品,就认定需要购买。它与提醒式冲动购买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消费者关于使用该商品的经验,与纯粹式冲动购买的区别是前者是出于理性,即可能在未来的某段时间需要用到该商品。

(四)计划式冲动购买

计划式冲动购买比较容易从字面上来理解,比如消费者在进入商场购物之前已经做了购物计划,但进入商场后却被其他商品的一些促销形式所吸引,而购买了购物计划之外的商品,那么计划式冲动购买行为就发生了。

四 针对冲动消费的促销策略

(一)服装促销的作用

服装促销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和传递信息,强调优势,诱导需求,扩大销售,提高声誉,巩固市场;服装促销的目标是吸引购买者对企业或商品的注意及兴趣,加速购买者的购买行为 。

促销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对于服装类商品,购买者比较重视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这些质量和形象必须靠言行一致的长期努力才能建立。因此仅靠大力推销只能一时赚钱,最终会被市场和购买者抛弃。

现代市场营销活动非常广泛和复杂,如果不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或其他沟通方式,购买者也就无法得知有关商品的准确信息,或者购买者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得到所需信息。另外,如果企业通过促销提高了销售量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生产和销售成本时,购买者也将从中得益。更重要的是,对于服装这一类文化和社会价值成分很高的商品,促销能快速提高服装品牌形象,增加购买者购买时的自信和穿着时的满意程度。这是服装商品的一项重要特征,它影响着服装企业的促销策略。

(二)促销策略的运用

1、纯粹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纯粹式冲动购买是出于感性,完全由于情感体验需要的购买,它是对习惯性购买模式的一种逆反和背叛,当对日常购买模式感到厌倦或突然间有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时,就有可能发生纯粹式冲动购买。

对此,零售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服装广告来介绍当季的新款服装,服装广告通常在销售季节来临之前开始。零售商应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数据,目前的状况以及对将来的期望指定计划,首先要根据目标市场的趋势和季节特点来确定主题,策划能够达到企业营销目标及渲染季节主题所应实施的活动内容,即选择合适的载体和恰当的媒介。服装企业常用的的广告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户外广告牌等等。媒介的选择既要考虑成本更要考虑有效性。依据广告目标和广告对象确定媒介类型后,还需具体确定媒介机构。因为恰当的广告时机和频率也是保证取得预期服装促销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问卷调查可知,电视广告,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等都是影响女性购物决策的的重要因素。

a. 广播电视—属于电子媒介。在前面的问卷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广播电视已经成了除了“朋友推荐”以外影响现代女性购物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广播电视在广告宣传方面的作用。广播主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一些信息,缺陷是没有影象方面的宣传,而电视则是听觉与视觉的统一,既能有解说员对于服装特征的解说,又能看到服装的动态展示。

b.杂志—也是服装广告的重要传播手段。虽然每种服装杂志各有一定的出版周期,且由于其使用的材质、印刷等一些原因使得杂志发行成本高,但由于服装杂志既附有文字的解说,又有色彩鲜明的图片,视觉效果好,便于保存及重复传播,并且有些制作精良的服装杂志还成了一部分人的收藏品。同时服装杂志在宣传某一服装品牌,弘扬企业的品牌理念,树立品牌形象,传达某一季的服装主题和设计理念上意义重大。例如《世界时装之苑》、《时尚芭莎》等更以图文并茂、印刷精良、格调不俗,受到一大批读者的青睐。

c. 报纸—是一种传播面极广的大众媒介。报纸与服装杂志相比,虽然可能没有色彩鲜明的图片,没有触感佳的纸张,而且保存时间也比杂志短,但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报纸的发行周期较短,一般为每周一期,也有每周两期的,同时报纸的制作成本低,可以为一般的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影响面较广泛。例如《中国服饰报》、《上海时装报》等在促进服装消费,沟通服装市场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提醒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提醒式冲动购买较为常见,促销策略应强调消费者联想、体验与需要相结合。

(1)零售商应能鉴别易于发生提醒式冲动购买的商品种类,凸现商品陈列,店面设置等视觉营销都可以刺激冲动购买。视觉营销是卖场终端的设计系统,它包括品牌专卖店形象的建立、氛围的营造、专卖店空间的设计、产品陈列及搭配设计、橱窗设计等等 。而服装品牌的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市场定位和品牌的内在文化、精神理念是用视觉化、形象化的视觉语言,通过展示与陈列手段,实现与消费者的无声沟通。因此,视觉营销是服装促销中一项重要的策略,也是服装营销终端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视觉营销主要包括:

1.橱窗及门面设计。橱窗是立体的服装广告,是吸引路人进入店内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以服装为主,以背景画面装饰为衬托,巧用布景、道具来凸显服装,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首先是橱窗的整个色调,装饰风格要与服装的品牌、理念相一致。比如该专卖店主要销售职业装,那么橱窗的色调就要与该季的服装主色调相协调,装饰风格也应与职业装所传达的那种沉稳、干练一致;反之,运动装的专卖店色调应相对比较跳跃,装饰风格也较职业装轻松、活跃。同时橱窗的装饰还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用鲜明的流行色来吸引顾客。

2.色彩设计。色彩是最能显而易见的传达服装的一些信息。专卖店内的色彩包括服装的色彩,整个店内的装修色彩以及灯光色彩等等。店内总的色调应该是统一的,如果色调太复杂,太多,反而会喧宾夺主,达不到突出服装的目的。同时跟橱窗的色调一样,主色调也要与不同类型的服装相统一,例如休闲装要轻松愉快,西装要简洁严谨,个性服装可以夸张一点。同时,不同季节也应有不同的色彩变化。

3.服装商品的展示与陈列。不同风格不同款式的服装采取不同展示方式,服装店一般都采用开架式陈列以方便顾客选择。服装的展示应充分考虑到整个店铺的布局、构造,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分割出不同的区域,仔细规划店内通道,使视线所及之处都能发现惊喜。同时遵循展示和陈列相结合的原则,服装既可根据类别来展示,即外套可以放在一个区域,裤子放在另外一个区域,各种配件又一个区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搭配好整套放在一个区域。在服装的布置上,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悬挂,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短的在前,长的在后,也可以按照色彩来排列,根据色彩的渐变规律或平衡规律排列。店内的服装应尽量把过季的和新上市的区分开来,使顾客一目了然,也能给消费者新鲜、整洁的第一印象。

