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起源于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而且也使中国民营企业的传统产权和管理模式受到了影响。本文在简单阐述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后,提出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构建和谐民营企业。
起源于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而且也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新经济的兴起,为人类在新的实践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它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尤其是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中国民营企业,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在新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如何实现传统的企业思想工作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新经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1.新经济、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对于新经济这个概念,很多人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新经济就是与旧经济相对立的;也有的人认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只不过美国人讲的是新经济,而欧洲人讲的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两种说法是等同的其实,仅从新经济的表现形式来说,新经济确实是相对于旧经济而言的。但是,从其表现的内容来讲,新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知识要素来驱动、以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因此可以说,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新经济。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四有”职工,提高民营企业综合效益,增强民营企业凝聚力,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员工情绪,振奋企业精神,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动员和发动职工为企业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是以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结构、内容、功能、作用及其运行理论为研究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所以,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及制度安排等,它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
2.新经济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当世界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的时代,中国的民营企业才在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的压力下生存,势必要把握住新的经济时代的脉搏,迅速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和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经济下的民营企业比较注重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建设企业,这种管理方法在以往企业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新经济时代,在人们重视知识管理的时代,仅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企业已表现出力不从心。所以,民营企业在重视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建设的重要位置。新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和销售、管理的模式等一些硬件方面的因素,还影响到企业的软件方面的因素,例如对人的因素中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企业文化的重新思考并加以改革等等。
在新经济时代,要求现有民营企业要与这一时代潮流相适应,首先要培育一批中国的民营知识型企业以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其次是民营企业要实行全面的知识管理,以适应这一时代的需求。而企业的知识管理将会覆盖企业管理的全方位,使以往的、旧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发生深刻变化。在企业知识管理这一过程的实现中,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崭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将淘汰旧有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二、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更多的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保障,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企业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的传统优势,是经济工作和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民营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改变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物质产品的目的,从而在本质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现代的民营企业文化理论与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契合起来,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已成为我们现在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契合是进入新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人类己进入新经济时代,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在企业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作用,传统的权利和资本己经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重视人的价值,激发员工的能动意识,使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获得满足,使员工自愿的把自己的智力资源提供给企业,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也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企业进入市场,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进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国际接轨,而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国际化语言”,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拓展,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土作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能量。
3.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两者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谁也不能代替谁,这为两者的契合提供可能性;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两者存在互动关系等等都为二者的契合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和谐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细胞,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和谐企业建设。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微观基础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契合点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构建和谐民营企业的物质保障。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契合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命运相结合才会使两者真的具有生命力,只有占据生产经营的制高点,着力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员工各方面待遇的提高,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为本”统一起来,才会受到民营企业主与职工的信赖和欢迎,从而有效地开展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有效,是否得力,同样要靠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检验,当然这种检验并不是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产出的是“精神产品”,是人的认识态度、思想觉悟和素质能力,但“精神产品”可以作用于物质产品,它可以通过人的思想转化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谐民营企业的制度保障。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产权制度决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第一,从产权制度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民营企业都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管理方法即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又容易使家族外的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任。在创业阶段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权集中于个人及家庭,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基本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贯彻创业者的经营思路,及时决策,充分发挥创业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的经验和合力。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随着员工队伍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专业技术分工趋势明显,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产权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从管理制度来看,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势必流于形式,这是许多企业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民营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管理粗放,源于集权式结构,不是以制度管人、管事,而是信奉人治。由于权力、利益和责任的高度统一,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强烈。个人化的权力动机很可能给组织过程带来小团体主义、官僚化和非人格化,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扼杀个人和组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协调,是非、争执、排斥、拉帮结派就会随之而来,企业的不稳定不和谐成为常态。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企业的现代化,着眼于和谐企业创建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在大力推进制度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论文撰写的最后一步,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地方都要做上标注,然后在论文的末尾依次列出来,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是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约翰.P.科特,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刘洪钟,孙丽,刘红.组织效率、企业文化与日本银行业的兴衰[J].当代金融家,2005,(6).
[4]蒋峦,谢卫红,蓝海林.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综述[J].软科学,2005,(4):14-18.
[5]雷巧玲,赵更申,段兴.企业文化的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5-17.
[6]李成彦.企业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7]陈万宁,周双喜,周敏李.企业文化测度与诊断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0):23-25.
[8]张勉,张德.企业文化测评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8.
[9]董丽丽.企业文化测度体系的构建及其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8:28.
[10]占德干,张炳林.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分析[J].管理世界,1996,(5):24-39.
[11]汤敏聪.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及意义[J].中外企业文化,2003,(1):14-16.
[12]唐娜.迪普罗斯.企业间文化竞争优势[M].重庆:重庆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
[13]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2.
[14]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15]黄育德,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J].冶金企业文化,2005,(2).
[16]范芳.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J].企业管理,2007,(9).
[17]张兴华,吴敏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科技创业月刊,2005,(1).
