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管理论文范文

幼儿园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园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案例教学法与学科课程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当时,所有教学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及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此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师资培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2]案例教学法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再现(模仿)真实的教育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还要懂得处理复杂情境下的各种教育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对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的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除此之外,案例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知识往往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法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学习资料一部分由教师提供,一部分由学生搜集,课堂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组织、课后分析回顾。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精选案例,实践案例的来源是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学生按照分组自行搜索;二是教师根据所讲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教师根据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二是教师深入一线幼儿园,对园长、教师等进行深度访谈,对幼儿园管理的变化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录音等手段,搜集真实的案例资料;三是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有关的热点,选择符合课题内容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供的案例,都必须与讨论的主题相关,小组的讨论必须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不能单纯地为讨论而讨论,以免丧失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案例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二)课堂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的好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本研究活动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主导,二是案例讨论。课程开始,教师简略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口述或者PPT的形式呈现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邀请学生组织讨论。比如,在准备“幼儿园安全管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整理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幼儿园伤害事故,请学生从家长、教师、园长、政府、教育局等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力求全面分析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究避免此类事故应该提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每次的发言都要进行总结和记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分为发言人和记录员等,组员的角色必须变换,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而不是“旁观者”。每一次讨论的内容,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记录,最终作为每一个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原始资料。记录的整理也是对观点梳理的过程,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案例讨论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另一种就是针对主题的辩论。活动组织的形式如果只限于课堂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应的主题,将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辩题,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思考和准备。当然,教师作为评判员必须起到一定的协调组织功能,没有组织的讨论,最终只能沦为无谓的争吵。教师要时刻维持讨论的核心,提醒双方“辩手”,围绕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比如,在一节课中,“‘熊孩子’该不该打?”这一辩题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了正反和反方。正方的学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认为对熊孩子应该进行“教育”,不打不成器,没有教训,难以养成良好的规矩;反方则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认为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采取体罚等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双方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过辩论活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是飞扬的,是被激发的。

(三)课后分析与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分小组讨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聆听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开始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项工作。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通过PPT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情景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所授内容,还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典型案例,并最终对学生的讨论做总结。但是,教学相长,学生的思维也常常能够激发教师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所学,不断提升能力。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案例教学法;幼儿园安全管理

一、案例教学法与学科课程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当时,所有教学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及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此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师资培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2]案例教学法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再现(模仿)真实的教育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还要懂得处理复杂情境下的各种教育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对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的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除此之外,案例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知识往往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法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学习资料一部分由教师提供,一部分由学生搜集,课堂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组织、课后分析回顾。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精选案例,实践案例的来源是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学生按照分组自行搜索;二是教师根据所讲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教师根据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二是教师深入一线幼儿园,对园长、教师等进行深度访谈,对幼儿园管理的变化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录音等手段,搜集真实的案例资料;三是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有关的热点,选择符合课题内容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供的案例,都必须与讨论的主题相关,小组的讨论必须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不能单纯地为讨论而讨论,以免丧失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案例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二)课堂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的好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本研究活动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主导,二是案例讨论。课程开始,教师简略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口述或者PPT的形式呈现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邀请学生组织讨论。比如,在准备“幼儿园安全管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整理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幼儿园伤害事故,请学生从家长、教师、园长、政府、教育局等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力求全面分析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究避免此类事故应该提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每次的发言都要进行总结和记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分为发言人和记录员等,组员的角色必须变换,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而不是“旁观者”。每一次讨论的内容,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记录,最终作为每一个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原始资料。记录的整理也是对观点梳理的过程,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案例讨论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另一种就是针对主题的辩论。活动组织的形式如果只限于课堂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应的主题,将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辩题,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思考和准备。当然,教师作为评判员必须起到一定的协调组织功能,没有组织的讨论,最终只能沦为无谓的争吵。教师要时刻维持讨论的核心,提醒双方“辩手”,围绕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比如,在一节课中,“‘熊孩子’该不该打?”这一辩题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了正反和反方。正方的学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认为对熊孩子应该进行“教育”,不打不成器,没有教训,难以养成良好的规矩;反方则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认为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采取体罚等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双方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过辩论活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是飞扬的,是被激发的。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后勤;后勤管理;细节管理