4.照明设计。照明设计的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照明可分为基本照明、气氛照明、形象照明。一般情况白天只采用基本照明,可以选择射灯、聚光灯使服装更突出,使顾客视线清晰;而晚上则可以采用气氛照明,要注意灯光照明的方向,比如灯光是从下方向上照射模特,可以表现出一种轻轻漂浮的感觉,也可以用柔和的灯光从模特背后照射,使光线包围模特。要注意的是,当利用天棚上的定点射灯照明时,不能使强烈的反射灯照射到顾客的眼睛里。在灯具的选择上也需注意与服装及整体装修环境相协调。

(2)零售商可以考虑打折、满就送、赠品等促销方式的结合,开发能够促使消费者产生积极联想的销售点广告,以激发购买欲望 。但需注意的是要选择最佳的促销时机和频率。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根据气候特点进行价格促销较为理想。比如在换季时对服装进行促销,可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因为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抓住换季来大采购。同时,也可以利用重大的节假日的人气进行促销,如五一、国庆和春节等长假都是消费者集中购买的好时机。各大商场历年的这个时段的销售额是最好的证明。配合换季和节假日促销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让消费者因为过高的降价频率而产生反感的情绪。当然还要考虑适当的价格促销幅度,过高的促销折扣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怀疑真实性的感觉,从而影响了购买意愿 。因此,商家不宜采用夸张的折扣幅度来吸引消费者。

需要注意的是,零售商在采用促销手段时要推出自己的特色。当大家都使用同样的促销方式时,就使竞争回到了原点,凸显不出自己的优势。因此,商家应该在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劣势,采取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促销方式,避免陷入恶性价格竞争,得不偿失。在利用赠品达到促销目的的时候要注意,赠品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不能选择引不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赠品,不能太廉价,当然也不能过于昂贵,达不到赢利目的。可以选择比较有纪念意义,或者较有个性的物品。

3、启发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启发式冲动购买与纯粹式冲动相比体现了冲动的理性,是因为当消费者在看到该商品时就认为在未来的某段时间会需要它,因此就发生了启发式冲动购买。

对于此类型的冲动购买,零售商首先应该对存在的不同类型顾客的潜在需求进行归类:一种是对商品陌生、不熟悉型的潜在需求。即由于消费者从来没有获取过关于该商品的信息以及使用经验,而使该消费群处于潜伏状态。第二种是市场竞争倾向型的潜在需求。即是由于同类商品过多,各种品牌的商品竞争激烈,而一般消费者只选择一种品牌,因此,对其他品牌来说,这部分消费者就成了潜在客户。

因此,零售商应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员工在观察及服务的基础上,采用人员推销的方法及时激活一些潜在客户,提高产品知名度。人员推销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性的信息传递过程,因为促销人员是直接与客户交流、沟通,因而有利于了解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购物动机与购物行为,同时更直观地知道哪些问题最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暂缓或适当回避,哪些问题需要解释说服,从而可以比较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行动,灵活快速地解决在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由于人员推销直接面对客户,他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每款服装的特点,更能提高顾客潜在的购买欲望,从而及时得到顾客的信息反馈,以便对整体营销策略作及时的调整。而且服装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可以通过试穿等方式让消费者消除对服装规格大小、面料舒适度等的怀疑,来促使消费者启发式冲动购买的发生。

4、计划式冲动购买的促销策略

计划式冲动购买者在购物前有做购物计划,但由于其存在的内在冲动倾向,使得其他商品的一些促销活动打破了其原有的购买预期和意向,关键在于促销因素与其冲动诱因匹配的一致性。

(1)零售商应研究计划式冲动购买者的购买行为诱因及其规律,这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以往的促销数据找出规律。因此,此类型的顾客可以通过销售推广来鼓励和促使消费者光顾某一特定商店或者购买某一商品的营业推广类型,包括各种形式的短期性激励销售的促销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消费者推广,如优惠券,赠品,打折,产品示范等;二是贸易推广,如针对中间商的购买折扣,促销资助等。

一般情况下,中低层次的服装店使用直接和密集的销售推广方式,比如强调一些优惠措施或采用一些小利来吸引顾客。而高层次的服装店为了服装的身价和品牌形象以及原有的品牌定位,销售推广使用的频率有限并且谨慎。为此,一些高档时装店和高档品牌专卖店通常采用贵宾卡作为销售推广的办法,这样既在无形中形成忠诚顾客群,吸引潜在消费群体,也有利于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的一致性,同时又以较高雅的方式给顾客以优惠激励。

(2)零售商应特别注意容易被忽视的静态促销因素。例如消费者的冲动购买与店内刺激有关,店内刺激对冲动购买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如销售点展示、货架标识和特别展示等等。

影响消费者选择商店和消费者冲动购买的若干因素有:1.基本因素。消费者对商店和商品的一些基本因素十分关注,例如商店环境的清洁,店员待人的礼貌,平价商品的存货;2.释放压力因素。比如等待选购或结帐的时间、一站式服务和较长的营业时间;3.商品展示因素。比如易于选购的商品陈列、醒目的价格标识、编配适当的产品范围,还有大多数消费者总是从商店外围开始浏览和选购,由此,最佳展区就是出入口、收款处以及商店的周边地带,商品的摆设应形象化。

五 结论

现代中青年白领女性作为女性中的杰出群体,正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并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中解放出来,由于白领女性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超前的消费观念和自由的消费选择,“新女性”已表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潜力,并成为当今城市经济中的一个亮点。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学界在对女性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上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于该学科研究领域内的众多研究课题来说,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针对中青年白领女性消费行为的研究更可谓凤毛麟角。其它相关研究涉及的范围除了较为传统的消费心理学因素比如动机、偏好等对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外,也延伸到了对女性自我概念和传统女性角色等的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分析得出了女性的种种消费心理,其中女性的冲动消费心理又是最为普遍及最易为商家利用,促使发生购买行为。

在分析女性冲动消费表现及根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女性冲动消费的诱因,情绪的影响及对安全感的渴求至关重要。女性在心情郁闷时容易进行冲动消费,主要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对安全感需求的加强,在消费活动中大笔金钱的可支配感可以有助于女性找回失落的安全感,并恢复自信,也因此平复心中的郁闷情绪。而有情绪化消费倾向的女性不仅在心情郁闷时需要通过购物来平复心情,在心情好时也同样热衷于购物来表达快乐的情绪。

