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事业单位会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概述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部门是掌管单位一切财务活动的部门,所以,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繁重的工作,这也是造成工作人员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应从构建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出发,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将事业单位中的所有经济活动与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紧跟市场情况,进一步改善财务工作分散、复杂的管理现状,确保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
2.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构建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非常适用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改善,首先,站在事业单位自身的角度来讲,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能对事业单位中的一切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于其他企业,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性组织,在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是满足社会需要,集中资金,进一步优化国库支付的重要措施。此外,体系的构建不仅能有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是为我国发展财政经济能力打下扎实基础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我国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现状
1.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流程繁琐就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必须要经过审批,再由会计人员进行详细的核算,最后才能落实到支出部门,如此繁琐的流程也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只需要会计核算中心自动对账务进行核算,直接向单位报告核算结果。这样简单的核算流程,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2.报销管理环节混乱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元素,是证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发生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原始凭证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与审核,确保其真实性与有效性。而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往往会忽略掉原始凭证的价值,报销程序仅仅依靠发票,再加上事业单位缺少严谨的报销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存在的这些缺陷,也是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资金流失,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
3.会计集中核算落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一项工程量大、涉及部门多的工作,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资金支出部门的时间限制,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财务管理不便,会计核算严重实效的现象。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比较滞后,核算并没有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这样一来,也给会计核算监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极容易导致财务工作上的漏洞,从而影响企业发展。
4.固定资产管理不足伴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模式的不断改革,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就越来越明显,财政部门中不仅有资金上的流动,还有更多其他工作的投入,这也是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事业单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而如果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势必会引起单位的资金收入、支出严重失衡的现象,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
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建立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想要改善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就要从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方式上进行改变,为建立完整有序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着重投入单位的内部管理。一方面,加强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升员工自身的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自身效率。另一方面,区分会计管理体制与稽核工作,使得两者在工作中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工作,更是保证核算工作合理性、科学性与公正性的重要手段。
2.转变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管方式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求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恪守本分,尽职尽责,以集中单位资金为目标积极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作出详细的预算与评估,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除此之外,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部门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监督人员定期对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了解,也是保证财务清晰化,财务活动明亮性的重要措施。
3.优化单位报销流程为简化会计核算报销流程,防止单位资金流失,就必须严格单位的报销流程。一方面,核算人员应认真负责的对报销的发票、原始凭证等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核实,确保凭证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报销环节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建立长远可行的远程报账平台,全面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简化报销流程。
四、结语
1.1缺乏系统、全面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的预算一般是要求从基层单位开始,然后逐渐进行编制,实现层层汇总,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性的出现,以便能够使编制预算变得更加合理,但是,有些事业单位的部门并没有严格按照这种流程进行,这样就不能非常详细、准确地将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进行对比,除此之外,还有些事业单位并不只是依靠财政资金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其资金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使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非常系统、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
1.2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模式而言,基本上都是选择收付实现制来进行预算会计,这种计算模式存在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支出与收入不相符。例如,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准确、完整地将政府从国际金融组织计入的债务反映出来,因此,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2.1加强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实现科学化的预算编制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加强进行管理,对于编制的重复性的避免,要积极实行对预算编制的细致化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争取实现预算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真正做到公共资金进行公共化利用,以及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2.2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
一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领导的不重视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会计失真的不良现象,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力度,对预算计划以及预算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控制,简化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避免出现预算以外的资金变动,对单位预算进行规范管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全部费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仔细分析研究单位的每笔资金收入和支出,利用政府的力量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情况进行监督。
2.3将会计核算内容进一步完善,对预算会计核算的方式进行创新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化越来越深入,现代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能够满足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对于预算会计核算的需求,配合会计工作的发展进程,也为了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基本财务状况能够真实有效而且完整地反映出来,权责发生制的引进是迫在眉睫的。改进现有的预算会计科目,按部门设置一级科目,并且增设二级和三级核算会计科目,使预算科目的分类能够更好地满足部门预算制度的要求,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对于现有的预算会计核算进行范围上的拓宽,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以及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对收支类账户的明细核算项目进行重新设置。
2.4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
目前事业单位由于监管力度不强而造成的预算会计失准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监督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能够将预算计划编制和资金预算的使用情况控制在合理的计划内,而且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费用的收入;②事业单位内部所有费用的支出。因此,确保这两项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预算以外的资金流动现象,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单位资金具有更加完整、规范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监督力度,对收入和支出的资金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确保资金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