[18叶飞,陈春花.企业文化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0.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5]李胜.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供电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04).
[6]李蓉,卢晓君.企业增长的文化动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4).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1]倪东生.企业流程再造中的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2(01).
[2]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05).
[3]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关键词:物业管理文化建设
随着百姓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消费能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其对住房的要求已由“有房住”、“住得下”发展到“住得好”,住宅小区不仅要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全,更要承担起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功能,为业主提供一个和谐、文明、奋进的精神家园。而这就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身及社区基层管理组织等,以文化为媒介在住宅小区管理的不同阶段播种文明之花,建设和谐社区。
一、规划设计,文化为先导
物业的规划设计在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系统工程中举足轻重。如果把一个项目比作一辆“坦克”的话,那么,其对市场的“摧毁力”完全取决于规划设计的质量。但建筑不只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体,更有着人文与情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语言的道具箱,在欣赏视觉效果的同时,更令人感动的是其深远的文脉背景、内涵。只有拥有人文与情感的建筑,才是有生命的建筑。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物业外部环境(造型、配套、设施、楼名等)设计时,应注重物业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含量,突出物业的附加价值与鲜明个性,使社区不仅成为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展示地,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发展的舞台。
二、物业服务,文化是灵魂
物业文化设计与定位的秉承。作为物业的售后服务组织,物业企业一旦从房地产企业手中接管了物业,便不可能再按自己的文化设计去重新改变辖区的硬件环境,只能去秉承其原本设计的文化品味,为此,在其规划设计阶段物业企业就应尽早介入,积极揣摩房地产企业对社区的文化定位,以发展的眼光并结合自己的服务经验,向房地产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议,以利于日后社区文化的顺利开展。
物业管理中文化的整合与传播。物业管理中的文化涉及物业企业文化、服务文化和社会公众文化。
1、物业企业的文化建设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物业管理行业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首先,物业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对其质量的管理除制定标准化规范外,更多地强调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其次,物业服务传递的是形象,如果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业主难以接受。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有双层含义,其一是指在经营理念中突出以业主(或使用人)为本,业主至上,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向业主提供人性的满足,即对人的尊严、价值、个性、身份、地位、审美、情感、时尚等需求的满足,使服务呈现人性化、个性化、层次化、传统化、流行化等;其二是指突出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突出团队精神的原则。以此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每一员工、每一部门、每一管理区域协调一致。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物业企业文化是指物业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可划分为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
物业企业文化的三个层密切相关:其中物质层是物业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也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物业企业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物业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2、服务文化建设
所谓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物业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物业服务工作的无形性、突变性、随机性、不可恢复性、不标准性等,决定了服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服务文化是路标系,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导向功能;服务文化是文化场,可以形成一种文明服务氛围;服务文化是共振链,有激活组织的功能;服务文化是免疫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不利事态的发生或扩展;服务文化是一种心理契约,可以传递信任和快乐;服务文化是兴奋剂剂,可以使服务硬件充满生命力与活力;服务文化是一种监督制约,对服务起着无形的巨大的监控作用。
3.社会公众文化建设
谈到社会公众文化,即社区文化,人们就粗浅地理解为娱乐游戏。其实它是一个极富内涵的概念,它是物业开发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和小区业主共同创造出的具有小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结合。就外延来看,它体现在社区文化观、社区价值观、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区制度等各个层面,社区文化是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者和业主共同的追求。当今的城市家居生活,邻里关系淡薄,各自封闭,老死不相往来成为都市流行病,如何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使人们走出自己的家门,传播中国人互敬互让、互帮互爱的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共同话题。作为物业的开发者、管理者以及政府基层组织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建设社区文化责无旁贷,但这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社区文化最大的受益者应是物业的住用者,社区文化建设最终也应成为物业住用者的自觉活动。
4.物业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适度融合
物业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在内涵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物业企业本身负有建设社区文化的管理目标。但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物业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虽然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观,公共意识,建立和谐、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围。
物业企业适应业主对社区文化的需要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是对物业管理市场的积极主动反应;物业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在社区中的渗透力、辐射力,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是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社区文化实质上是物业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外化,是物业企业文化在社区交往行为上的表现,是物业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物业企业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体现物业管理特色,用社区文化塑造文明社区,通过社区文化项目的建设、社区文明氛围的塑造、社区生活服务项目的展开以及社区意识的培养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途径,来为业主营造一个“居住安心、环境舒心、生活称心、娱乐欢心”的生活家园。
现代化的物业管理需要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与传播,可以说,没有文化的环境不是文明,没有文化的商品不是精品,没有文化的服务不是享受,没有文化的竞争不能取胜。只要我们坚持运用文化眼光对待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就会创造出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就会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使物业管理具有鲜明的生命力;有了这种认识,进行文化建设与传播就有了自觉性和动力,就会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人才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的方针,造就出一代代、一批批具有思想、作风和技术全面过硬的航天人才。也正是这一代代、一批批才华横溢的人才,才保障了我国航天事业健康发展。但是,审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人才环境,缺少具体是在人才优惠政策,企业培养不出人才,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其根本原因再于企业管理不当,企业内部分布不均,员工在企业的管理下存在较大的思想包袱。因此,国有企业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后,企业的管理也自然会体现出人本思想。企业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下可以感受到来自企业对自身的关心、尊重和爱护,员工也才能认可企业的核心价值,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也会不断地增强,员工工作的动力、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得到全面的发挥,最大可能的为企业创造效益。
2.建设创新的企业文化