从宏观角度看,幼儿园后勤,其职能是服务于全园的各项工作;其宗旨是“大局为先,服务为重”;其实质是为全园开展工作提供“军需”的后方战线。如果离开了适宜的服务保证,缺少了适时的物质保障,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将会失去基础和动力。从微观角度看,幼儿园后勤管理面广量大、纵横交错、千头万绪,大到社交联络、园舍养护、树木花草,小到锅碗瓢盆、茶杯毛巾、桌、椅、水、电、气,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后勤人员的言行举止……这些点点滴滴、大凡小事、一举一动均须后勤管理人员倾注爱心。

一、环境卫生,严格管理“土壤”沃

幼儿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明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优美的卫生环境。可以打一个比方:环境就是幼儿在园成长的“土壤”!对此,可透过著名的“破窗效应”审视幼儿的卫生环境。如果幼儿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就会潜移默化地乱涂乱画、乱扔乱丢、乱吵乱闹、乱跑乱闯,导致园内的卫生环境“雪上加霜”。反之,如果幼儿在一个洁、齐、美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珍惜、保护、善待身边的环境,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园内卫生环境“良性循环”。优美的卫生环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严格管理。我们明确后勤人员的卫生环境职责,把国家的《幼儿园卫生标准》放大上墙,让后勤人员严格按照《幼儿园卫生标准》,有作为、有担当;另外,必须检查、督促和考核,如,针对每一位后勤人员卫生环境任务的完成情况,周一到周五坚持每日检查两次,早、晚各一次,日间不定时巡查,发现疏漏或不足,告知相关人,立即整改,并对检查结果和整改结果进行记录,纳入每学期的考核。从而促使每一位后勤人员养成见污就除、见脏就扫的好习惯,保证幼儿能够在优美的卫生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幼儿的卫生环境,除了上述大环境,还有幼儿卫生保健的小环境。幼儿的抵抗能力较低,免疫能力较弱,容易被一些病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园内链型传染,这就需要保健人员主动、积极、认真地对幼儿进行晨检,发现问题及时转告给所在班级的老师或反馈给相关的家长,达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痊愈。保健人员必须配合保健部门对幼儿定期进行健康体格检查。另外,保健人员必须与保健部门联系,及时对幼儿集体注射疫苗、抗体等。

二、幼儿膳食,科学配比营养足

当下入园后的幼儿基本都在园内午餐,这给后勤管理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压力,更是责任。针对膳食营养管理,不但要保证幼儿吃得饱,而且要保证幼儿吃得好。后勤管理人员要多调查、多研究、多考察,弄清楚、搞明白,哪些食物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哪些食物可以相互搭配;哪些食物搭配营养才均衡。努力使幼儿的午餐品种多样化、搭配合理化、营养全面化。为了不断提高幼儿的午餐质量,可广开言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有了理想的食谱,就要根据食谱采买食材,就得严把采买、验收、出入库关。为了保证食材的来源渠道流程合法,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卫生,所有食材应比质比价公开招投标,幼儿园食材质量监督小组对食材应实施全程监督。有了理想的食材,就要根据食材科学地烹调,就得严把烹调关。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凭健康证上岗,上班着装“三白”(白工作帽、白工作服、白口罩),不戴首饰。工作区和用餐区分开,库房和工作间的生熟食品、原辅材料、刀具厨具分类存放,生食品后门进,熟食品前门出,确保伙房无外人进出。烹调达到“三保证”:保证花色品种多样化;保证色、香、味、形完美结合;保证每日不同样,每周不重复。

