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工技师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电工技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工艺性标准化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性功能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外围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主流技术、前端发展技术(如机器人,城市电动载人设备(电梯,搜索救生设备,无人驾驶运行设备,物流基地自动化设备等),注意:在机电前端技术领域;与电路系统运行规律模式相似的流体智能控制系统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微型化、精准化、多种指标信息传递同道化的技术水平提升。

机器的电气系统运用主流技术改造的工艺路线和工步流程。

一些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技术改造方案的功能指标的得失)和适用性。

专业技术文献资料的引用和“创新价值”的保障。

五、论文正文的编辑策略

通过这里的工作全过程的描述而展示个人的工作实力状况,明喻达到专业技师水平。正文应涵括以下内容:

1.详尽细致的立论表述:现实性、可行性、绩效预期等。立论的过程是运用专业范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简述预期的项目工作的流程、效益目标、专业技术层次特征和工艺精华综合;证明自己的主张。立论应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现实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环境,仪器工具,基础性技术资料等工作先期条件,适配一些示意性插图、流程框图、曲线图、简表等。

可行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团队情况,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主流技术采用的决定,需要增加的仪器工具,实施方案或技术工艺路线。

绩效预期:有重点而且简单的、与现实性情况可比较的谈说,重点是预期的技术或形式先进性、工程安全性、设备的控制或运行可靠性、节能减排等的定性谈说。

2.主流技术采用、工艺方案、实施过程等的详述。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继电器电路中的中继、延时、顺序、串并逻辑、传感信息处理等的硬件功能而提升了机电设备控制的可靠性。又如: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对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编程控制而实现交流电源变频控制,使得电动机“宽范围、恒功率或恒转矩的调速”成为普适技术。

工艺方案:展示工作者专业软实力的平台,以分类的技术工艺设计资料及对其简单注解说明文字为主项。资料文件要符合专业规范,要基本完备,要适配。例如:机床设备电气系统档案基本资料文件一般有电路原理图、电器件位置示意图、接线图、元件明细表、电气原理说明或控制流程注解、维修或改造记录等。

三项资料:工作对象技术改造之前的电路原理图及工况表述、改进工程技术路线设计(流程图与功能框图)和主要零部件明细,是工艺方案论证的骨干依据。

对于要遵循物理规律,以推演、论证、解析为主要技术路线的项目论文,建议采用机电工程手册为理论蓝本,引用工程计算方法处理数据。

调试过程:调试工作的工序、工步罗列,调试过程状况和数据的记录。

3.结果与讨论。这是全文的重心,应精心筛选技术工艺成果,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

概括项目工作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解说它的工程意义、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进程记录资料进一步标准化编整的见解、意愿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建,张文凡.电类技师论文的撰写、答辩及点评.(ISBN9787111318422).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第2篇

一、电工技师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

1.进行信息归并和提炼

论文选题为我们对信息、思想火花进行归类、提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先确定论文选题,然后归并、提炼各种信息资料,总结、梳理自己的想法,才更有针对性。

2.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

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论文成功的首要决定因素,因为它决定着论文的研究方向。许多应届毕业生由于选题不当,论文思想走进了“死胡同”,最后写作不下去。对技师论文作者来说,选题正确与否,对后续整个研究写作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论文能否通过答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明确论文的学术和应用价值追求目标

毕业论文选题应能回答、解决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作者必须对自己论文的现实应用价值或学术价值有明确的定位。论文选题对整体论文价值具有先决性的影响。

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应是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首要任务就是正确地、恰当地选题。这是同学们和指导教师应共同认识到和解决好的—个关键性问题。

4.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感觉到的困难是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切入点不明确所导致的。切入点不明确的根本问题是选题不明确,没有方向,没有问题,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毕业论文必须抓住一个切入点,即抓住论文的突破口。作者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切入点。选题一经确定,也就基本选定了突破口。

5.理顺写作思路

选题是理顺写作思路的基础。论文选题以后,作者就能够构思论文整体布局,包括组成部分、如何衔接、创新点、材料运用、如何论证等。好的论文必须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观点有创新,论述充分有力,层次分明,材料运用恰当。这些都要求以正确、有价值的选题为基础。论文的选题过程也就是论文的初步构思与论证过程。耗费一定时间,确定—个好的选题,有助于理顺论文的写作思路。

二、电工技师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1.创新原则

创新是电工技师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创新性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和提高。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2.综合能力可驾驭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体现自己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受自己的知识储备、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确定论文题目前,学生可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此时要与指导教师、实际工作者交流意见,善于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问题,从而确定有价值的论文选题。

3.可行实用

可行实用性原则,就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把握,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它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论题的选择,必须从技师(高级技师)申请者的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当的题目。在主观条件方面,是指技师论文撰写者的知识结构、实践水平、研究能力、兴趣爱好、对论题的理解程度以及献身精神等;在客观条件方面,包括文献资料、实验场所、仪器设备、时间期限和相关学科发展水平等。把握可行实用的原则,就是在选题方面做到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把握高、难、精、尖与业务的能力,尽量做到专业对口、难易适中,选择经过主观努力自己能够完成的论题。

三、电工技师毕业论文选题的实用方法

1.调查选题法

所谓调查选题法,是指从社会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调查,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升,最终确定论文选题的方法。显然,这种方法需要作者进行一定的调查。调查是选题的基础,也是论文素材的重要来源。调查选题法,对自然科学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讲,都是很实用的。通过调查确定的论文选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其针对性教强。

2.教学启发选题法

教学启发选题法,其应用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有心人,关心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的论证、提出的观点、采用的依据、运用的方法等,将课堂所关心的问题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开拓思路,由此及彼,提炼出自己论文的选题。

3.借鉴选题法

借鉴选题法是利用一种方法、制度等在某地某企业获得成功的经验或导致失败的教训,探讨如何解决自己关注的问题,或如何进—步完善现行的方法、措施、对策等。借鉴的目的是去其糟粕,存其精髓,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这是采用借鉴法选题的科学基础所在。通过借鉴而确定的论文选题,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电类技师专业论文的具体选题方向

1.选择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论文

申报电类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长时间从事该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可以形成自己一整套具有独到之处的技术特长,在该专业具有较高的造诣。

2.选取专业具有突破性的论题

申报电类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在问题最多的地方往往孕育着技术和理论的突破,如果敏锐抓住了关键之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指导生产实践,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选择专业内具有普遍性的论题

第3篇

关键词: 电工技师论文 工艺性 标准化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 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第4篇

1.1低电压配电箱安装技术

在低压配电箱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保证低压配电箱盘面涂漆光滑,确保有明显的标志;

(2)保证盘架具有很强的牢固性;

(3)一般来说,低压配电箱有专用的配电板,不能将电气安装在箱底板上。如果是木制的配电箱,为了保证其运行安全,特别是在一些易燃场所安装时,需要加装铁皮;

(4)对于低压配电箱中安装的母线,需要用黄、绿、红三色漆涂;