在我国航天发展道路上,一代代航天科研人员不懈努力、勇于超越,不断的攻克技术难关,并获得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重要技术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航天人的成功经验向我们展示我国航天人卓越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航天人的成功经验也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重要的启示,必须重视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简单来说,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改革企业因旧的管理体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使企业运行更加有序,管理更加方便。技术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思想创新可以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思想道路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可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设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较晚,比世界上其它航天大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时间要晚几十年,但是我国航天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阶段,艰苦奋斗永远都是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的“捷径”。对企业而言,现阶段建设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艰苦奋斗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精神。艰苦奋斗最为一种作风,它可以为企业形成一种干实事、创实业的良好环境;作为一种精神,它可以成为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前进的动力。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会增强企业发展的厚重底蕴,可以让企业和员工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再难的问题也不会迎难而退,而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意志,规范行为和鼓舞精神养成高昂的士气和形成坚强的锐气,用所有员工的意志和精神汇聚而成的强大人气和浩然正气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4.建设团结的企业文化
载人航天事业设计多个学科领域,规模之大、系统之复杂非一人所能解决,因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不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而是社会主义大协作和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政治优势。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无数航天人凝聚力量,万众一心,汇聚成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在长期的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航天科研队伍还养成了顾全大局、密切协作和主动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积累了谦虚负责、“抢困难让方便”的思想工作作风,并形成他们固有的道德规范。对国有企业而言,在推进事业道路上,所有的困难都必须依靠企业领导和职工团结协作,创造性的解决困难。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将团结精神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重点,把企业所有职工团结起来,整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科学的优化配置。同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肩并肩地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5.结语
1.部分小微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位于各行业产业链末端,职工人数少、生产规模小、自有资金少、利润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持续经营能力弱,导致大多数小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生存难度大。因此,大多数小微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问题,忙于应付市场压力,过分注重企业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重视企业短期效益,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小微企业要“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成熟后的事情,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缺乏共同价值观“小微企业的老板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快速奔跑的火车头”。可是,在一些小微企业里,企业老板唯我独尊、思想狭隘、个人意识严重,拍脑袋决策,缺乏卓越的战略眼光。老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分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员工积极参与,变成了“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这种不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老板文化”由于既缺乏群众基础,缺少职工心声,不符合员工利益。同时,由于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发展缺乏话语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
3.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小微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小作坊或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小,员工工资待遇低,内部福利差、企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讲诚信、污染环境、不注重社会责任等问题。企业及其员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诚信意识,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够,无法形成全员共有的企业精神、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这种缺乏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员工离职现象非常严重。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离职率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35%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约20%的人寻思跳槽。
4.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人员少,大多数管理者对员工管理习惯于使用老经验、老方法,实行强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联系,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员工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缺乏人本意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没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载体表现企业文化、传递企业文化,让职工接受和积极参与企业文化;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文化软性约束力。文化与管理两层皮,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也没有运用文化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二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重视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由于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渗透性和生动性等特性,对企业员工起着无声浸润、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文化意识,不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才有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成熟后才有的事情。小微企业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制度约束等强制性措施,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激励、导向作用。
2.认真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如海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因此,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根据企业追求和发展战略目标,认真提炼、培育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小微企业要想发展成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就不能只是企业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长式管理”取代团体智慧。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认可。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炼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时突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业文化;职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优秀职工、先进集体、创名牌产品等活动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业内部凝聚力。
4.突出特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如同一家企业的性格,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环境、经营领域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最初的海尔企业文化内容中就有“不准随地大小便”,当时这是海尔这家街道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微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同类优秀企业文化,都要考虑企业自我特点,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竞争需要,视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建设符合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5.文化自觉,与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让“我在修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小微企业要在日常生产、经营、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相关理念。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经营、客户服务、还是员工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渗透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理念中,不断提升员工自我价值,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文化的软性约束功能,让文化自觉和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