三、后勤人员,“三字”培训责任立

后勤管理是管理人员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手段,使全体后勤人员努力工作,以达到后勤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对此,后勤管理人员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花气力,做文章。一方面是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让每一位后勤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后勤管理人员应每月抓住一个管理主题,每周抓住一个管理重点,每日抓住一个管理要点,保证各项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每学期开学,我们就和后勤人员一起确认《每日工作流程》,并与其签订《工作责任书》。要求后勤人员立足自己的岗位:坚持一个“勤”字、保证一个“责”字、遵循一个“爱”字。比如对于保安人员而言,“勤”就是每天一大早,要打开园内所有教室的门、窗,让教室内的空气流通。接着要站在大门口,笑迎每一个幼儿进园。幼儿全部进了教室后,除了接待偶尔进园的家长,就要在园内除除杂草,捡捡杂物。此外,对于园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要随叫随到,不折不扣完成。“责”就是坚持全天24小时不离人,不空岗,对家长或外来人员出入幼儿园,要认真盘查、登记和引导。“爱”就是关心、善待、呵护幼儿,随时提醒幼儿不玩危险游戏,不攀登高物,不互相推搡,不随便摸危险物品,走路要靠边,不在路中间走……另一方面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对炊事人员、保安人员、保育人员等,不但要进行岗前培训,而且要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后勤工作就是搞好服务工作。以保育人员为例,每天必须做到“八坚持”:坚持幼儿早晨入园前,一切清洁工作完毕;坚持准时到达教室门口,迎接幼儿进教室;坚持培养和训练幼儿的卫生、睡眠、饮食等习惯;坚持在幼儿进餐前,向幼儿介绍饭菜,激发幼儿的食欲,让幼儿愉快、顺利、安静地进餐;坚持在幼儿餐后,指导幼儿整理餐具、漱口、洗手和洗脸;坚持用“84”消毒液擦桌、椅、门把手、杯架、床架等幼儿会触碰到的部位;坚持用“紫外线灯”“臭氧”对玩具、厕所、地面、空气进行消毒;坚持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

四、师生安全,立足细节警钟鸣

安全是社会和谐的乐章,安全是人生幸福的乐土,安全是维系每个家庭的基石,安全重于泰山。要把师生的安全落实到全园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能管事。为了学生的安全,首先应做到:清晨,认真检查消毒情况,保证每一块毛巾每一个餐盘干净卫生;午间,严格按照卫生标准配送学生午餐;课上,悉心指导学生安全使用学具和运动器械;课间,目不转睛地扫描每个学生活动的身影;放学时,把学生护送到指定区域,与家长进行交接;雨雪天,在湿滑的通道口铺上地毯或木板,防止学生意外摔伤……其次应做到:经常视屏播放“交通安全警示录”,让学生时刻铭记:“珍爱生命,安全通行”;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地震、火灾演练,让学生临危不乱、听从指挥、安全脱险。通过系列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多一份自律,就多一份安全的筹码;多一份警醒,就多一张通往安全的绿卡”。为了老师们的安全,应逢会必讲、警钟长鸣,要求老师们把安全“牢记于心”。上、下班时车流量大,车祸猛于虎,驾驶自家小轿车上、下班的老师,途中不能闯红灯,不能接听手机,要精力集中谨慎驾驶,要系好安全带。驾驶摩托车、电瓶车上、下班的老师,要戴安全帽,电瓶车不到机动车辆道上行驶。课堂上,操作电教器材时,不懂不要装懂,不会不要装会,一切服从于操作规章,一切听从于操作说明,一切顺从于操作流程。安全不能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安全应落实在行动上;安全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安全应走进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心间。应奉行“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的信条,构建平安和谐的园内环境,构筑师生平安的城墙,为师生的安全撑起一片灿烂的晴空!如果说幼儿是园里的一个个娇艳美丽的花朵,那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就是这些花朵生长的土壤,就是呵护花朵生长的枝叶———一枝一叶总关情,心往后勤管理上想,劲往后勤管理上使,汗往后勤管理上流,是每一位幼儿园管理人员的天职!

作者:丁彩霞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教育内容不全学前教育

在教学安排上应当是安全教育、智力开发和心理辅导。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园急切的满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将教学力度着重的放在智力教学上而忽视了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在学前教育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据调查,现在很多幼儿园一个学期只会进行三次左右的安全教育,而且开展的很片面,只涉及到常见的问题,教师没有用心教,幼儿也没有认真听,有“走过场”的嫌疑。更是有幼儿园直接将安全教育从教学日程中删除,只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这些口头话的教学使幼儿真正面对这些情况时,根本就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别说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的幼儿了。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开展学前安全教育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对于幼儿要三令五申,多次开展安全教育,只有经过反复提醒,幼儿才能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

