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康复训练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放松训练乳腺癌围手术期康复心理
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它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医疗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但因手术治疗患者会由于的残缺、形体的改变,上肢活动受限及化疗后脱发等使自尊心严重受挫,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回避社交,不愿意或不能正确利用社会支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Burish博士在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研究中指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加引导性想像可以减轻化疗后72小时内产生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还可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化疗前紧张、焦虑和抑郁的感觉,降低患者的生理唤醒水平、脉搏、血压。本研究采用放松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得分、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不适、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对象
1.1选择我院外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的乳腺癌患者60例,年龄28岁—72岁,其中患左乳癌38例,右乳癌21例,双乳癌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1例,改良根治术41例,乳腺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清扫术8例,切口均甲级愈合。纳入标准:(1)全部病例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均有活体组织诊断依据;(2)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能理解各量表内容及愿意接受各种量表调查。排除标准:(1)有智力或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频繁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
1.2入选病人一般情况入选病人60例,采用随机化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30例,年龄45.35±4.71岁;对照组30例,年龄47.52±6.27岁,两组在病变性质、年龄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1调查工具
2.1.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是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刘贤臣于1996年在国内进行修订,用于睡眠质量评价的临床和基础研究。PSQI用于评定受测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共18个项目,组成7个成分,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1.2抑郁自评量表(SDS)是由(WK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者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该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1-4分;5个为反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4-1分,20个项目所得粗分相加后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
2.1.3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该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1-4分,5个为反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4-1分,20克么址窒嗉雍蟪艘?.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
2.2调查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分别在入选时、干预2周后发放调查问卷,遵循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按统一指导语完成。各种量表在患者充分了解填表的方法后,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协助独立自主地逐项填写,填表后及时检查核对,确保资料合格后回收,由同一个评定员评定结果,防止评定人员变动而引起误差。
2.3护理干预方法
组织康复护理团队,由护理专家制定护理方案,对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选时、干预2周后分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
2.3.1建立干预基础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2放松训练方法入选时即教会患者和家属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想像放松法。总计4-8小时的数次集中训练,再伴每日练习20分钟。训练方法:①被试者处于舒适位置。指导者先令其放松,指导其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在深吸气后屏息数秒钟,然后缓缓呼气同时放松全身。如此重复几次,使被试者完全安静下来。②指导者用缓慢的速度令被试者收紧某一块肌群,再放松之。然后再转换到另一块肌群作同样的训练,其次序是前臂、二头肌、头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脚部,共16组肌肉。每进行一块肌群的收紧和放松训练时,都要体验紧张和松弛时的感觉差别。③经过反复训练,当被试者通过对肌群放松感觉的回忆就能自动放松全身时,上述交替收紧与放松训练即可逐渐停止。此后,被试者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凭个人对放松的感觉,反射性地使自己放松。④在进行放松训练的时候,指导患者想像轻松愉快的场景,如置身于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草地,抑或是海滩、沙地等最向往、最舒适的场景,想像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轻松、睡眠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强壮、自己的免疫力越来越强大、身体的癌细胞越来越少……注意手术后制动的患肢暂不进行训练。
2.4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每份资料,在检查完整性和有效性后进行编号,经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
3.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14.75±3.21天;对照组19.26±1.8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患者指标发生率比较。
3.3两组患者术后不适及并发症比较。
3.4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四、讨论
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和想像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是通过有意识地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绷紧和放松全身肌肉,同时有意识地感受身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使个体掌握主动松弛过程,目的是诱导人体进入松弛状态,以降低动系统的功能,提高营养性系统的功能,降低应激水平,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想像放松法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不需专门的仪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国外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多种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适应治疗,改善生理功能。
4.1放松训练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睡眠质量焦虑是一种不确定的、不舒适的、恐惧的感受,是对压力的一种主观情绪反应,也是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情绪反应;抑郁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对周围的人或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哭泣、沮丧,严重的出现自杀等症状。抑郁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病死率增加,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焦虑和抑郁都属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必须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交互抑制理论认为,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互相影响。肌肉放松与焦虑情绪是两个对抗过程,其中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着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因此绷紧的肌肉会导致情绪紧张,全身肌肉放松能减轻焦虑。从表1中可以看出,乳腺癌手术后部分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放松训练后,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PSQI总分、SAS标准分、SDS标准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得到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4.2放松训练可减轻术后不适,降低并发症乳腺癌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2%-54%;皮瓣坏死的发生率为6%-29.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给患者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创伤,而且影响治疗效果。放松训练进入松弛状态时,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机体耗氧率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动脉血中乳酸减少,骨骼肌血流有轻度增加,脑电图的a波的比例增大,同时伴有心理的变化,表现为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本研究显示(表2),实验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上肢水肿、皮瓣坏死、肩关节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小结
综上所述,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术后不适、并发症等问题,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减轻术后不适,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促使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最终达到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佳圆,栾荣生,吴得生,等.我国生殖内分泌肿瘤的时间及地理分布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038-1040.