三、总结
一、鲜明的个性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前提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是这样,越是优秀,越是有特色,就越容易获得成功,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不是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苻合,也就是说,这种企业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是不是符合这企业的特点。据了解,东磁公司之所以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是由它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所决定的,东磁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东磁人特有的“开拓、创新、自强、拚搏”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在东磁员工当中产生了一种超强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成了东磁公司在碰到困难时战胜困难的法宝。所以,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一定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紧密相连,这种文化一定要带有鲜明的企业特色,也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让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受益,也惟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是本企业独有的,深深扎根于企业土壤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绚烂的精神之花。
二、正确的决策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的正确决策。也就是说,企业决策者倡导的文化理念,决定了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他的这种文化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切合公司的实际,实际上决定了他所倡导的企业文化能否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催化剂,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能否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必然是超前的,先进的,同时也是务实的,是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东磁老总何时金认为,企业文化不应该是一种点缀,而应该是一种生产,一种经营,其重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要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之上。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长期要做的工作,绝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渗透、提升,使员工形成一种自觉行动。这茂工作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必然无果而终。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关健在于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他们需要把企业正确的文化理念形成一种精神,并进行反复传播灌输,让所有员工都清楚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三、创新发展是永葆企业文化活力的有力保证
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世上万物也都在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它必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纵观东磁企业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不难看出其明显的时展的特点。东磁企业文化从刚起步时的搞活经济几次文体活动,建一个规模甚小的图书室,到现在规模甚大的职工书屋,电脑室,职工艺术团以及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东磁企业文化发展壮大的时代特质。因此,笔者认为,优秀的成熟企业文化的发展之路必定会随着社会环境、企业制度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只有摒除那些落伍的理念,不时增加充实一些崭新的,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才能使企业文化常新而富有生命力。
四、正确的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充满生命活力的保证,正确的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笔者认为,正确的文化理念应该有如下内涵:一是员工个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那些对企业高度关心,并以一种积极态度发挥员工作用的企业,才能培养出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二是持续进步和不断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捕捉那种乐于变革、富于进取和创新的气息。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企业只能在死气沉沉中消亡。三是对社会的贡献。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要让身处其中的人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企业是对社会有用的企业。只要员工有了这种感受,才真正有了企业文化的灵魂。
五、技术文化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调
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所有发达国家全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社会上有这样的流行语:“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技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从东磁人力知源部得知,东磁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技术文化培训和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下千万元。去年下半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磁公司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在这种形势下,东磁公司非但不减薪,不裁员,而是把那些空余的员工组织起来,免费为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公司员工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大投入才能有大回报,东磁公司正是因为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等经济因素的竞争,更是科技含量的竞争。只有包含了一定文化特色的技术及其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只有技术及其产品中凝结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具有不同的文化韵味,才有更高的交换价值和竞争潜力。
1.物流企业含义
第一,物流企业是一个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且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第二,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的业务类型有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第三,物流企业一般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使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完成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并能使该物流企业进行日常的经营组织和管理[1]。
2.物流企业文化含义及特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其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WilliamOuchi)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实践和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价值理念体系,该体系具有企业个性特色并且同时能为组织的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另外企业文化也包括这些理念在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传统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而来的物流企业文化,其内容当然也包括那些能够被识别的物流企业符号、服务方式以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价值观、理念等,这些促使物流企业在不断地融合与创新之后塑造其特有的企业形象。每一个物流企业在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如何保留和吸收传统企业文化中适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精髓,努力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在借鉴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精华的同时又探寻发展物流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综上所述,物流企业文化以传统企业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因此物流企业文化既有企业文化的一般特性,又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总体说来,笔者认为物流企业文化具有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中心、以提高效率为保障、以主动学习为导向、以实现双赢(多赢)为目标等特性。
3.物流企业文化