(二)缺乏心理辅导

笔者之所以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安全教育保障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心理辅导也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当幼儿拥有了一个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后,才能对事物有初级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取决与心理辅导。现阶段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开展心理辅导的课程,认为幼儿不需要心理辅导。导致幼儿在憋闷、失落或者想不明白问题时没有人及时进行疏导,造成了幼儿心理上的缺失,为他日后的发展制造了不良契机。设想一下,如果在一次活动中,本来有能力第一的小孩,因为其他的客观原因最终导致没有获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这时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幼儿很可能因为这件事对以后的比赛都失去信心,甚至会发生碰到比赛就退缩的状况。对于那么小的孩子,以后的路还那么长,在幼儿时期就造成了退缩、胆怯的心理,这是家庭、社会都不愿看到的现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的安慰他,告诉他:“日后还有机会,你依然可以获奖”。想要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长期的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方便其他教学的开展。

(三)教育形式较陈旧

新颖的教育形式,对于幼儿这种好奇心强的人群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来说,笔者调查的幼儿园中多数都是沿用老旧的教育形式,幼儿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这就需要幼儿园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编写出新的教育形式,各个教师根据班上幼儿的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教育,因材施教的观念要从幼儿园开始。

二、结束语

第5篇

关键字:园长;管理;思想;坚持

园长一直在追求成为一名有思想的领导者,近年来,园长坚持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把管理中感触最深的行为记录下来,为的是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敏感度,同时也为了记录自己管理的足迹,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与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每当回首以前的种种我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同样在管理方面,我也能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和乐趣,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一直坚持着尊重人、关注人。培养人,发展人才的一种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也处于变革之中,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包,国家养的幼儿园模式逐渐被推向市场,原有的办园体制,办园模式中的许多理论以日益落后于时间,失去指导意义,许多幼儿园优先亮起的“办园特色”牌子。顺应了社会的人才需求观,不仅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同时也增加了办园经费。然而,由于各幼儿园对“办园特色”内涵的理解层次有别,对“办园特色”作用的认识范围深浅不一,在实际操作中呈现出了多种形式的“特色园”。

长期以来,园长一直扮演着监督,检查和评价者的角色,而教师也习惯处于一种被监督,被检查及被评价的地位,过多的条条框框在某种意识上面束缚了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们渐渐丧失了自我的思考能力,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因此,管理者要从一个检查者,评价者的角色中调整出来,成为教师开展课程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及时向教师传递信息,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现代化管理思想,帮助教师从幼儿的反馈中分析教育行为的适宜性,帮助教师学会反思。使教师从枯燥无味传统授课的是经验中走向理性,引导老师讲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一言一行,寻找适合孩子的一种教育。幼儿园和谐、规范的发展,取决于园本管理系统的核心——园长。将幼儿园的人、财、物等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合理的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幼儿园保教工作任务,是对园长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的根本要求,要达到这一点园长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两个角色:一、领导者的角色:(一)把握方向,总揽全局;(二)树立威信,增强园本凝聚力;(二)树立威信,增强园本凝聚力;二、朋友的角色:(一)情感因素在园本管理中的作用;(二)发挥园长的非权力影响;当“和”文化与幼儿园联系起来,其内涵和外延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园对于“和”文化的理解,则是从幼儿园这个具体的发生单位出发,将“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具化到幼儿园实践的各个层面,即以一切为了孩子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将“和谐与共赢”的理念渗透到幼儿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结合开展系列“和”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氛围;无论是外在的园所形象、园风园貌、服务态度、园服园歌,还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等,均能体现出我们对于“和”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幼儿园“和”文化的内涵有着明显的系统性,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它是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表层文化,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房舍建筑、园所环境、人文景观、文化背景、广场道路等有形物质环境中体现无形的“和”;二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在幼儿园的规章、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典礼仪式、组织领导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中体现出制度上的“和”;三是深层的观念文化,它以人脑和文字为载体,在幼儿园的核心价值观、园所精神、价值观念、发展目标和风俗习惯等精神环境中得以体现。