关键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青岛大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青岛论文 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12 亿。伴随老龄化过程中明显的生理衰退就是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不断下降,进而对日常的生活产生了种种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性障碍的病人也在显著增加,与之相对的是通过人工或简单的医疗设备进行的康复理疗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特殊群体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治疗康复和服务于他们的产品技术和质量也在相应地提高,因此服务于四肢的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世界上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出于刚起步状态,各种机器人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在国内该领域中尚处于空白状态,临床应用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目前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关节位置、关节速度的观测和康复力的柔顺控制,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没有拇指的参与;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手指康复训练的多自由度运动,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系统对人类自身的安全性和柔顺性,且具有体积小,运动的强度和速度易调整等特点。
课题的研究思想符合实际国情和康复机器人对系统柔顺性、安全性、轻巧性的高要求 。它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康复,研究一种柔顺舒适、可穿戴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完成手部运动功能的重复训练,其轻便经济、穿卸方便,尤其适于家庭使用,既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又不增加临床医疗人员的负担和卫生保健。
综上所述,气动人工肌肉驱动手指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设计是气压驱动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在康复医学领域内的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是研究气动肌肉机构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大学。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机器人实验室从生物学角度对气动肌肉的特性作了深入研究,从等效做功角度建模,并进行失效机理分析,制作力假肢和仿人手臂用于脊椎反射运动控制研究。
vanderbilt 大学认知机器人实验室(cognitive robotics lab, crl)研制了首个采用气动肌肉驱动的爬墙机器人,并应用于驱动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 soft-arm control, isac)的手臂。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贝克曼研究所对图像定位的5自由度soft arm 机械手采用神经网络进行高精度位置控制和轨迹规划。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设计了并联弹簧的新结构气动肌肉驱动器,可以同时得到收缩力和推力,并与工业界合作开发了多种用于不同部位肌肉康复训练的小型医疗设备。
英国salford 大学高级机器人研究中心对气动肌肉的应用作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开发了用于核工业的操作手、灵巧手、仿人手臂以及便携式气源和集成化气动肌肉,目前正在研究10 自由度的下肢外骨骼以及仿人手的远程控制。
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tituted national dissidences appliqués, insa)研究了气动肌肉的动静态性能和多种控制策略,目前正在研制新型驱动源的人工肌肉以及在远程医疗上的应用。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制作了新型的折叠式气动肌肉用于驱动两足步行机器人,实现了运动控制。
日本bridgestone 公司在rubber tauter 之后又发明了多种不同结构的气动肌肉。德国festoon 公司发明了适合工业应用的气动肌腱fluidic muscle,寿命可达1000万次以上,同时还对气动肌肉的应用作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英国shadow 公司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仿人手。美国的kinetic muscles 公司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开发了多种用于肌肉康复训练的小型医疗设备。
lilly采用基于滑动模的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了单气动肌肉驱动的关节位置控制。
2.2 国内研究动态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始了气动肌肉的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宗光华较早开始气动肌肉的研究,分析了其非线性特性、橡胶管弹性及其自身摩擦对驱动模型的影响,并应用于五连杆并联机构,通过刚度调节实现柔顺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的田社平等运用零极点配置自适应预测控制、非线性逆系统控制以及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单自由度关节的快速、高精度位置控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祖温等分析了气动肌肉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气动肌肉的静动态刚度特性以及与生物肌肉的比较,提出将气动肌肉等效为变刚度弹簧,设计了气动肌肉驱动的具有4 自由度的仿人手臂、外骨骼式力反馈数据手套和6 足机器人,采用输入整形法解决关节阶跃响应残余震荡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的彭光正等先后进行了单根人工肌肉、单个运动关节以及3 自由度球面并联机器人的位置及力控制,采用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种智能控制算法,并设计了6 足爬行机器人和17 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
