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大学毕业生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深受各国和地区关注。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出招疏导,大学毕业生也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新环境。
在中国的香港,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完善,他们集咨询、心理辅导、人才市场、就业教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中国的近邻日本,政府修改了科目设置标准,规定大学有义务设置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同时又推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扶持项目”,引导大学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美国,今年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负债最多一届学生”,他们的大学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
就业形势
陈琦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后又到香港中文大学读硕士。今年毕业的她决定回北京找工作,一方面,因为更适应北京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香港的就业形势也不理想。她身边大部分朋友毕业后都没有留在香港。“不仅仅是我们这些留学生,香港本地人想要找到好工作也不容易。”
香港人口密集,劳动力不断涌入,竞争激烈,每年约有2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就业压力可想而知。香港整体失业率较低,但金融业就业前景不明朗,工程及建筑学系人才却供不应求,这正契合近期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关于“建筑学专业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居首位”的内容。
与陈琦处境相同的,还有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的徐璐,毕业后去纽约找工作,感觉也不容易。但是她说:“美国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是有所好转的,当地美国人的情形会好一点。”在徐璐看来,就业情况也与专业有关。她所学的室内设计就业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工程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则很好就业。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就业市场长期萧条的美国,去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失业率达7.9%,比上一年提高1.3%。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表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领域,包括商业、工程、计算机科学和会计,许多雇主不选择大学毕业生的原因,是认为他们没有接受过恰当的培训,不相信他们的专业技能。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与过去20年相比,美国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市场,许多大学生找不到与学历相应的工作,不得不选择对学历要求低的低薪工作。
与陈琦和徐璐的经历相反,同样作为留学生,陈梦灵在日本找工作却很顺利,她身边的朋友也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日本的就职活动一般在大学三年级。陈梦灵在日本读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从一年级秋学期(9月)开始陆陆续续地听就职讲座、公司合同说明会。12月锁定想去的行业,次年1月开始笔试,3月面试,4月得到通知(日本称为“内定”)。她面试了6家公司,进入2家公司的终面,最终选择了其中1家。工作定下后,她继续在学校完成论文。她说:“在日本找工作不难,和国内相比还是比较容易的。”
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今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为94.4%,连续3年上升,比去年提高5%。按专业看,自然科学专业的就业率比包括法律及经济在内的非自然科学专业就业率高。在希望就业者中,毕业时没有获得“内定”的大学生估计有2.2万人。
据媒体分析,日本就业形势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日本社会今年对医疗、福利行业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同时中低层次人才需求旺盛。
政策疏导
日本的就业服务体系称为“职业安定服务体系”,主要有3层实施管理机构。中央机构是劳动省职业安定局,在地方的劳动厅设立职业安定课和社会雇佣课,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公共职业安定所。随着业务的扩大,又建立面对专门对象的职业介绍所,如为大学毕业生介绍工作的学生介绍所,为妇女就业服务的介绍所,还有临时工介绍所,等等。
另外,针对大学生就业,日本还有专门的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学生职业中心等,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指导、职业咨询和介绍、信息和查询,供需见面以及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日本政府修改了科目设置标准,规定大学有义务设置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又推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扶持项目”,引导大学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日本政府还推出“紧急人才培养就业支援基金”项目,鼓励大学生投入医疗、护理和福利机构等人才不足的行业。就业者在职业培训期间每人每月可得10万至12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000元至7000元)的奖金,承接培训项目的机构则每月可得到6万至1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000元至6000元)的奖金。
陈梦灵现在正处于职业培训期间,据她介绍,日本公司在正式上岗前都会对就职者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她所在的公司培训期长达4个月。
美国政府每年《岗位需求手册》,收集不同时段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信息,同时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查询到职业年薪、需求量以及晋升速度等信息。
非营利性组织如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也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服务。这个协会出版的《择业》杂志是许多大学生求职的指导用书。
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专业人士,需持培训资格证书,考试上岗。指导内容非常具体,包括撰写简历的讲座、前辈的指导以及模拟面试等。
徐璐在找工作时接受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于她在模拟面试中的回答进行修正,并指导她如何有技巧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她认为:“这些技巧都很实用,我在求职过程中大多都使用到。”
香港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比较完善,集咨询、心理辅导、人才市场、就业教育为一体。大学生都要经过职前培训、暑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大学经常有实习或进修的机会。如陈琦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每年都组织“寰宇暑期实习计划”,为约300名学生提供到内地和海外的城市进行全职实习的机会。
与美国一样,香港的社会团体也在为大学生就业积极努力。香港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内地就业,香港青年机构经常组织大学生到内地进行短期实习。日前,香港青年联会举办“第六届青年招‘工’日2014”,为香港青年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根据一项香港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九成受访大学生看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近七成愿意在内地工作及发展。
另外,香港政府也专门设置教育就业辅导组、统筹招聘组、择业辅导组等机构,免费提供协助。