(5)在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安全性,要在配电盘上安装抵押漏电保护措施,在公共场所安装的配电箱需要配置安全锁,并配置必要的防雷、防雨措施。

1.2风机安装技术

在风机安装过程中,技术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风机各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螺母齐全、紧固,保证叶片根部没有损伤,并且保证叶片俺咋混个角度满足设计要求;

(2)通风机叶轮在出厂前都做了精确而全面的检查,并进行了动平衡试验,在叶轮安装过程中不能随意的对其位置进行更改;

(3)在叶片检查过程中,需要请将其表面覆盖的灰尘、煤尘等清除干净,并检查叶片是否松动,如果发现叶片有腐蚀现象,需要及时的更换。如果跟换叶片,必须保证新叶片与老叶片的材质、参数等一致;

(4)对叶片顶部与筒圈间隙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要求,保证单片间隙超过2.5mm,手动盘动前后叶轮各三圈,保证其转动灵活,避免存在卡阻现象;

(5)在风管连接安装时,需要保证风机中心与风管中心相对应,并检查通风机主轴中心线是否平行于基础中线。

(6)检查电动机转向应正确,油位、叶片数量、叶片安装角、叶顶间隙、叶片调节装置功能、调节范围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风机管道内不得留有任何污杂物,特别是进风口前50m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必须清除,以防吸入通风机损坏其叶轮。

2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2.1选择高品质的设计单位,保证机电安装工程设计图纸的质量

建筑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应该选择资质较高、信誉良好的设计单位,完成机电安装环节的设计图纸,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为机电安装提高有效的依据。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查,保证施工图纸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能够达到预期的施工要求,并且需要在施工图纸的审查阶段解决好影响施工质量、工程功能的一切问题。另外,设计人员需要向施工参与人员详细的讲解施工设计图纸,保证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

2.2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等质量的控制

施工材料、设备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是工程施工的质量保障。所以,施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需要对施工设备、材料额质量严格把关,要求所有的进场设备、材料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相关的说明书,严禁不合格的产品进场。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查,避免施工单位为了私利而偷工减料,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2.3加强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类型不同,采用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也不尽相同。如设备电路的等级要求不同,对施工技术标准以及材料等级要求也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机电安装规范与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而又全面的勘测,并结合施工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方案,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与方案。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包括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施工工序安排等,机电工程的施工方法一定要与实际环境相适应,设备必须满足具体的施工需求,这样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工期要求。

2.4加强机电安装工程组织施工

机电安装施工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涉及水电、通风、土建、给排水等多个专业,所以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关注机电安装本身,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否则就会对工程整体的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需要加强工程的组织施工,加强机电安装工程中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工程施工工期与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2.5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控制

首先,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人员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进行自检、自评,然后向相关部门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验单。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工程各个项目的监理工程师,对竣工验收材料、工程实体进行详细的测量、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施工单位尽快的实施。

3结语

第5篇

1)材料准备:由于机电设备安装所需材料的品种较多,数量也是较大,同一种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的销售渠道或者品牌,所以材料管理很复杂,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材料质量不过关情况发生,直接结果是影响工程质量,为避免此种现象发生,施工单位制定严格的材料采购进场管理制度,首先提供同一品牌,三家以上厂商,经多方确认并封存样板在材料进场时首先请监理单位进行材料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材料进场在进场材料送检、送验合格后并运用于施工中。2)人力准备:本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由我司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各专业工种的施工队伍由公司安排,项目部协调,结合本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进度与工程状况有计划、分阶段进退场,保证各专业技术工人的稳定和工程的有序进展。3)技术准备:依靠公司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本项目部制定质量责任风险预防措施。编制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过程严把操作、验收质量关。土建与机电安装交叉作业。对消防系统工程、给水排水、通风暖通、电气安装工程等各专业的管线进行统一排版,统一设计,合理布置,避免管线安装过程中管道冲突、交叉重叠,从而影响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和综合美观效果。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要点。

(1)机电安装工程的预埋。高层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预埋、预留工作是土建施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按计划、及时、全面、有序地做好预埋工作是质量管理,搞好过程控制,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应从以下几点注意:①套管安装前认真熟悉图纸,找准坐标。②楼板垂直安装底部平楼板,上部顶外凸5公分,给予楼板找平2-3公分,最终外露2-3公分。③穿墙水平套管安装两头基本同墙体抹灰后相平,如穿室外套管则注意套管应坡向室外,严禁倒坡。④卫生间管道地漏以及阳台雨水管和阳台地漏等的安装尽量预留在地砖的中间部位,达到美观的效果。⑤电气线管预埋横平竖直,同时考虑日后的穿线施工,不得出现S弯。⑥电气线管敷设完毕后使用墨汁沿管子走向做好标记,防止日后吊码施工队预埋管子的二次破坏。⑦电气预埋线盒应考虑日后装饰效果,特别是无吊顶设计,预埋应紧固不松动,并达到“居中、对称、间距均等”的装饰效果。

(2)主体完成后的深化设计。设备的合理布置是安装施工策划的首要任务,在机电安装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应组织各个专业施工队伍对综合管线布置利用计算机进行合理排版,根据综合管线布置图进行样板层施工,通过对样板层的施工验证综合布线的合理性,不断优化,总结最合理的施工样板推广至其他楼层进行大面积安装。①首要考虑现有的实际空间是否满足所有管线安装空间要求以及管道设备的使用功能保障。②考虑安装人员的操作空间,日后维修人员的操作空间以及工序是否能够合理衔接。③统筹考虑管线综合平衡技术。如支吊架设置、各种风道、管道、桥架排列等,如:使用何种支吊架?是否合理共用支吊架?单层布置还是多层布置等。④考虑安装的美观性:安装好的消防喷淋头长度相同、方向要一致;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喇叭等竖成线、横成排。

(3)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及技术要点:①支、吊架机械开孔(钻孔),制作安装型式统一。②套管比管大二级,间隙均匀,封堵严密(穿越防火分区需用防火材料封堵),并加色环作标识。③支、吊架及管道、横平、竖直、美观、牢固,先油漆再安装。④管道标识清楚,流向、介质、颜色区分醒目,便于辨别。⑤小便斗安装稳固,成排小便斗的安装间距均匀,符合要求,水平高度统一。⑥消火栓口中心高度1.1m,偏差±2mm,开门要见栓(不能安装门轴侧),消火栓箱门的左右开要合理。⑦暗装需画图记录,以便更改或检修。⑧管井:密封、套管、套管居中、预留长度正确。⑨电器设备房内不能有水管经过。⑩电箱安装要操作方便(地下室集水井污水泵的控制箱)。11丝扣管道接口外露的麻丝要清理干净。12螺母、丝扣外露2-3扣。13天面保温阀门、应设置遮蔽棚、防止保温层及管道和阀门腐蚀。14压力表前安装阀门及缓冲管。15管道穿越伸缩缝时安装伸缩节。16消防管道上的闸阀要有明显的启闭标识。17大于等于1.2mm宽的风管下面设置下喷淋头。18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清洗管口,溢流管口要设置防虫网。19管道穿越地下室及地下室外壁要采用止水环套管、并采用柔性防水套管。20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提供有关部门的水质检测合格报告。21明装管道接口不易在墙身、楼板内。22冲压管件与安装的管道管径要匹配。23统一阀门法兰的螺栓、螺母方向要一致长度要一致,丝扣外露2-3扣(要加平垫及弹簧垫等)。24焊接口要焊缝饱满,防止虚焊,焊渣应敲打干净。铜管不锈钢管焊口要清洗。25塑料阀门粘接时要及时清洁接口部位。26排水管坡度要满足设计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27地漏安装高度要掌握好,不要过高和过低。28座厕地脚螺栓要加防护套。29立管安装离墙不能太近,要留装修位置。30卫生间地面水管要在地砖中间位置,美观。

