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青年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泾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对信用良好的农村青年推出“接力贷”“富农卡”等信贷产品,满足了农村创业青年长期性、灵活性的信贷需求。为了帮助农村青年成功创业,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还专门建立了定期问卷调查和回访的长效工作机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提升工作质量。自2014年以来,共回访信用示范户100多户,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多个。为了有效满足农村青年创业者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还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手机支付和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等自助设备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充分发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机、ATM机等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为了搭建起农村青年与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和桥梁,交流创业经验,促进银农合作,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还举办了全市首届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论坛,对涉及农村青年创业的金融优惠政策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各金融机构对各自的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流程做了全面细致的推介,农村创业青年代表结合各自的创业经历作了经验交流。金融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论坛将围绕不同主题,每年举办一次。
二、争取政策扶持,构建考核体系
为推动实现农村青年创业信贷需求的“满足率”,增加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积极努力,向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为农村青年创业示范户争取到了财政贴息、减免税收、利率优惠等15项扶持政策,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建立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实行“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农村青年拿到所需创业资金。为强力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部门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纳入地方金融生态示范县、乡考核范围,推动共青团固原市委将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纳入到共青团工作考核范围,进行季度考核、半年通报和年终排名;当地人民银行按照金融机构在农村青年创业工作中支持度和贡献率,对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表彰和奖励。同时,综合考核各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中的贷款额度、利率、贷款条件等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动态调整支农再贷款额度,向重点支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的信用社倾斜。
固原市辖区内金融机构依托评选出的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农村经济信用示范合作组织,加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真正实现了金融机构与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互惠共赢的双赢格局。截至2014年11月,固原市四县一区已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县域覆盖面达100%,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200户,评定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合作组织10家,共发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和农村组织信用示范合作组织贷款5000多万元,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减免利息支出250多万元,累计发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贷款1.8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4600多户。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积极探索,全力推动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较好地实现了“信用惠农、信贷支农、政策助农”的工作目标,使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固原市广大农村青年已把参与信用示范户创建作为走向创业致富的桥梁“,青年要致富、信用来铺路”的理念已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成才的重要法宝。固原市农村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的开展,还大大调动了农村青年创业热情,有效扭转了农村青年一无项目、二无技术、三无资金,只得选择外出打工的局面。“农村青年+征信+项目+信贷”的这一融资扶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且拉近了基层央行、金融机构和农村青年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基层央行服务青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青年流失;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众所周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们和谐新农村的蓝图。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范围太大,内容繁多,管理缺乏等原因,导致新农村建设还有诸多困难,而且农村自身发展产生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障。产生农村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农村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这个农村青壮年外流的问题。
一、农村青壮年流失现状及原因
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经济体制村实行,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农民也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差异也显现出来;另外,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农村的收入要相对低很多。相比之下,城市有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关于人口流动限制的放宽,有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他们或在工厂打工,或经营其它小本经营,如小卖店或是早餐店。这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另外,农村每年都会有一些人通过努力读书而考取大中专院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近年来伴随着大中专院校的扩招,这部分人的数量大大增加了。他们在“飞”出大山之后往往留在了城市或者小镇工作,没有回到农村,这也是农村青年的流失。
二、青年流失的影响
农村青壮年外流的影响,我在这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及对城市的和对乡村的影响。
首先,综合来看,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青年外流的比例达到80%。这有其积极影响,为城市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解决了城市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农民共外出务工,可以接触外面的新技术,通过打工挣钱,可以有效的配置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家庭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治安,环境,交通,住房,人口控制等带来很大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面主要谈青年流失对农村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对改善农民的生活作用明显,但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表现在:缺乏精壮劳动力,土地被荒芜,而且被粗放经营;新技术难以推广。这样致使农业结构得不到调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偏低;领导班子年龄偏大,由于大量青壮年都外出,领导全村建设的担子自然被年龄较大的人来承担。
