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本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学本科论文

第1篇

1.1资料收集: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焦点组团体访谈法和个人访谈法相结合的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选择安静、舒适、没有外来干扰的房间,在约定的时间按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引导受访者深入挖掘其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感受。访谈过程中记录关键词及受访者的特殊语气、表情等,待受访者认为无新的内容后停止,时间为60~90min不等,每位受访者访谈1次或2次。10名访谈对象分为3组并进行编码,分别为Gl-G3组。焦点组团体访谈1次。样本的大小按照资料饱和的原则确定。

1.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6h内将访谈过程逐字、逐句地进行回忆记录,并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在资料的分析中采取Colaizzi7步分析法,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1.3质量控制:本研究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研究的可信度:(1)有目的地选样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代表性;(2)研究者深入研究现场长达3个月以减少霍桑效应;(3)在收集资料时采用会谈结合观察的方法,分析资料时连续、反复并将结果与原资料不断比照以提高资料的效度;(4)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

2结果与分析

2.1科研训练的收获及感受

2.1.1明确了科研要求,掌握了科研方法,培养了科学素养,提高了科研能力:明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即科研项目的提出、课题报告的书写、项目的论证、工作计划的安排、科学研究的进行、研究报告及论文的撰写等。“了解了科研课题的立题、申报、结题等一系列流程,起到了科研扫盲的作用。”“从一无所知到入门,再到提高。”培养了科研素养,提高了科研能力,表现为提高了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学会了文献检索”;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利于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想法和做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拒绝被洗脑,学会独立思考,拥有怀疑精神”;提高了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对科研论文的书写有初步认识”;提高的选题的能力,“做这个课题前,觉得一切都是兴趣使然,真正着手项目后,才明白不是这样。选定一个研究方向,首先要对它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只有对它深度了解,发现它的科研价值,才有利于项目的开展。”

2.1.2增强了对专业的理解,巩固了专业思想:5名受访者表示通过科研训练,深入了解了自己专业的相关知识,巩固了专业思想。“指导老师的人格魅力、知识水平、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带教行为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对专业的认识和态度”;“有了这次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后,有了将临床与科研结合的意识,我将在日后累积临床工作经验的同时,勤思考,勤发现,勤总结,勤创造。”

2.1.3陶冶了情感和人格,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技巧:7名受访者认为科研过程陶冶了情感和人格,“经过科研工作和学习,培养了我的自律性、思维的严谨性和对待工作的责任心”;3名访谈者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作为科研团队的组长,首先要明确团队成员所擅长的方面,才能更好的分配工作”;“感觉仅凭一个人的能力要完成科研项目是不可能的。”

2.1.4导师在科研训练中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受访者都提及了导师在科研训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院和临床教师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比较严谨,收集后的数据不完整或不符合纳入标准一律筛除,耐心细致地给我们反复指导和修改文章”;“教师为我们的选题指导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我们选择的题目逐个进行了分析和引导”;“在科研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求助教师,导师都能让我们受益良多。”

2.2科研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2.2.1科研基础差,建议加强早期科研培养: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科研训练前自己对科研的认识很模糊,9名受访者建议提前开展科研能力培养,“建议把开设在大三、大四的文献检索和科研方法导论提前,把课程性质由原来的选修改为必修”;“大一大二培养科研意识,大三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即使不参与项目也有科研意识”;“临床型科研难,但调研型简单,可以作为早期入门”;“可通过讲座等形式普及科研常识,少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参与科研,其他同学不参与也不至于对科研知识一片空白”;“建议在项目开始前作一个统一培训,为大家提供一些经验。”

2.2.2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建议搭建大学生科研项目平台:8名受访者提到了的缺乏获得信息途径的问题,受访者均提到了搭建专门的信息平台,如网络平台,“建立科研兴趣QQ群”;“在校园网弹出窗口将重要信息通知大家”;“建议开办讲座、交流会,既宣传又讲授”;“成立社团,在学生中找带头人”。

2.2.3科研资源、经费不足,建议加大投入:5名受访者认为科研项目经费不足,“自然科学项目需要买试剂,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自己出钱在买”;“试验小鼠很贵,又容易死亡,需要更多的经费完成试验”;“希望学校将提供的专门的实验场地和设备公布出来,合理使用。”

3讨论

3.1科研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训练是对个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最有效的途径[1]。同时,通过科研实践,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专业思想得以巩固;陶冶了情感和人格,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技巧。科研实践对提高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3.2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实践质量的措施

3.2.1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设置创新教育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定中给予指导教师一定工作量的奖励,也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2.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中[2]。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限于讲授现成的真理,要把自己的科研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领域内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新动向,接触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创新知识,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2.3建立大学生科研实践网站:借用学校网站平台,随时公布有关学生科研的各类信息,让学生通过网络提交申请报名,网上评审,网上公布验收和评优结果等,提高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的工作效率,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

3.2.4加大对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的投入:除了逐步加大学生科研立项经费预算外,还可以扩大学生科研立项资金的来源。吸收社会资源,如通过校企联合,让部分学生参与实际生活中需要的研究课题,使科研成果能尽快孵化,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学生科研经费得到更大支持。

第2篇

1.1认识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在很多学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都使要和当地比较知名的一些医疗机构共同合作的,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卫生毒理学和流行病学以及儿童少年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都需要相应的医疗机构来承担,环境卫生学通常是学校自己来承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为培养现如今仍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1.2摸清基本现状以找准改革方向

很多学校在前几年就应经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改革之后有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掌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也对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还采取了电话网络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当今进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大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得不是十分合理,通常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这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开设课程的顺序存在着非常强的不合理性,在很多专业课进行的过程中,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有展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临床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学生实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得到非常细致的教导,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实习结束后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1.3巩固深化和提高前期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

学校在预防专业改革之后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收货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让这次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巩固,以便更好的对突发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需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2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

2.1合理调整和设置

相关课程和教学阶段新一轮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对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新的定位,对于课程和教学阶段进行新的组合和论证,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相关的课程,精简或浓缩部分传统课程,从而形成了新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外,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大量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既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交叉,也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专业课程虽然在学院开设,但有2/5的教学任务南疾控中心的教师承担;理顺授课顺序,如卫生毒理学提前开设;开设科研方法学类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临床课程和实习更具针对性,现场实习时间从第期的11月提前到9月且增加2周时间;进一步改革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确定导师。