三个层次的文化由外及内的分布形成了幼儿园“和”文化的系统结构。其中,观念文化层决定了制度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物质文化层的中介,物质文化层是观念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体现,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幼儿园“和”文化的完整体系。在这一系列的“和”文化特色活动中,我们努力在幼儿园中构建快乐的精神家园,让教师们体验到精神上的舒适、愉悦与满足,品味高雅的精神食粮,感受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的工作透明度,推进幼儿园民主管理建设,促进幼儿园办园,幼儿园民主管理保教质量的提高,1、坚持在幼儿园中实行实事求是的原则;2、坚持在幼儿园民主营利性的原则。3、兼职在幼儿园中规范性的原则;4、兼职在幼儿园中持效性的原则。通过讨论、调查、问卷等形式,确定了在幼儿园民主管理的内容及途径,成立以幼儿园民主管理实施的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所以说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中心角色,负有最重的责任。园长要通过管理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又要通过管理来提高保教质量。在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开拓创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方面面还要在统筹兼顾,力求取得综合效果。那么作为一个园长,怎样起好关键作用呢?根据我自身的实践体会,认为必须做到一个热,确立二个性,树立三个精神,练好四个基本功。一是做到一个热二是确立二个性(心)三是树立三种精神四是练好四个基本功。

园长必须要有宣传意识,具备策划能力,树立开放办园观,建立多元信息流通的立体办园模式,使幼儿园、社会、家庭成为一个统一体,加强宣传策划,带领幼儿园和教职工投身社会,参与竞争,以优良的保教质量建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声誉,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园长们,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园长,必须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开创新路,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作为一名园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好角色的变换,有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辛勤和汗水来营造幼儿的和谐氛围,让教职工感受和谐音符,为孩子们创造身心发展的大好空间。

参考文献:

第6篇

(1)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低,技能操作水平不高。由于农村幼儿园中保育员的工资待遇不高,愿意当保育员的大多是文化较低、年龄偏大的农村妇女,她们没有经过专业的保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整体素质较低。

(2)保育员对保育工作的认识不够,观念陈旧。农村中的保育员阿姨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只是简单地打扫卫生,洗洗刷刷,根本没把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这就使保育员的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3)保教人员缺乏沟通,合作意识淡薄。保育员和教师工作是有区别的,幼儿保育与教育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如幼儿园每周集中开会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中午幼儿午睡时,保育员管理午睡,会议上的内容由教师传达。但是因为保育员和教师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意识,而可能造成班级工作顾此失彼。

(4)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不完善,制约保育工作的开展。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所限,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如有的幼儿园活动室面积不够,用午睡室兼用,盥洗室和厕所合并等,幼儿进餐、睡眠、盥洗等方面需要的合理空间、科学配备得不到满足,这导致保育员在开展工作时受到约束,把本来要求的规范操作程序打乱,久而久之,保育员对工作的规范性意识也就淡薄了。

二、对农村幼儿园保育员的管理策略

(1)严把招聘关,择优上岗。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保育员队伍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好保育员的“入口关”。因此,在选择保育员时,应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坚持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2)开展培训学习,加强实践指导。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家长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更新保育观念,要把保育工作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上升到“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要将“保”与“教”真正地结合起来。可以在每周的教师工作会议后,召开保育员会议,先学习一些规章制度,再探讨一些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布置本周工作,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除了学习、培训,我们还应该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观摩老保育员的示范课,如叠被、梳辫子、规范擦桌子、紫外线消毒、处理鼻出血等,对新保育员起示范指导作用。

(3)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保教合一。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造成保教人员之间配合不好的问题之一是因为她们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每周的教师会议上要把保育员的工作安排告知老师,让老师们知会保育阿姨的近期工作;在保育员会议上也要涉及幼儿园近期工作及班级工作,让阿姨们了解教师的工作任务,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共同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

第7篇

幼儿园根据表演需要购进或制作的服装,一般分类存放在仓库由指定的保管员保管,使用者根据需要借出服装。传统服装管理的流程大致为:第一步,使用者实地查找适宜的服装;第二步,使用者领取服装,由保管员登记借出,使用人签字(或写借条),约定归还时间;第三步,使用者归还服装,保管员登记,再次签字确认(或取回借条)。该流程在服装总量不是太多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当服装数量比较大的时候,查找就成了比较复杂的工作。同时,这种模式受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使用人必须到达现场。如果使用人花了一定的时间赶到服装存放地,而中意的服装恰巧被别人借走,就白跑一趟,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服装,其流程如下:第一步,使用者在网上资源库中查找适宜的服装,同时查看该服装的现状,如原库存量、现可借出量、已借出服装状态(借用人、归还时间等);第二步,使用者网上预约;第三步,保管员网上回复并约定领取服装的时间;第四步,使用者预约成功,自行打印借用凭条;第五步,使用者(或委托他人)凭借用凭条到保管员处领取服装;第五步,使用者(或委托他人)归还服装,保管员网上登记,归还借用凭条。由于整个过程都在网上进行,使用者能够查询准确的库存情况,可以提前与保管员在异地联系沟通,避免了来回奔波。同时,如使用人没有时间亲自到场,还可以委托他人代领。这种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证借出、归还的每一个环节清晰、明确,也为后勤资源管理者免去了繁琐的库存盘点工作。此外,每件服装的使用过程都清晰地留下记录,方便我们对每件服装的使用效率作出准确的评估。