第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十分突出。青壮年的大量外出,往往留孩子在家,交给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看。据农业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新增了1000万的留守儿童。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给子女教育造成的缺陷已严重失衡。
第三,农村文化建设主力军缺乏。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致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首先,青壮年的缺失,使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富有生机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其次,由于青年的外出,现在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此外,青壮年的主体缺失使农村文化活动人力不足。
三、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点思考
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青年大量外流的问题,就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流速、流量上进行宏观的调节,保证转移的适度性、合理性。要让一大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能够在农村安居乐业。这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为此,我认为需要做好两项基础性的工作: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和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第一,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不少人认为,解决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悬殊的收入差距是吸引人才和农村青年留在农村的关键。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也不高,而且生活费用远比农村高。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到城里务工,主要原因不在于城市收入高,而是农村缺少谋生的门路。只要有能够维持日常生活收入的工作可以做,很大一部分农民是不会背井离乡到异地打工的。要让一大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才是关键。为此,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扶持农村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在农村发展种植业以外的行业,千方百计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机会,让农民在农村有自己的谋生门路,让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第二,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有巨大的区别也是农民兄弟向往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医疗、交通等关乎日常生活的基本条件。当前,不管从发展农村经济出发,还是从建设农村文化出发,都必须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显示: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因此,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不仅仅是留住农村青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本身就是最基础的,能够让更多农民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青年流失;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众所周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我们和谐新农村的蓝图。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范围太大,内容繁多,管理缺乏等原因,导致新农村建设还有诸多困难,而且农村自身发展产生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障。
产生农村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农村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这个农村青壮年外流的问题。
一、农村青壮年流失现状及原因
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经济体制村实行,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农民也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差异也显现出来;另外,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农村的收入要相对低很多。相比之下,城市有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近年来关于人口流动限制的放宽,有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他们或在工厂打工,或经营其它小本经营,如小卖店或是早餐店。这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另外,农村每年都会有一些人通过努力读书而考取大中专院校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近年来伴随着大中专院校的扩招,这部分人的数量大大增加了。他们在“飞”出大山之后往往留在了城市或者小镇工作,没有回到农村,这也是农村青年的流失。
二、青年流失的影响
农村青壮年外流的影响,我在这分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及对城市的和对乡村的影响。
首先,综合来看,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青年外流的比例达到80%。这有其积极影响,为城市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解决了城市某些行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农民共外出务工,可以接触外面的新技术,通过打工挣钱,可以有效的配置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家庭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治安,环境,交通,住房,人口控制等带来很大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面主要谈青年流失对农村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对改善农民的生活作用明显,但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表现在:缺乏精壮劳动力,土地被荒芜,而且被粗放经营;新技术难以推广。这样致使农业结构得不到调整,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偏低;领导班子年龄偏大,由于大量青壮年都外出,领导全村建设的担子自然被年龄较大的人来承担。
第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十分突出。青壮年的大量外出,往往留孩子在家,交给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看。据农业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新增了1000万的留守儿童。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给子女教育造成的缺陷已严重失衡。
第三,农村文化建设主力军缺乏。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致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首先,青壮年的缺失,使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富有生机的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其次,由于青年的外出,现在的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此外,青壮年的主体缺失使农村文化活动人力不足。