媒体如此描述香港大学生就业中各方的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提供工作机会则甚少。社会团体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工作应征平台,增加青年就业机会。学校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适应市场的职前准备才是就业的关键。”
心态调整
大学生正在调整就业心态,他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及早进行职业定位,是香港大学生入学时得到的重要忠告。有媒体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石乐琦甚至自16岁起就在时装店、咖啡店、人力资源公司及法律相关公司等15个机构兼职及实习,毕业后在1153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成功获聘香港宽带管理培训生的21人之一。
当然,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没有像石乐琦那样从高中就开始为今后的就业未雨绸缪。香港的大学讲师建议大学生一年级时就开始制订事业计划,培养人际技巧,了解行业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沈祖尧曾多次表示,不希望学生根据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好工作而选择就读的专业。而在陈琦看来,专业不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她身边的很多同学,从事的工作与专业都不对口。
陈梦灵找工作时,感触较深的是日本公司对大学毕业生专业的要求。“很多公司并不看重大学时候的专业,因为入职后会重新培训。当然学校的名气以及在校学分还是比较重要的。”她学习的专业是社会情报学(相当于中国的大众传媒专业),但是找工作时她主攻的方向是日本商社,最后进了一家国际物流公司,从事与海关打交道的工作。
根据日本华媒分析,“日本年轻人就业心态比以往更加务实,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工作时的快乐。当前的日本年轻人出生于比较富足的年代,比起父辈,他们更希望快乐地工作,更向往自由”。
与香港和日本相比,美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大。近日,《华尔街日报》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数据得出结论,今年美国需要偿还贷款的学士学位毕业生比率高于70%,比20年前翻一番,这个数据创历史新高。今年美国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负债最多一届学生”。媒体称,这一数据在2015年还将继续上升。
美国一位经济学教授告诉记者,今年美国大学生贷款首次超过信用卡贷款。他说:“美国大学生毕业后,首先要还贷,要养活自己,所以就算只有3个月的工作,他们也会选择去做,有活就会干。”美国长期稳定的职位并不容易找,很多大学生倾向于刚毕业先从事短期工作,先就业再择业。他认为,美国大学生找工作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积累经验等待时机,“骑驴找马”。他所在的大学,专门为大三的学生开设就业必修课,计入学分,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
搭建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为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的难题提供了力量支撑,也为民办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增加了动力,还给力于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民办高校,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核心的是为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而搭建好就业和创业的平台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作为。我们认为这个平台的构造应由三个基本的板块构成。
一、促进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工作版块
这是平台中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版块。也是个复杂而系统的体系,主要内容有:
(一)成立专门机构,统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民办高校通过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统筹安排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事项。委员会由董事会、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成员有就业指导中心、各系(分院)、教学实践中心和基础部(教研室)的领导构成。可设工作指导组、教育指导组和教学指导组及秘书处等机构。通过建章立制,分工负责,落实具体工作。
(二)做好宣传教育,发挥政策、法规的方向引导作用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国家的政策、法规本身就是巨大的开辟就业创业途径的宝贵资源。而我们调查的结果反映,40%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国家现行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或只是略知一二,却不会合理运用。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专场疑难解答、知识竞赛、专家报告、印发手册、媒体、网络、橱窗宣传等)让国家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叫他们能理解、会运用。
(三)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验班
“订单式培养”或叫“人才定做”,其实是为应对“人才流动”的客观现实,而产生的权宜措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先主动运用,我国民办高校采用的也比较多。目前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被选中的大学生,主要是解决了他们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节省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最突出的特性是定向培养,它的局限性是最适合一次能录用30人(一个专业方向办一个班)以上同类型人才的较大型用人单位或企业。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打破本科院校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加大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强度;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确保订单能合格完成;三是坚持“先订单,再办班”,多接学生满意的订单;四是“订单式”与“拉网式”并举培养,不搞一刀切。
(四)盯住人才市场,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学习上,就业创业信息掌握的并不是很多,民办高校的职能部门,必须提高服务意识,保持高质量的现代工作水准,盯住人才市场,实现民办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职能机构、国际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为大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五)把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相衔接
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民办高校的顶岗实习走两个极端,一是有的学校认真组织大学生们的顶岗实习,并想方设法把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相衔接,鼓励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就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经过双向选择后大学生们一毕业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这样做,一方面用人单位节省了不断到人才市场选人的成本,通过实习只要大学生们本人愿意,根据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合理取舍;另一方面,参加实习的大学生们心里也有底,只要本人表现好、素质高,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中意的岗位。二是有的学校放任大学生们的实习,对于大学生们,与其说大四是“实习年”,还不如说是“放假年”,好点的学校还向大学生们索要实习鉴定或实习报告之类的,差劲的学校只要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就ok了。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应该提倡和推行第一种做法,把大学生们的顶岗实习与其就业相衔接。