(4)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及技术要点:①开关、插座:入线端口有橡校护套:线分色(地线为黄绿双色线);地线不能串接(有压线帽),电线预留长度(线盒半周长);接线位不能露铜;干净;相、零线无接反;插座下边缘离地30厘米以上;开关高度为1.3-1.4m,离门柜15-20厘米;开关插座、开关箱不易在门背后;插座回路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整排插座开关水平平整,间隙不能过宽,若过宽要填灰浆或装修处理。②防雷接地:天面防雷带平直,支撑设置合理,引下线有标识,弯曲半径,跨接长度符合要求;扶梯、机房门框,机房设备基础与防雷接地干线连通。③配电箱:电线预留长度(箱体半周长);线槽(管)与箱体有跨接(管逼母有虎抓且方向正确螺丝头要拧断);线管入箱长度要一致;各回路要标识;多股线有烫锡或压接(包括供应商提供的成品);干线接地到端子牌,端子牌与箱壳连接;粘贴接线系统图;线分色(地线黄绿双色线);接线位不能露铜;电箱号要有标识;二次线要有编号;多股地线要有整股与接地端子连接(不能有断股);入线要绑扎固定整齐。④配电房:门框、门、档鼠板金属柜与接地干线用铜编织带连接;门口要有挡鼠板;电柜入缆头有标识;系统图要刻入铁牌挂于墙上;入配电柜电缆要首末挂牌;电缆沟内电缆放置整齐有序。⑤水泵房:水泵电源入缆软管(斜向上入缆)要挂标牌(回路、电缆型号、截面等)。设备基础与防雷接地干线连通,接地干线要有黄绿相间标识;进出建筑的管道在泵房内与接地干线连接并作标识,若隐蔽看不到的要有隐蔽验收记录;管道要标识流向、介质;设备需挂牌或标识。所有软接均为跨接,水泵出口的支架不能固定;所有阀门要挂标识牌,并注意标识与其功能(常开或常闭)的一致性。⑥发电机房:油箱要接地入防雷网,阀门要跨接。⑦电气软管:消防软管小于或等于2米,强电照明软管小于或等于1.2米,动力软管小于或等于0.8米。⑧电井密封材料采用防火材料。⑨离地面2.4m以下的灯具要有接地线连接。⑩应急灯的电源连接位于天花上,线管保护要到位。11镀锌管与接地螺丝不能焊接。12消防疏散指示灯数量要足够(特别是转角位置)方向要标识正确。13电缆首末要挂牌以及转角处也要挂牌。14镀锌线槽间的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加弹介的螺栓固定,线槽与支吊架连接也要加弹介。15线管弯曲半径不能太小,不能出现扁、凹、裂等超标现象。16电缆沟内、槽内敷设排列、电缆头制作排列整齐。17明敷线管排列要平直,固定间距要均匀。18成排日光灯要整齐,吊灯高度要一致,上下间距要一致,不能出现吊杆(吊链)成梯形,天花上的灯具要成一线、做到天花板的中间位置。

(5)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及技术要点:①风管保温胶钉下面大等于16颗每平方米,上面大等于8颗每平方米,侧面大等于10颗每平方米。②风管边与吊杆的距离少等于12厘米。③防排烟系统的软接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并收集相应的合格证及检测报告以备查。④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应设置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小于1.6毫米,整管封堵采用不燃材料。⑤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毫米。⑥风机与水管不能硬连接。⑦冷冻水管的垫木要作防腐处理或采购新型材料。⑧玻璃钢风管,不锈钢风管与碳钢横担间要垫胶或塑料板。⑨悬吊的通风管道要设置防摆动支架。⑩百叶风口安装要平整,散流器、高效过滤、风口与顶棚连接要严密。11冷冻水泵、过滤器其保温时要考虑日后维修、保养、保温是可拆装型的。

第6篇

一、教学设计

智能车作为创意机器人设计的参考原型,是高校进行跨学科创新的典型工程案例,也是实现课赛结合的理想主题,在各类赛事和学科创新活动中获得了较多成果。CDIO理念下的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将智能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依据教学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完成教学适配,[7]以智能车主题贯通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加了课外自学内容,结合虚拟仿真开发技术,使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具备安全用电、电子制作、电子设计与应用创新的各项能力,实现了系统性的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方案见表1,下面从安全用电、电子制作、电子设计、进阶引导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1.安全用电学生具备安全用电常识和解决日常用电问题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要求。安全用电是工程实践的基础,须克服心理障碍,熟悉用电常识与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主要内容有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单相电路、三相电路。需要注意强弱电、交直流的结合对照,做好与后续实习内容的关联,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单相电路侧重培养安全用电技能和看图接线能力,主要内容是照明用电和室内配电实训,了解交流市电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加入智能车直流电源课外自学内容。电源作为电子产品系统的供配电部分,是系统调试和故障多发的重点区域,也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检修的关键环节,智能车电源模块使用了7.2V电池,对外供电采用双电源,7.2V直接为显示模块、循迹模块和驱动模块供电,变换为5V电压后为MCU模块供电,初学者容易接错电源,造成元器件烧坏或者人体烧伤,须提示安全用电。三相电路侧重培养看图接线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有动力用电和PLC自动化两个实训项目,主要内容是电机的继电控制和PLC电气自动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车的驱动模块了解直流继电器及直流电机的控制,了解H桥驱动原理,智能车的驱动模块用于运动控制,通过两路控制信号分别对开关管和继电器进行控制,以实现电机的速度、转向等动作。达林顿管驱动电机进而控制速度、晶体管驱动继电器进而控制行进方向。因为该部分属选作内容,内容较多,比较实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2.电子制作学生具备课外科技制作的能力,是电工电子实习的最低培养目标。电子制作包含仪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读检测、焊接工艺、电路调试和整机装配五个部分。其中仪器的使用和元器件的识读要结合焊接具体电路来教学,尊重学生在实训中的主体地位,边讲边操作,考虑学生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和效率,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焊接工艺是电子制作的基本功,主要内容有立方体的焊接、万用板的焊接、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和拆焊练习,其中立方体的焊接是焊接基础,采用“准备-加热-加锡-去锡-去烙铁”五步训练法教学,要求学生握持烙铁要稳,养成焊前对烙铁头和引脚进行预处理的习惯,避免虚焊;万用板的焊接推荐引脚直连法或者用单支线,训练实例为智能车电源模块,要求学生养成“先检测,再焊接,焊前预布局”的习惯;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训练实例为智能车循迹模块,学生通过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对PCB结构和标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设计PCB奠定基础。通电调试前,使用万用表对照原理图检测电路,发现元件焊反或焊错的,须进入拆焊环节,拆焊可用热风机或加锡拆焊法,均匀预热避免长时间加热某个焊点,以免焊盘脱落;调试时沿电流方向依次检测,查找虚焊或问题元件,掌握离线检测电路的方法。通过智能车循迹模块掌握运放的典型应用和运放电路在线调试的方法,初步具备依据电路原理进行调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制作教学环节,学生多为初学者,要求指导老师“多演示、多巡视、多指导、严验收”,拆焊练习属于选作内容,方便学有余力的同学自我提升。