三、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点思考
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青年大量外流的问题,就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流速、流量上进行宏观的调节,保证转移的适度性、合理性。要让一大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能够在农村安居乐业。这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为此,我认为需要做好两项基础性的工作: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和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第一,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不少人认为,解决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悬殊的收入差距是吸引人才和农村青年留在农村的关键。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也不高,而且生活费用远比农村高。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到城里务工,主要原因不在于城市收入高,而是农村缺少谋生的门路。只要有能够维持日常生活收入的工作可以做,很大一部分农民是不会背井离乡到异地打工的。要让一大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改善农村的谋生环境才是关键。为此,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扶持农村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在农村发展种植业以外的行业,千方百计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机会,让农民在农村有自己的谋生门路,让农村经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第二,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有巨大的区别也是农民兄弟向往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医疗、交通等关乎日常生活的基本条件。
当前,不管从发展农村经济出发,还是从建设农村文化出发,都必须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显示: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因此,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不仅仅是留住农村青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本身就是最基础的,能够让更多农民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一、师德方面
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较好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转化后进学生,从来没有从事过有偿家教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我近几年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本人能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能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巩固能利用课堂及课间时间,不失时机的做好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我十分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能始终以热爱学生为突破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以表扬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班主任工作
四、指导青年教师
近几年来,我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义务,指导他们的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进步很快,各方面有所提高2006--2008年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都获得了较好的奖项,指导他上的课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取得成绩
从教11年,我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2.“优质课”评比2007年3月,我在县第六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的“构建有效课堂,体现学科特色”为主题的实践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5月,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荣获三等奖;2008年12月,我在实小协作区研训活动中
上了一节县级公开课,并得到了一致好评;2008年12月,我在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践活动期间,开设了一节研究性观摩课,受到在场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3.撰写教学论文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篇教学设计获省三等奖近几年来,我撰写的多篇论文都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5.考核评定2007,2008年我两次被高淳县考核委员会评定为优秀等次
6.教科研活动2005年7月被高淳县教育规划课题《针对小学生的个性,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聘为课题组组员;2005年2月被高淳县教育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和谐关系的研究》聘为课题组组员;2005年7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和谐关系的研究》聘为课题组组员2008年,我主持的高淳县教育科学规划第一期个人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策略研究》顺利结题2009年,我主持的高淳县教育科学规划第二期个人课题《数学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即将结题
一、师德方面
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较好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转化后进学生,从来没有从事过有偿家教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我近几年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本人能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能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巩固能利用课堂及课间时间,不失时机的做好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我十分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能始终以热爱学生为突破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以表扬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班主任工作
四、指导青年教师
近几年来,我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义务,指导他们的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进步很快,各方面有所提高2006--2008年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都获得了较好的奖项,指导他上的课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取得成绩
从教11年,我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2.“优质课”评比2007年3月,我在县第六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的“构建有效课堂,体现学科特色”为主题的实践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5月,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荣获三等奖;2008年12月,我在实小协作区研训活动中
上了一节县级公开课,并得到了一致好评;2008年12月,我在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践活动期间,开设了一节研究性观摩课,受到在场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3.撰写教学论文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篇教学设计获省三等奖近几年来,我撰写的多篇论文都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5.考核评定2007,2008年我两次被高淳县考核委员会评定为优秀等次