(六)引导大学生个人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灵活就业
许多民办高校创办的初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靠大学生们的家长和亲友帮助解决的。那时经济上能够读得起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就有条件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但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读民办高校不再是“有钱家庭”孩子的专利,许多低收入家庭为了孩子的前程也咬牙让孩子读高价的民办高校。这部分学生有的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他们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帮助。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民办高校的做法就值得提倡,他们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个人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灵活就业,学校奖励那些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的同学,同时也奖励那些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帮助其他同学就业创业的师生。
(七)学校运用自身影响的效力,调动社会力量提供就业机会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民办高校大多走特色办学的路子,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名片”,他们本身也是促进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资源力量。某艺术学院有个女子礼仪方队,专门聘请参加过国庆大阅兵的教官来训练,她们参加“城市大学生军训成果展演”获得第一名,多次出色完成礼仪迎宾任务,方队队员们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迎来了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许多用人单位提前慕名预约即将毕业的方队队员们。许多民办高校有成就的学生团队、专业社团、工作室成员等因为在校内和社会出了名,也为学校和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赢得了良好的氛围。
(八)为大学生们提供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
在民办高校里大学生们对于就业创业的疑问是比较多的,他们需要多渠道得到解答。
这里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作为的空间是很大的,各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们都有咨询服务,但针对性的差异却很大,我们需要做有效地、针对性强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咨询服务。
(九)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有成效的工作
同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也是大学校园的一个亮点,为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民办高校的的就业创业社团都是很活跃的,我们认为校方的专业人员一定要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在校园中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为大学生们就业、创业服务的教学实践管理版块
这是大学生们就业、创业“准阶段”的重要版块,它为大学生人生最重要的行为选择在心理上提供出一段缓冲地带。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支持勤工俭学
调查时我们不难发现,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凡是有民办高校存在的地方,当地的饭店、商店、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都会有勤工俭学大学生们的身影,他们会把学到的理论与自己打工的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校也都有灵活的保障措施支持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为在校生出具在读证明、及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信息等。
(二)学院成立的公司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促进成长的舞台
民办高校的出资方大多是经济实体,他们的创业经历本身对大学生们就具有示范作用,并且有些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就可以在校内公司完成,在校学生也是这些实体不竭的人力资源,校内企业也成为大学生们实践教学内容,展示自我,促进成长的大舞台,许多优秀的学生通过实习中的良好表现获得留校或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与合作单位和团体建立实践训练基地或者是搞校企联合
民办高校育人的突出特性大多都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与合作单位和团体建立的实训基地为大学生们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将来成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公楼前,都会看到许多实训基地的标牌。许多民办高校结合教学需要,先后在校内建立汽车、电信、老年护理、幼儿教育、机械加工、动漫制作等企业,实行了校企联合,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真正在高校打造了一个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互对应、互为依托的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素质的教育教学板块
决定任何事物成败的都摆脱不了外环境和内驱力两个因素,民办高校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问题光靠社会和学校营造的外环境还不够,还要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提供内在的驱动力,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就业创业观念,其次是传授基本的就业创业技巧,实现的途径就是教育和教学。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结合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进行入学教育是所有高校对大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为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借此我们强调民办高校的入学教育要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内容,为大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在大学生们学习的后期,还应进一步深入和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能有正确的认识,行动上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二)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现在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但有的学校还不够系统。我们认为有实效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大学生们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安排,采取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在大一学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教学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了解社会需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三、大四学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大学生们认清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心理、信息和技能准备。让大学生们毕业前清楚自己选择就业地区的就业形势,能从容面对遇到的突况,能够独立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求职简历(或求职信),有一定的面试技巧,最终能比较顺利的找到自己心怡的工作岗位或者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三)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创业的不良心态,教会他们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在就业创业方面遇到最多的还是心态问题,我们要教育和引导毕业学生们求职心态应更加积极、灵活,不能一味地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竞争。