3.电子设计电子设计是是工程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电工电子实习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培养质量,主要内容包含电路仿真、原理图绘制、电路板设计、电路板制作和整车调试。电路仿真是进行电子设计与验证的便捷途径,学生通过Multisim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仿真智能车车灯模块或显示模块,分析电路原理,了解集成运放电路典型应用与调试技巧,掌握电路设计的可行性仿真分析和虚拟仪器在电路验证中的应用,为后续电路板设计奠定基础。使用Altium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或进行原理图修改,是进行电路板设计的前提,应注意易读性和效率,学生在绘制智能车车灯模块原理图的过程中,要提前发放元器件,自然而然地了解软件界面、元件与封装。AltiumDesigner进行PCB电路板设计之前,利用前面焊接的循迹模块PCB成品,使学生对PCB电路板有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刚绘制的车灯模块原理图快速上手,初步掌握PCB设计流程和使用技巧,布置一些课外内容,例如布局原则、布线技巧、批量修改和机电匹配、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软件[8],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热转印工艺,了解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每个环节建议设置简短提醒,完成车灯模块PCB的制作,在读懂电路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焊接与调试。最后是整车调试环节。利用已制作并调试成功的五个模块,配上智能车底座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成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整车调试,通过检测跑道(或地图)的黑线来自动调整小车前进的方向,使小车不脱离黑线跑完全程,从而实现小车的自动循迹,提高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电子设计因果的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

4.进阶引导进阶指导是实习课程的课外拓展,是课外创新的新起点。实习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总结,便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利于后续的课外创新实践。围绕智能车工程案例,总结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知识的典型应用;科普单片机编程和控制算法,引导学生以智能车为原型,进行创意智能车/机器人的扩展设计与创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赛事,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二、成效

电工电子实习是校级公共实践平台,教研组根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分批次多层次多模块”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学改革,满足了各个专业的需要。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智能车,实现了已学电子技术与后续单片机课程的对接;以单片机电路梳理电子技术典型应用,打通了实习教学各模块和环节,从传统的技能培养成功过渡到系统性的能力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制作的“电工电子实习课件(CDIO版)_跟我学做智能车”系列课件,在2014校多媒体教育课件大赛中获奖,根据5个专业的教学测试,以及教学问卷反馈,完善了教学设计,取得了阶段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课赛结合教学模式(图2)。智能车项目的模块化设计,考虑了与后续赛事的对接与关联,预留了MCU编程、创意设计和硬件扩展等内容,把智能车成功打造为学生未来工程实践的创新起点和参考范例,打通了实习与课外创新环节,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了课外创新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智能车、机器人和飞行器等赛事,以竞赛带动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结论

第7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生产实践

一、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四、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第8篇

1、工程施工中各专业施工设计混乱

由于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设计的专业自主性、专业性都很强,由于公共建筑常常会由不同的设计单位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分块设计,因此在公共建筑机电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区域设计不统一的后果,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公共建筑机电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混乱的现象。这种施工混乱不但会严重影响工期,由于各环节的施工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同,得不到统一管理,还会对机电设备今后的使用和维护带来困难,而且混乱的施工还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对日后公共建筑的运营带来安全威胁。

2、工程施工中施工顺序混乱

在公共建筑施工中,因为施工人员和单位不能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因此存在着施工顺序混乱的现象。混乱的施工顺序不但会导致机电安装位置和安装技术规格不统一影响美观,还会产生重复施工的现象。另外,由于机电安装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因此混乱的施工顺序往往会导致问题的发生,比如说由于施工顺序不当后续工作对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造成物理性损坏、安装顺序导致工程延期等。而且混乱的施工顺序往往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摸不到头脑,从而在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发生错误和失误现象,导致公共财产遭受损失或者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混乱的施工顺序由于协调管理和监管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公共建筑对电气安装工程的高质量要求,往往还会产生窝工和返工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必定会影响工程的如期完成,影响公共建筑的及时营运,从而增加业主成本。

二、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协调管理

1、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协调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公共建筑机电设备系统安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协调各专业的遗留问题,造成其他专业项目遗留问题的往往是由于设计原因,总体设计可能因种种原因对专业、工点设计单位的联控、平衡、协调能力等方面考虑不到位,导致土建设计、装修深化设计与机电设备系统设计接口存在严重偏差。此外,各专业设计变更频繁导致缺漏项较多,造成综合管线设计布局紊乱,甚至出现各专业设备布置相互干涉、影响使用功能、不便维修等现象。其次,需要重点协调的难点多为机电设备各专业交叉施工存在的问题,在不同专业不同系统的交叉施工中,最容易发生后续施工工序破坏先前工序的成品或半成品。此类问题由于公共建筑施工专业多、工期紧等原因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一直存在,协调不利将给设备质量和建设工期带来严重影响。

2、如何加强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协调管理

2.1对公共建筑的整体设计施工进行管理对公共建筑工程中其他专业项目所遗留的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是在源头上给予高度重视,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公共建筑总体设计的协调工作。在施工前就应该对施工中各个系统和区域设计做出明确的任务安排和施工要求,并且把这些施工要求真正落实到设计方案中去,更好的指导公共建筑的施工工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成立专门的巡查监管部门,对整体施工的进度和要求进行把握。

2.2建立现场协调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强有力现场协调管理机制,推行工程例会制度、工程简报制度和工序计划报审制度。制定好半成品和成品保护管理办法和详细的公共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序计划,该计划应包含设备安装阶段所有参建单位的施工计划。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有利于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区域、严格的工期条件下,合理、有序地安排好多专业工序交叉施工的问题。首先,要求各参建单位按照本专业施工工期要求,编制各自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由专业监理、业主主管项目工程师审批。其次,召开由业主主持,相关监理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参加的工序交叉施工计划交底会,会议内容包括:公共建筑风、水、电设备安装单位介绍整体计划;各系统设备安装单位介绍本专业的施工计划和要求;充分讨论工序穿插方案和要求。经各方监理协调、业主决策形成初步意见,要求公共建筑风、水、电设备安装单位按照会议决议,修编整个公共建筑施工项目时间表。最后,召开由业主主持,相关监理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参加的工序交叉施工计划审定会。听取公共建筑风、水、电设备安装单位的工序修编计划,进一步协商各方合理意见和要求,达成最后决议。并制定公共建筑工序交叉施工计划正式文件,统一下发各参建方,作为各参建方施工行为准则和现场作业考核依据。