6.教科研活动2005年7月被高淳县教育规划课题《针对小学生的个性,有效进行数学学习》聘为课题组组员;2005年2月被高淳县教育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和谐关系的研究》聘为课题组组员;2005年7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农村小学家校和谐关系的研究》聘为课题组组员2008年,我主持的高淳县教育科学规划第一期个人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策略研究》顺利结题2009年,我主持的高淳县教育科学规划第二期个人课题《数学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即将结题
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针对以往职称评审存在的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以及评价由行政力量主导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如果这些措施能落实,会一定程度改变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功利化问题,让职称评审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贡献“匹配”起来。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落实。其中,能否切实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将影响职称评审改革的成败。众所周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之所以强调论文,就是行政主导评审的结果,对于行政领导来说,论文是能体现办学业绩的成果,这和学生的分数一起,构成学校的业绩:在基础教育领域,论文+学生考分(升学率)是评价一名教师的最重要指标,只有创新评价机制,实行同行评价,才能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与贡献。
但同行评价在现阶段也存在问题。最近媒体报道,国外学术期刊撤销了数十篇国内学者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价造假。这种情况,在国内发表期刊论文、进行学术评价时,就更普遍,这为学术同行评价的推行制造阴影,如何杜绝同行评价中的弄虚作假,在人情、关系盛行的中国,是一大挑战。
其实,这不是同行评价的问题,而是同行评价推行不彻底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同行评价,是在教育和学术行政化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些号称是同行评价的机构,如学术专业委员会,还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对于这种情况,有人担心,当取消“硬性”的论文标准后,在职称评审中,人情、关系风更盛。我国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的另一问题是,职称和待遇紧密挂钩,且一旦评上职称,就很难再被取消,这并不利于人才的优化配置。这次职称评审改革,提出职称评审要和岗位结构结合,不能脱离岗位进行资格评审,这有进步意义,会让职称的“职务色彩”更浓,但是,还并不彻底。必须意识到,我国职称制度本身,就是行政评审体系,职称是行政机构管理、使用、评价人才的手段,总体行政评审框架不打破,只是在一些操作措施上进行调整,无法改变制度性的弊端。这就是职称改革,并不被基层教师看好的原因。像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规定只是在同等条件下,向农村教师倾斜,这对农村教师来说,貌似好事,却没有多大好处。在环境艰苦的农村学校,要取得和城市学校一样的成绩,谈何容易,真正重视农村教师的评价,应当是过程性评价,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付出,而不是只看“结果”,另外,对于农村教师,不能把待遇和职称挂钩,而应与农村教师岗位对应,只要在农村教师岗位工作,就有超过城市学校同样岗位更高的待遇,才能解决农村学校吸引不了人才的问题。
譬如,在2008年、2009年夏天,她选择回到老家河南,而非留在北京写可以用来评职称的论文。作为一个学者,那段时间她感受到学术的无用,她试图用回家这个最传统的方式,找到一个人可堪凭借的精神内核。她拿着一支只能录三个小时的录音笔,跟村里的老人们聊这些年村庄的变化。这里很多老房子都接近倒塌,她家老屋的前面起码已经倒塌了十五所,有的只剩灶台;同时村子里新起了很多房子,但几乎每把锁上都生着锈。打工潮改变了这个村落,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丢弃了老屋,用挣来的钱建起新居,努力装修得富丽堂皇,但一年中他们在这里还住不到一个月,大部分时间他们住在打工城市的城中村里,连最爱洁净的青年也不愿意收拾出租屋,那只是个睡觉的地方,不是家。
她把在家乡的见闻、感触写成了《中国在梁庄》,书出版后引起了一些反响,之后她决定花更多的时间、走访更多城市,见见那些离开梁庄、在不同城市打工的乡亲。在西安,她的老乡们以骑三轮车为生,他们必须小心提防“黑狗子”抢车,而当厄运降临,他们也只能花价值车辆四分之一的价钱请“托儿”来赎出车;为了尊严他们常打群架,冷漠地说着伤势,在村庄,他们本是善良、内向的人。在南阳,她看到一位历经波折、成为一名算命先生的老乡,他的“学说”混杂了易经、风水、常识、道德甚至思想,生活清贫,但他脸上有一种淡然、超脱的光芒;在青岛,她混进了电镀厂,感受到空气里浓郁的金属气息,她从小的朋友小柱,因为在此打工而咳血身亡。她还去了厦门、呼和浩特等地,找到了51个梁庄打工者的故事,它们最终成为她的第二本书,《出梁庄记》。
当许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想要去除掉自己的乡村背景时,在北京已经买房、结婚生子的梁鸿,却在试图重新与乡村建立连接。她说自己的性格似乎还停留在20岁出头那几年,尤其是那段在乡下小学教书的日子,那段时光在后来成为她精神的源泉。她这样描述铭刻脑中的一个场景:雨后,她打着赤脚站在田地里,天空那壮丽、迅疾的色彩就在眼前,灰色的大地,清晰、辽阔、寂寞、安静,她和天空长时间相互对望,灵魂相连。
为什么要写“梁庄”
让自己得到自由
为什么写“梁庄”,它也不是学术论文,不能为评职称带来什么,但是我觉得要回去,就走了。但因为随心而做,最终也得到了回报。说到底,我的根依然还是在农村,那里能够给我给养。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愿意想特别现实的东西,不太愿意被束缚起来,尽可能保持一种自由状态。我的经验是,即使不被实际的东西束缚,最终你也不会失去什么。
塑造真实的乡村
在中国语境,乡村是落后的象征,它不是一个客观的词语,而是一个落后的带有扭曲的形象。一个农村男孩可能找不到老婆,因为城市姑娘一听说他来自乡村想到的就是影视剧里表现的,婆婆要来住、各种亲戚要钱。大众传播使身在乡村的年轻人只想把它与自身隔离开来,努力显得现代、时尚,这是很拧巴的问题。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
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一、研究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独特原因
1.三十年农村经历体验对农村金融有自己感性的认识
作者生于农村长于农村20年,对农业、农民、农村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对“三农”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在农村工作整整十年(1993-2003),这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十年,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深理性的思考;妻子在乡镇农村信用社工作,家住在乡镇农村信用社内,对经济金融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考研时也曾连续3年报考五道口人行金融研究所,这十年是恰恰是中国金融大调整、大变革、大改革,农村金融更是如此,1994年4月组建农发行,1998年3月职能调整,对农村金融有自己亲身经历、观察和思考。譬如经历工作所在乡镇农村基金会成立、发展、疯狂、关闭和清算,自己并被迫入股,成为基金会的股东,耳闻目睹退股辛酸和艰难;再如目睹农村信用社与农行的“脱钩”和“分家”,二者之间有类似“父子一家”的上下领导关系演变为“兄弟两家”的平等竞争关系,员工由“同事”变为“同行”,目睹它们各种利益纠纷,办公楼、家属院等“一分为二”,自己也只好搬家。在邮政储蓄工作的同学经常讲述,分配给他们储蓄任务,目睹20世纪90年代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争储大战;目睹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等各种各样的资金借贷,给借贷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也有个别意外风险。这虽是作者自己对一地的观察和体验,但是“窥一管而知全貌”,为作者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农村金融提供感性素材;同时这种巨变及其带来的混乱对三农造成严重影响,作者有一种非常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为有效更快解决“三农”问题,是作者把农村金融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根本原因。
2.全面系统经济学理论学习使作者有更多理性的思考