2.2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律修定教学计划,同时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教学大纲,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法学类课程增加软件实习比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突出重点又融人大量信息,既便于课堂学习又便于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突出应用性实验教学

开设综合性实验预防医学本身属于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至关重要。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安排基于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的工作需要,并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教学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方式。借助学院实验中心整合不同学科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实验,突出现代先进技术和学科前沿技术,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加强毕业设计

第3篇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医学院本科药学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六个学期,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5.完善毕业论文评定体系和表彰制度。毕业论文成绩可由指导老师评分、院系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从而确保成绩的客观性。除了评选本科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校更要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的首推对象,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4篇

医学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课程繁多,时间较紧,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医学临床课程,其中还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则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对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规划的薄弱。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本科阶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第5篇

医学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课程繁多,时间较紧,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医学临床课程,其中还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则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对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规划的薄弱。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本科阶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第6篇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査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第7篇

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医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的过程[1]。因此,笔者想通过该调查了解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成均,余倩.加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培养高素质卫生检验人才[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57-758.

第8篇

1.主要问题

1.1 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曰益增大,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很多人认为毕业论文只是毕业前的例行程序和环节,写的好与坏都无关紧要,不会影响正常毕业。此外,由于预防医学专业撰写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大部分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和备考研究生等多重任务和压力,分散了精力和时间,撰写毕业论文时不能全身心投入,论文选题草率、立意不新、内容平淡等现象逐渐增多。甚至出现抄袭的现象,整体论文质量令人担忧。

1.2 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国内有关学者曾进行专门调查,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文献检索技巧、专业外语应用、统计图表应用、统计指标选择、论文撰写中的讨论、外文摘要、结论部分规范书写等方面。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还发现,除上述问题外,很多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不了解国家当前的主要卫生政策,不掌握从事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常识,对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公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模糊,影响了论文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价值。

1.3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够规范和严格

各高等院校虽然在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上制定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但各院系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往往外紧内松,指导教师也普遍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指导的倾向。在论文设计、开题、中期管理、答辩等过程环节很少进行专门检查,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特别是缺乏监督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论文相互审阅的工作机制,致使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规范,监督措施流于形式,最终使毕业论文难逃“走过场”的结局。

2.对策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其中既有客观矛盾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又有学生自身和指导教师的个人原因。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仅能有效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1 提高毕业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公共卫生院系要给毕业生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完善毕业论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制定出严格、规范并符合实际的毕业论文考核制度或管理细则,并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制度保证。团总支、辅导员、教研室协同配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不仅能够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还能有效锻炼和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对于曰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2 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

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和当前国家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既结合科研、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又考虑技术条件、时间、经费的可行性。也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方向的文献,让学生自己寻找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的思路和目的。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是为学生开设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讲座。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固定的方法与格式,要使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训练,必须通过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如文章结构、语言陈述、实验数据的整理加工、图表的制作与表示方法、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等。每一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并准备论文设计前,都应安排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流行病学调查技巧和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以及具有预防医学专业特点的论文写作讲座,使学生了解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方法,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初步技巧和能力。

三是实行论文开题、中期、答辩全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负责制,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全程指导和参与论文开题、中期报告、答辩的全过程。指导教师应每2~3周组织一次阶段总结,邀请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法,保证论文质量和进度。

2.3 加强和改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

在院校毕业论文有关管理规定基础上,公共卫生院系应针对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制定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或细则,使有关管理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严格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责任制度,通过检查和考核,将毕业论文带教质量与指导老师资格聘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促使指导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通过阶段性检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毕业论文成绩挂钩,严格考勤制度,对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或停止其毕业论文答辩。

2.4 建立毕业论文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院系要对论文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认真验收,严格把关,建立全方位、系统的监督和控制体系。一是由学院负责总体监控和把关。制定制度、标准、任务和目标,制定质量监控和评估方案;二是由教务办公室部署和安排质量监控工作,并负责监督实施。督促各教研室按时制定论文指导计划,按时提交开题、中期检查等阶段性报告,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检查或抽查;三是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程序,如指导教师应在每次辅导后填写指导记录、学生在记录上签字、开题记录、中期报告后论文整改情况以及按月填写论文进度情况等。既能够督促指导教师认真辅导,又能有效保证学生论文质量和进度。

第9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10-0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将面对社会,面对职业群体,搞好社区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预防工作,确保人员的身心健康,任重道远。因此,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精神,又有领导、组织和指挥的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努力搞好和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预防医学本科生经过四年多的基础、临床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缺乏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为此,在毕业实习期间应着重抓好操作技能和组织才能的全面培养。我校自1976年开始培养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毕业论文规范化、严格化管理

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制定了有关条例,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明确的整体要求,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各院系根据学校的计划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2007年,我校已制定《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指导教师的要求、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考核及成绩评定等进行了细化要求。明确了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并成立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好坏和总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论文带教,教师是关键。因此,对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指导教师要有认真工作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方法指点,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学生适时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论文高质量按时完成。其次,指导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或参与其他教师的科研活动,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和刊物,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这样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才能给予有效地启示和帮助。其三,加强师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指导教师的品德、文化素质、人生观和才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毕业环节工作中,指导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

3 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和立题工作

这是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各人承担的在研课题、横向科技开发项目以及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要求上报课题,经教研室集中评议,并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后公布,由学生填报选题志愿表,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一人一题。

4 全方位培养

目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僵化,束缚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勇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着重全面系统地培养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对每位毕业生严格进行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综述、课题设计、专题报告、实验室工作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统计、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等全过程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室工作和现场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资料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熟悉微机操作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科研综合分析能力。经过全面系统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参加工作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5 加强过程检查,保证进度质量

组织毕业设计初期和中期检查,对任务书填写、毕业设计进度、外文翻译、学生及教师到位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有详细记录。各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也都提供了详细的毕业设计进度计划,100%的学生有毕业设计进度计划,以便督促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关键在教师。选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好、精通业务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是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该项工作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锻炼,要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习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树立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和敬业精神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要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要对教师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等,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如提职、升级、评优、奖励等,这样才能引起教师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周从钜,梁炳钊,蓝才武等.努力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教论坛,2003,(5):72-73.