另外,市场氛围及人为氛围对女性冲动购买的巨大影响从问卷调查中的数据也可以发现。因此有时候促销就是要制造出一种人头攒动的拥挤场面。所谓物以稀为贵,商家在促销时营造出一种“限量购买”、“机不可失”的氛围,就能轻易地打开女性消费者的钱包。并且当人们在缺乏足够的依据来进行自我判断时,他们就会按照绝大多数人的观点行事,即从众。从众可以给女性带来避免犯错的安全感。商家也可以抓住女性的这种特殊心理,来制定促销策略。

利用折扣、赠品等手段诱发女性的冲动消费,已经成了目前商家最常用、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也是受女性冲动消费形成的根源之一: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而影响。因为女性热衷购物,但当这种热衷与传统的对女性勤俭持家的角色定位相矛盾时,女性便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消除这种矛盾,而折扣、赠券、贵宾卡等促销手段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也有提到,让利须有个度,如果减价幅度大,频率高,又没有合理的借口和合理的时机令女性接受,那么女性先天敏感的性格会使她们怀疑产品本身的质量,从而降低冲动购买的欲望。

最后,女性的爱美心理及天生对色彩的敏感度使得视觉营销这个新兴的促销手段在服装促销中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服装零售中的视觉营销是整个营销传播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橱窗陈列和室内展示,它通过外在的装饰、布置展现了服装所传达的理念。视觉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想创造一个吸引顾客又兼具功能性的一个销售环境。服装专卖店必须以品牌理念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季节,消费者心理等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在市场中把握主动权。

总之,只要策略得当,女性的冲动消费是极易出现且能够被刻意引导的。我们以浙江地区的中青年白领女性为研究对象所得出的实证结果显示,商品的时尚性、流行性和价格优势对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有着显著影响。零售商的促销策略、公共节假日等特别购物时机也容易诱发冲动购买。因此,零售商应当重视对冲动购物行为的研究,采取针对不同类型冲动购物的促销策略,以进一步开拓这一部分消费空间。

致  谢

首先,感谢导师张萍丽在论文总体框架上的指导,深入细致地分析论文写作的要点,使作者对论文的整体有了把握,找准了切入点。在作者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疑点,张老师也耐心地给予了指点。

其次,感谢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消费者的配合带来了不少的灵感,增添了亮点。

同时,对所有曾经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1988.1:285.

[2]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Finkenauer C et al.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3]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65-71.

[4]  赵江洪编著.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社,2004.1:76-82.

[5]  斯坦利.米尔格兰姆. 社会生活中的个体[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0:23-40.

[6]  杨晓燕.中国女性消费行为理论解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5:15-20.

[7]  杨以雄主编.服装市场营销[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12:243-257.

[8]  孙家威.试论整合营销[J].江苏商论,2004.(3):51—52.

[9]  Simon Kwok & Mark Uncles. Sales Promotion Effectiveness:The Impact of Culture at an Ethnic-Group Level.Australia, School of Marketing Working Paper 02/4,2002.

[10] 王维,苗雨君.企业促销创新的误区与防范[J].发明与革新,2002.(11):13—14.

附录一:

浙江中青年女性消费心理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当前中青年白领女性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决定对浙江地区的白领女性消费者做市场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针对25-45岁中青年女性。

1.您是否是浙江居民?

A.是                          B.否

2.您的文化程度为?

   A. 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本科及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商业          B.教育业        C.服务行业       D.政府机关

E.其他

4.您的月收入是?

   A.1000及以下    B.1000-2000     C.2000-3000      D.3000-4000     E.4000及以上

5.您每月逛街购物的次数?

   A.1-2次          B.3-5次          C.6-8次          D.8次以上

6.您对当季服装流行趋势的关注程度?

   A.非常关注      B.比较关注      C.一般关注      D.比较不关注     E.非常不关注

7.您对服装品牌的态度?

   A.只购买知名品牌服装              B.买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服装            C.只要适合我就行                      D.不一定

8您一般在哪类商店购买服装?

   A.超市          B.一般服装商店   C大型商场      D.品牌专卖店

9.购买服装您最注重的是哪一方面?

A.款式        B.质地       C.价格       D.品牌      E.其他

10.认为下列哪种广告形式效果最佳?

   A广播电视      B.报纸杂志      C. 朋友推荐       D.其他

11.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比较会冲动购买?

   A.情绪影响(心情极度兴奋或极度郁闷下)          B.市场氛围影响(打折,促销等)      

C.人为影响(朋友推荐或推销员的推销)          D.其他影响

12.您的透支消费情况?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一般符合     D.比较不符合    E.非常不符合

                  

访问者:        访问日期:         访问地点:

英文资料:

2. Sales Promotion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ulture

2.1 Types of Sales Promotion

The majority of past studi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umer sales promotion have focused on monetary sales promotions (Dickson and Sawyer, 1990; Dhar and Hoch, 1996; Hoch, Dreze and Purk, 1994). However, in practice, a range of both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sales promotions are used (Campbell and Diamond, 1990; Tellis 1998), and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Monetary promotions (e.g., shelf-price discounts, coupons, rebates and price packs) tend to provide fairly immediate rewards to the consumer and they are transactional in character; non-monetary promotions (e.g., sweepstakes, free gifts and loyalty programs) tend to involve delayed rewards and are more relationship-based.

In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ales promo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both types.

2.2 Benefits of Sales Promotion

Sales promotions can offer many consumer benefits. Past studies have concentrated on monetary saving as the primary consumer benefit (Blattberg and Neslin, 1993). However,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consumers are motivated by several other benefits, including the desire for: savings, quality, convenience, value expression, explor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ese benefits are further classified as either utilitarian or hedonic (Babin, Darden and Griffin, 1994; Hirschman and Holbrook, 1982). Utilitarian benefits are primarily functional and relatively tangible. They enable consumers to maximise their shopping utility, efficiency and economy.            In general, the benefits of savings, quality and convenience can be classified as    utilitarian benefits. By contrast, hedonic benefits are more experiential and relatively i ntangible. They can provide consumers with intrinsic stimulation, fun and pleasure.

Consistent with this definition, the benefits of value expression, exploration and

entertainment can be classified as hedonic benefits.

2.3 Promotion Types and Promotion Benefits

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ypes of sales promotions and promotion benefits, Chandon Wansink and Laurent (2000) showed that monetary promotions provide more utilitarian benefits whilst non-monetary promotions provide more hedonic benefits. These relationships are a matter of degree rather than absolutes; for example, coupon promotions (i.e., a monetary promotion) may still provide some hedonic benefits such as the enjoyment in redemption, although its main benefit of saving is utilitarian (Mittal, 1994).