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杰克•韦尔奇(JackWelch)(通用电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曾说过:“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同样的,物流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与作用呢?通过实践与学习,我们认为,物流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凝聚、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1)物流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准则,可以把员工紧紧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同一个方向上,使得他们工作目的明确,在思想意识上逐步达成共识,在实践行动中做到“劲往一处使”,使得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和物流企业的利益目标联系起来,促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实现共赢,并形成一个充满和谐性与协调性的组织。这种作用可以使得员工在企业内部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不用管理层的“硬性”管理,而自觉地认真工作,为物流企业发展进行努力,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指物流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对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主要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两方面。该导向作用可以为物流企业管理在激烈的市场冲击和竞争下提供长远、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物流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服务第一”的文化可以提醒该物流企业发展决策和管理时要时时注重服务品质,“速度第一”的文化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发展要以速度为首要考虑因素和原则。物流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是企业价值观念的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企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保障手段。(3)物流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激励作用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内在动机与潜在能力产生的激发效应,激励着员工热情地投入工作、积极创新,为企业创造高价值的回报。“速度”和“安全”两方面是物流企业最大特征和优势,实践表明,在激励条件下这两方面因素可以发挥地更好。激励是一种从精神上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可以使得物流企业员工能力得到提升。激励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但是企业文化可以使物流企业这种管理手段发挥最大效果。(4)物流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物流企业文化对管理层和员工在行为和工作上都有一定的约束效果,一般而言,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通常是通过“硬性”的严格制度与“软性”的文化影响两条途径实现的。“硬性”的严格制度是指那些渗透了企业文化理念的制度、规范与流程,对员工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同时又因为融入了企业文化的软力量,从侧面保障物流企业有序运转。“软性”的文化影响,主要是从精神和思想层面进行,它主要是提醒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哪些行为不该做、不能做,减少破坏企业利益的事情发生。物流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能够从意识层次提高员工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员工工作规范化,提高责任感和敬业感;同时,企业文化约束作用的发展壮大可以促使物流企业向社会展现企业自身良好形象,树立信誉和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和研究物流企业文化这一议题。目前,针对绿色物流、物流企业战略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等方面,学者和专家们都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践研究方面,从2009到2014年,有很多学者研究行业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实践建议,如2012年,石丽慧[2]分析邮政速递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及发展环境,分析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探讨推进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措施;王翠敏[3]等在分析河北省民营医药物流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围绕着企业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构建“服务核心、效率先行、人本载体”的范式。也有结合地区进行研究分析,如2010年,陈宏、池仁勇[4]在对浙江省物流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浙江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及特征;2012年,方桂芬[5]在分析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有效建设物流企业文化的对策,以提高其文化竞争力;汪传雷[6]等通过对安徽三家物流企业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安徽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安徽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从徽商文化中获得启发,培育企业文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结合具体的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如易荣英、谢棋[7]在2014年以华航集团为例等等。从文献中发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作用及影响已达成普遍共识,本文以福建省物流企业为例,分析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探析建设思路。
三、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总体上较之行业起初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笔者发现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象,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科技化、现代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软件系统及先进管理手段的应用,商品流通从早期的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向简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方式转变。物流企业在这种竞争状态和环境中体现出一种快速反应、服务系统化、过程一体化、技术专业化、网络化等特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也应该改变从而适应这种改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福建省有一些物流企业内部各部门还是强调单一的、独立的物流基本职能,忽视各个职能间的关系。“二律背反”现象在不同的物流职能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的关注点更多是放在员工数量、仓储面积、营业额、利润等“量”或“绩”的数字上面,在整个企业发展规划中,系统的企业文化被忽视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也很模糊或基本没有,这就导致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上流于形式了。
2.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象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或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理解上存在着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如一些A级及以下企业由于本身规模不大,机构设置不多,为了省事或管理,这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安排到同一部门,甚至还有些企业直接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另外还有一些物流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开开讲座、贴贴海报就可以了。第二,对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足。这些企业侧重于搞一些形象工程,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设计企业标识、斟酌企业标语口号等方面,支持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形象。我们在许多公司的内部墙上都能看到诸如“效率”、“服务”、“创新”、“客户满意”之类的口号;另外有一些企业把精力放在了设计统一的员工服、精美的公司徽章等能够彰显企业外在形象的物件上。这只是简单地将形象设计等同于企业文化,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企业精神——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同时在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我们也没有发现有企业精神的痕迹,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文化缺乏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当然也没能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另外,还缺乏对物流企业文化内涵进行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这将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3.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当前国家对福建省多项政策,各物流企业面临各种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同时需求市场增大,挑战也随之而来:各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从事运输、仓储以及综合服务的都有;但是企业依然缺乏创新和发展的积极性。在调查中,企业规章制度就是企业文化在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中“流行”甚广。在他们看来,组织员工学习已经制定出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接着严格实施,然后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水到渠成得以开展、完成,企业精神也随之能培育,最后逐渐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但是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决不能将二者等同;虽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另外还有些物流企业出于从众心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物流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为本企业量身定制具有特殊个性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体制、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福建省物流企业的一些“本位”观念束缚了管理者对独立个性的追求,导致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创新意识90不强,进而出现企业文化雷同的现象。