第10篇

名古屋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在这基础上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制定了“培养富有科学理论性•伦理性•人性的、具有丰富创造力,独创性和使命感的,推动医学研究及医疗的人”的教育目标。本着此教育目标,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将本科课程体系分为全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阶段。

1.1全学教育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开设以教养教育为根本的普通课程及实习课程。全学教育课程由理科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研讨会(小组为单位的文献资料检索及讨论)、文科教养课程和理科教养课程、语言文化课程构成。与全学教育并进医学部在每周三下午开设了医学入门课程。该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英文版《人体医学生物学》(SylviaSMader,2002)为教材,学习医学生物学基础知识(23学时);(2)以临终医疗及心理关怀、医学伦理学等为内容,开设特别讲座,目的是让学生为将来作为医生做思想准备(16学时);(3)为了使学生早接触医学、体验医疗,利用残障者设施、老人公寓及附属医院,开设有临床看护实习课和体验医生一天工作的影子体验课(shadowing,10学时)。全学教育课程安排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半年,医学入门课程由医学部施教外,其他课程由大学的教养部施教。

1.2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按学科组织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开始于第二学年,大多课程在第四学年结束。具体课程安排如下,第二学年下半年和第三年上半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第三学年下半年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也称基础医学研讨会);第四学年开设社会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第五学年主要是临床实习和临床病理学实习课;第六学年则为选择性临床实习和毕业考试。

其中,基础医学将课程改革前的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科目统编成人体器官的构造、生物体功能、人体与药物、免疫与机体防御等科目,加强了基础科目之间相关知识点的结合。为培养本科生医学科研能力,开设了为期半年的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学生离开课堂实践实验为主的科研活动。社会医学课程包括环境劳动卫生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国际保健医疗学、医疗行政学及医学英语。医学英语主要目的是为本科生国外临床研修奠定语言基础、提供相关信息。临床医学课程包括脑外科学、老年科学、小儿科等19门临床科目。临床医学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型教学模式结合以问题为主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除以上的必修课课程以外,学生需要完成2~3单位的选修科目课程。选修课程以特别讲座的方式开设,以当下医学前沿、学生高度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开设34次特别讲座,分成A-I为标记的9类话题小组,话题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2013年开设的特别讲座题目有:心血管外科中人工脏器的应用;救命救急医疗的最新前沿;死亡教育;多种职业协同作用的地区医疗等)。学生需要在9个不同的话题分组中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6次讲座,满出勤获2单位学分;选9次讲座并满出勤,获得3单位学分。

2特点与启示

2.1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名古屋大学医学教育注重通识教育,非常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医学教育中的渗透,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入人文社科教养课程和理工科教养等通识课程,增强了医学本科生人文社会基本素养,培养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基础研讨会课前指定讨论题目,通过训练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获取信息,学习处理和总结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利用能力。特别是医学入门课程,让医学专业的学生感受病人、感受医生、感受医院、感受社区医疗现状,促使学生树立将来作一个好医生的追求目标,加强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的教育。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部制定了以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解决一定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医学教育目标[2],力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名古屋大学在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开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全学教育课程的做法值得借鉴。

2.2实施多样化教育模式

日本医学教育方式多样,努力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临床课程,教学授课方式多样化,内容灵活,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专题讨论会或与讲授相结合的PBL教学法注重培养临床思维,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检索文献、逻辑推理、总结陈述、分析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开设多角度的特别讲座,以获取学分吸引和鼓励学生聆听讲座,促使学生了解当今医疗现状及最新发展,理解社会医疗中医生的作用和职责,触及临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这些专题讲座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利于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而与日本学生相比,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的单一,使我们的医学本科生在考进医学院校后容易孤立地看待各门课程。往往是备考阶段死记硬背,强行记忆理论知识,而考试结束就忘记多半,导致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钩。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促使其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3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日本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给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第三学年下半年停止所有其他课程,仅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一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导师及研究室,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发表与答辩。该课程学生为主体,教师看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现问题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并不注重最终实验结果。另外,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并细致的科研习惯,如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严格要求实验记录等。

近年来,我国也在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但因多种原因,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校并不多,提供给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很少[3]。多年的“探索性机能实验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多数本科生动手能力强,对科研活动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建议我国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革,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和教学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条件,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利用和巩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于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2.4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建立开放性管理平台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独立设置专门的教育教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普通授课教师和学生组成,是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听取学生意见的重要场所。委员会鼓励学生经常思考医学课程如何能学得更好,根据提出意见,委员会做到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课程体系。另外,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面向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导读和课程安排介绍,并公开在学校网页,六学年中的课程安排及要求一目了然。其中,课程导读概括介绍了学生六年间每学年的课程、学分及升学年的必备条件。而课程安排介绍则更为详细,条目清晰地介绍每学年所要学习的课程和安排的特别讲座。课程安排介绍明确提出了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成绩评定方法、教科书及参考书籍或材料、负责教师、教学日历等。

从让学生充分了解、参与课程安排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难看出,日本医学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准备的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 医药营销专业 论文质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9

Medicine Market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orm

YANG Lin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hesis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graduate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mportant practical aspects, to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improve an important teaching graduates overall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chool student thesis, analysis of nearly 153 graduates three basic conditions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and quality factors papers, thesis writing and defense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enhance substantive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graduate thesis qual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thesis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调查论文质量及发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抽取近三届153篇毕业论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大多数学生实习都集中于医药经营企业,论文选题与医药营销实践的相关度较高,论文的完成能够体现医药营销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通过对该专业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探讨对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的因素,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的指导与控制,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1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基本情况