三、结语

第9篇

1.1施工材料和设备有质量问题设备的的质量会对机电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的影响加大,如果施工材料和设备均存在质量问题,那么机电工程的质量安全一定存在较大的隐患。故在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购中,需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同时禁止采购人员以次充好或者购买假冒伪劣材料。对于重要的施工设备,也需控制其质量,对其进行详细检测。

1.2设备型号不符合施工要求机电工程中施工设备的型号一般是有明确要求的,但依照目前的形势观察,我国的机电设备型号呈现多样性,并未有统一和固定的型号标准,因此,在机电工程的设备采购中,会出现型号匹配不符合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未在设备材料内明确规定机电设备的型号,因此,采购员采购设备时,就无法准确把握设备型号,造成设备型号与机电工程的施工要求不符的问题[2]。

1.3操作不规范在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部分施工工作未给出明确的规范及操作流程,就存在施工人员未按照规定操作的问题,并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符合规范的现象,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增加返工、误工的机率。例如在机电工程的施工中需注意设备吊装的流程,确保其能发挥出正常作用,就算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快速解决。假设设备吊装的过程中,未依据“配电的设备—电组—冷水机组—冰箱”这一操作流程安装,就会对机电设备检修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持续上升,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但是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需建立一个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机电工程的施工机械进行质量控制[3]。

2.机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2.1施工人员的控制⑴资质和能力的控制:从事机电工程的人员,需具备基本的资质和能力,资质就是要求施工人员能获取有关的资格证书;能力则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等。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对人员的资质及能力的控制,就是在机电工程的施工中,对技术比较复杂、施工的难度较大、施工的要求高的部分,需派遣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进行;而会对机电施工人员造成部分伤害或者难度较大的施工作业,需派遣有从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去操作,以降低对施工人员的伤害程度。⑵实施培训上岗:由于机电工程存在工序多、难度大、施工工具多等特点,因此,其施工人员需在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并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施工技术。

2.2施工材料的控制⑴对购买环节进行控制:在机电工程企业购买施工材料和设备时,需让购买人员熟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采购人员在材料和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型号。采购完后需建立采购档案,同时需定期对供货商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测,对材料和设备的购买进行动态的质量管理、控制;⑵对验收环节进行控制:核对产品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抽检或者检验工程材料的时候,需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并以准确反映抽查材料的质量为主;反复多次检测特种产品,确保其与要求相符[4]。

2.3施工设备的控制⑴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用施工设备,对于违规或者不按照操作流程操作的工作人员,需给予严惩;⑵检测设备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使用要求及操作方法熟练操作,如果出现对操作流程和方法不熟悉的人员,则需对其进行培训合格后上岗,从而通过正确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10篇

1.1通信系统的特点。

可以说,通信系统是当今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利用先进的同喜技术,将高速公路系统中有效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的传输,从而大大加快了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真正实现了高速公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高速公路安全、稳定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1.2收费系统的特点。

收费系统的建立是考虑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方面,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闭路监控电视、预备报警、计算机系统以及远程对讲机所完成的,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主要分为收费站、收费通道、收费中心三部分,但这三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设计人员通常会对其分别设定权限限制,进一步提高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收费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非法人员的入侵进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这也为高速公路日后的检修维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1.3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日益现代化的趋势,其供配电系统也成为整个机电工程的基础部分,它由低压供电和高压供电两个模块组成,保证整个高速公路机电系统24h不间断供电。

1.4监控系统的特点。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监控系统主要由信息的采集系统、处理系统与系统三个模块组成,机电工程监控采集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由车辆检测装置、气象检测装置、环境监测装置与视频监控装置等构成,监控处理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由电视监视装置、综合控制台、通信控制装置、中心计算机和地图显示装置等构成,监控系统的硬件由实时信息显示板、匝道信号装置、无线电广播与现代信息引导系统。

2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1设备质量要求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质量保证,因为高速公路涉及的地域广、环境复杂等特点都要求机电工程的相关设备要有过硬的质量保证。这些设备的质量一定要达到高速公路后期运营的质量要求,否则不仅会给整个高速公路的运营带来成本上升,还会给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2施工难度系数大、复杂程度高。

因为现代高速公路贯穿我国各个地区,因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也成就了与之配套的机电工程有着较高的难度系数,另外因其高速公路的整体性,故而机电工程的施工环境也相当的复杂,这些都给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安装工作展开加大了难度系数。

2.3施工进度紧张。

通常情况下,机电工程一般都是从高速公路建设后期所开展的,给予的施工时间较为紧张,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后期的加固处理工程。如果施工单位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导致施工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大延长了施工进度,使得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如期进行。那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大规模、复杂性较高的工程项目,还要保证其施工质量,致使原本并不充足的施工时间变得更加紧张。

3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具体了解了机电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质量控制措施,从而确保高速工程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整个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3.1构建科学的机电工程建设方案。

由于机电工程施工具备施工时间紧张、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想要确保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机电工程,就必须根据高速公路整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规划,并着重于机电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一些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事先预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机电工程争取更多宝贵的施工时间,促使每一个施工环节油条不紊的进行,这样也使得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3.2加强机电工程设备采购监控。

高速公路要求机电工程的设备要具备相应的质量标准,达到一定的安装、调试与运营的技术要求。只有良好高的机电设备才能保证机电工程施工期间紧张有序的进行,排除不合理的突况占用时间,保证机电工程基础质量经得起高速公路后期投入使用的实际考验。于是需要在采购机电设备时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对机电设备安装材料进行质量测试,对每个机电设备都详细罗列了技术参数标准,实现了机电工程设备质量的管控。

3.3加强机电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特点要求进一步加强其施工的监督管理,做好工厂监督和驻场检测与后期调试,同时在日常巡视中注重质量管理,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也会在联合设计阶段就将机电工程有机融入到设计范围内,进而加强了机电工程的质量保证。

4结语

第11篇

据资料统计,在有空调设备的民用建筑内,照明能耗达到30%,如果民用建筑内没有空调设备,则照明能耗高达70%。照明系统的能耗主要来源于电光源及控制,同时受到环境反射系数以及灯具光效比的影响,照明系统的能耗更大。

供配电、变配电、照明各系统分别运用从以下几种节能方法,实施节能控制措施: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正确选择变压器、改善功率因数。