4.福建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林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存在着异于其他企业文化的独有内容。之前流传过这样的一句话:经济发展是国家富足的根本,企业兴衰关乎经济的命脉,企业文化的建设决定企业的总体情况。总结这句话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形势的走向,从长远来看,它甚至会对经济的兴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工会组织与林区企业文化存在联系的简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林区企业文化的内涵。简要地说,它是经由人们丰富的实践活动且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所达成的关于价值观、道德理念、行为意识等共识的叠加。以本文所阐述的林区企业为例,它服务的内容和方向主要是相关企业的竞争生存之道。毋庸置疑,这一点与工会组织的关系甚为密切,在企业建设规划目标、相关准则规范、措施理念等内容上,工会组织同林区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内容上的交汇和重叠的。可以说,在林区企业当中,工会与其关系较为密切,且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三、工会在林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剖析
1.充分调动企业工人阶级的建设积极性
首先,由于工会组织的特性,其需要依照企业的文化建设规划,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事宜,从而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本身有着非常特殊的性质。众所周知,工会组织即为无产阶级发起成立的群众组织,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坚实的群众性基础。所以,林区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应当着重考虑群众的普遍想法、思想内容、行为方式等的培养,尽可能使企业员工形成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共识,并且将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调动起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保障林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吃一颗“定心丸”。
2.工会组织的“置换效应”
我们反复强调,工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的重要性。基于它自身良好的群众性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组织起林区工作人员投身到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行政领导与党委书记角色互换互通的“置换效应”。同时,工会组织内部的某些相关活动和任务已经可以达到促进企业文化向着“更加美好、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的目标了。
3.多种形式管理的独特优势
林区企业文化是一个十分具体化的内容,它不仅仅包含了思想领域的内容,还囊括了林区企业的日常管理,这一点从企业文化建设人员的言谈举止的反映尤为突出。如果在进行林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依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无法结合更多形式多变、丰富多彩的大众活动的话,那么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本身就在这一方面独具优势的工会组织便显得格外重要,其不仅能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思想文化的提升,还能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意识及动态,并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工作。
4.对团结共进等精神面貌地体现
工会的特殊性质决定它需要依靠企业内在的生产活动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出坚实的群众基础,也集中反映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及精神面貌。在林区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了工会组织的积极配合,可以使原本的群众基础更加的坚实牢靠,也能够使企业内的员工变得更加团结、更有集体意识。
四、工会在林区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作出的改进
1.更加注重宣传作用及主体力量的加强
就目前林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来看,更有力度的宣传工作和实现企业员工价值观的转变是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任务。为此,林区企业必须要做到努力培养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最大程度地统一认识并凝聚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企业人员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被重视感,从而转变原有的“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在领导层手中,与自身无关”的错误理念,使群众的主体力量和主人翁精神真正得到体现,这是相关企业亟待解决的内容。
2.企业整体素质及企业形象的提升方面
教育培训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渠道。企业工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使企业人员经过多样的培训和宣传,不断地令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得到加强,塑造林区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品格,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更具凝聚力、更加民主团结的文化建设氛围。关于这一点,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制定出具体的规章制度,那么推动作用将会更大。
五、结束语
依据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所确定的行为模式,则像一支无形的手,指导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左右企业的活力、形象和业绩,并在紧要关头能指导企业把握机遇、做出及时正确的抉择,促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建立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超越制度之上实现员工的自觉管理,必然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
二、农垦企业文化建设更新的着力点
1.建立与企业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相统一的企业理念
农垦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首先从企业文化理念开始,而企业理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企业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相统一,才能成为企业的精神动力。在制度文化方面,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建立现代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使企业制度健全、职能划分明确、运作规范高效;在行为文化方面,需要构建学习型、拓展型、创新型工作团队,在重要战略的制定和决策,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理念的优化提升等方面,做到让广大员工参与,在讨论、交流、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在物质文化方面,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更新产品、服务、技术质量,美化车间、厂房、设备设施等工作环境风貌,提升员工各项福利待遇等,并通过有效宣传重塑农垦企业新形象。总之,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战略而存在,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
2.把提炼企业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农垦企业文化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当今社会转型多变、经济观念多元、企业集团文化理念不明等现状,企业文化理念建设需要企业集团高层充分重视,通过广泛征集一线员工、职能部门的意见,召开企业文化研讨会等形式对集团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梳理和可行性论证,初步确立企业集团核心价值理念。然后组织专门力量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合进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根植到员工的价值观、信念中。经过生产经营实践中的检验、磨合、修正,最终确立起包括企业制度、企业行为、企业精神,以及三者综合凸显的企业形象等为内涵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3.设计富有农垦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根据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促成的经验,结合未来市场的预测和农垦企业的行业特点、资源状况、发展战略、经营特色等,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符合农垦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1)是超越现状、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企业精神。要始终坚持满足现状就是落后的企业哲学,建立超越现状、敢为天下先、创新产品设计和社会服务的企业价值,锻造人企合一、人人合一、讲求效率的团队精神。
(2)是科技兴农、科学管理、为民富民的经营宗旨。以科技兴农为支撑,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环保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农垦企业,规范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运行机制;以创造财富、提升职工生活质量为经营宗旨。
(3)是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效益激励的用人策略。以人为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认同载体,通过给予员工理解尊重、关心依靠,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学习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参与激情向心力。
(4)是资本运作、市场主导、快速应变的经营机制。适应当今金融资本流转环境,确定资本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都市化服务的经营方向,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顺应主导市场化、竞争有序化、应变快速化的经营机制。
煤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1)什么是企业文化。
