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职业能力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校逐年扩招,生源质量大不如前,这样也是就业率低的一个原因,眼高手低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通病,要想提高学生自身素养,除教师传授的知识外,更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想等多元化的素养,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的合理,符合社会的发展观,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大学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1.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化
大学生在走入社会的工作岗位之后,专业能力是必要的素质基础。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具备较强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和科学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熟练专业实践,增强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教学的成果。
2.系统的职业化指导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化指导应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的指导,深入的挖掘学生的职业潜力,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系列的职业化指导,使学生端正态度,自觉提升自身素养,思考专业发展及规划自身未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职业意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人而异,全面了解职业规范与准则,凸显个性化和特定化,逐步提升每个人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实施的能力。
3.提供校企合作与定岗实习
校企合作是大学生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校园与企业直接连接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设模拟的职场环境,学生熟悉环境和流程之后,学生具备了符合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直接上岗,企业也可以向学校提出所需的人才标准和需求,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达到教育的现代化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假期进行专业的实习、实践,这样有助于积累社会经验,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可以具备某些优势。
三、结语
论文摘要: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提出的预期理论揭示了人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它将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应该在职业指导中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这种认知偏差。
每年的冬春季节,潮水般的大学毕业年级学生就开始涌向各类人才市场,大学生们在这股潮浪中咀嚼着求职的酸甜苦辣,诉说着求职的困难,有人抱怨招聘单位过于挑剔,有人埋怨今年的毕业生怎么这样多啊!那么,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了有各种客观原因以外,是否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呢?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是否也存在认知偏差呢?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提出的预期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一、卡尼曼教授的预期理论
大学生所进行的职业决策,是要在各方面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在多种可能的方案中寻找自己最满意的方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先后有西蒙和卡尼曼两位教授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西蒙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对一个复杂问题进行决策时,人们不可能搜索到最优方案,而只能寻找到满意的方案。
卡尼曼教授对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他和特沃斯基根据心理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著名的预期理论(或称前景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由于感知觉和思维加工能力的缺陷,不可能对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概率推断,他们通常只是按照经验或直觉来进行判断,其结果有可能偏离理性的假设,从而出现下列的认知偏差,它反映出人们在决策中的非理性成分。
1.代表性启发式错误。这是指人们在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只考虑到它的典型特征,而忽视了它在总体中出现的概率。例如,卡尼曼从由工程师和律师组成的百人团体中随机抽取若干成员,将他们的性格特征简单地介绍给被试,每介绍一个人时,就要求被试判断其属于工程师的概率。在该实验中,卡尼曼将被试分成两组,告诉一组被试在百人团体中有70人是律师,30人是工程师;告诉另一组被试在百人团体中有30人是工程师,70人是律师。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对所介绍成员判断的结果是基本相同的,并没有受到百人团体中工程师和律师基本比例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在作出判断时只考虑了对象是否符合工程师的典型特征,而没有考虑他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显然判断的结果就可能和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2.锚定现象。这是指人们根据某些初始信息所作出的初步估计(被称作锚定)对于最终的决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最初的锚定不切合实际,那将给进一步的决策造成麻烦,但人们又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例如,让两组学生凭直觉分别推断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1×2×3×4×5×6×7×8和8×7×6×5×4×3×2×1,学生对于第1个算式的估计值明显要低于对第2个算式的估计值,这是因为两个算式的起始值(1和8)在估计中产生了锚定的作用。
3.框架效应。这是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那么,决策者作出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即问题的构造方式不同会影响决策者的选择,例如,在手术前征求病人意见时,告诉他该手术成功的概率为80%,或者该手术的失败概率为20%,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于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不一样的。
4.小数定律。这是指人们在对期望值作出判断时,往往会忽视样本的大小,认为小样本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总体中事件发生的概率相接近。例如,在抛投硬币的游戏中,人们都知道如果抛投次数足够多的话,那么,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显然这是在大样本时的结果。但是,如果在某次游戏过程中,连续出现了5次正面,许多人会认为下一次将出现反面,其实由于硬币是质地均匀的,每一次抛投硬币时,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0.5。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判断错误呢?就是因为人们把小样本看作和大样本具有相同的期望值。
5.损失敏感。这是指在不确定决策中人们对于损失的感受性要大于对收益的感受性,例如,被小偷盗走200元造成的痛苦比单位发放200元奖金带来的兴奋要强烈得多。
6.可获得性偏差。这是指人们在作出判断时往往对显著的、易于记忆的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例如,你的某个朋友在某城市被抢劫了,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你就可能认为该城市的社会治安是很差的,而不管该城市有关治安情况的统计数字究竟如何。
二、职业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卡尼曼的预期理论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的一些认知偏差,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也是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那么,出现认知偏差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职业决策中的代表性启发式错误。对于某些待遇高、条件好的工作岗位,许多毕业生都认为是非常典型地和自己的兴趣、个性及能力相匹配,认为自己最适合这些岗位的工作,于是都涌向这些单位。而实际上这些岗位所需人员很少,在人才市场上所占比例也很小,因此,大学生求职的命中率就很低,这正是由于代表性启发式错误使得大学生在投递求职信时忽视了该岗位在总体中的基本概率。