二、构建信息化服装管理的具体步骤

后勤资源信息化管理具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统计和分析的优势,那么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表演服装管理的具体步骤又是怎样的呢?第一步,新信息录入。包括:①图片信息。将新服装拍照,留下图片资料,方便使用时直观查找;②采购信息。即服装的价格、购买地点及供应商地址电话、采购方式等,方便今后补充;③数量信息。首次新增数量,或是增补数量;④性状信息。材质情况,使用、清洗注意事项等;⑤存放信息。存放地点、编号、保管员。第二步,相关资源信息的统计管理。信息录入后,进行多种查询及统计,如使用统计(按使用人或物品分别统计)、服装统计、供应商统计,轻松实现服装的多维管理。具体包括:①查找使用信息。打开查找页面,输入关键字进行查询,挑选自己所需服装。②实施服装使用过程管理。使用人向保管员发出申请,双方沟通,约定时间,使用人打印借用凭条并签字,再领取服装。

三、建立园际(社会)服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第8篇

一、材料的突破

在材料的准备方面,我们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幼儿参与,使幼儿成为环境建设的主人。准备的材料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品种多:材料不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树叶、沙、水、土等;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

2.数量足:提供的各类材料能满足数人同时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分层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例如,我们创设的“量的守恒”数学环境中,既有探索长度守恒的材料,又有探索量的守恒、面积体积守恒、液体守恒的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或多项去探索、体验。

二、场所的突破

我们在创设数学环境时,不只着眼于活动室的一面墙、一个角,而是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

1.活动室: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室内墙面有大有小,我们在设计时,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例如,在大班活动室的主墙上,布置有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在利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我们注意到: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每个数学角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不断更新。

2.盥洗室: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我们把布置活动室剩下的小块儿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3.厕所:幼儿在厕所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放松的,因此,我们创设了一定的数学环境,以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砖上用水将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一些可变换的图案,让幼儿观察、操作。

4.楼梯:我们在楼梯上设计了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到其中,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

5.阳台与走廊: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环境,如在地板上画上“迷宫”“房子”,让幼儿自由地游戏。

三、内容的突破

我们在创设数学环境时,力求以数学内容为主,但也根据实际情况,渗透社会、自然、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自选商场”中,陈列着大小不同、种类多样的商品,幼儿在“购物”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同时,又可受到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小朋友之间相互协作、谦让等教育。再如,“手帕商店”的手帕全是幼儿自己设计,用几何图形绘制而成的,这不仅使幼儿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特点,还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动作,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把丰富多彩的数学环境利用起来,是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设置法。例如,创设“自选商场”,供幼儿学习“3的加减法”时使用,让幼儿扮演顾客,在“商场”里选购三种物品,教师扮演收银员向幼儿提问,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及数量,再根据物品的特点列出加减法算式。

二、趣味游戏法。例如,在阳台一角设置小型“保龄球馆”,幼儿可自由去打保龄球,也可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按要求的数量去击打,按颜色去击打,击打后说出总数,按击打结果编应用题,按一定规律排列球,等等。幼儿按规则去游戏,胜利了还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再如,幼儿每人在数学角取一张小卡片(实物、圆点、数字),然后各自去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合起来是5,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可以碰碰头、碰碰脚、碰碰手、碰碰屁股、碰碰肩膀等。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三、多变操作法。例如,在走廊的数学角里布置数学内容,旁边有供幼儿操作用的长短不一的毛线。幼儿可拿毛线当测量工具去测物体的长短,又可拿毛线任意绕在几个扣子上形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还可以用毛线任意摆成数字或组成有规律的图案等。