2.4 Congruency Theory and Sales Promo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ngruity states that changes in evaluation are always in the direction that increases congruity with the existing frame of reference (Osgood and Tannenbaum, 1955). In other words, people have a natural preference for consistent information. The principle has been examined in many marketing contexts, including studies of brand extensions and advertising appeals. Applying the congruity principle to sales promotions, it is expected that sales promotions will be more effective when they provide benefit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benefits sought from the promoted product. The relevance of this principle is evident from some past studies of sales promotions. For example, Roehm, Pullins and Roehm Jr (2002) showed that loyalty programs are more successful if they provide incentives that are compatible, rather than incompatible, with the brand. Likewise, Dowling and Uncles (1997) sugg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loyalty programs is enhanced if program benefits directly support the target product’s value proposition.

Congruency effects for sales promotions were directly tested and confirmed by Chandon, Wansink and Laurent (2000), who showed that: (a) monetary promotions are more effective for utilitarian products as they provide more utilitarian benefits, which are compatible to those sought from utilitarian products; and (b) non-monetary promotions are more effective for hedonic products as they provide more hedonic benefits, which are compatible to those sought from hedonic products. For example, price cut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free gifts for influencing brand choice of laundry detergent (i.e., a utilitarian product), whereas sweepstake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price cuts for influencing brand choice of chocolates (i.e., a hedonic product). However, it is noted that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that may impact on the congruency effects, including the product life cycle, purchases situations and consumer demographics. Another possible factor is culture,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2.5 Culture and Ethnic Groups

Culture is difficult to define, but typically it is seen as a set of norms and beliefs that are shared amongst a group of people and that provide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one’s life (Goodenough, 1971; Kroeber and Kluckholn, 1952; Schwartz and Bilsky, 1987 and 1990). Here, culture is defined as the way of life of people grouped by ethnicity, including shared norms and beliefs that can impact on behavior. This definition is appropriate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it implies that culture encompasses all the norms and beliefs of a society – it is the total way of life in a society. As Triandis (1989) suggests, these societal norms and beliefs will ultimately have an impact upon the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urs of society members. Thus, the definition allow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ulture to have an impact on consumer behaviour.

Secondly, the definition is flexible in allowing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culture. This is evident by the notion of “society” within the definition, which means culture is not necessarily restricted to a country basis. This is important given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not on national culture.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equating culture with nations can be inappropriate (Lenartowicz and Roth 1999; Usunier, 2000). Instead, culture can be conceptualised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Dawar and Parker 1994; Hofstede, 1991) For instance, culture defined by age or music, as in youth or jazz culture.

In this study, culture is examined at the ethnic-group level within the domestic Australian context. Ethnic groups can be considered as subcultures within a country. They preserv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from which they originate but also develop their own unique norms and beliefs (Steenkamp, Hofstede and Wedel, 1999; Usunier 2000). Indeed, “central to any ethnic group is a set of cultural values, attitudes and norms” (Tan and McCullough, 1985). Each ethnic group constitutes a unique “community because of common culture” (Lee, Fairhurst and Dillard 2002). Thus, the study of culture by ethnicity within a domestic context is feasible and appropriate since each ethnic group will have its own unique set of cultural values. In fact,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intra-country variations of culture can be as large as the variation across countries (Au, 1999). This is particularly the case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given its increasingly diverse ethnic mix (Millett, 2002). In effect, a single national culture to represent Australia is likely to be inappropriate (Bochner and Hesketh, 1994).

2.6 Culture, Ethnic Groups and Sales Promotion

As Nakata and Sivakumar (2001) noted, the impact of culture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many areas of marketing, including consumer responses to sales promotion. For example, Bridges, Florsheim and Claudette (1996) argued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research directed at understanding culturally-driven responses of consumers to promotional activities”. They showed that in the service context, cultural values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on strategies. This is supported by McCort and Malhotra (1993) who claim that “as cultures differ in their value systems, evaluations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will differ”. However, most of these assess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at a national level, whereas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research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n cultural groups within countries (Albaum and Peterson, 1984). There has been some consideration of this in

previous studies. For example,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various cultural sub-groups should react differently to different promotion strategies” (Laroche, Pons and Turnel, 2002) and Green (1995) found that coupons are relatively less effective for African-Americans than Anglo-Americans. Nevertheless, evidence at an ethnic-group level remains limited.

2.7 Cultural Dimensions

Given the potential relevance of culture, a basis is required for assessing its impact. Here use is made of the five cultural dimensions popularised by Hofstede (1991): power distance,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masculinity-femininity and the Confucian dynamism. Alternative dimens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by other researchers (Clark, 1990), but Hofstede’s dimensions are by far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Sondergaard, 1994) and have been applied in many cross-cultural studies (Steenkamp, Hofstede and Wedel, 1999; Lynn, Zinkhan and Harris, 1993; Roth, 1995). Admittedly, there are several poignant criticisms of Hofstede’s dimensions. Firstly, his original study is relatively old and may be outdated.

Secondly, the dimensions were developed from work-related values and thus, they may not fully apply to a consumer context. However, despite these limitations, Hofstede’s dimensions remain conceptually valid for explain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se dimensions for this study is supported by the suggestion that “there are 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and the appropriate promotional policy” (Kale and McIntyre, 1991). Indeed, one of the aims of this study is to verify whether there are an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and consumer responses to sales promotion. Furthermore, although developed for 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Hosfstede’s dimensions are believed to be capable of explaining intra-country variations (Au, 1999), including at an ethnic-group level.