哈尔滨工业大学气动中心的隋立明博士也通过实验得到了气动人工肌肉的一个更简洁的修正模型和经验公式并对两根气动人工肌肉组成的一个简单关节系统进行实验建模和采用位置闭环的控制方法进一步验证气动人工肌肉的模型。
上海交通大学的林良明也对气动人工肌肉的轨迹学习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了学习的收敛性的初步结论为下一步的学习控制奠定了基础。其中田社平通过对气动人工肌肉收缩在频率域上的数学模型并对它的结构及其静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静态力学方程。
2003年付大鹏等,以机械手抓取物体为分析对象,采用矩阵法来描述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以四阶方阵变换三维空间点的齐次坐标为基础,将运动、变换和映射与矩阵计算联系起来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机械手运动系统优化设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机械手的精密设计和计算具有普遍适用意义。
2005年车仁炜,吕广明,陆念力对5自由度的康复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将等效有限元的方法应用到开式的5自由度的康复机械手的动力分析中,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分析方法建模效率高、简单快捷,极其适合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的除了机械臂的动力响应曲线,为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北京联合大学张丽霞,杨成志根据拿取非规则物品的任务要求,采用转动机构和连杆机构相结合,设计了五指型机器手,手指弯曲电机与指间平衡电机耦合驱动,实现了机器手的多角度张开、抓握运动方式,对实用型仿人机器手的机构设计有参考意义。
2009年杨玉维等人对轮式悬架移动2连杆柔性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与仿真,。采用经典瑞利.里兹法和浮动坐标法描述机械手弹性变形与参考运动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 综合利用拉格朗日原理和牛顿.欧拉方程并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以矩阵、矢量简洁的形式构建了该移动柔性机械手系统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
2009年罗志增,顾培民研究设计了一种单电机驱动多指多关节机械手,能够很好的实现灵巧、稳妥的抓取物体,这个机械手共有4指12个关节。每个手指有3个指节,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的指节结构确保手指末端做平移运动,这种设计方案很好的实现了控制简单、抓握可靠的目的。
从目前来看,国内对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有关气动人工肌肉的研究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对气动人工肌肉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采用气动人工肌肉作为机器人驱动器的研究还不成熟。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对关节位置、关节速度的观测和康复力的柔顺控制,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大多数手功能康复设备没有拇指的参与;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为此,课题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穿戴,并且安全、柔顺、低成本,使用方便的气动手功能康复设备。对气动手指康复系统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用mat lab软件对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进行仿真分析。
要实现上述的目标,系统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技术有:
(1)基于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对手指康复训练方法分析和提炼。 主要包括:人手部的手指弯曲抓握动作分析,气压驱动关节机构自由度的优化配置。使机械手能够实现手指的弯曲、物体的抓握等手部瘫痪患者不能实现的动作。
(2)对机器人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气压驱动的手指关节外骨骼机械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机器人机构的力位信息仿真。主要包括:用mat lab软件进行机器人气压驱动终端的力位信息 仿真。
根据总体方案设计以及工作量的要求,外附骨骼机械手系统是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是研究手指康复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
四、论文工作计划与方案
论文工作计划安排:
2010年9月——2011年6月准备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学习当今最先进的机器人设计技术;学习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仿真及优化,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对康复机械手作初步了解。
2011年7月——2011年9月课题前期阶段
主要工作:课题方案设计,拟写开题报告,开题。
2011年10月——2012年7月课题中期阶段