2003至2009年读研读博的求学,一方面系统学习经济理论,特别是读博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被称为“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①教授及其研究发展经济学导师指导之下,深入学习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认识。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国民经济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并逐渐强大,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金融作用和功能的发挥与一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金融改革也基本上是沿着不断完善中国金融体系进行的,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存在明显的二元制结构,中国金融改革也存在城乡二元制结构,城市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发达,而农村金融体系明显滞后,这样不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严重影响农村金融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也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甚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作者选择研究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得到了一批学者的指点,凝聚着众多专家的智慧。张培刚教授在世纪名篇《农业与工业化》中讨论农业国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作者深受大师的思想影响,认为中国在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之中必须注意农村金融的重要作用,应着重讨论如何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以有效发挥农村金融的重要作用。
二、该书可能的创新之处或者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结论
1.明确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指导理论
以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是遵循认传统的“机构观”的“结构――功能――行为绩效”的思路,陷入就机构论机构的困境,根本无法适应“三农”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情况,无法满足“三农”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目前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应遵循“功能观”的“外部环境――功能――结构”的思路,即从分析系统的目标和外部环境出发,演绎出外部环境对金融功能的需求,然后探究通过何种载体来承担和实现其功能,根据“功能观”,判断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缺失,大量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贷款,资金外流严重。
2.准确概括农村金融体系与及其所处环境的特点和关系
农村金融体系所处环境――弱质农业、弱势农民、薄弱农村,严重影响了它的拓展,造成它病弱、脆弱;反过来看,病弱、脆弱的农村金融体系也减少对“三弱”“三农”的支持。要“一弱支三弱”,从政策要求上讲,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从现实能力上来看,有心却无力的困境。最为关键的是,尽快建立起适应目前弱质农业、弱势农民、薄弱农村的金融体系,只有全面系统分析农村金融所处的经济环境,才能建立起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不深入分析了解实际情况,就不可能找到农村金融体系虚弱的原因,也不可能建立起适合我国“三农”的金融体系。考虑农村金融及其服务对象的特点,应该采取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引导各种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鼓励农民和社会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融资能力,缓解农村资金紧张状况,变“抽血”为“回血”、“补血”,反哺县域经济,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3.较为科学合理定位四种官方农村金融机构
农行股份制改造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但须符合基本国情;须考虑农行服务“三农”特殊的情况,也不应该完全按照商业化模式来实施;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规模巨大,离不开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须有利于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拓宽服务“三农”的领域。
把农业发展银行定位于“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三农”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把服务覆盖到“三农”中所有市场失灵领域;加大筹集资金力度,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农村信用社最大的问题是自身能力虚弱,难以发挥“一农支“三农”的作用;进一步理顺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因地制宜采取三层次产权模式;目标定位于“三农”,业务创新服务于“三农”,力争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情况。
邮政储蓄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抽吸资金,加剧了农村金融中的资金供求矛盾;消除隐形担保、显性补贴、税收优惠的扭曲机制,建立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增强其服务“三农”功能,实现“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
4.首次明确提出民间金融的独特优势
首次明确提出民间金融的独特优势在于“社会人际关系效应”,并据此分析三类新型民间金融机构。“社会人际关系效应”,它有四种效应组成:(1)“信息效应”,贷款人较好地处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成本效应”,具有对贷款实施监督和跟踪管理的便利条件;(3)“抵押效应”,民间金融能够充分利用民间资源条件进行抵押,最为特殊的抵押品――人的道德或信誉;(4)“信誉效应”或者“道德效应”,来自社区圈子内的道德约束力,具有天然独特的超越经济优势的约束。因此民间金融更适合于为经济实力弱小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服务,提高金融的服务范围和主体;民间金融经营灵活,快捷高效,能到达正规金融达不到的地方和领域,所以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村镇银行――农村的社区银行,其社区性体现在农村“村镇”,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贷款公司――特殊的小额信货组织,小额信贷是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宗旨的信贷方式,完全不同于正规商业银行的特殊的制度安排来解决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问题,我国贷款公司特殊性在于“只贷不存”;农村资金互助社――回归合作金融的机构,合作金融仍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必须积极多渠道融资解决其资金短缺问题。
5.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与我国农村经济的经验实证
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与我国农村经济(农业、农民、农业经济)的经验实证关系。利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VAR模型为基础的协整理论,包括单位根检验,根据滞后长度准则选取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根据特征方程根的倒数值判断VAR模型的稳定性,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这部分的篇幅较大,论述较为规范和严谨,为学习、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读者提供一个规范的参考模板,值得一读。
总之,该书构建完整清晰农村金融体系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和改革提供极其具有参考价值的蓝图,也必将进一步有力推动农村金融研究的发展与繁荣,为繁荣学术思想又添一部重要的力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应用价值。
注释:
论文关键词:路遥,青年形象,艺术个性