英文翻译

促销效力:

            在同种同文化民族水平产生的文化碰撞

Simon Kwok & Mark Uncles

2. 促销和潜在的文化影响

2.1 促销类型

过去关于消费者促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金钱促销(Dickson and Sawyer, 1990; Dhar and Hoch, 1996; Hoch,Dreze and Purk, 1994)。然而,实际上,一定范围内的金钱促销跟非金钱促销都被使用着(Campbell and Diamond, 1990; Tellis 1998),并且他们有着重要的区别。金钱促销(例如,上架价格折扣,商家优惠券,打折等)趋向于向消费者提供公平,直接的奖励并且他们是容易处理的。非金钱促销(例如,赌金全赢制,赠品和忠诚节目)倾向于包括延迟的奖励并且产生更多的联系。

为了估计促销活动的有效率, 有必要审查这两种类型。

2.2 促销活动的好处

促销活动可以带给许多消费者利益。过去关于消费者个人利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钱储蓄(Blattberg and Neslin, 1993)。然而,消费者被其他一些利益所推动是很明显的,包括以下这些渴望:储蓄,品质,便利性,价值表现,探险和娱乐。这些利益被分类成不是功利主义就是享乐主义(Babin, Darden andGriffin, 1994; Hirschman and Holbrook, 1982)。功利主义的利益起先是功能性并相对切实的。他能使消费者的购物效力,效率及节约措施达到最大限度。一般来说,储蓄,品质和便利性被划分为功利性利益。相反的,享乐性的利益更有经验性,相对无形的。他们使消费者受到内在的激励,感到快乐。与定义相一致,价值表现,探险和娱乐被划分为享乐性利益。

2.3 促销类型和促销好处

    基于促销类型和促销好处的差别上Chandon Wansink and Laurent (2000)表明金钱促销提供了更多的功利性好处而非金钱促销则提供更多享乐性的好处。这个关系只是一定程度上来讲而非绝对的。例如,商家的优惠券(金钱促销)也可以带给消费者一些享乐性的好处比如在得到回报时的快乐,尽管这主要还是属于功利性的好处。

2.4 一致性理论和促销

一致性基本原理表明在评估中的变化经常随现有的参照系而增长(Osgood and Tannenbaum,1955),换句话说,人们对一致的信息有自然的偏爱。这个原理已经在许多关于市场营销的文章中被检验,包括品牌和广告的研究。适用于促销的一致性原理,当他们提供的利益与在这个产品上得到的利益相一致时,促销将会发挥更大的效力。这个原则从过去对促销的研究来看是很明显的。例如,Roehm, Pullinsand Roehm Jr (2002)研究表明假如他们提供的动机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那么有品牌的忠诚节目将会更成功。同样的,Dowlingand Uncles (1997)也提出假如节目直接地支持目标产品的价值那么忠诚节目的效力将会加强。

对于促销的一致性效力已经被Chandon,Wansink and Laurent (2000)直接检验并证实,(a)金钱促销对于功能性产品来说会更有效,因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性好处,跟从功能性产品所得是一致的。(b)非金钱促销对享乐性产品来说会更有效,因为他提供了更多的享乐性好处,跟从享乐性产品所得是一致的。例如,在影响选择洗衣粉牌子上,降低价格比赠品更有效(功能性产品)。然而,在影响选择巧克力牌子上,赠品比降价更有效(享乐性产品)。无论怎样,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对一致性效力产生影响,包括产品周期,购买环境和消费者因素。文化也是一个可能的因素,也是这个研究的重点。

2.5 文化和同种同文化民族

    很难对文化下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是(Goodenough, 1971; Kroeber and Kluckholn, 1952; Schwartz and Bilsky, 1987 and 1990),他指出文化是被一个群体的人所共有,并对人的一生提供指导原则的一套规范和信仰。在这里,文化被定义成被种族划分的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影响人举止行为的规范和信仰。这个定义是合理的有几个原因,第一,它意味着文化包括了一个社会所有的规范和信仰,它是在社会上总的生活方式。像Triandis (1989)所说,这个规范和信仰最终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部署产生影响。第二,考虑到不同水平的文化这个定义又是灵活的。在定义中,社会的概念是显然的,意思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根本来说文化不是很有必要的受限制。有必要说的是,这个研究的中心不是基于民族文化上。此外,各民族间的平等文化是不相称的(Lenartowicz and Roth 1999; Usunier, 2000)。相反,文化在不同水平上才会有概念,在各种文章中有存在(Dawar and Parker 1994;Hofstede, 1991)。举例说,文化被年龄和音乐定义,比如青年期,爵士音乐期。

    在澳大利亚国内的一些文章中,同种同文化民族的文化被调查。同种同文化民族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中的次培养物。他们保持着从他们祖先继承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但又发展了他们独有的规范和信仰(Steenkamp, Hofstede and Wedel, 1999; Usunier 2000)。甚至,对于任何一个同种同文化民族来说,他的中心都是一系列的文化价值,态度和规范(Tan andMcCullough, 1985)。每个同种同文化民族因为他们共有的文化而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团体(Lee, Fairhurst and Dillard 2002)。因此,关于种族划分形成的文化的研究是可行的,合适的。因为每个同种同文化的民族都有他们一套独有的文化价值。事实上,文化在国内的变化可以跟在国家间的变化一样大(Au, 1999)。在澳大利亚是个特例,因为日益增长的不同种族的混合(Millett, 2002)。在效果上,通过一个民族的文化来反映澳大利亚极有可能是不恰当的(Bochner and Hesketh,1994)。

2.6 文化,同种同文化民族和促销

如Nakata and Sivakumar (2001)所说,文化的影响在市场区域内被很好的证明,包括消费者对促销的反应。例如,Bridges, Florsheim and Claudette (1996)曾辩论:针对消费者对受文化驱使的的促销活动的反应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他们表示,在服务行业,文化价值影响着促销策略的效力。这个理论也被McCort and Malhotra (1993)曾主张随着文化在他们价值体系中的不同,销售估价也会不同。无论如何,大多数的这些估价在一个民族水平上已经被管理,尽管在国内,促销活动对一个文化团体的效力的研究还是有必要的(Albaum and Peterson, 1984)。关于这个理论在早前的一些研究中还是有一些需要考虑的。比如,已经有争辩说:不同文化副族应该与不同销售策略起反应(Laroche, Pons and Turnel, 2002)。Green (1995)发现商家的优惠券对英国种族的美国人比对非洲种族的美国人更有效力。不过,在同种同文化民族中这种现象不明显。

2.7 文化元

    为了给文化一个潜在的中肯的,评定其效果的基础是必须的。在这里应用的是由Hofstede (1991)推广的由五种文化元所组成的:能量,不确定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女性,和儒家学说。另外,其他研究者对于选择性的元也有涉及(Clark, 1990)。但是Hofstede的理论是迄今为止最为广泛接受的(Sondergaard, 1994)。并且已经适用于许多跨文化研究中(Steenkamp, Hofstede and Wedel, 1999; Lynn,Zinkhan and Harris, 1993; Roth, 1995)。无可否认,对Hofsted的理论还是存在着一些尖锐的批评。第一,他最初的研究已经相对较陈旧有写过时。第二,这个理论已经被相关的工作价值所暴露出不足,因此,他们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消费者。然而,不管这些局限性,dimension的理论对于解释文化差异的概念还是有效的。