主要工作:开始具体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部分设计,对手指康复训练方法分析和提炼。研究手指康复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工作。
2012年8月——2012年12月课题后期阶段
主要工作:对手指康复机器人进行模拟仿真,对设计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
2013年1月——2013年4月结束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准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2013年5月——2013年6月论文答辩阶段
主要工作方案:
1. 完成学位课与非学位课学习的同时,进行市场调研,对手指康复机械手作初步了解。
2. 查阅资料,了解气动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 分析已有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外骨骼机械手机械结构的部分设计。
4. 对现有手指康复训练方法设计进行分析和提炼,分析其优缺点。
5. 开始具体设计工作。
曾兰是民进会员、南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副主任、南宁市智培学校副校长,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近20年来,她执着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事业,在广西特殊教育系统第一个倡导并尝试对特殊孩子实行“一对一”训练模式,开辟了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新途径。
担起家长和孩子的希望
1995年9月,曾兰到南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当特教老师,她是康复中心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特殊教育的对象基本是聋哑痴瘫儿童,对这个特殊的职业,许多大学毕业生敬而远之,甚至连曾兰的父母也不愿在街坊邻居面前提及女儿的工作。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有自己的价值。”从到康复中心工作的那天起,曾兰就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对每一个前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她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引导训练他们。孤独症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存在语言障碍,因而对他们的教育训练就异常艰难,一个字、一个简单动作往往要重复训练数百次。
大部分孤独症孩子的家庭都是支离破碎,许多单亲妈妈白天陪护孩子一起上课,晚上还要去兼职谋生,担子很沉重,可她们看到孩子在曾兰的爱护下一点点发生改变,都欣喜不已。“在孩子父母的眼里,我的形象是高大的,是他们眼中那殷切期望支撑着我,再苦再累都没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曾兰耐心艰苦的训练,曾经“金口难开”的孤独症孩子们渐渐都会开口说话了。
无私奉献收获满满感动
2005年,曾兰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科科长,从此她既要抓好教学又要抓好科室管理。为此,她很少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即便周末也经常加班到很晚。
每天早出晚归,下班到家后也不轻松,家长们有事打电话找到家里来,她总是不厌其烦一一解答。她年幼的女儿生病需要去医院打针或住院,在旁边陪护女儿的基本是姨妈或舅妈,女儿学校开家长会或开展活动,则由孩子爸爸出面……每每提及家庭,曾兰总觉得有愧于丈夫和女儿,但为了让孤独症孩子早日康复,她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愧疚埋在心里,一如既往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一名学生的父亲早逝,母亲精神失常,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已下岗的姨妈资助。曾兰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这名学生申请到“两免一补”和“彩票资助公益金”两项资助,随后又为其减免一定的训练费,同时发动科室员工给他捐钱捐物,曾兰自己也时常给他赠送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在曾兰悉心的关爱和照顾下,孩子进步很快,孩子姨妈在孩子出院时激动地给曾兰送来了3双自己亲手用毛线钩织的拖鞋,表示感激。
一位从外地来陪孩子训练的老人,初到南宁时因水土不服,经常生病。曾兰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老人,亲自带老人去看病,天气转凉时还抽空带老人上街买衣服。老人家喜欢找她叙家常,逢人都称赞她。曾兰就是这样对待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虚心钻研硕果累累
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曾兰还结合教学实践编写教材,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其中《浅谈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浅谈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诱发》等2篇论文,参加2008年南宁特殊教育论文评比,均获一等奖;《坚持家长与老师“互动”是训练孤独症孩子的最佳途径》论文,被摘要入选《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四届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并受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邀请赴北京参加学术理论研讨会。
无论工作有多忙,曾兰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看书或上网,了解区内外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的最新动态。在她的影响带动下,科室里形成了一股积极钻研业务的风气,孤独症康复训练科业务水平也很快走在了区内孤独症康复训练教学发展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