文化是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广义是指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信仰,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它由物质文化(企业家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外形象、企业产品形象);行为文化(企业制度、道德、活动、经营行为);精神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构成。
(2)企业文化的作用。
湖南省煤业集团资兴实业公司总经理何建辉在2013年工作会上概括地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一阵,文化管人管灵魂”。今年元月22日在资兴市地方文史研究会上,何总又提出了这一文化理念。从理论上说,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具有团队精神的凝聚作用;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力作用;具有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具有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
(3)怎样建设煤炭企业文化。
主要是“三个环节”:其一是整合企业精神文化,建立价值观念系统,主要是挖掘、总结、提炼、升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要具有特色,具有科学性、现代性、系统性、统一性;其二是规范企业行为文化,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如规范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其三是创造企业形象文化,建立形象识别系统。如企业标识、企业名称、员工服饰等,企业文化就是要建设实业公司自己的特色文化。
二、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通过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来实现的。先进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实现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更新,是竞争理念和现代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旅游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是管理者,更应包括旅游企业的全体职工;同时,也只有以人为中心,有才利于旅游企业的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营造对员工有利的企业环境,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是企业的需求。野三坡景区开发建设二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偏僻的山沟到响誉国内外的世界地质公园,其关键就在于狠抓了人的管理和素质提高,打造了一批能吃苦创上的员工队伍。在管理上,首先以制度为基础,培育共同价值理念。企业在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要培养相应的自律意识,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民主化的制度。
二、以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
先进的旅游企业需要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旅游环境,文化氛围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是吸引游人的基础,也是企业员工工作的良好环境,试想,如果景区环境混乱不堪,游人的心情会大打折扣,景区的工作人员心情也不会感到愉快。在旅游景区首先要为游客塑造赏心悦目的旅游环境,塑造具有企业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如野三坡在旅游二次创业中,投入1000万元对百里峡景区进行了精雕细刻,在野三坡全景区进行了封山禁牧,通过了国家5A级景区验收,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称号,进行了青年文明号和“十佳导游员”评比活动,形成了“人人是景区形象”的良好氛围,全体职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共同为自己的景区加油。2012年7月,野三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道路中断,桥梁损毁,整个景区满目疮痍,坚强的野三坡旅游人,不等不靠,众志成城,满怀豪情的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中,灾后重建累计投入16个亿,完善景区旅游规划,高标准打造拒马河旅游风光带。如今,涅槃重生的野三坡更具特色、更具风韵,向着国内一流精品景区、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大步迈进。二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爱心家园”,使职工深切感受到企业是家的概念。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民本思想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赋与现代管理内涵,野三坡景区在全景区范围内为病残职工及家属开展爱心捐助,充分体现旅游大家庭的温暖,树立尊重职工的良好企业形象,激发职工热爱企业,心系景区的热情。
三、以打造品牌为动力,塑造企业形象。
关键词:港口;企业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
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
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
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07(6).
2、吴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中国市场,2007(27).
3、陈再福.抓好时机推进港口企业文化的重塑[J].中国港口,2004(7).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一、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的特点和经营目标,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一方面,人们总是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可有可无,与企业盈利无实质关系。另一方面,尽管有些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是从何入手?交予哪个部门负责?许多企业都是一问三不知。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文化建设工作似乎都全部落在了所有者即民营企业家身上,很少有民企成立文化建设专业部门,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又分身乏术,自然而然文化建设受到冷落。
2.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窒息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地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部过程中,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只顾投资者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对普通员工的利益考虑不够,更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并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只看重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规划。二、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按市场规则运行,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装修门面,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2.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崇高的品格;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进而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5.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文化生活看成是员工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煤田地勘单位整体管理理念落后
在国内,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都属于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在整体的管理理念上还秉承着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煤田地勘单位的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仍然采用比较落后的人事机制和管理体制,目光短浅,缺少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没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新鲜科技人才血液注入,队伍建设不先进。另外,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矿业经济又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一些煤田地勘单位明显地感受到宏观经济不振对地勘行业的影响,诸多原因导致企业整体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相脱节,不能在市场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
2、煤田地勘单位市场定位较低,没有科学的经营战略创新,不能形成品牌效应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品牌已经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树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尤为重要。而目前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对于品牌效应并没有起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只是进行简单的施工,对固定的客户群体进行输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没有对其工程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宣传。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不含能源)的消费不断递减,加之勘查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政府限制和社区反对等综合因素,造成大量矿山关闭、新建矿山困难重重。与此相对应,矿产勘查工作也受到制约,规模开始萎缩。严重阻碍了煤田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煤田地勘单位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知识和科技技能参差不齐