2.职业决策中的锚定现象。大学毕业生在开始寻找工作时所设定的目标,对于整个求职过程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某些心理专业的毕业生,开始就把目标设定在到条件较好的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于是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的几个高校,但是高校的心理咨询岗位毕竟有限,因此,就在所难免地屡屡碰壁,这就是锚定现象造成的认知偏差。如果他们能够跳出高校这个圈子,尝试到其他领域去寻找心理咨询的岗位,就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求职空间。
3、职业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大学生进行决策时,对于每个职业和岗位都有自己的不同表征,这对于职业选择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去工作,有人认为是国家的需要,对自己也是很好的锻炼,有人却认为那里条件太艰苦,又很难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不是自己的理想岗位。对于同样的职业,不同的大学生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正是由于框架效应产生了认知偏差。
4.职业决策中的小数定律。毕业生在寻找工作岗位时,往往会搜集有关企业的业绩状况,如果近年来该企业的业绩较好,就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其实仅仅根据该企业“近年来”的信息所得到的只是小样本的数据,是不能像对待大样本数据那样进行推断的。毕业生之所以从该企业近年来的较好业绩就断定这是一个有前途的企业,正是小数定律发挥了作用。
5.职业决策中的损失敏感。许多大学毕业生对于待遇低、条件艰苦的地方不愿意去,主要是认为在这些地区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并且过分地看重了这些损失,这正是损失敏感造成的认知偏差。
6.职业决策中的可获得性偏差。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总是要参考各方面的信息,其中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是来自于亲戚朋友或媒体宣传。例如,熟悉的朋友经常说起某个岗位的工作条件比较好,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岗位。再如,演艺界的明星们经常被各种媒体大肆宣传,使人们很容易获得关于大牌明星的各种信息,于是人们就误认为演艺界到处都是明星,在那里获得成功的概率很高,于是报考艺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其实他们成为明星的概率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高,只是人们很容易就能得到有关的信息,并且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卡尼曼预期理论对职业指导的启示
根据卡尼曼的预期理论,大学生和所有的人一样都可能发生认知偏差,在职业决策时也不例外。那么,学校的职业指导者怎样帮助大学生减少这些偏差呢?
1.尽量多地掌握有关的信息。在进行职业决策时,首先要尽可能地搜集有关单位和岗位的各种信息,不仅要了解该岗位的典型特征,而且要知道在人才市场上该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在了解信息时,不要以偏概全,不能仅仅根据最容易获得的信息就作出判断,也不要从小样本的信息来推断出总体的情况,在初始判断时特别要谨慎。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代表性启发式错误、可获得性偏差、小数定律和锚定现象所造成的认知偏差。
2、对问题形成正确的表征。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确定效用值的时候并不是以绝对值为参照标准的,而是以某个相对值为参照标准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于是我们对于该相对值的选择就非常重要。是以那些大腕明星为参照标准,还是以航天英雄杨利伟为参照标准?这将给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对问题形成了正确的参照框架,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我国的高职钢琴教学是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的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不强,不能有效体现高职的办学特色,不利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钢琴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师资力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影响教学效果的生成,影响学生的有效就业有效发展,具体而言,在高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钢琴教学程式化现象严重。在高职钢琴教学中,教学的程式化很强,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有的学生学不会,学不好,影响力教学的整体效果。对于钢琴教学而言,教学的个性化比较强,所培养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这种程式化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第二,教材内容职业针对性不强。高职钢琴教材是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上设置的,教材内容的没有针对学生的需要开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不利于学生未来有效就业有效发展。第三,钢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钢琴学习的实践性很强,但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却并不理想。
二、高职钢琴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针对学生就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高职钢琴教学教学内容是在借鉴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差,没有联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难度,因此,针对学生的就业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针对高职学生的情况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选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中,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一些与学生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对于一些超出学生能力以外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大胆的删去,同时,要结合高职钢琴教育的职业化特点,选择一些与学生未来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就业需要,就业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安排,力图使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积极性,对于有效完成高职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钢琴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钢琴教学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钢琴教学要继续利用单独授课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分析学生接受能和和个性悟性基础上,在研究学生的课程成绩和钢琴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这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钢琴技能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效果。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钢琴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钢琴学习情况,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能力,制定出阶梯式教学计划,要能够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编成合理的小组,实施小组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克服学生钢琴学习中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钢琴教学中,实践教学实践严重不足,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平时练习曲子的时间有限,一到演出或者是考试,学生就会出现问题,这都是学生职业能力不强的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在课下,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关于义演或者是学校社会上的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对于钢琴教学的有效发展,对于学生个人的成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