近三届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53篇,其中2008级35篇,2009级36篇,2010级82篇。调查内容包括医药营销专业153篇论文的总体评分情况,毕业论文的三种主要类型,毕业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同毕业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情况。2012、2013、2014届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分别为8.6%、13.9%、13.4%,良好率分别是85.7%、69.4%、76.8%,合格率占5.7%、16.7%、9.8%。综合来看学生写作流程基本规范,但是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类型分为理论研究型、市场调查型和理论应用型。这三种类型在2012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分别占8.6%、2.8%、88.6%,在2013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为11.1%、2.7%、86.2%,在2014届毕业论文中的比率占7.3%、3.6%、89.1%。总体来看,近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以结合医药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为主。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分为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经营企业、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这四种类型。综合近三届毕业论文总体成绩来看,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59.3%、33.3%、7.4%,在国内医药经营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7%、90.5%、6.8%,在连锁药店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2.6%、82.0%、15.4%。在非医药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中没有成绩优秀的,良好与合格比率是76.9%、23.1%。显然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质量最优。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结合专业的实践与应用特性,近三届毕业生中111人由医药企业工作人员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1.7%、73.9%、14.4%,一些在连锁药店和非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因缺乏指导老师而由校内专业课老师带教,论文考评优秀、良好、合格的比率是14.3%、61.9%、23.8%。

2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已经毕业的近三届医药营销毕业论文的回顾性整理发现,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这几个主要的方面。

2.1 毕业生对待论文的态度

医药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大都在医药企业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有着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学生不能像在校期间学习一样静下心来写论文。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面临实习、考研及找工作等问题,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对2010级学生采用访谈法收集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看法和投入精力后发现,只有26%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很重要,4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27%的学生认为写论文纯属完成任务。整体而言,学生在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收集、论文撰写、论文修改、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2.2 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

从毕业论文总体来看,在论文选题方面大都集中于医药市场领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与营销工作联系紧密并且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论文的选题难度与论文完成的工作量较为适中。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以理论应用型为主,高达88.9%,市场调查型最少只占论文总量的2.6%。通过对2010级毕业生的抽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完成论文时,既查阅了文献又进行了实际的市场调研。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设在最后一个学期,很多同学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实习和找工作上,在写作时忽略了原始资料的获取,只进行了二手文献的查阅,影响了论文的说服力。核查得分较低的论文后发现,个别学生论文选题过大,没有针对本专业的具体情况,致使完成论文难度倍增,加之实习过程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环节,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质量不高。

2.3 指导老师与论文质量

因为扩招本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内指导老师无法完成全部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因此从学生实习的医药企业聘请责任心强、与营销实践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由医药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11.7%和14.3%,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校内教师对于营销理论非常了解,但对具体操作却不十分清楚,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仅仅靠理论指导,而难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情况。医药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从学生论文中可以发现与具体实习企业的紧密联系,但是校外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等方面有待改进。

2.4 实习单位与论文质量

实习单位对于毕业论文的优良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论文统计中可以发现,医药外资企业、国内医药企业、连锁药店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分别为 59.3%、2.7%、2.6%,在医药外资企业实习的毕业生论文优良率远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说明实习单位与毕业论文成绩之间存在关联。从论文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医药外资企业拥有良好的资金、技术等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投入力度大,在此实习的学生在市场销售中得到了较好锻炼,同时论文质量整体较好。

3 提高医药营销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对策

3.1 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写作前的指导

针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的调研问卷显示63%学生和47%指导教师认为影响论文质量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论文规范性写作的指导和训练。83%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的范文并加以讲解,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和水平。虽然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前都会安排有实习动员,但由于时间紧,实习动员更多的是强调实习注意事项和对论文基本要求,没有对论文写作安排专门时间来指导和训练。因此,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逐步实现。

可行的方法是将论文写作专项训练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课堂讲授及写作训练两部分。论文指导教师用5学时讲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以综述、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写作进行讲授。核心内容的讲授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往届毕业生中的优秀论文为范文进行分析说明。剩余的时间通过给出学习要点及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作业结合拟完成毕业论文题目,逐项提交与之有关的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和论文等。

3.2 论文写作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撰写论文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论文反映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习企业应该为学生指派一位实践指导教师,由校外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营销实践环节,并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表格填写工作。这样学生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等方面就能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保证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此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向医药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

3.3 论文答辩方式的改革

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答辩形式是人人参与答辩,答辩成绩占最终论文总成绩的40%,查阅总成绩不高的学生论文后发现,答辩成绩也往往偏低。学院选择在医药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校内专业课老师共同组成医药营销论文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教师组成,每个答辩的学生需要回答2~3个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后,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撰写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如果成绩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答辩。为了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重复劳动,本专业将在下一届毕业生中推行预答辩制度,即在正式答辩之前先组织学生预演全过程,帮助学生及时找到不足加以完善,以期在正式答辩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的合理性。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通过校外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实施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训指导,完善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和严格地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措施,将实质性提高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

项目:西安医学院2014年校级精品课程资助项目(XYZL2014-13)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钦州学院学报,2010(2):79-83.

第12篇

1.1医用物理实验微课教学的思想统一

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既要大力提倡教师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大力开展校内的教研活动,从强化物理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着手,开展交流讨论、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业务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统一标准、取长补短的目的,此外还要开展与其他同行院校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全国各地教学名师来校讲解新的教学理念及新的教改动态;参观兄弟院校的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等。

1.2搭建物理实验教学微课平台

首先要加强医用物理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制作物理实验微课网站,提供微课资源展示的平台;其次进行微课方面的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然后上传优秀的微课作品,以便师生学习。目前各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实验的项目和数量各不相同,我校能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有10个,而医用物理微课教学的实验项目选取了五项:基本测量、血压计的使用、蓖麻油黏度系数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示波器的使用。从十位物理教师中选取五位优秀教师,来尝试实验微课教学。五位物理教师一人选取一个实验项目,制作医用物理实验微课课件,限时一月内(2014年3月)完成。4月份在教研活动时间集中观看,讨论,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限时一月内改完。5月份再集中观看、讨论,提出微课修改意见。然后交校教学督导专家组观看、观后讨论,提出宝贵意见,继续修改,直至专家满意为止。再公示在校园网上,征求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公示期一个月,再总结、修改,于2014年7月基本完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我校2014级临床本科医用物理实验课程的五个实验项目采用微课教学,与2013级临床本科医用物理实验采用传统教学相比较。实验班学生49名,男30名,女19名;平均年龄18.1岁。对照班学生50名,男30名,女20名;平均年龄18.2岁。两班学生均是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样本具有可比性。