路遥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用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写作的作家。在其短暂的四十二个生命历程中,他为中国当代文学画廊贡献了高加林、刘巧珍、马建强、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等一大批人物形象。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塑造较为成功的往往是青年形象,特别是当代农村青年形象。究其原因,一是路遥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他说:“我只能在我自己生活和认识所达到的范围内努力”,“我是一个传统农民的儿子,在大山田野里长大;又从那里走出来,先到小县城,然后又到大城市参加了工作。农村我是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而我最熟悉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另外,路遥的小说具有某些自传体的特征。他所写的人与事,很多就是他的亲身经历。路遥在世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四十二个春秋,其人生经历中最丰富的部分莫过于青年时代。这也是路遥能够成功塑造出一些青年人物形象的重要原因。
我个人认为,路遥笔下的青年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理想型(或叫唯美型),这类人物以城市姑娘为主,田晓霞、吴亚玲的形象最具代表性。她们是男主人公心中的“女神”,是东方的“维纳斯”,是激励男主人公不断战胜困难、发奋进取的力量源泉。她们一般外表美丽大方,性格热情开朗,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在困难的日子里,马建强饿得两眼昏花、四肢乏力,根本无心顾及学习,是吴亚玲顶着同学们的误解与偏见,想方设法帮助他度过难关,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而《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在孙少平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扮演了多重角色:老乡、同学、朋友、旅伴、恋人。孙少平困难时,晓霞来了;孤单时,晓霞来了;迷茫时,晓霞来了。即使田晓霞最后因公殉职,但她对孙少平的影响却永远也不会消失,必将激励他好好活下去,他们的友谊与爱情已经成为孙少平心中最美好的回忆。第二类青年可称谓奋斗型,此类形象以高家林、孙少平最突出。他们渴望从农村进入城市,由农民变成“公家人”、城里人。特别是高家林那种离开乡土、到城市生活的愿望就更迫切,但高家林的奋斗却以失败而告终。而孙少平却较为幸运,经过一番磨难,最终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算是端上了“铁饭碗”。这两个青年人的形象之所以典型,是因为他们走过的道路正代表着中国亿万农村青年(即农民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走过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部分农村青年靠奋斗最终融入城市,变成“城市人”、“公家人”;但大部分农村青年却当起“农民工”,在城市打拼一番,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或是在城市站不住脚,最后又不得不回到农村。第三类青年属于现实型。这类人一般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或小学毕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虽有自己的理想,但缺乏远大的志向;虽然想干一番事业,但想法更加务实。只希望改变眼下的生活,追求当下的幸福,而不是像高家林、孙少平那样,希望改变所谓的“身份”、“地位”,成为“城市人”、“公家人”。这类人物,如《人生》中的巧珍,《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等。刘巧珍自己是个文盲,却一心想嫁给一个识字人,好好在高家村生活,关心的只是“母猪又下了几个猪仔”这样的事。而孙少安也不像孙少平,一心想到城里去谋事,他只想在双水村干一番事业,改变眼下艰难的生活。特别是在婚姻问题上,他更趋理性,认为和“公家人”田润叶生活在一起根本不可能,于是就从山西讨来一个秀莲,简简单单结了婚。然后和秀莲同甘苦,共患难,在家乡盖起了新房,办起了砖厂,当上农民企业家。第四类青年可称作庸俗型。他们绝非“坏人”、“恶人”(在路遥的小说中,是找不到“坏人”、“恶人”的),但他们身上一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污点,一旦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缺点,就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如《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周文明,在马建强最困难的时候,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嘲笑、侮辱、戏弄他,这种行为是自私的,不道德的,但他最后和马建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平凡的世界》中的王满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总想投机取巧发家致富,最后,当看到自己满头白发时,才意识到自己不知已荒废了多少美好时光,终于改过自新。
论文关键词:路上,过客,同构关系
徐则臣的小说关注小人物的生活际遇,主人公往往面临反差强烈的两个世界,即诗意的心灵故乡与现实的残酷导致的精神焦虑之间的矛盾。《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是徐则臣的近作。若从作品人物、主旨、结果、结构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的角度进行开掘,可以发现其与鲁迅《过客》之间存在的同构关系。
鲁迅的《过客》,是反抗绝望的觉醒者的坚守。老者告诉他,路的尽头是坟地。他“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文学艺术论文,虽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他要寻找的东西,但仍然前行、反抗,拒绝以消极的方式结束人生的旅程论文提纲怎么写。徐则臣的《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讲述了城市里的一对夫妇,长在城市的女人难以忍受男人每日隐居家中,练书法,不愿出去走走的习惯。在农村长大的男人则对城市的喧闹难以忍受,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女人要求男人一同旅游遭到拒绝后,终于发怒,争吵与一番手脚后,两人离婚。在火车上,男人得了肺炎,不停咳嗽文学艺术论文,同行的女乘客递给他咳嗽药。两人结识,倾诉不幸,成为知己。女乘客的丈夫因为领导犯案牵扯进去,关在看守所,虽然一直未获准见面,但她仍一直坚持从远方来探看。后来,丈夫出狱,并受到提拔,要补偿在狱里受的折磨,身陷欲海不能自拔。女乘客对丈夫失去信赖。当两人再次相遇时,她要献身给“我”,被拒绝。
从作品人物上看文学艺术论文,《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与《过客》存在同构的关系。
过客与“我”都是探索者、坚守者。过客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怎样,却执意追求,从而在行动和心灵上都成为探索者。而《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的“我”一直在坚守心中源于农村生活带来的宁静,对外界的繁华喧闹无动于衷论文提纲怎么写。离婚后,在火车上偶遇女乘客,为她的坚持感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对生活有执着追求的人,自然不易。“我”将她视为知己,“我”似乎找寻到了久违的心灵归属感。但最后女人以为“我”对她的纠缠是出于时,“我”再次发现,“我”仍然是茫茫俗世中的不被理解的一个“过客”,这也契合了文章“在路上”或者说行动与心灵的“漂泊”的主题。
两篇文章的同构文学艺术论文,还表现在老者与妻子在行文发展所起的作用上。妻子狂热地以旅游、聚会等方式释放压力,对外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心灵追求的缺失,以致难以理解我对安静生活的坚守。同样,老者的形象也是世俗的代表,他曾有追求,而当知道路的前方是坟地时,就不再追求,在芸芸众生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对“我”和过客都抱着不赞同的态度。
同时,《过客》中的小女孩与女乘客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相似;在结果上,过客的毅然前行与“我”为寻找心灵慰藉继续“在路上”探索存在同构。从词义上看,“过客”、“路上”都表现了一种漂移、不稳定的状态。作者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文学艺术论文,偶然与一个女人的相遇,让我微微一颤,心心相惜。那只是一时的错觉。而现在,“我”依然在路上论文提纲怎么写。《过客》中,小女孩的好意,让青年人感动,几乎难以前行,但最终,过客不顾死亡,依然选择了前行。虽然都经历波折,但在最终的选择上,是一致的。
从整个结构上看,《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遵循着这样一条线索:无归属(与妻子貌合神离文学艺术论文,最终离婚)——归属或伪归属(与女人的偶遇,暂时找到了归属)——无归属(与女人仍然没有心灵对话的可能,依然“在路上”)。对应这些,《过客》中则有这样一条线索:前行(声音的召唤)——难以前行(女孩的帮助,我无法回报)——前行(继续坚定)。因此,在线索上,两者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上可知,这篇作品在诸多方面与《过客》存在同构关系。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作者化用以至融合,确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小说创作论[J].当代文坛.2007(3).