第11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生培养模式;高职教学

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竞争的激励、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实力或其他原因的限制,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效益。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实现市场化动作,根据市场上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设计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也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一、国内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究

美国是市场营销学的发源地,时至今日,它仍然在营销领域当之无愧的处于领先地位,其根源在于美国是商品经济、企业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是市场营销发展的沃土。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工商管理学院都设有四大基础专业:营销、会计、金融、一般管理,主要是大量培养本科和MBA学位的学生。对于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懂得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统计方法,专业课程设置则按营销活动的各环节安排,包括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STP战略、营销组合、销售管理、营销战略等。不过,学校更强调学生具备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虽然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仍以教授为主,但非常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的课堂表现,并计入成绩。多数课堂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做有关题目的调查和研究,集体完成报告,现场演讲。最后学生毕业前还要学一门案例课,一些反映学术界目前研究兴趣或现实营销活动中某些热点问题的特色专题课。

至于师资力量方面,美国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大多在企业兼职做咨询顾问,他们更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而非基本原理的阐述或补充,代表了美国市场营销研究的方向、活力和水平。从教学手段方面看,英、美、德、法等发达国家的大学都运用了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如较为典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馆、电子黑板、投影仪、音像系统等技术被广泛采用,教师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终端,课堂交流、作业、答疑等日常教学基本实现电子化。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市场营销学开始传入中国,最初的传播是翻译、考察及邀请专家的形式。90年代初,市场营销开始得到高校教学的重视,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效,从2001年至今,营销理论在中国进入了本土化及应用创新的阶段。从市场营销开始进入中国高校到现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刚刚走过了年轻的20年,相对于国外的水平,我们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国内部分重点高校由于引进市场营销专业较早,在市场营销的教学、应用和创新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外,其他大部分高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还基本处于探索和开发阶段。

二、立足于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与企业密切相关,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各要素发生着复杂的联系,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行为。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可分为以下几点:

招生。新生入学后,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在专业教研室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实践教学时,将学生分入不同的课程实践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力求使用多媒体,扩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同时应用案例教学、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本地企业。本地企业由于地理距离近,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实操、总结比较方便,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建立学生见习基地和课程实践基地,实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学校的支持下,也可将青年教师就近派到当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各地企业。学生通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基本能够适应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在专业实习的时候,能较好的融入各地实习单位。在此阶段,提倡学生自主实习为主、集体实习为辅,锻炼学生的求职能力,为下一年的就业打基础。

就业。从各地企业实习回到学校后,学生再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弥补知识的不足,巩固了营销知识理论体系,然后进入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的一个良好机会,经过专业论文写作,学生可把营销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彻,真正的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为将来进一步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就业好对其本人有利,对学校更有利,可使学校赢得社会美誉,从而提高生源质量,对招生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整个培养模式中,以市场营销教研室为代表,与本地、外地企业建立密切良好合作关系,可较容易的邀请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营销人员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教师召开座谈会,增进沟通交流,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分析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事实表明,该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通过该培养模式,我们初步培养出了一批较受企业欢迎的营销人才,而有些营销人才在经过企业短暂的再次培训后,正开始走上更高级的营销管理岗位。该模式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

从该模式实施效果看,学生基本掌握了较扎实的营销理论知识,少部分学生还因此担任了营销管理岗位的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心理素质好,对工作中受到的挫折和打击已经具备相当的承受能力,对就业非常有信心,基本达到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深受实习和工作的企业欢迎

在该模式培养下的毕业生,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人际关系处理较好,用人单位对该类学生都比较满意,一般都安排在一些较重要的工作岗位,把其作为企业的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第12篇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如今的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一个好的市场营销人才需要掌握极其全面的知识,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过去十几年,各大高校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对于知识的传授应该从单一走向综合,实施通才+专才的教育,文理兼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进,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很高。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要想出色的完成企业的营销工作,市场营销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和水平。如市场调查、市场策略、营销管理等。要想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必须注重实践。根据美国的CBE教学模式,能力培养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点。

(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应充分利用与管理企业管理各种手段,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实践能力、项目的运营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标准,各大院校应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应随时调整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环节的应用,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KAQR多维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设计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架构根据对营销人员职业能力的分解,安排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具备市场营销完整理论体系与知识架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全部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公共课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知识面,传授给学生的应是新知识、新思想,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专业基础课设置是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干课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从事营销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构成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体系,是知识结构中的专业结构。专业知识同实践有机结合,将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他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前提。选修课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及加深对国内外营销理论学习与运用开通更多的渠道。因此,对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当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精选内容,对于专业课及专业领域相关课程,实行整体优化和重组,选修课开设应成体系,减少随意性。

(二)全面提升人才能力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得以培养和锻炼。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不断完善,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高级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服务。1、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但真正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从真实的营销时间切入,通过系统的营销能力专项及综合训练,到上岗前的毕业实习,形成系统、完善、全面的市场营销实践课程体系,并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统筹谋划,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内外项目训练管理机制。通过企业提供案例素材及训练项目、开讲座、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质性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度与强度,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与企业充分接触,对现代企业的运行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成立企业营销策划研究所,组建学生模拟公司。以教师为主导,推动学生和企业的市场联系,成立企业营销策划机构,组建模拟公司,学以致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营销策划服务。同时,整合教、科研力量,逐步培育一支有一定影响力的营销策划研究队伍,将教学、教师、科研、学生、岗位、实践等构建成有机的整体,条件成熟可注册正式的公司,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在创造利益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一举两得。3、建设多功能、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将实验室建成为一个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改研究及学生创业的综合平台、将情景模拟、学生实作、网络训练融为一体、虚拟和实体相结合、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现实性的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在教师的指导、引导、咨询、监控下、学生通过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掌握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商品流通学、价格学、广告学、商务谈判、销售渠道设计、推销理论与实务等专业理论、训练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4、开展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完全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组织管理下进行,专门到工商企业营销一线的业务岗位上直接参加有关业务活动,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推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团队意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会推销的应用型营销人才,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产品知识、企业概况、行业市场环境、岗位职责、业务工作规范等,突出培养学生的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与人共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营销顶岗实习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营销阅历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就业前的试岗,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3篇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学改革要针对课程的特点全方位展开。文章从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考核办法多元化、教学参与主体多元化和课程的多元化拓展等六个方面构建了课程多元教学模式。