2.2教学方法

对照班所用教材为2013年校内自编教材《医用物理实验讲义》,教学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法:每个实验指导教师主讲15分钟左右(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数据分析、讨论,书写实验报告。实验班所用教材、授课计划、教学学时、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均与对照班相同。不同之处是:提前告知学生要做的实验项目,上课前在网上观看实验项目的微课视频;上实验课时,到实验室再观看微课视频,并提出问题,老师逐一解答。然后按照分好的小组(两人一组)做实验。

2.3教学效果评价

为客观评价微课教学效果,学期结束后,采用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本次教学改革进行评价。实验报告评分:每个实验结束后统一上交,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要求打分,满分5分,其中数据的准确度(误差)3.5分,讨论分析1.5。实验操作考试:期末。所有实验项目结束后,从五个实验项目中随机抽取进行操作考试,统一标准,满分10分,其中实验操作规范5分,实验数据5分。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班49位同学发放一份调查问卷,回收49份。问卷包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赞成、中立、不赞成三种选项,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以了解教学对象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

2.4统计处理

评估结果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11.5版进行处理。

3结果

3.1实验班与对照班医用物理实验报告成绩结果

通过t检验,实验班实验报告总成绩、实验数据分数、实验数据讨论分析部分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实验报告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实验班与对照班医用物理实验操作成绩结果

通过t检验,实验班实验操作成绩、操作规范和实验数据成绩均优于对照班,两个班的实验操作规范成绩、实验数据成绩、总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3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赞成医用物理实验微课教学的人数明显高于不赞成的人数,说明医用物理实验微课教学不仅显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讨论

第13篇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习的本科生5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实习的50例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专业构成及出科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常用中医特色疗法筛选将临床常用中医特色疗法根据治疗特点进行归类,并筛选出临床疗效确切、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10种,分别为针灸、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足疗及中药熨烫,制订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临床适应症,并制订相应考核评价体系,对临床指导老师进行统一培训。

2.2分组将观察组50例学生随机分成10组,每组5例,分别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进行实践技能学习,每月进行1次轮转。对照组50例学生按常规带教,不进行专门的临床技能培训。

2.3培训方法入科时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针灸、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热敷、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足疗及中药熨烫等10种方法培训,包括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出科时进行考核。

2.4考核方法①出科考核,两组学生在实习期满后,进行统一出科考核,包括书面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试。②问卷调查:针对笔者针对两组学生设计了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中医特色疗法的认知度(你是否熟悉中医特色疗法?将中医特色疗法引入临床实践教学是否满意?你是否掌握了中医特色疗法中的相关知识?),临床思维能力(你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否提高?该教学模式能否提高你对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是否让你觉得有较大收获?)、理论与临床结合能力(通过中医特色疗法的学习你的临床动手能力是否提高?中医特色疗法是否加强了理论与临床结合能力?)、中医兴趣(你是否对中医知识印象更深刻?该教学模式是否值得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推广?)等4个方面10个问题。

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差齐时,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时,则采用Tamhance’sT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两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对100例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中医特色疗法的认知度、临床思维能力、理论与临床结合能力、中医兴趣等4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4讨论

中医临床教学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环节,一直受到中医药院校主管部门乃至整个中医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并吸取西方高等教育的特长,我国的中医药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受西医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医临床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重理论轻临床的教育模式,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医药学术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中医临床教学模式是新世纪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传统高等中医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展的需求,表现在诸多方面,如理论与临床实践脱离;教学方法落后,以注入式教学为主;以考核知识记忆力、认知能力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发展的培养。为适应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及加强中医院校本科教学的需要,应探索出新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竞争体制下动手能力强的优秀临床医师。中医临床技能尤其是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14篇

摘要:虽然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目前基本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仍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基本检查的教与学,根据全国统编七年制《临床诊断学》要求,作好课堂设计。教师熟练掌握基本检查法是非常重要的,应充分应用人体模特进行基本检查教学,经求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不断改进。学生既要学会怎样恰当地体格检查又能完全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师生都需刻苦钻研、认真勤奋、继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生;基本检查;教学质量

ResearchonImprovingTeachingQualityofBasicExaminationforMedicalStudentsofSevenyearProgram

Abstract:Althoughthehigh-newtechnologydevelopmentisveryquickly,thebasicexamination(inspection,palpation、percussion,auscultation,olfactoryexamination)itselfremainsimportant.Tutorsplacegreatemphasisonteachingandtrainingofbasicexamination.Basedonthenationaltextbook"ClinicalDiagnostics"forseven-yearprogram,basicexaminationmethodhasbeenspecialydesignedinclassroom.Tomasterbasicexaminationisveryimportantforteachers.Bodymodelisperfectlyusedforteachingofbasicexamina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teachingandstudyingexperienceofbasicexaminationinclassroom.Itisverynecessarythatmedicalstudentslearnhowtoexaminebodyproperlyandtounderstanditcompletely.Tutorsandstudentsallneedtostudyhard,carefully,diligentlyandtoenhanceteachingqualityinclassroomcontinuously.