[3]徐则臣.区别,然后确立一答《文学报》傅小平兄十七问[J].黄河文学,2007(2).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关键词】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学校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系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系学生分会必须设立安全部,各班必须有一个安全委员,各寝室必须有一个安全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安全协会主要是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学习,参加安全实践,调查安全隐患,反映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理论。通过安全协会召集热心安全宣传的同学,通过会员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讲安全和重视安全的氛围。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去教育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形成讲安全的习惯和优良传统,从而保证社会安全和谐。第四;让安全知识、安全思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大脑。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讲解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应独立安排一章安全观(安全基本理论),具体阐述大学生应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安全素质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全社会都在重视安全问题, 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也不同于农村、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问题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办事凭感性、感情,情绪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绪坏,做事就出乱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细致,不全面,办事粗心大意、丢三掉四。3、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于成年人,但处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之间,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迹,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幼童靠成年人照顾、帮助,中老年人靠经验处世,而大学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经验又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论文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创新
特色专业建设问题是当前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中,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为此,笔者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实际,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和体现数理分析的特色,为“三农”行业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竞争力和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创新教育活动。
一、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经济学专业创办于1994年9月,于2009年6月通过评审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形成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大的专业方向。三年来,专业教师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中心,扎实有效地展开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1.着力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结合,突显数理经济分析特色
经济学专业建设立足于当前经济热点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突出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将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经济理论与实践统一,着力农村一线调查和数据获取,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数量分析的能力。如在进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中,特别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社会调查能力,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方式:第一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白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一般商品波动和农产品波动的共性与个性;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在学院资料室和学校电子图书馆查找中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动态,把握当前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探寻我们在进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中的突破点;第三阶段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的预调查发现和修正设计中与实际不符合的地方,通过团队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确定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带领学生从事农村的一线调查,让学生掌握农民和农村干部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认知、预期和建议,使学生具备对基层经济现象的强感性认知;第五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和描述性统计,并与数量经济学团队密切协作,使学生掌握Eviews的软件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计量实证的回归分析;第六阶段引导学生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理性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并通过课堂讨论,提升报告和论文的内涵和深度,争取在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第七阶段将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形成简洁和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调查地区和相关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参考,切实服务于基层和整个社会。
2.着力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数理经济分析思维
为把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数理经济思维这一核心目标和特色,经济学系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改革和修订。一是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设社会调查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改变数量经济学单一上机实习模块,将上机实习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书本练习和模拟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计量软件及操作的基本性能,对思考问题进行模拟设计;其次对自己设计的模块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采集,掌握数据的采用方法,学会处理数据和对数据基本特征的把握;第三是再回到实验室,将模拟模块付诸实践,做好数理经济学的分析。三是改革激励机制,引导数理经济分析思维创新。经济学专业为体现自己的特色,重点对通过英语六级和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给予奖励,特别对学生发表的数理经济方面论文,利用模型解决“三农”、企业和政府实际问题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给予相应的资助。
3.着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数理经济分析技能
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之一是训练学生将一般知识和数理经济分析技能有效结合,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为此经济学专业在两年的实施中着力于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数理经济分析的综合技能。具体而言:一是精炼教学团队,增加提高学生数理经济分析技能的新课程。根据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组建了由教授领衔,副教授和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形成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特色领域,促进了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的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为强化学生的数理经济基础性技能,新设置了行为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课程。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材编写和研究,探索经济学专业特色的经济学系列教材。目前组织和撰写了本科生、研究生用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体现数理分析特色的专业教材。三是依托创新实验班,大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数理经济分析技能。创新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专门设置了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了包括社会责任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培养、求职和考研指导等内容的创新实践方案;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设了导师与学生互动的创新实验班讨论、创新理论与方法等创新类课程,组织了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性数量模型设计与应用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是开辟实习教学基地,创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平台。近两年以来,经济学专业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新开辟了“望城工业园示范区”的实习基地和“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基地。利用这些实习基地,集中组织学生进行以理论经济热点、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为主题的专业实习和统计计量分析,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理性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的技能,确保学生实习任务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完成。
二、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绩效
1.经济学专业平台建设逐步提高,研究特色与成绩显著
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确定以后,结合经济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学院领导深谋远虑,精心规划和指导,采取多项积极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经济学科与专业建设。通过不懈努力,目前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以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为核心,优秀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专业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团队领衔人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领军作用。三年来,专业教师的研究主要沿着理论经济、应用经济和数量经济学三个专业领域展开,在高层次,高级别课题申报和高等级成果奖励获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2项,横向课题2项;年在研项目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出版专著3部,1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项,校级奖3项。 转贴于 2.经济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对经济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划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管理规范、工作扎实,目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年来,在过级及证书方面:2006级经济学创新班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有16人通过英语国家六级考试,通过率为53.3%,其中500分以上的有7人;1名学生通过雅思考试,3名学生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4名学生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7名学生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证书。07级创新班四级和计算机省二级通过率为100%,六级通过人数为26人,通过率为86.7%;9人获得机动车辆驾驶证,12人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6人获得普通话等级认证,1人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1人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08级经济创新班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27人,六级一次性通过17人,并有7名学生的分数在550分以上;计算机省二级通过率100%,其中还有6名学生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09级创新班,目前湖南省计算机二级过级率为80.95%,英语四级过级率超过80%。