供配电系统节能方法及控制措施

选择合理的线路。截面较大的导电线缆可以节能,但同时也增大了投资,然而,截面较小的导线电缆使用寿命较短、可靠性低、存在安全隐患,并也潜在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设计线路时要以降低线缆损耗为基本原则。电流在线路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功率损耗,当线路本身电阻R在输电电流不变时,输送线路越长则线路本身阻值会越大,从而产生的能耗也就越大。为了降低线路带来的电能损耗,要选用电阻率小的导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线路本身电阻值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尽量减少传输线路的导线长度,线路要尽可能地走直线而非弯路,尽量不走或者少走回头路。

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等级。一般来说,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及距离和输电线路所能承载的电压强度成正比,电压越高,输送电量越大,输送距离也越远。在一定的电压强度下,如果远距离输送的话,只能输送较少的容量,同理,要输送大容量的电能只能近距离输送。根据供电距离、负荷容量和用电设备等来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等级,并合理地设计供配电系统。供电电压强度越大,线路电流则越小,这样一来,输送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就越低。变配电所要尽可能地接近负荷中心,通过这样方法来降低线路损失和缩短供电的半径。在一定的供电电压范围内,一般来说提高供电电压等级便可以实现节能,但与此同时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基于多方面的考虑,要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等级[1]。

以高速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为例,高速公路隧道不同的设计者对隧道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存在不同,但较多的设计方案在供配电系统方面做得不到位。比如,一些设计人员为避免高速公路隧道内环境污染严重,常将隧道变电所设置在隧道洞口外面,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隧道内配电电缆长距离供电而产生功率损耗。而且隧道内使用的变压器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致使变压器负载在10%至30%左右,加之,高速公路隧道内专门的供配电技术研究较少,这都造成了高速公路存在大量的能耗。

变配电系统的节能方法及控制措施

合理地选择变压器。变压器参数能直接反应其运行状态和空载中的损耗大小,因此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要合理选择变压器各项参数,以保证使用低损耗的变压器实现节能。一般来说,低损耗的变压器首选高导磁优质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片制造,这类变压器质量轻、抗冲击、低能耗且效率高,在降低运行费用和节电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民用常用的变压器是D,yn11接线变压器,但这类变压器在使用过程要注意:提高单相短路电流,确保低压单相接地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度高;限制三次谐波的含量等。

合理地选择电动机。降低电动机能耗的主要方法是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和工作效率。一般工业电动机中常见异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和工作效率是其最重要的两个经济指标,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改善功率因数的同时也改善了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异步电动机的无功功率一般占工厂去也总无功率70%以上,在其空载或者轻载的时候,其功率因数极低,仅有0.2~0.3,而满载的情况下功率因数则很高,高达0.85~0.89。因此,要选用合适的异步电动机,确保其容量不过大,尽量使其满负荷运行。

加大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

综合供配电和变配电系统的能耗情况,可以得出改善系统功率因数可以有效实现系统节能。文章前面提到输电线路损耗包括线路无功功率引起的损耗及有功功率引起的损耗两部分。线路传输有功功率是必须的,在供配电的系统中一些设备,比如变压器、电动机以及灯具的镇流器等因其具有的电感性从而会产生一些滞后无功电流,无功电流在高低压线路传输中,无形之中会加大线路功率损耗[2],因此而产生的损耗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避免:

降低用电设备的无功损耗,提高设备的功率因数。精良选用功率因数较高的用电设备,比如同步电动机,电感性的用电设备则可以选择使用带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等。

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产生的超前无功电流可以抵消用电设备产生的之后无功电流,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低压分散补偿、高压集中补偿或者低压成组补偿等方法降低线路整体的无功电流,具体补偿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照明系统的节能方法及控制措施

第12篇

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三相用电的工业用户。随着电力行业改革深入,工业三相用电对多功能电能表的需求大量增加。目前国内多功能表种类少、价格较高、功能不完善,往往仅是针对某些地区的特定要求开发,缺乏通用性,某些产品未能完全达到国标的要求。本文介绍的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而设计的。

这是一款智能型高科技电能计量产品,该表可以同时计量正/反向有功电能、正/反向无功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还具有多费率控制,负荷曲线记录,各相失压、过压、频率超限记录,数据LCD显示等多种功能。主站可以通过RS-485总线或手持红外抄表器对该电表进行查表、设表、抄表等操作。

软件代码全部采用C/C++语言编写,编码效率高,可维护性好,便于实现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裁剪。而且代码经过优化,其生成的目标代码大小和执行效率已与汇编代码相差无几。该产品的技术指标全面符合GB/T17215-1998《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和DL/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的要求。

多功能电能表的总体结构和硬件设计

多功能表总体结构

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硬件的核心MCU主控制器,它负责按键输入扫描、工作状态检测,计量数据的读入、计算和存储、电表参数的现场配置以及与外界的通信控制等。其主要功能单元包括MCU主控制器单元、电量计量模块、红外和RS—485通信模块、校表模块、EEPROM存储阵列等;其他辅助模块主要有:时钟日历电路、工作异常报警电路、按键输入电路、复位和看门狗电路、开关电源模块和后备电池电路、大屏幕液晶显示模块和LED显示模块。多功能表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高性能主控制器单元

主控制器采用NEC公司8位单片机中的高档产品uPD78P0338。该款单片机为120脚QFP封装,单片集成有60KBFlash、一个异步通信串行口、40x4段LCD驱动器、高达10MHz的总线时钟和10路10位精度的ADC,并可通过简单的接口进行在系统编程,极大地方便在线调试和软件升级。并且支持高级语言,较好地满足了多功能表任务繁多、数据量庞大、算法较复杂的功能要求。

串口复用通信单元

通信电路模块主要包括TSOPl838红外接收头、红外发射二极管、载波电路、MAX487专用485收发电路、驱动/开关二极管和其他元件。

本电能表为便于用户抄表,设计有红外本地抄表和RS-485集中抄表两种串行抄表方式,因为uPD78F0338仅有一个串口,故通信电路设计时采用串口复用技术。由9012、9014和若干电阻等器件组成互补开关,由MCU的一个I/O口来控制红外和RS-485通信方式的切换,如图2所示。

高精度电量计量模块

计量模块由高精度专用电能计量芯片SA9904,电流互感器和其他电路元件组成。SA9904是Sames公司生产的一款三相双向功率/电能计量芯片,可以计量有功/无功功率、电压、频率、相序异常等,可以单独计量每一相的用电信息,符合IEC521/1036标准,可达到1级交流电能表的精度要求,各数据寄存器具有24位精度,可通过三线SPI接口与CPU交换数据。从而可以较好地适应多功能表需要计量多种电量数据的要求。SA9904引脚及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

其中,CLK、DO、DI构成与MCU控制器的接口,用于传输控制命令和测得的电量数据,IIps、IIPt、IIPr用来对电流取样,IVPl、IVP2、IVP3用来对电压取样。

时钟日历模块

时钟电路采用EPSON生产的RTC-4553实时时钟芯片。内部集成了32.768k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简化电路,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设置以得到较高的频率;同时集成有时钟和日历计数器,可选择24或12小时显示模式,时钟可通过软件方式进行间隔30秒的调整,并提供0.1Hz或1024Hz的定时脉冲输出,以便于在电能表的外部对时钟精度进行定期检查。RTC-4553引脚及其电路图如图4所示。