关键词:市场调查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39-02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于秋红(1980—),女,河北秦皇岛人,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JXG2014121)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全面传授学生调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工作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除具有一般课程的理论性,还具有营销课程的专业性以及综合性和实践性。针对于此,很多教学工作者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尝试,切入点基本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实验实训等一两个方面,却很少有从整个课程体系上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研究。

本文作者从事“市场调查”及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多年,认为新的教学模式不应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完善,而应是多方位、多角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体系、参与主体、课程拓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一个课程的多元教学模式,如图1。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是“市场调查”多元教学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二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基础的多元化。

(一)理论、实验、实训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市场调查”教学虽然也涉及了资料整理分析环节,教学内容中也引入了数据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但往往忽略课程内的实验教学环节,只在理论课堂上硬性讲授,教学效果很差。实验环节的引入目的在于不仅要教会学生数据整理分析的方法,让他们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且要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印象,巩固技能。

针对实验教学的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引入Epidata和spss这两款实用且功能强大的数据录入和处理分析软件,并编写配套实验教程。学生在教师的教授和引导下,能够入门、学会。

实训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完成完整的市场调查工作:从问题分析、方案策划到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再到资料整理分析、报告写作,目的在于强化理论和实验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对市场调查工作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认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强化理论,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基本专业能力、沟通交流、组织协调以及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基础的多元化

1.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教授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实际的调查问题,如消费者行为调查,在调查前期的设计环节,就要涉及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在数据分析环节也要用到统计学的描述分析甚至多元分析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市场调查”课程是一门搭建在很多课程基础之上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处理好这些理论基础和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同时也要学生能够感受到本门课程的这个特点,在分析和解决市场调查问题的时候,能够遵循“理论模型统领原则”,先找理论基础,再分析实际问题。

2.经典和实时案例丰富理论内容。大部分任课教师都会发现,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学生更喜欢案例教学,所以案例教学法也是教改永恒的话题。在“市场调查”教学中,案例应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学科经典案例,无关案例时间是否久远的问题;第二类为实时案例或经济热点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入一些实时的、动态的最新案例或经济热点。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敏感度、商业意识,以及对于企业、行业、品牌的长期关注的习惯。如果实时案例的教学效果明显,就将其升级为学科经典案例。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如体验式教学,在讲到调查方案设计的时候,以企业实际案例为情境,教师扮演企业决策者,让学生扮演市调机构或咨询机构,在与决策者也就是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层层分解,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再提炼调查目标和内容,撰写调查方案。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调查方案设计的过程、应完成的工作、调查主题如何提炼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

互动教学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讲到调查问卷设计的时候,教师先将问卷设计的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就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好以后再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组与组之间问卷的交换,然后教师总结和讲解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由各组对自己手里拿到的其他组的问卷进行点评,分析自己组以及其他组问卷在设计时候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如何修改等。事实上在多元化教学方法模式下,不仅仅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尝试,同时也相应地融合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改进和完善。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外,引入应用非常广泛的多媒体教学已毋庸置疑,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如何有效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如何综合运用。

(一)传统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师生接受程度良好,但不能以此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而是应该做到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师先将主要知识点、结论等概括性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对于非常重要、需要反复讲解的知识,需要展示推导过程的公式,复杂计算过程等,边写板书边讲解对于知识的呈现效果更好,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出消化、理解的时间,加深学生印象。

(二)新型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教学视频、各种教学资源库、实验数据库、网络课程、网络教室等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或载体,这些新型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例如对于Epidata软件的学习,实验课中先鼓励学生自学,然后再简单讲授,同时将录制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课程或者网络教室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效果甚佳。

四、课程考核多元化

(一)多元考核体系的构建

构建“平时+实验+期末”三维成绩考核体系,并适当增加平时和实验成绩所占比重,可以考虑3:2:5的比例。

(二)考核内容的多元化

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考勤等,以课程作业为主,尽量避免或少量布置答案标准化、灵活性差的作业,应以学生思考余地大、完成难度适中、需要课下学习和工作量较多的作业为主,如调查方案的撰写、调查指标的设计、文案资料的搜集等。

对于实验成绩,可以结合实验内容,布置实验任务,以审核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考核。可以尝试设置实验成绩门槛: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随堂考核,如果学生随堂考核不合格,则不给实验报告成绩。

期末卷面考核的重点应从单纯理论知识考核转化为知识加能力的考核。改掉以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转向以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为载体,将理论考核融入案例或实际问题中,同时适当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如要求学生分析调研问题、提炼调查主题、给出调研结论等,也可将实验部分重要内容引入期末卷面中,如SPSS中变量命名规则、常用数据类型、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等。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多元化

更深入的考试改革可以尝试开卷考试、期末大作业取代卷面考试、随堂考核、与市场调查实训同步考核等。

五、教学参与主体多元化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引入第三方和第四方参与教学。

第三方指的是有实际调研需求的企业,寻求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改变以往用虚拟问题或案例资料作为讨论和实训练习对象的做法,将企业实际问题作为市场调查课题,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实际的市场调研活动中。

第四方指的是咨询公司或市调公司,这类公司的市场调查项目多,若能够长期合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就能够保证。此类公司的参与方式可以是带学生或招聘学生作为兼职调查员或数据分析员,还可以论坛等形式邀请此类公司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六、课程的多元化拓展

课程的多元化拓展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延续,可以参考的拓展方式有:成立学生市场调查俱乐部,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或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一)成立学生市场调查俱乐部

以学生市场调查俱乐部的形式对课程进行多元化拓展,俱乐部可以与市调公司长期合作,参与市场调查活动;可以自主寻找调研项目,开展校内外市场调查;可以定期举行学习、研讨、讲座、论坛等活动。

(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或训练项目

鼓励学生参加涉及市场调查工作的各种竞赛或训练项目,如每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程拓展平台。根据以往经管类学生参赛项目来看,基本都是基于社会调查或市场调查的研究,学生参加此类项目可以完整地完成市场调查工作环节,得到系统训练。

(三)强化学术研究训练

学术研究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市场调查相关理论及方法、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兴趣浓厚或有读研等深造计划的学生,要适当鼓励并指导他们进行市场调查方面研究。学生可以自行选题,也可跟相关教师做项目,毕业论文也是接触学术研究的好机会。

参考文献:

第14篇

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完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学习今后的课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乃至实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考核