第9篇

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与中小学最大的区别,除了教学对象的学习方式不同,还有就是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方式不同。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中小学有较明确的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但幼儿园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欠缺系统的监督、评估制度,几乎各园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同时还受到幼儿园本身办园水平高低、制度松严等影响,针对日常教学效果的监督情况是不容乐观的。也正因如此,导致部分幼儿教师对待日常教学工作没有紧迫感,甚至出现有些幼儿教师仅仅只关注对外教学活动、领导能“看得见”的教学活动。

二、对幼儿园日常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探讨

(一)为幼儿教师减负,使其将更多精力用于日常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五花八门,以文案工作为例,就有各类计划、总结、教育反思、家访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手册、活动设计、个案记录等;以大型活动为例,就有运动会、艺术节、毕业典礼、游园活动、亲子活动、社区宣传活动等;以教研活动为例,有各种观摩活动、学科组教研活动、课题组教研活动……繁杂的工作往往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管理者应根据工作实际考虑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对于无价值或价值不高的工作应该坚决去除,不要想着什么都做、什么都抓,这样只会荒废最具有价值的工作,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应根据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应机械地统一标准。以日常备课为例: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写简案即可,年轻、专业能力较弱的教师则需要写详案。这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日常教学,发挥辐射作用;而年轻、专业能力较弱的教师通过对文本资料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熟悉各类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除了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管理者还要树立效率意识。由于幼儿教师大部分是女性,她们中有的人有做事拖拉、爱聊天、工作目的性不强的毛病,管理者要注意引导她们在工作中养成早计划、早安排的好习惯,树立质量好、效率高的榜样,引导教师将精力有效投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共享促工作效率提高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的好处显而易见: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对教师而言可大大减少工作量、缓解因搜集教学资源所带来的工作压力,能更从容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在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时,可由幼儿园领导牵头,发挥集体的力量,将教学具、环境布置材料收集起来,循环再用;利用校园网收集相关配套的活动设计、教学PPT、音乐、图片等,供全体教师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调整,并提倡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终达到轻松工作、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适当运用物质激励,调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人有各种需要,物质需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大部分处在工资水平偏低的状态,适当使用物质激励,对调动他们日常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的帮助。可结合日常巡班、跟班,设立日常教学优秀教师、教学评优奖等项目,并给予获奖者一定的物质激励,还可将日常教学的情况与月度、年度奖金挂钩。

(四)用“成就”和“赏识”来调节、指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

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并不亚于对物质的需求。幼儿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幼儿园可以根据教师的精神需要,以“成就”、“赏识”来激励和保持教师内在的工作动力,促使他们认真对待日常教学工作。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因为体制、经费、制度等原因都存在物质激励不够的情况,如何合理运用精神激励来调动教师日常教学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定期公布日常教学工作中获奖教师名单和事迹,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让日常教学富有闪光点的教师介绍经验,及时赞赏教师在日常教学方面的点滴进步,授予日常教学认真和出色的教师荣誉称号……通过这些方式使教师的内心产生震动,内驱力得到增强,这样哪怕物质激励的量不够,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在使用精神激励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注意改变观念,以情感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为主,注重沟通,将关心、尊重教师放在首位。同时,还要注意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无论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都一定要以公平为前提,离开公平的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五)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以提高日常教学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 二次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 实根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y=ax■+bx+c的根的个数问题,我们立即会想到方程对应的判别式=b■-4ac的便利性.当>0时,方程有两实根;当=0时,方程有一实根;当

例1.已知二次函数f(x)=ax■-(a+2)x+1,

(1)若方程ax■-(a+2)x+1=0的两根皆正根;

(2)若方程ax■-(a+2)x+1=0的两根一正一负;

(3)若函数f(x)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函数的图像及韦达定理得:方程ax■-(a+2)x+1=0中=a■+4>0

所以,设方程的两根为:x■,x■,则x■+x■=■>0x■x■=■,得:a>0.

(2)(法一)同理可得:x■x■=■

(法二)由函数图像得,当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时,因为f(0)=1>0,由图像得若方程的两实根一正一负,则有a

(3)f(x)=ax■-(a+2)x+1,

=(a+2)■-4a=a■+4>0,

函数f(x)=ax■-(a+2)x+1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因此f(-2)f(-1)

(6a+5)(2a+3)

对于上题,若把题目改为:“若方程ax■-(a+2)x+1=0的两根一个大于3,一个小于3.”结合图像可得,当函数f(x)=ax■-(a+2)x+1的图像开口向上时,只需f(3)0;故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是(-■,0)∪(0,■).图像的魅力一览无余.