其中,SCK、Sin、Sout与主处理器接口,用于发送控制指令或者传输日期时间数据,本系统日历时钟模块采用电池作后备电源,以确保在停电状态下,日期时间的准确无误。

多功能电能表的软件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

多功能电能表涉及的数据类型种类繁多。按字节分包括单字节、双字节、三字节、四字节和六字节等,按表征的意义分有时间、时刻、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次数、功率因数、门限、状态字、系数、表号等。复杂的数据类型对数据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实现方案通过采用多种数据寻址方式和多种类型存储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数据结构设计要点

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有:内部ROM、RAM和外挂EEPROM。

内部ROM用来存放大量的常数表格,RAM用于存放临时变量和堆栈,本方案需要2.5KB左右的RAM,串行EEPROM则存储各种用户电量数据和设表参数,通过12C总线与CPU交换数据,电能表按设计需求的最大要求大约需要250KB的EEPROM,本方案采用8片256位EEPROM通过级联来实现。

数据寻址方式

EEPROM数据访问采用两种方式;直接地址访问,通过数据的EEPROM地址直接读写数据;数据ID寻址,通过数据的编码读写数据。

通信口复用功能设计

红外通信和RS-485共用一个串行口(RxD/TxD)通信,由于串行口通信开始都有一低电平位(0),因此将红外接收端(与485接收端用一三极管隔开)引到一中断引脚INTP1,通过其引发的中断可判断串行口数据是否来自红外。发送时按时应方式发送,使其不互相干扰。由于红外通信和遥控接收用同一接收管,因此在判断红外来源的中断中启动定时器INTTM4检测红外接收端,如果检测到脉冲宽度为9ms或0.56ms,则判断为红外遥控,并根据定时检测遥控编码;否则判断为红外产生的串行口接收中断,并将定时检测关闭。

红外38.4kHz调制信号由CPU内部分频输出(P05/PCL)。f=fx/27=4.9152/128=38.4kHz。

因红外发送字节之间可选有15~20ms的延时,而485通信则不需要延时。数据发送在发送中断中进行,红外通信在发送操作后立即关闭发送中断允许,待延时时间到后再允许发送中断。

多功能表程序流程图

第13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气行业已经日渐趋于智能化与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也促使电气工程中电气安装的质量与调试的稳定性越来越高。比如说,电气仪表的运用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反映出电气工程中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转状态的好坏,同时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在某一个领域内电气设备的安全性高低。所以对于电气工程中电气的安装与调试工作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

1 电气工程中电气的安装与调试的概述

1.1 电气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电气工程中电气安装之前,首先,安装人员应该详细的阅读安装的说明书,以便了解电气设备的结构以及运转的机理,同时为电气安装的准确性作保障,另外,安装人员应该懂得设计者的电气设计构思,仔细的分析电气设施在安装过程中的作用,确定整个安装图纸中的元件以确定电气设施的作用。其次,安装人员还应该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中的技术规范执行元件的安装工作,同时将辅助元件以及主元件的安装与图纸进行对比,正确的确定安装顺序,并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模拟安装。最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应的数模图形的构建,以便能够直接的反映出电气设备的各个元件的安装顺序,进而为电气设施的安装准确性奠定基础。1.2 电气安装的具体原则

一直以来,电气工装中安装工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准备工作的繁多使得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必须严格的按照曾哥设计图纸执行,同时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严格的遵循以下几条安装原则:第一,电气的安装工作首先要保证安装的牢固性,必须注意不能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使得电气的小元件出现不符合安装条件的情况,为此应该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第二,在安装之前做好电气设施的保养工作,定时的清理电气设施中的灰尘,进行相应的设施的检验工作,以便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电气的安装工作;第三,尽可能的保持电气设施安装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防止因为盲目安装、脱离图纸而带来的修正工作。

1.3 电气调试的主要内容

电气调试主要是指对电气工程中的设备进行实验和调整,以便保证电气设施的正常运转。其主要内容就是在电气安装完成后,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以及应用设施的技术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调整与测试,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以及设备的运转安全。具体的包括:第一,对电气工程中的所有设备进行逐一的调整与测试,不管是一次设备还是二次设备都要进行检查,以便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通过对电气工程中设备的检查,利用设备之间相互的联系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第三,严格按照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电气的调整与安装,适时对的将不在状态的设备进行升级与更新;第四,按照设备的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并对整套电气系统进行科学的调试。

1.4 电气调试的具体要求

进行电气设备的调试之前,首先要保证所有的电器设备都处于通电状态,这样电气调试的工作人员才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保证设备调试的安全性,具体的有:第一,电气设备的调试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自设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电气调试的应变能力你,根据《电力安全工作规范》学习理论知识,将触电事故救人基本策略以及应急事故措施等知识要熟练掌握,以便保证电气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在电气设备调试之前,主要是确定参加调试工作的人员的具体人数,在保证两人以上的安全系数上,相互之间进行工作的配合,同时穿戴绝缘的衣物,以保证工具的绝缘性能在调试工作员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护航;第三,必须注意的是在所有安装完毕之前,为经调试的设备不得投入运转,同时要在这些设备上贴上相应的标志,以便保证设备及人员的安全,避开因为短路等事故造成的安全事故现象。

2 电气工程中电气安装与调试存在的缺陷

首先,电气安装与调试工作需要配合相应的技术,如果协调度不够,那么大部分情况下电气工程的设备安装与调试便不能正常运转,而且两者通常是分开进行,这就导致了安装工作有电气设备的建设单位来完成,而调试工作则是由负责设备调试的相关单位来完成,这就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提出了挑战。

其次,由于部分电气工程主要是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进行了综合性的完成,都归于统一的机构管理,尽管这种统一性的管理有利于电气设备的协调性,但是在实际的电气安装与调试中调试工作的技术监督性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调试的数据会对整个电气工程产生影响,只有保证电气调试的技术监督,才能在实际的电气调试工作中保证其独立性。

最后,如果将电器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综合性的完成,不仅会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重视安装工作而忽视调试工作,还可能因为两者技术上形成不统一现象而导致配合不当,造成安装与调试的不协调,最终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开展。

3 如何加强电气工程中安装与调试的工作

3.1 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安装于调试工作之间的联系

首先,通过转变传统的安装与调试的管理形式入手,保留电气安装与调试的技术监督的前提下,适时的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在安装与调试工作进行的初始阶段,准确的确定参与工作的人数,并将其余与安装调试工作无关的员工调配加入复杂的电气安装工作中,这样不仅加快了电气安装的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所有员工对于整个电气工程的了解程度,为电气设备的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将电气调试的人员提前掉进安装工作的进程中,为整个电气安装提供适时的技术支持,提高了整个电气工程的安装与调试的质量。