2007年包头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开始招生,中间停招3年,2011年恢复招生,重新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其中《市场调研与预测》是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型广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促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进一步发展,突出专业特色,适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学习今后的课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实习和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果欠佳。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任课老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低。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中体现不强,学生的执行力不够,编写的调研报告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现问题、及时思考并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欠缺,与培养方向脱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分为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两部分。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研的内容、市场调研常用方法、问卷设计技术和抽样调查。市场预测包括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描述和定性的市场数据分析预测。但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为文理兼收,在选教材以及课程内容设置时,定量市场预测内容较少,定量市场预测的原理介绍较浅,在运用分析软件时只涉及EXCEL数据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课堂案例教学中,医药产品调查、医药环境分析和医药客户满意度等内容穿插较少,与学生就业方向联系不紧密。

(三)考核方式结构不合理,过程性考核不显著。由于该门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考查课,所以结课形式采取非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是以学生交一份老师的命题作业为主。课程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30%+期末成绩(作业形式)70%。在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具体进行量化,而且以作业形式的期末成绩相对占比较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应加强过程性考核。

二、《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与“十三五规划”的培养方案相匹配。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制定“十三五”规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各个专业及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市场调研与预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需具备市场营销学、概率论与数据统计、西方经济学、医药消费者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同时也与后续推销理论与实务、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联系紧密。因此在修改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将市场营销专业该门课程设置在第6学期,54学时,3学分,为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契合。我校为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医药营销方向。根据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有50.6%的学生在从事医药营销相关工作,半数以上面向医药企业、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工作种类主要有OTC代表、医疗器械营销专员、医药企业行政人员等岗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还需与学校办学特色和未来就业趋势相契合。

(三)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相适应。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调研,68.7%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单项式、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不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配合科学的课程考核,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1],在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仔细思考想要调查了解的项目内容,每人上交一个题目,根据题目的相关程度,将班级学生分组,一般每组5~8人,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利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分组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全程的教学活动,加强运用课程内容,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要点。小组在设计调研方案时避免小组成员中有搭便车的现象,要求说明每名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并在期末根据小组成员对一组项目调研报告中自己负责部分完成情况给予单独打分。小组的活动主要是确定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预测,撰写调研报告并制作PPT进行汇报。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准确定位,增加医药环境、医药品牌研究、医药产品调查、医院顾客满意度等内容和相关案例[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加强与学生培养方向和就业趋势的联系,体现特色专业中课程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上教学,另一部分是课下学生活动。将课上与课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先用6学时介绍市场调研的内涵,包括基本概念、重要性、特征、原则和内容以及调研方案的设计。在第7学时上课时,要求小组确定调研主题,并针对调研主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主题后,小组进行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案的设计中需要列出小组调研的主题、时间进程、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注意事项等。然后讲授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和问卷设计技术。在第28学时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问卷的设计,在上课时对学生问卷的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全面性进行分析,帮助各个小组确定问卷内容。在第28~34学时期间,要求学生运用投票平台问卷星等网络调查方法或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并收集问卷。在第40~52学时,要求学生对收集的问卷运用SAS、SPS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预测并开始调研报告的撰写。在课程的最后2个学时要求学生提前做好PPT并在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课上内容与课下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边学边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培养目标和更好适应社会的人才。

(三)课程考核。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的要求,《市场调研与预测》为考查课,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更应该体现过程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将个人最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综合确定。个人期末最终成绩=个人成绩(50%)+小组成绩(50%)(具体内容见表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个人成绩主要是由出勤、课题表现、作业、参与小组项目的积极性和个人负责项目内容的完成情况确定。小组成绩由调研目的与方案设计、问卷制作及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并用PPT进行汇报构成。对小组进行打分时,根据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及PPT的规范性、完整性、合理性等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学生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

四、结语

教学改革内容在2013级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小组对项目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共有4组学生以课程调研项目为基础设计作品参加了2016年“创青春”全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中2组参赛作品获得包头赛区铜奖。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特点和市场调查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改革,建立一种动态的更新机制,形成在理论上、方法上较完备的科学体系[3]。教学实践改革是高校任课教师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实践———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上台阶,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作者:安慧琳 单位:包头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詹立平.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78~79

第15篇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途径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方便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就业教育为目的的大学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一种普遍潮流。

1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创业教育要将研究、教育、商业训练结合起来,为学生从事商业、企业活动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业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能力教育。

1.1创业思想教育

创业思想教育是创业能力教育的基础。创业思想教育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养成。通过创业思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有坚定自信、积极向上、善于应变、乐于创新的思想和能力,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社会价值观,充分认识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推动个体对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个性心理意识倾向。创业意识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顺

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创业能力教育包括创业知识的学习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知识是形成能力、增强素质的基础,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资本。大学生创业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技和知识创业,因此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创业知识是一种综合体,由多个元素构成,其中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律知识、金融财会知识、公关交际学知识等方面。知识结构对于经营能力的形成、完善,对于创业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指挥与控制能力、策划与创新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把握机会与创造机会的能力等方面。

2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创业教育是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综合体。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而另外创立一种全新的教育,而要在专业教育课程总体系统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不仅靠课堂教学,还要靠课内外、校内外的多种活动来实现。

2.1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业思想教育

2.1.1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学讨论,教育者自身

更新教育理念,把“具有自主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开放式、实践性的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才评价、师资建设和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矛盾。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知识的传授,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培养目标。

2.1.2结合德育教育、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主导方向是传统的就业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和创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因此毕业生普遍具有浓厚的“择业意识”“,创业意识”十分淡薄。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应结合德育教育、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自主创业的理念。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相关的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志向、专业特长和社会需要来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为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2.2建立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2.2.1建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财经类院校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变革,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教学内容上,财经类院校适合采用渗透模式,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有关的内容和因素渗透在相应的专业教学内容中,这样既不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和秩序,又通过专业教育的渗透,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可将《创业学》列为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增设与创业学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为全校性选修课,如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项目管理、公司注册与登记、工商行政法律法规、企业财务基础等课程,给各专业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系统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该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有利于其思想和能力表达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可运用案例教学、组织多种团体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成就感、创新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考试方法上,对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进行革新,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闭卷、开卷、口试、笔试、操作考评并重。学位论文、毕业论文均可考虑采取提交企业案例调查报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创意的“创业计划书”“、商业策划书”等方式完成,由企业家、学科专家、教师参与考评。

2.2.2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他们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既包括学校“双师型”的教师,也包括校外的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因此,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创业观念,具备创业教育的知识,并且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聘请一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演讲和培训,介绍创业经验与教训,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周瑞琴 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胡明宝,王再新,王化,张云.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