Keywords:Medicalstudents;Basicexamination;Teachingquality

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需要医学教育改革。比如,本校设计未来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时,提出了精英教育和长学制的思路,未来将逐步减少五年制专业的招生数,加大七年制学生的比例,进行本硕课程的贯通和优化培养,如何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1]。七年制医学生属研究生,需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全面提高培养质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在学完医学基础课后、进入临床之前,需学习诊断学。基本检查是诊断学中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基本检查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七年制医学生操作能力仍需提高,对学生要求应十分严格[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强调需要认真学习基本检查,勤奋与坚持不解,珍惜最宝贵的时间。下面对七年制医学生上完诊断学基本检查调查后分析总结如下。

1重视课堂基本检查教学

在每年的教学工作中,怎样处理好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辨证关系[4],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医学生诊治疾病的能力很重要。校、院等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提出医、教、研齐头并进,既要深入提高医疗水平、科研水平,又要提高教学水平,包括课堂基本检查教学水平。需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5],抓住重点,既要把重点与难点讲清楚,又要示范得十分正确。老师认真努力,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七年制医学生课堂基本检查教学水平。教师应努力以满腔的热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经验、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医乃仁术,由于医学研究和实践对象是人,因此医学的全部活动必须由医德思想体系来指导[6]。从基本检查教学时就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活动,还应掌握学生的特点、教学媒介、学科性质,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类型以及所用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等。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事件就可能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动力还可能被持续加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首先在主讲诊断学时应做到概念明确、体检的手法应准确,举例生动、恰当,非常认真地向学生讲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教会学生能够发现和认识这些规律为明确诊断服务,为有效治疗疾病服务,注重基础知识训练,着眼教育质量提高。基本检查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诊断疾病十分重要,例如抗击ASRS[7],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诊断地震灾区患者时,都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勤恳踏实的敬业精神,学习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将尖端科技应用到医学教育中。

2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传授环节质量影响深远,从教育实际出发,教师的课堂语言,讲解艺术,提问行为,均十分重要。在课堂讲授,教师除了要注意理论性、针对性、知识性与思想性外,还应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直观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讲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思维来引发学生的同步思维,并将积极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坚持终身学习[8],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包括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技巧。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物理学等为基础的,正确的手法、步骤,动作灵活、协调、轻柔,首先强调概念。

3认真准备教具

如何使教材更有时代感,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系统地研究国内外优秀的基本检查方面的教材,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和探讨教材改革的问题十分必要。课堂设计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运用。教师需准备好教具[9],讲好每一堂课,教具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检耳镜、音叉,512Hz、近视力表、检眼镜、大头针或别针、卷尺、直尺、棉签、胶布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探索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并留下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引起其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位阶段的学习。准备好所有真实检查用具,例如:结合解剖、病理等知识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各课程之间综合,课程教材,学科之间有机结合。现代医学由分科精细又趋向综合,多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10],讲解如何正确应用。不仅要考虑内容,还要思考教学方法,怎样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典型的病例,边讲边示范,提高教学效果。

4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4.1明确基本检查的目标与要求学习及掌握基本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掌握这些方法的要领与正确的手技。

4.2视诊是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走进诊断室的患者多为轻病人,被别人扶着进入诊断室的患者重一些,由担架抬进急诊室并吸着氧,输着血的患者肯定为需抢救的急危重患者,首先抢救病情最重的患者。视诊,如看到病人巩膜黄,立即想到黄疸,病因有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先天性黄疸,然后逐一鉴别。又如病人发绀,多见于呼吸衰竭、艾森曼格综合征等患者。

4.3触诊不要以为有了B超、彩超、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血生化分析仪等仪器就可以不用触诊法了。

4.4叩诊一边讲,一边做非常规范的叩诊动作,例如胸腔积液或气胸都有阳性体征。应注意下列步骤要领。教师将左手中指第2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它手指必须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呈90°角,用中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2节指骨的远端。叩诊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需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同一部位叩诊只能连续叩击2下或3下。

4.5听诊掌握听诊的内容、顺序正常与异常并举例,例如听诊心脏,首先明确在各个心脏瓣膜听诊区,然后明确听诊顺序,然后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掌握听诊内容与意义。肺部可听到音,最常见的是肺炎等。

4.6嗅诊通过列表,一侧为气味,另一侧为疾病名称,一目了然,有利于记忆。

5不断征求学生反馈信息

作为教师应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每轮课后都征求学生反馈意见,认真分析,不断改进,作为学生既要认真学习,又应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课后对任课教师直言不讳提出改进方案,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支持。大多数学生评价老师授课重点突出、有热情、有耐心、细致等。有的同学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最好更密切一些,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增加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有的同学希望应用多媒体,以后研制多媒体课件[11],课件多样、生动活泼[12],应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3],受到好评。有的同学提出尽量多讲实例。以后在课前仔细选用最恰当的实例,例如通过视诊触诊结合病史即可诊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假性动脉瘤[14]。有的同学提出最好始终有人体模特。本文作者在课堂上为七年制医学生安排人体模特,这需其事先认真阅读七年制规划教材《临床诊断学》尤其是体检部分,能够掌握查体的用具与正确的检体方法,并心领神会地配合主讲教师完成规范的查体示教,具有奉献精神。有的学生希望重点更加突出一些。对其它专科的少见内容,也尽量做到熟练掌握。例如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15],经查体、动态观察复杂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慎用有副作用的药物、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十分重要。

6继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水平的提高永远没有止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16],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明智的选择。加强逻辑性,加强理解,总结归纳,有利于记忆。了解世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功夫,走效益型的质量之路。重视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的全面素质观,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综合性强、适应面宽。总之,经过实践与努力,基本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有提高,今后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17],努力奋斗,积极研究,使基本检查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鲁艳芳.中医儿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0.

[2]杨立明,宋鄂,杨春梅,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会[J].淮海医药,2004,22(2):167.

[3]杨立明,张雄基,吴运涛.提高七年制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质量的探讨[A].路来金,安力彬.临床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版[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73.

[4]杨立明,管恩富,王狄.提高临床教学水平浅析[A].路来金,安力彬.临床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版[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03.

[5]杨博宇,宋莹,吴昊,等.论课堂教学视诊设计艺术

[J].青海医学杂志,2005,35(6):58.

[6]杨博宇,张东航,林秀丽,等.医院文化摄影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57.

[7]杨立明,路来金,王冠军.通过战胜SARS提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89.

[8]张学武,柳明珠,李天洙.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教育模式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46.

[9]杨立明,焦秀兰,裴君华.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方法与措施[A].路来金,安力彬.临床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31.

[10]袁维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教育的重要性[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39.

[11]杨博宇,杨立明,张吉豫,等.血液净化视听教材的制作与应用[M].见:潘云泽王以宁.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711.

[12]孟辉.境外学生《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42.

[13]杨立明,周淑红,续哲莉,等.制作眼部视听教材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12):58.

[14]杨立明,韩春晖,姚敏,等.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假性动脉瘤34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5):375.