3.2 加强电气安装与调试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良好的电气安装于调试工作的开展主要的就是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电气工程技能师,这样不仅能在安装与调试的步骤上、设备的功能上对设计理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而且还确保了工作人员对安装于调试技术的掌握程度,加强安装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是提高电气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双重保障。另外,较高技术水平的安装与调试团队也是实现整个电气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有力保证,不仅可以保证电气工程中设备生产的持续性,还有利于整个电气行业迈向精细化、智能化,使得电气设备的适用范围更加的广泛。

第14篇

电工电子技术不仅在传统的电工制造领域的应用促使电力生产、电工制造、以及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同时又跟其他学科如生物、环境、医学、食品等学科产生了“交叉渗透”,不断融合而产生了更多的学科。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技术比较落后、设备更新速度慢、管理水平有限,以及电工电子技术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改革,尤其是环保、节能、灵活、小巧的新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缺乏更是阻碍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

2电工电子技术的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到今天为止,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国跟外国相比,电工电子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中小型电机、变频器和PLC等新型的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生产设备上被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3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创新举措

电工电子技术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当前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只有合理的应用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才能不断创新出新的电工电子技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3.1电工电子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教育体系都在逐步完善,因此,培育更高素质的电工电子技术人员是电工电子技术改革的重要一面,很多高、精、尖产品被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电工电子技术人员能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解决问题。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人员就必须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本领,同时还要具备横向思维能力和超前的思维能力,多吸取、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当然,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电工电子技术人员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去探索、去发现电工电子技术的奥秘。只有这样,电工电子技术人员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电工电子技术。

3.2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

可再生能源是指那些自我更新快,恢复能力强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一般情况是相对非可再生资源而言的。最普遍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而非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资源近年来逐渐衰竭,为了保证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发并制造新型能源是当前的必要任务。而电工电子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能源枯竭的问题,水力发电、潮汐发电、以及核电,这些都跟电工电子技术息息相关。不仅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多,工农业用电量大的问题。例如,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就是电工电子技术在能源利用的问题上最好的体现,国家还建立了许多小型水电站,利用当地的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给百姓创造了很多福祉。

3.3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的改革

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的改革也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交通驱动上的体现,蒸汽机和内燃机发明之后,被人类快速应用于驱动领域。而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对驱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能驱动应运而生。目前与电有关的交通工具,如电力火车、电动车,以及应用最好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等,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驱动领域中较好的体现。

3.4电工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改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体现的真理是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所以在新社会的形势下,如何快速、有效的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生产力是摆在电工电子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运用比较广泛,比如最火的超声生成图像技术,有了这项技术,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使用超声波把人体的肌肉组织穿透,对于患有结石病人更好地进行手术治疗。

4电工电子技术与人类生活

电工电子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目前,人们使用的电灯、电话、电脑等电子产品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虽然电工电子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但是长期接触电器设备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研究表示,长期从事高压电工工作和高强度磁场工作的人会导致体内细胞的病变,像目前的白血病和畸形胎儿的出现,都是电工电子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正确、合理利用电工电子技术,远离危害。

5结语

第15篇

根据水利水电实际施工的需求制定相关的计划方案,保证技术有效合理的进行,防止发生不合理计划现象。施工方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计划,保证各个计划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及依存的关系。计划的编制应该与进度、质量及成本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且所有计划均需以预期目标为基准,对各项内容进行规范。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便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计划目标,在此前提下进行总体施工安排。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是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客观科学的计划,为计划的实施和运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在提高施工方经济效益及其健康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施工方需结合自身的企业特点及情况,编制各类的计划方案,其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安排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各种计划相互结合便可称为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计划体系。计划在编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合理原则,其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投资均有非常大的影响。每类计划均是以指标来衡量工程中的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衡量目标的方法,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计划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计划进行加强管理便是对计划目标进行科学预定,所有的计划编制及实施均需围绕目标实现。

2.防止计划安排出现不合理现象

首先施工方要有计划的意识,每一项工作均需要根据实现目标来制定出相关的详细的措施,同时还需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计划。在计划完成前提之下,对每一项施工部分均需要进行层层分解、工序倒挂,同时制定出每项施工项目的周计划。其次计划在制定的时候应该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不可因为加快施工进度,而实现不了计划目标。最后在为水电水电工程制定混凝土施工管理计划的时候,应考虑到显示突发状况。计划定制完成后必须实施和观察,在执行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工程生产经营目标,控制好施工工作中的每个问题及项目,以便适应情况变化,保证混凝土施工管理计划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做好计划体系工作

在水利水电实际施工工作过程中,每个计划必须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否则不仅会对计划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妨碍企业正常的发展。例如施工方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但发现计划存在不合理现象,便会使得施工方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不了解先后的顺序,对工作进度不了解,那么便会出现互相干扰、互相影响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传统事后检验模式变成以预防为主的检验及因素管理。将传统分散管理模式转变成集中管理。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措施。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并有效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经济双赢。对此应该通过培训、讲解等必要的方式使施工人员意识到基础施工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将工程质量控制贯穿在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并做好成本预测,合理优化施工具体方案,在管理、技术、组织等方面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混凝土施工管理过程中,因灌溉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之间的制约及联系,提高混凝土管理质量,为施工方提供可靠保障。搞好全面质量必须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是开展适量管理活动、建立质量体系的依据和立足点。首先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中心是经济效益,以企业的经营活动、技术、生产等内容制定符合标准的一种组织性活动。第二计量是保证量值准确的重要标准,其具有的重要任务便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数值的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的工作。搞好计量工作的同时还需按照生产设计保障施工工程质量,精确地计量出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且应正确及时处理不合格计量设备。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决策的依据,是改善施工质量的直接依据及最原始的资料,是正确的认知到因素的变化与工程质量变化间的关联,进而进行量控制的最基本的依据。若是使得质量信息在施工方管理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要求,做好全面管理工作。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职责及权限,最好做到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奖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若是想要全面提升施工质量,那么首先应把好质量教育的关。通过质量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质量意识,熟练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技术、方法、理论。同时还需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系统性,找出适合施工方内部的方法。

三、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中进行混凝土施工管理中施工工艺技术便是其管理的要素之一。施工技术是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中较为关键和基础的一项。若是没有技术,那么便谈不上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中包括温度控制、模板工程、安装工程、浇筑工程等等,其在工程施工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与工程的经济高效、施工质量及安全进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包括设备、资料、人才、规程等要素管理,及对技术学习、开发改造、运用、评价等技术性活动的管理。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其不仅会体现在技术管理层面上,同时体现在技术自身水平方面。技术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应该认真地发现和对待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缺陷,并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特别是技术交底工作、质量检验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若是技术在开发的时候不积极,那么对工程施工及技术水平提高便会有不良的影响。若是技术交底不完全或者不够彻底,那么便会导致工程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状态没有充分的认知,无法发现事故或者避免突发事故。若是检验不合格不规范,那么对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强化业绩考核制度及责任制,奖罚明确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及加强施工管理。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及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同时,也缩短了工程施工工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施工安排,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以最快实现施工节能耗能、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