3结论
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进行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各个单位与企业都在进行着改革,因为传统的很多制度都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哪个企业或者单位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懂得在各方面进行创新是非常关键的。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构建全新的会计体系十分必要,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会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行政事业单位有些人员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思想中走出来,如果一直沿用早期的管理会计方式,会严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发挥。行政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不再接受公共受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共受托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起源于国家社会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而不是起源于我们经常理解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的情况。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的现状就是委托俩链接相比较而言比较长,这种现象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因为链接比较长,在这链接中,委托人与人如果不经常沟通,就非常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或者是各个部门的权利在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问题,所以总会出现不匹配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各方的利益经常出现不对等的情况,这就非常容易引起纠纷。正是因为出现所有者虚位的现象以及相关部门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监督,而实行监督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所有的信息真实完整。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是很难获得的。通过上述的阐释,我们可以知道,因为目标各种各样,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委托链相对来说又比较长,再加之所有者虚位以及相关部门并没有建立或者完善奖励机制,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为有不容易观察到,这些不利因素必然会给行政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带来消极影响,而降低影响程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足够多的信息。近些年来,因为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公共受托关系要想得到解除,就可以提供有关信息,而且要接受总体的评价。尽管本文所说的管理会计其主要责任是内部管理,但是在外部管理上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完全综合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这样就可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行为不容易观察的劣势。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就能够将其所承担的公共受托责任逐渐的解除。
1.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决策的效率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一直都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以及其他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够在新时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以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大发展的背景,所以国家不断地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而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也就代表着行政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信息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与此相关的信息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都随之进行改革,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定重点问题,那就是没有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这样就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信息,也就降低其决策的效率,所以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逐步的建立管理会计信息体系,这样才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其行政效率。
1.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现代使用的公共预算其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取向,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国家出台了很多规范和政策,而实际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如果预算标准正确,其就可以为该体系提供相关的数据与标准,进而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将其管理过程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反映给有关人员,这样就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在后期处理时也能够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便于考核相关工作人员业绩,更为重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期间所用到的资源,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这样就可以用最小的行政成本来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最大的作用,进而使各方的利益一致。从上述可知,管理会计信息体系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足够的信息,对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预算控制已经成为相关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非常必要。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2.1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思路
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特点,构建其管理会计的前提是设计、执行和完善预算管理系统,目标是提供管理决策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最终都要通过预算管理系统衔接起来,并且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实现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因此,在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时,以预算管理系统为构建基础,需要正确处理好与预算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关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以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将预算管理的职能与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全过程联系起来,并将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嵌入到预算管理系统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同时与预算会计系统衔接起来。
2.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内容
2.2.1预测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条件,运用各种科学的预测手段,经过合理正确的运算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和问题做出科学的估量,为制订规划、编制预算提供资料。预测方法通常报告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量分析法又可分为趋势预测法和因果预测法。
2.2.2管理决策系统
管理会计的首要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更为复杂,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决策的目标相对单一,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目标则相对多元化。在构建管理决策系统时,需要考虑为实现不同目标而采用不同的决策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通常包括调查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2.2.3全面预算系统
根据确定的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系统应当将预算管理的职能与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全过程联系起来,其主线是预算管理,核心是资金管控,重点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在预算执行中,为满足单位领导多方面的决策信息需要,主要从经费支出和预算项目两个角度,对执行结果进行信息反馈。
2.2.4预算管控系统
根据确定的目标和预算标准进行各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分析、评判日常经营活动成果、确定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并把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管理部门,以便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预算管控的方法通常包括归口管理、分权管理、责权利相结合等。
2.2.5项目管理与责任
会计公共部门预算支出主要由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构成。其中,基本支出预算管控的有效手段常采用定额管理办法,所以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对项目支出进行管控。建立和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有利于提供项目支出的相关信息,便于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实施项目库管理奠定了基础。
2.2.6业绩评价系统
根据预算、控制资料,运用责任会计方法,定期进行业绩考评。业绩考评主要包括业绩评价和业绩激励两个方面。通过将业绩策划和控制的结果与评价方法和激励手段相结合,以一定的评价模式和激励机制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员的业绩行为,不断提高单位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达到将单位领导和员工的努力引向业绩指标所反映的特定方向的目的。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