上题为方程的根分布在一个数的两侧时的情况,若改为同一侧呢?

例2.已知方程x■+2mx-m+12=0的两个根都大于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令f(x)=x■+2mx-m+12,

由方程的两个根都大于2,则-m>2f(2)>0=4m■+4,m-12≥0

解得-■

下面来看看此类问题的应用.

例3.已知f(x)=-3x■+a(6-a)x+b.若方程f(x)=0有一根小于1,另一根大于1,当b>-6且b为常数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30便可满足题意.

第11篇

〔关键词〕互动式听课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

听课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管理者通过听课,可以更好地把握园内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往,管理者听课局限于“单一主体、单一分析、单一评价”模式,令教师备受压力、深感无奈,甚至产生冲突。如何让教师愿意对听课者敞开自己的课堂之门,进一步激活其工作主动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从本园实际出发,创新出“互动式听课”模式,使听课成为了促进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成长,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助力器”。

我园的“互动式听课”是将“听课”与“专题讲座”、“同课异构”、“研讨培训”的形式相结合,依托三种方式进行实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课+专题讲座”式互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理解处于一种“知表不知里”、“会背不会用”的状态。

如:口头上谈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但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幼儿却处处包办代替等。究其原因,一是管理者缺乏在听课后对教师作及时、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二是较少引领教师对先进理念支撑下优秀案例进行观摩、研讨;三是较少组织教师参与新理念的实践性体验。

对此,管理者采取了“听课+专题讲座”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首先,通过进班听课,收集、捕捉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分析研究,梳理形成问题库,并对问题库进行分类,从中形成若干个主题。

如:主题网络图的构建,小班角色游戏区的创设,怎样有效备课等。其次,根据上述主题撰写相关的讲座稿,结合教师实际形成“独立”和“系列”两类讲座稿。其三,分别举办全园性的和分层性的主题解答式辅导讲座。让教师带着问题听讲座,并积极在讲座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式对话交流。其四,讲座后一段时期内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消化吸收讲座内容,创新工作思路。其五,要求教师围绕讲座主题再次设计并展示相关活动,着重评价活动中对《纲要》精神的落实情况和幼儿的发展状况。通过“听课+专题讲座”中的聆听、对话、反思、实践等环节实现了管理者与教师的互动,既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优化了教学实践的策略、手段和行为,又增强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二、“听课+同课异构”式互动,实现管理者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传统的听课模式是:管理者根据某班级的活动安排选择听课班级和内容———观摩该班教师组织活动———向教师反馈听课意见。

这种模式重视了管理者对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忽视了教师对管理者教研行为的换位思考、评价和相互促进,忽视了管理者对自身教研行为的反思和改进。为此,我们采用了“听课+同课异构”的互动形式,即管理者通过听教师的课,然后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分析,设计出同一内容的活动方案,在同年龄班中亲自上课、说课,让教师们进行听课、评课。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消除部分教师认为管理者只会说不会做的偏见,同时又能使管理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在亲历设计、上课、说课的过程中给教师直观演绎如何贯彻新观念和实施新方法,从而直观地指导教师进行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激发他们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此提高其教育教学的指导能力和实践水平。

“听课+同课异构”式的互动过程呈现出“双主体、双听课、双交流、双研究、双评价、双促进”的模式,使管理者从单方面的信息收集者转变为新理念、新策略和新途径的演绎者、辐射者、引领者,使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反思者、发展者,在共同成长中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听课+研讨培训”式互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管理者在听课了解师幼情况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不能仅停留于交流与反馈,还要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尤其是针对教师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研讨和培训,开辟并拓宽各种教学研究的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针对听课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管理者应针对听课内容在园内和园际间开展多样化的研讨活动。研讨时,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保持一种欣赏、期待的心态,以平等的身份和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充分听取,广泛采纳,使研讨活动形成自主而不压抑、多向而不单向、愉悦且紧凑的氛围,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研讨,积极反思与改变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融洽了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