[15]杨博宇,杨立明.胃溃疡穿孔合并中毒性肾小管坏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4,15(12):44.

第15篇

(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 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在以法治国的当今,不管从事哪一种法律职业,都是要运用法律或者依据法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因此,对于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法学本科生来说,养成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和质疑意识非常重要。而要增强问题意识,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多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因而其问题意识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其中法学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引领者;学生应进行多学、多思、多实践的“三多”修炼。

[

关键词] 法学本科生;问题意识;思维方式;养成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47?05

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1]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可见,无论是研究工作者、应用工作者,还是学习者,具有本领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法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更少,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引起我们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一、法学本科生增强问题意识何以重要

法学本科生养成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是由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和法学本科生的就业走向共同决定的。培养目标取决于时代需要,是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就业走向。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一直存在着争议,但从目前开设法学专业的各高校的培养计划来看,其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严格的法律伦理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2]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等活动已经成为专业性活动,并且有的对专业性程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使法学本科生的就业走向呈现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有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可能到立法部门工作,有的可能从事司法工作,有的可能到行政执法部门工作,有的可能从事法律服务工作,还有的可能通过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学位从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而且,从法学本科生的就业现实来看,法学本科毕业生的60%以上是从事这些专业性工作或准备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管从事哪一种与法学、法律相关的工作,在以法治国的今天,都是要运用法律或者依据法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问题。或者说,与法学、法律相关的工作就是要与形形的社会现实问题打交道。问题成为联结事实与规范的桥梁。因此,从事法律创制也好,从事法律应用也好,从事法学研究也好,如果缺少问题意识,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就难以发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寻求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再说得具体点,立法工作者要制定一部贴近生活、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或者适当地修改已有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时俱进,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可能找不准要用法律、法规解决的现实问题,更谈不上找到恰当处理现实问题的方法,法律、法规即便制定或修改出来,也许不能满足解决社会矛盾的需要;法官、检察官或者行政执法者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案件,如果缺乏问题意识,机械地适用法律,就难以合理地依据法律处理案件或纠纷,取得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效果,实现公平正义;律师或其他法律服务工作者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不能很好地为当事人或所在单位处理好纠纷或法律问题,恰当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当事人或有关单位的合法权益。

然而,上述法律职业者的问题意识是逐步养成的。如果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法学本科生不养成问题意识,那么他们参加工作后开展各种与法学、法律相关的工作,就会难以带着问题意识去开展工作。或者说,只有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养成问题意识,才能在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立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时,带着问题意识来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解决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服务于法治社会。

二、法学本科生应养成什么样的问题意识

哲学上,问题一般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实际矛盾和理论难题。问题意识是对主体知觉、揭示矛盾内外部诸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心理学上,问题意识是指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因遭遇到疑难而产生的困惑、怀疑和欲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它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超越现状为目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4]。因此,问题意识一般包括两层涵义:第一,问题意识是一种问题性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问题意识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能动地意识到难以用已有认知结构解决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对于法学本科生来说,笔者认为应着重养成如下三种问题意识。

(一)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

归纳、提炼问题是指从法治社会现实的种种现象或矛盾、涉法案件的各种材料或证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或观点中归纳、提炼出应予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关键性问题进行思考、处理或研究。而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是一种归纳、提炼问题的自觉自愿的心理趋向,是一种找出问题症结的积极追求。很多情况下,与法学有关的问题并非摆在那里等我们去解决,而是要我们从种种矛盾、种种纠纷、种种观点中去挖掘,去归纳、提炼关键性问题。如果我们缺乏这种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就不能从种种矛盾、纠纷或观点中找准问题的症结,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的或有效的途径;如果我们缺乏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就不会主动地去探寻问题之源,其结果要么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要么是在堆砌的材料或众多的问题面前无所适从,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具备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应是从事法律职业者的基本素质。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应养成这种基本的问题意识。

(二)发现新问题的意识

新问题是相对于已有问题而言的,是别人未发现或未提出的问题。发现新问题就是在现实生活、法律规定或具体案件中见别人之未见、言别人之未言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在解决涉法旧的问题的过程中,涉法新的问题可能产生,但新问题不一定会马上显现,这就需要法律人去发现或预见。只有早发现或早预见,才能早解决或早防止。发现新问题的意识是对新问题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这种问题意识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曾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释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5]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应是立法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研究者具备的素质。因为作为立法工作者如果没有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就不能使立法跟上社会变革的需要,解决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法律服务工作者面对纠纷或诉讼案件如果缺乏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就可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法律研究者如果缺乏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就难以提出创新见解,为立法完善出谋划策。所以,立法工作者也好,法律服务工作也好,法律研究者也好,只有具备发现新问题的意识,才能更多更好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

(三)质疑意识

质疑就是对权威的理论、既有学说、传统观念等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由质疑而求异,才能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另辟蹊径,大胆创新[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不是认为理所当然而能提出尖锐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科学发明的关键,而且也是许多领域中有创见性的思想家的显著特征。”[7]可以说,质疑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有质疑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有质疑才能推动现有工作的进步。正如陈先达教授所言:“怀疑精神决定研究深度,没有怀疑精神,即使抓对了问题也可能浅尝辄止。”[8]因而质疑意识是一种比归纳、提炼问题的意识、发现新问题的意识更深层次的问题意识。立法工作者如果缺乏质疑意识,就难以认识到立法的不足;检察官如果缺乏质疑意识,就难以发现侦查、审判环节的法律适用问题,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法官如果缺乏质疑意识,就不能公正审判案件;法律服务工作者如果缺乏质疑意识,就不能从纠纷或案件中发现对方当事人的问题,很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研究者如果缺乏质疑意识,就难以创新观点或思路,推动法治进步。因此,具备质疑意识应是立法工作者、司法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研究者的重要思维品质。

三、法学本科生养成问题意识的必要条件法学本科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一)具有较为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