更不能用“非得进大企业工作”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合理调整求职意向。着重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而非企业的知名度或工作性质。教会大学生们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不盲目跟风,在追求具有较高iq(智商)、eq(情商)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aq(逆商),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的重视。高校就业指导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他们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1]。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社会需求和岗位的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心理和观念,解决就业信息不畅[2]等不利因素对学生就业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避免造成学生的盲目择业。
一、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大招生,导致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自2003年起大幅增加,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人员的需求。但社会上各个医疗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人数并不是同步增长,医学院校毕业生普遍遭遇了就业困难的窘境。计划经济时大学生就业的“统招统分”早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较多,却不能说明我国医学人才过剩。现阶段医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的人力资本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从近二年我院实习前学生就业意愿抽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首选就业地域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型经济发达城市,其次是省会及各省主要城市,然后才是西部,最后有极少部分同学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县城及乡镇医院。学生选择就业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更直接加剧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形成了城市医院一岗多求,而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少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同时解决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妥善安排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对矛盾的问题。
二、我院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表一 我院07-0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一中看出,07年至09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显逐年减低趋势,待就业率和考研率逐年增加,其中灵活就业、合同就业率每年均占30%左右,09年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去掉升学的毕业生以后实际就业仅为48.6%。
表二 我院2009年各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二可以看出09年我院毕业生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际就业率较低,护理本科就业率最高,同时可以看出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考研比例较高。
总体看来,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且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好于普通专业,由于我国研究生逐年扩招,所以本科学生的考研比率也有所增加。
三、对我国地方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地方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应同时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针对各专业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统一的就业指导,具体地说,就是根据近三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及就业技巧方面的专题讲座,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寻找就业岗位时的盲目性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尽量发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进行专题讲座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针对特殊学生的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好高骛远等特殊情绪进行及时纠偏,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心理和观念,让学生更加顺利就业。
3.2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普遍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对就业指导的工作热情,督促他们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培养他们对人才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准确判断力,主动开展就业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自主改进和加强就业管理工作,使学生充分就业取得最佳效果。
3.3医学生社区化、乡村化将是未来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医学生就业观念导致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单一,大多以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为主,产生了毕业生在发达地区比较集中,竞争压力相当严重,而偏远地区及地市及以下地区医生明显不足。相对于国家 “二一一”工程的医学院校及国家一类重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弱势显而易见,所以相对于竞争压力强大的发达地区三甲以上医院来讲地方性医院及社区医院将是未来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社区医院我国在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猛烈,社区医疗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社区医疗的人员缺口较大,是地方性医学院校毕业生较好的就业选择方向。另外,对于医学人才缺口较大的乡村医疗体系来讲,部分学生分流至乡村医疗也是以后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不错选择。
四、小结
总之,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是需要社会全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3],并且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教育、管理、指导、服务是就业指导工作者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途径,而医学生社区化、乡村化将是未来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准确判断形势,及时抓住机遇,统筹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实施,为学生营造最佳就业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国茜.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