市场中大部分的煤田地勘单位的工作人员整体的素质较低,与当前市场中要求的人才配备不相适应。在企业的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领导层,还是下属的工作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不能制定出适合于市场开拓和地质技术服务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存在盲目性,严重阻碍了煤田地勘单位的市场化。同时,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知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引进与市场相适应的先进科学技术人员,部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较低,大大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提升煤田地勘单位文化,打造煤田品牌的途径
1、改变煤田地勘单位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是一个企业“想法”的体现,构建与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人”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动力。所以,煤田地勘单位的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创新的理念对员工的思想进行统一,用先进想文化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
2、创新煤田地勘单位制度文化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田地勘单位制度文化也应随之创新和改革。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形成的具体文化特征和现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整改,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在煤田地勘单位中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给员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依据,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
3、合理提高煤田地勘单位市场的定位,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
当下市场中的煤田地勘单位必须对自身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改革,在传统经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制定与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市场战略。准确地判断当前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地质勘查市场形势,研究并寻找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地质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为企业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煤田地勘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加大煤田地勘单位的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是煤田地勘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的市场中,科学技术企业的生产力。企业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工作者和对原有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生产线,加大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打造煤田品牌添砖加瓦。
5、开展宣传活动,加大煤田品牌的宣传力度
开展宣传活动,实现企业理念转魂的功能。在网络和媒体中进行企业理念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企业理念的传播和渗透,通过理念的视觉化、品牌化和形象化,对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宣传,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在员工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打造煤炭企业的独特品牌形象,实现煤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占据了大半个世纪的传播历史,曾经在媒介传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数字化革命的大推进,新媒体手机以迅雷不掩之势迅速为21世纪的传播历史重新洗了一次牌。手机媒体的随时随身性,让人们不用必须坐在沙发上才能接受信息,公交车上,饭桌上,甚至在手机信号的野外,信息一样能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的眼前。其次,手机媒体继承了网络媒体及时互动的优势,打破了电视媒体的别人说你听。在手机上可以随时发短信与其互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说就说的空间,使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感觉越来越强。手机媒体的分众定向性也备受受众的推崇,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关注各个方面的消息。这种分众定向化的传播方式使受众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到最多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垃圾信息的泛滥,极大的体现了手机媒体“使用与满足”的优势。
二、新媒体对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第五媒体”改变传统媒体以往单一形式的传播途径,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新媒体的特点,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数字化、实时性的特性,消除了时间、速度上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实现同步、实时传播。高度开放的新媒体,还可以拓宽员工的视野,使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信息和企业发展情况。新媒体的交互性,使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传播者,也都是受众。每个员工都能成为“新闻中心”,做信息的与接收者,这样高效的互动,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意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层层上报、信息流通不畅的局面,改变教条式的信息传播,企业可以与每位员工直接“零距离”沟通,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时,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掌握员工动态信息,对员工开展有效的文化引导,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三、分析塔河采油二厂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同心文化”
每一个人都DNA,每一个企业也有DNA,那么一个企业的DNA是什么样的呢?它就像一棵大树,树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吸取养分,而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就是这棵树上的叶子,站在远处的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幅枝繁叶茂的景象,往往忽略了默默深入土地的树根,可是无论如何,树根才是这棵大树的“本”。每一个企业都有这个让员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树根,它就是企业的文化。为此,塔河采油二厂在企业文化上画了一个“同心圆”,分别从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四个层面上诠释了“共同奋斗、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同心文化”:与分公司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力量同在,以奉献能源、兴业报国为己任,共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全体干部员工上下同欲,风雨同舟,戮力同心,以增油上产、和谐发展为使命,共同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化采油团队。自2013年起,采油厂在施拉姆的“自助餐厅”里选了一套“包间”——手机,分别清点了几十种“菜式”来满足职工的需求。从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到细致入围的“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从技术革新小发明到零距离沟通的心理疏导,从安全环保大于天到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菜式”繁多,花样新颖。职工利用手机微信平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全面了解局、分公司及采油厂的新闻动态。此项传播模式成本低廉,覆盖面积广,只要拥有手机,动动手指,职工就能第一时间图文并茂地看到身边发生的重要事情。手机微信群在工作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采油厂各个部门、分队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会第一时间传达给群内的每位成员,也会有技术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这种“零距离”的信息传递,带给职工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手机媒介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是采油厂“同心文化”的生根发芽的过程。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套话,而是渗透到采油厂每位员工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眼神的具体表象。
四、让职工在新媒体的“使用与满足”过程中根植“同心文化”
在5月4日“塔河style”青春劲舞争霸赛的前期筹划阶段,局团委在《青春塔河》微信平台上分四期刊登了各个代表队的“剧照”,采油厂的“crazydancer”组合迟迟未登,组员着急了,询问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照片,结果在第四期的《青春塔河》终于登出了采油厂的代表队。这虽然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充分说明,很多人都想上新闻,很多人都关注自己在媒体中的公众形象。职工在使用手机新媒体,接受各项新闻动态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上并未得到满足,那么如何让职工有“既然选择就不后悔”的心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事情。目前为止,塔河采油二厂利用手机媒体已经将“同心文化”通过听、看等感官传递给职工,让职工在选择“菜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可是体验的“关联性”还有所欠缺,职工可以看得到,听得见各类信息,然而参与度不够,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的镜头多定格在普通职工的身上,让他们也有机会上新闻,也有机会在一定的受众群体里成为公众人物,职工心理上一旦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接受文化传递的速率也会大大提升。采油三队的具体做法:镜头定格在普通职工的身上,“小人物”也能上新闻,职工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感。普通职工没有充分发挥“新闻中心”的作用。采油三队的具体做法:
(1)在每个办公室选派一个“时光记录员”,用手机拍下同事工作的瞬间,发到队里的微信群里,让身边的每个人成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