具有较为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是法学本科生养成问题意识的首要的内在条件。没有已知,就谈不上未知。人们总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知识。知识储备越丰富、认知触角越广泛,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的频率也将越高,个体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大,就越能引发人们去思考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个体认知结构越合理、整合水平越高,就越能有效同化新知识,越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新问题[3]。因此,从认知规律来看,法学本科生只有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对法学、法律领域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的领悟,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或深刻的法学问题;反之,如果法学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视域不开阔,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就难以深入,无法与问题情境建立联系,无法厘清问题的来源,从而无法形成法学、法律方面的问题意识。所以,法学本科生在法学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条件下,即便有所思、有所想,能提出一些法学、法律方面的问题,也是肤浅的,缺乏探讨的价值。在大一、大二阶段,法学本科生之所以普遍缺乏法学、法律方面的问题意识,法学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具有多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

具有多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是法学本科生养成问题意识的重要内在条件。首先,问题意识离不开多向思维。多向思维是相对于单向思维而言的。单向思维主张的是统一,迫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这会导致独立智慧活动的停止以及思想的僵化。法学本科生如果具有的是单向思维方式,就不能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法学问题,就不能形成提出新问题的意识和质疑意识。而多向思维使个体的思维处于自由状态,思路开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从不同的层面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讨论和分析问题,易于形成问题意识。因而多向思维是法学本科生养成问题意识的必有思维素质。其次,问题意识也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省思维,它要求对他人或自己的思维进行严格审视和质疑,通过积极寻找证据或其他相关信息,来检验或验证拟加接受的结论或信念,并用理性标准做出合理性评价[9];它强调不要盲目接受现成的观点,不要墨守陈规,要敢于质疑现有知识、观点[10]。可见,要养成发现新问题的意识、质疑意识均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也是养成问题意识的必要思维素质。法学本科生要养成问题意识,必须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在法学本科生的低年级阶段,法学、法律方面的问题意识未能养成,缺乏多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其重要原因。

四、如何增强法学本科生的问题意识

法学本科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多向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其问题意识增强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笔者认为,培养法学本科生的问题意识应多管齐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入手。

(一)法学专业教师应是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引领者

法学本科生如何在大学四年内养成问题意识,法学专业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法学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念,就不会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难养成的。笔者认为,教师应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场景来引领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1.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应考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是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方面引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1)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土壤。课堂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大多产生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每一堂课都应安排一些存在探讨空间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内容,以引起学生对法学知识的兴趣与疑问。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的观点,而是有选择性地介绍其他教材或刊物上的不同观点,特别是新的学术观点,供学生学习与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观点的介绍中产生问题甚至质疑。

(2)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工具。教师应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思、多疑、多问,避免一堂课一讲到底。笔者认为,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带动学生自我思考,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应将其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用。运用讨论式教学,教师应充分准备要讨论的内容或主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不求问题解答,更不求答案的唯一性,而是要把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探讨,重视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应在所讲授的内容关键处设问,在知识的运用处设问,引导学生对法学观点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3)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课堂上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让他们充分展现个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民主化,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受约束地与教师平等对话,探讨法学、法律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在民主化的教学中,学生才会无所顾忌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问、质疑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2. 课外辅导是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加速器

教师应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一步引领、带动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法学、法律问题。

(1)法学专业教师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因时间所限,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专业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光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养成问题意识所需的知识条件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和加深所学知识,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学与思的互动。每门课程的专业教师都应该围绕课堂上的内容与问题精心选择并布置一些本领域有代表性的书籍、论文,供学生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2)法学专业教师要做学生思考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的引领者。马克思曾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1]法学是应用于实践的科学。法学本科生要养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走出书本,面对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现实,关注、思考法治过程中民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热点案件和法治政府实践中出现的重大法治事件。教师应选择一些法治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也可提供一些现实案例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法学专业教师要做学生践行法学知识的引领者。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教育、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都应贯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念选材、选题、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或带着发现问题的想法,去创造性进行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法学本科生是自身问题意识养成的修行者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大学四年内,法学本科生能否最终养成问题意识,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行动。如果没有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做得再多再好,也无济于事或事倍功半。通过大学四年的法学专业学习,有的学生养成了问题意识,而有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问题意识,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最终要靠学生的自我修行、积极作为。笔者认为,法学本科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必须进行多学、多思、多实践的“三多”修炼。

1. 多学

多学就是要掌握足够的法学专业知识和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考虑问题。学是思之基,也是实践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法治思维方法,就没有思考法学问题的基础,也没有进行法学实践的知识和方法准备。因此,法学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内应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法学方法。而法学专业知识与法学方法的掌握不是光靠听老师讲课,记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广取博学、通过多读书才能成就。这就要求学生不但在课堂内认真学习,而且要求学生自觉在课堂外充分利用时间多读法学专业书籍、多看法学学术论文,从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为问题意识的养成创造必要的知识与方法条件。

2. 多思

多思就是要运用法学知识与方法多思考法学方面的问题,包括法学理论问题和立法、司法实践问题。学生如果学习知识而缺乏思考,只是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理论,就会固步自封,不能提升自己所学,更不能从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那么问题意识是无法养成的。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有的学生养成了问题意识,而有的学生没有养成,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学生不但学了,而且思了;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了,但没有思;甚至有的学生既不学也不思。因此,学有所思对于问题意识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为养成问题意识,课堂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自觉主动地思考问题,大胆提问,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课堂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问题,大胆质疑所读观点或知识,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

3. 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实践就是要多参加一些将法学专业知识与法学方法应用于析案解问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实案分析、专业实习等。因为将法学知识与方法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更容易认识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化解所学所思的疑问,更能提出贴近现实的法学问题。因此,法学本科生要养成问题意识,绝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自己的思维中,而是要自觉地参与到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实践中去,通过各种途径与现实案例或重大法治事件打交道,通过对案例或事件的分析发现法治实践中的真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傅纪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18.

[2]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8.

[3] 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37.

[4] 姚本先. 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教育研究,1995(10):40.

[5] 张宏伟.在问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研究,2005(2):25-26.

[6] 王凤军.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4):92.

[7] 陈海燕. 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J]. 教书育人,2005(1):73.

[8] 陈先达.问题意识与怀疑精神[N].光明日报,2014-08-25(11).

[9] 缪四平.批判性思维与法律人才培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4):147-148.

[10] 董毓. 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