在保研、考研和公务员方面:2006级经济学专业共有14人考取了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研究生,其中1人被英国利兹大学录取,3名学生进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2007级经济学专业共有9人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湖南大学等学校研究生。
在科研与创新方面:2006级有6名学生参与导师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有7名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有3名学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创新实践活动有8名学生被评为“优秀”;2007级目前有多名学生在《当代经济》等杂志共发表了4篇论文,在 《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了10篇报道,主持校团委创新课题6项,教务处创新课题1项;2009级主持校团委创新课题2项,教务处创新课题1项,省级创新课题1项。
3.重视目标管理和过程,专业教学研究成果丰富
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教学管理文件,通过教务处的学生评教系统及教学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健全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了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2009-2011年,经济学特色专业取得校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立项5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2项,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省级创新实验项目2项。获得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材奖2项;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按质按量顺利完成。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突出
基于学校特色和本专业建设需要,我们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成果显著:一是主持研究了多项与“三农”问题相关的科研课题。近年来,专业教师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粮食安全体制政策、现代农业建设、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富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制定湖南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二是积极创建产学研基地建设。如在怀化等地区开展农科教相结合研究与实践,在醴陵市进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为湘大集团唐人神肉制品有限公司策划,创建了新型的企业运作模式等,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2011年又先后在长沙、浏阳、望城、宁乡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有力地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服务、“双百”工程建设。将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知识与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的农户手中,为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引领市场经济下农户经济和农业专业化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
1.加强经济学专业平台建设,精炼教学团队
继续加强现有经济学专业平台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加强科研方向的凝练,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的立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激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提高CSSCI、EI等的收录数和引用率;通过学科平台的建设和专业教学团队的精炼,带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实现经济学特色专业办学能力、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学特色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精品课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扎根基层、奉献自我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培育其专业责任感,鼓励教师将科研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深入基层和企业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开展学术型实践调查和研究,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对经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科研促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加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施“精品、优秀课程建设工程”,以精品课程、优秀课程为核心建设课程群。
3.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多样的探究性实践
本科阶段适宜开展的研究型学习活动有:专业研讨课、实验室科研探究课、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等,目前已开设了专业研讨课、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下阶段拟依托农业经济管理省部共建特色实验室和我院优势师资力量,开设实验室科研探究性课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获得技能的增长和知识的构建,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的。
毕业大学毕业生挂职村团支部书记心得汇报
___镇___村地处___东南部,镇域南部,___水库南干渠百里观光路沿村而过。西距___城区8.6公里,北距镇政府驻地2.9公里,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盘山5公里。新平蓟路从村北经过直达金海湖,交通方便。村域面积4.1平方公里,共705户,2622人,有党员80名,团员31名,18——35周岁的青年82人。
来到___村已经快两个月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既觉得很平常又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平常是因为我从小也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环境及其熟悉,这里也有着淳朴的农民,生活习惯也都很相似,所以并没觉得有什么不习惯。之所以觉得新鲜是因为毕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下,新的人,新的事,任何东西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新奇的东西。下面把我在村工作的感受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农村青年需要我们
初入社会,懵懂的我,可以说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少之甚少。本以为自己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能吃苦、平常心、不急于求成。但面对实际,才知道自己相差甚远,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两个月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农村基层做团组织工作,必须做到真正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真正做到“心系青年,服务青年”。通过前几天召开的团员青年座谈会,使我感受到我们村的青年非常欢迎我们的到来,还争抢着要和我学习电脑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使我暗下决心,要通过各种途径熟悉村情,了解本村青年的需求和就业情况以及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做到知己知彼,尽快地融入本村青年人中去;要与村团员青年和睦相处,只有团结,通力合作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农村青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些什么、实际需要什么,并结合自己的专长开展服务工作。
二、村干部的工作辛苦
上班的第一天,我亲身体会到了村干部的工作辛苦:一大早,主任一到,就开始打电话联系业务。半个小时后,主任往来于村委会大院之中,和工人们一起从卡车上卸水泥。看到他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用布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此时的主任,在无言中给我上了一堂身先士卒的教育课。一个小时后,主任刚回到了办公室,就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儿子不孝敬,不仅不给母亲粮食,而且还出言不逊。主任坐在老奶奶身边一边给老奶奶擦眼泪,一边安慰她:“大妈,您别哭了,我现在就去找他们谈,什么儿子呀?这么没良心,竟然这样对自己的母亲。您别急,别上火,我肯定帮您解决,您放心吧!”。中午正要下班,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说村东街修路出了点事,主任就开车去了。这样的事情一日日的重复着,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让我深深地感到农村情况的复杂:国家要征用农民的土地,农民又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自然会有矛盾;还有计划生育问题、宅基地问题、邻里纠纷等等,千头万绪,只有把村里的问题解决好,矛盾化解好,才能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这就是农村干部的工作,很琐碎,很辛苦,有时也很闹心,这阵子我村正好赶上街道硬化和改厕工作,所以村里的工作很忙,很累。每天看着村干部们辛勤忙碌着的身影,给我增加了很多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三、农村需要大学生
我们村的李大爷养了几十头猪,最近打算买台吸粪机,可是不知道上哪儿去买,更别说什么型号、价格了,很发愁。我得知后,上网搜索,将相关信息打印成材料,送给了李大爷。李大爷看了乐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可儿帮我大忙了。”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深深得领会到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不会使用电脑、更别提上网查阅资料……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我们;需要我们送来科技知识、需要我们帮他们讲解国家方针政策、需要我们帮他们建设大桃销售网络,而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要积极投身于农村的各项建设中去。
四、帮农致富、迫在眉睫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青年朋友们:
晚上好!
今晚,我们聚集一堂,隆重举行“移动杯”县首届十大青年创业精英颁奖典礼,这是全县广大人民的盛事,是全县青年的一次盛会,在此,移动公司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向获得县首届十大青年创业精英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贯重视、关心和支持移动通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移动通信公司自独立运营以来,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对移动通信事业的关心,得益于广大移动通信客户的网厚爱,一直以来,我们秉承着“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争做优秀企业公民。公司率先启动农村通信扶贫工程,积极推进“红色覆盖村通工程”建设、“移动信息化乡镇”建设,参与了涉及教育、体育、环保、救灾、扶贫、再就业等多项公益性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代的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你们幸运地站在新世纪的舞台上,时代为你们提供了建功立业、展示风采的大好时机,让我们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共同肩负起新世纪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拼搏,为经济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最后预祝今晚颁奖圆满成功!祝各位青年朋友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